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身体素质的含义

身体素质的含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身体素质的含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身体素质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青年男排(16―18岁)运动员 专项身体素质 特征

1.引言

排球运动具有高度的技巧性、激烈的对抗性、技术的全面性,是一项攻防迅速、灵活多变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全面掌握各项技术、技巧,以适应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全面熟练掌握各项技战术,提高竞技能力的基础,是决定训练成效的关键因素。技战术不断的发展对身体素质水平提出新的要求,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促进技战术发展的先决条件。要保证整个训练计划的顺利进行,我们可通过测试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状况。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讲,专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比只突出某一项素质尤为重要[1]。青年男排运动员是全国排球俱乐部的主力后备军,现役我国国家男排队员也大都是从各青年队中挑选出来的,其身体素质将直接影响我国男排今后的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参加2008年5月―6月在福建漳州训练基地集训的八一、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河南等8支青年男子排球队中16―18岁的45名运动员。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期我国男排身体素质、体能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2.2.2测试法

根据中国排协的规定,对8支排球队中16―18岁共计45名运动员的3项身体素质(助跑双脚起跳摸高、米字移动计时、三级蛙跳)进行测试,将测试的指标数据录入计算机,并建立数据库。

2.2.3数理统计与分析

运用Excel 2000及SOSS 9.0软件对8支排球队中16―18岁共计45名运动员的3项身体素质(助跑双脚起跳摸高、米字移动计时、三级蛙跳)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结果见表1:

3.结果与分析

3.1 3项专项运动素质分析

中国排协于1996年开始对参加全国联赛的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并规定体能测试达标的运动员才有资格参加比赛。测试项目为:助跑双脚起跳摸高、米字移动计时、三级蛙跳,以这3项作为衡量青年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指标含义见表2:

3.1.1助跑双脚起跳摸高

助跑双脚起跳摸高是反映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重要指标。现代排球竞技运动的发展是网上争夺更加激烈,高点强攻、大力跳发球、后排进攻、盖帽式拦网等技术在比赛中的普遍运用,这对男排运动员的弹跳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弹跳力素质是排球运动员掌握和提高各项进攻技术的基础,对提高排球运动技术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表1中可以得出,我国青年男排16―18岁运动员助跑摸高的平均成绩为345.38cm,其中最高的为364cm,同我国成年男排运动员351.67cm的平均摸高成绩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P

3.1.2米字移动计时跑

米字移动是反映排球运动员变向移动能力的重要指标。有人称排球是“一瞬间”的技术,排球运动员必须反应快、判断快,来球后立刻能做出反应动作,没有多加思考的余地。因此运动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速度素质。提高排球运动员的移动速度,对提高排球运动的各种攻防技、战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青年男排运动员平均成绩为24.15s,其中最好成绩为21.99s。同2006年全国排球联赛男子排球米字移动平均成绩24.51s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我国青年男排具有较灵敏的协调能力和快速的移动能力。

3.1.3三级蛙跳

三级蛙跳是检验运动员腰腹肌力量和下肢爆发力的重要指标,腰腹肌力量和下肢爆发力在排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次测试中,三级蛙跳平均成绩900.00cm,最高达到1000.00cm。同国家成年男子三级蛙跳平均成绩919.62cm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在腰腹力量和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我国青年男子排球队员基本还都处于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尚未发展成熟,肌肉力量和神经敏感程度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1.2我国青年男子排球队员助跑摸高、三级蛙跳平均成绩与国家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少数队员达到成年队员的平均水平,其力量、速度、耐力等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4.2建议

4.2.1教练员应抓住青少年发育敏感期的黄金时间,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的技战术和身体素质水平迅速提高。[4]

4.2.2教练员要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等各方面素质与心理特点,科学地安排训练和比赛,在保证成材率的同时,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迅速提高,为以后更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4.2.3在发展下肢爆发力、速度素质的同时,应注重对上肢、腰腹肌及全身小肌肉群力量的训练,使其有更健康、更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9-16.

[2]李宁.我国青年男排运动员体能现状的评价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4(7)19-22.

[3]金学斌,刘瑛,张志斌等.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主要身体形态和专项运动素质特征分析[J],2007,24,(1)94-97.

