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文化的本质

酒文化的本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酒文化的本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酒文化的本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酒文化;发展现状;文化价值;问题;对策

酒是一种经含淀粉或者糖等的物质通过一定的发酵程序而制成的饮料,根据酿造原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白酒、米酒、药酒、果酒等。酒文化就是酒转化到社会和社会关系的各种意识形态中,然后被人们以一种约定俗称的文化模式确定下来,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模式。饮酒文化是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一同成长起来的,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涤和沉淀,中国酒文化蕴藏了丰富的内涵。酒之所以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军事活动、政治活动、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等活动中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我国各级博物馆以及个人拥有的丰富多彩的酒文化藏品都是对中国酒文化的繁荣发展的现状的一种展现。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加快了酒企业产品的创新和进步,活跃了酒业的经济发展,具有丰富的多元文化价值。

1.中国酒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

六千多年前中国就发明了人工谷物酒,她与啤酒的发源地亚述地区和葡萄酒的发源地中东两河地区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酒文化古国,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沧桑巨变和历史的沉淀,现在中国的酒业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酿造工艺以及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而早已超越了两河地区的葡萄酒和亚述地区的啤酒,在世界酒林中获得了最大的产量和销量,独占鳌头。

所谓文化,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它所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衍生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酒文化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有所渗透。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自古以来,在我国的各种聚会和宴会上都没有离开过酒,在酒席上还往往会为了助酒兴、活跃宴会气氛而增加许多丰富多彩、名目繁多的文娱节目和内容等,酒歌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人们进行情感的表达以及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并成为我国历史悠久的酒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酒文化就是以酒为特质载体,围绕着酒的起源、生产、流通以及消费这些核心而产生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以及精神等方面的现象总和,在中国文化的总范畴里,酒文化形成了一个蕴含丰富、相对独立且完整而系统的体系,它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功能上也具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来说,酒文化是同时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一种文化,它主要是以原料、器具、酿造技艺等自然属性为基础的酒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酒的社会属性作为研究的重点,比如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艺术、科学以及民风民俗等各个领域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这些都是酒文化所关注的内容。

在社会生产力方面,中国物质酒文化作为酒文化的一种形式,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变化的发展历程。广大劳动人民为了满足酿酒技术的发展,在材料和工艺上都不断的进行开拓创新,在酿酒器具的制造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酒的实用功能,同时还要从造型、材质、花纹、图案等方面考虑它的现实性和艺术性。自古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在社会中较为流行的酒杯设计。这些酒杯在材质上有所区别,工匠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聪敏材质,使其一步一步成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酒杯艺术品。另外,酿酒技艺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应用也对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国酒文化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同时,也是一种政治文化。自古以来,有无数个政治家和军事家们,都是在酒文化所渲染的分为中实现了政治目的。比如在三国时期的孔融就曾在《与曹操书》中列举了许多以酒推动政事发展、立国兴邦、创建功勋伟业、帮助政治家做出英明决策的实例,这足以可见酒文化即使是在圣人那里也是一种无法脱离的政治文化[2]。在人类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酒虽然使以一种客观物质的形式存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道家哲学中,几千年的酿酒与饮酒以及发展中形成的习俗等形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与中国的诗词、书画等艺术文化同和在一起,使其更具有文学艺术价值。

2.中国酒文化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中外学者将研究的目光转移到中国酒文化的研究上来,通过对查阅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笔者发现:自建国以后,大量的有关酒文化的研究著作呈现在社会大众眼前,比如《酒文化小品集义》、《中国酒典》、《中国酒文化辞典》等等。相关的学术论文也较多,比如任运伟的“浅说中国酒文化及其开发利用”(2008),陆平的“论中国酒文化及其发展特点”(2009),黄平的“论酒文化与酒业发展的关系”(2012)等。但从已有研究来看,多数著作停留在对历代学术成果进行搜集、整理、汇集成册,缺乏对酒文化深度的挖掘;并且在有关中国酒文化研究行为本身来看,目前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全国统一的组织、协调和引导,有关组织、有关地区基本上是在自行其事地开展活动,特别是缺乏一批全面研究的专业水平较高的学者;二是关于酒文化研究的国际交流活动不多,特别是与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名酒大国的专家学者交流研讨太少。因此,在有关酒文化学术队伍的组织和建设,酒文化资源的整合和选题设计,酒文化在当代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都需要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学者去研究和探讨。

3.中国酒文化研究的发展对策

酒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其文化价值,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酒文化,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针对当前中国酒文化研究中的不足,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从而把中国酒文化的研究推向新的发展台阶。

