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山生态修复规章制度

矿山生态修复规章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矿山生态修复规章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矿山生态修复规章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8-0131-02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的资源种类多,蕴藏量大,但由于地域性分布不平衡,所以矿业发展在对我国的经济工业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的同时,也由于技术上或者思想上的忽视,从而引发各种矿山及周边的环境问题。同时,矿山作为一个脆弱的自然环境,在开采的过程中若不加防护,就更容易引发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生产安全问题。

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导因素及学科研究的兴起

矿山地质环境是矿山的资源和开采环境的统称,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而环境因素则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和资源相互影响。加上人类在矿山开采中采用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可能会导致特定的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

1.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有哪些因素导致

由于我国矿产资源不平衡的分布因素等原因,矿产资源多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方开采,同时这些地方也多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多发地区,加上开采活动会触发一些地质问题,加重了上述灾害发生的强度。这些地质问题一方面是由原生地质条件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是大规模的矿山开采活动改变了矿区地质环境,成为加速矿区环境变化的催化剂。在多数情况下人类频繁的开采活动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远超自然因素产生的地质灾害。而脆弱并不断恶化的自然地质环境严重影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

1.2 矿山环境地质学的兴起

为了深入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实现对矿山资源的合理可发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急需减少大规模矿山开采工作对矿山地质产生破坏,这就催生了一门研究矿山地质和矿山开采对矿山环境影响的一门科学应用学科――矿山环境地质学。

2 矿山地质问题的基本类别

2.1 开采区地面塌陷

开采区地面塌陷在全国多个矿区均有情况发生,开采区域地面的塌陷程度、形状、成因因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开采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如:山西省长治矿区开采区地面塌陷形状多数为波浪式,面积较大但是塌陷深度较浅。

2.2 开采区地面裂隙

开采区地面裂隙在全国多个矿区都有分布,以采矿而引起的地面裂隙为主要原因开采区域地面裂隙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沉陷盆地区域产生有拉张力引起的裂隙,这些裂隙一般分布规律,多分布在采空区的与工作面大致呈平行关系。这类裂隙一般规模比较大延伸面也长,影响范围较大。另一类是由中小型矿开采引起的规模较小的地面裂隙,在地表场出现小陷坑,而且裂隙没有贯通起来。

2.3 滑坡现象

矿山开采引发的滑坡现象比较少见,而且多为中小型滑坡。滑坡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两种,意识由于地下矿层的开采导致沉陷形成地面裂隙,使矿山稳定性降低,加之雨水等自然因素形成滑坡。另一类滑坡则是发生在大型的露天开采矿区的排土场,这些矿区由于废弃物退机速度较快,然而平盘坡脚却达不到设计要求,当排土场高度过大,超过临界值时,容易发生滑坡现象。

2.4 坍塌现象

居全国统计全国矿山发生坍塌现象极为少见,均为小范围坍塌,多由矿山开采造而导致边坡失稳形成的。坍塌现象发生的大部分地区多为开采的采空区域,由于该区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分布区域较为广泛,所以由于开采引发的坍塌现象极为普遍。以内蒙古的矿产开采情况为例,可以明显发现坍塌区大多处于乌海市、赤峰市、包头市和呼伦贝尔市等等,这些区域的坍塌面积大多为920万平方上下,这其中以呼伦贝尔市的坍塌现象为最严重。由于坍塌现象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与工期延误已占普通的自然灾害的大部分比例,所以,解决矿山地区坍塌事件发生的任务迫在眉睫。

2.5 泥石流现象

泥石流的发生多因为连日降雨,发生地堆积物松散而造成的。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煤矸石、废弃矿物的堆积等等,这些都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相应条件。而这些固体堆积的地方一但遭到连日暴雨天气,矿山的废弃物就会触发并造成泥石流的发生。比如山西太原“1996.8.4”特大泥石流的发生。

2.6 矿山开采产生固体废弃物堆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大多数矿山开采的废弃物多是由煤矸石、铁矿物废渣、生活垃圾等组成,这些废弃物的因为种类繁多,物理性质不是很稳定等原因,会对环境能造成很大的破坏。在逐渐堆积过程中,废弃物可能由于扬尘、自燃、淋滤和渗漏等因素,使其中大量有害物质随着雨水渗入土壤和地下水,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周边动植物的生长与居民的生产生活。

2.7 矿山开采造成地下与地表水的污染情况

地下水污染是危害最大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矿山的开采会改变地下水流的给排水条件,打破原有的地下水环境,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改变了地下水和地表水以及降雨之间的转变关系,污染了地下水,严重时会引发地面塌陷滑坡和崩塌等一系地质灾害的发生,给当地自然环境造成其极严重的破坏。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采空区面积会不断增大,开采沉陷范围也不断变大,在有些地域地表水会渗入地下或者矿坑,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导致地表水量减少。同时因为打来那个的开矿产生的废水流入河流会给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

3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研究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矿山地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与人们对环境安全的意识越来越强,各级政府部门与矿山开采企业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防护治理的思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从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到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有关管理部门也增强了对矿山开采的监管力度,严格的对开采的环节进行检测,使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与之前相比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善。

3.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治理的立法以及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

