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景点规划设计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迪士尼乐园由现代著名建筑大师、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格罗皮乌斯亲手设计。经过三年施工,园内主体建筑都已竣工,只要把连接各个景点的道路铺设出来,就可以对外开放了。
可是连接各个景点的路线规划设计方案却迟迟没有交到施工部。原来,从事建筑设计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难题的格罗皮乌斯却在迪士尼乐园的路线设计上“卡了壳”。格罗皮乌斯先后设计出了50多种路线方案,却没有一种能让他满意。为了能早点开放,迪士尼乐园天天打电话催格罗皮乌斯尽快拿出路线设计方案。
格罗皮乌斯被催得心烦意乱,正好接到了法国一个庆典活动的邀请。他原本不想参加,但转而一想,出去静一静,也许会想出更好的方案来。庆典活动结束后,格罗皮乌斯与朋友开车到巴黎郊外散心。一路上,格罗皮乌斯看到一些种葡萄的农民把葡萄摆在公路两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招手叫卖,但很少有车停下来。一会儿,格罗皮乌斯的车驶到山脚下的一个葡萄园,他发现这个葡萄园外停了很多车,采摘葡萄的人兴高采烈,进进出出。原来,@个葡萄园的主人是位独居的老妇人,她因年迈无力打理葡萄园,只好在园门口放了个铁盒子,游客只需投入五法郎便可以进园采摘一篮葡萄。葡萄园绿意盎然,除了几条游客自然踩踏出来的道路,别的地方都长着青草和野花。看着葡萄园内游客自然踩踏出来的路,格罗皮乌斯深受启发:路是给人走的,人们最喜欢最常走的就是最佳路线。
关键词:生态园林 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在我国应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我们的造园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称绝佳的传统园林范例和理论,说它年轻,是由于这门学科在实践中发展、演变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接轨,又是近几十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之前,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很少,加上国力有限,除了出现过个别优秀作品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一般地讲,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成为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风景园林师不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
一、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
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够从事各类园林景观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风景名胜区规划、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的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作为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整个园林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以及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国内外园林发展简史、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构造要素、公园规划设计、广场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及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等内容。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形条件下各不同类型绿地的综合分析、解决场地存在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问题,并能正确表达和表现设计内容,提高绘图技能、技巧。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学时偏少,教学深度难以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园林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的专业,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而以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时为72,按照这个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每个部分的内容都讲到,势必会造成每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浅尝辄止,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不容易把握该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往往是对某一章节内容刚刚入了门,又开始了其他部分的练习。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因要考虑课程内容的覆盖面,所以很难将课程内容细化到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设计深度,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深度难与市场需求接轨。
(二)缺少设计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动力源于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会增加学习动力,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园林设计专业更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设计氛围。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美术基础,对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较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更难以形成良好的设计氛围,这对于学生设计能力与表现能力的提高均产生不利影响。
(三)互动较难,难以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虽然在课堂上有师生互动环节,但由于师生比较低,所以在课堂上难以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另外,学生学习还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总是感觉上课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其实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学生也必须要融入课堂,只有融入课堂才能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四)课程考核以试卷为主,考核形式单一这门课程一直是采用试卷考试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因试卷考试都是以理论内容为主,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能是对书本内容进行短暂的记忆,考试过后内容很快就忘记了。通过课程考核很难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原理与方法,更难以真正考查到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及表现能力,这也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考核多样化是不相符的。
三、具体的改革方法与措施
