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不动产数据管理

不动产数据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不动产数据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动产数据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竣工测量;不动产登记;测绘技术;测绘标准

因为在进行不动产登记时,必须要有测量数据作为依据才能进行后续工作,因此相关部门一直对不动产测量工作极为重视,并不断按照国家的政策以及时代的变化,在对不动产测量工作进行着改善。虽然目前不动产测绘工作的开展还是受到了测量机构不统一以及技术标准过于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但整体还是呈现出了不断进步的趋势。为了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数据,保证不动产登记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相关人员必须要对测量工作的开展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高。而想要达到这一标准,工作人员首先应对不动产测绘工作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不动产测量工作内容

(一)房产测量

相关部门在对房屋用地以及房屋进行的测量,就是房产测量。相关部门会根据产房测量的结果去对房地产进行合理血的分配、开发以及管理等等,对各地的城镇规划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数据支持。在对房产进行测绘时,相关人员不仅要对因自然因素影响房屋的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同时还会根据房屋所有人及相关人员的要求,对房屋开展测量。但这项工作并不能所有人员都可以进行的,必须是国家承认的专业测绘机构。【2】

(二)林业以及草地等内容的测量

这项测绘主要是对森林以及草地等内容进行的不动产测量,在工作开展时,会对草地以及森林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实际情况进行实地拍摄取证,同时会将所有调查得到的数据以及科学的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并上报到相关部门处。由于人们对于不动产的内容了解并不全面,且这项工作的测绘难度相对较大,因此该项测绘工作在社会中的认知度并不高。【1】

(三)竣工测量

对竣工建筑物与建筑物附属结构设施的面积以及属性等内容进行测绘就是竣工测量。一般这种测绘工作的结果都会以信息化以及图形化的方式进行呈现的。按照我国相关政策的要求,国内所有建筑企业必须要在建筑物验的六个月之内向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并要将工程的竣工测绘材料一并上交,相关部门为以此为依托对工程验收进行审核。【2】

(四)地籍测绘

通常地籍测绘都是由独立的机构进行的,属于垄断式的运营方式。该项测绘工作开展目的就是要为社会提供发展中需要的土地资料。主要是使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政府在对各地土地进行管理时,都会使用这项测绘技术对土地进行测量,在国家土地管理与开发工作中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4】

二、不动产统一登记后的测绘工作优化策略

(一)对不动产测绘机构进行明确

通过对不动产测绘工作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国内进行不动产测绘工作的最大难点就在于测绘机构不明确,各地都没有对不动产测绘部门达成共识,尤其是在不动产统一登记之后,测绘工作的任务量明显加大,在这种形势之下,测绘机构不明确的问题就变得更加突出了。想要解决不动产测绘机构不明确的问题,首先就需要对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确认,在明确之后就可以本则登记与测绘一体的原则,由该机构对测绘工作进行管理。根据对不动产工作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该工作中的难点就是土地与房屋的测绘与登记工作,因此各部门一方面要对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管理范围进行确定,另一方面要对管辖范围内的不动产测绘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并要实施灵活的测绘工作模式,像工矿以及城市建成区的测量工作可以由市场进行处理,而乡村的测绘工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交由当地政府机构进行协助,这样不仅能够对土地登记以及房屋登记的职能以及机构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还完成了向政府职能的转变,确保了各地测绘工作的开展质量与效率。【1】

(二)加大测绘技术的研发力度

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内容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行扩充,传统的测绘仪器以及测绘工作开展方式已经出现了问题,与现代测绘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虽然目前已经在地籍测绘中融入了卫星定位、GIS技术以及航空摄影等先进技术,但由于统一登记的工作量过大,必须运用大量的新型技术对现有测量工作进行优化,所以有关机构必须要加大对测绘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将新技术应用到不动产的各项测量工作之中,以保证不动产管理以及登记等各项工作的高质量进行。例如要对大型数据管理软件以及GIS系统功能进行开发,以达到对不动产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3】

(三)制定健全的测绘工作标准

各地政府不仅要对不动产测量机构进行明确,同时还要制定健全的测绘工作标准,以保证各项测绘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当不动产统一登记部门成立后,就需要按照登记工作的要求,对不动产测量工作的技术进行统一的规定,同时还要建立配套的管理系统,要确保技术标准与管理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想要制定出符合标准的制度规定,不动产登记部门必须要与当地规划管理部门以及测绘单位进行多部门联合商讨,同时要对测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应急方案,以防突发事件对测量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对不动产测绘工作的高效性形成良好地铺垫。【4】

三、 结束语

进行不动产统一登记,是国家按照社会发展需要出台的政策,能够帮助各地政府对本地的房产、土地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与管理,这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是具有十分积极地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各地相关机构必须要对不动产测绘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按照当地不动产登记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合理的不动产测绘优化方案,进而为不动产登记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柏,李平. 不动产统一登记后的测绘对策研究[J]. 山西建筑,2013,28:232-233.

[2]甘建国,屠宗灵,赵彬,刘西东. 不动产统一登记后的测绘对策[J]. 安徽地质,2015,03:234-235+240.

