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设计swot分析

景观设计swot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景观设计swot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景观设计swot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绿化养护管理;swot优劣势分析;技术咨询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 of Shunde, we will make the SWO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 of Daliang district of Shunde. We will, based on the vested advantages we hav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Green Maintenance,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and mak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in this area, so as to analyz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we may confront in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

Key word:

The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the SWO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alysis;technical consultation

随着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城市园林绿化大规模建设转入巩固、完善和提高绿化成果的阶段,绿化养护管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1]。通过对大良绿地质量和现状的调研,对顺德大良城市绿化养护管理进行优劣势战略性分析,利用绿化管养的已有优势,对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提高顺德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一、顺德大良城市绿化现状分析

1.大良绿化背景分析

佛山市顺德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顺德区总面积806.08平方公里,总人口150万。《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提出分三期构建“两带”、“两区”、“三环”、“九廊”城市绿地系统,勾勒出岭南特色“生态山水城市”的轮廓。大良―容桂―伦教组团环城绿带作为规划的“三环”之一,主要由大良、容桂、伦教河涌绿化隔离带组成。顺德大良中心城区绿地建设卓有成效,城区公园众多,分布较广,从点、线到面同步发展,正在形成“一心、多环、加斑块”的绿地格局,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改善了城区居民的生活质素。

2.大良绿量分析

大良绿地总面积1225643.8O,北片绿化总面积282843.9O,包括公园面积165255O,花基面积80617.9O,山头面积28971O,锦湖育树场面积8000O。其中北片绿化总面积公园包括21街道小公园。总共有乔木3226株,乔木种类分别是木棉,水芒,细叶榕、桂花等七十多种。灌木种类有五指毛桃、大红花、七彩大红花、黄榕、福建茶、勒杜鹃、红绒球、驳骨丹、杜鹃、山指甲等。地被植物有红桑、大叶蚌仔等。北片街道有道路62条,总共6515棵乔木,路树为银桦、杜英、紫荆等。南片绿化总面积391506.24O,包括公园面积154399O,花基面积218126.24O,山头面积18981O。其中绿地公园总共有乔灌木4400株,包括高山榕,木棉,大王椰子,花叶榕等。灌木有七彩大红花、黄榕、福建茶等。

南片街道有道路有77条,总共路树数量为9811株,分别是红花紫荆,大王椰子、细叶榕、铁刀木等。

德胜片绿化面积87464O,其中乔灌木有细叶榄仁,大叶榄仁,黄槐,紫檀等。德胜片路树紫檀、鱼尾葵、垂榕等。

红岗公园的总面积为125000O,乔木数量为6787株,品种分别有羊蹄甲,鸡蛋花,尖叶杜英等苗木。公园设施有厕所,保安亭,平台阶,停车场,双亭,单亭,长廊,烧烤场等。

钟楼公园总面积为68990平方米,草坪面积为15000平方米,乔木数量为696株,苗木种类有洋紫荆,木棉,细叶榕等。

二.顺德大良城市绿地管养优势(Strengths)战略分析

1.顺德区大良中心城区绿化成绩比较突出。通过多管齐下的绿化建设方式,大大增加了城市绿量。顺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0%左右,新建住宅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0%。其次在增加绿地面积的同时,着力推出园林绿化精品,把顺峰山公园作为园林建设核心,打造成“城市之肺”,德胜广场、钟楼公园、凤岭公园、桂畔公园等进行绿地的养护改造,成为园林绿化的亮点。具有面积大、色彩层次丰富和绿化品种多样等特点。

2.管养工作上精益求精,日常自查资料规范、齐全,对管养单位施肥、喷药、修剪的情况记录详尽。

3.管养水平日趋完善,以精细管养提升绿化效果,造型植物修剪效果较好,对枯死植物的补植力度大;草地修剪较及时,平整、杂草较少、干净整洁,公园植物修剪较及时,修剪工艺良好,树圈处理较规范。

4.管养工作植物病虫害防治、水肥管养和卫生管理都比较到位。植物长势良好,环境卫生良好,公厕设施维护完善。园建设施维护良好,牛皮癣广告基本不存在。丹桂路的中间绿化带,使用双层网状隔离护栏,既可有效防止市民攀爬,阻隔车辆迎面灯光,而且景观效果较好。

5. 区域绿道全部贯通,配套设施完善。

6.大良街道和区绿委对绿化工作非常重视。各职能部门对绿化管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逐步得到充实。

三.顺德大良城市绿地管养劣势(Weaknesses)战略分析

1.绿化管养费率偏低,管养不够精细, 技术人才流失,人员素质低。与周边市区相比,顺德绿化管养费率总体偏低。管养经费投入不足,造成政府得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企业得不到合理的经营利润,群众得不到高质素的生活环境。2009年旧城区的管养价格普遍为7元/O,新城区管养单价平均为5.2元/O,总体管养的性价比不算高。2011年用工、材料、燃油等成本大幅提高,造成顺德区管养费率与管养要求更不相符。

2. 部分镇街衔接处出现绿化死角,管养工作不到位,杂草较多、修剪不整齐、水肥明显不足的现象,管理粗放。道路、公园存在一些卫生死角。

3.绿化管养技术人员不够专业,素质太低,管养技术没有标准化,管养措施不力,绿化效果不理想。绿化补植不及时,残、缺株现象比较普遍。比如植物修剪不规范。一是修剪不及时,二是修剪不按标准执行,修剪工艺不精细,造成修剪效果差,植物形态欠佳。草坪管理不善,杂草多,不平整。

