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机械制图的初步认识

对机械制图的初步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机械制图的初步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机械制图的初步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一、 引言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学习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形体表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分析的初步能力;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自学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制造业带来了机遇,同时对工科学生的构形、表达、读图、制图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行的教学大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压缩了学时,而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知识抽象的特点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这两者之间产生了愈演愈烈的矛盾。在学时允许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更为简洁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图物合一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摆在每一位制图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课题。作者认为,为了适应当前时展的需求,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二、改革教学内容,合理调整教学顺序

应用型本科机械制图应坚持以“理解、应用”为教学目的,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降低画法几何部分内容的难度,着重加强标准化教育,加大测绘、实践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制图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该结合各专业的需要而制定,对于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其教学内容应包含画法几何、制图标准、视图表达、标准件与常用件、轴测图、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以及计算机绘图等;而对于非机械类专业,则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读图、绘图环节,降低画法几何部分的难度,删减展开图等内容,以适应不同学时的需要。

在以往的机械制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画法几何的教学上。但是这部分内容直观性差,难于掌握,且与机械图样的联系不甚紧密;在教学顺序上,通常也是先讲授制图理论,最后再进行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作者认为应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即在点、线、面、体的投影结束以后,即可开始讲授CAD内容。这样学生在上机操作中,通过二维制图、三维建模,有助于理解“图”和“物”之间的投影关系,提高空间想象力,并在实践中找到学习乐趣[1]。

三、优化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应采用模型、课件及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到工厂、模型室、实验室进行参观,建立模型库,让学生直观了解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画法要求等,认知零件的工艺结构,使学生全方位的接受信息,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还应注重教学手段的应用。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机械制图是标准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应努力做到板书工整、线条清晰,在言传身教中使学生信服,从而将课程的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强化标准化的意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信息量少且呆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于调动。

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中可用AutoCAD、SolidWorks等多种应用软件制作,配合必要的动画、立体图和投影图等,使教学过程更直观、生动。

四、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引入三维几何建模

随着三维CAD/CAM技术的迅猛发展,设计和制造的理论和加工手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制造企业可直接进行产品的三维造型设计,由三维设计图直接转化为二维图形,还可以通过三维数字化信息传递直接输入数控机床,实现无纸化生产。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制图教学计划应体现这一特点,在计算机绘图课程中适量减少二维绘图学时,增加三维绘图学时,掌握常用的机械绘图软件如SolidWorks、Pro/E、UG等。学生在构建三维模型时,也加深了对实物的理解,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相辅相成。

五、强化实践训练

应用型本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在一段理论教学完之后,可安排一次习题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在理论课全部讲完后再安排2~4周的课程设计,让学生绘制一套减速器、球阀或齿轮油泵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再用计算机软件绘制上述图样。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测量、绘图能力,还能强化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能力。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给应用型本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必须严格按照培养目标,紧跟学科发展,结合社会需求,并充分调动企业、社会、学校、教育部门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齐德新.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165.

[2]杨东超.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J]. 工程图学学报, 2007,28(2).

对机械制图的初步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任务;教学实践

《机械制图》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机械制图含义及教学任务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另外机械制图也是中职机械类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本必修课程之一。机械图样是机械行业中设计、制造、加工、装配产品的依据,是“工程界的技术言语”。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教学生学习正投影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制图相关标准、规定,使学生具备掌握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教学的最终要求是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一般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很大,而《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手工图示和计算机图示能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各类学生的学习。

(二)学生缺乏学习能力。中职的学习与中学阶段有一定的差异,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改变,还停留在被动学习阶段,学习缺乏主动性。进入中职后,上课的时间相对少了,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以自己支配,一下子不能适应。

(三)教学内容简单,与企业实践脱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素材多依赖教材,很少有企业一线的生产图样出现在课堂上。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尺规绘图,对基本规定、原理的理解层面,空间想象能力及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学生所学内容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错,但在生产实践时,图纸看不懂,画不出,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三、优化《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制图基础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几何作图及平面图形的画法等。通过该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意义,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一般平面图形的画图方法,为钳工实训的平面画线模块作好理论准备。制图原理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轴测图的画法等。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掌握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和组合体的投影规律,掌握轴测草图的画法。在实际教学中对那些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c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关系不大内容作了删除处理,如立体表面点、线、面的投影分析;对轴测投影图内容的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正等轴测图的徒手画法,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样的处理降低了绘图难度。

