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艺术设计

服装艺术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服装艺术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服装艺术设计范文第1篇

社会发展不断向前,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随之改变。服装作为人民群众对外的直接展示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所占据的地位愈发重要。这就要求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真正以人体为基础,切实深入观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并综合利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设计出符合人体特征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化服装。本文将从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性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概述。

【关键词】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

在当前全球化趋势加深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思想状态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服装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使得服装艺术设计在时代潮流中被赋予了新的定义,但是这仍然是设计的基础性原则。面对这样一个形式不断演变、内容不断丰富、市场需求不断更新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学疏漏,打造更侧重于实践的课堂教学,培养出踏实肯干且敢于创新的高素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是时代的必然。[1]

一、当前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的不足

(一)定位错误,实践性教学强度不足。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角色定位错误,认为未来的发展不过是在办公室里借助电脑等工具直接进行相关创作。错误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在教与学过程中出现了闭门造车,不问世事全凭主观想象的尴尬局面,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经验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一部分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来说,并没有真正参与过服装设计,在自身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会下意识地回避实践性教学形式。同时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因素所以对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难免积极性不高,影响以后的学习效果。

(三)企业支持力度不够,不能学以致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相比其他学科和企业的联系更密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和企业部分院校和企业联系不够密切,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机会,因此使一些本应该实践的课程变成了纸上谈兵,不能发挥其应用作用。

二、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策略

(一)强化师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前提就说强化师资力量,以有经验的专业教师采取正确有效的教学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对现有教师进行按时定期的培训,将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请来与本校老师进行更深入地沟通。还要将更专业的服装设计人员吸收到自身的教师团队中,以新鲜的血液保证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认清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在社会中角色地位,解决学习上的盲目性,并通过合理有效的互动实现对学生的深入观察,从而对其采取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2]

(二)重视并强化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服装艺术设计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清晰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以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基础,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自行发现其中的不足,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并引进更多的课外资源帮助学生加强理解。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放弃以往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并鼓励学生进行课下自觉有意识地动手操作。同时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社会调研,真正走向市场,逐步了解行业内的发展现状。[3]

(三)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帮助学生实践。一部分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导致最终错失机遇。为了解决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并令更多的学生有实践的机会,服装艺术设计的院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专业人才引进企业的发展之中,将企业发展的情况反馈给学生。以此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服装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真正发挥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作用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当前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服装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与其他各种知识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社会的方方面面获取设计灵感。但是服装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民群众,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还要真正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为此,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当逐步完善、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水平,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张晓丹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胡蕾,朱秀丽.关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3):330-332.

服装艺术设计范文第2篇

1.阴阳学说为渊源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造型本质就是正负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阴阳”,而“阴阳学说”正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如《荀子·礼记》中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从而揭示阴阳交感为万物休生的根本条件,而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阴阳学说中美学的基本韵律表现为虚与实的结合,典型的代表就是“太极图”。如《易·系辞上》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图的图形为正圆形,内有相互对称的图形结构,颜色以黑白相互对应,图形之间相互依存,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如陕西剪纸艺术家张林召的作品《阴阳鱼》就是阴阳关系的突出表现,阴阳学说正是通过画面的虚实关系来提高设计的传递文化信息功能。

2.吉祥文化为诉求

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设计思潮影响下,中国的吉祥文化作为民族精髓成为平面设计领域的创作素材。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方地圆和“天人合一”的圆满思想,传统剪纸艺术中“招财进宝”“麒麟送子”“吉庆有余”“松鹤延年”等题材的作品,其构图形式及内容都体现出团圆美满的创作意图。剪纸艺术作为吉祥文化的代表,其作品中莲(连)年有鱼(余)、富桂(贵)瓶(平)安等的剪纸造型表现,其谐音手法的特定符号语意反映着平安吉祥的寓意和象征性,更体现着吉祥圆满的设计理念。如广州地铁的一组宣传广告中,采用民间剪纸“喜到福到”的吉祥传统纹样,通过置换重构的手法将“福”和“喜”字换成地铁形象,使得广告借带有吉祥文化的剪纸艺术深入人心。“吉祥”是人们对生活普遍的期许,“吉祥”心理的反映充实在各种消费过程中,因此在服装平面广告中所传达的“吉祥”信息更容易让大众引起共鸣。

3.蕴意象征的实用功能

传统剪纸艺术是民众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生活过程中的升华,带有淳朴的意愿和浓郁的民俗特色。传统的剪纸艺术最早与巫术信仰、祭祀礼仪、图腾崇拜密不可分,如唐代诗人杜甫《彭衙行》中有云:“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在陕西、甘肃等边远地区至今还有“招魂娃娃”的剪纸民俗,可见民间巫术招魂活动中的剪纸体现出的实用功能。再如成都金沙古蜀文化遗址出土的剪纸形式的金箔《太阳神鸟》就是一种图腾崇拜的文化符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剪纸艺术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它不仅是生活需要,还是文化需要,与其依附的物质实体如服饰、器物、节日、民俗等文化行为相融合。如辽北地区锡伯族剪纸作品的应用常见于节日和喜庆活动,其作品中剪纸造型多为正面,内部少装饰性镂空,整体造型简洁生动。

