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交媒体的积极方面

社交媒体的积极方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交媒体的积极方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交媒体的积极方面范文第1篇

星巴克成立于1971 年,通过快速扩张,到1992 年6 月其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星巴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企业之一。星巴克在其CEO 霍华德・舒尔茨的领导下一方面格外注重客户体验,始终致力于提供最好的咖啡及咖啡消费环境;另一方面,星巴克也十分注重利用互联网来营造线上社区为其整体品牌形象服务,以配合和促进线下门店的销售。星巴克快速接受新事物速度较快,其互联网之路从1998 年开始逐步展开。

1. 建立网上社区,使线上为线下服务。星巴克是最早触网的传统餐饮企业之一, 以方便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站来了解星巴克。

2. 门店普及免费网络,吸引线下消费者。星巴克把自己定位为客户除工作场所和家庭外的第三空间,为客户尽可能提供便利以增强客户黏性。

3. 积极运用社交化网络。对于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星巴克大力重视并积极实践,其已经在主流社交网络及社交媒体上建立起非常好的品牌形象,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互联网的一大趋势是社交化,另外一大趋势是移动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际,星巴克也已经做好相关准备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而在对O2O 至关重要的移动支付领域,星巴克的力度和动作更大。2011 年1 月,星巴克就了移动支付的客户端,在第一年里星巴克移动交易额就超过2600 万美元;到2013 年1 月,共有超过700 万顾客使用星巴克的移动支付APP。

星巴克O2O 经验对国内餐饮同行的启示

相比星巴克线上高效承担了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及客户关系管理三重作用,中国绝大多数餐饮企业并没有从战略上重视线上的作用,虽然很多中国本土餐饮企业已经开通了相关的社交媒体及社交网络账号,但和国外餐饮企业相比,中国本土餐饮企业利用社交媒体或社交网络的能力还非常弱。品途咨询公司观察中国TOP30 本土餐饮企业的官方微博发现,绝大部分企业的官方微博还处在摆设阶段,粉丝少、微博数量少、和粉丝沟通少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社交媒体的积极方面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生;公民素养;培育;影响;路径

现代社会从本质上讲就是公民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是世界各国国民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1]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建设群体,其公民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对整个社会形态的走向意义重大。大众媒体在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推动公民素养的提升、培育公民社会的形成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作为社交媒体主要使用群体的大学生的公民素养的培育产生着方方面面的影响。在社交媒体大背景下,探讨如何有效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推动大学生公民素养发展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基本内涵。

公民素养的内涵众说纷纭,在一些研究中,将公民素养等同于公民意识[2],有些从民主的角度,将公民素养界定为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和为维护这种权利所必须具备的条件[3];具体到大学生公民素养,有的学者将大学生公民素养分为公民意识与公民能力两部分[4],有的将其归结为科学文化、法律、道德方面的素质[5],有的则从精神、品格等层面对其表现进行描述和界定[6]。其实,究其根本,公民素养就是指公民从事公民活动的行为能力以及实现这些能力所需具备的条件。具体到大学生,所谓公民行为能力主要指以下几种能力:

正确表达自身诉求的能力。话语是利益表达和诉求的十分重要的方式,表达自身诉求归根到底就是拥有话语权。在现代社会,话语权是重要的政治、文化权利之一。吉登斯指出:“在现代国家的场景中,至关重要的是,不同群体以话语方式形成表达其利益的政策或方案的能力,并在公共领域中开辟出宣扬这些政策或方案的空间。”[7]对大学生而言,正确表达自身诉求是其体现其作为公民拥有公民行为能力的重要标志。

合理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就意味着他拥有了应有的权利。在现代社会,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体现。就大学生而言,拥有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对所在大学教育教学工作建议与监督权、依法结婚生育、对处分或者处罚进行申诉等多项权利,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公民行为能力,不仅包括应该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而且应当知道如何行使这些权利,特别是当这些权利受到损害时,如何正确而有效地维护。

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是国家层面对每个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指导性意见,意味着国家将为扩大公民参与权创造充分条件。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公民参与权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具备积极、有序参加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道德要求、理性判断、法治素养等许多方面,需要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性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提高公共事务参与能力和水平。

大学生要达到或实现这些公民行为能力,则需具备以下条件:

意识条件。大学生从事公民活动的行为能力所需具备的意识条件就是公民意识,包括成员资格意识,权责意识等,主要是指大学生对国家有归属感,认同社会的主流文化与价值观;清楚地知道自己享有什么权利,且知道如何行使与保护,同时,也深知自己作为公民在社会交往、国家发展、自然环境等方面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社会与文化的认同感,对自身作为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以及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的认识

