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

案例是学科知识内容精髓的生动“代言”,是教材学习要求的有效“承载”,更是教师教学目标意图的重要“展现”。案例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看似对数学问题的讲解活动,实际需要综合多方面教学要素,结合学与教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施教,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程。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要求和标准随之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案例教学更关注学与教之间的互动,更关注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及情感情操的培树。笔者以为现行初中数学课堂之中的案例教学活动,将视野放置案例教学的整个全过程,渗透以生为本思想、体现能力培养是第一要务。鉴于上述感知,现简要论述对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案例教学活动的认识及思考。

一、教材要点要义融入其中,体现案例教学的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为数学教材教学服务,案例应是数学教材要义的深度概括体和集中展现体。数学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习对象巩固强化对所学数学知识、所获解析技能的认识和理解。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活动时,要将设计数学案例作为首要工程、基础性工作,把教学意图、教材内涵等融入数学案例之中,设计的数学案例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使初中生通过数学案例这一“镜子”窥探教材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及教学目标要求,从而让初中生获得更直观、更深刻的数学知识内容要义,感受更真切的数学教学目标要求。

如“等腰三角形”一节课案例教学时,教师在案例预设环节根据该节课“经历剪纸、折纸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能够探索、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以往初中生在该节课学习认知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如图所示,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等数学案例。该数学案例的意图是考查初中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利用情况。初中数学教师通过上述针对性数学案例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初中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内涵,并对其使用注意事项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二、双向互动交流渗入其中,体现案例教学的互动性

案例教学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部分和重要环节,自然秉承数学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特性。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不是教师或学生“独自为阵”的单边个体行动,而是相互贯通、相互配合的协作互动活动。教师和学生只有深入其中,深刻互动、深度配合,才能实现学与教主体和主导特性的有效展现,才能使学与教活动效能的“最优化”。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互动特征,双向特性,将案例讲解的过程转化为师生互动的过程,组织初中生参与案例探析活动,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个体围绕案例的解题思路及解答方法等重点环节进行深入讨论、交流、沟通等,促使初中生更深入地思考、研析,提升案例教学的实效。

问题: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交于点A(-2,3)、B(m,-2).(1)求这两个函数关系式;(2)求该一次函数图像上到x轴的距离为5的点的坐标;(3)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某一支上任取点M(a1,b2)和点N(a1、b2),若a1

初中生个体之间感知问题条件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得到其认知体会:该问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特别关于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教师与初中生围绕解题要求,共同梳理题意条件关系和内涵,指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采用待定系数法、观察图像的方法予以解决。在解决第三小问时要充分考虑两个点所在象限的异同情况。

初中生自主思考探知得到解题思路,教师予以强调,初中生进行思路完善,开展解题活动,过程略。

三、主体参与探析纳入其中,体现案例教学的发展性

案例: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D、CE是高。求证:OB=OC;如果∠ABC=50°,求∠BOC的度数。

初中生解析:结合问题条件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形式,求证得到OB=OC。要求∠BOC的度数,可以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A的度数,然后通过四边形ADOE的内角和得到∠DOE的度数,从而得到∠BOC的度数。

教师点评:该问题主要是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

初中生修正解题思路,得到其思路为: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以先证明ABD和ACE全等,得到条件进而证明BOE与COD全等,从而得到OB=OC。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得到∠A的度数,然后通过四边形ADOE的内角和得到∠DOE的度数,从而得到∠BOC的度数。

教师组织初中生合作探析归纳解题方法:通常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计算角度时一般都会利用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的内角和性质。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初中生成为案例教学活动的实际践行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尽情的“释放”,深度参与到了案例讲解的全过程,其探究数学的能力、分析思考的能力及推导归纳的能力等得到显著提升和发展。

由此可见,初中生参与其中的案例教学,贯彻和落实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永远是第一核心,能力永远是第一要义”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具体讲解进程中将初中生学习技能锤炼和培养渗透于案例讲解中,既要提供初中生进行案例感知、探析、解答的亲身实践活动机会,又要重视初中生探究过程的指导和点拨,保证其探究活动的效果,针对他们解题中出现的认知疑惑、解析困难等情况,予以及时、科学的指导,在推动初中生数学解题进程的同时,实现数学探究分析效能的提升。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只有始终遵循新课程标准,把学生放置于核心地位,凸显学习能力培养的第一要义,既注重主体的认知、解析训练,又强化过程的指导和讲解,实现案例教学效能的最佳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该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实施教学改革所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在教学上表现为以创造教育思想为主要理论,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为主要目标,以“创设情境一导学探索一自主解决”为基本操作程序,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来构建师生关系,以启发式、开放式为主要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重要评价标准,从而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含义

