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学研究方向

艺术学研究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艺术学研究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学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行业的构建,尤其是在信息化和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艺术范式也提出新的要求,艺术范式已经很难去囊括新型行业的发展,艺术要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适应,并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艺术学不再是单一的独立发展,也不再作为美学、社会学等的依附学科,而是能够形成与美学、社会学、哲学等相交融的学科。

一、转型是艺术范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毋庸置疑的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艺术范式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悄然应用着,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先生在介绍其产品时,就十分自豪的介绍道,在苹果产品中,从界面、字体到排版上就应用着大量其在大学时代所研修的书法艺术,所以苹果的产品才会如此完美。这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在家装装潢,饰品设计等等领域,都渗透着艺术范式的痕迹,艺术范式俨然已经成为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一部分,如果艺术学的研究没有走出传统的思维,依然禁锢在艺术本身,不能和其他学科,不能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的话,那么艺术学的研究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其研究成果也很难实现强有力的突破。传统的艺术范式常作为精英文化存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状态难以展开,单一的培养形式造成学科的内容的匮乏,难以在多元文化蓬勃发展的现实社会达到融合同一。对艺术范式进行转型也是近年来艺术学界和国家战略的规划,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问文化建设新”的总方针,也体现了全社会对于艺术学进行转型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和文化部将艺术学科作为单独学科进行设置也是其自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完善自身理论,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这样的历史机遇下,艺术范式的转型是其理论学科升级的必经之路。

二、艺术范式到文化范式的转型需要一个过程

艺术范式的转型不能是盲目的,常有学者拿西方的文化环境与目前国内的文艺氛围进行比较,尤其是出现了“东学西渐”的时期,崇尚西方文艺范式的声音甚嚣尘上,西方文艺方式的变革是其从美学中逐步进化、成熟成为独立学科的,这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我们艺术范式的转型是历史因素引领的必然结果,也是文艺范式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们的艺术范式需要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与世界文化进行融合。

文化也作为国家的软实力的标志,起到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作用,它是多远化的、大众化的。在目前国家强调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是艺术范式向文化范式转型的黄金时期。加强对于艺术范式与经济、政治、体制、教育等文化领域的交流融合,形成艺术范式在转型为文艺范式后的研究方向,从中找寻研究的方法、搭建文化范式的整体框架,制定文化范式发展的轨迹。艺术范式向文化范式的转型必须建立系统的体系构架,将传统的文化范式的沉淀与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范式,进而在与世界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凸显中国文化艺术。

三、文化范式的发展具有时代意义

文化范式的构建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审美观点和价值取向,在社会科学中的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社会生活对文化的渴望都对文化范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在不断地促进艺术学研究的深入和广泛,艺术学的研究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艺术学研究的趋向在于要把握住社会现实,引导真确的价值观念。艺术学研究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并成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方向标,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艺术学研究的方向就是人类在茫茫大海中领航的灯塔,能够引导社会的审美观点向着更高的艺术追求去发展,提升民众的价值品味,自觉抵制低级媚俗的思潮,为民众指出在艺术创作中的发展方向。

艺术学的研究要注重新媒体和新介质的运用,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方向,艺术的研究结合新媒体的推进,通过新媒体寻求艺术的团队研究,将更加有利于发挥艺术的作用,在对文化范式的建设和完善的同事,有方法有计划的深入艺术管理的研究,建设特有的方法论,梳理管理和研究的脉络,进而形成全社会的艺术氛围,提升艺术研究的生命力和活力。

艺术学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翟龄浩(1986.07–),男,汉族,籍贯:山东,河北大学艺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李方华(1986.12-), 男,汉族,籍贯:河北,河北大学艺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摘要:从《红高粱》、到《秋菊打官司》、再到《英雄》、《十面埋伏》四次冲击奥斯卡未果的张艺谋一直没有停止追求他的奥斯卡之梦,斥资6亿人民币的《金陵十三钗》费劲了老谋子的心血,但是这一次让满怀期待的他又一次铩羽而归。这位电影大师的作品在国内饱受关注,上座率极高,但是在好莱坞为何总是得不到认可,我们不禁要问张艺谋的“小金人”之路是否越走越远了,他后期的电影之路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到底症结在哪。

关键词:张艺谋;奥斯卡;中国电影

《金陵十三钗》从筹备到上映各个阶段可谓是精益求精。巨额的投资、演员的精挑细选、逼真的战争特效、精致的服装等等都是其吸引眼球的卖点,并且从摄影到美工,从表演到编导,影片运作的方方面面都在向好莱坞A级巨制靠拢,看起来活脱像是美国大片。同样跟他竞争的伊朗作品《一次离别》,一个简单的家庭故事,没有过多的技巧,甚至在电影中没有也没有结局,在不停的争吵和家庭琐事中完成了电影的拍摄,我们不禁要问,是张艺谋错了还是奥斯卡评委们错了,其实其中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金陵十三钗》“冲奥”失败内因分析。

