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教学方法
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中,服装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服装设计课程具备艺术性及多元性的特点。从生源角度上来看,大部分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及基础服装知识,但在文化课知识方面较为缺乏。然而对于服装设计这门课程来说,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术的培养,进而为服装设计课的优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础。[1]从整体角度而言,为了使服装设计课实现有效优化及完善,本文对“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1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严格意义上而言属于非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学生服装专业知识及技巧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服装工艺技术专业领域当中的必要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学习到服装工艺设计、制作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就业前景。总结起来,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主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第一,培养学生在服装样板设计和制作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实际操作能力。[2]第二,培养学生使用服装CAD技术进行成衣打板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服装CAD技术完成工艺设计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在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能力。第四,培养学生鉴别服装材料的能力以及裁剪缝纫制作方面的能力。
结合上述提到的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可知,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需注重“理论+实践”的培养,注重学生服装设计技巧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及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的几种常用教学方法分析
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法的应用通常会考虑到三大要素:其一为设计要素;其二为面料要素;其三为工艺要素。根据不同的要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服装设计课教学得到有效优化。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2.1 设计方面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设计中,涉及设计要素的教学方法需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即为色彩的实物搭配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让学生掌握色彩的三要素,也就是色相、纯度以及明度。在色彩搭配过程中,需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搭配。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采用大量的颜料调配,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手绘图案对色彩搭配的原理加以理解,进一步了解服装效果图的表达。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可以利用色板或多件服饰进行实际的搭配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对服装色彩的搭配加以理解,进一步通过直观的感受了解服饰色彩配置的方法及技巧,进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服饰色彩的搭配方法及技巧。[3]另一方面,在服装设计造型上,采取实物二重改造法。实物二重改造指的是对服装成品实物进行改造,实现二次深化设计。主张在成品服装造型上添加全新的原始设计,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二次设计。例如,针对前衣片的造型,由一片剪裁分割成多片式,衣襟由原来的方形改成圆形,或者添加装饰线等。通过此类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在服装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从而为服装设计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2.2 面料方面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设计课教学中,针对面料方面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服装面料实物混搭法。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合理选取面料是最为关键的。为了深入了解面料的特性,便有必要实施实物法教学策略。学生收集到诸多面料之后,教师需指导学生了解面料的性能,如面料的硬度、悬垂感以及纱线等。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面料的特性,可采取燃烧、刀刮以及抽丝等方法。在进一步针对原本的服装面料进行改换及贴补设计的条件下,能够使设计效果得到有效优化及增强。例如,将已经穿旧了的牛仔裤的一些裤片剪掉,然后使用皮革面料代之,以此练习面料混搭,如此便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面料的设计美。[4]在多种材质的服饰上,可使用服装面料实物混搭法,从而使二次设计得到有效优化。
2.3 工艺方面的教学方法
基于服装设计过程,工艺方面采取的教学方法即实物体现法。于设计方案确立前期,需指导学生进行打板练习,并学会选取材料,直到实体工艺制作完成1∶1的服装成型实物为止。基于大作业课题过程中,需对服装类型、成本价格进行限制,将1个3套小系列完成之后,将正常1∶1的成本价格换算出来,如面料、敷料以及耗时等。[5]当学生完成实物设计之后,能够让学生掌握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制作程序,并对服装的成本、定价以及利润等均有一定的掌握。从整体角度而言,工艺实物体现法的应用能够使服装结构的打板设计及工艺设计更加优化,进一步使设计成衣化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中,服装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以往的服装设计教学课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为了使服装设计课程设计显得更加合理、规范,有必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理论+实践”的教学思想。一方面,需明确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需注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包括在设计方面的色彩实物搭配法、服装造型方面的二重改造法、服装面料方面的实物混搭法以及在工艺方面的实物体现法等。总而言之,在明确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规范科学地应用各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为服装设计课的优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础,进一步为促进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进步及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范滢,占必传.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J].职教通讯,2011(24):60-64.
[2] 冯志梅.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8):157-160.
