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专业高考中主要专业学科之一,但笔者所在的学校机械制图课程安排在高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当学生在高三再次接触该课程时,已经一年多没有接触该课程了,很多学生基本上又得从零开始。学生能否在高三有限的时间里,围绕浙江省单招单考机械专业中机械制图考试大纲进行有效复习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发现,尽管高一已经进行了1年的制图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制图水平参差不齐,与高考的要求相差甚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有必要对此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复习方案的实施

依据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将整个高三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第三轮复习,每个复习阶段的时间不同,但都有明确的任务。

1.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耗时最长,达到4个月之久,这么长的时间,旨在夯实学生的制图基础,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显然,在本阶段,学生需要下很大的工夫,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第一轮复习,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老师犹如指南针,指错了方向,学生就会事倍功半。所以笔者觉得,第一轮复习与其说是对学生的考验,倒不如说是对老师这个引路人的考验。为此,第一轮复习之前,老师先必须做三件事。其一,研究考试大纲,在浙江省机械专业的单招单考中,机械专业总分150分,其中机械制图占60分,机械基础60分,零件测量30分。机械制图占的比重为40%。相比较其他两门记忆型的专业课,机械制图的得分率较低。通过研究考纲,教师知道哪些知识点考,哪些知识点不考,哪些知识点考得多,哪些知识点考得少,不同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达到的层次也不一样。教师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可告知学生,制图科目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其二,教师要研究历年真题。高职考的历年真题是对考试大纲具体的诠释。哪个知识点用什么题型考,占多少分值,历年真题都是标准化旳试题,分析近3年的试题,这些问题就一目了然。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哪些知识点需要分配复习时间,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其三,学情分析,摸清学生基础。学生原有的制图水平参差不齐,制图的薄弱环节也因人而异。再加上老师不一定是从高一开始带起,所以对学生原有的掌握情况不甚了解。高三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旨在扎实知识基础,但有的老师不会按照讲授新课的方法去复习,而是走马观花地匆匆把知识点过一遍。这样既浪费时间,复习效果又不佳,学生对该重点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学习中的难点很难突破,从而会逐渐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提高复习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需要对学生原先的掌握情况略知一二,了解他们已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需要什么,什么学起来比较困难,从而更有效地安排复习计划,精心准备复习内容,设计学生习题复习,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另外,教师必须告知学生,机械制图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第一轮是第二轮的基础,如果第一轮复习不认真,不能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轮、第三轮根本不明白,从而引起学生对第一轮复习的重视。其四,精心设计学生习题。切忌盲目采用题海战术。高三复习资料比较多,教师必须正确选择学生使用的参考资料。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学完全部资料,而应结合自己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佳选择。最好自己精选题目认真制卷,卷子上要同时分布基础题、拔高题和拓展延伸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基础差异进行分层次练习,以便对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培优。如截交线与相贯线是每年高考必考项目,以方形与圆柱为主,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题中由浅入深,从简单形体入手,由一个方向一个平面切割到几个平面组合、多方向切割,再过渡到组合体的切割,进行分层次练习。对相贯线的考查,主要是圆柱、球、长方体的形体相贯,由外表面相贯到内表面的相贯。老师教授学生应由单独的相贯与截交线练习,过渡到这两种情况的组合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截交线与相贯线的做法。制图的题目很多,千变万化,如果让学生盲目地做题目,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未必能达到练习的真正目的。另外,作业最好面批,既省时间,又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第一轮复习最忌讳拿难题让学生练习,对于制图学习差的学生,如果这样做,就相当于把学生拒之于高职考试之外。总而言之,第一轮复习教师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同时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按照老师指引的方向,认真对待复习,为第二轮复习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考试就成功了一半。

2.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为期2个月的时间,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首先,教师要研究历年真题。第二轮复习,教师研究真题与第一轮有所不同,第一轮研究真题,旨在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便于第一轮复习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方案。而第二轮复习则完全不同,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自练真题,让学生把握高职考的命题脉络。对每一种题型,教师做到精讲做题方法,学生做到精练。每一道真题,教师都要要求每位学生强化练习,每题必会。笔者依据近4年的每年高职考真题的题型,对每一种题型进行总结,精讲每一题型的做题方法,然后以专项练习的形式要求学生强化练习。下面是笔者根据历年真题总结的9个专项练习,每个专项练习耗时约1周,共需2个月完成。如果教师在上述过程中严格把关,学生基本上在第二轮复习结束之后,从知识水平上已经达到高职考的要求,对高职考的每一种题型都很熟,每一种题型的做题方法都已经了如指掌。

