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药文化理念

中医药文化理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医药文化理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药文化理念范文第1篇

    一般来说,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都应该具备持续不断的组织学习能力、高超的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等等。创新所指向的对象必须是原创的,独特的,未被前人发现或提出的,要想创新就要不拘一格,不被现有的专业和门类所束缚,能够利用一切相关的现有知识去挖掘探索。旺盛的求知欲正是创新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无数科学理论的创立和发明创造的诞生无不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结果,而定位于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业更是如此。中医药本身还有很多理论和现象需要继续去探索、解释和更新,如何将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这是中医文化创意人才不可回避的重大命题。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把中医药文化定位于创意产业,其目的是通过一种市场化的运作实现中医药及其文化元素的经济价值。仅凭专业的、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这些元素纳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遵循价值规律,使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当今社会消费需求紧密结合,才能使中医药文化体现出其应有的市场价值。

    中医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的摇篮,面对现代西方医学的挑战,必须寻找能够适应时展需要的中医药发展模式。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建具有前瞻性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中医药在新的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建立综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中医药创意人才的特点,中医院校现有的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其要求。首先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对于中医药这种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专业和学科应引入更多的创新元素,改革教学手段,要重视实验课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实验课和实习课比重、改革实验课实验设计、增强实习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要发挥院校现有各学科的优势,进行整合互补。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创新专业和课程设计,根据创意人才培养要求,创设适合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交叉学科专业和课程,打通学生各学科之间,特别是医理与哲理、科学与文化、经验与理论之间的壁垒;还应加大选修课的开设力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创意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创新人才评价标准,制定非量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成果评价机制,逐步改革以应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教学绩效评价机制。要从课堂讨论、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在学生成绩考核评定中,增加对课堂参与度、实验设计、新课题的开发等创新能力的考核。结合中医药文化的特性,探索更多的非量化指标衡量人才的标准。同时,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与教师考察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在教学内容和自身技能方面创新能力的提高。融合人才培养的文化、市场多元导向,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新的方式高度融合了中医药文化元素和市场元素,相关人才的培养既要保持中医药文化的传统特色,又要遵循价值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必须能够使文化导向和市场导向相融合,才能真正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产学研的结合在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平台有着深厚的文化理论积淀,企业平台则有着资金和市场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靠企业的资金支持和灵敏的市场反应,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的市场价值,使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使文化与市场的融合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

    不同院系之间在教学内容安排、专业设计和课程组合方面应加强联系,特别是自然科学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之间应加强联系,帮助学生打通学科之间的隔阂。同时在师资培训上也应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师资力量配置要引进更多的创新型和交叉学科人才。中医药创意人才的培养除了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知识面的拓宽,实现校内资源的整合,苦练内功之外,还要能够积极走出去,开放是创新的必备要素。与兄弟院校、政府、企业、公益机构、媒体加强联系,通过电视节目、媒体报道、公益活动、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和老师都能走出去,真正的参与社会互动,才能为创新提供更多的活力和素材。

中医药文化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教育;全球化;现状;策略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代化卫生保健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是传统医学体系中的典型代表之一[1-2]。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是中医药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必须引起各方重视,但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仍然存在难以摆脱不合理管理体制机制束缚的问题,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除此以外当前中医药院校教育中仍然无法摆脱“中医人才中不中、西不西”的问题,影响本专业人才的综合质量。在这一背景下,为面向中医药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人才支持,就必须积极探索将中医药引入医学全球化系统中的方法与路径。因此,在中医药全球化发展的浪潮影响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并走向全球化的发展道路,这一问题备受各方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一、中医药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政府以及相关机构逐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加之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进而使得中医药领域逐步走入全球化发展的崭新层面,与西方医学理论的交流、协作也更加密切,这一点通过中医药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中可见一斑。有调查数据显示[3]:国际社会近年来针对中医药专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医疗卫生舞台上的覆盖面不断扩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有大量的中医药专项合作协议,并将中医药技术快速推广至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各个领域中。除此以外,随着中医药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医药教育的社会需求也日益增加。有关报道中指出,近十余年以来,国际上的中医院校和培训机构逐步成立,不同规模的中医药教育在世界各地相继开展,国际主流教育学界也开始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的全球化目标实现,大量国家与地区的正规大学中已经创办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本科教育专业,中医药对外教育也逐步自传统模式下的散、乱、小状态向着主流化、规范化、学历化、本土化的方向繁荣发展。正是由于中医药专业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因此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面向社会培养并输送专业性、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做好对全球化趋势的应对工作,将中医药专业的发展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一个全新的增长点,从而为中医药专业的快速发展赢取更加广阔的前景与市场。

