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 系统 信息管理模式

1、引言

电力营销是电力市场营销的简称。大致来说,其是基于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它研究的目的是以满足消费者对电力公司的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过程。它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研究,包括电力市场营销理论、电力市场研究和市场需求分析。通过一系列的相关业务提供必要的服务,来满足客户对电力消费需求的目的,并实现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目标。

2、信息管理的特征

信息管理是以管理理论和决策理论为基础,其吸收了两个科学理论的决策模式、模型和方法,在系统吸收理论科学的思想和行为科学的思想理论之基础上,充分发挥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和最新的技术来解决管理问题。信息管理是紧随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现的,所以其具有知识经济的特点:

(1)量化。该模型是依据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以不同层次实现量化,从而达到最佳的经营管理。

(2)智能化。运用大量的管理手段,是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模拟人脑的能力。

(3)综合化。注重综合应用多学科的方法。除了运用管理学、信息论、统计学、经济学、数学、系统论和计算机知识以外,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仍然需要运用不同的行为科学、社会学、会计、物理、化学、控制理论,以此消化成为专业技术知识。

(4)集成化。混合创造性思维和其他智力因素,良好的管理做法加上各种精华的所在,以实现系统集成和技术集成的管理功能。

(5)动态化。在信息管理过程中,根据内部和外部形势的变化,不断优化数字输入的信息,从而获得最优数字信息的输出。

(6)系统化。注重运用系统全面的观点来研究和解决所有不同功能的关系问题。

3、信息管理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3.1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各个阶段:

3.1.1信息化管理点

信息化管理点即数据级的企业信息管理,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数字化(数据采集),以便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准确快捷地进行信息查询、沟通相传递,从而实现生产经营数据的共享,更加科学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1.2信息化管理线

信息化管理线即流程级的信息管理,在实现生产经营信息,数字化基础上,对企业的组织管理、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的管理流程,实现信息管理,从而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制度性、科学性,同时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管理活动更加具有实时性和有效性。

3.1.3信息管理面

信息管理面即决策级的信息管理,在生产经营数据数字化和管理流程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决策支持、知识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生产经营的数据和管理流程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及时地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指导,同时能够实现同类知识的智能借鉴和共享。

3.1.4供应链的企业信息管理链

供应链的企业信息管理链即企业间的供应链管理,包括上游供应商、策略联盟、本企业购销、下游分销商、顾客等,在供应链级别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3.2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发展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信息管理必然要适应这些变化,实现面向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企业信息管理。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拉动企业的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系统,进而拉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企业在最快的时间内生产或者组装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并且按照规定的数量和质量,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供应链系统送到顾客要求的地方。而且对顾客的使用情况和建议进行跟踪调查,为产品研发提供参考。因此,企业信息管理将向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发展。

传统的企业市场营销是“推式”系统,企业根据以往的历史销售数据,结合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并按照自己的产能,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然后进行市场宣传和推广,销售产品。但从以后的市场发展趋势来说应实现“拉式”营销策略,以达占领市场的目的。

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必须适应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不断优化生产和业务流程,进行流程设计和重组,以及相应的组织重组。

4、电力营销业务中信息管理模式的系统分析

如上所述,电力行业的营销管理,必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发展现代电力市场的需求。根据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同时考虑到数字营销管理系统设计的方案,努力克服过去的这种系统的缺点,根据业务逻辑层划分为客户服务、营销质量管理、营销业务层、市场管理决策支持层。这可包括4个内容管理系统的所有数字电力营销业务水平。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化;internet;动态性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67-02

一、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当今我国的各个企业正在高速发展中,其中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供应链管理更是不可忽视的,结合我国大中小型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特点,构建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势在必行。在构建的基础上,能够认清整个流程和行业特点,进行专项的信息化建设,如供应链管理进行信息分享后带来的成本减少和效率提高,都提示我们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分享和实时动态更新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的平台,企业内的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分享和实时动态更新,达到多部门高效合理的合作,减少时间和成本消耗。而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分享和实时动态更新也在一定程度上连接了整个供应链上企业节点运作的缝隙,实现无缝连接,达到资金和时间成本损耗最低。

二、国内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在我国大型企业的供应链中,已经开始有基于internet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构建,但是在整个流程的管理上还没有十分完善,我国当今的供应链信息管理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的缺陷:

(1)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动还不够畅通,没有完善到信息在整个供应流程中的主线流向,容易断节,这对于企业与客户或者供应商与被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造成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成本消耗,影响了整个流程的高效性,从而使客户满意度降低。

(2)企业生产信息的更新不及时,市场得不到相应需求。这是由于当今我国的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实时性更新的不足,造成企业的生产信息与市场的需求信息脱节,给企业的订单量造成一定损失。