影片在题材上选择的是战争题材,通过战争表现人性,作品本身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放在好莱坞的舞台上无疑是不明智的,总所周知好莱坞是大片云集之地,树立了无数经典战争题材的电影,《战争启示录》、《拯救大兵瑞恩》、《辛格勒的名单》等等,都是里程碑之作,看起来无法超越,如果张艺谋在冲击最佳外语片奖选择战争题材就一定要做出突破,对前人的经典作出挑战,但是可惜的是《金陵十三钗》并没有过多吸引外国人眼球的地方,没有明显的突破,这样就很难让苛刻的投票人选择它,如果选择了它无疑是好莱坞战争片题材的一种倒退。

电影在结构设置上,节奏存在断点,前半部分战争和后半部分脱节。电影开篇就是激烈的对战场面,画面处理和音响效果都非常有气势,子弹穿过皮肉,鲜血喷涌,典型的好莱坞式的视听设计都可看出张艺谋对票房和奖项的良苦用心。在开篇激战后,影片开始进入主题,女学生、传教士,还有秦淮女,展开几方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但是反观前部分的战争镜头和后半部分的人性表现会发现缺少过渡和衔接,激烈的战争场面显得有些刻意,像是为了商业票房而生硬加入的噱头,为最后故事的推进没有明显的意义,人性主题的展现完全通过后半部分的感情戏份来表现,在节奏和情节推进的角度来看处理的欠妥当。

影片情节设计感太重,套路明显,缺乏电影或者事件本质的质朴。优秀电影的细节和情节的表现应该由内而外的流露,而不是刻意的安排,《十三钗》的情节处理有些过于夸张和宏大,情节是影片的看点也是最带领观众一步步深入剧情的线索,如果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感觉导演在刻意在往某个方向引导的话心里就会产生反感的情绪,反观《十三钗》里的情节的设计感过于强烈,好像如同导演自己设计的情节一般,没有过多的自然流露,像是一部商业品而不是一件艺术品,把观众当做玩偶一般,按着既定的套路,没有创新,似乎结局已经在人们心中,反而由于这种刻意的情节设计,把故事本身的感人的、无私的,人性善的一面弱化了,观众好像在看一场戏,而忽视了这个事件本身的魅力,这种人性由内而外的表现和细腻的感情在刻意的设计下显得暗淡无光。相比之下《一次离别》风格独特,充满矛盾冲突和本国神秘感,与好莱坞不同,给他们带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纪实性的拍摄手法,感情含蓄朴实,在平常的生活中表现细腻的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金陵十三钗》“冲奥”失败外因分析。

奥斯卡的游戏规则。张艺谋坦言在拍摄《十三钗》时不了解奥斯卡的规则,无论他说的是真是假在现在看来事实确实是这样。近些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致透露了这样的讯息:以微小的事件出发,在人与人的矛盾冲突间展现一幅社会全景图。奥斯卡还有一个硬性的规定就是英语的台词量不能超过总台词量的30%,显然从这点看来《十三钗》没有按照奥斯卡的游戏规则来。

中美宗教、政治、文化的差异性。中国的宗教意识和观念跟美国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有着强烈的宗教观念和价值观,中国就相对淡化,首先,《金陵十三钗》中的神父是重要的角色,影片多次通过情节的安排表现神父的戏谑的一面,这是有违西方的,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其次,在影片中后部,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当学生们知道第二天要去给日本人唱歌的本质后想集体自杀,天主教教徒自杀要受到谴责和天主的惩罚,是不能升入天堂的,这样自杀的做法是不符合最基本的宗教原则。其三,从接受主义美学观的角度来看,《金陵十三钗》是根本打动不了除中国以外的国家,他们会以一个敌对者或者旁观者的身份来思考剧情,这样就不能在情感上打动观众,还可能出现抵触的心理。所以说不同国家历史和文化对电影认识不同,日本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充满的各种情绪的,对于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观众来说是不可能完全体会这种感情的,从而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就大大减少了。

对《金陵十三钗》“冲奥”失败的反思。

张艺谋在奥斯卡失败其实并不用放在心上,他的电影在中国的影响还是首屈一指的,没有在奥斯卡得奖也并不代表他在中国的地位下降,奥斯卡本来就是一个娱乐和艺术的中和品,事实就摆在那里,张艺谋其实犯不着对奥斯卡太过认真,这不代表电影的最高评价标准,而是一个电影人聚会的娱乐盛宴。

