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泡沫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泡沫经济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泡沫经济现象范文第1篇

    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泡沫经济总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虚拟经济过度偏离了实体经济,造成市场中的虚拟经济成为了主体,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挤压、限制,其结果是虚拟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远远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价值,经济看似繁荣,实则不堪一击。在分析现代金融泡沫经济形成发展的原因时,首先应明确两个基本概念: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和现实资本(ActualCapital)。所谓虚拟资本,就是指那些有价证券,包括债券、不动产抵押单、股票等,它是能够给股票等有价债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和回报的资本形式;所谓现实资本,则是指在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实物形态的资本,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其实,经济发展中如果主要以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来运行,那么泡沫经济产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这主要是因为以实物形态而存在的资本形态。而当经济发展以虚拟资本运动为主的时候,泡沫经济就非常容易产生。泡沫经济最容易在金融领域形成,并且由于金融业与房地产业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土地作为不动产,土地的价格构成特征使得土地的资本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因此,泡沫经济与房地产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经济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为什么金融市场上较容易产生和存在泡沫经济呢?在当前金融经济中,泡沫经济涉及不充分信息、交易费用、外部性、非理性预期等众多新概念,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金融创新频繁出现,导致金融市场的运行和交易活动非常容易脱离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中,成本价格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而在金融经济中,它以预期定价为经济模型。金融市场上较容易产生和存在泡沫经济,这与泡沫经济本身的双重性有关。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日益现代化、国际化和自由化的今天,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有利于资本集中,这种集中是对市场竞争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泡沫经济终归是一种虚拟经济,其中主要存在的是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因此,一旦这种经济过度发展,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具体来讲,严重的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即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出现了经济的整体繁荣和经济宏观环境较为宽松,这种繁荣局面和宽松环境极易为资金炒作提供机遇。所以,泡沫经济一般总会发生在国家对银行政策比较宽松、自由的经济体中。也就是说,在商品经济出现周期性的萧条之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主动降低银行利息,放松银根,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以带动经济增长。于是,那些有闲散资金的市场主体就会把资金投放到那些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为泡沫经济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对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预先调控和及时约束机制不够。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未能对那些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投机活动进行监控、监督和制止,尤其是对投机过程中的贷款支付活动缺乏监控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监控机制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在政府都难以有效地建立起来。这是由于银行只是收付中介,而政府又难以对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进行干涉,甚至还容易被这种投机所形成的虚假繁荣而迷惑。

    通过对金融经济中的泡沫经济的内涵及其形成发展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当地存在一些泡沫,对于促进经济活跃和繁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经济中存在过多的泡沫,并进一步形成泡沫经济,那么这种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经济必然会有破裂、崩溃的一天,最终造成金融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致命打击。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对金融经济中的泡沫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正确认识中国金融经济中的泡沫问题,对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泡沫问题主要表现为股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所谓股票泡沫,就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其内在投资价值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与泡沫绝对额、经济总量、金融资产总量之间的关系有关。同时,股票市场同样遵循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规律,一旦大量资金流向股票市场,那么股价与公司未来业绩就会形成较大差距,盈率也会出现太高态势,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泡沫。

泡沫经济现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泡沫经济;数学模型;数学价值

一、泡沫经济理论

泡沫经济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并日益脱离实物资本增长和实业部门成长的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资产在投机预期驱动下,价格加速上升,超出经济系统的承受能力。如果这种趋势不被预控和调整,价格泡沫持续加速膨胀,超出经济系统的最高承受能力,就会引起资产价格短时间急剧下降,进而引起经济崩溃。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泡沫经济有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狂潮,18世纪的英国南海公司泡沫经济,20世纪的日本泡沫经济、中南美洲泡沫经济、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21世纪的美国为主的全球房地产泡沫经济和金融海啸经济。

经济泡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经济泡沫能促进竞争,活跃市场,拉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泡沫中有许多虚拟和投机因素。如果泡沫发展超过了一个合理的度,则会引起泡沫经济,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泡沫的测定、判断与预控方案。如果仅利用一般的经济规律,则很难实现,而利用数学方法,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泡沫经济的数学模型

通过泡沫经济的理论分析,估计资产的真实价值是测定泡沫的基准。因此,首先要用资产定价模型估计资产的真实价值。

用于资产定价的模型主要有资产定价模型(CAMP)和FF三因子模型。CAMP模型简明的表达了资本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即风险越高,收益越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多次实例检验中,人们发现传统的CAMP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资产收益率,于是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子模型。在三个风险因素(市场风险、规模以及账面市值比)之间建立线性模型以更好的解释风险收益率差异。

对于泡沫的形成机制以及泡沫的存在性检验,所用的模型主要有有效市场模型、交迭世代资产模型、恶性通货膨胀模型。以上的三个数理模型,从理论上论述了泡沫经济的形成机理和可预测性。然后利用加权机理和资产定价的思想,引入宏观经济变量,建立泡沫经济计量模型。

利用以上模型得到资产的真实价值和泡沫的存在性后,根据经济系统中泡沫的演变规律以及资产市场风险因子,提出了泡沫经济临界值确定方法,泡沫经济的判定、预测和预控方案。

虽然预测泡沫经济的难度较大,但只要严格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办事,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及早发现问题的存在,实时监控、预防,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防止泡沫经济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有效的预防泡沫经济的产生。

三、数学的价值

克莱因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有着它特有的魅力和价值。

一是学科价值。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及信息等概念。重在培养人的思维性和严谨性。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能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数学在语言和逻辑关系上有着高度的严谨性,一条条定理的证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数学还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工程设计、军事战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物理学中,利用微积分计算变直线做功,不规则物体的质量、磁场强度、磁通量等;在化学中,利用高等数学的方法可以推导热力学的结论;在生物学中,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在计算科学领域,傅里叶级数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是社会价值。数学与人类物质生产紧密联系,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和生a关系的发展。人类历史上生产力飞跃的三次工业革命都离不开数学的发展与推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运用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经济生产中的需求、供给、成本、单价、利润、库存等经济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利用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还有最值、最优问题、边际问题、弹性分析问题等,可以用微积分的方法解决。

三是文化价值。数学文化包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它们对人类智力和理性精神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一,数学文化提高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取得成功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过程。我们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直接的运用到数学,但从学习数学中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有更为深刻的意义。第二,数学精神特别是学习数学过程中培养的思维精神,对人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精密性、严谨性是数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数学学习中,不论代数还是几何,概念、有着明确的定义,而结论又是建立在严谨、求实的证明推理的基础上。数学的发展还重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这也体现了数学思维和精神的严谨性。

总之,数学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数学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数学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将会举步维艰。我们大学生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之后,更要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尝试用数学思维将专业问题归纳为数学问题,进而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葛新权. 泡沫经济计量模型研究与应用[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究,2005,(05):67-78.