3.第三轮复习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教学体系

1.引言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掌握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并能熟练利用合理的表达方案进行绘制机械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传统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毕业生机械制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形式已很难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体系,探索新的教改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众多大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本科院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体系、教学过程设置、助学、考核着手,探索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2.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2.1学生素质差异大,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加大,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大。就机械类大方向来说,不同的专业学生入学成绩也存在差异,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距较大。因而,教师若按同一标准组织教学,存在一定困难。相比五年前,当前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也逐步下降。很多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单纯地追求考试过关,而不潜心研究知识体系,学习缺乏钻研精神。总体来说,课堂学习积极性较以前毕业生明显降低,课堂上容易出现听不懂的状况,从而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和畏惧心理。

2.2教师教学活动单一,易缺乏科研经验

目前,许多高校机械制图教学是由专门的制图教研室进行,任课教师长期从事单一的制图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也只是局限于制图教学研究、教材教案编写和课件试题库开发等。这样容易造成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化,缺少实际设计研究经验。此外,随着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学历的提高,大量从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直接参与制图教学,这些人缺乏实际专业应用经验,从事教学后也不能有很好的机会在机械学科方向上开展实际设计开发研究,知识构成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不断退化。教师本身教学的单一性使得高校制图教学更偏重于图形投影知识,而不能有效地同机械类学科特点结合在一起。

2.3多媒体教学节奏快,课堂讲解难以深入

为适应“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平台化”的本科通识教研模式,许多高校对机械制图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大幅缩减了制图课程的学时。此外,由于招生数量的增多,一些高校制图课程都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学生人数众多,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板书和挂图等。为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快速掌握制图理论知识,各高校基本摒弃“挂图+模型+板书”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用幻灯片代替传统的挂图,利用丰富的动态直观图像创造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由于授课内容较多、每张幻灯片停留时间较短,授课时省略了边绘图边讲解的过程,学生对课件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一节课结束,学生只知道几个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根本不懂如何绘制投影图。

2.4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脱节,教学实效性弱化

由于学时的减少,机械制图课程中有关画法几何的内容大量减少。而画法几何是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最后再回到屏幕的逻辑思维方法。减少对学生相关思维能力的训练,则会减弱学生对空间物体表象的感性认识,削弱学生空间构造能力的发展,最终影响学生基本制图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机械制图教学一般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组合体、机件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轴测图、零件图和装配图。其中,组合体和机件表达方法部分内容较多,重在培养学生画图和读图能力。零件图和装配图部分的内容没能很好地结合实际。总体来说,机械制图教学内容过于偏重机件的详细画法,即侧重培养学生“画”和“读”技能,而与机械行业具体实践关联性差,使得整个教学与培养机械人才的大方向产生了些许偏离。

2.5课程开设孤立化,学生缺乏相关基础

大多高校在大一开设机械制图课程,此时学生还未进行机械专业的入门课程学习,有些专业的学生甚至还没参加金工实习,因此学生对一些常见机械加工方法、工艺结构等实际应用知识缺乏初步认识,从而导致机械制图的整个教学过程难以同产品设计开发、实际应用环节有机整合,削弱了机械制图课程同后续专业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关联性。等到毕业设计时,学生的绘图能力严重不足,很难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案绘制正确的投影图,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也十分随意。孤立地开设机械制图课程,人为切断该课程同整个机械学科的联系,使得该课程基本没有体现真正的实效性,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制图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教学改革思路

3.1教学体系系统化

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性和基础性非常强,讲授的知识面宽并且设计后续专业课程内容,必须与相关课程形成良好的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整体学习系统。应当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需突出实用性,并有效融合机械相关知识。

将机械制图课程定位于培养设计制图能力,而非单纯的制图技能。在机械制图课程开设之前,可进行金工实习以及机械基础知识入门学习;利用机械制图课程设计,初步将机械制图训练过程与机械设计联系到一起,体现设计制图的思想。并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中,指定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形成以设计—工艺—绘图为主线的课程学习体系,将制图课程的学习深化到后续课程之中,使学生的制图水平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

3.2教学设置实用化

以遵循国标规定为前提,进行绘图表达方案讲解,加强设计制图能力的培养,并注重手工绘图能力的训练。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从如下几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

(1)改善师资结构,强化教学实用性

打破教研室限制,不设置专门的机械制图教研室,改由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专业课教师直接担任机械制图课程。利用专业课教师丰富的实际课题研究经验,避免了制图教学过程的单一性。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专业研究成果、经验和成功开发案例引入制图教学,从而实现制图教学同实际应用的有机联系,使得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真正脱离传统意义上的读图绘图训练,从而更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改善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适当采用绘图软件增加授课效果。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教师必须进行实际绘图,逐步细致讲解绘图过程。由于受教室场地、光线、学生人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黑板作图只能对教室前几排的学生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黑板作图耗时费力,影响教学进程。这时,教师可利用二维绘图软件(如AUTOCAD)模拟完成黑板教学,既可保证图形的清晰性,又加快了绘图速度。通过对某些局部的放大显示,保证了图形的良好可读性。此外,可利用三维软件现场建模,及时帮助学生构造形体的空间形状,有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3)强化课程设计环节,注重理论学习的创造性培养

