首页 > 文章中心 > 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范文第1篇

视觉传达设计内容从原本的固定模式正一步步向现在的灵活多变的新模式跨越。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格局下的视觉传达设计,除了原本的信息内容之外,又有许多新的内容涌现出来。就现在而言,具有超强时代感和强大互动性的互联网也成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一部分,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二维码应用更甚是强大。在我们的手机中处处都可体现存在感的二维码,便轻松开启霸屏模式,深深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二维码设计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现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浅谈一下二维码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关键词:

二维码;视觉传达设计;重要性;应用

新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进行着更新,融合了浓郁的传统文化的原本模式正经受着新力量形式的冲击。如果不改变原来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将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现在的新媒介能好的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之中,能更好的为其服务。二维码是科技高速发展下的优良产物,它有着新时代赋予它的独特优点,这些优点有着巨大的价值。有着很重要作用的二维码设计能提供更具震慑力的效果于视觉传达设计之中。

1新科技技术时代中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前景

和无拘束自由创作的艺术的差别在于,视觉传达设计是将自己的主题内容通过可观的信息传达,用更具吸引力的信息方式呈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记住设计传达的主题思想是借助其中的文字、色彩、视频录像等多种不同方式,在收获了重要信息的同时也感受到它的独特之处。平面设计和信息包含量从来都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点所在,但是文字信息虽然丰富多彩,但是却替代不了影像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体验。紧跟时代步伐的视觉设计传达通过不断完善和改革创新,增添了多功能特性,独特个性特性,多方向发展特性等许多新的元素在其中。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在观看内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人性化的全方位展示着设计理念。

2以二维码为主导的新媒介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

二维码是用来记录信息的一种新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组成内容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在平面上通过黑色和白色相互交替,按特定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中二维码应用越来越多。具有众多优点的二维码,将其特点最大发挥和应用到了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其中人性化的设计是最大的亮点之一。在新时代的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二维码设计发挥着非常特殊的作用。

2.1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二维码设计的主要特点首先,它有着超大的信息包含量,强大的编码设计组,比普通信息条码要大很多倍,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轻松得到编码,能好的适应多变的视觉传达设计。其次,内容涉及面大,可以根据设计的不同,将不同的文字,多类型的影像和风格迥异的图画转化成更具特色的二维码。第三,有很强识别能力,在某些因为意外造成部分损坏的二维码,仍可以识别出来,这点很好的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彰显出设计的人性化和现实化,使视觉传达设计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用心的设计更能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第四,高精确度的特点给设计增添了更大的独特之处,更容易识别。由于特殊排列布局的二维码的精确度很高,使用户省掉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准确快速识别内容,速度更快更准更精确。第五,使设计在更多的细小之处体现出来。二维码设计小巧精致,将视觉传达推向更多的新领域。二维码设计的应用,让视觉传达设计无处不在,设计理念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

2.2以手机二维码为介导,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新的挑战机遇手机二维码作为二维码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广泛应用到我们的手机里了。它是通过手机摄像头来识别然后出现我们要表达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报纸杂志上,图书上,电视上等等各种传播媒介上,都可以用到二维码设计,并且现在的应用效果也十分明显。现在我们可以省去繁琐的步骤,轻松的扫一扫二维码,然后就进入我们要的界面,多功能的人性化设计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便捷。通过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轻松地随手一扫,让视觉传达设计更符合我们的生活规律。快捷简单的特点,把视觉传达设计带到一个更好的新境界,任何视觉传达设计都可以引用二维码设计。一方面,当我们想了解某些内容时,这个时候只要一扫二维码,便可以马上得到我们想要的完整内容资料。另一方面,二维码设计的应用可以节约资源,用更高的效率实现视觉传达设计的全方位传播。通过精确的追踪定位,手机二维码可以将用户分别准确记录下来,然后可以给以后的视觉传达设计发展提供反馈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推动视觉传达设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更好的造福于大众。

3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二维码设计的重要应用

作为一个特别的平面设计的二维码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不断完善中,更多的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科技是一直在前进发展的,因此,二维码设计也没有停下脚步,有无数的发展方向,这也就是说不断地推动着视觉传达设计的更新,发展的领域也在无限的增加。视觉传达设计在二维码设计的刺激下不断进行着自我突破和自我完善,朝着新的方向前进。

3.1由单方向向多方向的扩展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包含着艺术,更多的添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中,正是由于两者完美的配合,促使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蓬勃发展。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正处于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好时期。与传统的固定模式不同,突破了束缚后,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了多种元素,由单方向向多方向突破。作为多元化的二维码设计,除了具有独特的“个人身份证”信息外,还有着错误率极低的信息保障。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服务平台都加入到了二维码应用的大行当之中,二维码现在的识别效率极高,充分地体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的发展。

3.2由完全虚拟化向逼真现实化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是将文字,图片,动画按一定方式组合,通过我们的眼睛传送到我们的中枢神经,大脑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反馈做出相应的判断。但是传统的设计理念大多是都是静态表现,是完全虚拟的,虽然表达内容我们可以了解,但却很容易忘记所看到的内容,难以达到震慑人心的效果。而克服了这一缺点的二维码设计,虽然表面上我们看到的二维码设计仍然是虚拟的,但是内部隐含了许多逼真的现实化的动态设计。更多动态设计的二维码操作应用其中,通过其敏锐的洞察力,表达效果更加人性化,模拟现实的操作手法,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表达内容的真实可靠性,让我们切实体验了一把“不在现实中,却胜在现实中的虚拟现实化”。二维码设计促进着视觉传达设计的现实人性化发展。