[2]葛新权. 基于非正态分布的泡沫经济模型的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3]张守一,葛新权. 泡沫经济及其检验模型[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究,1993,(10):58-68.

泡沫经济现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泡沫经济;非理性

“泡沫”指的是一种现象,即虚拟资产的价格长期持续上升,导致其价值远远大于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现象。股市泡沫的产生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金融市场运行紊乱和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等。一直以来,股市泡沫都在考验着各国的资本市场。几次严重的股市泡沫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就是一个重要的案例。

2001年爆发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给美国甚至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经历了石油危机之后,1991年3月美国经济步入复苏,进入了十年发展的黄金期,直到2000年6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10个月之久。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为“新经济”。“新经济”的主要成因在于:信息革命和金融全球化。高科技网络股票成为了当时的“宠儿”。IT股和网络股的热潮使纳斯达克指数从322.9点狂飙至5132.52点,涨幅超过14倍。

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必然是非理性的产物,互联网创造了神话的同时,催生了巨大的经济泡沫。当理性回归时,人们发现互联网企业的盈利率无法支撑其超高的价位,于是泡沫破裂了,股市开始了恐怖的暴跌。2001年4月4日,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至1638.80点,总市值从6.7万亿美元蒸发至3.16万亿美元,3.54万亿美元不翼而飞。泡沫破裂的后果是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激增,投资大量下降,经济陷入衰退的边缘。

很明显,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属于一种非理性的泡沫经济。非理性的定义是:人的自身的精神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的组合将影响人的理性计算与决策,从会使人们的实际经济行为偏离最优化。经济学家对于这种非理性泡沫经济的产生机理已经有了专业的研究。他们总结出以下几条可能导致非理性泡沫经济发生的原因。

(1)时尚模型。此模型认为有这样一批投资者,他们仅凭经验和趋势来决定自己的投资的方向,有时甚至是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使自己具有盲从的行为,而不是根据基本面来做决定。他们对于市场价格的影响使其偏离由企业收益决定的贴现价格。

(2)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行为金融学发现,人们的一些心理倾向支持了泡沫的形成。这就形成了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反应过度是指由于投资者对信息理解和反应上出现非理性偏差,使得价格对一直指向同一方向的信息变化有强烈的反应。如投资者对于一些信息过于重视,造成股价在利好消息下过度上涨或利空消息下过度下跌,使得股价偏离其基本价值。反应不足是指由于投资者对信息理解和反应上出现非理性偏差,使得价格对信息变化反应迟钝。

(3)正反馈交易。正反馈交易是指在前一期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基础上采取继续买入或卖出的行为。很多投资者认为市场在前一期的表现对于市场当期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影响。正反馈交易理论认为,最初价格的上涨导致更大的价格上涨,或最初价格的下跌导致更大的价格下跌,即通常所说的追涨杀跌。

(4)套利行为。经济学家认为:市场中总会存在部分行为套利者。这些人会受到动物特征、潮流与时尚、过度信主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市场中会积极寻求套利交易。理性套利者明白泡沫终究是会破灭的,但是在面对泡沫时,他们都想在泡沫成长的过程中利用泡沫来获取一定的利润。这种理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击鼓传花,大家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盘的人。

以上就是经济学家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的结论。可以看到,在资本市场相对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尚且发生了这种非理性的互联网泡沫经济,那么在资本市场尚在完善阶段的中国,我们更应该防范泡沫经济,未雨绸缪。

近一段时间,“互联网+”、“P2P”、“O2O”等概念跃入人们的视线,各种互联网概念粉墨登场,冲击着人们的大脑。互联网概念股的股价大起大落。乐视(300104)股价从2014年12月26日的31.94元飙升至2015年5月8日的147.95元,之后股价大幅跳水,5月15日就跌至71.60元。暴风科技(400431)上市时股价为9.43元,不到两个月其股价就飙升至300元左右的高位,但是到2015年9月,又过了不到4个月,其股价暴跌至45元左右。这种巨幅震荡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是泡沫经济产生和泡沫逐渐被挤破的征兆。中国现在可能已经产生了非理性泡沫经济。回顾美国发生的互联网泡沫,可以发现中国现在的情况与美国十分相似。首先,当时美国受到石油危机等外生影响,经济近乎衰退;而中国现在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通道进入中高速发展轨道,共同点是相比之前,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发生了下降。其次,当年由于成本上升,美国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今天,中国正在遭受产能严重过剩的痛苦,实体经济十分困难,共同点在于两国的实体经济都不景气。再次,两国都出现了大量的剩余流动资金,这些资金流入资本市场会对股票价格造成巨大的冲击,就像美国当年一样。不仅如此,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缺陷,如投资者缺少专业知识而且缺少投资理性,投机行为严重;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虽然力度大,但是难度也大,违法违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泡沫经济。互联网行业异军突起,但是新兴的行业开始发展时,人们具有一种盲从的行为,其价值很难被正确估计,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其真正的价值才会在不断的试错之后才会被准确估量。而不断试错的过程很可能催生出泡沫经济。美国的悲剧不应该在中国重演,历史的教训应该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侯合银 王浣尘,互联网经济与泡沫,预测,2001年第四期。

[2] 梁雅磊,泡沫经济的形成机理及国际比较,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泡沫经济现象范文第4篇

