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公允价值的定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1970年,APB在报告书No.4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的货币金额,或不包括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近似交换价格。1998年,FASB的S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当前的交易中自愿的双方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金额。2000年,FASB的SFA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进行资产买卖或负债清偿的价值。这里的公允价值不再只限于资产,也将公允价值运用到对负债的计量上。2006年,FASB的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出售一项资产可收到或清偿一项负债应支付的价格。
通过对以上几种定义的分析可以得出:APB对公允价值定义的范围主要是资产,分别从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两个方面加以定义。而且前面的三种定义都是将公允价值界定为一种交换价格。之所以选择了交换价格,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可以综合考虑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水平,从而决定价格的不一样,价格包含了被计量项目未来现金流量和不确定性风险。因而,交换价格可以减少信息主体的主观判断,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得以保证。
而SFAS157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交换价格中的脱手价格。从会计主体的角度来看,每项资产或负债必然存在两个交换价格:进入价格和脱手价格,即购入资产或承担负债的金额和销售或处置资产以及负债结算的金额。由于这两个交易价格是形成于不同的市场,所以存在一些差别。以前的定义采用的是进入价格,而现在却使用脱手价格来定义,虽然它们在被计量项目的初始确认时点上是一致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持有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后续期间内,这两个价格在新确认时点上将会发生背离。FASB认为,脱手价格能够客观反映公允价值随时间波动的实际情况,它为与资产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入以及与负债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出的市场估计提供了一个直接的估量,因此脱手价格是形成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价格。目前对于SFAS157将公允价值限定为脱手价格,还存在争议。
(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1995年,IASC的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公平交易中,交换一项资产或结算一项负债的金额。
(三)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比较接近。我国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其中公平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以及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这个定义与1998年《债务重组》具体准则中的定义是相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定义依然没有得到发展和完善,此定义没有明确公平交易价格所处的时态,也没有明确规定公允价值具体是指买入价格、脱手价格还是其他价格。并且按照该定义,只要满足不是强迫交易的条件,该交易价格就是公允价值。而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市场有效性仍比较低,投机、炒作等非理性投资行为普遍存在,股票市场上的公开报价有时可能完全脱离股票的真实价值。如果按照上述定义,这些显失公允的公平交易价格,也可以作为公允价值,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对公允价值进行重新定义。 转贴于
二、公允价值的发展趋势
FASB和IASB对公允价值计量发展方向的态度都很明确。FASB主席Herz认为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为了使会计能更好地反映真实的经济实质,公允价值计量优于历史成本。
按照FASB的计划,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试行首先从金融工具开始,然后再扩展到金融工具以外的项目,最终以公允价值会计替代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形成公允价值计量占支配地位的新会计模式。而且FASB已经向这一奋斗目标迈进了。今后FASB可能将致力于非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研究。
在很多情况下,IASB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第二,公允价值有中立性、及时性特点;第三,公允价值具有可比性、一致性的特征。
IASB与FASB在推动双方准则的趋同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其中包括公允价值计量。为了推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研究工作,两个理事会组成了公允价值计量联合项目组。双方共同的目标是使得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更加广泛。在两个理事会的推动下,公允价值计量将逐渐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并将使得财务会计发生巨大变革。
但目前结合财务会计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公允价值应用的成本效益以及有关学者对将估计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公允性产生质疑来看,混合计量模式仍是当前财务会计最佳的计量选择。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2001,1.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发展;趋同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起源于欧洲,发展于美国,是现代会计重要的计量属性之一,在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核算中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公允价值会计备受瞩目,国内外会计界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方面进行了持续全面的趋同工作。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美国的发展
美国在会计上首次正式提到公允价值是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ARBchapter5,par.4,1953,指出了“以非货币交换形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应当考虑为按其放弃或取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定价”。首次提出公允价值概念的是1970年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书第4辑(APBStatementNo.4),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首次提出应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2003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公允价值计量”列入议程,2004年《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征求意见稿。2005年公允价值准备工作草案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现时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时该资产或负债的参考市场中参与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草案提出了现时交易、脱手价格、市场参与者、参考市场等概念。
2006年9月,FASB《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准则内容为公允价值定义、计量框架、披露要求等,2009年4月3项立场公告,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和使用指南,11月增加新的披露要求。2011年FASB了《2011年第4号会计准则更新——公允价值计量(主题820):为取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要求的统一而作的修订》(ASUNo.2011—04)。ASUNo.2011—04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IFRS13)基本一致。而IFRS13保留了SFAS157的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论。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的发展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5年9月将“公允价值计量”列入议程,并于2005至2006年举行了6次理事会会议讨论该项目。2006年11月,IASB开始“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研究,在SFAS157的基础上“公允价值计量讨论稿”,并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在公允价值假设前提、定义、初始确认和披露等内容单方面向SFAS157趋同,在借鉴SFAS157以及相关改进性公告的基础上,2009年5月28日《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涉及公允价值及相关术语的定义、计量方法和披露要求等方面。该征求意见稿的意味着IASB与FASB开始了双方趋同。
