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分析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收益共享;产品的绿色度;契约;绿色供应链协调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114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者除对生活水平的追求外,也意识到生活环境的重要性。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型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基础上,绿色供应链模式产生了。[1]为使得其所管辖的企业重视绿色供应链问题,世界各国以及许多地区都出台保护环境的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如何有效提高供应链绩效,为社会提供环保节能的绿色产品,成为供应链结点企业,包括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以及供应链下游的分销商和零售商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2]由此,本文对绿色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收益共享契约进行设计,使其能够协调供应链,达到整体及各方利润最大化,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的。

自绿色供应链的概念被提出至今,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其从各个方面展开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研究对于绿色供应链的各种研究成果,通过总结可以了解到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对绿色供应链有效驱动因素以及供应链管理中的管理障碍因素的研究 [3]、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的成本问题研究[4]、绿色供应链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其与制造商之间的博弈模型[5]以及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型[6]等方面,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相关文献均是对绿色供应链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文献不多。用契约来协调供应链在供应链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用契约协调绿色供应链,使供应链达到协调,总体及各方利润均达到最大化方面的研究较少。另外,如何表示绿色产品,用产品的绿色度来描述绿色产品,而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产品的绿色度会直接影响市场需求。目前的研究中没有考虑产品绿色度对需求的影响,已经不能真实地体现现代消费者的实际消费心理了,大家更希望买到物美价廉、性价比高的产品。本文综合考虑产品价格、零售商利润加成和产品绿色度等因素,建立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模型,进而设计收益共享契约协调制造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希望利用本文能够为供应链节点企业进行绿色供应链活动提供决策参考。

2绿色供应链基本模型建立及符号

本文考虑的绿色供应链模型中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两个结点企业。市场中包含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一种是普通产品;另一种是绿色产品。市场的需求受市场总规模、产品的绿色度和产品价格三个因素共同影响。消费者消费时,会结合考虑价格和绿色度两个因素。在实际的市场运行中“物美价廉”的产品,即绿色度高、价格低的产品,必然占用最大的市场份额。本出如下假设。

5结论

我国的供应链节点企业间成员合作问题,是本文考虑的焦点。综合考虑绿色产品绿色度、产品价格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建立两个节点企业的绿色供应链模型。同时利用收益共享契约协调绿色供应链,楣α唇诘闫笠档穆躺供应链管理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在供应链集中控制模型中产品绿色度要高于其分散状态。在管理实践中,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协调绿色供应链,达到双方及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并实现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绿色度更高的绿色产品。本文所研究的绿色供应链模型是以双方信息完全为基础的,下一步可以考虑绿色供应链中不完全信息的情况。这将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刘明绿色供应链核心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与协调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3]朱庆华,窦一杰基于政府补贴分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博弈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6):86-95

[4]Ghosh D,Shah J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eening Policies Across Supply Chain Structu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35(2)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复杂网络 拓扑结构 演化模型 小世界 无标度

问题的提出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着复杂系统,而复杂网络是描述各类复杂系统的有效的理论和工具。复杂网络是对真实复杂系统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包含了大量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它将复杂系统中的某种现象或某类实体抽象为节点,将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边,从而形成了用来描述这一系统的图。这样的图,是对系统模型化的抽象与表达。近年来,复杂网络的研究受到了来自科学和工程各个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由大量的相互联系的企业构成,这些企业之间并不是完全同质的, 包含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子系统,分布在不同行业、区域或阶段,在网络中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构成供应链网络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是非同质的;这些企业作为子系统又由众多的组成部分形成,每个子系统又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研究,子系统内部的结构也较复杂,供应链网络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供应链中的子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交互作用,存在竞争、协同的关系,各节点企业相互依赖,各工序环环相扣,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可以说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复杂巨系统。供应链呈现复杂的网状结构,供应链管理不仅涉及到上下游相关组织,甚至涉及到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不只是简单的链条管理,而是管理一个盘根错节的“供应网络”。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及大量不确定性问题背景下,供应链作为一个网络系统,大多缺乏抵御能力甚至不能抵御风险。因此,深入研究供应链管理问题,从网络的角度以系统的眼光审视供应链的结构,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供应链进行建模,加强供应链网络的脆性及鲁棒性研究,分析不同干扰情况下供应链网络的脆性及鲁棒性表现形式和特点,对于提高供应链的运作绩效和鲁棒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复杂网络研究

复杂网络的研究可追溯到世纪欧拉(euler)开创的图论。在随后的多年时间里,图论一直是研究网络图表示的基本方法。历史上描述系统性质比较常用的是两类网络:一类是规则网络,网络中的节点只与其紧邻或次近邻相连,即每个节点连接的节点数相同,组合数学的图论讨论了各种规则网络的问题;另一类是完全随机网络,是由匈牙利数学家erdos和renyi两人(er模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此后的近半个世纪里,er模型的随机图理论成为学术界研究复杂网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数学工具,一直是研究复杂网络结构的基本理论。他们用相对简单的随机图来描述网络,简称随机图理论。两人重要的发现是随机图的许多重要性质都是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突然涌现的,其创立的随机图理论是研究图类的闭函数和巨大分支涌现的相变等的重要数学理论。

诚然,图论可以精确简洁的描述各种网络,而且图论的许多研究成果、结论和方法业已成为复杂网络研究的有力工具,能够自然地应用到现在的复杂网络研究中去。但是,绝大多数实际复杂网络结构并不是完全随机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大步迈入了信息网络时代。从internet到www,从大型电力网络到全球交通网络,从生物体中的大脑到各种新陈代谢网络,从科研合作到各种经济、政治、社会关系网络等。可以说,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网络世界中。长期以来,通信网络、电力网络、生物网络和社会网络等分别是通信科学、电力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而复杂网络理论所要研究的是各种看上去互不相同的复杂网络之间的共性和处理它们的普适方法。复杂网络研究正渗透到数理科学、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科等众多不同的领域,对复杂网络的定量与定性特征的科学理解,已成为网络时代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性课题,甚至被称为“网络的新科学”。

世纪之交(1998-1999)复杂网络的科学探索发生了重要转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学家

冲破了传统图论,特别是随机图理论的束缚,以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两项重要发现为标志,复杂网络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8年,watts和strogstz发现复杂网络的小世界(small world)特性。1999年barabasi和albert发现了真实网络的另一重要特征节点度服从幂律分布,揭示了复杂网络的无标度(scale free)特性等,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来阐述这些特征产生的机理。这些开创性的工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开辟了复杂网络研究的新纪元。

此后,复杂网络的研究迅速地扩展到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并不断与这些学科领域交叉促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复杂网络的研究蓬勃开展,正在向着纵深方向和可能结合实际应用方面发展。