3.1 充分认识到酒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当中,酒是重要的文化交流载体。酒的客观性和巨大的潜在力量,决定了酒文化、酒文明在人类社会中的战略地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酒与文化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依托关系。生活中,酒的风俗和故事广为流传。历史上,不乏酒引起战争和酒化解纠纷的事件。通过酒的文化潜在影响力,对国家、民族、政权、组织可产生作用。利用酒文化的广泛性,推动不同文化系统的交流、融合、发展,有助于实现“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质”和“各民族文化共存共荣”的双重目的。科学“酿酒、饮酒、用酒、管酒”将始终是一个亘古而常新的社会话题。

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文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从文化战略安全的高度来认识酒文化和酒文明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成分。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酒文化和酒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化解民族矛盾的良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应该将酒文化局限于卖酒的层面建设酒文化,或仅仅从酒经济效益的角度发展酒文明。这需要我们正确地把握酒文化的内涵,全面认识酒文化的价值和社会功能,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文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积极搭建中国酒文化研究平台

酒文化的研究离不开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因此,积极搭建中国酒文化研究平台,无疑是促进酒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建议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培养研究力量。开展酒文化研究,离不开一定的研究力量支持。酒文化研究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首先就在于要培养一大批研究人才,特别是有外语基础,又通晓酿造和酒文化知识的青年才俊。有无酒文化研究的后起之秀,关系到酒文化研究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大问题。

因此对于酿酒企业而言,可以借助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力量,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使他们既是企业业务骨干,也是酒文化研究能手的后备力量。其次,可以组织有关酒文化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仅要使国内有关酒文化的专家学者们加强交流,而且要进行中外酒文化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比如泸州作为国内知名酒业产地,可以要求有关专家学者来华参加酒文化研究活动。通过学术交流,探讨有关酒文化发展的课题,联合进行中外酒文化比较研究课题。(下转第221页)(上接第219页)第三,可以以国内名酒的比较研究为突破口,推动我国酒文化向深层次发展。作为国内名酒企业,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看待我国酒文化和就文明的发展,只要不涉及商业秘密,不损害企业核心利益,则完全应当并起并坐,推心置腹地切磋研究,交流发展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取长补短,携手共进的互惠格局。因此,针对当前国内比较知名的名酒企业,比如贵州茅台、浙江黄酒集团、烟台葡萄酒、青岛啤酒、泸州酒业等联合起来,共同探索我国酒文化建设的战略问题。这不仅为广大酒文化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为促进名酒企业本身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3.3 要加强对“酒文化和酒文明”的科学研究

对酒文化的研究,必须深刻领悟酒文化和酒文明的内涵,而不能是停留在对其概念的表面理解。因此要加强对酒文化的科学研究,探索其中的内在规律,指导酒文化的建设,以发挥其社会价值。在当前酒文化研究实践中,比较多的一种就是为卖酒服务”的酒文化现象。显然,这种现象已经背离了酒文化的真正社会价值和存在的意义。相关专家认为,现阶段我国酒文化和就文明已存在潜在危机,对社会风气和文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应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酒的媒介作用,从文化安全角度来审视酒文化的建设。也只有把当前先进的文化思想、民族传统、历史经验、文化遗产、地理优势同酒业经济和酒文化生态融为一体,突破传统酒文化领域的束缚,与时俱进,才能使酒文化和酒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4.结束语

纵观我国酒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酒在中国的历史中并不仅仅是以物质的形态出现的,它的精神文化形态在宗教、礼仪、风俗、政治、军事、文学等哥哥社会领域中的渗透和呈现给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的发展、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中国酒文化发展历史的研究,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微小缩影,由此可见中国酒文化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中国酒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加以解决,进一步的推动我国酒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映发.试论中国酒文化主题[J].中华文化论坛,2009(04):75-76.

[2]王岳川.中国文化精神与酒之深层关系[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01):48-49.

基金项目:泸州市科技局项目:泸酒产业文化资源库的构建[编号:2012-S-43(3/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泸酒产业文化科技资源库构建[编号:CJY12-26];泸州市科技局项目:泸酒产业文化发展科技研究平台[编号:2012-S-43(2/8)]。

作者简介:

酒文化的本质范文第2篇

白酒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人的传承中,白酒有着特殊的地位。一部中华文明史,处处飘溢着浓郁的酒香。酒,一直是庆典、祭祀、表达尊崇、抒感的最好载体。

所以,酒文化是体验和情绪的文化;白酒文化,也就是潜意识里的体验感觉。

白酒的品牌文化用来做什么?是产品附加值还是市场推广的手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酒文化。白酒市场的竞争,因此又多了一个手段,那就是酒文化的竞争。这对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极具历史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白酒品牌意识的觉醒。中国白酒企业在经历资源竞争、广告竞争、促销竞争后,开始转向品牌竞争。

