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音乐教育核心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逐渐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中进行音乐教育,不但丰富了教育的内容,还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和品味,因此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不断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具体表现,研究音乐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音乐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

文化素养;大学生;音乐教育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主要是指在大学生个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和处事的态度。通过教育的形式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能够在德行、智力和情感等方面达到理想的标准,从而帮助其更好的处理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相关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具体表现

(一)有利于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音乐教育可以通过直观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社会理性,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帮助大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在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通过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可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养成文明和高尚的品格。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教育的过程是不断创造、提供审美体验的教育活动,同样的音乐作品,不同的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受,触动内心的效果也会产生差异,从而唤起大学生不同的个人情感,再通过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思维和激发的情感相结合,就会使大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1]。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兴趣的重要课程就是音乐教育,同时音乐教育的核心也是审美教育。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潜移默化的升华大学生的情感、陶冶大学生的心灵。从而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提供审美能力。

二、音乐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音乐教育考核制度存在不足

现有的音乐教育考核制度还有待完善,而且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比较缺乏,造成学生和教师对音乐教育的兴趣较低。同时音乐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也缺少学生主动表现音乐、讨论、欣赏的动力,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非常不利[2]。

(二)有待加强音乐教师队伍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角色就是音乐教师,但是在高校中音乐教师队伍的实际水准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而且专业的音乐教师人才极为缺乏,即使在高校中设立了相应的艺术教育中心、音乐教研室等,但是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充足的教师数量,而且还存在音乐教师身兼数职的情况,致使对音乐教育没有过多的深入研究,难以实现理想的音乐教育效果,因此急需加强音乐教育的教师队伍。

(三)音乐教育自身的不足

在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上,除了本专业将其设置为专业课程,其他的专业大多将其设为选修课程,而且课程设置的时间较短,课时较少,通常音乐教育课程的学分2分。从而造成教师和学生对音乐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而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较少,音乐学习的连续性也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于是导致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很难发挥作用。

三、音乐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

(一)开展音乐教育科研活动

目前音乐教师关于教学科研的活动设置的较少,开发有价值的科研活动不但可以提高教学的深度,还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而音乐科研活动的选择也要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为音乐教学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服务作用。不断加强本校音乐教师和其他院校音乐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宽音乐教学视野,及时了解音乐教育的新动态,在音乐教育科研活动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音乐教师应当主动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及时解决问题,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3]。

(二)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

针对高校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问题,在组建音乐教师队伍的时候应当积极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人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对音乐教师的实际需求情况,改善不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另外还要不断加强已有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定期进修学习、向优秀院校参观学习等形式,使音乐教师的自身能力的提高推动整体队伍的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音乐教育课程

在设计音乐教育教材内容的时候,应当选择大学生普遍喜爱和熟识,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曲目,使学生可以在欣赏的同时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教材内容可以选择的范围有:选择具有较强民族性、普遍性的音乐作品,将色彩各异、不用风格和区域的民族音乐作品编入教材中,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文化素养。或者选择具有较强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音乐作品,突出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4]。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音乐教育的研究,可以了解到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采取有效的手段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培养更多全面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朱亚楠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晓虹.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2:218+228.

[2]陆钰娟,兰海涛.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思考[J].音乐大观,2012,03:81.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审美修养;审美教育;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61-01

一、音乐艺术审美含义及重要性

音乐审美是研究音乐的本质及其自身内在规律,以音乐表演实践为依托,对音乐表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审美训练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包括审美观的训练、审美能力的训练和审美人格的训练,不仅是审美心理活动而且是一种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审美素质,并且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征准备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授课方法,灌输学生积极正确的审美观念。

以往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审美教育,而侧重艺术能力和表演技巧方面的练习。而艺术追求的是向外传达个人情感体验,音乐不仅是听觉艺术更是表演艺术,因此审美教育成为音乐艺术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在音乐教育中必须注重审美教育,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提升教师审美修养必要性和方法简析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并具备高雅审美观的学生,就需要教师自身有极高的审美素养,教师审美修养作用于学生的审美品位,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创造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教育观念的积极转变,知识结构随着时代要求的不断调整,掌握前沿教育方法和教学技术,这些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

提升教师的音乐审美修养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善于发现和研究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在分析和处理音乐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把握音乐教学的情感性、体验性、愉悦性和形象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应富有感染力,语言表达丰富,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创造课堂轻松愉悦的积极氛围,是音乐课堂不仅仅是普通教学,更是一场精彩的审美体验过程。

其次,提高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传递者,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播音乐文化,更要以身作则塑造学生完美音乐人格。良好的音乐职业素养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审美心理的核心因素,同时,身处于具有表率特征的教师行业必须能对社会现状等做出理性积极正确的判断。

第三,艺术修养包括艺术感知、作品理解、分析鉴赏等审美心理特征,是个人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结合体,艺术修养是衡量审美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音乐艺术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一名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的同时,也需要精通文学和美学知识。

三、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措施

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主要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方面着手,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第一,树立积极审美观念。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将审美观念与多元化音乐意识相结合补充,使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念和积极审美情趣,鼓励在音乐事业中积极做贡献。

