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驱动作用;制约作用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可持续供应链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当今社会,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不再是对单个企业的经济、法律、道德约束,而是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中,不仅包括对供应链中各主体的社会约束,还包括对供应链中多个环节,的社会约束。为此将可持续供应链下的社会责任定义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采购、生产、物流、信息流、销售、逆向物流等环节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考虑员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消费者、社区、环境等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的法律、经济和伦理道德责任。

由此可见社会责任是企业进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其中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道德责任既是企业进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因素,又是进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制约因素。

二、社会责任对可持续供应链的驱动作用

1.经济责任的驱动作用。经济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条件与目标,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大的驱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严峻的环境与生态压力下,企业管理者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积极的把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来,将可持续供应链理念渗透到各个部门、各个运营环节,从而不断推动可持续供应链在企业内部的发展,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应。

2.法律责任的驱动作用。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下经济发展不能规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政府针对此问题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同时,一些非政府组织通过制定一些行业标准,或评价体系直接约束企业的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这些都促使我国企业重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把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

3.伦理道德责任的驱动作用。一方面社会舆论有助于企业提高声誉和形象,为企业积累无形资产,从而又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提供动力;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对企业也起着监督作用,当企业的不良行为曝光时,企业形象将受到损害,进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这对企业注重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有力的鞭策。因此,履行伦理道德的社会责任成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推动力。

三、社会责任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制约作用

1.经济责任的制约作用。很多企业为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忽视绿色生产、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因素。特别当环境保护的成本在短期内得不到回报,甚至更有可能使得企业的投入大于产出,基于短期的投入产出理论,企业就会放弃对环境、生态、可持续性等社会责任的投入,这就制约了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的发展。

2.法律责任的制约作用。随着政府对可持续发展以及可持续供应链认识的不断加深,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供应链方面的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企业的行为,这就使得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压力加大,成本上升。许多企业为了降低履行企业法律责任的压力与成本,利用法律的空白区域,做出一些损害消费者利益、破坏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另外,我国违法成本低,使得许多企业无视法律法规,公然违法犯罪,其良性可持续发展遭到破坏。

3伦理道德责任意识淡薄的制约作用。企业伦理道德责任意识淡薄,为了在短期内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经常通过减少环境管理、裁剪员工薪酬与福利、社区投入与慈善募捐等社会责任的投入来最大化的压缩成本。甚至一些企业公然抛弃伦理道德,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破坏了生态环境,危害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扰乱了人民的正常生活,严重制约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的建设与发展。

四、提升可持续供应链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策略

1.企业自身约束策略。从企业自身角度,一方面加强语外部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协同治理,通过利益协调机制的建设,保证各节点企业的利益,同时加强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实现真个供应链的长效动态平衡;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入手将可持续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使其真正变为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可持续供应链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最后,企业要遵守法律法规、行业伦理道德、提升自控能力与自我监督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2.政府引导监管策略。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可持续供应链中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激烈和惩罚两个方面督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在国际化经营背景下,政府要主动参与国际社会责任与供应链准则的制定,为我国的企业争取更多的合法利益。最后,要加强政府与世界相关组织的合作,共同制定国际相关的劳工权益保障标准与制度,使本国企业与劳动者,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更加有发言权,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利与利益。

3.社会大众参与监督策略。可持续供应链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的推动,还需要社会各层级的参与监督。首先非政府组织要发挥规范与引导作用,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特别是行业协会要规范其行业准入标准、企业行为标准,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与约束作用。其次加强大众媒体的监督作用,大众媒体要多视角、多层次ι缁嵩鹑蜗缕笠倒α吹墓芾斫行监督。最后,加强消费者对社会责任下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的监督,这就要求消费者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认知,基于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支持,对社会责任缺失企业坚决予以抵制。

参考文献

[1]吴定玉.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2):55-63.

[2]贺彩虹,周鲜成.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和制约因素.[J].湖南社会科学,2013(1):131-135.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 绿色供应链管理 构建

一、循环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就是指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狭义上讲,循环经济仅指通过废物的再利用、再循环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来发展经济;广义上的循环经济则是指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环境保护等产业形态,技术方法有清洁生产、物质流分析、环境管理等,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2、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的既念最早在1996年由美国国际科学基金(NRC)资助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提出,其概念和内涵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Jeremy Hall将其定义为:绿色供应链是指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入新的设计思想,对产品从原材料购买、生产、消费,直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个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环境最优化。

绿色供应链管理仍然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只是更加关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吸收了环境管理的思想,但又不同于―般传统意义的环境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把企业内部和链内节点企业间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整体,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具体涉及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四大领域。绿色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即实现尽可能短的市场响应时间、尽可能高的产品质量、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实施绿色供应链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从而直接降低成本;可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从而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而造成的罚款;可塑造企业更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为企业增添无形资产,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循环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的关系

1、具有相似的提出背景与目的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今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环境、资源及生态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公害唤起了人们对发展模式的反思,石油危机成为人们节约资源能源的导火索,废物管理战略的转变要求人们循环利用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有共识地认识到,要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认为是最好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早期的循环经济萌芽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环境保护思想兴起的时代,正式提出这一理念是美国学者鲍尔丁(1965),他在《地球像―艘宇宙飞船》一文中提出,人类不应将地球看作是垃圾场,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并使用“循环其废物(re―cycle its wastes)”及“循环流(circular-flow)”等词语。首先使用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这一术语的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和图奈(1990),而现在,“循环经济”一词已被广泛提及,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随着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环境的日益关注而产生的,它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当时只是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方面,大规模、有意识地研究绿色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供应链的目的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可以说,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对环境、生态和能源有效利用的日益关注,其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解决环境问题。

2、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经济学为理论支撑

循环经济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支撑,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利用自然资源和考虑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其资源流动方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表现为经济增长、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污染物排放减少。