(一)调整教学大纲,满足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鉴于该课程的重要地位以及学时偏少的问题,在2011年5月份我们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要求与特点,重新编排了园林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根据新的培养计划,我们又于2011年的6月-9月重新调整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与实验大纲。修改后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共108学时,共分为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理论课占48学时,实验课占60学时,分别在大二下学期(理论:30学时,实验:24学时)和大三上学期(理论:18学时,实验:36学时)完成。调整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时得到补充,课程内容也更趋于合理,与其他课程衔接更加紧密。通过到设计院所进行调研以及在设计实践中的总结与探索,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专业的培养要求,我们参照课程内容选择了实际工作中接触类型最多的几种城市绿地类型,在对原有教学大纲进行调整的同时,将原有园林史及城市规划部分删除,保留园林规划设计核心部分,并将其整合为八个课程设计模块,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也便于教师授课及学生课程设计的进行。这八个设计模块分别是:组合花坛设计、城市街旁绿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城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新的大纲更加强调实践锻炼的重要性,通过课程作业的实际训练使学生最终能够达到用人单位对园林设计人才的需求标准。从最近几年园林设计毕业生都有到大型设计院和外企工作的情况可以看出,园林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有所提高。
(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设计基础
1.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学生尽快熟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课前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要求、考核方式以及教学参考书,让学生提前收集参考书及设计资料。在平时的课程中向学生强调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积累大量的专业知识,并为其提供景观设计类网站及大型论坛,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浏览与专业相关的网站与论坛,多积累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不断增强对本专业的深入了解,强化专业定位,培养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2.利用课程教学实习,增强学生知识面及专业自豪感该门课程有为期两周共40学时的教学实习,因苏州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上具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故安排一周时间参观苏州古典园林,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园林专业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古典园林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古典园林常用的设计方法。在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完成钢笔速写10幅,并安排测绘任务让其体会园林空间布局与划分的技巧。另外一周则安排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际项目的方案与祥图设计,学生最后上交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图纸。最后实习的总成绩由方案图纸(40%)、钢笔速写(30%)、实习报告(20%)、平时表现(10%)构成。实习结束后,将实习作品进行汇报展览。通过连续几届展览的举办,扩大了园林专业的知名度,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组织设计团队,鼓励学生参加实际建设项目及创新课题从2009年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个设计团队,每个团队设组长一名,团队成员3-5人,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规划项目及创新课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学生设计团队已参加并完成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课题10余项,参与完成的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这一模式是参照规划设计院的团队管理工作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方案设计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均很有帮助。
(三)加强交流互动,锻炼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协调能力协调能力对于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学生来说异常重要,特别是进入到工作单位后,无论是在前期的方案设计阶段、还是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或是施工现场指导阶段等,都需要毕业生拥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这一能力也是招聘单位特别看重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除了正常的课堂提问及课程作业讲解,我们还做了一些师生互动方面的尝试。
1.汇报课程设计作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师而言,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表达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图纸的表达,即通过图纸将设计理念展示出来。二是指语言的表达,即通过优美的讲述对设计图纸进行阐述。在园林规划设计实验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做一个景观设计方案都要自己上台进行汇报、讲解整个方案的内容,把自已的设计想法与设计理念表达出来,由任课教师根据其设计方案、图纸表现以及语言表达等情况对设计图纸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模式能够突破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单调、呆板的情况,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掌握学生的设计习惯,鼓励其尝试新的设计形式要求学生每一次课程设计作业都要在课程教师指导下经过2-3遍的修改,最后才能绘成正式的图纸交上来,这样做一是能够保证设计作品的质量,二是在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中对学生的设计思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与提高。在设计方案的探讨中,逐步了解并掌握其思想动态、设计习惯及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鼓励其尝试新的设计思想及表现形式。在图纸的每一次修改与讨论中都伴随着师生的相互探讨、交流意见、发表看法等互动形式。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比在大课堂上的互动效果要好,且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很快。