知识条件。光有公民意识显然是不够的,大学生要行使好自己的公民权利,履行好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掌握相当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学专业、学书本,还要多学习一些公共知识,包括法律知识、科技知识、人文知识等。在社交媒体大为发展、日益繁荣的今天,大学生具备一定媒介知识,能正确使用各类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活动,也是决定其能否行使公民行为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影响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它最早是由安东尼・梅菲尔德(Antony Mayfield)于2007年在一本名为《什么是社会化媒体》(what is social media)的书中提出的。[8]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形式和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于社交媒体也会有新的理解和界定。目前来看,社交媒体主要是指基于web2.0技术建立的网络互动应用,允许用户自己进行内容生产与交换。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为了多对多的互动对话方式。它能够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不仅能够满足网民个人基础资料存放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用户“被人发现”和“受到崇拜”的心理感受需求,能够满足用户“关系建立”和“发挥影响”的需求。[9]从媒介形态看,目前的社交媒体主要有:即时通讯工具(国外的Whatapp、Snapchat,国内的微信、QQ等),博客及微博(如国外的Twitter,国内的新浪、搜狐、腾讯博客或微博等),协同编辑网站(如国外的Wiki、国内的百度百科等),资源分享网站(国外的Flickr、YouTube,国内的土豆网、优酷网等),社交网站(国外Facebook、Instagram,国内的人人网、开心网等)和网络论坛等。

社交媒体作为一种“新新媒体”,其受众和使用者多为年轻人,其中大学生占了很大比例。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使用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7月,中国网民总数已达7.10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总网民人数的30.4%;而作为社交媒体代表的即时通讯,其网民规模达6.42亿,网民使用率更是高达91.9%。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平台,另一方面,它又可能会对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造成影响与冲击。

(一)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积极影响

1.社交媒体的“赋权”功能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赋权理论最早来自弗莱雷于1960年代在第三世界推广的“批判的教育学”。赋权常常与参与、权力、控制、自我实现和影响联系在一起。[10]具体到以社交网络及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赋权就是社会大众的媒介接近(公共空间)、对话、意识觉醒、反思、集体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关系)。这种权力的转移使被边缘化的群体得以发声,为他们提供时间和空间来表达他们的焦虑,定义他们的问题,规划他们的解决方案并且使之产生作用。[11]具体讲,社交的传播赋权其实就是“工具赋权”。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传播工具大多掌握在传播机构手里,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和权力使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第一次有机会使用传播工具,从而实现“传媒接近权”,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表达观点等传播活动。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消费者,而被赋予信息生产者的权利。这种“工具赋权”对于大学生的公民素养培育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大学生行使公民行为能力的重要技术条件。“尽管民主的技术从来不是一个国家民主得以实现的关键,但其工具性的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只有当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逐渐找到并采用了与要达到的民主目标相一致的技术或方法,并将其遍布到我们共同生活的各个方面时,民主才能得以实现。”[12]首先,社交媒体打破了时空限制,大大降低了大学生进行公共参与的成本,从而提高了大学生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其次,社交媒体技术的平民化,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社交媒体信息、观点,参与调查、讨论,与政府、社会机构、其他个体充分互动、交流,诸如此类,增强了大学生公共参与的可行性;最后,社交媒体的匿名性和平等性,使得言论和观点不因身份、地位等外在标签的差异而体现出不同分量,价值理论上成为判定其优劣的主要标准,这又提高了大学生公共参与的有效性。

2.社交媒体的“开放多元”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公共参与”的质量。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时代信息和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加多元、获取方式更加便捷,信息沟通更加透明,信息反馈也更加及时,这些都为大学生进行公共参与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与传统媒体封闭式文本不同,社交媒体的各种文本,很好地承继与体现了新媒体开放性的特征。开放式的文本叙述较为清晰和全面,力图释放出多种多样的联系和解释,允许同时进行多种解读,从而使其“丰富内涵”最大可能得以呈现。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提出、批判或反对某种观点,并通过陈述自己的理由,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从而使公共参与向更加理性、结果更加公平的方向上发展。

(二)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消极影响

1.社交媒体失范性所带来的价值信仰冲击。首先,社交媒体的“把关缺失” 导致信息的“失范”。传统媒体都有一套严格的纠错把关机制,保证了信息的可靠性;社交媒体信息是“零门槛”,方式相对自由,且对所言论缺乏要承担责任的压力,常常导致失实传言甚至虚假信息盛行。其次,社交媒体的“隐匿性”导致媒介行为的“失范”。社交媒体所创造的“第二空间”里,人们的真实身份退场,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弱化,较易造成人们媒介行为的无序、不规范甚至“暴力化”,譬如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暴力与黄色等不健康内容、毫无顾忌的情感宣泄(谩骂、诋毁等)等等,这些都对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期,意志力薄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不成熟的大学生群体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使其信仰和价值迷失。[13]

2.社交媒体的即时表达所带来的从众与非理性。社交媒体的信息更新速度快,对信息的反馈也要求快,可以说,在社交媒体上,“即时表达”是主要方式。这对于心智都还不很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加之社交媒体上“流行文化”、“粉丝文化”的盛行,使得大学生因担心落伍而受嘲笑的“快速站队”,都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大学生面对某些公共事件时所应该具备的理性,而是体现出了盲目性与从众性,使一个本来微不足道的话题就可能表现出极端化的倾向。

三、社交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路径

社交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必须结合“大学生群体”和“社交媒体环境”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同时,也需要作为大学生的管理机构――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两方面的努力。