在国土资源部推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以来,各省市政府部门积极响应,如的政府部门也逐步出台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等各种制度,将矿山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列为开矿企业的硬性义务,落实了责任归属与管理的权限,使矿山环境地质的保护与治理的问题有法可依,做到有法必依。

3.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工作已经渐渐展开

在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上,国家和已经有了若干成果。目前,累计投入的矿山环境治理经费约175847万人民币,规划的矿山治理项目约有314个,治理的面积总和约达到605.8km2。其中包含了坍塌、废弃物堆积、露天矿坑等等各种环境问题的地质环境的矿山。全自治区缴纳环境治理保证金约198452万人民币,并达到95%的缴存率。通过治理手段的大力推行,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周边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3 对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保护认识度逐渐提升

滞留的矿山问题越来越严重,付出的治理代价也越来越高,在经历了这一种惨痛的经验教训后,人们对于矿山环境地质保护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也由于科技的发展与党的先进性教育,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抛弃了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努力研究环境保护的问题,大力提升生产力与开矿技术,把矿山的开采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降到最低。

3.4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与恢复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

由于过去长期的企业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责任与分工不明确,使环境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当今,在国家与政府部门的规范下,从措施和规章制度的方面,明确了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与目标任务。将政府部门划为责任主体,负责保护与治理,矿山遗留的环境问题将由政府和企业联合解决,而新开采的矿山的环境问题则由企业负责保护和治理,确保开采与治理同时进行。同时政府部门对其进行指导和督促,确保企业完成法定义务。

4 结论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经济的发展绝对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牺牲为代价。在合理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我们应该确保矿山环境的维护与尽可能快速的修复已造成的污染破坏,使我国的矿产开采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友宁,袁汉春,何芳,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地质通报,2012,10(22):23-24.

[2]刘彦广,柴波,郑晓明,等.台山市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与区分[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5):65-68.

矿山生态修复规章制度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为目的,坚持“政府主导、城乡并举、部门联动、分区负责”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建筑和拆除施工、道路交通运输、物料堆场、矿山开采加工等扬尘污染问题,进一步降低我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十二五”末,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力争达到80%,大气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切实减少灰霾天气天数,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优良大气环境。

三、工作任务

(一)建筑、拆迁施工扬尘污染治理。

1、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控制措施。所有施工场地必须按扬尘控制要求达到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六个100%。高空作业施工渣土集中袋装运至地面,不得抛撒,风力四级以上不得从事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

2、拆迁施工扬尘控制措施。所有拆迁施工工地必须采取围挡、洒水降尘等扬尘控制措施,拆迁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渣土废料实施密闭运输。

(二)道路、交通运输扬尘污染治理。

1、道路清扫保洁。各镇街、园区及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要明确职责范围,对建成区内及周边主要道路全部实施湿式清扫保洁。要确保每天清扫1—2次,机扫率达到90%以上,避免传统清扫方式造成扬尘污染,根据任务需要配备机扫车辆。

2、道路冲洗保洁。我市建成区内及周边主要道路要进行冲洗保洁,主干道和扬尘突出的道路要采用机械化高压冲刷方式清洗,并加密冲洗次数,确保抑尘效果。各镇街、园区及有关部门要根据任务需要增加高压冲洗车辆,确保道路冲洗工作需要。

3、实施密闭运输。所有上路行驶的散装物料运输车辆必须实施密闭运输,特别要抓好散装物料、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密闭运输装置改装工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严格执行路查制度,促进密闭运输工作有效开展。

4、禁止大货车违规进入城区行驶。公安交警部门要设置明显禁行标志并组织定点检查,经常性、全天候、不定时上路检查,杜绝大货车违反禁行规定穿城行驶现象。

5、做好路面硬化和绿化。各镇街、园区及有关单位要对辖区内主要道路全部进行硬化和绿化,并及时修复破损路面,防止出现破损及泥路造成扬尘污染。

6、设立车辆冲洗站点。有关单位要在进入城区的主要道路设置车辆冲洗站点,对进入车辆实施冲洗保洁。煤矿、电厂等企业要在厂区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进出车辆实施冲洗保洁。

(三)物料堆场扬尘污染治理。

1、物流园区和经营场所扬尘污染控制措施。物流园区和经营场所必须对所属场地实施绿化、硬化和洒水降尘;进出车辆实施密闭运输;设置车辆冲洗点,对进出车辆实施冲洗保洁。

2、物料堆场、货场扬尘控制措施。存放煤炭、灰渣、砂石、灰土等散状物料的堆场、货场的道路和场地必须实施硬化或绿化,并采取自动喷淋和洒水降尘措施;在储存、堆放过程中采取制式固定的围挡、篷盖等全密闭措施;物料装卸过程采取封闭作业方式,并采取喷淋等防尘措施;进出车辆采取密闭运输措施;建立车辆冲洗设施,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保洁。

3、渣土堆清理整治。建成区及城乡结合部严格实施渣土堆清理整治,全面完成所有渣土堆和建筑、拆迁垃圾的清理整治工作,并建立即时清理长效工作机制。

4、规划建设建筑垃圾吸纳场所。城市管理部门要对我市建设建筑、拆迁垃圾吸纳场所进行规划,对垃圾渣土采取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并建立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各镇街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格制止随意倾倒建筑垃圾行为。

