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药文化起源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起源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医药文化起源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药文化起源与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传播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中医博物馆收藏有各种中草药标本,其中蕴含的中医文化能够不断教育人们,中医药博物馆不但收藏书籍,还有实物展示、药品展览,人们可以在实际观看中真实体会和学习药学理论知识,以最灵活的方式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一、我国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的情况

六十年代,我国的中医药博物馆渐渐发展起来,我国中医药文化也随之得以弘扬光大,我国中医药的文化也得以保留流传下来。在我国各个省市都设有中医药博物馆,近些年来,我国各个地区的中医药博物馆规模逐渐增大,建设也日渐完善,在全国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也越来越大。有很多中医药企业借助我国的中医药文化来宣传自己的品牌产品。现如今,由中医药企业投资建筑的博物馆几乎20所,并且博物馆的建设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到现在为止我国的中医药博物馆近100多所这对弘扬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

二、中医药博物馆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作用

中医药博物馆集教育、研究、收藏职能于一身,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机构,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功能首屈一指,博物馆成为传播中医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中医药博物馆中,医学典籍、中草药标本收藏众多,医学规律和发展脉络、医家的成就和贡献,通过展示物可以得以体现,有利于直接、简单的促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了解、弘扬和学习。中医药博物馆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上尤其独特优势。

(一)博物馆中有很多实物收藏,中医药的文化内涵通过实物展示的形式得以直观展示,其感染力和说服力很强[1]。丰富的图片、标本、模型和文物极其鲜活生动,晦涩难懂的医药知识通过实物观摩的方式迎刃而解,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的深奥难测和广博精深被人们充分的认识到。

(二)通过中医药博物馆来传播中医药文化,具有教育形式直观、时间消耗短、文化容量大等优势,人们在博物馆中观展,犹如在极大的知识容器内自由翱翔,并且医学中的细节也能清晰掌握,比起枯燥的课堂讲解、晦涩的书本知识,在中医药博物馆中自由观看、吸收感兴趣的知识更能加深印象。

三、我国中医药博物馆布展遵守的原则

开设中医药博物馆的目的是使我国的中医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使人们得到一定的教育,对中医进行了解并能够收藏一些名贵药材。在博物馆设计时也应该重点突出这一功能,促进人文与科学、创新与传承的结合。

(一)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结合。中医药不但应该具备科学精神,而且还应该具备人文精神,因此,在博物馆的布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人文和科学的结合。中医药科学的内涵可以通过图片、文物以及标本的形式展现出来;中医药的人文情怀可以通过各种音乐或者场景的设计烘托出来,从而有利于人们对我国的中医药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学习,提高人们追求健康的欲望。

(二)创新和传承的统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不仅是传承传统的文化,还应将创新的思想融入其中,使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得到不断的发展。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结合创新的思想和经验使我国的中医药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体现出我国中医药的精髓。

(三)现代和传统的融合。在我国中医药博物馆中,不但要对传统实物进行展览,还应加入现代化因素对其核心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其展览的方式很多,如光影、声音、电子等互相结合,使标本的展览效果更加生动,这样人们在参观的同时还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医药的精髓,从而实现了教育的目的。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使通信网络系统不断完善,从而使中医药博物馆不断实现数字化建设。

四、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中医药文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传承中华文化上担当着主要作用,参观博物馆的一般都是青少年,但是中医药文化晦涩且精深,青年人一般不感兴趣,只有将中医文化渗透到生活细节中,才能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文化魅力,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具体方法如下:

(一)加强青少年对中医的认识

经络是中医药的基础,在组织青少年参观中医药博物馆时,讲解员可以把整理好的医药理论进行具体讲解,使得青少年对经络的发展和起源做到了解;扁鹊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了解中医药时不可避免,为了提高青少年兴趣,可以介绍扁鹊的历史故事,同时将恒动观展和辩证法传播给大家;中医与五行是分不开的,五色、五味和五脏与中医药息息相关,这些也是生活中的常识问题,在参观中医药博物馆时,青少年可以向讲解员提出各种问题并得到解答,以此提高他们对中医的兴趣和了解[2]。

(二)加强青少年对中药的认识

在青少年参观中医药博物馆的过程中,通过讲解神农尝百草的典故、药物产地、中药名称、可治疗疾病等激发人们对中药的兴趣,发起找寻中药等活动,加强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食疗养生,药食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源的,能够通过中医药博物馆内的养生食疗大讲堂的分析、讲解,认识到中医药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指导青少年及其家人学习药物养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就是其中组成部分之一,其影响力重大,中医的发展、医药文化的弘扬、传承和保护甚至是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可以从中得到实现。上述分析可见,中医药博物馆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可以使人们在趣味中接受文化,还能引导人们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洪.依托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与传播[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4:7-9.