供应链复杂网络建模研究

目前国际上主要是以dirk helbing为首的一批物理学家在采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供应链网络。dirk helbing(2006)研究发现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即信息放大效应,和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性质有关。好的供应链结构可以减弱牛鞭效应,同时增加稳定性和抗攻击性。

douglas r white对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商业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由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的企业作为节点形成的商业关系网络中,网络中各个节点并不是同质的,在网络中存在着merck、pfizer、myers等核心,与其他生物制药企业相比他们拥有更多的商业合作伙伴,在网络中拥有大量的连边;在研究这一供应链演化过程中还发现,网络规模在不断增加,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即网络的连边增速更加迅速。其研究结果预示着供应链系统的网络结构并非一个均匀的网络,网络中存在的hub节点,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网络规模和网络中的连接也呈非均匀增长趋势。christian kuhnert(2006)发现城市的物资供应网络服从无标度分布,即都有少数的核心节点,发挥重要的物资调度和配送作用。这是在供应链系统的实证中较早明确证实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的无标度特性的。而无标度网络是复杂网络中重要的研究结果,也提示了复杂网络模型在供应链系统建模的无限前景。marco laumanns等把供应链网络看成一个物料在其中动态流动的过程,每一个节点看成一个变换器,物流通过某个节点的时候发生变化,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模拟,然后用鲁棒最优控制方法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化目标。

李守伟等(2006)在对我国产业网络的复杂性研究中也提出我国的半导体产业的供应链网络同样具有无标度的特性。闫妍等对我国蒙牛乳业所在的供应网络进行了拓扑建模,利用复杂网络的方法,考虑级联效应来评价节点的重要度,识别出了重要节点,用最大连通子图规模衡量了级联效应的后果。上面两个结果通过实际数据的复杂网络构建,实证了供应链系统的无标度特性。郭进利(2006)考察了网络节点连续时间增加的供应链网络特征,利用更新过程理论对这类网络进行分析,获得了度分布的解析表达式。研究表明,供应链型有向网络具有双向幂律度分布,并且稳态平均入度和出度分布的幂律指数在区间(2 , + ∞) 内。范旭等针对供应链网络的复杂性和其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根据复杂网络理论对供应链网络进行了诠释,利用分形理论构造了一个可能的供应链网络,阐述了供应链网络在具备一般复杂网络特点的同时也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网络的大多数特性。根据供应链系统的一些特征,仿真了供应链网络的生成演化过程,对结果进行复杂网络建模,分析了供应链系统的特性,给理论界提供了复杂网络在供应链管理上应用的较好范式。

以上研究展示了复杂网络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宽广应用前景。但是以dirk helbing 为代表的研究偏重复杂网络理论,角度比较窄,对供应链本身的研究和思考较少,对供应链应急管理的涉及则更少,不能广泛地揭示供应链的特质。立足供应链本身,结合复杂网络思想,从全新的角度进行供应链管理研究还有很多可以探讨和深入的余地。

结论及展望

虽然对供应链的研究目前已经有大量文献发表,但是缺少的是用系统的观点,对供应链系统整体规律的研究。借助复杂网络理论可以揭示出供应链网络的整体宏观性质,研究供应链网络的动态形成变化过程和宏观行为,分析供应链网络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这是以往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不能完成的任务,研究结果对于这类复杂系统的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复杂网络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用全新的观

去看待供应链应急管理问题,它侧重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去分析单独的点和整体网络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借用社会网络分析的诸多方法以及网络演化机制去研究供应链上的企业关系。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供应链管理,为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启迪,应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b. bollobás, random graphs[m]. academic press, london, 1985

2.b. bollobás, modern graph theory. graduate texts in mathematics[m]. springer, new york, 1998

3.d.b. west, introduction to graph theory[m].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95

4.f. harary, graph theory[m]. perseus, cambridge, ma, 1995

5.erdos p,renyi a, on random graphs[j]. publications mathematics, 1959, 6

6.barabasi a.l., linked: the new science of networks[m]. massachusetts: persus publishing, 2002

7.watts dj, the ‘new’ science of networks[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4,30

8.watts d j, strogatz s h.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j].nature, 1998, 393

9.albert r,jeong h.,barabasi a l,diameter of the world wide web[j]. nature, 1999,401(6749)

10.barabasi a l,albert r.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 1999 ,286

11.dirk helbing. information and material flows in complex networks [j]. physica a, 2006, 363(1)

12.walter w. powel, douglas r. white, kenneth w. koput and jason owen - smith. network dynamics and field evolution: the growth of inter 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the life scienc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0(4)

13.christian kuhnert,dirk helbing. scaling laws in urban supply networks [j]. physica a,2006,363(1)

14.marco laumanns and erjen lefeber. robust optimal control of material flows in demand- driven supply networks [j]. physica a,2006,363(1)

15.李守伟,钱省三.产业网络的复杂性研究与实证[j]. 科学学研究,2006,24(4)

16.闫妍,刘晓,庄新田.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供应链级联效应检测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3)

17.郭进利.供应链型网络中双幂律分布模型[j].物理学报,2006(8)

18.范旭.复杂供应链网络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6,3(3)

作者简介: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 服务系统 供应链管理

对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实施。应链管理的思想最初起源于制造业,高品质、低成本,即时响应顾客的需求是供应链的核心思想。在制造业,自从有了企业那天起,质量、成本和时间就一直是企业的三个核心要素。围绕这三个方面,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旨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生产周期的生产产品的方法(即生产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和变化。

上个世纪80年代,在生产制造业中出现了大量新的制造技术、管理战略(理念)与手段,使得厂商有机会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如精益制造(LP)、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生产(JIT )、看板(Kanban)等,在企业界与管理学界非常流行。为实施与完善这些战略,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方面,这些管理理念似乎都走到了尽头。因为单纯考虑企业内部资源优化是不能适应基于时间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合作伙伴协同动作,才能真正从整个供应链降低响应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他们增加利润、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下一步措施。与此同时,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ERP在企业中的广泛采用都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1997年,美国的制造企业投入在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活动中的费用达到8620亿美元(占全美当年GNP的10%)。一些著名的跨国集团,如DELL、P&G、HP、WAL-MART作为供应链管理成功案例在企业界广为传诵,也引起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极大热情。

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含义

但对于什么是供应链,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比较常用的提法有,“供应链是由在满足一个顾客需求(直接或间接的)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企业所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一个供应链不仅包括供应商和制造商,也包括承运商、仓库、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顾客本身。而在每一个企业(如制造商)内部,供应链包括其所有的活动,如,新产品的研发、市场营销、生产、分销、资金与顾客服务”。

Lee and Billington (1992)给出了一个更直观的描述,“一个供应链是由若干设施组成的一个系统,分别完成对物料的采购、零件或产品的加工、直到将产品提供给最终消费者。”