(一)高校层面

1.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课堂曾经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由于知识传播途径的单向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在知识面前具有垄断地位和权威性。随着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获得知识的路径向多维网状转变,教师失去了对知识的垄断地位,甚至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文化反哺”的现象。[14]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做法,而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式、参与式、践行式等方式,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批判能力。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向公民素养教育倾斜,真正从大学生提升公民素养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政治学理论教育,加强权利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教育,注重教育内容的时代感,针对社交媒体时代涌现的大量政治、经济、民生问题,用新的理论和观念进行解读和回答。

2.为大学生公民素养培育搭建更多平台。公民素养培育不仅需要“教”,还需要“化”,内化于头脑外化于实践。高校要为大学生校内校外实践搭建更多平台,不断提高大学生公民行为能力。高校要注重营造开放透明民主的校园文化,尽可能为学生开辟民主管理和民主实践的渠道,特别是在进行与大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时,要确保学生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重要功能,通过鼓励学生对社团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激发大学生民利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为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通过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公众、对社会的责任感,掌握社会参与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未来进一步参与社会民主生活的能力。

3.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功能。社交媒体所代表的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作为管理机构的高校,要想发挥在大学生公民素养培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就必须用大学生所习惯和喜欢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去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要学会利用社交媒体主动发声,阐释高校的管理和教育理念,特别是在出现问题或者面对质疑时,要利用社交媒体及时将官方声音传递出去,提高高校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从而提高对学生的影响力;要学会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专题公民素养教育,除通过社交媒体渠道、采用全新信息呈现形式进行公民素养知识普及外,还可多开展一些议题讨论、社会调查、投票选举等活动,让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提高社会事务公共参与能力。

(二)大学生层面

社交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参与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参与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本身就会推动公民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但这个过程不是自然而然的,行动并不会导致必然结果,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大学生要不断加强媒介素养培育,发挥社交媒体在公民素养培育方面的积极作用,消弭其不良影响。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培育,主要指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消费与生产,从事社会参与与交往的能力。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交媒体的基本使用能力。社交媒体是媒体新技术的代表,它必然包含着较高的技术含量,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技术知识,掌握其相关操作,更重要的,是对社交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合理、合法以及节制使用。

2.信息消费与生产能力。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海量以及来源的多元,意味着受众面临着空前负责的信息选择环境。大学生必须培育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分辨、分析与批判的能力。同时,作为信息生产者,大学生还必须注重培育负责地信息与言论和负责地进行再传播的能力。

3.社会参与的能力。社交媒体为实现哈贝马斯所提出的“理想的商谈环境”提供了可能。哈贝马斯对理想的 商谈环境提出的理想化原则包括:“(1)每一能言谈和行动的主体都可以参加商谈讨论;(2)a.每人都可以使每一主张成为问题;b.每人都可以将每一主张引入商谈讨论;c.每人都可以表示他的态度、愿望和需要;(3)没有一个谈话者可以通过商谈讨论内或商谈讨论外支配性强制,被妨碍体 验到自己由(1)和(2)确定的权利。”[15]社交媒体为大学生自由平等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条件,但不代表就必然会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大学生要关注公共事务,积极参与公共话题交流,尊重公共规则和他人的表达权,学会理性表达与讨论,这不仅关系到自身社会参与能力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交媒体的发展秩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改玲:《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22期

[2]见张民省:《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理论探索》,2007年第1期;曲丽涛:《公民意识与制度公正》,《兰州学刊》2009年第9期等

[3]杨明伟:《民主与公民素质》,《行政论坛》,2009年第5期

[4]李怀杰:《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探究》,《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5]石清云,孙艳洁:《青年大学生优秀公民素养内涵、特征及提升路径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6]黎明艳:《大学生优秀公民素养内涵及提升路径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第6期

[7][英] 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255页

[8]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9]闵大洪:《传统meticulous的网络社会化媒体使用》,《南方传媒研究》,2009年第6期

[10]Jonsson JH.Beyond Empowerment:Changing local Communities,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2010,393-406

[11]Thomas T & Paolo M.Participatory Communication:A Practical Guide.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2009:10-16

[12]袁峰,顾铮铮,孙珏:《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版,第127页

[13]钱文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影响与对策》,《新闻界》,2010年第3期

社交媒体的积极方面范文第3篇

1、策略选择

社交媒体成为2012伦敦奥运的媒体策略既是客观的时代潮流,同时也是主观的媒介选择。一方面,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2012年伦敦奥运会所面临的媒体环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四年间,社交媒体Facebook和Twitter的用户数量呈现几何级增长。Facebook的用户数量从2008年的1亿增长到2012年的9亿;Twitter的用户数量从2008年的600万增长到2012年的1.4亿。社交媒体策略同样也是伦敦奥运会的主观选择。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一个重要主题特点是关注青少年。这无论从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Inspire a generation),还是从开幕式七名象征未来的孩子点燃主火炬都可以看出来。伦敦在申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曾做出承诺:使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感受到奥运会鼓舞人心的力量,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运动。具体目标群体为20个国家的1200万青少年。而关注青少年、吸引青少年最好的媒介选择就是社交媒体。当下,世界上超过50%的人口是在30岁以下,其中96%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加入社交媒体。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将浏览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作为首选的娱乐消遣方式,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最注重看电视。正因如此,伦敦奥运会选择了社交媒体。

