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的运动原则与方法

科学的运动原则与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科学的运动原则与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的运动原则与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原则;体育教学;启示;

作者:高鹏

在众多高校中,体育活动首先以体育教学为具体的行为表现,其次才表现为体育训练,而就竞技体育运动而言,体育运动训练是其最主要的行为表现.因为体育运动训练明显区别于体育教学,尤其是二者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原则、特点方面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相互关联与彼此作用.深入了解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之间在原则、特征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对于推动我国的体育训练工作与体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体育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赛事的具体表现行为,通过它人类可以顺利完成预期的体育目标,实现规划中的体育任务,在激烈的体育赛事中获取胜利.通常体育运动训练就是指以提高大学生或专业运动员的体育成绩为目的,在高校体育教师或专业体育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的专业化的体育学习、体育训练过程.一般专业化的体育训练由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两部分内容组成.此外体育运动训练还经常通过一种专业化较强的教学过程表现出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员日常进行的多种活动本身就是训练,这种训练经常以练训课为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训练课中,学员开展反复、频繁的身体练习活动,从而完成预期的体育运动训练目标.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训练中,多种外在因素共同影响了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成果.这些因素通常包括训练场地、教学水平、学员自身素质、体育训练项目规则以及体育赛事的场地条件、日程安排等等.就理论方面讲,体育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有着非常明显的教育本质.首先,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文化素养.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也是每个体育运动员接受专业的体育技能教育与体育文化教育,增强自己综合文化素养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可以确保运动员的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技能两方面共同提高.其次,体育运功训练作为竞技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有着身身的专业需求,即体育体动员必须以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为指导,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身体动运动训练[1].

2体育运动训练的原则

2.1全面训练原则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为了增强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必须坚持全面训练的原则.所谓全面训练就是指在进行体育训练时,要把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体育项目自身的特征、运动员的实际运动水平以及训练的阶段性目标,协调好身体训练与专业训练的比例安排.全面训练是一种经过科学安排的针对性训练,不是一种面面俱到的盲目性训练.一般身体训练是指在体育训练中,借助各种身体练习方法,来达到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提升运动员专业技能水平的目的.也就是说身体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从而为运动员获取良好的专项成绩打下身体素质基础.而专项训练是针对某种专业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的,它通过多种专业的训练方法,对该种体育项目进行为时较长的专业性训练.专业训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显著提升运动员的某种专项体育技能.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就体育训练目的、体育训练方法以及体育训练内容而言虽然可能存在些许相通之处,但它们之间表现最为明显的还是差异性.身体训练是进行专项训练的身体基础,专项训练必须以身体训练为基础,才能逐步提升训练成果,提高训练成绩.两者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最终目的上是一致上,都是为了提升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某些时候.在具体的实践训练过程中,二者是很难区分的.因为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训练实践中,身体各项机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引发体内各个器官的相互联系性,使他们彼此作用,共同提升.身体训练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多种身体练习内容和采用多种训练手段,这也为运动员日后专业体育技能的提升奠定了深厚的基础[2].

2.2区别对待原则

在运动训练中,坚持区别对待原则就是指在进行类型各异的体育运动项目时,体育教练应该综合考虑体育运动项目的类型、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运动员的专业运动水平等多种因素,并以些因素为参考依据,科学制定出合理的训练方法与训练进程,从而确保运动员能适宜负荷,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训练方法与训练进程.在体育训练中,虽然每种体育运动项目都有自身独特的训练特征,训练决定因素以及训练方法,但由于个体的体育运动员的训练状况能够映射出该体育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性,所以在开展集体体育运动训练时,个人训练作为集体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体育人士的关注.比如在进行排球训练活动时,有的运动员扣位球技不纯熟,有的运动员接发球姿势过低,接发球困难大.教练面对这些体育运缺陷就应该合理安排一定的个人训练,并科学协调好个人训练与集体训练的训练比例.目前我国高校的课余运动训练项目繁多,训练人员数量巨大,但高校的体育教师却非常少,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正确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尽量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将类似或相同训练项目的学员归为同一个训练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这样就显著减轻了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训练工作中,不但不同种类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区别对待,处于同一体育项目的不同训练阶段时,体育教练也要区别对待,制定出最佳的训练方法.一般在进行同一种体育项目的训练时,训练前期倾向于身体训练,以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后期倾向于体育专业技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体育技能[3].

2.3主动积极性原则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体育教练必须清晰地告知运动员进行本次体育训练的训练目的,激发出运动员的主动训练意识,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彻底改变传统的体育训练模式,把运动员看作体育训练的主体.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将运动员脑中“要我练”的被动思维转变为“我要练”的主动思维,从主观意识上唤醒运动员的训练潜能.因为体育运动训练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也是一个授人以渔的知识传递过程,所以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必须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体育教练及各种训练方法等因素是外因,运动员的个人主观意识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只有增强了运动员的主观训练意识,调动起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运动员才能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吃苦耐劳,深入思索,勇于创新,最终取得优异的体育训练成果[4].

3体育运动训练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也极为有限,这极大地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对此有必要将体育运动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运动训练,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使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却使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状况下,高校体育教学只有不断从体育运动训练中吸取经验,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5].