而绿色供应链则将“绿色”和“循环意识”理念融入供应链,使得整个供应链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是现代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种有效途径。绿色供应链涉及生态和经济两大系统,它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对供应链中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以及它们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

3、循环经济的研究范畴大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范畴

绿色供应链是指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入新的设计思想,对产品从原材料购买、生产、消费,直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个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环境的最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的范畴主要是经济活动的微观层面。

循环经济则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追求的是人地和谐、共同发展的观念,其研究的范畴不仅包括企业或部门层次上的问题,还涉及到生态工业园区和社会层面上的各类问题。可见,循环经济的研究范畴要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范畴大得多。

4、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

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在生产和消费的所有领域都能做到物尽其用,不给环境造成危害。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微观层面,要求企业在纵向延长生产链条,范围涉及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的处理和再生;在横向拓宽技术体系,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在宏观层面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无害化处理。由此可见,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

三、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1、将绿色性原则贯彻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估体系中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和评估,不仅要考虑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和信誉等因素,而且要重点考虑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法规指标和积极环境管理指标等,将绿色性原则贯彻其中,将非绿色企业排除在绿色供应链之外,或者强制企业达到绿色标准后方可加入该绿色供应链。

2、加大对于绿色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绿色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作为整条供应链的领导者和维系者,应加大对绿色化技术的投入和推广,为其它节点企业提供大量的绿色培训和绿色技术支持,不断优化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组织机构,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环境管理能力,实现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化,以追求绿色供应链的全局最优。

3、在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中推行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

生态设计又称面向环境的设计,其基本思想是把改善环境的努力和对污染的预防从设计开始做起,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尽可能选用绿色材料,优化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最小。

清洁生产则要求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均按iS014000标准进行。清洁生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实现:改变工艺,将排放工艺改成少废或无废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提高设备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设计现场循环回收和利用工艺,建立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循环利用系统;加强厂内生产过程的管理,力争最合理地利用资源。

4、延长生产链条,加强逆向供应链管理

延长生产链条通常的做法就是在供应链中加强对于逆向供应链的管理,即从用户手中回收产品,对回收的产品进行分类、检测,直到最终处置或者再利用。回收回来的物品有两条物流路径:一是有利用价值的物品经过再制造、再分销,被并入正向物流;二是无利用价值的物品进行报废处理,如经过粉碎、焚烧掩埋等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强逆向供应链管理,延长了生产的链条,使得绿色供应链成为―个闭合的环境型循环,使达到传统物流末端的废旧物资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或抑制其对环境造成危害。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的健康发展。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3篇

供应链管理理论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产品形成过程中的总成本,从而适应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日益复杂化的需要,但同以前时期的理论一样,它只关注了企业相对短期的利益需要,也并没有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其考虑的范围之内。本文讨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界定与发展,探讨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

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界定

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目前,在理论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确切定义,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在美、英等国家,出现了不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先驱,1999年,通用汽车公司就与美国一个非营利机构――为社会负责的商业组织联合组成了一个有12家企业参加的供应链工作组,该工作组作为BSR的一个分支机构,起到负责探讨提高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途径的作用。其他的跨国企业如微软、IBM、杜邦、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保洁等都实施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以提高其核心竞争优势1。从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可以看出,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在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各个成员必须实行环境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减少或消除对生态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供应链管理活动。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绿色采购管理、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绿色营销。

2.2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运营效率的关系

戴维德?霍尔认为, 通过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在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分销渠道、改善售后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后勤成本、单位制造成本方面获得满意效果。J.Sarkis(2003)利用网络分析法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进行了评估,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改善企业组织绩效、减少生产成本、保护自然环境等,量化的环境绩效同以材料、水、能量等形式存在的产品生产车间的成本结构相关联,这意味着环境绩效的改善从长期来看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因此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确实能够使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不断整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3.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

3.1 绿色采购从原材料角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绿色采购是供应商按照市场规律采用绿色原料、绿色工艺,实现材料、能源的节约,从源头控制,满足公众对环保产品的要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绿色供应链上采购这一环节,要求考虑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是否具有污染性,要求供应商从设计阶段就确定绿色制造机制,确保提高产品的绿色水平,使制造商能凭环保的原材料生产实用高效的产品,实现厂商、顾客、环境的三赢局面。

3.2 绿色设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在沃尔玛的配送中心里,采用了多项先进的可持续性措施,这样每年节能约715千瓦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减少约679吨,该排放减少量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约3018个月的排放总量。沃尔玛对门店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为沃尔玛节约了大量的能源,真正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初衷,从而不仅节约了资源、能源还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可见,企业实施绿色设计对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

3.3 绿色生产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

绿色生产即所谓的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双重目的的综合措施。绿色生产主要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因而绿色生产不仅从量上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也从质上改善企业生产技术,提高了企业生产运营效率。

3.4 绿色营销有助于企业推销产品

绿色营销手段要求企业运用绿色生产力来生产出绿色产品,即指生产厂商以耗用最少资源的方式,去设计、制造与销售可回收、低污染、省资源的产品;要求企业从本质上改革生产实践和消费品处理方式,包括产品本身、包装、加工过程,并利用“绿色”概念来推销产品。绿色营销是符合民众需求、社会发展和环境效益的供应链支节。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对策

受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深刻影响,同行企业之间竞争的趋势愈来愈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利润,这成为其他企业争相发展的方向。在供应链管理中,基于时代环境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更不可忽略的是带来无法估量的环境利润和社会影响。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将公司的经济效益与公益环保、节约资源合理地结合起来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策略,它将更好地探寻生态平衡,以最少的付出达到最大的回报。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当前整个行业中的技术人员讨论最多的管理模式。