虚拟资本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指同实际资本相分离的、本身无价值却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它其实是对剩余价值的一种分割)、并具有独立的价值增值运动规律的各种资本凭证。它一般以货币、票证(本票、支票、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等等)、股票和债券、金融衍生产品等形式存在。虚拟资本的形成是与货币的产生分不开的。货币开始时本来是为突破物物交换的缺陷而出现的一种交换媒介,但货币产生(并由纸币取代金属货币,而成为一种价值符号)后,在交换媒介功能之外,又增加了价值储藏功能,使得货币具备了转化成资本的可能性。在借贷关系或者说信用关系出现后,资金借贷双方联系日益密切,资金需求者愿意向资金供给者支付利息,货币本身产生了“收益”,货币也就转化成了虚拟资本(借贷资本)。虚拟资本的出现,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一般说来,资本越多,企业所产生的利润也就越大。企业若只能利用自身积累的资本,企业规模将难以扩大,经济效益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若存在虚拟资本,企业不但可以利用自有资本,也可以利用虚拟资本,其规模的扩大、竞争力的增强及利润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正常情况下,虚拟资本规模越大,企业效益从而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益就会越大。正是由于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虚拟资本才能够得以发展。继借贷资本这种最原始的虚拟资本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股票和债券、证券化资产以及金融衍生品等不断出现,资本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虚拟资本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趋势,并且越来越与实质经济相分离,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经济体。

据有关资料,截止到1997年,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的金融资产的总额都已超过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倍以上。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在80年代将这种经济称为符号经济,并指出,符号经济已取代实质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飞轮。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林顿指出,目前世界上每天的金融交易中,只有2%与实质经济有关系,符号经济与实质经济有日益分离的趋势(袁钢明,1999)。虚拟资本发展到现在,按照其虚拟化程度,大致可分为四类:借贷资本(包括外汇)、股票和债券、证券化资产以及金融衍生品。借贷资本主要出现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外汇只有在出现借贷关系时才可被称为资本,它一般出现在国际借贷关系中);股票和公司债券则是最明显的虚拟资本,它们与实际资本呈一一对应关系。证券化资产是因资产证券化而发展起来的。银行将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各种信贷资产经过重新包装后实行证券化,或者在一些低信用等级的证券中加入较高信用等级的证券,并用其作为抵押发行新的债券,从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这些信贷资产及初级证券本身就是虚拟资本,经证券化后,新出现的证券化资产是虚拟资本的虚拟资本,虚拟化程度更高了。虚拟化程度最高的是金融衍生产品。金融期货、期权合约的买卖者都并不真的拥有合同中规定数额的证券或货币,也不必在交易清算时真的买入或者卖出这些证券或货币。特别是指数期货和期权交易,实际上只是就指数的涨落打赌,无任何实际的对应物。这是最彻底的虚拟资本。对虚拟资本分类后,我们可以估算出其规模的大小。从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规模,我们可以计算出借贷资本的总量。股票和债券(包括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的规模可从其发行总额得出。外汇一般为政府、企业、个人所持有,但作为(借贷)资本出现,其规模等于国家、企业进行投资时利用外汇之和。证券化资产规模可以根据证券化资产的总量来计算。

以上三者加总,基本可得出虚拟资本的发行总规模。虚拟资本除发行规模外,还存在与之密切相关的交易规模。交易规模在数量上比发行规模大得多,它是虚拟资本的发行规模、二级市场上的价格以及交易次数的函数,可以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上的交易额得出。而第四类虚拟资本,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远期协议、金融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则由于其虚拟化程度太高,离实质经济甚远,基本上无对应的现实资产,我们只能得出其交易额。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目前全世界衍生工具交易总量已突破40兆美元(王文灵、于瑾,1998)。80年代以来,各主要工业国家的金融资产迅速膨胀,交易规模迭创新高,这在西方被称为经济的“金融深化”(麦金农,1973;格利和肖,1960)。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格利和肖在创立金融深化理论的同时,向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荐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的好处,使得8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资产也快速膨胀,在有些国家,其速度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金融深化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国际化结合在一起,世界金融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易额达到惊人的程度。这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泡沫经济的出现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埋下了祸根。

二、虚拟资本与泡沫

虚拟资本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收益与风险往往是相伴而生的。虚拟资本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其所带来的风险也会相应地提高。这种风险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泡沫”。金德尔伯格在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编写词条时,曾指出泡沫是由投机行为引起的。投机行为大致遵循凯恩斯的“选股如选美”理论,或者所谓的市场接力棒理论。投机者普遍存在“博傻心理”,对金融资产的购买并不是看中了它的价值,而是见到大家都看好某一金融资产,自己也加入这一行列之中,期望自己手中的“接力棒”能传到下一个人手中,自己获取投机带来的风险收益。而由于只要大家有相同的预期,在相反的预期未形成主流之前,市场接力棒就会不乏接手者,从而带来市场的火爆,以至资产价格远远超过价值,形成泡沫。其实,除了投机带来的泡沫外,投资中也可能存在泡沫成分。企业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可以向银行贷款,也可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因此,在存在虚拟资本的情况下,存在着两种资本运动形式,一种是实际资本运动,另一种是虚拟资本运动,两种资本运动都有获利的要求。虚拟资本运动依赖于实际资本运动,其获利必须以实际资本运动为基础。但虚拟资本运动也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银行贷款和债券,一般都是在贷款或债券发行时,约定一个固定的利率,企业在一定的时间里,不管经营状况如何,都必须还本付息。虚拟资本运动能否实现价值增值,必须以企业实际资本(基础资本)运作的有效性为前提。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遇到整个经济的全面衰退,企业破产倒闭,实际资本创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实际资本运动进行不下去,则企业先期的银行贷款和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较之实际资本来说,就成了空中楼阁。企业资不抵债的部分或者说虚拟资本超过实际资本的部分,实际上也是一种泡沫。因此,泡沫可以说是虚拟资本市值超过所对应的有效的实际资本的部分,包括投机带来的泡沫和实际资本缩水两个方面。其中投机带来的泡沫主要由资金供给者的炒作引起,而投资带来的泡沫则主要由企业(资金需求者)引起,它是由于企业投资失误,经营不善,或整个经济衰退,使得实际资本缩水造成的。