5、闲置场地绿化。对于闲置或未开发的土地,实施“黄土不露天”工程,各土地产权单位或个人负责实施全面绿化,并采取围挡降尘措施,减少城区地面。

(四)矿山开采加工扬尘污染治理。

全市城市规划区,铁路、重要公路沿线等可视范围内的矿山禁止开采和石料加工,废弃露天开采矿山要实施生态恢复和绿化,符合条件的开采矿山要落实生态开采要求,严格按环评报告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和采取污染控制措施;石材加工企业要严格采取密闭作业、洒水降尘、场地硬化、围档、密闭运输等扬尘控制措施,禁止向无制式密闭装置的运输车辆出售和提供原料。对新驿煤矿扬尘污染进行限期治理,建设出厂洗车台,实现无尘化煤矿。

(五)工业企业扬尘污染治理。

工业企业厂区内部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对物料贮存、运输、基建施工等环节实施严格的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贮存煤炭、渣土、砂石、石灰等易起尘物质的,应采取密闭措施,建设围墙或有收尘设备的料仓、料库;露天堆场配备固定式或移动式喷洒设备。散货运输应采用密闭或有篷布覆盖的交通工具,装卸过程必须文明施工,采取必要的喷湿、遮盖等有效降尘措施;电厂、煤矿企业应建成运输车辆出矿洗车台,严禁带尘带土出场。内部工地现场应设置1.8米以上围墙,道路应硬化和绿化;施工过程应设置密目网,防止和减少物料、渣土和垃圾外溢;设立临时密闭式垃圾堆,堆放不能及时清运的垃圾、渣土;一次性浇注混凝土量在30立方米以上的工程应使用预拌混凝土。对青岛钢铁集团焦化厂扬尘污染进行限期治理,建设密闭式储煤场。

四、责任分工

(一)各镇(街)、园区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全面负责辖区内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二)市督查办、市监察局负责扬尘污染综合治理的督导和检查,并检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行职责情况。

(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在主要交通路口划定大货车禁行区域,设立禁行标志,对城区内违反禁行标志行为的货运车辆进行查处。

(四)市公路局负责实施国道、省道干线道路的冲洗保洁,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设立固定检查站,加强对城区外超限、超载和未采取密闭运输装置车辆的查处和组织有关镇街、部门对市、镇道路保洁。

(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抓好建筑施工、市政工程、拆迁施工工地等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做好城区地面的硬化和绿化工作,并定期组织进行检查。

(六)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依法关停非法露天开采矿山、窑厂,督导废弃矿山、窑厂实施生态恢复。

(七)市行政执法局负责查处在城区内未采取密闭措施造成撒漏污染的运输车辆,城区道路及外环路的清扫和冲洗保洁,城区及周边建筑渣土、生活垃圾私拉乱倒和垃圾焚烧,城市及近郊从事采石、破碎、加工、堆放等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作业。

(八)市环保局负责建立扬尘污染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和道路积尘负荷的监测监控,定期公布扬尘污染状况的环境信息,建立和完善的扬尘污染环境监测制度。对产生扬尘污染的企业,实施扬尘排污收费制度。建立扬尘污染产生企业环保信用等级制度,并与市人民银行等金融部门数据共享,实施绿色信贷制度。建立企业环保信用等级制度,对因扬尘污染环保信用等级不够的企业,实施环保限批,对建设单位报批的未包含扬尘污染防治内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审批。

(九)市林业局负责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开展植树造林及人工湿地建设,提高绿化水平。

(十)市文广新局负责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舆论宣传,充分利用《今日》、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专题宣传和跟踪报道,对扬尘污染问题和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公开曝光,推进整体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一)市人行将企业的环境违法信息录入企业诚信系统,并将产生扬尘污染企业的环境违法信息和环保信用等级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市督查办、市监察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环保局、市行政执法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新局、市人民银行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扬尘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环保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负责调度督导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履行日常监管职能,及时协调解决扬尘污染综合治理中遇到的问题,抓好治理工作的检查考核和情况通报。办公室要建立联席会议、集中办公和联合检查等制度,各成员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定期组织调度检查,适时组织专项行动和考核,实现扬尘污染治理的制度化、经常化。

(二)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各镇(街)、园区,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本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建立扬尘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将治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矿山生态修复规章制度范文第3篇

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今天我们把安全生产、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合在一起开。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安全生产方面

(一)工作回顾

第一,强化责任落实,实现三项指标零增长。基本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起,同比下降*%;死亡*人,同比下降*%,占全年控制指标(*人)的*%,我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占控制指标的比例为全市最低;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同比下降*%。其中工矿企业事故4起,同比少发生一起,死亡4人,同比少死一人,占全年控制指标(8人)的*%;道路交通事故*起,同比下降*%,死亡*人,同比下降*%,摘除了省道路交通重点县市帽子;火灾事故24起,无死亡,同比持平。连续第五年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的“零增长”,经市考核,我市被评为优秀等级。

