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理解

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理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理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桥梁建设、施工管理、要点、现状、问题、完善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一、桥梁建设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的道路桥梁施工管理是对道路桥梁工程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的指挥,监督和调节,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以达到最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一直以来,国家对道路与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此来扩大需求,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增加人民的收入。由此可见,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道路桥梁建设,对道路桥梁建设的合理管理也将是对社会制造大笔财富的关键。并且安全可靠,严谨有序的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建设工程将对节能降耗,劳资双方的和谐对于基础性建设成功与否有重大的作用,这也是对每个施工单位管理者引起重视的因素。

二、桥梁建设施工管理要点分析

首先,施工阶段管理中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是施工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者也是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工程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国家规定的安全方针进行生产活动,管理者和施工者必须时刻谨记“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项目负责人应该建立安全负责制度,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尤其是施工中人员的安全行为规范,例如:是否戴安全帽、移动电动工具时是否穿戴绝缘鞋等,都要引起重视,另外,还要关注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放置设备设施等是否安全达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

其次,历年来由于工程质量的不过关造成的意外事故数不胜数,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管理与认识问题一直是急需政府和相关建筑单位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相关质量监督部门的管理者值得反思与整顿的重要工作。施工单位在国内外打响知名度,提高声誉良好的工程质量管理知名度只有靠建设者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来实现。例如,为了增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采取定期的开展质量标准培训学习的方法,这样可以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来实施,对于这些质量评价指标来对施工项目做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若不合乎标准,要及时改进,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责任清楚,分工明确,确定好每一个职位的责任,让每一个人都要认真负责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如施工人员就得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质检员即必须要按照质量标准进行验收,技术人员按照质量要求做好技术工作,而使施工现场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每个人做得每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办事,保证工程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进度的管理及影响因素不可或缺。在满足质量和费用要求的条件下,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主要就是施工单位根据组织设计中的进度安排而进行的一个全面的协调的管理工作,将项目的工期时间控制在计划之中。在施工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实际的进度是否按原计划进行,一般不通过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等措施对出现工期滞后,对出现的偏差的情况,同时通过目前采取一定的可以控时间进度的方法配合甘特图法、网络计划法或者曲线S比较法等等实现。除上述三个方面,工程费用也是施工单位非常重视的问题。因此作为项目负责人,施工材料的管理也不能遗漏,严格的施工材料管理可以为施工单位大大减少工程造价。对于材料的管理重点在于材料的来源和材料的合理保管。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广泛收集材料来源为质量有一个合格的保证,同时注重材料的保管也十分的重要,比如防潮物质的水泥,若堆放时不注意防潮则会使水泥变质,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现阶段我国桥梁建设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所在

一方面,受地域坏境因素的影响,我国道路桥梁施工坏境差异较大,各个施工工艺也有所不同,对此要针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与处理。在一些道路桥梁施工中,道路桥梁施工工程因地域不同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出现也将改变工期,使施工难度进而加大。往往有很多建筑施工人员因设计变更而故意拖延施工工期,工期的拖延将严重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所以,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管理,同时也要严格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并克服各种突发因素的出现。

当前在实际的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当中,很多的施工单位盲目的追求既有的利益,以至于完全忽视了施工质量问题,不顾一切的抢工期,这对于所应用的资源造成了极大地浪费。更有甚者,在施工时所使用的设备和管理体系都不是国家规范所规定的。这为道路桥梁的完成质量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所以说,新时期如何完善建筑施工质量,确保人民利益和生命安全使得资源可以有效的加以利用以达到盈利的目的,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要知道,只有资源配置合理,施工管理规范到位,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桥梁工程的顺利实施;才能更好对人力、物力等必要成本进行控制以至于系统的进行管理和应用;才能更好在实践中提升施工工艺和施工技巧以更好,更迅速,更安全的方式来确保施工质量。

四、关于桥梁建设中施工管理的完善性策略分析

第一是要完善现有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管理体制。举个这样的例子大家可能会更好的理解,就像是在下棋,同一样的局面,同一样的车马炮摆在不同棋手的面前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我们桥梁工程而言,项目经理就好比是一个棋手。一个好的管理者对桥梁工程施工刮泥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即使是一盘局面非常好的棋局,如果没有一个好棋手也不会赢的。所以说,项目经理的任用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中作。只有找到一个好的项目经理才能真正完善好该项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问题,真正的能发挥监管、督导、考核的更像体系要求。

第二是要确定好分工使其各司其职。要知道,一项建设的工程所具有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复杂。如何才能更好的对这样复杂的建设工程进行管理呢?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证分工明确,要确定各项岗位都有专人负责,真正将人力分部到工程项目的每一个支点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责任分离,落实到人,才能真正落实好现有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使得员工能够感受到奖罚分明,以刺激其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的形成。

第三是要保持长期而定期的培训工作,要做好技术人才储备。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知道,左右这一切的乃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有技术实力的桥梁工程施工企业,无论处于什么时代都是会走在别的企业的前方的。作为建设施工公司,我们首先要保障好自己公司的技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在企业竞争的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谓的技术人才包括两方面的人才,一是施工技术人才再就是施工管理技术类人才。施工企业要对定期组织对公司内部员工的集体培训,要对施工管理狠下功夫,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宏伟蓝图。

第四是要严格工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众所周知,没有能偶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要说像是道路桥梁工程这样工作量大工作步骤繁复的项目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我们应当牢牢把握科学的工序和施工方法,要知道这些都是经过实际论证的事物,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也只有按照既定的工序实施之后,才能保障施工质量的过硬。如果不顾一切的凭主观臆断来进行工序的排列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更有甚者会造成质量上的缺陷,以至于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

第五是要加强监督监管力度,按时进行好质检。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监管就好比就是保证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马其诺防线。这是关于人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儿,绝对马虎不得。桥梁工程项目的监管工作,其根本就是要把我好质量检验这一道关口。我们在上文中曾经提到过桥梁工程工序繁多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个工序完成后都要保证质检的顺利进行。这样的做法看似耽误了工期,但其实是为万层高楼铸下坚实地基,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管理是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是搞好工程质量、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了工程质量,还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提高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瑶;如何做好公桥梁施工管理[J];中国招标;2010年04期.