张艺谋应该寻找自己本国的文化根基,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自己。有一句话说的好“你甚至可以想象到美版的《金陵十三钗》,却绝想象不到美版《霸王别姬》或者《大红灯笼高高挂》,因为后二者直指我们的社会文化根基。”我深深的思考着张艺谋为什么一直想要追随奥斯卡的脚步,得到奥斯卡的承认比得到自己国家观众的承认还要好吗。其实回顾经典的中国电影都是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审美取向,张艺谋前期的作品也是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但是他的文化担当意识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大师应有的水平,《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希望,电影里体现的这种文化自信让我们发现自己国家即使技术不行,经济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电影也是可以站在世界的高峰的,但是现在的张艺谋越来越不自信,文化的根基一再被他自己否认,其实反观《金陵十三钗》在奥斯卡失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张艺谋的文化主动权的丧失是否会惊醒他,会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电影思想,到底是该拍出什么样的电影才是正确的,他也在这个时代中,不可能超出这个时代看得那么透彻,我们也期待着张艺谋未来的电影真正表达出自己的东西,展现我们中国的文化和意识,也要考虑观众的审美需求,我们对他苛求的太多是因为对他的期望很高,在一次一次批评和建议的背后是希望他拍出能真正能代表自己高度的中国电影。(作者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贾磊磊.中国电影审美价值标准终极命题的美学分析.艺术百家.2009.03

艺术学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学院拥有强大的教学科研团队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设有工业设计系、环境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公共艺术系、雕塑系、音乐系、艺术基础教研部和综合实验中心等业务机构。现有教职工120人,专职教师103人,其中正副教授51人,硕士生导师5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80人,并长期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或开展其它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活动硕果累累,每年市级以上科研立项超过30项,100余篇,出版教材或专著3部以上,展览比赛获奖200余项,多次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德国红点和IF等设计竞赛大奖。

学院拥有近30000平方米的教学楼(美术馆和音乐馆)和一流的教学设施及先进的实验设备,为本学院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良好的平台。

到目前为止,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3000余名,一些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部分高校的教学骨干和艺术团体及设计院所的业务主力,为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专业介绍

1、产品设计 学制四年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展示设计;数字化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从产品设计整体内涵出发,训练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眼、脑、心、手,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设计基础、正确的思维方法与必要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设计的意识、创新设计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主要课程: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开发策略、产品设计表达、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展示原理与方法、展示专项空间、 展示材料、展示工程施工、企业形象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辅助展示设计、数字化设计基础、产品数字成型、虚拟现实技术、动画视频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企业策划、展示设计、动画设计、三维数码设计等工作,也可在大中专院校从事设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2、环境设计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构成、人体工程学,专业制图,建筑透视学,艺术表现技法,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园林设计,空间概念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照明设计、室内快题设计、景观设计、工程概预算。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艺术院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也可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项目策划、经营管理工作。

3、视觉传达设计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创作能力于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意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构成、艺术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心理学、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印前设计、传播心理学,平面设计史,招贴创意设计,影视广告创意,视觉导向设计,广告媒体设计,展示设计,书籍设计,品牌形象推广、影视广告基础。

就业方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专业设计领域的企业、传播机构、市场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4、雕塑 学制五年

研究方向:雕塑艺术;陶瓷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雕塑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能力以及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具象和抽象造型创作的能力,能在传统雕塑、架上雕塑、室内外公共雕塑、陶瓷企业和陶瓷产区等专业领域从事专业设计与实践,并能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学理论、素描、解剖、构成基础、泥塑浮雕、泥塑圆雕、雕塑创作、传统雕塑、综合材料、金属焊锻、木雕、环境雕塑设计、陶艺材料与成型技法、烧成工艺、陶艺创作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学校、城市与园林规划部门、雕塑公司、景观公司、陶瓷企业、艺术机构、艺术品公司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策划、设计制作、技术监督等工作。

5、音乐表演 学制四年

研究方向:声乐;键盘;西洋弦乐;中国乐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强的音乐表演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手风琴、双排键、琵琶、二胡、古筝、扬琴、小提琴、大提琴、基础乐理、视唱、和声、曲式分析、合唱、艺术概论、民间民族音乐、中西方音乐史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专业音乐团体、艺术院校、文化艺术管理部门、新闻媒体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招生计划

表一:美术设计类分专业计划

专     业

学制

科类

学费

合计

校考省份拟计划

山东

山西

湖南

湖北

河南

吉林

江苏

产品设计

4年

8750元/年·生

85

15

15

15

15

15

5

5

环境设计

50

10

10

5

10

5

5

5

视觉传达设计

50

10

10

10

5

5

5

5

雕塑

5年

15

5

5

 

 

5

 

 

       总        计

200

40

40

30

30

30

15

15

表二:音乐表演专业分方向计划 专业方向

学制

科类

学费

合计

校考省份拟计划

黑龙江

吉林

山西

声乐

美声、民族

4年

8750元/年·生

20

6

4

10

器乐

钢琴

14

4

3

7

双排键

2

2

手风琴

2

 

2

琵琶

2

 

2

二胡

2

,

2

扬琴

2

 

2

大提琴

2

 