3.适当激励,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现在的学生个性与自尊心都很强,如果对其设计作品一味地否定或挑毛病的话会使其对专业课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设计作品时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带有教师个人的喜好。对其设计作品的风格应予以肯定,这样做也便于学生培养不同的设计风格;同时应对其设计作品中的闪光点进行适当的激励和表扬,以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心。具体方式除了口头激励,还可以将优秀的设计作品通过展览定期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的交流与互动,通过优秀的带动不足的,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浓厚的设计氛围。
(四)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设计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种综合应用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设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工程项目所要求的全部设计内容,这是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所必须达到的能力。
1.采用快速设计+图纸的方式进行考核根据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的特点,我们改变了课程考核方式,不再通过试卷对其进行考核,而是通过快速设计与课程设计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总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快速设计成绩占50%,课程图纸作业成绩占35%,平时成绩占15%。具体内容及所占分值见表1。快速设计成绩主要是由授课教师给出设计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4个小时内快速绘制出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并达到设计要求,最后,由授课教师根据其所提交的设计图纸给出成绩;课程图纸作业是指每个学期所规定完成的4个大的实验项目设计图纸,由授课教师根据其所交图纸给出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回答问题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其中课后作业是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布置的,这个作业是一个综合公园景观设计作业,且是属于课外的,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由课程教师组织协调,于每周三下午将各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拿到一起讨论,授课教师要对每一组的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指导。经过8周的时间,将每个小组的设计成果组织到一起,做成一个PPT文件进行汇报。具体办法就是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将他们组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每个组的汇报时间约十分钟,课程教师和其他学生做评委,对每个小组所做的景观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2.调整课程设计的考核数量与质量课程设计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课程设计一直是该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际项目的了解、分析、设计、绘图,锻炼其分析场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于这一情况,我们调整了课程设计的质量要求,同时增加图纸的数量,由原来的一个课程设计一张A2图纸,增加到2张以上A2图纸,设计内容也由原来只要求一个平面规划图、两个透视图,到要求增加场地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视线分析图、竖向设计图、断面图以及局部景点祥图,通过质与量两个方面的严格要求,学生们的设计能力及图纸表现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市中心街区旧城改造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改变旧城区面貌,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改造建设,全方位加强管理,将旧城区改造建设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质量优良的现代化街区。中心街区旧城改造的基木原则是:
高起点规划设计的原则。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一步到位,保证旧城改造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保证功能和景观的先进性,确保30年不落后。
促进商业、服务业繁荣,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调整用地功能,完善商业、服务业设施和其它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繁荣城市经济。
保留与改造扩建、拆迁与开发新建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规划设计方案,逐个地段、建筑抓落实,对保留的建筑物实施改造、扩建;对可开发建设的地段,拆除旧建筑后实行综合开发建设。
地上地下、立体空间全方位改造的原则。改造地段同时实施地下管线敷设,地上公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及建筑改造开发建设、空间艺术和环境艺术工程建设整体配套,相得益彰,不留死角。
政府推进和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旧城改造积极引入城市经营理念,坚持谁投资、谁收益,政府、社会多渠道筹措融通资金,共同为旧城改造做贡献。
保护文化遗产、突出特色的原则。改造因地段建筑物制宜,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和沿海城市的特色,打造城市品牌。
改造范围
中心街区旧城改造范围是,解放路一南大街一青年路一北马路道路两侧及纵向廷伸区域,环路总长约7公里,面积约3.5平方公里。
改造时间
2006至2008年完成主要改造任务,2008年完成收尾工程。启动时间为2006年3月。
改造内容
1、地下设施
敷设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等必设管网,电力、广电、电信、联通、长途传输等“五线”入地,超前预设专业管线,有条件的区域建设地下综合管沟。
2、道路交通设施
以路网通畅、路况完好率98%以上、设施齐全为目标建设。
①拓宽道路,打通卡脖子路段,调整干道开口,保证道路畅通。南大街、北马路等人流、车流密度大的街道,有计划地建设地下通道。
②搞好道路整修和养护管理,包括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路沿石及相关设施完好率达标。
③安装、更新和维护路灯照明设施,使之与道路、街区配套完好。
④合理规划布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停车场可采取室外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相结合的方法,新建住宅小区和大型建筑必须建设地下停车场,室外停车场宜呆用植草砖,建设绿色停车场。取消主次干道两侧、人行道停放各种车辆。
⑤新设、改造、完善公交车站点,包括布局、方式、站亭等,有条件地段建设港湾式站点。
⑥交通指挥设施和其它应设设施同时到位,主次干道和商住区,按规划要求更新和增设消防设施,随着"五线"入地,地上杆塔拔掉。
3、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及相关设施。
①对临建、违建及无改造价值的建筑物有计划地拆除后,按规划建设绿地、停车场、其他公用设施和房地产开发。