[2]郭卫民.桥梁工程中施工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2期.

[3]刘振清,对路桥施工现场管理的分析[J].城市建设[J].2010(11).

[4]虞金敏,浅议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

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理解范文第2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school-running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 and referring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in China, this article takes training high skilled talents needed in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s the main line, takes work process as the pointcut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makes clear the standard of quality, knowledge, ability, attitude,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i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It is aimed to construct the modularized curriculum of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s, enhance “double-quality”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form a win-win school running mechanism.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lent training mode;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178-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工程技术与企业管理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本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退出历史的舞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经验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从而提高学生适应岗位需要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市场紧缺、急需的,能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它所要求的人才、知识结构、职业素养等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工程人员,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有几十所,其中辽宁交专、福建交院等六所院校为“国家示范校”,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国内最具代表性。要解决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就要反思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这些问题,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总结了四大问题:

①教学过程难于执行。实际上,道路桥梁工程的项目周期通常很长,具体工作的时间点很难于匹配教学活动的时间点。此外,工程项目执行的地点不同于一般的操作间,存在较高的环境与组织风险,学校处于安全考虑,不愿让学生长时间呆在工地,而客观上也有很大的难度。②实践环节薄弱。目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的实践环节还仅仅处于课程实训阶段。而在教学过程中,实践项目少之又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养成依赖的心理状态,缺乏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③缺乏与时俱进的“双师型”的教师。该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全部为“双师型”,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主要通过阶段性培训的形式,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施工方法改进、施工理念的转变,使得教学中缺乏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对接的知识传授,亦缺少实际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④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高职院校一般均建有实训室,尽管现有设备很好,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设备由于不配套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充分利用,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等仍缺乏仿真实训场地。此外,校企合作的效果也并不理想,缺乏有效的运行载体和长期互利互融的机制保障。

2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1 科学的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交通、路桥施工生产一线,培养熟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理论,掌握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道路桥梁施工工程、隧道工程及其附属工程等相关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能够能在公路建设施工、管理一线从事施工放样、试验检测、工程计量、现场组织管理等工作。掌握路桥工程养护维修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就业职业领域: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及管理一线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公路、交通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料管理、造价管理、试验检测、施工测量、施工监理、设施维护等岗位工作。该专业初始就业岗位群:公路工程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试验员、资料员、测量员、安全员、监理员。本专业发展岗位群:公路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同时,经过实践锻炼后能力突出者可胜任施工单位的项目技术主管、项目生产主管、项目经理等核心领导岗位。

2.2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基础课程、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图1),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基础。同时,结合道桥施工企业的技术现状和岗位需求,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情境式教学应是首要的思考方向,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2.3 推进课程改革建设 为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师职教能力,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2014年6月,该校邀请国内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戴士弘教授为全校教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戴士弘教授以“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为切入点,阐释了课程评价的新标准,引出课程教学设计三个基本原则,即课程必须突出能力的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中心。戴教授列举了当前职业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重点表现为职业教育定位不准而带来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存在误区,他强调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是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戴教授的讲座能够引发大家更深入地思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系统化改革问题,各教学部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改革,我校第一批80门课程改革已完成,第二批120门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课程改革主要内容有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整体课程教学设计、ppt课件,电子教案、微课等。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

2.4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得到学校批准,已经购买相关试验仪器设备180余台(套),建成道路桥梁实训室2个,420m2。能进行土工试验、水泥试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路基路面检测试验等。我校“道路桥梁工程实训场建设工程”设计已初步完成,工程位于学院园区西南角,项目总占地约4500m2。本实训场地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排水、防护、交通安全设施及场地硬化等。其中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公路与城市道路特点对人行道、土路肩等做分别展示。排水设计主要体现形式为明排边沟及暗排雨水井。道路防护主要包括道路路基挡墙及路基边坡防护。道路安全设施主要包括道路标志牌及道路路侧护栏。场地硬化主要为各桥梁模型场地进行硬质铺装。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术语、材料等的理解与记忆。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秉承“以实习带就业”、“以实习促就业“的理念。以系主任、书记为核心,以辅导员、专业教师为两翼,积极开展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推荐工作。在实习岗位安排过程中,城建交通系确立了“安全第一,对口安排,全程管理,确保就业”的基本方针。2015年,签署了北京城建道桥集团、中铁九局检测公司作为该系实习就业基地的合作文件。

2.5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基于课程改革后,将原有平时成绩(10%)、期末成绩(90%)的考核方式废除,实行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图2)。

该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职业岗位课程中的《道路工程识图与绘图》、《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4门课程已经完成了课程改革,在校内评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仍有《道路勘测设计》等8门课程改革已经获得批准,获得显著的改革效果。近两年该校学生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在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系列软件建筑信息模型大赛”校内选拔中荣获团队二等奖,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数字艺术创意设计大赛辽宁省CAD技能大赛中有8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同时,校内增加建筑CAD、工程测量、道路工程检测等竞赛,参与学生超过70%,有效地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

3 结束语

课程的全面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及综合素质均有所提高。完善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并形成了自己专业的教育特色,为社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理解范文第3篇

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开设安全管理这门课程,其宗旨是为培养这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掌握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为其将来毕业走向中直、省直等大中型公路施工企业中的测量、试验、施工、检测等岗位一线工作,并在工作岗位上科学而有效地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正确而全面地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手段,对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控制,预防事故发生,促进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开设安全管理基础类课程时间已经不短,但其包括的内容对道路与桥梁专业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在路桥施工方面遇到的安全管理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与管理理念双重保障才能做到安全施工与管理。作为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安全管理类课程,其教学目标是结合道路与桥梁的专业特色,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案例教学方式方法搞好安全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使高职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消化课堂所学到的施工安全管理知识,成为未来岗位工作一线安全管理+技能型的应用复合人才,在工程实践中有效预防和避免企业和自身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二、教学主要内容