3.1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方法、训练原则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就理论方面而言,体育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有着非常明显的教育本质,尤其是专业的体育运动训练,其在训练进程中的教学因素表现得就更为明显.因此各种体育运动训练与高校同一类型的体育教学活动之间有着共通性与互补性,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先进训练方法、科学训练原则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同样适用.另外,通过研究与总结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训练原则、训练方法等,可以从中归纳一些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方法.比如,个体运动员示范法、教练演示法等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应用较为广泛,如果高校体育教师将这些体育运动训练方法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那么就可以显著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虽然这些方法以前也偶尔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但是今后,高校体育教师要变“偶尔”为“经常”,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全面普及应用这类方法,真正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再比如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全面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主动积极原则等,也应该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最常用最普及的原则依据.体育运动训练的原则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原则在理论上是相通的,只是在具体实施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一点高校体育教育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具体调整安排.所以说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很多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很都可以借鉴专业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方法与训练原则[6].

3.2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内容、训练过程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就理论方面而言,体育运动训练主要的训练项目是竞技体育,站在广义角度讲,竞技体育是一种重要的大众娱乐方式,普通的人民大众在精彩激烈的体育竞赛中获得身心愉悦.虽然体育运动训练和高校体育两者的教学内容不完全相同,两者在整个训练过程与教学过程中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两者所属的范畴也不相同,但是体育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增强人的身体素质.这种共同一致的最终目的也决定了体育运动训练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部分适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一般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时间相对漫长,训练过程循序渐进,这些都证明了运动员从体育训练内容、体育训练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体育训练方法,增强了自己的身体机能,高校体育教学要以此为鉴,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运动成绩.虽然与国外某些体育强国相比较,现阶段,我国的体育运动训练体系还不是十分的成熟和完善,但是体育运动训练自身就是一种专业高的训练活动,它比高校体育教学的专业性、技能性要强很多,所以将体育运动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将会对高校体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可以适当借鉴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内容、训练过程,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轻松化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难题[7].

3.3体育运动训练中先进的体育训练知识与训练技能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由于专业体育训练是一种高水平的体育项目训练,它对运动员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所以在专业体育训练一般都会采用最先进的体育训练方法、体育训练技能.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也应该具备这种先进的、高水准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8]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吸取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先进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此来完善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丰富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革新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最终获得优质的体育教学成果.校方也要积极配合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主动出资为其购买先进的体育教学设备、体育教学器材,优化体育教学的教学环境,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条件.其次,高校作为一种教育单位,在归纳总结教学经验、教学规律方面有自己的特长,体育运动训练可以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吸取教学经验,借鉴教学规律,从而提升专业运动员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再者,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只是在技能上比较突出,但在体育理论知识上就趋于一般甚至有些落后,高校体育教学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体育运动员可以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习更为系统化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弥补自己的体育理论知识欠缺,为以后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运动训练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4体育运动训练中的专业竞技技能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体育运动训练是为专业运动员参加竞技体育赛事而进行的,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从单一性质方面讲,体育运动训练是一种高水平的专业体育竞技活动训练方式.专业体育竞技运动以体育运动训练为手段带来给人身心愉悦的.[9]比如在职业运动员开展竞技体育比赛时,观众往往会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进行观看,遇到精彩刺激之处还会不由自主地大声欢呼雀跃.专业体育竞赛带给观众的这种强大吸引力,便是观众对体育运动参与体验的显著表现.专业体育运动训练正是凭借运动员们极高的专业竞技技能才有效吸引观众的参与体验.高校体育教学尤其要注意学习体育运动训练中专业性较高的的体育竞技技能,一方面这种专业性高的体育竞技技能能够有效吸引高校深学生,调动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另一方面这些高专业性的体育技能都是体育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摸索形成的,是对运动员漫长训练过程的一种行为总结,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深入了解这种行为总结背后的运动技能规律,并将它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10].

科学的运动原则与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健身运动 健美运动 体型修塑 方法

1引言

目前,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健美健身的国际大市场。中国自2000年以来,体育产业发展以40%以上的递增速度开始发展,参加健身运动的人口大幅增长,新世纪将成为健美健身的中国世纪。现在全国各省市几乎都有几家比较好的健身房。而在国外也是如此,并且国外还经常举行健身大赛来促进大家利用运动来锻炼身体,健美体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走访各个健身房收集有关健身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为了减去多余的脂肪,增加肌肉含量,塑造健美匀称的形体,使形体变得优美,采用科学的综合训练与饮食调控等方法,特别是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则可达成减掉多余脂肪、塑造匀称健美形体的目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过健身健美运动健康有效的进行体形修塑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2.2调查法

走访各个健身房进行有关健身方法的调查。

2.2.3比较分析法

对所收集到有关的健身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健身运动和健美运动的概念和目的

3.1.1健身运动和健美运动的概念

① 健身运动的概念

国内外众多学术著作及报刊杂志上时常会出现“健身运动”这个词,其概念也完整诠释和规范,即健身运动是根据人体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方法,并通过各种形式练习,以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类生命为目的的体育运动。健身运动简单易行、适用性强,能有效地增强人们的体质,增进人们的健康,发达全身肌力,增强力量,提高生产劳动效率;还能改善人们的体型、体态、陶冶人们的美好情操,所以深受大众特别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人们的欢迎。

② 健美运动的概念

所谓健美,顾名思义就是健康而优美、健壮、美观,它是根据健康原则、美学原则以及年龄、性别特征对人体毛发、肤色、体形、姿态、动作和风度等进行的综合评价,通常指人体健康无病,动作优美、协调,体形匀称,并具艺术感。从专业上说,健美是指通过各种重力练习以发展全身肌肉、塑造体形为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健美运动英文意思为身体建设,是通过徒手和运用各个器械,通过专门的运动方式和方法进行锻炼,并根据人类遗传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营养学、运动医学、美学等学科原理,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达肌肉、修塑体形、陶冶情操、促进人体健美为目的的体育运动。