三、虚拟资本与泡沫经济

泡沫是虚拟资本的伴生物,但是,泡沫并不必然导致泡沫经济,只有在虚拟资本中泡沫的成分不断加重,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地偏离或完全脱离由实质经济因素决定的资产价格,泡沫成为一种普遍而大量存在的虚拟成分时,才会导致泡沫经济。我们可以用资产价格的基本计算公式来估计泡沫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出现了泡沫经济。资产价格的理论值(基础价格)等于资产未来的金融性收益与长期利率加风险升水之比。但是,在现实中,资产实际价格总是在不断变化,因此,实际的资产价格常常与理论上的基础价值相背离。当资产实际价格比资产理论价格要高时,我们就认为经济中出现了泡沫,泡沫程度等于实际资产价格高出基本理论价格的部分。当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使经济领域的各个环节都普遍出现严重脱节时,我们可以认为,泡沫经济出现了。泡沫从理论上看确实存在,但是,使用现实的数据推算泡沫程度极为困难,主要是资产基础价格的测定困难。因此,在实证研究中,一般根据资产价格增长和实质经济增长的异常程度来判断一定期间资产价格是否出现了泡沫。以日本为例,1983年,东京股市上日经平均股价只有8800日元,到了1989年,日经平均股价最高达到38915日元,6年间上升了3倍以上。

日本城市土地价格也上涨迅速,从1984年到1989年,上涨了约两倍,东京和大阪等大城市甚至达3倍。土地价格上涨使得普通住宅价格与一般职工年工资的比率,从80年代中期的5倍上升到1990年的10倍,东京市中心更是上升了近20倍(胡坚,陶涛,1999)。这无疑是泡沫经济的表现。泡沫经济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来看,我们前面已分析过,主要由金融投机引起。人们在“博傻心理”支配下,金融资产价格越高越买,越买价格越高,从而导致金融市场超常规膨胀,引起泡沫经济。从客观上说,实质经济的内在失衡才是导致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这一点已有深刻的体会。被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指责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的索罗斯坦承,“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是东南亚国家经济中内在的结构失衡才使他有机可乘(李罗力,1997)。索罗斯“打败”英格兰银行,也是英格兰银行存在内在失衡促成的。

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实质经济归根到底是虚拟资本及泡沫经济的基础,投机者不能不考虑自己投机炒作的金融资产的顺利转手问题。只有在实质经济确实存在问题时,投机才有较高的成功可能性。投机是泡沫破裂乃至引发金融危机的催化剂,是外在原因,实质经济存在的问题才是根本的、内在的原因。金融投机的猖獗与实质经济的失衡相结合,导致了泡沫经济。也正是这两个原因,使得泡沫经济必然会走向破裂。虚拟资本,从而泡沫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实质经济的制约,如果没有实质经济的支撑,在实际资本的增值运动受阻时,虚拟资本的增值运动也会难以进行。无实质经济支撑的泡沫经济必然会走向破裂。泡沫经济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金融投机。从投机的作用机制看,泡沫经济存在着破裂的必然性。投机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博傻”的过程,投机者都期待有更傻的“傻瓜”来接手。只要有新的加盟者,使得金融资产接力棒能够不断地传下去,一场金融游戏就能得以维持,金融泡沫就不会破裂。但是,这场游戏注定会结束。让我们略作计算来加以说明。假设一项金融资产价值为V,第一个人a1按照比原值高10%的价格购买,这项金融资产价格就是V(1+10%),前一个人赚得10%的收益;a1也在赚得10%后就抛,这项金融资产价格变为V(1+10%)2,这样,前面的每一个人都在赚得10%后抛出,被n次转手的这项金融资产价格就会是V(1+10%)n。要使游戏不断玩下去,n将趋向于无穷大,永远不停止,这样V(1+10%)n也会趋向于无穷大。若货币发行量可以无限增大,以适应这项金融资产增值的要求,泡沫还是不会破裂(这里不考虑泡沫经济会带来的其它问题)。但是,货币的发行量总是有限的,从而使得泡沫的破裂带有必然性。货币发行的有限性正是金融泡沫膨胀的终结者。

四、中国经济中的泡沫风险

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价格由国家计划决定,基本上不受市场的影响,而金融交易更是近乎为零,因此,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泡沫现象,以至人们对“泡沫”十分陌生。但是,进入90年代,自从深沪股市建立和房地产市场开放以来,中国人近乎在一夜之间,领会到了泡沫的威力。不仅股票二级市场上有泡沫,中国股市一级市场也存在泡沫现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是“一年赚,二年平,三年亏。”企业股票在发行时,账面上是盈利的,经过两三年,原来盈利的企业出现亏损了,账面资产缩水。我国目前股票的发行价格大部分是按照15倍以上的市盈率来确定的。企业亏损后,股票市价超出其相对应的资产许多,我们认为也是泡沫。在股市泡沫严重膨胀的同时,中国也出现过房地产泡沫。一块地皮几经转手,价格上升好几倍。疯狂炒作引起的房地产泡沫比起股市泡沫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股市炒作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居民个人,而房地产的炒作主要是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的,资金量大,泡沫膨胀厉害。

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都是泡沫的表现形式。在我国,除这两种泡沫之外,还存在更严重的泡沫形式,这就是由于实质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而造成的泡沫。这种泡沫集中反映在银行不良贷款上。现在,我国企业融资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介于存款人和企业之间,起资金融通作用。这中间的关键是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好。企业效益好,银行、存款人和企业之间的资金循环才能正常。如果企业效益不佳,则不论破产与否,都会给银行带来风险。若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清算价值难以还清贷款,银行会出现坏账;若企业拖欠贷款,银行会出现呆账。企业风险还只是单个的风险,当这种风险通过不良贷款转嫁到银行时,就会出现巨大的系统风险。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颗定时炸弹。泡沫经济对实质经济最大最坏的影响,还是在泡沫破裂之后。在泡沫经济的高涨阶段,人们心理预期高涨,消费和投资不断膨胀。因此,在泡沫经济崩溃后,金融资产将面临着全面缩水的窘境。一方面,人们收入锐减,将减少消费支出,从而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金融资产的缩水,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出现大量的不良负债,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大量的不良债权,信用制度遭到破坏,企业和银行将面临破产倒闭。从宏观经济方面来看,将出现投资和消费的双萎缩,同时引致螺旋式的通货紧缩,最终导致经济危机,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社会和政治危机。