品牌文化有时体现在名称的差异性上:“道光廿五酒”把中国清朝历史借用到酒类品牌上,是一种大胆尝试;“今世缘”则把品牌定位在人间最珍贵的“缘”字上;其他诸如“黄鹤楼”、“故宫酒”等等,都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特征的表现手法。

品牌文化有时又体现在包装的差异性上:一些品牌借助中国传统陶文化、瓷文化创新,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的特征。“水井坊”是白酒品牌文化体现在包装上的经典之作:整体凸现历史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的独特韵味。

品牌文化往往借助广告宣传进一步放大其个性差异:五粮液在央视播放的“五粮液的故事”,茅台的“造物传奇”,水井坊的“中国白酒第一坊”等广告传播,其良好效果充分体现在市场营销上,从而使“茅五剑泸”高居白酒品牌金字塔的塔尖,占据绝对市场份额,品牌文化进一步放大,形成坚实的品牌屏障,从而让品牌彻底脱离低层次通路竞争、广告竞争、促销竞争。

文化是个财富,当你把消费者心目中沉淀的文化从潜意识中唤醒,形成共振,白酒品牌就能走进人心,经销商、消费者才会形成品牌忠诚,最终对你的产品买单。

酒文化的演变:伪文化、泛文化等

同时我们又看到,白酒文化近几年越演越邪门,成了许多白酒的“皇帝新衣”,停留在文化的表面上。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文化是伪文化,是对文化的曲解和玷污。

文化不是做出来,它是实实在在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硬做,就是泛文化,只会让白酒忸昵作态,反倒失去白酒业应有的本质和气慨。

许多企业对于文化的误解是:文化酒是一种在名称上具有文化品位、在创意开发上具有文化含量、在产品包装装潢上给人高雅的美感享受,并通过文化营销传播手段,进行市场推广的饮料。文化酒既包括物质形态又包括精神形态,是人类酿酒与饮酒的传统与精华。这种理解导致了白酒企业对文化的曲解,于是,文化成了争论谁家的历史更悠久、谁家的包装更古朴、谁家的广告更“文化”。

大家对酒文化既然是一头雾水,白酒的竞争,也就只能多在包装上下功夫了。瓷瓶、陶瓶、蒙砂瓶、水晶瓶、青花瓶、异形瓶等等,包装不断翻新,花样百出,就有了升降价格的理由。酒瓶里真正装的是什么,消费者只能听吆喝。

泛文化、伪文化,就如勾兑的水酒,香气浓浓,却又酒质似水。消费者毕竟有智慧,很快就发现:“酒是一样的,只是包装变了”。这种浅薄层次的文化诉求,成为整个行业的自杀行为。消费者在竞争中看到白酒文化了吗?看到的是现代造假文化。

酒文化“时尚化”的现实需求:传统白酒文化是否能大行其道?

白酒文化诉求要分清对象:传统消费者注重历史的认同感;而年轻消费者,他们看重的是精神的暗示性和启发性,更关注产品的感觉。现代消费越来越成为一种心理共振的形态,而不是回忆。

我们高喊建设白酒文化的时候,应该时刻清醒:我们每天都在创造历史、创造文化、创造时尚和潮流,而消费者的价值观、消费观也随着不断创新的文化、时尚和潮流而发展。新的历史、新的文化和新的时尚,更接近消费者,更易形成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建立白酒的品牌文化、营销文化,更有利于突显品牌个性,有利于消费者的识别和接受,从而形成与时俱进的白酒消费文化。

我们看到:在一个世纪前已跻身世界三大蒸馏酒之列的中国白酒,在白兰地风靡全球、威士忌尽享风流的时候,却面临着如何摆脱沦为“农民酒”的境地!

要找到原因,我们只能从分析白兰地、威士忌入手。为什么白兰地、威士忌也让我们喜欢?因为我们喜欢白兰地所表达的法兰西文化的时尚与浪漫,喜欢威士忌所传达的英国人特有的矜持和绅士情结。其实,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伏特加:这种纯酒精调成的高度烈性酒,如果从适应消费心理上讲,很难与我们的白酒相比,但它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却让人叹服,因为它紧紧与俄罗斯的民族精神和现实时尚相结合。

白酒的文化营销提倡了十几年,参与的品牌如过江之鲫,却为什么真正的成功者寥寥无几?或许原因就在于白酒文化未能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白酒时尚性的内涵

白酒和时尚有何关联?

我们知道,白酒是用来表达情感、表现品位、点缀生活的奢侈品,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研究消费者关心的热点事件,了解时尚的基础与方向,不断改进我们的企业战略和品牌战略,使之不断适应潮流,成为消费者的知心朋友。无论幸福、快乐、忧愁、郁闷,都可以向酒倾诉、与酒共享。当然,时尚性中还包含强烈的美学因素——只有美的东西,才能激发享受的欲望。

白酒产业若要激活,必须吸引年轻人加入,否则白酒消费总有一天会出现消费断层。白酒文化虽然悠久,但并不是每个产品都可以诉求“古文化”的,应该让白酒时尚起来,吸引最大的消费群体——年轻人,进而将增长有限的白酒市场蛋糕不断做大……

白酒文化怎样与时俱进——“时尚化”?