②对建筑质量尚好的建筑按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改造,改造的内容包括整体或局部加层、住宅屋顶平玖坡、外墙装饰、门窗更换等。
③规范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灯箱广告、门头牌匾、商业橱窗,拆除过街天桥广告、路灯广告、屋顶广告和门窗外设防盗网帘等。
4居民小区。
①对改造范围内平房区、无抗震能力的简易楼房区,结合房地产开发实施改造,建设现代化居住小区。
②对上世纪七十年代及以后开发建设的、五年内不能开发建设的小区,有计划拆除楼前楼后简易小棚,还居民绿地和空间。
③对有保留价值的历史街区和优秀近代建筑,如奇山所、朝阳街、太平街等,实施维修维护,使之重现历史风貌。
④所有居民区都要实行绿化、硬化、路灯、环卫设施等配套,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5、环境及相关设施。
①绿化,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加大绿化面积,适当增设休闲广场和街心公园;主干道不能绿化的,要按季节摆放鲜花;商业店铺门前都要摆放鲜花;加大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绿量,做到多层屋顶置花、阳台摆花、墙体垂直绿化,立交桥、灯杆吊花等。
②在主干道两侧、广场、绿地等公共地段设雕塑小品,增设客座等供市民休息设施,改造现有电话亭、果皮箱、公厕等设施,开放沿街所有单位和网点洗手间。
③统一规划设计中心街区夜景灯光。在广场、绿地和开阔地段,集中设灯林等景点,在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设泛光灯、轮廓灯、霓虹灯等,各类商业网点设霓虹灯;根据各种景点的需要设各种配套装饰灯,使城市亮起来、美起来。
相关政策
旧城改造需大量资金投入,采取收益单位出资、按市场机制运作筹资和政府投资等多渠道解决。
(一)市政公用设施改造建设。道路、广场和地下通道等,以政府投资为主;专业管线由产权单位投资;改造建设后能盈利设施如停车场、公交站亭等,由盈利单位投资。
(二)环境设施建设。向公众开放、供市民休憩的非盈利环境工程,如街心公园、灯光景点和雕塑、休息椅等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建筑物装饰灯光、牌匾和其它凡能落实责任单位的环境工程由单位投资。
(三)建筑物改造。现有建筑改造后可以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的,改造所需投资全部由产权单位负责。现有建筑改造后不能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的,实行两种投资政策:一是产权单位有经济实力的,所需投资以产权单位为主;二是产权单位经济实力较弱的,所需投资政府予以适当补助。商业网点改造的,所需投资均由产权单位负责。凡能免收的费用予以免收。
(四)建筑物拆除。拆除的建筑物按政策对产权单位予以补偿;拆除后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按市场机制实施开发建设;拆除后建设绿地、广场、街心公园、停车场等公用设施的,由中心街区旧城改造指挥部组织实施;临建、违建无偿拆除。
(五)居民小区改造建设。能够实施房地产综合开发的,按房地产综合开发程序运作;原综合开发小区不配套的,由开发企业按原规划设计要求投资配套;需拆除简易小棚的,由开发企业、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负责,可对损失户予以适当补助;历史街区、建筑保护所需投资,可由产权单位按市场机制运作。
拆迁政策按照烟政发[2006]33号文《烟台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若干规定》执行。
组织领导
市政府组建市中心街区旧城改造工程指挥部,负责旧城改造规划方案、实施方案、相关政策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负责旧城改造全面实施的指挥,以及旧城改造相关事宜向市委、市政府请示和汇报。指挥部下设以市建设局为主体组成的办公室,负责上呈下达,组织整个改造工作的运行。设立各专业组,负责具体工作。
规划设计组:由市规划局牵头组成。负责编制旧城改造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组织保留建筑物穿衣戴帽工程单体建筑设计,绿地、广场、小游园等公益工程的规划设计,对各类工程规划设计进行审批等。
土地组:由市国土资源管理局牵头组成。负责开发区片土地挂牌出让、招标拍卖,办理土地有关手续等。
开发建设组:由市建设局牵头组成。负责开发区片前期摸底工作,开发项目的计划编制,开发手续办理,对开发项目全过程实施监督与管理;组织协调自建项目的实施。
市政公用设施组:由市城管局牵头组成。负责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地下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绿地、广场和小游园等)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环境艺术组:由市城管局牵头组成。负责改造范围内各类建筑物的灯光、广告、门头牌匾改造与整治,规划空间设置的灯光、小品等改造与整治,按规划组织实施。
【关键词】虚拟现实; 城市规划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简称 VR) ,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1、虚拟现在在城市建设中的主要表现方面
虚拟现实是人类探索自然过程中创造形成的一种用于认识自然、模拟自然,进而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的科学方法和技术。空间数据采集技术是城市三维虚拟技术中关键的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高科技技术进驻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可视化技术需求不断攀升,虚拟现实技术开始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列入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后,“数字城市”在全国已经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建设浪潮。各地争相建立自己的数字城市或数字区域等,更有数字小区、数字校园等小规模的工程实施建设,并取得一定进展。因此如何发挥这一技术,并运用此技术对城市未来进行构建,为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是本项目的研究重点。
1.1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景观效果中的真实表现作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真实的建筑、道路、小品、草坪、植物、天空及室外地形的表现。主要特点如下:
(1)运动中感受园林空间、多种运动方式模拟、特定角度园林观察;特别是根据人的头部运动特征和人眼的成像特征可进行步行、车行等逼真漫游方式,随意的观察任意一个人眼能够观察到的角落,这是“主题漫游”辅助设计理论的基础。
(2)沉浸于其中的“游人”,可以感受到园林空间的“起承转合”和园林”意境”氛围。
(3)可以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可以清晰的得知“游”所处于园林的具置。
(4)可以应用于网络,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鸿沟,进行虚拟漫游。
1.2虚拟现实技术在道路规划及其它用地建设中的指导的作用
将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城市交通仿真中,以现实的城市道路为基本,仿真虚拟城市的每个街区,用户将真实感受周围的环境、交通管理控制设施,可以从任意角度、距离和精细程度观察场景,实现多种设计方案、多种环境效果实时切换比较。通过相应的感官设备置身于虚拟城市交通之中,驾驶虚拟车穿行于城市交通干道,亲自体验虚拟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及各个交通路口的管理和控制情况;还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合理有效的改变城市交通布局,完善城市道路,为寻找最佳的交通控制和管理提供有效手段。同时传统的规划设计方式一般为:建筑平面图、效果图、建筑沙盘模型、三维动画.而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其中,可以说是这些方式在更高层次的集成和提升,它不仅具有以前种种方式的优点,而且更具有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真实的三维的场景.
