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艺术的就业方向

学艺术的就业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艺术的就业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艺术的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新年伊始,继1月12日“武汉设计联盟”正式创立,18日别开生面的贺“武汉设计联盟”创立迎新春艺术笔会,在汉口西北湖路至观艺术绘馆热烈举办。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徐勇民、江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心耀等湖北美术名家来到展览现场即兴创作,为“武汉设计联盟”的启航表达祝愿。

活动现场,艺术家和设计师们一起看画品画,来宾们气氛热烈欢畅,为即将到来的龙年增添暖暖春意。艺术和设计的交流总能带来令人欣喜的期待,“武汉设计联盟”与艺术家商讨合作的可能性,计划联合湖北高校美术教育设计指导委员会,与省内40所高校互动,举办设计比赛,资助设计专业贫困学生,为优秀学子提供奖学金和就业、实习以及留学深造的机会。

另外,“武汉设计联盟设计作品展”同时在现场进行,展览展示了后象设计师事务所、MV室内建筑设计顾问机构、IEA(王治)酒店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神思空间创意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缔造组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朗荷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江汉大学艺术研究所、杨大明设计顾问事务所、张纪中室内建筑、朱回瀚设计顾问工程(香港)有限公司等代表江城顶尖创意设计力量的十家机构的数十幅设计类佳作。此次活动后,“武汉设计联盟”将继续创新思维,积极举措,让行业发展和联盟发展都更上一层楼。

湖北美术学院院长 徐勇民

《春悟》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春意开始泛来,无论是开始染上绿色的枝叶,或是渐暖的江水,甚至是那些从冬眠中醒来的动物们,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武汉设计联盟的成立和起航也是武汉设计圈的一个崭新开始,原来分散的力量如今终于有了一个聚合的平台。而艺术和设计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够有一个更大发挥的可能,不论对设计圈还是艺术界,这都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江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王心耀

《高原雪》

武汉设计联盟的启航,我送上一幅以高原雪为主题的画。一方面是我个人很喜爱题材,另一方面这个主题和武汉设计联盟的建立发展也有契合。高原的环境是特殊的,对生存在其中的人和动物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这一题材总能表现出一种坚韧不屈、令人振奋的精神和气节。而一个联盟的建立和发展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步伐需要磨合和探索。艺术界和设计圈以后可以多多交流,就像我写的“以文会友”、“以艺为盟”,彼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武汉美术馆馆长 樊枫

学艺术的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安徽大学(AnhuiUniversity)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当前正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

安徽大学位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亿元,馆藏图书336余万册。现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6个学院(系、教学部),87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汉语言文字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1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设立孔子学院3所,成立国(境)外“中国中心”5所。学校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还被外交部列为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定点高校之一。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依托安徽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学院现有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美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绘画(含中国画、油画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含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方向)、戏剧影视导演等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家国内创作研究机构、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演艺集团等省内大型文化企业以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逐年增高,职称结构不断完善。学院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种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005年以来,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先后获得包括全国美展银奖、音乐金钟奖优秀奖等在内的各类奖项约40余项;在《美术》等各类书刊公开发表作品1000余幅,并有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展演。

通过“211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建设,艺术学院目前教学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一流,拥有总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的艺术楼,1300平方米设施先进的实验剧场、6个戏剧排练厅、3个舞蹈练功厅、黑匣子影棚以及先进的摄影实验室、线性编辑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音频制作实验室、广告设计实验室等设施。学院与安徽歌舞团、安徽省话剧团、合肥电视台、安徽出版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10多个实践实习基地。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长期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着力培养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专门人才,学生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社会欢迎。2007年,平面设计专业岳贤德同学在全球“寻找吉利新车标”的活动中独揽金奖;2012年,戏剧专业杜肖宇同学在《今天我主持》华语主持人大赛中摘得冠军,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二、专业简介

1、绘画(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绘画创作、绘画史论等专业方面具有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美术系绘画专业现有中国画、油画两个本科方向。采取整体绘画制作技术、技巧、创作的培养方式和方法,研究系统的画论知识、美术史学方法、绘画形式专题和绘画创作实践以及综合制作技法,使学生精通技法和相关艺术理论、有较高创作能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本专业倡导以人类文化为凭籍,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提倡兼容并蓄,鼓励创新。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针,实行综合多元的教学方式。

本学科拥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学术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端正。汇集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授、学者和画家,具备了一支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解剖、透视与构图、风景写生、中国画基础、材质与构成、中外美术史、民间美术、美术概论、美学、艺术考察);专业核心课程(国画方向:山水临摹、山水写生、山水创作、篆刻、书法、白描人物、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工笔花鸟、写意花鸟、花鸟创作、毕业创作;油画方向:油画静物、油画临摹、油画头像、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毕业创作)。

就业去向:各类大中专院校、中等学校、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2、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符合文化创意产业要求,具有宽厚设计基础知识、前端设计理念、活跃的创意思维和较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且将新媒体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融入创意表现,能从事品牌建设研究、视觉表现研究、媒体策略、广告设计、商品包装、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学术队伍和一批极具开拓精神、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设计师,形成了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面设计、纸品设计、书籍设计、海报设计、广告创意、包装设计、品牌设计、动画设计、新媒体界面设计、展陈设计等。