3.3由填鸭式向互动型的转化二维码设计是通过借助具有强大功能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来实现的。二维码设计的应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它是一种信息表达,将设计内容传递给大众,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独创蹊径的二维码设计,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好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它由当初填鸭式转变为更加人性化的互动沟通式。让人们更加清楚了解到设计理念所表达的含义,增加了更多的互动沟通方式。在完成由被动推送到互动沟通的跨越后,我们更加容易和愿意接受和深入了解参与其中。在从最开始的有些好奇到感觉有点好感,再到一起参与互动,我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动手参与,使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发挥到最好,最终实现对所说内容印象深刻。

4结语

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二维码设计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长远而言,视觉传达设计中二维码设计的应用将会占据未来的发展市场,深入研究二维码设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日子里,人们应该提高对二维码设计的认识,不断探索与研究,寻找出更好的提高二维码设计水平的方法,不断促进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扩增,将二维码设计的人性化,多元化,独特化完善到最好的程度。我们期待二维码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完美融合,带给我们更好的服务。不断改进二维码设计,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促使科技与我们生活的更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皮艺舟.浅论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J].现代装饰:理论.2011(12):89-90.

[2]任晓军.互动与体验,数字化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J].设计.2012,(02):156-157.

[3]杨伟.探析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3(03):120.

[4]仲琦.视觉传达设计与符号学[J].现代装饰:理论.2013(09):85-86.

[5]王娟娟.新时期大众传媒中的视觉传达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3(11):73.

[6]陈晓莞.构建“立体交互式的智能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信息自媒体背景下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重置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4(05):218-219.

[7]何丽萍.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信息的传递[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123-125.

[8]孙立新,崔金泰.信息传播变革与视觉传达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2):34.

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范文第2篇

本文分析了数字化互动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希望能为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数字化互动 媒体 觉传达 新

新媒介的兴起带来了视觉艺术的革新,为视觉艺术提供了新的表达手段与展现平台,同时也赋予了视觉艺术更多的灵感与创新,数字化互动在视觉艺术的传达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数字化互动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为主题,简单探讨一下新媒体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一、承载媒介的革新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和更新换代为特征的新时代,大大促进了视觉传达艺术的设计和发展,在艺术领域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为视觉传达提供了更多的承载媒介。传统视觉传达媒介多以印刷品和影视为主,新时代下的数字化技术则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元素有机结合,变原来的单向信息传递为现在的多媒体化信息传递,在宣传范围、表达效果更强更加具有立体感,可以说是对于视觉传达艺术手段及效果的革命性创新,让观者感受到了与从前截然不同的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政府、企业广泛的使用新媒体进行各种宣传,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不管是从奥运吉祥物五福娃的设计宣传,还是整个奥运活动的宣传促销,全部都以新媒体为主,很好地使用了多种新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在前期赚足了眼球,极大地挑起了公众的热情,从市场上这些成功案例来看,数字化技术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二、传播艺术的革新

从前的视觉传达,传播方式主要集中在二维,数字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拓展了传播空间、传播范围与传播层次,开始向三维(空间)、四维(时空)拓展。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不只革新了传统视觉传达媒介,同时也带来了人们视觉欣赏艺术方式上的革新,新媒体下视觉传达的新范围、新领域、新方式,都是对人们视觉感官的新冲击,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视觉传达的认识和需求。我们以地图技术的革新为例,早期的地图主要以印刷品为载体,局限于二维平面设计,新媒体技术出现之后,地图的发展就开始向三维与四维拓展,例如谷歌的地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比起从前拿着厚厚的地图册,参考着落后的更新信息,现在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将所有的最新地图变更信息收入掌中。新媒体所开创的虚拟世界,让人们更加自由的认识、体验自己所在真实世界的变化,信息的传递也变得更加及时高效,人对于世界的掌控力与感受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发展方向多元化革新

新媒体的发展让承载媒介和传播艺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视觉传达在发展趋势和方向上多元化,现在视觉传达在形式上、内容上、方式上都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多元化趋向。作为一种科学、严谨的设计方式,视觉传达更多的需要去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性,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让这种可能性不再局限于平面,而是以一种更加直观、鲜活的方式出现在了设计者的手中,这对于新概念、新领域的探索有着极其重大意义,甚至于说,可能会创造一个新的视觉时代。网络广告、数字影视广告、多媒体电子显示屏、多媒体互动广告等新一代的广告视觉传播方式以飞速发展的趋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今信息社会,以计算机科学为标志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给视觉传达带来了新的气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数字多媒体运作和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

数字化多媒体的出现不断地挑战并充实着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扩展了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外延,视觉传达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达,实现了多种层面上的革新,为视觉传达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孙玉霞.数字电视技术与人眼的视觉特性[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9(4)

[2]陈定家.数字媒介与“艺术视觉革命”[J].求是学刊,2011,38(5)