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案例分析22学时。第一部分讲授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计划2学时,采用理论授课形式。第二部分讲授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计划10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安全生产法规;②安全生产责任制;③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第三部分讲授事故预防、控制及应急救援预案,计划8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安全技术对策;②安全教育对策;③安全管理对策;④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演练、实例。第四部分讲授安全检查的基本知识,计划6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安全检查制度;②工程项目安全检查;③安全检查表及实例;④现场管理与急救。第五部分讲授事故调查与处理,计划10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事故调查的目的及意义;②事故调查的准备;③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④典型事故的现场勘查;⑤事故分析与处理;⑥事故调查报告。第六部分讲授劳动保护,计划8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工伤保险;②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③职业病危害与防治。第七部分为复习及考核,计划4学时,主要形式为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及期末考试。综合以上《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不难看出,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学生能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典型案例进行学习、分析、协作进而提高课程学习效果。相对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体现的是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把道路与桥梁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加深对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工作作风、成为安全管理+技能型的应用复合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行之有效。

三“、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

《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按课前备课准备、课上导入以及动态评价,可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居于次要地位;而学生是参与者和思考者,是主要角色。论文接下来按照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来具体介绍这几个环节的实施安排和遵循原则。1.案例的选择、编写和设计。从《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论出发,收集、筛选、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并保证其真实性或拟真性。为此应遵循以下标准与原则:①典型案例,选择和编写适合路桥建设工程中发生概率高的案例;②知识点涵盖,设计与章节内容相关度高的道路与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与法规案例;③案例难易度,将案例改编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④案例长短,满足教学学时要求和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根据以上四条原则以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第三次课安全生产法规为例,确定如下案例:“某城市环路立交桥工程,长1.5km,其中跨越主干道部分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跨径47.6m,合同价1500万。鉴于吊装的单节钢梁重量大,又在城市主干道上施工,承建该工程的施工项目部为此制订了专项施工方案。”2.案例导入。《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两种:陈诉法和问题法。所谓陈诉法,就是把案例一字不差的展示给学生,这种展示可以是PPT,也可以是视频,还可以是以学生朗读的方式。很显然,这样的方法优点是信息量大、内容详实。除视频案例相对生动以外,整体来看,陈述导入的办法比较沉闷。与之相对,问题导入法,就是结合案例分析问题,一步步将案例如同剥茧般展示给学生。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分析案例情境中的解决办法,与实际道路与桥梁工程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问题导入法的一大优点是,基于同类案例通过问题来设定不同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找出解决办法。3.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最大限度发挥问题导入法的优势,首先要确定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标准,据此提出案例分析的分析问题。①有针对性,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既要与知识点环环相扣,又要具有针对施工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启发意义;②突出章节重点,问题不能偏离章节教学的主要内容;③问题设定不易过难,提问语言不易过偏,更不要引起歧义;④问题长短以一句话为宜。根据以上四条原则,针对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第三次课安全生产法规已选定案例为例,设定问题如:“该工程项目应当至少配备几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说明理由。”以上案例我们还可以通过变化问题的方式,扩充案例情景内容,用在讲授第六章劳动保护第二次课工伤保险时的案例:“某城市环路立交桥工程,长1.5km,其中……。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组甲工人在施工期间忽发心脏病,即刻被工友送往医院,但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该事故可被认定为工伤事故吗?说明理由。”4.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每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认真听取他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小组讨论结束后形成统一的意见或认识,并指派代表向全班对案例作分析、阐述观点、作小结发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把握讨论方向,避免偏题。教师在讨论过程的始终都不能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对学生的独立思考造成干扰。当学生的观点不一致时,可展开讨论;当学生的分析判断有误时,教师可采取间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加以修正。例如,在讲授第六章“劳动保护”第二次课“工伤保险”时,学生根据案例的具体实际情况展开充分的分析与讨论,甚至还可能是辩论。有的学生认为突发心脏病与劳动无关,是当事人个人身体的问题;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应当算作工伤,因为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5.案例点评和知识点总结。这一环节是对案例导入、问答互动环节、学生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环节以及专业知识的经验性总结和归纳。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总结理清案例讨论的思路、讨论的重点难点和主要问题,达到熟练应用道路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及法规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进行评定和考核,完善对这门课的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在平时成绩过程管理与考核中重点加以体现、记录在案。采用这种平时成绩实行动态管理和过程考核,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法规知识点和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考核评定。

四、案例教学评价

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桥梁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51-02

《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或“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国内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已经超过500所,其中大部分设有“桥梁工程”或“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这些院校中不乏老牌名校,如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但更多的是新建或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来,在办学定位上为“应用型”,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但从现今的情况来看,许多应用型本科《桥梁工程》的教学仍沿袭传统模式,强调行业规范,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背离。因此,应用型本科《桥梁工程》教学需从多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大纲。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建校时间不长,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应运而生。由于专业设置的起步较晚,缺少历史的积淀,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往往只能套用相对较成熟的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大纲,这就使得教学的重点仍集中在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等方面,未能脱离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

2.生源质量。应用型本科的生源质量与研究型综合大学相比往往有较大差异。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历发现,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主动学习、探索新知的诉求不强;抵制网络游戏等外界诱惑的自制力不强;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桥梁”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有一定难度,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学习简支梁桥的内力计算这一知识点时,分不清桥梁的横向和纵向;逻辑推理能力和力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以致在学习体系转换对结构恒载内力的影响等知识点时较为吃力。

3.教学理念。现有的《桥梁工程》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仍单一地以规范为主,教材也还是因袭原苏联老教材的体系,除了按新颁布的规范作了必要的修改外,在篇、章、节安排上并无本质上的改变。而中国要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必须克服在创新理念、工程质量和美学考虑这三方面的不足,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