(3)在对订单的轻重缓急上没有做到信息及时汇报,供应链没有对紧急订单等情况作出相应措施,从而失去一些重要客户群。

三、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信息系统构建思路

(1)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划分

通过对整个系统的概括设计,划分其体系结构。由于供应链中始终有一个企业为主要企业节点,可以以其为中心,向各个生产商、零售商、客户群等结构进行延伸,绘制体系结构图。该系统需要建立基础数据库,可以通过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进行建立,存放各企业节点的基本信息。各企业也要通过数据库技术建立各自的数据库,及时进行更新。

各企业要通过asp、jsp等先进的网页制作技术构建自己节点的供应信息流的网页,与自己的数据库进行连接,使得网页可以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增删查改,并实现扩充功能,从而方便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其他节点企业能够实时的了解到此企业的动态。

(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层次划分

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板块:企业内部部门间的信息管理、各节点企业间的信息管理、整个供应过程的信息集成管理。

企业内部部门间的管理主要是利用该企业构建的数据库和网页平台,通过动态信息,在各部门的合作和计划上进行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安排,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节约成本。

节点企业间的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internet对于各个企业的web服务器的连接,从而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交换和更新,可以通过一些标准化语言规定交换信息的种类、格式、甚至可以规定一定的访问权限,从而使供应信息能够在一定的隐秘性上得到充分的共享,以便安排。

信息的集成管理主要是对整个供应过程的个企业节点的管理子系统的一个连接,从而实现真正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达到真正的高效。

(3)管理信息系统的流程图设计

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整个流程的清晰分析,绘制出流程图,这需要从各个企业间的信息流、资金流、企业节点流等不同的方向上进行绘画。绘画出的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在构建信息系统的时候有清晰的逻辑思路。

(4)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和构建

该部分主要是通过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对各企业的数据库和整个供应链的基本数据库进行构建,对于不同的对象,产生不同的信息表,产生不同的视图。整个数据库的设计必须具备完整性等约束条件。数据库还应该具有扩充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扩充数据,也对一定人员具有一定的操作权限,同时在数据类型的确定上一定要严谨。

(5)管理信息系统的网页设计并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该部分主要是通过asp、jsp等网页技术来制作动态网页。在服务端上制作动态网页,客户端提出申请查看该网页,服务器端通过HTML的解释,发送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如果具有一定的权限,可以在网页上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各个企业制作的网页上的功能是基于该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和外部信息交流的所有合体,可以有一个给内部员工登陆的登陆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保密。

整个供应链的网页是一个动态实时的网页,它与其他企业的数据库和网页相连,进行实时动态的信息更新。上面的信息是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必要信息,也有每个企业的运作流程和运作时间等信息它与中央基本信息数据库直接相连,与其他企业数据库间接相连。

(6)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

该部分主要是对基本成型的系统进行测试性运行,发现不足和缺陷,从而进行更进一步的改善和更新。

四、结语

本文中提出的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法能够适应中小型企业科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在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方面大大减少由于人工以及非智能化所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从而达到科学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1]杨拴强,林丽玉等.基于网络化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价值工程.2010.5.

[2]唐业富.信息管理系统与供应链管理.万方数据.2010.3.

[3]黄梦醒,潘泉等.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矿山机械.2006.6.

[4]张云涛,温浩宇.应用Web Services降低供应链信息系统总拥有成本.现代情报.2008.7.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核心型供应链;ASP模式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平台

一、 引言

目前,我国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主要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相应的管理方法和组建模式都是以大型企业为基础的。而中小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资本能力与大型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小企业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企业资金力量薄弱,信息化水平低,员工流动率高等。这些与大型企业截然不同的特点使得供应链管理在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应用与推广。

但是在我国的经济构成中,中小企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中小企业总数约在1 000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故供应链的构建与管理不仅仅限于大型企业,必然要有中小企业的介入,中小企业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整个供应链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 中小型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效果不佳的原因

随着信息科技的日益月新,中小型企业已经普遍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条件已成熟,但是在实际实施中相当数量的企业仍然以失败而告终,使更多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望而却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克服导致失败的因素,已是摆在学者和企业经营者面前,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本文将从企业的竞争合作观念和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方案两方面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1.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经营者没有打破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停留在企业竞争是以竞争对手消失为目标的、对抗性极强的竞争,同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为了更快地促进企业的前进步伐,就需要重新审视竞争的目的,改变竞争的观念和方式,寻求走向双赢的竞争模式,这就是竞争合作模式,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竞争境界和新的竞争观念。

企业经营者必须走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误区,树立竞争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竞争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促进企业发展的正确认识。因此在现代市场中,企业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来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营效率,而要通过与供应链参与企业进行跨部门、跨职能和跨企业的合作,建立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发展企业之间稳定的、良好的、共存共荣的互助合作关系,建立一种双赢关系。

