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产业前景

旅游产业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旅游产业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产业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立省;大格局;交通

一、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

河南的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均比较丰富。从地理上看,它位于我国中部偏东,北纬31°23′~36°22′之间。从南向北,由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向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过渡,气候、环境、植被、风土人情均呈现较明显地域差异。太行、伏牛、桐柏、大别山呈半环形环绕在西部南部省境,山地风景也因为南北过渡的地理特征而丰富多彩。河南东部为辽阔无垠的平原,南部有南阳盆地,黄河从中部穿流而过,足不出省就可以尽享多彩多姿的自然景观;商周以来,中原代表了先进经济、文化和礼仪,而河南就位于中原之中,重要的地理位置使河南历来是“逐鹿”必争之地,安定时代十分繁华与发达,战乱时代又是灾难特别深重之处,因而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说法。河南地下文物存量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存量全国第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足不出省就可以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旅游立省,成效显著

2009年6月,河南省提出了“旅游立省”的经济发展战略,配合“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形象定位,收效立竿见影,当年十一小长假,旅游产生“井喷”效应,小长假收入位列全国前三,首次超过了旅游强省江苏和浙江。如今,郑州-汴梁-洛阳一线由于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已经发展为国际闻名旅游线路。此外太行、桐柏、伏牛等山区自然景观日益成为旅游热点,安阳殷墟和文字博物馆等历史人文景观也在逐渐升温。目前,河南的5A景区8个,数量全国居前列,分别是:郑州登封嵩山少林景区、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焦作(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风景区、安阳殷墟景区、洛阳嵩县白云山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平顶山鲁山县(尧山-中原大佛)景区、洛阳栾川县(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旅游立省”的战略初见成效,游客人数从2005年的1.10505亿人增加到2012年3.63亿人,海外游客从2005年60.05万人增至2012年的190.77万人,优秀旅游城市达到27个,国际知名度逐渐提高,更多城市逐渐拥有了比较高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旅游总收入是衡量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与周边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相比,河南省“旅游立省”战略确定以来,旅游总收入超越周边五省,但是和旅游强省浙江、江苏、山东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江苏、浙江、山东地处沿海,国际交通便利,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相应人口流动性大,预计河南省在短期内无法与之持平,但是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中原城市集群打开地域限制,协调行动,加快产能转型升级,可以缩小旅游总收入的差距。

“旅游立省”的战略中,政府主导作用明显。政府在协调联动、招商引资、品牌营销、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2010年开始实施的“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筛选了128个有特色、有名气的村庄参加,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在政府的政府指导和监管下,避免了旅游投资的盲目、资源破坏和重利轻义的行为,使旅游业持续保持好态势,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健康、规范发展。2010年全国旅游收入排行榜中,河南位列第八,2011年位列第七。政府主导的“旅游立省”战略,使河南进入一个有计划、监管严、协调好的旅游发展氛围中。

二、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前景

(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河南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夏、商、周、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武周、五代和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数千年来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中国古都中河南占其四,文物居全国首位,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文化旅游资源如故都、古城、古村落、古坟陵、古寺庙、祠堂、名人故居、楚汉三国文化、儒、道、法、墨文化、佛学、理学、易经玄学、汉字文化、根亲文化、诗词文化、功夫文化等。

历史文化久远厚重,是河南旅游的优势,前景乐观。很多国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一知半解,因而河南历史文化旅游有很大潜在市场。主要有三种人群:1、知识型人,随着国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产生更多知识型人,他们对于古文化有更好理解能力与了解欲望;2、未成年人,他们的历史教育受到普遍重视,父母希望子女深刻了解古代历史知识,传承古代优秀文化。3、旅游点附近的市民,他们不愿意出远门,而这样的景点往往可以陶冶情操,提供别致的休闲情趣。

不过目前历史文化资源都挖掘得还不够出色,导游自身历史文化素质一般,无法承担起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重任,旅游带有“纪念意义”,一般不会故境重游。当下的任务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力,以中华民族根文化为主线,大力开发河南的寻根敬祖、武术探秘、宗教朝圣等专项旅游,突出名城、名寺、名人的特色。使旅游变成智慧之旅、教育之旅。需要做的:一是要深入挖掘历史化资源本身,形成旅游特色。二是要培养专业研究型导游,在历史知识上有能力与游客互动,接受游客提问;能做纵向精深的剖析与横向比较,讲解深入浅出,注重旅游的教育意义。不仅满足游客历史知识层面的需要,而且传播中华优秀孝、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文化,收益将一箭多雕。