延长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时间,将单纯的零件测绘实践改为“测绘+设计”的模式。首先,给出某种产品的部分零件实物,让学生完成零件的测绘;然后,根据测绘数据、依据具体设计装配要求,自主设计个别主要零件;最后,绘制完成整个产品图纸。这种课程设计模式,既训练了学生对卡钳、游标卡尺、量角规等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创新设计简单零件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设计制图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交出成套手绘草图、AUTOCAD电子图稿和全套打印图纸。经过课程设计,学生通过零件的测绘、设计,可熟悉产品出图的全过程,并加强了自身徒手绘图、计算绘图能力。

3.3助学形式网络化

开发网上助学系统,开展网上学习、测试和答疑。校园网络的普及使学生能够更为方便地接受远程教学,更好的吸收知识。可利用校园网络优势,研制开发网上助学系统,系统设置学习模块、测试模块、答疑模块。学习模块主要提供教师上课所用的课件和教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并配备了相应的例题解析;此外,该模块还链接其他高校制图精品课程网页,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针对机械类不同专业教学需要,在训练测试模块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测试习题。系统开辟教师在线答疑专栏,学生通过网上留言或发邮件方式向老师提出问题,同时师生间也可通过BBS论坛交流学习信息。学生可利用该系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学习情况,选定相应难度的试题,利用系统的二维绘图功能完成解题过程。系统自动对学生输入的答案做出判断,给出学生成绩,并提供正确答案以供参考。

助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生动、直观、形象、和交互的特点,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又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能根据情况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学生互动学习、人机交互的良好教学机制。助学系统的主体框架如下:

图1助学系统框架

3.4测试方法的人性化

制图考试形式不能仅局限于简单的书面测试,而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分段考试,机械制图成绩构成如下:

制图基础考试(40%)+课程设计(30%)+软件知识考试(15%)+平时成绩(15%)=机械制图总成绩(100%)

(1)对于制图基础部分的内容涉及得都是基础知识,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及读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是可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评学生的掌握程度。当然,可采用标准化考试模式,即采用考试选题系统,直接让学生上机考试。该部分考试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40%。

(2)设计制图部分,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绘制机械零件图纸及装配图纸的能力。由于该部分内容跟专业结合较紧密,应作为考核的重点。该部分可通过“测绘+设计”课程设计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整个机械零件图纸绘制过程,既考核了学生对零件图、装配图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并考核了学生手工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该部分以图纸形式提交给教师,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3)AUTOCAD软件的考核部分可借鉴AUTODESK公司工程师培训要求,采用试题库的形式进行。

考试直接在电脑上进行,每个学生的试题均从试题库随机抽取,题型各不相同。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AUTOCAD软件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5%。AUTOCAD软件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考评则在课程设计中进行。

(4)此外,根据学生平时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多个因素,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该部分占学生总成绩比重的15%。

4.结束语

本文针对当前机械制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在试点班级进行了改革尝试。结果表明,该班级的学生机械制图素质较其他班级有很大的提高。从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反馈信息来看,试点班级的学生设计图纸的可读性高,错误率低。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发展的过程,需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成效,文章提出的相关教学改革措施对其他高校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溪,李建国.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探讨[J]. 农机化研究,2004,1.

2 卜国平. 《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

3 余明浪. “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反思和探索[J]. 工程图学学报,2009,5.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专业;螺纹;教学;对比

一、引言

技工学校中的机械类各专业的课程涉及到螺纹知识的比较多,《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车工工艺》、《钳工工艺》这几门课都涉及到螺纹的学习。但是各门课对螺纹的侧重点不同。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这几门课中有关螺纹的学习,做以对比和分析。

二、对螺纹教学的总结

这几门课程都有螺纹的基础知识。如螺纹的形成、螺纹的定义、参数、分类、螺纹的代号。对于这部分基础知识,是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特别是螺纹的参数和螺纹代号,是一定要掌握的。如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螺纹的大径。而这些都是国家标准规定的,是需要学生记忆的。对于这几门课程中螺纹的不同侧重点我总结如下:

我们学校一般《机械基础》学的早些。因此,有关螺纹的基础知识,机械基础讲解的比较详细。我个人认为《机械基础》的侧重点在于螺纹的代号、标记和螺旋传动,其中螺旋传动是重点。螺纹的代号、标记是国家标准。这部分的内容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其内容枯燥,多属于需要记忆的规定;再加上图形简单,但是要求繁琐,因此,学生学习时觉得枯燥、没有学习兴趣,所以就不太在意,认为反正是国家标准有资料可查,懒得去记忆。在《机械制图》、《车工工艺》和《钳工工艺》的学习中螺纹的代号和标记都要用到,要让学生掌握着部分内容。所以在讲课时,我就找了螺栓和螺母,那实物和挂图对照起来讲。这样,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好多了。课后要求学生多练习,并教给他们一些记忆的方法。