2

小提琴

2

2

古筝

2

2

总      计

50

12

7

31

注:1、只招艺术文科类考生,若生源省份艺术类不区分艺术文、艺术理,则不作要求。

2、各专业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最终确定公布的计划为准。

三.报名

(一)报名条件

凡符合普通高等学校2016年艺术招生工作规定报名条件,且具有一定的音乐或绘画基础,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音乐表演专业考生除外)的考生均可报名。报考音乐表演专业的考生原则上男身高应不低于170CM,女身高应不低于160CM,要求相貌端正,形象、气质好。

(二)专业考试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地点:在我校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考生到本省规定考点现场或网上办理报名手续。不受理函报,考生不得跨省参加考试。

表三:校考考点分布

艺术学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许明星(1984- ),男,汉,安徽庐江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文苑仲(1982- ),男,汉,安徽阜阳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设计艺术学。)

(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18)

摘 要:中国的设计文化要树立自身的特色,设计必须融入传统的文化特色,艺术才能持续发展。如果广告策划人善于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广告设计相结合,对广告传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大胆展现民族的、传统的各种象征与神话表述,那么能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设计源泉。从而,对于中国广告设计走向世界,得到世界文化认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广告设计;融会

中图分类号:J50-02文献标识码:A

O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Modern Advertising Design

XU Ming-xing,WEN Yuan-zhong

张道一教授在苏州大学百年校庆时曾说过,中国的设计,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别人。此语道破了中国设计艺术所面临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从而促成传统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因此,中国的设计文化要树立自身的特色,设计必须融入传统的文化特色,艺术才能持续发展。如果广告策划人善于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广告设计相结合,对广告传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大胆展现民族的、传统的各种象征与神话表述,那么能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设计源泉。从而,对于中国广告设计走向世界,得到世界文化认可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用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而且,这些主体形式的文化都已内化为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性格,深深融入到社会政治,经济,精神意识等各个领域,积淀为一种文化遗传基因。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成为广告创作的无尽源泉。在许多建筑艺术、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现代设计作品中,都能看到中国山水艺术的巨大影响。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是一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在我国的招贴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 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

广告一词源于拉丁语,还有“注意”和“诱导”的意思。广而告之,传之天下,其目的在于促进某种观念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引起注意,启发理念,指导行为。广告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作为一种信息传递艺术,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有效地传递商品和服务信息,树立良好的品牌和企业形象,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说服目标受众改变态度进行购买,并从精神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达到促销的目的。

广告与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广告问世起就同传统文化联姻了。在古代,无论是青铜器上的铭文、陶器上的印记、酒旗上的“银题彩帜”,还是那由音乐、灯笼所营造出的“箫声吹暖卖锡天”,“夜市千灯照碧云”,或者是跟文字相结合而产生广为流传的广告诗和楹联。这一切,都是广告与文化曾经珠联璧合、共创辉煌所留下的历史脚印。广告以文化为载体,文化藉广告而传播,它们互为依存,交相辉映。例如,孔府家酒的广告,利用儒家文化的表征做诉求,赋予产品特定的文化意义。酒被转化为“家的观念”的象征,去唤起消费者的共鸣与认同。然而我们在现实的广告设计里也见到由于忽视传统文化致使广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标。在中国长大的儿童就会受到家庭与个人的关系、服从、忠诚、尊敬长者和孝顺等价值观念的影响:例如,有一则某化妆品的广告是这样的:只有6、7岁的儿子对着妈妈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斑的妈妈难看了。”这样的广告对于信奉儒家文化的中国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因为有一句儒家的教诲说:儿不嫌母丑!这则广告的宣传导向是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的,很难得到目标受众的共鸣,甚至还可以引起人的反感。

艺术学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曾说:“(艺术学升级为门类),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史、学科建设史和人才培养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艺术自觉、艺术自信、艺术自强的一项重大举措。”艺术学科升级为独立的学科后,高等艺术院校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学科建设方面,不是仅仅调整课程设置,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就能完成的。在新形势下,艺术院校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如何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好地突出艺术专业的特色,以及培养出的人才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与就业接轨。这些问题作为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又一次摆在我们艺术专业教育者的面前。

从艺术学科升级为独立门类迄今,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在这新的时期,各高等艺术院校对艺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探索有何新的认识和体会、新的尝试和构想、新的努力和展望,作为以弘扬优秀艺术,推动艺术教育事业发展为职责的媒体平台,我们急需了解和研究。第七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议题之一就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与十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加强艺术学科建设和艺术人才培养”。这次会议上,参会专家和代表纷纷就此议题展开讨论。

新时期的艺术学科建设是高等艺术院校发展的核心

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谈到学科建设,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耕夫指出学科建设是艺术高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艺术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所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因此,加强艺术院校的学科建设是每一所艺术院校走向未来的一个基础性的又是一个根本性的重要环节。艺术院校(特指高等艺术院校)具有人才培养、艺术研究、艺术创作和社会服务功能。学科则是这四项功能的基础。所以说,学科建设对艺术院校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应该把学科建设作为艺术院校发展的核心。