二、中医药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挑战

现阶段全球化的发展多局限于经济层面,东西方文化领域的融合程度仍然比较有限,各个国家与地区缺乏学术专业的交流沟通[4-5]。具体到中医药专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当前中医药专业所涉及到的国际性科研合作项目较少,所开设课程覆盖不够全面,从事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本专业现代化科学技术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进而导致国际舞台上对中医药重要医学价值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与全面,进而也对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培养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除此以外,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在外语水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的外语实力尚无法适应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导致中医药教育难以以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渠道深入开展。特别是中医药教育事业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异常密切,在中医药领域中大量的中医专业术语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哲理,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展开全球一体化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将这些关键词汇的渊源传播推广出去,由于难以秉其全意,从而导致中医药关键理念的传播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更为关键的一点问题在于:在推进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医药教育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就必须重视解决中医药标准化方面的问题。但中医药理论客观上来说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因此即便近年来在中医标准化进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推进速度仍然比较迟缓,严重滞后于教育事业一体化的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在理论以及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的标准化建设均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对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以及本土化进程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中医药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策略

1.重视对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在积极应对教育教学体制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培养一批具有市场性发展眼光且科学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6]。为满足这一目标,从专业设置的角度上来说,中医药高等院校应当瞄准多元化的发展诉求,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使专业设置与配置更好的为教学、研究、医学、社会服务。同时,教育教学的整体体制应当自应试模式逐步过渡至素质模式,以此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使其能够在国际化发展市场中赢得竞争实力。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中医药高等院校必须着眼于对师资力量的提升,稳定教师队伍水平,将外语语言、传统文化等内容纳入教育体系中,使学生对外语语言的应用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内涵的领域得到更深入的发展[7]。

2.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标准制定中体现主动权。在将中医药推向全球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中医药中传统文化理念与全球医学领域发展标准的结合,必须着眼于标准化机制的建设。统一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标准机制,才能够使本专业领域相关的人才流动更加通畅[8]。作为我国医学领域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髓”,中医药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为积极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必须主动制定标准,规范市场,以促进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应当重视对中医药专业相关理论的创新发展,将原本生僻枯燥的中医药理论应用现代化的语言进行阐释与融合,从而方便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点的理解。此外,高等院校还应当结合全球化背景下中医药理论发展需求,展开标准化的教材编写工作,严格落实已制定标准,从而确保中医药高等教育以一种健康且规范的方式积极发展。

3.促进办学体制的开放化发展。在高校办学体制开放化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同时接受东方、西方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在校园中实现东西方不同科技、学术的交流与沟通。那么,如何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办学体制的开放化发展呢?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其一,将外资与外智引入教育教学体系中,形成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达到所谓的不出国门留学的理想状态;其二,鼓励有条件与资质的中医药高等院校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方法,与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医学院校强强协作,展开科研、教学等方面融合策略的探究工作,以加速国际化进程。

4.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发展中,必须积极顺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对办学观念进行优化,拓展教育教学事业,以“三个面向”为基本原则,力求能够在办学思路、办学模式、发展定位等方面实现进步。在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方面,应当尝试对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相关专业设置范围进行拓展,以“大中医药”为基本范围,纳入包括药品、化妆品、保健用品、康复保健、临床医疗、预防医学、种植加工等在内的相关产业,着眼于培养可适宜于不同专业需求的中医药高等人才,更好地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市场多向性需求相契合。

5.从医疗体制改革入手培养所需人才。从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与具体实施方案上来看,中医与西医并重发展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方针与基本指导思想之一,同时在有关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并肯定了中医药专业在重大疾病防治、卫生服务、以及公共卫生领域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背景下,国家政策针对中医药专业的发展形势是非常光明的。在这一背景下,为深化对人才的培养,可关注如下几点措施:其一,深化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对“治未病”理论的认识,培养预防专业与中医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人才[9];其二,深化对中医药领域专科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凸显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意义与优势;其三,加强对专业交流型人才的培养,使中医药与西方医疗理念的进一步融合与协作[10]。

中医药文化理念范文第3篇

中医文化与中医文化教学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哲学、地理、天文、数学等人文、自然、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共同孕育了中医文化。可以说,中医药学科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吸收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的过程[3]。

中医文化的含义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学科体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首次明确了中医药文化的含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4]。

中医文化的特性中医文化内涵深邃,具有两方面的显著特征:1)中医文化贯通古今,兼容并蓄。融合了中国传统儒、释、道等经典论述,同时吸收了诸子百家合理内核,借鉴了天文、数学、自然、历法等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兼有自然、人文等多重属性。2)中医文化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中国哲学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整体,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在此基础上注重人的预防保健和防病治病,以及调整阴阳平衡观,总之把人当作核心,注重以人为本。

留学生中医文化教学中医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营养元素,承载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因此,中医文化教学是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留学生中医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中医文化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架设一座通往中医药专业学习的桥梁,更是要培养留学生具有中医综合素质,而通过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方法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成为了中医文化教育者日益关注的问题,中医文化教学亟待新教学模式的参与。