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208-01

课题:项目名称《‘项目驱动”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

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在高等院校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使学生具备解决和完成实际设计项目的综合能力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实践操作能力。

一、闽南理工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闽南理工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依托海西产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能在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闽南理工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视觉传达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为国学习的思想和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了解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较为系统的视觉传播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应在设计创新、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符合国家考级的外语水平。根据企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本专业设置了二个培养方向:A、平面设计方向;B、广告设计方向;C、数字媒体设计方向,经过四年学习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还应具备以下要求:

(一)在知识结构方面

1、具备较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2、了解本专业学科领域的新成就、新发展、新工艺、新技术,获得本专业学科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设计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和较高文化艺术素养。3、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能胜任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设计、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4、掌握视觉传达设计预测及流行分析基本方法,具有独立完成设计方案的基本能力。

(二)在能力结构方面

1、专业能力: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技能和学术研究、创新方法,获取和运用现代设计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能力,并能够初步运用营销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设计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了解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社会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组织协调与现场处理能力、沟通交流与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地运用、处理、翻译中外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相关资料的能力。

(三)在素质结构方面

1、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具备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2、专业素质应具备法律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安全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

3、职业资格要求: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包装设计师,装潢设计师,商业美术设计师,网页设计师。

三、闽南理工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培养机制实践

1、视觉传达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规划思路

课程是实现闽南理工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保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的急剧变革和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人才资源必须在社会市场的配置中发挥效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上,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要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模式,着重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实现由单一的专业技能模式的知识教育体系向多元综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

2、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分析课程结构,解析课程设置

视觉传达设计在课程设置上以平面设计为主,包括印刷、广告设计、包装、展示设计、图片影像等主干课程,并融合了广告、装潢、环艺等边缘相关知识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的培养目标是宽口径复合型技能人才。目前高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缺乏战略性、结构性思维,原教学计划中课程罗列,课程之间承接性不明显,缺乏系统性,这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明确专业方向,学习效果应用性比较差。因此我们要突破展阻滞的瓶颈,改变现状,对课程进行革新。

(二)重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教学思想与观念主要反映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课程体系是教学计划的关键,也是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的基本要求,它随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延续而发展,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对课程的设置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3、项目化教学法的应用

(一)推动“双师型”结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是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决定性因素,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决定了项目实施的结果。组建一支具备理论知识和职业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行项目化教学法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经验、掌握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变化、精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视觉传达实际项目的应用与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协同操作与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1)鼓励参赛,培养学生的造型技能和艺术素养。如鼓励学生参加泉州首届极地冰雪节“海峡两岸大学生冰雕创意设计作品大赛”,让专业竞赛项目代替传统的作业训练模式,以“比赛―练习―比赛”的竞赛模式取代“练习―练习―练习”的课程形式。

(2)校企合作,拓展“产学研”一体式实践教学。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充分利用企业或社会举办的项目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内容,由专任教师、企业设计师引导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实施项目,完成考察、设计、操作、结题检验的全过程。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改善教学条件,强化课程内容,使得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互相促进,实现学训合一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从而推进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改革。

四、结语

视觉传达专业的教育是一个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再课堂教学---再专业实践的过程,它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结合市场变化,引入项目化教学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科知识的传授与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完美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将人才培养模式由“以传统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

参考文献

[1] 李跃芹.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8):133-135.

[2] 赫荣定,马丽娃.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1):11-13.

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江汉大学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参加学习的学生达到10万人以上。随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以及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江汉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湖北省武汉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兴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江汉大学设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学院四大专业之一。本专业在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按照平面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等方向,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了解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精通平面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等专业知识,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集平面设计、新媒体艺术、广告传播、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而存在。目前,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所开设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直致力于创新型应用性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并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结构等寻求着打破单一、静态、僵化的传统模式而探索着。在如今以网络化、信息化为特色的新时代,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各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发展10年来,一直在创新型思想、观念指导下寻求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了全新标准和定位,近几年,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逐步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特征,再结合学校整体办学定位与特色,建立起了较为稳定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到课程模块化设置,从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到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探索等方面基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合型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

按照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这一专业制定了以培养具备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能在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公司、新闻出版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等艺术设计和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设计能力,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培养计划。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具有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等领域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与信息传播问题相关,又与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审美、时代的文化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当今人类文化、科技、艺术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问题方面,我们不应从纯技术或纯艺术的角度出发,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播的问题,而应当更加全面、广泛和深入地对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诸方面加以探讨和研究,它包含人文艺术的特性,也具有自然社会科学的特性,同时还具有绘画、文学、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消费心理等多个学科的特征于一体。这一特征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打破以往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更应该注重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强调实践与理论并重、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以及各个专业之间的互通性、融合性,把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作为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二、模块化课程设置的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力求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教学形式,改变原有课程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脱节、课程内容设置的重复与无序等现象。为了使课程与课程之间有循序渐进的递进和衔接,使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学习与掌握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和有效性,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有专业基础模块、设计思维模块、综合设计模块、设计实践模块四大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包括造型能力与表现能力训练。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体系目的是为确保其后续设计专业课程的有序开展,在造型和表现方法方面则建立起以素描构成表现、色彩构成表现、空间立体构成等表现技法课程,在此基础上,还开设有软件应用、设计初步、设计基础、视觉表现、艺术表现等课程。考虑到设计与美术在专业目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表现方式上有根本不同,所以,专业基础课程则主要以围绕设计目的的要求进行训练。

