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象服务行业前景

气象服务行业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气象服务行业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气象服务行业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气象信息数据;可视化;气象服务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9-0058-02

在这个信息和数据日益膨胀的世界,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最简便的方式获取信息,于是,对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处理也就成为信息传播者最有效的传播手段。

所谓数据信息可视化,是通过计算机及各类相关软件、技术,将想要传达的数据信息转换成图像,用一目了然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借助图表、地图、视频、动画等各类表现手法,都可以将海量难读取的、晦涩难理解的数据信息用更直观的方式表达。数据信息可视化能够让受众快速读取并且深入理解数据信息原本复杂的内在含义和隐晦的结构关系。目前,数据信息可视化理念和技术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金融、通信、医学、生物分子、自然科学、地质勘探等,并且表现出了对抽象数据信息的分析、表达、传达等方面独有的优越性。

1 气象数据可视化发展

早在17世纪80年代,人类就进行了在气象大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尝试,这次尝试来源于英国科学家埃德蒙・哈雷,凭借整理和计算大量数据的才能,哈雷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载有海洋盛行风分布的气象图,以地图为依托,对信风的分布状况做了全球性的统计分析,并将分布状态生动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也是有史可依的最早的气象数据可视化案例。

如今,气象数据可视化已经发展到了全新的时代。在美国National Weather Service网站上,气象数据信息已经实现了以地图为载体的全面可视化展示,文字描述变成了辅助信息,图形可以一目了然的传达不同地理区划内各类气候历史资料和实时的天气实况、预报数据。

随着气象数据的监测和预报的高度发展、以及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气象数据信息也正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而同时,伴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受众对于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也逐步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达向全媒体的交互式体验转变,单一的讲述方式已经不再是让受众接收气象信息的有力途径。而在这个变化的过程当中,人们对于气象信息本身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的“明天下雨吗”,而是需要对天气原理、气候统计等方面越来越专业化、深入化的系统解答。这种受众需求的引领,也推动了气象服务向数据信息可视化方向全面发展。

2 气象数据可视化对于气象服务的意义

数据信息可视化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很多领域体现出先进性。比如在电视新闻、影视作品等领域,数据信息动态可视化元素的应用在提升新闻报道传播效果、加强影视作品科技感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气象服务领域,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做减法,整理、提取相关信息,并用直观的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可视化表达,对于满足受众对气象信息需求越来越专业化、对信息读取方式越来越高效化等方面来说,都是最有效手段之一。再加上在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到的专业性用语、科学原理等科普性内容日益增多,受到这类受众需求的引领,也推进了气象数据信息可视化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发展,并成了提升气象服务传播效果的有力途径。

借助可视化的力量,将复杂抽象的数据信息变得更有可读性和观赏性、将生涩的专业词汇转换成通俗的语言并配合易懂的图形动画、将难理解的天气学原理利用气象数据做出让人容易理解的图形表达,以达到受众对传播内容充分理解的目的。通过可视化技术,增强受众对气象信息和科普知识的理解,使传播内容切实为受众服务。

笔者在对2016年1月至7月的《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进行整体收视和节目效果分析后发现,在收视率超过当月平均值的节目中,除了常规的图形表达之外,利用一定可视化手段对气象数据信息、气象科普等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的节目占到53%。可见气象数据可视化在实际气象服务操作中已经展现出它的优越性。

3 气象大数据可视化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总体来说在气象服务中,对气象数据可视化的应用还仅仅还停留在表层,现阶段对庞大数据的挖掘、整理、传达只是蜻蜓点水,在现有的气象数据信息可视化表达中存在很多问题和进步

空间。

3.1 可视化方式相对单一

调查发现,目前气象服务提供者在对气象数据信息进行可视化表达时,饼状图、柱状图、表格图等最原始的统计类图形图表的使用率是最高的。不可否认此类图形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的鼻祖,这样最基础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在很多时候也是最清晰有效的。但在可视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图形图表类的表达一方面已经跟不上受众多样化的信息获取脚步;另一方面,相对单一的可视化表达方式也无法满足气象信息挖掘过程中越来越深入化、专业化的解读需要。