第二,通过创设情趣进入审美情境。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氛围,制造特定情境,是学生自觉联想,理解作品,以达到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创造有利的审美情境,使学生全情投入,是培养学生审美观,提高审美素质,发现并创造美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三,在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中激发审美激情。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情境,再现以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并加以运用展现。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生动形象、多样创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验式探究。通过学生获得自我体验学习探究的机会,可以迅速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创造美的激情。

第四,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教师应擅长运用材料,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想象力,培养创造精神。

第五,拓展课外活动,拓宽美的视角。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爱好和兴趣,组织各种艺术学习社团,让其自由参加来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提高兴趣才能和欣赏力与创造力。

总之,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必须以提升教师审美修养为本,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德明.大学生音乐素质现状及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2]刘成付.视觉文化传播: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J].现代传播,2005.

[3]刘承华.乐器神韵与历史氛围──对中国乐器的演进轨迹及其机制的考察[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6.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3篇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一种知识论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的主要和最终目的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意志、体验、疑问等非智力性的因素都可以忽略不计。与这种观念相适应,很多学校都采用了考试的考核方式,分数高则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分数低则是教育的失败,不但学生要受影响,老师的奖金福利职称声誉等都受到了影响,因此在这种机制下,很多教师都把学生能掌握多少概念、原理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高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就采用了知识论的教学方式。上课伊始,先讲基本概念,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再讲概念之间的联系即基本原理,概念原理讲清楚了,就是用概念原理去解决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是很多教师基本上采用的教学方式。因此学生在这些课上没有感受到知识的鲜活的实践内容和自己本身需要之间的必然联系,只是感受到文字符号之间的僵硬的机械的跳跃,没有感受到这些知识是自己本能的内在的需要,而是感觉这些知识只是外在于自己的不得不为的压抑。受此影响,一些感性、实践性、体验性很强的学科也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包括音乐教育。

二、音乐情感体验的本质与知识论音乐教学的内在冲突

音乐教育本来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音乐作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应该说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人的情感世界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也就是说在音乐教育中情感的共鸣、审美的体验是音乐教育的形式和实质,而情感的共鸣意味着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把人类中那种普遍的美好的崇高的东西揭示出来,达到作者与听者、听者与歌唱者、听者与听者的感情的交流与共享,这一目的的实现不是依靠逻辑的推理也不是依靠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场景的创设师生的互动触发人的情感世界而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是一种感性、实践性、体验性很强的学科。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对音乐美的本质的把握并不排除理智的作用,但理智知识绝对不是最终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体验美的一种手段,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上升到概念的知识,体会到音乐的整齐有序的美,这仅仅是音乐美的一种形式而已,并且还不是最重要的形式。但是我们以往的音乐教育却忽略了音乐教育的这种特殊的形式,要么上课先讲一些音乐基本概念,然后再听几首歌曲了事,要么就是唱几首歌曲,然后再谈一些乐理知识,总而言之,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世界总是为我们忽略不计的,试想以这样一些方式去搞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同学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且热爱它、享受它、发展它。当然形成这种局面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包括专业教师对音乐自身的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学科素养;审美能力

高中音乐学科如何以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培养人的新要求,认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一时成为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本文试从音乐学科在高中阶段存在的教学改革问题分析入手,结合关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运用,谈几点改进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相关的对策。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识

谈到核心素养,目前众多国家将其作为深化课程,促进国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因,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等等。日本学者恒吉宏典在《授业研究重要术语基础知识》一书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内容,核心素养与人的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能力相关”。我国教育部在下发的相关意见中指出: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表现为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以及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等。所以,理解核心素养,它应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其内涵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

二、高中音乐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了课程应该“以学生为本位”,课程要“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作出努力。所以,现行的音乐学科教学应该首先关注学生,为学生提供必需的音乐素养教育。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音乐感受与体验兴趣能力,如学生在实现音乐感受与体验时能保持较高参与音乐活动的意愿、能发展个性化的音乐爱好、能逐步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习惯等。

二是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如学生能熟唱百首知名歌曲,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创造性地改编音乐作品、能正确地表现熟悉的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表现形式等。

三是音乐交流与合作经验,如能熟悉并较好掌握数十首经典曲目、能用于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合作、保持较高的参与意愿和合作意识,能掌握音乐合作规则与方法的经验、具有参与校内外音乐社团或综合性艺术活动的经验等。

四是音乐情感与审美态度,如能熟知数十首歌颂爱国、励志、勇敢、友善、忠贞的经典中外音乐作品、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情感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能与所选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获得较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满足、能够对复杂的音乐作品进行审美体验等。

五是音乐文化与社会理解,如对若干首中外名曲创作背景、公众影响、社会作用的深刻理解,对中国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的了解与感情,能感受与体验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音乐文化的精彩,树立平等的音乐价值观,以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鉴赏各民族音乐精华等。