尽管目前为止对于供应链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完整而统一的,但供应链管理有一个统一的核心思想即强调各个企业专注自己最擅长的核心业务,将其他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具有优势的合作伙伴,通过供应链的组织和协调,形成更强的竞争力。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使企业在最短时间里寻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赢得市场。供应链管理模式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它以多品种、变批量生产代替大批量生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外出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旅游者为满足在旅行生活中的食、住、行、娱、购、游方面的需求而引发了对旅游产品的消费。旅游产品的质量取决于旅游者对组合产品的整体期望与感知之间的差别,由此决定旅游者的满意度,也决定了旅游服务的成功与否。

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旅行社在旅游业内各企业之间担负着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起到了联系各组成部分的纽带作用。通常,旅行社通过采购相关的服务项目形成满足旅游者多方需求的整体性组合服务产品,再把组合产品销售给顾客。提供给旅行者的服务组合产品的整体性、协调性依赖于旅行社的组织协调能力。

旅游业内这种相关企业以旅行社为核心,联结成一个服务于旅行者的服务系统。这种对旅行者的、以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活动顺序为依据的旅游服务系统,实际上就是一条服务于旅行者的服务供应链。虽然旅游服务供应链是客观存在的,但目前的学术界并没有对其运作机理和管理模式进行过深入研究。

旅游服务业如何提供优质的、特色化的、全程的旅游服务,跟上国内其他成熟的服务产业的发展步伐,接轨世界现代化旅游服务业的进程,是值得日后旅游服务供应链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建立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入WTO后,外资旅行社可以在我国成立独资公司,并可直接与交通和饭店经营者交易。我国旅游经营企业无论在规模、经验和管理理念方面同国际旅游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体系,形成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的垂直分工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能更好的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顾客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其获取信息也越来越便捷,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所以顾客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时代,传统的纵向一体化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去应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及时掌握旅游者的需求,对旅游服务系统的管理进行创新,提供让游客满意的服务,成为旅游经营企业的主要职责。我国旅游企业目前总体来说,数量多但规模偏小、且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单靠企业自身的实力很难满足顾客的多样需求,旅游企业只有通过相互合作运用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才可能满足当今顾客易变、多样性的需求。

能使旅游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合作促进经济增长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及社会联系的广泛性特征决定了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具有广泛的带动功能,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二十多年来,我国旅游服务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如今旅游服务业已经成为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刺激公民消费、加速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逐步放开旅游服务业,使我国旅游经营企业既面临机遇,同时又面临巨大挑战。我国旅游业运行几十年的经验表明,强化跨部门、跨地区协调管理的力度,是实现旅游业顺利运营和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的协调能力十分有限,相关协调政策不能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关系不顺,政策不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磨擦碰撞现象仍很多,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协调旅游经营企业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可见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因此,系统深入地研究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机理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它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适应于旅游业各企业,特别是对一些革命老区和西部地区旅游企业显得尤其重要。像2006年国家旅游总局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目的就是要帮助革命老区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如果没有一种先进的管理运作模式作指导,则可能会破坏当地的旅游资源并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

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水平较高,旅游业起步较早,目前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市场发展体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旅游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旅游服务基础研究,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部门来研究旅游服务的特点和作用;旅游服务感知研究,主要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他们对旅游服务的期望、满意程度等,并研究影响旅游服务的感知因素;旅游服务质量研究,主要是研究如何去衡量和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电子旅游服务研究和旅游电子商务,主要的研究是如何运用电子商务促进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上述这些研究的视角多集中于在游客的感知和满意度方面,研究方法也多从心理学和社会学及地理学的角度而进行的。这些内容大多是从服务的角度谈服务的存在问题,其宏观性不足,较少地从服务的角度系统诊断旅游服务系统或旅游业的缺陷问题。而国外关于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理论研究也是比较罕见的。

但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服务的一些实际做法却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相符合。欧美国家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旅行社业内部进行了批发经营商和零售商的垂直分工,而批发经营商和零售商又根据市场状况和企业实力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了水平分工,实现了专业化的经营。在澳大利亚,各种旅游产品先通过众多的零售商销售给客户,再集中起来批发给旅行社,这种先分散经营后集中的方式可充分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西方发达国家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便游客对各种旅游产品的选择。这些做法都是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一致的。

国内研究现状

旅游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可以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业。所以在对于如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方面,认识还不够深入。国内关于旅游服务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企业服务人员对游客的心理、态度和技巧等方面。

在我国关于旅游服务系统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其中邹慧萍等(1996)探讨了建立灵活快速反应的旅游服务系统ATSS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构想;赵洁(2002)构建了基于Browser/Server的旅游服务系统TSS,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功能、特点、网络结构、软件结构和关键技术;张文建(2001) 则分别从旅游和服务两个角度提出了旅游服务系统模式以及旅游服务传递系统等;杜文才(2003)分析了旅游业的信息特征、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引起的旅游业经营环境变化,提出了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并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过程重组;张英姿(2005)提出构建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意义,但并未对其运作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起源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是用于制造业,而旅游业是属于服务业。那么能否把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用于旅游业呢?下面本文就对其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

首先,旅游(或称旅游活动)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主体(旅游者)、中介体(以旅行社为核心的旅游经营企业)和客体(景区或景点)之间,表现为客流(旅游者出行路线及安排)、信息流(旅游开发规划、市场营销)与物流(物质的供应与流通)的统一。而客流和信息流可以作为特殊的物流,因此可将现代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旅游的开发管理中。

其次,在客体――中介体――主体这条旅游服务供应链中,质量、成本和时间同样是三个关键要素。质量要素决定旅游者的满意度,进一步决定旅游者的消费决策,从而影响到旅游企业的客源市场;成本要素则决定旅游业的获利能力,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时间要素是决定响应旅游者需求的速度,与旅游者对产品质量的感知有关,也与旅游企业的效率有关,从而又影响到质量和成本。所以,为质量、成本、时间三要素提供基本保证的旅游服务运作模式及其管理在旅游业的地位不容忽视。

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一种适应目前环境的最为先进的运作模式,而且作为一种协调参与者的相关活动的全面整合系统观,着重强调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和整体运作,对客观上已经存在的旅游服务分工协作的系统以及旅游服务供应链的运作管理可以提供理念的启发、理论的指导和方法的参照。

借鉴供应链管理模式,旅游业就可以根据实际,围绕实现顾客需求的有效合作方法的研究,探索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具体运作模式。

旅游服务供应链进一步研究方向

根据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其对旅游业的重要作用,要真正发挥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作用,就必须对其运作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今后的研究应主要探讨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景区、景点三者之间应如何进行协调,才能实现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目标。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

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主体部分,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目的就是要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又使供应链各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因此在这部分,应着重研究如何建立一个可信息共享的旅游信息系统。