留学生中医文化学习中的障碍

目前来华学习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国籍也日渐丰富,既有来自汉文化圈的近邻,以日韩留学生为代表,也有来自大洋彼岸的远朋,如欧美学生。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是这些学生普遍都遇到了中医文化理解障碍,并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专业的学习。

中医文化内涵的理解障碍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受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自然、社会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而欧美学生“从小生活在重视分析还原思维的文化环境中,这种思维习惯与中医理论的直观整体思维没有同构关系”[5],因此他们很难理解中医文化内涵。此外,即使是来自汉文化圈的日韩留学生,虽然本国文化中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但是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毕竟存在着极大差异,因此他们对中医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同样存在障碍。

中医思维模式的理解障碍援物比类,又称取象比类,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用于由已知形象到未知形象的概述和说明,也大量见于具体形象代替抽象概念的推理。中国人善于把形象相似、情境相关的事物,通过比喻、象征、类推等方法,使之成为易于理解的认知对象。”[6]如何跨越文化的障碍,通过合理的直观的手段,介绍中医文化的内涵,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逐步培养中医思维方式的确立,是解决留学生中医文化学习障碍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同样需要新的教学模式的参与和支持。

PBL教学模式促进留学生中医文化教学的开展

PBL教学模式先进的理念和特性,符合中医文化教学的原则和目的,尤其对留学生中医文化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问题式教学方法促使留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医文化内涵的深奥,以及留学生自身的文化差异,都无疑增加了中医文化学习的难度,因此,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而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以问题激发兴趣,促使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这种先进的理念无疑可以减弱中医文化深邃难懂对学生学习热情的负面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尝试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查找信息,探究答案,仿佛在神秘的世界探险,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以讨论的形式汇总大家的观点,在沟通交流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体会。

中医药文化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医;社会文化;策略

在2006年,某大学专家提出“中医不科学,中医绝大部分概念和陈述没有经验基础。而且提出中药也都是些污物、异物、毒物,不但需废医,更需要废药[1]。”其成为近年来有关“中医科学与否”的全新讨论,时至今日仍然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全球层面来看,大部分国家通常只认同针灸疗法,对中医、中药方面均不认同。比如,澳大利亚,随着华人的不断增加,中医药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基础,然而中医药本身并没有进入到澳大利亚主流医学学科,只是作为“补充医学”进行解释。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医本身彰显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文论是从国内的“中医科学与否”来看,亦或是从国际方面对中医的不认可而言,从社会文化视角来看,均可以归结为中医文化方面的认同不足。所以,要想促进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必须要从社会文化背景下反思中医危机的原因,从中医文化建设方面来提升中医的社会文化认同感。

1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中医危机分析

1.1社会转型阶段文化滞后因素

文化滞后指的是在外来文化融入的进程中,因为外来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过大,引发社会部分领域方面的变化已经超出了国内传统文化的一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开始大范围涌入国内,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医则是当中受影响的典型代表。在西方文明涌入的早期,广大知识分子本身对中医的反对并非质疑中医的治疗效果,而是中医治病进程中利用“五行”、“阴阳”等理念,而这些理念在当时作为封建迷信,是知识分子所反对的[2]。所以,早期的知识分析反对中医本身的目的在于促进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即,当前社会对中医产生的认同感危机本身在于外来文化融入进程中没有处理好与国内传统文化的关系,引发中医产生文化滞后情况,中医变成封建迷信的替罪羔羊。

1.2社会医学方面存在的失职

纵观各个时期反对中医的人士来看,最开始是一些以宣扬科学的知识分子,发展到最后转变为企图利用政府行政力量排挤中医的一些官员。实际上,真正造成中医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在行政体制方面对中医做出的制约、排挤行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医本身的特征导致其难以成为合格的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本身是将人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学、流行病学以及统计学开展社会卫生领域调查,寻求存在的社会医学问题,最终进行“诊断”。

2提升中医社会文化认同感的发展途径与建议

2.1强化中医文化自觉意识

从社会文化认同感的基础上来建设中医文化必须要具备健康、积极的文化心态,这就需要强化中医文化方面的自觉意识,使得中医文化价值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在文化自觉的影响下,能够实现将中医文化作为行业标杆,自然也就能够让中医在对应的群体中获得认同感,相应的中医文化也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发展。纵观西医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发展历程,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巨大,近年来从西医的模式来进行中医的解读,从西医文化的视觉来对比两者之间的优劣,显然是错误的做法。正是因为上述错误的视角,导致我国虽然对中医事业持续投入力度不断增大,但相应的收获并不理想[3]。所以,强化中医文化自觉意识的关键在于要避免一味迎合西医文化,亦或是基于西医文化的层面来分析中医文化,而是应当主动利用文化自觉,全面建立中医文化认同感。

