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学总结

艺术学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艺术学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学学科;学科建设

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云南大学艺术美学研究所、《文艺研究》编辑部、《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07“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6月1日至3日在东南大学榴园宾馆隆重召开。会上,来自文化部艺术教育司、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和东南大学等国内近30所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首先,专家们就艺术学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凌继尧(东南大学)认为,艺术学学科建设应该理清学术研究与学科研究的关系问题。区分学术研究与学科研究的方法是确立学科的研究对象。二级学科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最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艺术一般,或者艺术普通。艺术一般有两层意思:第一是研究艺术的一般原理。如果研究家具设备发展的趋势,这是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如果以家具的设计为例研究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这就是艺术学的研究,因为它研究了艺术的一般原理。第二是跨门类艺术的研究。现在韩剧在我国青少年中很流行,研究韩剧是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研究韩国服装是设计艺术学的研究。这两者都属于门类艺术学的研究。而如果研究韩流,这是跨门类艺术学的研究,因而是艺术学的研究。彭吉象(北京大学)提出目前二级学科的艺术学应该与门类艺术学并列并区别开,并建设性地提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根据国别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中国艺术学、美国艺术学、俄罗斯艺术学等。

就学科构架而言,陈池瑜(清华大学)认为,艺术通论、通史的建议应该基于艺术理论专题、部门艺术特征、艺术风格与形式等问题的基础研究成果之上。徐子方(东南大学)以世界艺术史的原始艺术、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三大历时性板块为立足点,确立“三段(原始、古典、现代)七期(蒙昧、巫术、神话、宗教、人生、现代、后现代)”的艺术史分期构架,从而为人类艺术发展脉络的把握提供了一个宏通式的认识架构。陶思炎(东南大学)以民俗艺术学的研究为例,说明了学科的概念界定、研究体系、理论支点和研究视野。曲春景(上海大学)针对目前艺术学学科的分类方法的弊端,提出艺术研究应有新的分类方法。何平(东南大学)提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模式正在经历一场转变,由过去的单向逻辑的演进变为艺术与各要素间复杂互动的综合研究模式。

在艺术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上,黄惇(南京艺术学院)指出,清醒地、适当地、有选择地借鉴西方成果、思想、观念和方法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缩短艺术学学科的建设时间。蒋永青(云南大学)提出艺术学学科可通过内在研究、外在研究、历史的研究、理论和历史的交叉研究而将学科的研究深入下去。刘道广(东南大学)认为,掌握若干个相近文化圈的艺术欣赏倾向的田野调查资料,可以超越个案本身,清楚理出相对广阔的地方文化圈艺术欣赏情趣的发生原点、发生影响的关捩点,流布脉络,变化外因等等一系列逻辑关系。艺术逻辑发展的研究,是需要不断的补充实证资料才能逐步完成的。王廷信(东南大学)认为,艺术史在观念和体例上都非常难以打通,关键是要找到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为力度支撑点,否则只能是空谈。杨道圣(北京服装学院)提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建构艺术理论并提出四个方面的尝试性方案。贾涛(河南大学)认为艺术学的研究需要从艺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出发作更为专门化的研究,因此需要艺术创作的技术背景作为支撑。高兴(山西大学)围绕艺术史学及其研究领域提出建立广义的艺术史学。张曼华(东南大学)认为艺术学研究方法的明确及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美术理论研究在新时期的发展。反过来,艺术学方法落实到基础学科的研究中同样有助于艺术学学科的完善。

专家们还就艺术学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周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四种新的学科设置方案,争取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以促进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徐子方(东南大学)认为艺术学学科建设必须科学、合理地整合各门类艺术,同时应重视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考虑到培养目标、学识基础和就业前景之间的复杂关系,他建议设置本、硕连读的七年制的二级学科艺术学专业。田川流(山东艺术学院)探讨了艺术学学科范围内专业方向的设置和建设问题。朱存明(徐州师范大学)就教学的审美属性问题深入进行分析。马卫星、李颖(哈尔滨师范大学)针对我国二级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考试制度、生源质量、教学体制、课程与课题、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古兰丹姆(上海体育学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发了全国体育学院艺术学专业办学的现状。

此外,艺术学学科发展中的具体的现实的问题在会上得以探讨。黄悼(南京艺术学院)提出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我国普遍遇到生源、教材等方面的难题。目前艺术学的生源有两类:门类艺术学的学生和非艺术学学生。无论哪一类学生都不能立即从事宏观的、整体的、跨学科的研究。艺术学缺乏经典文献,这些问题都是我国艺术学建设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周华斌(中国传媒大学)以“大众文化时代的广播电视”为题,提出广播电视艺术学应本着雅文艺为本,俗文艺为用的原则,为专业艺术留有一席之地。

转贴于

此次大会有若干专题研究引起广泛的关注。第一个专题是中国传统艺术、民俗艺术的拯救问题。金丹元(上海大学)提出,中国的文论、诗论、画论、舞论都具有共通性,要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拯救和学理上的总结。王亮(山西大学)结合山西民间音乐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民间艺术总体衰微的原因。第二是艺术的通识教育问题。蓝凡(上海大学)主张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出有风度、有教养、有意趣的人。王宁(苏州大学)结合自身高校艺术通识教育的实践,以高校戏曲通识教育为例,提出艺术通识教育首先要解决“兴趣”的问题。林少雄(上海大学)从独特的视角,阐释当代艺术教育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把艺术学科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和新时期教师素养全面提高的整体框架中。朱恒夫(同济大学)探讨了艺术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主张通过“民族艺术教育”推动和谐进程。