第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深入企业,向厂长、经理发送关注农民工安全的公开信,在电视台开办安全生产宣传专题,在《今日》开设“安全在我心中”征文专栏,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组织开展“五办五送五推进”等活动。举办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培训班19期,培训1382人;举办特种作业培训班22期,培训1575人,办理特种作业复审523人;完成全市再培训8万人的全员安全培训任务,得到了省全员安全培训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的成功做法,还得到了浙江省及市分管领导的批示肯定。

第三,强化专项整治,着力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危化品行业、黑点路段、道路交通、火灾隐患暨“三合一”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矿山、农机、旅游、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十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共整改事故隐患*余条。特别是在“破解难题、优化环境”活动中,安监、国土等相关部门与有关乡(镇)、街道重点开展加油站点、油漆市场、非法萤石矿等专项整治,消除了一批多年积累下来的安全隐患。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完成了省、市挂牌督办的8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整治、1处重大火灾隐患和我市挂牌的5家火灾隐患单位的整改工作。

第四,强化基层基础,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调整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完善乡(镇)、街道安监站工作职能,充实安全管理人员。举办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员取证培训考试,全市已有54名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员取得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重点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攻坚月、重大基础设施隐患整改等几项活动。去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各位副市长多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组织全市性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余次,共出动检查*人次,查出大小各类隐患*条,其中立即整改*条,限期整改*条,下发整改指令书*份。同时,以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管理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全年共查处非事故类安全生产违法案件50起,对54名当事人作出了行政处罚。对发生的4起工矿企业事故,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事故结案率达到100%。

第五,强化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防范机制。抓好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的落实,总体应急预案、重点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乡(镇、街道)预案等逐步建立完善。去年6月份,市安委会组织开展了液化石油天然气泄露事故应急救援拉练,取得了预期效果。

尽管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仍然十分严峻。道路交通方面,到3月25日为止,全市已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起,死亡*人。今年道路交通这一块死亡人数考核指标比去年大幅度下降,去年控制指标为*人,实际死亡*人,今年要不突破*人,而且较大事故界定由去年的5?9人变为3?9人。工矿商贸企业方面,今年一季度,我市已发生工矿企业事故1起,死亡1人。一些中小企业主安全生产主体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在消防安全方面,今年已发生火灾事故3起。“三合一”、“多合一”建筑火灾隐患较多,一些公共聚集场所缺乏消防安全设施,外来员工生活用火用电和出租房消防安全方面隐患也不少。

(二)今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市下达我市的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为: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人,其中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7人(比去年减少1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人(比去年减少21人,去年实际死亡99人),火灾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1人,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1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不超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不大于*,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不突破9.3。

今年我市安全生产的目标是:确保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继续实现“零增长”,力争有所下降,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具体主要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一是督促和引导企业特别是对高危行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鼓励企业进行安全设施技术改造,淘汰不安全的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把好行政审批源头关,对未依法实施安全生产“三同时”的项目和企业,一律不予办理安全生产许可手续,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危化品、矿山等高危行业实施项目安全可行性论证、安全预评价、竣工验收等制度。二是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矿山、危化、机械等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扩大安全管理标准化实施面。三是完善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安全监管网络和监管机制,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人员。四是抓好总体应急预案、重点应急预案、专项预案、乡(镇、街道)和部门预案等的完善与实践检验,提高防御和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抓好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安全依法监管水平。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层层落实责任制。按照上级关于“隐患排查整治年”的工作部署和我市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层层分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基层单位和重点岗位。二是讲究方法,具体做好“四个结合”:即坚持隐患排查治理与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与日常安全监管相结合,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的工作力度,对不认真开展隐患排查、不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的单位,采取严格的行政措施;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一律采取停产停业限期整改;对个别整改无望的,坚决采取关闭措施;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坚持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相结合,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改造。三是抓好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工作会商、情况通报和联合执法。指导、帮助和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对考核优秀和良好的单位实行政策奖励,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考核不合格和突破责任书明确的责任目标的实行“一票否决”。

第三,抓好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一是加强安全主体培训,突出抓好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巩固和深化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促进安全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在充分利用好新闻媒体、网络、宣传窗等现有宣传资源的同时,探索建立依托学校、实行企业化运作的教育培训模式。三是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征文、送法五进(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和“送教下乡、零距离服务企业”等形式,认真开展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各类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和全国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四是积极倡导安全文化,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把制度规范和行为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既敢抓善管、狠抓严管,又讲在规范中做到行为养成,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提升。

二、关于节能降耗方面:

(一)工作回顾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全民节能。出台了《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市“十一五”期间降耗减排实施计划》、《切实做好度降耗减排工作的通知》以及《市节能降耗十佳企业评选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了评价考核体系及节能管理。出台了《市节能降耗百日行动工作方案》,集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分政府部门、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在全市开展以全民节能、企业节能、节能技术推广、优化产业结构、机关和公共场所节能、节能宣传以及节能降耗考核督查等七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节能降耗百日行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去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5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19%,完成了市对我市下达的下降4%的考核指标。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去年6月份,市政府成立了由24个部门单位组成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节能降耗督查会和专题工作会议,与21个乡(镇)、街道及开发区和7家重点用能单位签订了节能降耗责任状。出台《市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把节能降耗作为目标任务和责任,具体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和开发区,由市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督查。