2、具体策略

伦敦奥运会选择社交媒体的具体策略体现在以下三点:

鲜明地拥抱社交媒体。拥抱社交媒体是2012伦敦奥运会的鲜明态度。国际奥委会社交媒体主管霍特曾说:“如果说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微博还只是一片雪花,那么到了伦敦奥运会,它就成了一个大雪球了。”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也表示:“置身事外消极被动看比赛,这样的历史过去了。”国际奥委会早在2011年6月份就了社交媒体使用指南。指南中明确指出,国际奥委会积极鼓励并支持运动员和其他授权人员参与社交媒体,、分享、传播他们的经历和体验。

其次,设立奥运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在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的时候,伦敦奥委会正式开通奥运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了“奥运运动员中心”。该网站汇集了奥运会2000多名运动员,提供了奥运会运动员的社交网站信息,只要键入他们的名字进行搜索,所有信息都全部会出来。除此之外,该网站还根据社交网站的关注度列出了最受欢迎的运动员排行榜,方便粉丝关注。

最后,与世界著名社交媒体合作。伦敦奥组委与Facebook、Twitter、Goegle+、MSN、Foursquare、Tumblr和Instagram等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进行合作,在社交媒体网站上开设伦敦奥运专门网页或频道。Facebook上开设了伦敦奥运的专门网页/Iondon2012;Twitter上设立了伦敦奥运的专门网页/Iondon2012;Youtube上设立了伦敦奥运的专门网页/Iondon2012。中国主要的社交媒体网站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优酷等也设立了伦敦奥运的专门网页。

传播效果

1、助力伦敦奥运成首届“社交媒体奥运会”

奥运会与媒体从来都有不解之缘。从1896年举办第一届奥运会起,报纸一直是此后几十年中人们关注奥运的媒介方式。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因为首次广泛使用收音机(包括28种语言2500个广播)实现信息传播,因此也被称之为“广播奥运会”。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因为首次使用电视卫星直播,根据统计全球40个国家收看到比赛,因此东京奥运会也被称之为“电视奥运会”。从2000年到2008年,奥运电视观众从37亿激增到43亿。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首次奥运会官方网站,将互联网作为传播渠道新闻、照片,网页点击量达1.89亿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用何种媒体进行奥运传播本身就是一届奥运会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也正因如此,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下断语称,“衡量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标尺是媒体。”

由于伦敦奥运会对社交媒体的积极态度以及有力的社交媒体营销与传播,伦敦奥运会开始之前就被国际媒体预言社交媒体是伦敦奥运的一大看点。美联社认为,伦敦奥运会社交媒体上的“#”标签、“@”符号以及“喜欢”标记将和国旗、奥运徽章一样流行。“一些运动员花在推特和脸谱网站上的时间也许比花在运动场上的时间还要多”。美国《纽约时报》直接将2012伦敦奥运会定义为首届“社交媒体奥运会”,同时创造了“社交媒体奥运会”

(Socialympics)新词汇。

2、成为伦敦奥运会的重要信息传播媒介

社交媒体成为伦敦奥运会的重要信息传播媒介。Twitter为射击、射箭、游泳等26个伦敦奥运会项目全部开通了专门账户,第一时间传递赛场信息。同时,由于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传统媒体也不得不选择社交媒体进行整合传播。美国广播公司社交媒体指南,告诉用户如何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关注美国广播公司奥运会相关报道。

根据笔者的统计,奥运期间,社交媒体上的奥运信息也极为丰富。截至2012年8月13日,Youtube上以“2012 olympics”为主题的相关视频数量为363,000条;Youtube London 2012订阅者数量49,429;视频观看数量达到11,412,021。Facebook上“London 2012”群组访问人数达到944,382个;Twitter@London2012粉丝数量达到1,571,482个。Twitter上的奥运相关信息超过5000万条。Google+伦敦奥运群组粉丝数量达803,932个。中国新浪微博共计开通三个奥运群组,其中“伦敦奥运频道”粉丝数量达到880,585,微博4187条;“伦敦奥运速递”粉丝1,009,459,微博2795条;“伦敦奥运新闻”粉丝1,065,857微博4567条。

3、成为运动员与粉丝互动平台

由于社交媒体及时、互动的特点,社交媒体成为运动员与粉丝互动的平台,粉丝们可以及时在社交媒体上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加油,对奥运发表评论,粉丝与运动员之间、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亲密、及时互动成为新的奥运观看习惯。加拿大报纸称社交媒体正改变观看奥运习惯。

社交媒体在满足粉丝的观看、讨论、交流的欲望同时,也成就了一大批体育明星。根据统计数据,奥运会期间英国跳水运动员戴利、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利普斯、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洋、步枪选手易思玲、体操运动员冯哲都成为社交媒体人气之王。

