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理学的意义

药理学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药理学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药理学 综合设计性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34

1 “药理学”课程群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基础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此我们“药理学教研室”开设了《药理学》(药学、医学、护理专业)、《临床药理学》(药学专业)和《中药药理学》(中药方向)课程。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教学中开设了《药理学实验》、《临床药理学实验》和《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

目前,我们“药理学教研室”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局面是: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21,《药理学实验》、《临床药理学实验》和《中药药理学实验》三门课程各自独立的开设,各自有各自的任课教师;这种理论和实验21的教学方式在以往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独立思考及实验操作能力。

但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对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扩大招生及其教育经费投入相对缓慢等原因,《药理学实验》、《临床药理学实验》和《中药药理学实验》随理论课单独开课这种模式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分散,很难体现药理学学科内的连续性,各自为战的实验课程间,既不能使学生得到跨课程、多技能的综合训练的培养;也不能突出“药理学学科”系统教学及多课程交叉的特点;更会在设计、操作实验过程中浪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例如以往的《药理学实验》和《中药药理学实验》只单一以健康正常动物为实验对象进行药物药效学研究,观察动物整体对药物的反应,或离体器官、细胞、微生物对药物的反应,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的实验内容又放在《临床药理学实验》课程中进行,这样既没有对同一药物做到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整体统一的药理学实验,同时又在设计、操作实验过程中浪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更不能很好地将各门课程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在保证原有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构建“药理学”课程群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体系很有必要。

2 “药理学”课程群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实践的内容

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内容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既定并已完善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充分吸纳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力求实验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就业、社会需求密切联系,编写《“药理学”课程群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而不能简单将《药理学实验》、《临床药理学实验》和《中药药理学实验》融合在一起而作为实验的项目及内容,而是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药理学学科”的特色,通过就业单位的实地调研,合理调整、安排实验项目,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大学生本科实习及未来职业的无缝衔接。

3 “药理学”课程群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实践的方法

首先根据《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药物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实验所涉及的动物、仪器、设备、试剂、实验方法、步骤、预期的实验结果及可能出现的误差等。

实验前带教教师应据实验教材简单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理论内容和本次实验的基本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中的本次实验内容,一个实验组的学生应据实验内容充分讨论并做出实验具体操作分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实验室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由于综合设计性实验时间较长,可采取分段分次完成,每次实验3~4小时。整个实验结束,应保管好每组实验原始记录,以一个实验班40人、10组实验数据为样本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并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

4 “药理学”课程群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创新点

第一,“药理学”课程群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相融性,能帮助学生理清“药理学学科”的专业脉络,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

第二,“药理学”课程群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实践内容与药品研制、使用的实际过程相符合,通过课题选择、文献检索、实验方案的设计、修改、执行、优化和实验结果分析等过程,可让学生对药品的科研和临床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模拟演练。

5 “药理学”课程群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意义

“药理学”课程群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实践,使学生对“药理学学科”知识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节约了教学资源,注重了在教学内容上各课程间的衔接,增强了整个学科的连贯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动手操作能力;降低了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盲从性,使学生能够尽早适应就业环境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l],尹雅玲,张玉林等.加快临床药理学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医药专业人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6(5):211.

[2]罗琳,徐济良.改革药理学教学模式培养服务型药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45-46.

[3]郑建新,田月红.大学课程考试方式及利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09-110.

[4]徐晓玉.关于《中药药理学》教材的思考[J].中医杂志,2006,(7):23.

[5]姜科声,徐晓红,高超颖.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中外医疗,2009,(32):112-113.

作者简介:张忠泉,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徐玫,河南大学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药理学 课堂教学