4.装饰审美艺术功能

中国剪纸艺术因地域分布不同,其呈现的审美风格也各有特点。南方地域的剪纸艺术风格因其造型空灵剔透,结构精巧细腻而清秀脱俗;北方地域的剪纸艺术多用大面积色彩对比,造型结构块面感浓厚,给人粗犷淳朴的风格印象。郭沫若先生曾有诗句指出:“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传统的剪纸艺术多用于节日住宅装饰,主要包括窗花、墙花、灯花、炕花等,多以平安如意和幸福美满为表现目的,是展现民族民俗特色的装饰元素。传统的剪纸艺术还应用于服饰佩戴类装饰,常出现于鞋底、鞋面的刺绣图案中,由于各个民族风俗习惯及配搭模式的不同,配饰中的刺绣多少会出现借鉴当地剪纸艺术的花样形式。如贵州省台江地域的侗族剪纸艺术,主要用于服饰类的刺绣纹样,例如衣袖花、腰围花、背带花、帽花、鞋花等,其表现形式注重纹样轮廓,多采用对称式构图,讲究线条的紧密和镂空的工整,富有浓重的民族装饰效果。无论在过去的日常生活,还是现在的设计领域,传统剪纸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广告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各个领域,剪纸艺术的装饰审美功能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表现。

5.独特造型艺术形式

英国哲学家罗杰·弗莱曾经说过:“人类积累和继承下来的艺术珍品,几乎全是那些形式结构为主要因素的作品。”传统剪纸艺术具有“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征,其“刀剪味”也是其他艺术门类无法相比的,“镂空”和“勾连”是剪纸艺术最基本的结构语言。剪纸艺术在操作手段上讲究方如青砖、圆如秋月、线如胡须、缺如锯齿、尖如麦芒等特点。其随心表意的造型思维方式和注重情景交融,是创作性超越现实的理想抒发。传统剪纸艺术沿袭着中国古代造型设计思维,主要表现为删繁就简、绘事后素、宜设而设、精在体宜。独特的平面化构图形式是剪纸艺术的主旨,其将客观事物或幻象的立体状态做平行处理,转化为平面展开的艺术造型。如陕西剪纸艺术家王兰畔的作品《苹果园》,其画面通过几组不同的苹果园景象平面化展开形成一个整体,作品在构图上弱化了真实物象的远近关系和纵深变化,画面中的人物和果木完全是平面排列的。

二、剪纸艺术特征引入服装平面广告设计范畴

1.散点式意象构图

剪纸艺术注重写意,创作的空间感是自由的、意象的。多维意象构图源于道家庄子的混沌学说,其构图造型没有任何逻辑约束,可以把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看似无序而杂乱的物体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有序的过程,而这种造型观却契合了阴阳统一的观点。剪纸艺术的透视关系是传承中国画的传统透视方法,其表现为典型的散点透视关系,在注重意境的基础上“移步易景”,将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观置于同一画面中。例如延安剪纸艺术家余泽玲的作品《喜悦农家》就是散点透视的代表作品,作品通过院子大门看到院内和屋里的人,院子里的实物和人物没有大小远近,表现出时空连续的多维心理空间,将立体的景观造型运用散点式意象构图为平面效果。在服装平面广告设计中可以运用散点式意象思维方式进行构图,主要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将设计元素以环形的视点进行布置,可以用平视、俯视、仰视等各种视角转换同一场景的不同事物,将设计主体前后面的物体展开后放置于主体的周围,打造一种忽略正常视觉关系的意象透视。二是透过设计主体看到与此相关的事物,表现的事物不受写实透视法的束缚,没有标准的绘图比例,全靠主观意象在二维空中运用各种相关联的构图元素来表现出多维空间的视觉效果,设计中只讲究造型的整体性与和谐性的表现。

2.民族化色彩搭配

剪纸艺术的色彩运用参照中国传统的“五色”模式,根据卜辞中有五方即:东、西、南、北、中的观念,形成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为天子之黄。传统常见的剪纸多为红色和黑色,近代经过历史的演变,彩色剪纸分别见于河北蔚县、广东佛山、陕北地区,如自称“剪花娘子”的库淑兰就是彩色剪纸的代表。如其彩色剪纸作品《心像》,画面中表现的人物是库淑兰心中偶像女神“剪花娘子”,其人物表现为大脸盘、肤色白皙、眼睛黑又大、口型娇小,画面色彩丰富并颜色搭配多样,整体画面效果绚丽,这种雍容华贵的人物造型和丰富的色彩搭配形式成为库淑兰剪纸作品的典型代表。剪纸艺术的单色配色格式就是仅有某一种纯色的配色格式,常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这种配色格式色彩简洁,形式感比较强烈,给人以素雅大方的视觉感受。在服装平面广告中使用这种单色配色格式需要在造型及图案设计中突出细腻和精准的特点,合理运用点、线、面来深刻塑造形象,营造简洁大方的整体效果及强烈的装饰细节。剪纸的彩色配色格式又称为复色配色格式,就是画面中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配色格式。传统剪纸艺术常采用的色彩是传统的“五行色”构成,即黑色、白色、红色、黄色、绿色。这种复色配色格式运用“意象”表现方法,只依靠潜意识中对客观物象的主观能动反映,其不依附现有的色彩理论,只遵循个人的心理感知及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色彩观念。在服装平面广告中运用这种复色配色格式进行色彩设计,其鲜艳而强烈的色彩搭配,使得画面效果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