4.教学模式。目前的《桥梁工程》课程普遍设置为理论课与课程设计这两大部分。其中理论课为48~64学时,课程设计为1~2周。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为主,往往过分注重单向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要学生将桥梁的细部构造要求及施工要点与工程实际联系、衔接并串成一线有较大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学生难以将专业理论与实体结构紧密结合。课程设计环节,通常由教师指定题目,给定每个学生不同的设计参数,学生则按老师提供的计算书和图纸模板,对简支T梁桥或空心板桥进行设计。纵观整个设计过程,学生像在做填空题,把对应于自己设计参数的数据逐一在模板公式和表格中作替换。往往课程设计做完,学生只会套公式,至于为什么要用这个公式?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内容的计算?课程设计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却说不上来。这种课程设计的模式不仅无法与工程实际接轨,也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的措施探索

1.修订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文件之一,对整个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用型本科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牢牢把握“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综合考虑生源质量、本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的用人要求等因素,制定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大纲。

2.更新教学理念,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方面,应克服前面的提到不足,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必须优化现有的理论教学内容。首先,教师教学时应选择面向应用型本科编写的《桥梁工程》教材,还应结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适当地增补内容。对于基本概念要予以强化,而冗长的理论推导与烦琐的数字计算可弱化;对于复杂、大跨结构的计算,考虑到现在均采用有限元应用程序进行分析,在课堂上可仅作基本计算原理的介绍;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这些主导桥型,应结合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工程实例,从其设计理念、创新点、工程难点等方面作详细介绍;对于拱桥来说,现已较少采用的石板拱、双曲拱、桁架拱、刚架拱等可少讲或不讲;针对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施工单位的普遍趋势,应加强对桥梁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介绍。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方面,应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继续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提高授课效率,但要注意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演示三维效果图、施工动画、文字性的描述,但在推演公式时,则以板书在黑板上逐步进行。针对一些具体的桥梁构造,如伸缩缝、支座、锚具等,学生在看完图片后,仍然无法形成感官认识的现象,教师可将教学模型或实物带入课堂,让学生观摩。

4.完善实践教学环节。鉴于应用型本科的生源质量,更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来让学生消化理解所学知识。对实践教学的完善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环节和实验环节。课程设计方面,要在设计的选题、深度、细节要求等方面下工夫,形成完善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因材”布置设计任务,实施分层教学。对求知欲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增加设计内容,例如增加对伸缩缝和支座的计算,并要求其手算和电算同步进行,用电算和手算来互相检验;对基础差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地删减设计内容,如应力验算的截面可减少,不要求电算,但要求在设计完成后撰写设计报告,以敦促其思考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实验教学方面,可到本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走访并结合自身实验室的条件,有针对性地开设具有实用价值的专项实验;也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课题,自己动手制作感兴趣的模型,如缩尺的变截面T梁模型。另外,这里的实验不仅仅指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各项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包括到工地现场的实地参观,例如,教师在讲到梁桥的构造时,可以带学生就近参观已建成的桥梁,告诉他们什么是锥坡、伸缩缝在哪里、T梁是如何渐变的。

应用型本科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更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希望通过《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具有手脑并用、思考―实践―认识―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焕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汪时机,李贤,蒋运忠.《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73-276.

[2]涂劲松,戈海玉,陈运贵.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108-110.

[3]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4]张洪田,吕秋君,张显悦.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增刊2):148-150.

[5]蔡敬民,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30-34.

[6]项海帆.桥梁概念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7]陈宝春,上官萍.福建省桥梁工程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教材编写[J].高等建筑教育,2009,(2):52-56.

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BIM技术;桥梁工程;全寿命周期

0 引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三维数字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1]。其概念于1975年首次被提出,继而美国于2007年颁布了第一个国家BIM标准,BIM技术开始在国外广泛应用。BIM技术因其具有可视性、模拟性、优化性、协调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在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建筑行业的效率。2001年,BIM技术开始逐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得到应用。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尊等一批重点工程全面采用BIM技术,带来了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随着住建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BIM技术已列为重点发展技术之一。各省市如北京、广东、上海等各地政府也相应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BIM技术的应用。在国家政策支持和BIM技术本身具有的优势下,BIM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热点技术之一。

桥梁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交通系统的节点。随着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桥梁工程的规模日益扩大,大型桥梁、特大型桥梁工程,其复杂的结构要求和多变的造型形式,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手段体现出很多弊端。同时,大量已建桥梁工程由于“老龄化”和服役条件恶化导致病害问题突出,安全事故日益增多,统计我国危桥总数已达9.4万座,占现有桥梁的1/9,且今后这一比例还会不断提高[2]。桥梁运维阶段的安全监测和养护十分重要。因此,基于桥梁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急需新的信息技术支撑。学者们围绕BIM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理论研究,这些研究为BIM技术在桥梁工程全寿命周期中的实践应用及BIM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1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设计阶段对节约投资、控制工程进度、质量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传统设计方式下,各专业设计人员分散工作导致各专业工程之间容易产生不协调或碰撞,到施工过程中才发现问题,从而导致设计变更,增加成本。而BIM技术提倡的就是协同工作,设计人员基于同一个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通过软件的自动碰撞检查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使得大量的冲突问题在施工前就得已解决,大大的降低了设计变更的数量,从而减低了工程造价。韩厚正等学者深入分析了BIM应用于桥梁设计时在可视化、参数化设计、智能化设计、自动化制图和协同工作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表明BIM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显著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更有利于优化和再造桥梁设计乃至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流程,可极大地提升桥梁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平[3]。

BIM技术根据工程实际信息建立的三维模型,使整个桥梁工程可视化水平高,通过模型、动画、漫游等方式可以直观的将设计理念传递给业主,便于业主方理解和决策。刘智敏等学者通过分析BIM技术在实际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得出BIM技术可以大幅度改善业主与设计方的沟通效率,从而为优化设计和建设阶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4]。