旅游服务业是一种基于需求的行业,尤其是对信息的需求强度高,它们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而非有形产品,特别强调顾客服务与信息传递的关系。对服务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将大量的专业与经验以信息流的方式对顾客进行传达或服务,从本质上与电子商务的精神是相通的。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效率、协同、敏捷、快速,不仅有助于服务业有效地提高效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服务业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可以进行及时、丰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物流的瓶颈对服务业电子商务影响甚微,地域分散的资源非常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集聚和共享。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可信息共享的旅游信息系统是旅游服务供应成败的关键。

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核心:旅游经营者

旅行社是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核心组成部分,起着协调相关旅游服务企业的作用。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稳定与否,关键在于协调和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完善。这部分应着重研究如何解决旅游社、交通、餐饮、住宿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集成问题。如旅行社与航空公司之间关于定票的协调机制研究,作为两个彼此独立的利益主体,航空公司希望旅行社在旅游淡季时多购票,而在旅游旺季时少购票,而作为旅行社的实际情况则正好是相反的,那应该如何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形成一个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则是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研究重点。

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能协调一致、抱成一团迎接外来供应链的威胁与攻击,必须要有对供应链中的每个节点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有利地巩固旅游服务供应链上下游结点之间的忠诚度、保证了风险及利益的共享,业务集成,有力地减少了企业的无效率的重复运作。

关于旅游服务供应链的集成问题主要是应该研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集成,以达到快速、高质量、低成本去响应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这其中也应该包括如何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以及如何对其绩效进行管理的问题。

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基础:旅游资源与环境

景区或景点是吸引游客旅游的主要吸引物。要发挥景区或景点吸引力,必须要做好景区或景点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里的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旅游资源分为两种:有物质的、有形的,如山川、园林等;也有非物质的、无形的,如民俗文化、旅游服务等。

旅游资源与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本身的保护,使之不受破坏、特色不受削弱,而且还涉及到其周边自然生态与社会环境的保护问题。注重资源环境保护,防止破坏性开发,尤其要重视对自然保护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如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经济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如何开发景区或景点的旅游资源,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而关于景区、景点与旅行社的协调问题,主要是研究多委托人和多人的情况下激励约束机制的相关问题。因为一家旅行社会同时开辟若干条旅游线路,而一个景区、景点也会同时与若干家旅行社进行合作,对于应该如何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既不能破坏当地的旅游生态资源,同时又不能使旅行社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是旅游服务供应链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著.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张英姿.初探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旅游学刊,2002(1)

4.邹慧萍,汪应洛.建立灵活快速反应的旅游服务系统[J].管理工程学报,1996(6)

5.赵洁.一个基于Br0wser/server体系结构的旅游服务系统.系统建设,2002(4)

作者简介: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汽车行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选择供应链搭建质量管理体系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auto companies,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a few notes in the supplier selection: including emphasis on the quality of automotive products,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needs and reasonable to choose the type of supplier. Auto companies,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suppliers and establish a good partnership with suppliers under the premise of quality assurance, it make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the purchase cost of the auto compan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 companies.Keywords: automotive industry, automotive parts, supplier selection, supply chain structures,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407.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和我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让我国的汽车零配件企业看到了做大做强的契机,但同时也强烈感觉到自己和国际领先汽车零配件企业的差距。近年来全球制造成本的不断上涨和汽车零配件企业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让我国很多汽车零配件企业感觉到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和供应商管理、提高企业供应商资源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汽车制造业是典型的装配行业,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与质量问题和产品交货期问题密切相关。当前国际汽车产品市场存在着复杂性,表现在其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等方面。例如2001年,福特公司因轮胎的质量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召回,2004年,日本某汽车公司因产品质量缺陷使其面临倒闭境地,2010年,丰田汽车因油门踏板存在质量问题,丰田在美国召回凯美瑞、卡罗拉等主力车型在内的8款共计230万辆汽车。这些案例均因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所引起,可见供应商选择已经成为制造过程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全球各国大型汽车制造商已经意识到了要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对供应商的稳定性提出较高的要求,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对整车企业的质量风险大大提高。各汽车企业要求成本更为低廉,价格更为合理、质量更有保证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可见,车企的供应商选择已成为车企发展的当务之急。汽车零配件企业的供应商资源的优劣与否将直接影响汽车零配件企业的发展甚至存亡。

2、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管理

由于汽车产业是以汽车装配业务为基础的业务,因此对汽车零部件的选择和采购尤为重要。通过学结专家学者们对供应商选择评估的研究成果;结合汽车零配件企业的特点和本人在汽车行业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汽车零配件企业供应商选择评估进行研究,提出关于汽车零配件企业供应商选择评估的一些实践性的建议,并希望能对同行和需求者有所借鉴。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功能网链的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汽车企业即为核心企业,由他充当群体的“原子核”,吸引其他卫星企业从而形成一个网链。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is how to collaborate and integrate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logistic activities under the e-commerce environment.

Key words: e-commerc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third-party logistics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存在流通成本高、流通渠道长、交易手段落后以及信息化程度低等现状,而电子商务的出现推进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更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供应链物流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活动的功能发挥对改善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链间的耦合度和农业的价值链有很大帮助,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我省的农业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

1黑龙江农产品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1当前黑龙江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农产品流通不畅一直是阻碍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市场信息的不畅通和不规范等原因,使得农产品“难卖”现状仍然存在。同时还存在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发生滞后、农产品流通的网点、规模、设施等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需求极不相称的问题。而要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或网络),就需要具备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和体系,这也是搞好农产品流通的核心。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应用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技术,按照现代流通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期货交易、拍卖、经营、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利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来加快信息流通的速度。

1.2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

据2006年统计,黑龙江省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 000多个,有农民经纪人领办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848个,创建了各级农民经纪人协会371个。除一些地方的专业协会外,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基本上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然而,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有效的中介组织发展还不完善,以集贸市场和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缺乏高效的多种连接流通渠道,流通体系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在不同的流通阶段不同的流通主体执行的物流活动分工不明确。同时,流通过程的组织化程度也不高,参与主体的参与过程短,这样会造成对农产品流通渠道认识不足、捕捉信息能力不够,进而影响流通的效率。

1.3农产品流通中信息化程度低

到2006年末,农业信息网共各类信息150多万条,网站点击数达3 000多万次,并且黑龙江省有7个市地、45个县市开通了“农业110”信息服务热线。但是对于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还是不够的,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基层的农业信息网络不完善,生产者(农民)不能掌握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会使他们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有时也会出现盲目生产的现象,造成资源和人力的大量浪费。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力度不够,信息的收集、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对整体优势的形成设定了阻碍。

1.4农产品流通市场配套服务功能单一,流通环节结构松散

流通各环节之间结构松散,没有形成完整流通体系应形成的供应链结构,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体流程为: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