身体素质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 体育教学 身体素质 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中职体育教学必须通过开设、发展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课程,才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

一、体育教学与职业能力

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类型、专业的职业人才所需求的能力不同,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法。坚持以“健康第一、快乐运动”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在运动中学、运动中练、练习中乐”的方法,是中职教育的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职业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结合专业特点与职业特性,通过设计、模仿职业场景,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特点如下。

1.课堂教学目标要在不脱离体育教学实际的同时,重视职业能力的提升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因为体育教学是集体教学、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团队教学,即使是单个练习,也要师生间相互配合、协作互动才能有效完成,这是体育教学的优势。

2.课堂教学整体规划要遵循体育教学的本质,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中职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及重点。体育教学本身是以学生锻炼为基本手段的,是以运动为主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教学,必须与学生的职业特点和教学特点结合,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3.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要紧靠中职体育教学大纲,结合职业背景

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在掌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强化对现代课程理念的学习。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营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环境和练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不断提升职业能力。

二、体育教学设计策略(以汽修专业为例)

1.体育教学环境设计

将运动场变为一个汽车实训中心,根据其岗位要求及特点设置教学环境,如仓库、检测、维修、美容等区域。在力量素质练习时,用小汽车轮胎替代常用的哑铃、杠铃等器械;在速度和耐力素质练习中,将模拟的车间和岗位设置在跑道的起点、终点和弯道,并放置不同的练习器械替代维修工具,如跳绳、呼啦圈、篮排球等。学生变成汽车维修人员,通过场地教学环境和器械的变化,在贴近工作实际的练习中,提高参与体育练习的积极性,完成自己的体育课学习目标。

2.职业能力目标综述

中职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一般从基层做起,企业对其身体素质和职业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汽车维修的某个环节或者整个流程,都会牵涉到电路、油路、钣金、喷漆等工种,而汽车配件种类繁多,配件轻重不一,在拆装、更换零配件等环节上体现出从业者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并对从业者的速度、柔韧、力量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强化应用、突出实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职业能力。

3.体育课教学活动设计

中职汽修专业学生以男生为主,教师在教学计划、方法和教案制定上进行创新,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融入专业特点,安排好场地和器材。如在力量练习时,用轮胎作为器械,可以根据其大小不一、重量不均的特点,在常规的推、举、拖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掌握好轮胎着力点、平衡点。在速度练习时,学生分组竞赛,从设计的仓库领取简单的汽车零部件,然后安全快速送到维修岗位,教师负责计时。这样在体现专业特点的同时,达到了教学中对速度练习的要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职业能力的教学实例

1.教学实例一:速度和力量练习

如何结合汽修专业特点,有效提高学生速度和力量练习的积极性呢?教师课前和学生沟通,讨论利用汽车轮胎来进行力量练习,项目叫“轮胎搬运工”。由于是教师启发、学生参与讨论的运动项目,学生练习非常投入,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同时,力量练习的教学目的也顺利完成。第二次课上,教师提出如何快速地做好轮胎搬运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滚轮胎”比“搬轮胎”更省力,于是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被激发了,进行了认真练习,并不断总结,最后学生把轮胎滚得快而直。通过拓展第一次课的任务,在学生兴趣的调动下,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习效果,学生素质和能力也在创新练习中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不断动脑筋、想办法,相互沟通,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增强了自身身体素质,又提高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2.教学实例二:队列队形练习

队列队形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活泼、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同时结合汽修专业坐、走、站等不同的姿态,将其融入有节奏感的韵律、唱游中;通过组织探讨、互动、竞赛等,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指导其他同学练习,达到自主练习的效果。就像舞台上的道具一样,不同的教学手段引起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用音乐、图片替代口令,加强视觉的刺激,营造轻松氛围;利用多媒体,提高感观意识等。学生在巩固本专业身体姿态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审美观和道德品质,又陶冶了个人情操,促进学生“健体、塑美、促德、益智”的全面发展。

3.教学实例三:室外拓展练习

教师通过各种拓展游戏,结合汽修专业特点,在游戏中融入了难易程度不一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的练习,如“缩小包围圈”“毕业墙”“信任倒”等项目。在“信任倒”的游戏中,一个人往下倒而大家在下面接,手臂红、疼了也不说,让学生们了解了团队的含义,明白了团队成员的责任和成员之间的信任,也懂得了付出与感恩,为以后和他人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要求学生,融入已学内容,自行设计游戏的方法和形式,进行演示。通过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却拓展了学生的体能和智力,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学生的某些思维模式,学生的潜能被唤醒了。深奥的理论被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提炼。当高强度的训练与汗水交织在一起时,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小结