2.2积极创新提升认同感

基于多元化文化方面的冲击下,要想达成中医文化的认同感,必须要正确认知自身传统文化。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本身是中医文化的基础所在,当中非常多的内容在当前仍旧是中医文化的重要源泉,必须要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处在多元化思想的社会,也应当采用现代视野来针对传统文化进行审视,在主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当积极改革创新。针对中医文化所进行的创新,应当是在传承传统中医药理论精髓的先决条件下,适当淘汰一些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文化理念,应当积极利用现代药理学,针对传统中医中涉及的理论、诊断以及治疗等实施全面的解释,在有效继承的前提下发展成具有中医药理论与现代中医的文化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医的认同感。

2.3加强中医文化张力

全球化的当今社会,许多国家与地区本身均是多元化文化共存发展的,部分文化处在主流状态,有的文化则处在支流,各个文化之间进行互相对抗、整合,进一步提升彼此的认同感,其本身并不是表示文化放弃了本身的存在,而是通过提升文化张力,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所以,中医文化要想提升自己的认同感,必须要有效协调中医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联系,使得中医文化能够在各个文化的对抗、整合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张力。对应的整合目标主要是以中医文化为主流,针对其他类型的文化实施解构、吸收,使得文化体系能够进一步完善。通过不断加强中医文化张力,为中医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中医文化诞生出来。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危机作为我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一个较为独特、复杂的社会现象,已经持续百余年之久,而引发中医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当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因素。这就需要我们从社会文化的视角下,深入分析中医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基于这些原因探索解决方案,通过强化中医文化自觉意识、积极创新提升认同感以及加强中医文化张力,从社会文化层面全面提升中医文化认同感,促进我国中医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开泰.中西医结合的文化地位与中医危机关系(一)[N].上海中医药报,2016-08-05(010).

[2]尹冬梅,吕军,马安宁,尹爱田,郝模.从县级中医院手术开展情况变迁分析看中医发展危机[J].中国卫生资源,2013(06):382-384+408.

中医药文化理念范文第5篇

国外最早提出关于养生景观概念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于健康花园的研究,当时养生景观尚处于启蒙阶段,克莱尔•库珀•马科斯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出版了3本关于健康花园方面的著作,其中他在《康复花园:理论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健康花园应从传统医学中寻求帮助的理念,但是由于园林设计师几乎没有接触过传统医学,所以迄今为止健康花园的设计也几乎没有任何突破,我国始于神农、黄帝时代的中医药学,经过前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科学体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像棵参天大树,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博大精深的养生保健理念和技术饱含其中。

二、养生景观的定义

中医学方面对养生的定义为: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能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进行的保健活动.随着现代社会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逐步向可持续发展、具有地域和文化特征的方向发展.

三、设计理念

养生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时间养生”和以经络连接的“脏腑养生”达到“精、气、神”的“和合”.湖南健康谷养生度假区是以健康养生文化为主题的度假活动区,项目定位的设计理念为:突出和谐养生主题,将景观营造与环境养生、运动养生、时间养生、五脏养生、文化养生等养生内涵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休闲娱乐、养生知识宣传、养生互动体验与于一体的养生度假区.可看作是一个有特色的“健康花园”,为人们营建了一个健康养生和教育培训基地.

四、总体布局及设计内容

中医药文化理念范文第6篇

“圣原成立的原因很纯粹,就是喜欢中医药!”圣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富江对《新营销》记者说,因为投资者和经营团队对中医药文化的偏好,有着深厚的感情,圣原由此诞生。在曲富江的新办公室书架上,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各种关于中医、中药的大部头书籍。在曲富江心里,中医药就是祖先产业的一种延续,承载着祖先们数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一门非常优秀的、有着丰厚的底蕴文化、甚至还有未认知的科技存量的学科,“缘着团队心底的偏好,我们希望打造圣原模式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平台,实现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尽管圣原是一家初生的公司,但在曲富江的带领下,圣原秉承“治未病”的核心思想,通过“产品导向”、“体验式营销”、“电商渠道”、“直销模式”等新营销思路,大力拓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预防保健市场,短短的时间内就在中国直销行业掀起了一股清风。

“治未病”的东方生命哲学

根据世界银行针对中国慢性病做的调查数据,亚健康状态在中青年群体中不断蔓延,在今后的20年,4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会增长三倍,对现代人来说,疾病预防、养生保健、护肤美容等“治未病”领域越来越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有这样一个的成本折算:在预防保健上投资1元钱,将来在医疗费用上可减少8至9元钱。在医保制度的世界忧之下,未来“看不起病”为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所担忧,健康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将回归到“治未病”的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上,保健品消费增速提升,预计到2020年市场容量可达4500亿元。