从将公允价值列入议程开始,历经6年时间,2011年5月IASB联合FASB了IFRS13,以取代分布在各个国际会计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现行规定。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进行有序交易时出售一项资产所获得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发展
自1998年以来我国对公允价值先后经历了引入、舍弃、重新使用的过程。1998年6月12日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准则对公允价值概念做了定义,规定了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同时投资、非货币易、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租赁准则都涉及到了公允价值的运用。由于我国我国资本市场尚未成熟,在公允价值开始引入的几年中,出现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2001年财政部为回避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重新修订了会计准则,主要针对非货币易、投资和债务重组这3项具体准则做了较大修订,将账面价值作为主要计量属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后,我国对公允价值开始重新使用,在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个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中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债务重组等准则以公允价值作为主要计量属性。准则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强调了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的情况下的价格,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IAS32)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相似。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南的规定还不充分,目前仅在《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有规定。
我国会计准则不断努力向国际趋同,2010年4月2日,财政部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推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项目进一步向国际趋同。
二、FASB与I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趋同
2002年10月29日,FASB与IASB“诺沃克协议”(NorwalkAgreement),协议提出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GAAP)的差异进行分类并作出努力减少差异,以实现二者的趋同。2006年2月2月26日,IFRS与USGAAP2006—2008趋同路线图,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互动。而A—SUNo.2011—04和IFRS13的相继使IFRS和U.S.GAAP的相关规定基本实现了一致,使公允价值计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趋同。
(一)公允价值定义
SFAS157和IFRS13对公允价值的定义都提出了有序交易、主要市场和最有利市场、脱手价格以及市场参与者的概念。有序交易指计量交易日前,该项资产或负债出现于市场的时间足以开展该资产或负债交易所需的市场活动。主要市场是具有资产或负债的最大交易量及最高交易水平的市场,最有利市场则为主体可能获得最高收益价格的市场。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为脱手价格而非入账价格,价格基于市场而非基于个体。为实现脱手价格,又引入市场参与者概念,即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买方和卖方,市场参与者相互独立,熟悉情况且自愿,市场参与者最大限度、最好地运用资产。
(二)估值技术
公允价值的估值必须考虑到风险因素,而估值技术应与市场法、收益法或成本法相一致。其中市场法对相同或类似资产、负债交易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收益法将未来现金流转化为现值,成本法以现行重置成本为基础。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7日
引言
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要求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使用,并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台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无论从实务界、理论界,还是从国际趋同方面来说,都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向成熟化、规范化、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及层次、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公允价值披露等多个方面。从其制定的范围、关系及内容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本文首先肯定了新准则的成功之处,其次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取得的成绩
(一)修订公允价值概念。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将公允价值概念修订为:“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与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相比:首先,强调了交易行为的主体是市场参与者,而不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参与主体的范围,使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基于市场上多个个体参与者所提供的交易价格,而不是某个别的个体交易价格,减少了交易双方之间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取得的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其次,明确了是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一是公允价值的取得与计量日前一段时间内常规易产生的价格有关,与偶然易时点上发生的价格无关;二是发生的交易是有序交易,而不是清算等被迫交易。最后,表明了公允价值是脱手价格,即该价格并非买入价、中间价或者卖出价,而是当前的现行市价。
(二)明确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及层次。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市场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格,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收益法,是将未来的现金流量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成本法,是反映当前相关资产现行重置成本的估值技术。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还规定了估值技术的运用原则,要求企业在运用估值技术时应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只有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除此之外,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还规定企业应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其中,第一、第二层次输入值属于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则属于不可观察输入值。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可靠性随着所使用输入值层次的上升而降低,故企业只有在严格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通过对以上这三种估值技术以及三个输入值层次的详细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三)规范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内容。在公允价值的披露中,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区分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和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持续以公允价值进行的计量;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的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进行的计量。对于这两种计量的披露方法,都强调了依据不同的公允价值计量层次进行不同程度的披露。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披露的信息较少,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次之,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披露的信息最多。通过规范化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披露,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提高了公允价值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了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人为风险,增强了投资决策者对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力度。