(2)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多种方式,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在场景中漫游。
(3)多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的对比.
(4)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城市、建筑物的变化.
(5)满足多种不同类型的观察者需求.
(6)向评审者或公众实时展示规划设计方案.
(7)古迹或世界主要景点的计算机重建并沉浸式浏览.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其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使人们能够在一个虚拟的三维环境中,对场景进行身临其境的全方位的观察,这是传统的建筑效果图和预渲染的三维动画所无法达到的[2].
2.虚拟现实应用的前景及其预期价值
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设计成果既可以面向大众,作为宣传的需要,又可以将方案展示给大众,供其提出修改意见,及时修改,以增加方案的竞争能力。在设计阶段,利用各种建模工具,数字化该拟建建筑物以及周围环境,对其进行仿真建模,得到虚拟世界中该拟建建筑物的实体模型; 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景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地发展前景。同时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是靠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来确定,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实现在计算机中建立城市建筑模型、自然环境、地物等,完全、逼真、生动的再现城市景物特征,通过实时三维场景的调整、信息查询以及多媒体信息集成等有力技术的支持,规划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规划辅助、调整、分析等功能,进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同时提高了设计质量,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劳动强度; 公众也可以利用丰富的规划展示手段,参与监督规划; 规划管理者也可以直观、快速的进行决策。
3、结束语
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建设领域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类问题将会得到解决,虚拟现实技术必将会在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系2012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202090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景区;导视系统;基本分类;设计原则;设计流程
所谓导视系统,是指在公共空间环境中,按一定的标准、工艺、造型、色彩、尺寸等,将特定区域内的标识物统一化、规范化、整体化。通过对标识物进行系统化设计,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人们在特定区域内,提供易识别、安全、高效、有序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实际上,导视系统的应用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像高速公路上有道路交通导视系统、机场有机场公共信息导视系统,医院有就诊环境导视系统等等。
景区导视系统也是这样一个系统,是对景区总体布局、景点分布、道路指引、公共服务、警示关怀等一系列相关公共信息服务设施的总称,在景区这个特定公共空间环境中,为人们提供相关的公共信息服务。
一、目前景区导视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景区导视系统的应用是近一二十年兴起的。目前,景区导视系统通常是将城市导视系统的某些功能稍作修改后移植到景区导视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在设计应用上存在标准不统一、功能不齐全、缺乏艺术性和个性化的设计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景区环境景观的质量,也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
如有的景区建成后导视系统尚不完善就仓促开园,导致游客来到后找不到停车场,为停车浪费许多时间;进入景区后也不知景点位置、道路方向,一头雾水,一窝蜂地向景区标志性景点涌去,造成主要景点人满为患,次要景点无人问津的情况。如果导视系统完善,游客可视情况自行规划游览线路,既分散了人流,节省了游客的时间,同时也节约了公共服务成本,加深了游客游览的美好印象。