螺旋传动有普通螺旋传动、差动螺旋传动和滚珠螺旋传动等。普通螺旋传动是《机械基础》重点要讲的内容,其传动形式分四种。课本上以图表的形式给出,并且有应用实例,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可以用螺栓和螺母简单演示教学。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在结合理论学习,学习兴趣浓,也容易掌握。学生普遍觉得普通螺旋传动直线移动方向的判断比较难。可以通过多练习,多观察来熟悉这个知识点。差动螺旋传动相对难理解,要求学生知道传动原理,会计算活动螺母移动的距离和确定移动方向。滚珠螺旋传动简单了解就可以了。

《机械制图》重点在于螺纹的画法。对于螺纹的基础知识适当的复习就可以了。其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内外螺纹的画法和内外螺纹连接的画法。而难点在于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内外螺纹的画法规定不难理解,只是比较的繁琐。学生往往记不住大径小径,那个该用粗实线,那个该用细实线画。对于内外螺纹画法规定,外螺纹大径用粗实线表示,小径用细实线表示,内螺纹的和外螺纹的相反。教学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外螺纹的画法,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做适当的练习。在掌握内外螺纹画法的基础上,熟悉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比如螺栓、螺柱、螺钉的连接。习题册上都有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画,完全熟悉这些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车工工艺》重点在怎样加工螺纹。螺纹的加工方法很多,如滚压螺纹、搓螺纹等,而在一般的机械加工中,通常采用的仍是车螺纹的方法。《车工工艺》主要是讲在车床上加工螺纹。螺纹按牙型分类,可分为三角形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车工工艺》分别讲解这四类螺纹的加工。重点讲解车螺纹的方法,车刀的纫磨和有关参数的计算等。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课堂上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技术要求,实习时具体应用操作,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车床上加工螺纹的基本加工方法。普通车床加工螺纹,是传统的制作方法。加工前,学生需要确定螺纹的种类和相关的参数。因此,需要学生掌握螺纹的分类和熟记螺纹的螺距。具体的加工方法和车床上加工各种牙型的螺纹的具体操作和要求。学生在实习时会逐步的学习和掌握。

《钳工工艺》重点螺纹的装配。就是螺纹的连接,它是一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它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特优点。在机械中应用广泛。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有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和紧定螺钉连接。重点讲解螺纹的装配方法,装配要点。同时,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螺纹装配用到的工具以及这些工具的用法。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制图教学;创新;兴趣;研究

现今的中职课堂,都极力的提倡创新性的教学,运用创新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同样也需要运用符合现代要求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好的达到教学同步,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方法,创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提倡创新性的制图教学,可以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运用更加灵活的方法,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层面都能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一般的来讲,实施机械制图的创新教学,需要对其教学实质的内涵有细致的了解,整理好教学备案,运用“四段式”的教学方法,使教与学可以相互的作用、相互的影响,有机的联系起来,并且,还需对教学实例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不断的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和观察,对教学方案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称为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根本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提高。

一、创新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实行创新式的教学,可以为学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需要综合的实践来进行全方位提高的课程,着重于学生看图、绘图的能力,对于空间结构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在其传统的教学方法恰恰忽略了实践的意义,而是着重于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提高,对学生的空间结构能力的培养不够到位,所以,需要有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标准,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性的教学,应用于制图课程之中,将教和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现在的许多高等院校中,制图这门课程都提倡进行教学模式上的革新,运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方式来进行创新的教学。在教学中,除了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下文根据对实际的操作方案进行全面的解析,并且引用教学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帮助更好的进行创新性的教学。

二、教案及教学实例分析

准备好相应的教案,是进行创新性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教案的准备,对教师的要求极高,需要教师对课程的内容有着深入详细的了解,同时懂得如何以易懂的语句,来讲授给学生,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其教案的准备就需要教师能够对画法和制图的方法非常的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许多实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教材充分的吃透,同时还需要对最新的国标有着详细的掌握,总的来将,教师准备教案,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具体的来讲,需要在教学中将基础内容进行逐一分解,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最后,得出完善的教案。

比如在“视图”这一段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将其内容细分为5个主要部分,即视图的概念和具体的分类是什么,绘制视图前具体的准备工作都有哪些,视图的类型为什么要这样划分,不同分类的视图各自具体运用于哪种情形,视图的具体绘制方法是怎么样的,根据这五大类,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抓住其中的教学重点,突出课程中的难点,对课程的特征内容要凸显出来,加强课程的条理性和层次性,同时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让学生多绘制视图,多多理解其中的要点,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视图的投影方式和标注要有详细的了解,对视图的位置及其相应的配置关系,要理解透彻,对视图的应用范围要讲授清楚,明确视图的各种特征及规律,在课上课下要鼓励学生多动手进行绘制,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全方位的加强学生的能力。

通过对实际的教学案例的分析,可以得知教案的重要性和实际中的意义,同时,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达到对学生进行全面提高的目的,也能使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程度更加的透彻,进而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大大增强。