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允价值定义与实际应用不符。目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FASB 13基本完全一致,即定义中都采用了“脱手价格”这一概念。如果仅从对企业现有资产和负债进行估价的角度讲,这一定义的确有积极意义,但这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差异。在我国现行的具体准则中,除了少数几项资产、负债使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外,大部分资产负债项目对公允价值的使用都仅限于初始计量。也就是说,实际中公允价值大都采用进入价格而不是脱手价格。然而,在多数情况下,资产或负债的进入价格与脱手价格并不相同。例如,一项同质的资产在正常情况下出售与用于抵债时出售所形成的价格是不同的,企业出售一项资产往往会选择出价最高的购买者,而在抵债时出售价格往往会偏低。但是,一旦交易成立,该企业的脱手价格就是交易另一方的进入价格,不同情况下两种价格之间就会存在重大差异,信息使用者也可能会借助两者的差异来对计量对象进行不同定价。因此,在初始计量中用脱手价格来估计公允价值是不合理的。
(二)公允价值计量试蚩刹僮餍越系汀K淙还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得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较低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章节间缺乏逻辑性,只是简单的涵盖了各种相关概念、估值技术、公允价值层次、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等,并没有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削弱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可操作性;二是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看似内容全面,但其框架体系具有不完整性,虽提及了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却没有提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提及了公允价值初始计量的相关问题却没有提及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相关问题等;三是缺少相应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导框架,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具有许多专业术语,不好理解与判断,加上我国市场活跃性较低、缺乏资产和负债评估经验,更加需要相应的应用指导框架。这些都不利于会计主体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理解和运用,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执行难度。
(三)未说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首先,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提到了许多有关公允r值计量基本要求的相关概念,却并没有提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可靠性的概念。虽然这体现了我国公允价值准则契合国际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以“如实反映”替代 “可靠性”的国际趋势,但就我国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其他各项具体准则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其他具体准则提及了可靠性却没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提及,丧失了两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其次,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以来就饱受争议,是阻碍其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新准则中回避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更不利于引导其在实际中的正确应用,也不利于相关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而且由于我国市场环境的成熟度、活跃度都不如欧美发达国家,无法保证第三层次获得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新准则也未就这一问题进行说明。另外,虽然新准则详细规定了公允价值的披露问题,但缺少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保证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新准则应对其披露问题进行相关规定以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三、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改进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不必采用和FASB 13基本一致的公允价值定义,虽然两者一致具有国际趋同意义,但也应结合我国实际应用进行调整。建议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出于商业考虑,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交易金额。即用“交易价格”代替“脱手价格”,这一定义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我国原有公允价值定义,强调公允价值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交易中,买卖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交易的价格,符合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实际情况。
(二)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可操作性。为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可操作性,降低会计主体的执行难度:首先,应理顺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各章节间的逻辑关系,使其按照总则、概念及基本要求、估值技术(包括估值方法和输入值层次)、具体应用及披露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其次,增加公允价值初始计量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章节,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体系;再次,为了更好地指导会计主体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运用,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来制定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框架。通过此应用框架,相关会计人员可以清楚地知道获取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步骤,降低企业采用公允价值的成本,同时能够促使企业在实际中规范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增加公允价值可靠性的相关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应明确提及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即将可靠性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要求之一,以确保公允价值的获取建立在可靠性的基础之上,同时对估值技术以及公允价值在具体应用时的可靠性做出要求。除了强调可靠性不足的公允价值必须充分披露外,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还应规定企业必须对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内部控制进行披露。要求企业披露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与取得公允价值相关的控制行为、控制过程、各职能部门在控制活动中起到的作用等,同时要求其他涉及公允价值应用的准则参照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S].2014.