三是采用节能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一些先进成熟且节能效果比较明显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被积极推广应用。如新投资2000万元把2号抽凝机组改成背压机组,预计投产后2号机组发电煤耗将从400多克降到200克左右;天乐集团通过变频电机的应用,每月节电约3万度。此外,抓好建筑节能、照明节能、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等节能工作,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降耗。去年我市又有5家企业通过省清洁生产验收,目前我市共有清洁生产企业11家。新光药业通过省绿色企业验收,我市绿色企业增加到2家。

我市万元GDP能耗仅为0.60吨标准煤,我市万元GDP能耗下降*%,下降*%,由于我市原本产业结构偏轻、基数偏小,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今后三年年均下降*%,任务非常重,压力相当大。

(二)今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的节能降耗目标,要确保万元GDP能耗降低4.2%以上,力争5%。围绕这个目标,下一步主要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咬定目标,注重分析,落实责任,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工作机构、队伍和考核制度建设,把节能降耗工作纳入到各相关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负责。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我市实际的考核考评体系,相关部门要加强日常检查督促,分分企业、分行业、分区域,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耗能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落实能源统计和计量制度,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设立能管员岗位。特别是督促年综合能耗在1000吨标煤及以上的重点能耗企业,编制完善节能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责任。

第二,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商贸、旅游、生产业和文化产业。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采取关、停、转、节等措施,继续推进“三高一低”企业专项整治。加大调控力度,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三高一低”项目。对达不到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投资项目,不予核准、备案。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对于不按期淘汰的企业,有关部门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第三,进一步鼓励企业科技和管理创新。鼓励采用一些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电动机、风机、水泵等耗能设备,积极开展印染行业凝结水回收利用、染缸保温、锅炉改造等节能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加强电力需求管理,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科学制订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调整运力结构,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物流集约配送,降低运输能耗。加快推行绿色照明工程,在城乡路灯、宾馆、商厦、办公楼等公共设施和居民住宅中推广应用高效节电照明新光源和装置。

第四,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执法监督力度。深入开展调查摸底,把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作为调查的重要内容,分析梳理,提出针对性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完整、科学的能源利用统计制度,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搞全、搞准、搞及时统计数据,定期公布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企业合理用能,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第五,进一步营造全社会节能氛围。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技术和工作交流,组织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合理用能的管理水平,促进管理节能。加强节能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节能实践活动,开展节能降耗十佳企业、节能型机关、节能型家庭、节能型学校、节能型社区的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节能降耗先进典型、成功经验。通过设施设备改造,落实办公、用车、采购等制度,大力推进机关的节能降耗工作。

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

(一)工作回顾

去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和*%。

一是以狠抓曹娥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为重点,水环境保护明显好转。以嵊新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坚持“控新”、“治旧”、“监管”、“调整”多管齐下,做好曹娥江流域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曹娥江水质明显好转。编制完成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出台南山水库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办法。在国家统计局、浙江省城调队对我市环境保护的公众调查中,我市市民对饮用水保护工作普遍感到比较满意。

二是狠抓重点区域整治,市级重点监管区如期“摘帽”。建设江段17公里截污干管、38.3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3座提升泵站,建成嵊新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试运行,处理排放达到规定标准,江段水质得到根本改善。开展各项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300余人次,检查企业1800多家次,处罚违法企业200余家。11月份,通过了市污染整治办的验收。

三是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以“五整治一提高”为载体,全市20%的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我市被联合国工发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评为绿色产业先进示范区,创建成功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生态乡镇2个。

四是狠抓重点环境问题整改化解,确保全市环境安全。建立重点环境问题责任化解制度,对境内环保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摸排,梳理重点环保隐患,并依据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列出的重点环境问题,以副市级以上领导为责任领导、乡镇为责任单位,着力实施整改化解,确保了全市环境安全工作的扎实推进。

五是狠抓重点企业整治,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制定《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计划》、《市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配套出台了《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应急预案》。通过限期治理、积极推广中水回用、提高脱硫效率、加快嵊新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等手段,全市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超额完成。

六是狠抓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环保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建成总投资110万元的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投资80万元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子站以及总投资约130万元的浙江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黄泥桥站,并已投入正常运行,实现了24小时的全市自动实时监测。建成省控新和嵊新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控设施,并已与省和市联网。全市55家重点企业也实施了在线监测监控建设,市环保监控中心已建成投用。

(二)今年主要任务

近年来,上级政府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要深入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切实落实减排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纺织、印染、医药、造纸、化工等行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出台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修改完善产业导向目录,严格限制新上高污染项目。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坚决淘汰小印染、小化工、小造纸、小制革、小冶炼等落后生产能力,对存在严重违法排污行为并拒不改正的企业,对整改无望的高污染企业,对不按期淘汰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2.重点推进水污染和工业污染防治。开展曹娥江水域排污口整治,实施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解决嵊新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和进管企业规范排污问题,深入开展热电企业污染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截污管网建设进度,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3.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切实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构建较为完善的固体废弃物处置体系,加强城市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特别是抓紧制定实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规划。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开展农业养殖污染整治,削减养殖污染排放量,加快截污纳管建设,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置”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积极推进河沟池塘污染整治,深入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