(一)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内涵

创新性教学是创造教育对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它是将启发式、发现式和其它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方法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并将教学内容按促进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向改编,成为程序式的教学载体,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式。

(二)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内容结构

在初中阶段,实施数学创新性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五种创新素质:1.创新意识,主要包括创新的动机、欲望和兴趣等。2.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认识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和独创的实践力。3.创新人格,主要包括创新的品德、情感和个性。4.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的思想、勇气和意志。5.创新思维,主要包括批判、聚合和发散的思维。这五个因素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都是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它解决了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问题: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智力因素,解决能够创新、持久创新的问题图。

(三)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目标

初中数学的创新性教学,其目标是从“以知识教学为核心”转向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此为教学的价值取向。具体地说,就是对学生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才能,使之逐步具备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营造兴趣氛围,增强课堂活力

兴趣是好的老师。不论什么时候,有兴趣才能有动力。数学本身是一门单调的、枯燥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是不能够真正学好这门学科的。因而,教师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法,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做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保持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地位,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数学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那么相应地也会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以高昂的情绪学习数学知识。

(二)抓住知识重点,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就必须仔细研读教学大纲,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能够对教材整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清晰的、明确的把握,抓住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情境模式,进行针对性的数学知识讲解。例如,在讲授“菱形”的知识时,教师根据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学生动手探索、教师归纳以及习题解答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对菱形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把握,从而能够在实际的问题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面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引导作用发挥不足的现状,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转换思想,力求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要采取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结合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分组讨论时,任课教师就有义务和责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点,为其答疑解惑,给予及时的指导。教师应当驾驭课堂秩序,控制课堂节奏,确保课堂上时间最大程度地利用在有价值的交流和讨论中。当学生认识存在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当学生对探索结果存在阻碍和不足时,教师则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来给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解决问题。

(四)以教材和教学目标为中心,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学的创学。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不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创新,而应当以教材和教学目标为中心,不应偏离太远。任课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和分析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准确理解和定位教学目标,同时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在补充教学内容时,任课教师应当把握教学的重点,时刻围绕着教学目标为核心展开。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手法给学生教授数学知识,使得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单调的、复杂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为社会培养一批理论联系实际、能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凌云.《浅析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基础教育论坛.2010(12):30.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范文第3篇

课堂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循序渐进、改革发展的系统“工程”,教学工作者根据时展要求,在深入研究、自我创新、自我改革的实践进程中,推进和提升课堂教学活动进程和效能。找寻课堂教学存在不足,探知提升课堂教学方法,形成科学系统教学理论,是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提出的重要任务和要求,同时,也是他们所应承担和“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鉴于上述认知,笔者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调查研究、系统分析、观摩对比等过程中,发现就初中数学课堂现行教学存在一些不足。本人现结合课堂教学误区及解决方法做一简要论述。

误区一:课堂缺少师生互动活动。数学学科与其他基础性知识学科一样,其课堂教学过程应渗透和融入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的交流、碰撞、探讨等双边活动。但笔者发现,少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课堂一般采用“教师承包制”的教师讲解“一贯天下”的单一模式,教师是整堂课的“主讲”,学生是整堂课的“听众”,初中生的“主人翁”地位难以展现,初中生的“求知者”角色难以体现,数学课堂的双向特性难以呈现。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师生平等、民主尊重”的核心要义相背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应展现课堂教学双边特性,将学生融入和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设置互动性、谈话式、交流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组织和引导初中生与教师进行深入互动、深刻讨论,推进教学进程,提高学习效果。如“一次函数的图像”知识点教学中,教师设置“一问一答”的谈话式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层次性、递进行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要求初中生根据教师提问,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活动,逐步深入理解该知识点的内涵,推进该知识点教学进程,提高该环节交学校能。