(二)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基本的绘图技能,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国家技术标准有关制图标准规定相关知识,具有一定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能力。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上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实践为本,理论够用”为原则,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突出重点,降低难度,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中职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核心能力就是识图能力而识图与绘图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一些必要的绘图才能培养识图能力。绘图是识图的逆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绘图训练“以绘促识”。在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中要力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统一即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交叉进行中要注意及时总结提高防止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严重脱节。

注意直观教学和图例的选择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空间想象,主要是依据实体的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从实体到图例,使用直观教学法,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体,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也可以从教学的某些结论出发,先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再以实体的形式加以验证。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认识实体的空间特征,从而获得清晰的表象。

参考文献:

对机械制图的初步认识范文第3篇

机械制图在实际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诸多高职院校,此门课程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改善之处。首先阐述了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引言

图纸在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进行精确地绘制。各类工程都离不开机械,且随着工程日益复杂,机械也不断改进。为明确机械的尺寸、结构、性能及工作原理,常通过绘图的方式对其进行分解。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许多高职院校的工程类专业都开设有机械制图课程,在学习中,学生需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足够的绘图技能,并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中。但从目前来看,该专业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适应新环境下的要求,需对此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优化。

1.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机械制图是工程界的语言,科学的制图能够令人完整清晰地了解机械结构,熟悉其各项功能及工作原理,从而提高利用率,使机械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图纸的绘制和识读是关键内容。以往多采用趴图板式手工绘制的方法,效率较低且精准度不容易把握。现代化工程对制图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效率和精确度,计算机绘制成了当前的主要绘图方式,尤其是AutoCAD技术的应用。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包括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等。三者的教学目标一致,但很多高职院校都将他们分开教学,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测量、公差等知识的匮乏,在绘图时就不利于尺寸的标注;部分学生无法熟练掌握CAD绘图技术;加上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使得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对课程加以改革。

2.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措施分析

2.1.教学思路的改革

该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一定的要求,即要具备将立体机械想象为平面图形,以及将平面图形想象为立体机械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地绘图、识图。许多学生面对着给出的平面图,无法想象出相应的机械实体,包括形状、结构等。或不能准确地将实体机械转换为平面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采用实物教学的方式,令同学直观形象地认识立体图和平面图。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教学中,可将圆柱、棱柱、圆锥等典型实体直观展示,令学生了解其相应的视图。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图像简单化,培养学生空间平面相互转换的思维。实物教学一来可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感性认识;二来可深入理解所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二维投影转换成三维立体图,在节省板书画图时间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其中的变化。

2.2.教学内容的改革

与普通本科生相比,高职生可能稍处于弱势地位,教材应根据其接受能力选择。对于那些在实际中应用较少的难点内容,应适当地降低比例,加以简单介绍即可。如复杂形体的截交线一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实际应用较少,所以学生只需掌握简化画法。同时,绘图技术越来越先进,教材内容应及时更新。对不适合当前要求的陈旧内容,应做出相应的删减和调整。如尺规作图、多边形画法等,利用计算机绘图较为容易,这部分内容可略去。此外,教师教授时应加强对教案质量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研读教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任务,并将其划分为若干部分,逐一解决。如组合体三视图画法一节内容,先令同学了解基本概念,然后学习绘制方法,最后是相关信息的标注。这种分步骤教学层次清晰、内容完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 2.3.教学方法的改革 部分高职院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言堂”现象明显,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针对此需要将新课改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手段方面,可积极引入多媒体。部分学生初学时空间想象力不足,此时可借助多媒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对实体进行旋转、放大等操作较方便,效果更生动形象,使同学清楚地了解平面图向实体转换的动态过程。计算机绘图是当前的主要形式,但并不意味着手工绘图就被淘汰,相反很多时候手工草图依旧十分重要。如在现场观察时,进行草图的初步绘制,手工绘图往往要快于计算机,所以教师还应加强此方面的教学。 2.4.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机械制图的实践性较强,且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为主,所以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实践。如经常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绘制图纸的综合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课程结束前应做好相应的安排,如抽出一周时间专门学习零件测绘,测绘减速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以获得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将课程与实际工厂相联系,在学习过理论知识后,安排学生到工厂参观。在此过程中,通过实际接触,能使同学更加形象地了解实体与图纸的转化。而且,课堂上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工厂中很容易便可理解。