3.1.2健身健美运动的目的

健身健美运动分两种目的:一种是为了减肥来达到身体健康但是减肥可不是单单减掉几块肥肉那么简单,要想科学的减肥,健康的减肥,就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使身体更健康。要求减肥者每天摄入的热量要小于燃烧的热量。所以就要大量运动来消耗热量,并且摄入的热量要少。然而人们往往会有很多误区,减肥就要靠节食,有资料表明靠节食减轻体重,有90%的人都会反弹,正确的方法是,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

要选择消耗热量比较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跳绳,这都是一些基本的比较适合各种人群的运动。然后就是饮食,胖人会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吃的多而运动少,那么究竟该怎么吃,吃多少呢?想减肥的人应该少吃多餐,因为这样可以不利于脂肪的堆积,吃一点消耗一点,而不是一次吃很多,都堆积在一起很难消耗掉,每天应该严格控制三餐的热量摄入,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而很多人却往往忽视早餐,不吃早餐不但对身体不好,起不到减肥的效果,反而会使人发胖。除了一日三餐不要再吃别的零食,可以吃些水果来当作零食。另外要多吃纤维素,因为纤维素可以清理肠道,有利与排便,这对减肥是非常重要的’。

多喝水有助于将钠盐冲刷出体外,从而有利于减肥,每天至少喝8杯水,晚饭要少吃,9点以后不要再吃东西。[2]另外一种就是为了强健体魄而健身这种是为了使自己的体形更好看而运动健身的,这些人往往有着标准的身材,结实的肌肉,饱满的精神,给人一种精神、健康的感觉。健美运动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跑步、瑜伽、力量练习等。[3]我们衡量健美标准是从科学角度来考察的,认为健美是根据健康原则、美学原则以及年龄、性别特征对毛发、肤色、体型、姿态动作和风度进行综合的评价。

3.2体型修塑的主要方法

3.2.1有氧运动训练方法

有氧运动也叫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分的情况下的耐力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人的氧气大体与需求相等,即达到了平衡。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说来,有氧运动对运动技巧要求不高,简便易行,以下介绍几种健身房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

健身跑是一项便利而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跑步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实效性。通过科学研究和人们多年的运动实践,健身跑运动时心率应保持在年龄限制的最高心率的60%,即心率应达到120次/分钟左右。一般平均25至30分钟的有氧运动功效最佳。另据研究:早餐前跑步消耗的热量来自脂肪,而下午跑步脂肪所提供的热量是不足消耗的。

健美操运动作为有氧运动,可谓一项好的运动方式。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节奏的舞蹈,不仅能激趣、调节心理,还能通过身体的运动,使肢体更灵活、协调,体姿体态更优美。

3.2.2健美运动训练方法

健美运动是一项通过徒手和各种器械运用专门的动作方式进行锻炼以发达肌肉、增长体力、改善体形和陶冶情操为目的的运动项目。[5]那么,怎样才能使快肌纤维快速增长呢?研究结果表明,肌肉在训练时的整个消耗与恢复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时的能量消耗;第二阶段是运动后的恢复阶段;第三阶段是运动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在牛理范围内,肌肉活动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随之而来的恢复就越明显,而我们使肌肉快速增长的秘诀正在于此。通过科学的训练,获得最大限度的超量恢复,从而使肌纤维获得更多的营养,达到快速增长肌肉的目的。[6]为此介绍以下几种快速增长肌肉块的方法。

功率因子训练法。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所举起的重量,即以功率来衡量训练,用公式表示为:功率因子=训练所用的总重量/训练的总时间。以卧推为例,在卧推过程中,最费力的范围是从胸向上的十几厘米,而最有力范围是将要完成推举的十几厘米,在此范围里做半程动作练习,功率因子越大,训练效果越明显。

组合训练法。这是一种普遍采用的训练手段,即把一个以上的动作组合起来进行训练。组合训练又分同位组合、异位组合和混合组合三种方式。练同一肌肉的动作组合,叫同位组合。应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来编排最适合自己的训练课程,学会对训练方法的选择,迅速正确地感觉身体的各种反应。这种能力不是短期内能获得的,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并有意识地注意身体的各种反应才能获得。[7]

以上介绍的是有氧运动和健美运动的一些方法,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和条件有选择的练习,为保持身体的健与美,有氧运动是必须的。然而,过多、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由于体能的消耗,会使肌肉消减而萎缩:而过多的健美练习会使肌肉僵硬而无弹性。因此,必须有效的搭配和合理的安排有氧运动和健美运动。[8]总之,科学的练习是成功的关键,合理的膳食营养是训练的基础,而充足休息则是两者联系的桥梁。只有搞清楚三者的关系及各自的重要性,才能科学地进行健美训练。

3.3如何注意日常饮食调和快速消除运动后的疲劳

3.3.1注意日常饮食调

人一生下来就要吃东西,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伴随人的一生。吃不足,挨饿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当吃的东西充足,而又吃的不合理的时,同样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怎样吃才能既保证人的健康,又能保持形体的美呢?就像仅仅靠饮食并不能保证人的健康一样,仅仅依靠饮食也不能保持形体的美,但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保持健康和保护形体美肯定有益的。

3.3.2快速消除运动后的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肌肉疲劳: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神经疲劳: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内脏疲劳: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如何加快消除疲劳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① 保证睡眠。睡眠是消除疲劳的重摹方法。

② 整理活动和肌肉按摩。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l.1从各方面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研究发现,进行健身健美运动可以起到发展肌肉力量、耐力并适度发达肌肉;修塑形体,有助于减少多余脂肪;改善体姿矫正假性畸形;均衡全身肌肉的发展;提高运动器官的机能;减缓老化速度;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等功能。