在教案的设计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教案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比如在讲解立体图的结构时,可以增加组合体的动态组合效果演示,增强学生的理解。

三、采用“四段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引入“四段式”的教学方法,即演示、讲解、练习、预习四个步骤,使教学内容能够循序渐进、有层次的进行,同时也使教学目的更加的明确,达到了创新性教学的要求,保证课堂教学能够正常稳定的进行,保持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

首先对四段式教学的第一步,即演示,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正式开始讲授新课程之前,教师应当通过模型、教学模板、投影仪,来对新课程进行一段全方位的演示,能够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到新课程的重点和要点,对即将学习的课程可以有更加进一步的了解,同时,通过模型等的演示作用,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结构能力。另外一个方面,教学演示打破了以往制图课程中枯燥乏味的讲授模式,通过全新教学手段的引入,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们的高度注意,这样教师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具体的内容更有兴趣,分心的情况必将大大减少。例如,同样在“视图”这一段内容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将视图的绘制步骤立体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可以通过使学生们观察模型,慢慢的了解绘制视图中的关键点,更好的理解课堂的内容。

第二步,讲解,这一部分是教学中的重点,也使难点。在进行直观的演示之后,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一现状,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很好的讲解,是教师们需要明确的一点。一般的来讲,讲解,要遵循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内容,要较为简略的带过,对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要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较为透彻的理解,并且还应通过投影仪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例如在学习平面投影这一节内容时,其中重点难点较多,往往是学生很难学习的一节内容,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很好的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将书中抽象的知识,运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出来,同时还要照顾较弱的学生,耐心的帮助他们讲解知识点,对平面投影中的知识层面要有准确的把握,教学中突出重点,对简单的知识点,略为带过即可。

第三步,练习。在讲授完课程的基本内容之后,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对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浓缩,对突出的问题要进行小结,及时的帮助学生整理思维,使零散的知识点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有机的串联起来,明确知识点其中的层次结构,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操作当中。然后,要抓住课程的重难点,通过做习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这一点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做习题,可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的巩固,同时,教师还能够及时有效的对教学质量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发现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然后进行辅导,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巩固将会大有帮助。例如在换面法的教学中,对基础知识要求较为严格,需要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来加强提高,教师在讲授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就需要利用课堂上剩余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最后一步,预习。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里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下一节课讲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预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是非常大的,学生通过对课程的预习,可以对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较为明确的掌握,在之后的教师讲解中,对这一方面必将会有所侧重,同时,机械制图这门课程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先在课程学习之前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能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对具体的绘制图形的方法有着更为透彻的理解,课程内容的学习也会更加的扎实。

四、以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现在中职生自主学习习惯差,单纯的理论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兴趣点,以兴趣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的教学探索中,制图的教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合了计算机绘图软件CAD。教师不但可以利用实体造型来分析视图,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学生也能通过计算机绘图建立对制图课的兴趣。在教学中对制图教学更加考虑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巩固学生对实体空间感的建立,掌握制图方法、认识各种图形结构。比如教学中,不仅老师提供现成的实物模型,而更多的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模型的制作。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我们组织了平面图形的绘制和制作,可以完全由学生创作各种平面图形,看作自己完成的各种个性化的图形,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成就感。在学到三视图的时候,我们开展了一个制作模型的比赛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对三视图的认识效果非常好。学生对实践动手兴趣很高,很好的促进了教与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准备好完善的教案,“四段式”的教学方式的运用,综合的加强学生全方位的能力,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理解更为透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还对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在制图的教学中,应当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易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制图教学中的应用[N].内江科技,2008,29(9)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其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机械制图》不同于学生以前所学的文化课,在课程形式上、课程结构上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对学生来说它也是一门很陌生的学科。因此,教师在上第一次课时必须抓住这一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应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上好第一次课。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讲第一节制图课时,我并没有拿着课本对着学生讲制图理论和制图的基础知识,而是带着学生到学校的实训加工室转了一圈,让学生有个直观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无论是手工制造还是数控加工都是离不开图纸的,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机械制图》这门课的重要性。加强了他们学习动力。在学生参观过程中,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比如在实训室拿着某个轴类零件图纸,问学生,你们能通过这个零件图纸加工出具体的零件吗?通过这种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提炼课堂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效率

