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塑料污染的措施

塑料污染的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坚决抵制白色污染,对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介绍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

[2]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02).

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2篇

1.1废弃塑料污染

在很多农业种植中都会应用到地膜,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地膜残留以及废弃塑料的污染情况。对于旱作农业种植来说,选择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粮食产量,但同时随着塑料制品应用数量的增多,而农民环保意识不高的情况下,白色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另外,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塑料包装盒、塑料袋等也会经过多重途径进入到农田中,对土壤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不能有效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循环就会使得土壤环境恶化,涵水能力降低,与常规土壤相比作物抗旱能力明显降低,严重的甚至会因为板结程度贵高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1.2化肥农药污染

为提高农业生产总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化肥农药被应用到作物种植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化肥材料特性,其自身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如果盲目增加用量,作物不但不会有效吸收,甚至会因为化肥大量的流失而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另外,农药作为提高作物抵抗力的辅助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散落到土壤或者水环境中,或者是施加量过多蒸发进入大气环境中,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且农药存在的残留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环境、食物链等因素最终传递给人,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

2农业生态污染监测指标分析

2.1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点

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是由于秸秆燃烧以及周围化工厂生产排放的各类污染物等,按照各类污染物对农产品产生影响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氧化性危害、还原性危害、酸性危害、碱性危害、生理危害以及残留性危害等,其中氧化性危害污染物常见的有二氧化氮、臭氧以及氯气等;酸性危害污染物主要包括氯化氢、氟化氢、硝酸雾等;碱性危害污染物常见的有氨气等。大气环境中存在能够对农产品造成危害的污染物种类众多,但是就我国农业大气污染监测与控制方面来说,仅仅只规定了常见污染物的监测指标。因此,想要做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的控制管理,就需要合理全面的确定监测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来选择相应的监测技术。

2.2土壤环境污染监测点

农业土壤污染主要是因为化肥流失、农药残留以及塑料污染等造成,还存在部分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与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相比,土壤污染环境监测指标以及监测点的确定过程更为复杂,在监测过程中对化学试剂、分析设备、分析技术以及分析人员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长时间使用含有重金属火车持久性有机物的农药化肥,或者是浇水灌溉时有重金属流入农田等。在确定土壤环境污染监测点时,应结合大气以及水环境监测点同步设定,数量也应与其他两项检测项目相同。

2.3水环境污染监测点

水环境污染是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造成其污染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如大气环境中存有的污染物在降水作用下进入到水环境;化肥农药流失在地表水带动下进入周围水环境;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垃圾中存有的污染物随地表流水进入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对水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需要确定全盐量、水温、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以及pH等内容。即在采集待检测水样后用将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作为水环境污染定量监测的标准。在确定其监测点时,对于同一农业区域地下水源,应选择不同深度机井设置多个监测点。而对于使用地表水源的农业区域,则应将监测点设置在水泵站位置;最后对于应用处理后养殖业废水为水源的农业区域,则应将监测点设置在排水总口位置。

3农业生态污染监测次数分析

通过对农业生态污染的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握农业下一步发展的节奏,对存在严重污染情况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争取以有效的措施来遏制污染源,逐渐降低污染严重程度。但是农业生态污染监测环节众多,在分析与治理上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为了能够从综合角度来做好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控制,并提高其综合效益,就需要合理确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大气环境污染监测频次应由农产品生长期与生产期来决定,并且要保证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与大气环境污染监测频次的一致性。而土壤环境污染监测频次的确定应由农业区域土壤质量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为土壤重金属以及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再加上土壤样品监测实验受样品采集、处理以及监测分析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对其进行监测前,应确定土壤重金属以及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每年增长量。对于长期处于常规状态,没有受到工业废水、废渣以及废气等污染物影响的农业区域,监测频次可以为5~10/次,来监测土壤重金属与持久性有机物含有率。而对于部分处于工厂周边的农业区域,其受到工业污染的概率非常大,因此监测频次比较多,一般为2~3年/次。并且因为工业污染过程变化性比较大,具体的监测频次还需要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在标准上适当的缩短监测间隔时间。