白酒成为时尚饮品,需要几方面突破:

1、色泽:在色泽上,要充分考虑什么颜色对年轻消费者具有诱惑力,同时还要考虑工艺的结合。为什么白酒就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为什么无色透明的就是最好的,为什么不能是七彩的?

2、酒精度:降度,吸引更多人来饮用。如能把白酒做成16度、30度左右,是否更便于普及?虽然白酒降度后会有些水味,相信通过现在发达的勾兑技术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3、包装:能否摆脱很“农”的传统包装样式,增加时尚的美感和艺术感?

4、口感:口感能否就不那么辛辣,不那么多味齐全,能否让它更容易下咽?除了传统口感,能否增加玫瑰香口感白酒、葡萄味口感白酒、果味白酒?

我们可以通过偷换概念或者增加产品的内涵及外延、调整口味及包装,来进入更多的渠道,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

总论:重塑白酒文化是趋势

酒文化的本质范文第3篇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种神奇而浪漫的饮料,它伴随着人类文明一起发展,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传统文化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就是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葡萄酒。古往今来,关于葡萄酒的描绘不尽其数,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大诗人李白、王翰,还是国外的大文豪雨果、卢梭都因葡萄酒获得了无穷的灵感,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篇章,让人们更形象地感受到葡萄酒的魅力。葡萄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需要每个人最宝贵的一切:分辩能力,深思熟虑的选择,亲近而尊重,精心的护理,来真正的理解它!成为它的红颜或蓝颜知己,它才会回报你最美的感受!因此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人们总是把葡萄酒与浪漫的爱情联系在一起,

葡萄酒为什么总给人浪漫迷人的感觉......饮用葡萄酒与其他酒类最大的区别是葡萄酒是一种高雅、极富内涵的产品,它可以让你独享,领略到孤独的妩媚之美,也可与人分享,从而凝聚友情、融化误解、浇灌爱情......真正的葡萄酒爱好者饮用它时,会欣赏它的颜色,如石榴红、樱桃色、琥珀色等,热烈纯净;分析它的香气,或浓或淡的花香果香让人沉醉,一些陈年酒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气味,如蘑菇森林气息,动物气息(脂肪、麝香、熏肉)等。因此,在品尝一种葡萄酒时,无论是高雅的,或是普通的,都包含着尊重,对鉴赏葡萄酒的价值,并与其本质进行交流的氛围的尊敬。

2. “会”喝葡萄酒的人

“会”喝葡萄酒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总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让所有的葡萄酒爱好者为之痴迷,为此也就衍生出一大批葡萄酒从业人员,他们沉迷于葡萄酒文化之中,用心品味自己的葡萄酒人生,他们也是葡萄酒文化的传播者,让葡萄酒文化繁衍不息,源远流长!

在这样一批葡萄酒从业人员的带动下,葡萄酒行业在新的世纪也迅速发展。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葡萄酒从业人员都可以较为完整且专业地全面掌握葡萄酒知识,领会葡萄酒文化的内涵,因为葡萄酒从葡萄园到酿造车间,从种植到酒窖,从设计酒单到推荐给消费者,每个环节都非常繁琐严格,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许多从业人员掌握的可能只是他们自己环节应具备的技能和知识,其他环节只是粗略了解。但有一种葡萄酒职业必须全面掌握葡萄酒从种植到酿造,从酒窖储存到为消费者推荐等一系列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具备高雅的品位,良好的美学修养,敏锐的时尚感知,超凡的鉴赏力,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就是侍酒师。

侍酒师,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职业的人都以为这个职业就是帮助客户开酒、倒酒的侍者,其实不然,一个合格的侍酒师必须拥有丰富的葡萄酒专业文化知识,了解各种菜肴的搭配及标准的侍酒动作,懂得酒单的制作和酒窖的管理,拥有足够的大局观、稳重的气质、对用餐客人内心的把握、良好的沟通能力、顶级的服务意识及配套的餐饮管理知识,这些都不是一名负责开酒、倒酒的服务员所能做到的。