就业去向: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出版、企业形象策划、高等院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3、环境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并且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计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和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形成了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建筑与环境设计史、设计美学、当代设计理论与思潮、速写、立体构成、人体工学、空间解析、建筑初步、材料预算与施工工艺、设计表现、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与室内陈设、公共艺术设计、景观雕塑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专业设计机构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优秀的毕业生能胜任大中专院校的教学研究,以及在房地产公司或相关企事业单位担任设计和工程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4、音乐表演(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等发展需要、有艺术表演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社会文化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音乐表演专业现有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四个本科方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及欧洲院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丰厚的学术蕴涵,同时又具备踏实、严谨的科研作风。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复调、曲式分析、和声、乐理、视唱练耳、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音乐美学基础、民族音乐概论、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名作、艺术概论、即兴伴奏、正音、钢琴基础、合唱指挥、声乐主课、钢琴主课、萨克斯主课、手风琴主课、声乐伴奏、音乐欣赏、表演、形体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文艺团体、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影视剧制作中心,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与音乐表演相关的部门。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5、戏剧影视导演(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较强创新意识,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导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技巧,能够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新闻媒体、影视机构和中高等院校及相关单位从事戏剧影视导演、编创、管理、教学以及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并且有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表导演概论、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表演理论与技巧、导演理论与技巧、视听语言、影视编导、导演剪辑基础、台词、剧本写作、媒体写作、舞台美术、影视剧美术、人物造型、录音基础、观摩与评论、形体、音乐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艺术团体、电视台、广播电台、中高等艺术院校、各类影视机构、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以及各类企事业宣传策划部门。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6、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舞台剧、影视剧、广播剧表导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技能,可以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影视机构、中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从事表演创作、教学、管理以及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并且有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戏剧影视启蒙、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表演理论与技巧、剧目排练、台词、舞蹈、音乐、视听语言、影视艺术、化妆造型、观摩与评论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艺术团体、中高等艺术院校、部队、各类影视剧制作机构、广播电视文化制作及管理单位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三、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培养层次 计划 招生省份 备 注 绘画 本科 3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省外校考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6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省外校考 环境设计 本科 6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省外校考 音乐表演(声乐) 本科 16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钢琴) 本科 5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萨克斯) 本科 2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手风琴) 本科 2 安徽 省统考 戏剧影视导演 本科 20 安徽 校考 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本科 20 安徽 校考 合 计   215

注:招生省份及计划以各省公布为准。

四、报名考试

(一)报名条件

凡在我校招生省份内具有全国普通高考报名资格,报考“艺术类”且身体条件符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省统考合格的考生均可报考。考生需要参加高考,考试类别为艺术类,文、理兼收。

(二)专业课报考办法

1、美术类(外省考生)

(1)考生按下表时间到我校在各省设立的考点报名(网报的省份按照考生所在省份要求在网上报名)。

(2)凭准考证、艺术类专业省联考合格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

(3)考试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4)专业课报考地点及时间安排:

省份 报名、考试地点 报名考试时间 江苏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2015年1月22、23日报名,24日考试 湖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统一安排 2015年1月26、27日报名,29日考试 湖北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标准化考场 2015年1月27、28日报名,2月1日考试 浙江 杭州师范大学 2015年1月28、29日报名,31日考试 河南 郑州市106中学(中原路校区) 2015年2月3、4日报名,5日考试 山东 潍坊市招生办公室统一安排 2015年2月2日-26日报名,28日考试注:报名考试时间如有变动以各省公布为准

(5)考试科目:素描和色彩。要求考生自备画具、颜料等考试工具。考试纸张大小为8K。素描和色彩的考试时间每科目160分钟。

2、美术类、音乐类专业(安徽考生)

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专业在安徽省均参加全省统一考试,文化课、专业课报名及考试办法均以《安徽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专业考试简章》为准。

3、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1)专业课报名

①时间:2015年2月4日-5日

②地点:安徽大学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磬苑宾馆,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从合肥火车站乘149路公交车到芙蓉西区站下;其它车站下车的转乘149或128路公交车到芙蓉西区站下。

③报名办法:一律面报,不接受函报。报名时须交验:1.二代身份证(不得使用临时身份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备存);2.市、县招生办打印的艺体考生专用照片2张(带有考生号);3.报名考试费。

(2)专业课考试

①考试时间:2015年3月20日-3月27日(3月20日报到,领取专业准考证)。考试时间如有调整,以专业报名时发放的“考试报到证”上时间为准。

②考试地点:安徽大学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磬苑宾馆,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3)考试内容

戏剧影视导演:

初试——(1)朗诵(自备稿件,体裁不限)

(2)才艺展示

(3)命题小品(集体)

复试——(1)朗诵(自备,戏剧或影视剧人物独白)

(2)命题编讲故事

(3)命题小品(单人)

(4)笔试(影评或剧评)

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初试——(1)朗诵(自备稿件,体裁不限)

(2)声乐(自选歌曲,唱法不限,无伴奏)

(3)命题小品(集体)

复试——(1)朗诵(自备,戏剧或影视剧人物独白)

(2)形体(自选舞蹈、戏曲身段、武术或体操展示均可,自备伴奏光盘)

(3)命题小品(双人)

(4)综合测试(专业问答或即兴表演)

五、录取办法

1.美术类专业:对专业课考试合格、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划定的相应批次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线者,根据考生志愿,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投档原则:“先分数,后志愿”,即综合成绩排名靠前的先投档,投档顺序为专业志愿填报顺序。我校美术类含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三个专业(专业课考试时不分专业,填报志愿按专业填报)。

综合成绩=(专业成绩÷专业满分)×70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300

2.音乐表演专业(含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方向):对专业课考试(省统考)合格、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安徽省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线者,根据考生志愿,按专业主项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专业:对专业课考试(校考)合格、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安徽省划定的戏剧与影视学类本科录取控制线者,根据考生志愿,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六、联系方式

校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邮编230601)

网址:zsb.ahu.edu.cn

学艺术的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摘要:艺术专业院校的增多,从艺术的普及性来看是时代的进步。但并不排除一些学校的功利性目的。在以经济为主要评判标准的价值系统中,艺术容易被附加进去更多的功利性目标。分析学校的现状及学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理性全面地看待艺术,从而确定恰当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艺术 传承 误区 功利性 审美 艺术精神