三、高中音乐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1.改进音乐学科的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音乐教学要针对音乐学科对学生的美感体验及音乐学科的教化功能,促进学生人格与身心的健康发展的课程目标,教学设计上首先要重视“以生为本的丰富而生动的音乐实践体验与感悟”,以及拥有不同人文语境和人文视野的宽度和高度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兴趣的培养的同时,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重视音乐学习中的学生与作品感情相互交融、涵养美感的过程指导,将音乐的鉴赏过程作为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的体验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逐渐积淀和培养其音乐核心素养。

2.尊重音乐个性化发展的教学

普通高中学生音乐素质存在较大差异,而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者的音乐潜能和人文修养最大化的挖掘和培养。具体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要关注学生间音乐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的个性化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而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合作、交流、表达等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体验。如在感知与体验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的教学中,教师击鼓示范,让学生感受中国鼓通过敲击不同部位产生出音色及力度的变化,以此来塑造和表现作品内涵,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以用击鼓、跺脚、拍手等不同的方式,按照作品中力度、速度的变化,从生动而惟妙惟肖的节奏合作练习中,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人们在丰收之时热烈欢喜的劳动场面,以及核桃晾晒中纷纷滚落的景象,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化差异,鼓励不同学生多听、多想、多说、多做,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个性化音乐体验。

3.注重音乐实践积淀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艺术的本质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体,音乐形式是作曲方面的节奏、旋律、和声及演奏方面的强弱、速度、音色等的复合体,音乐的内容则体现出观念、思想等知识性侧面,以及气氛、情绪等情感性的侧面。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音乐教学,应注重音乐实践积淀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聆听构成音乐美感的各种音乐要素,以及诸要素的对比;另一方面更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参与丰富的音乐实践,带着丰富的想象,品味音乐的气氛、情绪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并将这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逐渐促进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的有效形成。

4.从合作与探究中培养表现能力

由于音乐是人类用于情感交流的媒介,高中音乐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法上还应让学生自由徜徉和领略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采取多种音乐形式,如合唱、合奏、音乐戏剧或其他音乐形式,共同协作,广泛交流,尽兴表达,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表现能力。

5.把音乐审美态度作为教学评价关键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和认知热爱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同时更应以开放的心态理解音乐多元文化的深邃与博大,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本质,认识音乐的情感力量及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充分发挥音乐“以美育人”的教化功能。把音乐审美态度为教学评价关键,就是通过唱奏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直接体验爱国情感、道德情感、励志情感、友善情感和忠贞爱情等,逐步形成知美、懂美、爱美的正确审美价值观,同时也能对音乐活动与音乐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选择,进而形成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符的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

【参考文献】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15-02

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起到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等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已然成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因而,有关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面的研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是学术界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经历一定时期的酝酿,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蓄势待发,对相关机制设置提出了新一轮的挑战。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功能价值体现为多元化。以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支撑体系不足。教育发展,理念先行。只有树立正确的改革创新意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才能迈入新的发展里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教师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先行者、主导者,其具备的综合素养及能力直接影响了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成效。然而,事实上,有些高校尚未认识到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紧迫性及必要性,利益价值观念过重,将大部分资源及精力放置到规模建设上,对音乐教育相关投入不足,所提供的功能服务不够尽善尽美。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音乐教师过度强调自身主体价值,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加之发展意识薄弱,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难以为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高校音乐教育文化环境建设也多表现不尽如人意,难以支撑实现终身教育和自我教育。

(二)课程设置单一。课程设置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基础,其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此项工作成效。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网络科技的应用渗透,高校音乐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网络作为现代重要的信息承载体,分享了大量音乐信息和资源。但是,很多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应用不足,限制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通道。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包括方法、内容以及评价等。其中,音乐教育方法扔停留在以教师为核心的r代,师生间的互动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动机。而在音乐教育内容设置方面,多以课程教材为主,忽视了外延知识渗入,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另外,高校现行音乐教育评价机制略显单一,过度强调形式化,知识、能力及素养等构成要素比重分配不合理,难以引导养成学生正确的思想认知,影响了其参与积极性、主动性。

二、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路径

音乐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德育功能、审美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展至关重要。作者基于上述分析,有针地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加强师资建设。加强高校音乐教育师资建设,应着重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入手。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应准确定位音乐教育价值功能,深刻认识到其重要地位,并将之纳入到日常发展规划当中。具体而言,高校需认真分析音乐教育发展面临的紧迫形势,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普及化发起的挑战,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结合现实需求,适度加大规模扩张力度,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以改善音乐教育发展环境。在此过程中,高校应紧跟扩招步伐,适当加强师资规模建设,通过多种途径选拨优秀音乐教育人才。另外,高校还需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及时更新相关教师的思想理念,分享成功教学经验,丰富其理论知识涵养。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先行者,只有适时适度地加强其专业化建设,才能推动音乐教育走向新的。