3.“侍”的是文化

“侍”的是文化

酒文化的本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书法艺术 酒文化 酒包装

做好一件包装,必先对其包装之物有深入了解,对于酒包装,首先则需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做好功课。 《世本》有言:“帝女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陶渊明在《述酒》诗序旧注上云:“仪狄造酒,杜康润色之。”关于酒的产生,众说纷纭,由来已久,更多人相信杜康造酒的传说,这为酒文化蒙上了一层浪漫神秘的色彩。酒文化古来有之,商人酗酒,周人定俗,秦汉酒风淳朴,魏晋醉酒沉迷,北朝放,南朝雅,唐朝豪爽种类多,两宋时期工艺熟,元朝对饮歌声佐,明清美酒天下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酒文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发展历程贯穿其中耀眼夺目。正因酒文化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现代造酒行业的繁荣兴盛,酒包装所承载的便是这上下近千年的历史,根据不同的酒所要打造的形象,是体现涵养、智慧、身份还是品味,如何用文字充分表达出这份韵味,需要我们仔细拿捏。

再说书法,从美感上讲,古往今来谢郝所说的“气韵生动”一直是文人墨客追逐的书法至高准则,书法不仅是汉字艺术化的载体,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生养性的重要手段,因为写字是最实用的手法,它能够传递思想,从表层来看它是形式上的美感,但深入剖析了看,书法汇聚了艺术家的情感,气韵、学识、修养,以及人格的无限魅力。张怀瓘有言“无声之音,无形之相”,何为无声之音,既大音无声,书法所具有的韵律感,已经不局限于视觉上的形式,更是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无声的音乐充斥着眼睑,环绕在耳边,是一种精神的畅想;何为“无形之相”,即真实存在的虚无,中华民族传统的精髓便是这种道有亦是无的韵味,书法的艺术本质便由此体现出,知行合一,将本来虚无的情注入生命,达到形式、精神、美感的高度统一。书法可谓是表达美酒气韵的最佳字体,不拘泥于形式,文化感十足。

从人文上讲,书法的载体是诗,对酒吟诗的是文人。书法和酒内在的联系,或者叫做共同的抒情方式便是诗,而诗背后所代表的群体正是士大夫阶层的文人骚客,喝酒喝得是什么,是文化、是气质、是精神,因此书法在酒包装上的呈现不可替代。在这里,历史与酒文美融合为诗,李太白潇洒挥袖“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曹操举杯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杜甫为国欣喜“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苏轼豪情问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有怀素和张旭的酒后狂草,这群文人墨客有情怀、有报复,嗜酒有度,将诗书酒融合起来便是这些代表着朝代变迁的风云人物。现代人饮酒,不但是为了酒味,更是为了人生、友谊、爱情,喝酒是一种沟通、促进感情的媒介,因此现代越来越多的宴席上喝酒喝的是一种身份、一种品味,而书法字体能够恰如其分的体现出不同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由于书法是传统文字,其字体的实用性和美感无可比拟。古代人喝酒的酒坛子,外面写上一个大大的酒字,便是将书法运用在酒包装上的一种无意识体现,上至皇家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人不知晓,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有着雅俗共赏的特性,因此在酒包装上挥墨丹青是一种必然。

在《二十四书品》中,杨景曾在其老师的基础上将艺术风格分为古雅、潇洒、神韵、圆厚、流利、雄肆等不同审美范畴,不同的书法字体运用在包装上的效果也大不相同。拿泸州老窖特曲来说,作为最古老的名酒之一,被誉为“浓香鼻祖”“酒中泰斗”,其字体设计也要具有文化感和历史的纵深感,“瀘”字潇洒大气,稳重之中带有俊逸风格,一气呵成,并在在四个字中占得比例最大,其它三个字错落有致,精心排放,统一之中富含变幻,这几个字无论怎么排放都显得大气而尊贵,将这种酒独得天地灵气无穷之厚,以及老窖深厚的积淀口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又如许燎原的舍得酒包装设计,为了体现智慧人生,品味舍得的精神感受,色彩挑选褐色与白色的大色块来对比,

视觉冲击力强,同时也暗含了中国道家思想“阴阳”的含义,“舍”“得”二字沉稳凝练,大巧若拙,厚重感极强,给人以大智隐于世的感受,起笔落笔浑然天成。舍得酒使用田字格做文字底衬,唤起儿时练字的记忆,有种返璞归真的怀旧感,通体低调大气,耐人寻味,使人能够细细琢磨,思索良多,这两个字完美的体现出舍得酒所想要传达的智者取舍之道,承载千年文化的品牌概念。以上两款酒包装字体设计都颇为沉稳大气,与陈小林老师设计的“水井坊”有很大区别,“水井坊”在包装上简约细致,尊贵脱俗,一股文人的“书卷气”扑面而来,“水”字收放自如,汩汩而流,俊逸潇洒,其清新自然之风沁人心脾,“井”字与“坊”字紧随其后,平和温润,神情清远,由内而外散发的尊贵气息浑然天成,包装新颖但却接地气,并不浮华,这与水井坊全力打造“中国白酒第一坊”古典的气质相契合,结合现代手法巧妙地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之精粹。