[2]陈美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会计之友,2014.13.
[3]李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利弊分析[J].企业经济,2015.10.
[4]阳春晖.《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详解[J].经济研究参考,2015.41.
[5]李梦迪.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深入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5.2.
[6]何苗,贺芳桃.关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
[7]FASB.Fair Value Measurement[S].SFAS157.2006.
一、公平的价值和公允价值会计
1.公允价值。目前,我国国内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过程中,熟悉情况交易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交易或进行债务清偿的金额。这其中的定义其实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内容相一致。目前,理论界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虽然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强调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自愿接受的金额。
公允价值的体现应该是:在公平交易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市场参与者资源的交换的进行资产或债务转移的金额,金额会随着时间和空间不同而不断的变化,只可能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数额。之所以得到这样一个定义是基于以下的几个原因:(1)第一,该次交易应包含在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也就是说市场上的独立的会计主体,买卖双方有能力自愿进行交易。如果该交易仅仅是涉及到双方当事人的交易,也就将通过假设第三方来进行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可能性给排除了,如使用市场参与者的说法就可以避免这一缺陷。(2)债务的公允价值并不是将转移价格作为清偿价格,这就意味着不是简单的清偿负债,市场仍然存在。(3)公允价值是相对的。第一,其公允价值具有时态性。可以将公允价值分为过去时态的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和现实时态的公允价值(目前的成本和目前的市场价格)以及将来时态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于相同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随时变化并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但这一数额甚至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称其为公允价值,因此定义的公允价值是不同国家会计准则的企业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可以称为狭义)的定义,可以被称为广义的公允价值(下面的部分如无特殊说明则公允价值也被称为广义公允价值)。其次,公允价值将随空间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对于同一无形资产或其他资产及负债,在同时采用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其在美国和在中国公允价值的计量会因为地方和人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因为地域环境是不同的。这种公允价值并不是之前所谓的公允价值。因此,公允价值是一个相对量,但并不是一个绝对值。
2.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会计和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是相同的概念,会计计量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会计信息的方法和工具。黄世忠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指资产及负债的市场价值在未来发生的变化,它是会计计量属性的主要方式。这个定义公允价值会计作为唯一的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标准。李刚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模式。不过,他也认为价值是有限,公允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不完全正确的,它应当根据物业的公允价值实际测量作为一个主要的,可见运用公允价值理论是比较狭义的。结合这些想法,它被认为是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公允价值的财产作为主要的会计模式。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核算理论和当代冲突分析
1.公允价值会计的核算理论和当代局部冲突。公允价值会计和当代的会计理论局部存在着冲突,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计量并且代表了当代的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很多细节上是相互矛盾或不一致。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和SFACNo.15财务报告的目标,强调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作用,公允价值计量坚持一个真实的反应,所以这其实是一个真实地反映了反应的基本目标核算;SFACNo.11,主要目的是定义的会计,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用的决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是有益的,使决策的差异逐渐减小,而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财务报表房间有很大的关联,但公允价值计量本身的追求是无用的,但通过一个真实的反映,它不会误导用户的信息,自然实现我们的目标。因此,公允价值会计在促进的目标和SFACNO.11目标的深入分析是没有用的会计政策是一致的。
(2)对于SFACNo.12和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相关特征而言,通过动态计量公允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反应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再是一对相互矛盾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不完全一致,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市场发展的自然结果。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有时并不完全相互排斥的,但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是更加注重其相关。在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来看FASB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更是出现了一次颠覆性的性能。