在人们“治未病”需求越来越强烈的当下,以“治未病”为核心要义的大健康产业应运而生。随着全球医学趋势正从临床医学向预防医学迈进,治未病不再是医疗领域的特权,它轻松地进入了大健康产业中。而由于政策障碍、竞争白热化等因素,医院渠道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市场潜力已被挖掘得所剩无几,大健康产业正成为一片前途无限的蓝海。以往治病救人为主的狭义医疗产业,逐渐向“防、治、养”的大健康产业模式转变。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治未病”是中医药学的理念之一,核心是防患于未然,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以达到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治未病”理念虽然不是以直接对抗疾病为目的,但是能对身体产生“调和阴阳”和“扶正祛邪”的作用,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独特功效。数千年的养生经验以及最新的临床研究都表明,中医药对亚健康各种临床症状的防治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中医学“以人为本”的健康观念和“治未病”的思想和养生保健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曲富江认为中医中药在“治未病”领域有更多先天优势,“例如虽然西医的心电图能查出病人是否有心脏病,但发现时,心脏病已成既成事实。而中医则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加上中医的调理保养,能及时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这些年来,治未病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推广,并纳入到全国保健服务体系中,如在今年,国家卫计委将在全国建立1000家社区“治未病”工程工作站,还明确要求中医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卫服务。

中医的治未病理念融入当今的大健康产业成为中药企业发展的新路径,广药(王老吉凉茶)、江中(初元、健胃消食片、参灵草)、东阿阿胶系列、滇虹(系列药妆和保健品)等大牌药企都有成功的大健康产品成功经验,其中云南白药将传统的白药散剂逐步升级到胶囊、喷雾剂、贴膏、创可贴等剂型,并成功推出白药牙膏,凭借此产品,云南白药顺利切入到个人护理领域,将传统中医理念扩展至日常生活护理领域,实现医药与个人健康护理品的结合。中药企业深挖“软价值”、构建大健康平台已成为共识。

7亿亚健康人群、大众对健康的理性追求、可观的市场容量,这些都证明了基于治未病理念的大健康产业平台具有坚实的市场基础和大有可为的产业前景。中医中药擅长对疾病防范于未然,这成为圣原选择“中医制胜”的现实出发点。

名医名方的产品策略

提前布局中药资源领域,占有优势资源,是中药企业决胜长远的战略选择,名医、名方无疑是中医药行业的稀缺资源,每一个配方都意味着可以帮助企业打开一个指定的健康市场,而专利配方和稀缺的原料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宽阔的保障。云南白药牙膏所富含的“百年国药云南白药的活性成分”、片仔癀珍珠膏所含的“中药瑰宝片仔癀的珍贵成分”让其他厂商无法复制抄袭,其配方和工艺受国家绝密保护,与普通产品迅速拉开了距离。

要把中医药治未病的哲学引进市场,首当其要是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条。“我们把创新的源头指向了活跃在临床一线的名老中医。”曲富江说,早前圣原就花巨资设立中医药科技产业化公益基金,瞄准国内成就高、有数十年丰富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买下他们手中千锤百炼的配方。

名医、名方是圣原产业链最为核心的上游资源,因为每一位中医只能依靠千锤百炼的配方才能生存,配方因而有着医生数十年的临床验证和人体测试,疗效不好的配方和医生会一起被淘汰。能否成功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平台,产品功效和价格是决定性因素,而配方是功效的根本保障。曲富江告诉记者,圣原产品有两个原则,一是按病种开发,圣原不开发没有针对性的产品,二是配方来自中医药专家多年临床验证。这两项原则让配方在产品化前具备了通过市场考核的优势。为确保产品差异化,让辛辛苦苦培育的市场能长期收益,圣原正为旗下的每一个配方申请专利,让其受到法律保护。

目前,圣原已与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陈宝田、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培、叶青、郭瑞华等一批专家教授达成合作。而为了确保产品的针对性和差异化,圣原斥巨资在广州科学城成立了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研究开发中心,该中心已于2011年9月1日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天的技术就是明天的产品,在这里,圣原建立了一个创新的研发流程,让各配方的功效PK,择优上市。效果不明显的就淘汰出局,好的则进入生产体系。

在中医药行业,资源的缺失足以让整个行业伤筋动骨,中医药企业面临的第一个生存难题是原材料供应。为了应对“资源危机”和控制成本,不少中药企业纷纷进军上游,通过自建或者合作社的方式扩大原料基地。以东阿阿胶为例,此前便相继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山东、辽宁等地建立了13个养驴基地,计划到2015年底,累计建立养驴基地不少于20个。