设计思维模块主要包括设计理念与思维能力训练。设计的过程是设计理念和思维能力综合积累发挥作用的过程。此模块课程有设计思维、创意思维、中外美术欣赏、世界设计史、专业学科导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设计学等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设计创新,从而改变传统以形态导入设计的设计思维,变为发现和解决多种问题导入设计的新的思维方式。

综合设计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设计创意与表现。提高专业设计创意需要更多的实际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先进的思考方法和制造手段,把握时代脉搏和要求。该模块下所开设的课程有品牌形象策划与设计、交互艺术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告创意与策划、市场调研与分析、展示设计等。

设计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与专业实践等。在第2至6学期每学期设置对应相关课程知识点,认知实习在教师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实践创新平台。认知性实践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用三周的时间,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项目训练,学生会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然后带着问题再来学习,不仅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随之在大三、大四阶段的学生工作室建设、深入企业实习、社会实际项目导入等均丰富和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效合理地在大学四年学习阶段设置有目的实践教学,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未来即将从事的设计行业有更进一步的感性认知,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性规划。

综上所述,课程模块建设强调既要突出时代特色,又要符合高等艺术设计教学特点。在教学改革计划实施中,由于学时的限定,在课程设置时要将传统专业基础课内容简化、整合、重设以适应专业化教学。同时,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分为3个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即平面设计方向、视觉形象设计方向、现代数字媒体设计方向。在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3个方向的课程既有穿插与联系,又有各自区别与特色,这样的专业方向以及课程设置才能满足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多元化、全方位需求。

除了实施课程模块化建设以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还开设有设计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欣赏等课程来提升学生人文艺术修养,强化学生对设计原理的深入掌握,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到主修与选修相结合,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从课程设置上为培养复合型、实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创造条件。

三、科学与客观的考核评价标准创新

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与规范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纵观以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考核方式均比较主观单一,过多强调学生作品的最终效果为主,平时以考勤为辅,强调动手能力而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核评价过程中,专业任课教师往往是评价的主体,一些学生为取得好成绩往往投其所好,一味迎合任课老师的作业评价观点,这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有效拓展,甚至导致整个班级作品风格单一、千人一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核评价标准的创新,要改变以前重设计结果而轻设计过程、重实际动手能力而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重教师个人风格喜好而轻客观设计规律等现象。在多门课程中可以实行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项技能。

基于上述几点,江汉大学设计学院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意思维过程以及对自身设计作品的解读,并将其纳入评分体系中来。在有些导入社会实际项目的专业课程中,如包装设计、标志设计课程,采取模拟招标方式,学生到讲台当场讲解,并能对现场学生提问进行解答。案例分析、广告创意与策划等课程中则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理解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这种以注重学生从思维设计过程到作品最终效果呈现,再到作品介绍讲解环环相扣的考评方式,无疑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对学生作业考评不公正或存在偏差情况出现,我们在每门课程结束之后均成立教师评分小组(根据情况不少于三人),由专业教师集中对学生作业逐一点评、综合给分。所以,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必要手段,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稳固着根基。

四、开放性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开放性与多元性相结合。教学中,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角度,深入研究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与特点,在传统灌输式、被动式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把课前预习、理论讲授、案例讲解、校外考察、实践交流、学术讲座结合起来,做到多种方法与手段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完美结合,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任务和完成作业,转换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总结与学习。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作方法与教学方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在研究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革与探索,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直至全面展开,逐步实现高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学对策――以江汉大学设计学院为例[J].中国艺术,2013(4).

[2]谢海涛.从中德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J].装饰,2009(1).

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范文第5篇

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视觉传达设计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更为高效开放、有机关联的设计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从新媒介时代下人们传达信息的方式变化入手,全面剖析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内涵及教学改革方法。提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应以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

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创新

当今设计教育的方向是全方位、多交叉的,“跨界”与“融合”成为了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美术院校学科发展的显著特征,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到今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了,随着新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段和理念以及承载方式已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各种视觉媒介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情感。人们直接身临“数字化的生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能彰显其特有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在市场经济多体系模式下,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单一的功能化服务,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与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做出快速精确的反应,具备主动设计意识以及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思变不仅仅来自于技术层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一场源自思想和观念的深刻变革。

一、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呈现多元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在中国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变换着角色,从传统的装潢设计、到平面设计再到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目前国内设计院校开设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本包含三个大方向,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品牌整合设计、海报设计;以电脑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媒体设计,包括:信息设计、影视广告、电子读物、媒介表达、交互设计、动态设计;以三维空间为基础的视觉环境设计,包括:环境导示设计、展示设计、展陈设计等。伴随着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视觉传达设计这些细分的专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例如平面设计传播信息的载体已从传统的纸质印刷和户外广告牌发展到今天以数字终端技术为媒介的触摸屏、数字电视、互动媒体等传播形式;传统的张贴广告可以通过滚动的显示屏或虚拟交互技术来呈现;以纸质为媒介的书籍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制作成电子书,可以随时在各种移动终端上阅读;大量公共空间的导示系统由电子触摸屏来取代,展示设计中出现了大量的仿真虚拟现实技术。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传达到多向交互,这些变化反映了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多元发展的必然趋势,预示着新的传达方式将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让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要促进新技术与传统艺术的结合,突出设计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新的技术手段开辟新媒体艺术新的研究领域,为学科赋予新的内容,体现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前瞻性。视觉传达设计多元化、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定位,是设计艺术学科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创新途径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改革主要是思维的创新,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设计教育的灵魂。不论是传授者还是被传授者,其思维应适应当下数字时代的发展,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已有的视觉现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改革不但要有新的知识理论体系,还要有新的知识传授形式,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创新性、实效性、传播性、功能性。