专家们通过反思和总结,提出中国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新向度,表达了进一步深化艺术学研究的迫切愿望。刘纲纪(武汉大学)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刘先生总结出中国艺术史观不同于西方艺术史观的几个基本特色,主张通过借鉴西方的理论,系统地整理、分析、研究中国的理论,并把它具体应用到中国艺术史的研究中去,通过对中西方艺术史研究的追溯和对艺术学发展的趋势的科学展望,提出“未来世界艺术学研究的中心在中国”的命题。彭吉象(北京大学)指出中国艺术学的特点和中国艺术学的独特精神,它们是:“道”、“气”、“兴”、“舞”、“悟”、“和”。因此,中国艺术学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陈池瑜(清华大学)认为中国古代书画、诗文、音乐理论都是丰富而精辟的,我们必须重视和重审中国的古典艺术学,从中吸取营养,研发与转换及建立新的艺术学学科。立足于中国艺术及理论基础的中国艺术学应成为发展中国艺术学学科的主力军。凌继尧以“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问题为例,说明:当下艺术发展的状况为跨门类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李荣有(杭州师范学院)对艺术学学科的未来发展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切实的建设方略。黄悼(南京艺术学院)指出建立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的三条建议:第一,从理论和思想上,作出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新贡献;第二,用西方理论研究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传统艺术,开拓思路,丰富研究视野;第三,从中国艺术和文化研究的主体来认识中国艺术的特征,避免中国艺术成为研究的客体、一个完全由别人替代自己说话的他者的状况。张伟(鲁迅美术学院)论述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视域中的艺术理论创新问题,他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艺术需要创新,艺术理论更需要创新。张敏(上海大学)则将艺术符号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出:艺术符号学需要克服纯粹化抽象化倾向,走向历史具体;中国特色的艺术符号学需要在逐步规范中坚持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艺术符号学需要独立思考,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姜耕玉(东南大学)作了题为“中国艺术质之趣的形态特征”的发言。通过“韵趣”、“神趣”、“意趣”等中国古典艺术独特的艺术形态理论阐发了中国艺术质之趣的形态特征。以深入的理论研究阐发了中国艺术学学科所具有的特色。与此类似,郁火星(东南大学)阐发了儒家思想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说明: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廷信(东南大学)提出,只要艺术存在,只要“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存在,艺术学就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梁玖(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审艺学”的概念和论证。康尔(南京大学)提出艺术文化学的发展应该接受社会需求的引领,并以此对艺术学的发展方略给予借鉴。社会需求的引领包括:无处不在的社会表述、普遍开展的素质文化教育、比比皆是的另类表述(如胡戈“一个馒头的血案”)。

艺术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践美学;艺术学;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183

随着学科构建步伐加快以及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正在快速发展,专业结构和教学方法也在逐渐完善和成熟。艺术学理论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理论性学科,其从高度概括的角度对艺术的一般性规律进行总结,但同时其中的诸多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实操才能真正为学生和艺术从业者所用,因此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在艺术学理论学习中非常重要。

一、艺术学理论教学特点及实践美学的涵义

首先艺术学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逻辑性为主要特点的学科,其从宏观和对艺术的整体构架出发,对艺术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概括和论述,其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类别的理论分析,是艺术学习者必须所掌握的课程。其次艺术学理论的学习不仅包含艺术理论的学习和内在深化,同时也凝聚着艺术最深层次的感悟和理解,艺术学理论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理论的深度理解,而是在此基础上深化对艺术的感悟,将艺术与实践、生活和生命等本质化的概念相结合,从而摆脱形式的限制,体会艺术的真正魅力。再者,艺术学理论教学要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艺术并不是凭空现象而产生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实践中,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如俄罗斯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正是以当时的当时苦难的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为灵感和背景创作而成,享誉世界,因此艺术与生活和实践息息相关,同样艺术学理论教学也离不开生活和实践。

实践美学的思想核心是实践论的相关内容,马克思在著作中指出,人类实践具有全面性、精神性与审美性三个特征。实践活动是人的基本在世方式,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创造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样创造了艺术和审美,审美是在实践中而言的,如果脱离实践,则毫无审美而言。因此实践美学主张审美和艺术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由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这一观点在指导艺术学理论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即要引导学生树立实践的观点,从实践中获取艺术的灵感,积累艺术创造的经验。

二、艺术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空洞化

当前艺术学理论教学空洞化问题较为严重,上文提到,艺术学理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涵盖了诸多艺术门类,每种艺术门类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艺术学理论忽视了不同艺术门类学生之间的学习特点,一味进行综合性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其中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授课教师教学设计不合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二是艺术专业教育规划科学性不足,在教学中艺术门类划分不清晰,教学方式不合理,造成教学空洞化,专业性不足。

(二)教条化

艺术学理论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条化的问题,着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形式僵化,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但由于艺术的特点,很难在教室中通过讲授来获取对艺术的直观感受,因此学生体会不到艺术的魅力,难以在艺术表达上有所精进,甚至会失去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二是过于强调理论的学习,很多教师在讲解艺术学理论时,只注重艺术理论的灌输,而忽略了艺术的主观感受和其与生活的联系,这与艺术教学的目的南辕北辙。很多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论来获取对艺术的生动感受,也不能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的涵义。

(三)与实践脱节

当前我国艺术学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艺术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而获得更生动的表达,脱离了实践,艺术则不能独立而存在,艺术教学也无法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当前教学注重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在教学考核过程中,也是多采用试卷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考察,缺乏实践的历练,造成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创作思路不够开阔,内容主题的格局宽度有限,不利于学生在艺术学习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三、实践美学下的艺术学理论教学创新策略

(一)推进专题化教学

针对教学空洞化,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可采用教学专题化的方法,主题带动方法、以整全统率门类,实现理论教学的专题化。首先要求教师要对艺术门类进行合理划分,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主题,精心构建专题化授课方案,將每个专题讲透,避免浅尝辄止式教学。以《以外国美术史》教学为例,可按照不同国别或流派发展的各个阶段划分,形成较为清晰的教学线索,沿着线索,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并分配与每个专题相匹配的课时,力求将每个专题讲精讲透。

(二)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

艺术学理论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室或学校的空间中,形式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教学,而应该根据讲授内容的特点,安排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艺术表达,同时能够提升学习艺术的兴趣。如在讲授《中外戏剧史》这一课程时,可安排学生在教室中观看国内外戏剧视频,以更直观的方式获取对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认知和理解,在观看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不同戏剧的特点,互相交流观看戏剧的感受和对戏剧的认知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戏剧的理解。

(三)推动教学实践化

推动艺术学理论教学实践化可借鉴艺术工作坊这一教学模式,如民族艺术与文化工作坊、广西美术研究工作坊等。艺术工作坊是在学校项目资金支持下建立的不同专题的艺术培养创造机构,由资深艺术教师为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和创作。通过此种教学模式,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在实践中加深对艺术理论的理解,锻炼艺术实践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对日后艺术发展助益颇多。

结语

艺术学总结范文第3篇

设计艺术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时尚型。而当今又是个信息化大爆炸的社会,对设计艺术学硕士有更高的要求。探究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设计艺术学硕士的创新能力、主动能力、探索能力等等。理论课程在设计艺术学专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的设置基于探究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艺术学专业的人才。