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差,听课效率低,《机械制图》中机械零件形状又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学习起来就感到很费劲,从而就力不从心。为了让他们学的轻松愉快,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归纳总结,将每一节的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做到精讲,简讲,深入浅出。例如在讲圆弧连接这一节,我们首先带领学生归纳出圆弧连接的三个步骤,学生把这三个步骤掌握了,在通过例子让学生自己通过这三个步骤一步一步画出某个圆弧连接,那么这一节基本上就掌握了。例如在讲判断直线与投影面得位置关系时,我们把直线与投影面三种位置关系的特点以及三种位置关系的不同点归纳出来,学生就好判断了。比如直线与投影面平行时,它的投影特点是,一面投影与投影轴倾斜,另两面投影与投影轴平行,简称一倾斜两平行,它与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区别是,它的三面投影不会出现点。所以我们把知识点一归纳,学生就能通过知识和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发现他们的规律,从而更轻松掌握课堂内容。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 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 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较快的培养学生看图和绘图能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补视图缺线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图形实物模型制作出来,帮助学生补出线条。在比如:在讲组合体视图时, 利用多媒体, 在屏幕上从多个角度演示组合体的形状结构, 学生可以很轻松地看懂这个组合体的结构形式,掌握其组合原理,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关于画组合体视图的例题,以例题来演示说明组合体视图的形成及画图步骤,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画组合体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三维软件把投影变化、剖视图、相贯线、截交线等投影问题制成三维动画,在屏幕上演示。形象逼真的三维造型,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观察到所求问题的投影变化,三视图的形成过程,降低知识点难度,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学生反映积极, 爱学爱看, 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并且记忆深刻,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绘图读图能力。

四、设置课堂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

中职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打瞌睡,玩手机,往往很难集中精力来听课,所以我们在课堂上结合所教的内容多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教师讲课,同时又不断的去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不容易出现思想开小差的现象了。同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从而逐渐的加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尺寸标注这一节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三个问题:1.尺寸由哪几个要素组成?2.尺寸各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3.标注尺寸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提出了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讲解,将这三个问题解决了,那么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也就介绍完了。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使他们听课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有了目的就有动力,这样他们就容易将所要学的内容掌握。再例如,在讲授视图基本表达方法中的剖视图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1.什么是剖视图?2.剖视图的画法与其它基本视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剖视图表达方法的优点在哪里?即我们为什么要采用剖视图的这种表达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让他们通过与以前学的视图表达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发现剖视图的不同地方。像这样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再通过老师系统的讲解,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他们从问题中掌握知识,这比照本宣科,让学生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听老师一个人讲的效果要好很多。

五、精讲多练,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能力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摘要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开设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化基础课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抽象性。面对没有任何制图基础知识的高职学生,如何教好《机械制图》课?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字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61-02

《机械制图》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开设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它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必须建立较强的空间立体感,并且能够读懂零件图及装配图,能够掌握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对于刚从高中考上来的学生来说,学习和接受的难度较大。首先,他们对机械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他们还未曾掌握应有的读图知识;再加上课程本身繁杂的特点,都给学生学好这门课带来较大的困难。就如何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结合本人20多年来讲授《机械制图》的尝试,谈几点体会:

1上好第一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机械制图虽然枯燥,但我是天生的乐天派,因为我具有亲和力,加之我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讲第一节制图课时,我不急于讲制图理论和制图的投影规律,而是事先多准备几张具有明显形状、位置特征组合体的图样,并配以实物,在介绍图样知识及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由图样找实物,或由实物找图样,并讲出理由和根据,教师加以指导和总结,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和跃跃欲试的求知心理。然后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物品等,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作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开拓学生的思维。

2适度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滥用反而适得其反,因此适度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把细致入微之处,关键点充分突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螺纹紧固件”时,我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连接图。师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一种乐趣。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活动挂图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效果很令人满意。我还采用AUTOCAD、PRO/E及FLASH等软件把投影变化、组合体、相贯线、截交线等投影问题制成三维动画,在屏幕上演示。形象逼真的三维立体造型,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观察到所求问题的投影变化,三视图的形成过程,降低相应知识点的学习难度,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空间思维能力很强的课程。因此,我充分利用直观性教学法,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空间想象能力差的问题,在讲课时,我让学生用胡萝卜、萝卜、橡皮泥等实体模型,学生手脑并用,反复进行由图到物的比较和转换,建立图形与空间物体的对应关系。这样,既有效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学习气氛轻松而且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理论的问题感性化。我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教室的墙面和地面建立空间投影体系,以桌面、粉笔盒、课本、三角板、铅笔等常见物品作为各类几何元素,利用电脑、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创造出一些动态的点、线、面等空间关系,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主动感悟空间投影体系,模拟摆出各种不同几何元素的位置,观察假设投影后的效果。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一个物体在这个体系中的三面投影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我们要抛弃传统教育模式,要打破“一律化”“齐步走”的陈规。在具体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各类学生都经常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魏树生老师讲:“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百花齐放。”分层教学正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成功、收获、发展,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我认真准备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中等生为基准,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采用设计问题让学生解答的质疑法,问题的设计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难易适中,具有梯度,对学生碰到的疑难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专题研究分析,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安排统一授课的内容,又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训练,学生共同练习,教师个别辅导,从而在多样化的、开放性的作业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全班学生都受到必要的能力训练,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5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创新教学的理念下,我鼓励与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读零件图教学中,首先联系实际介绍零件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所介绍的零件进行分析,是否还有更好的表达方案及设计方案,此时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否定学生的创新结果,是很草率的做法,因此,在面对各种猜想、各种离奇的幻想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敢想并利用已学知识去论证其可能性这正是创新教育的结果。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始终要善于避开思维定势的方向,善于从侧向和逆向设奇想、出奇问,让学生跳出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跨入创造性思维的坦途,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精讲多练,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的能力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机电专业 学科课程 项目化教学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逐渐凸显出职业教育的方向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从而缩短就业和实践的距离。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可以总结出其专业能力的定位是“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过硬”。