不动产数据管理范文第2篇

理清房地产交易管理与不动产登记的边界后,从业务角度来说,职能可以分的很清楚。但要实现良好的运转,最重要的环节还在于双方数据能实现实时共享。只有在真正实现实时共享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进行过程管理,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结果登记的分工合作模式。但目前真正实现这目标的城市极少,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不动产登记系统设置在政务内网,房地产交易管理系统因为要对开发企业、中介公司网签合同设置在外网或是政务外网,从安全级别上不能直接互通,应通过前置库、网闸等安全措施进行隔断。

二是实现实时共享的主要责任单位不明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规定,“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因为是会同办理,则多地出现互相推诿等情形。

三是共享的内容因没有明文规定,出现理解不同,导致不动产登记与房地产交易管理双方协商不下。

四是软件商技术力量跟不上。目前不动产登记软件普遍业务系统的建设尚不完善,实时共享的技术开发就只能放在后一步了。

因此,只有不动产登记机构与房地产交易管理机构都意识到数据实时共享的重要性,特别是不动产登记机构要加快共享平台的建设,方可让双方的流程更流畅更便捷。

二、转变理念,房地产交易管理不仅仅是房屋交易管理

原有房屋登记与土地登记机构分立的模式,习惯性地让各地交易管理机构在转型过程中仅仅定位在房屋的交易,有观点认为“房地产”中“地”的流转管辖权在国土部门,所以,交易管理的对象仅仅只是针对地上的房屋。对些,笔者持否定意见。土地出让只是流转过程中的一级市场,建立在土地之上的房屋与土地权利是密不可分的,交易过程中流转的并不仅仅是地上之房屋,而是房屋与土地共同的权利,就如同房地产开发,为什么不叫房屋开发是同一个道理。

因此,房地产交易管理的定位应当在房屋交易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应及时脱离记载的登记理念,转变到管理理念。房地产交易管理机构应致力于市场具体交易规则的打造,致力于有序的房地产交易秩序的打造,对具体的市场主体履行监督管理的职能,有效地保护交易双方的权利。

三、打造房地产交易管理新平台

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前,各地登记机构或多或少都有些行政管理职能,但基于理念与人员配置的问题,各地房屋登记机构的工作重心大多放在登记工作上,对于这些管理职能一般只是例行性办理,无精力与人力去认真研讨。在登记职能剥离后,交易管理机构应当及时转变理念,通过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利用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分析研究,制定更为合理的流程,打照全新有序的房地产市场管理模式。

我处未来全新的交易管理平台拟包含以下六大模块:

1.基础管理

房地产信息网:根据最新的职责划分,改版原房地产信息网,将登记部分内容移除,修改单位名称、科室职责、办事指南、收费标准等内容,增加住房保障、物业管理等栏目。

测绘及成果管理子系统:建立生成楼盘表基础数据测绘及成果管理子系统,将房屋预测绘、实测绘成果进行备案审核,审核完成后测绘成果更新至楼盘表。包含预测绘成果备案、预测绘成果变更、实测绘成果备案、实测绘成果变更等模块。

从业主体管理子系统:实现从业主体(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物业公司、商业银行等)的统一认证、资质基础信息、奖惩记录等管理。包含从业机构管理、从业人员管理、信用档案管理等模块。

房屋交易与产权档案管理子系统:实现房屋产权管理与房屋交易登记档案管理。包含房屋交易档案、房屋登记档案、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商品房转让备案(预留)、房屋产权确认(预留)、房屋产权变更(预留)等模块。

远程委托与身份验证子系统:通过远程端口对身份证件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前置验证,拍摄现场照片确保委托意见的真实性,利用系统选择委托事项自动生成格式化委托书。通过系统,将前来交易管理机构窗口办理业务的申请人的人像照片进行采集、存储,与申请办理的业务一一对应。同时支持外业取证拍照后的照片导入功能,以满足上门服务的需求。

统计分析与信息子系统:在用户权限分级管理的前提下,提供住建部报表(日报表、月报表、房综3表)、住建厅报表、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与自定义报表、统计及综合查询功能,根据统计、决策需求,进行自定义模式的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成果。各级别用户查询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等,最终实现多方面多渠道查询,多功能多样化统计及多层次综合分析。

房屋交易管理与不动产数据共享接口:实现房屋交易管理数据(商品房、存量房买卖合同备案数据、楼盘表数据)与不动产登记中涉及房屋部分的相关登记数据共享。

楼盘表匹配不动产单元模块:为解决由于不动产登记系统未与交易管理系统历史楼盘表匹配导致数据无法关联的情况,特设计楼盘表匹配不动产单元模块,通过人工手段逐一将楼盘表房屋与不动产单元进行匹配,匹配后相应的登记数据实现自动共享读取。

2.商品房管理

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商品房项目现售备案管理子系统:依楼盘表将开发企业商品房项目预售许可、现售备案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包含预售许可申请、预售许可变更、预售许可撤销、现售备案申请、现售备案变更、现售备案撤销等模块。

新建商品房网签备案管理子系统:实现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备案管理功能。包含合同模板管理、合同签约、备案审核、合同变更、合同注销等模块。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子系统:实现商品房预售资金智能化管理,可设置多种监管模块,实现一个楼盘项目在多家银行共同监管。同时与商品房网签系统数据共享,实现预售款应到账资金自动核算、未到账资金自动报警、超期未到账自动取消网签资格等智能管理功能。包含监管账户开户、监管协议签订、监管进度申请、监管资金入账、监管资金拨付等模块。

购房补贴管理子系统:实现对于当地去库存政策中购房补贴的智能化管理,可设置多种补贴方式(按总额补贴、按平方米补贴、退返契税等),智能判断房屋是否符合补贴条件(是否在补贴期间内签订合同、购房人是否已享受过补贴等)并自动计算补贴金额。同时与商品房网签系统数据共享,实现未退返购房补贴不予注销合同的自动限制。

3.二手房管理

存量房网签管理子系统:实现存量房交易行为备案管理功能。包含房源自动核验、房源委托挂牌、存量房买卖合同网签、存量房转让(继承、离婚析产、法院拍卖等交易行为)备案等模块。

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子系统:实现存量房交易资金管理。包含监管协议签订、监管资金缴纳、监管资金拨付等模块。

4.其他交易管理

房屋租赁备案管理子系统:实现房屋租赁行为备案管理功能。包含租赁房源、租赁合同备案、租赁合同变更、租赁合同注销等模块。

房屋抵押备案管理子系统(预留):包含在建工程抵押备案、预购商品房抵押备案、已取得所有权的房屋抵押备案、在建工程转现房抵押备案、抵押权变更备案、抵押权撤销备案等模块。