中医药文化起源与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0(a)-0120-04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uj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ENG Haiyuan1 ZHU Xiangzhi1 HONG Fan1 WANG Fangren2

1.Fuji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3, China; 2.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indust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ultural industry has varied degrees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 especially inside som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nd TCM culture deep city and area where had achieved good result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ujian TCM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is pointing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ting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uiting its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ujian TCM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近年来,随着文化多样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的日益显现,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中医药文化产业作为健康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2009年我国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1],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2]。因此,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其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5]。

目前,国内已有研究机构开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相关研究。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张超中[6]开展了我国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提出了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的建设方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周钊和等[7]从中医药文化研究保护、宣传教育、行业文化、文化产业及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对湖湘中央医药文化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黄冈师范学院江军民等[8]通过对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蕲春县李时珍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同时,我国也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中医药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医药文化产业规模呈现逐步壮大的趋势。如浙江现代联合集团投资超过60亿元筹建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园;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投资近十亿元建成了省内首座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基地;安徽启动了中华医药科技文化产业项目;黑龙江也明确了2014年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等。福建省在中医药文化开发方面也有所成就,但仍存在中医药文化产业领域的研究较少、产业发展不够成熟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福建省(以下简称“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我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1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1 中医药文化产业内涵

中医药文化产业是健康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主要借助传媒、科技手段,将中医药的属性,蕴含的历史、地理、民族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人文元素进行文化加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其经济价值的的全新产业,涉及科研、教育、医疗、休闲娱乐、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等各个领域[9-11]。

中医药文化产业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与中医药文化相关联的历史、人物、文物等为内容,利用图文、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制作的书刊、包装、广告、广播、影视、戏剧、曲艺等产品;另一类是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各种养生保健服务项目及平台,包括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医药主题公园、医药文化会展、文化养生机构等文化服务性消费行业[12]。

1.2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借助国家扶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良好政策优势,福建省利用自身所积淀的资源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福建省在中医药文化产业研究及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1.2.1 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优势,引领了相关行业协同发展 我省积极推广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弘扬传统文化。据统计,我省从2006年开始开展并认定了三批共53家“福建老字号”,其中34家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中医药领域包括片仔癀、灵源、采善堂等品牌[13]。这些品牌企业依靠中医药“老字号”涉及医药、食品、餐饮、酒业等行业,牵起了整条产业链。如以漳州市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中医药骨干企业依托传统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基本形成从药品、保健食品到饮料、家庭药膳,从原料、片剂到胶囊、口服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链条。漳州片仔癀公司在四川阿坝州和陕西秦岭山脉以南的凤县投资建立养麝基地,产品由单一的药品发展至保健品、特色化妆品、医疗器械、日化产品及其他护理用品等多个品种,逐步覆盖了上游原材料、中游研发、下游生产销售产业链。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打造“灵源”牌,产品由“灵源”万应茶延伸至茶剂、散剂、饮料、食品和中药饮片等多系列品种。

1.2.2 加大了中医药文化宣传 发展中医药文化会展业。利用地缘优势,我省坚持办好“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闽台中医药学术论坛”“海峡两岸慈济中医药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学术交流、经贸洽谈、药物交易等形式,推广中医药品牌,吸引国内学术机构、科研单位、知名企业等各方力量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漳州片仔癀公司就常通过展览、视频及作为馈赠礼品等方式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示了源于宫廷秘方、历经弥新的传统名贵中成药文化。

开发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产品。近些年,我省反映中医药内容的报刊书籍、音像制品等中医药文化产品深受观众喜爱。比如,中央电视台慕名采访、拍摄的片仔癀专题片――《国宝秘药之秘》上下集在CCTV国际频道播出后,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反响;同时,为了弘扬片仔癀文化,宣传国药普济苍生的MTV《爱的传奇》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唱;与原卫生部、国家药典委员会合作制作的大型系列专题片《中华特色药―片仔癀》专集,翻译配音了中文、英文、日文、韩文等多个版本广泛宣传;与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合作的介绍国宝名药片仔癀的专题节目播出后也在海内外引起较好反响[14]。另外,福建三明市也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并正式出版发行了保护民族中医精华的2部民间医药专著――《三明畲族民间医药》和《三明畲药彩色图谱》[15]。

参与大型科普公益宣传活动。在“中医中药中国行”福建活动中,我省也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走进社区和农村培训社区及乡村医生、举办义诊与健康讲座等,并为现场群众发放扑克牌、团扇、科普小册子、单病折页、中国中医药报特刊等宣传用品,开展草药辨识、药膳制作、膏方介绍、中药炮制、制药等服务项目,颇受群众欢迎。此外,利用地缘优势,加入海峡两岸中医业务交流活动,组织我省中医药专家奔赴马祖等地,开展肾病、胃病的中医治疗和饮食宜忌、中医保健养生等讲座,并进行学术交流。