4.1.2如果在锻炼过程中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不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会影响练习者参加正常训练,甚至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影响身体健康,给联系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只有了解损伤产生的原因,并及早加以预防,才能减少伤害事故。

4.2建议

4.2.1人体从事各种形式的健身都需要具备一些相应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而人体进行健身也正是为了提高包括运动能力在内的各种身体机能。人们若想通过科学的健身提高自身的生理机能和健康指标,就必须先了解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4.2.2主动预防损伤比发生损伤后再治疗更为重要。运动前应制定好合理的训练方法,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训练中,要注意间隔放松和防止局部负担过重,避免单调片面的训练方法,防止局部负担过重;遵守训练原则,加强保护,注意选择好训练场地。

【参考文献】

[1] 张先松.健身健美运动[M].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健与美[J].2006.06.第206期.

[3] 王乐.健美运动与身体健康[J].安徽文学.2007年,第一期.

[4] 孙怀玉.试议大学生的健身与健美[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3).

[5] 吴晓芳.健与美体育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人体生理学编写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张益民,安国彦.健美运动中快速增长肌肉的方法[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科学的运动原则与方法范文第3篇

一、关于田径运动及其创新性教学现状分析

关于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可谓源远流长,其兴起和发展都具有很深厚的人文和体育历史文化。在很久以前,人类的日常活动便离不开人类的一些基本形式的运动,诸如跑跳着追赶猎物和投掷矛等多种运动方式,田径运动就是从这些与生活相关的行为中孕育而生。而就目前来说,田径运动主要是发展成一种竞赛的形式,田径运动具有项目多,运动强度大,锻炼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并且一般不受性别、年龄、季节、天气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约束,这就使得田径成为中职学校中广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在我国,田径运动是每一所学校体育教学所必须具备的课程之一,它也是任何一所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性课程,更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形势分析,中职田径创新性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根据一些资料的有关调查,很多学生对田径课程的设立存在很大的异议。在学生最喜欢的十项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仅仅排在第八名的位置,有80%之多的学生对田径项目表示不感兴趣,其中有近70%的学生认为田径项目可以被其他相关项目取代,这个调查结果基本适用于各类学校的普遍状况,因此,在中职学校田径教学的改革过程中,田径课是否能上好的关键性问题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田径教学设计偏离、教学手段脱离实际情况成了最主要的问题,如果上述两大问题不解决,则会导致中职田径创新教学的失败,在这个过程中,中职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与独特的教学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二、开展中职田径创新教学核心与原则

中职学校田径教学核心内容分为三方面:一是要全面加强身体素质的发展,这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点;二是要保证学生需要掌握田径运动相关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以达到科学锻炼身体的目的;三是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这是完成教学的重要保证。田径教学的三个核心内容,彼此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要正确把握三个核心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针对田径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现象,我们在把握田径教学核心内容时,同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学生的兴趣性原则;二是健身强体原则;三是简单易操作原则,这三条原则指导着中职田径教学的方向和质量,具[(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兴趣性角度来说,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的心理因素所决定的。相比起其他运动项目,田径运动往往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会使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倦感,因此在田径创新教学方面需要教师能动地创造适合田径教学的方式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田径教学任务,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

其次,就健身强体原则来说,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同时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劲的身体素质,这就要求学生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而田径运动成为学生进行户外运动的首选。

最后,就简单易操作原则来说,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与运动量等问题,教学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贯彻简单易操作原则,重视基本技能的学习,而非让学生挑战高超技能,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并且喜爱田径运动,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乐趣。

三、中职田径创新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

随着体育教育事业在学生整体素质培养方面越来越完善,中职教师的教育水平也经受着考验。要对田径教学的现状做相应的改变就要求中职教师从田径创新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入手。

(一)把握大局,注重细节

就目前田径运动发展现状来说,与教育部门对相关体育项目改革把控失效,缺乏细节性的工作态度有着密切联系。各级教育部门应把握大局,抓住工作主脉不动摇,将田径运动的学习纳入国家中职教育必修课程项目中去,在坚持大的原则下,不应使该课程偏废,保证国家和地方都可以兼顾该课程的设置。

(二)多举办联合大型的田径比赛

自古至今,田径比赛都是运动和活力的象征。伴随着中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势头,各高校也都在体育教育事业方面加大投资成本和力度,规范的运动场地和专业性指导,都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田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举办联合大型的田径比赛,从一方面来说既可以使得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后得到心理和生理的放松,又不会影响学生日常的学习,还能让学生欣赏到高水平的田径,大大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对培养学生欣赏田径赛事的兴趣大有裨益。

(三)取长补短,创立一套全新的田径教育教学方法

中职田径教学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有章法可循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同时也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田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对任何教学方式都不应该完全地照搬照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吸纳他人教学中合理的教学思路和有效的方法,以他人之长[(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补己之短,坚持研究创立一套符合现代中职田径教育的科学教学方法。

总之,在中职田径教学中也不要一成不变地固守自己老式的教学手段,而要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国内外相关经验和手段,根据中职的田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真正意义上既发展中职学生的田径特长又促进我国田径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科学的运动原则与方法范文第4篇

1 强调过程、遵循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需要在观察和分析一系列事实或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把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抽象而形成的。因此,物理概念的建立,离不开感知和抽象两个过程,必须体现过程性。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离不开主体能动性;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离不开科学思维方法;新认知必须以原认知为基础,才能实现从“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迁移。因此,物理概念的建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1。1 创设情景,丰富感知