(二)丰富课程内容。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主体趋势是多元化。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曾有学者指出,教育是立国之本,美育是树人之本。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包含了知、情、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美育发展,决定了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价值地位,其与国民文化素养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高校应注重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多元建设,理性剖析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内涵,有机地将之与审美教育、心理教育、品德教育等结合在一起,为大学生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在此过程中,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善于利用多种途径,如网络信息平台等,截取更多有效资源纳入到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多维认知,引导他们感受艺术魅力,培养其良好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及学习能力,积极灌入素质教育,完成发展目标。对此,音乐教师需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互动交流,协同优化课程设置。

(三)注重方法创新。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平台应用,为高校音乐教育方法创新提供了利好时机。网络技术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高校音乐教育的时空限制,是推行自我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基础。新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师应准确认识到自身主导功能地位,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其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简单来讲,教师应创新音乐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进行知识展示,丰富学生审美情趣,使之深入了解音乐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激发他们的潜在学习动机,进而提升教育效果。另外,高校教师还需通过网络交际平台了解学生日常行为,知晓其在音乐学习途中遇到的障碍,尊重其个性差异,提供适时恰当的指导建议,并有机地将教育与兴趣结合在一起,使音乐教育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

(四)优化文化环境。事实证明,文化环境对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潜移默化影响力是巨大的。优良的音乐教育文化环境,可改变学生的主观认知,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兴趣。音乐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专业知识灌输,其更加重要的价值体现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与教育实践是分不开的。因此,高校应定期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文化实践活动,如歌唱比赛等,一来可以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二来可以辅助理论知识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及意识。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制定合理的比赛规则,保证其相关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激发学生内在表现欲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并给予表现优异者适度奖励,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值得提出的是,音乐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单纯地依靠某种形式难以完美诠释出来,因此高校应注重音乐文化环境建设的多样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势在必行。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高校音乐教育实践存在差异,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不尽完善。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的更多大家参与此项研究事业,理性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发展遇到的问题或瓶颈,结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的实践策略,改善高校音乐教育环境,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塑造良好的支撑环境。

参考文献:

[1]罗丹阳.探析阻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J].戏剧之家,2015,(14):208-209.

[2]张瑞智,张俊梅.2006-2016: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主题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16,(03):85-94.

[3]夏炎.当代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变革思考[J].高教学刊,2015,(23):122-123.

[4]张艳.新课改下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J].黄河之声,2016,(05):70-72.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核心生长点;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技术;音乐文化创造

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

Core Growing Points of Contemporary and Future Chinese Music Education

REN Ye-yun

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音乐学院从过去的不到10家发展到目前有各类音乐学院名称的三、四百家。音乐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起色和发展。像谭盾、郎朗、李云迪等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音乐艺术家的身影也逐渐增多。出国留学与各种国际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也很频繁。音乐基础教育也迎来了课程标准下的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音乐教育改革。青少年业余音乐文化生活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据统计,中国共有1500 多万人在辛苦地练琴。”[1]高等音乐教育也在希冀改革的梦想里有了许多新的变化。无论是音乐本科生的教育与评估,还是音乐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都有了新的改进和提升。这是我们讨论改革和寻求促进中国音乐教育新的生长可能性不可忽视的前提性认识。然而,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对现实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对当前中国音乐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准确认识,实质上是探寻中国音乐教育新的生长可能性的有效切入点。概括起来看,中国音乐教育现实的突出问题有以下方面。

其一,音乐教育理论与观念整体滞后。长期以来,支撑中国音乐学校教育的观念多是舶来品,真正是中国自己原创的音乐教育理论少之又少。而有限的中国本土化音乐学术研究成果,也没有及时转换到引导音乐学科教育的层面上来。因为,真正从事音乐学术和音乐教育学术研究的人往往不在音乐教育的主流话语权领域。这是制约“中国音乐教育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原因。其二,中国本土化音乐教育办学体制欠完善。由于严重缺失中国本土的音乐教育理论,致使各大音乐学院仍然存在程度不同地模仿和照搬他者音乐教育模式与经验的情况,故而使自己的办学特色不足、办学模式雷同。只要我们审视当下我国各个音乐院系的课程设置就可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其三,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容乐观。我们仅从一个视点就可检测到音乐教师的素养问题。从平时大量的观察和有限的调查来看,“音乐文化”这个概念在一些音乐教师的脑海里是不存在的,进而也就缺失了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教育”的观念。也就是说,许多音乐教师被“音乐技术至上论”所牵引。其四,音乐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缺乏新的音乐学术支撑。音乐教育实在是一个复杂的事业。音乐教育的上位概念是要有厚实的独立的艺术观、音乐观、教育观、哲学观等学理的支撑。否则,如何确定选择音乐教育的内容、以怎样的音乐教学艺术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等等就成了具体的烫手的问题。比如,之所以当下关于音乐的理论教育学与实践教育学的学术研究比较欠缺、音乐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的存在,也就是因为严重缺乏音乐学术与音乐教育学术。其五,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这从学生的音乐整体素养不完善、不厚实,以及用人单位的各种评价里就可以得出此结论。换句话说,音乐专业的毕业学生在艺术观念、音乐文化精神的理解、音乐文明展现、音乐创作观念与能力,以及音乐教育执行力、音乐教育的专业敬业精神、音乐文化研究能力等方面多是不太令人满意的。其六,音乐教育评价的合理性有待研究。那种强调比赛获奖,唯核心刊物为大等评价音乐教育的方式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