还有些景区的导视系统设置上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比较随意,往往导致标识的整体设计风格与景区的文化背景、主题定位不一致,影响了景区主题定位和文化定位的统一。这些都是在以后的设计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景区导视系统标识的基本类型
第一,景区总平面图(导游导览全景图)。为游客提供景区总体情况的信息。包括景区全景地图、景区文字介绍、游客须知、景点相关信息,服务管理部门电话等。
第二,景点介绍牌。为游客提供景区区域信息。包括景点、景物介绍,相关来历、典故介绍、景点说明及区域导游图等。
第三,道路指示牌。为游客游览提供道路信息。包括出入口标识牌、道路指示牌、停车场等。
第四,警示关怀牌。包括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保护景区环境等的警示、提示牌。
第五,配套服务设施标识牌。包括购物处、医疗点、服务中心、洗手间、休憩处、乘车处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标识牌。
第六,文化知识信息传播牌。包括植物花卉品种牌、科普知识等。可将传播知识及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三、景区导视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景区导视系统的设计原则实际上是标识牌的设计原则,通常情况下,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标准统一。标识牌的形式、造型、色彩、字体要统一,应用过程中尽量保持其设计元素,不轻易改变。即一看便知是一个系列的,拥有共同的主题和风格。
二是布局合理。标识牌设置的地点要合理。在设计前通过实地勘察、分析游客从不同区域进入景区后的游览规律,按空间顺序合理布置标识牌。
三是导视明确。标识牌在导视系统中的作用在于指引人们明确自己和周边环境所处的位置,根据标识导引选择路径,所以其引导应该是连续的,给予游客连续的引导。
四是层次清晰。不同系列的标识层次要清晰,设置时突出重点。这在某些标志牌集中设置的场合尤其需要注意,主要功能的、整体性强的标识牌要设置在视觉上突出的位置,其他标识牌则设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上,而且要有相对的层次感。
五是人性化设计。导视系统是为人们服务的,设计时要以人为本。标示牌的位置、高度、视距、视角要注意符合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如道路标识牌设置的位置就应该基本固定,如果前一个设置在道路的右边,下一个又设置在道路的左边,便不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六是艺术与个性化设计。实用性是导视系统的首要功能,但相对景区导视系统而言,仅仅注重实用性还不能满足景区功能和定位的要求。景区集文化、休闲、娱乐功能于一身,满足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性情的需求,这就要求景区导视系统也要从审美上与其相适应。对其进行艺术与个性化的设计,将设计与景区环境、主题定位融为一体,不但对强化和营造景区整体的文化环境氛围有很大的帮助,也体现了导视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和视觉艺术的结合。
四、景区导视系统设计要素分析
1、导视图形符号
导视图形符号是一种在空间环境里有自身独特构成原则的图形,它凝练着导视指引信息,强调图形符号的规范性、通用性和科学性。导视图形符号在视觉形式上一般呈现出高度概括的简约风格,在实际应用中起到引导方位、确定位置、建立秩序、提示安全等作用,因此其图形元素的组成有规范性限制而不具备随意性。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对于公共图形符号的使用制定了一些规范,特别是交通、道路、安全等标识图形,不可擅自改变。
非限定性图形符号在设计时常常融入景区特色并充满个性化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在一些景区,很多图形符号并不仅仅是作为标识,而是作为一个独具景区特色的纪念品备受人们的青睐,可见图形符号不仅具有导视的功能而且还是一个让人感受到景区特色并对景区产生喜爱的装置。
2、导视文字
文字是导视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在进行文字设计时,内容上要简明扼要,不要过长;字体选择要考虑所用场所的空间用途,字体的笔画要清晰准确便于识别。常用的汉字(简体字)字体有黑体、宋体、楷体等,外文一般采用英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目前执行的标准有2003年颁布的《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二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国家标准(GB/T1001.2-2002)。
3、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是导视设计中的关键设计,通过对图形符号和文字进行不同层级的设计使内容呈现出主次之分。根据人们的视觉中心、视觉心理和阅读习惯来看,标识牌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更有视觉效果,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左边比右边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用笔画比较粗的字体作为版面的主题字(如黑体字),笔画较细的字体作为标题下的说明性文字(如宋体)。图形符号的识别效率要高于文字,尺寸一般要大于文字,因此能用图形符号说明的要简化文字数量,文字越少越好。