各个艺术院校的学科建设都是在自身的历史文化、学术传统和院校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一所艺术院校,都不可能在每一个知识领域拥有最好的资源。牛耕夫指出,对于任何一所艺术院校来说,重要的是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找到自己的资源优势,确定学科建设的重点,办出特色。不同类型的艺术院校建设方法理应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建设学科,才能百花齐放。

天津音乐学院作为我国九大音乐学院之一,一直围绕着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工作为核心推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院长徐昌俊认为学科建设是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建设系统中的顶层设计,事关学院现实教育发展的方向、道路,未来艺术学科发展的前途、效果;专业建设是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建设系统中的基础工程,事关学院现实教育实践的效果、特色,未来专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质量。天津音乐学院目前拥有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等三大学科方向的学术资源和人才队伍。学院紧密结合专业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的需求,以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和薄弱专业的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学科提升战略,准确把握学科定位,通过优化学科布局,改善学科结构,提升学科水平,巩固基础学科、突出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扶持新兴学科。

作为综合性艺术院校,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认为在艺术学成为学科门类后,艺术办学当中应注重“分层分类指导模式和学科标准建立”。分类分层指导,是理性办学在艺术教育发展中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办学类型、目标设定与效益追求具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指导的内在发展要求。

中国艺术教育有不同的类型,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它们依托一个相对更为广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背景,它们擅长于从哲学思维的层面提出高屋建瓴的贯通艺术各个门类的艺术学的一些普遍原理。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很多“多科型”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一样,是以工科教育为主的“211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科建设是学院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这不仅是发展定位,也是融入整体协调发展的关键。该院副院长邹锋认为,艺术学科建设的目标是一个动态化指标,每个学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规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并行的,无论是教学型、教学研究型还是研究型大学,其学科建设目标最终都是指向艺术人才培养问题。从实际来看,人才培养是在短期难以见效的,因此,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及艺术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了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和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隐含在文脉与传统中隐性教育逐渐会成为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规范化是新时期艺术院校学科建设的关键

不管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还是美术、设计等艺术形式,艺术往往通过一种物质载体反映出隐藏在其表象后的文化内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2011年,艺术学成为学科门类,既是艺术教育巨大发展后的迫切需要,也是艺术学自身发展到了一定成熟程度的表现和时代共识的标志。目前,艺术学科的建设在有些艺术院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些艺术院校还在继续摸索前进中。

对此,吴卫民认为,按照学科建设目标,中国艺术教育的5个一级学科其实有着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科学性,这绝对不利于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应该迅速改变,对于不同的艺术学科,要有明确的检验标准,完善艺术学科划分的合理性,从而促进艺术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并建议戏剧、影视、音乐、舞蹈各自单设,成为艺术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

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升格为独立的门类学科,应有其深刻的内涵界定。新疆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永钦认为,艺术学科门类确立之后,首先需要进一步进行内部整理和思考,即进一步界定内涵并理清架构,使内容和形式趋于统一。也就是说,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后,如何自觉建构艺术学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立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尽管艺术学有极强的个性和综合性,甚至说有其特殊性,但作为一个学科,艺术学不能没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与相应的研究方法。尽管艺术学门类目前的5个一级学科架构基本上对应着当代中国艺术活动的主流层面和主要内容,但仍有缺憾。我们必须从观念上重视学科门类是一个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强化艺术学的学理构建。其次,建立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目前,在学科建设、人员职称晋升、艺术类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沿用的学术研究评判标准尽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但是在艺术学学科的个性特征尚未充分挖掘之前,在学理构建还未揭示其不合理性之前,即新的艺术评价体系未确立之前,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所以,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呼唤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出现。

作为综合大学中的艺术学院,学科与专业的定位发展是其学科建设中更多思考的问题。邹锋认为新时期艺术学科建设中需要重新认识“学科”与“专业”,对艺术学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逻辑也需要加以科学的认识。作为成为学科门类的前提,哪些是艺术学自身的研究领域?哪些才是“艺术”学独特的研究对象?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进行科学梳理与甄别。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而设置的,只有解决好学科前端的问题,根据学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交叉、边缘和综合的特点确定研究领域,进而形成专业研究方向的概念、技法、规律和构成的科学系统,才能更好地定位专业,针对社会不同领域与岗位需求培养专门人才。

艺术院校的学科建设是以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的。随着艺术学升为学科门类,出现了学科分化的现象,新的分支学科和专业方向不断产生,艺术院校教学和研究在学科门类的基础上细化为专业。牛耕夫指出,在新时期里,学科建设也因此体现出专业性的特征。同时,当代学科又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新的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层出不穷,艺术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密切联系,日益形成统一的艺术教育体系,艺术学院的学科建制又因此表现出学科群和大专业的通识特征。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带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其趋势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因此学科建设必须瞄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掌握国际艺术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动态和趋势,才能保证学科建设的领先性。