书法与酒是我们祖祖辈辈积淀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物质财富,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书法作为酒包装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字体,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气息以及文化内涵丰富多变,将书法运用在实践中,不但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遗产,更是将两种文化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使得彼此都“气韵生动”,阴阳调和,达到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五感”的生动刺激。当然,酒包装的字体也不是必须用书法字体才能达到理想的市场效果,关键在于能否提升酒的附加价值,能够恰如其分的传达出它内在的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1]白鹤 中国书法艺术学 [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0

[2]王赛时 中国酒史[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酒文化的本质范文第5篇

一、 自然的回归

陶瓷艺术是原始的,又是永恒的。在火的洗礼下把泥 料、泥质和泥性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它始终肩负着人类回归自然的情感因素。人们把玩泥作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最好表达的方式。然而,在工业时代的这种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人们被围困在在繁杂的都市中,四周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自然的物质在它的脚下,一点点地被击毁。人们回归自然的距离感觉越来越遥远,但是欲望却越来越强烈,人们只好把这种回归自然的思想寄托在尽显泥性本色的陶瓷身上,这就是我们陶瓷酒包装受到人们亲睐的根本原因所在。

湘泉集团文山酒厂出品的梵净山系列酒,因武陵山脉主峰佛教圣地――梵净山而得名。梵净山酒的包装,采用陶为原料,造型来源于自然的粗犷形状,质地是泥质的自然体现,装饰简略,在工业产物的反衬下,使人们倍感亲切。饮其酒,给人一种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使其成为98贵州梵净山旅游节首选专用酒。

陶瓷质地单纯、朴素、自然,令人感到轻松、自然、亲切,有回归自然、舒展胸怀之感。它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寄托。

二、人性的回归

步入数字化时代,人们对包装的选择已远远超出了包装的本质,单纯的视觉冲击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感觉来选择某种物品,以体现他们独特的品味,达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这就给我们当代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要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

湘泉集团的“酒鬼” 酒包装通过文化加情感的路线,运用陶瓷材料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做到了艺术、技术与人性的完美结合。在中国白酒发展史上开创性地完成了中国文化酒完整形象的全方位塑造,其包装把人性的需求展现得淋漓尽致。“酒鬼”酒包装的出现,使人们体会到了人性化包装的真正含意,领略了白酒文化包装所特有的艺术魅力。这出自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之手的“酒鬼”酒瓶形似饱满且捆扎好的麻袋,初看很土很俗,然而大土大俗之中又显现大雅大致,具有极高美审美价值。它以紫砂陶为制作原料,在返朴归真中显示历史的厚重感。他的构思创意巧妙中寓意深刻,用“麻袋”盛酒,暗示酒是粮华。“麻袋”的肌理符合人的手感,体现出人性化的一面。“酒鬼”酒的瓶型设计化平凡为神奇,借助天才想象和精妙手笔将湘西这块土地的神秘、奇妙和荒远,湘西人民乐观豪放的人文情感以及湘西少数民族纯朴率真、祟尚自然的民族天性描摹得淋漓尽致。这种艺术化、拟人化包装设计为“酒鬼”酒文化形象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设计学的角度看,“酒鬼”酒的设计是一个具有文化品位、富有人性化的设计,它的成功在于它的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它的麻袋造型和麻袋纹理,吻合了湘西乡土的文化属性,同时也反映了内在的商品品质。

“酒鬼”酒,满足了人们这种精神需求,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寄托。同时,它开辟了这种人性化的酒包装设计的道路。

三、传统文化的回归

在设计文化的大家园中,传统文化的运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酒包装上,同样也要求我们向传统学习、向民间学习,以“中”为本,推陈出新。

我国的传统文化自有它的传统,而传统的东西又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问题在于,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而传统又不能粗暴割断、轻易废止。历史的经验值得吸取。就当前情况看来,搞改革开放,吸收西方经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促进旧观念的转化,是完全必要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目的应该明确,不过是借人之“错”,最终是攻自己的“玉”。如果对自己的“玉”视而不见,或者当粗石而丢弃,岂不本末倒置,失去了自己。特别在文化上,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也就难以长久,直到消失。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的本土化问题,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中去才可能得到人们的认同,才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处于东亚文化核心地位的国度里,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设计的本土化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 融入进去。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中国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之精髓融入设计中。

酒文化的本质范文第6篇

但绝大多数的酒业人士,似乎有些跃跃欲试,仿佛这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一听就有些冲动。

据媒体报道,近几年来,中国各大城市中时常有饮酒行为的女性人数,正在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酒厂纷推“女士用酒”,据说到目前为止,大约有40多款之多。最近在沈阳举行的2003秋季糖烟酒会上,女士用酒更是大出风头,除了“女士”葡萄酒外,各厂家还推出了“女士”啤酒、“女士”专用白酒,女士酒借此机会正式向业界亮明身份,争得酒业市场一席之地。