5.住房保障管理

住房保障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保障房管理平台,将各县市、社区、街道居委会、民政、公安、税务、社保、工商、房管等部门联系在一起,共同协作、共享数据。建立标准化的保障房管理系统,实现对市、县/区、街道/镇、社区/村委会的四级住房保障业务管理的有效监督。

6.物业管理

不动产数据管理范文第3篇

贯彻实施新《测绘法》,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法治建设

二、宣传口号

1.测绘工作关系城市乡村,地理信息服务国计民生

2.依法开展测绘,地图秀美河山

3.加强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建设统一交换共享平台

4.用测绘的全新视角,更精准地观察世界

5.遵守测绘法规人人有责,享受测绘成果个个受益

6.提高测绘保障能力为国为家,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利国利民

7.依法测绘维护国家安全精准服务保障科学发展

8.精准测绘服务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依法测绘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9.精准的不动产测绘,关系千家万户利益

10.培育地理信息业态,壮大现代服务产业

1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测绘地信精准保障

12.测好土地立功勋,绘制祖国新蓝图

13.地图在手,知晓天下

14.实施互联网+地理信息,打造发展新常态新引擎

15.手掌电子地图,引领时尚生活

16.监测地理国情,建设美丽湖南

17.用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消除信息化数字鸿沟

18.建设地理信息平台,服务各行各类发展

不动产数据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地登记 技术应用 降低交易成本

技术与法律、行政均属于土地登记的重要手段,尤其在高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土地登记的准确、快速、全面、方便必须依赖技术进步,涉及土地登记的技术和方法有很多,其中地籍调查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是最重要的。

1地籍调查技术

地籍调查技术是由土地登记机构对申请登记的土地采取实地调查、核实、测量、定界、成图等措施,查清宗地的地理位置、权利性质、界线、面积、用途及土地权利人的有关情况,为权属审核、注册登记、颁发土地证书提供依据。地籍调查制度是土地登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地籍调查又是土地登记的一个重要环节。地籍调查分为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部分。土地权属调查对宗地的各项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在现场标定土地权属界线,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基础上,借助测量仪器,以科学方法测量宗地,界定权属界线、标示界址点位置、形状及地类界线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填写登记表、卡、册。地籍测绘成果包括地号、宗地图、标准分幅地籍图、界址点坐标成果、宗地面积等。地籍测量成果为土地登记提供图件资料来源。数字地籍测量是目前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用现代测量仪器(全站仪、卫星定位系统GPS等数字化采集设备)进行实地数据全解析采集得出地籍信息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再利用相应的应用软件对采集数据加以处理,最后输出并绘制各种所需的地籍图件和表册。它是以计算机、卫星定位系统、光电测距等科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改变了过去白纸成图的作业模式,以精确、高效的特点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还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

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描述地理环境信息的地理坐标及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显示和制图的计算机软硬件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系统。由于GIS具有反映地理空间关系及综合、统计各种空间和属性信息能力的特性,可将大量的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和补充调查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的运作,建立直观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数据库、图、表,为地籍调查和土地资源调查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为土地资源的演变和地籍变更等土地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资料。GIS概念是由加拿大测量学家R•P•Tomlinson于1963年首次提出的,并在加拿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国际上GIS首先应用在资源调查和研究方面,并陆续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地理和资源信息系统,达1000种以上。到现在GIS技术已进入了成熟阶段,由过去单一功能分散系统,已成为多功能信息共享系统,并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土地登记的信息化已经取得广泛的认可,各国和地区设有诸多法律规定。我国台湾地区早在1986年,即对《土地登记规则》增订了一条:“土地登记作业,得以电子处理,另定之。”德国《土地登记条例》对土地登记簿的计算机管理作了专门的规定:计算机管理土地登记簿的范围、内容;用计算机自动化数据管理的土地登记簿与传统书面土地登记簿的地位和关系;数据管理的原则;开发和建立有关软件系统的批准要求等。加拿大安大略省《土地权利法》规定:如果登记书面记录是以电子中介或者磁性中介记录,并符合一定的记录方式,就可以被认为跟原始契约或记录拥有同样的效果。

3办公自动化技术

办公自动化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并正在飞速发展的技术,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主要指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它利用先进的技术,使人的各种办公业务活动逐步由各种设备、各种人机信息系统来协助完成,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生产率的目的。第一代OA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以个人电脑、办公套件为主要标志,实现了数据统计和文档写作电子化,即将办公信息载体从原始纸介质方式转向电子方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二代OA系统以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实现了工作流程自动化,即将收发文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向工作流自动化方式。第二代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工作流程自动化,从而使办公的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第三代OA是融信息处理、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于一体的应用系统。它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提供丰富的学习功能与知识共享机制。与第二代相比,第三代OA不仅模拟和实现了工作流的自动化,还模拟和实现了工作流中每一个单元和每一个工作人员运用知识的过程。第三代OA系统的突出特点是:实时通信、实时交流。土地登记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土地登记资料不仅包括用地者提交的各种办文材料(如土地登记申请书、申请者身份证明、土地权属来源证明),还包括土地登记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如地籍调查表、地籍图、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等大量表、卡、册、簿、证书,以及与之相关的图件)。土地登记采用手工作业方式虽然可以完成日常业务工作,但效率低下。随着土地管理的不断发展,日益增加的业务量,土地信息的现实性要求、地籍图件的生产和快速更新的要求,土地登记只有从单一靠传统的手工处理公文转向办公自动化发展。土地登记业务需要多个业务部门的协同完成,档案资料要在多个部门、不同地点之间进行周转。传统土地登记有关档案资料的传递主要以手工方式在承办人之间进行,这种方式难以实现对土地登记业务办理的有效跟踪管理,容易出现公文逾期未办的现象。办公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的办公设备把物理的死档案转为电子的活档案,建立一个自动化、一体化的工作流,控制所有相关数据、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状态在计算机网络上流动,实现联网办公自动化和业务工作的跟踪监控管理。