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型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通过思考、讨论、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去了解、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知识及研究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培养全方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急速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2.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探究型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氛围的民主性、课堂交流的多向性、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教学关系的统一性等特点。该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单向交流,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叉交流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原来的“从”的地位转化成“导”的地位,这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各种教学关系统一,很多教学模式不能协调教学关系,如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它侧重教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型的教学模式虽然较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但学生在此种教学模式下缺少探索发现问题。自主能力较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差。

3.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探究型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氛围的民主性、课堂交流的多向性、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教学关系的统一性。 探究性教学模式包括了四个基本环节:设境与指要、自学与研讨、精讲与答疑、练习与总结。设境与指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自学与研讨是要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精讲与答疑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化学习,练习与总结就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梳理。这四大教学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对独立却又环环紧扣、互为依存却也层层深入。

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

国内设计艺术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多数院校按照二级学科,即设计艺术学专业来设置课程,造成研究生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缺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适应能力较差,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外,各高校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也不尽相同。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该校理论基础课开设较多,而且基本上为学位课。师范类院校则比较重视理论与技法的基础教学,如东北师范大学,在学位课中不仅开设了数量众多的理论课程,还开设了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课程。湖南大学开设的理论课程,与其他类型院校类似的课程,如《设计心理学》、《设计管理》 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特色,推动特色品牌研究生教材精品,是树立研究生培养品牌的基础工作。对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如果没能依据各自的学科优势拉开距离,凸显专业特色,开设课程的相似度高,不利于培养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

2.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适应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和高等艺术院校师资。”从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来看,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设置只重视培养技术表达能力、注重美感的表达思维忽视了创新能力、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理性思维的培养,没有体现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在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市场要求。从理论课程设置的内容来看,在我国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 除了一些最基础的理论课程,如《设计概论》《艺术概论》《美术史》《设计史类课程》外,其他理论课程所占比例少之又少。而且很多理论课程设置与本科生课程重复或脱节,有些在本科阶段开设过的课程,研究生阶段加上了“研究”二字,便继续开设,但理论课程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一些院校针对理论课程为研究生举办的学术讲座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达到应有效果。此外,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大多数没有指定教材,通常情况下是由任课教师指定或自行编写,随意性大,这种方式缺乏审核过程。从理论课程的教法来看,鲜有创新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授课 +图片 + ( 参观) + 论文 +部分闭卷考试 =结业 调查显示,在全部所学课程中,只有3%的学生认为 最感兴趣且投入精力最多的是史论课程”,对于“最不喜欢的课程”,68% 的学生认为是其他专业理论课( 指公共基础理论课)。这些问题都警示我们, 在理论课程的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也具有广阔的改革空间。

探究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中的意义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对硕士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作了明确规定:“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 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 这就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科学研究能力或专业技术能力、创新素质。而课程的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所以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可以更好的为培养人才服务。而当前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致使很多艺术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连如何撰写论文的能力都没有,还有不少艺术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缺、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不够。艺术设计学专业需要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意识的专业,离开了这两样,它就失去了生命和活力。

探究型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顺应社会对创造性人才需要的时代产物。其宗旨是在教学中激发、推动、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积极的投入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学会善于运用自己的智力去研究性地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形成创造性的综合素质。所以将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和探究型教学模式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和互动性。针对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总是力不从心,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低,缺乏与导师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营造学术平等,学术自由以及良好的研讨氛围,鼓励和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大部分的研究课题不一定有统一的答案,而往往是在几种答案中寻求相对合理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启发、互补互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研究课题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取得共识和共鸣,研究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自信心则应伴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增强。

探究型教学模式在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1.理论课程设置的目标要注重学生创造性地培养

理论课程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课程,占很大的比重,对硕士研究生的人才目标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人才目标通过教学目标来实现的,而教学目标具体有体现为课程目标,所以归根到底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的。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具有创新精神。李政道说过:“创新是科学和艺术的生命,是人类文明的动力。人类的文明精神也正是在人类不断创新的超越中积淀和发展的。” 研究生的教学应善于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当前很多学校理论课程设置更注重学生“术”的教育,注重学生技术表现能力和结构表达能力和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等的培养。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上交的作品没有生命和活力。所以在理论课程的设置时要把创造性地培养作为目标之一。

2.理论课程设置的内容要与课题相结合

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教材非常少,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所以有比要增加关于理论课程的教材。将理论课程与的“课题”研究相结合,课题的研究都是该专业领域最新问题的研究,能更好的反映该专业的变化趋向。因此,将理论课程的设置与课题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把握设计艺术学专业的变化趋向。而课题的研究也不能由一个人来完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而在整个过程中既发挥了导师的指导作用,由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课题相结合的理论课程更有利于探究型教学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3.理论课程的教法要以探究型教学模式为主导

探究型教学模式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课题相结合,这些都要求其教法要具有创造性、能动性和主动性;又因为当前的理论教学方法使不少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后收获少。探究型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可以在采用开放式主题演讲、调查报告、头脑风暴等形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提出问题可以通过诱导学生去研究、探索、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和指导学生通过读、思、查、写等措施去解决问题;最后老师组织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去总结问题。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服装艺术系)

作者简介:伍魏,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服装系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服装美学和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艺术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奥尔夫 艺术课程 综合教育

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简明地说,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艺术教育看起来是对人的微观行为的教导,是人的感情世界的东西,但它对人的宏观方面的建树和成长,对人的全身心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和补足作用。这既是艺术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孩子是教学的中心,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奥尔夫说过:“走遍世界的是理念本身。”以下的比较更能看出其中的共同之处。

奥尔夫认为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综合艺术课程所要求的艺术能力是:体验、感知、想象、交流、合作、表现、创造、评价、反思等能力。与奥尔夫一样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培养健全的、富有个性的人。

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大量地把音乐中各要素通过身体来反映,或根据身体动作用音乐的音响来表现的教学。其在动作教学上的重要原则是:尽可能的全身性的和大的动作活动。这样,孩子们充分的参与着、感受着音乐,教师也可以十分投入的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当我们都被解放出来后,就可以去体验好的音乐和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行为、独立性、交流和合作意识,感情的发展和描述情感和经历的能力这句话的意义了。艺术课程通过可生成的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综合的艺术手段,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会艺术技能的同时,培养各种综合能力。

概况起来看。综合性艺术课程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整合发展为目标。而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应该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也是他们的本质区别。具体我们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特点和综合性艺术课程的理念、特点方面作如下比较:

一、奥尔夫

1、创造性是奥尔夫教育的灵魂。

奥尔夫的每一个课例都有即兴创作或创编活动,小至一些动作。大至创编音乐剧,在所有的创编活动中。要求不能雷同或需大家共同合作完成,所有的人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尔后又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与自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这大好时机使一个人从小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并使创造性能力逐渐得到发展。这对人的一生将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啊!