近几年来,许多综合性的大学都设置了艺术专业,称艺术系或艺术学院,具体专业以美术、音乐、表演等为主。对于有志于报考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又增加了一分希望。学生要上学,学校高收费,各取所需,一切欣欣向荣。笔者身处教育行业,也是学美术出身,十多年来,对这一行业的人和事耳濡目染,也见识过所谓的“艺术家”,现做一些浅陋的分析,以供他人参考。本文所使用的“艺术”这一概念属狭义范畴,专指艺术学校开设的专业领域。

一、官学中的艺术教育

中国古代的官办艺术学校具体是无从考证的。据记载:周代的乡学开设有音乐、礼仪课程,这算是最早的官方艺术教育了。汉代、唐代设有乐府机构,唐代的专科学校开设有音乐学,培养音乐、舞蹈的专门人才,由乐博士主持,培养乐工,主要用于祭祀或庆典。宋代开设书学与画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宋末年的宋徽宗,他在宫中设书画院,招收青年才俊,亲自教学,可算作是皇家美术学校的雏形。清朝的国子监开设有乐律课。到清末,京师大学堂设置了画科,以实用美术为主。民国时期,外派留学生归国,正式组建了艺术学校,最早的是杭州艺专和北平艺专(音美兼办)。自此以后,在官办学校里有了普及性的美术、音乐教育。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艺术”(an)一词,而只有“技”、“艺”、“道”、“术”、“法”等与现代艺术概念相近的词汇。现代意义的“艺术”(art),是指各种摆脱了应用功能、纯粹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形式,而中国古代艺术似乎更为注重实用中的审美。留学生归国,引进了西洋的一些教育概念,艺术分科才更加细密。上世纪20年代,教育家提出了“艺术代宗教”之说,无论其出发点是什么,艺术教育总算在官方受到了一定的重视。“艺术”作为一门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使艺术发展方向和对象具有了普遍性。

古代艺术教育在官方的教育体系中,相对是比较边缘化的。对漫长的中国历史而言,艺术是怎样代代传承的呢?美术是在民间,和其他的手工业一样,以师傅教徒弟的作坊式承传的。音乐、舞蹈的继承相传却要归功于一个特殊的行业――伎女(伶人)。追述这段历程,只是想得出一个模糊的结论:艺术的产生,发展及传承有其复杂性,对艺术方面的追求,通过学校教育未必就能实现。“学艺术成名”是当今许多学生及家长的一个思想误区,这并不否定今天的艺术院校为普及艺术教育所做的贡献。

二、市场经济下的艺术误区

近几年的艺术学院如雨后春笋,学生争先恐后,甚至不惜花重金、找关系、托人情一心要上。是否我们的教育真的发展到了这么一个高度,人不学艺术已经跟不上时展了?答案:否。学生方面(包括家长)和学校都有各自的误区。

1 学生的误区

艺术是什么?学艺术专业为了什么?相信大多数的人对此类问题没有明确完整的回答。艺术:本来就是不能绝对定位的一个概念。了解一下当下艺术院校的在校生,很少有人是为了追求纯粹的艺术而来的,其思想动因不外乎几种情况:(1)艺术专业“前途”好,而且有面子(贵族学校);(2)艺术类专业文化课分数线低一些,考上的可能性大:(3)自己爱好艺术,也有一定的基础。无论哪种情况,其出发点都很现实。第一种思想动因功利性太强,这正是违背艺术家思想规律的地方,优秀的艺术作品大都是在非功利的思想动因下创作的。一味地在“艺术”领域里附加太多的世俗目标,只会离艺术越来越远。人俗本不是错,错在带着世俗的目标去从事艺术。今天的许多所谓的“艺术家”都是这种状态,不是想着怎样出好作品,而是看怎样“炒作”能出名,挣钱。近百年来,全国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不下几百万,为什么最终只有很少的人留下了优秀的艺术作品?因为大多数人曾经的艺术理想让位于现实利益了。

艺术作品往往与功利性不相容。

其次,就算是为了就业前途,这一世俗目标也未必能实现,全国有多少个岗位是为艺术专业设置的?按当前国民的生活状态,艺术市场的需要远远低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最终还得为了生活重新选择,许多人毕业以后从事的行业基本上与艺术无关了。第二种思想动因,文化课学不好就去学艺术,这是对艺术的不理解和侮辱。艺术对人的整体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没有人相信,一个连基础知识都学不好的人可以把“上层建筑”学好,这种说法等于是说艺术就是文化层次低的人瞎折腾。的确,现实中许多“伪艺术家”正在用行动验证着这句话,他们身上传达出的一些气息不是“艺术的美感”,而是“素质低”带给人的反感。而真正的艺术家大都是藏而不露默默无闻的,只用作品说话,作品的背后往往是全面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支撑着。

其三,艺术爱好不等于艺术水平。优秀的艺术作品背后往往是以作者现实中的惨淡为代价的(西方梵高,东方徐渭)。这已经成为了艺术界的一个普遍现象。动人的艺术作品几乎不可能在轻松平淡中创造出来。每个人在儿童时期都是艺术天才,学了一些艺术基础知识,可以成为考学的条件,但并不能决定艺术路上的成败。

2 学校的现状

大学招生采取学生自愿的原则,这看起来非常民主、自由。而一所学校有没有资质开设艺术专业,却并不那么绝对,一切看市场运作。今天“大学”的含义早已不是正统意义上的大学了。