3.2 信息挖掘不够深入

对气象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如果在数据信息挖掘层面就不够深入、思路不够清晰,那么可视化手段也就显得苍白无力,气象服务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在目前气象服务可视化表达中,很多分析类、科普类内容很难做到清晰明确的传播、或者可视化处理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究其根源,就是在气象信息选取环节没有考虑到受众的实际需求。面对全媒体时代受众越来越专业化的气象信息需求,信息传播者自身需要对传播内容有一定的把控意识,要以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源,并且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进行多维空间的信息补充和挖掘,才能在此基础上谈及可视化表达。

3.3 信息交互不够充分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恚与用户之间在全媒体平台的信息交互,也是提升气象数据信息可视化效果、进而提升气象服务力度的途径。受众借助各类媒体获取气象信息,并通过新媒体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反馈,让气象信息的传播者切实了解受众需求,进而提升气象服务的贴近性和实用性;与此同时,对气象数据信息的深入探索和表达,也能促进受众需求水平的提升。而现阶段,这样的良互循环还没有建立完善,很多时候由于各平台信息交互不够充分,气象服务产品出现专业性太强、可视化表达繁琐等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反馈,双向互动受阻,影响气象服务效果。

4 气象大数据可视化应用前景展望

当前,在气象服务过程中,气象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已经成为提升气象信息传播效果、保持和提高受众对媒体平台粘合度的主要手段。而未来随着全媒体概念的发展和气象服务产品的不断扩充,受众对于气象信息的需求也会更加深入化和个性化,所以要提升服务效果,就更要借助气象数据信息可视化的力量,不断提升数据信息可视化水平,进而提升气象服务效果。提升气象数据信息可视化效果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4.1 多元的可视化表达手段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普遍使用的饼状、柱状、表格等最基本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已远远不够,增强数据呈现的艺术美感是大势所趋。应充分考虑各种新技术和创新效果的应用,敢于尝试可视化新技术带来的画面效果提升。比如虚拟技术、虚拟植入技术、现实增强技术等,尽管节目时长较短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在气象信息挖掘和可视化表达方面的空间都比较有限,但新的尝试必然会带来更显著的视觉冲击效果,让呈现出的可视化效果能够充分服务于内容信息。

4.2 深层次的气象信息挖掘

气象数据信息可视化技术与数据挖掘紧密关联。从受众需求本身出发,挖掘恰当的信息切入点和多样化的数据支持,让信息源本身更有新意,也是提升整体可视化效果的途径之一。对具有创新思维的气象数据信息进行可视化表达,要表达的内容本身对可视化方式的要求就会提高,从而带动可视化效果的提升。这样的思路已经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小试牛刀,比如,针对制作周期短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提前根据季节或节气策划相应的气象数据解读和科普选题,而这类选题在实现可视化的过程中,使用最基本的图表类图形已然无法满足服务于内容的需求,而是需要更生动、精美的可视化手段来实现。而通过气象信息的创新挖掘来提升可视化手段和效果的思路,在未来还会更深入的应用于集科技性、服务型于一身的气象服务领域。

4.3 多交互的信息传达方式

随着全媒体平台的深入发展,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单向的讲述方式已经不再是受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有力途径,取而代之的是受众与气象信息传播者在全媒体环境中的信息交互。而气象信息传播者还应致力于对全媒体平台中互动机制的不断完善,让交互和反馈的良性循环得以持续发展,而这对气象信息可视化的发展也将起到促进和提升的作用。

5 结论

面对全媒体时代受众越来越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气象信息获取需求,对于气象数据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是提升气象服务效果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气象服务领域,气象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尝试对于气象信息的传播已经起到了弥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可视化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同时气象信息传播者对信息的挖掘、可视化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均存在很多不足和提升空间。未来在全媒体环境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受众需求的引领和内容创造者可视化能力水平将形成相互影响和促进关系,气象数据信息的多元化表达手段的发展、深入化信息挖掘能力的提升以及更深层次的互动性信息交互传达,都将成为提升气象服务信息可视化技术发展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周宁,程红莉,吴佳鑫.信息可视化的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8):35-38.