当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发展趋势,它的理论对我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正在深入进行的教学领域的改革,尤其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创新教育极具启发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本质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其主观能动性。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向学习者单向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认知内容的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突出了学习的探究性和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学生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取某一结论性的内容,应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真正科学的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及自主学习。总体而言,建构主义强调教学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交互性和开放性。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药剂专业学生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奠定基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不易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只有掌握并运用认知规律来指导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药理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药理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融入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重构提供基础平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或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而是靠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即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习者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去回顾、寻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点。在药理学教学中,教师应格外重视引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应用于药理学的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使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主动学习,接受新的知识,并将新的知识通过意义建构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例如,讲解“肾上腺素解救过敏性休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过敏性休克的病理变化,如微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脏抑制、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等,再引导学生分析兴奋肾上腺素α、β受体所引起的效应,学生自然就能轻松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掌握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再如讲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时,引导学生回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归纳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因素,进一步分析治疗时的着手点—─增强防御因子的作用,降低攻击因子的作用,那么本类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环节就一目了然了。只要牢固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构筑新的知识体系,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建与教学内容要求符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性学习是以情境性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它与建构主义思想有着密切联系。这种理论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应在情境中评估。药理学不仅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在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后采取的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占全部治疗的70%一80%以上。而建构药理学的知识是正确使用药物的基础。教师要阐明本课程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药理学内容繁杂、理论抽象,药物品种繁多、更新速度快,新产品上市周期和使用周期缩短、淘汰加快,这就对医、护、药从业人员对药物的熟知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多联系具体的临床病例及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知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问题、情境或事件上,提倡以问题驱动学习。教师可依据教材上的结论引申出若干问题启发联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救”时,可先让学生观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录像片,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中毒机制、中毒症状与胆碱受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针对症状和病因应采取哪些有效的解救措施,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临床具体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围绕目标或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锻炼和提高其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以适当的学习方法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的理解,要依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使其系统化、结构化,而不能简单地把零散的知识堆积在大脑中。应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探索新知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将前人的间接经验与自己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理学知识点较多而且分散,学生普遍反映难记、易忘,要鼓励学生多归纳、总结,比较同类药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比较各类药物的区别。例如,比较肝素、华法林、枸橼酸钠的抗凝机制、作用特点、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过量解救;比较吗啡和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等。通过这样的比对,学生认清了药物之间的异同点,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需鼓励学生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真正的问题不是单凭一个知识点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综合几方面的知识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如糖皮质激素作用复杂,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其对代谢的影响、抗炎、抗毒素、抗免疫、抗休克“四抗”作用,以及对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等,可通过一种药物使分散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便于理解与记忆。另外,要鼓励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概括总结复杂、零散的知识点,如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可总结为“一进、一退、五诱发”,并由此进行理解和记忆。

四、重视药理学实验,在实验中体现协作交流式的互动学习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为重要,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协作交流式的互动学习。我们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实验小组,利用所掌握的药理学理论知识和生理学、病理学实验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教师对每一份实验设计认真评阅,从创新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并结合科研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如创新性、对照、随机、重复、数据处理、实验动物选择等方面进行指导。实验方案确定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分工合作、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教学是当今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趋势。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的时空局限,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它所具备的强大信息容量、交互功能、虚拟功能,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并为学生自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收集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收集典型临床病例、常用药物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等,使学生认识到药理学的重要意义。要指导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查找所需信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还可通过网络自我测评系统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从而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与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做出及时的分析、评价和指导。

六、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药理学教学

在药理学教学中,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临床医学系学生,我们注重与临床紧密结合,将一些临床用药实例、不良反应监测、新药的应用及新的临床用药思路等知识充实到药理学教学中,这对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学以致用、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医学实用人才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纸上谈兵,我们平时想方设法多与临床医生交流,还不定期地邀请有丰富临床用药经验的临床医生举办临床用药知识讲座,使师生更多地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这样可拉近药理学与临床工作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对药剂专业的学生,我们增加了处方知识及处方分析内容,定期举办药事法规讲座,进行药事管理知识培训,及时通报国内外新药发展动态、药物不良反应,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使广大学生的药学知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七、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药理学双语教学

1.生物工程药理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培养出时代需要的综合人才。生物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新兴专业,目的在于掌握生物前沿技术及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学习先进工艺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最终培养生物工程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提供帮助。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果能够灵活应用,相对容易转化到和生物学相关的其它专业领域,例如食品科学、制药科学等。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物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高水平复合型的生物技术人才成为各国争抢的对象,为了更好地为药物研发做出努力,需要迎合国际新形势。而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在生物工程中运用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查找英文文献,独立阅读了解当前全球生物制药的发展动态、最新成功及应用前景,对日后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其次有利于学科发展。现阶段设置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有很多,但是在开设课程方面相比较其它专业并不成熟,各个高校课程复杂多样,而《药理学》仅仅是一般性的专业选修课,学时较短。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选择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而且激发出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生物工程药理学双语教学的方法探索

2.1由浅及深,逐步推动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种挑战。对英语基础知识差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专业词汇积累少,教师应该考虑到全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始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时以汉语教学为主,等待学生逐渐适应并且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兴趣时,逐渐扩大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此外,教师应该主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英文材料进行阅读,推行中英文相互参照的课件。对于首次使用的英文专业名词,教师应该解释清楚。在选择英文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侧重于简单、容易理解的章节;而难点重点内容,例如有关药理学原理、概念及机制等内容,要以中文讲解为主,随着双语教学模式的推进,逐渐增加教学难度。