身体素质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在校学生 体质下降原因

年轻学子为什么如此脆弱,学校体育教育是否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在校学生体质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学生体质下降的深层次原因,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1.学生体质现状

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在校学生运动能力、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指标呈下降趋势,对应的肌肉爆发力、关节柔韧性、绝对力量、身体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指标的下降,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特别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在持续明显下降。有学者研究发现,与1985年相比,2012年在校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12%;中长跑项目(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成绩下降了11%;大学生的眼睛近视率达到了惊人的86%;身体形态达标率不到6成;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20年间下降了近3公分;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下降了1.3厘米。所以,从运动能力、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各项指标来看,我国在校学生的身体机能与素质明显下降,下降速度较快,且没有明显的遏制趋势。

2.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2.1应试教育原因

由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城乡二元发展模式,造成我国学校发展也呈现城乡二元发展的状况,优势学校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加之,我国实行全国统一进行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了让学生进入更高一级的好学校,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演变为各种考试的准备过程。所以,我国学生的素质教育很难离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一部分学生、家长、学校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认为,体育锻炼与文化课的学习是矛盾的,参加体育锻炼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对升学不利。我国把中考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试范围,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考什么项目,集中练习什么项目,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很难达到。加上体育科目所占比例较小,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成绩很难拉开档次,即使加入录取总分,对整体成绩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很难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2.2家长原因

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在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加之,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家长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家长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子女,对在学校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越来越重视。但体育锻炼本身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明显增强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一些意外事故对学生的身体可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学生体育活动意外伤害的发生从概率角度讲是不可避免的,但家长都要追究学校的责任。所以,近年来,由于体育课堂意外事故引起的法律诉讼经常见诸报端。各种高额索赔也使得学校与教师不堪重负,鉴于此,学校管理者及体育教师对开展体育活动慎之又慎。过去常见的体操项目,器械体操基本上在各级各类学校消失了。即便是学生喜欢的足球项目,有些学校也明令禁止在学校课间进行活动。学校与教师担心承担意外事故的法律后果,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学校原因

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学校体育的相关文件,但我国学生人均运动场地的比例还是很小,“教学楼越来越高,学生操场越来越小”。一些需要较大场地的项目,足球、篮球等在有些学校难以开展;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每周体育课开课了也明显不足,大部分学校每周两学时,大量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文化课代替,学生可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课程的结构与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矛盾较大;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升学率上,学校工作成绩怎么样都要升学率做支撑,对升学影响不大的体育锻炼与体育课程很难受到重视;有些体育教师曲解了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含义,采取体育课“放羊式”的教学办法,只要学生不出事,就算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应付上课检查,这也是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4学生原因

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人民的物质欲文化生活,由过去单一的文化活动形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学生文化活动不再是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活动,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很多学生迷恋互联网,深陷网络游戏中,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这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3.对策

3.1升学考试加大体育分数的比例

在高考升学考试当中,把体育考试也计算在总分内,可以参考体育生的体育术科考试的办法与制度。中考加大体育分数的比例,体育分数与其他科目分数持平。

3.2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体育课程

严格实行国家关于体育课程的课时标准,对不按照国家标准、不能开足体育课程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严格限制每个教学班的人数,按学校人数足额下拨体育经费。

3.3引导家长正确看待体育锻炼

学校定期举办关于体育活动的科学讲座与宣传,鼓励家长给每名学生购买足额的人身意外保险,让家长了解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锻炼的好处与过程。

身体素质的含义范文第4篇

摘要 对青少年足球素质训练的敏感期进行研究,阐述了敏感和敏感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且指出了青少年敏感期的特点。得出结论,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不仅要善于发现其训练敏感期和最佳期,更重要的是抓住并设法延长这个敏感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不单是足球运动素质的训练,对于其他运动项目的身体素质训练同样如此。合理运用敏感期对青少年的身体发展和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 足球训练 敏感期