4互联网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GIS的新的操作平台。互联网改变GIS数据信息的获取、传输、、共享、应用和可视化等过程和方式,为GIS数据提供者在WWW上提供方便的GIS数据信息与共享方式,GIS用户界面的WWW化,WebGIS将是GIS发展的大势所趋。互联网已经渗透各行各业,信息高速公路上奔跑着越来越多的信息,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需求,利用Internet在Web上和出版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的功能,已经成为GIS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基于Internet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就应运而生。webGIS应是一个交互式的、分布式的、动态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以网络为中心的地理信息系统,它使用互联网环境,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提供GIS功能(如分析工具,制图功能)和空间数据及其数据获取能力。webGIS是web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利用Web技术来扩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新技术。由于HTTP协议采用基于GIS的请求/应答机制,具有较强的用户交互能力,可以传输并在浏览器上显示多媒体数据,而GIS中的信息主要是需要以图形、图像方式表现的空间数据,用户通过交互操作,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分析。这些特点,使得人们完全可以利用Internet来寻找他们所需要的空间数据,并且进行各种操作。

5结论

正是上述四种技术的应用和进步在不断推动着土地登记朝着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传统的基础技术,地籍测量技术用于精确、快速地获取和处理土地登记的基本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土地登记中涉及属性和空间的海量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则为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实现土地登记无纸化办公服务;互联网为土地登记的信息交换、信息搜索、共享和提供了便捷、经济的技术支持,为实现土地登记的公示作用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土地登记逐步走向科学、高效、规范、公正,真正实现土地登记制度降低交易成本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利明. 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上)[J]. 求索,2001, (5): 47-52.

[2] 李元. 加强土地登记制度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发展[EB/OL]. mlr.gov.en/Projeet/querystat/multdoeview.jsP?ICID=liyuanza

[3] 罗慧君, 杨爱萍,郑晗. GIS在土地登记中的应用设计[J]. 地矿测绘,2005(4): 28-30.

[4] 赵俊三,赵耀龙,李练恒.基于网络和GIS技术的土地登记公开查询系统研究[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2,(2):20-23.

[5] 车学文.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4,(3): 29-32.

[6] 傅佩红, 李雪飞.基于MapObjects的集体土地登记发证系统设计与实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4):87-90.

[7] 邱烈飞.土地登记在不动产统一登记中的地位[J].中国土地,2006,(8): 14-16.

[8] 郭春华,范文鹏.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登记法律制度的探讨[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4):100-103.

[9] 沈国华,郭霞.土地登记的现代化管理[J]. 技术与市场,2007,(2):84-85.

不动产数据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产测绘与管理;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房地产测绘是通过一定的测量技术与手段和测绘仪器,依照最新的国家标准,测量房屋的位置、结构和数量等,形成系列图、表等数据成果。而房产测绘成果直接影响着房地产权属管理、房产开发、产权交易等活动,在房地产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房产测绘技术、为房产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测量结果,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结构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产测绘工作越来越得到高度重视,也对房产测绘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测绘技术和管理方式已逐渐滞后,利用3S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房产测绘和与管理的数字化,经过实践与应用,在确保测绘成果的质量和精度上,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行政风险。

1 GPS在房产测绘中的应用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给空间位置信息的采集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目前,卫星导航定位数据的处理比较成熟地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实时化,借助数据通信、RTK、实时广域差分和网络通信等技术,特别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的投入使用,其空间定位精度、作业效率和覆盖范围都大大提高,从而有利于测绘成果的精确化和准确化。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软、硬件不断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将惠及更多行业。

GPS技术能基本满足房产测绘的要求,特别是建立基础控制网,大量减轻外业作业强度。利用GPS建立房产控制网是为整个房产测绘项目提供一个准确的数据框架和定位基准,其作用为房产要素测量提供起算数据;为房产分幅、分丘图测绘提供测量控制和起算数据;为房产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基础图形数据。南沙区首级控制网,覆盖了南沙区,包括新划入行政区划的东涌、大岗、榄核三个镇。根据需求再加密布设GPS-E级网,作为日常房产1:500分幅图测绘的主网控制系统。成果包括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WGS-84和广州市独立坐标系等系列成果,为今后的全区数据拼接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RS在房产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RS)技术,通过电磁波、力、声波等形式采集数据,具有感测范围广、现势性强、信息量大、更新周期短等特点,成为资源勘探、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和农业土地调查等方面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随着遥感卫星的地面分辨率不断提高,精准遥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房产测绘方面主要是利用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编制高精度的城市正射影像图,并用于及时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城市基础地理数据,为大型房地产项目、零散的房屋的定位测量、规划决策提供精确的、现势性强的基础数据,也极大地方便了房产项目管理的决策和实施。

3 GIS在房产测绘与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目前GIS技术广泛应用在国土管理、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军事公安、资源评估、水利水电等几乎所有领域。利用GIS可以建立房产测绘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测绘单位管理、质量控制、成果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等。

南沙区房产综合地理信息系统概况:以GIS 为核心的房产测绘管理系统与权属管理系统实现了无缝集成,利用AutoCAD、ARCGIS、OA、MIS、网络技术和oracl9i关系型数据库,是集房产分幅图绘制、面积计算与分摊、图形信息、产权产籍、房产交易、档案管理及原始资料数字化于一体,并对房产测绘单位的业务办件过程,从“受理立案”、“外业采集”、“内业制图”、“面积计算”、“结果检查”、“成果审查”到“成果输出”等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融为一体的房产测绘管理系统为分析决策提供数据的无纸化综合办公系统。通过“房产GIS图”和“房屋分层分户图”的数字化建立GIS总图,与产权属性数据库建立关联,实现图形、属性信息的互查互访,使得业务情况能动态地在地图上得到反映,实现“地、楼、房”和“图、数、档”三位一体;

图1 南沙区房产测绘管理系统

该系统整合区域的产权登记、城市规划、更新改造等系统数据,发挥精确定位和准确面积的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详实的数据和依据,也是实现逐步“数字南沙”、“智慧南沙”的基础工程。比如,用于通过房分幅图的精确坐标来定义房产座落,结合产权登记系统,对于已查封、已按揭房产的转移,一房多卖、一房多登、重复办证等多种情况,系统都会提供预警功能,既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系统漏洞钻空子,也防止了内部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大大降低行政管理风险,确保不动产登记的准确、高效。

随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产信息化建设已越来越势在必行,房地产测绘作为获取房产管理数据的主要手段,在房产信息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S技术强大特点在房地产测绘系统中发挥了巨大的贡献。3S进一步集成,将能够很好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信息管理、成果分析应用等功能一体化,其先进性是其他技术手段无法比拟的,对房地产测绘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谢云峰,魏贞洁.测绘技术与发展方向[J].科技信息,2014(03).