2.5.以就业为导向

机械制图专业在实际中应用范围较广,未来的市场竞争压力很大。高职院校如何取得竞争优势值得深思。这必然要求增加就业指导内容,在校期间就令学生深刻了解到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并朝着这一方向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教学中,除了专业技能,学生还要把握近些年该领域的变化以及未来发展趋热了解就业程序,根据自身能力做好就业规划;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熟悉相关知识。

3.结束语

各类工程都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随着机械制造水平的提升,机械变得更加复杂。机械制图是一门以图样的形式准确表示机械结构形状及尺寸、原理的课程,在许多高职院校都专门开设有这门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由于诸多原因影响,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培养实用型人才不利。为此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玉芳.浅谈高职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2,20,(6):109 110

[2]秦艳.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创新浅析[J].湖南农机,2012,24(6):113 115

对机械制图的初步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机械制图 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般是初中毕业生中较差的那一部分人,有的甚至初中都没毕业。相对来说,他们文化成绩较差,各方面素质较差,他们根本就不愿看书、听课。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很多内容他们根本不懂,所以学习起来难度更大。除了学习成绩差之外,其他各方面表现也较差,如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说话、睡觉、打架等。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机械工程科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以形体构造和图形表达为核心,以形象思维为主线,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和创新构型能力等工程科学的基本素质,并为进一步学习工程实践类、机械设计类和机械制造类后续课程提供必备的制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工程图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各种工程图样的理论和应用的学科,机械制图是工程图学的一个分支及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图样是准确表达机器、仪器和工程建筑物的形状大小及其技术要求的图形总称,同文字、数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构思、分析和交流工程技术思想的基本工具,因此,人们常把它比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也就是说该课程是一门“工程技术语言课”。《机械制图》主要通过机械图样表达的基本知识和规则的学习,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培养读图与作图技能与技巧。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是通过培养学生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还应该具备查阅并运用有关标准的初步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教学中应该本着“突出应用,服务于专业”的教学指导思想,以识图与绘图基本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工具性、先进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和从事技术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下面就通过笔者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就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简单归纳。

一、阐述图样在机械加工中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

机械制图是一门需要较好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学好的课程,学好了才能明了各种投影规律,并根据轴测图画三视图、零件图、装配图等。很多同学没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差,看着投影规律就头疼,对画图不感兴趣。所以笔者经常向学生强调图样在机械加工中的巨大作用,没有图样,看不懂图样,就没办法加工。并且图样是机械设计、安装和检修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经常到制图室中实践画图,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也最有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开展其他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实习,看工人师傅加工,对照图样看零件,对照零件看图样,组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学生板演与提问,以此调节学习气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制图课程自觉性、主动性。学生对课程有了兴趣才会将课程学好。

二、利用实际零件、模型及多媒体进行教学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就是在黑板上、图板上或习题集上画图,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画大量的图,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往往无法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很难把所有图样都对照模型或零件去画,去看。

因此应采用图物结合来进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实际零件、模型、示教板、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具能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教师对这类教具的选用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将同一内容重复演示,教师可采用课件、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与模型、示教板相结合,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具有较强表现力,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触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三视图的建立与投影规律,投影作图、剖视等都可自制多媒体习题课件应用于教学中。

三、结合实际图例,培养学生实际绘图读图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形成。实践绘图课堂化就是将绘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到具有优化环境的制图室去面对实物进行实际绘图。教师仅提出要求,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可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三视图、剖视、剖面、零件图、本专业标准件等章节都可进行。绘图是《机械制图》特有的实践教学。通过绘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学生只有经常不断地练习,才能在绘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可促进知识的发展,产生飞跃的认识,培养起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在今后实际生产中进行技术革新、小发明、小创造。

此外我们还从机械厂找来实际加工零件图样,将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零件的结构以及形状尺寸,位置尺寸。并且经常带学生到机械厂实习,参照零件看图样,参照图样看零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只有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将所学机械制图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才能达到机械制图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即绘制图,读懂图。

四、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升华机械制图课程知识体系

在开设手工绘图的基础上,我们还开设了autoCAD课程,使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还可以增强绘图的兴趣。