从学校角度讲,设立艺术专业的目的是什么?说培养艺术人才,只表面冠冕的说法。隐性目的有三个:1、追随时尚大流,抢占生源。相对于其他专业,艺术类专业的市场饱和度要小一些,艺术教育正处于发展趋势,热门专业生源好。其他大学能开设艺术专业,自己学校有什么不可以(想当然)。客观上讲:要办艺术学院,请问你的师资力量如何?外面聘几个老师就敢招本科生,这不是误人子弟吗?2高收费。艺术类专业比其他专业的收费总要高一些,如果报考人数多,录取人数有限,学校还可以收其他名目的费用,且名正言顺,“金钱就是这样“敛”成的。市场经济下的“艺术”关系也就是如此而已。3扩大学校知名度。什么事物一旦和“艺术”二字沾上边,性质、层次就会发生变化。因为艺术总是和贵族、高雅之类的想象关联在一起,学校因“艺术”而抬高层次,学生因“艺术”而抬高身份。这不过是学校和学生相互虚荣心的满足罢了。至于学生毕业后能干什么,已经不是学校最关注的事情了。

沉溺在认识误区中的学生与艺术学校的功利目的一经结合,就形成了今天看似热闹的艺术教育局面。

三、学艺术应有的理性态度

1 艺术学习是人生的必修课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对艺术的学习,提高自身生命质量。在大

学里开设艺术选修课,比开设艺术专业更具有社会意义。

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有其特殊的社会价值,这就是他们的社会功用。美国学者“韦勒克说:“诗的功用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它是什么,他就有什么功用。艺术的一个最基本的功用就是审美功用。审美,即对美的欣赏,人们在欣赏艺术或其他美的事物时,其想象、情感、认识等各种心理能力便被激发而活跃起来,最终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也就是说获得了审美享受。

艺术在给人们提供一种赏心悦目的形式的同时,它还执行着另一种崇高的使命,这就是从精神情操上陶冶人、提高人、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即人们常说的“美感教育”。原理何在呢?因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审美对象。审美活动不是低级的感性认识活动,而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情感和理智相协调的高级精神活动。在审美活动中,由于艺术形象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真与善、个体与社会,必然与自由的分裂和对立在它内部得以消除,而实现了和谐的统一,即实现了美。所以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还学到了真,悟到了善,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了趋向真善美的意愿,陶冶和提高了人的情操,从而使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2 艺术精神

对纯粹的艺术追求者来说,艺术之路无疑是人生很艰难的一条路,既离不开个人天分,更少不了后天努力。真正的艺术家往往需要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支撑。

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自觉地精神生产,真正的艺术家绝不把艺术作为谋生或获取名利的手段,而是看做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对当代统治的腐朽和人民所受的深重苦难,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切的感受,因而写出了不朽的作品《三吏》、《三别》。曹雪芹晚年更是在“举家食粥酒常赊”、“卖画钱来付酒家”的贫困清苦的生活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就美术、音乐界而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梵高生活潦倒,甚至精神错乱,却能在绘画艺术的追求中,物我两忘,留下许多不朽的作品。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就失聪了,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社会责任感和对艺术执着的爱,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往往转化为强烈的真挚的感情,成为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内在动力。对于初涉艺术的学子来讲,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执着精神,是很难创作出优秀作品的。

总而言之,当下的艺术学子们的基本状态是混沌的,感性的。作为学校方面,要生存发展,扩大招生是大势所趋。从学生个人来讲,一定要对“艺术专业”做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倘若把艺术作为生命的本能需要去学习,就会走进艺术。如果盲目地把艺术作为谋生或获取名利的手段,那只会注定与艺术无缘。

参考文献:

学艺术的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中讲述了“考前班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系统衔接出现了断裂,但是美术考前班并不能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空白,它只是对于现有的高中美术教育应试的补充。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之间的衔接将是我国美术教育体制变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谢裕宣的《透视广东美术高考补习现状》介绍了改革开成二十多年来,随着广东高等美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遍布全省的美术高考补习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成为中等美术教育的补充型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专业补习、生活管理和高考资询为一条龙服务的美术高考补习新产业。作为广州美术教育中一种颇具规模的新形式,寻找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客观全而的透视剖析它给社会和高等美术教育带来的积极意义和负而影响。南京艺术学院黄从威的硕士论文《美术高考现象的分析及建议》一文中指出影响美术高考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国家考试制度,次因素是美术类专业的扩招产生的,从而说明了美术教育的生态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美术培训”成为功利性的产业而存在,影响着美术高考的正常进行并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尹玲的《美术高考现状调查与分析》中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所在的转塘镇为调查对象,对现阶段美术高考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艺考热”有所降温,总体趋势向理性发展的结论。提出了美术培训的健康发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力度和培训机构的大力合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从理性出发,从兴趣出发而选择美术高考这条路。首都师范大学李泽云的硕士学位论文《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初探》提出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繁荣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师资、教学质量、教育设备、教学管理、教育内容陈旧、部分办学机构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①政府对美术高考培训既要扶持又要监管;②家长参与教学管理;③教师提高教学质量;④创业者建立并巩固自己的核心教师队伍、强化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创立自己的个性美术高考培训教育品牌等等。

二、美术高考制度与美术高考的关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谢建华在《美术高考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通过分析认为目前美术高考制度存在几个方面弊端:①对文化理论课程的轻视;②考试内容的固化和单一导致对中国传统艺术及世界艺术多元化的漠视;③对创造能力的湮没;④美术高考内容与学生所报专业的错位。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①录取时,文化与专业要并重;②美术高考中,对中国传统及民间艺术的侧重;③考题应根据不同专业有不同变化,加大对艺术综合能力的考核;④对考题的审美标准应多元化,强调艺术创造力;⑤在阅卷中,实行初审、复审、终审三步骤,评审老师年龄老、中、青搭配;⑥美术人才的民间选拔与高考选拔相结合。河南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李勃和吴杰的《对美术高考改革之路的建议》跟上文大同小异,都强调了文化和专业并重、传统与民间艺术的侧重、艺术综合能力考核等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从高校扩招、社会和需求压力、高校变革等方面阐述了美术高考制度是导致美术“高考热”的根源。