(二)省内游将成为更多河南人的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则会发生旅游需求,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多、闲暇时间增加、消费观念转变,人们会普遍产生旅游动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国内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之一。选择省内游的优势如下:1、河南为“河南人游河南”出台了很多吸引游客政策,比如一定范围的减免票,办理旅游年卡等,确实吸引了很多河南人。2、长途游中,“旅”长而累,“游”短而快,走马观花居多,很多人厌烦了如此旅游。相反河南人游河南则会“旅”短“游”长,旅游的舒适性将吸引更多河南人。3、很多老年人也加入了旅游热潮,他们的特点是身体不再强壮,受不了长途颠簸,短途旅游是最好的选择。4、随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建立,中原城市群之间、与省外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游悄然兴起,轻松愉快的短途游更容易彼此建立信任关系。5、短途游成为现代社会交际的手段之一,人们乐于在旅游中创造共同经历,相互沟通,增进感情。“十二五”期间预计河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旅游消费需求将迈入大众消费阶段,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这种趋势将有力推动河南旅游产业发展。

(三)通衢要道,推动大旅游格局形成

河南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之间,还是亚欧大陆桥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国家铁路线通过河南的有京广、京九、焦枝、焦新、新荷铁路、侯月、孟宝、新密、陇海、宁西、漯阜、汤台,商南、衡潢、新商等。省会郑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既是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又是郑西高铁和石武高铁的交汇处,是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亚欧大陆桥最大的客货转运站,还是辐射省内主要城市的8条城际铁路的中轴。便利的铁路交通使河南在经济上起着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河南境内目前有五大民航机场,郑州成为全国第航空枢纽,通航国内外67个城市地区。河南公路交通网络同样发达,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济广高速、大广高速等9条国家高速公路及20余条区域地方高速公路及105、106、107、207、310、311、312等9条国道纵贯河南,郑州、洛阳、商丘等城市均建有环城高速。截至2011年底,河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42公里,居全国第一位。

稠密、高速的交通网给河南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和城铁架构,使中原城市群之间与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之间实现无障碍对接。郑州与北京、西安、武汉、徐州、济南、南京、太原、合肥等重要城市形成的“两个半小时旅游圈”;高速公路网络使郑州成为全国自驾游的枢纽;郑州为中心,郑洛、郑焦、郑开、郑平、郑新、郑济、郑-新-焦-济-洛-平、郑-新郑机场-许-漯8条省内高铁网络,将形成覆盖3000—4000万人口的核心都市旅游圈;郑州至首尔、台北、香港、新加坡、泰国的直航常态化和郑州国际机场的扩容,将促进河南的国际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个覆盖全省、辐射周边、涵盖1.5—2亿人口的经济区域和市场空间正在形成。无障碍对接的交通,也会促使游客构成发生变化,深层游和文化游将悄然兴起,商务旅游、休闲旅游、修身旅游、知识旅游、古遗迹旅游、寻根旅游,度假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现代化农耕旅游等都将增添很多机会。

河南省将在以后几年,重点发展“一区两带、四个板块”。一区”指的是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整合而成。“两带”指的是黄河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四大板块”指的是文化旅游体验、都市观光休闲、山地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一区两带、四个板块”覆盖河南全境,突出了河南的旅游特色,构成一个大旅游格局,而独一无二的交通优势无疑是推动大旅游格局形成的最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龚绍方.《关于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2008,(5).

旅游产业前景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印象•,刘三姐”,产业融合,实景演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一.前言

随着旅游产业不断扩展和复制,旅游者渐渐产生审美疲劳乃至厌倦,尤其在经济高速运转的今天,旅游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工作的压力,其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同类产品的增加,导致旅游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他们急切寻找、选择和创新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力争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在“推”和“拉”的双重动力作用下,必须实现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业态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业态融合是旅游业态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产业融合是为适应产业发展或为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而发生的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本质是对传统产业组织结构和形态的突破和创新。旅游产业融合是顺应国内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游客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旅游产业发展新理念,是旅游产业化的新路径,其创新对于突破原有旅游资源的限制,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拓宽原有的传统营销渠道,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市场营销论文,打造旅游产品精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旅游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以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发展起来的旅游业越来越多,主要有文化产业、农业、创意产业中演艺业及网络游戏业等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其中,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整个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的主流。本文以“印象?刘三姐”为例,提炼其产业融合模式,并以此为视角,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同时为相关旅游业提供借鉴。