对机械制图的初步认识范文第5篇

1 引言《机械制图与CAD》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是机械类学生对后继课程继续学习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徒手绘图、电脑绘图、仪器绘图能力,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能力,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多向思维能力等。目前高校《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传统教学方式桎梏了课程的有效教学。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教材中心为项目中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现状分析2.1教材设置缺乏针对性经过初步的调查研究,我们会发现,一方面,目前学校所使用的《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材大多为普通本科教材,教材内容的编写重视理论体系的建构而缺乏针对性的项目课程的开发。大多数学生认为,教材内容的设置与实际工作任务关系不大,有一种“所学非所用”的感觉,现用教材对课程目标着重于从宏观角度定位,课程结构的设置过于学科化。教师在授课时“照本宣科”,容易形成对学生具体工作任务能力培养不足,课程陷入学问化,使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反映教材难度较大。由于课时压缩和实习机会不足,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往往以简单的方式代替。例如,《机械制图》部分中学生对零件图的测绘往往以学生的描图、抄图过程代替。再加上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材中过渡性内容的缺乏使学生的学习倍感压力。2.2 教学观念陈旧由于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虽然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但仍坚持以知识为本位,认为先让学生积累理论知识,再通过实习环节就能实现职业能力。伴随此种教学观念的是“知识灌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理论知识并不能直接形成职业能力,而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形成对实践能力的理解,发展实践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性,最终形成职业能力。2.3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完全掌控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讲课程内容较为效率的传授给学生,能够保证教学进度,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生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得不到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3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3.1重构课程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式等实施的依据和评价标准,要摆脱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范式,基于行动能力重构课程目标。如培养学生仪器绘图、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方法与技能;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掌握完成《机械制图与CAD》中的一个项目要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等。3.2重构课程结构,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理论知识”的学习长期以来被视为《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首要任务,学生主要精力用于储备职业能力相关知识,在实践应用中常常会出现“所用为被学”的尴尬。所以要向真正获得职业能力,仅通过理论知识的储备是不够的,需要重构课程结构,使课程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对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建构所需理论知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在《机械制图》课程部分中“零件图”章节的内容,将零件图测绘分为箱体类、盘盖类、轴套类三个子项目的测绘,将课程所需的零件结构表达、技术要求等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中,学生在项目的解决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3.3重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协作学习传统《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内容的“学科化”色彩很浓,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项目课程教学更加强调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完整性、迁移性和操作性,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有小组成员协作讨论制定项目完成的计划和时间,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所要获得的内容。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在项目教学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中的主人。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4 结语总之,《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适应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变传统的教材中心为项目中心,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理论中心为能力中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机械制图的初步认识范文第6篇

引言

在机械设计制造、土木建筑等工业工程中,图样是指导生产、加工和制造、检验等全过程最重要的技术文件之一。工程图样与文字、数字一样,是人们表达设计思想、交流设计意图、记录创新灵感的重要工具。因此,能够准确读懂图纸信息,熟练绘制工程图纸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一种技能。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及相关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它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同学们毕业后从事设计生产、科研项目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制图中的图形元素以及线型比例、线宽、数字书写、图纸的大小等等,都要符合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要求制图规范化,便于进行技术交流,在工程界素有“工程师的语言”之称。以往《机械制图》注重于画法几何的教学和手工绘图的能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企业采用“无纸化”办公,应用CAD软件进行辅助设计,提高生产效率,让新产品在第一时间进入市场。在科技进步的今天,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夯实手工绘图能力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CAD技术,比如AUTOCAD、UG等软件教学穿插,更加有利于学生与现代工业接轨,了解产品的实际设计生产过程。

一、教学改革原因

1.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产业技术指标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最新的《机械制图》、《技术制图》标准,使得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并真正认识到机械行业的制图标准。目前,在企业生产中,已经很少见到手工绘图的场景了,基本上已经采用“无纸化”绘图。企业技术交流中,采用计算机绘图,这就使得我们在教学中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机械制图”课程分两个学期教学,计算机绘图主要集中在第二学期进行。