误区二:教师以讲代练,越俎代庖。学生知识素养形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需要通过艰辛卓绝的亲身实践和深入思维才能实现。探究实践,是初中生学习能力和素养提升的不二选择。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数学知识讲解、问题解答探析等活动,教师“全程包办”,直接将“答案”告知给初中生,省略到初中生亲身探究的环节。一定程度降低了初中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影响了初中生数学学习活动效果。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能力至上”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包办”的传统方式,提供初中生探知数学知识点、探析数学问题的广阔空间,让他们有“学以致用”的时机,检验和巩固自身学习实际效果,以此获得良好上学学习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做好初中生探究过程的指导点拨工作,“收放有度”,及时对初中生探究实践活动进行纠偏执政,保证他们的自主探究成效。

误区三:课堂教学灵活性不强。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多端的实践活动,在其进程中,会发生许多突发事件,会遇到许多不可预测情况。但笔者在观摩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面对突出的紧急情况,学生出现的认知缺陷,视而不见,按部就班,不能随机应变,有的放矢,适时调节课堂教学“节奏”,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不能按部就班、一成不变,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在预设课堂教学环节,联系以往教学经验,精心备课,制定翔实的突发事件应急内容,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况,发挥教学机制,实时调整教学的“步骤”,针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和处理活动,使突发事件成为优秀课堂的“添彩”之笔。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巩固练习教学中,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解答过程中,出现“错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解题不足,而这一情况未能在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予以落实。针对此种情况,教师改变教学步骤,将纠正解题不足作为教学重点,围绕这一内容开展针对性的讲解、指导工作,并通过专项练习活动,保证此环节教学的实效,从而使得突发问题“迎刃而解”,效果显著。

误区四:教学评判多否定少肯定。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教学观念。教师评价指点学生的学习成效,是经常开展的教学活动。但有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评价违背课改要求,经常采用训斥、指责的口吻,初中生在紧张、压抑的教学氛围,学习积极性受挫,学习能动性受阻,评价效果较为低下。教育心理学认为,积极评价能够对评价对象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对初中生的教学评价应体现平等特性、促进功效,正确看待初中生的学习效果和表现,多用赞赏的眼光,多用肯定的评价,衡量初中生的学习活动,评判初中生的学习效果,实事求是的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探究活动进行客观评判,让初中生在科学评价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学习深刻性更为显著,点燃学生创新火花。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指导教学 活动开展构建主义学者认为,教学活动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包括课堂、教师、学生等三个方面,其中,课堂为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提供了实践“载体”,也为教师主导特性的有效展现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深入实施搭建了有效“平台”。教育学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切实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好学生主体的学习探知、思考研析等活动进程的指导工作,推进教与学之间的协调、健康和共同发展。新课改下,教师如何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开展科学、有序、深入的课堂指导活动,成为有效教学活动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现根据近年来的课堂指导实践感悟,对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指导活动的实施,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

一、紧扣教学双边特征,教师指导活动要具有互动性

教学活动,其本质是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深切互动、深刻交流的发展过程,呈现显著的双边、双向特征。数学教师的课堂指导活动,应渗透和贯穿在整个教与学的互动实践过程中,成为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进行深入交流、互动实践的重要部分之一。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指导活动时,不能单纯地对初中生的学习认知、探究分析活动进行引导和指点,而是要借助于双边互动交流活动,将教师的指导活动融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要求、新知教学任务、问题解答方法等方面,通过与学生群体的合作、谈话、探讨、点拨等活动,深入推进指导活动进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初中生认知“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知识点内容时,抓住该节课教学目标任务和学习认知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将指导活动渗透在师生之间的交流谈话之中,围绕该知识点的关键要义和深刻内涵,向学生提出“a是表示n个a相乘,(ab)表示的是什么呢?”、“(ab)、(xy)、(abc)、(mnpq)的结果又怎样?那么(ab)(n是正整数)如何计算呢?”、“我们计算的(ab)、(ab)是什么运算?是什么的乘方?”等探讨内容,引导初中生共同开展探析知识点的双边活动,从而把新知讲解指导活动与师生互动活动合二为一,提高指导的实效。