“原料是第一生产车间”,为了保证原材料的地道,保障配方功效,近年来,圣原已经根据产品配方和全国原材料供应地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配方需要哪种药材,圣原就到最地道的原产地取材。曲富江举例说,譬如其中一个抗衰老配方,有一道珍贵药材——不老草,只在大兴安岭地区才有,圣原便直接跟大兴安岭的林业管理局采购,保证原材料的道地性。

对于保健品,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往往是产品的安全性,尤其是近年来毒胶囊、塑化剂事件的曝光,消费者在购买前无不打个激灵,也许,稀缺的产品能为企业赢得一时的喝彩,但要持续发展,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就要在产品质量上建立严谨的产业链。以传统保健品行业的豪门——同仁堂健康药业为例,虽然同仁堂早已在1954年公司合营的时候公开了配方,主要产品都由其他工厂生产,但它深知,坚持质量标准,才是其不断增加品牌影响力的钥匙。同仁堂通过创新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严格把关上游材料和制作工艺,坚持自己开每一家店,都对销售终端完全掌握,从采集、加工、运输、销售的每个环节进行全程把控,这种模式使得同仁堂健康药业每年都以超过30%的速度在成长。

在大健康领域,企业往往要担心国家标准的“朝令夕改”,因为国家标准的不完善,今天还是符合标准的产品,而于国家公布新的标准后第二天就变成不合标准,这使得企业措手不及,从而使企业备受舆论诟病,面临道德谴责。国家标准逐步完善的背后,是企业不堪承受之重。

在将名医的配方制造成中药制剂的产品化过程中,圣原打造了优质的生产体系和精益质量管理体系,为产品上市保驾护航。在珠海三灶科技工业园,圣原按照国家药监局的药品GMP标准建造了新生产基地,其拥有先进的、涵盖片剂、粉剂、胶囊剂和口服液剂等各种不同剂型的完整的生产线,以及达到眼药水洁净级别的化妆品工厂。为了预防国家标准的变更,“圣原的策略是主动以更高的规范要求自己,把全球最新的科技信息反映到产品上”,曲富江说。例如某个在化妆品领域使用非常广泛的防腐剂,已被报道能致癌,并在欧盟已禁止使用,但中国、美国和日本还没有被禁,“既然欧盟都已经禁止了,中国不可能不禁。”曲富江强调,“圣原绝不会冒险再用这种防腐剂”。圣原打造了自己产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从配方、研发、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进行全程把控,保证产品达到消费者手上时是安全、可信。

在产品开发上,圣原采取了“一症一方”的产品策略,即针对某种特定的健康需求,研发一种特定的产品。“一个配方开发一个产品,解决一种健康需求。”曲富江说,“圣原没有类似于万金油这样的包治百病的神药,只有完全服从科学原理的健康产品,具有更强的专属性特征。”以圣原销量领先的九清温通膏为例,它专门调理由于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工作姿势引起的各种软组织损伤,如“屏幕颈”、“键盘肩”、“司机腰”、“空调关节”等病症;而新近上市的舒息金畅饮则是在现代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语境下,专门针对现代人提高呼吸质量、健脾排毒的健康需求所推出来的产品。这些都是一个同行鲜有涉足的空白市场,圣原以“名医名方”切入这些市场,具有明显的差异化优势。

将企业自身的优势和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需求相结合,针对分众市场推出细分产品—圣原的营销战略布局,无疑给大健康产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尝试。牙龈出血、肌肉劳损、头皮屑多等特定的健康诉求很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且,虽然产品细分,但每种症状实际上都有巨大的患病人群,市场潜力巨大,更重要的是,每个市场都是一个近乎蓝海的细分市场。“德国一个药企推出了一款针对脂溢性皮炎的洗发水,一年的销售额逾二十亿元。所以,我们的产品也应细分到这种程度。”曲富江举例说。

既然细分市场拥有巨大市场空间,圣原如何防止竞争对手的竞品进入?首先,圣原的产品全部根据名医名方创新研制而来,功效显著,竞争对手难以复制、模仿,其次,圣原不像一般的保健品,采取价值导向的定价策略,而是采取了总成本定价法的定价策略,“不能因为医院治疗费要花五万,我们就把我们改善该健康问题的产品定价为五万。我们会根据成本,制定出合理的定价。也许几个月后圣原的社会关注度提高,竞争对手也想做我们的产品,但他们在研究了我们的产品品质和定价之后却有可能不立项开发同类产品。因为在实现同等产品功用和品质的前提下,无论按照何种产品定价原则,同类产品的最终定价与我们的产品相比较,可能会没有任何价格优势。”曲富江说。