(3)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公允价值的财务报表来看SFACNo.16元素,永远坚持的当前市场价值,目前的市场价值是衡量当前的市场价格,并始终坚持到现在的时间点行为,但没有一个固定的未来价值取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明确表示,现值,公允价值不符合的定义和具体的指示,甚至通过的现值估计的需求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它的目的,它是能够捕获的现值估计未来而两个基本元素SFACNo.16是,资产,负债的定义强调未来经济利益,这两个元素,主要用于定义未来。虽然具体指示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定义是不矛盾的,但无论是在概念上的差异和冲突,仍然可以一目了然。
2.公允价值会计的核算理论和当代冲突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公允价值会计和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整体冲突,构成了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相互矛盾,当前公允价值会计与财务会计概念并不是兼容的。
FASB会计构建当代的理论体系,自1978年以来,发表SFACNo.11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SFACNo.12 SFACNo.16定性特征和财务报表要素(SFAC NO13修订)和SFACNo.15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的共同组合物。这个理论体系的特点,FASB和研究人员吸会计解释准则作为出发点和目标。
沿用这个理论体系之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会计的对象分为10个主要的会计要素,受价格变动的历史成本作为基准测量时其所面临的挑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批评,那么其他比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则是作为权宜的选择,包括的SFACNo.17这项措施将SFACNo.15公告作为了补充,将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作为会计核算的主要的办法。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公允价值的特点以及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就可以发现,按照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所需的会计理论与当代的FASB会计理论构建是一个完全背离的概念。
三、促进理论体系的改善公允价值会计相关问题的思考
1.团队理论体系与可持续特性。从一般意义上说,理论体系建设需要专门的研究人员进行深化理论研讨。然而,在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研究面前,不应该只完全依靠极少数人在行业之中所研究的理论,而应该是在研究人员所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诱导的范围泛化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鼓励全时间研究,实际操作中,企业管理人员,专业团体和其他各方在操作人员负责,管理,研究,创造协同效应和其他各级相互协作,但是要绝对避免全凭所谓专家在书斋里的单纯的问道。对于当代会计理论的改革其实不应该否定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在改革中的科学性,我们需要建立起应该具有的有效制度,从而来帮助公允价值理论确定市场上没有效果的操作方式。对于我国和国际而言,制定一个会计准则是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实践才能够得出的结果,而且需要将制定的理论应用与企业实际运作之中,并且进行广范围的调研和统计,而且还应该借鉴和参考成功的经验,吸引不成功的经验,根据我国实际的会计准则运行环境,来谨慎的考虑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和准则,从而走出一条我国自己的公允价值会计道路。
2.创造协同效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促进协调机制。公允价值会计的完整理论体系是一个全国性的事件,并需要多方面的人员的广泛的参与,这就需要形成相应的协调机制。因此在这方面,可能通过联合财政部,中注协,国家发改委和典型的大公司并结合具体发展形势的变化,定期的开展相关专题会议,并且要定期的召开相应的培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有效地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团队,共同努力,推动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体系的与时并进,并且要根据时展的经济形势,对公允价值进行继续的改善。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会计;理论
一、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会计
(一)公允价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一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目前,理论界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强调在公平的交易中,交易双方自愿接受的金额。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应该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市场参与者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转移的金额,该金额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同,只能是一个相对公允的金额。笔者之所以得出这一定义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首先,交易的主体应该是包括了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即市场上的独立于会计主体、有能力自愿交易的买方和卖方。如果假定交易仅涉及到交易双方,就排除了通过假定的第三方来估计资产等公允价值的可能性,采用市场参与者的说法可以避免这种缺陷。(2)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其转移价格并非清偿价格,这就意味着负债只是转移而并非被清偿,仍在市场存续。(3)公允价值是相对的。首先,公允价值具有时态性。根据公允价值的时态性,可以将公允价值分为过去时态公允价值(历史成本)、现在时态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和未来时态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对于同一项资产或负债其在不同时态的公允价值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但是即使该金额发生了变化,我们仍然能够称其为公允价值,因此笔者所定义的公允价值是区别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可称为狭义公允价值)定义的,可称其为广义公允价值(以下部分如无特殊说明,所指公允价值均为广义公允价值)。其次,公允价值会随着空间的变化而不同。比如,对于同样的一项无形资产或其他资产和负债,在都采用公允价值反映的情况下,其在美国和在中国所得出的公允价值会因人因地而不同。此“公允价值”非彼“公允价值”。因此,公允价值只是一个相对的金额,而并非是一个绝对值。
(二)公允价值会计
公允价值会计和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是同一概念,会计计量模式是会计信息系统生成会计信息的方式方法和工具。
黄世忠(1997)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此定义仅将公允价值会计定义为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刘刚(2003)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他认为将公允价值限定在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上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以公允价值为主要计量属性,然而定义中所言要将公允价值作为公允价值的主要计量属性,可见作者采用的是狭义公允价值的定义。