传统与创新并重,以国际化的视角培养新时期艺术特色人才

高等艺术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艺术人才。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才竞争优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新时期的艺术教育要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除了注重学科建设外,更要延伸艺术人才培养的视角,密切关注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语境,把握文化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从而建立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力量是特色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天津音乐学院围绕建设“高水平音乐学院”的战略目标,“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引进杰出人才,以宽广的包容胸怀招聘国内外贤才,以开放的宽幅途径培养已有人才”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引进海内外的杰出艺术家做学科领军人物,培养本校优秀人才获得国家、市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加强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培养特色人才方面始终坚持“两端”。一端是坚守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另一端是培养解决设计行业的现实问题的艺术设计人才。在一级学科“设计学”的建设过程中,学院继续保留工艺美术在“漆艺”“漆器”“象牙雕刻”等研究方向,利用学院的大师资源,请艺术大师来校开设工作室,营造传统艺术氛围,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工艺美术的加工和生产工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术研究中,积极探索工艺美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注重工艺美术学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乐器、家具产品、电子产品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中,尝试使用大量的工艺美术技术手段和设计元素。同时,学院一直关注相关行业和市场的发展动态,一方面不断鼓励教师与企业展开合作,主动参与国家各种建设项目和设计任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运作、实施等方面的经验,把设计一线的发展动态融入实践教学和常规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对应工作岗位的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针对性的为学生开设选修课程。从实际效果来看,有针对性的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及时的获得设计行业的各种信息,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选择提供了新的途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设计艺术学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上海杉达学院人文学院对近几年来在设计艺术专业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面向社会现实需求,建立和完善设计艺术专业学科教学体系,整合设计教育各要素,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的人才培养有明确的定位,设计艺术学科的各专业毕业生在本地区同类院校专业横向竞争中,确立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除了少部分进入大型设计院工作,大部分学生在许多中小公司、企业承担的“设计+技能”的全能型角色。推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夯实基础、强化能力’为目标,以‘项目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将专业教学与设计项目、设计竞赛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院长席跃良在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独特的方式。他认为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层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其次,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主干课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群;再次,应“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确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机制;最后,采用多种结合的多层次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艺术学研究方向范文第6篇

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华北最早开办艺术专业的院校之一。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1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9人。学院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企业家和高级专门设计人才,毕业生方力均、梅墨生、王晓辉等已成为当代国内外艺术领域的杰出人物。学院现有绘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动画5个系,6个本科专业。2005年设计艺术学获硕士学位授予权,7个硕士专业研究方向,2011年获设计学硕士一级学科,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艺术学院定位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艺术学院。广泛开展国内外艺术交流。建有美术馆及设施一流的专业工作室,设有“恒辉艺术之星”专业奖学金。办学主要指导思想: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的作品多次在教育部及各专业艺术展览中荣获金奖、银奖;被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授予IGD优秀设计机构。学院近3年来的就业率在96%以上。

专业介绍

绘画专业

绘画专业创建于2002年,现设有油画、国画两个专业方向。现任专业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学术梯队合理,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理事多人。

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能够在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出版等单位从事绘画创作、教学、设计、出版管理等部门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肖像、油画人体、油画创作、工笔花鸟、写意花鸟、工笔人物、写意人物、中国画山水、中国画创作等。本专业除开设绘画专业课程外,还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效果表现技法等设计选修课程,使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绘画创作、教学、插图等工作,又能从事环艺、视觉传达等设计类工作。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它涉及美术、雕塑、建筑、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装饰艺术、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2人,博士1人。该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塑造,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从事家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建筑外观装饰及改造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展示设计以及图纸绘制、施工组织管理等专业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三大构成、世界现代建筑史、室内设计原理与程序、人体工程学、设计效果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家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建筑外观装饰设计、景观设计等。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副教授3人,博士1人。教学体系完整,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以适应国际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该专业学生在国内专业设计大赛中屡次获奖,赢得赞誉,并被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授予IGD优秀设计机构。该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视觉传达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企事业单位、传播研究机构、专业设计部门、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策划、教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三大构成、装饰画、图形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设计思维与表达、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书籍装祯、包装设计、版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商业摄影、印刷技术与工艺等。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产品设计专业

产品设计专业是我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拥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工艺实习场地,为学生创造了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该专业多位毕业生现已成为出色的产品设计师,、省级陶艺大师,该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主要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与产品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整体设计与创新能力。重视产品使用上的审美要求以及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培养从事各类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作工作的产品设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绘画基础、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产品结构与造型基础、形态设计、图形创意、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现代陶艺创作、公共艺术品设计、生活用品设计、材料与工艺等等。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动画专业

动画专业以当代文化与当代艺术作为思维起点,嫁接数字技术为媒介的当代艺术观念和现代设计思想。使学生立足数字影像教学中的造型训练为深度积累,以及商业、纪实、艺术等专业应用领域的训练为广度积累,兼顾艺术学院多艺术学科丰厚的底蕴培育。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艺术修养,扎实的数字艺术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艺术创新和创作实践能力,面向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动画公司、网络公司、广告公司、企事业设计策划部门等单位,培养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动画概论、视听语言、剧本创作、分镜台本设计、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影视摄像、三维动画、非线性编辑、建筑动画、视频合成等。