4、创造奥运会社交媒体新记录

社交媒体在成就伦敦奥运会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奥运会创造了社交媒体新的记录。根据Twitter数据,2012年8月10日,博尔特在伦敦奥运会男子200米决赛中以19秒32成功卫冕200米冠军,成为奥运会历史上连续两届卫冕100米和200米冠军的第一人,Twitter每分钟的微博数量超过8万,从而刷新了Twitter新的纪录。

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的统计,刘翔参加伦敦奥运会使得新浪微博这一平台创造了记录:在刘翔赛问,平均每秒有19,183条微博发出,新浪微博官方统计证实,这“创造了体育竞赛间的新记录”。而在赛后的一个小时内,新浪网民共发出7410万与此话题相关的微博。截至8月7日21点,新浪微博刘翔话题讨论2724万;刘翔相关视频总播放量2890万。开赛1小时内微博发送峰值达到191183条/秒,创体育赛事最高纪录;开赛1小时内网友刘翔比赛相关微博410万。

社交媒体的积极方面范文第4篇

社交媒体的人气。社交媒体在中国市场以及世界华人社区中不断增长的人气让新浪微博大为受益。但是,社交媒体仍是全新的事物,特别是在中国。另外,运营结果还受到社交媒体人气增长和进一步整合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营收最终也受到活跃用户基数、微博获取活跃用户基数增长战略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战略可能会影响成本和开支以及运营结果。自从2009年8月推出以来,新浪微博用户经历了快速增长。总体而言,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达的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互联网用户比例要高于其它地区。

一线城市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二线城市主要包括沿海地区的20多座大城市。一线城市的居民一般都是新技术的早期使用者,他们对社交媒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当然,二线城市的居民相比较那些低线城市的居民,也是微博的积极用户。

在一定程度上,新浪拓展活跃用户基数的能力也取决于吸引更多来自低线城市的新活跃用户的战略。目前平台仍处于创收早期阶段,微博的创收模式也在不断进化,为此,还无法根据任何特别的用户流量数据来评估各时期的营收增长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微博的广告和营销营收主要来自于社交显示广告,而此社交显示广告与用户流量并无直接关联。

根据新浪的经验,客户在购买广告时往往更关注品牌实力、市场影响力、活跃用户基数规模以及广告平台的质量。另外,通过用户流量创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用户形象与社交兴趣与客户期望的大众形象的结合程度。随着用户基数规模越来越大,用户增长率可能会下降。

例如,从2013年9月至12月期间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和日活跃用户数量增长率已经低于2012年同期,因此,未来的营收增长可能会进一步依赖从每位用户的平均营收(ARPU)增长能力方面。

2012年第一季度,新浪微博每位用户平均营收为0.01美元,当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增长到0.13美元、0.23美元和0.23美元;而在201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则分别为0.18美元、0.26美元、0.36美元和0.44美元。如果未来能够增加每位用户平均营收,那么新浪微博的营收增长、盈利和维持盈利的能力以及财务状况都可能会获得实质性的影响。

用户参与。用户参与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运营结果,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从促销营销协议中创收以来。新浪微博需要促进用户积极参与平台上的内容,一方面可以确保新浪微博为用户供应大量的用户自创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确保有更多的用户来消化平台销售的广告内容。

盈利:

新浪微博创收历史较短,目前仍在寻求最有效的创收方式,而且还不能对用户的体验产生负面影响。另外,社交媒体平台仍处于获取广告客户有效接受的早期阶段。

新浪微博的广告和营销营收将受到客户数量和每位客户平均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新浪必须关注用户参与度,调整定价战略,以此最大程度地为用户、广告和营销客户等发挥平台价值。新浪计划扩大平台的创收,主要通过更加有效地管理广告资源库存、提升定制化广告、开发新老广告客户接受的新产品和格式、增加移动创收渠道、继续拓展应用开发者平台等方式进行。

社交媒体的积极方面范文第5篇

内容价值化盈利模式是指聚焦于内容本身,借助于相关技术,对内容进行专业化展示,最大化地体现内容的价值,从而实现盈利。从盈利能力、盈利渠道和盈利战略三个维度出发,可将内容价值化盈利归结于技术、内容与专业化三个方面。在技术方面,知识付费企业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运营、数据监控、内容整合、界面优化、实时定位、第三方支付等技术,实现内容从生产到最终交付这一过程。在内容方面,知识付费企业可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对个性化、具体化与碎片化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专业化方面,知识付费企业可按照发表形式和发表目的对内容进行版块划分,将同质性、相关性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相应的专业知识版块; 在各版块中,又可将知识按照心理学、法律、医学等具体门类进行专业化区分,在帮助用户快速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内容的价值化升级,最终为企业带来盈利。

2、社交网络化盈利模式

社交网络化盈利模式是知识付费企业充分利用知识网红和知识型 IP 的网络效应,积极打造网络化的社交活动圈,从而实现盈利。从盈利能力、盈利渠道和盈利战略三个维度出发,可将社交网络化盈利归结于市场、社交和多元化三个方面。市场主要是创新和变革当前知识传播方式,把握输出端,打造友好的用户界面。在社交方面,根据内容和兴趣的不同,平台通过一个大型的社交网络圈将所涉及的相关人员尽可能多地囊括在内,这个大的社交圈又由一个个以某个或某些人为中心的小型社交圈相互交叉构成,只需借助于这些拥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员即能实现盈利。在多元化方面,内容付费、品牌冠名、精准广告、智能硬件等都是企业积极探索的盈利点。