2.2教材的选择与双语教学建设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母语为主,外语为辅的英文参照形式的双语材料,这主要是由于药理学在高校学习的难度大、专业性强、理论概念内容比例大等原因。现阶段,我国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直接引入国外原版英文教材,具有语言地道的优势,但是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高,缺乏针对性。另一种是国内高校教师编写,具有和中文教材相似的板块,学生易于理解且更加具有针对性,大但相对英文表达不地道,无法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这两种双语教学教材都要求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前提条件,必须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3完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我国双语教学当前正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健全的评价机制作为支撑。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在此之下形成的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教学。双语教学的教学过程和结果是重点考核指标,应该包括全面的评价体系,有学生平时双语教学中的课堂表现,期中、期末成绩、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技能等,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此外还应包含教师的教学评价,客观、真实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能力,体现出双语教学的目标。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药理学 实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31-01

药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药理学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实验教学是中等卫生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药理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有三个:验证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习和了解药理实验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为将来创造性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药理学实验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实验方法,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也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理学实验是在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药理学实验教学是医药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为培养创造新的人才发挥重要作用。当今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药研究也要求药理学实验教学不断进行改进和发展,以便与药学发展密切配合,因此,药理学实验教学必须跟上医药科学的发展步伐。以往的药理学实验课是把验证理论放在首位,忽视了对学生智能的培养,虽然实验课时不少,但收效甚微。为此,我们要在药理学实验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药理学实验约占总课时的1/3,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也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根据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总目标,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提高认识,端正思想态度

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组成的教师首先要讲清实验课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其次,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充分,是保证试验成功的基础。它包括教师的准备及学生的准备两方面。

1.教师的准备。主课老师对实验课的高度重视,认真备课,包括:(1)备原理,目的和要求;(2)方法步骤;(3)动物、仪器,材料和物品;(4)对实验的每一步骤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5)设想好学生分组、操作顺序及时间分配,加强实验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2.学生的准备。课前做好预习是很必要的。学生应按老师的要求,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做好实验后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在实验结束,老师应进行小结,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则应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客观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以便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增加学生实验课后的清晰感,强化记忆,不断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的最好方法。对每一次实验都要求做好预习、准备,严格实验操作步骤,同学之间协作配合,认真求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并写出高质量的实验报告。教师对每个同学、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课表现作出评分,作为实验考核成绩。实践证明,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教师重视,严谨治学,严格考核,才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药理学 考试评价 专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4.7

文献标识码:A

在国际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专业也越分越细,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医学领域对不同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药理学是医学类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与临床间的桥梁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合理用药、科学研究等工作所必需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而传统药理学考试评价模式无法满足新的人才培养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们针对传统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对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完善。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考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实现教学目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体现了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逻辑性、循序渐进性等特点,使学生在完成正规的医学培训后具有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宽泛和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良好的科学医学思维能力,并且方便教学实施和管理。但是随着专业的细化,医学领域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业者需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工作中要深入钻研,善于沟通、表达和协作,而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不能很好体现专业特色,远不能适应当前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学生长期被动的、缺乏沟通与合作的,完全接受的学习方式,易生成惰性,缺乏创造力。要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提高高等学校教学水平,必须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新的药理学考试评价系统的开发应用,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针对传统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开展针对师生的问卷调查,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探讨并构建不同医学专业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临床、护理、口腔、麻醉、影像等各医学专业的专业特色,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适当缩减部分考试内容,加强专业相关药理学教学内容的试题,增加病例讨论在考试中占的比例,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药理学考试评价的准确性。

第二,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的开发应用,有助于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认识到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药理学评价体系建立

3.1问卷调查

分别以2009级、2010级、2011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学、专科等不同专业层次师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总结现行的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3.2药理学试题库现状

目前,我校药理学试题库包括药理学总论、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与血液系统和内脏系统药物、作用于内分泌系统药物、化学治疗药物、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和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共8部分,48章。

3.3构建不同专业药理学试题库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特色,针对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护理、口腔、麻醉、药学、专科9个专业,分别构建相应的药理学题库。例如:临床医学专业题库删减章节包括:局麻药、全麻药、子宫平滑肌兴奋和抑制药、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抗寄生虫药;重点强化章节有: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抗菌药物等部分。并加强专业相关病例分析试题。

口腔专业药理学试题库的删减章节有:抗癫痫与抗惊厥药、抗帕金森病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抗精神失常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子宫平滑肌兴奋和抑制药、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重点强化章节:局麻药、全麻药、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抗菌药物等部分。并加强专业相关病例分析试题。