2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

2.1 可视化技术交底

施工阶段技术人员通常以图纸和规范进行技术交底,可视化程度低,交底时施工人员易产生理解错误而导致施工材料浪费或施工进度拖延。曹旭光等研究发现利用BIM模型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能够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性和信息性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设计思路,对施工危险、施工难度大的地方进行协调修正,避免实际施工工艺与施工图纸产生分歧的情况,从而避免施工浪费与质量不达标的问题[5]。

2.2 施工模拟与施工工序的优化

与普通建筑工程相比,桥梁工程的施工环境多变,对施工方案要求高,因环境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不可预测因素较多,难以保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基于BIM技术可以进行桥梁工程的施工模拟。即施工前根据施工方案将BIM模型进行切分、定义BIM模型的时间、位置、资源需求等参数,在计算机中模拟桥梁建造过程[6]。用这种方法,将施工时间作为单位,对施工进行模拟,同目前施工现场的环境相结合,及时调整工程情况,从而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调整[7]。李红学等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利用BIM技术和模拟技术,将桥梁三维模型与施工方法有效集成在一起,进行桥梁施工工序的模拟,指出应用BIM技术进行生动、直观的过程模拟,可以对桥梁的复杂工序进行细化分析,进而对施工工序进行优化,施工人员可以有效分析复杂结构的施工工序是否合理、预制构件的吊装程序是否合理[8]。

2.3 施工管理优化

传统管理思想是一种被动管理,即等待问题发生后再采取相应措施,而基于上述可视化技术交底和施工模拟,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提前发现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做到事前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王凤琳等学者结合襄阳汉江三桥工程、武汉江汉六桥工程实例,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成本控制,采用Revit软件和Tekla 软件创建三维模型,导入Navisworks软件中进行整合、分享和审阅,实现了设计图纸交底、技术方案优化、机械设备协同和物资材料管控[9]。除此之外,在以往三维模型加时间维度的4D模型基础上,5D模型再与成本相结合,实现了包括物料、施工进度、资金流量等方面的施工阶段的动态管理。

3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运维阶段的应用

桥梁工程的运营阶段在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里是耗时最长、信息量和管理的工作量最大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远远超出建设阶段的时间,同样的该阶段的成本大约占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55%~75%[10]。因此有效控制和管理该阶段十分重要。

桥梁工程结构体量大,施工环境多变,而在运营阶段,所需的信息量更大,参与的人员更广。在传统桥梁工程中,由于不同阶段涉及专业众多,在信息的建立与传递过程中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对后期桥梁的运营维护造成较大的困难。李亚君研究分析了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运营精益管理、基于BIM技术的协同工作平台和其他一些应用,指出通过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协同工作平台,并结合计算机“云”技术等网络技术,将实时的桥梁运营信息以共享的方式传递到各个参建方和相关管理部门,让各方及时获取相应信息并制定下一步决策[11]。

桥梁养护作为后期运维的重点之一,一直以来受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存在“重建p养”现象,而BIM技术的到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沈海华等在分析中国公路桥梁管理系统(CBMS)的基础上,初步探讨BIM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PS)相结合的应用模式及可视化桥梁养护信息的实现方式,结合桥梁信息模型的特点,分析了建立专家辅助决策系统的可能性,为BIM在桥梁养护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12]。BIM技术不仅可以在一个完整桥梁项目的运维阶段发挥明显成效,还可以有效解决既有桥梁工程运营维护的难题。周红波等提出了解决既有桥梁建筑信息模型快速重建关键技术,解决了既有桥梁建筑信息模型创建问题;进而借助项目案例,完整地展现从既有建筑信息模型到运维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路线,为既有桥梁建筑以及其他类型既有建筑的BIM技术应用找到了一条全新道路[13]。

4 桥梁工程量统计

传统桥梁工程中其工程量和造价主要依靠人工计算,其工作量大、校核时间长、精准度及效率较低。不同专业造价人员的参与容易造成信息冗余和共享困难的现象。引入BIM技术后,各阶段工程量及造价不仅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还可以将每个阶段的数据储存在同一个数据库中,为下一阶段提供数据支撑,更便于校核与调取。汪杉通过Revit以桥梁变{箱梁为例,指出在配筋完成之后,通过BIM得出的工程量数据不仅可以估算桥梁造价,为方案拟定提供真实可靠依据,还可以为以后施工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提供数据支撑[14]。

5 结语

BIM技术作为现阶段桥梁工程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其应用效果突出于可视化、模拟、协同性强等特点必定使得该项技术在未来建造工程中担任愈加重要的角色。比起房屋建筑领域,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鲜有较完整的应用案例,多数研究仅集中于BIM技术在桥梁设计阶段和施工模拟中的应用。而BIM技术在桥梁后期监测和维护中的应用尚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设计阶段BIM应用的核心是模型建立,而目前桥梁工程方面的软件针对性不强,建模效率较低。除此之外,目前企业中缺乏具有相应能力的专业BIM团队,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将BIM理论运用到实际工程中还存在较大距离。今后对桥梁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的软件开发方面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应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随着研究力度和深度的加大,BIM技术将会在桥梁工程全寿命周期中展现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http://nist.gov[DB/OL].[2009-4-13].

[2]张喜刚,刘高,马军海,吴宏波,付佰勇,高原.中国桥梁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科学通报,2016(Z1):415-425.

[3]韩厚正.BIM应用于桥梁设计的研究和实践[J].特种结构,2016(2):117-120.

[4]刘智敏,王英,孙静,等.BIM技术在桥梁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5,39(6):80-84.

[5]曹旭光,杨伟名.BIM技术在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 2016(4):85-85.

[6]张海华,刘宏刚,甘一鸣.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可视化施工应用研究[J].公路, 2016(9):155-161.

[7]周明利.BIM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6).

[8]李红学,郭红领,高岩,等.基于BIM的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6):48-52.

[9]王凤琳,冯浩,王健,缑变彩.BIM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与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10):183-185.

[10]赵灵敏,岳广飞.山东省文化中心项目BIM应用实践[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4):51-57.