[3] 王京菊,唐怡.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159-160.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实践性、专业性的学科,是将理论与实践、传统与时尚、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相比于西方国家起步晚,发展慢。目前我国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随着服装市场的发展,市场对服装设计的审美、创新、技术、理念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当前现代设计理念。虽然当前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不断优化并完善,但课程的设置缺乏创新,难以适应现代设计新理念的发展。当前服装专业课程还存在设置不够合理、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脱节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陈旧
通常服装设计包括构思、设计图、结构图、工艺制作等几个步骤,服装设计教学的内容往往也是根据这几个方面设置的。当前的服装教学内容相对来说还是偏重服装设计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教材一般更新较慢,新知识、新理论以及新的设计理念方面的相关内容少,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新设计理念少,教学内容相对来说与市场的发展脱节,教学内容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潮流。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
(三)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仍然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已经善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但是在现代设计理念的教学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创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现代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只会滋生学生的依赖思想,弱化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现代服装设计新理念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网络元素逐渐融入服装设计中,从而形成了现代服装设计新理念,例如虚拟服装设计、超维视觉服装设计、绿色服装设计、文化内涵服装设计等理念。
(一)虚拟服装设计理念
虚拟服装设计就是将计算机电子技术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模拟服装布料。这种服装设计理念在美国比较流行,美国已经开设许多虚拟服装设计网站,客户与设计师一同在网络上进行服装设计,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客户满意的服装进行模拟还原。客户和设计师能够直观地感受设计出的服装效果。如果不满意效果,修改也十分便捷。虚拟服装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服装的垂顺感等性能,还能够根据人的身材特点设计出适合的服装。虚拟服装设计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普及,但是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对于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超维视觉服装设计理念
现代超维视觉服装设计是把人及人的心理、视觉、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考虑到服装的设计中去。超维设计超越了空间的维度关系,注重对环境心理学和观赏心理学的运用。超维设计开拓和丰富了设计人员的视觉设计思维,从过去只重视画面的造型、色彩、构图转变成为超维视觉的设计观念,设计理念更具创新精神。目前的网络服装设计理念将服装设计和艺术设计相结合,将服装的色彩、光线、面积、位置、平面、立体、视觉及空间功能结合。
(三)绿色服装设计理念
绿色服装设计注重环保和节约意识,使服装设计回归自然,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将服装设计加入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当下许多时装周上的服装设计在色彩上注重表现自然和环境,在服装的材质上注重废物利用,运用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环保材料设计出服装。在当今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四)文化内涵服装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文化内涵成为服装设计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成为各大时装周上的流行元素。欧美许多国家的服装设计师也对中国元素十分感兴趣,设计出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中国服装设计更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中国文化内涵融入服装设计理念中,不断创新服装设计理念。
三、现代设计新理念下服装设计教学的改革
(一)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
服装设计的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服装设计知识的积累尤为重要。如果缺乏服装设计知识,就无法准确地获取设计灵感,因为人的思维能力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获得与增强的。教师要根据专业的需要,合理设置服装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还要在课堂上及时引入全新的社会信息,比如科技发展的成果、文化的发展动态、各种艺术门类的作品以及存在于文学、哲学、音乐、戏剧中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思潮和观念等,由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服装设计灵感。服装设计行业是一个发展变化极快的行业,潮流和时尚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服装设计教学内容紧跟时尚的潮流,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不断提高学生对新的设计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之外,高校还可开设一些辅助课程,例如艺术欣赏、服饰潮流欣赏等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服装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服装设计教学方法
服装设计教学在强调理论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设计的积极性。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可以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将现代设计新理念融入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起学生对于新设计理念的关注和认识。现代设计新理念注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教师要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和设计软件等先进技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先进设计软件,紧跟时代的潮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服装设计意识。教师还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例如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等。只有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运用现代设计新理念,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灵感