麻醉专业药理学题库删减章节包括:抗癫痫与抗惊厥药、抗帕金森病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抗精神失常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子宫平滑肌兴奋和抑制药、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重点强化章节:镇静催眠药与安定药、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药、吸入、静脉、局部、骨骼肌松弛药及其拮抗药、作用于胆碱受体的药物、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抗心力衰竭药、抗心律失常药、控制性降压药、血浆容量扩充药、抗菌药物等部分。并加强专业相关病例分析试题。

3.4反馈与完善

药理学试题库的构建与应用成为师生之间的桥梁。在试题库构建、应用过程中,不断收集师生意见反馈,进一步修订、完善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 探讨高等医学院校实施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手段。方法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二步法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及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手段的改革:更新设备及多媒体的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教材及实验内容的调整;对实验考核方式及内容的改革。结果 通过四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高。结论 我院所采用的四方面教学改革对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药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and means of the reform of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MethodsThe experiment teaching was reform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application of the “two-stage method” and perse teaching method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renew of the equipment and the use of multi-media;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content of experiment; and the reform of the experiment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were improved, and their interest inspired, which benefited the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 and research. ConclusionThe refor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 and research of pharmacology.

[KEY WORDS]pharmacology; experimental class; teaching innovation

随着社会发展,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生,已是当今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1]。要培养符合时展需求的医学生,必须有完整的教学体制和创新思维、适应时代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一套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和新技术。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实验仪器、条件的限制,药理学实验内容大多为纯验证理论性的,其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远不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2]。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要起到验证药理理论的作用,更应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创造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方面发挥作用[3]。作者就如何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想法。

1 药理学实验教学地位

药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研究药物和生命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实践性很强,实验课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药理学实验课程学时比例在25%~35%,我院药理学实验学时比例为33%。药理学实验可以验证某些理论,强化学生对药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团队合作精神,遵守纪律精神,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培育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研究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基本方法,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研究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4]。总之,药理实验课教学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药理学实验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验证先人创造的成果而不是创造的过程,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改革措施

2.1 教学模式的改革 探索性原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故实验内容和教学模式应从过去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模式转变为探索性实验模式。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索中培养创新意识及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内容,不需积极主动地动脑筋去思考更多的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被动、依赖性的教学局面[5]。这样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内在潜力,也不利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为此,我们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探索性地采用“二步法”实验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实验教学目的。所谓“二步法”实验教学模式,即第一步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主要向学生介绍药理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实验设计原则与要点、实验资料统计处理方法、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等。进行常用仪器和基本动物实验技术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实验基本功,如动物捉持、给药方法、结果观察与记录等,并应用一些效应明显的药物,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验证相关理论,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第二步则以自编实验教材为基础,通过自选、自设和自做,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创新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敢想敢问,甚至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培养其创新的意识及能力。例如:“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的实验,教材实验设计为取3只小鼠,1只小鼠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只注射氯丙嗪,其中1只置于室温下,另1只与对照组小鼠同置4 ℃冰箱中,给药前分别测定环境温度和小鼠体温,给药30 min后同法再测定3只小鼠体温。比较温度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学生自主设计将注射氯丙嗪的小鼠放置于高温的环境中,根据给药前后温度的差异分析氯丙嗪对温度的作用特点。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氯丙嗪的作用特点印象更为深刻,加深对氯丙嗪药理作用的理解,同时深刻认识到,临床应用氯丙嗪人工冬眠时必须配合物理降温。该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活跃,由过去的“要我做”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做”。我们同时还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采取变换角色的教学方法,由学生当老师向同学讲述实验理论知识、实验 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同时也将双盲法应用于对比性实验,如“药物对瞳孔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前由准备人员将所需药物按要求配制好后,分别放入同样大小、外观一致的试剂瓶中,并随机编号为-、+等,带教教师与做实验的学生都不知道每瓶的具体药物是阿托品还是匹罗卡品,等实验结果出来后再揭开谜底。这样既可以弥补验证性实验没有新意的不足,又可以克服学生不认真实验,由已知的理论结果推测实验现象,从而完成实验报告的不良现象。同时此法启发想像,有利于培养创新素质。实验的本身就是一个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出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索的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期间,我们举办药理知识智力竞赛,分成4~6个竞赛组,每小组推荐3名抢答代表。通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竞赛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达到了复习专业知识的目的,使所学的知识前后贯通、系统化;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反应速度,同时也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素质有所提高。