[2]张碧帆.遥感技术在城市研究方面的应用探讨[J].现代测绘,2005(3).

[3]赵东方,岳晓菲.基于 GIS 技术的房地产测绘[J].科技传播,2013 (03).

不动产数据管理范文第6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是面向历史的庄严承诺。“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以上人口的脱贫任务,超常规的重任需要超常的智慧和谋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针对贫困人口规模庞大、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的多重挑战,惟有“精准”施策、创新方式、健全机制,方能决胜“全面”。

《财经国家周刊》、t望智库组成“精准扶贫调研小组”,在宁夏、贵州、湖南、新疆等多地考证调研,追踪这场被称为“非赢不可”的战役进展。

在扶贫攻坚一线,记者看到,围绕产业造血脱贫的内生发展模式,已探索出丰富的经验;金融血液如何流向贫困户的“毛细血管”,也不断涌现出解决方案;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被引入扶贫工作后开始显现巨大潜力。

扶贫的艰巨性、复杂性不容小觑,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有万能药方。完成扶贫攻坚重大任务,需要采取新思路、激发新动力,通过一个个山头的攻坚而获全胜。 2016年3月20日航拍的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平村的通村水泥路,“交通精准扶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的精准扶贫配套政策之一。

产业造血与改革活血

产业扶贫是新阶段扶贫攻坚的重头戏。

一个地方再贫穷,有了产业支撑,就有了造血功能与内生动力,就有望依靠自身的主动作为摆脱贫困。只有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从“救济式扶贫”走向“产业式扶贫”,才能获得永续摆脱贫困的基础。

围绕“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宁夏吴忠市的探索值得关注。

近年来,吴忠市陆续探索出了“龙头带动型”、“协会拉动型”、“支部推动型”等9个产业扶贫模式,一步步实现农民走进园区变工人、进入城镇做商人、摆摊开店当老板、土地入股成股东、进城落户变市民、技能培训做职业农民,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

其中颇有成效的特色探索,是依托“光伏+”开展的扶贫模式,光伏+新农村、光伏+农牧业、光伏+工业观光旅游、光伏+村集体经济……当地农户“靠太阳”能平均年入3000元,村级扶贫电站平均每年也能给村子创收约20万元。

这个经验即将推广至全国。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具备光伏建设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将光伏扶贫作为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在2020年前,以整村推进的方式,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包括残疾人)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不过,产业造血也有深层难点。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总经理张元领表示,一些贫困地区的造血项目,规模小、效益不高、竞争力较弱、缺乏品牌,银行信贷难,社会资本往往不愿意进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不强。

张元领等受访者还表示,贫困地区的企业多为中小民营企业,往往管理不规范,财务较为混乱,广大贫困户的财产权利更是分散、模糊,经营意识淡漠。这个现象加剧了各路资本“有钱投不出去”的尴尬状况,说明在产业扶贫过程中,除了产业造血,也要强化改革活血。

在改革活血方面,贵州铜仁市探索的“三权、三变、三金”具有典型性。

所谓“三权、三变、三金”,即对农村住房、山林、茶园、果园等不动产进行确权办证和价值评估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三权”抵押贷款,推动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使贫困群众成为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企业有利金、进园务工有薪金的“三金”农民,实现“三权、三变、三金”良性互动。

通过“三权、三变、三金”改革,铜仁农村“沉睡的资源”变成了“流动的资本”。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流转土地129万亩,发放“三权”贷款3.81亿元,惠及贫困群众5.6万余人,项目区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社及农业园区股金分红、土地流转租金、园区务工收入,户均增收1.2万余元。

金融“血液”流向扶贫末端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也是贯穿在扶贫各个环节的重要“能量”。长期以来,金融“血液”向贫困农户“末梢”流动明显卡壳。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分析,从实践来看,当前金融支持扶贫还存在不少障碍。

比如,扶贫贷款的定价存在两难,如果要照顾农户,有时就难以实现商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而如果追求可持续发展,提高利息,农户付息压力往往偏大。再比如,扶贫贷款的成本控制有相当难度,农村信用体系缺失导致信用调查成本过高。

中国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认为,现有的银行管理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匹配国家扶贫大局,此前的绩效考核机制不足以支持银行员工踊跃开发扶贫业务。这些约束因素需要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针对贷款成本高、商业银行信贷意愿不高的问题,有专家建议,从外部层面而言,央行可以加大扶贫再贷款力度,给商业银行提供低息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则可以分出一块成立“扶贫信贷担保基金”,降低扶贫信贷利率成本。

针对贫困户信用体系缺失、信用调查成本高的问题,有专家建议,可在国家层面尽快形成统一的贫困农户信息系统,并与银行的信息系统对接,便于银行针对贫困户进行精准甄别、精准检测、精准投放。

银行也可和各类驻村扶贫工作队强化合作,驻村工作队可以发挥项目推荐、信用把关、减少信息不对称等重要作用。

在扶贫一线,记者看到,不少地方围绕“金融血液如何流向毛细末端”这个难题进行了大量探索。

分管扶贫工作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锐认为,从宁夏的实践来看,金融扶贫的核心是依托四大资源、瞄准四大领域、突出四大举措。