3.程式化造型方式

程式化就是在构成元素间建立起稳定的造型模式和内在联系,剪纸艺术的程式化构图主要体现在“对剪”“折剪”“随行造型法”“破型法”“适形满图”等有程式化典型特征中。这种程式化构图方式利用“重复”这种视觉表现形式,增强视觉装饰效果。剪纸程式化造型主要通过对称与均衡、反复与条理、韵律与节奏等形式体现,展示其构成美感。剪纸艺术程式化造型方式常见的有:阴刻造型、阳刻造型、阴阳造型、剪影造型四种。阴刻造型源于古代阴阳学说,常用阴刻的方式来镂空剪纸造型,这种造型方式的特点是将图形的轮廓除掉,留下轮廓线周围的面块结构来塑造形象。这种负形造型结构块面效果强烈,整体效果厚重且分量感强。在服装平面广告设计中这种阴刻造型方式适合沉稳宏大的设计题材。阳刻造型就是剪纸凸出来的部分,所产生的效果为正形造型特点,其特点就是保留形象的轮廓线,将轮廓线周围的块面除掉,具有“线线相连,面面独断”的视觉效果。阳刻造型整体效果较为通透,使画面中点、线、面的表现流畅且疏密均衡,线条对比感强烈。在服装平面广告设计中适合较为轻松活泼的设计题材,其注重刻画精细柔和的画面效果。阴阳造型方式是剪纸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更是中国传统阴阳学说的主要体现。这种造型方式具备虚实相结合的特点,依据中国传统造型设计思维,只有一件事物内部达到和谐统一,才能形成“天人合一”“阴阳协调”的淳朴造型思想,从而塑造出虚实相得益彰的优美形象。剪影造型是剪纸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机器简洁的艺术形式表现为只描绘大概轮廓,不刻意精心刻画,追求的是一种最为简洁的艺术形式。在服装平面广告设计中运用剪影造型能够简化画面结构,并产生多重联想,也是追求圆满和新意的设计方式。

服装艺术设计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服装设计 教学形式 综合素质

一、培养目标的制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使之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培养真正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设计师,是我们服装设计专业当前主要的培养目标。随着服装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且,有从单纯对技术工种的需求向管理型人才转移的趋势,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灰领”人才大受企业欢迎。所以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我们服装专业教学的首要关键任务。

正因为西方一些院校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所以他们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设计人才。例如,美国的哥伦布美术与设计学院就把“培养心智、敏锐的目光、激发创新性、发挥个人潜能、扩大视野、解决具体问题、认识各种可能性”视为自己办学的宗旨。我国目前的服装教育大部分依然还是重表现,学生设计的作品艺术化大于生活化,服装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市场需求,所以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形式需要多样性和灵活性

1.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服装设计是应用性设计,是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过程,是由设计思维转为物化的过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不仅教师要明确,学生也要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形式可采取多样化的尝试。例如,以课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完成设计项目的能力。一种普通的物品往往会成为一个极好的主题,例如,窗外的树叶、树干以及窗户的线条都会成为我们设计的主题。在课程学习中,还可以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组成研究小组,结合公司、企业具体的案例开展市场调研,策划、讨论并完善设计方案,最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些教学环节,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生的设计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在设计和制作的艺术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完美性上求得统一。

2.培养学生课后自学的能力

大学课堂教学时间往往是有限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大多由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下进行,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应用几乎在课后。因此,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多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多提供机会带领他们去接触全面而系统的美学、艺术概论、中外服装史及权威性的时装杂志等资料。利用节假日让他们走出校门,对有关国际、国内最新流行趋势和权威评论进行考查与领会。同时,还要尽可能把课间时间、课余时间利用起来,组织课后学习兴趣小组,促使他们多评述、多交流,自我评述或互相评述。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和审美表述能力,还可以互相汲取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因此学生创作应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视角去观察问题,从不同途径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从而创建设计的理念。

三、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学院派的服装教学,首先我们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研究服装企业、服装人才市场的需求,采取院企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企业竞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已成为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就调查结果归纳以下几点:第一,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企业一般认为学院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不能上一线,特别是工艺、制版、材料等方面,而我国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纯粹是靠加工,工艺制版尤其显得重要。对企业的品牌特点、发展方向,刚毕业的学生不能全面定位,一般是学院派的设计,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不太适用。第二,企业需要德才兼备,有敬业精神的设计人才。企业不愿重用毕业生的关键是学生在企业沉不下去、频频跳槽现象较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要有做人的品德,要有与企业同甘苦的敬业精神。作为设计人员,首先要研究企业、研究市场、研究品牌,能准确把握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这些都要有个过程,需要长期与企业融为一体。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服装是一门边缘学科,服装服务生活、表现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观念理解不深,也就无法提升服装品牌的内涵。

四、结合地域特色,培养特色人才

近几年来,建立中国特色的服装教育问题一直是我们热衷的话题。目前,我们服装专业的一些课程教学大都是围绕国外的资料来进行的,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服饰和文化的认知甚微。其实,振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精神和理念,是我们每个从事服装专业人员的责职。

如何将传统服饰的元素与现代服饰设计元素相结合,这是我们设计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例如,西部一些服装院校已提出“地域性服装设计教学”的新思路,以西北、西南地区的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为依托,围绕西部少数民族积聚的地域特色,建立相应的与地域性服装市场需求、地域性服装文化相吻合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应认真、全面、客观地了解服装设计所需求的市场,冷静、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向,从而将地域性特征和概念融入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最终形成教学、科研、产业相结合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教学模式。

服装教育作为培养服装行业专门人才的教育体系,在突破传统认识观念的基础上, 服装教育方法的改革应运用服装教学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使服装专业教学课程主动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苏园园.浅谈服装设计教学改革[J].美术大观,2006(9).

[2]吕春祥.特色服装教育体系构想[J].西北美术,2006(1).

服装艺术设计范文第4篇

现阶段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在高度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商品化的潮流中,艺术设计也受到了极大地冲击,现代艺术设计中表现浮夸、内容没有营养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个情况下,将民俗元素充分的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找回艺术设计的初衷,并通过与民俗元素的结合,给现代艺术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关键词:

艺术设计;民俗元素;应用

民俗艺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生活文化,包括了民间风俗、民间信仰、民俗习惯等文化,民俗文化能够影响人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对民俗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民俗文化不断地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其中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民俗元素就是适合应用于艺术设计中能用图案、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的文化,现如今民俗元素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行业的艺术设计当中,给现代艺术设计带来新的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艺术设计节奏快、忽略传统文化的现状。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艺术设计是为了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文化,民俗则是体现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去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艺术设计民族化的进程。笔者在下文分析了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并就其应用提出几点看法。