纵观存痼而思研究未来和当下中国音乐教育的核心生长点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该研究是探索中国本土化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中国应该有属于自己性格、智慧、命名的音乐教育学理、体系。其次,该研究是帮助音乐教育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当下与未来的音乐教育之兴盛有赖于师生双主体的有效持续成长。师生彼此都能够明晓中国音乐艺术教育的核心生长点的话,将利于彼此的合力发展。最后,该研究有助于促进和提升中国音乐教育的综合竞争力。研究立足于本土、面向未来、服务当下、力求解决现实问题,是确立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中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独立地位、特有竞争力的必需途径。总之,未来与当下中国音乐教育核心生长点的研究具有面向未来、解决当下问题和困惑的作用和意义。生长点,多指一事物能够有效快速增长的元素或内容。于此所论中国音乐教育的核心生长点,是指由音乐教育现状生发出来,有明显传承关系,能促成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而关键的内容。这里将其界定为在中国当下音乐教育现状下谋求新生长的关键点、突破点与生命点。

一、多元文化视野下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理论的挖掘和建设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音乐教育界为中国音乐教育是“全盘西化”的结果,还是在与外族学习交流中发展流变的自然结果,两种观点争论不休。比如:“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和“新世纪中华乐派”的大讨论就是这种思潮的反映。不论哪种观点,当前都到了应重视和加强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理论的挖掘和建设的时候了。也就是说:当下与未来中国音乐教育核心生长点的关键点,是力求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挖掘和建设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理论。像我们中国这样具有悠久文明和历史的伟大国家,没有自己的支持自己兴办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教育理论是遗憾的、是悲剧性的。换句话说,中国没有自己原创的、独立的音乐教育理论是既制约音乐教育的发展,又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理论”,不是指中国民间音乐教育及其理论,而是指具有中华民族主体性格和民族音乐智慧的音乐教育之理性主张与系统思想。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理论即中国全部音乐教育智慧的系统集成。因此,决定当下与未来中国音乐教育能否有效快速生长的关键,是看能否探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思想。探究中国性格的音乐教育理论,是目前与未来中国音乐教育学术的重要任务、是中国音乐教育持续生长的保障。

力求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挖掘和建设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理论,首先要确立中国音乐教育学派的思想。缺失探究构建中国音乐教育学派的意识和观念,将影响人们主动探究中国音乐教育理论的行为。只有当有了构建中国音乐教育学派思想的引领,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研究和构建起中国音乐教育的系列学理。其次,充分认知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的独特价值与核心价值观念。欲求真正构建中国音乐教育的理论,是不可忽视中国本土音乐文化价值的。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形象的象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音乐总是会呈现出具有这个民族和国家特色的音乐文化印记和共同特征。中国音乐是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产品。中国本土音乐文化是随着中国人求生存求幸福历史演进发展的结果,展现出了中国人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说中国本土音乐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表征,也是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理论形成与实践的基础。所以,在谋求中国当下与未来音乐教育和新生长点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发掘中华民族的音乐智慧和已有成果。这样才能避免构建中国音乐教育理论的无根行为出现。再次,吐故纳新地全方位构建中国音乐教育理论。当下是一个更加注重多元文化价值的时期,谋求中国音乐教育理论,还应该有广博的视野和心胸。也就是说,要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充分理解和尊重人类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形式和内涵,比较和吸纳国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财富,为我所用地促进中国音乐教育理论的完善形成。我们强调探究建构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理论,不是排外的、狭隘的民主主义者,而是要在保护与发展本土音乐文化的前提下,在多元开放的文化视野下形成本土音乐文化特色、兴成本土音乐教育理论。最后,构建完善的中国本土化音乐教育体系。探究构建中国本土化音乐教育理论的目的,是要完善构建中国本土化音乐教育系统。因此,在研究构建的本土化音乐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还必须花大力气探索和构建中国本土化音乐教育体系和模式,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中国音乐教育的有效生长。

总之,挖掘和建设中国本土化音乐教育理论,就是确立中国音乐教育学派思想、认知和突出音乐教育的本土音乐文化的特色、突出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这是我国当下与未来音乐教育生长的系列关键要素点。

二、音乐技术的守候与解放

当下与未来中国音乐教育核心生长点的突破点,是力求对音乐技术的守候与解放。“对音乐技术的守候”,是说明无论是何种音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行为,都要好好关注音乐技术体系的有效承传教育和音乐技术创新教育。音乐艺术是道器结合非常鲜明的艺术形态。无论是作曲,还是音乐表演都离不开特定的音乐技术支持。因此,忽视音乐技术教学的倾向是不对的。同时,那种仅仅以教授音乐技术的音乐教育观念和行为,也是不妥当的、有危害的。即是不利于音乐教育的良性成长的。也就是说,音乐技术中心论或音乐技术至上论的音乐教育教学观念是将影响和制约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生长的。所以,在寻求当下和未来的中国音乐教育新生长点的过程中,确立“音乐技术解放”的观念就显得极为迫切了。这就揭示出一个基本的认识论:各级各类的音乐教育教学行为中,应在守候音乐技术教育的同时也要诉求音乐技术的解放教育。如此,中国音乐教育才会有新的良好的成长。