2、体验与感知贯穿教学始终。

奥尔夫的每节课没有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这里我们是学习的主人,多年来,音乐教育一直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有了明确、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参与实践活动,充分体验、感知艺术意趣。把教师怎样讲变成让学生去怎样做。

3、综合性与音乐文化是奥尔夫教育的重要内容。

奥尔夫课例的内容和形式是十分丰富的,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表演于一体,所有的内容又仅仅与音乐文化相联系,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全面提高我们的音乐修养。这正是综合艺术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所规定的内容。

4、培养艺术欣赏与批评能力。

奥尔夫的教学理论贯穿在所有的课例中,老师在每一节课例后要引导大家去做总结,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时大家将把自己的切身体验提高到的欣赏、批评的层面,并很自信的、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但提高了个人归纳总结的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艺术课程

1、以人为本的艺术学习

艺术课程着力改变以往艺术学习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的方式,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艺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能力和艺术经验,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启蒙每个人的真性情,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2、营造艺术能力的形成环境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教学活动,这些艺术活动都围绕着有利于学生能力形成的主题,营造一种可生成的艺术教学环境。要求营造艺术能力的形成环境,对教师广泛开发教育资源、调动其主动性、创造性,发展个性化的教学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艺术课程强调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在师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在有机的教学活动中形成学生的艺术能力,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创意,热情鼓励和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可生成的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全新的师生关系。

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艺术教学应遵循这一艺术能力的形成规律,为学生营造音乐、视觉艺术、戏剧、舞蹈等学科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

艺术能力需要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形成。完整的艺术活动包括艺术感知、艺术创作、艺术反思。综合性艺术课程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艺术感知、艺术创作和艺术反思联系起来,使艺术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材料,使艺术创作强化艺术感知,使艺术反思对艺术感知、艺术创作做出梳理和评价,并为进一步感知和创作提供指导和方向。

3、面向全体、关注个性

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教育理念在艺术课程中的体现。综合性艺术课程给予所有学生公平的艺术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艺术教育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审美标准。

4、艺术活动与游戏的互动

艺术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艺术和游戏的共同本性。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游戏性的艺术活动,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更能使他们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的流露,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

艺术学总结范文第5篇

回顾整个改革开放30年的艺术学,是以当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中的学科体系所规定的艺术结构为基本视点去进行的。或者说,这里的艺术学一词的具体内容,是被当前的学科体系所定义的。因此,要运用这一词汇之前,先要知道其具体的界定。当前的艺术学结构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和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艺术学而形成的。

在本科目录里,学科门类工学(08)里的机械类(0803)中有“工业设计”(080303),其注曰:“可授工学或文学学士学位”,与艺术类中的“艺术设计”略同。总而言之,本科目录对研究生目录有进一步的扩展,但基本上还是按照研究生目录中的八个二级学科来结构的(本科目录中的斜体归为扩展)。因此,可以把研究生目录的八个二级学科作为中国艺术学由学科体系而形成的结构。

中国艺术学在高校中形成这样一个学科设置,是学理体系、现实条件、文化关系等多方面合力的结果。在学理体系上,艺术学应有怎样一个结构,是由自己的内在逻辑决定的。比如在西方的主流学术中,这一内在逻辑体现为艺术门类,首先是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文学,20世纪以来,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电视(以电视剧为主)作为第八艺术。由于自现代性以来,西方文化是世界的主流文化,从而世界学术也是按照西方文化的内在逻辑来理解艺术学的结构的。艺术的共性,是在这对门类的综合中产生出来的。当然还包括一些小一些的艺术门类,如舞蹈、书法、摄影、工艺等。这里的“小”一是指在学术体系上的地位(如工艺1),一是指的非世界主流的本土文化中的门类(如书法)。总之,艺术学的学理逻辑是形成具体的艺术学结构的基础。现实条件和文化关联可以放到一起来讲。在教育体制中,艺术学的设置,除了以艺术学的学理逻辑为基础之外,还要考虑到[1]社会对现实的操作性需要(数量规模),[2]各艺术门类与其它学科的实质联结,这样文学因其庞大的规模和与其物质载体语言的紧密相连而可以构成一单独的学科:语言文学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的一级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的一级学科),建筑因其与庞大的学科技术相连而形成工学门类中的建筑学一级学科2,并由其最可定量分析的技术性成为学科分类中目录归属。这样中国高校的艺术学,在以学位分类、院系设置中呈现出来的学科体系,就是排除了文学和建筑之后的其它艺术门类的总合。

在艺术学的结构中,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设计艺术学。由于中国社会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中的自身发展,城市、商店、屋室、产品的日益精致化而产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另一方面不断地与世界的主潮产生互动,西方的设计学科和思想理念不断涌入中国,于是,以前的工艺美术学其内涵和外延都向外扩展,而形成了设计艺术学。因其来源的多元性,设计艺术学,虽然以一级学科艺术学为核心。但却散布在各个学科群之中,以研究生目录为例,它散布在工学类,建筑学中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工学类“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中的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二级学科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二级学科,工学类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面的“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农学类,林学一级学科下面的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这也是如在“本科专业目录”里,既有艺术类里的“艺术设计”,又有机械类里的“工业设计”。这些都呈现了设计艺术学由旧出新,范围扩张着,与文化的其它方面有多种关联,并还正在进行着新变的一门新型学科。在本科目录里叫“艺术设计学”,在研究生目录里则叫“艺术设计学”。可见,就是在这一学科的命名词中,应该强调“艺术”还是强调“设计”,尚还不能完全肯定。这一学科名称,我国是借自日本学人对西方的翻译而来,20世纪初以来叫“图案”,20世纪50年代确定为“工艺美术”,现在直接与西文对接,叫设计艺术。要说明的第二点,是阵营庞大且本为艺术之一的绘画没有成为二级学科,而是与雕塑、书法一道成为美术学这一二级学科,而相对小得多的舞蹈学却成为二级学科。这与建国初期教育改制中形成的历史有关,又与艺术学各门类的具体特点相连。在当年的专科艺术院校中,设了七类,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工艺美院、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电影学院、广播学院,而舞蹈由于具有独特性要专设,又由于其小,设置为舞蹈学校,即1954年成立的北京舞蹈学校,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所舞蹈学校升为学院,这样正好是八个类型,把戏剧与戏曲合为一类,共七类。这一现实基础以及以在这一基础上的演化,形成后来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绘画、雕塑在西方古典艺术学中虽各为一大门类,书法在中国传统艺术学中虽为一大门类,但在现实中都被归在美术学院里,而舞蹈却单独是一类学院,舞蹈本因具有自己独特的舞台艺术特征而不易被归划到它类,在这一现实中,不单设二级学科对它发展不利。为什么书法不设二级学科呢?全国文联中都有一个与美术家协会和舞蹈家协会并列的书法家协会,但书法从来都没有一个学院,而且书法一直都安置在美术学院,在里面书法无论就规模还是地位都不如绘画大,绘画尚不是一个二级学科,书法就更谈不上了。