3、场景生态化盈利模式场景生态化盈利模式

社交媒体的积极方面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区县电视台;新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112-01

区县电视台在电视媒体之中是直面基层的部门,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发展出现困境。要摆脱之中困境,就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去发现新媒体和电视台合作共赢的方式,进而发现一条适合区县电视台发展的媒体融合路径。

1 新媒体时代区县电视台受到的影响

1.1 区县电视台的市场份额被蚕食

对于区县电视台来讲,在新媒体出现后,区县电视台的市场占有份额出现下降,其主要表现就在于电视台的收视率出现下滑。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电脑与网络的快速普及,晚间地方新闻与黄金档电视剧的收视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是因为晚间所播放的各种地方新闻其中有很多内容都在白天的时候就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传达给了受众,让民众觉得没有必要看晚间新闻。而对于黄金档的电视剧,因为在网络上有很多的资源,很多民众都会选择在网上一口气看完。新媒体在信息船舶上的快速让区县电视台受到巨大冲击,导致其市场份额逐步下降[1]。

1.2 让区县电视台的主流作用难以得以发挥

虽然新媒体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没落,但是现实却是让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并且这种冲击是多方面的,让传统媒体初选了一种全线溃败的迹象。面对这样的情况,传统媒体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去进行深思,不断的思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两者的契合点又在何处。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视新媒体为敌人,要将其视作东风,要借助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传统媒体发展的桎梏。当前区县电视台在新媒体的发展下,其主流媒体的作用越来越难以得到发挥,甚至还有部分的民众对电视台产生了抵触心理。这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上报到了很多负面的新闻,让社会的阴暗面得以放大,而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对这些内容报到的较少,使得群众误认为电视台是避重就轻,进而对电视台失去了信心。

2 实现融合,推动区县电视台可持续发展

2.1 打造高质量的网站平台

对于区县电视台来讲,实现和新媒体的融合当务之急是打造高质量的网站,这是开发利用新媒体的重要平台。一方面,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融合大趋势来讲,实现广播电视的网络化已经势在必行,为此区县电视台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站;另一方面,网站是诸多新媒体的重要依托平台,无论是手机电视、微博、微信还是微电台等各种新媒体,都不能离开网站技术的支持。因此,区县电视台必须要打造高质量的网站,以其作为与新媒体融合的起点。在打造高质量网站的过程中,在内容上要体现出区域化特色,必须要围绕本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为本地受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还需要注重发挥出草根特色,并与传统媒体实现加强互动。

2.2 要积极开发适合区县电视台的App手机客户端

只有开发出了适合区县电视台的App手机客户端,才可以让本地受众更加方便的搜索、浏览自己想要看的电视节目,并及时参与到节目互动中去。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有效地增加区县电视台节目的本地受众群,特别是加强对本地年轻受众的渗透力与影响力。在日常生活之中,特别是在公园、车站等各种公共场合里面,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在浏览各种内容。可以说智能终端受众非常之多,面对如此巨大的受众群,区县电视台不能够视而不见,也没有理由不想法设法利用智能终端这一媒介与渠道。这就更需要加强对App手机客户端的开发。因为区县电视台的自己与人才等各种技术力量不足,为此可以积极的与第三方合作开发适合自己的手机App终端,打造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平台[2]。

2.3 利用好社交媒体,改善区县电视台媒体形象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关系模型的变化,社交媒体受到巨大的关注,特别是微博、微信等各种社交媒体的受众越来越多,通过社交媒体增强自身的媒体影响力已经成为了一种相当重要的手段,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突破覆盖范围的限制。当然,微博与微信开通是相当简单的,但是怎样才可以收获良好的效果,却需要有良好的策划与统筹安排,并配备必须的操作流程。

必须要将社交媒体作为一种优质资源来进行运作,将优质的节目资源在第一时间进行预告式、宣传式的共享,将其上传到社交媒体上,这样做可以更好的吸引大众,制造舆论热点,改善收视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县电视台的网络知名度。例如,对于一条实时新闻,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在确认了真实性之后,可以先发微信,官方微信同步进行转发,在了解到进一步的详细信息之后,回到台内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剪辑,然后在电视台和网站进行播出。

2.4 开发具有本土气息的节目,加强和新媒体的互动

内容为王,对于任何一个媒体来说都是如此。特别是对于区县电视台必须要注重内容的接地气。为此要立足本地,深入到基层中,实现节目的本土化,制作出与本地情况相符合的电视节目。同时在节目上要尽可能的做到草根化,让节目的内容可以实现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草根时代的原创个性的融合,并运用新媒体平台来和大众进行良好的互动。在节目的剪辑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微内容”的创作特点以及媒介消费习惯的“碎片化”,在电视台上播出之后经过合理的处理就可以再次到新媒体平台之上。