绿色供应链管理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不足,在考虑如何给企业带来经济利润的同时,更多的考虑了在企业产生的济效益后给环境带来的种种影响。绿色供应链推动了整个供应链的全面发展,优化了发展的模式。从现有发展优势来看,未来绿色供应链将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在节省资源和经济效益方面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相比较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和优势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顾客的某种服务要求前提下进行的,它的目的使企业在供应链这个环节的消耗费用降到最低而把提供货物的厂家、生产满足顾客需求的厂商、储存物品的仓库、中转配送部门和销售商等充分合理地整合在一块,将商品最高效地送达消费者的手中,从而实现各部门各企业间的互惠互利,共存共赢。通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都具有提前做好管理计划、相关部门采购货物、流水线生产商品、配送中心全方位运送、顾客退换货渠道五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充分负责了供应链中对物流的管理和完善的主导作用,它是整个供应链中的从了解消费者需要到生产线生产高质量产品再到顾客售后服务等各个流程的重要和唯一纽带,它的执行力决定企业今后的命运。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采集原材料、产品加工、经销商经销、货物仓储、物流运送、顾客售后意见收集分析等每一个细节。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在于分析总结顾客对商品和服务的体验态度与最终企业获得的总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微妙关系,最终目的是要更好更快地将供应链管理的自身优势体现出来,从而使供应链中所有的相关企业都能够完成效益目标。

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了很大的不同,它是在供应链的基础上出现的,相比较供应链管理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它在供应管理的基础上考虑到了涉及环境保护的绿色主题,将整个供应链相关部门进行绿色化管理,绿色化管理其实就是生态化管理,更加人性化和环保化。从而实现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供应链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将绿色主题渗透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各个部门,实现效益的平衡化和最大化。

现代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流程,是基于相关行业市场为前提的,将消费者对商品以及各种服务的需求视为重点,而消费者的需求中最重要的是要求在准确的时间段内将令消费者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以高效快捷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而在单纯追求经济利润的目的中,企业疏忽了自身的主导和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责任,排放出无法估量的废气物、垃圾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二、现代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相比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以及社会风气和文化习俗的不同,再加上对企业的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而实施绿色管理对相关人员和企业文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绿色供应链管理中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生产技术,所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种种管理策略问题和技术压力。

1.竞争形势的加剧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现代企业的数量呈跳跃式的增长。现代企业的增长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供应链对全球的经济及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国际企业争相将产品的生产和物流运输程序外包,这种工作流程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出现,因此产生了供应链外包的需求以及供应链危险防范等问题成为了现代企业物流业所面临的巨大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生产的规模和用地在不停地扩张,这就造成了外包需求的在成倍增张,不仅仅生产原材料、资源运输和物品存储等物流程序需要外包,存放、经销商的管理和回收等供应链管理流程也需要外包。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这就对现代企业的各个方面提高了要求。

2.产品标准程度低和管理模式的不合理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使用标准化化的管理方法,高效管理供应链上各阶段的企业行为,整理材料,构成整体的优于别的企业的特点,但是产品的原有资源至生产出的成品到最终的被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这就要求采用规范化形式就成为了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前提。供应链中建设物质及设施,是现代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硬件基础。我国目前的企业生产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的差距,质量标准没有一个准确的要求,产品核查不严格,在餐饮以制造行业尤其不足。企业间管理的模式太过于固化,没有效率,更没有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审查系统。

3.供应链设计的不合理即将面临转型的挑战

供应链管理中的生产程序、物流过程、仓储阶段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整个供应链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益,还有所有的分销网也没有实现完全信息化设计和持续优化、前后网络设施与物流作业设计连接性差,很难实现协调工作,这就对流程的顺畅性形成了阻碍,供应链的设施与管理的不准确,没考虑到整个供应链的流程;供应链的竞争衡量失效,供应链管理绩效的衡量标准和指标没有达到要求.这些问题,世界各国的企业都有存在。因此,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需要转型,传统的供应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转型后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协同其它行业,从外包需求、系统信息化设计和安全强化三个阶段来考虑,从第三方物流着手,分步骤整个物流资源,逐步强化一体化管理模式,从而可以顺应全球供应链管理的趋势。因此,发展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产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绿色转型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前提,供应链的高效管理不能缺少物流系统强有力的支持,两者协同发展、相互依存。

三、现代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应对策略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存在着种种问题,转型的趋势迫在眉睫。然而,企业各部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也面临着重重阻挠。只有采取正确合理的策略,才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针对企业目前的供应链管理问题,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的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应对策略:

创立绿色企业文化,构建以绿色供应链为主题的合作关系。现代企业应以生态平衡为自我约束,将符合时代要求的可持续发展观为企业的战略主导思想。通过规范深刻的大量重复宣传以及对相关人员专业课程讲解,打造企业的绿色主题背景,将企业的绿色文化深入到每个员工以及消费者的心中。从领导干部再到普通员工,全面彻底的灌输绿色企业文化意识。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改变传统的观念,明确现有的目标,下定决心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做好绿色建设的实际工作,开展以绿色供应链管理为主题的报告会、论坛、讲座等,加强与其它同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吸取成功经验,互帮互助。切实做好相关的绿色绩效奖励策略,与业绩挂钩,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企业各部门应主动与供应商等其他相关部门建立战略团队,组成联盟,与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作为支点,将有效准确的信息及时共享,实行联盟集体作战,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购买商品的顾客,应做好积极引导,除了做好商品外,要充分了宣传绿色环保理念,从根本上扭转顾客追求高消费而忽视环保意识的消费理念。企业应当在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向上加大投入,推动群众进行以绿色为主题的消费,例如在包装上进行绿色环保处理,用低污染和可回收的材料作为包装的材料。以保证相关生产部门的二次以及多次使用,从而达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实施绿色供应链关键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只有将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加以改进以及员工基本绿色意识提高,那么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工作将轻而易举。为了适应重建后业务流程的需要,企业还应调整其组织结构。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部主要在设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存储产品中体现绿色主题概念,从各个环节对整个供应链加以影响和促进。但是,不同的企业由于领导员工等差别而产生了不同的做事风格,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实施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内部管理是根本,明确自身目标,确保成功。