一、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1.民俗文化是艺术设计的源泉

设计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始人设计工具到现阶段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设计,而在设计过程中,民俗文化则是影响人们设计活动最深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实体物质上的绘画中,大多都是涉及到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民俗服装、民间建筑等,而一些剪纸、年画等民俗画中,都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审美已经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像南北方的建筑设计因为民俗文化的不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构建出了诸如北京四合院、南方吊脚楼、云南一颗星等设计形式多样的建筑,这些民族文化演变出来的艺术设计更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这种寄予人们精神愿望的艺术加工方法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十分相符。

2.民俗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民俗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像民俗文化中的民俗观念和民俗行为等,我们在艺术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就像在川菜馆中我们不能一股脑的将一些其他地区风格的设计融入其中,让人感觉驴唇不对马嘴,从而不被人接受。民俗观念和民俗行为来源于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信仰、观念,增加对民俗文化的认知,能够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容易被人接受的作品。就拿民俗信仰来讲,我国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崇拜观念、行为习惯以及相应的仪式制度等,其信仰对象有对祖先的、有对神的,由此产生了很多民俗活动,由此产生的门神、十二生肖等物化形象,都可以为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其次是信仰的方式,通过营造情境产生心理暗示的方式也可以为艺术设计提供灵感。

二、现代艺术设计中民俗元素的应用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民俗元素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应用范围也涉及到了服装、建筑、工艺品等各个行业,笔者就其应用展开论述:

1.民俗文化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很注重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尤其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在高楼林立的建筑中融入民俗元素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在建筑设计中,我们最为关注的是各地的建筑特色和风格,这些建筑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经过时代传播演化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成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很多古代建筑中门口一般雕塑门神、石狮子;还有一些古代建筑的飞檐式外形、房梁上雕刻的龙凤、悬鱼、蝙蝠等;一些因为当地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而演化出来的竹楼、福建的土楼、甘肃河南等地黄土地区的横洞等,这些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元素,并通过这些民俗元素的融入,让整个建筑的设计更加符合群众的需求。

2.在服装艺术设计中民俗元素的应用

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我们以传统民族文化服装艺术为基础,将民俗文化延伸到现代服装艺术设计当中,是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服装艺术设计中,民俗文化很容易给艺术设计带来灵感,而服装的形式有很能体现出各个时代的民俗特点,像民国时期的中山装、八九十年代的牛仔裤、21世纪的西服等,这种服装设计都蕴含着这个时代的民俗文化,民俗服饰既体现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又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到现如今的服装设计中,我们往往会讲一些民俗吉祥物添加到服装之上,像龙、凤、福禄寿等文字,还有一些过年过节的服装,也非常受人们的欢迎,这些都是民俗文化应用于服装艺术设计中的很好例子。

3.工艺品艺术设计中民俗元素的应用

工艺品的设计在很多程度上收到民俗元素的影响,像陶塑、剪纸、木雕等,这些工艺品的设计总很多都是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为基本,蕴含了当地的信仰、生活习惯,蕴含着对平安、幸福等美好的向往,在现代工艺品的艺术设计当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让工艺品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更加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加之现阶段我国不断地融入世界的舞台,一些蕴含中国当地民俗文化的工艺品越来越受欢迎,像山西的刺绣、陕西的剪纸等,都是供不应求,现如今一些旅游纪念品、民俗商品等大卖也体现出了将民俗元素融入现代工艺品艺术设计中的可行性,也反映了现代人们渴望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望。

总的来讲,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将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做出有效的结合,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传统的民族文化重视不断加深,民俗元素会更多的走入人们的生活。

作者:孟维康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1]赵若君.浅谈民俗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研究,2013,00:79-81.

[2]陶明珠.谈中国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34.

[3]王玮,凌继尧.中国民俗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创意设计源,2015,02:60-65.

服装艺术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俗;艺术设计;民俗元素

一、关于艺术设计中的民俗元素

民俗是一种综合多学科理论的文化现象,民俗学科与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学科均有融合,民俗学的发展也脱离不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民俗文化无处不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土、世世代代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众所周知,生活和艺术一直都是不分家的,从远古时代的石器文化和陶器文化的装饰图案艺术上就可窥一斑,那时的人们就知道在制造出来的生活所需的器皿上加入喜爱的、吉祥的图案,再到历朝历代的老百姓服装的变迁、宅院建造样式及装饰的变化都可以看出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艺术,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中,经过世世代代的摸索和实践,创做出无数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总结出一系列适合应用在艺术设计中带有民间风俗、民间信仰、俗民习惯的图案或文字或语言表达等的事项,这些事项就叫艺术设计中的民俗元素,这些民俗元素经过先民加工,成功添加并运用到艺术设计领域中,往往能给艺术设计带来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效果,甚至能直接决定艺术设计作品的好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艺术设计中民俗元素应用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许多艺术设计实践中不可缺乏民俗元素的应用,如果没有民俗元素应用,该艺术设计作品就会在实用性和民众接受程度上大打折扣,不易在民众中广泛流传,相反,如果民俗元素应用到位,就能起到很好的衬托和修饰作用,也能在民众中广泛流传。比如年画,剪纸设计中就很注重民俗元素的应用,比如很多年画和剪纸中都有持鞭门神、放鞭炮、福禽瑞兽、年年有鱼这些民俗元素,这些元素能更好的贴近百姓生活,使得艺术作品也变得生动起来。