/超市-城镇居民,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仍以单一对手交易和有形市场为主,各项配套服务功能即使具备也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而成熟的批发市场应该具备场地功能、商品组织功能、价格生成功能和信息功能。流通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内部联系和沟通,很难形成以调研、计划、生产、贮运、促销、服务等为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供应网络的建设迟缓。

2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内涵、特点及模式

2.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在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所组成的网络体系。供应链管理(SCM)是对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与最好的服务,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收益。

2.2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是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它是农业产业链的下游和末端。农产品供应链是由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上游及下游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由以下环节构成: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则可以说是围绕农产品经营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协调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利益需求,将供应链各成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使物流不仅贯穿于农产品采购、收购运输和分销,还贯穿于农产品经营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的供应链,最终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

2.3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特点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表现的特点:(1)信息化。物流的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在电子商务下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不单单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设备,而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此外,在农产品物流网络设计和决策方面也将产生巨大的优势。(2)网络化。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的物流配送系统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与农产品供应商通过互联网通信提出订单过程,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订货过程,这些过程都可以自动完成。(3)多功能化。多功能化是电子商务时代下供应链物流集约化经营的必经阶段,即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提高仓储和运输户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就是一个平台,它的目标是使商流最优化,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同时供应链管理所处理的内容就是以最终客户需求为原动力,使每个供应链节点都能够分享信息,达到同步和协调的运行。在整个管理流程中,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应用网络技术实现整个物流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

3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3.1电子商务发展下的物流瓶颈越来越突出

农产品流通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十分重要,由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在实际运作中一般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和中介机构实现信息的交换和资金的流动,但物流往往更多地表现为商品实体在平面和空间上的移动,受自身性质的约束,其实施的成本和难度相对很高,成为供应链快速、有效运行的主要障碍,这越来越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农产品客户个性化需求日趋明显的形势下,物流瓶颈越来越突出。根据“木桶原理”,农产品供应链上任何一个成员物流效率的降低都会降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3.2农产品供应链中物流环节协调性差,整体价值链增值困难

黑龙江省还处在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中,这样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产品在产供销中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在农产品供应链条中,缺乏协调、合理的物流管理流程,使得物流的快捷性和高效性的功能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物流的价值增值有限。而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可以借助现代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在物流环节把提高物流效率放在中心地位,这样能有效的协同和优化各节点的物流活动。长期以来,农产品供应链上各成员组织间孤立的进行物流活动会直接影响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价值链的增值也就变得困难。

3.3农产品经营企业的内在需求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动力

省内很多农业企业已经意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都纷纷地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活动。例如:近年来,海林市在强化农村市场主体作用和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创新现代物流营销理念,不断拓宽流通渠道,积极推进网上交易,投资850万元建设了覆盖全市农村的宽带网络,为123个中心村完善了网络设施,开办了海林农业信息综合网站和威虎山食用菌专业网站,农产品经营企业只需简单的注册,就可将产品搬上虚拟“货架”,并通过鼠标逛市场,了解供求信息,实现产品交易。经营者意识到网络会给他们的经营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这样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也能实现信息的共享,生产经营企业同时能够掌握完备的农产品信息,对市场的需求量和价格最快地做出适时的反应,供求双方信息更加透明。

4电子商务下黑龙江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目标及举措

4.1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中心,各级市场相协调的市场体系,同时要积极发展连接农户与市场的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的中介组织。在黑龙江省的农产品集中产销区,改、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信息主导型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同时充分发挥超市在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搞好基地与超市的对接拓展和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发挥物流组织、交易撮合、协议供应等功能,使市场形态由单一有形市场向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综合形态转变。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壮大农产品经纪队伍,要引导龙头企业成为农产品经纪队伍的主力军。加强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根据黑龙江省各地区的生产、消费特点和已有的市场基础,整合、扩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各种方式为营销主体提供销售平台。

4.2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在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能分享到需要的信息,有利于促进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改善,在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引导下共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整体应变能力。供应链的农产品经营的上下游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还可以建立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这样有利于单个经营企业掌握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资源,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以及农产品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实时跟踪,达到全程管理和有效的控制。论文来源于 2008w.com 流星 毕业

4.3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为了迎合个性需求时代企业间专业合作(资源配置)不断变化的要求,它能够实现进出物流的整合,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企业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能够实现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此外,对物流资产和物流活动进行规划、集成、管理和控制,降低物流作业成本,因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在经营规模、经营范围上都具有经济性,使其提供的包括劳动力要素在内的物流作业成本较低。而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优势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水平,它将优化整个的农产品供应链,使物流更可靠,更加可预测。

4.4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物流管理本身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对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改进供应链物流的基本工作流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集成化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和协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企业内部集成供应链与企业外部集成供应链有机结合,发展成动态的集成化供应链联盟。动态的集成化供应链联盟应建立在农产品市场需求之上,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实现集成。加强供应链各成员的合作,形成利益及风险共担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蒋华东.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思考[J]. 农村经济, 2007(10):109-110.

[2] 邓若鸿,等. 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协同模式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60.

[3] 林坚,等.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孙衍林.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探讨[J]. 江苏商论, 2008(3):42-43.

[5] 杨路明,等.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分析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040-03

供应链管理SCM (Supply ChainManagement)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交付给消费者,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这种状态听上去很美。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链条的稳定运转被一次次打破,业内人士不禁自问,难道以下现象真的将是我们供应链管理中的“新常态”吗?例如:

1. 不断缩短的客户期待时间(customerwished time)

2.日益不准确的销售预测

3.产品多样化与日俱增

4.全球化的采购和需求

5.无法避免的某些生产物料较长的供货时间

6.对库存产品控制的压力不断增加

答案是肯定的:全球范围内日益复杂的计划和供应体系远远比历史上任何年代都明显具有复杂性,历史数字对今天的生产计划体系越来越丧失指导性。毋庸置疑,供应管理体系在今天的市场竞争者已经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现就此“新常态”作以粗浅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共同研究。

在实践中,似乎很多同行都经历过在某一时间内,某某成品供不应求,订单持续不断涌进而生产部门无论在产能还是在原材料进货频率上都无法快速满足突如其来的需求。而当耗费大量成本加急采购,甚至不惜以进口空运为代价采购进来大批原材料,加班赶工完成大量生产订单后,却发现由于种种市场变化原因,我们的产成品却要在仓库里面长期呆滞。可见,仅仅依靠原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Requirement Planning)体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迫切需要建立销售需求计划DRP(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体系,让DRP体系成为市场营销中心的信息反馈平台,为生产MRP体系快速有效领航,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捷足先登,出奇制胜。故笔者希望从打造销售需求计划DRP 和原料需求计划MRP 体系两个方面,结合快速配合“插单”“/ 删单”要求,精益生产管理,现场5S管理,和为我们今天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新常态”寻求解决方案。