4农业生态污染治理优化措施

4.1加强生态监测重视

当地政府应从本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以国家相关标准为基础,准确定位当地农业生态污染程度,并自此基础上来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站,成立专业管理小组,并制定完善监测管理方案。并且要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尤其是临近工业区的农业区域,对原有污染监测频次进行合理的调整,争取能够准确掌握不同农业区域的污染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避免污染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降低因污染问题对农业产率的影响。

4.2制定相应管理方案

第一,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做好农药化肥的管理,利用新型无毒无污染农药化肥来代替传统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并且应积极推行生物治理以及机械物理治理方法,减少各类农药的使用。第二,积极推进循环农业。还应将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贯彻到底,即以农作物秸秆为基础资源,建设沼气池以及养殖业等,推行多个环节和谐运行的农业发展模式,如“种-养-气”以及“种-气-肥”等循环生产模式,对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应做好塑料污染所具危害性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农民都能树立起保护环境的主观意识,这样不但可以逐渐降低“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还可以回收利用来降低成本。

4.3加大环保生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以及报刊等媒体具有的功能,做好农业生产环保管理的宣传工作,使所有农民都可以意识到加强农业生态污染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循环生产、绿色生产中,在降低对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还可以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点,因地制宜选择污染监测技术以及管理方案,做好对各类污染因素的控制,更有效的实现农业循环生产。

5结语

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3篇

广大农村对农用塑料薄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测算,2010年全国农业塑料地膜年销售量达到118.4万吨,覆盖面积达3.5亿亩;2011年全国塑料大棚塑料薄膜年销售量约100万吨,覆盖面积达5440多万亩。

但随着用量的不断增大,农用塑料残膜清理回收十分困难,土壤中塑料农用地膜的残留量逐年增加,给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据新疆农业信息网资料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于1998年在重点县(市)开展了废旧地膜污染调查工作。从对哈密、伊犁等6地州16县(市)的调查结果看,废旧地膜平均残留量为2.52公斤/亩,其中,最严重的一个样点为17.86公斤/亩。16县(市)由于废旧地膜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在1500万元。农用地膜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农用塑料残膜的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1.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土壤肥力。2.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减产。3.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国内农用地膜污染治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残膜回收利用,二是应用全降解地膜;主要以前者为主,但存在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地膜销售市场不规范,许多农民追求降低成本,使用厚度小于0.008mm的超薄地膜,回收困难;扶持和鼓励残膜回收的财政投入不足;大部分地区废旧地膜未实现资源化利用,治理长效性差;超薄地膜老化速度快,易破碎,机械作业效率低,人工捡拾难度大;废旧地膜回收渠道不畅,回收利用规模难以有效扩大。

近年推出可生物降解塑料地膜,更多的是不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地膜,是在通用塑料(PE、PP、PVC等)中通过共混或接枝混入一定比例的具有生物降解性的物质,可生物降解塑料性能仍非常有限。可生物降解农用地膜材料崩解后,部分生物材料降解了,但是塑料部分依然存在于土壤中,这样对土壤和农业生产安全更加有害。

为有效解决农用地膜污染治理,我建议,首先,各级政府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确立“政府倡导、财政补贴、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制定出台本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和农民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其次,加强技术规范和市场监督。杜绝超薄地膜(厚度小于0.008mm)进入农资市场,使用0.012?mm厚的塑料地膜,便于田间回收,可减少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安全技术规范,强制使用无毒添加剂,最大限度减少重金属污染。

第三,对已污染的农田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措施,加大塑料废旧地膜回收力度。

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白色污染 处置方略

近年来, 我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同时也导致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和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塑料制品以其齐全的品种、优异的性能、低廉的价格而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长足应用, 且已成为垃圾成分的主体。这些白色垃圾是由聚乙烯、阻燃剂和发泡剂等成分组成, 是难以被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加之塑料包装制品使用量大、质轻, 导致散布面大, 很难回收, 势必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今白色污染已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公害, 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由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包括发泡的塑料餐具、器具、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被弃成固体废弃物。由于缺少回收利用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主要集中于我市风景,旅游区周围,河道和道路两侧农田,湖泊和水塘中,以及城镇的各个角落,这不仅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由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多为白色,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为“白色污染”。