1.2.3 推动了中医药文化融入旅游产业 在打造“海峡旅游”品牌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省越来越多企业,尤其是中医药企业选择开发品牌文化,与旅游业“结缘”,将智慧和创意注入冰冷的产品,让其华丽转身,成为给旅客带来欢乐和惊喜的时尚旅游产品。如漳州片仔癀公司打造片仔癀博物馆、中药标本馆、植物园、中成药生产车间等组成的片仔癀中药工业园浏览路线,通过物化形式,形象、客观地反映片仔癀的文化特定,展现片仔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工业旅游示范点供游客参观,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多个团[16]。灵源药业也参与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打造以灵源山风景区、灵源禅寺、公司等为核心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使企业产品、管理、文化与游客无缝对接。

1.2.4 筹建了一批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基地) 为实现中医药相关产业有机整合,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我省积极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自建、联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方式,建设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基地)。由万好国际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投资2.5亿元,以纯药用植物为景观的中医药文化创意博览园将于2014年7月开放,园内拥有神农谷、体质辨识园、万博园、经络园、中医药文化博览馆等十八个贯穿中医药发展史的文化互动景点。2012年3月,尤溪县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也正式启动,该项目提出建设一个融中医药文化、旅游、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于一体、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总体思路,园内包含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中医药休闲养生基地。2013年2月22日,融合两岸中医药科技、金融、产业等优势要素的海峡两岸中药现代(福建)产业园落户漳浦,将重点建设两岸药用植物园示范区、两岸药材集散中心、两岸现代生命科技园、中医药文化体验园等。

1.2.5 建设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是传承中医药文化和凸显中医药特色的平台、宣传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窗口。我省确定片仔癀博物馆、海沧青礁慈济宫景区闽台中医药博物馆、万好药博园等为我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另外,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联合打造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内容涵盖中医药文化起源、古近代名医介绍、杏林典故、养生保健知识、中医特色疗法及用具、常见中药展示等。

1.3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3.1 中医药文化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中医药文化产业空间巨大,中医药文化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但目前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主体较弱,具有竞争力的中医药文化品牌较少,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发展能力明显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仅少数如漳州片仔癀、厦门中药厂等企业的经济规模、企业规模、品牌影响力等具有抗衡能力。如漳州片仔癀已形成产业链和规模经济,居我国中成药行业50强,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20强。近几年,该公司产品畅销海内外,年出口超千万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单项中成药出口金额首位。

1.3.2 中医药文化遗迹开发与利用不足 我省对中医药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规律和思路等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较少,中医药文化遗迹开发与利用不足。如武夷山地区是早期福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区域,该地区的医籍医事是古代福建医药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地区出现了法医学家宋慈、理学家研医有成就者蔡元定、为官习医者钱闻礼等[17],但该地区开发利用名人品牌明显滞后,没有真正把名人文章做出深度和广度,中医药文化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程度较低。

1.3.3 尚未形成集群优势 纵观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基本还处于单兵突进状况,布局分散,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因此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漳州片仔癀位于漳州,灵源药业位于泉州。另外,可集群化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基地)尚未完工,大量企业、科技、人才、资金、政策等多因素也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此外,我省还存在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区特点不突出、地域同构化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产业配套不到位等问题。

2 发展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2.1 制订相关发展方针,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相关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从政策、机制、投入、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中医药的医疗、教育、科研、影视、出版等给予政策支持,大力扶持扩大中医药文化事业;并积极引导、鼓励中医药企业和文化产业链相关企业联合,深度开发医药文化内涵,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健康成长。同时立足全省中医药发展大局,统一规划全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结合区域文化资源特色,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体系,避免出现特点不突出、地域同构化等问题。

2.2 发挥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培育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

政府应大力推进实施品牌培育战略。一是培养国际中医药文化名人、国际中医药文化品牌、国际中医药文化著名企业、国际品牌中医院等,通过文化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多种方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二是采取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推进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措施,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以品牌增效益,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2.3 调研福建省中医药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开发

福建省孕育了众多著名医家,如东汉建安时期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的长乐人董奉、宋代建阳法医学之父宋慈、闽台民间医神“保生大帝”吴、清代长乐著名的医学理论家、临床家和医学教育家陈修园等[18]。因此,应对福建省各地中医药文化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包括中医药文化古迹的考察、传统中医药地方风俗民情的考证与开发利用研究、近代中医药贸易故址与文化研究、知名中医药种植基地、企业与医院文化的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等。通过深度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原创思维,把名人古迹等文章做出深度和广度。