二.“印象?刘三姐”产业融合模式现状分析

旅游产业前景范文第3篇

一、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一)自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江西省在全国范围内来说其资源可以排进前几位。极具代表性的有:一是拥有鄱阳湖候鸟保护区,该保护区是拥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拥有中国最多的候鸟群,每年为候鸟提供一个越冬的理想栖息之地,为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二是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家森林公园,至今为止,江西省内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3处,数量之众远多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拥有众多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代表性的有自古就极富盛名的庐山,有革命年代就开始名扬天下的井冈山,有改革开放后逐渐挖掘并被普遍赞誉的三清山等等。四是拥有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如有二千多年历史的英雄城南昌、有稀土王国和客家名城的赣州和世界瓷都美誉的景德镇。五是拥有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无数。

(二)红色文化引领全国

红色文化引领全国。翻开近现代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革命离不开江西,中国的战争离不开江西,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江西点燃,这里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的出发点,是共和国的摇篮,在这里打响了武装革命的第一枪,也还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具有国内最为密集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居旧址有一千多处,著名的革命旧址就有近二百处。在这一些里面,著名的有南昌和赣州。当年的红色故瑞金就是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在那里一共聚集了一大重要的历史文物单位,还有在全国都极具影响的革命史迹群落。

(三)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

江西,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在中国所以毗邻的省市中江西是最多的一个,东靠福建和浙江,西靠湖南,南望广东,北枕安徽和湖北。是“长珠闽”三个经济发达三角洲的后花园及腹地,周边经济重阵灿若星河,比如南有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东有上海、杭州、温州、厦门,北有武汉、合肥、南京,西有长沙等经济重阵。

二、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一)旅游景点单打独斗,组合开发力度不足

旅游景点单打独斗,组合开发力度不足。虽然江西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但在地方小部门利益的驱使下,省内的文化旅游景点相对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文化旅游市场不够成熟,文化旅游产品存在结构单一、品质不高,缺少整体规划、包装和推广,不能突出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加工不深等问题。各地区的景点不能从全省的角度下统筹开发,大而不优,小而不全等情况比较突出,整合的力度不能满足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

(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全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无论是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资源,还是世界自然遗产为代表的自然资源,江西资源之丰富,在全国也是响当当。然而,对现有资源的开发中,除了井冈山和庐山等少数景点开发较为成熟以外,其他有等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度明显不足。比如江西的陶瓷文化开发的严重不足,还有茶文化、道教文化等开发层面较浅,都没有进行深度开发。

三、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机会分析

(一)发展前景好

发展前景好。现在举国上下都已认识到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都已认识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当下经济结构调整中转型升级的意义。相比较其他的产业,旅游业在追求低碳发展的今天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个资源消耗很低的产业,能有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更多的人就业,还对其他行业有较大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消费,拉升经济增长。

(二)政府大力支持

政府大力支持。现在,省政府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已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对旅游产业在政策上和资金给予大力的支持。对于文化旅游这一朝阳产业,省政府已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保障,在招商引资等政策上加大了优惠的力度,以引进更多的资金、人才及技术来推动江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此外,红色旅游是江西旅游业的重头戏,省政府确立了以红色旅游的发展为龙头,从而带动全省的绿色和古色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推进全省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远大战略。

四、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威胁分析

(一)周边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一是江西省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其中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也是各有特色,既有和江西类似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也有江西没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比如,安徽的黄山,浙江的千岛湖,湖南的岳阳楼,福建的海,珠三角的城,湖北的长江,江苏的绣等等,都对江西的旅游产业有很大竞争力。

(二)周边地区的扶持政策较多

周边地区出台了较大的扶持政策。很多省市的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比江西的小,甚至力度要大很多,江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会明显感觉到压力。

五、小结

旅游产业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州生态旅游;规划设计;休闲农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21

青州历史悠久,自然风景秀丽,伴随旅游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凸显,当地政府逐渐加大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引导与重视,积极倡导生态旅游,力求打造融合自然风光展示、农家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加大对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积极开展当地生态旅游产业规划,使得青州市在生态旅游方针的指导下逐渐发挥自然生态与文化底蕴优势,借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使得青州市成为全国旅游示范县之一,也为当地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1 以项目为带动做好生态旅游产业规划