白色垃圾( 废旧塑料、泡沫等) 是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经营、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废物。据统计, 我国每年仅城市地区就排放废旧塑料约400 万吨。这些废弃塑料制品是由难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聚合而成, 进入环境后长期不分解、不腐烂, 对城乡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1.破坏市容环境

从视觉影响上讲, 遗弃的塑料、泡沫等制品随处可见( 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垃圾箱附近、农贸市场等人口密集地区) , 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和情绪, 尤其是那些散落在风景旅游区、城市主要街路和场所的塑料垃圾更是有碍观瞻, 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 是造成城乡脏、乱、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危害人体健康

人们遗弃的塑料制品常常粘有或装有各类废弃污染物, 这是一种条件性污染源。当气温等条件适宜时, 就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 从而间接危及人体健康。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进入大气, 也可危害人体健康。

3.影响农作物生长

一方面, 因“经济”原因, 大棚膜、农膜成为农民朋友的必用之物。这些塑料在季节过后或老化后, 会破碎遗留在农田表面和表层, 耕作时掩埋在土壤植物生长层, 一、二百年不腐烂, 破坏土壤结构, 影响植物生长, 尤其是阻碍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根系生长, 导致农作物收成降低。同时也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这就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了长期、深层次的破坏。据调查, 每亩地( 北方) 若含残膜3.9 公斤, 就可使玉米减产11~25%, 小麦减产9~16%。长此下去, 将会影响我国农业发展。

4.危及动物安全

遗弃的“白色垃圾”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 即可随风飘移, 散落各处。当动物误食时会导致生病、死亡。北京动物园羚羊、长颈鹿有的误食塑料袋致病,“国宝”大熊猫因误食塑料袋致死事件也有发生。

5.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不断流失。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6.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 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此外,塑料垃圾还会影响河道畅通,影响排水、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给工农业生产带来直接危害。

二、当前白色污染的情况及产生原因

在城市,随着社会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一次性消费品日益增多, 尤其是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泡沫包装制品的使用量剧增。

在农村,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保水保肥、保持湿度,有效地增加和延长作物生长期,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污染面扩大,污染量增加。我国农膜年产量百万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随着农膜产量的增加,使用面积也在大幅度扩展,现已突破亿亩大关。无论是薄膜还是超薄膜,无论覆盖何种作物,所有覆膜土壤都有残膜存在,污染量在不断的增加。

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经济、技术、管理和观念等诸方面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 城市垃圾不能分类回收, 垃圾综合处理及垃圾资源化水平低是产生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 垃圾管理体系、经济技术政策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是产生白色污染的源层次原因; 塑料包装制品价格低廉, 大部分免费提供, 消费者“不用白不用”的观念根深蒂固, 用过后随意丢弃, 是产生白色污染的直接原因。以往有关部门及个人把塑料垃圾难以降解看作是产生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因而缺乏对塑料垃圾的有效管理, 缺少鼓励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的政策, 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 致使白色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如何治理白色污染

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是减少购物塑料袋和农用地膜的使用,另一方面将白色垃圾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回收利用, 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大趋势。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好白色垃圾资源, 改变将白色垃圾作为废物的传统观念, 高度认识垃圾资源化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依据国家对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这一指导思想, 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 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管理方面

1.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禁用塑料袋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各地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

1.2 要加强对塑料垃圾的清收管理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城市塑料垃圾清收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充分利用各部门、各单位、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对环境卫生实行责任制的有效形式, 强化对塑料垃圾的管理, 作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人员落实。对垃圾倡导科学分类收集,不仅回收了大量的资源, 使垃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而且大大减少了垃圾运输费用, 简化其处理工艺, 降低垃圾处理成本。。

1.3 要建立建全废弃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机制

收购废弃塑料包装制品是治理白色污染的重要措施。要适当提高废弃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价格, 调动各级回收部门的积极性。

1.4 建立健全塑料垃圾处置费征收制度

这是有效抑制塑料包装制品使用量和提高塑料垃圾资源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1.4.1是向生产塑料包装制品和一次性快餐盒的企业征收处置费。生产制作塑料包装制品及一次性快餐盒的企业必须对环境负责, 承担产品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责任。根据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造成污染危害的企业应按照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缴纳一定额度的治理资金, 用以支付遗弃在环境中的塑料包装制品及一次性快餐盒在后期处置中的费用。