(一)技术创新—虚拟与交互科技的进步引起当代社会主流媒介形式的变化和传统艺术形态的更新。虚拟与交互已成为数字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应用的艺术特征。它是指在传播流程中借助电子媒介与受众之间发生反复的互动关系,其超越了传统静态媒介或简单的动态媒介,具体体现在虚拟现实上,表现形式多为互动广告或虚拟产品展示等。同时虚拟设计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已不再停留在虚拟阶段,而更多的走向“真实”化,成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标准媒介、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虚拟与交互技术的出现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语汇变化,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创新提供了可能。

(二)形式创新—跨界“跨界”的交流方式在近年来的视觉设计中得到了全面的爆发。以伦敦奥运会为例,在视觉设计的表达中兼具了艺术性、交互性、娱乐性及功能性的特点,以一种与传播信息相关的方式与其他艺术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并利用其他艺术领域的思路来寻求新的创作灵感:1、将视觉文化的表达渗透到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个领域,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2、打破传统媒介形式的划分,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形式语言和材料媒介,将材料、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植入视觉传达设计当中;3、围绕网络、软件、游戏、影像、交互等新的视觉载体,探索视觉传达形式的创新,创造视觉传达的多种传播性和实验性。从传统的视觉艺术形式中走出来,在跨界思维的引领下去探寻更多的新表达。

(三)观念创新—引领在当下视觉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语境中,视觉文化创新已不仅局限于文化艺术创作领域,而是包括视觉整合规划、传播构成,营销管理、互动参与等行为方式的全面创新,创新的视觉传达代表了一种以视觉信息为编码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视觉文化广泛而深入地与科技、文化、经济、人文紧密关联,这一切将深刻地改变当代社会面貌,从而引领人们感知更为合理的生活状态。

三、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创新实践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最终要落实到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相关课程的创新上。抓住制约教育质量以及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成果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体系中。

(一)加强学科跨界的基础教育要培养出具有创意的应用型设计人才,与相关设计学科间理念的整合与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上与相关学科进行跨界思考。引导学生从单一学科思维走向多学科综合交叉思维。以笔者所在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为例:新生进校的第一年是不分专业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全部打通学习,第二年进入相关工作室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课程,学生在上下学期分别选修八门专业工作室的课程,相关工作室设置包括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方向的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装饰艺术品设计(玻璃、金工、织造、塑形、综合材料等),展示设计,广告及视觉信息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插图设计,网印制像,商业摄影和陶瓷艺术。同时计算机教学作为选修课程贯穿上下学年的不同阶段(相关软件的熟练掌握是优秀作品呈现的有力保障),学生从各个课程阶段中充分了解不同专业方向所传达的专业信息和教学理念,使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只局限于单一的学科内容,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不同专业的深入了解,逐渐发掘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点。在学习和创作中构建了广泛的知识结构,开拓了思维想象力,为三年级进入专业工作室的学习奠定了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

(二)注重实践应用的综合实验室建设“教师是学科建设的主体,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学科建设是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是提升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应用的有效途径。以笔者所在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为例,学生在三年级进入专业工作室学习的同时,将有机会根据专业发展、自身条件的需要进入相关工作室的综合实验室,进行项目实践的实习。教学综合实验室是密切配合各专业工作室而建立的教学外延空间,是常态化教学组织的一部分,是在各专业教学工作室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建设需要成立的,教学综合实验室的建立不但可以储备紧缺的优秀教师资源,辅助日常的教学工作,还可以为校区师生提供研究、实习、创作、项目实践的平台,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科研和生产的良性循环。综合实验室一方面要求教师通过科研去获得新的知识以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以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学生通过综合实验室的学习锻炼,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认证与总结,学会了独立思考、建立多元的创作设计思路,更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毕业设计的思路创新毕业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自己大学阶段所学进行的总结性汇报,是对学生能否合格完成学业的一个终极考核目标。在毕业生即将面对工作、面对社会的时刻,如何通过毕业设计的锻炼,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检验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工作。当然,这项工作并不是浅尝辄止的,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和更新。1选题方向的思考毕业设计的选题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平面设计某一单一范畴的思考,强调选题的综合性和传达方式的多样性,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达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们发掘身边的社会公共需求,提出富有创意、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毕业设计勇于付诸实践是我们一贯的教学追求。注重对人的关注,针对人的价值观、消费观的变化设计选题,始终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2媒介表达的思考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品位的不断提高,设计的形式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在传统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引入信息设计、交互设计、虚拟现实、动态媒体设计、用户体验、概念表达等。人们不再满足于信息面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要成为主动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从被动阅读到互动对话,从纸媒到屏幕,从翻阅到点击,从静态到动态,从精读到浏览,从唯一视觉到多媒体多感官统和等……这些综合媒介的表达正不断地丰富和影响着毕业设计的媒介表达方式,向更多元、多维度、多媒介转化,为作品的展现提供多角度的呈现。3跨界整合的思考随着专业的不断的细分,专业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科间的“跨界”越发明显。跨学科的教育方式体现了毕业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综合性整合,是一个推进教学思维、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创新过程。从学生的角度“跨学科”、“跨专业”的尝试,不仅能刺激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还能增强了个人与团队合作意识,对设计中创新思维、整体把控、分工合作等都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考虑和要求,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笔者近几年毕业设计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们看到了独特思考的魅力,看到了跨界整合之变在新一代设计师的新走向,跨界与整合的研究将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四、结语