4.加大环境监管和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打击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减排的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不断完善环境隐患排查、化解和环境投诉调处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重点环保案件移送督办制度,通过挂牌督办、事后督察、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

矿山生态修复规章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对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

中图分类号 S759.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191-02

1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的资源现状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东经119°30′,北纬41°20′。因牛河源出山梁东麓而得名,呈半山地半丘陵地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区规划面积58.95 km2,其中核心区面积8 km2 [1-2]。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坐落在辽西山区一处蔓延10 km以上的多道山梁上,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有规律的分布于其中,并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宗教祭祀中心。在方圆有致的积石冢内,墓葬以大墓为中心分为若干等级,玉器是仅有的随葬品。积石冢层层迭起位于山顶,形成后世帝王山陵的壮丽景观。坐落在主梁顶上的女神庙供奉着围绕主神的女神群像。权威人士认为“她是红山人的女祖,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共祖”[1-2]。

整个遗址置于万亩松林丛中,冬夏常青,景色优美,环境幽雅,具有原始风貌的特色。全区主要树种有44种87属197种,森林类型为油松、刺槐、山杏人工林,荆条、山枣灌丛组成的半干旱地区植被群落。1993年建立牛河梁省级森林公园,有效保护了遗址区的森林风景资源。

2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名胜古迹景观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牛河梁遗址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引起了中外考古专家的极大关注,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专家考证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史前圣地,更是世界文明中心之一。牛河梁被称为“中华文明史新曙光”,她的出现,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因此,牛河梁被认为是5000年“古文化、古国、古城”之所在,是中华五千年古国的象征。保护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和任务所在。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就是要保护好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森林风景资源)。虽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难免存在矛盾,名胜古迹景观资源更是如此,但是协调和发展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坚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利用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或难以再生的特殊资源。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景观由亚洲最大面积人工油松林构成的森林景观与分布其中的女神庙、积石冢、大型土台建筑址等红山文化代表性建筑构成,是大自然景观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融合体,具有非常高的旅游价值和研究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旅游热情不断升温,了解历史、增进知识的渴望也愈发强烈。对于景区,尤其是文化遗址区景观,如果只强调保护,不仅是浪费资源,而且还扼杀了大众了解历史和认识自然的热情;但是如果开发利用过度,缺乏有效的保护,资源很可能永远消失,那更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必须兼顾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使其健康地可持续发展[3-4]。

3 近年来景观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中的误区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对资源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往往是以经济利益为重,对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被忽略。例如,搞开发建设(矿山开采),严重破坏了土地,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地表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名胜古迹景观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在实际操作中,林业部门更加注重的是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旅游部门则更加强调景观利用,旅游创收则是地方政府的主要关注点[3-4]。

3.2 旅游开发中对景观资源生态系统保护不够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对遗址点的保护通常称为对遗址名胜古迹景观资源的保护重点,而往往忽视了整个区域中的生态系统方面的保护。如果自然景观受到了破坏,尤其是当周边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时,重点景区和主景区的品味和吸引力必然会下降。

3.3 遗址景观资源保护中对景观价值多样性的忽略

古文化遗址景观保护既要遵循遗址保护的自身规律,也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进行保护中不能一味强调保护生态,还可以选择森林旅游、森林疗养、林间游憩、森林探险、科普教学等,迎合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趋向。

4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景观资源保护的对策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保护好遗址景观资源的首要任务,只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切实解决好文化遗址保护、展示与利用的问题。其次在具体实践中,按“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原则,执行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使遗址景观得到有效保护[3-4]。

4.1 景观资源保护的内容

进行景观资源的有效保护首先要确定保护的内容,它应该包括景观资源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2个方面。

4.1.1 保护生态环境的质量。对景观资源保护,首先体现在对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必须对空气、水、土壤质量等生态环境因子的质量加以保护。

(1)空气的保护。首先要避免对空气的污染,在保护区内,要禁止建造会产生大气污染设施,并尽量避免汽车通行,尽量减少保护区农民住户从烟囱排放废气。其次要创造一个空气流通的环境,以保证空气的清新。

(2)水资源保护。暴雨冲刷地面带来杂质和土壤是引起水质的污染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来减少暴雨冲刷引起的水污染。此外,还要控制人为污水排入,截断污染源,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3)土壤的保护。水土流失是土壤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首先要注重水土保持设施设备的建造,禁止乱砍滥伐等破坏植被、增加水土流失的行为;其次还应该建设水土保持林及水土保持工程等修复水土流失的场地,以减缓和消除人为与自然对遗址的表面破坏。

4.1.2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统一的,丰富多彩的植被以及多种多样的动物资源能够进一步丰富自然景观,提升景区旅游价值。保护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代表了文化遗产的大部分。为了保证生物物种的持续利用,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必须做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森林景观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际操作中,处理好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协调二者的发展是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指导原则,因此,要尽可能避免人为干扰,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5-6]。