2.2 实验手段的改革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实验手段和设备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6]。过去,药理学教学长期依赖的设备如刺激器、记纹鼓、血压记录仪和平衡记录仪,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如灵敏度差,稳定性不高,有的面板上可调参数很多,因此不仅在仪器的调试上要花费较多时间,而且学生经常发生错调参数的现象,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教学质量,急需进行更新改革。但进行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又不能脱离实验教学经费的现状。为了使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我们利用各种学术交流机会,多方了解兄弟院校设备更新动向。同时,开展广泛的市场信息调查,了解所需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时的稳定性、价格以及售后服务和技术力量等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综合分析之后引进一批新设备,大大改善了实验室的实验条件。我们利用新设备的新功能开设出更能符合现代医学生需要的新技术和新实验。同时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使实验室教师充分掌握和利用该套设备,在实验方法上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改进,形成一整套新的方法,使之更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有些药理动物实验,对实验动物或组织器官要求高,实验操作复杂,影响成功率的因素多,故成功率低。如抗心律失常实验,此实验不仅要求仔细筛选实验动物,实验操作繁琐,影响因素多,且使用心电图机过于浪费心电图纸,现在实验课我们采用生物信号放大系统(MPA 2000)。学生打开计算机移动鼠标,就可观察到肾上腺素是否成功制备家兔快速性心律失常病理模型,以及普萘洛尔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还能定量分析心律失常的潜伏期、持续时间、类型等。我们要求学生将屏幕显示结果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写成实验报告,以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2.3 实验内容的改革 为实现实验教学的各项培养目标,注重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更新,既突出培养目标的要求,又兼顾实验方法的代表性。我们既强调药理学实验基本技能为基础,同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的方向,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代表性实验中增补了毒理学实验“戊巴比妥钠LD50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实验“苯酚红的药物血浆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的测定”;在定量实验中增补了“药物的竞争性拮抗作用”实验,观察普萘洛尔和异丙肾上腺素的竞争性拮抗作用;又增补与临床相关的“临床用药病例讨论”,讨论临床的合理用药、首选药、次选药、注意事项。

2.4 实验考核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7]。新的评价标准必须符合创新教育要求,全面、系统、动态和多样地进行评价。长期以来,药理实验成绩仅占药理学成绩的小部分。为了突出药理实验在药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加大了药理实验成绩的比重。另外,药理实验的考试形式也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药理考试形式能真实反映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对实验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包括功能实验基本知识、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考核方法多样化,采取书写报告、科技活动、讨论发言等多种形式。①平时成绩。为了体现既重考试又重平时表现的特点,防止考试前突击复习现象发生,我们加重了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50%。包括:实验报告、提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勤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报告重在考核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为紧密联系临床要求学生完成一次处方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不能是简单的文字叙述,而是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提示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要求以模拟科研论文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②操作考试。以往的考试通常先将许多实验操作编号,采用以个人为单位的形式,通过抽签决定学生实验操作的类型,以其当时的技能表现作为评分依据。显然,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知识的局限性,不利于对学生所学技能的全面了解。针对以上弊端,我们对实验考试采用小组和个人相结合的形式,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实验理论答辩和技术考核,根据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分。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考试时的侥幸心理。与此同时,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基本功能训练,也加大操作考试所占比例(50%)。总之,我院通过四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了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高。药理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改革的方面,例如开辟第二课堂等。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不是固定的模式,古人云:“运用之妙,在乎于心”。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方式和思维状态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同时,要积极吸取他人的经验,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既要掌握和探索一般教学的规律和形式,又不限于一法,不拘一格,创造出一条更加适合于具体情况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湘燕.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医学生素质教育相关问题[J].医学教育,2004,200(2):20.

[2] 高允生,宋玉云,李娟,等. 临床医学本科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0,74(2):34.

[3] 王巧云,石乐鸣,徐理华,等.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33.

[4] 熊爱华,肖昕. 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10(5,5):517-518.

[5] 徐济良,邵政一.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1999,17(2):110-112.