五、加强虚拟资本风险管理的建议

前面的分析表明,虚拟资本是把双刃剑,在能够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导致泡沫和泡沫经济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虚拟资本,我们的对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使虚拟资本收益最大化,另一个是如何使虚拟资本风险最小化。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或者说,这二者是合而为一的。我们在使虚拟资本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实现虚拟资本风险最小化。麦金农、格利和肖反复论证过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好处,我们前面也分析过虚拟资本的巨大收益。要使虚拟资本收益最大化,很重要的就是促进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如果我们能够破除金融经济中的重重壁垒,促进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让国民经济的虚拟化程度更高,将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盲目的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却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推进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引入竞争机制有几个条件:一是微观竞争主体要具有硬的预算约束。软预算约束的企业可以把风险转嫁给政府、银行或其他股东和债权人,扰乱竞争秩序,从而引起金融危机。二是宏观经济基础结构要相对合理。金融危机归根到底都是由不合理的经济基础结构引起的,现实经济的失衡在虚拟经济的推波助澜下,就会产生难以预料的恶果。三是要有必要的金融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

泡沫经济现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房地产 泡沫 金融危机 贫富差距 银行信贷 消费预期

每年,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大体占GDP的8.0%~15.0%,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1993年房地产业年增加值仅为GDP的2.7%,按国家建设部制订的城市住宅建设与房地产业“九五”计划和2000年计划, 2001年房地产业年增加值占GDP的3.5%,预计2010年占5.0%, 2020年可望达到10.0%左右,那时中国的房地产业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就2007年全国房地产状况来看,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总体运行良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初见成效,在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下,对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7年,全国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2%,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较快增长。年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4.8万亿元,同比增长30.6%,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8万亿元,增长25.7%,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购房贷款余额为3万亿元,增长33.6%,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的占比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贷款在全国占比继续提高,但中、西部地区房地产贷款增速高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房地产贷款增速较上年大幅下降。

在资本市场非常活跃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渐提高,信贷与市场互动推高形成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小户型、低价位的个人住房贷款开始增多,商用房贷款增速下降,再交易房贷款增长较快。我国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但短期内由于房价持续过快上涨, 导致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 增大了行业风险, 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形成了一定的行业泡沫, 对国民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 为避免通货膨胀引发资产缩水, 购买房产成了不错的选择。另外, 世界范围内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加剧导致国外资金蜂拥而入, 客观上也造成人民币资产的大幅升值。投资向投机甚至向过度投机转移, 我国房地产业出现了过度投机的倾向。这种高昂的房价绝非是被本地居民的需求所推动的,而主要是由外来投机的游资所推动的。房价持续上升, 开发商越来越看准房地产产业的高回报利润。而在房地产开发中, 开发商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 所以开发商在扩大房地产开发规模的同时也导致了银行信贷的非理性扩张需求的旺盛加之投机的盛行, 房价不可避免地持续走高, 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房地产价格严重脱离实际价值, 产生泡沫, 并被越吹越大。中国房地产已经存在泡沫现象, 这个泡沫就像小时候我们吹大的肥皂泡, 虽然在阳光的照耀下还闪着七彩的光芒, 可是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急剧膨胀而形成严重泡沫并迅速破裂, 好似被击碎的梦想。梦想的泡沫就算破灭, 也只是带来人们偶尔的伤感和迷茫; 但房地产的泡沫一旦破灭所带来的后果却是无法想象的。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房地产泡沫地出现必然与以下危害相伴而生:

首先,房地产泡沫经济破坏金融秩序、导致金融危机。房价飞涨不过是肌肤之疮,而银行风险才是心头大患。在泡沫经济猖獗时期,投机活动盛行,银行作为金融枢纽,必然处在旋涡的中心。股票和房地产投机使得人们对资金的需求量陡然增加,产生利率上扬的压力。即使提高利率,需求量依然有增无减。银行必然通过提高利率来获得更高的利润。高利率加上高交易量使得银行进入一个黄金时期,利率倍增。为了谋取高利润,银行必然会扩大信贷,放松对贷款的限制。由于在泡沫经济中金融市场上有厚利刻图,必然有时很多银行将地准备金额度,削弱了银行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一旦泡沫经济崩溃,几乎所有的任何企业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如果谨慎小心的话,可能避免受到直接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银行系统都是泡沫经济的直接受害者,而且是重灾区,因为,不管谁为泡沫经济殉葬,银行账目上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呆账、坏账。倒霉的企业或个人难免倒闭破产,最终银行系统势必被拖垮,从而出现全面的金融危机。

其次,房地产泡沫经济破坏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大起大落不利于长期投资项目,使得各项经济发展政策无法得以落实,不利于建立一个有效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社会生产和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社会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严重扭曲了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凡是泡沫经济严重的国家,尽管在某一段时间之内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最终都会遭遇到严重的经济危机。

第三,房地产泡沫经济势必在很短的时期内造就一批暴发户,同时也导致一些人倾家荡产,从而加大贫富差距和国民收入不平等。同时,造成了虚假繁荣,导致社会风气败坏,重投机,轻生产,奢侈浪费,降低了社会储蓄率。

此外,房地产泡沫经济还会阻碍工农业的发展,助长地下经济和非法活动等一系列不正常的经济环境,对各种经济实体造成或大或小的危害。

结合现在我国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全面火爆,房价持续高企,由高储蓄率、投资渠道不畅和收入分配不平均三大原因造成的房产泡沫的局面,不难看出,财富的快速聚集会使房地产市场结构进一步扭曲,更多的房子用于投机,因此泡沫将继续发展。最近出台的相关政策,从表面上看,通过增加交易成本,可以遏制一部分购房需求。但是并没有解决富人手里资金去向的问题,资金最后仍然回到了房地产业。因此,只有纠正贫富差距,才是最安全的解决房地产泡沫的办法。