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应该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
(一)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属性解决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应该是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属性,而且是唯一的、独立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计量属性。如同,人们要计量人的可以量化的属性,通常通过身高和体重来描绘。对会计而言,计量属性,也应是被计量对象(资产或负债)的价值特征,是资产或负债本身能予以货币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即资产或负债本身的客观价值属性――我们称其为公允价值。由于公允价值具有时态性,我们说,公允价值在不同的时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概括起来可有四种表现形式:历史成本(即过去时态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即现在时态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即未来时态公允价值)。
首先,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基于历史成本所得到的人们的广泛认可,我们也可以说,历史成本是公允价值的一种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其次,现行成本与现行市价两者均是公允价值在现在时态下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再次,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有在进行未来决策时才会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因此,我们称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未来时态公允价值。最后,企业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使用到可变现净值来进行计量。比如,在破产清算中,对破产财产进行计量。这时,企业已经不再处于持续经营的正常营业状态,而是被迫处置企业财产,此时的各项交易的金额违背了人的主观意愿,公允价值成立的市场条件被打破,此时的可变现净值已经不能称其为是公允价值,因此,可变现净值就不应纳入公允价值的概念范畴,更不应该被列入为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属性。
(二)计量方法
公允价值计量中最关键的是采用估价技术。公允价值的估计有三级估计与五级估计两种说法,笔者认为我国应借鉴FASB2006年最新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一公允价值计量》中的相关规定,并对其进行完善。为此,我们可以把市场按照时态性和活跃性两种方法来进行分类。
第一类,按照时态性,我们可以把市场分为过去交易市场、现行交易市场和未来交易市场。在过去交易市场上,我们采用历史成本来对各项交易和事项进行计量;在现行交易市场上,我们采用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来计量;在未来交易市场上,我们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计量。
第二类,按照活跃性,我们可以将市场分为活跃市场、类活跃市场和不活跃市场。(1)存在活跃市场。活跃市场即存在这么一个公平交易的资产或负债的现时交易市场,我们可以在该市场上获取到各项交易的公允价值。对于股票和债券,我们可以采用这一级别来确定其公允价值。但是,如果存在股市持续低迷、交易清淡甚至只有偶然易的情况下,事实上公平交易市场的假设被打破,此时的市价也就不是公允价值了。(2)类活跃市场。即活跃市场中找不到某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但在该市场中存在相同或者相近资产或负债的报价。虽然该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公平交易市场,但是其相同或相近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如二手市场)。在这一市场上,我们可以确定出投资性房地产和某些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当活跃市场上相同或相近资产或负债不只一个时,我们应当选择最有利的市场(主市场),这一市场将最大化资产的出售价格或最小化负债的转移价格。(3)不存在活跃市场,或者与其相同或者相近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比如对于一些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的获取。这时,我们需要应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这时我们需要注意如何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如何合理选择折现率,如何通过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应当是:以恰当的形式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令他们满意和认可的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会计目标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其目标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根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不同,我们可以对目标进行分解。
在市场发展的初期,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权关系比较清晰,为了达到真实、公允的会计目标,公允价值会计需要能够有效的反映和报告企业资源受托者的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此时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无疑会更加倾向于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上。
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股份公司的大量涌现和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所有者与经营者不再直接进行交流,使得委托-关系变得模糊,信息的使用者需要获得大量的信息来对企业的整体价值做出评价。此时,为了达到真实、公允的会计目标,公允价值会计就需要充分考虑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提供对其做出正确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同时对于重要的信息要充分、及时、真实地披露,而对于不重要的信息可以适当简化处理。
公允价值会计只要能够相对可靠地确认各项会计要素的价值及其变动,即使没有发生真实的处置交易,在每一会计期末也应该根据市场反映的其价值的变化,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以便使得人们能够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公允价值会计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最大需求,提供最全面、最及时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同时兼顾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6(9).