艺术学研究方向范文第7篇

对开关语义的分析可以从外延与内涵两个层次分析,外延语义是最直观简洁的表达方式,也最浅显易懂,而内涵语义则体现了产品包含的所有文化信息,以及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两者相辅相成,充分阐述了开关语义的外在与内在含义。

在外延语义中,产品的“能指”可以准确的表达出“所指”,且外延语义是最容易表达也最容易理解的层面,它包含了能够让用户一目了然的更丰富的内容。“开”与“关”通过其外延语义,例如“花开、花谢”、“灯开、灯灭”、“眨眼、闭眼”、“开门、关门”等,都可以对产品的外观造型、使用功能、使用方式等,同时。因此,外延语义是“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体现。

而开关的内涵语义则体现了产品更深层次的“开关”信息,以及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例如,把“关”理解为节约,那么“开”就是浪费;把打开心扉是“开”,封闭自我是“关”;“开”是明亮、是温暖,“关”是黑暗、是寒冷等,这些都是“开关”的内涵语义。可以说,开关的内涵语义是通过外延语义来传达给用户的,当然,这种语义信息的传达亦不是成不变的,它在多种因素下会受到个人心理因素和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影响。

文化符号与开关语义

1冲国传统文化符号

在中国古代,并不直接谈论符号,但有关符号的思想却十分丰富。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又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象也者,像也。”所谓“像”就是符号,而“观物取象”正是指符号创制的最初过程。老子曾说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徽。”指出万物有了指示它们的名称(符号)之后才能够将它们区别开来。“人的本质即表现在他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一切文化形式,既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又是本质的对象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重要的表现形式,人们是通过“传统文化”去认识“符号”的,我们经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知,才能了解在社会现象里所有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相对的,我们也是透过所有符号的形式如文学、绘画、建筑等表现出自己的文化。

中国传统元素从人文的广义定义来讲,不仅包涵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民俗心理,民族气质,道德评价体系,以及由这些精神层面而发展创造出来的文学、艺术、戏曲等文化财富,同时也包含在此基础上孕育而生的的各类器物与可视的传统纹样图案等。在我们当今的产品设计中,对于传统元素运用最多、也是普遍被认可的主要泛指可视的传统器物器型、色彩、图案纹样等类型的视觉元素与符号。这些元素与符号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代表与缩影。

2.文化符号在开关语义中的应用

首先对开关展开符号关联。其次,对文化元素展开符号关联,并结合开关语义进行思维扩散,当找到一定的文化符号之后考虑其是否可以延伸其开关语义,例如图4中的卷轴的开启与闭合、灯笼的点亮与熄灭、皮影的动与静、扇子的开启与闭合、开始倒茶与停止倒茶等都可以延伸到产品的开关语义中。

折扇符号在开关语义中的设计案例

对于折扇的起源,人们说法不一,但折扇在宋朝确实是存在的,且折扇出现在北宋的说法有诗句的题咏进行佐证。如:金・完颜《蝶恋花-聚骨扇》:“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杯中透。忽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因此,折扇可以作为宋朝的一种文化符号,将扇子的“开”“合”作为开关语义进行设计。

设计目标人群:钟爱中国文化元素的青年与中年人群

产品定位:对于钟爱中国传统元素的人们来说,元素符号不仅仅只是应用在产品形态上与色彩贴图上,而是将元素的内涵体现在产品上,他们期待在使用融合文化元素的产品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用户体验。

1.智能开关设计

采用宋代折扇元素造型,扇骨控制开关,可以定格关闭的时间,根据用户所需的时间设定时长,经济环保。此外扇轴的旋转钮还可以控制灯光大小,体现情感化设计的内涵。

2.壁灯设计

主要材质为有机玻璃、与红木,玻璃代表现代元素,红木代表传统元素,体现了古今文化的结合。另外文化符号采用宋代折扇元素,将扇子的“开”“合”语义应用到壁灯开关上,随着扇子打开角度越大,灯光越亮;反之,则越弱。此外,这款智能壁灯不仅采用无线充电技术,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灯光颜色,色彩随心掌控,提高用户体验。

结语

通过研究文化符号在开关语义中的应用,不仅对产品语义、符号学等理论研究有了深入的理解,还对如何将文化符号应用到产品语义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即不仅是外延语义更是内涵语义。此外,本文的研究内容还充分体现了符号学在产品语义中的重要作用,为以后语义符号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简介:许晓云: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艺术学研究方向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国内ESP研究 国外ESP研究 实证研究 理论研究