结合青州市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当地政府提出了“海岱明珠,休闲佳境”的发展目标,力求实现当地生态旅游形象的树立与打造。在产业形象打造上当地政府与山东大学联合,借助山东大学的文化知名度与学术口碑完成了《青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发展框架,明确了以“佛寿”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区、东夷文化生态园等为代表的20多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及景点规划。由北京林业大学协助完善的《青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完成评审正式实施。南阳河综合治理、东夷文化生态园建设、王府游乐园已经全部规划完成,而也相继启动云门山广场改造实施工程,仰天山开发项目。青州当地政府在发展生态旅游时更侧重对当地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借助古城文化实现旅游产业热点的激发,目前以井塘古山寨及玲珑山郑道昭生态园的建设规划已经在初审完成后正式投入施工。针对青州古城的生态旅游产业规划更是得到古城发展专家的指导,在保留当地古城精髓的基础上寻找与生态旅游的契合点,以期带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在生态旅游的产业规划中还相继开展了范云亭公园、云门山水上乐园、状元文化开发等多个旅游项目。通过对上述旅游项目规划的明确,加上专家的研究评审,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也使得后期的重点招商与专项招商更为顺利,以项目带动生态旅游整体产业的发展。正是在详细的产业规划下,青州当地的古城保护建设、生态文化园建构及仰天山森林浴场农业观光项目也完成招商引资,顺利开展。

2 发掘生态旅游资源做好当地资源整合

青州历史悠久,因此当地在生态旅游建设规划中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如何实现这些潜在资源的合理整合与高效利用是当地生态旅游产业规划发展的重点之一。当地政府在开展生态旅游资源规划时重点突出“古”与“青”字,专门聘请专家学者对当地的生态资源进行挖掘、特别生对当地的文化名人、历史古迹及风俗民情认定,着力打造当地的“佛寿文化”,相继建立拓展了当地的佛寿文化旅游区,并实现当地历史古城旅游区的建立完善,在开发整合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实现了与民俗书法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创新生态旅游展现形式,扩大当地文化吸引力。在针对山区自然风光资源方面,则倡导自然生态旅游,以自然优势的凸显为核心,适当的人工处理,使得当地的自然资源保持自然原生态风貌,凭借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条件实现了当地自然生态旅游的引导发展。更是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发展现代农家乐,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休闲度假优势延伸,为游客提供健身、休闲、娱乐、采摘、踏青等多层次的服务。针对当地自然的河流文化,应以河流为切入点注重沿河旅游区的建立,南阳河旅游区、弥河旅游区都是河流文化生态旅游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项目。生态旅游的开发规划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正确引导与相关结构的积极配合,以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为前提进行资源价值的开发,积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此外青州市的生态旅游规划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态旅游建设中,实现生态旅游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掘与优势发挥,带来当地各项产业的蓬勃发展。

3 结束语

生态旅游注重原生态资源的开发,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将传统人文与自然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本文以青州市的生态旅游规划为例,从2大方面对当地的生态旅游情况作了宏观规划与微观阐述,而当地政府正是基于当地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实现了当地旅游价值的凸显。以规划为指导,青州市将迎来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参考文献

[1]蒋.青州市云门山生态旅游开发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旅游产业前景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自从2015年国家推出“一带一路”的经济活动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更加迅猛,经济成果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强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而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进行相互融合,符合产业生态化的要求。也是在新常态下两大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将两大产业合理相融合,才能实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关键词】产业生态化;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新常态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新常态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与旅游产业作为河北发展的重要经济体,为整个河北乃至全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河北的文化与旅游产业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成为河北各产业部门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因此,要发展河北,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以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来带动整个河北省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新常态”的内涵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其经济模式、产业生态化发展等方面已经今非昔比,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与飞跃,用过去的观点与思维来看待中国经济不准确,也不现实。因此要好好理解新常态的内涵。第一,在新常态的条件下,将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调整为一个中高增长速度,以使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第二,新常态背景下,逐渐调整经济的结构体系,提高质量水平;第三,摒弃之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改为集约式的发展模式,不要过分依赖传统的经济模式,而是要不断进行创新,推动整个经济的平稳运行。