[11]李亚君.BIM技术在桥梁工程运营阶段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12]沈海华,王银辉.基于BIM的桥梁养护管理应用初探[J].公路与汽运,2016(4):280-283.

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理解范文第6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桥梁;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道路的运营和服务能力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而市政工程的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市政工程的品质和使用寿命。道路与桥梁工程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存在着重要的的地位。市政公路桥梁工程就目前城市发展状况来说存在着投资高、工程量大的问题,同时路基施工质量在地面承受强度、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水温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桥梁的承受强度要在其承受范围内,道路结构的稳定性要求自然因素与行车荷载合力的作用下依然保持稳定,且不发生变形、沉陷、断裂和坍塌等形式的破坏,水温的稳定性要求是在满足最不利的水温条件下使强度特征维持不变,这些严格的质量要求,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以工艺控制为基础,逐渐的提高路基的施工质量,实现市政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

1对桥梁施工质量的控制

1.1基础

(1)控制好沉入桩的桩位。现场监理必须根据测量复核过的控制桩来复核墩台的小桩位,如果桩位出现差错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连补桩的余地都没有。因此现场监理必须认真看懂设计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斜交墩台的桩位要加倍注意,首先要分清设计提供的辅桩是垂直于道路,还是顺桥墩中线,不搞清楚会酿成大错。可通过采用经纬仪来校核小桩位,校核施工单位放样是否正确。

(2)控制好预制混凝土桩的质量。制桩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沉桩作业,比如,上节桩的顶面不平整,施打时桩面极易破损,严重者就影响沉桩。监理在工序抽查中可采用角尺进行,以保证桩顶水平。控制好打桩次序,以减少土体的挤压影响,确保沉桩顺利进行。打桩次序应根据地形、土质和桩的布置密度决定,一般按以下规定执行: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桩基毗邻构筑物时,宜由邻近构筑物一侧向其他方向施打,有深浅桩时,宜先打深的,后打浅的。

(3)控制好钻孔平台的平整。只有平台呈水平状,才能确保钻孔垂直。灌注水下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顿,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以3~10m为宜,最少不得小于2m,最大不得大于10m;混凝土灌注的高度应比设计桩顶高出一定高度,其最小高度不宜小于桩长5%,且不应小于2m。

(4)承台开挖后要及时测量基桩位置的偏差值和桩顶标高,不少施工单位都是关门造资料,不到现场实测。现场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实际丈量,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抽查模板尺寸时要特别注意其中心座标,同时还要注意模板的刚度,不能只注意其几何尺寸。

1.2下部构造

(1)台身、墩柱

承台建成后在施工台身和墩柱前,要再一次核对墩柱的中心座标,以确保墩柱的正确位置。模板一般都采用钢模。钢模的平整度、几何尺寸、刚度在出厂前要做严格检查。

(2)盖梁

在跨与跨之间不相等的盖梁里,盖梁和立柱不能完全的对齐,要有一定的距离,这在施工现场是很容易被忘记的,这样的结果会影响架梁,不能使它摆放到相应的位置。测量监理要对它进行第二次测量,以确保盖梁的位置准确。盖梁砼要能达到可以承受各种力的情况下就可以对其用专门的机械进行试验,预应力钢束所承受的力要根据与其相关的值进行调控。这里面主要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控制为辅。当伸长值超过规范允许偏差时,应及时与设计取得联系。张拉的全过程现场监理必须旁站,控制张拉力是否到位。现场监理必须以高度责任心做好这项工作。

1.3上部结构

(1)箱梁1170=

首先要审查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支架的稳定性,纵模搁栅的强度,挠度进行计算,特别是挠度超过允许范围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形,影响外观质量。检查模板时,要重点检查箱梁各重要部位(中级外缘、悬臂)的座标值以及标高(含抛高值)以确保外形正确,线形顺直。检查各类预埋件,要做到不错、不漏。

(2)预应力空心板梁

要到生产的工厂查看要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是否符合要求,预应力钢筋摆放是否符合要求,预应力空心板梁中的各个部件是否对应各自的部位,工厂怎样防止大梁变形。组成梁的钢筋,无论间隔的多近长度都是不一样的,制作前写清

编号,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编号次序进行。吊装前要检查吊机的性能及设备的安全性,要确保安装时的安全。

2道路的质量要求

2.1设计要求

设计对于工程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广泛的接纳设计人才和有着较好设计思路的说明,这样能够加强企业的实力,尤其一些有更高要求的工程,更应该加强对设计资金的投入,但是在确保设计出色的情况下投入也要有一定的限度,设置工程的奖励和索赔制度,邀请知名的专业参与方案的设计,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审,对提出的设计文件提出优化的方案,对施工图的审查单位也应选择资质和设计能力较高的企业,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设计的质量。

2.2测量控制

在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中,要根据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特征、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实际的地质情况来决定。此外,标志的埋设位置要避开暖水管、电器开关和暖气片等对观测有阻碍的物体,设立尺要离开地面和墙面一定的距离。在进行组网观测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在基准点上进行观测,构成条件较多的附合网,用来增加多余观测条件,从而增强网的可靠性。在初期应观测两次,以确保初期成果的准确性,以便在成果中结合事实,给予确切的解释。

2.3路基的处理

在铺设路面的时候,平整度是非常重要的,要依照施工现场的条件,不一样的路基进行不一样的对待,例如,如果是是会稳定土,为了使路面达到要求就要使用适合它的机械来完成对路面的处理。在准备材料的时候,要使用不容易性质发生改变的材料,在施工时的终压要严格记清楚开始与结束所经过的时间,否则会使路面达不到所要求的施工质量,会很容易发生塌陷等变形。所以可以选择添加一些材料使其更能承受压力,也可以利用别的方法去压实路面,这样就能让结构层达到更大的作用效果,也就能让我们所铺设的道路更加坚实。

2.4合理的保养、管理道路

要想使道路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就要更合理的对道路进行保养,让车辆有序的在路上行驶,不超重、遵守规则、不破坏道路。