今天,视觉传达设计所具有的商业和文化功能已大大超出了它的生产和实用功能,主动迎接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创新视觉传达设计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其独具的综合性、开放性、互动性与多学科展开多元化的交叉,在这种交叉与融合中必然会产生新的灵感与激情。数字信息化时代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不会为任何人停下脚步,但会为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提供更多更富于创意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范文第6篇

关键词:视觉引导;平面广告;设计;应用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93-1

设计师在平面广告设计的过程中实现产品信息的传达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受众在看平面广告时,视觉的移动受到人们的视觉特性的支配。生理方面,人的眼睛只能够有一个视觉焦点;心理方面,受众会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视觉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由视觉心理感知、带有顺序性的局部感知、整体印象三个感知阶段组成的感知过程。设计师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要按照受众视知觉的接受特性来对受众的视线进行引导。

一、平面广告设计的意义

广告主要是对产品进行推广,主要的目的是要使产品被消费者接受,从而提高产品的销售份额。广告设计要根据广告的目标与战略等方面的要求,针对特定的目标市场与目标用户进行形象塑造、刺激需求。广告是销售推广中的环节,广告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受众对产品的心理认同。

广告设计师应该按照广告设计的主题与传递的信息来对产品进行形象塑造,对受众进行引导,对需求进行刺激。在设计师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受众的视觉引导,注重对受众的视觉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从而获得受众的心理认同。

二、视觉搜索与版式构图

受众会由于视点的移动而在看画面时产生视觉搜索,也就是说受众在对视觉作品进行观看时,会由于注意力的选择与视角范围的限制而必须移动眼球的视点,从而出现动态的视知觉。通过版式与构图的引导就是利用受众的视点移动方式而产生的手段。版式构图的目的不仅仅包括美感的表现,更主要的是建立受众在阅读方面的秩序感,使视觉信息的传达进行更加有效和更加快速地对信息传达的意义进行理解。

三、视觉焦点的运用

视觉的焦点也就是视觉的中心。受众在对画面阅读的过程中会将注意力首先集中在视觉焦点中,之后才会随着阅读的方向与角度的倾斜来对视线角度进行发现。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要将强烈的形象与文字放在画面的视觉角度中,从而突出平面广告设计的主题。此外在画面中文字与图形的聚散同样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从而形成视觉焦点。视觉焦点引导的表现还包括视觉的向心、离心运行,不同的版面与构图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要注重对视觉焦点的运用,使平面广告更加引人注意。

四、视觉的关注点

在视觉版面构图中,能够通过对视觉元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实现突出、动感效果的表达,使这部分元素成为视觉的重点部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关注点。因此通过对比的手法能够建立视觉重点。当受众的视线位置处在最佳的辨识位置的时候,受众对语义的理解所用的时间就会缩短。在相同的视觉画面中,阅读者的视线能够被快速的引导到版面非常重要的位置中,这个位置就是视觉关注点,这样就能够缩短信息搜索的时间。

五、画面的视线移动顺序

平面广告中的视觉元素能够对受众的视觉器官形成不断的作用,色彩、形态等方面对视觉画面的刺激能够引起视觉的移动和变化。画面的视觉移动根据运动方向的不同能够分为直线视觉顺序、曲线视觉顺序、反复视觉顺序。直线视觉顺序指的是在画面中通过直线方向的视觉元素的引导,引起受众的注意,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受众的视线移动在离开起点之后会向左或者向上移动,会顺着顺时针的方向移动,会随着受众的喜好进行移动。在整个画面中,画面上方55%的面积会吸引受众视线60%的时间,而其他40%的时间则会停留在画面下方。在整个画面中,受众视线在画面各个位置停留的时间比例为:左上方40%,右上方20%,左下方25%,右下方15%。受众的视觉动线的起点大约位于画面中央上方偏左三分之一的位置。

六、合理应用各种视觉要素

画面中图形要素、视觉要素、文字要素等有规律的变化对受众实现流动的指示形式就是视觉引导。广告视觉引导的重点体现在版式方面。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要合理应用色彩要素,通过色彩引导、色彩要素的反差对比、色彩要素的融合互补等方法增加色彩要素影响视觉流动的能力。图形要素的创意能够对广告的节奏、韵律等进行把握,从而成为广告设计的中心元素,吸引受众的注意,实现认识与区别的视觉功能。