三、美术高考的利弊分析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杨帆在《试析美术高考培训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中对美术高考培训产业的发展现状、高校艺术类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从美术培训产业对美术类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浙江工业大学的王东在《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校外美术教育“火爆”的原因、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和如何避开其中弊端的解决方案。

四、美术高考相关的教学方法论的阐述和新解

首都师范大学的席卫权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国内普通中学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从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被忽视的设计教育在普通中学美术教育中所体现的更全面的教育价值和综合课程优势。提出了:①归属学校美术教育的设计教育与一般美术教育是“和而不同”的观点;②对国内中学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的梳理,将国内中学阶段的设计教育沿革概括为五个阶段:追求实用的开端、理想化的成长阶段、渐趋边缘化的沉寂阶段、恢复成长的阶段和向现代设计教育转型的阶段;③根据对中学教育发展史的考察,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传统文化剖析和师资状况等方面的总结和归纳出现代学校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方向;④以综合创新、情感慰藉、设计伦理和持久兴趣等为代表的几个关键目标指向作出了较为详细的状况分析、规划策略、课程设计和教学建议等。并从课程建构和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角度对全文作出了总结和展望。

学艺术的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定位

电脑的诞生为美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段。电脑美术设计,以其新艺术创意理念与综合丰富的表现语言手段,创新与开拓了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产业更广阔的前景。电脑美术设计是数字化艺术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这几年网络技术等数字产业的不断发展,艺术数字化已成为视觉传达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形成了对此专业更广泛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空间。广告等平面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此类人才供求关系的紧张以及人才专业水平的“低端化”。作为高职类院校,培养的就是以技术为主要能力的高级蓝领技术人才,对于艺术类专业,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针对市场需求、针对专业特性制定正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定位。因此,对于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定位的认知与实践就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我国整体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尚处于探索阶级,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有待发展与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而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定位关系到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职业定位、顺应市场的就业导向以及专业的建设发展等重要问题。下面,本人仅就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如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及其自身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高职与大学的定位不同

近年来,我国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整个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行业背景和市场的就业空间,也使我国的数字化设计艺术教育迅速崛起。它主要分两种形式,即大学的电脑平面设计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电脑美术设计教育。这两种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本质的区别和不同的教学定位:大学培养是研究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则是以培养实用型、掌握熟练的技能与技术的人才为目标。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比如:在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更注重艺术理论、史论、艺术史、设计史,设计美术等纯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掌握,当然也要学艺术表现和懂技术。而高职教育则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对理论内容只是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法则并使艺术理论体系的专业理论变成易掌握和接受的实际技能。大学的设计要求十分全面而严格,理论和技术非常深入,如:电脑美术设计中的广告设计,其印刷课程、印刷发展史、印刷机械原理等多种知识理论都要掌握;而高职教育是具体掌握其印刷前台的控制与操作技术即可。另外,高职电脑美术设计与其它设计品种的生产一样,都有明确的商业行为成份,因此其课程设置的教学定位也要考虑到成本与利润的因素。

在就业方向的定位上,大学毕业生更多的是在公司承担原创设计师或设计监理、艺术管理等角色;而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才,则多为具体考虑技能的学习和解决一些基本的技术问题,即技术“蓝领”。他们是处于工作流程“前台”的“熟练手”、“快”,无须接受二次培训就能对图形与图像进行熟练的“移花接木”、修改与修复等,对原创意与原手绘画稿能快捷地转译成电脑制作。与原创设计师相比,他们更熟悉相关软件的使用和技术设备的品牌、性能以及维修与保养等。这在许多大小数码设计与影视创意公司都是分工明确并各行其责的。在整个行业的人才结构与比例现状中,以技术技能为专长的人才仍占各公司多数职位。因此,高职电脑美术设计的就业口径,实际上要宽于大学人才的就业口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占多数岗位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使用还不能达到某些行业的“人才高消费”。与大学教育相比,高职电脑美术设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仍是为广告业、报业、印刷业、影视媒体、电子媒体、自由艺术家、企业技术管理层和政府文秘机构等输送实用型人才最为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主渠道之一。

二、高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定位

⒈高职类艺术院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

目前市场上,在需要电脑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企业中,绝大多数设计公司、工作室在人才的内涵认识与专业工作的理念上,与早期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调整――既懂电脑美术软件技术又具备美术与设计造型能力的技术人才,才是首选的。在近一两年内,有此类人才需求的企业招聘中,将是否接触过绘画、油画、雕塑和其他相关艺术基础设计课程,是否具备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及创意表达表现基础的要求放在招聘此类工作人员的首位,而不再是单纯的只看其电脑操作技术如何。因此,既有电脑美术专业技能,又有广泛的人文艺术素质并勇于挑战兼具创业精神的技术人才,才是高职内艺术院校电脑美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向与目标。

从专业上讲,我国目前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多属于“半路出家”和“临时抱佛脚”,真正从事专业电脑美术设计或数字设计的专才,恐怕还为数不多。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以文印为主的广告企业,都是学会几招软件就开始“设计”制作了,这也导致了部分企业以及社会对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误解。现有的电脑美术设计人才培养定位两极分化严重,培养的人才多以软件操作技术人员与纯研究人员为主,“复合型”人才比例过小,人才结构不平衡。

高职类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是技术与创意兼具的全面人才,既掌握扎实的美术造型基础,又熟练操作相关电脑美术设计软件。要让学生以数字化视觉传达设计为主要艺术创意形式,使其能够符合在企业、设计与科研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多媒体艺术设计、公共设计以及设计管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针对市场现有的具体行业而言,笔者概括了以下几个培养方向――网络媒体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室外环境设计等。