4、色彩设计
已有国家标准的道路、交通、安全等标识的色彩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执行,没有规定的可适当融入地域特点,如景区的文化、风俗等元素,体现景区特色。
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加强各类标识的视觉冲击力,使标识从环境中脱颖而出。各种色彩对人的视觉刺激强度也不同,一般规律是暖色大于冷色,原色大于补色,饱和色大于不饱和色。色彩的设计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色彩关系中,用到最多的是色彩的对比和色彩的调和。色彩的对比可以达到醒目的效果,在信息量较少的文字、图案标识牌中应用较多;而在信息量较大的导览图上,要对信息进行分级处理,可用色彩的对比突出主要信息,用色彩的调和来削弱其他次要信息,以达到明确、清晰的效果。
五、景区导视系统的设计流程
1、实地调研
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了解景区的文化背景,现场实地勘察,为设计方案提供详实的资料和依据。
2、信息分析
包括环境分析、区域分析、道路分析、人流线路分析等,提炼出需要向游客传达的信息。
3、提出设计概念
对设计要素进行分类规划,提出设计概念,并与景区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沟通,明确设计风格定位。
概念设计包括分类规划和风格定位两方面的内容。景区中有多个系列的标识牌,如导游导览标识牌、道路标识牌、公共服务设施标识牌、警示关怀标识牌等,对其进行内容传达和空间设置形式设计是分类规划的主要内容,要按照不同的功能区分系列,并建立各系列之间的有机结合;风格定位即将设计风格与景区环境相融合,统一到一个主题中来。
4、提出设计方案
对设计概念进行细化。将各个系列的标识牌从文字、图案符号、色彩、尺寸、造型、工艺、材料等方面具体化,形成最终的设计方案。
具体设计时,对各系列标识牌的文字、图形传达信息的准确性,黑白对比关系、长宽比例、线条粗细等都要进行视觉效果对比,反复斟酌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再根据黑白设计稿设计导视系统整体的标准用色,即景区标识牌的基本色,所应用色彩既要能直观反映景区的特色,又要有与众不同的识别性。在确定标准用色以后,还要制作标准图样,图样的详细尺寸,圆心、半径,弧度的起止和链接及种种图形中的细节问题,都要仔细推敲,确保标识在不同使用环境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选择材料上既要求牢固性,又要体现环保性,还要考虑安全、耐久。
5、制作安装
将设计方案委托制作方进行制作、安装。
6、跟踪反馈效果,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为保证导视系统的实用性,每隔一段时间要巡查一遍,对损坏的标识牌及时进行维修、更换。
六、景区导视系统的设计特点
一是景区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具有占地面积大,树木遮蔽性大、景点比较分散、环境可识别性相对较弱的特点,这就更加需要在设计上注意整体性和信息传达的清晰、可识别性,实现与环境互补的整体视觉效果。
二是景区由于范围广阔,标识物的密集度相对降低,因此标识牌的体量可相应增大,且风格、色彩要做到统一。可结合景区自身主题设计相应的风格,增强其文化内涵。如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导视系统即是以唐文化为主题设计的。同时形式上也相对自由,新颖的、趣味性的设计可形成一定文化环境氛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是景区导视系统标识牌的设计,要从全局出发,必须达到其完整的功能性,面貌完整、文字及图案内容清晰、直观;品质韵味高尚,造型、风格适当,设计风格要突出生态性、文化性、艺术性、多样性和功能性;其标识材质、外观和风格要与景区类型、特色、环境协调一致,同时,深入了解景区的文化背景,按文化背景设计出符合景区主题和文化内涵的导视系统,是设计的最高追求。
七、结语
通过对景区导视系统进行系统化设计,对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景区整体服务水平可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来到一个导视系统设置不完善的景区时,难免会遇到尴尬,游览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完善的景区导视系统,不但方便游客游览、增长知识,而且对于保证景区的环境秩序和安全,发挥景区文化、休闲、娱乐的功能,给游客营造轻松、安全和富有情趣的游览环境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旅游品牌,加深城市整体印象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洪兴宇.标识导视系统设计.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9.