理解了艺术学在教育体制中以如是的一种方式形成之后,可以知道学科体系是一种管理方式,它一方面要以学理为基础,但又要考虑到实际的方方面面需要,是从教育需要和教育管理的角度出发而形成的。在目前的学科体系中,文学和建筑被区分在艺术学之外,这与建立在学理逻辑上的学术体系是不相符的,如何弥补这一学理上的缺陷呢?这就是由理论艺术学(即二级学科艺术学)中的艺术概论来补上的。自1978年以来,艺术概论型的著作和教材出了约50本,绝大部分书中,都把文学和建筑放了进去。也只有被放进去,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艺术概论才是完整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艺术学的学理完整性一方面被学科体系所分裂,另一方面又在连结艺术各门类的基本理论的教科书《艺术概论》中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正是在基于学理的学术体系和基于教育的学科体系之间的二重关系中,我们把由学科体系而来的中国高校的艺术学称为中国型的艺术学。

2,艺术学的内蕴

我国的艺术学内部,有着学科地位、文化功能、艺术体系三个方面差异。

在我们的艺术学体系中,各二级学科的分量和地位是不一样的。由共和国前期而来的各艺术院校的分布基本上可显出其学科的地位:与音乐学相连的专科型音乐学院有9所: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与美术学相连的美术学院各有8所:中央美院、天津美院、中国美院(前浙江美院)、四川美院、湖北美院、西安美院、鲁迅美院(在沈阳)、广州美院;而戏剧戏曲学相关的专科学院只有3所,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与广播电视学、电影学、艺术设计学、舞蹈学相关的学院各只有1所,中央工艺美院(1998年并入清华大学,改名清华美院)、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改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虽然随着改革开放艺术类学院起了很大的变化,各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纷纷开办各类艺术院,各师范大学为增养师资而设的艺术学院也向研究型转向……但是历史传统积累下来的力量而形成的各学科的重要性还是从很多方面显示出来,这一学科布局基本上构成是大艺术家和大学问家的分布。具有历史传统的老艺术院校的分布和数量基本上是与该领域名家的分布和数量成正比的。而名家的数量与这一门学科在文化当中的地位相关联。这构成了这一学科在文化中的地位,同时也决定着这一学科在学科体系中的等级。从艺术学以序号体现出现的学科排序上可以透出一些学科地位的信息,在思考为何有如此的排序中,可以理解学科的序位和地位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二级学科艺术学是从学理角度对艺术学各科进行总体把握,因此位列第一;音乐学老院校数最多,排在第二;美术学老院校数仅少一所排在第三;设计艺术学老院校虽少但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显示其上升的势头,在全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数量和招生人数上已经最大,因此居第四,戏剧戏曲学以其三所院校而居第五,电影的影响具有全球性而电影的学术水平明显地高于广播电视的水平,因此电影第六而广播电视第七,舞蹈相对来说范围最小,因此第八。在这一已成的学科体系中,各二级学科的地位和分量是不同的,在同一个二级学科里,各三级学科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如美术里,中国画与油画与现代画,其地位在不断地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如在音乐里,古典乐与流行乐,前者高位而后者低位。艺术学科体系中这一已成的地位不同,具有历史承传、自身演化、现实境遇等多方面的原因,而这一不同既是在不断演化中形成,又还在继续演化。各二级学科地位差异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的演进出现的浮动变化,是观察中国型艺术学一个不应忽略的视点。

在我们的艺术学中,各二级学科在自身的演进和与文化的互动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在中国逐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电影和美术具有最高的国际化程度。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获奖以及由获奖赢得的符号促进了大片进入国际市场,美术通过现代性的象征进入国际对话,通过价格的高涨而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在这一意义上,电影和美术对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的世界的艺术形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广播电视学具有最大的主流性和日常性。自电视机在中国普及以来,电视剧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日益高涨,由于电视是嵌在生活中的,因此反映日常生活和民风情感的故事占据着电视荧屏;由于电视受众最为广大,因此主旋律的故事得到最大的弘扬。可以说,电视剧在反映主流思想和反映日常意识方面是最为突出的。如果说,其它艺术门类都更加突出自己的精英元素或高雅元素或先锋元素的话,那么,电视剧最强调自己的现实特征。在这一意义上,广播电视在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和呈现大众心态,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音乐从文化功能上讲,在中国分为两极,一是高雅的西方交响乐和中国古典乐,一是市俗的流行音乐。前者成为了音乐学的主要内容,后者则广泛地参与社会的日常心态之中,并与其它艺术和文化形式有极大的互动。从文化的中坚来说,前者更重要,从社会的影响来说,后者更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的具大变化都与流行音乐有关,而且往往形成重大的文化/艺术事件,如邓丽君歌曲的流行、崔健摇滚的火爆、红太阳歌曲的风靡、周杰伦成时尚、超女的巨大影响。在这一意义上,音乐一方面在保证艺术的高雅性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另方面在表现大众的情感心声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戏剧戏曲在电影电视的巨大扩张中由大众欢迎变成只受小众喜爱。但其特有的现场性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又会永远存在。戏剧戏曲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发挥文化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电子文化扩巨大张以来,一直是戏剧戏曲学人和整个社会在为之思考和探索着的问题。如果说,音乐以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两种形式分别担负起了把高雅性和日常性的不同功能,那么,戏剧中最引社会关注的先锋戏却力图把高雅性与日常性结合起来,而戏曲中最引人注意的京剧和昆曲却努力要承担作为文化象征的任务。

舞蹈在文化中的地位和功能基本上是稳定的。

在艺术学结构中,最饶有趣味的是设计艺术学。设计学由相对狭隘的工艺美术一方面扩展为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另一方面扩展为工业设计、商业设计、装帧设计、室内设计等与广大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领域,特别是后一方面其理念与传统的艺术概念既有逻辑的联系,又有巨大的不同。因此,把设计艺术放到艺术体系里来,给作为理论的艺术学(二级学科)出了难题,理论艺术学不但要把从学科体系分割出现的文学和建筑放到一起思考,而且还要思考设计艺术带出的与现代生产和现代消费紧密相关的生产美学、消费美学、生活美学,并从包括设计艺术学在内的各门艺术中总结出共同的艺术本质和规律,这是设计艺术学对艺术理论的挑战。