三、艺术设计中民俗元素的应用

(一)服装设计中的民俗元素应用

现代服装设计离不开传统服装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说它是传统民族服装文化的延伸,将传统文化添加到到服装设计工艺中是当代服装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民俗文化不仅仅可以给服装设计带来灵感,带来丰富多彩的创意,更是贴近百姓生活和心里诉求的创新变革,服装设计中融入民俗元素不仅仅在中国,在其它国家也普遍存在,以韩国为例,韩国现代服饰中很多图案,形状都来源于韩国民俗和传统韩服。如今国内很多服装企业生产服装都要融入些日韩最流行,新潮的服装图案和款型来迎合消费者的心里需求,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在其著作《中国民俗学》书中介绍服饰习俗是民俗消费习俗中的一个类别,服饰习俗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服饰特点,比如民国时代人们喜欢穿中山装,八九十年代流行牛仔裤,21世纪初流行西服、西裤,最近几年流行英伦风格服装、日韩潮流服装、带有民族装饰的服装等,但不同时期的服装设计往往脱离不了一个时代和当地的民俗元素,比如现在很多西服、运动服、休闲服、裤子、等都添加了龙、凤、祥云等传统民俗吉祥物,比如有些服饰上的文字也很有寓意,比如福禄寿、这些文字,这些文字属于语言民俗里的范畴,也体现了民俗元素的应用;再比如应对某些民俗习惯生产的服装,比如家有喜事、本命年、老人做寿、过年过节的服装,这些都是民俗元素应用到服装设计中的一些很好例子。

(二)建筑设计作品中的民俗元素应用

古代社会,不论是贵族宫廷还是百姓庭院,都很注重装饰图案和传统文化的结合,虽然现代都市高楼大厦林立,但在整个建筑设计中,民俗元素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建筑设计中添加民俗元素,往往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能使建筑作品变得生动起来,学习过建筑专业的师生都知道,中国建筑史这门课程是建筑学科的必修课程,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了解些各地不同的建筑特色和风格,这些古代的建筑特色和风格经过学习和传播,经过世代的保留和传承,成了一种优秀的民间建造文化,成了生产民俗系列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比如建筑选址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看风水,风水学的很多相关理论都是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古代建筑中的雕塑石狮、门神、左青龙右白虎等这些传统民间文化,本身也就是民俗元素;比如浙江泰顺地区建有很多廊桥,其结构保持飞檐式外形编梁式构造的传统民间建筑形式,但其间运用有很多民俗元素,比如龙凤、悬鱼、寿桃、蝙蝠、喜鹊上枝头等,既有民间文化寓意,又对廊桥起了很好的装饰作用。比如安徽,江西一带都有很多徽派建筑的民居,大多采用黑白色基调,这些建筑的特点是:居住舒适,外形美观,但由于安徽,江西分居两省和两地民风民俗的区别,导致两地徽派建筑在应用民俗元素上有所不同,比如安徽的横梁形状就与江西的不同,安徽的门槛高度也与江西的不同。现在建筑中的很多园林设计,雕塑设计都应用了各式各样的民俗元素,比如斗鱼,有传统文化寓意的福禄寿、求财求子、风水排列设计等民俗元素,与老百姓的审美及需求相吻合。

(三)工艺品设计中的民俗元素应用

在许多工艺品中民俗元素应用得十分广泛,尤其是泥塑,剪纸,木雕,石雕,陶艺等,民俗文化可以很好的结合到工艺品设计中,使得工艺品不断推陈出新,既有很好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又能包含幸福,平安,覆盖等美好寓意,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和喜爱。这些工艺品也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比如很多陕西民间工艺品厂生产的泥塑,剪纸、山西的刺绣等都卖到了很多国家,产品供不应求。近几年民俗旅游越来越热,在各个民俗旅游景区,各类民俗商品、传统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都卖得火热,这也反映了一个趋势,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虽然如今经济和城市建设、居民收入都在不断高速发展,但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的民俗文化也是不可缺少的,也许,在压力大,节奏快的当今社会,民俗文化能给民众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平静。

(四)其它艺术设计形式中的民俗元素应用及相关思考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艺术设计形式外,还有一些其它的艺术设计形式,比如:商标设计,园林设计,图标设计,展示设计等等,这些艺术设计也似乎能寻觅到民俗元素的影子,比如商标里的元宝,如意,展示设计里的祥云等天象元素,麒麟,龙凤等动物元素等,此外,在许多工业产品中,民俗元素应用也不可或缺,生产从一定程度反映大多数人的实际需求,因此,工业产品中的民俗元素和人们的需求相关联,在工业生产中民俗元素也得到了普遍应用。比如家居用品和日常用品等,笔者认为,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国家和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民俗元素能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也许更多民俗元素将走进千家万户。

四、小结

民俗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来源于人民的总结和继承,被运用到生活生产中,艺术设计作为生活生产的组成部分,民俗元素自然贯穿在艺术设计的每个领域。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浅析并例证艺术设计中的民俗元素应用,并指出民俗元素的不可或缺性,并提议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做有效结合,达到更好的艺术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士闪.艺术民俗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2]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3]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4]姜今.设计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

[5]刘淑婷.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百度百科:艺术[EB/OL]http:///view/576.htm

[7]百度百科:艺术设计[EB/OL]http:///view/206721.htm

[8]汪芳.在现代设计与民间美术间聚焦[J].装饰,2001(1).

[9]徐建超.浙西南廊桥文化艺术[J].装饰,2006(1).

[10]王唯茵.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J].江南,2004(4).

[11]何勇;曹英;罗高生.浅议地域性民俗艺术设计的形态[J].大视野,2009(2).

[12]仇国梁.双赢的结合——论民俗美术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本土化[J].艺术百家,2008(2).

[13]黄永利.中国传统民俗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提取和运用方法研究[J].大视野,2010(15).

[14]虢海燕.民间美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大视野,2010(15).