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概念教学的首要环节。然而,创设情景又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方法。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创设有效情景,让学生获得丰富感知。

创设有效情景的策略,由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第一,要注意情景的多样性,既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又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基于学生的原认知,既可以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又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第三,要渗透科学思维方法,既要便于有效问题的提出,又要为科学抽象做准备。

例如,为了让学生对“能”获得丰富感知,我们创设了如下情景: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推动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图1);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将木桩打入地里(图2);紧压在墙面的弹簧,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推出(图3)。

在创设情景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木块、木桩、小车有什么共同特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知:木块、木桩、小车都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并都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创设如此情景,基于学生的原认知(力与运动的关系、功的知识),注意了情景的多样性,渗透了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1。2 科学抽象,提出概念

丰富的感性认识,是形成物理概念的基础。但是,正确的物理概念往往不能从感性认识中直接得到,需要经过科学抽象才能形成。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在获得感知的基础上完成科学抽象。

要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必须在情景和问题中有机渗透科学思维方法。例如,为了提出“能”的概念,我们设置了如下问题:(1)运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有什么共同特征?该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抽象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运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都对另一个物体做了功。换句说,它们都具有做功本领。(2)撤去情景中的木块、木桩、小车,运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是否还具有做功本领?该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抽象出:运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不论是否有做功过程,它们仍具有做功本领。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在物理学中,通常把“做功本领”称作为“能”。于是,教师提出问题:(3)你能尝试对“能”的概念下一个定义吗?学生较为自然地提出了“能”的概念,由此提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等名词。

2 深化内涵、拓展外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有内涵与外延之分,只有深化物理概念的内涵,拓展物理概念的外延,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物理概念。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还应在深化物理概念的内涵和拓展物理概念的外延上下功夫。

2。1 重视探究,深化内涵

物理概念的内涵,指的是该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在物理概念中,有些概念反映物理对象所特有的某种属性的“质”,有些概念能反映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质”和“量”,但两者都可能具有探究性。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过分强调结论,新课程除了要求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外,还要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地了解。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还应重视科学探究。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动能”概念,我们设计了“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环节(探究环节略)。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得到了“影响物体动能大小因素”的结论,更是对“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有了深刻理解,也避免了“运动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一错误结论的出现。

2。2 选择例证,拓展外延

物理概念的外延,指的是该概念所涉及的一切事物的范围或条件。每个物理概念都包含着大量的物理事实。然而,在概念教学中,物理概念通常是在感知少量物理事实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抽象而建立起来的。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还应注意选择例证,拓展物理概念的外延。

概念教学中的例证选择,应力求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例证必须具有真实性,这是形成科学概念所必须的。二是典型性原则,例证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关注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体现趣味性、启发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例如,为了拓展“动能”概念的外延,我们提供了如下例证供学生讨论:运动着的子弹射穿鸡蛋,空气流动使风叶转动从而实现风力发电,高速喷出的水流可以用来切割金属。三个例证充分说明“运动的固体、气体、液体”都具有动能,以此拓展“动能”概念的外延。

3 强化运用、总结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学习物理概念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基本标准,是学生能运用已学的物理概念解释物理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是由认识到行动的过程,运用物理概念的过程,不仅是巩固、深化和活化物理概念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掌握运用物理概念方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还应在强化运用和总结方法上下功夫。

科学的运动原则与方法范文第5篇

摘 要 举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竞技活动,主要比拼的是运动员的力量。而作为一个举重运动员,对于力量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止步的。在举重训练的力量训练中,必须要注意训练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够帮举重运动员合理的突破自己的极限。本文将简述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提出力量训练的方法,希望对力量训练质量的提高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举重运动员 力量训练 训练原则 训练方法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讲,力量训练始终是最核心、最基础的训练项目,而我国的举重运动员在中小级别的赛事上也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这与举重教练员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分不开的。以科学的方式来进行训练,举重运动员的潜力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为国争光,为自己的人生添彩。

一、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讲,人体的极限永远是未知的,上一代举重运动员创造的纪录早已被这一代举重运动员打破,而这一代人的记录迟早也会被下一代人打破,这一切都是依赖力量训练方法的进一步科学化。对于包括举重运动员在内的所有运动员而言,力量训练是必须进行的训练项目。

相较于其他运动项目而言,举重运动员必须参加更为严格的力量训练,因为举重本身就是对力量非常高的一项运动,如果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达不到比赛的要求,将一个比自身体重还要重的杠铃举过头顶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就注定了力量训练在举重训练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学而合理的力量训练是举重运动员身体素质加强的前提,也是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二、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

在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运动员自身的年龄以及原有的身体素质都会影响训练的结果,因而把握力量训练的强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为充分保证力量训练的效果,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首先,要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的供给。力量训练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的供给,训练的肌肉就得不到很好的恢复,训练的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其次,训练强度和时间应该适中。力量训练中的科目多种多样,必须合理把握每一科目的训练强度和时间,让运动员的肌肉能够有时间进行有效的恢复和增强。

再次,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制定个性化的力量训练方案。参与力量训练的运动员年纪有大有小,青少年与青壮年对于力量训练的耐受能力不同,必须合理安排训练项目、时间、强度等各项内容,以此来达到更为理想的训练效果。我国大部分男子举重运动员的年龄都在15岁至26岁之间,在未成年范畴的运动员的耐力水平和肌肉素质都属于力量训练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加大训练的强度、延长训练的时间,可有效增强运动员自身的力量。而在20岁至26岁之间的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增幅不如青少年明显,只能够通过长期的训练来加以提升[1]。