[2]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997(12).
[4]刘刚.公允价值计量综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8).
[5]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05(5).
[6]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0(4).
关键词:财务会计;公允价值;策略
1公允价值的相关概述
1.1公允价值的定义
从定义为衡量方法的国际会计准则研究中的术语定义,出现在交易的资产和负债中,交易的资产和负债的形式是公平的,甚至是讨价还价的相应金额。从这个定义来看,这是不难看出的,这涉及自愿,甚至讨价还价的原则。最终目的是确保双方都能用公允价值进行衡量,以避免双方当事人之间出现权利不平衡现象。
1.2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
首先,公允价值本质上是对市场信息的评估,也是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市场的一种识别。其次,从定义可以看出,在公平价值的前提下,交易主体必须是自愿方了解情况,而对于具体交易或特征的两种物业都可以理解,双方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贸易的角度。最后,公允价值是确认价格,而不是实际交易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公允价值往往出现在实际交易不足的前提下,估值以活跃市场的报价为依据。
2在财务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的意义
2.1标志会计理论的转变
在财务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表明,中国的会计理论从原来的原收益表观转变为资产负责表观。在会计理论中,通常有两种资产,管理和收入。过去人们往往更注重企业的收入,大多数人支持收入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会计应正确衡量各企业的价值,每个企业的价值需要考虑企业的未来收支,公允价值基于此基础。这个概念就是表达对历史成本限制的批判,本质上是会计理论的变化。
2.2标志中国会计国际化
在我们的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可以用于公允价值计量和核算,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表明,标志着中国的会计国际化。在我国使用公允价值一方面意味着我们从传统历史成本变化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衡量和会计模式,多元化的历史成本,另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的会计和国际会计准则。以往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唯一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和会计核算的财务事项,不使用其他模式进行经济计量和会计核算。
2.3侧面反映市场环境日益改善
在财务会计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计量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积极的市场环境。如果市场交易部门活跃,则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无法计量和计量。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范围做了具体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交易环境活跃,所以才可以对部分事宜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核算。
3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的正确运用
3.1正确的评估公允价值
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双方根据市场价格完成交易的价格。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评估步骤如下:首先,如果活跃的资产市场或负债价值,可以直接用于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价值,因此公允价值可以直接从活跃的市场;第二,如果没有活跃的资产市场或负责人直接使用活跃价值和类似资产或负责市场的价值,在相应的调整中,因此公允价值可以直接从活跃市场调整中获得;第三,如果没有活跃的市场,可以使用成本法和收入法估算公允价值,成本法是指根据资产公允价值的调整估计或当期成本或重置成本考虑资产或负债,负债,收益是指使用资产估算未来收益的资产公允价值。
3.2正确理解和在财务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
在确保公允价值的正确金额时,公允价值可以在财务会计中进行计量和计量。在财务会计中,在衡量和计算公允价值的过程中,公允价值不能用于操纵企业的利润。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中国在使用公允价值时更加谨慎。在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公允价值使用范围。在房地产投资方面,房地产只在市场环境中活跃,企业可以轻松从房地产市场交易环境投资房地产市场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和会计处理房地产投资。
结束语
虽然我国公允价值的计量和使用存在一些缺陷,但这个问题应该一直在解决。这意味着公平价值应该合理科学地应用,为决策者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而改善这一领域,不仅需要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还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使更多的人逐渐接受和应用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含义及其计量标准
(一)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
八十年代初期,美国因信贷问题而爆发金融危机,当时人们认为,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的方法并不能够为人们产生实际价值。因此,利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计算备受人们非议。为此,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被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所取代,它利用其自身的相关性,来为人们的当前资产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可有效防止资产被不可预计的风险所打击,从而遭受损失。
(二)公允价值的含义
国际标准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指在公民公平交易的前提下,各方自愿进行财产和资产的交换活动。另一方面,美国将公允价值计量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有效交易时,一方资产出售,则可获得另一方的财产支付行为。第三,我国将公允价值计量定义为:指在双方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偿还活动。虽然在各种环境下,公允价值得定义略有不同,但在实质含义上,我国的定义标准与国际定义标准基本一致。
(三)公允价值的计量准则
关于金融产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存在于市场交易平台的金融产品,公允价值则表现在市场的活跃程度方面。第二,存在于不活跃市场的产品,公允价值表现在同类产品在相对活跃的市场中的价值模型来计算。第三,几乎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性产品,其公允价值表现在市场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和对市场估量模型来决定。此外,还要对公允价值进行优先级判断,从而使人们更好的把握市场规律。
二、公允价值计算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相关建议
(一)公允价值计算的优势