2. 部分企业已经实施了供应链管理系统,但是却没有带来预期的绩效。这是因为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理解与应用停留在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层面上,没有贯彻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即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整合,其具体包括:通过内部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子核心竞争力”的整合,通过外部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上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而这些企业仅仅对内部供应链进行管理,并没有实现供应链上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整合。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是要实现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资源的管理整合,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一个数据共享、数据互交的平台,从而实现企业间一种新的规则,一种新的制度,使企业间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将企业自身和外部供应商、客户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形成高度竞争力。

三、 中小企业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中小企业要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与供应链中企业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更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方案,正确认识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供应链管理将链中企业高度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

适合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方案大致有两种,核心型供应链和基于ASP模式的供应链。供应链的管理理念,重视围绕核心企业建立网链关系,供应链作为一个利益集合体,强调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于供销关系相对稳定的企业联盟,可以采取核心型供应链模式。而对于直接面对客户消费的批发零售型企业,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所以此类企业的合作伙伴是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故为了满足组建供应链的灵活性,可以采取ASP模式的供应链。

1. 核心型供应链。核心企业型供应链(简称核心型供应链)通常围绕一个在经济实力、产品特色等方面具备垄断地位的核心企业构筑,该企业特色决定了这条供应链的特色。此类供应链是由核心企业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组建供应链,将具有战略合作的上下游企业的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并且提供信息管理、信息咨询等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一条由终端客户驱动的无缝需求管道。但是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之间并不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它们完全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来的。由文献4可知: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要获得最大的赢利值就必须采取合作策略,而减少欺骗和中立行为。这种实施方案的最大优点就是:核心企业是置身于供应链中的,是供应链中的一环,所以能够并且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愿意将供应链成本降到最低,收益最大化。模型如图1所示。核心企业提供了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是一个公共数据平台,促进了供应链中企业信息的交流,方便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平台由三大部分组成,网络基础设施、供应链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持,其中供应链管理服务是核心,网络基础设施是硬件条件,技术支持是关键。

(1)网络基础设施。供应链管理平台是一个跨企业的服务平台,必须借助可靠的硬件系统、网络服务等在电信平台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局域网。由于有电信平台作基础,供应链管理平台能够方便的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还可以方便的接入Internet,拓展了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功能。

(2)供应链管理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库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产品管理等服务,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服务套餐,但是产品的需求、供应和质量等在供应链中是公开可查询的数据,只有这样才实现了数据共享。因此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跨越了“围墙”,可以更好的了解客户,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信息,使资源在供应链上合理流动,供应和需求达到平衡,大大减少长鞭效应的危害,使供应、生产和销售流程配合一致。

(3)技术支持。供应链中的数据在链内是共享的,但是对于链外是保密的,所以核心企业要进行安全管理(包括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以确保供应链中企业机密商业数据不会被泄露,同时要负责主机监控、数据备份、数据库优化、系统升级等监控与维护。

2. 基于ASP模式的供应链。ASP,即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通常是一些第三方的服务公司。ASP模式就是通过第三方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基于ASP模式的供应链为中小企业带来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客户订购ASP的服务,以可预见的固定月租费代替大量不确定的IT投资,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应用服务,免去安装、调试的诸多环节,也免去信息技术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的麻烦,无需IT维护人员。

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目标组建供应链,通过互联网享用ASP构建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在供应链内实现数据共享。模型如图二所示。ASP提供的服务有很多,而且所有中小企业都可能成为它的用户,所以某一条供应链中企业所定购的供应链服务必须具有如下供能:

(1)提供远程登陆的友好界面。为用户提供快速登陆的友好界面,并提供安全控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2)权限管理。三方提供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所有布置在该框架下的业务功能都可以通过配置,实现对不同角色使用的权限的控制。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也就是对用户、角色和功能项之间映射关系的管理。用户在供应链中扮演着某个角色或某几个角色,但是对于每个角色所对应的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是有所区别的。故当用户根据自己的口令和密码进入到ASP提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所拥有的访问权限也是不同的。访问权限分为四级:允许写入,允许删改,只读,不可访问。ASP赋予用户的不同的访问权限,不但确保了数据的安全而且也实现了供应链内数据共享。

(3)数据库系统服务。为企业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库支持,保证数据的录入、修改、保存,包括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并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为数据的转换提供相应接口功能,关键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合理规定数据检索、更新的权限,另外,数据在用户和系统间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加密技术来实现。

参考文献:

1.Martin Christopher.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Pitman Publishing,1992:100-110.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

一、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出自上世纪80年代制造业。它是指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原材料供应商、运输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的供需网络。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包括了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的物流采购、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等活动,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是从材料供应商开始,经由业主、设计单位、承包商、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承运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说,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建筑企业内部和供需企业之间的供给和需求管理的集成。通过供应链管理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材料实现在业主需要的服务水平,使系统成本最小和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工程建筑业不同于制造业,它的产品不是独立的物品,是一种空间固定、体积庞大、生产过程相似的工程设施,因此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1]。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物流管理、施工生产、安装维修(包括售后服务)、竣工验收等是其主要管理流程。物流管理对供应链管理的运作影响最大。供应链中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物流管理以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提高产品质量及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等为主要目标。