[2]谭章禄,方毅芳,吕明,等.信息可视化的理论发展与框架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1):16-32.

气象服务行业前景范文第2篇

运输经理世界:新任总经理到任,无疑将给恒通客车带来新的机遇,新任总经理如何认识恒通客车的现状?企业的风格取决于领导者的风格,希望借此机会,采访以下几个问题,认识新的恒通客车。首先,新年新气象郑总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恭喜郑总任职重庆恒通客车总经理。俗话讲,新官上任三把火,接下来郑总着手准备的工作是什么?

郑先国:在管理上引进智能管理体系,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内部人与人协调发展,达到和谐的状态,实现1+1﹥2的效率。在产品生产上,提升品质、深化理念、凸显差异化以及全力打造公交运输方案解决专家企业形象。

精品计划,谋企业二次腾飞:为了实现产品品质的提升,打造“公交运输方案解决专家”企业形象,恒通提出了“2012打造精品客车”的计划,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精品计划”,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产品品质,为企业产品“强身健体”,从而带来企业的二次腾飞与跨越式发展。

运输经理世界:您对恒通客车现状的看法?您认为恒通客车存在哪些机遇?哪些挑战?

郑先国:恒通客车现状:目前致力于城市公交客车的生产,尤其是在清洁能源客车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恒通客车在公交客车、清洁能源领域一直不断前行,始终紧跟世界客车节能环保的先进潮流,研制的安全环保的燃气客车、油/电、气/电混合动力客车等品质可靠、性能成熟稳定,领行业之先,快充纯电动客车的技术突破更是令行业瞩目。

机遇:第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将带来城市公交的持续发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环境各地差异大,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状态,这将给以城市公交为主要战略目标的恒通客车带来诸多发展契机。

第二,发展低碳环保是当前国际的大趋势,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也正在加速发展,国家制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客车为首要发展重点领域。这也将给一直以来处于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前列的恒通带来很好的发展机会。

挑战:客车产品同质化严重,差异化程度低。因此:第一:如何做好差异化产品开发;第二,将如何增加产品的盈利能力;第三:如何实现新能源客车产品的商业化推广。这将是恒通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三大挑战。

管理是企业发展成长的基本保证,高管与战略无疑是管理中最关键的两个要素。稳定的高管团队,清晰的企业战略——恒通客车准备好了吗?

确实,在去年以来,恒通处于企业转型期,管理团队也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现在,整个管理团队已经非常稳定,也非常团结。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恒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至于企业发展战略,恒通的战略一贯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立足公交产品,做中国的“公交运输解决方案专家”,坚持把公交客车做好。当然,说到具体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我们也会坚定不移的推进“精品计划”,进一步夯实企业基本功,以更高品质的传统客车产品服务客户。另一方面,在清洁能源方面,比如天然气,比如混合动力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我们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开发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加快电动汽车的发展,瞄准未来汽车竞争制高点,全面提升整车生产水平,服务于我国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

运输经理世界:恒通客车的定位是“公交运输方案解决专家”,恒通今年有个“2012打造精品客车计划”,恒通客车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精品计划”,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产品品质,为企业产品“强身健体”,从而带来企业的二次腾飞与跨越式发展。请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计划,市场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使恒通客车做出了这一决策?