服装艺术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改革;服装营销;传媒人才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69-02

随着服装行业全球化局势加剧,全球采购以及全球销售的愈加频繁化,服装与纺织供应链管理备受重视。在产品周期急剧缩短,产品种类以及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服装企业要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制定发展战略,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市场人才需求的引导下,积极培养兼具服装艺术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服装营销管理知识的人才,探索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使其不但具有预测市场动向能力,判断商品价值能力,熟悉商品企划以及商品流程,能够合理制定营销战略的全面综合型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与目标[1]。

一、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实际状况分析

据我国服装人才网的相关信息显示,2012年,我国服装行业对服装设计以及服装销售类的人才岗位需求在服装专业人才岗位总需求中占有的比例约为38.23%[2]。同时,近年来,服装品牌管理、服装品牌策划营销师等在服装设计以及销售类人才岗位中的需求大幅上升。当前,我国服装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正逐步由服装加工向服装品牌营销方向发展[3],在这一市场发展现状下,对服装行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能有机结合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市场等服装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商品企划与商业流程,具有时尚敏感性、商品价值判断力、市场动向预测能力,从而准确制定销售策略,满足服装市场全球化的需求。因此,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要大胆开展课程改革,在将学生培养成“服装人”的思想基础上,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市场动向,实现从“作品产品畅销品”的转变,培养出真正的“技高品端”的复合型人才[4]。

二、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改革

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专业方向课程改革,首要步骤即是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服装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要与市场的人才需求接轨,培养集服装艺术、技术以及营销管理知识于一身,并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熟悉传播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5],实施改革,有机串联离散与独立的知识点,在实践中糅合各门独立的课程知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有效联接。因此,在改革实践中,要以产品认知与陈列、消费者与竞争着定位分析、营销策略制定、产品宣传、服装搭配、客户管理以及售后服务及信息反馈等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行业与企业调查与市场反馈,加强精品课程与实训项目的建设,以工作岗位为纽带,将服装专业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分析,培养学生的服装营销知识与传播知识。

(二)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

1.课程体系设置。在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实践中,要有机结合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的培养理念[6],立足于国内外服装市场发展实际,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有机结合专业发展方向,积极建立合适的课程模块,突出各专业知识的复合与穿插,有机结合艺术设计、产品宣传与营销以及品牌管理,大力建设适合服装营销以及传媒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将服装营销企业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全面培养学生市场分析能力、服装营销企划能力、整合管理能力等职业能力。此外,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重点较强实训教材建设。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加大实训课程比例,重视实训课程建设,如视觉终端综合实训、服装市场营销基础、服装商贸、时尚传媒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教学课程改革下,要积极实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为学生创造与企业合作,展开课题研究的机会,并大力建设教育合作项目,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交流,强化学生的营销实战练习,从而实现“校、企、社”联合培养的教学方式[7],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在改革实践中,要立足于学情,合理设置教学任务,打破传统用教学的空间限制,以体验式教学为主体,并辅以案例教学发、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入职业环境中学习,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服装营销课程的教学中,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由企业提供服装营销课程项目以及兼职教师资源,根据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以及学生实际,加强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的合作,实现服装营销课程与企业岗位的无缝联接[8],根据岗位要求,精心设置实训项目与学习情境,并结合企业的相应案例,建立服装营销企划教学资源库,并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强化学生的交流讨论与总结,分组完成实训项目,在具体的岗位中体验服装营销企划的工作过程,在体验式教学中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掌握服装品牌策划与营销企划的知识,促进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

(三)优化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要有机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善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对传播知识、营销知识的培养,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完善教学。一方面,在改革实践中,要充分重视涉及服装营销以及传播的核心课程的网站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增加新型的网络教学环节,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培养服装传媒人才与营销人才提供给支撑与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加强门户网站建设[9],实现网站资源共享。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pop-fashion”等有关服装专业的门户网站注册,充分发挥网站激励机制,定期从门户网站中获取关于“产品品牌宣传与传播”、“服装营销”等资源,通过门户网站中的分享实践以及巨大的信息资源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此外,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服装营销能力,还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有机结合网络技术,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服装网络销售[10]的体验,在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强化实践教学,拓宽实践教育渠道

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要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改革实践中,要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拓展实践教学的渠道,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积极加强实践中心平台建设。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结构,积极建设“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体系,积极创建科研创新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创新活动。同时,积极建设校内服装试验商场、服装实习与实训基地等。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服装CAD机房、服装生产车间等实践平台,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利用校内服装生产车间,指导学生完成“橱窗陈列”等实训项目;并在装有illustrator软件的CAD机房中,指导学生完成产品研发企划、陈列设计、卖场平面图绘制等实训项目,模拟企业环境,展开实践操作,提高实践平台的利用效率,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此外,根据服装类别的差异,结合企业服装营销管理的特点,加强与不同业务范围的企业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业务特点以及专业特色,合理设置实训教学内容,加强企业的介入,为学生创造接触企业文化、具体岗位工作的机会,从而使实训教学内容与企业、市场的需求相适应,为社会培养合格且实用的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

2.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服装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鉴于此,在改革实践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必须适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进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教学,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因此,服装系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讲目标服装作品进行商品化,积极展开包装策划、制定服装产品的宣传企划,加强服装品牌传播、加强服装卖场与价格的定位,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发展成为服装品牌营销传播的过程,以多元化的渠道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五)优化考核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利于检验改革成效,加强对改革存在的问题反馈,从而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进行反思,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中,要积极转变单一的试卷评价方式的考核制度,在考核中,不单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积中学生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优化考核方法。在评价中,有机结合学生自身评价、老师评价以及企业评价等评价方法,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建立起包括对学习方法、过程结果的教师评估与学生个性自评的评价考核体系,积极完善评价考核指标。例如,评价学生个性时,可有效参考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协作能力、个性发挥状况以及工作效率等指标,展开全面的评价。