二、目前建筑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建筑企业缺少信息化协同管理

建筑业是资金和劳动力双密集型的产业,技术含量及生产效率低,从材料供应到主承包商直至设计提供商、业主,它们之间更多是合同约束下的对立关系,单纯价格导向的中标选择标准、合同的不完善、众多的工程变更、以及不恰当的风险规避措施等困扰着建筑业,使其难以获得满意的绩效[2]。建筑企业存在“大而不强,小而不专”态势,在施工生产随意性强,管理上缺乏实用、先进的手段,网络的信息管理技术还很落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软件应用水平也很低。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在建筑企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需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多不稳定,为临时或短期合作,未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且竞争多于合作。供需双方都过于片面追求各自的利益,使得信息流、物流扭曲与失真,难以形成企业运营的有机协调链,这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还带来了不必要

的交易风险。

2、我国建筑企业施工库存成本高

施工过程对材料的需求是连续不断的,而各种材料进场是间断的、分期分批的。为了避免材料供应中的意外或中断,保证施工的连续进行,就必须建立一定量的库存材料储备。一般包括经常库存和安全库存。在传统的业务往来中,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材料供应商不知道工程建筑商材料的消耗状况和速度,不知道建筑商何时订货。同样建筑商也不知道供应商的库存情况,不知道供应商能否及时供货,在确定订货数量时只能依据己方的数据[3]。由于供应链中供需信息不能共享,渠道透明度不高,加之信息误差的“牛鞭效应”,无疑增加了供应渠道中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供应和维持生产,各方企业都倾向于增加自己的库存,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又造成了库存成本的上升,增大了生产管理的难度。工程建筑业供应链管理首要任务是降低库存成本。

三、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1、建立建筑企业联盟

供应链是一种动态联盟,其宗旨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增进信息沟通,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生产效益和运营成本的降低,能使各环节的企业处于稳定的合作共嬴态势。不论是生产过程的稳定性还是获利的可能性,稳定的供应关系意味着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联盟的形成可带来稳定的市场份额,且平衡了物流流量,能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使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因此,建立拥有稳定市场份额的建筑企业联盟,是实现建筑企业供应链的前提。供应链网络结构,强调供需方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流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对客户需求快速反应,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建筑企业供应链可以围绕总承包企业形成,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来实施企业生产流程的高效整合,消除各企业间的重复浪费,减少供需不确定性,完成建筑企业的施工任务。

2、建立现代化的库存管理系统

建立现代化的库存管理系统目的是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情况下,使库存量为最小、最合理,使库存总费用最少,以提高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实现物料零库存是建筑企业库存管理的目标。零库存,即仓库存储某种或某些物品的数量很低,以最大限额的减少库存以至于无库存。即在适合的时间,将适合的物料以合适的数量送往合适的地点。实行零库存主要实现形式有:一种是“水龙头”方式[4]。主要是由供货者以自己的库存和有效供应系统承担即时供应的责任,当建筑企业有需要时,打开“水龙头”,建筑材料就像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出,随开随流,随关随停。从而使建筑企业实现最低库存成本费用。此种方式需要建筑企业与材料供应商之间建立自动订货和自动配货系统,实行供需信息适时传递。另一种是配送方式,当建筑企业需要施工材料时,施工材料由专门的物资配送企业按量、按需、按时、按地准确供应,从而实现库存成本最低。供应链内部企业是合作关系,材料供应价格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互惠低价,根据需求动态采购,变整批大量进货为适时动态进货,降低采购供应成本。就建筑企业及施工项目而言,零库存管理有利于盘活存量资金,减少资金占用费。

3、建立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SCM+ERP)

而近年来专家们研究且经实践证明是成熟稳健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就能提供很好的信息管理平台[5]。ERP是通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求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ERP是控制建筑企业原材料浪费的有效工具。ERP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强调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可以说,ERP是面向供应链管理(SCM)的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Internet/Intranet)全面规划管理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SCM+ERP)的建立,使企业之间信息沟通顺畅,供应商不用大批量的生产建筑材料,可以根据供应链内部企业群的动态需求来生产企业所需数量的建筑材料,材料生产完成后,不用入库直接分运到各个建筑企业的不同工地,降低生产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供货的及时性,增加用户的满意度。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鹿丽宁,李长燕.关于建筑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探讨[J].工业工程,2002(6):34-35.

[2]高玉荣,尹柳营.建筑供应链中的价值管理[J].建筑经济,2004(12):27-29.