1.4.2是向销售和使用塑料包装制品及一次性快餐盒的单位、业户收取处置费。通过适当收取处置费, 不但可以为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筹集资金, 而且还会控制塑料包装制品及一次性快餐盒的使用量, 还可以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商品流通领域调整物品包装、使用结构的积极作用。

1.4.3是向城市居民征收垃圾处置费。从一定意义上讲, 城市居民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和最终贡献者。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垃圾尤其是白色污染问题, 应加快制定征收居民生活垃圾处置费的步伐, 进而从征收的垃圾处置费划出必要资金以解决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问题,加速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进程。

1.4.4是向使用农膜、大棚膜的农民征收垃圾处置费。通常情况下, 大多数农民把用过的农膜、大棚膜随意丢在田间空处, 不做任何处理。这些废弃塑料遇风后( 尤其是农膜) 到处漂移, 散落各处, 危害动物安全, 影响农业生产。研制开发符合环保要求的各种塑料包装替代产品, 使其尽快走进市场, 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2.技术方面

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采取积极对策,运用行政、科技、经济手段综合治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是很难收集的,如堆肥袋、垃圾袋、超市和早市用的轻型塑料包装袋等,或即使强制收集,经济效益差甚至无效益的如中餐餐具、地膜等,这些领域采用可降解塑料就比较适宜。推荐采用可降解塑料被认为是最佳选择,在短期内可降解碎裂成无害化碎片,从而达到塑料垃圾减容、减量、减轻或抑制环境污染的目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可以完全降解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王军祥浅谈大庆市生活垃圾现状及治理对策黑龙江环境通报1998.4.

(2)马兴元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综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1999.3.

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5篇

塑料袋的“罪过”不容忽视

塑料袋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与人类结下难解的“情缘”。今天,在全球范围内,一年至少有5000亿只塑料袋被人们拎回家,一分钟内就要用掉100万只,也就是每人每年要用大约150只塑料袋。有人作过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塑料袋价格低廉,回收价值低,一般使用一两次就丢弃了。这些未被回收的塑料袋很快进入环境,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全世界大多数人赞成不使用塑料袋,尤其对环保主义者来说,塑料袋“罪行累累”,已经成为人类的头号公敌。

罪过一:视觉污染。废塑料袋散落在地面上,被风一吹,满天飞扬,或随风挂在树枝上飘扬,或漂浮在水面上,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破坏了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塑料袋的这种令人生厌的特性使得它们有了很多蔑称,如在爱尔兰,挂在树上的塑料袋被称作“巫婆的内裤”;在中国,人们则称它为“白色污染”。

罪过二:浪费资源。塑料袋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废塑料袋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因为塑料袋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破坏,所以在自然环境中200年内不会降解,导致大片土地被长期占用,加剧了土地资源的压力。

罪过三: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袋,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尤其是抛入海洋中的塑料袋,堪称“海洋生物杀手”。近年来,已出现多起海龟和鲸内脏被塑料袋堵塞致死后被海水冲上海滩的事件。比如,2002年,一头小须鲸死后被海水冲到法国诺曼底海滩,在它的胃里竟然发现了800千克塑料袋及其他包装材料。生活在北海的大鹱,其胃内的95%是塑料制品。从一只死去的大鹱胃内,研究人员发现了20.6克塑料碎片,其量相当于人的胃里含有2000克的塑料碎片。

其他罪过:塑料袋影响了垃圾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混有塑料,因而不适用于堆肥。而要从垃圾中分拣出废塑料袋,增加了堆肥成本。随意丢弃的塑料垃圾增加了环境卫生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废塑料袋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漂浮在江河中的塑料袋给水源取用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泵抽空和堵塞,给工业生产和水电站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影响航运。烧毁塑料袋时会产生二恶英,对人体有致癌作用,还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塑料袋的罪过还真不少,它的负面影响已远远超过它的实际利用价值,成了困扰全球环境的一大难题,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各国掀起治理塑料袋运动