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支持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保障。可根据更加“绿色”的数据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出直观明显的数据要求,从而准确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而绿色供应链的实施将是这场竞争中最有利企业的竞争手段。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大量的信息中重要的是将符合绿色消费观念的数据加以推广,设置标准,加以要求。企业要建立面向客户的、安全的物流数据信息平台,就要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系统中体现绿色环保理念,如果不达到数据要求,可从系统中直观地看出出现问题的地方,对症下药,及时更改错误。我们应建立一个优秀的供应链信息平台,用户直接通过登录便可准确识别身份并辨别其不同的需求,为用户提供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服务。最关键的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将整个供应链系统成功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以客户为导向的高技术水平的服务链,满足客户需要的才是真正成功的供应链。

四、结论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人类忽略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面临的非常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现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员工素质提出巨大的挑战。企业追求的不再是经济效益而是符合可持续和生态平衡理念的大众消费需求,只有满足符合社会和人民要求的企业才是成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便是符合时展和消费者要求的新型管理模式,它的出现将改变企业的命运,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它将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速企业的发展。不用行业都应充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充分的结合市场和自身的特点,形成高效合理的整体顺畅的绿色供应链,并有效地运用一些合理的管理策略,打造一套成功的绿色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黎继子.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途径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3):54-55.

[2]雷翔虎,孙功苗.基于核心企业和供应商视角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4):35.

[3]詹姆斯.供应链项目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5):7-11.

[4]马国龙.供应链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11-13.

[5]施先亮.供应链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9):54-55.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行业;大数据分析;绿色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big data have become the new trend and influenced the oper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of enterprises on the global scale, accelerating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of conservation culture, China's electronic industry has many problems in data platform, recovery mechanism and policy mechanism.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industry should make use of the functions of big data such as accurate analysis, predic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to strengthen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build the management alliance for the green supply chain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green incentive policie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big data analytics;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为污染环境的重要行业――电子行业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且有效保护环境是当前该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当前形势下,要求中国电子行业必须在其供应链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产业良性循环。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将“绿色化”和“环保意识”理念融入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副作用最小,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1]。

目前理论界已分别对大数据和绿色供应链作了许多研究,但结合具体行业的不多,就大数据时代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电子行业中的实施状况进行进一步研究的还很少。为此,本文将大数据引入到我国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进行研究。

1 大数据时代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要求

1.1 外部环境的要求

1.1.1 环境方面的法规及贸易壁垒

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跟电子电气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最常见的是欧盟制定的WEEE和ROHS,以及国际化标准组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例如,WEEE规定欧盟各成员国电子电气产品应达到回收目标4kg/人,目标回收率在70%~80%之间,而这个指标大部分中国企业做不到。

据我国对外经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平均有100亿美元(较2006年50亿的提高近150%)产品出口难以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而受到影响和冲击[2]。绿色贸易壁垒正在成为我国电子行业对外贸易的主要关卡。

1.1.2 大数据对电子行业的影响

大数据是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然趋势。数据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看作是重要资产,拥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政府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3月22日,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拉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其将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并表示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3]。因此,大数据对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及早站在行业管理的制高点,无疑是行业制胜的重要法宝。

1.2 内部环境的要求

1.2.1 现实环境的驱动

从2003年起,我国进入家电报废的高峰期,每年至少要报废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500万台洗衣机;目前,全社会电脑保有量近2 000万台,手机保有量1.9亿部,其更新速度远远大于家电产品,淘汰数量近亿台[4]。这些电子产品若没有妥善处理,其所含的有害物质如铅等重金属会因为随意丢弃或掩埋的瞬间渗入地下,造成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如果焚烧的话,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等会进入空气,造成大气污染。

1.2.2 客户需求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产品,甚至十分依赖,许多电子产品几乎天天贴身使用,对于这些产品,人们除了注重功能、样式、性能以外,还很担心电子产品的辐射是否影响健康、制造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都要求企业开发和推出绿色产品才能赢得顾客的长期信赖。

2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企业环保意识还需增强,现有的观念尚待改善

在观念上,我国许多电子制造企业往往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甚至认为环保不是我一个企业努力就有效果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不会产生效益的,没有认识到这也是提高企业声誉的有效途径。这些观念都会影响到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数据成本、绿色要求成本上升,管理要求提升

为了节约成本,进行精准的数据预测需要购买数据库、培训数据分析工程技术员,前期总成本将上升10%左右;同时,为达到环保标准,电子制造业必须额外增加绿色材料、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等支出,总成本也将上升10%~15%,除了要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企业还需具备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这对电子行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2.3 缺乏大数据库的支撑,更缺乏对数据分析的平台和软件

海量的数据是大数据发展的基础。我国电子行业数据资源总量较低,相应的数据分析技术较缺乏,难以满足大数据大规模应用的需求。电子行业数据分析的平台和软件更是屈指可数,尚无法支撑起整个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数据基础要求。这方面,国外又一次走在我们前面,特别是近年来以开源模式发展起来的Hadoop等大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及其相关产业已经在美国初步形成[5]。电子行业若想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上有创新,必须掌握大数据关键技术,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才能事半功倍,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2.4 回收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电子产品回收机制不完善。以手机电池为例,随着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智能手机普遍存在待机时间短的问题,电池过度充电或者使用电压不稳定的充电宝,都会导致电池寿命锐减,有的顾客反映手机电池使用几个月就充不了电了,只能更换新电池,但是商家出售原厂电池,却对旧电池没有回收机制。我国电子产品回收目前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卖给走街串巷的小贩,这种方式容易被买方压低价,挑三拣四,挑肥拣瘦,而卖方也只能无奈接受,总比卖废品强。二是商家隔阶段进行的以旧换新活动,但这种活动涉及产品、区域,持续时间有限,很难成为主流。

