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范文第1篇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构建信息化环境实施教学活动,构建教学内容信息化处理后的学习资源,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进行知识建构。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便携、快捷、准确、信息处理功能强大的特点,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将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恰当呈现,形成学习资源;通过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实施教学,让学生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来探究、发现、获取、验证、建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并且形成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数学的意识。

整合的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形成数学认知结构,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学习方式,在学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提升思维水平,提高信息素养。

整合的实质是发展,即在创新基础上使教师、学生、资源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种发展具体化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目标,就是期望达到可测量、可操作的一种和谐发展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就是教师能在整合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增长数学教学智慧、拓展数学专业视野;学生能在整合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数学的本质、勇于创新、自我发展(建构知识、交流、合作、探究);资源(特别是数学教科书) 能在整合过程中不断开发、优化组合、合理利用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新教学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十条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就有一条强调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是改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需要,是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需要。按照这一理念,应用信息技术将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中学教学需要新技术的参与和支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了解、掌握更多方面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逐步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掌握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完全沿用旧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是难以胜任的,中学教学需要新技术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计算机、手持图形计算器、多媒体展示手段及专用的外接设备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中学教学,尤其是数学等理科课程的教学。

传统教学中主要是靠教师讲解分析数学知识,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数学,但是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如何还得看个人的潜质和能力。如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出变化的过程和结果,不断改变其中的变量,观察结果中的变与不变,从而抓住数学问题本质。这样从直观表象到深入理解,从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从归纳猜想到推理证明,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知识产生过程的实验与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改进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显然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是很有必要的。

高中数学很大的特点是有很强的抽象性、严密性、系统性,内容多、难度大,如新课标中直观立体几何内容很多,可是只有18课时,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简单的、程序性的、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将精力集中在新知识的探究发现学习上,提高课堂的容量和效率为,才能完成教学的任务。

三、信息技术在与高中数学整合教学中的作用

1.从数学技术层面上看: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计算、作图、数据处理的工具

科学计算器能够完成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对数运算、三角运算,还能够进行统计运算等;图形计算器不仅能够完成上述运算,而且还能进行符号运算、矩阵代数运算、微积分运算等,能够根据函数表达式做出图像,根据需要显示函数值表,能够根据输入的数据做出散点图,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和预测控制等,其统计功能更加强大而且快捷;同时它还支持编程功能。各种数学教学软件都能准确快速画出各种平面的、立体的几何图形,并且能够测算出反映几何图形特征、位置关系的量,并且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保持数学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变,《Z+Z》软件还具有能几何推理证明等功能。

2.从信息系统层面上看: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利用各种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加工选择出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当然这些信息是需要存储和传递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传递信息,信息技术是我们信息处理的工具。

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范文第2篇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方向,也作出了指导。课程的十大基本理念中的“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更引发我们深思。其基本内容为: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订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课标中对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阐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针对课标对“多样课程与个性选择”以及课程总目标的阐述,可以解读出:高中数学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学生与继续深造的学生,从而可以看到课标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关注,尽可能满足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数学课程,这也是课标在这个理念下的目标。现今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及老师对课标及学生本身数学素养的培养失去了关注,因此如何实现这一理念的要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让教师及学生体会到这一理念的重要性。

首先,从教学大环境入手,指导高中数学教学的是课标课程,而实施教学的是学校及教师,因此,从这个大环境入手,在教育管理部分的充分重视下,学校可考虑组织教师对本专业课程的标准进行集体研读,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配合国家课程一起实施。

其次,从学生入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对象的选择性以及注意引导学生。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订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我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实施,使学生真正建立这样的意识以及习惯,真正融入有用的学习中去。从这一方面,还是应借助于考试,借助于试题的设置、选择,借助于考查的方式与力度。从试题中一方面体现对不同的能力、思想、方法、基础等的考查,从中体现多样化;另一方面体现对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理解的考查,从中亦体现选择性。因此,试题的设置应具有多种方法的融合,考查不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如:

例1.函数y=sin(x+■),x∈R是( )

A.[-■,■]上是增函数 B.[0,?仔]上是减函数

C.[-?仔,0]上是减函数 C.[-?仔,?仔]上是减函数

评析:例1是考查三角函数性质的一道基础题,其考查的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必然与或然思想。此题在体现了试题多种思想方法的考查,题目解法多(可利用诱导公式化简,从余弦函数图像入手;或直接从函数y=Asin(wx+?渍)的图像入手;或由正弦或余弦的单调性公式直接代入……),学生自主选择性强,重点又是考查“双基”,可谓“小题大智慧”。