[6] 徐英. 《药理学》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与研究[J].中国药理学会通讯,2000,71(1):50.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第7篇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室;管理;经验和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40-02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与临床医学联系非常紧密的桥梁学科。药理学实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理论教学的效果[1]。而药理学实验室是培养医学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场所,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基地。因而实验室的管理状况对实验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反映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2]。因此,加强药理学实验室的管理对于确保药理学教学和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根据药理学实验室的特点及本院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本文对药理实验室的使用率、药品试剂的管理、特殊耗材管理以及实验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进行总结,以期为更好地管理药理学实验室提供理论依据。

一、实验室及其设备使用率管理

以往每个教研室都有自己的实验室,由于学生数目不同课时分配也不同,导致有的实验室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经常超负荷运转,而另外一些功能相近的实验室却由于教学任务不足而造成闲置,比如,药理学实验室、生理学实验室和病理学实验室。机能实验室的成立使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充分认识到实验室设备不是归哪个实验室所有,而是属于全院的,通过物质资源的共享,减少实验设备的重复购买,为学院节约大量资金。在应用机能实验室时,上述三个实验室汇总实验教学计划对实验室及设备进行统一调配,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方便了这些学科间的交流,也避免了学生在不同实验室间的奔波。以往一个实验室受设备及场地所限,只能同时开4-6组实验,因此,对于学生较多的班级只能分次完成一个实验,给指导教师及实验员增加了工作量。成立机能实验室后,设备共享使同时开设的实验组增加,基本可以保证每个班级同时完成同一个实验,减轻了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的工作负担。

另外,针对药理学实验的特点,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本教研室采用每学期第1-2周做实验准备,第3-15周集中完成实验课内容,其余时间每个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室空闲时安排1-2次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还增加了学生期末复习的时间。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结果表明采取这种方式安排进行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验室药品管理

药理学实验需要许多药品及试剂,有些甚至是特殊药品,所以管理和使用好这些实验药品,不但可以避免浪费,保障安全,有利于保障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及服务于社会的能力。过去,药理学实验室中药品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几个实验同时使用同一种药品,但每个班的实验时间不同,有的相差几周甚至几个月,尽管每个实验用药量不多,但一些化学药品开封后很快失效,因此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几个教研室教师及实验员的探索,采用了以下方法:首先,组成实验准备小组,成员由指导教师和实验员数人组成。在前一学期末,将所有实验教学计划汇总,统计出实验课所需的药品种类及试剂浓度和用量,将需要同类药品的实验课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段时间内;其次,实验员根据统计结果,将可以分装的药品按用量分装成小瓶,试剂按各实验室所需的最高浓度配制相关用量,分别做好标记;不能分装的尽量买相应规格的药品;最后,各实验室的实验员在实验前到准备室领取相关药品和试剂,分别配成所需浓度,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实验员要把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实验准备小组,并提出合理建议,这样既节省药品用量,也有利于药品的统一管理。

三、实验室特殊材料管理

1.实验动物管理。药理学实验以动物实验(主要为家兔和小白鼠)为主,由于不正规操作常常会导致学生受伤。为避免在实验中受伤留下严重后遗症,首先,要保证从正规部门购买实验动物,并且避免在实验室长期喂养,以防它们感染疾病;其次,实验过程中,不断强调正确实验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学生受伤;最后,告诉学生要爱护动物、尊重生命,让学生知道,正是由于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医学的飞速发展。

2.特殊药品的管理。特殊药品是指国家规定有特殊管理办法的医疗用诊断或治疗药品,包括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要求在使用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学院的相关规定管理这类药品,保障实验教师及学生的安全。本院对该类药品实行提前申报,专人专柜,双人双锁管理,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库房,从药品取用直到最终处理,每个环节均按有关规定进行记录,并有经手人的签名,做到有据可查,保证用药安全。

四、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

药理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往的实验教学主要采用程序化实验模式,首先,教师讲解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结果,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机械性地实验,课后按照理论课内容填写结果分析、讨论,常常一组甚至一个班最终只有一种模式的实验报告。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上课困难,学生缺乏兴趣,敷衍了事。另外,教师示教时,由于场地、人数的限制,有很多同学根本无法看清示教,使指导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实验小组的试验台前,不断重复实验步骤,有的实验最终变成教师在做。因此,本教研室充分利用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采用软件、录像等方式,强调实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突出多媒体丰富性、直观性、可重复性的优点[4],购买一些录像资料及相关软件,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循环播放相关教学录像资料,强化基本操作的规范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纠正错误操作,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本实验室还通过提高教师及实验员的学历水平和听课、学习、参观、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既能拓宽教师的知识面,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又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学习药物临床前药理研究的方法,观察药物的作用,为新药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5],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但是,传统的药理学实验主要以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的实验为主,重复操作多,使用的仪器也多是现代医院及实验室淘汰的设备,无法展开与现代医学发展相适应的实验内容,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限制了其积极性的发展,因此,该种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情况,本实验室根据本院学生学历层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配合指导教师重新设定实验教学内容,只保留实验动物的捉拿及给药方法、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及有机磷中毒及解救四个经典实验,而增加传出神经药物的鉴别等这样的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一些对实验设备及实验技术要求高,耗时长且操作复杂的动物实验改为电教,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也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

综上所述,随着新的医学教育的发展,对药理学实验室管理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药理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应不断总结、探索实验室管理的发展,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引入到实验室管理之中去,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培养更多、更好的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涛,陈晓红,周维英等.药理学实验教学多元化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3):448-450.