一、建立销售需求计划DRP体系

(一)充分利用历史年度产成品的ABC 分类的同时,及时分析库存水平和需求;

如大家所知,ABC 分类法又称巴雷特分析法,其要点是把企业的物资按其金额大小划分为A/B/C 三类然后根据重要性分别对待。A类物资是指品种少、实物量少而价值高的物资,其成本金额约占70%,而实物量不超过20%。C 类物资是指品种多、实物量多而价值低的物资,其成本金额约占10%,而实物量不低于50%。B类物资介于A类、C类物资之间。其成本金额约占20%,而实物量不超过30%。同时结合需求变动的不同波动性分为x/y/z 三种,从X到Y到Z,依次代表由低到高的波动性。如图:

使用ABC/xyz分类法可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区别对待,使存货控制更方便有效。在此需要阐述的是,我们通过科学的数字分析,从浩如烟海的物料品目中,找到众中之众,并不意味着我们彻底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我们仍需时时对比库存水平变化和销售订单需求的信息,根据企业的行业性质,确定是以每周还是以每天的频率进行最优批量控制变化,手动完成关键品种产成品的周/天的采购订单;

(二)根据当期需求变动,及时维护产成品的ABC 分类更新,厘清原因,采取对策;

今天的供应链管理,我们面临的环境可以用3C 来概括,即Change(变化),Competition(竞争)及Customer(客户)。如何应对变化中的环境,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客户是我们工作的焦点。,ABC 分类法进行物料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的确令我们受益匪浅,但是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也会发现,去年某某非常畅销的产品(runner model),今年就销售表现平平,甚至出现下滑;而之前销量平平的产品,今年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销售量异军突起,接二连三地出现短货。那末,我们的计划采购人员如果仍死死抱住去年的数字,对变化置若罔闻,结果可想而知。故训练有素的计划人员会对变化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解,认真追索需求变动的原因,及时实施修改物料主文件和销售计划体系。

(三)加强信息管理,及时分析客户的“真实需求”和“期待交货时间”的变化,理性设置库存水平;

客户的需求在变化中,客户的期待的交货时间同样也在变化中。基于国内的经济环境,一方面生产企业不惜余力的在针对A 类产成品缩短标准交货时间,另一方面企业在变化中的经济环境中,又被迫以增加成品库存为代价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的交货时间要求。库存控制就像一把“双刃剑”,我们该怎样从有效库存水平和供货服务水平GSL(General ServiceLevel)之间找到我们的平衡点呢?笔者认为,作为供应链管理,我们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对变化的需求分析往往又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因为我们太容易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似乎某一个时点的问题将是我们未来时间的总体问题,仿佛得了“近视眼”,忽视了我们计划体系应该发挥的职能。那么,针对堆积的过期未完成销售订单,我们在安排生产之前,客观地分析订单实际交货时间的变化,分析项目更新的需求情况就变得迫在眉睫。此时借助erp 或者SAP 系统的订单管理功能,根据与销售团队的内部沟通,及时更新系统的过期订单的需要提货时间,为后续的计划体系提供正确的信息源尤为重要。

二、修正传统的原料需求计划MRP体系

(一)根据客户的“期待交货时间”,确定“目标交货时间”,企业合理规划原材料库存战略;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生产部门的“目标交货时间”绝非越短越好,而是越接近客户的“期待交货时间”越经济有利。那么安全稳妥地满足客户的“期待交货时间”,是不是就要尽可能地设置原材料的安全库存呢?设置安全库存是必要的,但不是不加区分,统而盖之。

首先,我们生产计划采购人员要将全部原材料,根据物料属性和供应商标准交期的管理状态,区分为需要库存物料和非库存物料。针对库存物料,同样根据物料ABC/xyz分类,确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其次,有一点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作为生产职能的供应链管理,需要额外关注产成品的ABC分类,对于产成品A类物料的管理,在确定“目标交货时间”的指导下,即使生产某种Ax类产成品的原材料并不是原料ABC分类的Ax类物料,但是基于该物料属于某种Ax 类产成品的BOM的一部分,我们同样需要把它同样视为Ax类原材料进行管理,即A 类成品的套料管理。对于“非库存”原材料,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框架,保障标准交货时间;

(二)根据企业“目标交货时间”,设计BOM物料的层次管理规则;

在同一产品线的不同型号的产成品的生产BOM中,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形:

假定物料#401的加工成#303的加工周期为5天,其余物料的加工装配周期均为2天。如我们最终目标产品#101 和#1H01的目标交货时间均为7天,那么我们如果需要压缩成品的交货时间,我们需要物料#303处设置安全库存,而非在物料#401设置安全库存。从上面例子看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字计算,但是是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恰恰被忽略了呢?

同时,假如物料#302 的加工周期和出现问题的概率足以证明这个物料是个“问题”物料,那么我们的应对方法是什么呢?答案同样非常清楚,针对同一物料在多个生产BOM 中“共用”的“问题”设置相应库存不失为明智之举。

(三)保持与DRP系统的信息畅通,保障生产的均衡性

客户的需求是变动的,市场是波动的,而我们的生产能力却不允许我们随之跳动。作为供应链管理的目标需要通过我们的计划体系,保持生产的均衡性,以获得最佳的资本回报。在销售订单淡季来临之前,供应链管理的团队及时完善Ax 和Ay 类产成品的采购需求计划,手动调整计划体系,在淡季拉平生产产能曲线,保持平稳的生产计划。

总之,企业生产管理犹如契合有序的齿轮,销售需求计划DRP体系和修正传统的原料需求计划MRP体系的建立,犹如两条畅通的链条,结合快速响应“插单”“/ 删单”要求,精益生产管理,现场5S管理,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成为贯通的有机体,从而解决好以客户为中心的生产问题。

参考文献:

[1] Orlicky´s 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

作者Carol Ptak and ChadSmith 2011年

作者简介:齐俊杰(1971-),女,天津人,本科,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项目管理。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供应链 依赖性 信息共享 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

引言

对于强化利润和在全球化节奏中保持竞争性优势(Childhouse P,Towill D R,2003;Rahman Z,2004;Tan K C,Lyman S B,Wisner J D,2002),供应链管理实践成为必然,而信息分享对于任何供应链管理都是关键因素(Moberg C R,Cutler B D,Gross A,et al.,2002)。信息分享通过使组织可靠地交货和向市场介绍产品,导致了高水平的供应链协同(Jarrell J L,1998),有质量的信息分享积极贡献了客户满意度(Spekman R E,Kamauff J W,Myhr N,1998)和伙伴质量(Lee J,Kim Y,1999;蒋晓荣、李随成,2011)。