2.4 重视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力度

2.4.1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是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第一资源。中医药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其文化内容的传播者往往较难替代,中医药文化产业需具有中医药知识、中医药事业管理知识、文化产业化专业知识等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因此,我省应建立集中医药、文化、创意、市场运营等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中医药文化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4.2 构建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 我省可从功能导向、政策扶持、制度激励等方面构建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从北京、广东、台湾等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引进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那些闽籍的在外工作的高端人才,以提高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素质。

2.4.3 搭建中医药人才交流平台 福建中医药大专院校、中医医疗机构、研究机构、中医药企业以及中医药产业基地等应加强合作,共同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达到人才培养机制共建、师资队伍互动、课程体系共享、科研项目合作等目的。

2.5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创新中医药文化产品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影视、广告、书刊音像、演出活动和动漫等形式多样、科学实用、健康向上的中医药文化精品,通过生活化、时尚化的创作,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向人们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开发新兴传播方式,创新中医药文化产品,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医药文化。如以魔方为基础,融合五行和阴阳元素的中药魔方,就是借助益智类玩具传播中医药文化理论,进而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6 加强闽台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我省可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政策、福建对台“五缘”优势和中草药资源丰富等独特的有理条件,以及台湾在现代中药制造业的优势,积极开展闽台中医药科技文化交流。通过筹办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动海峡西岸区域内中医药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人才流动、产业合作、监管联动、标准互动,实现两岸中医药优势互补;建立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中草药产业基地,使福建成为两岸中医药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对台中草药供应集散地,形成两岸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通过闽台民间共同信仰的医神“保生大帝”吴加强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2.7 深化中医药文化与金融合作,建立投融资平台

我省中医药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因此应将中医药文化产业与资本进行有效对接,为投融资双方搭建一个对话平台,应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如在相关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争取政府的专项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成长性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及国内外社会资金,银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

3 结语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独特,地域性鲜明,同时也孕育了众多著名医家。因此,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发挥特色优势,通过挖掘中医药文化价值、开发中医药文化资源、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等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而且可以增强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从而使中医药文化得到弘扬、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9-05-0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Z].2012-04-20.

[3] 高彦彬,赵慧玲.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J].世界中医药,2011,6(6):461-464.

[4] 肖燕,宁泽璞.略论中医药文化产业化[J].世界中医药,2011,6(5):372-374.

[5] 官翠玲.中医药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3, 34(11A):75-77.

[6] 张超中.我国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0):5-7.

[7] 周钊和,徐海燕,范霞,等.湖湘中医药文化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3,(9):165-166.

[8] 江军民,陈中文.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2):100-102.

[9] 赵立冬.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意义重大[C].北京: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2009:893-896.

[10] 陈小平.地域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1-136.

[11] 蔡光先,陈志鹏,宁泽璞.加快中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0-04-08(3).

[12] 秦伟民,刘蔚.简论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桎梏及对策[J].湘潮,2013,(10):82-83.

[13] 刘文艳.泉州再增一家福建老字号[N].泉州晚报,2014-06-18(10).

[14]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宝秘药之秘――中央电视台慕名拍摄并将播出介绍片仔癀专题片[EB/OL].[EB/OL].2012-04-18/2014-07-22.

[17] 吴童,王莹颖.理学与宋代武夷山地区中医药文化[J].中华医史杂志,2011,41(4):214-216.

中医药文化起源与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中医药文化起源与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四川;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策略

一、引言

养生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墨西哥,以健身活动与医疗护理项目为特征,满足旅游者追求放松、平衡的生活状态和逃避工业城市化所带来的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的养生旅游始于2002年海南省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南宁中药养生旅游,最近成为国内旅游发展的热点。关于养生旅游,伯尔尼大学休闲旅游研究中心提出:“养生旅游是指以维护健康或促进健康为主要需求动机的空间移动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夏威夷养生旅游组织提出:“以追求身体、感情、精神、灵魂平衡和谐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我国学者周刚(2008)提出,养生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一种,是以养生为目的来选择景点,安排内容和进展,考虑节奏快慢的一种旅游活动。这里的养生是泛指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善化人类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在世界养生旅游繁荣发展的同时,在差异化特色化与市场的认同原则的作用下,我国学者达成共识认为中国养生旅游的重点发展方向应该为中医药养生旅游。