[2]梁婷,陆涛,焦强.高校药学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药学进展,2011,35(2):73-79.

[3]胡俊梅,谢晓兰,吴洪.药学专业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和设想[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2(4):103-105.

药理学的意义范文第8篇

一、脑细胞间液药理学的概念

自田代真一等[1]首次提出“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以来,逐渐形成了应用此种方法研究中药药理的趋势。但由于血脑屏障将大脑与外周严格区分,从而致使神经细胞的微观生存环境和屏障以外的其它体细胞有很大差别。首先,血清药物成分与能进入脑组织中的药物成分也存在较大差异。血脑屏障控制着物质的转运,保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高度稳定。完整的血脑屏障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系统,由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周细胞、神经元和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这一特殊结构可使血液中多种溶质从脑毛细血管选择性的进入脑组织。

其中,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基底膜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形成了BBB的3道机械屏障,而转运系统和药物代谢酶构成了其酶屏障。水溶性药物受到机械屏障的阻止,不能进入血脑屏障。脂溶性药物的跨膜转运受血脑屏障表面的多种转运体控制,转运体的表达受癫痫或炎症等因素影响,间接影响到脂溶性药物成分的透过率[2,3]。

其次,血清和脑细胞间液的基质物质不同。从该层意义上来讲,将含药血清用于神经元的培养并不恰当,已有实验证明含药血清对神经细胞有毒害作用[4]。所以,脑保护药物研究不适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只能寻求其它手段。梅建勋等[4]提出脑脊液药理学的概念,采用正常家兔给予受试中药,然后从小脑延髓池穿刺采集脑脊液,用于神经细胞培养。结果显示,含药脑脊液有一定的神经营养作用。由于脑脊液与脑细胞间液存在交换,研究脑脊液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5],但不同药物在脑脊液与脑细胞间液中的药物浓度存在差距。LiuX等[6]分别采用微透析法和抽取脑脊液的方法,检测了戊硫代巴比妥、9-羟利培酮等9种药物在脑细胞间液和脑脊液中的含量,结果9-羟利培酮在脑脊液中的浓度是微透析液浓度的5倍,其余8种药物脑脊液中浓度均在微透析液浓度的3倍以内,证明脑脊液中药物成分也有异于脑细胞间液。血-脑脊液屏障位于脑室脉络丛的血液与脑脊液之间,其结构基础主要是脉络丛上皮细胞之间有闭锁小带相连,与血-脑屏障相比结构疏松,存在渗漏的小孔,故脑脊液与血液间存在丰富的物质交换。进入脑脊液的小分子示踪剂按时间顺序依次在血管、毛细血管、引流静脉和脑细胞间液中被检出,这证明脑脊液与脑细胞间液的交换相比血液与脑脊液的交换更慢,这是因为脑脊液中的成分要进入脑组织间隙需要通过紧密连接,相比之下交换较为困难[5]。

基于上述研究,本课题组提出脑细胞间液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实验动物口服或静脉给药后,采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脑细胞间液,研究对细胞或组织等模型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即脑细胞间液药理学。脑细胞间液是神经细胞生存的直接外环境,也是药物成分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神经细胞的必经途径,故脑细胞间液是检测透过血脑屏障药物成分的最佳载体。参照血清药理学,检测脑细胞间液中药物成分,并以其作为干预因素进行体外实验是脑细胞间液药理学的主要内涵。

二、建立脑细胞间液药理学的关键技术

微透析(Microdialysis)是灌流采样与透析相结合的新型生物采样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用来测定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因微透析具有活体微创、可动态观察、采样量小的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能透过血脑屏障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等研究中,微透析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7]。微透析技术用于脑细胞间液药理学的优点如下:①微透析可以用于实验动物的活体采样,且对动物的伤害较小,属于微创手术。在采样过程中可以保持小型动物(大鼠、小鼠)清醒活动状态,收集的数据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动物的活体生物指标,不受大面积创伤、麻醉等激烈刺激的影响;②微透析样品可以实时反映透析液中待测物的变化情况,以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描绘待测物的量-时曲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待测物含量的变化趋势。若是微量样品以微柱测定,时间间隔甚至可以缩短到3min,避免待测物因降解所造成的测定不准确;③样品中无大分子物质,基本不需处理可直接分析。由于微透析样品经对大分子无通透性的半透膜透析得来,蛋白质等大分子都被截留膜外(可透过分子量约为5000~50000Da),样品可以直接由液相色谱、质谱等精密仪器分析,省时高效,避免样品处理过程中损耗、引入其它杂质所造成的数据偏差;④脑微透析液可直接反映脑细胞间液中的药物水平,在透析取样过程中,由于与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穿过半透膜,所以微透析样品中所得的游离型药物浓度更能体现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⑤微透析液是与神经细胞外环境组成高度相似的基质,从药物或内源性成分的组成都适用于神经细胞的体外实验。因此,微透析技术为脑细胞间液药理学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脑细胞间液药理学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优势