4.1.3 保护森林景观多样性。森林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林区,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理想的休闲场所。森林景观多样性决定森林旅游综合性。因此,加强各种类型森林景观的保护,如松涛、杏花、红枫、槐香等景观。

4.1.4 保护遗址历史的特征及科学价值。牛河梁文化遗址代表性建筑包括女神庙、积石冢和大型土台建筑址。3个遗址点依山势按南北轴线分布,坛庙冢三位一体,规模宏大壮观,气势雄伟壮大,是红山文化最高层次祭祀中心场所。为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上古时期黄帝等代表人物在北方活动以及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和重要依据,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和科研价值,应予以重点保护,避免盲目开发而造成破坏。

4.2 名胜古迹景观资源保护的措施

根据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景观资源的价值在景观和生态两个方面的体现,划分核心区和保护区的范围,并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

4.2.1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核心区保护。核心区是女神庙、积石冢的集中地,是红山文化遗址的精华所在,景观价值极高。四周树立标志牌和界桩,采用刺丝、石料垒墙、开沟挖壕等方法设置机械围栏。核心区内101国道公路向南绕行,村屯住户进行搬迁,禁止农业耕作,营造景观生态林,还原成原始地带性森林群落。要控制人流流入,避免超负荷接待。区内景观不得进行任何人为改变,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按清华大学设计的申遗要求,可建少量必需的小型设施,如自然地弯曲小路,安全护栏,种植地被物。严禁车辆进入,建造构筑物,挖土、填土或平整土地;禁止干扰和破坏具有生态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场地。

4.2.2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核心区保护。可以适当地发展利用核心区,森林茂密、覆盖度高,可以布置游览观光和娱乐活动的内容,但是必须保护好其中的山地、水体、植被等自然景观,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禁止大型建筑物,禁止挖土、填土或平整土地,砍伐树木或破坏地被物。禁止以商业、工业或制造业为主的设施设备的建造和摆设,以及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农业开发。严禁开山采石,挖土采砂。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可大力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果,这样春可以观花,秋可以看果,既美化环境,又增加经济效益。

4.2.3 森林景观的保护。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森林资源是重要保护对象之一。景区森林资源的保护主要是做好护林、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防火等。

(1)护林 。护林的任务是防止乱砍乱伐、滥刨乱挖(包括树木、下木、藤本植物、中草药材等);禁止搂山坡土、刨树根树桩、开山采石、挖土垫圈等。

(2)病虫害防治。牛河梁林木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松毛虫、天幕毛虫、杨干象、天牛等的防治。以综合防治为主,在虫口密度大时用药物防治,虫口密度小时用生物防治。加大生物防治和营林的力度,如针对松毛虫,可以做好保护好灰喜鹊,设置人工鸟巢,为其繁殖创造条件。

(3)森林防火。森林防火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的头等大事,健全组织机构,组建扑火队伍,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与保护区内各村组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落实责任到山头、地头、人头。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设置远程林火监测系统与市防火中心联网。此外,为了更好地预防森林火灾,可以采用营林措施,如营造混交林,在易燃林中通过种植阻燃林带,在针叶林中种植阔叶林带,实行带状混交。既提高了森林的景观效益,在发生火灾时,又能够减慢火灾蔓延的速度。

5 结语

通过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资源景观保护,力求恢复和保持文化遗址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系统,建立和健全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完善展示系统,使保护区文化遗址保存完整、绿化最美、旅游产业最兴。

6 参考文献

[1] 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J].考古,2007(10):52-61.

[2] 董婕.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所在地区古今气候差异程度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87-91.

[3] 韦立华. 试论千山风景区的资源保护[J].辽宁林业科技,2008(1):53-55.

[4] 郭春华,吴烨. 风景资源保护的思考[J].林业科技,2003(6):60-62.

矿山生态修复规章制度范文第5篇

根据大会安排,下面我对20*年全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部署。

一、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我县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20*年,是我县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与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一年,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年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单位。20*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年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工作业绩考核,根据各乡镇(街道)的不同特点,实行个性化考核。加强生态建设资金保障,出台《*县生态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115”生态示范工程。根据*市政府提出的“1250”工程,我县提出了实施“115”工程。一年来,共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9家、农居点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2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示范工程5个、创建省、市、县三级绿色学校10所、绿色社区4个、通过清洁生产审计评审企业10家,其中浙江蜂之语集团和*市汽车内饰件厂被命名为*市首批环境保护模范企业;完成农村改水项目138个,新增受益群众9.1万人,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900座。全面启动生态村镇创建。到20*年底,已经有5个乡镇(街道)申报了*市生态乡镇(街道)验收,其中桐君街道通过了市级预验收。有6个村申报*市市级生态村验收,其中阳山畈、合岭、西庄三个村已通过验收。有31个村申报县级生态村验收,其中有12个村已经通过验收。

2、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县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办法》、《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一系列生活饮用水源保护规范性文件。完成《生活饮用水源保护规划》的编制,九个集中式供水水厂均建立健全了生活饮用水源保护的规章制度。瑶琳、横村、深澳、旧县等四个自来水厂通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达标区验收。开展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执法检查和污染整治工作,对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的三个排污口下达关闭决定,下达限期治理企业三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采砂整治和码头整治。*江水库漂浮物和水葫芦打捞工作采取了早计划、早部署、抓源头、早打捞的科学打捞方式,有效地遏制了水葫芦的生长和繁衍。20*年4月至6月期间打捞深埋不明来源、不明死因的死猪400余头,为钱塘江下游地区生活饮用水源安全作出了贡献。