二、河北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

最近几年,河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原有的文化旅游基础上再打造一些新的项目,比如石家庄西柏坡、正定古城等,张家口中都草原等等,这些旅游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有利用深圳文博会等招商平台吸引战略投资者正在谋划建设的项目,比如石家庄正定新区文化产业园。目前河北省的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呈现升温状态,其中表现为河北省的文化旅游的构成背景已经逐渐成熟,许多新产业层出不穷,市场逐渐被扩大,也相对完善。河北省整个文化旅游环境前景比较良好。然而,从整体上分析,河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还稍微落后于其他省市,现在还有一些发展瓶颈急需解决。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那么河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将会很好。这就需要河北对相关问题给予重视,动员相关旅游部门行动起来,进行大力宣传,增强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推行自己文化旅游产业的营销观念,将各个方式、平台与渠道联合起来,尽可能增大河北省各个旅游项目的营销力度,综合提高中国乃至外国游客对河北省优秀景区及旅游地方的赞美度,将河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扬光大,进一步拉动河北整个省份的经济效益。

三、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如果想要河北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提出可行性的战略措施,有效地走出河北文化旅游产业在目前发展的困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将河北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成一块,一起进行包装发展,来带动其他行业的共同繁荣,将文化底蕴充分填补在一些旅游项目上,也能使文化知识得到更好的传承。

(一)文化与旅游产业共生共融。一个城市的文化与旅游是不能分开的,现在的旅游行业是以文化为基石,才能展开一切的经济活动。比如在生产、流通、交换、决策等方面都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因素。如果把文化比作旅游的灵魂,那么旅游就是文化的躯干,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就会少了许多魅力,而文化没有旅游促进就会缺少获利。这样说来,文化和旅游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

(二)文化与旅游产业互促互动。一方面,文化对旅游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最近频频打响的地方名人争夺战,竞相申请文化遗产的行为充分说明除了看景购物,追求文化享受已然成为旅游者的另一种风尚。通过文化的辐射与渗透,旅游资源的品味得以提升,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得以升华,旅游的差异性就会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就会给旅游者带来更高的精神享受和更深的审美体验,为旅游提供新的源泉,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旅游是文化产业的助攻手。文化发力,旅游助攻,旅游为地方文化交流搭建平台,引进资金,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产业市场化规模化程度,建立起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生业态和良性循环。

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共生

把这两个产业有效结合在一起,会引发许多关于旅游文化的创新产业出现,继而激发几种综合效应,进一步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一)增长效应。文化与旅游联合发展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增长效应,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经济增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会衍生新产品、开发新市场,从而带来旅游收入增加以及经济增长。二是供需链增长,由于融合会形成投资者、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等一条链式的增长。三是质量增长,文化和旅游融合会使旅游产品更加有内涵,提升了旅游产品的质量。

(二)联动效应。这种效应是由文化和旅游融合后被激发出来的一种效应,会产生产业联动,经过融合后,原先单一的产业模式会向着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转变,带动各个产业进行同步发展。同时还会发产生区域联动,不仅可以带动产业发展,也能使具有共同或相似文化的旅游项目得到联合发展,一起走共同发展的道路。也会产生部门联动,如果将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融合,一个部门势必不能管理相应的产业发展,只能是将多个部门的功能联合起来,才能使其融合更具有活力。

(三)创新效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带来最关键的就是创新效应,它是融合继续发展的前进动力。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创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会引发许多新产品,而要持续吸引游客,就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不然融合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渠道也要进行创新,传统的传播渠道是通过影视、期刊、报纸,而现在人们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利用这些新媒体来进行传播,将是融合发展的前进动力。

(四)溢出效应。因为文化与旅游进行联合发展,对新技术、新行业的发展引进,会产生很大的溢出效应。一是知识溢出,融合后会产生很多新的旅游知识,游客在闲暇时,除了欣赏旅游的美景,还能从中获取一些关于旅游地址与物体相关的文化知识,从而能丰富自己的内涵。二是品牌溢出,如果将文化和旅游融合,势必会引进更多的历史经典故事,将这些故事结合起来,填充在旅游产业中,将带来更大的品牌溢出价值。三是人才溢出,融合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推波助澜,它会需求很多的人才投入到旅游行业中来,同时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从而促使各个产业的不断更新。

五、结语

要想使一个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就离不开旅游行业的支撑,而旅游与文化紧密相连,正因为有了文化的底蕴,才使得旅游行业更加生机勃勃,持续性发展,因此需要将文化和旅游进行相互融合。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时代进步的一种趋势,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带来的几种效应,将更加带动与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使他们与文化旅游产业共同进步。因此,在旅游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容和方式还在不断被推进,推动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建民.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动因、路径、障碍及机制[J].旅游学刊,2011,4:8~9