一、引言

各个足球强国都很重视足球动员的选材和训练,为尽早发现好苗子,以利于从小进行系统化训练。现代高水平足球强队的成长过程中,高水平的科学训练、优化的训练环境、优越的天赋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对于青少年足球素质的早期训练是其成功的关键,其重要一点是身体素质敏感期和最佳发展期的训练问题。青少年足球训练当中,合理运动青少年的素质敏感期,抓住青少年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训练,以提高其各项身体素质,从而整体上提高足球水平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国青少年运动素质的敏感期和最佳发展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

三、分析与讨论

(一)“敏感期”的概述

1.敏感期的含义

所谓敏感期就是指,人体各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个或多个发展迅速,进步明显的时期,敏感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迅速而准确的抓住他,有的放矢的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2.影响敏感期的因素

(1)人的性格和体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体质,因此不同个体其交感神经和植物神经的敏感程度和敏感期长短也不同。

(2)年龄。就是同一人处在不同的年龄段,其交感神经和植物神经敏感程度也不同。植物神经的敏感程度和敏感期也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3)环境因素。教师对某个学生的同一个批评或表扬,在教室面向全体学生和在办公室仅师生二人,这个学生的敏感程度和敏感期肯定也不同。

(4)刺激的频次。该因素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短时期内的多次刺激,可以提高敏感的程度,并延长敏感期。另一方面,一旦超过刺激对象的承受极限,就可能对刺激由敏感转化为迟钝。

(5)刺激的形式。从广义来说,刺激的形式属于环境因素。但从狭义来讲,又有不同。比如,同样是批评,教师用婉转的语言、启发式的让学生自己体会自己的不足与教师直言其不足,显然学生的反映是不同的。

3.青少年敏感期的特点

尽管敏感程度和敏感期因人而异,但处于同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也有一些共性。研究这些共性,对搞好教学与训练将有很大帮助。(1)敏感程度高,但敏感期短。注意保护青少年的敏感程度高的优势,同时注意设法提醒,以便延长其敏感期。(2)对新东西敏感,对一成不变的事物迟钝。因此,在今后的足球教学和训练中,即使对同一个动作,既要反复训练,也要注意“翻新花样,万变不离其宗”。(3)对自己能掌握的动作敏感,对难掌握的动作迟钝。(4)不同的素质训练,具有不同的敏感期。

(二)足球教学与训练中对青少年敏感期的运用

1.培养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和动机

根据青少年敏感期具有“对自己能掌握的技术敏感,对难掌握的技术迟钝”的特点,教练员要善于运用青少年求知上进,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多进行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还要根据“敏感程度高,但敏感期短”的特点,抓住各种时机,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启发诱导,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

2.灵活多样狠抓基本功

基本功、基本技术贯穿于整个训练的全过程。青少年足球训练属于基础训练阶段,所以要持之恒的坚持双基训练。但由于青少年的敏感期具有“对新东西敏感,对一成不变的事物迟钝”的特点,因此,训练方法形式要灵活多样,不要简单重复。此外,要因人而异,从难度和质量上不断提高要求,让队员始终向新的方向努力。

(三)各种素质训练的敏感期的训练

1.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是足球专项运动中至关重要的取胜要点。重视速度训练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首要任务。就年龄而言,速度素质的发展敏感期,男子在8-13岁,女子在9-12岁,此时期的速度自然总增长率最大,若从小不注意训练,14岁后增长率渐慢,16-18岁不再出现明显增长。就具体时间而言,在全年训练的大周期中,速度训练应安排在准备期的后期和比赛期的前期,在一周的训练中最好安排在小强度训练或调整性训练后的第一天进行。在一次训练课中则宜安排在运动员精力最充沛时进行。

2.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足球运动对爆发力和速度力量的要求很高。发展爆发力和速度力量是足球这项运动项目训练的主要内容。力量素质的发展敏感期,男子是14-20岁,女子是12-18岁,抓住这一时期发展力量素质会取得明显效果。发展力量素质时要注意全身各部肌肉群力量的均衡协调发展,包括上肢、下肢、躯干、腰肌、腹肌、背肌的力量。俗话说“运动在四梢,关键在于腰”。腰部是人体肌肉动力的源泉。所以,要结合各个项目的特点,坚持动静结合,合理安排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特别要考虑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不易对他们进行大重量、大强度的负重练习,应以克服自身体重的动力性、伸展性的练习为主。力量训练后要做牵拉性的整理活动。