⒉目前高职类艺术院校在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增设了有关电脑美术设计的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3dsmax等,制作有关的平面或三维设计效果图。但是,电脑提供的只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段,或者说电脑只是在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产生的新的设计工具而已,因此一般在此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软件的掌握使用熟练程度,缺乏在教学中对创意的挖掘,对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开发和引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如果该课程的教师没有以相对专业为教学中心,准确给学生定位学习的方向,就更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误解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目前,几乎全国相关艺术院校或有艺术类专业的综合院校都开设了以电脑为平台的教学与设计训练的专业课程教学,但是根据各院校的毕业生专业素质,暴露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前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仍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很专业化和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一些电脑美术专业的教学中,平面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就是以Photoshop和CorelDraw两个平面软件为主,然后再塞进一些其他软件;室内外设计专业等的课程,就讲CAD、3DMAX等软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只是把一些“共享资源”内容拼凑在一起,就搞出了所谓的“作品”,根本没有任何艺术的创意与艺术的表现。这就导致学生也只会猎取他人的图片、表现手段,甚至模仿他人的风格,没有认真集合并掌握构图、色彩、造型等设计理论基础而创意自己的全新作品。

⒊艺术类高职院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定位

学艺术的就业方向范文第6篇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贵州的苗族民歌便被不同程度地通过不同途径引入相应的音乐教育中。一些经典的少数民族民歌还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但总的来说,我省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开发利用还处在“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的状态。据笔者所知,目前我省还没有以省教育机关的名义正式下达将民族音乐文化引入正式的教学计划的文件和举措,倒是下面的一些州县的教育机关从保护传承的目的有过一些举措。艺术院校和文艺工作者过去对我省民族音乐的采风调查也多出于创作的需要。我省是仅次干云南的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我们有条件、有责任通过教育机制体现我省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回顾不同时期贵州民族民间音乐引入课堂的路径策略与方法,结合当前贵州音乐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目前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为此,笔者拟从贵州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及其引入音乐教育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将其引入音乐教育更为合理的路径、策略、方法。

一、贵州民族民间音乐引入校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建国以来,贵州的民族民间音乐便先后不同程度地引进了我省音乐教育中,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也日趋多元,传统音乐文化更是倍受关注。不仅政府教育部门高度重视,而且,从中,小学到高等艺术院校专业都不同程度地把民族音乐纳入音乐教育体系当中。

早在1958年,贵州大学艺术系100多名师生曾分成五组、分别下到黔东南、黔西北和贵阳近郊的民族地区采风,收集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歌舞资料,为后来音乐教学奠定了丰厚基础。

此后,不少音乐家开始运用苗,侗,布衣等民歌改编和创作料一些优秀歌曲,如雅文先生以“苗族飞歌”曲调为素材创作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歌曲《两个太阳》(发表在《音乐创作》;杨绍榈创作《飞哟,飞到金色的北京》,也是以“苗族飞歌”为素材创作的,后获首届“全国民族团结征歌”三等奖,并选人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教材。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

1982年以后,贵州高校艺术专科学校(现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民族学院相继开设了“芦笙演奏”专业,以及侗歌班等,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近年来黔东南州、贵阳修文、花溪区、白云区的一些中小学也相继开设芦笙音乐课,为芦笙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开辟了一条较为广阔的科学之路。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198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文化馆的张勇先生在当地的中小学进行“侗歌进课堂”的实验,把侗歌引进榕江县“车民小学”,取得初步成功,并在文化馆的帮助下,并组建了“金蝉侗族少儿艺术团”(下称“艺术团”)。

1990年冬,张勇又到榕江县七十二寨进行以“侗歌教材为内容的师资培训。榕江县侗族音乐进课堂的音乐教育模式得到音乐界与教育部门的肯定与支持。以致从榕江、从江、黎平三县逐渐向湖南,广西等与贵州毗邻的侗族聚居区幅射,产生了广泛影响。

1993年,为了推广榕江县车民小学的成功经验,黔东南州教育委员会还与榕江县教育局教研室,榕江县文化馆联合举办了侗族师资培训班,使这一工作得以更加深入的发展。

1988年,贵州省艺术学校贵州省高等艺术专科学校(现贵大艺术学院)设置侗歌班。在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三县招收了24名侗族青少年。学制四年中专,聘请了黔东南州歌舞团的侗族优秀歌师吴定邦和从江县侗族优秀歌手石平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进行教学。1991年侗歌班第二次招生六名。1992年第三次招生20名,1995年第四次招生25名,1996年年招生范围扩大专业增加,在全省范围内招收了苗,侗,布依、彝等民族音乐方向的学生32名(侗歌班单设)。1997年中专班招36名,大专班15名(侗歌班单设)。2002年以来,“贵州民委”在民族文化保护工程的基础上,推动了“民族文化进课堂”等活动。2004年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前音乐系)联合贵州省民委单独招收了民特侗歌班,少数民族学生不但在大学得到了免费学历教育,个人素质和音乐素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他们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90年代初,贵州师范大学音乐系邓光华教授率先招收了民族音乐学本科主修生,为我省培养了第一批民族音乐学专业人才。20世纪初邓教授又率先招收了我省第一批民族音乐学研究生,不久,贵大建立了音乐学硕士点,民族音乐学专业也是其主要专业之一,从此,贵州民族音乐教育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5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取得圆满成功,省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传承贵州少数民族艺术,提出了培养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向贵州大学下达了“多彩贵州”特色专业人才的战略任务,获奖的16名优秀选手通过相关的专业测试,保送到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就读,以期培养一批传承、弘扬、传播、推介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专门人才。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将这批学员的主专业分为“民族声乐演唱”、“通俗音乐演唱”、“少数民族民歌演唱”三个方向,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其中,“少数民族歌唱”专业的教学计划,就包括了“苗族民歌演唱”、“侗族民歌演唱”、“彝族民歌演唱”等专业基础课程。