2.改变学生以应付期末考试为最终目的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学习课程阶段,有的学生并未真正将学习知识作为目的,总是在最后期末考试的时候才去看书进行复习,为的只是考试及格或者过关,没有从根本意识到知识对后期学习工作的重要性。改革的初衷也就是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应付的态度,注重平时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精神。将CAD技术穿课堂教学,很难理解的图形或者实物立体,通过软件的操作展示出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3.在教学方法上,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模型相结合。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重视学生动手绘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学生初次接触到制图的基础知识,难免在物体的空间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中产生困惑以及不解,立体思维比较差的学生更难将模型进行二维图纸的绘制。若采用立体模型以及三维辅助软件的帮助,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绘图、识图所产生的困难。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内容的增删。机械制图的教学原则应以学生能够掌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或者后续机械课程的设计,培养绘图、识图的能力为宗旨。故在教学中,将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如:线型元素的换面法求解,复杂立体与立体相交空间曲线的求解,利用图解法求解直线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夹角等内容。增强的内容:立体视图的投影画法,尺寸标注,公差与配合,强化手工绘图的能力等内容。

2.平时作业的设计。机械制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每一部分的内容结束后,都要辅以相应知识点的题目进行练习。习题的内容要与教材的内容相配套,及时在学生每次作业做完后,在课堂上对出现的集中错误进行板书示范纠正,让学生明白绘图的真正意图。“机械制图”一般都配套有相应的习题集,除了做习题集上的小题练习以外,进行绘图时,还可以在教师科研项目进行中所遇到的图纸,选做一些项目进行手工绘制,完成2号或者3号图纸的绘制。这样,不仅完成了手工绘图的作业,学生也可以了解在实际生产中,产品的具体设计流程和技术要求,使得学生的学习不与实际工业脱轨,也为工程类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行业的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现场实时的接受能力,不能仅仅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和计划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现在课堂教学基本都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这样可以在课件中多角度展示立体模型的空间构架和元素之间的交互关系,而且有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但难点在于同学们很容易看懂三维模型,要将其转换到图纸中,用平面图形展示出,就不能够顺利的进行转换。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采用板书进行示范性教学,虽然费时费力,但起到的效果是不容小视的。

课堂理论教学是必须遵从的,但作为工程类学生,“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尝试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进入企业加工车间或者学校实习车间,实地的考察了解,工程图纸在设计、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作用,帮助学生们真正理解图纸中的技术所包含的意义。了解了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也就明白了图纸中线条或者工艺处理的实质。

三、三维软件在教学中应用

二维、三维绘图软件的应用,使得绘图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的提高,在图纸的修改、反复利用和保存管理等方面,体现出了手工绘图无法比拟的优越。现代,三维软件技术已经成熟,软件的应用也已经渗透进各个行业,三维造型设计技术引入到机械制图中来。三维造型技术是根据二维平面草图图形,经过拉伸、旋转、扫描、扫略等特征操作创建立体模型,建立起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之间的构架关系。三维软件在教学中的引入和应用,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于二维图形和三维立体之间的空间转换,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丰富了思维模式,也为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类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期系统学习了机械制图的投影理论、简单立体投影和组合体投影、各种机件的表达方法等。在第二学期,将CAD技术引入教学,学生们除了学习AUTOCAD软件以外,还可以学习三维造型软件,比如UG软件。在授课过程中,用UG建立模型,再将模型转换为二维工程图,讲解图纸绘制,会大大提高知识的接受程度。

采用UG软件教学时,可以首先采用二维简单图形,通过拉伸或者旋转等特征操作成为立体模型,再与其他立体通过叠加或切割的方式进行组合修改,以期得到预想的立体,最后再将立体模型转换为二维工程图。

如果想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可以再进行模型的细节处理等操作。在要求学生读图或者绘图时,使得学生清楚读图是首先分析图纸,建立立体模型,分析每个结构的特征,分别进行模型的建立,然后进行各个部分的整合,组成为一个完整的模型。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对工程图的认识从被迫接受,转变为学生自主的研究和思考,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通过三维软件UG的教学,使得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工程图的绘制并不是简单的抄画,图纸的绘制包含了产品的概念设计,工艺要求,技术要求,产品的制造和检验,它是一个生产流程。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和读图的空间能力,同时也初步掌握了一门三维软件,对于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应聘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1.改革成效

“机械制图”课程中进行的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真正在平时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通过改革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对整个图纸的认识从抄画深入到工程行业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空间构形能力和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能力的培养。

2.存在问题

对机械制图的初步认识范文第7篇

1.在教学内容的顺序上做微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讲点、线、面的投影,再讲基本体、组合体的投影。显然,这种体系违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教师可以先建立基本形体三视图的形成,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形体的空间平面转换关系,再从基本形体上分析点、线、面的投影特征,为解决复杂形体的表面交线打下基础。