正因为塑料袋的危害不小,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很多治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征税、禁用等。比如,意大利政府对塑料袋生产商和销售商实行“课税法”。爱尔兰为遏制塑料袋的“疯狂”使用,在2002年3月,开始征收塑料袋使用税,所收资金用于环境保护项目。结果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塑料袋使用量骤降了90%,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白色污染”,同时为国家环保项目筹集了一笔可观的资金,国民环保意识也因此得到提高。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从1998年11月起,在该邦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被判5年监禁,并处以10万卢比的罚款。南非政府规定,使用厚度不到30微米的塑料袋为非法行为。

孟加拉国是一个垃圾处理能力很有限的国家。每天使用的数百万只塑料袋中的大多数被丢弃在街头,然后被水冲进河流和下水道,结果造成了整个国家的排水系统=阻塞,加剧了1988年和1998年两次洪水泛滥。2002年,孟加拉国政府干脆全面禁止生产和销售塑料袋,改用废旧报纸或者使用过的练习本制成的纸袋,使用塑料袋者要被当场罚款。

2005年2月23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上,与会者专门讨论了塑料袋污染环境的问题。环境规划署建议各国对塑料袋的使用进行限制,并讨论了禁止使用厚度不到30微米的塑料袋,对厚重的塑料袋征收重税的建议。因为禁止使用轻薄塑料袋,可以大大减少被丢弃到街头、田地和旅游景区的塑料袋数量;而对厚重的塑料袋收税后,可将资金投入环保工作。

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纽扣企业;污染调查;环境问题;防治对策

一、概述

永嘉县桥头镇位于温州西部,总面积90.6km2,辖5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该镇有钮扣企业300多家,产值高达二十亿元,钮扣销量占全国85%,被誉为“东方第一钮扣市场”,“中国钮扣之都”。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环境问题,钮扣生产过程会产生的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永嘉县桥头镇钮扣行业曾被列为温州市环境污染“严管区”。因此,开展纽扣行业污染整治,提出相关污染防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钮扣行业污染调查分析

1、生产工艺

桥头镇钮扣分为树脂钮扣和塑料钮扣,其生产工艺如下:

(1)树脂钮扣生产工艺:将完全混合的不饱和树脂,经特制的摆动器流入上了蜡的铝管内,待胶浆成软胶状拉出铝管中的胶棍马上切片。然后在80℃的热水中10h,完全反应后胚粒呈硬胚。通过自动车钮机车面、车底及打孔,最后经表面抛光、清洗后即可成品。

(2)塑料钮扣制造工艺流程:塑料粒子经注塑、整理、抛光灯工序,即可成品。

2、主要污染因素、排放系数及污染物产生量

钮扣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

钮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钮扣抛光时产生的抛光废水以及棒料机、板料机排放的废水。据调查,每只抛光桶一天抛光2次,排放废水约为1.2t/d。棒料机、板料机排放废水量约2.0t/d。桥头镇钮扣行业共有抛光桶5956只,板料机和棒料机共有679台,经估算污水产生量约为8500t/d,年污水产生量约为255万吨。根据环境监测站对钮扣企业的监测数据可知,废水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Cr和S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10mg/l、644mg/l,经计算,各污染物产生量分别为CODCr 4106t/a,SS1642t/a。

废气主要为制扣过程产生的粉尘,浇板、浇棒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气等,排放形式属无组织排放。

钮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主要为树脂边角料和塑料边角料,生产过程中约有20%的原料成为边角料,估算该镇目前日产纽扣边角料约60吨以上。此外,在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会生产一定量的污泥,经估算出桥头镇钮扣行业污泥产生量约为7800t/a。

三、存在的环境问题

(1)桥头镇纽扣企业分布散,排污管网不完善,废水难以集中治理,当企业设施运行不正常时造成不达标废水直接排放菇溪河,对水环境造成压力。

(2)纽扣企业历史早,布局不合理,部分企业分布在村居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和粉尘的收集系统和除尘措施不完善,对居民空气环境产生影响。

(3)纽扣废料产生量大,目前难以找到合适的处置途径加以综合利用。纽扣废料是像面粉一样细小的白色粉末,风一吹,粉尘飞扬污染空气环境,成为“白色污染”。若采用燃烧处置或“土法炼油”则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因此,纽扣废料处置成为桥头镇治污的一大难题。