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是音乐欣赏、表演的主要对象。长期以来,主流的音乐教育观念是从欣赏、表演、创作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中获得音乐审美的完美感受和体验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关于好的、美的音乐的无形标准早已形成了我们的音响听觉感受习惯。即对于美的音乐的不懈追求早已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样,时时刻刻地早已成为指导和衡量人们音乐技术与音乐表现水平的基本法则。自然地,这种美的音乐法则也成为音乐学习者自觉的守候内容。如果从习惯的视点审视这一切都很正常。然而,综观艺术的变迁历史,就会发现音乐的美的法则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在所谓审美的法则下,极端片面地追求音乐技术精湛表达的教育观念引导下,更是容易导致学习者身心伤害事件的发生,或者是除了音乐技巧就一无所有的非音乐文化教育的尴尬局面出现。即由于没有正确辩证认识音乐表演创作对技巧有相当高的要求,许多音乐学习者陷入盲目追求技巧难度的误区,失去了学习音乐的乐趣。例如,某小学生“4 个月仅仅学了3 个音,按老师要求做数千次的‘掉腕’练习,每天练琴多达3 个多小时” [2]。再如,某大学生“学习小提琴已有12 个年头了,可即使是在联欢会上,她也从不演奏小提琴,为的是‘要忘记和小提琴在一起的痛苦日子’” [3] 盲目追求技巧难度的误区,也影响了许多音乐学习者个人专业音乐发展道路。“上海钢琴神童‘牛牛’――张胜量,去年8月在伦敦威戈摩大厅演出,艺惊全场;随后他在很多著名的音乐厅举行独奏会,包括纽约的卡内基大厅。澳大利亚钢琴家威廉•陈说:‘牛牛现在的任务是更深刻地理解音乐,而不是一味地练习高难度的作品。你应该教会他分析音乐之美的种种形式和结构,以及我们为何认为音乐是感人的。”[4]

由于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没有对音乐技术给予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地位,导致专业学习者在音乐活动中不敢轻举妄动,非专业学习者在音乐活动中更是噤若寒蝉,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音乐教育的局面是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刘索拉曾在中国音乐学院的一次讲座中谈到初到美国见到黑人弹奏和演唱他们自己改编的肖邦等名曲时,作为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她却一个音或一首歌都唱不出来。刘索拉是如此,我们多少学音乐、从事音乐专业的人士也不如此。不敢唱、不敢弹、不敢作曲,怕弹错、怕唱不好、怕丢脸的音乐技术至上论压得人们失去了自主自为音乐的精神和信心。只要在公共场合表演,霍洛维兹、伯恩斯坦等音乐家、艺术家的高超技术就闪现在我们的脑海里。音乐学习帮助我们体验和感受音乐之美,同时也在我们心目中建立了关于音乐技术与艺术的美的标准,也形成了我们对于音乐喜好的价值判断标准。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教育中,一定要对美的音乐之法则有正确地认识。要认识到对音乐的美的情感体验一方面是能够激励音乐学习者克服自身的生理心理局限而努力改造自我。另一方面,如果认识和处理不当也会导致一部分音乐学习者羞于参与音乐活动,停留在追求完美音乐的无止境的守望中。最终导致失去对音乐文化的创造性守候和创造性承传。“无论是业余器乐等级考试, 还是专业院校的音乐面试, 我们都可以明显地观察到这样一种悖论现象:音乐表演的显在技能水平与能够体现内在的认知因素(音乐表象的维持水平,思维对音乐的整体与局部的分析性、理解性和评价性把握, 原创性地对外在表演的构思, 或简单地表现在对乐谱的即时性反应等等)之间, 前者可以达到令人惊叹的天才式技巧水平, 而后者却使表演者有时不得不连累聆听者与他们一起陷入认知无能的窘迫境地。”[5]对这样的事象是要认真对待、分析和研究,才能促进中国音乐艺术教育在当下和未来有很好地成长。

其实,在音乐的技术和艺术之间,即使最简单的技术也可以赋予其无限丰富的艺术内涵。刘索拉在给电影《无穷动》创作的音乐里面,有一段琵琶演奏的音乐,特别简单,只有几个音符而来回地演奏贯穿了整部电影,但却很有效果。“这几个音符在电影中反复地出现,竟非常准确地表达了那几个现代女人扭曲而又敏感的心态。”[6]与此同时,即使是最复杂的技术也可以空洞而没有灵魂。那些将音乐技术视为体育竞技比速度、比力量的错误做法,往往将琴童过早地扼杀了。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陈宏宽特别指出:“现在很多年轻学生仅仅靠听觉去模仿西方古典音乐作品。他们只是简单跟着唱片来弹奏,甚至还在同学间吹嘘弹奏肖邦的谐谑曲时能比俄罗斯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和阿根廷钢琴家玛尔塔•阿格里奇少用两秒钟。”[7]这种盲目追逐技术的倾向,彻底扭曲了音乐的审美价值。没有绝对高超的技术,也没有绝对完美的艺术,只有当技术饱含音乐艺术的意味,抓住了听众的感受,听众甚至意识不到技术的存在时,音乐技术才有了存在的真正意义。也只有音乐艺术地表达了创作表演者的个人认识和理解时,音乐艺术才具有了感人的魅力。