2.在教学内容上做好适当的调整

一是两曲面的立体相贯线的画法可以简化。相贯线是在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没有必要准确画出,可以用简化画法代替。

二是轴测图部分的内容可以删除。学习轴测图是为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现在教师采用轴测图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已经落伍,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CAXA三维造型来显示物体的轮廓结构,使之更直观、更形象的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三是尺寸标注内容可以调整。尺寸标注是制图教学中的难点,但学生学习以识图为主,为贯彻以识图为主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将尺寸标注的教学重点从“标注”转移到“识读”。

四是把组合体的识读作为重点内容。从形体分析到面形分析,教师让学生反复训练,在建立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后,再过渡到机械图样的识读,装配图的识读,并阐述识读图样的方法和步骤。

3.适当地布置作业,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教师布置学生作业,如画零件图、装配图等,既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也使学生更好地巩固了图线及尺寸标注的基本特点。教师利用装配体(传动轴或减速器)引出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内容,分析装配体中各零件的作用和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和画法。

二、改革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老师精讲,学生多练

“精讲”就是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要善于突出,对那些一时难以理解、比较抽象、隐蔽的知识点,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分析引导。“多练”就是要多观察、多动手,通过做练习、作业,检验精讲的内容,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

2.适当地采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进行广泛讨论,熟悉国家标准的内容,增强国家标准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图。

3.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追求结果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觉的行动。如,讲解正垂面的定义及三视图后,可引导学生独立摆放铅垂面、侧垂面的位置,并表达它们的定义并作出三视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他们自己分析、归纳出垂直平面的投影特征。

4.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CAI课件等,可以形象直观地提高教学效果。如采用CAXA软件制成三维动画,在大屏幕上演示形象逼真的三维立体造型,既省时又有效,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立体的各个角度,并观察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三、更新教学手段

教师运用较多的辅助教学手段是挂图、模型、幻灯和实物,这在现阶段仍然是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将繁琐的教学手段改变为可复现、远距离传输和便于自学的形式,它可使教学内容丰富,应用自如;它可有效地控制讲课节奏,随时切换跳转。教师对讲解的内容或习题作业,可以事先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画出立体图,便于加深学生的空间立体构思,可随时调动立体图像的方位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还要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1.适时

机械制图教学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把握好适时原则,过早地使用欲速则不达,过迟则优势不能充分体现,从而使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装饰。

2.适度

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要适度地加以利用,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不低估、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3.适当

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要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以单一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

对机械制图的初步认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新性;机械制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42-02

1 创新性教学的内涵

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具有理论知识和技术于一身的人才的学校。《机械制图》是高等院校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这种专业教育,满足不了现代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要运用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是教与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教、学、做三合一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现在的高等院校学生,不仅因为它教学灵活、有利于学生形成最佳知识结构,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以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谓创新性教学,即具有创新性的教师依据创新性培养的原理与原则,运用适当的教学技术,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刺激、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以合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最有效的技能技巧,发展创新能力与个性品质的方法。在高等院校中《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具体运用之,文中作了尝试性研究。

2 备好合理教案,迈出创新性教学的第一步

教学,教是首位。教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依据,而备好合理的教案是实现创新性教学的必要条件。备好合理的教案,不仅要求教师深谙教学之道,且要专业知识渊博,能讲、能做,同时能不断地吸取本专业新信息、新科学来充实提出高自己。对于《机械制图》教师则要求既要懂得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又要懂得机械、掌握新国标,并能熟练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备教案。如何准备合理的教案?在领会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每备一份教案,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地检查回答每个问题,直到最后没发现遗漏,得到圆满的结果,就才认为教案合理。如《机械制图》视图这一节分解为:

(1)什么是视图?讲清概念及分类;

(2)画视图前要做什么?掌握各视图投影方式法及标注;

(3)视图为什么这样分类?为看图和画图方便,表达不同复杂程度和不同形状的机件;

(4)何地画何种视图?各个视图的位置配置关系;

(5)何时画何种视图?各个视图的应用范围;

(6)如何画视图?视图投影规律及各视图特殊征表示表示方法。

这样分解出的教案将分散的内容连贯起来,抓住共性,突出特性,内容完整清楚、条理性强,加之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迈出创造性教学的第一步。