女士酒市场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这却是一个值得大打问号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呢?一则男士用酒本身正朝低度化和保健化方向发展,这与女士用酒的低度特征有些重合,也就是说,男士酒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合女士饮用。

据了解,现在开发的女士用酒酒精度只有4%到7%,看起来似乎更适合不善酒力的女士饮用。除了常见的葡萄成分之外,女士酒还添加了蜂蜜、蜂王浆、枸杞、玫瑰花等成分,以增强了其营养保健的功能。

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酒精饮品历来就不排斥酒精的存在,可以想像得到的是,如果没有了酒精,那酒还能不能叫酒,也许该叫饮料。

真正的问题是,女士是一个绝对人群大,但喝酒文化影响太弱的人群,也就是说,如果她真是个喝酒的,再高的酒精度她也要喝,如果她不是个喝酒的,再低的酒精度她也不喝。

在中国的酒文化中,女人是被排斥的。只有在节日和一些特定的场合,女人喝酒才是得体的。这一点在红楼梦里有许多的体现。

本质地说,女士酒最大的难题是女性人群没有自古传承饮酒文化和饮酒习惯,那么做女士酒就有一个教育市场问题。

当然,女士酒的开发是为教育提供了一个产品的前题。也为女性人群提供了一种选择。

但实际上,男士低度酒的市场也正处在一个待开发的阶段,而这一人群却是一个有着喝酒习惯,接受了喝酒文化的人群,如此,与其单独开发一个女士用酒,还不如开发一个女士和男士共用的低度用酒或一种饮酒方式。

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市场进入的成本,降低进入风险。

但这并不是说,女士用酒的市场就没有机会,在中国,女性人群基数很大,但想赚快钱,趁早别做这一行。

因为25岁以上的人群,其思想和行为已相对固定,所以,要想做到花少钱,而影响一大遍,就需要把女士用酒的消费人群定位在18岁到25岁之间,要趁她们独立意识刚刚觉醒,且开始离开父母的机会,有意识地把一种饮酒生活方式灌输给她们,并固化。这有如考麦当劳在进入中国之前,有人怀疑他,中国人怎么会吃这种东西,麦当劳其实不在乎成年的中国人吃不吃,他的眼光放在小孩身上。他们用文化的和小孩喜欢的传播和定位方式,改变了还没中国口味的新一代,这时,麦当劳的天空才有云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女士酒已有一个消费人群。如在广州,酒吧里人们大多喝的是啤酒,在这个时候,她们并不想与男人喝得不一样,这样的情况在一些场合中都存在,毕竟这是一个喜欢男人的年龄段。但最重要的是,她们还没有从男性主宰中独立出来,另一个方面,也与酒价和吧里的品种有关。

所以,女性人群的需求很复杂,要想做得好,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目前,大多数的女士用酒,走的是传统终端,如酒店之类,但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女性人群喝酒者少,如果能选择,她们已习惯喝一些奶品和软饮料,主动喝酒的不多,那么,铺在酒店,你如何去影响她呢?

她不需要,你介绍也没用。任何一种产品,实际上都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但酒在文化中是为女性人群拒绝,不信,你回家看看,如果你说要出去吃饭,有女人的一定会说:少喝点酒。显然,现在让她们自己也来喝酒,这心理障碍有多大。

酒文化的本质范文第7篇

然而,与李白的超凡脱俗、慷慨豪爽相比,李清照终究多了一些哀怨和凄凉。所以,用泥捏的男人与用水做的女人饮起酒来境界毕竟有天壤之别。男人重义气,讲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朋自远方来,不醉不归;以酒论情谊,酒满才能情深。

酒场是男人的战场,觥筹交错间尘埃落定。男人的本质和品质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一览无余。有稳坐钓鱼台,岿然不动者;有胡言乱语指桑骂槐者;更有那醉得拎不起来的男人把“英雄的气概”在酒桌上演足了,面子挣够了,方才相逢一笑泯恩仇。所谓成也酒,败也酒,有多少男人在酒桌上失了阵地,又有多少男人在酒桌上赢得了硬汉子的美誉。

女人在大众的场合通常是不喝酒的,若是喝也要讲究酒的质地和环境。邀三两知己,于幽静闲适处,视心情或白酒或红酒,漫漫长谈,细细品酒,一坐便月落西山,方乘兴而归。

与男人比起来,女人更喜欢饮红酒。几个闺中密友,静静地在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中,与琥珀样的颜色对视,再佐以嘈嘈切切的密语。那酸中带甜的柔情,雾一般地漫在每个人的心头,渐渐裹包心湖。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便是这番情景了吧。