现代设计新理念中的文化内涵设计理念,注重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文化内涵。学生只有了解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内涵,了解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内涵,才能真正掌握文化内涵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文化元素,找到服装设计灵感。服装设计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当代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吸取中外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培养学生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艺术修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鼓励学生在传统艺术中找寻设计灵感。例如我国传统的旗袍在世界各国时装界引起时尚潮流,还有中国的剪纸、水墨画、刺绣等元素都能够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
(四)提高学生的网络利用能力
虚拟服装设计理念和超维视觉服装设计理念都强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未来服装设计将会越来越依赖先进技术。当今学校教育资源丰富,但是学生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的意识还不强烈,网络服装设计理念还没有真正被理解和应用。教师应加强学生网络技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设计软件设计出最具创新意识和潮流理念的服装。
(五)培养学生绿色环保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这个主题也影响着服装设计行业,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服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和传播。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绿色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使学生的服装设计紧跟时展的潮流。
四、结语
【关键词】服装配色;服装设计;重要作用;具体影响
一、合理的服装配色对服装设计的重要影响分析
服装配色对于服装设计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服装配色设计能够展现服装的美感,衬托出用户的气质,获得较大的市场销量。不合理的服装配色在设计过程中,难以体现出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往往会令服装的设计水平达到折扣,显著降低服装设计的品位和品质。在服装配色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根据服装产品的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服装搭配和主体区域调色方案,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在色彩提取的过程中,应该使色彩符合设计主题的风格,采用科学的服装色彩搭配方法,提升服装设计作品的美感。在服装设计活动中,色彩的选择与搭配应用应该体现协调性。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将服装造型单元与色彩单元进行绑定,并且在色彩选择的过程中,兼顾到服装的造型新颖程度设计要求。采用约束调和配色的服装设计方法,显著提升服装设计的整体协调性。采用人性化的服装设计手段,在服装作品开发中融入设计师的个性,在服装设计与配色活动中,体现出与用户气质相符的细节追求。
二、服装配色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及科学搭配方案选择分析
(一)服装设计中颜色选择与风格的映射关系把握
色彩设计方案的选择与服装造型风格形成映射关系,服装的主辅色选择与应用上应该遵循一定的秩序。
为了保证服装设计的品质,设计师要坚持服装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基本原则,即:整体―局部―整体的设计原则。先着眼于服装的局部色彩,将细节部分的设计工作做好,然后再考虑整体设计环境下的色彩分布,从局部到整体不断反复和深入的表现,控制整套服装的基本色调应用方向。我们对流行元素感较强的连衣裙进行设计,需要根据主辅色区域选择不同尺寸规格的配色方案。其中,主色的应用主要在服装的正面胸前面料区域,辅色为双袖位置。服装的领口位置和双肩区域,也是辅助色彩调配的区域。
(二)服b色彩心理情感因素的作用分析
在服装设计的色块选择活动中,设计师应该考虑到颜色中的心理色彩因素,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使服装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红色在中国代表好运、幸运与欢乐,但是在西方国家却代表着危险、禁止,在日本却代表着愤怒与危险。黑色在中国代表天国、中立与优质,但是在西方国家,黑色却代表着葬礼、死亡、哀悼。在日本代表着死亡与罪恶。正确应用色彩搭配方案,能够提升服装设计的品质,赢得消费者的支持,从而扩展产品的销路。在我国出口型贸易服装加工生产设计活动中,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不同国家人民的心理色彩因素,选用合理的设计方案提升色彩比例应用的合理性。绿颜色在我国的服装设计中很难搭配,在辅助色选择中,可以与咖啡色配在一起,采用上浅下深的服装设计方法,体现整套服装的欢快、活泼、开朗与自信的目标风格定位。上衣有横向花纹时,裤装不能采用斜条纹的或者格子的大块色彩设计方法。上衣有横向花纹时,重点突出裤装,此时的上衣颜色可以稍微比裤装深。采用上深下浅的设计方法,体现出用户的端庄、大方、恬静、严肃的特点,服装比较正式用来穿着出席晚宴等场合。
(三)服装设计中的主辅色块搭配方案选择
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控制主辅色区域色块面积,并且按照一定的色彩搭配原则对服装造型进行优化设计。在连衣裙尺寸规格的设计中,按照由上到下的设计方法,进行服装色彩搭配和尺寸大小的控制。
其中,当我们选择亮黄色为主色时,服装的双袖和领口位置,可以采用暗黄色和淡蓝色进行色彩搭配,双肩区域可以采用粉红色进行点缀,提升服装设计作品的生动性,从而体现主辅色运用中的差异协调性。连衣裙主色区域的胸宽设定为40CM,裙长设定为不大于102CM的标准。连衣裙的主色区域设计可以采用干净通透的色系,体现用户的气质和风度。满足服装设计的目标市场定位追求。连衣裙辅色挂肩宽带设计为40CM,臀宽设定为40CM,裙底边设定为3CM,腰下裙长设计为62CM。在服装搭配与色彩运用中,体现整体的协调性。对于流行品的设计,设计师应该重点对主要色配色进行设计,采用上下呼应的色彩搭配设计方案,体现整套服装作品的生动与活泼性。并且可以运用小件配饰品的装点,打破沉闷的设计局面。
服装配色设计对于服装品质的影响很大,设计师应该根据服装造型和设计主题,设定服装颜色搭配比例。在服装配色活动需要设计师根据要求制定色彩搭配的方案,并且按照服装造型单元进行色彩的提取和分类。设计师应该掌握主色、辅助色和点缀色的用法,在时装类产品的设计中,尽量采用自然色系搭配的设计方法,有层次的运用色彩的渐变搭配技巧。
【参考文献】
[1]胡耀文.服装配色课程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四川师范大学,2013.DOI:10.7666
[2]刘阳.浅析服装配色对服装设计的影响[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2):114
【关键词】服装设计;工艺教学;项目式教学法;应用
传统的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项目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处理过程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增强实践能力。本文从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问题出发,研究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与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1~3]。
1.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存在问题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包括结构、造型设计以及工艺设计等过程。传统的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不利于服装设计与工艺的长期发展。