目前,圣原中药健康品分为外用和口服两个系列,已上市产品有九清温通按摩膏、雅伏莲祛痘膏、仙蓉温齐按摩膏、舒息金畅饮等4个系列产品,正筹备上市的产品有通桂舒元调护按摩膏、艾苏葶舒缓按摩膏等,另外,在最新的产品目录里,在研产品已有16项,上市时间甚至预定到2015年。尽管费了大量的资金去买配方、建立完善的生产线,但圣原产品,用曲富江的话来说是“顾客单次消费价格低得让你不敢相信”。其实,圣原的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并不低,而且如果配方符合特定的顾客需求,圣原完全可以掌控市场的话语权,抬高产品价格,但它并没有选择高价定位。曲富江进一步解释说:“圣原的定价策略是根据原材料成本、功耗摊销以及合理的利润和税费,得出的一个合理的定价,这是我们企业追求的定价。”圣原的消费者是有健康需求的普罗大众,这决定了圣原的价格策略。“我们奉行物美价廉的宗旨,在于它不仅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体验,而且能与竞争者进行有效区隔。”曲富江说。

倡导体验直销(消)模式

相比于常见的商超模式,直销渠道里消费者和公司之间的互动链条是直接的、短距离的、有效的,而且这种良好的互动方式可以公司更直接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并有效的保护消费者利益。基于这样的理念,圣原选择了以直销渠道为核心的多元营销体制。

在圣原公司的经营管理层看来,直销只是一种营销方式,还不足以构成一个产业,不能将之独立放在一个产业的高度来看待,否则很容易产生战略上的偏差,导致经营策略上的错误。另外,众多顾客同时也具备了营销人员的身份,这使得顾客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永远处于挑剔的地位,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而正是基于人际传播的直销渠道,为圣原的体验式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圣原的产品导向策略,则为体验式营销提供了最佳的保证。

“其实社会上的很多消费者并不排斥直销员介绍好的产品,问题在于许多从业人员的恶性推销行为,比如死缠烂打、销售不规范、忽悠、误导宣传等,导致受众对直销行业有偏见。同时,直销行业的公众形象一直备受争议,很大程度上跟产品与定价有关系。产品没有良好的功效,直销人员只能通过夸大其词,将产品推销出去。”曲富江认为,真正的体验营销,不用直销员去说,顾客自己就能通过产品感受得到。圣原产品的过硬品质,为圣原直销员的营销活动提供了做好的支撑,这也是圣原“体验营销”的根本保证,没有品质优秀、功效显著的产品,则无法以体验打动消费者。

“我们认为很多直销企业会夸大产品,因为他们没有产品可卖。你的身体不舒服,找到我们的直销员,我们不需要讲什么多余的话,找找产品目录,让你对照着体验一下产品,就知道它好不好了。我们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只有针对性的健康产品。”曲富江说,“防止经销商夸大宣传的唯一办法,是给他优秀的产品。如果消费者试用了我们的产品之后症状马上得到了改善,直销员根本不需要夸大宣传就能打动消费者。优秀的产品,能打消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没有一种说辞比这个更有力的了。”他要求圣原的经销商一定要接受圣原“治未病”的文化理念,关心别人的健康,了解产品的特质,帮助别人解决健康问题,赢得他人的尊重。“做得最好的经销商,往往也是产品使用得最多的,这是因为圣原的产品有独特的魅力,能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的健康需求。”曲富江说。由于将传统中药转换成现代制剂的形式,打破了中医中药对专有场所的需求,以至于圣原产品的体验无处不在。在家里、在办公室里、在圣原的门店里,都能让消费者体验到圣原健康产品的魅力。

在圣原的直销体系里,互动式电商平台—圣原健康商城至关重要,经销商和营销员从健康商城取得产品后进行消费或销售给顾客。直销渠道的特点就是营销员作为顾客和公司的媒介,因为不像一般保健品,圣原的产品功效可以直接体验,营销员可以和顾客边体验边沟通,解决顾客的健康需求,增加双方互动。为了让经销商和营销员做产品体验有更好的场地,今年圣原将在全国开设10家省级分公司,作为产品体验平台。“未来圣原还会生产中药品、中成药,但直销不能销售药品,所以未来还有其他销售渠道,所以直销只是圣原目前一部分产品的销售方式。”曲富江说道。

中医药文化理念范文第7篇

文/铁 铮 田 阳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博士生讲师团的66 名志愿者发出“十校百名博士千场生态文明宣讲伙伴计划”的倡议,得到了中国农大、西北农林科大、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大、东北林大、北京中医药大学、华南农大、中国林科院、东北农大和南京林大等全国10所农林医大学研究生的响应。

据悉,10 校的100 名博士生力争在1 年内完成1000 场生态文明主题宣讲。他们将以开展绿色实践教育、传播生态文化理念、讲述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等为核心内容,深入社区、乡村、企业等基层,开展“生态文明博士讲坛”“生态文明宣讲进社区”“生态文明网络课堂”“低碳绿色微行动”等系列活动,为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治理贡献力量。

各校将立足学科特色优势,组成跨学科的博士生生态文明宣讲团,组织10 名博士生志愿者,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焦点问题,策划10 个类型的生态文明宣讲传播主题讲座,深入社区、乡村、中小学、企业开展100 场左右的主题宣讲。专家学者将从10 校100 名博士的1000 场讲座中遴选出优秀讲座,进行视频微课制作,向全国高校示范推广。

中医药文化理念范文第8篇

Abstract: Sports of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hysical classroom, should include four major components, classroom sports instructio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port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inside and outside of school and to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 physical culture of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xtend sports innovative ideas which merg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class as a whole, with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levels and diversification.