同年,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也继续招收了“侗歌”和“苗歌”专业的学生,聘请民间歌师教授“苗歌”和“侗歌”,强大的政府“后盾”为贵州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带来了春天,以至于到2006年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贵州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侗族“蝉之声”组合获得“银奖”和“全国听众最喜爱歌手奖”,彰显了贵州人才培养伟大战略取得的实质性成就。

2006年至今,随着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苗族民歌进入相应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力度加强。

综上所述,自1950年代以来,贵州民族民间音乐引入课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来取了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即从收集整理,歌舞创作为目的的阶段,和将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引入中(高)等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的阶段。值得一提的是,侗族大歌引进中小学、高等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受到音乐学界、教育界和社会的好评、肯定与赞同,现在贵大艺术学院音乐系“民特班“和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民特班”等民族音乐教育都取得长足发展。芦笙演奏、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彝族山歌、水族绕歌等作为一个学科专业,在贵大艺术学院,贵州民族音乐舞蹈学院广泛开展,已向社会各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黔东南州境内苗、侗音乐则大量引进中小学的音乐教育。

二、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引入校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主流教育的压力

迄今,我国主流教育仍然为应试教育知识体系。一方面它为贵州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打开了更大的视野,同时又造成对各个族群的本土文化的强大挤压,使引入工作难以实行。以歌(乐)传授经验、以歌(乐)交往、以歌(乐)明理等耳濡目染、身体力行的音乐行为已变得相当困难。

现在农村普遍实行“两基教育”的族群外知识系统的教育,以接受国家规定的考试而进行从小学——初中、小学——高中、小学——大学(或硕士、博士)等的一系列的应试教育,然后就业。这一过程中,音乐教育(国家规定的音乐教学普及)本身在民族地区就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学习,因为音乐文化不在升学的应试范围,处于主流文化边缘的多民族音乐文化就更没有一席之地,所以,一些州县的民族文化进课堂困难重重、收效甚微,这恐怕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2.贵州民族民间音乐专业面临招生与就业的双重压力

1980年代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原贵州省艺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民特班”,把苗族民歌,侗族大歌等少数民族音乐引入“专业音乐教育”的创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随着分配制度的取消,就业问题则是横亘在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引入艺术院难以逾越的关口。这也是其它民间音乐作为一个音乐专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以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少数民族民歌演唱”专业的学生也同样面临就业的问题,1980年代开设的“民特班”,在分配制度未取消前多少有一点少数民族地区“委托培养”的政策支持。现在各地区都实行“就业招考”制度,所以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引入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就业压力增大,而各地区相应缺少一种特殊人才引进的政策和制度。

3.贵州民族民间音乐专业面临师资匮缺的局面

贵州各民族的民歌,在歌唱内容、音乐形态、文化生态等方面学界都有较深入的学术研究,如李惟白先生的《苗岭乐论》便是一本较为深入地研究苗族民歌的专著。古宗智、殷干清、杨方刚等先生的研究成果也堪称硕果累累。但从声乐角度对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技巧的研究、则是风毛麟角,可喜的是近年已有声音方面的专家开始重视并进行研究,如贵州大学张责华教授的《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及其形式美特征》《苗族与侗族民歌的文化生态与演唱特点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但未来的路任重道远,怎样使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保持民族的特色有机的统一起来、是我们专业声乐教师长期追求的教学境界。另外,我们可以借鉴建国初将优秀的民间艺人请进学校的方法,把他们精湛的表演技艺传授给有系统文化知识的高校学生,再将这些学生中的优秀者留作教师,几代下来定见成效,据笔者所知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蹯学院和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已经初步留下了一批这样的优秀的学生。这样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解决我省民族音乐文化专业教师匮缺的问题。

三、从贵州民铗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探索将其引入音乐教育的多元路径

贵州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主要包括各民族的民歌、民族器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仪式音乐、民族歌舞等。这些音乐文化,首先在音乐形态结构上在内容上蕴含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如苗、布依、仡佬、水、彝等民族的古歌和“侗款”以及苗族迁徙芦笙“乐舞乐”就描述了自己族群的历史、风俗、迁徙以及族群间的社会关系等;其次在形态结构上,各民族独特的审美思维形成其音乐旋律的神秘古朴、个性奇特、悦耳动听,因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引人瞩目的苗族飞歌旋律的级进小二度长音拖腔下滑的音调、让世人惊叹的多声结构的侗族大歌……,再有;要将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着丰富独特“奏”、“唱”技巧,引入我们的乡土教育(中小学)、艺术院校的音乐教学中,要联系其各方面的价值与作用,多途径、多目的、多维度地建立音乐立体教学体系,全方位的推进它的普及传承和传播发展。笔者以为在培养特色专业人才和维系传承的单极目的前提下,贵州民族音乐文化引入中小学和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还是难以解决文化生态复制的问题,只能实现部分(或片段)地引入学校音乐教育,其修复文化生态维系传承,将收效甚微,且举步维艰。其次,这种单极目的的引入,本身把贵州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的整体文化内涵割离开去,其教学效果肯定是有限的:再者,把贵州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引入学校音乐教育却未充分研究培养人才的供求,许多专业型歌舞团体改制及用人制度等都为典型民族特色学生造成就业阻碍,更阻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

权衡上述问题,把引入音乐教育的前提,应在“多极目的”相互关照下进行。即抛开“维系传承保护”或“培养特色人才”的单极目的,在“促进音乐创作”、“普及教育”、“表演技巧训练总结”、“文化艺术生产消费”、“音乐传播”、“少数民族音乐史教学研究”相互联系的多极目的基础上,进行贵州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引入学校音乐教育的多途径实现。具体方法策略如下:

1.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对应的途径是:分别引入中小学的历史课程和艺术院校的少数民族音乐史课程,且为不同专业的必修课程。