1.1重教不重学。重教不重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得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得学生的创新性缺乏,不利于服装设计与工艺的长期发展。服装设计与工艺作为引领潮流的行业,要求设计理念、制作材料等具有紧跟时尚潮流、瞬息变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充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得设计的成果具有创新性。
1.2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只注重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不够,使得服装设计与工艺中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学生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服装设计与工艺对学生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传统的教学对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重视不够,进一步导致教学与实际的脱轨,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与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项目整体的把握和理解,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具有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2.1项目的准备阶段。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因此,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教学中教师在项目的设计阶段要注重学生的自身状况,服装设计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操作能力。此外,项目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理解力,促进学生通过自身不断尝试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
2.2项目的实施阶段。首先,服装设计和工艺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工作室为单位进行项目承接工作。有工作室为单位进行项目承接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项目接洽、设计、制作等各个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使得自身的时尚敏感度和创新性有一个质的飞跃。其次,服装设计和工艺的教学中可以借鉴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项目的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包括设计沟通、设计、图纸修改等环节,将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分解,并将服装面料选择等理论知识应用于这个工程中,有助于增强学生与企业的衔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工作奠定基础。最后,服装设计和工艺的教学中还要注重项目的组织,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的组织是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基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工作的调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独创性和积极性。对于在造型上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重点放在制图等方面,以提升学生的自身优势。
2.3项目的思考。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中应注重项目的检查评定,教师与客户、教师与学生等方式的检查评定有助于增强各方面对于项目的认识和沟通,弥补自身关于这个项目各个环节的不足,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教学,对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项目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论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与社会接轨。
结语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中存在重教不重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研究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与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认为只有在项目的准备阶段注重项目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自身情况,在项目的实施阶段采用工作室为单位进行项目承接工作、借鉴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项目的分解、注重项目的组织,在项目结束对注重对项目的反思,就能增强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雪清.以服装设计教学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5,30(6):105-107.
[2]陈佳球.浅谈“项目化教学法”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6):324-324.
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要求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毕业生必须以具备过硬的皮革服装款式设计、皮革服装纸样设计、皮革服装工艺制作和皮革服装工程管理为特色,在掌握皮革服装款式、设计、工艺、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所学的皮革服装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分析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准确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相关的技术问题。
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
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皮革服装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掌握皮革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皮革服装款式设计、皮革服装制板、皮革服装工艺、皮革服装管理能力和技能。(1)服装历史知识:主要包括不同朝代、不同国家的服装文化历史,掌握服装的流行规律,拓展学生设计思维和服装设计灵感。(2)电脑服装设计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效果图、皮革服装面料设计、皮革服装图案设计、着装、款式图、皮革服装饰物设计,皮革服装CAD纸样设计与推板等。(3)皮革服装设计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设计基本原理、皮革服装设计法则、皮革女装设计、皮革男装设计、皮革童装设计等知识。(4)皮革服装制板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制板基本原理、不同品种皮革下装、女装、男装款式样板设计与工艺样板制作。(5)皮革服装工艺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基础工艺、皮革裙装、皮革裤装、皮革女装、皮革男装等皮革服装品种的工艺设计流程与工艺制作要求知识。(6)皮革服装工程管理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产品开发、裁剪车间、缝制车间、整烫车间等管理与运作的相关知识。(7)皮革服装材料知识:主要包括纤维、纱线、面料等方面的性能测试,皮革服装材料的识别、皮革服装材料的选用等知识。(8)服装专业英语知识:主要包括面料的选择、设计与纸样、服装、品质检验、服装市场营销等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