四、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研究

1、废水治理措施

(1)雨污彻底分流,明沟收集,防止偷排;(2)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能满足要求,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3)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生产废水先经初沉池沉淀,由真空过滤除去大部分污泥后,集中至调节池,再由污水泵提升至反应池,调节pH,加凝聚剂,进行凝聚反应,之后再进入斜板沉降池,下浊液再经真空过滤,上清液直接排放或回用,废渣填埋或者回收炼油综合利用。

2、废气防治措施

钮扣行业在切片、打边、钻孔等生产过程会产生粉尘。在切片、打边、钻孔等产尘工段上方安装集气罩,车间必须安装粉尘处理装置,排放筒高度不低于15m,并高于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建筑5m以上。

在浇板、浇棒操作过程会产生少量的有机废气。根据对一些树脂钮扣企业的调查,当将有机废气收集引至屋顶高空排放,并加强车间通风时,有机废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3、固废防治措施

钮扣企业固废主要为边角料、粉尘和污泥,边角料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树脂边角料和塑料边角料,粉尘主要为除尘设备收集的树脂和塑料粉尘,污泥主要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废水产生的。

(1)钮扣企业必须对污泥进行压滤机脱水处理,处理后污泥含水率一般不大于80%。

(2)钮扣企业必须设置规范的污泥堆场,堆场必须进行防渗防雨处理。

(3)必须妥善处置污泥、边角料、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树脂边角料和废气处理后收集的粉尘外运处置或者进行综合利用如炼油。

(4)建造统一的钮扣污泥处置中心,对桥头镇所有的钮扣污泥实行统一处置。

4、环保长效管理对策

从目前桥头镇钮扣行业整体来看,技术、装备水平低,有待于提高;从钮扣产业布局来看,较为分散且环境问题相对突出;从污染治理水平来看,废水、废气治理效果明显,但是固废处置仍是难题;从人民群众的愿望来看,离满意程度尚有一定差距。为了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与固废的综合利用,确保区域环境达到功能区要求,实现环境、发展双赢目标,在长效管理方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实行污染总量控制。严格环保评估制度,打击非法生产企业,鼓励现有企业进行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并实行总量控制。对连续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或转产。

二是加强纽扣企业环保监管,督促企业制定与完善环保管理计划。对各企业废水排放口实行不定期、高频次的定期监督性监测,一旦出现超标排污,应按法规要求进行从严处罚。各钮扣生产企业应配备专职专人负责企业的环保管理工作。公司日常环保管理由车间负责,重点落实污水的预处理,形成健全的档案管理、运行记录登记、治理设施操作规程等制度,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

三是实施集中园区生产。扎实推进桥头钮扣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在环境容量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鼓励钮扣企业整合重组、搬迁入园,实现集中生产、集中治污、集中供热。

四是进一步完善企业生产管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切实提高钮扣产品科技含量,加大品牌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钮扣产业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7篇

据他们分析,印度棉纤维污染源主要是在纺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从棉花种植到纺纱各个步骤都已成为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他们依据本国的国情开发出发展的具体步骤,其目的就在于要降低污染,把污染状况降低到最低限度。

印度棉纤维污染的现状

在采取清理污染的措施之前,先看看印度棉纤维污染的具体情况,那么清污就容易制定相应措施而行之有效。印度棉纤维污染主要是异物和纱线中产生的不纯纤维,它们直接影响最终纱线的质量。纱线生产阶段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尘土、泥土和可洗涤的污迹;2.飞蛾、油污、油渍;3.难以清除的有漂洗纤维、光点亮渣、在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污迹等。

根据ITMF的调查,在棉包内出现的主要污染物是有色棉纤维纺织物、编织布渣或聚酯纤维或混纺织物。污染过重,纺纱过程会出现断裂,它对经纬纱、纺织物尺寸和编织都带来影响,使品质降低。不仅如此,印度纱业的包装过程也有污染,这不仅降低了品质,而且提高了成本。印度业界已将棉纱污染看作发展道路上的最主要瓶颈,因为印度已成为世界上出口棉纱最多的国家,污染已成为纤纺业最严重的问题。若不是污染,印度棉花品质就会更好。污染而使其等级上不去,并因不达标而被反复退货,这种情况已屡见不鲜。