这里,要指出的是各门艺术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功能是不同的:电影和美术突出了国际性,广播电视彰显着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审美趣味,音乐呈现为高雅性和通俗性,戏剧在结合先锋和大众,设计艺术则全面走向一种具有现代趣味的社会生活。各门艺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功能和发挥的不同文化作用,是考察艺术学在改革开放30年演进中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在中国型的艺术学中,包含着着三大艺术体系:一是以中国传统艺术为基础的中国艺术体系,二是以西方古典艺术为基础的体系,三是以西方现代艺术为基础的体系。在中国艺术体系里又可以分为古典艺术和民间艺术,如在音乐学里有中国古典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在舞蹈学里有中国古典舞和民间舞。在西方古典艺术中包括西方古典艺术和苏俄艺术,苏俄本把自己看成是在西方古典基础上的最高发展,我们以前学苏,可以说是学的包含着巨大西方古典艺术内容在内的苏俄艺术,改革开放后,仍然坚持着这一艺术体系,只是苏俄艺术的元素渐少,而对西方古典艺术的强调渐多。

改革开放后初期曾把西方现代派艺术认作是现代化的象征。因此,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基本就是一个引进西方现代艺术,并将之成为中国艺术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现代艺术努力冲锋,激昂高扬,而其它艺术体系,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遭到批判和否定,20世纪90年代,当西方现代艺术终成正果以后,三个体系处于多元共生,各显其长,相互辉映的关系之中,新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上升,文化自觉高涨,虽然多元共生仍为主流,但宏扬传统艺术的话语有所高扬。

改革开放的历程,一方面是引进西方现代艺术体系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这三大体系凭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与整个文化的互动中获得,发挥自己的文化功能和形成自己的学科地位,并汇合成中国型艺术体系的新格局的历史。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从1978到2008的这30年,就是三大艺术体系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整体中一道共进的30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3,艺术学的特点

中国型艺术学经过一系列的演进,先是在实际上,后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学科话语中(以1997年《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为规范),形成这样的一个理论七个艺术门类的体系。这样一个体系显示出中国型艺术学有怎样的历史演进?而这一体系的凝结又体现了怎样的具体某些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型艺术学的进一步发展又有怎样的影响呢?这里且只从包含了过去和未来于其中的已成体系的显著的特点讲。

七个艺术门类,折射出了中国艺术学的历史,这就是前面讲的20世纪50年代共和国前期教育体制改革中形成的专科艺术院校的历史。这一历史成为中国艺术学在改革开放进行转变的出发基点。这个基点的第一点,是单科性突出。由于中国艺术学的基础是建立在单科院校上,而不是放在综合性大学的,因此突出的是一种专业技术,而不是一种文化高度,正是因此,中国艺术学的专门人才,虽然在艺术上和技术上都人才辈出,但总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普遍地低于被设置在综合性大学里的文学的水准甚多(附带说一下,建筑学由于被放到单纯的理工科院校里,其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样低于文学的水准甚多。)虽然现在的综合性大学几乎都办了艺术学院,但其磨炼积淀的历史太短,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艺术与文学之间的差异,可以从这一点上看出来,十几年来在艺术学具有学术水平的领军人物,基本上其本科训练都是来自中文系。当然,中国艺术学的单科突出并没有妨碍艺术学人在艺术上的紧跟时代,在与时俱进上显出自己的艺术天才,然而却对其把自己的天才作一与时代相适应的观念提升上却功亏一篑。正是在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学由单科性转向综合性的转型中,艺术学在理论上得到了极大的飞跃。这个基点的第二点,就是艺术与文学和建筑的分离。这一艺术内部的分离,一方面会给艺术理论的整合带来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的意义引起整个文化中用语的含混。但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说,艺术理论以其自身学理逻辑的推动下,又会而且已经在艺术概论的层面将其整合起来。这个基点的第三点,是中国艺术学从一种苏联模式走出,走了多远,走向何方,都可以以此作为一个指标来进行对照。

在七个艺术门类中,也显出了中国艺术学的进步,其一,例如前面讲到了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学的变化,这里回应着整个世界和中国的这一领域的巨大变化;其二,也是前面提到过的,舞蹈学校提升为舞蹈学院,这里领先于后来在教育中各类学校的名分和档次的大提升;其三,还有前面提及过的,在院校名称上,从广播学院到传媒学院的变化,在学科名称上,体现为广播电视艺术学,这也在电子时代的一个与时俱进的变革。其三,戏剧戏曲学中对戏曲的强调,表明了在学科体系中一直都存在的中国传统艺术、西方古典艺术、西方现代艺术三大体系并存互动的中国艺术学的特色。

理论艺术学进入显示了中国型艺术学的特点,具体地体现在艺术概论(也有的叫艺术学概论)上。艺术概论不但把艺术学的七个门类统一了起来,也把学科体系以外的文学和建筑统一了起来,还把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统一了起来。中国的艺术概论,就其来源来说,来自苏俄的艺术理论,但又与苏俄不同,特别是突出了中国艺术在整个艺术体系中的分量和作用,这样,艺术概论如何一步步从苏俄模式中走出,不断地参照西方艺术理论,在中国艺术的现实语境中,努力发展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正是中国艺术学的一个特点。

从理论艺术学和七门艺术的互动中,可以看到中国型艺术学的一种世界眼光。1978年开始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道进行的中国艺术学,本就是在变革自身和走向世界的过程走过来的。中国艺术学30年,第一,是不断地引进西方现代艺术体系,并完成了现代艺术体系在中国学院中的正规位置的30年;第二,是不断地通过西方现代艺术的比较而重新认识西方古典传统艺术的30年;第三,是不断重新审视自身艺术传统(包括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代艺术传统和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现代艺术传统)的30年。正是在这三种艺术体系的互动、碰撞、对话的张力之中,中国型艺术学有了一种其它任何一个文化都没有而因中国独特的千年历史和独特的现代性历程而产生出来的独特的世界胸怀。