一、ESP教学理论依据

ESP教学主张最早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理论内涵包括:语域分析目标环境分析、语篇分析、技能与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五个方面。ESP教学不仅探讨语言的表层形式,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而且聚焦于如何高效地将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关于ESP,研究者们首先都强调了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在ESP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即ESP就是一种建立在“强调学习者需求的首要地位,并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上的英语语言教学活动。ESP教学理念及方法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引入国内,并在9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虽然我国ESP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且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专门描述,建议各艺术学院设计包括专业英语(即ESP)在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标志着ESP教学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在2010年1月7日,北外专门用途英语学院联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召开了《中国ESP研究》创刊研讨会――标志着中国ESP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ESP正是满足学习者特殊需要的英语,最能体现“个性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ESP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国内各普通艺术学院和高职院校的ESP研究水平、发展情况和研究重心因学校性质、办学层次、办学方向、英语的学科性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在非英语专业教学领域(公共英语教学),ESP一般尚在探讨和论证阶段,以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为主,尝试建立“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对ESP的研究情形也大致如此,尽管较非英语专业在ESP研究和应用上略有进步,但是其研究方向往往以“英语+专项”为主;对于艺术类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来说,ESP实践研究和实际操作上相对较为成熟,但是由于艺术院校各专业对高职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较高,往往因偏重其“职业教育”属性,过于强调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而导致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语言学属性”的淡化,以致对教学主体的需求(尤其是主观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以学习者为中心”是ESP教学的根本理念。

多数艺术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先后开展了人才市场调研、专业论证、专业剖析等研究,明确了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奠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这些前期工作对于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起了铺垫性作用,但是这些前期研究主要依托本科教育“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的办学理念,从满足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角度(而非学生需求的角度)研究专业建设内容,对于教学主体本身的需求研究重视不够。ESP教学理论要求以学习主体为中心,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通过进行实证性的需求分析设计或者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在特殊领域的语言需求。

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国际交流的需要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纯外语专业教学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多数用人单位迫切需要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迫使包括我院在内的各艺术学院纷纷向ESP方向转型。我院从2001年中期开始推动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先后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播音主持、国际新闻、法律、对外汉语、计算机等专业,培养全球化时代国家急需的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把全院的专业结构开始向ESP人才培养方向转型:(1)复合型,由外语+专业构成(如播音主持、国际会计、国际新闻等);(2)方向型,由外语+专业方向型课程构成(如英语旅游管理、英语涉外秘书等);(3)双语型,由少数语种+英语构成,满足人才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为了对ESP英语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我们对大连艺术学院某2011级非英语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班1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5.23%的学生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熟练运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而68.26%的同学认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应开设ESP课程。从学生的需求来看,在通过四级考试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ESP课程,既为他们以后成为应用型人才,又为他们毕业后能应用英语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策略

1.开设大学ESP教学的时间

尽管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大幅提高,但普通院校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不能与重点院校相提并论。这类院校目前不可能学生一进校就大规模开展ESP教学,但随着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肯定是“较高要求”而非目前的“一般要求”。因此,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将ESP教学放在第四学期进行。假如允许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三学期参加四级考试,第四学期就可以开设大学ESP课程。

2.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类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需求,结合专业与语言两方面分级别、分层次进行课程设置。基础好的学生若通过英语水平考试或四考试就可送学分,并且只要一个或两个学期学习基础英语课程,剩余学分可通过选修课程获得。积极开设一些适用面较广、带有共性的选修课程,如中级口语、时事英语、应用文写作等,作为过渡性课程为专业英语ESP课程做好准备。

3.改变教学模式

ESP课程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新领域的专家,而是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不同专业或职业背景下如何运用其掌握的语言技能最有效地传递信息,加强沟通和交流。尽管ESP教学要尽可能突出语言应用实践,但以语言课形式出现的ESP教学很难做到与专业场景完全吻合或高度相仿,此时有必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目的的贯彻和教学内容的实施。计算机网络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间。借助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联系起来,教、学与用做到连接不间断,这样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网络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动态的资源,它的时时更新和内容的丰富与全面是课本教学所无法相比的。

任务型教学在ESP课程中的应用会给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一个好的任务可以启动学习者自然真实的语言互动,注重话题引入、交流互动、案例分析等环节,课内开展专题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组织相关实践,创设真实语境和设计真实任务,增强学生对专门用途语言的语域、语体、专业知识、语言技能的感知和内化。学生能充分利用教材,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思考,学会与人沟通,与同伴能合作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艺术学院ESP教学的思考和讨论

我们在研究中,认为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起点。我院有必要结合办学实际,借鉴ESP理论的需求分析思想,以及国内外ESP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在充分调查了解各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实践岗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探讨ESP教学中涉及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材建设等主要问题,改变需求目标与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和实施情况之间的错位现象。这对推动艺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艺术学院ESP教学需要彰显ESP的目标导向特色,以目标情境下的英语应用目的和应用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学习者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分析并缓解当前英语教学与学生需求和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以任务教学为载体,对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计,使工作情境和教学情境有机融合,并结合ESP理论探讨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促进ESP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McIntosh.A 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

[2]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和研究动态[J].外国语,1978(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