具体而言,即依托财政扶贫资金撬动、政策性银行中长期信贷、涉农商业银行专项信贷投放、普惠性金融信贷支持这“四大资源”,瞄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群体就业创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四大领域”,集中实施“四大举措”――人民银行切一块、财政部门贴一块、金融机构降一块、存贷挂钩激励。

湖南武陵山片区则通过积极探索,总结出了金融扶贫的“七个经验”:以“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模式推进小额信贷的“麻阳经验”;创新开发“信贷+就业担保贴息+公司基地+农户贷款”金融服务产品的“龙山经验”;搭建起“银农联结”桥梁的“沅陵经验”;“农户建档立卡+挂靠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政府担保基金注入+设立扶贫贷款贴息专户”的“武冈经验”;以金融惠普服务推进精准扶贫的“张家界经验”;携手农商行对扶贫对象进行授信以精准投放贷款的“邵阳经验”;政府牵头设立经济风险担保基金并联合升级担保公司提供滚动担保服务的“邵东经验”。

随着这些探索的深入,金融“血液”开始在贫困地区循环起来。

“互联网+大数据”提高扶贫精度

“互联网+”深入影响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脱贫攻坚也有巨大潜力,全国已涌现出一大批较有成效的案例,比如阿里、京东等电商纷纷将其农村业务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

记者发现,推进“互联网+扶贫”,目前还有待充实三个关键要素。

一是贫困地区往往缺乏“双创”带头人;二是贫困农户往往缺乏获取和分析海量互联网信息,进而以此为基础开展生产和销售的能力;三是缺乏高效廉价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当前物流方式低效昂贵,耗损甚大。

贵州铜仁与阿里巴巴合作,通过电商扶贫实践,提出了一个可参考的解决方案――建好“三张网”。

阿里巴巴副总裁孙利军介绍,第一张网是“天网”,即培育基层领导干部“互联网+扶贫”的思想理念和顶层设计。

第二张网是“地网”,即物流、信息流、支付流三合一的基础设施。让农产品高效率进城,让信息高效率下乡,让交易高效率支付。

第三张网是“人网”,鼓励有创业激情和想法、经过互联网洗礼、经过大城市洗礼的年轻人回乡创业,锻造农村的“双创”带头人队伍。

除了“互联网+”,大数据对提升扶贫的精准度同样意义重大。贵州黔西南州的大数据精准扶贫案例可圈可点。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一市七县,其中七个县均为国家贫困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典型的贫困地区。

针对精准扶贫发展普遍面临的数据掌握不准确、政策上下不通畅、社会扶贫缺乏参与途径等问题,黔西南打造了由一朵云(党建民生数据云)、一张网(精准扶贫信息网)、一组中心(州县两级综合决策协同中心)组成的大数据精准扶贫体系。从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应用、价值实现等环节,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信息服务链,支撑精准扶贫的全过程管理。

这个大数据精准扶贫体系,到底神奇在哪里?

黔西南州相关负责人介绍,它的关键在于解决了精准扶贫的四个核心难题――扶谁的贫?谁去扶贫?如何扶贫?如何退出?

以“扶谁的贫”为例,传统确认方式基本上是线下人工排查,其中难免存在瞒报、人情等问题。

而大数据云平台线上精准扶贫系统采用跨部门数据共享,针对贫困户涉及的贫困指标,通过与公安户籍、银行存款、工商登记、政府公职人员、车管所机动车、房管局不动产、残联残疾人等数据交换分析,能准确剔除不符合扶贫标准的人员,实现对贫困户线上比对审计。

除此之外,大数据扶贫还能带来一个巨大的便利――可以“随时随地扶贫”。

比如,精准扶贫云平台根据应用场景开发移动手机APP,扶贫干部精确定位贫困户,随时随地记录贫困户信息和扶贫工作情况,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图片、文字、影像信息上传。有关部门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贫困情况分析、项目实施分析、资金发放分析、扶贫干部工作效果。

以“非常之策”啃硬骨头

各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许多成果和经验,同时,多个地方也存在不少具有共性的问题。

比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其任务之繁重和紧迫性前所未有。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至今15年的时间里,国家累计搬迁680万贫困人口。而中央决定“十三五”期间要对1000多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这意味着未来5年搬迁任务是过去15年的约1.5倍。如分解到年度计算,“十三五”年均搬迁任务是过去15年年均的4-5倍。

面对如此史无前例的“非常之事”,需充分估计难度并实施“非常之策”。

脱贫攻坚战的另一个较为普遍的难点,是农民工返乡返贫问题。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有三个重要因素触发农民工失业返乡返贫:一是资源型企业大量关停导致用工减少;二是自动化水平提高和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对传统制造业用工形成排挤;三是吸纳了近6000万农民工的建筑业降温,房地产新开工楼盘减少,停工现象增多,大批建筑类农民工“半失业”或“准失业”。

农民工失业返乡,将加大农户返贫压力,对扶贫工作形成挑战。目前农村劳动力有7~8成外出务工,非农收入占农民家庭50%左右。承担家庭经济重担的农民工一旦失业返乡,家庭收入锐减可能返贫。

按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的数据,全国外出农民工达到1.68亿人,3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工约占60%,他们基本没有农业生产经验,在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农业“蓄水池”功能失效,可能在结构转型中形成长期失业群体。

受访专家认为,想要巩固扶贫成果,就要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工“返乡不返贫”。在政府引导和体制机制方面,有四项工作尤其值得重视。

一是专项抓好返乡创业。针对农民工群体特征设计全方位创业辅导,鼓励技校培训基地、企业培训基地、免费发放培训券、农民工创业孵化器、互联网+农业创业指导等,尤其要引导熟悉大城市的新生代农民成为创业主力。

二是拓展本地就业容量。引导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挖掘推送适合返乡农民工从事的非农就业机会。