二、把准课改目标精髓,教师指导活动要注重发展性

锻炼学习对象的数学技能,培养学习对象的数学品质,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必须坚持“以生为本”、“能力第一”的教学宗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教师的课堂指导活动应肩负锻炼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技能和学习素养的教学“重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指导时要认真落实新课改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指导初中生围绕学习任务或解题要求,开展动手探索、思考分析、判断归纳等实践活动,并能够根据初中生分析、思考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促进初中生深入探知,提高探究效能,让初中生在有效指导下进行科学探究,提升数学学习技能和素养。

如在“已知有一个y=k/x的反比例函数,它的图像过点(-1,-2),试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有一坐标(2,n)在这个函数图像上,试确定n的值”案例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初中生探知解题思路、解答方法的进程中,将数学解析能力培养融入进指导引导活动中。根据案例解答要求,指导初中生结合问题条件,找寻内在联系,开展思路探寻探究活动。学生探知研析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指出:“第一小题解答时,可以采用待定系数法,将点(-1,-2)带入反比例函数中,从而求出此函数的关系式;第二小题可以将(2,n)代入这一函数关系式,就可求出n的值。”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析活动,小组合作探析解题过程的正与误,学生认识到该案例解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掌握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积应该相等。”最后,教师组织初中生根据以往解题所得,总结提炼,归纳辨析得到其解题策略。在此指导过程中,初中生分析问题能力、数学推导能力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解析数学问题的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科学设置导学关系,教师指导活动要呈现科学性

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过分放大教师的指导功效或者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教与学之间的导与学活动时间比重的失衡,出现以导代学的情况,导致教学活动效能事倍功半。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对象只有在科学指导和有序教学下,才能更深入地学习认知新知,主动深刻地探求数学知识。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指导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导”在促进和提高学生“学”的深度、程度等方面的“引”和“促”的积极作用,指导学生在学习探究时,不能以导代学,而要坚持“以教导学”、“导学结合”,借助“教学相长”、“行知合一”等先进教学理念,科学调配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和“节奏”,既凸显教师在学生探知数学进程中的不可替代的指导促进作用,又呈现学生主体能动探究思索的重要特性,让初中数学教师的“导”成为推进教与学活动进程的重要“动力”和“保证”。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指导活动必须遵循新课改标准及课堂构建要素实际,科学指导,有序指导,及时指导,切实推进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实践进程和效能。

参考文献:

[1]尹志富.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02).

[2]王刚.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11(26).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范文第5篇

一、紧扣学习对象主体特性,实施主体性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整个习题课教学课堂中居于主体地位。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指出:“将学生主体置于教学核心地位,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凸显学生主体特性,重视学生内在能动特性培养”。这就要求,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习题课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学生主体特性,将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实践”,而应该抓住学生个体所具有的内在能动特性,利用数学习题的内在丰富特性,将初中生引入能动探究、分析、解答问题案例活动之中,让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有机统一,同频互动,培养和提升学生主体内在能动特性。如在“轴对称图形”习题课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主体的内在能动特性,利用数学学科生活性特征,设置了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的“蝴蝶、蜻蜓、飞机、风筝以及红双喜剪纸”等显而易见的现实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围绕此方面习题案例开展解题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亲和作用,与学生主体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将学生在“亲其师”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情感潜能。这样,初中生主体内在特性有效激发,探析解答习题活动深入参与,主动参与教师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二、紧扣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实施探究性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将学习能力素养培养摆在重要地位,坚持学习能力培养为第一要务,提供学习能力锻炼的有效舞台,强化学习过程的指导,传授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当前,在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学习能力技能培养已成为习题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习题课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学习能力素养培养渗透于习题课教学活动始终,将解题过程变为学生探究实践的过程,指导学生更加深入高效地探究分析问题案例活动,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解决习题解答策略,培养和提升初中生解题能力素养。

问题:已知,有一个三角形ABC,∠B=∠C,AD是BAC的∠A的角平分线,交边BC于点D,做点D作DEAB,垂足为E,过点D作DFAC,垂足为F。求证:BE=CF。

学生探析问题条件,认为,“该问题主要是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定理的运用”,探析问题条件和解题要求内在关系中,得出解题思路为:“只要找出构建符合RtBDE≌RtCDF的条件关系,证明其全等即可求证”。解题方法略。师生共同探析归纳解题规律方法:“本题涉及到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案例教学中要注意正确运用和实践”。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将解题要求和任务留给学生完成,学生在观察问题条件、探析解题思路、解答问题过程中,思考分析、探究实践、归纳推理等方面的学习能力素养得到了有效锻炼,将新课改提出的“能力培养第一要务”标准要求进行了有效地落实。