例2.(2010福建卷.理15)已知定义域为(0,+∞)的函数f(x) 满足:(1)对任意x∈(0,+∞),恒有f(2x)=2f(x)成立;(2)当x∈(1,2]时,f(x)=2-x。给出如下结论:

①对任意m∈Z,有f(2m)=0;②函数f(x)的值域为[0,+∞);③存在n∈Z,使得f(2n+1)=9;

④“函数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的充要条件是“存在 k∈Z,使得(a,b)?哿(2k+2k+1)”。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评析:例2要求学生对新的概念或关系的阅读理解,提炼出有效信息,抓住问题的实质利用函数图像与性质解决问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潜能,考查学生面对新情境、新问题灵活地综合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学生在解此题时亦可利用多种解法加以考虑,又如:选择题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法”等等。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内容还有很多等待我们继续深入挖掘,尽力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其指导作用,以营造出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更适应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新时代的人才,从而使教学真正最优化。

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质量 创新

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而数学这一门学科课程在教育事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中教育阶段中的数学课程。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明确地指出,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与思考,提出自己的设想。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程设计、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标准以及课程目标,更加明确新课程改革中的方向高中数学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要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新课程改革的作用与意义。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新课程改革中的标准与要求,把握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在一些事项上发生的变化,要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在数学学科中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水平,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结合数学教学中的实际状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国在教育事业中面临着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以及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中的能力与水平,增加自己在数学学科中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要将传统教学观念中的一些好的东西保留下来。例如,重视高中数学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一系列内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就是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到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目标以及理念,了解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高中数学教师不仅仅只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实施者与数学知识的讲解者,还是高中数学课程的研究者与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中的指导者。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提升自己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能力篇定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开展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二、完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

1.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始高中数学教师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具备学生意识、问题意识、开放仪式以及课程意识。新课改之前,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的是对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只具备授课意识、教材意识、将数学教材当作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主体,只重视对于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对于标准答案非常的看重胆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明确的提出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也不能再是老实在讲台上面讲而学生在下面听这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自主性,更多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掌生自身所具备的个性特征与学习状况,寻找一种能够符合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标准与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

2.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动力。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数学题目解析中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求知欲以及解析兴趣,让学生们保持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思维,对一系列数学问题提出新的质疑,然后独立自主的对数学题目中的疑问进行解析创新出不同的解析方法。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适当地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创新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故事演讲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有所联系的地方体验教学活动给他们带来的那一种成功的喜悦在相互交流、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数学这一门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美,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方法美、意境美、语言美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色彩美与线条美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美使学生们在感受数学学科中美的时候产生想要创造美的欲望使他们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创新,保持一个持续的创新兴趣。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关于数学的历史故事、人物等对学生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不仅仅增加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与掌握了数学知识内容还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保持在一个创新的状态。

三、结语

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发现数学问题中存在的某种必然联系以及数学问题内一些新的关系能够在解析数学题目时想出不一样的解析方式具有超前、超长等一系列特性。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提升每一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能力提高每一名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能力,促进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发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新课改;数学模块;教学探究;学习方式;自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66-02

为配合新课改的认真落实和顺利推进,结合规划课题《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实践研究》的积极开展(获省级优秀课题),通过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以及新、旧教材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研究了高中新课程五个必修模块的功能、价值和教学特点,经过教改实践和探究有几点体会和认识与同行们交流。

一、模块的认识及应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明: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间的逻辑联系。模块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围绕某一主题并整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社会经验而进行的。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高中新课程设置模块是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亮点,也是推行新的高中课程理念的载体。因此,如何理解模块及实施模块教学,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

模块作为新课程中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单位,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也有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理解知识,比较系统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依据模块的基本特点:综合性、相对独立性、开放性,对于模块的教学设计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综合难度较大,可以用多开端、多系列、多层次的方式进行组织,可以实现课程内容的纵横沟通和相互联结。

二、模块课程的教育价值

新课程改革致力于探寻一种跨学科的、兼具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优势的课程结构,力图通过结构的优化实现学科融合与沟通,促进课程功能的发挥,使模块课程有预期的教育价值,并体现在:

(1)以主题的形式来分解学科、组织课程,使核心课程与学科课程两种不同课程类型合理渗透,既有利于教师组织实施,又有利于学生从事专题探索。

(2)关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沟通,普通高中原有的课程设置较多地关注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忽视了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新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一方面,社会生活中的课题被纳入了学校课程,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学生们开始突破课堂时空的限制,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从事自主探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增强了课程的可选择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许多科目将内部的课程模块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学生可以在选修模块中自由选择。这种灵活性和个性化课程的设计思路既是对学生心智的解放,也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认可。

三、数学模块教学的基本策略

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我们总结了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

1. 研读课标和教材,准确理解模块教育价值和教学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模块教学实施中,教师必须对课标和教材准确把握,理解每一个模块的教育价值,掌握其教学要求,才能真正完成模块教学的目标,落实新课程理念。

2. 关注学情,重视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3. 开展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特别关注内容的定位和目标要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高效课堂。

4. 以课程主线统帅模块教学,处理好模块的相对独立性和学科内容的系统性问题。

5. 鼓励课堂探究的设计和课题研究的开展,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落实新课程理念。

6. 模块学习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尝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分认定落实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四、实施数学模块教学的成效

1. 课堂结构模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和课堂互动,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养成;改进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的模块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能积极制作课件,利用电子白板、几何画板等创设问题情境、呈现动态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数学教研活动呈现活力。实施高中数学模块教学对每一位教师来讲是个全新的开始,配合新课改的教研活动也应赋予新的内涵,教研突破旧的模式,要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教师正确理解与把握新课程理念,关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把握模块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使新课标的要求能真正落实;另一方面,通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单元教学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研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实效性。配合新课改可作为周教研、学期教研长期的主题,对教研工作赋予了新的活力。

3. 提升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抓住课题研究的契机,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对学科教学更多、更全面的理解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教研工作经验,使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迅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主动、自觉地把新课改理念应用在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恰当的融为一体,在学生发展的同时,注重自己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4. 共同推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通过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的研究,促进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创课堂教学新局面,提高数学教师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程能力与水平,推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1)深入研究高中数学模块课程的特点,准确解读模块课程的价值与功能,确保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课程的正确理解上。

(2)准确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设计的新要求,积累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的案例,探索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规律和方法,形成相应的规则和可操作程序,使其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为一线教学提供指导与帮助。

(3)通过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设计及实施的研究,帮助教师把握高中数学课程主线,促进教师对课标的深化理解,提高教师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的能力。

(4)通过高中数学模块教学中课题研究和探究活动的实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找到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落脚点。

在高中数学模块教学的实践中,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和运用;积极主动的参与、研讨和反思,对数学模块的认识、理解就会全面系统、完整到位,教改实践游刃有余,教学应用得心应手,在新课程实施中真正做到:学生有收获,教师有成效,课改有收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范文第5篇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感悟。

1.做一个“多角色”的高中数学教师。

1.1“学习型”教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很多新课程、新内容是以前教材没有涉及的,需要教师自己在实践中摸索、研究。对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应该有广博的与数学教育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以及广泛的兴趣等。同时崭新的数学课程内容也要求教师要有现代的数学知识储备。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修养,不断汲取教育科学研究理论,还要对近、现代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都能理解和掌握,更深一步对各类知识融会贯通,能从现代数学的视角下审视、指导数学的教法。积累教学方面的经验,形成一套在实际中不断完善的科学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

1.2“设计型”教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及基础现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新课程理念和教材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多地研究和创造数学素材,设计出反映数学内容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运用教学理论分层次,有区别地设计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取广泛的活动经验,形成自学能力。从而使高中数学课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3“合作型”教师。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希望学生顺从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应付了事,从而压抑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数学课堂上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与启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完全让学生感到师生双方的合作关系,以使其自由地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师生只有在相互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合作学习,才能在新课程下共同发展。