印度棉纤维污染物类型还包括:①白色污染:白塑料织物、白塑料线、白塑料或塑料薄膜;②异样纤维:毛发、皮革、有色棉纤维、棕椰纤维、有色塑料纤维;③有色物:有色棉织物、有色面纱、黄麻织物、棕纱、有色塑料织物、有色塑料线膜;④油性物质:枝棍芊棒、树叶杂草、油性泥块、黄棉纤维块、油性污棉;⑤高密度物:金属片、废纸、石粒、皮质物、木质小块。

印度棉纤维污染源如何产生

印度的棉纤维产生污染从采摘开始,就不断地引入污染物,接下来从原棉加工和运输的每一步骤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污染。甚至在采摘过程中,妇女的头发也会掉落入棉花。她们身上掉落的织物现成为最大的污染源。苏黎世国际纺织织造商联盟每两年要做一次调查,他们发现,印度的棉纤维污染源主要来自黄麻线、粗麻布线、黄麻织物、粗麻布织物、有机物如树叶、羽毛、纸片和皮质物等等,各种污染源及影响和普通治理方法见表1。

原棉内的污染

有两种可能的污染过程:棉花栽培过程和轧棉过程,而印度采摘棉花主要是靠人工,因此油迹、锈斑也随之进入原棉,在机器维修过程中也会出现污染。

原棉开包或装运过程

印度棉花包装品质差,包装袋掺杂了各种纤维绳线,因此这也成为污染产生的缘由。

包装袋的清理

包装袋在装包前倘若不清理,各类物质,如静电拖带、油污摩擦、光电污物、墙体摩擦所附带入的杂质、地面尘土都有可能进入棉纤维,造成污染。

运输地点频繁改变造成的污染

同一库房内的尘土随风飘扬,有色材料可引发严重的污染,而这类污染一旦沾上棉纤维,就很难清除。由此生产出来的正品棉纱或纺织物也只能做次品处理。另外,若两种产品放在同一库房内,相互间的混杂也难以避免污染。

机器维修时引发的油迹油渍污染。机器维修总要拆卸零部件,而上面的油污也可能自然成为棉纤维的污染源。

印度清除棉纤维污染的方式

人工操作清渣

清除诸如黄麻、杂草、包装袋之类的污染物一般而言靠人力。这是因为很难确定其种类、形状、大小、材质,而棉纤维内的污染物又很难看见,因此出现遗漏的概率很大。

重力测量法清渣

这种方式采用重力原理清除污染物。是一种机械清理方式,它采用传送带,机械编码清除超重物质。这类方法只能清除重物污染物,因此效率并不高。

用光照原理

目前世界上出现大量先进技术,印度也开始采用光电系统探查棉纤维污物。其中Loptex光电系统探测仪较为普遍。光电感应可以探测到比棉纤维色深的杂物,它还能探测到无色的污染物,如聚丙烯包装材料,但也只能在光感条件下有效,而不能探测到隐藏于棉纤维内的丛生杂物。

超声波清污

利用声波反射技术可探测物体表面结构,其中由数个超声探头组成,可探测声波是人耳无法听见的,接收器所接收的声波可反映棉纤维中的污物。

气压阀清污法

倘若前两种方法还不能奏效,那么电子气压阀清渣技术较为有效,但它具有变动性。它取决于污物大小。很大程度上,它依赖于原材料运输中的状况,比如释放气压吹压可自动激活,然后用吹气的方式吹掉杂质或污物。

印度纺纱各环节中的清渣措施

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8篇

塑料袋导致惊人的

“白色污染”

塑料早在100多年前就问世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塑料制品越来越多,并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不再使用菜篮子、布袋子,空着手进菜市场或超市,购买的东西自有商家免费提供的大、小塑料袋拎回家。有统计资料显示,在一个中型超市,按每天1.7万人次的客流量计算,平均每天要消耗塑料袋3.3万只以上,全国每年消耗的塑料袋在800亿只以上。