[3]王要武,薛小龙.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的应用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9):45-46.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F274;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只有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又能有效的控制成本,才能适应微利时代。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关键部分。企业只有通过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文章阐述了供应链物流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特点和方法,重点分析了国内企业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强化国内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水平的建议。

1对供应链物流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物流实际上是就是所谓的物资流转,也包含有价值和信息流转,物流更是贯穿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间联系的纽带。现实中,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出现前,经常可以见到物流不协调的现象发生。毫无疑问,未来市场的竞争其实质就是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其与传统的企业业间的竞争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需要我们从整个供应链的视角去审视物流管理。可以这么说,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

2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物流隶属于系统物流,是系统物流中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大系统物流。这个庞大的系统涉及到了供应链中的每一个企业,这些企业的类型和其所属的层次都不尽相同,其中即有位于供应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也包含有位于供应链下游的分销商和核心企业。这些企业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所有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供应链系统。在这个大系统当中,不仅有企业间的物流,还包括了具体企业内部的物流,而这些物流环节都直接与企业的生产系统之间相互连接。

3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方法

3.1联合库存管理(JMI)

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当属联合库存管理。顾名思义,所谓的联合库存管理,就是需要在整个供应链中建立起一个库存系统,而这个库存系统要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其具体操作步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需要建立起分布合理的库存点体系,二是需要企业共同建立联合库存控制系统。

3.2供应商掌握库存(VMI)

供应商掌握库存,其出现要晚于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就其本质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库存管理方法。简单的说,就是需要我们把核心企业的库存也交给供应商来掌握。毫不夸张的说,这种新出现的管理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由核心企业自己从供应商处购进物资、自己管理、自己消耗、自负盈亏的模式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

4国内企业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4.1供应链成员间缺乏最为基本的信任

供应链用模型来表示,其实质是一种网络状结构,在一个供应链中,所涉及的企业可能多达成百上千家。因此,供应链中各家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供应链管理的效果。但在传统的买卖关系和相对落后的商业模式的共同影响下,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仍无法做到领会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精髓。另外,由于供应链各个组成成员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感,且普遍存在着将责任、风险等转移至上下游企业的不良习惯,这就导致短国内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时更加容易造成合作期较短的问题,更加严重的是,在不知不觉当中,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巨大阻力。

4.2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发展间存在难以调节的矛盾

现阶段,企业进行全球经济的竞争,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实现信息网络化。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且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国内多数企业都选择了对传统的管理手段进行变革,其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信息系统来辅助企业进行运营管理。虽能大部分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可以用来引进信息管理系统,但在效果上却总与预期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一些信息系统其实并不适合某一企业的业务流程,有些企业甚至于因为采用了不合适的信息系统,反而严重影响了其管理效果;有些企业则对信息系统产生了过多的依赖,进而导致忽略了持续发展,虽然一样为采用信息系统而耗费大量成本,但仍有些得不偿失。

5强化国内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水平的建议

5.1精诚合作,力争在企业间形成长期、稳健的合作关系

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网络的建立之初,就应该对相关的合作伙伴进行全面而且深入的了解,不仅需要对企业设施设备、人员素质等硬件方面进行考察,更要注重对合作双方的经营理念、价值观,以及服务支持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考查,而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会耗费巨大的时间与成本。因此,选择一家合适的企业作为供应链网络中的一员,是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为了保证企业间地成功合作,在做出选择之时无疑要慎重再慎重。而在对相关的合作企业进行确立之后,就需要在各个企业间建立起互信机制,并对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进行激励。无疑,供应链网络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就需要链上的企业保持各自独立的企业法人,虽然企业之间有合同条款作为制约,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状态,就再无形当中逼迫企业在依赖与独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可否认的是,信任仍旧是合作的基石和前提条件,而且其还可以为供应链的长久存在及各个成员企业的共同发展打下坚实且牢靠的基础。

5.2优化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在现今的经济发展形式之下,企业的发展无疑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利用信息技术,企业可以更加快速的获得新商机和相比竞争对手更加优惠的价格,而供应链网络上的每一个具体企业,更加需要依托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等,进行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建立,企业之间相比原来可更加便捷的获取供应链网络上的所有信息资源。利用管理软件,不仅以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高效,而且可通外部网实现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实现实时互联互通,进而使得快速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大加强。虽然采用信息技术有着诸多好处,但仍需要注意在引进信息管理软件之初选择适合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软件。众所周知,一个独立的软件是很难应用于所有的企业,或整个业务上的。因此,我们就需要一个整体战略管理者来协调我们解决信息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使得整个链网络的获利水平大大提高。

6总结

总之,企业要想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成功,发展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无疑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需要我们从企业内部变革开始,一直延续到对组织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从战略的制定开始一直到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在企业间全面进行,通过这种崭新且先进的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深刻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管理模式,不但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形式,同时也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创造更加丰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曹永芬曾宪凤.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2014,4(01):41-43.

[2]谢芳.浅析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4,25(04):194-195.