最后,应逐步提高举重重量。在传统的举重训练中,不少运动员走入了重量越大,训练效果越好,肌肉力量越强的误区。而事实上,运动员对于重量的接受是要有一个过程的,盲目增加训练的重量只会造成肌肉的损伤,甚至导致运动员职业运动生涯的提早结束。作为力量训练的教练,必须以足够的耐心来培养运动员扎实的举重功底,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男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一)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与强度

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是力量训练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对于一个合格的教练来讲,合理地训练时间与强度,不仅是为了增强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效果,更是为了避免不科学的训练给运动员身体带来损伤。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运动员对于力量训练的耐受程度不同,经历力量训练后肌肉的恢复情况也不一样,必须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给肌肉恢复的时间,但是又要保持力量训练的强度,避免肌肉力量的衰退。以男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为例,一般每周2-3次力量训练为最佳,这样可以保证充足的时间让肌肉恢复。

(二)在比赛时节进行力量训练

研究证据表明,如果运动员在经历一次力量训练之后的数天时间里没有再接触同样强度的力量训练,肌肉的体积和力量都会衰退,这种衰退不因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而有所差别,也不因运动的种类有所差别。因而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讲,在赛前和赛后保持长时间的力量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防止肌肉力量的衰退。

(三)采用分段式力量训练模式

分段式力量训练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训练方式,主要是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的效果。具体说来,举重运动的动作通常会涉及腿部肌肉、腹部肌肉、肩部肌肉、胸部肌肉、背部肌肉等多个部分,在日常训练中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的肌肉都训练到位,只能够划分成不同的部分来进行分段式训练。如周一、周四锻炼腿部肌肉和腹肌,周二、周五锻炼肩部和胸部,周三、周六锻炼背部和前臂肌肉等。每一次训练只涉及到一个部位的肌肉,在下一次训练中这一部分的肌肉就可以得到休息,依次轮替进行,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此外也有研究认为,以增加肌肉为主的力量训练和减少身体脂肪为主的力量训练应该交替进行,将力量训练的效果最大化[2]。

四、小结

随着体育意识在大众中的普及和提高,人们对于举重运动的认识也开始不断地加深,举重训练的科学性得以进一步深化。力量训练作为运动员的基础训练之一,在运动员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举重训练而言,必须注重力量训练中的科学性,如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在比赛时节进行力量训练、采用分段式力量训练模式,只有采取这样的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才能够帮助运动员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超越自我,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科学的运动原则与方法范文第6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小学足球教学训练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直观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小学足球教学训练方法的选择以及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这三个问题,希望对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训练的质量有所助益。

关键词 教学训练 足球 小学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足球意识

足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足球运动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体育教学项目之一,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对小学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足球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一、 小学足球教学训练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小学足球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遵循怎样的教学训练原则是影响小学足球教学训练质量的首要问题。教学原则对实际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小学足球教学过程中足球教学训练原则的贯彻落实情况,将对教学训练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下文将对小学足球教学训练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简要分析。

(一) 小学足球教学训练中的循序渐进原则

足球教学训练的“循序渐进”原则指的是在开展小学足球教学训练的活动中,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的安排应科学适量,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教学进度相适应,逐步提高、科学提升,否则,将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任课教师在针对小学生开展足球教学训练活动时,要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循序渐进的安排运动量,切忌急功近利,不顾小学生身心特点,盲目进行训练。

(二) 小学足球教学训练中的直观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还不高,因此在开展小学足球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尽可能的贯彻直观性的原则。直观性的原则符合小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官直接的感知、认识事物,获得宝贵的直接经验。在小学足球教学训练的过程中,遵循直观性的原则,对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识和足球基本动作技能的掌握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小学足球教学训练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即是小学足球教学训练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教学训练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训练成效,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足球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别、自身情况、性别特点、现有基础等多方面的情况,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基础、不同特长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均能得到提高和成长。

二、 小学足球教学训练方法的选择

足球教学训练的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途径。足球教学训练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得当,对教学训练的质量和成效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教学方法通常分为: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教学法与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以及纠错法等几种。语言法是最为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足球教学训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语言法,指的是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开展学习的方式。在足球教学训练中,最常用的语言法的形式是讲解法,体育任课教师在解释教学训练任务、内容,动作名称、要领、要求以及练习方法等方面时均要用到讲解法;直观法,指是是通过直观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并进而引起感知的教学方法。在足球教学训练中,示范、模型演示等均属于直观教学法的范畴,直观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在小学足球训练中适当运用;完整教学法与分解教学法是相对应的,完整教学法是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完整连续的进行教学的方式,分解教学法则是把完整的动作氛围几个部分进行教学和训练方法。完整法和分解法的取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和动作的难度以及复杂情况来决定;重复练习法,是通过多次的重复,巩固所学习的动作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足球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也很常见;纠错法,指的是体育任课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在动作练习中出现错误所运用的方法。学习的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纠错法能很好的纠正教学训练中的错误动作,有效提升教学训练的质量。

总而言之,小学足球教学训练的过程是体育任课教师和小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要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同时,考虑和研究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灵活选择、科学搭配,在不断改进教法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以实现最佳的教学训练效果。

三、 小学足球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

足球意识包括快攻意识、防守转化意识以及战术意识等几个方面,在小学足球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就要开始注意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的足球意识从接触足球运动的最初阶段就开始得以渗透。