3.耐力素质训练

根据足球专项的特点,特别需要的是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耐力素质的发展敏感期,男子是12-20岁,女子是11-18岁。足球专向的耐力训练要结合专项特点进行。发展青少年耐力素质,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1)连续训练法。利用匀速持续跑练习发展有氧耐力,以脉搏频率为指标,控制训练强度,使心率在160次/分左右,结束时应恢复到120次/分以下。(2)间歇训练法。首先,在热身练习后,间歇1―2分钟,而后进行整个训练课的练习。这其中,要注意练习形式的“花样翻新”,以便不断调动少儿的兴趣,从而使其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耐力训练。与此同时,也要鼓励青少年儿童锻炼自己的顽强意志和奋勇拼搏精神。

4,柔韧素质训练

足球专项运动是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的项目,对柔韧素质要求很高。发展柔韧素质的敏感期为9-13岁,在这时期发展柔韧素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训练中应特别注意处理好柔韧与力量素质的关系,审时度势,刚柔相济。切忌肌肉韧带拉伤、关节扭伤。

5.灵敏协调素质训练

灵敏协调性是灵活性、学习能力、空间定向定位能力、反应能力、节奏感、平衡能力和准确性等的总称。灵敏协调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的制约与影响,是各种素质能力的综合表现,也是掌握动作技能、运动技术的基础。灵敏协调素质的发展敏感期,男是7-14岁,女是13-16岁。需要注意的是,灵敏协调的能力对于女孩子来说,一方面要紧抓发展的黄金期,另一方面,此阶段女孩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受机体内分泌的影响,其协调能力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因此,要适当调整训练安排,待16岁后即可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进行精雕细刻。

(四)因材施教

前已述及,敏感期因人而异,因此在足球训练中,既要统一组织,又要注意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照顾个人特点,发展个性,这需要教练员在制定计划时,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区别对待。不仅在确定专项选择训练方法上有针对性,而且在运用训练方法、实施训练监控和检查考评实施上也要讲究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使家长满意、个人满意、社会满意。

四、结论

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不仅要善于发现其训练敏感期和最佳期,更重要的是抓住并设法延长这个敏感期,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不单是足球运动素质的训练,对于其他运动项目的身体素质训练同样如此,比如篮球、田径、武术类等。而一个好的教师或教练,主要的不在于他的技术是否一流,而在于他是否善于发现各个青少年的各项专项素质、技术的敏感期并尽可能地延长,同时设计出适合每个个体的训练计划。因此敏感期的“抓”和“延长”方法,仍然是一个大学问,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文友良.青少年足球训练浅析[J].科技信息.2005(7):13-18.

[2] 张威伟.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的探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56.

身体素质的含义范文第5篇

1.体育落后生的含义

体育成绩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所取得效绩的总称。内容包括: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的行为表现,身体素质和运动项目的测验成绩,学习掌握运动与健康知识、技能的水平,群体活动取得的成绩等。体育落后生则指体育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2.体育落后生的类型

(1)基础性体育落后生。这类学生体育基础较差,包括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

(2)项目性体育落后生。指大学生在不同体育项目上有较大的差异性,例如有的同学立定跳远很好,但引体向上很差。

(3)心理性体育落后生。这类落后生主要是有一定的心理方面障碍,表现在教学实际中为怕对抗、怕困难、怕难度等等。

(4)生理性体育落后生。主要是指由于生理缺陷(如眼残、手残、腿残等)而形成体育落后生。

二、体育落后生的形成原因分折

造成体育落后生的形成原因很多,如智力因素、生理因素、情绪、环境因素,还有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等等,下面从5个方面分析。

1.思想观念落后,认识偏差。受重智力轻体育思想的影响,对体育课的学习、锻炼目的性和意义认识模糊,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课只是为了混学分。

2.身体素质差。这部分学生缺乏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必要的身体素质,到大学后对体育存在不适应和陌生感,产生害怕情绪,从而造成体育成绩落后。

3.体育教育不公正待遇所致。如对体育落后生的冷遇、偏见等等消极教学因素。

4.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态度及工作作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体育能力的开发。