[3]姚丽霞.供应链环境下商贸物流管理的相关内容与发展[J].中国商贸,2013,24(35):92-93.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VMI;JMI;CPFR

库存管理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供应链中的各种实体物质都有可能形成库存。对于我国的大部分制造业而言,生产过程存在零部件繁杂,体积较大等特点,库存费用往往占到了20%-40%甚至更多,库存常常是降低整个生产成本的关键点。库存管理策略就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一、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1.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SupplyChain)是围绕其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链结构。学者马士华形象地把供应链描绘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商则是主杆;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杆、枝与杆的一个个结点,蕴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信息管理系统。而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2.供应链中的库存和库存管理。一个公司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有三个:(1)提升客户的最大满意度(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2)降低公司的成本(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3)企业整体"流程品质"最优化(错误成本和异常事件的消除)。其中的库存(Inventory)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现在和将来的耗用或者销售而储备的资源,包括原材料、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二、供应链环境中库存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库存管理着力于库存成本单一的优化,一般是从采购成本和存贮成本最小化原理来确定最佳订购点和订购数量,对于一般中小型企业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但是当这种传统的库存管理办法应用到大型企业,尤其是拥有一条完整的供应链的大型企业来说,其不足之处就日趋明显。就整条供应链的环境下,目前常见的传统库存管理带来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一般的企业库存管理中普遍存在库存量过高以及整个供应链中需求变异放大的问题,即“牛鞭效应(TheBullwhipEffect)”。此现象由需求变异原理引起。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商品的顾客需求较稳定,变动不大,但是上游供应商往往比下游供应商维持更高的库存水平。这种现象是由宝洁公司在调查其产品“尿不湿”的定货情况时发现的。该产品的零售数量较稳定,波动不大,而分销商向宝洁公司定货时,其定单的波动程度比零售数量的波动要大得多,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供应链体系中的整体库存,给整条供应链的各个企业带了了不必要的成本负担。

2.仅着眼于库存的成本优化,缺乏供应链的整体概念。供应链的最终绩效应取决于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绩效。而许多企业为了自身的目标和利益,往往在库存管理乃至供应链管理上缺乏全局思想。比如,许多企业充分考虑了产品交付期和资金周转的速率,却忽略了对供应链上下级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从而缺乏了对客户满意性指标的考虑,成本依然没有下降。

3.企业在库存中缺乏彼此的合作、协调、信息传递。供应链的库存其实是一个整体,需要企业之间相互配合,没有有效地与各个部门沟通,就会使得库存、在途货物以及需求等基本信息发生偏差。而企业间信息流通不够,则会由于信息延迟引起需求预测的误差和对库存精确度造成影响,使企业无法实施短期的生产计划,从而难以实现及时生产。

三、供应链环境中库存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1.实现信息共享。由于牛鞭效应主要是供应链各阶段按定单而非按顾客需求进行预测造成的,因此,在供应链上实行销售时点数据(POS)信息共享,使供应链各阶段都能按照顾客要求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从而减少需求预测变动性,减少牛鞭效应。

2.改善操作作业。改善操作作业,缩短提前期和减少定购批量来减少库存积压造成的不利影响。

3.稳定价格。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鼓励零售商进行小批量定购并减少提前购买行为。

4.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信任。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相互信任,实现信息共享,使供应链上的每个阶段供应与需求都能很好地匹配,降低交易成本。由于传统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存在上述缺陷,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必须作相应的改变。以下将对目前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三种最常见的先进库存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先进的库存管理策略强调的是整条供应链中各企业间的协作与系统优化。基于库存控制一体化、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行供应链库存管理,有效提高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响应度、准确度,所以这些管理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能避免“牛鞭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从根源改善库存控制。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王道平.供应链管理教程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3]邹斌.供应链环节中库存管理策略[J].现代管理.

[4]熊文杰、孙巧美,第三方物流运营实务.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

[5]白丽君、彭扬,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国物资出版社,2013.

[6]周晓晔、柴伟莉,第三方物流.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7]杨卫丰、黎继子,物流管理.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is how to collaborate and integrate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logistic activities under the e-commerce environment.

    Key words: e-commerc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third-party logistics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存在流通成本高、流通渠道长、交易手段落后以及信息化程度低等现状,而电子商务的出现推进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更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供应链物流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活动的功能发挥对改善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链间的耦合度和农业的价值链有很大帮助,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我省的农业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

    1黑龙江农产品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1当前黑龙江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农产品流通不畅一直是阻碍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市场信息的不畅通和不规范等原因,使得农产品“难卖”现状仍然存在。同时还存在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发生滞后、农产品流通的网点、规模、设施等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需求极不相称的问题。而要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或网络),就需要具备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和体系,这也是搞好农产品流通的核心。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应用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技术,按照现代流通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期货交易、拍卖、经营、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利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来加快信息流通的速度。