那么,为了使中职学生真正掌握所需的专业能力,专业课程的合理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专业课程来说,有选择性地、针对性地采用项目化教学,将是当今中职专业课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自课改实行以来,项目教学通常运用于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相关的项目教材也林林总总。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科课程)却很少有合适的项目教材。那么如何使得这一类学科课程也能进行合理的项目教学,从而进一步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尽可能地达到“三以一化”的目标呢?笔者以中职机电专业项目教学为例,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

机电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应范围较广。对于中职毕业生来说,任职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从事机电产品的制造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员、安装调试员、设备管理维修员、电气技术员、质量检验员、班组长等工作。当然也可以从事其他就业岗位,比如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

我校设置专业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市场,依托行业和企业,努力做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因此课程设置的目标应是适应学生实际,适应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根据中职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大致上可以分成四大块内容,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技术拓展课程及顶岗实习。

二、项目化课程的认知

当前中职学生知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而机电一体化专业涉及的课程较多,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另外还需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等。其中,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即学科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这些课程理论性较强,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基础的,其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作为教师,应根据该学科知识结构的特点,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将学科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

何谓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以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驱动学生和教师整合理论和实践,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的教学活动。要求将必需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

机电专业中学科课程虽然也逐渐趋向于项目化教学,但区别于以实训为主的项目课程。一些实训类课程,已经有了非常多的项目教材。以《钳工实训》为例,翻开其项目教材的目录,可以看到教材是以一个个工作任务进行编排,将钳工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等内容和相关的金属材料、公差及数学知识整合,把相关知识按照难易不同和具体项目内容,安排在各处。每次只学习与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不会出现一次学很多,等到用的时候又忘光了的现象。而以理论为主的学科性课程,以《机械基础》为例,虽然也有许多类似的项目教材,但还是以模块化的理论知识为主。例如,“模块一常用机构”、“模块二机械传动”等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任务。而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虽然也尽量秉承新的职教理念,做到理实一体化,有时也会穿插一些小任务进行知识巩固。但从大局上来看,还是进行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宣称“理实一体化”教学,而实际是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叠加,并未真正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因此,专业理论课(即学科课程)的教学并未真正实现向项目课程转变,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学科课程的“项目化”。

三、项目化课程的开发

对于机电专业中的学科课程,应使其和实训课程一样,做到“做中学、做中教”。

以机电专业的《机械制图》为例。《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各类图样的能力。具体要求学生掌握正投影法并能运用形体分析法进行物体构形,掌握物体的各种表达方法,并能合理定制零部件的表达方案,能熟练运用二维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目前我校还是根据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制订并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虽比较系统,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部分学生甚至对该课程出现“恐惧”心理,严重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学生进行金工实习,要求会使用一般的工量具,将该课程的各知识点融入到各个工作项目中去。

例如可以测绘典型零件——齿轮轴,将轴类零件的表达方法、齿轮的规定画法、断面图的画法、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融入该工作任务。如此将学科课程项目化,较传统的理论授课有诸多益处:首先,以某一实际的零件为载体,比起枯燥的书本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该课程强调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绘图板上绘制图样,要比在同步习题册上绘制图样更能体现工作情境,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其三,项目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真实的零件,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提高了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项目课程强调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该项目的完成,必须要以正确使用工量具为基础。在测绘过程中,学生的一些错误操作会显现出来,教师或是同组合作者可对其进行纠正,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为后续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如《机械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每个章节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各个知识体系的容量及实践性具有各自特点。要将该课程进行项目化,在知识点的布局上规避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性、时序性矛盾。

例如,可将轴系零件这一章节内容分解成两个子任务来完成。任务一为理论教学,主要教授轴的类型、功用、材料、轴的结构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任务二为实训教学,进行轴的测绘,画出草图。这一内容在前面所阐述的《机械制图》课程中已有涉及,为避免知识的重复讲授,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项目化课程的实践

对于学科类课程的项目化实施,可以通过建立三大机制促进项目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其一可以建立以教师管理为主导,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为主体的项目课程课堂管理机制。其二可以建立以教师评价为主导、以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体的项目课程学业评价机制。其三也可以建立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互动交流为主体的项目课程课堂指导机制。其实,诸如此类的方法,很多课程在进行项目化规划的时候也已经考虑到,但真正要付诸实施还需“天时、地利、人和”,即要有相关的实训场地、实验设备,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及管理能力的师资等条件。