2.5 国家相关法律体系、市场政策机制不完善

国家政策和激励机制是促进电子行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动力。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尚缺少推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激励机制,如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及措施等。这些机制的缺乏将阻碍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的实施和推广。

3 大数据时代我国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考

3.1 利用大数据加强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目前很多先进的现代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的技术特征,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无线传感网络、卫星技术等高新技术[6]。这些技术的应用要产生大量数据,形成海量数据[6]。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中进而挖掘和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供企业决策,是电子行业大数据战略的核心所在。

3.1.1 核心企业战略上的支持,联合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大数据分析平台

在电子行业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首先要制定绿色战略,实现自身的绿化,然后基于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向企业外部延伸,向供应链的合作伙伴提出“绿色”要求。在此基础上将大数据理念引入供应链中,积极构建绿色资源大数据库、数据分析系统,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3.1.2 利用大数据对数据预测的优势把握产品设计关

要想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关键是研发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该产品在后期生产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报废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使用绿色环保零部件对电子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在大数据平台上,研发设计人员可以很方便地挖掘出供应链其他环节中有价值的信息,如在生产中、销售中新产品可能遇到的问题,消费者在使用中反馈的意见问题等。这些信息都将成为研发设计重要的参考。

此外通过大数据平台,还可以分析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进行市场需求预测。这些信息以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资料的收集分析才能获得,而运用大数据平台,研发设计人员可以实时得到这些数据,及时改进产品的设计方案,加快产品更新的进程和对客户的响应时间。

3.1.3 利用大数据实现电子产品环保安全追溯

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电子产品建立统一的“身份信息”,从零部件采购、生产到产成品销售全过程,消费者可以使用产品条码通过网络、手机终端快速查到相应的信息,从而得知自己正在使用的电子产品是否含有有害化学物质,或者含量是否超标,辐射大小,碳排放量多少。这样做的目的既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也是对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进行市场监控。

3.1.4 利用大数据构建电子产品的产业循环渠道

电子废弃物中很多含有铅、砷、汞、锑、铍、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等有毒有害成分,同时也含有很多有价值的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如玻璃、聚酯、稀有金属等,如果将其合理利用,则可变废为宝。

消费者购买产品主要通过实体店和互联网两种渠道,在商家信息系统和互联网平台就会存在大量消费者购买数据,一般来说,购买量就决定了一定时期后的报废量,应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搭建大数据平台建立回收体系。可借鉴百度回收站的做法,用户只要打开百度回收站应用,对家中的待回收电子产品进行拍照,该应用就会自动显示出该电子产品的类别和回收价格等信息;用户填写相关资料后,就会有正规回收厂商上门回收。这正是利用百度大数据技术,把用户和回收厂商联系起来,实现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这种做法容易形成规模,使得电子产品的回收就像网购一样方便。

3.1.5 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以科学抉择为准绳,有效降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本

电子行业要将“绿色”引入供应链中,许多企业担心成本会上升。因此,以精准的数据分析为依据,以科学的抉择为准绳,是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的关键。本文多次提到大数据以及数据分析,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要求以数据分析为抉择的前提,不能随意拍脑袋决定。在数据库及分析方面的成本中,应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好,分析好,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做大做强,提高效益,如我国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聚石塔”平

台[7],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在选址及投递等方面的成本。

3.2 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联盟,高效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提高行业竞争力

从发达国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来看,要建立大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平台,要完整的实行“绿色化”管理,单靠某个企业是不行的,应建立一个行业联盟。绿色供应链管理行业联盟就是在行业内和行业间建立的一种实施“绿色”管理的行业联盟,它不仅是一种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集合体,同时也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标准集合体[8]。所以,对正处于绿色供应链管理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说,通过形成绿色供应链管理行业联盟,充分发挥各联盟企业的优势,来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在绿色供应链行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增强环境管理意识,最终实现供应链行业的“多赢”[9]。

3.3 完善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政策和措施

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符合国情的环保法律体系,强化污染排放标准的监督与落实,为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鼓励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绿色化”行业标准,起到行业约束和管理的作用。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性或限制性措施来激励和引导绿色供应链管理主体的行为,促使企业行为与环境相容。

4 总 结

综上所述,在电子行业的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大数据精准分析和绿色化是行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关键的节点,由于我国现阶段尚缺乏大数据库及数据分析平台,市场机制不健全,成本高昂等问题阻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的顺利实施。为促进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及早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平台,构建产业循环渠道,完善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政策和措施,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联盟,高效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有步骤地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中的实施,实现电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庆华,曲英. 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统计分析[J]. 管理科学,2005(4):2-7.

[2] 张汉江,吴娜,唐维.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对策分析[J]. 生态经济,2006(5):241-244.

[3] Meghan M. Biro. Why Big Data is a Big Deal[J]. Leadership, 2011(10):55-56.

[4] 杨静,熊凌. 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模型的构建分析[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24-27.

[5] 唐永建. “大数据”现状及发展浅谈[Z]. 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3.

[6] 张天琪. 大数据时代农产品物流的瓶颈及突破[J]. 商业时代,2014(18):10-12.