1.有助于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靶向性筛选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同时,中药复方的研究也充满了复杂性,其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引起世界学者的兴趣[8]。本课题组认为,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研究必须与其特定功效紧密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我国学者王喜军等进行了大量的血清药物化学的实践研究工作,他从血清中分离、鉴定移行成分,研究血清中移行成分与传统疗效的相关性。中药归经学说认为,药物的功效与其归经密切相关。受上述启发,我们认为复方的有效成分也应与其代谢分布密切相关。靶向性筛选有助于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即通过研究靶器官的药物蓄积、代谢情况,为阐述药物有效成分提供依据。针对脑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血脑屏障难题,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靶向性研究是筛选脑保护中药的重要途径。虽然有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作用于内皮细胞间接干预脑实质的病理变化[10],但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实质是脑保护药物的主要作用途径[11,12]。对治疗脑部疾病的中药化学组分进行靶向性筛选,检测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实质中的药物组分,有助于发现中药的脑保护物质基础。如本课题组研究了由3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塞络通胶囊(原:维脑康),给药后大鼠脑微透析液中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其中两味中药的3种成分。

2.有利于动态观察脑内药理指标的变化

脑缺血等疾病发生后,脑细胞间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单胺类神经递质和乙酰胆碱等内源性物质含量发生变化,反映了疾病进程和病变机制。对脑细胞间液中上述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是研究脑病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的重要手段。如通过采用微透析技术研究脑细胞间液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发现兴奋性氨基酸异常释放是脑缺血后的关键病理环节[13],且一些治疗药物对此有抑制作用[14,15]。

另外,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DA和NE)、5-HT及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加与很多脑病发病机制相关[16,17]。基于微透析技术,检测上述神经递质在脑细胞间液中的含量变化可以动态、连续的反映其病理变化。

3.有利于体外研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因脑细胞间液是神经细胞的真实生存环境,采用微透析技术采集的样品是脑细胞间液的稀释液,故微透析液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理论上存在可能。本课题组对MCAO大鼠给予复方中药治疗,收集脑微透析液进行体外药理实验。前期研究表明,采用含40%正常脑细胞间液的培养液,对正常和受损神经元的生存率和LDH释放率均无显著干预作用,而加入同样浓度的含药脑细胞间液,对受损神经元有显著保护作用[18]。采用含药微透析液,相比直接采用药物或药物有效成分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具有如下优点:①中药复方制剂多为汤剂、胶囊、丸剂等,在加入培养液前的溶解、过滤等环节均存在较大困难,而微透析液中多为小分子物质,仅过滤除菌即可应用,其成分不会发生改变;②微透析液中的药物成分是复方经吸收、代谢、透过血脑屏障后到达作用部位的实际状态,更接近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③中药复方有可能作用于神经元外的其它细胞而发挥作用,如促进星型胶质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而脑细胞间液体现了给药后脑内的内源性分子改变,所以可更全面体现复方的脑保护功效。

4.反映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透过率的改变

在血清药理学研究中,人们注意到中药复方进入生理状态下的动物机体与进入病理状态的动物机体,其体内过程是不一致的[19]。在病理状态下,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透过率也不同于生理状态。脑缺血引起炎症反应、蛋白酶激活、氧自由基产生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会导致紧密连接的破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有些药物较生理状态时更容易进入血脑屏障[2],如银杏内酯B在缺血侧半脑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健侧[20]。但有些药物与之相反,如Spudich等[21]发现在局灶性脑缺血发生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药转运体Mdr-1表达明显上调,造成某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明显受阻。所以,脑缺血中风治疗药物的靶向性研究应在其相应病理模型上进行。另外,给药剂量也应按临床正常用量进行人与动物给药剂量换算,既与临床用药规范相符合,又不会改变药物代谢及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1]。

四、脑细胞间液药理学尚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