2.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3.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4.几何画板非常直观,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突破难点。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的概念和思维方法渗透于高中数学的各个部分。其中,通过观察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的图像,来归纳出这些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有关函数的传统教学中多以教师手工绘图为主,但手工绘图有不精确、速度慢的弊端;应用几何画板快速直观地显示及变化功能则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具体说来,可以用《几何画板》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快速作出函数的图像,并可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多个函数的图像。如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x■,y=x■和y=x■的图像,比较各图像的形状和位置,归纳幂函数的性质;还可以作出含有若干参数的函数图像,当参数变化时函数图像也相应地变化。如在讲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的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设计三个参数,使A,ω,φ变动起来,固定其中的两个参数,让第三个参数变动的方法,从而更加直观地显示出这三个参数的影响。这样教学既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

5.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活跃起来。

5.1抓“文眼”设疑导思。“文眼”即教材章节重点、难点的关键处。在此处,教师要精巧地设疑,并注重抓住教材关键,去突破教材难点,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锻炼学生知识迁移、比较、分析、获取信息、知识提取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的目的。

5.2在学习误区设疑导思。所谓“误区”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最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些误区巧妙设疑,辅以引导,可以化难为易,使学生走出学习误区。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而且对所学内容不容易忘记。

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进步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受制于师资力量,生源质量普遍较差,教学现状与重点高中存在很大差异。如何针对我校的生源特点,切实有效地使用好新教材,成为我们农村普通中学推进新课改过程中亟须解决的一个课题。

新的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实施以来,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经受着新的考验。新的教育理念及评价制度,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很新、很高的要求。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

一、不断加深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

1.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新课标

首先认真研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带着问题去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回来后写学习的心得体会。以此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平时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在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与认识。

2.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农村普通中学往往是省、市教研活动的盲区,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除了倡导老师走出去,校内交流更要切合我校教学实际。所以在农村普通中学,集体备课不容忽视。

通常集体备课以年级为单位,讨论同一时期的教学内容,分析如何突破教材重、难点,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不断加深对新教材的认识,提高了备课组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备课组内相互听课。提倡“同课异构”,认真剖析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二、重点研究新教材的内容、结构、要求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及教学特长,分章节研究新教材,重点对比新旧教材内容,深刻理解编者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控制难度,把握要求。高中数学教材按模块编写,分为必修与选修,但是在编写教材时,把这些比较系统的内容分散开来编写,显得内容繁杂、无序,学生学起来零乱、不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和“思维链”。加上高中课程进度快、知识容量大、思维深入、基本功要求高。学生刚上高一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较困难,高一、高二两年就结束整个高中课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提前了解教材、针对教材及个人思维特点提前练好基本功。

三、本校学生学习能力及方法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专门针对2012年高二年级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喜欢数学,觉得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是普遍觉得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课本知识,课后少做习题,甚至不做习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基本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复习的三步曲。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够高,效率不高,成效也不明显。

针对本校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使他们养成每节新课前都要进行预习的习惯,从而初步了解下节课教师上课的内容,提高听课效率。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重视课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农村中学的学生有着依赖心理,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课堂上要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挖掘字里行间的含义。

2.剖析课本例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中的例题很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搞好例题教学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特的功效。

3.归纳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讲授完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地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另外,注重教材的校本化,面对农村中学的具体现况,以教材为本,外延成适合本校学生灵活使用的材料。面对生源基础差的压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势在必行。

五、《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后出现的进步

1.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明显进步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充实新课程的教学;不断地实践,发现新问题;不断地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施方案和计划,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2.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进步

由于新的教育理念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参与数学学习,并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了探索和创新的强烈欲望。逐步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平时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断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与较强的学习能力。逐步使学生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我学会”变为“我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后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切合实际

教材的部分地方要求过高,例题与习题脱节,前者学生还能掌握,后者则上升梯度太大,使教学不易进行。导致教师或多或少要延长课时来弥补的状况。

2.知识的前后跳跃不合理

教材中有的地方编排不尽合理,如:必修2中直线斜率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三角函数安排在必修4,学起来不流畅。必修5中简单的线性规划要用到直线方程知识,而直线方程知识则安排在必修2。再如,选修2-2的定积分要用到极限知识,之前没这方面的知识铺垫,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

3.缺乏对新增内容的教学指导

现在我们农村普通中学的教师对新增内容不能很好把握,如:程序框图,微积分,二分法等。因这些内容有的接触较少,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更加广泛、更加科学。

七、如何更有效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几点设想

1.进一步研究教材内容安排的逻辑顺序

把握贯穿教材的主要脉络:函数、数列、几何、算法、统计概率等等,深入体会每一部分在整个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作用。