[7] 王辰越. 大数据:未来的新石油[J]. 中国经济周刊,2013(4):62-63.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循环经济的提出,到各地方各行业的经验总结,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除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本身所体现的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等特点之外,也反映了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缓解环境压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概念的界定,系统研究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界定

在我国循环经济一词最初由刘庆山在1994年使用,从资源再生的角度提出废弃物资的资源化,其本质是自然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1]。作者对文献中关于循环经济定义的总结,主要基于内涵,并有重点按类别地介绍并分析其中的一些定义。

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界定

循环经济的概念来自于环境保护。然而,真正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界定循环经济的并不多见。有文章认为,循环经济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环境保护发展模式:①强调环境保护本质上与经济活动是一个协调统一体;②指出人类经济活动应遵从自然生态规律;③阐述了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深刻内涵;④揭示了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一表述主要是针对循环经济的功能和性质而言的。

2. 从大物流角度界定

在迄今的研究文章中,从大物流角度界定循环经济,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循环流动,一是尊重自然规律。从这个角度定义循环经济强调了物质闭环流动、经济形态、生态经济等内涵,要求按照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弃物处理过程,将现行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式经济系统,转化为“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减量化、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再循环使用。

3. 从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界定

经济界中各地区、各产业、各行业和各企业的物流,我们都把它叫做经济界物流,简称经济物流。经济界物流的特点:物是经济商品的物;流的动力来自人类的经济活动;是有赢利目的的经济行为。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3]。其含义是以资源循环为主要特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自然循环过程中,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在不断循环的经济过程中得到合理和高效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二、基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

1. 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的构建

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应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一是供应链上企业的生态企业化,二是企业间共生形成绿色供应链及其网链,三是延长生产链条,做好逆向供应链的构建,增强反馈机制。基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是一种融合环境保护的现代管理模式, 通过绿色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负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益最优的目标。

2. 基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的运作体系结构

绿色供应链研究的内容可以看出,研究绿色供应链的实施需要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获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产品的销售与运输、产品的使用以及产品再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其运作体系结构图如1 所示。

⑴ 绿色设计。研究表明, 产品性能的70% ―80% 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 而设计本身的成本仅为产品总成本的10% , 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理念,要求产品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采用绿色产品设计。

⑵ 绿色材料。原材料供应是整条绿色供应链的源头, 必须严格控制源头的污染。从大自然提取的原材料,经过各种手段加工形成零件,产生废脚料和各种污染, 这些副产品同时产生许多环境污染, 这就要求生产者在原材料的开采、生产、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再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 充分利用能源和节约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⑶ 绿色供应。供应过程就是制造商在产品生产时,向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原材料的采购, 确保整个供应业务活动的成功进行, 为了保证供应活动的绿色性, 主要对供货方、物流进行分析。

⑷ 绿色制造。绿色制造也被称为绿色生产或清洁生产。它要求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均按ISO14000的标准生产,这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推行绿色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⑸ 绿色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绿色销售是指企业对销售环节进行生态管理, 它包含分销渠道、中间商的选择、网上交易和促销方式的评价等。绿色包装是消费者购买产品后, 其包装一般来说是没有用的, 如果任意丢弃,既对环境产生污染, 又浪费包装材料。随着物流量的急剧增加带来车流量的大量增加, 大气环境因此受到严重污染。绿色运输主要评价集中配送、资源消耗和合理的运输路径的规划。在产品的使用阶段上主要是评价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再循环利用, 使用寿命是延长产品寿命, 增强产品的可维护性, 减少产品报废后的处置工作。

⑹ 产品废弃阶段的处理。工业技术的改进使得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全面, 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消费品。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能源浪费, 而且成为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产品废弃阶段的绿色性主要是回收利用、循环再用和报废处理。

3 .基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

实施绿色供应链,面临着一系列决策问题,它是一个十分复杂但又很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基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就是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等手段建立绿色供应链的功能系统模型、信息系统模型、物流系统模型、资源系统模型、组织系统模型、过程系统模型,以及制造系统绿色供应链总体模型,形成完整的决策体系结构和系统模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如图2所示。

⑴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尤其强调的是,在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要求对环境的影响的负作用尽可能小,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高。

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象。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对象涉及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和物流商等。因为,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求一些关键节点企业制定并严格实施环境管理标准,而且其上、下游厂商及最终用户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环境管理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绿色性。

⑶ 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控制和管理技术

在绿色供应链的实施过程中,要涉及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控制和管理等使能技术和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绿色材料选择、绿色采购、绿色仓储、绿色运输、绿色生产计划、绿色分销、多地点库存协调和逆向后勤(回收和处理)等。借助于上述绿色供应链的体系结构、模型和评价体系等,尽可能选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材料,尽可能使材料的采购、材料和产品的仓储、运输、产品的分销过程占用的空间、消耗的资源和造成的环境损害最小。

三、结论

再循环利用是根据“生态效率”的思想, 通过少制造和再制造方式, 使得废弃产品得到再循环, 从而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在我国,供应链管理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绿色供应链模式的构建,并且对绿色供应链闭环的每一个环节给予精心的制定和计划,才能达到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系统优化,推进全球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面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及其带来的危机,各国都在努力探索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世界各国就可持续发展问题达成共识,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也加快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步伐,总理在200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了适应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生产的供应链管理也要进行战略性变革,即将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单向物流方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以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及其带来的危机

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全球一直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气候变化趋势提醒我们,除非大幅减少资源消耗,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否则到2100年,地球温度将比现在上升6度,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贫瘠、空气污染、水资源匮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致命疾病扩散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本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持续不断地排放废物破坏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其结果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并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我国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如耕地、森林、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等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资源短缺相伴的是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污染严重,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特征依然明显,在持续多年的高增长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高能耗、高物耗和对环境的高损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中国要打破世界经济增长的“怪圈”——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的经济增长阶段,资源和环境的紧约束导致经济滞缓甚至逆增长的状况,就必须转换发展路径和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供应链管理要求

循环经济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代表了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发展趋势。传统经济的物质流动模式是开环型的,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动是闭环型的,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强调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相结合,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立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循环经济以“3R”为最基本的实际操作原则,即减量化原则(Reduce)、再使用原则(Reuse)、循环原则(Recycle)。这些原则一是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量,改变商品的过度包装,从源头节约资源,尽量不生产一次性使用的产品;二是不断重复使用消费品,尽量延长消费品的使用寿命;三是将使用过的废物变成再生资源,制造新的产品,而不随意排放废物。