注释

[1] 工艺美术在西文中的名称之一,就是minor art(小艺术)。

艺术学总结范文第6篇

一、高校新媒体艺术学科建设现状透析

2011年12月20日,在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在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高峰论坛”上,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院长王赞这样说道:“在新媒体艺术影响越来越广泛的今天,新媒体教育的积累尚不够深厚,学术的梳理尚不够清晰,学科的发展尚缺体系。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项传媒时展出来的新专业缺少了中国文化发展传统精神价值判断的尺度,以及它的根性特征在哪里等等问题。”本次论坛进一步从新媒体艺术的根性特征层面指出了该学科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学科建设不足与文化内涵缺失等深层问题,为本学科教育领域带来了新一轮的学术思考。纵观当前我国新媒体艺术学科建设的研究领域,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早的高校大概在2000年初开始培养新媒体人才,如中国美术学院的新媒体艺术系、中国传媒大学的新媒体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同济大学的新媒体艺术中心等都以建设的相当成熟,而且近年来更多的综合性院校也逐步开设与新媒体相关的专业或研究中心。由于相对于艺术院校传统的学科设置,总体来说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各相关院校在针对本学科的学术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之间的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其中目前学界最为普遍的探讨主要集中于该学科的教学理念与应用价值两个层面。首先,关于教学理念的研究争论源自新媒体艺术的跨学科性,即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与侧重程度,这直接关系到本学科的培养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模式;其次,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应用价值逐渐成为各高校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如何在确保该学科学术性的同时又能实现其社会性,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势在必行。通过考察部分我国高校新媒体艺术学科建设现状发现,特别是内地部分高校的新媒体艺术学科建设整体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直接开设与新媒体艺术学科相关的院校更是寥寥无几。总体来说该学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统一规范,也没有一套相应成熟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教师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这些情况下容易直接造成新媒体艺术学科教育的混乱和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平衡,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就业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问题涉及到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结构等诸多问题,需要统筹解决。因此,立足我国高校新媒体艺术学科发展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重新梳理该学科的学术性定位,并结合就业现实进行一定的社会性整合,构建出一套适合高校关于新媒体艺术学科建设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不仅对新媒体艺术学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更为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营造了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构建系统全面的学科教学方案

相对于艺术院校其它传统学科的学科定位,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涵盖了计算机技术、艺术学、传播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学科,它的学科属性首先决定了其特有的教育培养方向。由于新媒体本身在创作手段上结合了如声、光、电等当今众多科技媒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把引导学生对于新媒材的把握与应用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更要坚持在这个过程中注入鲜活丰富的艺术创新理念,这也是新媒体教学的重点所在。因此,明确“应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校新媒体艺术教育奠定了学术方向,顺应了当今社会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次,制定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还要在教学理念、结构以及培养模式方面做出配套的调整和改进。新媒体艺术虽然在形式上利用的是一些全新的科技媒体,但在创作方法论的角度上它和传统艺术是相互关联的。任何新的技术、媒体、媒介,它们和过去本质相同的一点在于你要拿它来做什么。所谓新,只不过是媒介表现的方式、手段、效果存在差别而已,但对处理问题的看法、态度、思考等都离不开主体的观念因素。新媒体艺术不仅是解决媒体的技术问题,同样还有创意与传达的问题。有了好的技术没有巧妙地创意与合适的表达方式,或者说对于艺术的表达语言不熟悉、不了解,表达就会不充分,甚至显得粗糙简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有计划、有逻辑地进行知识引导,建构系统的基础训练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更好的表达能力。

艺术学总结范文第7篇

承办单位:西昌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会

赞助单位:待定

活动策划书目录:一、前言 二 、市场分析 三、活动介绍 四、工作计划 五、宣传计划 六、商家补偿计划 七、资金预算 八、补充赞助方案

一、前言

作为青春的代言人,大学生总洋溢着年轻的活力、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对新奇有趣的大型活动必定会踊跃参与,全程投入。这类的活动必能让主办方的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赞助商家达到想要的最佳宣传效果,从而大家都得以大丰收。迎新生是活动开展的最好时机,产品宣传的最佳时间,形象策划的最棒时段。因为该月同学们的功课相对于其它月份少,将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和参与活动,更何况学院的活动月也在这个时候完全开放,很有活动的气氛。在这个宣传的黄金月,哪个组织率先策划出极具创意的活动,哪个组织就能在大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样哪个公司能在这个月做最有效的宣传,哪个公司就能树立稳固的品牌形象,更好地去稳固原有市场和吸引新的消费群体。因此,我们艺术学院学生会又怎会错过这么好的一个黄金时机呢?本次活动策划不但总结了前几届迎新生晚会成功的经验,而且通过了整个艺术学院学生会和老师的分析讨论,极具权威性。况且本次活动是艺术学院最具特色的招牌活动之一,也是本学年的重头戏,因此得到校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及组织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除此之外本活动还得到其他学院各兄弟协会、学生组织、校团体的鼎立相助。届时必将能让活动的参与者感到耳目一新,兴奋不已;让赞助商尽情享受投资少回报高的乐趣。艺术学院学生会也会为此而奋斗到底。

二、市场分析

1. 同电视、报刊传媒相比,在学校宣传有良好的性价比,可用最少的资金做到最好的宣传。2.学校消费地域集中,针对性强,产品品牌容易深入民心。作为现代青年的高校学生都喜欢追求新鲜的、刺激的、浪漫的、能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的活动。若是商家能在文化节这种有趣、有意义的活动中进行宣传,效果定是显著。3.因为年年都有迎新生晚会,如条件允许的话,商家还可以同我们艺术学院建立一个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使商家在校园内外的知名度不断加深,极具有长远意义!4.高效廉价的宣传在以往的校内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宣传经验,在学校建有强大的宣传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贵公司完成宣传活动!5. 便捷的活动申请:商家在高校内搞宣传或促销活动,一定要经过一系列的申请,而通过和我们合作,贵公司可以方便快捷获得校方批准,并且得到我们学院及各部门的大力协作配合。

7.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活动众多,其盛况颇具影响力

8、大学生有着自己消费特点:

(1)消费群体范围集中,针对性强,消费量大

(2)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消费易引导

(3)容易形成潮流,而且迅速向周边地区辐射

(4)接受能力强,尤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

三、活动介绍

晚会主要内容

1.晚会主题:

2.晚会时间:xx年9月

3.晚会地点:学生活动中心

4.承办单位:西昌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会

艺术学总结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理论教学是大学培养目标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端正的教学态度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学通常意义上是指研究艺术整体的科学,指系统性的研究关于艺术的各种问题的科学。精确的讲:“艺术学是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的专门学问,它是带有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成为有系统知识的人文科学。”在大学的艺术类专业里主要包括:美术学、音乐学、文学、戏剧学、电影学、舞蹈学、曲艺学、杂技学、周边艺术学等的相关专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和高校规模的日渐壮大,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艺术类相关专业,高校中艺术类大学生的数量在逐渐的增加。因此,艺术类大学生的教学工作及教学方法引起高校、高校艺术类教师及社会各界艺术爱好者的普遍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对艺术类大学生的需求等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使得我们高校教师清醒认识到了艺术类大学生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下面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浅谈艺术类大学生的理论教学工作。