郑先国:在质量及服务管理方面,首先要全面深入推进IS0/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来对质量管理体系中诸如设计与开发、生产,以及使用时,安装、维护汽车产品的要求;完善组织内部管理,使质量管理制度化、体系化和法制化,提高产品质量,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尊重消费者权益和对社会负责,增强消费者的信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可借此机会树立组织的形象,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形成名牌企业及扩大市场占有率,消除贸易壁垒,有助于向海外市场进军。其次在提升服务质量上要加强保姆式服务。

建设成为集购车咨询、车辆证照办理、修理保养、事故网络救援等项目于一体的个性化、网络化服务。“客车保姆”这样专业化、个性化的项目,将成为客车服务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在技术管理方面,首先要增强内部规范化(条码)管理。提高行业的制度性及市场规范性,为仓储、配送、运输等工作领域,提供便利;其次在客车产品方面要全面实现国Ⅳ、国Ⅴ排放,科学管理底盘路试、发动机热管理以及整车阻燃性等问题,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重视客车排放测试等环节,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并举,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客车作为一种运营工具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可靠性是根本性的,对于营运单位来讲,品质就是效益,就是生命线。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恒通自身的现状,经过多年的品牌运作,恒通已经有了明确的品牌定位与战略方向,那就是“公交运输方案解决专家”,在方向明确之后,就是如何强身健体,恒通的“精品计划”就是要通过产品品质的提升实现品牌理念的“落地”,让产品能够支撑品牌理念,让产品本身成为恒通品牌的最好支撑与体现。

运输经理世界:现在有个观点说,随着政府对新能源客车推广力度的减弱,新能源客车市场现在陷入了发展乏力的尴尬局面。您怎么看待新能源客车今后的市场前景?恒通客车计划怎么做?

郑先国:新能源客车的市场前景:(政策环境支持)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放宽技术路线的准入,鼓励先进技术的市场竞争;建立市场认可的统一实施策略,减少政府行政许可干预;对产业引导投入,应从基础开始,推广的核心承担部门应渐渐由院校转移到企业,企业层面更多的思考怎么干,院校、机关应全力为企业保驾护航,真正发挥官、产、学、研、用的立体优势。我国汽车行业提出了产业规划目标,节能和环保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主题。

为达到上述目标,一方面需要提高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标准,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的新能源汽车。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资源使用大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的今天,能源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新能源客车,由于有节能和环保的有点,很符合我国目前秉持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发展新能源客车是我国履行世界大国的责任、共同抵御气候变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我们相信,如果能够形成新能源客车用的电机、电池等统一的可遵循的国家标准,实现技术发展的整体优势;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配套政策,以促进技术的进步发展;建立新能源产业化需求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储备,新能源客车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恒通将坚定不移的发展清洁能源客车,成为中国的“绿色公交倡行者”。

运输经理世界:在您眼里重庆恒通是一个什么样的客车制造企业?你准备在接下来的时间带领恒通朝哪一个方向发展?您具体的计划是什么?

气象服务行业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海上宽带卫星 铱星 舒拉亚卫星 卫星通信

中图分类号:TM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5-0031-03

1 引言

大国之路始于海洋,地球上70%的面积是海洋,我国也有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据统计,现在全球90%的贸易运输总量由海运业承担,海运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我国海上经济和安全的发展需要,打通和维护海上生命线,维护国家重要的经济利益,使海洋中的各种船只、平台、岸站以及海运企业之间保持畅通的通信。卫星通信凭借其相对其他通信方式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等优势,成为海运业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同时利用海上卫星通信将推动海运业的快速发展。

2 海上卫星通信应用现状

Inmarsat(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成立于1979年7月,并于1982年建立了第一代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成立后一直走在海上卫星服务行业最前沿,是全球业务发展最好,技术最先进的移动卫星通信和信息系统。它利用同步卫星向航海和海上工业提供遇险和安全通信服务及电话、电传、数据和传真[2][5]。

2.1 Inmarsat系统的应用

Inmarsat系统自1982年开始经营以来,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且其计划2013年开始发射第五代卫星系统Global Xpress,2014年完成全球覆盖,第五代系统采用Ka频段,可提供高达5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用户对更高带宽的需求[4]。目前Inmarsat利用11颗GEO卫星组成的3个星座在全球范围提供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图1),其中最新的是其3颗Inmarsat-4卫星。Inmarsat-4卫星采用了一副能产生多波束的9m直径的L频段大天线和一台具有信道选择和波束成形功能的透明弯管式数字信号处理器,共有200个点波束、19个宽波束和1个全球波束,其点波束提供用户终端的卫星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强度高达67dBW。它的应用将使用户终端进一步小型化,实现手持式用户终端电话通信,并使通信数据速率进一步提高,实现432kbps高清晰视频直播移动通信。