三、紧扣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实施整体性教学活动

习题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个体由于生活环境、解题技能、思维分析、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效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活动形式”,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不能“一个标准”、“一把尺子”进行习题讲解训练活动,而应该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特性,渗透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设置具有层次性的习题案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开展递进性的讲解,让不同学生都能有展示“风采”的实践“舞台”,参与到习题课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实现整体进步和共同发展。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目标性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066-01

一堂好课如同一件艺术品,它可以精美绝伦,也可以朴实无华,但无不散发着幽兰之香,品来内涵隽永,令人过目不忘。一节好课是教师素养和教学机智的完美体现,是师生心灵琴瑟的和谐共鸣。而好课的生成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积淀。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备那些教学基本技能呢?

一、作为一般教师的基础性技能

(一)教学语言技能

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而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形式,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是一节课开展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做到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最好能巧设悬念,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语言耐人寻味。比如说,三学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们可以先拿出一个四边形木框,轻轻一推就变形了,然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几何图形才能不变形。在课堂讲解时,教师语言应做到富有逻辑性、准确性、启发性。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应做到让自己的语言体现出凝练性、严谨性,还应有延伸性,让学生能够继续思考。

(二)板书设计能力

作为传统的教学方式,黑板和粉笔就是教师非常有力的“知识之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板书越来越受到忽视,教师的“三字”能力大打折扣。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板书设计的能力。板书是对书本知识和教师头脑中知识的二次加工,能够让学生清晰的了解书本知识框架和教师个人的知识版图。因此,一个好的板书可是让学生轻松掌握所要学的知识内容,反之,一个乱糟糟的板书,绝对可以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三)计算机能力

随着时展,计算机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自从计算机被应用于教学的那天开始,每个教师逐渐被要求具备这一基本的教学技能。计算机大大缩短了上课因板书而浪费的时间,使得课堂的容量和质量有很大的改善,为教师备课和上课都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方式。然后,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地方,如今大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甚至有在停电的状况下就不得不停课的现象发生。作为教师,要有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也要注意不能成为计算机的奴隶。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班级组织能力等等。

二、作为数学教师的核心技能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数学教师所必须的基本技能。

(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强大的解题能力,一名连题都不能解的教师,绝对不是合格的教师。这一点对于刚入职的数学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很多年轻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出现“挂黑板”和被学生的问题问的愣住的情况发生,因此,建议教学经验尚浅的教师,平时要加强自己解题能力的训练。而教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风格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格。比如一名擅长用怪异思维解题的教师,他的学生很有可能发散性思维特别好。

(二)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几何是苏科版初中数学最重要的三分之一,因此,几何中的作图也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作图能力包括教学课件的作图设计和黑板上的作图,尤其是“尺规作图”中所体现的作图能力。

(三)教学拉制能力

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程度,控制的原则是掌握好教学平衡。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能够让课堂进行的如同行云流水。教学控制的方法主要依靠反馈,控制的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比如说,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学习中,将班级分成两组来探讨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其中,一组用量角器量,二组用拆分成三角形的方法。分组的方法采用自愿的原则,自由选择一组或者二组,最后比较两组求出的结果。

三、为学生发展而具备的目标性技能

(一)提升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

数学审美能力主要是指对数学中美的体系、领域、定理、法则、数、形的领悟能力和评价能力,即对数学中美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整体把握、评价和鉴赏能力。在教育过程中,美应当是贯穿始终的。一旦学生发现数学之美,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 高效率课堂 教学方法