关于中医药养生旅游,田广增(2005)认为中医药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以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独特理论体系和内容为基础以各种医疗和健身方法、药材观赏、购买和使用为基本吸引物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张群(2006)认为作为生态旅游的分支之一的中医药旅游是一种探索性的以中医药为载体的旅游项目,集旅游与中医药为一体,是中医药的延伸和旅游业的扩展。张春丽(2009)对杭州中医养生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康保苓(2009)对浙江省疗养旅游的深度开发研究中提出中医药旅游的形式多样化。孟晓翠(2011)认为河北省发展养生旅游的重点在于结合中医药理论中的四季养生。笔者认为中医药养生旅游应以传统中医药养生学为依据,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一元论、天人感应、整体恒动观等,由温泉、森林、海滨、盆地、草原、民俗资源、医疗医药资源等构成吸引力载体。在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并研读相关中医养生基础著作后,总结在做《米易县健康养生产业规划》时的一些经验,笔者提出一些自己关于发展四川中医药养生旅游的看法。

二、中医药养生基础理论与旅游发展

1.以情制情理论与旅游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当产生不良情绪时,可以根据情志之间存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激发相应的情志来制约、克制、借以协调情志,恢复或重建精神平和的状态。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阐述了这一方法:“悲可以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制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制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制思,以侮辱欺罔之事触之;思可以制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奇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试听。”据此,我们了解到: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肺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的原理。根据这些原理,我们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可以根据不同旅游者最近的情绪状况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比如思虑过度的游客,我们可以带他参观岳飞墓,了解秦桧与岳飞的故事让他产生怒气,又比如最近易怒的人,我们可以带它游览汨罗江,了解屈原的故事,产生一种悲伤的情绪,再比如最近高兴过度的游客,我们可以带他游览鬼屋或者参加蹦极、坐过山车等刺激娱乐,产生一种惊恐的情绪。这样,情绪的调整可以使游客恢复一种健康的状态。除此之外,由于不同情绪会对不同脏器有所伤害,根据不同游客的情绪,我们在搭配游客饮食的时候也可以有所注意。

2.四季养生理论与旅游

春季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养生有很多注意。我们以《黄帝内经》为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容……以使志生,生而勿杀,杀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又说:“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告诉我们在春季只能让情志生发,切不可扼杀,只能助其畅达,而不能剥夺,只能赏心怡情,绝不可抑制摧残,这样才符合“春生”之意。所以春天一定要心情舒畅,最大的忌讳是“怒”。《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这告诉我们春天在旅途中要稍微多吃辛辣或者甜味的食品,不宜吃酸的东西。中医理论推荐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打球、跑步、放风筝等。除此以外,文中还告诉我们春天要晚睡早起,多沐浴阳光。并且春季阳气始生,乍暖还寒,《千金要方》告诉我们要“下厚上薄”,逐渐褪去衣物。

中医药文化起源与发展范文第5篇

“广东凉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是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的带领下,联合广东凉茶企业的一次关于凉茶文化的保护与发扬的活动,同时也是广东凉茶行业企业的一次声势浩大的联合营销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宣布粤港澳地区的21家凉茶企业拥有的18个品牌54个配方及术语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广东凉茶的知名企业围绕“非物质遗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倡导我国的中医文化和凉茶文化,并且宣布计划联手助广东凉茶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其中邓老凉茶决定出巨资拍摄50集电视剧《凉茶》,其它凉茶企业也纷纷举办种种活动宣传发扬广东凉茶文化。在2006年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这21家凉茶企业的品牌集体亮相,引起巨大的反响。据广东食品行业协会调查称,2006年凉茶产销量急剧上升,正以40%的增速跑步发展,且凉茶在价位高于可乐的情况下仍然热销,这令世界饮料行业的巨头可口可乐也倍感压力,业界戏称“广东凉茶叫板可口可乐”。

从传统文化中找卖点

联合营销具备单个企业营销所没有的规模效应、协作效应等功能,同时联合营销的成功与否受到种种条件的约束。“广东凉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场保护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活动,同时也是一场成功的联合营销活动。

“广东凉茶”联合营销属于同行业之间的联合营销,起源在于保护和发扬广东凉茶的中医文化。广东凉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1家凉茶企业绝大多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字号”,如“王老吉”、“黄振龙”、“金葫芦”等,在粤、港、澳三地深受百姓喜欢,在世界各地华人中也颇有名气。因此广东凉茶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便成为广东凉茶企业此次联合营销成功的起源。在这种情况下凉茶企业联合起来,充分宣传和发扬“广东凉茶”的中医药文化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短时间内使广东凉茶的保健作用深入民心,在巩固广东市场的同时迅速开拓了广东以外全国乃致全世界的市场,取得不错的效果。