2007年,Inmarsat依托耗资16亿美元打造的海事卫星第四代通信网络,推出了针对海上用户的FleetBroadband业务。用户使用该业务在海上通过一台笔记本电脑大小的终端就可以实现全球区域宽带网络互联。FleetBroadband基于IP协议,可同时提供两种业务:持续的话音传输和数据传输,其传输速率最高可达432kbps。2011年9月最新的FleetBroadband增强服务包括语音呼救服务和多语音服务。语音呼救服务可自由使用,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所有配备FleetBroadband的船上正在进行的非优先电话呼叫被中断,呼叫者将直接被连接到海上救援协调中心(MRCC)。

2.2 Iridium系统的应用

Iridium系统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于1987年提出的低轨全球个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它与现有通信网结合,可实现全球数字化个人通信。1998年11月开始商业运营,2000年3月破产,2001年新的铱卫星公司成立,并重新提供通信服务[6]。该系统全球覆盖包含两极地区,星上转发器采用先进的处理和交换技术和多波束天线技术,且卫星之间具有网状的星际链路,是最先进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其星际链路和馈线链路为Ka频段,用户链路为L频段。它能够向用户提供电话、传真、数据和寻呼等业务。

2008年10月,铱系统根据海运市场需求推出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新业务“OpenPort”(图2),极大地提高了海上卫星通信带宽。OpenPort可以提供全球无缝隙移动宽带语言和数据服务,通过最多同时使用三条电话线路,可实现数据在IP全网高速链路中一直保持128kbps的高速传输。OpenPort通信主机中包含三个RJ11电话插孔,最多可支持三方同步语音通话。

2.3 Thuraya系统的应用

Thuraya系统是一个由总部设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Thuraya卫星通信公司建立的区域性静止卫星移动通信系统。Thuraya系统的卫星网络覆盖包括欧洲、北非、中非、南非大部、中东、中亚、南亚等110个国家和地区,约涵盖全球1/3的区域,可以为23亿人口提供卫星移动通信服务。Thuraya系统终端整合了卫星、GSM和GPS三种功能,可向用户提供语音、短信、数据、传真、GPS定位业务。最近几年Thuraya业务发展顺利。2007年,Thuraya推出卫星/GSM 双模移动电话Thuraya SG-2520;2008年1月,Thuraya-3卫星升空,进一展步扩了在亚洲和澳大利亚的覆盖(图3)。

2008年夏天,Thuraya推出了一项名为“ThurayaMarine”的新业务,能为各种小型和中型水面船只,如渔船、货船、客轮和游艇等提供高性能无缝隙通信,用于捕鱼、海洋研究、海洋导航、救援、港口作业、海上运输、军事等。ThurayaMarine提供速率达9.6kbps的语音、短信、数据、传真、因特网接入、公司局域网接入、电子邮件、应急告警、GPS、气象数据更新等业务,速率达60kbps的分组数据传输,并支持“永久在线”。另外ThurayaMarine在固定机座和无线终端上分别设计了一个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红色遇难求救按钮,如果遇有紧急情况,只需一键触发,就可将船舶位置信息以短信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三个预设的联系人