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
专业能力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的系统理论和技能,能熟练使用服装设计与工程的专业知识解决皮革服装企业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备分析、把握皮革服装服装流行趋势的能力,并进行新产品开发;能够根据皮革服装效果图、款式图、订单准确地制定出皮革服装纸样、皮革服装工艺文件、皮革服装流程,具有较强的专业创造能力。(1)皮革服装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够根据皮革服装流行趋势、客户需求,按照服装设计原理要求,进行不同品种皮革服装的设计,并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2)纸样设计与修正能力:能够根据款式图、设计稿、订单,采取不同的纸样设计方法,设计制作出工业化皮革服装纸样。(3)皮革服装制作与工艺文件编写能力:能够根据客户要求,采取现代化的皮革服装手段,制作出皮革服装成品,并能编写工艺文件资料。(4)皮革服装工程管理能力:能够根据皮革服装企业的运作要求,对皮革服装流水线、车间布局、生产作业计划采取相应的服装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5)皮革服装材料鉴别与性能测试能力:能够对不同品种的皮革服装面料原料成分进行鉴别,采取相应的试验手段对皮革服装材料性能进行测试。(6)皮革服装产品策划与营销能力:根据客户需求,从市场策略、价格定位、销售渠道、促销手段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品牌策划化。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岗位分析及课程设置
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岗位分析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对皮革服装行业,因此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在制定培养目标之前,必须先了解皮革服装行业需要哪些服装专业技术人才人员岗位,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分布在皮革服装行业哪些工作领域,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有哪些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只有这样,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才能真正与皮革服装行业紧密结合。
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专业课程设置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采用“岗位驱动、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遵循规范、引领、实用的原则,用先进的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以专业所对应的服装工作领域为基础,以学生就业岗位能力为依据构建课程;以职业目标为依据确定学习目标;以职业标准、工作规范为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依据组合序化学习类容;以工作情境为参照,设计教学环境。体现了“岗位驱动、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从形式到内容无不与工作领域紧密联系,使每一教学换机无不与服装职业环环相扣。
3专业核心能力及支撑
服装设计不仅仅是满足服装的基本功能,更要突显服装的艺术化表现,融入创意思维。然而,创意思维并非简单模仿、抄袭和重复,而是打破传统思维习惯,从服装设计的创新实践中引领时代潮流。文章从服装设计创意思维方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释,结合服装设计实践来渗透创意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关键词:
服装设计;创意思维;表现形式;思维要素
创意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是创意的源泉。创意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而是基于思维的独特性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对于服装创意思维的研究,不仅是感性的思考,更是理性的分析,融入复杂的、非逻辑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同样,对于服装作品,如果缺乏创意和内涵是难以体现时尚,承载审美情趣的,更是没有生命力和价值的。
一、创意思维的主要表现方法
对于创意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基础上,并通过仔细思考,从生活上、社会上、自然上进行观察和分析,锤炼出创新性思维意识。对于已有的思维习惯,从改组或重建中形成新的思维方法。设计师波尔•波阿莱在创作中另辟蹊径,不随波逐流,常常利用敏锐的思维方式来搭配服装,打破传统思维桎梏,以时尚性视角来关注妇女紧身胸衣对身体的束缚,用宽松、流畅、自然的高腰身服装款型来打造希腊风格。他的设计思维带来了一场革命,也是一次对传统服装设计思维的挑战,更是服装史上划时代的创举。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具有综合性,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有异质同构法、解构组织法和想象构思法三种。对于异质同构思维的应用,主要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风格的整合中来表现。如对于东方布料与西方服饰造型的结合,从传统服饰与现代服装元素的搭配上来表现。当然,对于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在进行异质同构表现中,要兼顾两者的对比关系,要注重两者的内在统一。如对于皮质材质与薄纱材质在混合使用中,两种材质具有矛盾关系,因此要选择柔软的皮质和相对挺括的薄纱来搭配,以形成视觉效应。对于解构重组法,主要从打破传统思维,融入创意思维。如对服装的袖子、口袋、衣领和门襟等要素进行分解后重组。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打破西服衣襟的对称性,将衣襟改成一边长、一边短、插兜故意外露,尤其是在后腰处,将两个袖筒进行交叉并放在一起,以表现为腰带样式,从而使得西服的整体形象彰显出独特的气质。想象设计法是不受时刻、距离局限,将激情与情感渗透到创意思维中,以表现独特的个性。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对于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打开想象,突破思维定势,才能将创意思维发挥至极致。
二、创意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创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创新。
从收敛与发散思维的形成基础来看,既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突破框架束缚的过程。发散思维就是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增强对事物的探索性研究,从标新立异中来构建新的审美视角,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从不同方面来探讨、来推测、来想象、来假设,从多种途径来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越多越好,越奇妙越好。通过对现有的材料、知识进行整合和重组,从而创造出更新、更多的创意构思。发散思维是创意思维的典型表现,也是心理学上称之为“创造力的温床”。从发散思维训练过程中,利用发散思维来进行创新,从发散思维中来构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服装设计中渗透创意思维,可以将思维进行发散,从不同选材中来想象;在服装造型创意中,既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还可以是H形的、A形的、X形的等不同轮廓;从服装色彩创意上,有对比色调的、有自然色调的、有中性色调的、有近似色调的等等;从服装面料创意中,既可以是皮革的、也可以是印花的、还可以是混纺面料的、皱褶面料的等等;在服装工艺创意上,可以是拼接方式、编接方式、刺绣方式、镶嵌方式和镂空方式等等。总之,从不同设计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来开放思维,形成创意。