联合起来实现利益共享

联合营销是几个甚至几十个企业的联合活动。各个企业本身是一个个经济独立体,有着各自的利益需求和行为习惯。要联合起来进行营销活动,必然涉及到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博弈的过程。可以说联合营销最终是否取得成功,和参与企业自身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广东凉茶”联合营销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参与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广东凉茶”作为我国传统的中医药产品,其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地位确立以后,将给凉茶的生产企业带来长期的利好影响。表现在大大增强了凉茶行业的竞争力,这一竞争力表现在和其它替代品相比的竞争力上,如和外国洋饮料相比的竞争力,广东凉茶销量直逼可口可乐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一竞争力也表现在和其它地区的同类产品相比的竞争力上,中医药不仅仅是中国有,韩国等国家的中医药产业也很发达;凉茶也不仅仅是广东有,经过漫长历史的变迁,凉茶产业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地,然而广东作为凉茶的发源地和重要市场,是无庸置疑的。“广东凉茶”国家文化遗产地位的确认,将大大增强广东凉茶企业在其它地区的竞争力。至2006年,凉茶的年产值超过人民币40亿元;有人预测,2008年凉茶产量将超出可口可乐在大陆的销量。

集合资源下的执行力

“广东凉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次声势浩大的保护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活动,在2002年就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共同组建了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及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并制定了食品文化遗产认定的办法和标准等。凉茶企业还在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凉茶分会的带领下签订了《凉茶保护公约》。由此可见,“广东凉茶”申请非物质遗产是在强有力的组织下进行的,离不开行业协会和有关政府单位的支持,这些行业协会和相关单位都有着强有力的执行力,为广东凉茶成功申遗提供了保障。

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1家凉茶企业在广东以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属于比较大型的凉茶企业,这些凉茶企业强强联合,在宣传和发扬广东凉茶文化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这些大型企业都有着很好的执行力,例如共同签订了《凉茶保护公约》,共同出席2006年中国食品博览会,此外各个企业还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发扬广东凉茶文化,如邓老凉茶出巨资拍摄50集电视剧《凉茶》。这些都显示了广东凉茶企业对广东凉茶文化保护和发扬的决心,同时也显示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执行力。

中医药文化起源与发展范文第6篇

新医改方案最后版本有望在近期公布,随之公布的还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人们热议的新医疗改革方案中,药物一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医药出口情况并不乐观。

但是,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保健医疗的战略目标的推动下,传统医药将纳入很多国家的医疗体系。同时,中药在抗击全球性重大疾病中的优秀表现为它在世界医疗领域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中药将赢得更多走进主流医药市场的机会。

当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逐渐成为新的需求浪潮之时,中国中药的出口与发展是否能乘此东风借势而上?上海市中药研究所副所长樊敏伟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保健需求的增长,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为中医药提供了广阔而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药立法来临

近年来,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问题成为政府与产业界人士关注的热点,中药出口贸易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中药走向世界,面临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随着新的化学药物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化学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药源性疾患等不利因素难以克服。植物药物成为了世界各国创制新药的重要研究对象,成为人类新的医药宝库,中药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时期已经来到。”樊敏伟说。

“回归大自然”已成为潮流。纯天然药物(民族民间药和中药属天然药物类)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等优势,备受各国青睐,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

然而,中国出口的中药产品在国外多被用于膳食补充剂、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等领域,这些领域与化学药品相比需求弹性相对较大,这也是目前中国中药海外市场面临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及地区纷纷对传统医药实施立法管理,如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对中医药实行立法管理;澳大利亚率先立法承认了中医的合法地位;欧美对植物药实行了立法管理。

樊敏伟进一步分析说:“尽管欧盟是中药难以跨越的门槛,但是部分欧美国家也在对植物药进行立法管理,这些都是将来中药出口再现曙光的基础。”

现代化模式

上海市中药行业协会副会长乔宝明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中药要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必须与国际接轨,实现中药现代化,首先是研究与开发的现代化。这就需要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及现代化剂型,建立中药质量标准规范,提高中药质量标准水平,加强中药药理、毒理研究,重视中药临床试验,制定中药生产管理规范。”

中药虽然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要取得世界更多国家的信任和支持并不容易。面对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仍需进一步改善国内的发展环境。“国家应该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普及力度,让国际市场对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中医药抢滩国际市场。”乔宝明分析说。

中药现代化的实质是中药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结合,与现代学术思想的结合,与现代科学文化的结合,并借鉴国际上认可的标准和规范,让中药更符合现代人的需要,研究开发出安全、稳定、可控的中药。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徐顽强指出,中国有着丰富的中药人力资源,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的质量普遍不高,客观上制约了中国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中国要通过积极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采取“以医带药”的方式,促进中药的国际化。