3 海运业发展对海上卫星通信的需求

海运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海运业的不断发展,必将促使海上卫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3.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IT消费市场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青睐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IT产品。而这种变化无疑对IT和通信产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因为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服务质量的需求,而且对业务类型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时还要求IT和通信运营商在技术开发和服务安全上能够领先一步。海运产业也不例外。现在许多船员也期望能够像在岸上一样很轻松地使用计算机玩大型网络游戏,和家人视频聊天,使用智能手机在船上上网冲浪等。这些需求使得海运企业不得不考虑一些实际问题,比如通信费用,网络安全等。二是云计算技术的兴起。虽然目前云计算技术在海上卫星通信系统上的应用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但是随着海上卫星通信数据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在船舶上实现云计算、云存储已不是一个梦,在不远的将来,船上的生活将和陆地上一样丰富多彩。

3.2 企业追求利润的方式的需求

运输业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无疑就是不断上涨的油料费用。近些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严重,促使国际油价不断攀升,而海运企业为了节省支出费用,总会预先支付好几年的卫星通信费用,从长远来看,这种支付方式可以显著地降低资本支出和运营成本,同时也会对海上卫星通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许多产业都受到很大的冲击,海运产业也不例外,这就引起了海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由于通信费用在整个海运业的费用支出中占1%~2%,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海运企业不得不寻求更为有效的盈利模式。

3.3 海运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的需求

随着国际海运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船舶的装载量不断扩大,配员不断减少,船舶的安全管理、航运管理、装卸管理等船队管理业务也逐渐地转移到陆地上进行。对于可预计的各种船舶信息自动化管理,比如下一个港口要卸载多少品种多少数量的货物,同时要装载多少货物等等,现在现有的海上卫星通信已经逐渐满足不了这种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船舶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远程控制的使用逐渐盛行,船舶信息网络系统也愈发显得重要,这就对海上卫星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海上卫星通信发展趋势

第一,海运高端市场对卫星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海运用户对多媒体业务的需求量将会超过话音业务,船员也期望能够在船舶上收看高清网络电视、玩大型网络游戏、与家人进行视频聊天等。目前Ka频段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熟,且在陆地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用于海运业的历史尚短,2010年8月,Inmarsat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宣布,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署合同,购买3颗89固定点波束的Ka频段卫星。该组织计划于2014年启用Ka频段系统,并将其命名为Global Xpress,此系统将可为海运业提供50Mbps的传输速率。

第二,海上卫星通信网将和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网进一步融合。由于船员对多媒体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他们希望能在船上任何地方通过自己的一部智能手机打电话、发短信或者上网冲浪。但是卫星通信的一个致命缺点就是遇有遮挡就形成信号盲区,并且现在的船舶出于安全的考虑,各舱都使用金属相互隔断,从而导致无法在舱内使用卫星通信服务。但是只要在船上建立一个微型蜂窝基站,在各主要舱内建立无线热点,使用有线连接船上基站和舱内各无线热点,使用已有的卫星链路替代地面上基站到基站之间的有线连接,未来各种智能手机将可在卫星和地面蜂窝网络中无缝地自由切换,船员们将会享受到和地面蜂窝移动通信一样的服务。

第三,海上卫星通信将与卫星定位服务相结合。长久以来,船员和货物安全一直是海运业第一要务。近几年海盗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海运业的最大安全隐患,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及时得到遇险船只的具置,提高海上救援效率,正是这种需求促进了海上卫星通信系统与卫星定位系统之间的结合,目前已有多个海上卫星通信终端支持基于GPS的卫星定位服务(比如ThurayaMarine),同时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也具备了向我国海域地区提供服务的条件,预计2012年可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把“北斗”系统与海上卫星通信系统结合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 结语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运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如同其它产业一样,也正经受着深刻的发展变化。海运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海上卫星通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不断满足海运业的发展变化,海上卫星通信走向数据宽带化、费用低廉化、使用简便化、终端小型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海上卫星通信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因此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和教训,努力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海上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是我国卫星通信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Shipping’s evolving SATCOM Needs, SatMagazine-November 2011

[2]徐烽,陈鹏.国外卫星移动通信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电讯技术2011,(6).

[3]李炜.海事卫星通信市场增长率超过100%,卫星与网络.

[4]卢珊珊,冯少栋,张更新.海事卫星通信的发展应用现状初析[J].数字通信世界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