5.意志品质薄弱,不能吃苦耐劳。在上课过程中怕脏怕累,遇到困难就退缩,不能坚持。

三、教育转化体育落后生的方法

笔者在长期的体育教育与教学中发现,提高体育落后生的方法很多,作为体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1.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克服重智轻体思想

重智轻体的体育落后生,由于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不明确,从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淡薄。思想上严重地存在着重视专业文化课的学习、轻视体育锻炼的倾向。经常利用体育课做其它事情;课堂练习消极怠慢,该类体育落后生性格比较内向,女生多于男生。

针对该类体育落后生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必须谆谆引导,使他们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进一步了解到体育锻炼具有塑造健康体魄、促进心理健康、锻炼敏锐知觉等独特功能,还可以增强个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加强团队精神。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克服消极逆反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体育落后生对上课不感兴趣,消极应付,甚至根本不做动作练习,有对立逆反心理,这种情况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制止,将会产生学习逆反情绪,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表明,体育落后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原因有:(1)教学难度太大,不符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2)运动负荷太大,学生身体难以适应;(3)教学方法、手段不合理,不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4)教师的语言生硬、简单,学生难以接受等等。因此,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手段、练习强度,以增强体育落后生的练习信心;体育教师还应激励、指导和鼓励体育落后生积极参加练习,以克服他们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赏识体育落后生的优点,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曾多次论证过表扬激励法对于转化落后生的重要作用。体育落后生虽然存在着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差异。但是,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只要积极科学地参加锻炼,动作技术和技能一定能掌握,身体素质一定会提高。

4.重视学生集体影响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教育转化体育落后生,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实践中人们往往从教师角度着手寻找出路,而忽视了学生集体影响的力量。学生集体影响的合作学习就是:在一个班级内的教学中,使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学生围绕具体目标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和学习活动。它能让体育落后生平等地参与集体的学习活动,通过集体成员鼓励和帮助,增强了体育落后生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也是转化体育落后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5.合理调整体育成绩评价比例,鼓励他们的学习和进步

对体育落后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应重视学习效果,把学生学习进步、积极参与纳入评价内容;并把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感觉作为课程基本目标的心理健康指标;同时,要适当降低考试项目的难度和标准,使体育落后生在体育课中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所以,教师在制定考核内容的标准时,要根据体育落后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出针对体育落后生的考核标准,以鼓励他们的学习和进步,提高他们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普通高校体育落后生正呈上升趋势。如何转化体育落后生,使之健康的成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只要我们正确分析体育落后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的教育和教学手段,调动他们练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参与运动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落后生。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何玉芳.差生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04(2):50.

[3]陈东,吴浩.高校“体育落后生”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190-120.

[4]刘波.浅谈普通高校体育落后生的教学技巧[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3):50-51.

身体素质的含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障碍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04-01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复杂过程。体育教学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即学生掌握一定的动作技能并反复练习过程中,运用多种身体活动方式发展智力、体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切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

一、心理障碍含义

心理障碍是指介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的状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进行某些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不仅会使少数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难以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还会因为消极情绪的辐射作用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心理障碍有多种,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恐惧心理、紧张情绪以及由此引起的自信心不足、害羞等。根据体育心理学分析,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如身体形态、个人性格、环境、天气、气氛等,都会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常常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产生不同程度消极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品质的缺陷造成心理障碍。有的学生一遇到稍有难度的动作或带有竞赛性的练习方式就会过分担忧,顾虑重重,害怕自己练不好,掌握不了动作,从心理上丧失了胆量,放弃了希望,这样的心态会使自己愈加紧张,甚至手足无措,在练习动作中,手忙脚乱,动作严重不协调。

2.身体素质较差。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不足造成体育学习中的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因为身体素质较差,对于体育动作和技术掌握较慢,学习效果不好,在体育学习时练习动作遮掩退让,生怕别人看见耻笑,每次练习都让教师、同学保护、帮助。整个学习过程忧心忡忡,逐渐形成畏难情绪,有些学生平时锻炼不够,而导致身体差,常常缺乏自信心。在面对器械时,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造成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3.过分担心考试。学生在考试前过分紧张,占总人数的66%。心理症状为心跳加快、呼吸短促、手脚出汗、四肢疆硬不协调等,在考试时由于知觉和表象不连贯,记忆力减退,忘记技术动作要领,造成不能正常发挥和正确完成动作。如在足球选项课颠球的考试中,有的学生平日颠球练习中技术动作非常规范、熟练协调,但一到考试就紧张的动作技术发挥失常,动作僵硬不协调、失误增加。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又不能耐心正确的疏导和关爱他们,导致了这些学生陷入悔恨、遗憾、不满意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