Huang和Gangopadhyay(2004)研究发现,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会降低批发商的库存,当需求等外部环境不确定时这种效果会更加明显,并且供应链中每个成员都可以从信息共享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利益。所以,笔者认为,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信息共享,这在领域内还鲜有研究。

陈惠芳认为,由于组织间依赖程度有高有低,它们对协调需求必然不同,因此信息共享程度也必然存在差异。于是本文设想,当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相互依赖性强的时候,下游市场越是可预测,供应商越可能为了保持主动权而不信息共享;当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相互依赖性不强的时候,是不是会减弱这种影响呢?这是本文期望解决的疑问。本文将依赖性分为供应商依赖性和经销商依赖性两种,分别研究其调节作用,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创新点。

尽管已有的研究讨论了一些影响信息分享因素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研究同时考虑供应链管理中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信息分享的影响,以及双方依赖性对其调节作用的影响。

综上,本研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检验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否可以减弱供应链伙伴间的信息共享;第二,检验供应商依赖性是否在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共享之间有调节作用;第三,检验经销商依赖性是否在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共享之间有调节作用。

文献综述

(一)组织间信息共享文献综述

组织间信息共享指的是跨越组织边界的信息共享,因为组织不能光靠自身的能力从组织内部产生它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企业就需要与控制这些资源的其他企业相互作用(Yuchtman和Seashore,1967)。组织间信息共享带来了成本的降低、灵活性的增加,并提高了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跨越组织边界进行高效管理的能力,进而出现了信息共享双方双赢的局面。信息共享成为企业间顺利进行合作的关键与保证,并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王珊珊(2010)认为信息共享程度是供应链企业之间共享信息的程度,交流的频繁性和沟通的效率性,信息共享程度与合作效率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但是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放大了牛鞭效应。有效的信息共享有利于减少供应链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管理效率(宋福玲,2012)。从信息构成的角度来看,信息共享的内容一般包括需求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等,然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共享技术的支持,信息共享的技术支持可以大幅度提高供应链合作伙伴间信息共享的效率和效益。

信息共享将改变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宋福玲,2012)。Cheng,Yu和Yan(2001)证明在一个分布式控制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程度的加深会使整个供应链获得帕累托改进。叶飞等(2009)认为选择合作伙伴时应着重考虑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应该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伙伴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二)市场不确定性与信息共享的关系

组织间信息共享需求的产生,首先源于不确定性(Paul W. Forster,2002)。Hambrick(1982)研究表明高级管理者对环境的扫描是企业组织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了组织内的信息过程,因而管理者必须识别和解释环境的变化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方针。针对战略不确定性的领域高级管理者对信息的充分性要求更高。Willamson(1985)认为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对于企业外部来说,更容易从企业内部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同时,环境不确定性会影响从外界获取的信息质量。休·考特尼(2000)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新管理理念和方式使企业本身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

(三)依赖性和信息共享的文献综述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依赖其他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企业对组织之间关系的管理是为了降低和控制对某种资源的依赖,或者提高其他组织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依赖。当组织无法自身取得所需资源时,就必须与其他企业进行资源交换。Boyd(1990)用资源依赖理论建立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环境不确定提高时,组织间会加强连接,以保证自身能获得稀缺性资源;Knsynski和McFarlan(1990)认为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里,为取得其他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已不需要并购的方式,只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即可分享彼此的信息,这也是建立合作关系的动机;Glaiste和Bukley(1996)认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企业之间会积极地发展战略与组织构架,以降低不确定性和依赖性。

信息分享是合作行为元素之一,它反映了双方分享信息和将信息透露给彼此的意愿(Pearce RJ.2001)。组织有内在的不情愿去泄露哪怕最少的信息,因为信息的泄露被知觉为权力的丧失。在供应链上伙伴彼此合作是因为资源相互依赖,这种关系使其成为单一实体,有共同生产率。

组织间相互依赖性的存在是组织间信息共享的根源,而适当的信息共享有利于促进组织间的协调。因此,为了实现组织间协调,信息共享是必要的。然而,由于组织间依赖程度有高有低,它们对协调需求必然不同,因此信息共享程度也必然存在差异。

模型和假设

(一)研究模型

从以上文献综述可知,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与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二)操作性定义

下游市场不确定性:其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消费者需求、销售预测、零售销售、消费者风格倾向等。

依赖性:本文取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来刻画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相互依赖性。

供应链信息共享:是指在特定的交易过程或合作过程中,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蔡淑琴、梁静,2007)。本文主要从战略信息层的成本信息、产品信息及需求信息方面衡量供应商对经销商的共享信息程度。

(三)研究假设

本研究根据模型做出如下假设:H1: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信息共享有负向影响作用;H2:供应商依赖性在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共享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H3:经销商依赖性在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共享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

数据分析和结果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回收问卷,全部问卷向各配对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有10页长,主要靠个人关系进行发放,本研究只截取其中相关部分进行分析。问卷调研法是定量研究中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实证研究中应用极其广泛。一共发放问卷408份,其中不配对数据为无效数据,剔除无效数据后为34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6%。然后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样本是来自全国(包括大陆和港澳台)各地的各个行业的大小企业,为了保证数据的容量以及普遍性,并未限制行业和企业规模。表1是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信度分析

测量信度是一项稳定性指标,其中Cronbach`sα系数可以被视为代表项目间一致性信度的合适指标。该系数大于0.7为高信度,量表系数大于0.5小于0.7为尚可信度系数,小于0.5的为低信度,应拒绝使用,即量表系数在0.5以上是可以接受的(见表2)。

由表2可知,五个变量的Cronbachα值均大于0.5,所以可以认为问卷中这4个变量的测量结果是基本可信的,能满足后续研究需要。

(三)效度分析

测量的效度是用来衡量在测量中测量量表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概念的真实含义。量表测量的效度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构建效度。

在内容效度方面,由于本研究采用的问卷主要以前人的理论研究为基础,而且在问卷设计过程中积极采纳专家的意见,并对题项经过多次语义修正后,才最终确定而成。因此,本研究是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的。

在对构建效度进行检验之前,本文对表2中前10个测量项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经计算,该量表的KMO值为0.632,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476.676(df=45),检验显著性为0.000,说明其相关矩阵间有相关因素的存在,适合做因子分析。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后随即显示出清晰的因子结构,各因子的负载和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旋转后因子载荷均大于0.65,旋转后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3.100%。所以有较好的构建效度。