要在小学足球教学训练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足球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训练手段,尽可能的丰富学生的足球理论知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还有限,因此在足球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训练手段,尽可能的丰富学生的足球理论知识,从多种角度、多种层面上来提高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促进学生足球意识的提高。其次,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良好的足球意识,需要良好的、全面的身心素质做基础,良好的体能水平、心理素质基础以及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对足球意识的形成缺一不可,因此,要培养良好的足球意识,必须关注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后,通过足球比赛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足球意识。足球意识只有经过比赛的锻炼,才能不断得以强化和完善。比赛是日常教学训练活动的延续,比赛过程中所特有的氛围、状态以及对抗性都为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通过比赛来培养足球意识,也是小学足球教学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科学的运动原则与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原则

[作者简介]张冯(1979- ),男,河南淮阳人,中原工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管理。(河南 郑州 450054)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49-02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是长期体育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体育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对各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正确地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原则,对明确教学目的、选择与安排好教学内容、正确地选用教学方法、教学场地与器材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视提高运动技能原则

重视提高运动技能原则是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重视提高运动技能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正确认识提高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学科“授业”的本职,是体育学科“解惑”的重要基础,还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能的途径,更是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体验运动乐趣的前提。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判断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和高质量的标准,也是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提高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而重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2.明确运动技能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有层次地掌握运动技能。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与提高技能水平的目的与职业运动员不同,职业运动员主要是为了竞技,而学生主要是为了健身和娱乐。因此,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传授要以“健康第一”和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作为指导思想,要围绕“较好地掌握1~2项常用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作为锻炼身体方法的运动技能”“初步掌握多项可能参与的运动技能”“体验一些运动项目”等不同运动技能提高的目标,分门别类和有层次地让学生掌握他们终身体育所需要的运动技能。

3.合理编排体育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有层次地掌握运动技能,就需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对于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教师能教、场地允许、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等,可作为精教类内容,每学年安排1~2项,每项安排15~30学时,学年共30学时;对于未来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有必要具有一定基础的、教学条件允许的项目,如羽毛球、体育舞蹈、棒球、轮滑、短拍网球、太极拳等,可作为粗教类内容,每学年安排2~3项,每项安排7~10学时,学年共20学时;对于没有必要掌握,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或体验的运动文化或项目的有关知识,如高尔夫球、橄榄球、台球、保龄球等,可作为介绍类内容,每学年安排3~4项,每项安排1~2学时,学年共5学时;对于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项目,如100米短跑、1500米长跑、铅球、立定跳远等,可作为锻炼类内容,每学年安排3~4项,每项安排1~2学时,学年共5学时,或每学时安排10分钟穿插于其他类型的项目中。

4.教学方法上注意精讲多练。由于体育教学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地使用讲授法,不能形成“满堂讲”的局面,要精讲多练。一是要求课堂上尽量多给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无效的讲授时间,教师的指导有时可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进行。二是要求教师要根据情况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外多花时间进行练习。而对于必须讲授的内容要求精讲。精讲就是要求讲授要目的明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正确使用术语和口诀、讲授与动作示范相结合。

5.创造提高运动技能的环境和条件。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还必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它既包括提高教师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也包括构建民主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优化体育教学制度环境,还包括场地设施和器材的美化。

二、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是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以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为贯彻该原则,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做到:

1.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体育是一项与学生身体条件紧密相关的文化活动,而学生的身高、体重、体能、运动技能水平由于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差异很大,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往往很容易体验到“失败感”“差等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加工和教学方法、教学场地与器材、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这是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基本方面。

2.选择趣味性强的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既有一些趣味性很强或学生容易体验到乐趣的内容,也有一些趣味性不太强或学生不容易体验到乐趣的内容。教学意义也一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把趣味性和教学意义都很强的内容作为重点。与此同时,对于教学意义很强但趣味性很差的那些必须要教的内容,要挖掘或附加上一些乐趣的因素,如通过简化、变形化、情节化、生活化、游戏化、竞赛化等手法,使教学富有兴趣。

3.运用多种有利于学生体验乐趣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重视传授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善于采用领会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既要安排一定的身体活动量,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有效、合理,从而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有如下基本要求:

1.运动负荷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特征。运动负荷的科学性既体现在对学生身体的发展性,也体现在对学生身体的无伤害性,而这些都取决于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就必须了解学生身体发展的科学原理,了解学生身体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并且熟悉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等。

2.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服从于体育教学目标。归根结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身体锻炼和技能掌握教学目标。因此,教师既不能忽略运动负荷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决定性作用,也不能忽略各特殊课型需要而一味追求一律的运动负荷,从而导致运动负荷过重。

3.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及其中的身体练习多种多样,有的运动负荷大,有的运动负荷小,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运动负荷的问题,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改造,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练习方式要进行合理地搭配。

4.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运动负荷的能力。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加强锻炼原理和运动负荷以及运动处方的有关知识,教会学生一些自我判断运动量和调整运动量的常识,以使他们在自主性的运动中能够把握好自身的运动量,并逐步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运动的技能。

四、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技能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做到:

1.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前提条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与学生谈话、咨询辅导员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弄清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并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同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应定期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复查。

2.设置类型多样的体育选修课程。设置大量的选修课程是体育教学进行因材施教的最佳途径。不同的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有很大的差异,在充分征询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置选修课,就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在体育教学中,“等质分组”是一种较好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师可以按身高、体重、体能、运动技能水平等对学生进行分组,给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开“小灶”,给予特殊关怀与照顾;对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五、安全运动原则

安全运动原则是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安全地从事运动,它是体育教学活动能够进行的前提条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安全运动原则有如下基本要求:

1.必须设想所有可预测的危险因素。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的总结,体育教学中的绝大多数危险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这些可预测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因学生的思想态度产生的危险因素,如鲁莽行事、擅自行事、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因学生身体和活动内容的差异产生的危险因素,如力量不及、动作难度太大、对该运动非常不熟悉、缺乏必要的保护与帮助等;因学生身体状况变化产生的危险因素,如学生在伤病期间勉强参加运动等;因场地条件变化产生的危险因素,如雨雪地上的滑倒、塑胶地破损而绊倒等;因器械的损坏和不备产生的危险因素,如绳索折断、双杠折断、羽毛球拍头脱落飞出等;因特殊天气产生的危险因素,如酷暑时的长跑、苦寒中的体操、暴雨的淋浇等。对于这些可预测的危险因素,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逐一地进行思考和检查,以消除一切可以消除的潜在危险因素。

2.要建立运动安全的有关安全制度和安全设备。对于一些比较危险的教材要制定严格的安全制度,限制学生的潜在危险行为,如禁止携带钥匙打篮球、穿皮鞋踢足球等;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发生危险的体育设施要安装必要的保护装置和必要的警示标志,如单扛下放置海绵垫、游泳池配置救生圈、救生衣、设置深水区警示牌等,有效地防止危险的发生。

3.时刻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的教育。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安全运动原则,必须有学生的密切配合,体育教师要通过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的教育。集中教育是指组织专门时间讲解保证安全的知识和要领,教会学生互相帮助和保护的技能。分散教育是指老师在每一堂课学生练习之前强调安全事项,让学生绷紧安全这根弦。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科学的运动原则与方法范文第8篇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越来越重视和需要体育锻炼,而在运动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运动损伤。一旦出现运动损伤都将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治疗不当有的甚至会出现终身残疾。体育锻炼又是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出现运动损伤而不参加体育锻炼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或者减少体育锻炼中出现运动损伤呢?现在就这个问题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体会和想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

关键词 体育锻炼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康复治疗

一、什么是运动损伤

所谓的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很多人在运动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常常出现运动损伤的状况,常见的运动损伤有:(1)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如关节损伤、肌腱、筋膜的损伤、肌肉的拉伤和挫伤、腰肌劳损等;(2)关节损伤,如关节韧带、半月板、滑膜囊的损伤及关节脱位等;(3)骨损伤,如骨软骨病、骨骺损伤及骨折等;(4)疲劳性骨膜炎等。其实,运动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运动损伤的表现有很多种。而且有一些运动损伤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不及时,不科学,不彻底的治疗的话,甚至能够导致患者残疾,影响终身学习和生活。

二、运动损伤出现和发生的原因

运动损伤与一般的工伤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安排、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个人意识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健身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健身运动应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遵循科学训练的原则,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造成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是,身体某部位的生理解剖特点及运动技术上的特殊要求,此外尚需有一些直接的条件才能引起损伤。这些条件主要有下列4个方面:1.训练水平不足,训练不够,不仅影响成绩,而且常常是致伤的重要原因。2.比赛、教学或训练课组织不当。如缺乏医务监督(过度训练的情况下参加高强度运动或比赛),不遵守训练原则,缺乏保护,锻炼安排不当(如路线、时间的选择、项目次序的安排不当等),场地器材不合卫生要求,保护服装的损坏和不合要求等等,都可能导致各种运动损伤。3.机体生理状态不良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如疲劳,生病后,精神紧张,掌汗或胼胝等。4.不良的气候因素或突变的环境因素。如雨后路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差因素,海拔高度变化等。

三、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的对策

运动健身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体育锻炼应该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在身体疲劳、精神状态不佳和竞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和比赛,不要强迫自我进行体育锻炼;对陌生的场地和器材要先进行适应性训练;某些运动项目对服装和保护措施较高的运动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周边环境等。凡属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不利于体育锻炼的情况下,都不要贸然进行体育锻炼,在此情况下都要引起自身高度重视,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另外,为了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平时就要以预防为主。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1.遵守科学的训练原则,加强平时训练水平,合理安排体育锻炼。2.重视思想教育,重视和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除加强他人的保护与帮助外,自身也应学会摔倒时的各种自我保护方法。3.加强对自身的医务监督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内容,除一般健康与机能检查外,还应根据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增加一些项目的检查。并根据自身身体特点,决定能否参加体育锻炼和参加那几项锻炼为好。4.加强对体育锻炼时的卫生监督及急救工作;学习简单的场地急救、小伤处理,掌握运动量的大小及伤后训练反应等:2.建立经常自我学习的制度,经常参加体育理论和有关运动员损伤知识的讲座和讨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以适应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需要。

如果一旦出现运动损伤,应及时就医,不能及时就医的要第一时间进行自我救治处理,为到医院就诊赢得时间。运动损伤的治疗原则:及时,科学,彻底的治疗。

另外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应注意:1.合理安排伤后恢复训练。这是治疗运动损伤的首要内容,其意义是可以保持患者在体育锻炼中已经获得的锻炼效果,一旦伤愈即能迅速投入正规训练,可以防止因伤后突然停训而引起的“停训综合症”,可以通过肌力练习防止伤部肌肉萎缩,加强关节稳定,加速血液循环,改善伤部组织代谢与营养,消除粘连,刺激生长,缩短修复时间,还可以使受伤部位得到适当休息。只有这样反复实践,才能使计划较为科学。2.使用支持带及保护带。其目的是防止再伤和保护已伤关节的稳定。如严重损伤,应根据情况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如石膏或夹板固定等。3.局部治疗。如按摩、理疗、外敷药、局部封闭,对止痛、改善伤部代谢、消除水肿、加速愈合、消除粘连与挛缩等,均有一定效果。但采用必须适时适当。

参考文献:

[1] 肖水平.体育指导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