总之,在技术与艺术的矛盾冲突中,音乐教育既要避免片面追逐技术、忽视艺术的倾向,也要避免忽视技术、空谈艺术的弊端,在艺术与技术之间找到守候与解放的平衡点。如此,中国当下与未来的音乐教育生长才会有新的突破。

三、艺术学观念下的音乐创造守候

当下与未来中国音乐教育核心生长点的生命点,是力求在艺术学视野里守候音乐创造。也就是说,要想使中国音乐教育永远具有良好的生命特征,不能缺失创造性观念的随时植入。这种创造观念的植入,还必须是在艺术文化整体范畴里活动。离开艺术本体守候的音乐创作活动的意义是不大的。在艺术学观念下的音乐创造是指遵循艺术共同规律下的创造活动。音乐是一种以创造为基本前提的人类情感与观念的艺术性外化之艺术形态。苏珊•朗格认为“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8]奥班恩认为“创造等于艺术的论断,应该成为所有致力于建立某种艺术观念的基础。”[9]一句话,音乐创造是人类寻求自我观念和情感的音响表达的精神活动。包括个体对音乐的个人理解,对音乐的独到表现,以及探索音乐音响、即兴创作音乐节奏、旋律,创作音乐作品等都是音乐创造活动。音乐创造活动能够促进音乐学习者对音乐学习经验的反思和个人音乐艺术创造才能的彰显。创造者在主动将过去的音乐经历进行关联,并迁移到自己的音乐作品创造的活动过程中,能够寻求到充分表达个体情感观念的音乐样式、获得音乐表达与个体内心的平衡,进而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音乐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在继承与借鉴音乐传统中发展和扩展新的音乐形态或样式。从音乐历史来看,人类的音乐创造行为是立体的、多元的。而且,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不断导入新的音乐创造活动。美国从1960开始开展探寻新的音乐创造活动。加拿大“从1965 年开始,以斯卡弗尔为中心,在学校展开了大量表现‘环境音’名为‘音风景’的音乐创造实践活动。”“从1980 年开始,英国《中等教育毕业考试》当中,‘作曲’被作为一项考试内容,写入其中。从此,音乐创造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乐学习领域加以设置,使其在英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占有了一定的位置。”[10]面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途径寻求和发展策略选择,守候音乐创造的音乐教育观念与方法是必须的路径与策略。

总之,确立守候在艺术学观念下的音乐创造活动的音乐教育观念,就是确立音乐艺术是思想观念创造性表现的价值观念。在艺术学整体框架中考察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将有助于更好地寻取更丰富、更贴切、更多可能性的音响的艺术化表达,更自主自觉地探索音乐艺术的创造途径与方式,更宽容地认识和读解纷繁多样的音乐艺术形态及其背后的文化属性,从而促进音乐教育的新的生命生长。其实,这一点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是已经被反复证明了的事实。2009年5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大学生修习的音乐俱乐部“音乐实践课程”的最后一次活动过程里,来自全校各个院系的大学本科生展示了他们在一个学期来创作的校园歌曲。有的人演唱了自己创作的“阿部落之歌”[11];有的表演了改编的音乐剧《我的大学》;有的将《致爱丽丝》填词演唱。同学们一边热情地投入表演,一边也专注地观赏其他小组同学的演出,现场不时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欣赏和感动的掌声。课程活动结束后,同学纷纷表达了对任课教师创造性因素介入教学主张和方法的肯定与支持。[12]如:“感谢您给我们创作音乐的机会和快乐!”“在俱乐部里,我收获了很多东西,快乐、友谊以及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自信……这些东西正在改变我和我的生活,现在我已经渐渐喜欢自己,并喜欢周围好的、坏的东西!”没有受过训练的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创作并演出了自己的作品,一是说明音乐技术不是决定音乐教学的唯一内容。二是创造性教学的介入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音乐文化素养。尽管,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的音乐原创作品或许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稍欠完美,但他们沉浸在音乐艺术创作中的那份兴奋、快乐和满足,以及集体合作中彰显的友爱精神,的确是难得的、令人感动的。音乐创造活动介入的音乐教育无疑为音乐文化学习者全面参与音乐活动,发展全面广泛的音乐修养提供了积极良好的途径与方法。

在今的世界格局中,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发现和找准中国音乐教育在当下和未来的核心生长点,是促成完善建设具有中国学派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迎接未来音乐教育更大发展的必由之策。

参考文献:

[1]傅蕾译.追逐西方钢琴之梦中国仍有距离[N] .音乐周报,2007-07-18,(004).