(二)创意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发展。
对于收敛思维,正好与发散思维相对,主要从大量思维信息中进行搜寻、汇总并推断出一个最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具有聚光灯效果,将思维的焦点指向某一处。在服装收敛思维运用中,可以从不同思维方式下的、不同服装设计方案中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不优缺点,并进行筛选和梳理,来突显什么样的服装主题,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来进行表现,以什么样的色彩来呈现,选择何种工艺来完成。收敛思维往往与最佳创意方案具有关联性。收敛思维和发散是统一的,也是殊途同归。在创意思维实践中,对于收敛思维、发散思维的运用,其结果在于从发散思维中拓宽想象力,增强灵感与直觉的创新,而收敛思维则是从设计者的审美能力、设计经验和设计手法上进行综合表现。从创意的培养和实践中,发散将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行打开,收敛将思维进行加强;通过发散思维,开阔了服装设计的思路,也能够从不同构思中来形成多种思维方式,增强服装创意的活力;利用收敛思维能够从不同设计方案中进行优选,推进构思的成熟。
(三)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的运用。
思维在不同的方面来审视,可以分为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在横向思维中,可以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探索不同方案的相互联系,借助于某一事物来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和分析。我们在分析事物时,通常利用多角度、多方位、多方向的比较与审视,来获得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相反,纵向思维,则是从事物的产生、发展为思维线索,从历史性的比较分析中来探讨过去、现状和未来,能够让我们从中更加全面的认识事物的客观性。同时,利用纵向思维,也能够从揭示事物发展规律上,来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和演变过程。在服装设计发展演变过程中,通过纵向思维,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服装设计的主题及方向。如英国某服装设计师从多年的服装研究中发现,人对服装的审美心理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年龄段对服装的样式、风格及特色等具有关联性。由此设计出人的时装样式规律表,能够从过去、现在、未来不同时间下表现对服装的心理喜好。同样,利用纵向思维,从服装的流行趋势中来探析规律,运用纵向思维来分析服装设计发展的历史,以优化当前服装设计方案。另外,在服装创意思维形成中,对于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的运用应该相互衔接,能够从不同方式的创意思维表现中挖掘思维深度和广度,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应用到服装设计创意中,从色彩、功能、形式、生产工艺和使用对象等方面来把握,以增强服装创意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创意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影响
(一)直觉的影响力。
对于服装创意设计,直觉往往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中,通常利用直觉来获得直观的感受。设计师在进行服装创意设计时,同样是利用自身的观察力和直觉,来整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并从设计经验积累中形成自身的风格。在这个长期的创意过程中,直觉可以收集和整理相关服装设计资料,也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启发,直觉能够从强烈的兴趣和注意力中挖掘服装设计的创意构思。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构思,在直觉的指引下深入到服装设计实践中,以什么样的设计样式来呈现?能否从中获得预期效果?如何去调整设计思路?如何去优化设计款式?如何来表达设计思路?法国设计师皮尔•卡丹,作为第一个走进中国封闭大门的服装设计师,其大胆的创意,凭借自身对服装的理解,首次以光彩华丽的服饰风格,让中国人民从中感受到服装设计的魅力。皮尔•卡丹也是第一个被我们认可的西方品牌,让更多的中国人从中感受到:拥有一件皮尔•卡丹的服装,将是成就事业的基本条件。可见,对于服装设计中的创意表现,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要从服装设计的内在影响力来渗透直觉的感知力。另外,对于服装设计师,观察力、直觉是重要的,文化渗透也是关键。利用直觉思维,将开启服装设计的思维大门,从文化表现上来拓宽设计思路,增强服装设计的表现力,突显服装设计的现代意蕴。
(二)想象的影响力。
想象是一种奇妙的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源泉。在想象的世界里,人脑通过对现有知识的表征进行新形象的加工,从而构建最丰富的的想象情境。服装设计创意思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也就没有丰富的创造力和创作激情,更不会创作出优秀的、丰富多彩的服装造型和作品。所以,培养想象力,从塑造人的着装形象来挖掘无限的想象,自由的联想,将激情与情感渗透到想象的思维中。想象可以是自由方式的启发,也可以将想象汇聚到某一个主题内。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构思,既有对服装历史的回顾与想象,还有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服装风格想象,更有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理念的想象。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对于想象空间,可以是无限的,不受任何框框约束的;也可以是自由的联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日本设计师三宅的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对未知的想象,在充满神秘的想象世界里,他凭借对服装设计的艺术追求和内心丰富的想象力,将服装设计的艺术创新融入到作品创作灵感中,从而设计出形态各异的、风格变化迥异的服装形态。服装的设计与创意思维的衔接,让作品在模特的身上创造出不凡的表现。以充满哲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三宅将服装和身体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并从服装造型设计中任意挥洒,创造服装设计的激情。在这种无结构的设计创新中,摆脱了传统造型意识束缚,为服装设计拓展出更宽广的创新空间。
(三)灵感的影响力。
灵感是富有想象的思维,更是一种突发性的心理现象。对于灵感,通常与设计师的心理因素具有较强的关系,也往往是设计师最佳心理状态下的思维表现。灵感的产生,反映了人对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想象力被打开,思维的敏锐性和创作激情被同时释放。法国设计师让•保罗•戈蒂埃被称为“灵感的发动机”,他的作品从带有朋克的内心精神到超现实主义的立体派,再到传统文化的展现,都是源自他的创作灵感。他时常从博物馆、朋克、戏剧、杂货摊等地方进行吸收灵感,将之与自身设计思维进行联系,迸发出兴奋的火花,增强服装设计的艺术构思能力。灵感源自心灵,是思维实践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将灵感渗透到服装设计创意思维中,为设计师的作品增色,提升作品的独创性。
四、结语
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款式、不同色彩以及不同面料的出现,对于设计师来说,更需要从想象力、审美追求中来把握创新意识,开发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借助于服装这一造型艺术来表现构思的独特性。创意思维是连续的,在追求时尚、倡导自由的服装设计中,将人的情感、情趣,以及审美意识融入到设计实践中,为思维的创新开启新的境界,用服装设计来表现创意和灵性,推进服装设计新潮流的发展。