不动产数据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经济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在当前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网络渠道为主的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已经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社会学教授加里•金称,“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的过程,无论学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大数据的概念和模式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冲击着人们已有的理念和习惯,高等教育领域必然也位列其中。应用经济学主要是和理论经济学相对应的学科范围,指应用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和逻辑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大数据时代下,应用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对相应的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析,便于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时代契合性和学术认知力,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当前很多国内学者来研究大数据时代或环境下对高等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和对应的调整策略,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三年,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如朱建平和李秋雅(2014)对大数据和大数据时代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对大学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刘文虎(2014)探讨了大数据管理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应用前景给出了预测。朱怀庆(2014)总结了大数据的特点,认为大数据给统计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应建立复杂性思维和统计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白迪(2014)认为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挑战,应通过各种创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王玉莲(2014)认为大数据对市场营销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巨大变化和对教学方式的冲击。陈坚林(2015)探讨了大数据、慕课及外语教学的关系。王林毅和于巧娥(2015)认为大数据时代给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大数据的优越性迫使教学模式变革。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任何领域都将受到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冲击,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追随时展带来的改革,对于高校教师更好地把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效果至关重要。

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与特征

维基百科对于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是当前时代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具有速度快、容量大、价值高等特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使人们更迅速地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源,并能够快速地把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价值的规律。大数据这一现象在当前时代下发展迅速,并很快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以至于人们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一现象的影响,紧跟时展的背景和潮流才能使自己在所处的领域不至于落伍,甚至被时代遗弃,丧失竞争力。当前我们所处的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以数据收集及整理为基础并对数据进行智能处理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每个人的行为和表现既是数据处理的基础资料,也是数据时代特征反馈在个人身上的客观体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每个人具备辨别、提炼和甄别的能力,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时代的便利性,尽力避免其带来的负面作用。大数据时代的各种细节已经充斥到了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全面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之中,对于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的传统模式

应用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在应用经济的课堂内容中很多都是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的,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和多元化的背景下,应用经济学的教学需要和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当前很多的本科院校在应用经济学的教学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的介绍,结合个体案例,提出相关见解,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本部分以应用经济学专业课教学为例,探讨应用经济学教学的传统方式及不足。

(一)教学方式单一,注重理论讲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高校应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仍然以理论知识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并结合案例加深理解。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功底,因此课堂理论讲解往往占据了较多的课时和教师精力,在课堂上学生发表讨论,发表个人讲解的时间和机会不多,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知识传授的效率,但是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个人讲解培养能力的提高并不明显,较难使用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变化态势。

(二)案例数量有限,缺乏强针对性应用

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基于现实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的案例数量有限,且不能够随时更新和与时俱进,缺乏与时展的紧密契合性,很多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需要,针对性较弱,使得学生的理解、认知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幅度有限。

(三)学生思想受限,欠缺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以理论学习为主要目的,教师掌握整个教学流程和课堂局面,通过专门的知识技能和身份定位成为绝对权威者,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具有控制和支配的话语权,彼此之间缺乏有效深入并结合现实的充分互动,造成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对接的时候,出现错位和偏差。

三、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的冲击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下对于应用经济学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综合素养的能力和优势,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一)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发生巨大变化

应用经济学主要指运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来研究国民经济中各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的规律,在大数据的时代下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技术、新媒体、新理念成为主流趋势,原有的经济活动运行方式、运行规律、统计方法、更新速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二)应用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亟待变革

传统课堂上的应用经济学教学方法主要是首先教师进行理论部分的讲解,随后配合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相关信息,大部分可以实现在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但是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在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媒体上收集到大量咨询和信息,且可以实现较强的针对性,在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和归纳能力,基于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成为课堂案例分析的主动者甚至主导者,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应用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亟待变革。

(三)应用经济学的教学平台更加多元化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国内外高校和教育机构都开通了教学网络平台,教育部也向全国高校征集了系列视频公开课程,面向全社会开放和共享。这些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网络平台给高校的各学科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教育模式改革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应用经济学也在其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便捷,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分享,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教学互动性。

四、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大数据时代下也意味着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应用经济学的教学是与当前经济发展现实紧密相关,应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一)紧跟时展的最新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元化的思维空间,这让学生能够有更丰富的资源和信息获取渠道,但是也给教师的备课过程和教学环节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同时要求教师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和数据资讯更新的速度,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新知识讯息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并能够将这些很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需要及时的根据时展的变化转变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与时俱进,积极把握应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调整已有的惯性思维,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手段,以便顺应大数据时代下对应用经济学教学的需要。

(二)在课程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应用经济学教学实践更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数据时代能够通过特定的软件和互联网手段收集整理当前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并通过数据整理进行理论上和逻辑上的分析和归纳,从而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经济规律和趋势,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探索性和抽象性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应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交流看法和心得,协同创新、相互促进,在已有的经济现象中发现规律学为所用。

(三)利用数据的多元化和丰富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呈现出多元化、趣味性、数字化的特点,这些都溃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应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地给予学生一些建议性的网站和信息来源,让学生对现实经济现象抱有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和信息,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发现规律得到结论,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大数据时代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这将彻底改变传统应用经济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模式,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甚至可以减少部分课堂讲授的环节以便于开展个性化的培养和教育模式,这将导致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深化自身的理论基础,同时掌握更多的经济现实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尤其是热点和前沿问题,以便应对学生的咨询,能够给与学生更好的解释和辅导,这对教师以往的教师绝对权威性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对于学生来说,也需要改变以往在课堂上被动听讲和回答教师问题的定位,在大数据的时代大量教学资源的可获取的便利条件下,应积极主动的搜寻、思考、辨别和总结,培养自身的思考能力、质疑能力和对当前经济现象的深入理解能力,变被动的聆听者为主动的思考者和探索者。

作者:白雪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玉莲.大数据背景下关于市场营销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4(11)

[2]朱建平,李秋雅.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14(9)

[3]刘文虎.大数据管理与高等学校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

[4]朱怀庆.大数据时代对本科经管类统计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9)

[5]白迪.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高教论坛,2014(10)