一、艺术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1、艺术理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更快

艺术类大学生的理论教学是在大学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之后,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端正的教学态度,采取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教会艺术类大学生对艺术进行综合研究,探讨艺术发展规律的过程。艺术理论大都是历史上优秀的艺术家们在精神探索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是他们智慧的结晶,通过对这些智慧结晶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减少实践摸索的时间,让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更快的进步。由于很多错误的认识,导致艺术专业的学生只一味训练技法,而忽视理论学习,通过我们艺术类老师的正确引导,吸引学生兴趣能够改变部分学生错误观点及时转变思想并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来增强艺术实践能力。

2、艺术理论教学是大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国大学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目标是培养综合性、艺术性、实践性的现代化人才。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强调实践教学,又不能忽视艺术理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要让他们具备“必需”和“够用”的理论基础。只有我们老师通过自己的能力教会了学生艺术理论,学生才会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才会在实践中不被动、不盲目,并能够片面的认识艺术发展规律,才能将艺术发挥到更高境界。艺术学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是艺术类大学生都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3、艺术理论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艺术的门类很多,形式、样式和题材、体裁的纷繁决定了它备受社会各界所关注,并不断地要求我们艺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与戏曲、电影与电视以及曲艺与杂技等艺术门类中,我国公民对这些艺术的要求和关注程度是越来越高。那么势必要求我们现代的高校艺术教师要更加注重对艺术类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的理论教学,达到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够与学生本身学历层次相匹配的艺术理论储备,才能真正提高艺术素质、适应社会环境和顺应时展的要求。例如要对创作、设计、表演、演奏等艺术要有所提高,并能够推陈出新、顺应潮流,就必须掌握相应的艺术学理论知识,从相关的艺术方面认识其发展规律,学习前人创作的相关作品,然后教会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

二、如何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学理论教学

1、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端正的教学态度

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怎样的思想、态度和作风去教育学生,处理社会问题,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服务的行为准则。大学艺术理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我们不难想象一个连职业道德都不具备的大学教师能够为艺术类大学生的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因此只有教师首先具备了崇高的职业道德,才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事业心,才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努力钻研教学方法,努力掌握现代化数学知识,广泛搜集最 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在艺术理论教学工作中的水平,紧跟时代步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只有端正教学态度,明确自身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职责,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在金钱、名誉、利益面前寻求良好、健康的平衡心态,才能热爱学生,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好现代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理论教学工作。

2、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学知识并不断提高

作为艺术类大学生的理论专业教师,就需要注重发挥艺术理论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要发挥教书育人作用必须要求教师应具备渊博的艺术学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具备的艺术理论知识不能一直停留在某个水平,需要紧跟时代,符合社会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做到与学生共同学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立理论水平,加强对理论教学的研究。只有我们艺术学理论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更好的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同时教师不断学习的作风也能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 转贴于

3、要根据艺术理论教学的特点和艺术类大学生特点做好课堂教学

艺术类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只是艺术类大学生教学的一部分,重点是要求教师能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端正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态度,根据艺术类大学生对艺术学理论学习的心理特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对艺术理论的认识和感知能够有一定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艺术学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够吸引学生对艺术学理论学习的兴趣,能够做到风趣有味,栩栩如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进而帮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进步迅速。因为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是教师表达自己教学思维的手段,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提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本堂课程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对艺术学理论的正确认识,并达到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相关知识的目的。

(2)应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的充分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与否、课堂时间布置合理与否都与教师的安排和授课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艺术学理论教学老师要将艺术类大学生们都不重视和枯燥乏味的艺术理论教学课程上好,需要我们艺术学理论教学老师要根据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不断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情况及时调整。

(3)课堂教学氛围应该轻松愉快。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更加胆大的思考和敢于发表自身的见解,能够充分鼓励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激发艺术类大学生学习艺术学理论知识的兴趣和能够让他们积极地、愉快地学习。并且有助于帮助教师能够和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通过互动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记忆深刻。如果课堂教学氛围是死气沉沉的就容易使得本来就枯燥的理论教学课程更加使得学生们不爱听,甚至上课睡觉、逃课。

(4)应注重艺术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大学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目标是培养综合性、艺术性、实践性的现代化人才。我们要想让学生在艺术学理论教学的课堂中能够充分认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加强对艺术学理论的学习,就需要我们将艺术实践和理论教学联系起来,只有将二者联系起来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艺术学理论是指导相关艺术实践、为艺术实践服务的,不联系艺术实践的理论,无法体现艺术理论的价值。

(5)善于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设施。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在艺术学理论教学课中的表现和其心理特征,艺术学理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运用现代教育设备。比如我们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扩大课堂理论知识的容量,增加有效教学时间,缓解教学课时少、任务重的矛盾,且音像等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化艺术理论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使艺术学理论不再高深、抽象,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学生将变得有启发、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学习主动、投入。

(6)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如果一味的在讲台上满堂灌,不注意学生的反应,那么课堂教学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这就要求我们艺术学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态度应自然、亲切,带着情感和朝气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平等、宽容的目光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理解他们的求知心理,建立亲密的、友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应该也像技能课、实践课的老师一样,在课堂中要进行适当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应注重其他方式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学理论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端正的教学态度,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还要在生活中能够走到学生中间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运用高等心理学、教育学的科学规律,分析、认识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需要、兴趣爱好、学习积极性等因素,做到学生的学习有关因素都了然于心。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理论的乐趣和积极性,运用网络工具:微博、邮箱等工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共同学习、探讨相关艺术学理论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艺术学理论的相关书籍,充分鼓励艺术类大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保护其个性,把他们作为自主学习的个体予以尊重,和学生共同学习。

三、结语

总之,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学理论教学工作,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总体素质是大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大学艺术类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无论高校,还是艺术类高校教师都应正确认识艺术学理论教学的意义,能够认识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教师努力教学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理论水平,让他们既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又不乏“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实现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校艺术类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丽. 浅论艺术专业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艺术教育, 2009.3.

[2]王岩. 针对高校艺术生个性特点的教学策略探讨.青年文学家, 2011.14.

[3]孟国忠、吴菱蓉.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及成才教育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