可若是就此认为女人不识白酒,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虽身在酒企,无奈天生没量,逢喝必醉,对酒是怕的。但时隔一年,还记得与一位柔弱的女性朋友在公司专业品酒师的“培训”下,品尝“伊力”美酒的情形。当几毫升的美酒布满味蕾的时候,美妙而无法言说的醇香和甘甜令我俩惊奇而陶醉。不一会儿,“品”完了半杯酒之后,我俩主动又要了大半杯。只喝得脸若桃花,脚步飘忽,至今想起还忍俊不禁。自此,平时对白酒避而远之的好友爱上这无色无味的透明精灵。我自不待言,到酿酒工房看到汩汩而出的液体时总禁不住诱惑,浅浅地品一小口,仿佛有一盅美酒汪在喉间,那芳香令人沉醉。再次在酒桌上与它邂逅也有了与老友相见的感觉,不再惧怕。

酒文化的本质范文第8篇

但是,塑造出体现黄酒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包装,更是“黄酒复兴的第一步”。

让消费者认同黄酒的价值从认同黄酒的包装开始,就像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陆树铭饰演的关羽,都完美的刻画出观众心中的人物形象。那什么样的黄酒包装是消费者认同的哪?。

一是体现黄酒品类的核心价值(神),其次是愉悦当下消费群的审美(形),最后是符合消费场合需求(意)。因此只有“神、形、意”兼备的黄酒包装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同

必须体现黄酒核心价值(黄酒包装之“神”)

世界三大酿造酒之一的中国黄酒,低度、高营养,以及四千多年的历史,使其酒文化古朴厚重,它的象征意义、饮用意境、酿造过程,营养价值,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医四大家文化可谓息息相同。

儒家

人们应该静心修习,注重培养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品德,使自我的修养能够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造福于人类,造福于和谐的人类社会环境。这也是黄酒的惠泽健康,表达情感,体现爱心的象征意义。

释家

一切外物,本质为空。而物由心知,从空中通过心的了知、思维来显现万有现象。人通过静坐、诵经等方法,可以修习静息调思,得以实现与环境的和谐交融,其重返纯净简洁的精神家园。这正是黄酒温和淳朴、风格雅致的饮用意境。

道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的法则,道之所以是主宰天地万物的本源,完全是顺应自然,听任万物自化,只有遵循万物的自然规律,才能与身边的人、物、山、川、日、月、星辰宇宙融合在一起,达到人与环境的动态平衡。

黄酒的酿造工艺无不遵循这一规律,立冬开酿、谷物制曲、陶罐储藏、自然发酵,次年夏季完成发酵,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

医家

黄酒活血护心、通经活络,驱寒祛湿的作用,与其倡导的冬日温饮,与性凉食物搭配等。

完全遵循了皇帝内经中人体为宇宙的缩影,同体同构同原理,人要保持健康,必须让一切饮食、活动合乎大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

比如,要顺应季节和环境的变化,辩证的饮食、有规律的起居,静心颐养。

可见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是一条由黄酒流淌成的璀璨长河,中国人的性格、文化、价值观,礼仪,情感等就是黄酒的核心价值。以这些核心为基因,黄酒的包装也就有了“神”。

一, 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黄酒包装之“形”)

商品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无论是历史悠久还是新玩意,在视觉上,首先要满足当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将与时俱进的时代感融入其中。

同是酿造酒的日本清酒,其包装设计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了有机结合:时尚的玻璃瓶,瓶标上绘有传统的线描人物、图案,书法艺术等,时尚与传统碰撞出独特的清酒文化。

中国的传统素材丰富的很,黄酒的包装从不缺少可挖掘的素材,缺少的只是发现与演绎。

二, 必须符合消费场合的需求(黄酒包装之“意”)

黄酒和啤酒的派对、红酒的情调相比,其消费场合表面上比较模糊。但是,黄酒从不缺消费场合,缺少的是和消费者的沟通。

人们随着场合的转换更换酒品,从其核心价值来看黄酒的消费场合,其实很广泛:“老友间小酌”,把心搬空,重回当年的纯真;“家人团聚”,最亲密的朋友,最朴实无华幸福;“商务小聚”,不仅是工作伙伴,更是志同道合的兄弟;还有礼品,喜庆消费场合等等。

都能通黄酒来表达出地道的中国情义。畅销的商品消费者对其用意也好、意义也罢,必定是相当明朗的,黄酒包装如不能体现它该有的“意”,就无法真正走进消费者心中。

虽然目前黄酒包装还在发展阶段,但我们看到有诸多黄酒企业也在积极探索。

2012年之也公司受禾城酒业委托,为清若空老酒设计了新包装:以观音瓶结合水滴的瓶型设计,线条流畅,富有时代气息,好似一滴玉液涤荡人们疲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