三、克服心理障碍的措施

1.要注意培养学生刻苦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确锻炼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思想上要树立不怕苦、不怕累,具有顽强毅力的品质,在锻炼中,要勇于磨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有意去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是实现终身体育行为的前提和保证。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就必须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表现在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技能提高后的喜悦感、失败后战胜主客观困难的超越感、人际关系和谐的温馨感、自主学习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以及运动时的愉悦感和运动后的轻松、舒适感等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2.注重学习创造性、主动性的培养,把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育思想落到实处,尊重和爱护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奠定其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基础。

3.在学习中多创造一些良好的心理气氛,学生对教师信任,可减少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的紧张和害怕心理。教师对具有紧张胆怯心理的学生应多加关心,少批评,更不能讥讽,并及时鼓励,使他们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满足感”、“成功感”的情绪体验,逐步树立信心。教师还可以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暗示,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准确,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消除恐俱感,排除意志消沉等消极心理,增强自信心和勇气,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气氛,从心理上消除其不良心理。

4.活跃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会起到克服恐惧、紧张、懒惰等心理障碍。教师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如:幽默快活的语言、鼓励和指令,学生们的口号或调节练习的速度,以此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处于兴奋、自觉、积极的状态。在动作练习中,某学生完成得较好时同学们一起鼓掌叫好;某一学生终于第一次完成动作时,同学们欢呼鼓励。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沉闷感,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

身体素质的含义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大量关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相关文章进行整理。

逻辑分析法: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整合,并对观点进行合理阐述。

2素质教育的含义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教授综合了各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出素质教育应包含以下5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所在,学校体育以其“多元”的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1通过体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的身体发展

所谓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人体在运动、技巧、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大小决定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内脏器官及神经系统的调节。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3.1.1体育锻练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时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密质增厚使骨变粗,骨小染的排列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骼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这些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从而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方面的能力。

3.1.2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时要消耗能量,体力活动愈剧烈,氧的消耗就愈多,于是呼吸活动就会通过各种调节方式明显得到加强。运动对呼吸机能的作用是复杂的,除能最大程度地改善人体的吸氧能力,降低呼吸中枢对乳酸与二氧化碳的兴奋性,并增强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3.2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在加强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3体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的智力发展

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进而使记忆力增强。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

3.4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精神培养

由于体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一个人单独地从事体育活动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一些集体项目,需要摆正位置,与人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训练竞赛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4体育教育过程中推行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4.1在体育课中片面地进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进行改革:身体素质是“体质”的基础,但不是唯一的,还应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的体育能力,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道德观念,形成学生对体育积极的兴趣和爱好,并通过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4.2片面强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忽视了素质教育对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

有些学校认为发展个性就是快乐体育,学生对什么有兴趣就教什么,什么快乐就学什么,不能强制学生从事他们不喜欢运动。实际上,体育本身就是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身体运动,只有经过顽强的拼搏才能取得进步。因此,在体育教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勇敢地面对困难,培养对项目的兴趣和运动能力。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随着社会的变革,对人才已经有了更加全面的要求,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体育教育的作用不断凸显,学校体育教育在教育人、培养人的同时,更是丰富学生文化与精神生活和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高校做为教育的高层部分更是如此。我们应当全面地、深刻地认识这项工作,从身体、心理、智力三个环节入手,使体育教育这项朴实的工作在高校得到健康的、科学的发展。

5.2建议

学校体育工作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达到“强身健体、育人”的目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教师的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培训提高。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从根本上实现“育人”大计。

参考文献

[1] 胡爱武.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身体素质的含义范文第8篇

在高校舞蹈表演中,学生表现力的展现是成功的关键。影响舞蹈表现力的内在因素有专项技术、身体素质、自身气质、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舞蹈表演;表现力;影响因素