(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

为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的效果,培养合格的服装营销与传播人才,在改革实践中,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的有序高效开展,提升教学的质量,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支撑。首先,要加强校内师资选拔,积极实行教师专项培训,并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进入企业研修的机会,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积极建立专职教师培训项目,为从事服装营销教学的教师提供进修机会,鼓励其考取“陈列师”资格等。其次,强化“政、校、企”三方互动[11],积极聘请校友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专家等进入学校,承担一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分享其经验,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途径,从而发展“三方互动”的在校教育,增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再次,积极加强专家资源库以及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家资源主要包括院校、企业以及服装行业中的名师资源,不定期邀请他们来校召开研讨会、积极开展讲座与培训,向学生传递服装行业新动态,使学生了解就业新资讯。同时,合理配置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实现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提高重要支持。另外,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积极完善服装专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综上所述,在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实践中,首先要了解服装行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实际制定包括素质培养体系、专业知识教学体系以及能力训练体系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加强创新教学平台以及教育资源建设,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团队协作等方式,强化对外交流,积极探索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加大实践教育力度,做好总结与评估工作,不断修订与完善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推动服装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衍,陈东生.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教学内容改革[J].山东纺织经济,2011,(12):108-109.

[2]王衍.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72-73.

[3]黄娜,李琴.“实境耦合”模式下的服装营销方向课程改革探索[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25-28.

[4]邓超.我国大学服装设计专业课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5]吴春胜.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8,(18):301.

[6]高昌苗.中外高等教育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7]曾丽.中美应用型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分制对比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21-25.

[8]杨东.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J].华章,2011,(32):241.

[9]张海彬.关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4):128-129.

服装艺术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汉代服饰文化;现代艺术设计;指导意义

中国服饰源远流长,自从有了人类也便有了服饰。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到了汉代逐渐出现了麻、棉、可纺织的布、丝绸,以这些材料作为服装的面料。特别是到了汉代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服装面料的选择也更加丰富,同时汉代的染织工艺、刺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推动了服装服饰的变化和发展。

一、汉代服饰的艺术特点

众所周知,服装的色彩是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人们对于服饰的最初印象与感受,首先是从色彩开始的。汉代的服饰总体来说是由历史性色彩图腾崇拜演进的。简单的说,一是红色,二是黑白二色,四是青红黑白四色,五是青红黑白黄五色。远古的先民崇尚红色。夏商二元对立,尚黑尚白。西周四方模式,青赤黑白褒贬分明,汉代沿用了秦以来的服装色彩。即五行五德五色说,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其他杂色为间色。

图纹即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样在服饰上的应用开创了服饰标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先河,这也是伴随阶级、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服装从此不仅仅是遮羞蔽体、御寒保暖的物质品,而且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含义、标识意义、身份象征的更多文化内涵。成为社会文化、阶层等级的重要反映。十二章纹来自远古时代的传说,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这些图纹都是抽象化的表现出来的,是抽象化的造型,但是能够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一般而言,服饰图纹的基本特征是心灵世界的自然化体现。这图纹中,表面看来是自然的一个外壳,内核则是人的灵魂。

二、汉代服饰的文化内涵

从汉代服饰的色彩和图纹方面可以看出汉代服饰的象征性,这些纹饰的抽象寓意性表达,形成了汉代服饰清淡平易的风格特点。在造型上,紧身束裹的托地深衣,端庄典雅的服饰风格无不透散出一种含蓄美,这种表达的背后是以儒道文化的引导为支撑的。这种含蓄的美学思想表现为情感的含蓄、朦胧与直觉的含蓄美的文化特征。要探究中国汉代服饰展示的这种含蓄美的根源即儒道互补这个两千年来中国美学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也就是儒家中庸之道的美与道家返朴归真的自然美相结合构成了中华民族服饰美得哲学基础。

我们都熟知的大圣人孔子,他即反对着装不能过于简陋,又不能有过繁的装饰。注重恰到好处,这正是他在服饰中体现出来的中庸之美。他注重“文质彬彬,衣人合一”讲究一种和谐的美,他的这种服饰观点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是有一定意义。设计注重内在因素,讲究与环境、场合相结合,设计不突兀,不做作,能够恰到好处的表达主题。这些理念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

我们可以通过匠心独运的图案、色彩运用,达到一种和谐的美,使现代艺术设计能够体现出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建构起新的具有民族性的艺术设计语言。

韩墨的服饰文化观“衣必长暖,然后求丽”。在强调实用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舒适性、自然性。注重人的精神、气韵和风度,追求人心灵上的一种自由自在,强调人的内在美质,反对外在的束缚,否定过分的外在美饰。这种服饰思想对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艺术设计也要讲究设计的本质,体现目的性,在此基础上尽量追求一种美观效果,不能本末倒置,只讲究装饰效果而忽略它内在要表达的东西。

总的来说,汉代服饰文化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发展,服饰是渗透当时人们的情感意愿、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之中逐渐积淀而成的一种观念,一种反应社会普遍心理和民族精神实质的文化形态,汉代服饰文化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充实的内涵。

三、汉代服饰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21世纪的今天,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汉代服饰是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代表,我们应设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融会贯通,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

现代艺术设计运用汉代服饰文化不能只是将传统纹饰进行简单的拼凑,这样不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本质,并没有真正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在他们作品中只有简单的外形躯壳。真正的有造诣的设计师,应该试图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文化,从中提炼总结出新的设计语言,从而让汉代服饰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呈现出新的活力。通过对汉代服饰文化的理解、继承和发扬,找到我们现代艺术设计可以传承利用的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

(1)追求一种自然设计的表达

老子和庄子的服饰观,即追求一种自由洒脱的着装风格,讲究人内在的品质,而忽略外在的装饰。这一服饰观点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艺术设计也要讲究一种自然不做作的设计风格,同时也要注重设计的品质,讲究作品要有一定的内在质感。我们现在所处的信息时代、科技时代与历史上的手工时代、封建社会有很大不同。儒雅飘逸的深衣长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上我们要找寻符号时代背景的设计。可以运用自然元素来进行抽象化的设计,也要讲究舒适性,可以借鉴仿生学的理论,来完善设计作品,能够体现出内在的本质。这种设计风格往往更能够得到大多数人们的欢迎。现代艺术设计也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自然的设计,一种符合人类需求的设计。