[2]孙占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发展论坛,2012,5:259

旅游产业前景范文第6篇

一、“互联网+”旅游产业链基本概念

“互联网+”旅游产业链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充分发挥在旅游产业链中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即充分发挥其在各环节的平台和串联作用,推动传统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

二、豫北地区“互联网+” 旅游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豫北地区主要指沿黄三点一线以北,包括安阳、新乡、焦作等地。通过此区域代表性景区的调查发现,近来景区基本入驻了门票、电子导游等方面的线上服务,同时78.26%的景区除在电视报纸平台投放广告,也建立了相关网络宣传平台,该地区“互联网+”旅游产业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景区在网络业务流程、网上旅游景区一体化服务和用户体验反馈等方面有待改进。

三、豫北地区“互联网+”旅游产业链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网络产品信息不完善和服务较单一

诸多旅游公司引入“互联网+”旅游,但投入精力不足,不注重自己网站信息的日常更新与维护,产品网络信息更新远落后于产品生产和研发。调查显示69%的游客表示网站或APP提供的信息与现实不符,84.5%的游客认为网上信息真实度存在争议。公司网站的产品信息建设尤为重要,应开展多样化与个性化服务,树立特色,增强吸引力。

(二)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

据调查,69%的游客表示互联网信息真实度低、网上支付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存在泄露个人信息情况,没有合理的制度用来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互联网+”旅游平台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一把双刃剑,可能成为不法分子投机取巧的工具。需加强旅游和互联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维护“互联网+”旅游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四、基于制约因素的发展建议

景区在产业链中扮演生产者角色,对产业链形成和完善具有决定作用,此处采用因素分析与主体分析法相结合,就产业链的发展为景区工作提出建议。

(一)景区信息及其传播

在调查对象中,18―45岁占83%,即豫北旅游的参与者多为中青年,决定了旅游信息传播对象的特质:网民,喜欢新事物,追求完美和时尚,旅游信息的设置和传播形式需尽量满足他们的消费诉求。

图1 不同年龄阶段获得旅游信息方式

1.旅游信息的形式及获得方式。身处浅阅读和泛娱乐化时代,顾客倾向于能让自己一眼看穿的信息形式,比如图片和视频。所以景区工作人员在进行景区信息传播时应加入视频及图片元素。从图1可见,主要旅游人群(18―45岁)获得旅游信息的方式有二:其一亲朋好友口口相传,其二互联网信息传播。“互联网+”时代信息渠道的扁平化使消费者十分便利地获得所需信息。所以景区应当重视互联网平台建设,如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门户网站、开通景区官方微信等,为游客及时传达全面的旅游信息。

2.旅游信息内容。在受调查的游客中,超过50%的游客更关注价格及景点路线,希望在制定旅游路线时对目的地有准确到位的认识。假如景区仍希望依靠捍卫传统时代的信息不对称而得到利润,拒绝准确、真实地传递旅游信息,那么早晚会被消费者借助互联网空前高效的传播介质呈指数级传播,给企业和产品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景区应当(除技术专利和商业机密)由内而外打破信息不对称,利用互联网力量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与供应商形成常态化信息互动,使消费者更加全面地掌握景区信息。

(二)景点及景区工作

景区工作处于产业链上游,内容生产决定旅游产业链的优胜劣汰,因此景点的线下实际工作也是产业链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图2 游客认为景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由调查所得图2可知,游客希望能够拥有更加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在互联互通的时代,景区应尽可能依据游客需求定制个性化旅游服务,增强景区特色。

此外景区可结合有关旅游政策制定适合本景区的服务条例和细则,使游客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也可根据景区运营状况向有关管理部门反应,表达景区政策诉求,实现景区和政府政策部门之间双向互动,共推发展。

五、结语

豫北地区坐拥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大量高校智力资源及与全国广泛的联系,在建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链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互联网+”旅游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豫北地区的旅游业将面临大翻盘!