一、居住小区的现代特点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气侯类型丰富,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种类和形状各异。但是居住小区改善了市容市貌,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改善了人们居住条件。它是集居住、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缩影,因此,它的建设与以往城市住房建设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
(一)规划协调而统一
以往的建筑参次不齐,居住小区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优化了小区资源配置,使其整洁美观。
(二)规模大而功能全
居住小区一般为多层、多栋楼体建筑群,这些楼体建筑群,除住宅楼之外,还有商业大楼、超级市场、电影院、体育馆、音乐厅、医院等综合性结构。
(三)综合光照强而面广
现代居民楼外墙体多为彩色粉刷,有的还贴瓷片,封阳台以及大窗户也用了大量的玻璃,使阳面光照更大。阴面也不再是浓荫,尽管造成了眩光现象,但对喜光树种的生长却有积极作用。
二、居住小区园林规划存在的问题
居住小区的园林中不同的板块有不同的功能,设计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避免单一死板。尽管现代住宅区发展迅猛,但在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尚有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设计规划观念陈旧。
一些居住小区设计方案粗糙,仅仅满足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但缺乏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住宅区的园林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覆盖面积达标,但其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二)模仿性强,缺乏创新
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居住小区园林工程都是生搬硬套,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以致来访的客人很难较快准确找到他们所处的位置。许多园林规划设计上都是在不切实际的刻意模仿,没有因地制宜。有的小区为了跟风,不惜将原来的树木砍光建草坪。也有的小区跟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栽植棕榈类植物,没有考虑气候原因,结果一到冬季,都死光了。
(三)过分重视草坪,忽略植物群落。
在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上,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时尚风席卷全国。无论什么设计都侧重在草坪上,但也经常出现草地成道路的场景,既没起到美化作用,又破坏了居住环境的和谐。植物群落可以制造层次感、神秘感,使小区避免出现一眼望穿之感。
三、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思路
在进行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时,其设计思路决定了设计效果,决定了设计者的水平,所以设计思路是设计基础。但是设计并不是凭空想象,在设计之前必须要到基地实地踏勘,了解小区构造,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分析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够有好的思路。
(一)定位——人为本
进行一个项目的园林设计首先要确定这个项目的定位,有了正确的定位,其设计才能丰满起来。居住小区主要组成部分是人,所服务对象也是人,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求。因此有必要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先对其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走群众路线,听大众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避免单纯的由设计师根据个人主观设计。
(二)风格——环境与自然相结合
园林风格与居住小区建筑风格、气候条件、环境特征、园林主题等密切相关。如苏州的园林,常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故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精巧,不重对称,免呆滞之感,而须曲折,有引人人胜之概,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培衬,感觉有天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充分抓住四周景观特色,并将其引入到园林造景中,将园林自然山水融合,形成多层次,丰富且风韵独特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 ;方法
Abstract: In the tendenc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social structure ceaselessly updated, and the continues expansion city scal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beautifu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our city greening workers.
Keywords: gardens;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区,各单位纷纷建公园,铺绿地,修广场,园林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笔者在设计过程中总结了些经验,与园林设计工作者分享。
1设计前要做的准备工作
1.1接受设计任务
首先作为一个园林设计师,在拿出自己个人设计方案要与甲方多多沟通,充分的听取对方的意见和想法。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于甲方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特别要了解甲方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
1.2进行实际考察,进而收集相关资料
设计人员要进行实地考察后再动手设计,原因是一方面,有时候甲方提供的图纸并不准确,甚至差别很大,如果不能现场进行勘察,设计出来的作品很难提心设计意图,得到全面地表现出来,甚至变得面目全非。我相信这是每个园林设计者都不愿意看到的。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状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做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让有利因素充分合理利用。还要在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状况带回去,以便于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原始资料,包括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周围环境和基地内环境等。到现场收集有关资料不仅要了解设计的地方,还要熟悉周围环境如何让,从而使设计出来的作品风格统一协调。
2园林设计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2.1整体构思及意见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比较细小的确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之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等。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的最基本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将要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做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幸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得到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人口、广场、道路、水体、绿地、建筑、小品等各元素的具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结构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整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修改意见,而且还要向中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现在各个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经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比较能顺利按时地完成的。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花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讲方案推倒重做。
2.2.1设计与成本核算相结合
作为园林设计师,不仅仅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还应能进行有效地成本核算。玫瑰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都有自己一个心理价位,当然谁都希望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但也应该从实际出发。一般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是造价高的,一个是造价低的,让甲方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2.2.2切记盲目模仿,缺乏个性
优秀的园林设计是可以借鉴的,条件适合也是可以完全照用(要付原设计者费用),但它只是在特定的气候、地理、文化等多方面条件的协调下才去的最好的效果,不进行科学研究,不顾实际盲目模仿,最好适得其反,景观效果降低,园林建设生命力不强,需要经常改造。浪费大。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会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前几年我们看到罗马柱遍地开花,广场地面纷纷的铺上了高档石材等等,不仅是造价昂贵,而且失去了中国园林风格和个性。因此,我们园林设计者对各种园林风格不但要求其形,还要求其神,要在中国园林风格基础上,吸收西方园林设计上的精华,并结合当地独有的文化,开发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2.2.3要注重人文关怀,照顾到个人需要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是肯定,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对他人的同理、共情。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是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因此在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
2.3设计的后期制作
作为设计人员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照搬其他方案,不符合设计任务要求。第二,过多的更改设计方案的构思,花过多时间去追求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
整个方案全部定下来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估算。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相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