七、总结

视觉引导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图形、色彩、文字等要素与心理情感的影响来对受众的视觉搜索路线进行引导。通过研究与总结可以发现,受众的视觉搜索路线具有一定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要通过画面平衡、动向、对比等设计原则与视觉重点的建立引导受众的视觉移动方式,从而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

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的高度发展,我们逐渐步入非物质社会,即所谓的信息时代,一切将以信息为王,这对于相关的设计学科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1世纪是信息设计的时代,同时也将是艺术设计创新的时代。之前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印刷业为基础静态图像的信息传达,而由于信息时代的影响,视觉传达将会更加注重动态性,交互性和虚拟性,与此同时,又诞生了交互设计、新媒体艺术等新兴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显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拥有一套新式的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适应社会新的人才需求,促进专业的良性发展。通过教育部出版的本科专业目录我们可以看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课程仍然主要以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为主干学科,与信息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媒体等学科及其缺乏。为了寻找出新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还是从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入手。

一、人才培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科观念落后。目前许多国内的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仍然延续传统装潢设计、装饰类学科的学科观念,专业主流仍然偏向平面化,没有发展与时代并行的影视、动画、网页等相关的课程。

2.学科体系不完善。虽然一部分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将数字化艺术纳入到自己的学科体系当中,但是却没有很好的与其他设计类课程很好地融合与接轨,更没有利用自身学校的优势资源和专业特长来构建自我特色的创新数字课程。

3.对于专业具体需求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行业造成冲击,改进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印刷行业也逐渐转向电子出版业,但是高校的课程仍然以传统书籍设计和书籍排版软件为主,很明显没有了解专业的最新需求,在社会需求出现新的变化之前,就很难培养出能够适应新需求的学生。

早在1998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就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信息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新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新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1.依据学院与学校的特色,适应大环境下的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观念改善,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专业,建立新的学科特色。

信息时代的视觉传达将侧重于娱乐游戏产业和新媒体艺术等人才的培养,因此人才的培养既要满足广告、书籍、包装等传统行业的需求,又要满足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对于数字化新媒体设计的新需求。

2.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德才兼修的综合性创新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不仅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努力学习新的知识,还应注重培养思维方法、思想道德、人文修养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这对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注重学科的交叉应用,培养复合型人才。

当今社会的明显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知识融会,跨界交流,这就决定了每个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既要在本专业的学科领域有所突破,还要努力将边缘学科、相近学科的知识巧妙为本专业所用,达到融合创新,为本专业开拓新的领域。

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需要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更需要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信息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更需要的是新型的课程体系和创新的数字化课程以及创新的思维方式。

三、新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1.首先应当以传统课程为基础,逐步增加数字类艺术课程,拓展信息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完成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夯实的基础。

例如可在原来广告设计中增加互联网广告和影视广告等与新媒体息息相关的新型课程,与此同时由于虚拟现实和立体光影秀等新兴网络技术的发展,可增加Maya和3dsmax等三维软件课程,使视觉传达设计学生能够体验和了解三维空间的虚拟现实现象。

UI设计师是信息设计浪潮诞生出的一个新兴方向,主要从事软件的人机交互和界面设计,由于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UI设计师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而UI设计师最主要的来源应当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因为国内很多院校没开设相关的课程,而使众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难以胜任其工作。因此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应当紧跟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建立于之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

2.注重产学研的结合也是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变革的重要方面。

因此学校的教育不仅要有学术性,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性环节,通过专业的具体实践和项目实施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践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建立能够与企业等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使企业或公司能够承担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的基地,再根据学生的良性反馈来及时调整相关的课程内容,从而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3注重不断创新,形成创新的人才成长环境。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建立新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

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注重对于技法的传授,还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地培养与训练。课堂上定要注重留给学生思考与探索的时间,注意将学生往课外方向进行引导,留下问题,使学生能够自己探索,自行解决。信息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要将传统的思维技巧与方法巧妙运用到互联网时代,与新兴的技术相结合,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

4.注重相近学科的联系与融合。

应当根据本学院的学科优势,提取其他设计类课程的长处,嫁接于视觉传达设计类的课程当中。例如动画专业的许多优秀课程如“影视合成”、“摄影技术”等都可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形成以本专业的必须课程为核心,且拥有多层次的纵向教育体系。

信息时代的培养模式仍然以过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设计教育模式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完善,新的培养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善和推广,不断更新,不断去适应新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范文第8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课题式教学法 教学团队 招贴设计