第一,要知道道路的重要性,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去保护道路。利用各地的机关去维护道路的整体性和流畅性,确保道路什么时候都有人管,有人正确的维护。第二,维护道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期间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去确保道路的畅通。这些资金就要通过有关部门去通过一些合适的方式去收纳。第三,道路也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无论是设计还是保养都需要更新,在维护方面也同样应该做的更好,不同的地方根据每个地方的特征确定不同的更改,或者使考核机制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会是道路使用的时间更长。

3结束语

如果一个城市想要更加繁荣,就必须发展好市政工程道路桥梁,使它能发挥该有的作用,达到该有的强度,这样就能使城市交通便利,交通是整个城市的枢纽,整个城市的发展也就更加迅速了。

参考文献:

[1]杨凤启.道路桥梁中工程项目的管理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2]张瑞芳,陈丽,包向春.浅谈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及管理措施[J].中

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理解范文第7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市政道路桥梁作为一个城市形象和市容市貌的重要方面,它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市政道路与桥梁是一项多功能工程,不仅要具有路面平整、线条流畅等特点,更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仅要经济美观,还要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所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极为重要。

一、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应遵循的原则

1、严格遵守项目要求的原则,遵守市政路桥工程项目的各项要求。

2、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施工图中的工程内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优化资源配置、并充分考虑气候对工期的影响,科学组织指挥,力争提前完成任务,争取主动。

3、文明施工。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交通、电力、材料、施工现场规划,本着节约用水,防止水土流失的原则,减少污染,精心布置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便道,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降低工程费用。保护山林树木及周围环境,做好水土保护,创建文明施工工地。

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立安全目标,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现场的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二、 道路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

1、设计技术要求

影响工程建设的最主要阶段就是设计阶段,因此,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设计质量控制中,应该积极推广设计招聘,增加企业的信誉分。对一些高水平的工程,应该提高设计费,实现限额设计,从而保证设计的质量,建立工程的奖励和索赔制度,邀请知名的专业参与方案的设计,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审,对提出的设计文件提出优化的方案,对施工图的审查单位也应选择资质和设计能力较高的企业,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设计的质量。

2、测量技术要求

在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中,要根据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特征、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实际的地质情况来决定。此外,标志的埋设位置要避开暖水管、电器开关和暖气片等对观测有阻碍的物体,设立尺要离开地面和墙面一定的距离。在桩基建设时,要把监测点设置在桩基的上方,如果桩基之间的间距较大,必须在桩间横梁承重处加设监测点,用来检测其变形情况。在进行组网观测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在基准点上进行观测,构成条件较多的附合网,用来增加多余观测条件,从而增强网的可靠性。在初期应观测两次,以确保初期成果的准确性,以便在成果中结合事实,给予确切的解释。

3、路基的处理技术及要求

在施工的时候,要严格控制好路面的平整度,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不同的基层进行区别对待,对于石灰来说,其稳定土要作为底基层的平整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使用平地机来进行刮平,从而保证合格的平整度。由于石灰土是作为底基层的,因此,在平整度的要求上比其他的标准要求较低,但是对于水泥来说,碎石较为不同,并且在平整度上的控制也比石灰土难很多,要求也较高。选择水泥类的稳定材料,在终压时间上要进行较好的控制,如果一旦控制不好,就会使整个路面的强度产生变化,从而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因此,可以选择缓凝减水剂, 压实的时候采用振动的方式进行压实,并且被压的结构层处于受力状态的时间要长,而结构层的变形是随时间增长而增加的,这样才可以使整个路基的路面的压实效果较好。

4、道路养护工程中的技术与要求

道路养护工程作为一种野外分布的线性工程,施工面狭长、流动性大、临时工程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特别体现在目前高速公路公路的大中修工程中,而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建设本身还具有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高、施工单位和协作配合环节多等特点。小修及日常保养更是一个工期跨度大、突发问题多、养护成本高的项目。

三、桥梁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

1、基础

(1)沉入桩(指钢筋混凝土方桩,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HC管桩)

(a)控制好沉入桩的桩位。现场监理必须根据测量复核过的控制桩来复核墩台的小桩位,如果桩位出现差错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连补桩的余地都没有。因此现场监理必须认真看懂设计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斜交墩台的桩位要加倍注意,首先要分清设计提供的辅桩是垂直于道路,还是顺桥墩中线,不搞清楚会酿成大错。可通过采用经纬仪来校核小桩位,校核施工单位放样是否正确。

(b)控制好预制混凝土桩的质量。制桩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沉桩作业,比如,上节桩的顶面不平整,施打时桩面极易破损,严重者就影响沉桩。监理在工序抽查中可采用角尺进行,以保证桩顶水平。

(c)控制好打桩次序,以减少土体的挤压影响,确保沉桩顺利进行。打桩次序应根据地形、土质和桩的布置密度决定,一般按以下规定执行: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桩基毗邻构筑物时,宜由邻近构筑物一侧向其他方向施打,有深浅桩时,宜先打深的,后打浅的。

(2)钻孔灌注桩

(a)控制好钻孔平台的平整。只有平台呈水平状,才能确保钻孔垂直。

(b)灌注水下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顿,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以3~10m为宜,最少不得小于2m,最大不得大于10m;

(3)承台

(a)承台开挖后要及时测量基桩位置的偏差值和桩顶标高,不少施工单位都是关门造资料,不到现场实测。现场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实际丈量,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