关键词: 高职校;模式;体育教学;课外训练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mode;physical education;extra-curricular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200-02

0引言

对“体育教学与课外训练”模式的构建时,应坚持将显性课程与潜性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体育课程向着职业教学内涵来引导学生。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树立“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职业院校特色的体育项目。在体育实践中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运动技能,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的同时,灌输新型体育意识与职业观念,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职业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以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体育教学与课外训练”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与分析。如图1所示。

1体育课程构建模式

1.1 运动项目的设置模式为了满足学生渴望掌握富有传统医学及时代感和实用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满足职业院校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体育课程为学生开设了多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运动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如图2所示。

1.2 师生互动模式师生之间应是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的。在课内,学生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两者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关系;在课外,师生共同负责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及体育竞赛,教师更多的是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条件的保障。如图3所示。

1.3 “课内与课外互动模式”打破旧的体育课程观念的束缚,用大课程观的理念去设计体育课程,对我们中医药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培养空间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应该为学生提供具有中医药和护理职业特色的富有趣味的、开放的多元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多体验、多尝试、多协作,给他们更多的体育课程空间。课内与课外互动模式如图4所示。

1.4 体育课堂与校园网络教学模式体育课堂与校园网络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职业学校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校园网络技术的平台,将体育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课堂与网络互补、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体育课堂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如图5所示。

2课外体育活动的构建模式

2.1 课外组织模式根据职业学校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组织能力特点,职业学校课外体育教学兴趣小组的管理应采取学生自治管理的方式,以学生会社团组织为主,教师为辅,形式上按校级、系科、学生会、社团等机构为基本管理单位。

2.2 课外锻炼模式职业学校生课外体育锻炼应是独立的、自治形式的,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图6所示)

2.3 课外竞赛模式竞赛集中体现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乐趣,以组织好学校的各类竞赛作为龙头和杠杆,调动和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活跃职业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搞活职业学校余暇体育的核心和关键。我们采取固定赛季时间和比赛项目的方法,设月赛;季赛、年赛等,既便于对学生有目的地围绕比赛进行准备性训练,以赛促练,调动学生开展余暇体育活动,也有利于竞赛的组织和管理。

2.4 课外训练模式课外运动训练是职业学校竞技体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硬性指标之一,也是代表学校迈出校门进行比赛交流的载体。如图7所示。

3课外活动的开放模式

3.1 时间开放体育课程在排课时间安排方面采取“全天候”的方法。课外活动、休息日均可以选课,既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院校场地设备资源。

3.2 空间开放我们在体育课程中开设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等户外体育课程,鼓励老师和学生走出校园、既能减轻扩招给学校的体育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又能使学生亲近大自然。

3.3 资源开放人员方面:鼓励教师、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将体育知识、技能服务社会;同时邀请兄弟院校、实习基地的药厂、医院来我们院校进行体育学术、赛事交流,既能活跃院校的体育氛围,又能提高我校师生员工竞技水平。

物力资源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区的体育场(馆、池),同时又对外开放我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尤其是因体育场匮缺的实习基地的药厂、医院更应该邀请他们来我校晨练或比赛。

4结论与建议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错综复杂,诸多职业院校都将CBE课程模式、MES课程模式、学习领域课程理论作为课程改革的开发模式进行探索与尝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MES课程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系统的培训模式,建立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体系的培训新模式;CBE开发模式的核心是能力,课程设计采用模块式方案,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理论知识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度,教学上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较为融合适合职业院校教学理念;而学习领域课程的整体化、深层化理解,与我国的学术传统非常吻合,也符合信息化时代、学习化社会对劳动者能力的要求。获得了我国职教界的普遍肯定。

笔者认为,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除具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一般性质外,还应具备有自身职业特点,结合相关企业单位实际用人需求,更新体育课程改革新的理念:本着“学生主体、就业导向、企业参与、能力本位、素质同步”的宗旨,在全面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充分调研与专家咨询,开展了以“能力本位”为主题的课程改革,利用体育载体,构建体育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大平台,充分展示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体育学科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主动服务、服从于专业培养目标,使体育课成为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