2.5 打造适合新媒体融合的人才队伍

作为区县电视台,要实现和新媒体的融合,让信息更加准确权威、更加及时,就必须要让本台的各个工作人员能够突破媒体的界限,积极转型成为适合全媒体时展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对于台内的任何节目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及时地向本地乃至是全国的受众进行传播,让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我们本地的各种新鲜趣事、风土人情,传播属于我们本地所独有的信息。为此,需要通过台内培训、台外招聘的方式来打造适合新媒体融合的人才队伍。

3 结论

总之,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区县电视台所遇到的挑战越来越严峻,虽然在很多方面区县电视台做出了革新,但是新媒体所带来的广阔天地仍然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因此,区县电视台必须要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以此来推动区县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社交媒体的积极方面范文第7篇

关键词:社交化 视频内容传播

近年来,以Facebook代表的社交网站发展迅速,互联网产业社交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互联网的社交,大致分三种基本方式,即创造、分享和交互。所谓视频社交化,就是视频网站基于互联网的创造、分享和交互,来实现自身内容的快速传播。通过视频网站与社交网站的深度合作,视频网站提供视频上传平台,社交网站提供SNS服务,借助分享功能,使视频网站与社交网站渠道打通,社交与视频之间建立行交集,从而用户带来新的服务体验。2011年,人人公司以8000万美元全资收购56网。中国视频媒体行业至此拉开了视频社交化的大幕。2012年5月,56网宣布携手人人网推出“分享+计划”,标志着56网正式启动“视频社交化”战略。

视频社交化的产生有其固有的社会机理和现实条件。无论使用何种工具或终端观看视频节目,许多人都有与朋友家人及社交圈好友分享的需求。这种双向的、多向的互动和反馈将对内容生产方产生积极的反作用。以电视代表的传统视频媒体单向的、广播式的、大水漫灌式的传受方式已不符合时展潮流,而双向的、点对点的、非线性的、滴灌式的传播方式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占据传播的主导地位。

从现实条件来讲,视频社交化已打破了技术上的壁垒,并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爆发式发展,催生了微博这一新生事物的迅速发展壮大,这媒体社交化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近日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经过5年的培育,19岁及以上的微博用户达到了总量的88.81%,微博用户总量约3.27亿,中国微博市场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和成熟,微博用户量整体呈现趋向饱和、稳定的态势。稳定而数额庞大的社交网站用户是视频社交化产生的现实条件。

无疑,社交化是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而基于社交化基础上的视频内容的传播,对视频网站的发展大有裨益。一、视频内容社交化提高视频网站入口流量

互联网等新媒介的传播已带领人们走人了群体传播的时代。群体传播的自发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点,借力基于人际传播的社交网络,将信源的不确定性转化信源的确定性,进而实现了群体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交织。在内容传播的过程中,能够短时间内迅速覆盖受众,实现快速扩散。而社交化,正是视频内容基于社交网络平台在群体传播与人际传播上的显著优势,“因地制宜”创新的传播形态。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mScore 2012年多个月份的数据报告显示,以独立观看者数量衡量,Facebook已是仅次于YouTube和Vevo的美国第三大视频站点,社交化视频分享和体验的模式已日渐成熟。视频网站利用社交网络的庞大用户群形成“病毒式营销”和口碑传播,视频的快速传播打开了通道。网友可以通过“好友分享”和“推荐渠道”获得更多元化的内容,这比以往“观看此视频的用户还看……”的推荐模式,更容易被人接受。在国内,腾讯视频内部整合QQ、Qzone、朋友网、腾讯微博等社交平台,打通用户平台,采用iSee精细化运营模式,上线仅8个月就取得20部热播剧播放量过亿的佳绩,半年来月均覆盖增长率达到行业最快的182%,总有效浏览时长和月度用户覆盖数跃居行业第三位,迅速步入业内第一阵营。搜狐视频近期已与其他微博平台全面打通,搜狐用户可以一键分享该网站的视频内容给微博网友,基于微博的视频社交化传播蔚然成风。

传统电视方面也紧跟视频社交化的趋势,实现内容上线,进行快速传播。中央电视台数百档栏目已在CNTV上开设官网并人驻CNTV微博。而此前CNTV微博账户已与搜狐微博平台实现互通,网民可以在搜狐和CNTV间来去自如。近期,通过社交网站的群体传播从而积聚人气扩大电视节目影响力的案例不胜枚举,《非你莫属》“晕倒门”事件,《爱情保卫战》“公主病”视频等,在社交网络上引来频频转发分享,进而升级搜索热点。视频社交化的巨大传播效果已经成传统电视媒体扩大自身节目知名度的有效手段,很多观众都是从社交网站上通过“好友分享”了解这一视频,由此链接进入外部网站。就连近期火爆全球的MV《江南style》也是在社交网络上刮起旋风之后,迅速蔓延至其他传统媒体。

通过社交平台,借助用户的互动和社交行,视频内容能够得到有效的多次传播和快速扩散,把更多的社交网络用户引向视频网站,如此,视频网站可获取新的流量入口。

二、视频内容社交化拓宽内容渠道,提高自制节目影响力

随着网络视频服务的发展,视频网站的地位已从传统电视内容的网络播出渠道发展专业独立的内容生产者,视频网站早已摆脱向传统电视伸手要资源的状态。无论是UGC还是PGC,网络视频媒体都在积极丰富和扩张自身的视频类型和库存量。