不动产数据管理范文第8篇

一、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增加投入,明确工作目标

美国联邦教育部设有教育技术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为国会议员提供有关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权威评估报告;向全国发放有关教育技术的文件;协调资源并领导计算机辅助下的课程改革;制定全国级别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政策和实施项目管理;在各州确立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各州各学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给予协助;为各学校提供资金、师资培训等服务[1]。美国教育部门还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面向学生的教育技术标准》《面向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和《面向学校的教育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各州、学区和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各州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略有不同。加州教育主管部门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为:第一,使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学习设备是每个学生必备的技能;第二,Internet连接到学校的所有教室;第三,教育软件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现代信息技术是所有教师都会使用的教学工具;第五,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现代设备寻找有用信息,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实施“教育资费减免项目”和“准备明日教师使用技术”两个项目。美国各州也积极支持和配合联邦政府的活动,纷纷利用自有资金扶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以加州为例,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加州政府每年投入超过35亿美元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其中各地方学区投入为27亿美元,州财政拨款为8亿美元;对于部分自身财力不足的学区,则通过银行低息贷款的方式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学区的补助是学校资金的主要来源,另有部分资金来自联邦或州政府的补助,而低收入家庭儿童聚集地区的学校可获得联邦和州政府更多的照顾。

美国的学校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联邦、州政府和学区教育委员会的资助,其中学区教育委员会所占比例较大,而学区教育委员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的不动产税。因此,富裕地区的学区资金充足,学校的设备条件也相对完善,教学质量也较高,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得也较好。贫困地区的学校设备相对较差,同时每个班级的人数也更多,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得程度也不如富裕学区。因此,联邦和州政府在贫困地区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以缩小地区间差距。而私立学校大多由慈善机构或教会组织设立,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有好有坏,参差不齐。

二、融入各科教学,提倡学以致用

美国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因地区而异,因校而异,重点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开展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注重系统性,信息技术被认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工具。美国中小学将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教学整合成为教学重点,提倡学习信息技术,必须学以致用。加州尔湾学区强调信息技术要与各科课程有机结合,该学区一些学校的校长介绍,他们的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有关信息技术的工具、资料和过程的知识、技能;具备运用计算机、网络寻找自己所需资源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学生要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并运用这种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当笔者问到尔湾及附近学区的信息技术课上为什么不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程序设计类课程时,学校校长和教师回答,普通中学生不需要深入探究比较专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如果是准备就业的职业班学生则会要求高一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最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不需要让每位学生都在程序设计方面花太多时间,关键是要学习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知识;而对于在程序设计方面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教师会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进修一些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笔者在洛杉矶地区(尔湾也属于洛杉矶地区)学校听了多节信息技术课,大多是由教师定一个主题,例如“猫科动物”,然后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应资料,整理后表达他们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一类课程占其信息技术课的8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信息技术学科更多的是承担着工具学科的作用[2]。

而在深圳,信息技术教学比较强调学科系统,同其他学科的联系相对较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而完成的主题较少,以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为主,所以教材偏难。比如说,小学就要学习Flash,而笔者在同不少美国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甚至不知道Flash是干什么用的。再如,深圳地区高中用的教材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专业性非常强的教材,这种教材对增加学生的知识是有作用的;但是反过来,如果学生一开始就学习难度较大的教材,对于兴趣的培养恐怕不会起到太多正面作用。当然,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是说完全不需要在中小学阶段学习这些内容,而是应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生物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紧密配合,让学生在生物课上学习动物的习性之后,在信息技术课上就可以布置一个相应研究范围,由学生通过互联网去研究动物的习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又可以促进其他技能的提升。

三、鼓励企业参与,吸纳社会资源

美国重视让企业参与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教育产业。据统计,超过1/3的中小学校受到了不同类型企业的捐助。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Microsoft公司就对美国多个州的中小学校提供完全免费的软件,并允许全美的学校以比市场价低得多的价格购买他们公司的产品;同时该公司还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免费的介绍使用其产品的教育软件。笔者在位于硅谷的Intel公司访问时,该公司的相关人员说:Intel公司拟于当年在教育项目上投入近8 000万美元,而基础教育领域是他们投入的大项,达到1 800万美元。该公司相关人员还表示,今后拟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企业对中小学校进行捐赠或提供优惠,让青少年从小就接受他们的产品,从而树立形象、增进认同、稳住用户、形成习惯,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深圳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也有企业参与,但并不普遍。企业往往只注重自己的产品在教育需求采购中能否中标,而不注重直接投入资金对学生进行培训,这种做法不利于企业价值的长期维持。

四、普及硬件,开发软件,以软件和网络应用普及为重点

就硬件建设而言,美国的基础教育学校主要购置适用的普及型计算机,并不刻意追求高档化。苹果机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喜好,且外观漂亮、色彩鲜明,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成为许多学校购置机器的首选。在硬件的管理上,美国的中小学更强调发挥计算机的效用,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去图书馆使用计算机。美国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往往和图书馆连在一起,两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学生检索有用信息的场所和工具。

寻找丰富的适合中小学教学的高质量软件,是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美国的网络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很好的开放性,非常方便中小学教师搜寻相关资源。他们开发教育软件,注重彼此合作,相互共享,以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博采众长的目的,不搞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事情。K12国际教育()是美国最大的在线教育公司,为从幼儿园到12年级(相当于我们的高三)的学生提供专有课程和教育服务,同时为相关学校提供课程、软件、管理系统和管理的一站式运营外包服务;联邦教育部也投入资金,设立教学资源网站(ed.gov/free),让所有人都能快速获得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并为大家开发新教学资源提供了空间。由于美国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各州、各学区教育委员会通常都建设自己的资源网站,免费为本州或本学区的学校提供服务,而他们的资源中只有一部分是本学区或本州教师自行开发的,共享资源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提供链接[2]。

深圳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硬件设备比美国大多数地区都要好,但是在软件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还不如人家。软件应用才是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最核心的设备。加强软件开发,增加网络教学资源,促进软件和网络的普及使用是深圳地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当务之急。

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不必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但是可以学习别人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促进本地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