艺术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集艺术与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舞蹈表演是目前高校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舞蹈是一项展现美的艺术,在高校舞蹈表演中表现力的展现是舞蹈作品成功的关键。表现力是指人内在的情感的外部动作表现的形式。在音乐伴奏下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内在的情感。是表演者外在动作表现和内在的精神与气质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表演者在表演现场表现出的自信和激情以及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利用表情、动作与观众进行交流的反映。在高校舞蹈表演中由于学生的非专业特征,与专业舞蹈表演着是有着很大差异的,故影响其表现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专项技术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舞蹈基本技术技巧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表演时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动作的到位程度,动作的节奏与协调性,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各种动作变化及动作造型是否能按要求完成是学生表现力水平发挥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于高校舞蹈表演来说,专项技术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学生表演前以及表演时的自信心,在信心不足的前提下,很难出色地完成舞蹈作品的表演。

二、身体素质

在高校学生舞蹈基本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影响表演者表现力发挥的身体素质包括柔韧素质,力量与耐力素质,以及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1、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目前高校中课余学习舞蹈表演的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以及自身的舞蹈水平相近,良好的柔韧性能够增加动作的幅度,使动作更加舒展、优美。因此柔韧素质的好坏对这些学生学习舞蹈作品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只有柔韧素质较好的学生才能达到专项技术动作更加完美,提高技术水平的效果。从而提高表现力水平发挥。

2、力量与耐力素质

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与耐力素质,提高无氧耐力运动能力。练习可增加腿部支撑人体各种协调的能力以及立腰、立背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在表演中保持每个舞蹈作品的动作质量,提高动作姿态的控制能力,使动作更富弹性、节奏感和感染力。

3、协调性

协调是指人体各部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配合而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协调性包括三方面:一是音乐节奏与动作协调;二是动作与空间感觉协调;三是肌肉收缩与放松协调。具备良好的协调性,可以增强控制肌肉的能力。使其动作更富有韵律感和美感,能自如地通过动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学生身体各个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如若能够相互协调,就能够合理高效地提高表现力。

三、自身气质

表演者的气质是影响舞台表现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保持稳定的动力特征,是人在行为上的表现上体现出的高级神经活动。一般意义上所指气质的主要含义是表演者外在的精神面貌。事实证明,表演者的气质不仅影响自身对不同类型舞蹈方式、方法的领悟,更会影响表演中与他人的默契配合的程度。

心理学界普遍认可的五种气质类型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混合型气质。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舞蹈表演者的气质分布特征同一般人群并无差别,主要以混合型气质类型为主。在高校以大学生艺术活动为主的舞蹈表演中由于舞种较多且风格各异,例如:中国古典舞的刚柔并济、国标舞的热情奔放、傣族舞的仪态安详、新疆舞浓郁的西域风格等等。因此具备混合型气质的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相关气质特征的优点尽量扬长避短,集多种气质的优点于一身,促进各种气质特征的互相补偿。因此在从事舞蹈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混合型气质的人就会有突出表现。

气质不仅影响着学生情感的表现,也影响着表演者其它心理过程,甚至影响学生性格特点的表现。表现力是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学生的不同气质表现对其表现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文化素养

1、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由能力、知识、情感、观念、意志等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在表现方法上表现为一个人的气质、人格、修养。表演者的人文素养必须通过把握不同舞蹈的风格,了解舞蹈特点并且能够将自身对不同舞蹈的理解融于舞蹈之中并表现出来。要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并且了解这种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与变革,还要了解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等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特别需要了解并揣摩出不同动作所要表现的情感、情绪和思想内涵。

人文素养是对参与舞蹈表演的学生的高要求,在普通高校中,不是所有参加舞蹈表演的学生水平完全一样,也存在从小就接触舞蹈学习的学生,虽然没有进入专业舞蹈院校,但是自身在舞蹈表演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所以当一个学生的技术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要想有所突破,首先就要在自身的人文素质上下功夫。

舞蹈的各舞种都是在其特定的地域环境中通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并且吸收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养分逐渐演变出来的。因此它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会刻上深深民族历史文化烙印,体现出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如果要在表演方面有新的突破只有把握每个舞种所蕴藏的文化信息和历史渊源,才能达到舞以传神的境界。做到知其源才能更好的提高舞蹈表现力,达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的境界。

2、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