(2)图纹的抽象化,设计注重时代性

现代设计一定要在民族统中融入现代意识并再创造的一种设计。传统汉代服饰它是历史,是民族文化的代表,现代设计是一个不断前进的事物,它的本质是运动不是静止。我们可以看到在汉代服饰上有很多已经抽象化了的图形,这些图案代表了我们祖先的知识和智慧。现代设计可以吸收这种方式,把具象的事物进行抽象化的设计。但是,这种抽象一定要有代表性,要能够反应主题精神。我们在传统文化中找寻设计语言和设计方法,关键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重新至于当代文化之中,切合时代所要表达的主题,同时结合现代人的思考理解,把传统文化语言与时代相合使富有时代特色。

汉代服饰,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秉承了华夏服饰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具有悠远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现代设计中的合理表达设计理念对设计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汉代服饰的文化对现代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必须重视汉代服饰的考察研究从而总结出有利于现代艺术设计的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提升设计的水平,同时也要更加注重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性、时代性的展现。

参考文献:

[1]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08.

[2]岳伟、夏祺.浅谈现代艺术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成功2009.3.

作者简介:

服装艺术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插画艺术;服装设计;应用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了思想的发展。插画艺术是利用插图绘画的特点将服装设计的图形表现形式提升,更加准确地实现对图形表现的感性认识,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型的设计元素。

一、插画艺术产生的背景思想

插画艺术设计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以优雅、和谐的设计标准形式为图样,充分提高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利用对称结构标准,构建良好、丰富的色彩效果,提高服装图案设计效果。服装设计插画艺术主要以花样为主,纤细轻巧、华丽柔美。现在的服装上越来越多地将夸张的图案、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明快的色彩拼接搭配在插画艺术形式设计中,表现出现代服装设计的艺术效果。

二、D&G杜嘉班纳服装插画艺术设计的研究

(一)色彩插画的应用。D&G杜嘉班纳服装以黑色的色调为基础,借鉴宗教色彩,小面积地进行插画图样的表现,自2013年秋冬季节开始,D&G杜嘉班纳的服装逐渐具有西西里风情,将鲜活的色彩运用得轻快而合理,将地中海色调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实现色彩、插画的完美结合。D&G杜嘉班纳服装的艺术插画已经逐步成为现代秀场的主体系列,利用暖色系的红、黄、橙色等,冷色系的金色、银灰色等作为装点,使用大块和小块的色彩进行搭配,表现出插画的艺术意境和效果。

(二)插画形式的应用。D&G杜嘉班纳服装在插画形式中利用对称性、几何形式、中心形式的标准进行设计,突出艺术品质风格,提高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实现对艺术插画服装的合理诠释,创造出适合D&G杜嘉班纳服装设计的独特性。在浪漫的地中海艺术风情下,展现出西西里女孩的魅力,从而将服装的面料材质特点体现出来。对称形式的插画是以中心为基础轴,将图案分布在中心两侧,按照构图平衡标准进行服装设计,提升服装设计的稳定性效果,加强艺术设计的装饰作用。强调配置材料、装饰贴片的对比性,以及设计款式的合理性。中心形式的构图插画是利用衣服裁剪的中心,将素色作为底色,利用印染方式凸显插画艺术,集中体现视觉设计的效果。例如胸部、腰部位置,图案的面积随着印染方式进行突出,起到集合视觉的设计效果。对图样的面积和位置进行改变,提升服装主体风格的设计效果,着重简化设计特点,在其服装的设计中常见的有连身裙、套装、上衣等等。几何形式的插画图样主要以圆形为主,利用其元素形式进行转化,确定大小、疏密,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小的圆点具有更加强烈的突出效果,大的圆点则具有稀疏的效果。将几何图形运用到整体设计中去,提高设计中圆点的大小、虚实、疏密的设计效果,从主体和客体关系进行分析,实现对连身裙、套装、外套等多个款式的设计。另外,中心形式的设计师以中心主体作为色彩的运用位置,小面积地进行装饰性插画设计,如领口或袖口等,将主色调和插画设计相契合,形成插画蔓延的效果。这秀场像是一种完整的艺术绘画的展示,细致的插画在转瞬间跳动变化,形成活灵活现的效果。

(三)配饰的插画应用。D&G杜嘉班纳服装利用印花、贴饰进行设计,将不同材料的配饰集中,有的是亚光立体感的面料、有的是反光面料,有的是印有玫瑰图案的夸张设计,有的是珠子点缀设计,不论是哪种设计方式,搭配上蕾丝、薄纱或皮草,都可以显示出大气的效果。将插画延伸至服装设计中,对服装设计进行点缀,会产生极其良好的设计效果。有着靓丽色调的雕刻作品,搭配流苏、珠串丝缎进行设计,形成女模发饰设计的独特效果,再利用眼镜色彩条纹进行搭配,切合上衣的色彩标准,形成细致完整的服装设计效果。D&G杜嘉班纳服装主要以民族风情的设计效果为主,利用插画艺术彰显民族的奢华高贵质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插画艺术设计在现代服装设计秀场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利用不同的插画艺术,对现代服装进行创新形式的设计,提高服装设计的市场认可度,增加多元化艺术风格的设计趋势,更好地找寻设计结合点,将服装设计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利用插画艺术的设计推广,提高艺术行为设计的创新发展,分析国际上服装设计秀场的设计特点,研究其具有的艺术插画效果,有助于推进我国插画艺术服装设计的快速发展。

作者:陆世洁 张乔杨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纪松.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