[2]易蓉蓉.让音乐教育“快乐”起来[N].科学时报.2004C 09-20.

[3]易蓉蓉.让音乐教育“快乐”起来[N].科学时报.2004C 09-20.

[4]傅蕾译.追逐西方钢琴之梦中国仍有距离[N].音乐周报。2007-07-18(004).

[5]刘沛.从“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人类认知研究的艺术观点和音乐教育的认知主义心理学基础[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1,(02):53.

[6]刘索拉.从远古传来的爱情信息[J].艺术评论.2007,(01):16.

[7]傅蕾译.追逐西方钢琴之梦中国仍有距离[N].音乐周报,2007-07/18(004).

[8][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75.

[9][澳]德西迪厄里斯•奥班恩.艺术的涵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7.

[10]屈维.“音乐创造”的历史[N],音乐周报,/2007-05-23(006).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钢琴音乐;音乐素养;才艺

钢琴音乐对我们来说是必要的存在,它的影响是积极深远的,因为它不仅可以让人的身心得到放松、精神压力得以舒缓,还可让一个人的素养得以提升,才艺得以增加。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钢琴音乐教育实现普及。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加强,必须加强钢琴音乐教育,汲取钢琴文化的精髓,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且不能忽视钢琴音乐的发展这一核心影响因素。音乐对人的能力和思维发展是很有利的,同时更能使一个人的个性得以塑造,音乐素养也十分有利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钢琴音乐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一、钢琴教育的音乐氛围必须营造好

将钢琴音乐教育与其他音乐相比,不难发现,钢琴音乐教育对音乐氛围的良好度要求更大。对于高校的环境来说,好的音乐氛围是比较容易营造的。首先,对于钢琴教育的重要性与内涵,学校必须给予重视,进而对相关设备的建设需投入到位,例如琴房、音乐厅等,倘若学校未能为学生提供鉴赏钢琴音乐的平台,那么会导致钢琴音乐的普及受到很大的障碍。为了使钢琴音乐在高校真正实现普及,建设到位的钢琴音乐教育相关的基础设施,给学生创造出大量学习钢琴音乐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

放眼国外世界,那些具备极高音乐素养的一些城市和国家,之所以其人民拥有较高的音乐素养直接决定因素就是其音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到位,反之,人们的音乐素养就很难实现提升。因此,高校想要钢琴音乐教育实现全面发展,第一步就是需将音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到位。高校通过建设音乐演绎大厅以及相关的艺术会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表演才艺的形式展示自我,并融入到钢琴音乐教育的环境中,这种融入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受到钢琴音乐的熏陶。拥有良好的钢琴音乐教育的氛围,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享受钢琴音乐,从而有更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天赋是需要挖掘的,在挖掘之前必须有良好的音乐氛围为基础条件,高校不仅需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且需使其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此外,想要创造好的音乐氛围,可采取许多措施,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大量的钢琴音乐研讨会、钢琴音乐大赛,还可支持鼓励学生组建钢琴音乐相关的社团组织,呼吁同学们多多关注,多多参与,通过社团组织的相关活动,促使钢琴音乐贯穿于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他们创造一个好的音乐氛围,使其课余生活充实又美好,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之,针对高校想要落实钢琴音乐教育,其音乐氛围的营造应当视为首要任务,只有打牢基础,才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审美与实践对于高校钢琴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为止,大多数高校中钢琴音乐教育的相关课程已经在逐步投放实施中,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教育中的问题,由于高校过于重视钢琴音乐方面的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且盲目地急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却忘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乐感和音感且拥有相当的审美能力是学习钢琴音乐的基础,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将理论知识真正实现消化、理解、掌握并能很好地付诸在实践中。当然,在培养审美能力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在钢琴音乐范畴之内,需培养学生全面鉴赏的能力,无论是艺术上还是自然上,都必须具备相当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全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挖掘出自身的感知力、领悟力以及创造力。此外,音乐的鉴赏、审美的情操都是需要与审美能力同步培养的。为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高校可以以钢琴音乐为基础,大力开设音乐鉴赏课。同时,实践能力不容忽视,一方面,相关任课老师需定期向学生布置钢琴音乐相关的实践作业,并竭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在实践中运用。

三、高校需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倘若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不管是本专业的还是选修的,都必须做到目标和要求以及教育过程的相一致。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所有著名的钢琴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享受钢琴音乐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逐渐在音乐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同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可扩展为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历练以及创新精神等。学生通过对钢琴音乐深刻地了解,逐渐认识到实施钢琴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及重要意义,发自内心地接受教育。想要提升学生钢琴音乐的素养就必须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提升,在当今社会,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同时创造力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注重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推动钢琴音乐教育的发展。

结语:为了钢琴音乐教育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高校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钢琴音乐,更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同时,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任课老师的尽心引导与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钢琴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在实践中,此外,必须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从而推动高校钢琴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莉.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J].南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