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在生产和消费的所有领域都能做到物尽其用,不给环境造成危害,其对供应链管理的技术要求就是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层面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在宏观层面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无害化处理。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供应链的特点

(一)管理目标更加多元化

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目标更加多元化,主要表现在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合一。首先,协调客户需求与供应商的原材料之间的流动,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其次,强调供应链企业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循环利用;最后,实现废物利用,提高企业的废物处理能力,提高企业能量的循环利用能力,降低企业对环境的破环与污染等。

(二)物流网络更加复杂化

在传统的供应链网络中,主要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到最终用户的消费的正向物流网络。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包括正向物流网络,而且还包括逆向物流网络。具体表现在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废物、回收物的循环利用,因此,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相比,更加复杂,更需要科学合理的物流规划和组织。

(三)供应链节点企业类型更加多样化

所谓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所有涉及到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循环经济下供应链节点企业类型更加多样化,传统供应链节点企业类型一般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不同的行为主体,而循环经济下供应链节点企业类型不仅仅包括以上几个方面,还包括废物使用者和处理者等。

四、面向循环经济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提供资源,经由制造商进行生产,通过分销商/零售商销售给顾客进行消费,最终产生废弃物,对这一过程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物资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传统供应链中的资源流主要是“供应商—制造商—物流服务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方向的单向流动。如图1所示,传统供应链是从供应商到顾客方向实现了以物资流为主线的单向流动。为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响应性、敏捷性,实现物料转换功能及准确地满足每一个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在企业间进行交易时产生了供应商与制造商、制造商与物流服务商、物流服务商与分销商/零售商、分销商/零售商与顾客之间信息流的小循环,其中,下游企业将自己的需求信息以及购买信息反馈给上游企业。由于存在着信息传递的“长鞭效应”,所以信息失真很大,所以需要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调整,将供应商与制造商、制造商与物流服务商、物流服务商与分销商/零售商、分销商/零售商与顾客之间进行大循环。供应链管理系统调整后的结构如2图所示;修正后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仍然是以供应链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没有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事实上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如: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的制造、运输、使用过程等都会产生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其中还包括对物品的再循环利用,出于质量因素的返修、退货行为,这些因素都改变着供应链中各种资源的流向。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社会呼唤一种能够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供应链管理图。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物质流的良性循环,资源的减量化与减少废物排放与污染环境,在降低废弃物流比例的同时,尽量提高回收物流的比例;能量流的高效流动,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能,尽量减少物质的运输、装卸搬运等活动;信息流的通畅与信息共享。而这些要求和措施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对现有供应链进行战略性转变,循环经济模式为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指明了方向。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物资流在这里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正向的,一类是逆向的。正向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资流动的方向;逆向的是回收或退货等原因带来的物资的反向流动图。回收的物品或是退货,先进行分类,对功能完好、外观破损的产品,可以通过物流服务商向二级市场或其它市场再配送;分类中发现可再加工的产品,则发送到制造商那里再生产;而对材料还可再利用的产品,能重新当作再循环使用的则送到原料供应商循环使用;不能再循环使用的部分分检出来作环保性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信息流仍然是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及循环使用。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仍然以物质流为主,伴随着信息流、价值流和能量流,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以及物质的闭路循环,对现存企业的能量流、物质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重新集成,形成供应链管理中的循环模式。在此系统中,不仅有顺向的物资流,还包括了逆向的物资流、信息流、商务流,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模式评价

(一)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的经济效益评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供应链管理越来受到企业的重视,采用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减少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循环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是在传统的供应链的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比一般的供应链管理具有更大的优势。

1.有助于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

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优化,从而减少企业的总成本,这是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的经济目标,体现了节约的原则。

(1)节约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循环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尽可能地采购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减少了企业为处理废弃物所造成的成本。与此同时,循环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促使企业采取集中采购、联合采购以及准时制采购的方式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2)采用清洁生产方式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余料,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在生产完成之后进行现场清理,这不仅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而且控制了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可实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

(3)进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一般的供应链管理是开环型结构,而循环经济下供应链是闭环结构,企业对从采购、生产、销售以及消费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再利用。这种方式减少了资源的开采,进一步节约了原材料采购成本。

2.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若企业能顺应这种趋势,竞争优势会更加明显。循环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要求企业实行绿色制造,产品绿色设计,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进而使得企业有更突出的竞争优势。

(1)产品层面的绿色设计

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研究产品的绿色设计,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环保型产品;另外,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尽可能使用可以回收或者可以降解的包装材料,这些措施可以从末端降低环境治理成本。

(2)企业层面的绿色制造

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遵守节约、环境友好和最优化原则,原材料供应商尽可能生产无毒无害、可再生、可重复利用的原材料;制造商完成生产之后,对生产车间进行清理,回收可利用的资源,同时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荷。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企业的总体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的社会效益评价

1.有利于保护环境

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在采购过程中,促使企业采购无毒无害的原材料,从源头上增强环保意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料,进行清理,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减少了环境的负荷;对生产末端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从末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

循环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改变了过去生产对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以及高污染的弊端。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采用可降解、可再利用的原材料进行生产,这有利于原材料的重复利用。制造商或回收商对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3.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应用到供应链管理中有利于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构建降耗、节能、降污、增效的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实现以尽可能少的环境代价和能源、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大趋势[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6):10- 13.

[2]赵玮.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J].科研管理,2005,26(2):50-51.