配方产权化

中医药文化起源与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药知识库;建设思路;推理机

中图分类号:TP18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从以光盘为载体的数据库逐渐过渡为以网络数据库为主的中药数据库存储与处理模式。这种现代信息技术是在中医药信息研究过程中,针对原始资料信息量大、不规范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整理、补充与完善而逐渐建立起来的[1],并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和数据库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促成了中药知识库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新兴的知识库技术,又被称为人工智能数据库,可以理解为是由人工智能和数据库等技术有机结合而成的,是中药知识库建立、发展的激素和基础。

1 中药知识库建设意义

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者某些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片集合。

中药知识库研究,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造福人类的工程,也是中医学继承和发展颇具实效的知识工程。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药知识库有利于古籍的保护、中药文献的保存。通过数字化、复制、转存,可以相对真实、永久地保存古籍原貌。(2)中药知识库将中医药的期刊、会议成果、研究报告、教材等以数字信息化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提供上传、查询、检索等功能,实现了广泛的资源共享,也避免了信息的冗余与过度重复[2]。(3)完善的中药知识库可以实现基于知识层面的中药知识传播,提高中医药文献的研究和利用水平。有利于中医药资源的传承,是延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4)便于普通用户获取中药知识。中药知识库通过方便自然的检索方法不仅可以原文再现,而且可以进一步实现对知识的统计分析和知识控制。用户可以任意地通过知识元概念或属性词进行检索,获取与这个概念或词语相关的完整的一组知识。如方证关系、药证关系规律等。(5)中药知识库可以为学术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学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电脑、手机等上网工具,随时便携地进行资料检索,也可以采用便携式存储器下载知识库部分内容进行进一步开发和研究工作。(6)有利于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中医药诊治疾病的规律、有利于发现中医的诊治规律,并创新诊治模式,提高诊疗水平[3]。(7)推动实现中医现代化。运用现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将这些古代文献的知识创造性地转化为数字化知识,使之成为适应时展需要的更具有价值的新资源,以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教学、临床、科研与产业开发。(8)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必要条件。数字化中药知识库工程,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整理,是对传统文化的再学习,也是为中药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武器。(9)相较于传统纸质书籍,成本大大降低。

2 知识库建设原则

中药知识库是专用型知识类数据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中药文本内容的规范统一、中药媒体的信息的整合。因此在收集、加工中药知识理论的过程中,必须反复考究,做到准确性、规范性和统一性。在规范统一的基础,中药知识建设的最大愿望便是便于民众的使用。中药知识库根据文献创建时间、空间、文献重要性、流派等进行多种分类归纳整理,首要任务是能够实现交叉索引查找,其次是推理机合理,使不同层次的用户都能够按照需求方便、准确地获取中药知识。

3 中药知识库建设思路

中药学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中药知识库的建设更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总体总体规划、审核、规范的同时,还需要细致、耐心的计算机技术研究与多学科的支撑,建设思路见图1。

图1 中药知识库建设思路

3.1 中药知识采集。中药知识采集,首先需要数字化,建议首先采集权威期刊、会议成果、研究报告、诊疗经验、中医药教材等中药知识。其次,进行元数据定义。最后运用ETL技术,对采集的知识信息进行数据清洗、规范化处理、格式转化、过滤等,最终沉淀积累形成有组织的知识库。

3.2 分析内容和结构进行中药知识库总体规划。根据中药文献的数量和内容,中药知识库应能够包含几乎所有重要文献与大多数一般文献,包含几乎所有有据可查的中药知识。中药知识库的结构根据中药学总论可分为七大类:(1)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2)中药的产地与采集;(3)中药的炮制;(4)药性理论;(5)中药的配伍;(6)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根据具体药用还包含二十一个个类: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等[4]。还应根据论文期刊、会议成果、教材等类别进行结构分块。

中医药文化起源与发展范文第8篇

摘 要: 本文首先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药国际化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进行分析,从地奥心血康的成功在欧盟注册上市入手,分析哪些方面是跨国企业需要借鉴的。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笔者对中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 SWOT分析;国际化发展:地奥心血康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产业已经不单单满足在国内发展,而是纷纷向国际市场靠拢,中药产业也不例外。为了让中药更好地走向国际,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需要在分析当前局势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基础和方法来解析中药国际化的发展。

一、我国中药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内部资源优势: 中国地大物博,中药中医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全国药用资源有一万两千多种,野生中药材约为80%,栽培药材约为20%,矿物类药材 70∽80种。这些丰富的资源在世界上可谓独树一帜,居世界第一位。

(2)中药先天条件优势: 我国中药药方是在数千年时间中,经过许多著名中医的经验证与钻研,同时汇集大量的临床病历的成功经验积累而成。中药以其在临床上表现出的无毒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优势,与西药不同,中医的治疗效果不是单一途径,而是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来慢慢恢复机体,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3)低成本优势:自从加入WTO后,我国主要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跨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节省劳动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4)人力资源优势:我国国民从小接受中医药理论知识早,基础扎实,为中药跨国企业招收优秀人才奠定了基础,我国从事中药行业的人每年呈小幅度增长。