    1.2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

    据2006年统计,黑龙江省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 000多个,有农民经纪人领办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848个,创建了各级农民经纪人协会371个。除一些地方的专业协会外,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基本上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然而,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有效的中介组织发展还不完善,以集贸市场和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缺乏高效的多种连接流通渠道,流通体系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在不同的流通阶段不同的流通主体执行的物流活动分工不明确。同时,流通过程的组织化程度也不高,参与主体的参与过程短,这样会造成对农产品流通渠道认识不足、捕捉信息能力不够,进而影响流通的效率。

    1.3农产品流通中信息化程度低

    到2006年末,农业信息网共各类信息150多万条,网站点击数达3 000多万次,并且黑龙江省有7个市地、45个县市开通了“农业110”信息服务热线。但是对于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还是不够的,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基层的农业信息网络不完善,生产者(农民)不能掌握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会使他们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有时也会出现盲目生产的现象,造成资源和人力的大量浪费。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力度不够,信息的收集、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对整体优势的形成设定了阻碍。

    1.4农产品流通市场配套服务功能单一,流通环节结构松散

    流通各环节之间结构松散,没有形成完整流通体系应形成的供应链结构,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体流程为: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

    /超市-城镇居民,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仍以单一对手交易和有形市场为主,各项配套服务功能即使具备也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而成熟的批发市场应该具备场地功能、商品组织功能、价格生成功能和信息功能。流通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内部联系和沟通,很难形成以调研、计划、生产、贮运、促销、服务等为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供应网络的建设迟缓。

    2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内涵、特点及模式

    2.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在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所组成的网络体系。供应链管理(SCM)是对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与最好的服务,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收益。

    2.2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是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它是农业产业链的下游和末端。农产品供应链是由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上游及下游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由以下环节构成: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则可以说是围绕农产品经营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协调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利益需求,将供应链各成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使物流不仅贯穿于农产品采购、收购运输和分销,还贯穿于农产品经营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的供应链,最终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

    2.3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特点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表现的特点:(1)信息化。物流的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在电子商务下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不单单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设备,而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此外,在农产品物流网络设计和决策方面也将产生巨大的优势。(2)网络化。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的物流配送系统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与农产品供应商通过互联网通信提出订单过程,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订货过程,这些过程都可以自动完成。(3)多功能化。多功能化是电子商务时代下供应链物流集约化经营的必经阶段,即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提高仓储和运输户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就是一个平台,它的目标是使商流最优化,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同时供应链管理所处理的内容就是以最终客户需求为原动力,使每个供应链节点都能够分享信息,达到同步和协调的运行。在整个管理流程中,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应用网络技术实现整个物流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

    3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3.1电子商务发展下的物流瓶颈越来越突出

    农产品流通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十分重要,由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在实际运作中一般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和中介机构实现信息的交换和资金的流动,但物流往往更多地表现为商品实体在平面和空间上的移动,受自身性质的约束,其实施的成本和难度相对很高,成为供应链快速、有效运行的主要障碍,这越来越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农产品客户个性化需求日趋明显的形势下,物流瓶颈越来越突出。根据“木桶原理”,农产品供应链上任何一个成员物流效率的降低都会降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3.2农产品供应链中物流环节协调性差,整体价值链增值困难 

    黑龙江省还处在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中,这样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产品在产供销中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在农产品供应链条中,缺乏协调、合理的物流管理流程,使得物流的快捷性和高效性的功能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物流的价值增值有限。而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可以借助现代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在物流环节把提高物流效率放在中心地位,这样能有效的协同和优化各节点的物流活动。长期以来,农产品供应链上各成员组织间孤立的进行物流活动会直接影响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价值链的增值也就变得困难。

    3.3农产品经营企业的内在需求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动力

    省内很多农业企业已经意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都纷纷地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活动。例如:近年来,海林市在强化农村市场主体作用和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创新现代物流营销理念,不断拓宽流通渠道,积极推进网上交易,投资850万元建设了覆盖全市农村的宽带网络,为123个中心村完善了网络设施,开办了海林农业信息综合网站和威虎山食用菌专业网站,农产品经营企业只需简单的注册,就可将产品搬上虚拟“货架”,并通过鼠标逛市场,了解供求信息,实现产品交易。经营者意识到网络会给他们的经营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这样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也能实现信息的共享,生产经营企业同时能够掌握完备的农产品信息,对市场的需求量和价格最快地做出适时的反应,供求双方信息更加透明。

    4电子商务下黑龙江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目标及举措

    4.1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中心,各级市场相协调的市场体系,同时要积极发展连接农户与市场的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的中介组织。在黑龙江省的农产品集中产销区,改、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信息主导型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同时充分发挥超市在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搞好基地与超市的对接拓展和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发挥物流组织、交易撮合、协议供应等功能,使市场形态由单一有形市场向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综合形态转变。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壮大农产品经纪队伍,要引导龙头企业成为农产品经纪队伍的主力军。加强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根据黑龙江省各地区的生产、消费特点和已有的市场基础,整合、扩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各种方式为营销主体提供销售平台。