另外,在学生方面,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合作学习。教师组织一部分学有所长的学生设计项目,也就是拟出项目任务书。可将项目简介、学习目标、项目准备、项目实施、评价与反思等等归入其中。设计时要根据实际的项目考虑考核单元划分和评价标准。还可在学生中组建学习团队。项目小组和学习团队应由异质性的成员组成。教师可根据基础、能力、性格、性别等均衡搭配。每个项目小组和学习团队设置一个负责人,来组织协调小组或团队内的分工、协作、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以上所说都需要软件和硬件的相辅相成。软件指的是师生对项目课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解与适应,与项目课程相适应的各项制度的支撑等。硬件即学习资料准备、实训器材调试、教学场地布置,不应仅局限于教材和项目任务书,还应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书目和相关知识、技术、技能的关键词,并开放图书馆和阅览室(包括电子阅览室),有条件时应建立“云课堂”。

还有一个较重要也比较颠覆传统的教学情境是建立“模糊化”课堂。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即专业知识的讲授有时很难用45分钟的课堂来约束。特别是课程进行项目化以后,一个项目必须要有作为铺垫的前期知识,另外也会衍生出很多新的知识点,为下一个项目做准备。因此项目课程的课堂应向课前、课后拓展延伸。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项目教学法结合现代职业教学的特点,在具体的实施中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针对企业的岗位要求,精选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而创设教学任务及教育目标。其特点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合一,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合一,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合一,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让学生能够在教中学,学中做,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AutoCAD的教学特点

《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 软件中基本命令外,关键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这些命令快速、准确地绘制图样。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章节为主线,教师将章节中包含的命令逐一传授给学生, 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 然后上机练习。AutoCAD命令繁多,每一条命令和每一种辅助方法,都具有很强大的功能,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学生会孤立地操作,往往学生不会举一反三,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AutoCAD》教学,即按项目流程设计教学思路,将课程的内容划分为项目和若干个子项目,再将子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单元项目,通过职业环境的营造,工作任务的引领,课程项目的设计,使“教、学、做”有机的结合。课堂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步骤: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制定计划学生做出决策学生实施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对项目修改教师和学生互动归纳总结教师布置下次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自发地学习项目相关知识点,将零散的知识融汇成一条主线,逐步掌握AutoCAD绘图知识和绘图技巧。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的过程。

3、项目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实践

我们把整个AutoCAD课程内容确定为四个项目:平面图形(吊钩)的绘制、基本视图的绘制、典型零件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项目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一般包含四个阶段,即: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及考核与评价。下面我们以AutoCAD教学中的一个实际“项目”设计——典型零件零件图的绘制,来谈谈项目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实践:

3.1 项目的选取

根据市场调研,通过对企业岗位需求制定教学大纲,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取企业典型岗位任务,我们以轴类零件作为典型零件零件图的绘制与编辑项目,该项目看似简单,但却包含了以下特点:1)基本包含了AutoCAD 零件图绘制的所有知识点。项目内容包括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图层设置、尺寸标注、粗糙度和形位公差标注、文字注写等知识点。2)难度适中并能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项目既对前面两个项目中知识进行了巩固,又渗透了尺寸标注、粗糙度和形位公差标注、文字注写等新知识点。3)综合性强,覆盖面宽。项目是典型零件中的一种,基本涉及了AutoCAD绘图的主要命令,既回顾了上篇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又与学生当前学习的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相呼应。④学生对教学内容既熟悉又感兴趣。轴类零件是企业常见的一类典型零件。学生对典型零件零件图绘制比较熟悉,并且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时手工绘制过该图,因此,学生对如何通过AutoCAD 绘制该图有着强烈的兴趣。

3.2 制定计划

各小组集中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拿出方案,项目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按照“教师指导、规范演示、学生操作”的教导过程认真进行,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以3-5 人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式讨论交流,分析该零件图绘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3.3 实施计划

项目的实施分五个步骤进行:①设置基本绘图环境,建立图层。②设置文字样式、尺寸标注样式③绘制中心线、基本轮廓线。③标注尺寸、形位公差和粗糙度、技术要求文字的书写。④绘制图框填写标题栏。⑤打印出图。

3.4 检查评价

考核形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1)形成性考核占70%(学生个人、小组、教师评价):每个学生对自己工作进行自我评价,2)终结性考核:30%。

这种变一次性考试为学习全过程的考核模式. 可以改变过去“一锤定音”的弊端.可使学生们的压力分散开.也能较准确地考查学生在每个阶段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

4、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感兴趣,能够激发学习自觉性。项目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职业技能需求,要求能突破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项目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系层次性,注意从易到难,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增强学习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以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日常事物为活动的目标进行项目设计,然后分析完成这些目标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点,设计出框架问题,以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

(2)项目教学法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在AutoCAD课程的具体运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项目教学法并不是对传统教法方法的全盘否定点,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深化基础知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并不是减轻了教师的任务,项目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信息能力、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教学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项目规划、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6).

[2]杨小刚.项目教学法在AutoCAD 教学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