就房地产业而言,目前的房价高涨,不是成本推动价格上升,而是买房人愿意花钱买房,哪怕价钱高一些。由于买方愿意出高价,供应方才敢于高抬房价扩大利润,或者修建高成本的房子。而买方踊跃购房的表面原因,一是估计房地产价格会上升,所以买房投机。但房地产价格上升的根本原因是百姓储蓄的钱缺乏别的投资渠道,不得不把闲置的钱拿去购房。然而,近期股票市场充满欺骗和造假,经济基本面很差,谁都不敢再拿钱去买股票;债权市场的收益率又很低,存银行的利息率比通货膨胀率还低,不但没有收益,还得赔钱,所以就转向了房地产。现在买房的人中有相当高的比例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为了买房保值,甚至是买房投机,准备将来房价上升之后再卖掉。事实上许多已经卖掉的房子并没有住人,空置着。

造成买房踊跃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收入分配常用的指标是收入最高的20%的人群的平均收入,和收入最低的20%的人群的平均收入。我国这二者的比例达到了十倍。很高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百姓的,其中高收入的人有更快的收入增长,而低收入的人照样没钱。财富的集中使有钱人更有钱。如果收入差距不是很巨大,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手里有用不完的钱,不得不拿钱争着去买房,去买自己一时用不着,准备空置着的房子。另一方面,中低收入的人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穷,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就会有买房能力。这种买房就不是投机用房,而是用来满足自己住房需要,这时候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正常的市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差距过大有密切关系。现在我国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全面火爆,房价持续高企,主要就是由高储蓄率、投资渠道不畅和收入分配不平均三大原因造成的。而这三大原因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

以上的三点原因,如果有任何一项情况改变,房地产泡沫就会破灭。只有纠正贫富差距,才是最安全的解决房地产泡沫的办法。许多从事房地产业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有广阔的前途。这种预期只有在贫富差距减少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否则必定仍是目前这种扭曲的房地产结构。

参考文献:

[1]万蓬勃:房地产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J].黑河学刊,2008.3

[2]王 巍:浅析我国房地产行业泡沫现状[J].太原科技,2008.3

[3]徐滇庆:房价与泡沫经济[M].机械工业出版,2006.8

泡沫经济现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地产 涨幅 泡沫 供求

在大约三年前,房地行业还发展态势非常迅猛,当时市场需求性非常大,地产价格也逐步提升,众多开发商都进入此领域争夺相关市场份额。但目前当地产行业却进入了冷却期,发展水平开始处于滞缓状态,导致这种现行主要原因不仅是国家进行了政策调控,本质上来讲是由于此行业内部竞争性过程中具有一定问题,并最后造成房地产行业处于当下不景气状态。从经济性视角来分析,房屋r格的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泡沫经济造成的,另外,出现此状态的主要诱因还有多方面性,下面就对于房地产经济泡沫所具有的特点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房地产泡沫的特征

国内相关房地产文化性发展时间不长,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产生,才导致房地产开发得到更多大众的重视性,而房地产价格发展形势也是大众非常关注的部分。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近年态势来看,可体现出从高处逐步下落的过程,从1997年直到2010年间,房地产行业得到良好性发展,但是经过绚烂的发展后,还是逐步进入的衰退期,可见国内房地产发展进入了一个发展滞缓状态,而造成此现象的主要诱因有哪些呢?

(一)房价持续上涨

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而且大众生活水准性也在不断攀升,房屋价格提升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需要不断加强并完善,房屋价格浮动性,应该与大众生活水平相适应,但是国内房屋价格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状态,价格提升速度非常快,于此同时房屋项目也在不断提升其建设速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时期,各城市中的房屋价格出现了迅猛涨价形势,由于此时商品房销售数量有限,市场需求性比较平衡,所以未出现泡沫经济相关问题,但是来到二十世纪以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更多的人口都流入了大城市,使得住房需求性提升,同时为房地产的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于是房产行业发展得到了空前发展性,而且导致很多企业都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投资,最后导致房屋市场的供需性平衡性得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房地产价值性,有些地区的居民对于过高的房价不能有效承担,并逐步形成了房地产泡沫。

(二)房价收入比过高

房屋的价格对于房产地产行业获得经济效益具有一定影响力,房屋价格的浮动性也是产生经济泡沫的原因。房屋卖出的价格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经济收入具有很大作用。国内的房地产商都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而进行项目运作,并在房地产开发过程非常关注不断管理各项目成本。但是房产开发进度过快,导致出现了开发的过度性。观察房地产开发与大众需求来说,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与矛盾性,房地产一直追求获得更高利润性,但是大众却更多的关注其价值性,但是过高的房屋价格,还是会导致更多的居民不能承担如此高昂的房屋价格。

二、房地产的泡沫化对我国的危害

房地产行业所出现的泡沫形象,还不能对其行业发展具有致命性打击,但是仍然会影响其发展速率,并对于国家经济调控具有错误引导性。

(一)房地产泡沫的长期存在导致了房地产市场产品结构失衡

当下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在规模性较大的城市中,其配置结构具有一定问题:高档房屋产品过多,刚需性房屋产品较少,面积较大的户型种类较多,但是小户型房屋数量过少。通过分析从2005年上半年投资结构发现,处于收入较低居民中,对于经济适用房的需求性减少了14.k60,导致经济适用房和一般性住宅的比例出现了变化,并同比2004年具有更明显的减低性,进一步造成了房屋供求出现了失衡性。

(二)房地产泡沫的长期存在对金融系统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由于房地产贷款具有一定的风险因素,而且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商业贷款过程中会出现不良信用性,通过统计发现,在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中所体现的不良贷款率很高,但是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并不高。另外,当下个人买房贷款的不良信用率很小,但是基于房屋税收政策的不断建立,同样会影响到购买人的偿还能力。

(三)房地产泡沫的长期存在易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

由于房地产泡沫已经出现破灭性预兆,将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并导致很多工厂破产,社会中的失业现行比较严重。而且处于经济危机状态下,也导致更多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观察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过程,在1997年其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而且当年的犯罪率对比1996年比例数值提升可38%,在1998年第一季度中其犯罪率对比1997年比例数值提升可53%,由于本地居民对于经济危机非常不满同时造成了社会危机性不断攀升。

三、结语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泡沫经济的产生都是由于经济利益问题所导致的。大众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争取更多的经济收益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也非常关注提高经济收益,但是在获得更高收益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考虑市场经济发展适应性。正是由于房地产开发的无序性以及没有受到国家具体有效管控,导致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状态过于迅速,并没有关注居民购买的承受性,导致行业发展处于滞缓状态。如果不能提升购买方的购买欲望,则会导致项目建设过剩问题。可见,为了促进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及有序性,需要以务实的态度进行市场分析,并关注如何才能避免泡沫经济生产。

参考文献:

[1]曹春霞.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研究[D].首都经贸大学:赵秀池,2006.