(二)劣势分析

(1) 企业资金投入不足: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周期性和风险性极大的过程,许多企业不敢将资金投入过多,因此,资金缺少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药品,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打出品牌,这成了中药国际化的一大阻力。

(2) 国家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中药创新和发展需要国家政府的支持,所以,如果政府对其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就难以推动企业的积极性与发展。

(3) 对中药知识产权的淡薄保护:在我国,传统中医药知识产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使得很多珍贵中药药材及一些特殊中药配置知识流传于世,给我国中药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

(4)质量难达标:我国传统药的生产加工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混乱,药品成分复杂且不稳定等,这些导致我国中药产品在毒理药效检测等方面无法达到欧洲等国的质量检验标准,加大了我国中药出口的难度。

(三) 机会分析

(1)中药养生和天然化妆品保健品的迅速发展:随着人们对“纯天然”药品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中药也向纯天然方向发展,并且把纯中药成分加入到化妆品或者保健品当中,增加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2)中国加入WTO:中国加入WTO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有利的市场基础。我国企业依托资源优势,价格优势,劳动力市场进入国际市场,而且WTO条款有对知识产品保护这一方面的加强,更加保障中医药的合法地位。

(3)国际上的认可:据统计,全球约有40亿人在使用植物药治疗。不仅如此,更有一些外国人被中医吸引,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中医,体现其广泛认可度。

(4)日本市场不断扩大:一直以来,日本的汉方药药材大概有85%来自中国。我国生产的产品多数被重新换了新包装后直接在日本的市场上销售,我国产业可抓住这个机遇来提高出口水平。

(四) 威胁分析

(1) 国际上中药市场的竞争: 中药起源于中国,但是这一事实在国际上却得不到认同。比如日本的“汉方学”以及韩国的“韩医学”对中药的研究已经大幅度超过我国,甚至韩国和日本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远远超过了中国。

(2)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药被中医理论指导了几千年,虽然在国际地位的提高了,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西方人很难接受中药。如何使中医为外国人理解,接受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3)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是当今发达国家主要实施的障碍。中药在国外一直以保健品或者植物品的形式存在。欧美国家甚至以西药的标准去要求来申请注册的中药因中药成分复杂不稳定,很难达到欧美上市申请和注册的要求。

二、地奥心血康的成功经验

(一)前期扎实的基础 。 地奥心血康团队共同努力下大胆创新,不断的实验,终于研制出高纯度甾体皂苷,攻克下世界一大难题,且地奥集团借助四川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进行科研,这种前期的投入、人员的努力和扎实的地理基础研究,为地奥心血康的前期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 严格的质量要求 。中药在国际上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确保质量问题。而地奥心血康就是做到了这一点,地奥心血康的临床试验、生产过程做到标准化、规 范化,质量稳定,保证产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基础的研究工作充分得当,正确了解药品中所含成分的作用以及物质基础机理;②通过临床长期不断研究更新,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③按照生产管理程序来严格规范药品生产的所有环节。

(三)国际合作伙伴 。目前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药品生产、监管、注册等方面距离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国际合作伙伴就可避免了许多麻烦多了一些胜算和机会。2006年成都地奥集团借助和荷兰当地公司SU生物医药公司的合作,双方交流合作携手展开对中药的研究工作,也正是这一合作伙伴,帮助地奥在欧盟进行中药注册产品,让地奥集团可以借助于荷兰当地公司的本土优势和关系渠道更好更快的在国际上发展。

(四)人才的吸收 。人力资源是构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吸收人才是企业在开发创新研制新型产品的关键一步。而地奥心血康在人事的管理上,选择不同考核方法,工资待遇随业绩变动,一个研究主任年薪可达到20多万元。这种高薪激励的方法下,为地奥集团吸引了许多人才,其中有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博士后、美国范德堡大学的博士后等等,这些人才为地奥在药品研制上取得中药突破。

三、地奥心血康的成功对中药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在中药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中,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重视中医药文化传播,政府部门要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创办更多的中医药网站以及报刊、杂志、开展大型中医药文化博览会等使更多的外国友人熟知、感受中药的风采。另一方面在国际化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重视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势在必行。除此之外,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也是中药走出国门,迈向国际的保证。吸收大量国际化人才,研究先进中药产品技术,使得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姝,赵利斌,郭治昕,张志华.中药走向国际市场不同营销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2007.9(2):82-85.

[2] 王夏玲.地奥心血康胶囊引领中药国际化发展革命[N].中国社区医师,2012-1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