社交媒体的积极方面范文第8篇

影视传播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各国都十分重视利用影视作品来进行国际传播。美国尤其重视,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影响力,激发了人们的梦想,吸引人们向往。俄罗斯也在加快国际传播力建设的步伐,如“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贴近市场,运用新媒体,发展社交媒体,在国际舆论场发挥了重要影响力,展现了俄罗斯的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制作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及《舌尖上的中国》等各类纪录片,都展现了我国的文化魅力。

现 状

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力提升成效明显,国家形象不断提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主流媒体“走出去”

中央电视台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卫星频道基本覆盖全球,在海外还设了非洲、美洲分台,中文国际频道分别开通了亚洲、欧洲、美洲版,纪录频道也开通了英语版,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媒体,极大地提高了国际传播力。同时,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加快海外布局,努力提高国际传播力。主流媒体纷纷“走出去”,积极提升媒体的海外影响力。

2.媒体集团市场化

自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以来,我国报业集团迅速发展,提升了综合竞争力。多家广电集团相继实行制播分离,市场化运作,进行更专业化的分工,增强了集团的竞争力,促进了媒体市场繁荣发展,大的媒体集团不断形成。3月份,上海大小文广合并,成立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基于业务整合和战略创新导向发展的媒体集团,将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综合实力。

3.新媒体快速发展

“宽带中国”及三网融合的快速推进,促进新媒体快速发展。互联网加速向移动互联网发展,尤其社交媒体向移动互联网转移的趋势更为迅速,伴随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推广,新媒体的创新发展将日趋丰富。

4.政策持续支持

国家先后出台多项针对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支持政策,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有序推进,国家鼓励类文化产业范围不断扩展。今年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等。政策的跟进落实,极大地繁荣了文化市场,提高了媒体企业布局海外市场的能力。

5.国际传播力有待提高

我国媒体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在数字化转型、媒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国际新闻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等方面,与新闻集团、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媒体巨头相比,仍有待提高。相对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顺差,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长期逆差,文化市场虽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市场仍有差距,文化市场的国际化对增强我们的国际传播力十分重要。

发展对策

创新和融合是紧密相连的,媒体的创新必将产生融合,融合必然推动媒体形态的创新。②新媒体背景下,通过专业的人才、适当的渠道、市场化运作、新技术应用与有效推进,能极大地增强媒体的国际传播力。

1.市场运作,媒体集团专业化

媒体要增强国际传播力,就要走向世界,尤其是深入那些有影响力的地方,与世界媒体共同发展。此外,要加大与当地知名媒体的合作,以提高媒体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可使媒体产业分工更加专业,提升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加速我国文化市场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文化贸易水平。

2.向外发展,网络企业国际化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平台给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如韩国歌曲《江南Style》通过美国YouTube席卷全球。我国互联网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迎来新的机遇,网络企业纷纷赴美上市。目前,国内三家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成长最快,尤其微信等社交媒体发展迅速,这些国际化的网络企业成为我国文化传播的新平台。移动社交媒体竞争加剧,目前美国的Facebook,日本的Line和我国的微信等社交媒体都在加快国际化进程。网络企业的国际化有助于我国建立国际传播网络平台,提升国际传播力。

3.专业提升,人才队伍国际化

国际传播力离不开专业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尤其在采编、播发等环节。新媒体背景下,记者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多,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采访报道技能,还要掌握摄影、网络视频、外语、现代通信技术等多项技能,才能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传播效果。一方面,通过媒体与专业院校的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吸纳国际市场一流的专业化人才,提高媒体的专业实力。人才是新媒体传播的核心,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才能产生影响世界的一流国际传播力。

4.信息分析,提升传播产品质量

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③美国电视剧《纸牌屋》就是美国奈飞公司通过运用大数据,创作用户喜好的剧集,吸引了大批用户。国内克顿传媒也运用大数据,成功推出《爱情公寓》。我国媒体应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分析消费群体喜好,创作更多适合当地市场的精品,以提升我国文化传播市场的原创水平,塑造一批品牌媒体,从而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5.突出特点,提升传播效果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媒体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一言以蔽之,就是“定位”。④媒体的传播定位各不相同,每个市场区域的文化不同,只有针对不同的文化区域,侧重发展优势功能,才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新媒体背景下,运用新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媒体的传播质量,增强新媒体的互动效果,增强媒体的传播能力。

6.互动交流,加强文化传播力

孔子学院的不断拓展,已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增强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人文领域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国际传播力的增强,一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艺术,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宣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向往,融入世界文化潮流,取得更好的互动交流效果,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本文为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三网融合’背景下视听新媒体与中国电影营销的融合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YJC76003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美】约瑟夫・奈著,马娟娟译:《软实力》[M],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57页

②唐绪军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4(201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③【英】迈尔-舍恩伯格、【英】库克耶著,盛杨燕 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