旅游产业前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张北旅游;发展;调查思考

蜿蜒崎岖的大马群山横贯张家口中北部,把全市分为南北两部,这段山岭俗称“坝”,又称“大坝”,乃蒙语,译言为“岭”。岭之北被称为“坝上”,平均海拔1400米,较张家口市南部(俗称坝下)高出400至600米。大坝划南北,也割寒暖,是明显的气候分界线。坝上夏季凉爽,年平均气温2.6度,原始生态草原保存完整,是华北地区最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历代诸多王侯留有足迹,安固里淖潜兽藏禽、元中都曾显赫草原,草原天路更是名满天下。均是理想的旅游、休闲避暑之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一个自然与人文古迹结合、生态观光与避暑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格局,正在张北县悄然形成。

一、张北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把旅游业作为张北县第三产业的重中之重,进行总体规划。近年来,依托坝上地区独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张北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了全县经济发展规划,邀请清华大学、社科院有关专家参与,并先后制定印发了张北旅游业发展的“九五”、“十五”规划和加快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旅游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使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被社会各界认识。特别是第7届草原音乐节的成功举办和“坝上草原爽天下”品牌的打造,使人们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形成了“举县一致兴旅游”的良好局面,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县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一大要务。

(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张北经济新的增长点。几年来,张北县旅游行业累计投入建设资金91100万元,其中吸引外资47600万元,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20.6亿元。其中,2015年10月末,累计接待游客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00万元,占GDP的比例为23%。每年7、8月份,县城宾馆、饭店、农家小院游客盈门,同时拉动运输、餐饮、影视传媒、土特产品销售等行业每年实现税收2100多万元。目前,张北县“吃、住、行、游、购、娱”基本配套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以草原景观为主的景点建设飞速发展,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近年来,张北县充分发挥“京津风沙源”治理投资优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积极实施精品战略,努力打造一批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的旅游产品,如草原天路、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塞娜都草原度假村、太子湖旅游度假村、桦皮岭原始森林度假村、元中都遗址及博物馆、野狐岭苏蒙烈士纪念塔、坝头风电山庄、802军演国教基地、台路沟石柱群等,全县对外开放营运的旅游景区(点)已达近20家。近年来,县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县城面积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70多平方公里。县城基础建设投资20.6亿元,相当于前20年的总和,公园、饭店、会展中心、公路等条件的不断提升,建成8纵10横的道路网;游客出行方便快捷,开播张北交通广播电台,移动通信网覆盖全县各旅游景区(点)、宾馆饭店;新建6家4星级酒店,开辟了以草原烤肉等风味为主的餐饮一条街,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大大增强,整体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四)一批品牌旅游项目正在建设当中,旅游业也由接待事业型逐步向经济产业型转变。由天津大田集团公司预计投资5亿元的仙娜都国际度假中心项目于2004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2014年已完成国际会议中心、四星级宾馆、滑雪场等景观工程的工程建设。草原天路2015年投资2亿多元,已建成停车场、公厕、观光台等设施130多处。

二、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看,近年来张北县旅游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旅游业综合收入在GDP中所占份额少,资源优势还远远没有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发展旅游业起步晚、意识差,观念相对滞后。未确立起发展旅游产业链的整体观念,仅仅停留在就旅游言旅游上。没有充分考虑旅游业相关产业的跟进和发展,与之相关的文化、戏剧、通信、社会治安等相关产业相对滞后。为旅游业提供了物质和非物质供应的支撑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众多行业和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其自身与旅游业发展的相会联系。事实上,旅游业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全县上下,支持参与旅游的氛围,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之要求相距甚远。

(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缺乏金融业的强力支持。银行的逐利性,使得对旅游的信贷投入严重不足。旅游业的前期开发和建设时间长,投入大,信贷资金回收时间长,而且鉴于坝上地区经济结构现状,近年来金融机构的贷款绝大多数投向了矿山、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和一些国家投资建设的云计算等新型产业中。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占比低且机构有限。据调查,张北县只有农联社向安固里草原度假村发放贷款120万元,向从事旅游的农民投入少量购买马匹、帐篷等物资的流动资金贷款,其他金融机构未涉及该产业。同时无论是从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还是旅游景点(区)和企业自身看,也缺乏一种把旅游业完全推向市场,寻求金融支持的运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金融部门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和了解,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平台。

(三)旅游服务滞后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各旅游景点,相关配套设施落后,没有可供游客居住的上档次宾馆,更无介绍坝上风情和历史文化的高级导游,没有金融服务点和自动提款机,各宾馆、饭店和商品销售点大多不接受信用卡消费等,都制约着张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金融业推动张北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张北县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旅游产业的支撑,如何把张北旅游产业做大做强,需要全社会和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和金融服务的相应配套。同时,金融业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持续发展,也需要不断寻求具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产业项目,从而形成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