作者:汪东 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梁明玉.服装设计的创意思维和跨界意识[J].美术观察,2013(5).
[2]李学伟.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品格及设计意化表现[J].丝绸,2015(1).
[3]李凌.服装创意设计主题训练的教学研究[J].装饰.2010(2).
[4]陈楠.浅析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
[5]郭俊彩.幼儿服装图案审美偏爱研究述评[J].纺织科技进展,2012(3).
[6]肖彬,李帆,汤娇.许自己一个舞台,2013年春夏校园服装图案流行趋势调查[J].纺织服装周刊,2013(25).
[7]姜梅珍.浅谈现代服装图案的时尚元素运用[J].美术文献,2014(1).
[8]余奎.服装图案与服装设计[J].黑龙江纺织,2006(2).
[9]赵月婷,古长生.解读“英文字符”在服装图案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3).
关键词: 服装工艺 服装设计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趋完善,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岗位为目标,从而在相关的教学与培训中以培养适应于市场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综合型人才为目标,这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高校必须结合当前形势,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最终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所以,对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项长期、系统的任务。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并综合各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服装设计教学现状
调查显示,由于受到各种传统因素的影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服装设计只要构思独特,效果图画得潇洒,时装画得技法掌握熟练,所画出来的作品就是优秀的,这种想法使得学生对服装的工艺技术了解不深,只能画图却不会工艺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毕业后许多学生到企业总想着搞理想化设计,虽然设计图画得很好,但是由于忽略了客观现象所设计的款式采用率并不高。此外,当前我国的服装设计教育过于注重艺术性,轻视工艺技术性,这不利于我国的服装业发展,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吸取国外先进教学经验,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全面的结构设计、款式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只有这样,随着中外合资、独资及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企业用人才能尽可能选择技术较全面的能手,而且是上岗后能很快在一线独当一面的应用型人才。
由此可见,服装设计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授予学生较先进、科学的结构设计理念的同时,还需要给学生多练、多实践的机会,使其真正了解服装设计的本质,确保在服装的款式设计出来后,就将它们融入工艺设计中。
2.服装工艺与服装设计结合的教学内容
(1)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设计教师应在学生上交的作品中挑选出2―3款有代表性的服装,通过与成衣课程的结合,运用服装的原型比例对制图方式进行裁剪,从而由浅入深地进行服装设计的学习。采用结构制图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对服装的结构制图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对各种服装形成制版打板的技能。通过服装结构设计在款式变化应用,与作缝加放、放缝与样板的要求相对应,衣片纸样各部位线条的调整等实际纸样的有效训练,加大学生在作业,以及服装结构灵活变化应用量比,实行1:1建材,采取看图打板、自行设计打板和结合样衣打板的模拟训练,从而使学生切实掌握服装技术技能。
(2)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注重对学生实用服饰的市场调查和研究,通过服装的设计定位,服装设计的图画表现、色彩的搭配等方面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经营观念,从而正确认识服装设计及相应设计工艺之间的关系。通过从将绘制好的衣服款式图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裙装、衬衫、女式春秋装,虚拟平拍或是企业进行服装设计的具体实践训练,为服装结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3)服装材料工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根据设计题目选用面料,进行面料、辅料及其他服装材料方面的知识学习,讲授有关各类服装面辅料的服用性能、织物结构、特点、风格特色及成型状态等。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面料知识的学习与使用工艺效果联系起来。确保缝制工艺过程中的每个部位制作都让学生按要求独立操作。例如,缝制一套礼服,先依照1∶1纸样进行排料留出放缝量并剪裁,然后按照所给的工艺流程完成裙子的缝制,此时确保缝制线条顺畅平整,拉链处平整且线路均匀等,达到专业基础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各种优良的教学方法,从学生最好理解、最能直接感受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翁志珍.服装工艺与服装设计多视角结合的教学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2]黄坚.跃动在实用和创意之间――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林姿含访谈录[J].职业,2004,(10).
[关键词]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6.31.198
服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社会文化中政治、经济、审美的综合体现。同时,服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习俗、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我们可以通过服饰来了解某个民族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服装设计行业亟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研究受到高校的重视。各高校加大对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视程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服装设计教学水平。研究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服装设计教学质量,而且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1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实践环节
目前,许多高校服装设计课程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教学。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依据专业教材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但是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育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环节的缺乏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失,学生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面上,无法得到实践检验。同时,学生在上学期间和假期缺乏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这导致学生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理论实际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1.2专业基础课过多