第一,公允价值计算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从其背景上来看,公允价值计量比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更具优越性。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只能够反映出某一企业在购入资产时的价值情况,而不能估量出市场波动变化对购入资产的影响,更不能够及时的为企业预测风险,从而可能会对其造成不可估计的投资风险。公允价值计算可以为企业减少投资风险,并对其相关资产进行评估,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已达到公允的效果。由此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有效的为各个投资者规避风险,从而提高实际经营企业的营业额。
第二,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财务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计算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计算有所帮助。财务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及时性和前瞻性等几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公允价值,从而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可以比公允价值计量分析更具可靠性和及时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劣势
第一,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易被企业所操控。根据相关准则可以看出,很多资产都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进行计算。然而,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企业的自主权利较大,在主观上企业会为了谋求利益进行干扰计算。如果企业为谋求利益而干扰公允价值计量,则会降低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其不能够公平的做出计量,从而迷惑投资者,增加企业利润。
第二,公允价值在不活跃市场操作中的缺陷。在美国,金融产品被分为三种,其中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需要管理者进行主观判断和根据模型的方法进行计量,这同时也是最大的缺陷。在这样的金融市场当中,很多的金融产品会受到扭曲,并在价格上充分的表现出来。例如:在银行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使其在经济层面上减记价值,从而使得股东的权益逐渐减少。但为了维持原有的资金平衡,银行往往在被迫的条件下去募集新资本。银行利用这种方法会对整个经济体制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起到抑制的作用,从而阻碍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
(三)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来有效防治企业虚增利润。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规避不正当的金融产品泛滥及其带来的潜在风险,对我国资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规范要求,完善法律法规,在根本上杜绝财务信息的纰漏,从而为我国金融资产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源。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全面收益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人们日益关注对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 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在FASB和IASB加快步伐采纳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的背景下,中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具体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新会计准则的和实施必将成为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公允价值的应用使得财务报告可以摆脱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报表数据重成本轻价值、重历史轻未来、重利润轻现金流的局限性,使得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相关,更加合理可靠,更加符合全面收益的概念,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财产财务状况。国内外公允价值运用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反映了财务报告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方向。可以预见,公允价值在国际上的运用将大大加强,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主要的计量模式(黄世忠,1997)。因此,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代表着全面收益计量及报告时代的来临,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揭开序幕。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1.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如下:“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2.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2006年9月,FASB先发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AS157),为公允价值及其运用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完整的计量和披露框架。2007年2月,FASB再发表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9号——《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权》(FAS159),进一步允许会计主体选择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多种金融工具和某些特定的其他项目,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FAS157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有秩序的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时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支付的价格”。
可以看出:一方面,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在公平交易或有秩序的交易中出售资产或转移(或清偿)负债的金额或价格;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它并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它可能是市场价格、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价值等,可以说它是其他属性存在的基础,即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允的价格,并同时兼具相关性、合理可靠性的信息质量特征,符合当前会计计量和确认的需要。
二、公允价值和全面收益
传统的会计收益是指来自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这种收益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它具有下面几个特征:
(1)以实际的交易为基础,不确认资产、负债市价的变化或预期的价值变化;
(2)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上,并且基于权责发生制;
(3)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4)遵循收益确定的实现原则和稳健原则;
(5)有赖于期间收入和费用的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