[2]孙红梅.中国房地产泡沫资产剖析[D].首都经贸大学:马方方,2008.

泡沫经济现象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泡沫程度 综合评价

房地产泡沫与泡沫经济有着区别和联系。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使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导致金融证券、房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房地产市容易被炒作和投机获利的行业,往往是产生泡沫经济的导火线。广义上说,房地产泡沫是指房地产市场价格明显地偏离其实际价值的经济现象。

一、房地产泡沫的成因

第一,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在一定时期房地产商品供求不易均衡而且合同期摊销交易成本低,这是泡沫载体所具有的一个条件。所以,房地产易产生泡沫,是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

第二,土地的稀缺性。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因此,土地的稀缺性为泡沫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第三,非理性预期。由于房地产市场是不充分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性。消费者的预期受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而一旦预期高估了环境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就可能引发泡沫现象。由于房地产不同于一般商品,当价格上升时,人们预期今后价格还要上升,需求量增加,房地产供给量反而减少。这样就刺激了价格上升,促进了泡沫的产生。

第四,金融的过度支持。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一方面,房地产饱沫的形成离不开银行系统的支持。在巨额利润的吸引下,人们会通过向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参与投资或投机。另一方面,泡沫经济往往给银行传递错误信息。在经济繁荣时期,房地产价值上扬,银行往往过于乐观,为争夺市场份额而放松了贷款条件。然而,随着预期的逆转,房地产价格急剧下跌,银行拥有的抵押房地产价值急剧下降,巨额不良债权随之产生,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第五,投机行为。投机行为推动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是为了寻找盈利机会,一旦预期某个国家房地产价格将会上升,就会带来大量的国际投机资金流入,推动房地产价格飙升,形成投机性价格泡沫。国际资本的流动及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日益增强促进了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相反,若出现价格下跌的预期,就会造成资本的抽逃,导致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

二、指标的选择与综合评价

由于房地产价格由供给与需求两大因素所决定,因此从供给、需求两方面选择以下指标来测度我国的房地产泡沫:

第一,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的比重。该指标是直接反映在国民经济中各行业投资结构是否合理, 房地产投资扩张是否过度的基础性指标。

第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该指标直接反映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是否合理,也是房地产投资扩张是否过度的基础性指标。

第三,商品房施工面积与商品房竣工面积之比。该指标是反映商品房未来供求的指标, 反映未来一两年现房供应量, 该比值越大, 则说明泡沫越大。

第四,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每套住房平均价格总额或居民家庭平均年收入)。如果房价收入比快速上升, 这意味着居民须花费更长时间的资金积累来支付房款, 说明居民的购房能力下降了,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异常运动。据此可以判断房地产市场投机需求与泡沫成分。

第五,房地产价格增长率或GDP增长率。该指标反映了房地产泡沫的内在含义, 是测量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偏离程度的动态指标。GDP增长率代表实体经济的发展, 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 该指标测量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相对实体经济的增长率, 用来监测房地产泡沫化程度。

根据以上五个指标,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泡沫度指数(包括单项指标及各年度综合指标),以检测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是否存在泡沫,以及泡沫程度。2004年与2005年的数据表表明:2005年房地产偏热,且泡沫度大于2004年,房价收入比已处于泡沫边缘。

三、关于我国房地产泡沫防范的几点建议

1.严防金融过度支持

中国房地产投资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为使房地产金融支持保持在正常水平,国家应从宏观上对房地产金融支持额占信贷资金的比重、房地产金融支持年增长率等指标进行监控,为房地产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另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应根据安全原则严格审查,避免呆账、坏账。

2.扩展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

鼓励社会基金进人房地产业.提升企业融资能力。鼓励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上市,加速房地产企业从产品运营向资本运营转变,提高其多元化融资能力。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便建立有序的交易体系、服务体系、监控和反馈体系。

3.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引导公众预期,稳定房地产价格

建立多层次的住宅供应体系,有助于保障居民的居住需求,更有助于缓解当前新房市场上的供求矛盾,引导公众消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鼓励开发中小户型住宅,引导产品结构调整和住房消费需求;扩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构筑全方位的住房保障体系。

4.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完善利率调节机制逐步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丰富金融产品,发挥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线。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完善外汇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规避风险机制。

参考文献:

[1]牛凤瑞等: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泡沫经济现象范文第8篇

《广场协议》主要是要求日元持续升值。协议签署的第二天,美联储就进入外汇市场购买日元、抛售美元,直接促使日元升值。《广场协议》签署之后一年内,日元升值幅度超过20%,并从此进入几乎是单边持续升值的轨道。

《广场协议》最重大的特征有二:其一、它首次以多国国际协议方式,要求和迫使日元升值,这是史无前例的;其二、日元从此进入一个长期的单边升值轨道,直到1995年,单边升值趋势才有所改变。

有的中国学者竟然认为日本之所以出现泡沫经济,是因为当时日元升值速度和幅度不够,说明这些学者完全罔顾基本事实。他们从此错误逻辑出发,主张人民币快速大幅度升值就是错上加错。

升值噩梦

美国“鞭打日本”的贸易和汇率政策,让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趋势很快逆转。

《广场协议》所导致的“日元长期持续升值预期综合症”,首先表现为日本惊人的泡沫经济和随后的泡沫破灭,它给日本银行体系、金融市场、消费投资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其次表现为日本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完全失效,没有任何能力来刺激日本经济复苏。最终结果是日本整体经济实力惨遭沉重打击,美国和日本经济之相对实力出现惊天大逆转。

与美国的差距迅速扩大

尽管日元升值因素让日本以美元计算的账面GDP不断放大,最高时达到美国GDP的71%(日元升值最高峰时的1995年,日本GDP达到52600亿美元,美国GDP是73970亿美元,日本GDP是美国GDP的71%),然而,日元升值所导致的超级泡沫和随后的持续衰退,却让日本经济一落千丈。