(四)回归分析

将DEPG1-3平均得到DEPG,将DEPJ1-3平均得到DEPJ,将UNCERG1-4平均得到UNCERG,将INSHG1-4平均得到INSHG。

将INSHG对DEPG、DEPJ、UNCERG以及UNCERG*DEPG和UNCERG*DEPJ回归得到如表4所示的结果。

由结果可知,UNCERG的p值=0.001

所以H1和H3成立,而H2不成立。

结论及研究存在不足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信息共享有负向影响作用,即不确定性越强(下游市场越不可预测),越不容易信息共享;经销商依赖性在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共享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当经销商对供应商的依赖性越强,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供应商是否愿意信息共享的影响越强;供应商依赖性在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共享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活动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供应商而言,如果下游市场是很难预测的,特别是当经销商对其依赖性较强时,可以适当的保留信息,不进行过多的信息共享,从而保持主动权;而当经销商对其依赖性较弱时,如果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很强,则尽量保持信息共享,来维持关系,并获得更多的利益。由另一个结论可知,无论该供应商对其经销商的依赖性如何,下游市场越可以预测,供应商越要保持信息共享来实现双赢。

当然本研究以及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

一是由于问卷由专业人员设计,从而导致了问题用句过于书面化,填答人员普遍反应难以理解,并且由于问卷过长,导致填答人员没有耐心,从而无法保证问卷数据的质量。建议后续研究将题项用语口语化,易理解,得到更准确的数据。

二是本研究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在样本的采取上存在局限,导致该研究的数据有一些来自非正规企业,或者非经理类人员填写,特别是当回答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时,在理解问卷问题时有偏差,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三是每个项目的衡量方面,如依赖性只选取了不可替代性等几个不够全面的维度,项目的其他维度是否影响测量结果不得而知。所以建议后续研究进一步选取更加全面的测量题项,来验证该结论的普遍性。

参考文献:

1.蒋晓荣,李随成.企业间关系承诺对信息分享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9)

2.Childhouse P,Towill D R.Simplified material flow holds the key to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J].Omega,2003,1(31)

3.Rahman Z.Use of Internet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study of Indian companies[J].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Data Systems,2004,1(104)

4.Tan K C,Lyman S B,Wisner J D.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strategic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2,6(22)

5.Moberg C R,Cutler B D,Gross A,et al.Identifying antecedents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within supply cha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2002,9(32)

6.Jarrell J L.Supply chain economics[J].World Trade,1998,11(11)

7.Spekman R E,Kamauff J W,Myhr 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perspective on partnerships[J].Supply Chain Management,1998,3(2)

8.Lee J,Kim Y.Effect of partnership quality on IS outsourcing: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999,4(15)

9.J Mohr,R Spekman.Characteristics of partnership success:partnership Attributes,Communication Behavior,and Conflict Resolution Techniqu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4,15(2)

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分析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C类物资作为企业生产中品种、实物多,而价值低的物资,重要程度较低。工作量过大,占用精力过多,管理难度较大。但C类物资消耗对油田企业来说,也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如中原油田年均消耗在几亿元以上。试从供应商信息共享、供应链系统集成、采购策略制定等方面探讨 C类物资采购管理思路。

论文关键词:共享;集成;培训

1 绪论

C类物资概述:ABC管理又称巴雷特分析法,把企业的物资按其金额大小分为A、B、C三类,然后根据重要性分别对待:C类物资为品种多,实物量多而价值低的物资,其成本金额约占10%,而实物量不低于50%。

C类物资品种广泛,包含大部分备品配件、机电产品,日用电器、电料、仪表、杂品等近十万种品种。

2 加强企业C类物资采购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油田进入采油后期阶段,成本控制成为管理的重中之重,采购已从战术地位提高到战略地位。C类物资的采购管理、成本控制也提到重要议程;因此必须研究总成本最优的采购管理方法。

3 C类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问题

3.1 采购批量小,供应商不愿提供物料

从油田物资管理角度,希望达到零库存,通常做法是建立供应商寄售储备。而因C类物资品种多,单件数量较小,供应商资金占用加大,这样很多供应商不愿意提供物料。因为一般供应商也重视批量订单,以降低制造、物流成本。

3.2 供应商的数量多,实力参差不齐,采购成本过高

由于供应商的数量多,综合实力良莠不齐, 使得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导致物资来源分散, 企业平均购买力下降 ;物流路线交叉过多,物流成本过大,从而造成企业资本流失。

3.3 采购制度、流程不合理,采购人员的个人问题

采购规范化较低,缺少采购策略方面的研究。业务人员往往陷于处理反复、繁琐事务泥潭,对市场产品质量、价格信息(反馈)的掌握与实际变化滞后或脱节。采购计划缺少预见性,导致多次重复采购。产生效率低的现象。

4 成本控制思路

4.1 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有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等。要全面改善和提高这些关键要素,尤其是及时供应,必须借助于外部资源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上游供应商建立相互依存的供应链关系,供应商能够方便地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供应部门可以快速得到所需。通过有效协作,达到总成本最优的目标。 转贴于

4.2 供应商的管理与信息共享

对于C类物资,在网络供应商的引入和采购上不能一味要求厂家直购,应注重对供应商,企业内部,整个流通渠道的有效整合。物资部门与供应商要实现信息共享。我们应抛弃那种认为企业信息是企业所独有的,是其能够获得竟争优势的关键的固有想法。企业信息共享应该是双方对于采购物资的需求及供给的信息。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的信息处理系统密切联系,积极交换数据,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共享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决策可能造成的成本损失。信息共享,采购方减少存货,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提高订单响应速度,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通过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统一配送,甚至共同配送,提高配送的效率,降低配送成本,使合作双方都受益。

4.3 着重提高计划整合能力

首先是提高资源市场分析水准。根据油田所需求的物资品种,分析资源市场情况,包括对资源分布情况、供应商情况、品种质量、价格情况等。资源市场分析的重点在于了解市场状况,把握价格的变化趋势,为采购提供一个合适的时机和有利的采购环境,增强采购计划对采购的指导性。

基层对局部信息的掌握程度优于上级供应部门,要充分发挥基层供应站、点的能动性,通过集思广益提高计划准确性和预见性;在此基础上编制常用物资消耗目录。把提高常用物资的计划准确率作为工作重点,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5 预想实施解决方案所能带来的成本效益

5.1 采购成本将会明显降低

当“集中采购和统一采购”系统实施后,其采购成本将会大大降低。首先集中大批量采购,议价能力大大提升,同时又避免重复采购,又可以优化采购的物流路线,降低了整个采购链的成本。

5.2 采购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在优化供应商的基础上,基于电子采购的实施,物资部门将会降低采购的复杂程度,采购订单的处理时间也会降低,内部的员工满意度也将会提高。

5.3 供应商的满意度将会提高

统一的流程,标准的单据意味着更公平的竞争。集中化的采购方式更便于发展战略性的、作为合作伙伴的商业关系。从电子采购系统推广角度而言,供应商更欢迎通过简便快捷的网络方式与采购部门进行商业往来,分享电子商务的优越性,从而达到共同降低成本、共同增强竞争力的双赢战略效果,保证了产品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