目前,人们生活中对塑料袋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无论是城市乡村、车站码头,还是旅游景点、购物时广场等地,被废弃的塑料袋比比皆是,大风一刮漫天飞舞。

新华视点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有82.6%的人外出购物会选择商家提供的塑料袋,有36.6%的人表示塑料袋用完就扔掉,有34.8%的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环境表示不了解。也许一家一户每天扔几只塑料袋并不起眼,但就是这无数个“不起眼”,汇聚成了惊人的“白色污染”。

在城郊结合部的露天垃圾堆或沟河边、水面上,几乎举目就可见被废弃的塑料袋。北京市马家楼垃圾处理站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每天要处理的垃圾中,只有10%的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可被机器吸出来,其余90%都被填埋掉了。北京市现在每天产生垃圾1.5万吨~1.6万吨,其中有一半是无法处理的塑料类垃圾。北京安定填埋场原设计使用15年,可是只用5年就被填满了。这些被集中填埋地下的塑料袋等各类塑料制品,需要100年以上才开始腐烂,200年后才能完全降解,的确殃及我们的子孙后代。

有一个统计数字也许会吓你一跳:全世界一年至少有5000亿只塑料袋被人们拎回家,一分钟内就要用掉100万只。有人形象比喻,如果把人们过去已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可以使地球穿上好几层“白色外衣”。加上农业生产中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致使大量破碎的塑料薄膜残留在土地里,因其破坏土壤结构而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和土壤呼吸,可使农作物减产5%左右,严重的田地减收两成。我国已有近亿亩农田遭到塑料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专家预测,如果我们毫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的话,千年之后,我们的地球土壤将无法再生长出粮食。同时,乱扔的塑料袋还会使牲畜禽鱼等因误食而导致死亡,现在,牛、羊因误食塑料而死亡的事例逐年增多,安徽省从一头死牛的胃中竟然掏出0.5公斤塑料。

如今,对废旧塑料袋的处理方式大部分除了填埋就是焚烧,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当人们在尽情享受着塑料袋带来的便利时,很多人也许没有意识到,由此也给我们的未来带来灾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塑料袋的“白色污染”不但给环境保护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且塑料袋使用不当还会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学专家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医生都认为,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塑料袋用来盛装食品对人体是不利的。因为塑料制品多为聚苯乙烯的二聚体和三聚体,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高温下可产生多达16种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渗入到食物中损害人的肝脏和肾脏,还有可能干扰人的内分泌,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以及男性雌化现象等。长此以往,有毒物质就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损害。

治理“白色污染”

需全民参与

为了遏制“白色污染”,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12月31日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国务院办公厅的这一通知,多数老百姓表示理解和欢迎,但也有一些人担心塑料袋的价格会失控,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担心有偿使用塑料袋能否减少污染,能否真正推广得开。这些担心并非多余,因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光靠一纸通知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措施,更要靠全社会都来贯彻落实,才能收到成效。

面对塑料袋泛滥成灾的严峻现实,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治理措施,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袋。意大利政府对塑料袋生产商和销售商实行“课税法”;爱尔兰征收塑料袋使用税,所收资金用于环境保护项目。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了“禁止超市、药店等零售商使用化工塑料袋”法案。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从1998年起规定,在该邦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被判5年监禁,并处以10万卢比的罚款。孟加拉国从2002年开始禁止使用塑料袋,规定进口或销售塑料袋的人最高可被判10年徒刑,发放塑料袋者则被处以6个月的监禁。乌干达从2007年7月1日起,禁止进口、生产和使用塑料袋。

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开始倡导有偿使用塑料袋。1999年,德国麦德龙超市集团正式进入南京时,就在收银处提醒消费者,该店不提供免费塑料袋,如果想购买,小袋0.3元、大袋0.5元。这种做法曾遭到非议和投诉,但麦德龙坚持下来了。

一些环保人士认为,有偿使用塑料袋的尝试,应看做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种制度创新。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塑料袋的成本摊进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之中,将会约束消费者对塑料袋的滥用,这将引导、重塑一种好的消费习惯。在我国尚未完全建立垃圾分类制度的情况下,有偿使用塑料袋显得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