3、环境污染整治力度空前。严格执行*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年共审批293个项目,否决了塑料粒子、喷塑、印染、电镀、熔炼等高污染、高能耗、不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项目85家。制订《*县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对市级重点监管区钟山乡石材行业和其它七大行业进行专项整治,石材企业完成治理107家,电镀、化工、印染、造纸等重点污染行业的整治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关闭了1家电镀厂、2家熔炼厂、15家红砖厂、2家机立窑水泥厂等共计46家低、小、散、重污染企业。建设标准化排污口23家,安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15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检查排污企业400多厂次,监测367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4起,处罚金额102.5万元。

4、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行,日处理4万吨的二期工程完成前期规划并先行完成了5公里管网建设。老城区污水过江管网全面竣工。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分水镇、*江镇、横村镇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江镇污水处理厂已于20*年12月10日开工建设。凤川镇、莪山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组织实施。全县已有11个村建成农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和分水江临安-*交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

经过努力,全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部分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有了一定改善,确保了环境安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从全国的大环境来讲,今后5到10年污染压力将持续加大,未来15年中国人口将继续增长,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翻,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形势严峻,表现在“三个高峰”同时到来:一是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已经到来;二是突发性环境事件进入高发时期,环境安全受到挑战;三是群体性环境事件呈迅速上升趋势,污染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从我县的环境现状来讲,形势也很严峻,一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二是环境投诉居高不下,呈上升趋势,工业结构性污染依然很严重,部分污染物指标排放总量已接近或突破环境容量,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日益突出;三是水源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也是近年来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中较多的一项内容;四是监测能力、应急能力、人员素质等环保能力建设还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执法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明确20*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主要工作任务

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纲要要求2010年我县基本建成生态县,围绕这一目标,结合《*市20*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20*年我们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一是加强治理与技术改造,加大老污染企业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电镀、熔炼、化工、印染、造纸等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实施县控以上污染企业排污口标准化整治,增强污染物排放的监控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加强县城及沿高速公路、国道烟气排放单位的管理,创建杭千高速(*段)烟尘控制区。开展分水喷塑行业大气污染整治。认真做好化学危险品和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规范管理,严格防范意外事故发生。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坚决取缔“十五小”、“新五小”以及未经审批擅自从事污染行业的企业。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和粪尿综合利用工作,进一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二是深化石材企业综合治理。规范石材企业的发展,对新批的石材企业必须做到符合县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逐步实现大锯进厂房、污水回收利用、场地硬化,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污染反弹。力争20*年上半年摘除钟山乡石材加工企业环境污染“市级重点监管区”的帽子。三是坚持创新,严格把好工业项目准入关。充分发挥县工业项目招商引资把关领导小组的作用,污染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按照《*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对重点建设项目咨询省市专家,多方论证、实地考察,杜绝引进不符合环境功能区要求、产业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四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1234”工程。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工业“三废”的综合治理,支持石材行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在重污染行业中确定6家工业企业进行强制清洁生产,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引导注重环境保护,做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工作,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

2、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一是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年我县将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通过预验收,围绕这一目标,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自己职责,通力协作,加大工作力度,共同完成创建任务。二是继续深入开展“115”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生态示范工程的宣传示范作用,多绿创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生态公墓示范点建设、清洁生产推进、绿色、有机无公害农林产品基地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点建设、工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河道和小流域治理等工作抓出精品和亮点,以点带面,推进生态工程建设。三是抓好生态村镇建设。要突出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环境的洁化美化、农村安全饮用水等工作重点,创建示范工程。20*年,*江、凤川两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并通过预验收。旧县、新合、莪山、横村创建*市市级生态乡镇(街道),并通过预验收。*江镇和凤川镇要有30%的村通过生态村验收。旧县街道、横村镇、新合乡、莪山乡要有20%的村通过生态村验收。其它乡镇要按照创建计划完成年度创建工作任务。

3、切实加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工作。20*年要在巩固深澳等四个生活饮用水源保护达标区的基础上,创建分水自来水厂、横村新水厂、*江镇自来水厂等三个生活饮用水源保护达标区。拆除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江南造纸厂、信达包装纸厂、申富水泥制品厂三个排污口。对*江沿岸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码头进行专项整治。完成县城新水厂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取缔一级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采砂作业,进一步削减两江采砂总量。要根据省政府批准的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规划红线,实施规范管理,确保保护到位。

4、进一步加大环境基础实施建设力度。*年我们要集中有限财力,抓好重点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年内力争完成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一期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等比例采样器和在线监测设施的安装,制定脱氨除磷改建方案。加快县城截污纳管,新增管网5公里以上,增加截污量,充分发挥好一期工程的处理能力。完成凤川、莪山污水处理站,凤川、*江垃圾中转站建设。*江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分水镇、横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编制县城与乡镇环卫一体化专项规划,逐步实行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