    4.2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在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能分享到需要的信息,有利于促进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改善,在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引导下共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整体应变能力。供应链的农产品经营的上下游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还可以建立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这样有利于单个经营企业掌握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资源,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以及农产品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实时跟踪,达到全程管理和有效的控制。论文来源于 2008w.com 流星

    4.3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为了迎合个性需求时代企业间专业合作(资源配置)不断变化的要求,它能够实现进出物流的整合,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企业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能够实现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此外,对物流资产和物流活动进行规划、集成、管理和控制,降低物流作业成本,因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在经营规模、经营范围上都具有经济性,使其提供的包括劳动力要素在内的物流作业成本较低。而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优势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水平,它将优化整个的农产品供应链,使物流更可靠,更加可预测。

    4.4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物流管理本身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对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改进供应链物流的基本工作流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集成化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和协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企业内部集成供应链与企业外部集成供应链有机结合,发展成动态的集成化供应链联盟。动态的集成化供应链联盟应建立在农产品市场需求之上,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实现集成。加强供应链各成员的合作,形成利益及风险共担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蒋华东.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思考[J]. 农村经济, 2007(10):109-110.

    [2] 邓若鸿,等. 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协同模式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60.

    [3] 林坚,等.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孙衍林.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探讨[J]. 江苏商论, 2008(3):42-43.

    [5] 杨路明,等.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rom a social dem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motion and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on, it analyzes the motivation of the library implementa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describes the mode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brary supply chain, and on this basis, it proposes the librar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ic strategy, ie., constructing of an interactive shared management culture, restructuring business process, establishing the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building a sound human resources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librar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其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活动”,其核心强调的是系统链中不同组成部分的集成,重点在于把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优。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不仅适用于企业,也同样适用于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事业在管理模式方面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图书馆,有助于优化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整合各方资源,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

1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动因分析

1.1社会需求的拉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化,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从信息保存者转变为信息提供者;从单一媒体的提供转变为多媒体的提供;从按时提供转变为即时提供;从馆内处理转变为外包处理;从区域服务转变为国际服务等[1]。这些都要求在图书馆业务流程中不仅要考虑图书馆内部的业务流程,而且还应该对客户、渠道成员、供应商等组成的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管理,使图书馆的管理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实现图书馆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1.2科技进步的推动[2]

在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趋势下,科学技术进步对图书馆知识供应链的创新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图书馆现在应用的专家系统、知识仓库、语义网络、神经网络、群件、数据挖掘、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元数据、互联网/内部网等多项先进技术推动着图书馆知识供应链的实践发展,这类科学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往往是根本性创新,它们对知识供应链的构建起到加速作用。

1.3竞争发展的需要

由于目前图书馆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图书馆外部资源利用率低,许多图书馆与供应商和其他图书馆等之间缺乏积极合作,这样就会造成图书馆的市场竞争力低下,很难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因此,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协调图书馆的各个业务流程,同时积极地与其他合作伙伴建立和保持一种有价值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协同整合,获得竞争优势和长远发展。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模式及特点

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使图书馆在接受冲击时又因自己具有专业的信息处理能力而面临新的机遇[3]。网络环境下供应链管理要求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仅着眼于管理措施对信息资源供应商、图书馆、用户等独立环节的作用,而且强调供应链中业务流程的优化及其责任的确立,强化管理的柔性和适应能力。

2.1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模式

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读者(最终用户)、图书馆的供应商(印刷型资源供应商、电子型资源供应商、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供应商等等)。由于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的联系日益密切,如馆际互借、联机编目等。因而,网络结构下的图书馆的供应链还包括其他图书馆,指导图书馆工作的各级管理机构(如图工委、国际图联等)。据此我们可以构建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模式图如下:

由上图可以清晰看到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模式构成。首先,图书馆自身建立起一体化的组织结构,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但这个核心组织的立足点是“读者的需求”。根据读者的需求,图书馆通过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等一系列环节,各部门之间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相互协作的内部组织。其次,读者为供应链的下游。通过注册读者借书、开设读者信箱、举办咨询讲座、问卷调查等征求需求信息,同时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再次,供应商为图书馆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不仅要根据图书馆的需求及时为其提供所需图书的种类及数量,而且还需要及时向图书馆推介新书和新开发的数据库。在供应链中,从上游到下游的是图书物资流,是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从下游到上游反馈的是读者信息流,是读者的图书需求信息,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4]。

2.2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特点

作为一种网络结构,图书馆供应链上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节点,节点和节点之间是需求与供应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管理中的特征表现为:

第一,复杂性。供应链中各成员的行业、性质、宗旨、目标、层次不同,结构比单个图书馆的内部结构要复杂得多[5]。而且,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节点组织间的空间跨度不断增大,形成交叉结构模式。

第二,系统性。供应链条中各节点是整体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供应链系统整体的价值及功效由链条中各节点价值及功效所决定。链条中任何一节点的价值及功效产生“瓶颈”,就会产生“水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