作为初中一门基础性学科,初中数学是重点学科之一,因为它会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初窥数学这一神圣殿堂的奥秘,同时初中也是很多学生的头疼科目,很多学生因为基础没有打好,往往比其他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分数差距及大,成为拉低平均分的学科之一。由于学生基础不一,初中数学教师也普遍反映数学难教。究其原因之一,在于课堂效率不高。初中数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传授来实现的,数学课堂的效率如何成为了老师和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做好知识点的传授和习题的训练,是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教学思路的局限,对课堂的45分钟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数学课堂上只是传授了基本的数学内容,而没有时间进行习题的训练和数学难点的探讨。新课标实施以来,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这不但是基于长期实践的教学总结,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以促使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靠“听”得来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会的。“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经过亲自动手实践和积极的思考之后,才会真正领悟到所学知识的精髓和内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主人翁的地位,赋予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插手去干涉;凡是学生能自己表达清楚的,教师就不要去板书;凡是学生能自己看懂的,教师就不要再去“灌输”。总之,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去,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程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老师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在准备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初体验。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充分引用教学导人,关注学生所学内容和知识,从而使教学情景更加丰富和具有吸引力。

三、转变教师职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相处的氛围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通,师生间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师生间只有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才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却非常重要。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比爱更为重要,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自尊的存在,学生一但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导致消沉。教师要研究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教师要改变自己。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以初中函数的教学为例,初中三年级就开始引入了函数的相关概念。一般而言,学生会根据教科书中给出的函数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也只是把一些公式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一味的数据计算。在这种情况中,学生只能认识到函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不知道函数到底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对称轴、截距到底是什么。所以,教师要改进方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而数形结合则是一种很好的、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函数题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形,以便于学生能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数学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能快速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问题。当然,这也就能有效地为接下来的高中函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抽象知识变为了具体的知识。综上所述,教师应在初中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改进、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反思,检验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道出了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要在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重点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受用一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简而言之,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学生逻辑思维开发的最初阶段,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初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要想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并积极探索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去。学生则要积极配合老师,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堂上积极跟着老师思维,善于思考。只有师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姜春桓.初中数学数形结合的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1.22.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模式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数学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课题。不同时代所赋予的内涵与要求有所不同。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未来的持续发展,数学教学在我国当前培养大批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在不断探寻中摸索数学知识,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新型数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笔者对数学教学实践的思考。

一、数学教学要以新型数学人才培养模式为基调

面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人才培养万分重要。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国情,更有利于未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会结合最新的数学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及数学能力对人才培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培养学生具备数学素养,还要求学生有独立判断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认知识别能力等,灵活掌握数学专业技能、拓宽数学知识面,丰富数学生活,提高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该处理好数学基础课与课外数学课及数学实践教学之间的微妙关系,深化基础、淡化选拔、注重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的实践能力。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在数学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新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指导。

二、数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同样重要

从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毕业班的学生都是在加班加点向前挤,久而久之就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更谈不上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了。大部分教师身兼数职,不但要进行教学工作,还要搞科研,有些教师还要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指导。课堂上照本宣科讲述一遍,留下学生绞尽脑汁地与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较劲。这样长期下去,势必会使学生专业素养逐渐下降。在传统教学方法及学生抵触心理的影响下,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即便是硬着头皮学习也不能完全理解掌握相关的数学基础,在记忆数学知识上有很大漏洞;学生学习领悟的方法不当,不会将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脑子中进行思考,而是死记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方法和案例,稍有改动便不知所措;受教育资源与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缺乏数学实践创新能力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要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三、始终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

数学实践教学要融入日常教学中,贯穿始终。不但可以在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锻炼数学实践能力,还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反过来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和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通往光明的道路有很多条,选对正确的道路便能够相对轻松。对于数学教学创新其模式方法的选择可谓重中之重。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创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但无论如何创新,其中心始终不变,即提升教育水平,创新教育方法,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适合身心发展的平台,构建一座成功通向未来的大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挖掘自身潜力,使学校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园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夯实基础,为培养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作出努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巧设教学情境

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信息技术也有了属于它自己的一席之地,信息技术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为了使学生能跟上时展的步伐,能与发展迅速的科技同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提高数学水平,巩固学生数学基本知识,让其掌握应有的数学技能,并且认识到运用数学知识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其次,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熟练地将知识运用到学习与生活中,令学生具有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建教学情景、课堂环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令学生产生强烈探索的欲望及跃跃欲试、动手操作的想法。这时,老师就要利用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让学生为了能做出可展示的结果努力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达到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学习探索的目的。用兴趣引题,精心设计,令学生想学数学;用游戏引题,投其所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将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更应重视新理念,吸收新思想,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或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增强他们走入社会后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丽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成功(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