2.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音乐旋律上的艺术价值的教学引入,可以在中小学音乐课上引入贵州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的代表性曲调教唱学生:作为民族地区艺术院团必须的创作素材,以促进贵州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的创新与创作:作为艺术院校作曲专业学生创作素材并提交作品。进而实现其艺术价值在音乐教学中的利用和转化。

学艺术的就业方向范文第7篇

关键词:动漫人才;产学研合作

当今中国动漫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国动漫教育的现状又如何?其实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已经给了我们清晰的答案。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动画作品数量和动画时长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国内的动漫市场依然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所占据,我们的动漫作品数量很多,但是作品的质量仍与发达国家动漫发展有一定的距离。我国动漫要持续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应用型的创新人才,高校动漫专业教育是人才输送的主要来源,现阶段高校培养的动漫人才又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解决这一现状需要高校动漫专业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以产带学,以学促产,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可用之才。[1]

一、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高校需要转变思想,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动画教育普遍偏于理论化,专业课程的结构不适合动画行业的市场需求,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仅限于动画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不了解动画行业的具体要求和规范,实际上是缺乏在动画市场的实践制作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到动画企业工作,需要到社会上进行再次学习。据有关部分统计从2011年起动画专业连续三年登上“就业红牌警告专业”“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事实表明[2]高校动画专业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创新高校动漫教育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注重专业实践课的开设,让学生了解行业相关的行规和相应的制作技术,提升学生适应动画市场的能力,提高毕业的就业率,为中国动漫产业输送有效的动漫人才。

二、高校动画专业要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制定与企业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

国内优秀院校下设的动画专业他们根据自己学校动画专业的特点,制定了不同人才培养计划,为动漫产业输送了不同类型的人才。比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在国内非常有影响力,为业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动画人才,他们借助国际交流平台与世界前沿的动画产业接轨,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动画创作能力和很好的市场适应能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注重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动漫制作能力,人才培养方向偏向于艺术创作。由于动漫自身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特点,高校动画专业建设要遵循动漫发展的规律,结合自己的办W特色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分类培养动漫人才,构建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达到以产促学,以学促产的双赢局面。

在产学研合作体系中,双方要明确统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合作中做到充分信任对方,制定保障双方利益的条约。在合作体系中高校方面要放开一些手脚,注重社会实践环节,让动画企业项目管理经验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的技术和行业行规要求,同时也培养高校学生和教师的职业素质;企业方面应该积极与高校参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体系中去,让行业中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走进学校的实践课堂,分享在动画项目中实际的制作经验,同时,也应吸取高校动画专业中优秀的创作理念,可以增强动画企业的创作能力,帮助把高校动画专业知识理念转化成科研成果。

三、结语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使之长期地有效发展下去需要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3]高校动画专业教育是既要进行一般的人才培养也要进行对行业精英培养,以市场为主导的同时又不能忽视高校的艺术理论培养和艺术的创作能力,还要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做到培养动画人才的全面发展。高校动漫教育培养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可以解决中国动漫产业原创动力的缺乏,这是当今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长远之计。

参考文献:

[1]刘坤.构建产学研合作实践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长春市动漫产业为例[N].吉林日报,2014,11,1.

[2]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3,6.

学艺术的就业方向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在文艺学教学中实施“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原则的三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文艺学多门课程之间的交叉互渗,激发学生的“三创”意识;形成多向传递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实施以智力能力提升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三创”能力。

论文关键词:文艺学 教学改革 “三创”教育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文艺学教学围绕“三创意识、三创精神、三创能力”的培养而进行的相关改革,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相对稳定而又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有利于我们把握和运用。同时,“三创”教育原则的科学实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挥其想象力,开发其情商,发挥其潜能,从而得以运用美学的思维去独立自主地进行创新、创造和创业。

一、优化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三创”意识

在传统的文艺学教学中,各门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且偏重于理论的灌输,对实际能力的训练较为忽视。这种情况不仅使文艺学教学的各门课程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也没能使文艺学的基础理论化为学生思维的真正成果,不利于文艺学理论体系的深化和实际应用。针对这一现状,在“三创”教育原则的指导下,有必要在现在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专题课,定期举办讲座与专题性学术讨论会,并且改变以往文艺学学科各门课程设置各自分立、互不关联的局面,建立“立体”的课程结构,使这一课程结构分为3层:基础层——知识优化层;中介层——思维训练层;提高层——能力培养层。为提高教学效率,不同课程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课侧重知识的优化,课程重点是在系统讲授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理论拓展和提升;选修课侧重思维的训练,充分发掘专业选修课的延伸性、自主性、开放性等课程优势,帮助学生精读原典,了解文艺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理论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艺学的兴趣和能力;专题课侧重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形成扎实的文艺理论美学基础,提高他们对于理论资源的整合能力,对文学艺术的感受、分析能力,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撷取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塑造出完美的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现代人格。

二、形成多向传递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

文艺学的课堂教学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语义建构场,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交流或探讨某个共同的问题而构成的。然而,传统的课堂主要是采取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信息的单向传递,这虽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抑制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文艺学教学长期在这种框架中进行,难免存在着知识僵化、手段单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因而难以有效地解释现实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难以有效地介入当下大众的实际文化活动、文艺实践、审美活动。“教师应从教训者的高位上下降,学生应从被动接受的低位上上升,二者形成一种互相激发、共同提高、互补和互生的生态关系。”①因此,以培养学生“三创”精神、提高学生“三创”能力的需要为目标,建立文艺学课堂一套多维度的互动性的教学新模式,从而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及学生本身多向信息传递的教学效果。转贴于 如采用情境式教学,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以启发和参与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愉快、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艺术欣赏和审美体验,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如讨论式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地平等交谈,沟通各自的审美感受、审美志趣,以便丰富各自的审美经验。根据教学目的,采用多向传递的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及思考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以智力能力提升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 “三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