(一)银行机构要提高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作为北京后花园的坝上草原,以其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原始的生态、丰富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吸引京津、河北南部各市、周边省市游客光临。随着草原天路等名牌旅游线路的建成,吸引游客成几何倍增加,张北的特色旅游具有无限开发的优势和前景。因此,各银行机构应把旅游产业作为一种资源型产业、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来认识和对待,主动寻求和建立金融业与旅游业相互交流的信息平台,加强了解与合作。通过对旅游产业的支持,既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培育一批增强自身持续发展的产业群体。人民银行应组织制定金融业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建议、协助政府召开旅游产业项目推荐会,努力促进旅游产业项目资金需求社会化、市场化机制的形成,为双方的合作创造条件。

(二)要逐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信贷投入。在目前地方财政对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有限的情况下,银行业可以在其中大有作为。积极调和优化整信贷结构,逐步把一部分信贷资金投向旅游产业,实现贷款投向的多元化,截至2015年10月,张北县银行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110亿元,其中投向风电、光伏发电、房地产的中长期贷款就占74亿元,占比67%。如何降低和分散信贷风险,不断提高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是目前各家银行面临的主要课题。

旅游产业前景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园区;产业链

一、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概况

1.概念。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园区的一种,是以一定的具有旅游功能的区域为平台和发展空间,聚合了文化会展、文化旅游、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艺术创意和设计、演艺、动漫、文化娱乐、游戏、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文化产业门类活动的园区。其中一定的区域可以是旅游景区,也可以是文化街区。园区内旅游业是基础,在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聚合发展其他文化产业形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园区最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偏重文化旅游产业,以文化旅游为产业发展核心,以旅游景区或者园区为基础。

2.类型。根据主题和主要依托物,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有八种类型。古城文化旅游园区型,如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等;主题公园型;旅游商品文化基地型,如镇平县石佛寺镇玉文化产业园区、禹州市(神垕)钧瓷文化产业园区;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型,如龙门文化旅游园区;历史文化街区型,如开封宋都御街、洛阳老城南大街北大街、西安鼓楼区、南京夫子庙等;区域传统文化园区型,如南阳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园区;庙会型,如宝丰马街书会、洛阳民俗庙会(隋唐植物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区型,如少林寺禅宗音乐大典、印象刘三姐演出、少林寺武术表演、开封东京梦华等。

3.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加快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是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必然选择。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已经被作为国家层面重要战略。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载体,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2)有利于促进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本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有助于形成区域性的文化产业集群,实现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改善文化产业布局。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园为文化旅游企业的兼并、收购、重组等整合活动提供了便利,大大加快了文化旅游企业的扩张和聚集,进而组建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的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集中度。(3)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但有利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改善地区文化产业布局,还对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促进文化产业中精神因素的扩散,推动产业的文化化,从而实现当地国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内涵式增长。(4)有利于促进旅游景区产业化发展。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将更多的旅游景区改造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是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飞跃,有利于旅游景区旅游产业系统化、规模化,有利于构建旅游景区产业化运作新体系,有利于旅游景区各要素的整合提升,有利于提升旅游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有利于促进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全面提升,有利于旅游景区整体环境的全面改善,从而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园区其中的一种,是文化产业园区最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近几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产业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2010年6月文化部通知:《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2010年7月文化部出台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到,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2年2月文化部《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作为文化产业园区其中一种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将迎来一个迅猛发展的机遇期。(2)园区发展初见成效,并出现了一批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园。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历史还比较短,但总体看,发展势头猛,数量增加快,园区发展初见成效。目前,就全国范围看,不同主题、不同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在各地纷纷筹建。全国经过国家有关部委正式批准的文化产业园区1300余家。其中,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家国家文化产业实验园区,还有四批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发展催生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2012年2月文化部发出通知,要求做好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命名工作。“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10家左右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重点扶持300家左右具有领先示范意义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园区区域分布不均。从地区分布看,我国文化产业园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园建设相对滞后,地区发展不平衡。同时,各地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投资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像四川三星堆产业园预计总投资60多亿元人民币,小的只有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目前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形成了5大产业集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古城历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集群、以深圳为中心的主题公园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以北京为中心的古城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以洛阳、开封为中心的中原历史文化和旅游商品文化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