2.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懂得学习的方法,加强对数学通性通法的教学

认识学习数学的途径,积极倡导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本课题组应进一步探讨适合本校学生的数学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进一步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基于实践的学习方式。

3.将教材琢磨透彻,把教材由薄研究到厚,再由厚研究到薄,进一步分析课程结构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形成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学案。

4.关注课堂的有效性

即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避免教师讲的多,学生收获甚少的现状出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思维空间。提供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平台。

高中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问题重点讲,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选用单元复习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实际出发,平时分层指导尖子学生,教学中让尖子学生感悟高考中常考查的数学思想。突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尖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兼顾学法指导,重点是消化解决曾经出错的题目,争取不犯重复性错误。高中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磨炼,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基本体现。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长计划,短安排。可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数学学习自然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尚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案例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

[2]钟启泉.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程晓杰.高中数学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南昌大学附中,2009.

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99-0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会学数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与此同时,数学教学理念应该同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时俱进,学生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只有通过教师在标准的基本理念下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主动去探索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明确提出.数学学科应“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那么如何关注呢?结合标准的基本理念,实施好标准应该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凸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凸显全体学生在标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是要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数学为主动参与学习数学,转变那种依赖或过分依赖教师的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学习方法,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每一个学习单元当作一个学习阶段,把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新知识的活动放在教师课堂教学这个阶段之前,让每位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探索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探索问题时,可以提倡独立思考,也可以提倡合作交流。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学生对数学新单元的学习如果离开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课堂教学就极容易走向放任自流的境地,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比较低,容易浪费时间,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可靠的保证;教师对新单元的知识如果不分轻重缓急,一味拼命传授,那又要回到“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去.学生的学习也就只能像是装知识的“桶”,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了。相反,对学生而言,新单元中所涉及的数学新概念、新术语、新符号、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新的思维模式等等都必须注意重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该从新概念、新术语、新符号、逻辑连结词的教学人手,紧紧围绕数学思想方法这个中心,教会学生如何根据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况,来探究问题中各个已知条件的使用方法,深入探究问题中是否隐含某些有价值的条件;如何根据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况,追寻问题解决的一.条或多条可能的思路;如何根据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况,结合问题中各个已知条件的使用方法或某些隐含条件与所追寻到的一条或多条可能的思路进行综合分析思考,直至获得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为止;如何根据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或多个或一系列所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结论本质的同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倡导全民参与终身 学习的今天,学生自己会学数学的能力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从长远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应该说有时会比目前课堂上教会学生解几道数学习题来得更重要。指导学生自己会学数学应从四个方面人手:提醒学生注意读懂数学符号的含义;提醒学生注意读懂数学概念、术语、数学结论的本质属性;指导学生领会由新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某些知识或数学思想方法相结合,并进行推理论证所获得的新的结论或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醒学生注意适时进行复结,在应用中达到熟练掌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 学态度。这也是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所要求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范文第8篇

一、使用高中数学新课程人教A版教材的实践与认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合与对应的思想” 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 ,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与教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映射、联想与猜想等。

3、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课程体系

1、新教材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种教材,而必修教材是由5个模块组成,其中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有利于提供丰富多样的可选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它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人生规划的思考。

2、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他们是贯穿了整个高中数学 课程的重要内容,不单独设置,而是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使用高中数学新课程人教A版教材的教学体会

(一)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有十条:课程的基础性;课程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双基认识的与时俱进;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而这些理念的具体化,就是教学要求的准确把握问题。我们全体备课组成员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针对新课标课时紧、任务重的特点并结合我校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教学制定了以下的实施原则:

1.对重点的传统知识作适当拓广

2.对新增加的知识内容加强基础训练

3.对新教材的删除内容控制知识拓广

4.对新课标淡化的知识内容不做拓广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准备

要让学生认清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特点上的变化,特别是语言、思维、课堂容量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在初、高中都赶上实行新课改,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有些内容在难度、深度方面降低了。而且,许多在高中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应在初中掌握的数学知识,有的在初中教学中进行了删减,有的降低了难度,这样无疑加重了高中数学教学的负担,一两节课的补缺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采用讲到哪需要补什么再补,发现学生哪欠缺就补哪。 实践证明,需要的时候给予补充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教师必须心中明确,何时要补?补哪些?怎样补?

(三)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出发,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阶梯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