3 运用“四段式”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导”学生“学”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

教师的任务不光是教,还要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四段式就是将《机械制图》每个教学课时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直观演示,引入新课。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只有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示教板、投影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学生有了初步的习,再经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启发,能马上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主动求学。新课这样引入为下面重点讲授打下基础。如在开始讲三视图的概念、投影规律前,先用活动直角坐标系及形体模型来进行演示,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产生兴趣,与随后重点讲授相配合,呈现语言表达对象的具体形象。它们相互映证和充实,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讲授的内容。第二阶段为重点讲授。在直观演示引入后,用时大约几分钟。本阶段是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也是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的关键阶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接受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讲授中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详有略,对学生易懂事的可略讲,讲清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利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在《机械制图》中就是要讲在知识的引发点上、衔接点上、疑难点上,如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位置关系是整个《机械制图》课的“引发点”。这节要讲清、讲透、讲活,为今后学习和应用铺平道路。“补第三视图、补缺线”是疑难点,可借教学模型和投影教学课件,采用形体分析法逐一解剖,达到提高学生看图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的目的。第三个阶段为小结练习阶段,于重点讲授之后,用大约20分钟。由于以上二个阶段基本上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这时根据各个阶段内容不同,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结来浓缩教学内容,指明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借此,对学生思维进行整理,使杂乱零散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成珠”、“连串”理顺层次,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知识。利于学生信息归档储存、便于知识的迁移运用,并转化为能力。如剖视这节,抓住单一全剖视这个共性,其它视形式均可看成是特殊形式下的单一全剖视。小结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题分为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这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教师巡回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训练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个阶段为预习阶段。利用课上最后十分钟。由教师对下一课时学习内容和要求、重点和难点进行简要阐述,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阅读预习,以便联系旧知识,初步了解新知识,培养独立猎取知识的信心和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新课时才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主动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以上四个阶段衔接紧凑,一段接一段,预习阅读是掌握、理解知识的前提;直观演示和重点讲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而小结练习是知识浓缩、能力提高的体现;充分体现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学。

4 采用“四化”的教学手段、将教与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走出创造性教学的新路

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是徒劳,“四化”的教学手段,可将教与学有机地联系起来。

4.1 电化教学经常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设备已大量运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教学中。模型、示教板、挂图在观察主要特征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时,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同一内容往往要多次重复演示。而采用电化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与模型、示教板相结合,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具有较强表现力,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触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机械制图》中运用电化教学可把许多文字教材表达不清楚的内容,通过动画掩饰或幻灯片进行微观和宏观、静态和动态相互转化,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内容的连续过程,更突出表现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把细致入微之处,关键转变点充分突现出来。同时对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加长停留时间、增强教学效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易接受,大大提高了短时记忆容量,促进长时记忆。如三视图的建立与投影规律,投影作图、剖视等都可自制幻灯片用教学中。

4.2 实践画图课堂化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形成。实践画图课堂化就是将画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到具有优化环境的制图室去面对实物进行实际画图。教师仅提出要求,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可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三视图书、剖视、剖面、零件图、本专业准件等章节都可进行。画图是《机械制图》特有的实践教学。通过画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学生只有经常不断地画图,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巩固知识,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知识的发展,培养起创新能力与个性品质,在今后实际生产中进行技术革新、小发明、小创造。

4.3 语表达生动趣味化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语言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做到吐字清楚,表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准确生动,这样才能把概念本质核心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内容和知识的相互联系,学生易接受,记忆。同时,要于教于乐,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并富有节奏感,才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情绪。如《机械制图》中讲线面的投影时,铅重线可比作电线杆,水平面可比作桌面,其投影特征可概括为一点二线必为垂直线,一斜二平必为平行线,一线二面必为垂直面,二线一面必为平行面,这样讲,学生感到简单、明了,记得牢。

4.4 气氛活跃形式多样化

只有教师讲,单一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最烦,最易疲倦,也是最缺乏思维积极性的教学,教学效果差。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感到端庄,又要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教学在轻松、愉快活泼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思想情绪和学习气氛互补、互齐、互相调节,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如在制图室中实践画图,让学生讨论,各抒已懈,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也最有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开展其它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到校实习工厂参观,组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学生板演与提问,以此调节学习气氛,不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自觉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