我国高校服装设计课程往往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和顺序性,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一些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连最基本的服装设计工艺与服装构造都不懂,导致服装设计与企业服装生产环节相脱节。另外,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十分重视素描、水粉等基础绘画课程,但绘画课程并不等同于服装设计。学校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绘画课程上,导致学生缺乏对服装设计的全面了解。无法充分认识服装造型、结构、剪裁工艺等技能的重要性,忽视服装设计具体技能的锻炼,导致学生缺乏服装设计技能,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1.3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陈旧的问题。大多数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师只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学生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在落后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另外,由于一些教师固守成规,缺乏对市场行情的了解,教育观念落后,无法根据社会审美的变化更新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由于缺乏对市场经济的了解和先进的知识体系而无法适应企业工作。
1.4重艺术轻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十分注重服装设计的艺术效果,但是,他们设计出来的衣服缺乏实用性,导致服装设计与市场需求脱节。这是因为,一些学生缺乏对服装设计行业的了解,总认为只要学习服装设计,在毕业之后就会成为有名的设计师,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从事服装制图、剪裁、打版等技术性的工作。另外,一些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十分注重服装设计的艺术性,而忽视了服装设计的技术性。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高素质、综合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
2高校服装设计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
2.1加强实践教学
首先,增加实践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了解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缺乏服装设计实践锻炼。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乏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的需求。而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别强。因此,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和企业培训机会,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而且能够使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当中,充分了解服装设计的行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及工作程序等内容。为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最后,教师参加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培训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加强服装设计技能,从而提高服装设计教学水平,实现高素质创新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2.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只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教学内容,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穿插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经济社会。
2.3重视市场调查
首先,依据市场需求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教学目标直接影响专业课程的开设,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因此,高校服装设计教学应充分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预测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根据市场经济对服装设计人才的要求,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高校服装设计教学应根据经济社会对实践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确立服装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服装设计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其次,根据市场需求修改教学计划。最后,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市场需求修改教学计划,重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加入实践课程、企业实习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4合理安排专业课程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应重视专业课程的安排,专业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此,高校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技能。同时,高校也应注重课程安排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设立相关课程。例如,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实践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应充分重视经济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设立实践课程,加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应重视服装设计技能课程,加强学生的服装设计技能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论
服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随着人们对服装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的提高,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虽然各高校积极重视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但是,一些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仍存在着缺乏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为此,文章从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策。完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且对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