课题式教学法是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在工作室教学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来源于市场的设计课题结合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最后让学生获得合理设计方案的教学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中所涉及的学生是通过两年的系列化基础课培训之后的团体,已经主修过素描、色彩、三大构成、文字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图形设计等课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色彩组织能力,对设计的基本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缺乏的是系统化的理论修养及设计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快速提高这一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综合素质,而课题式教学法正好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提升其综合能力。专业教师在学生进入专业设计课程学习之前,要针对年度人才培养计划将专业设计课程进行整合,结合教师的科研、教研方向成立课题团队,如包装设计团队、品牌推广课题团队、平面设计课题团队、数码媒体课题团队。每个团队的专业教师不得少于两位,并实施课题团队负责人制度。每个课题团队必须对外承接相关的横向课题,并将横向课题作为学生平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每个课题团队申报成功后,在不超出学校学分总数的情况下,根据课题团队自身的研究方向和教学理念拟定教学计划,经课题团队论证之后上报相关领导审批。学生进入二年级下学期之后由每个课题团队向学生公开展示本课题方向的学习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成果等,在课题团队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更加有利于各个专业方向的健康发展。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方向及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课题组专业教师负责与企业或设计公司联系合作事宜,将市场上的真正需求带到教学中来,由专业教师根据不同的课题去引导学生完成课题。将所承接的课题进行系统化的排列,编制成由简到难的教学流程,学生按此流程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与训练。学生的阶段成绩和考核成绩一律由设计各个教学团队组织学术组考评。负责教学的学院可以根据每个课题团队的学生人数划拨教学经费,课题团队以此实施教学。

以平面设计课题团队所开设的《招贴设计》课程为例,简要论述课题式教学法在本次教学改革中的具体运用。课题团队可以将来自企业的课题分成六个部分进行教学,每个部分为一个内容版块,以此共同塑造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个版块是招贴的功能设计,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本课题中的招贴应该实现的基本宣传功能,对招贴使用的地点、时间、用途、受众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在尺寸、外形上作出针对性的功能设计,考虑好这些问题之后,还可以让本课题研究的招贴具备其它的辅助功能,如娱乐、记事等,让招贴能够在观众的生活中生存下去,从而实现更好的广告效应。这一步对于指导学生开创新功能的招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作品的中标率。第二个版块是招贴中的图形设计,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体现了作者的设计思想,是设计课题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图形是招贴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吸引视觉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简洁明确地传达设计主题,能使观众一目了然,快速的理解招贴的中心思想。专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招贴要表现的主题进行分析与归纳,提炼出每一个画面的中心思想,应用抽象思维结合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用图形或图像去表现招贴的主题。在这一环节中,课题团队的专业教师要想尽办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造型能力及设计思维去寻找合适的视觉形象传达课题的主题,否则,学生做出来的图形将无法引起观者的共鸣。此外,若选用图形,则要考虑图形的表现技法带来的视觉感受;若是选择图像,则要灵活应用摄影工具去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场景去扑捉图像,并应用图像软件对其进行艺术处理,不达目的不罢休。第三个版块是招贴中的文案设计,即组织招贴中的广告词。文案是构成招贴画面的主要因素之一,任何形式的招贴都离不开文案的表达,文案对招贴画面起着辅助作用。可以说图形与文案相辅相成,密切相连,与图形一起共同传达画面的主题,对营造招贴的意境意义重大。课题团队要督促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掌握撰写广告词的常用方法。第四个版块是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设计。色彩给观众以第一视觉感受,要想达到好的视觉效果,就必须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色彩修养。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招贴所涉及的行业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以及每幅招贴要表现的主题内容与色彩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选择色彩的基调,如欢乐喜庆的主题应该选用色彩对比强烈的色调。其次,在画面的色彩细节处理上,要让学生应用低年级所掌握的色彩学原理及色彩心理学去把握色彩在面积、冷暖、位置、色相、纯度、明度等方面的对比问题,以实现视觉形式美和招贴的宣传功能。第五个版块是招贴设计中的版式设计。这部分的内容在低年级已经开设过,在这一阶段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视觉艺术原理在画面中组织图形、文字等元素的能力,既要实现画面的广告功能,又要使画面获得形式美感,达到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将进入课题组之前所掌握的文字设计、版式设计等课程中的知识点与招贴设计串联起来,着重训练学生对画面空间的整体把握及细节上点线面的处理,在营造画面秩序感的基础上探寻形式上的多样性。在积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大力拓展学生的灵感来源与设计方法,引导学生到国画、版画、现代艺术、民间美术中去汲取营养,为版式设计的创新开创新的道路。第六个版块是招贴中的材料与工艺处理。让学生了解招贴印刷中最流行的印刷工艺及工艺流程,利用计算机软件,掌握印前及印后设计的技术、技巧,如分色、拼版、烫金、激凸等,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招贴印刷制作的能力,把设计和印刷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精致美观的招贴作品。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对印刷材料肌理的认识。不同纹理的印刷介质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如光面纸与粗糙的网纹纸给人的视觉效果不同,在材质的选择上要同时考虑效果和成本,保证用最小的制作成本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以上这六个版块的子课题共同构成了《招贴设计》这门课程,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六个版块的教学,既能够让学生领悟、总结关于招贴设计的心得,又能够快速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设计技能,最终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面完整地建立起新的有特色的《招贴设计》课程,从而完成对视觉传达设计方向中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此外,视觉传达设计方向中的包装设计团队、品牌推广课题团队、数码媒体课题团队等均可以针对课题的难易程度对课题进行分解、整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以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为原则,以快速增强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为目的,让课堂与市场完全接轨,继而在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教学中全面实施课题式教学法。

总之,课题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是国内外艺术院校中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设计知识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学习进度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控制,并以工作室内的现场教学与在企业中的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来共同引导学生完成设计课题。课题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有所成。可以说,课题教学法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在现有硬件条件限制下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