[3]包菊芳.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J].技术经济,2006,25(11):8-9.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第8篇

论文内容摘要:传统掠夺式的线性经济发展观,单纯从经济和技术角度片面地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了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相容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最高利用效率和环境的最低负面影响为前提,是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新型管理模式。本文在分析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基础上,论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阐述了绿色供应链的整体设计流程,探讨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途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各项产业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然而在此同时,传统工业化所表现的线性经济发展趋势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造成环境不堪重负、资源难以支撑的局面,这些必然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随着各种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不断运用,制造生产率的提高空间已被充分的挖掘。面对新世纪全球性市场竞争的环境,各国的企业管理者已充分认识到,要取得竞争的优势,企业必须开始实施从内部生产运作过程的管理转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管理。所谓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 agement,简称SCM)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供应链整体结构的优化与协调,对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与服务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如果在供应链实施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就必然会制约供应链的进一步合理化。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由此产生。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则是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于1996 年首次提出的,它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是一种融合环境保护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获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产品的销售与运输、产品的使用以及产品再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通过绿色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负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益最优的目标。

绿色供应链管理注重绿色及环保理念,试图改变传统供应链起始于供应商,终止于用户这样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线性模式,把循环经济的思想运用其中,使整个供应链形成一个物质与能量能够循环流动的闭合回路。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T (时间) 、Q (质量) 、C (成本) 、S (服务) 四个功能目标转换为T、Q、C、S、E ( 环境)这样一种新的目标体系,尽可能缩短市场响应时间、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尽可能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尽可能减少环境负影响和资源消耗。

绿色供应链的设计流程

由于生产过程与方法的环境限制日趋严格,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消费与回收等各个环节都需实现绿色化。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应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一般来说,绿色设计是指产品在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充分考虑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设计原则和方法。旨在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回收、重用以及处理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同时将循环经济中的3R原则(Reduce, Reuse and Recycle)引入产品的开发阶段,优先考虑产品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可拆卸性、可回收性等),并将其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 在满足环境目标的同时,再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

(二)绿色材料

绿色材料也被称为生态材料或环境意识材料,是指制备和生产过程中能耗低、噪音小、无毒性,并对环境无害的材料和材料制成品。绿色材料在制备、使用以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应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

绿色化效率要远远大于末端治理的效率,并且供应端绿色化的效益在后续的供应链环节中可以得到放大,因此,在保证产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绿色材料(新材料、替代品、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可降解、易处理),不但达到环保目的,而且由于降低了成本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应树立“环境成本”的观念,在选择产品材料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那些在制备、加工、重用乃至报废后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能耗少、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无污染且易回收处理的材料。

(三)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又称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不同的国家,绿色生产的提法也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用污染防御的战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以期增加生产效率,减少或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有关绿色生产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改变原材料投入,有用副产品的利用,回收产品的再利用,以及对原材料的就地再利用;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将各类风险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减到最低程度;加强生产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资源能源。

(四)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供应链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产品促销等整个营销活动中,都以维持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论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一致。绿色营销的具体内容包括:收集绿色信息,作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重要依据;研究绿色产品,除了对绿色产品材料的选择、产品功能结构和工艺过程进行研究以外,还要考虑产品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及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重视绿色促销,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扩大企业的绿色影响,并做好绿色营销渠道和绿色定价等相关因素的组织工作。

(五)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尽量使用环保产品、服务,对使用后易造成环境危害的产品的妥善处置等。目前,市场上许多产品都标榜自己是绿色产品,但其中真正属于绿色产品的却较少。大多只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改善了其环境协调性,但若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其环境协调性仍不尽如人意。这种市场现象往往会误导、欺骗和伤害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发展极为不利。具体而言,绿色消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的产品。企业若能在生产活动中正确的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必将有利于企业绿色形象的塑造,增加用户对其产品的忠诚度。

(六)绿色回收

绿色回收是绿色消费的最后环节,指企业及时收回有技术缺陷(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破坏) 的产品、废旧产品、包装物等,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力求整个回收过程不给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产品的回收在其生命周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回收策略,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能减轻对原材料的消耗,同时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因此,绿色回收也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一)树立绿色的企业文化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供应链管理理念,能够创造出企业与社会双赢的良好局面。这就要求其中的各成员都要树立绿色观念,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把经济目标和社会环境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应用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参与的绿色企业文化。

(二)实施协调管理

绿色供应链是由各个不同的企业合作组成的联盟体,为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达到甚至超越环保部门的环保要求,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必须在各合作伙伴间进行协调管理,减少供应链中不增值的活动,实施并行工程管理。然而要实现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并非易事,企业可能会面临各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之间彼此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并可通过对供应商的培训和相关技术支持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水平,实现供应链的组织协调管理。

(三)将供求关系的重心转向服务

传统供应链一直将产品作为供求关系的中心,产业的增长遵循“资源-产品-弃物”的线性数量增长模式,这必然会与环境管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冲突。因此,应将以产品为中心的供求关系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中心的供求关系,对于需要回收处理的产品,应以出售产品的使用权为主,由此形成一套即时回流的逆向物流系统,使单向线形的传统供应链转变为由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双向循环的生态供应圈。如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用户仅购买其使用权,而企业保留其所有权并进行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理。

(四)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平台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要选择符合绿色标准要求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都有赖于行业内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环境信息与其它信息有效集成,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同时,政府及相关组织应积极构建绿色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五)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

循环经济工业园是依靠工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理论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通过对自然系统的模拟实现产业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专业化分工,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能量的多级使用,这无疑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行政命令、经济、财税、法律手段将一些企业集中在某个区域,或者直接规划一个生态工业园来吸引一些相关企业进驻园内,其设立具有很强的计划与指令色彩,与自由进出的市场机制是相悖的,致使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系统风险较大。

因此,可以以现有的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这样一方面可实现成本的节约,另一方面可依托产业集群建立起来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具有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结论

我国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目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还局限在一些领先企业,但在某些领域的实践中已展现了诸多优势,如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营效益、提高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因此,我们要在目前的基础上拓展其发挥作用的领域,在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促进企业与社会、环境的相容性,从而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谷丽霞,孙芳.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路径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7)

2.陈伟.现代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工业技术研究,2004(4)

3.孙衍林.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交通企业管理,2005(10)

4.王小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