到2006年,日本GDP只有43790亿美元,美国GDP却直线攀升到13195亿美元,日本GDP只相当于美国的33%,远远低于1980年的38%。美国和日本相对经济实力的逆转是现代历史的重大事件。

金融扩张能力遭重创

日元升值所导致的泡沫经济,让日本银行和金融企业一夜之间成了全球金融的超级明星。日本金融机构从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国际金融界的风云霸主。上世纪80年代末,全球十大商业银行,皆是日本银行。

当时,日本银行实力强大,强大到足以让许多人担心日本银行不仅控制美国金融,而且控制世界的金融命脉。与此同时,日本投资银行迅速崛起,其国际扩张速度甚至超过商业银行。

众所周知,投资银行历来为华尔街和伦敦所垄断,没有外人插手的余地。但是,以野村、大和、日兴和山一为代表的日本投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急速崛起于伦敦和华尔街。

然而,泡沫破灭几乎一夜之间将日本银行和金融体系毁灭殆尽。今天的全球商业银行,已经很难看到日本商业银行再现辉煌;今天全球的投资银行,已经几乎看不见日本投资银行的影子!

日本银行和金融行业的趋势逆转,比其GDP的趋势逆转还要惊人。

企业称霸世界的梦想破灭

上世纪70到80年代早期,日本许多企业咄咄逼人,在许多行业领先世界乃至独占鳌头。

然而,“日本第一”终难成为现实,许多日本原有的优势产业已经被美国甚至韩国超过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日元升值后,日本人持有日元现金和存款、等待汇率升值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投资所获得的预期收益。直接后果就是日本国内投资产业的热情和国内消费的意愿急剧减退,大量资金涌入证券、房地产等投机性高和流动性高的市场。

此外,汇率升值,尤其是汇率动荡不安,严重扰乱了企业的投资决策,增加了企业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进行长期实质产业投资的热情。

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

美国要求日元大幅度升值的主要理由,是降低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然而,日元从360日元=1美元,最高升值到80日元=1美元,美国的贸易逆差没有什么改变,倒是日本企业的利润被大幅度降低。

元梦想被彻底粉碎。

随时粉碎日元成为国际货币或区域主导货币的任何努力,乃是美国金融货币外交始终坚持的基本策略。迫使日元持续升值、让日元汇率动荡不宁,实乃削弱日元国际地位之基本手段。

日本向世界各国大量输出资本,自然希望提升日元的国际影响力。美国始终不允许日本占据国际金融机构的主导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由日本牵头负责处理亚洲金融危机,话音未落就被美国断声喝住。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日元之国际地位、日本资本市场之国际影响力,却与“老二”的地位完全不相称。

为了深刻理解日元长期升值预期究竟如何导致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和萧条,还必须清楚阐释日元长期升值预期如何改变了日本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升值预期改变资产价格预期

日元长期单边升值预期,首先改变了国内资产价格预期,诱发国内信贷资金和国际投机资金纷纷进入资产市场炒作。此乃货币升值预期容易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一般规律。美国1926年-1929年的泡沫经济如是,日本1986年-1990年的泡沫经济如是,2005年至今的中国资产泡沫亦如是。其他类似的历史故事不胜枚举。

信贷过度投放,系统风险上升

有两股力量共同促成信贷市场的极度宽松。一是国内投资者预期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千方百计获取信贷资金以参与投机买卖;资产市场的预期高回报,同样诱使许多企业放弃长期实质投资,加入到短期投机行列。

股市和房地产价格上涨增大资产价值,将价值迅速放大的股票和房地产作为抵押物,反过来又可以获得更大的信贷资金。

整个日本经济金融体系很快形成如下的疯狂链条:资产价格泡沫-企业和个人资产急剧放大-大量信贷投放进一步促进资产价格暴涨-更多的信贷投放。一旦泡沫破灭,疯狂链条就迅速逆转:企业和个人无力偿债和破产-银行资不抵债和坏账累累-银行收缩信贷进一步迫使企业和个人经营困难和破产-银行体系资不抵债和坏帐更加严重。

二是国际投机热钱大规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加剧了上述泡沫的形成和破灭过程。

货币政策完全受制于汇率波动

《广场协议》触发日元单边大幅度升值预期,日本中央银行很快发现:自己的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困境。

一方面,日本中央银行不希望日元升值太快,经常到外汇市场买入美元卖出日元。此项操作却加剧了日本国内流动性的宽松局面,进一步刺激了投机炒作。

另一方面,日本中央银行希望提高利率,抑制投机热潮。然而,只要升值预期继续存在,提高利率只会加剧升值预期。

到了泡沫经济中后期,日本中央银行既担心泡沫愈演愈烈,又害怕“戳破”泡沫,完全陷入无所适从、左右危难之困境。“日元先生”神田英姿对此有非常详尽而且痛苦的回忆。

升值预期长期存在

历史上,许多国家的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立刻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触发汇率急剧贬值。日本恰好相反: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元长期升值预期依然继续存在。这是需要认真解释的奇特现象。

初步解释是:其一,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实现了资本帐户自由兑换,大规模资本外逃的动机几乎不存在;其二、泡沫经济之破灭,让日本企业和个人之资产负债状况急剧恶化,对外投资能力大幅度下降,将日元兑换美元以便对外投资的规模相应下降。IMF和日本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清楚表明:1994年之后,日本对外投资速度显著放缓;其三、美国针对日本的贸易争端始终存在,市场总是预期美国政府将持续要求日元升值。此乃“日元长期升值预期综合症”最基本的特征。

财政货币政策失效

为了刺激陷入持续萧条的经济,日本政府自然想到“凯恩斯式”的财政赤字政策。

财政赤字所累积的日本国债总额逐年大幅度攀升:1991年国债总额占GDP58%,1999年,该比例超过100%。日本成为主要工业国家里,国债总额占GDP比例最高的国家。

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元升值预期和压力继续存在,让日本深深陷入“低利率流动性陷阱”难以自拔,货币政策也完全失去了刺激经济的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