(b)抽查模板尺寸时要特别注意其中心座标,同时还要注意模板的刚度,不能只注意其几何尺寸。

2、下部构造

(1)台身、墩柱

(a)承台建成后在施工台身和墩柱前,要再一次核对墩柱的中心座标,以确保墩柱的正确位置。

(b)模板一般都采用钢模。钢模的平整度、几何尺寸、刚度在出厂前要做严格检查。

(2)盖梁

(a)在不等跨的盖梁中,盖梁中线与立柱中线都留有一定的偏心值,这一点施工单位容易疏忽,造成板梁架不上去。测量监理要对盖梁

的中心坐标进行复测预控。

(b)当盖梁混凝土的强度和龄期符合设计要求时才能开始张拉,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c)预应力钢束的冷拉应以应力和伸长值进行双控制,并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控制为辅。当伸长值超过规范允许偏差时,应及时与设计取得联系。张拉的全过程现场监理必须旁站,控制张拉力是否到位。现场监理必须以高度责任心做好这项工作。

3、上部结构

(1) 箱梁

(a)首先要审查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支架的稳定性,纵模搁栅的强度,挠度进行计算,特别是挠度超过允许范围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形,影响外观质量。

(b)检查模板时,要重点检查箱梁各重要部位(中级外缘、悬臂)的座标值以及标高(含抛高值)以确保外形正确,线形顺直。

(2)预应力空心板梁

(a)到预制厂检查时要注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预应力钢筋的排列位置,梁体内各类预埋件的位置以及厂方对控制大梁起拱度的措施。

(b)曲线上的梁,每一片尺寸都不相同,在生产前要进行编号,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编号次序进行。

结束语

目前我国对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综合管理措施分析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在这方面要取得一定的成绩就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一个良好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评价体系,对于全面、客观的反映及评价施工的综合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予以深入细致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洪英. 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改革的调研与分析[J]. 职业技术, 2011,(05) .

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理解范文第8篇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教学特点;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6-02

一、研究背景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路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人才。目前,我院道路勘测设计教学,主要还是传统的模式: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存在不少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是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为提高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本院实际情况来谈谈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认识及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二、课程教学特点

1.课程内容多,涉及范围广。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道路的几何设计,即道路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立体交叉设计、选线、定线的理论与方法,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辅以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再通过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技能目标要求高。《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的基本步骤,是工程建设的必要依据。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的一门核心课程,除了知识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及课程实训,要求学生能够在道路施工前进行施工放样,道路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测量。

3.相关课程门类众多。《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与本专业相关课程联系密切。培养方案中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道路工程制图》《测量工程技术》《工程力学》《路桥工程地质》,后续课程有《路基路面构造与施工》《桥梁结构与施工》《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

三、教学现状

1.规范、标准及施工图集等教辅资料馆藏不足。教学过程中,与现行标准、规范联系紧密,目前教材出版及使用更新速度较快,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也在不断修改。本院馆藏的教辅资料没有及时购买更新,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及课程实训期间缺乏参考资料,影响学生学习热情。

2.课程内容多、学时数少。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内容庞杂,而本院专业培养方案总学时要求仅有42学时。这虽然适应了高职教育理论学时减少的基本要求,但是该课程教学内容多与教学学时数少之间的矛盾在教学执行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3.课程实训教学较为薄弱。我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实训环节是《平原微丘区某二级公路设计》,时间一周。该实训任务书存在设计资料不完整以及地形图资料不详细等问题,因此,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设计的控制条件模糊不清,实训热情不高,形成“一人设计,全班照抄”的局面。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受到一定影响。

4.课程岗位技能实训难度大。路桥施工企业基于行业特点,均推行了项目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出于工程进度、工程安全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一般不愿接收学生实习。而且学生人数众多,施工企业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满足实习需求。

5.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兴趣普遍较低。本课程中计算公式较多,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数学普遍基础比较薄弱,遇到计算分析就想要放弃,因此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该课程兴趣降低。另外,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测量工程技术》本院在培养方案中跟本课程开设时间在衔接上有一定的偏差,课内实训的开展出现困境,这也是本院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偏低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四、教学改革建议与实践

1.重新构建教材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的特点,笔者将“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内容依据高职教学要求归纳为六个基本模块构成的基本体系即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道路选线、定线、平面交叉口及立体交叉设计。在充分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梳理出来。该课程教学重点是道路的平、纵、横设计,难点是平曲线要素计算,主点桩号计算,竖曲线设计计算,弯道超高及加宽计算。抓住重点后,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详略得当,实现对学生知识目标的培养。而其他拓展学习内容,如汽车行驶特性、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及勘测设计阶段、道路选线、定线、平面交叉口及立体交叉设计等建议引导学生自学,可略讲。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研究课程重点难点,科学分配课时,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2.拓宽专业面,培养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搜集施工视频或购买专业教学视频资料,利用学院教学资源库平台,将教程和电子讲稿及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及时更新和丰富馆藏教辅资料,方便学生学习与拓展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于设计计算的讲解,充分利用图表,提高教学效果。

3.强化课程实训环节,实现技能目标培养。课程实训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在教师指导下,安排两周的道路勘测现场实训,让学生实地进行道路测设并进行内业处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将路线设计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既提高了专业兴趣,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道路勘测现场实训教学环节,既实现了对学生进行道路测设的技能目标的培养,又实现了对学生吃苦耐劳的态度目标的培养。而且,在道路现场测设过程中,将《道路工程测量》《公路工程地质》《桥涵水文》等相关专业知识融入道路设计,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4.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由于路桥工程施工工期较长,课程实训时间最多安排1个月的时间,因此,在实习期间,该项目只能完成少部分内容,无法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另外施工企业出于进度及安全及管理方面的考虑,也不愿意接收过多的实习生到施工现场。因此,学院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层次沟通与交流,深化校企合作。可以签订协议,以校企联合、互惠双赢的模式,建立实训教学基地。稳定的校企合作能实现对学生进行相对稳定和有序实习训练,有利于教师安排、指导和管理学生实习,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路桥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把本专业最新的动态、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担负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除此以外,有可能的话,教师应主动到企业顶岗锻炼,为课堂教学多积累经验。

通过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分析与教学实践,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学生知识目标和专业技能目标的培养。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教师自身不断地努力,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提升自身素质,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王家全等.《道路勘测设计》现场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93-194.

[3]黄文雄等.《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7,(1):100-101.

[4]包国涛.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