4.绿化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还不够到位,监督力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检查工作形式化。南国中路顺之旅附近部分行道树枝干被市民乱砍,绿化景观遭到破坏。桂畔公园部分树木开始老化,部分植株病虫害较严重,如高山榕虫害、凤凰木寄生等;大树下较多草皮由于光线不足造成成片枯死。

5.区域绿道管养存在管理缺位现象。区域绿道虽然全部贯通,但是有些没有完成部门间管理移交手续,造成以下现象:标志标识牌破损较严重,牛皮癣广告情况较多;绿道保洁情况较差;绿道被机动车占道情况严重;在城区车辆较多路段和堤围路段,警示标牌不足;较多驿站管理没到位;自行车租赁场地不足等现象。

6.在设计及施工阶段苗木的配置、土壤以及规格等部分没有对绿化质量监控到位。造成在部分地段植物长势不好以至于影响绿地景观的后果。祥和路中间绿化带交通路口的部分植物(如红叶李等)长势过高,影响行车和行人视线,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顺风湾绿地内其他施工单位施工后对绿化的恢复种植质量差;如花灌木黄金叶在冬天受冻时叶片会变黑,黄金榕的色彩造景功能若没有充分的日照就无法显现,美丽针葵由于强光照射叶色发黄,而花灌木的花期是有季节性的,无法常年有花等等。

7.缺乏精品、亮点工程,达不到作为我区重要门户应有的水平要求。

四、顺德大良城市绿地管理养护SO、WO战略分析,机会表现在《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和“创文”、“美城行动”迫切形势下。

4.1 SO战略(优势一机会战略)

4.1.1.借“创文”、“美城行动”的东风,对顺德大良绿化养护质量和等级水平提出更高的标准。大良街道结合创文工作,开展了对公园和道路设施的修复改造,取得明显效果。

4.1.2.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对绿化管养工作的重视程度。

4.1.3.完善绿地的管养技术水平,严格遵守技术规范,提高绿地的管养技术标准。

4.1.4.将绿地管理日常工作规范化,有效开展绿化管养的管理和考评工作。

4.2 WO战略(劣势一机会战略)

4.2.1充实管理队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4.2.2加强“绿化、卫生死角”管理,明确其管护责任。结合创文工作,大良市政公园公厕有专人清洁维护、公园水体垃圾清理及时、绿地保洁情况好转、垃圾桶维护修复良好。

4.2.3 绿化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具体化,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对存在问题整改跟踪到位。

4.4.4绿委办对园林绿化管理养护进行深入的监督,引入专家、行业和社会的指导作用。

4.4.5大良中心城区的特点决定了绿化养护必须走精品化的道路

五.顺德大良城市绿地管理养护ST、WT战略分析

威胁表现在市场环境不佳,绿化管养工作没有积极性和技术性,管养技术水平不专业化

5.1ST战略(优势一威胁战略)

5.1.1 深入执行地方绿化管养标准,加强绿地管养环节和技术标准化。

5.1.2加强大良绿化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5.1.3通过培训、考察、监督、检查加强学习交流,提高绿化管理人员素质。

5.1.4加强宣传,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市民绿化意识。

5.1.5 严格的检查监督机制是做好养护工作的保障。

5.1.6 绿化从设计起到施工、养护阶段都能够达到高质量的管养水平。

5.1.7多出精品,多出亮点,打造顺德绿色城市。

5.2WT战略(弱势一威胁战略)

5.2.1加强街道绿化建设和管养部门沟通协调,在建设管护期到期前,提前做好工程养护交接工作,避免出现绿化“缺管期”。

5.2.2引入市场机制,合理编订绿化管养招标价格,完善绿化招投标管理制度。

5.2.3采取有力措施整治绿化管养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

5.2.4优化绿化灌溉设计,科学选配绿化喷淋设备,大良城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研究如何改善和排除自动喷淋缺点的情况下,对辖区内植物灌溉方式进行重新设计,因地制宜,确定优化的喷淋办法[2]。

5.2.5提出节约型绿地的管养策略,降低管养成本。比如提高土壤质量、绿化废弃物的利用等。

5.2.6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营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5.2.7 加大与专业技术部门的合作进行技术咨询和开展技术协作。

2011年大良城区针对自己辖区的优劣势,确定自己的该弱项,由上至下以及从政府到企业系统性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改进和提高,包括建立培训制度、加大队伍建设、规范管养标准,确认管养责任、提高管养费率、引入技术咨询、建议生态管养等多项措施[3]。这对大良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和充分展现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实现城市可持续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 张瑜;;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探究[J];《农家科技》 2011年S1期

[21]马雪明;鲍金艳;节约型园林在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3] 王中华;徐莎;程桂芳;;全面树立精品意识 实现绿地精细化管理[A]; 《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 2009年

[4] 郑燕宁;江芳;关于对大良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现状战略性分析和建议[J];价值工程;2012,07;

此项目获得由顺德大良城管局来源的2010年横向科研立项《大良绿化养护管理技术咨询项目》,相关数据来源于顺德大良城管局和顺德绿委办。

作者简介:

景观设计swot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场所理论、人与环境

Abstract: The lost space is unpleasant, but a kind of the anti-tradition city space. It has no profits to users or the environment, and need to be redesigned. They have no the boundary which can be defined, and are not the continuous way to connect to each landscape elements, the pure space in modern city and architecture, possessing the hyperspace and hypertime feature, separates itself from the environm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city, and makes the people who live in it loss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 For rebuild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we must abandon the vacuity exiting in the large scale desig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fic and idiomatical sites.

Key words: public space 、site theory、human and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的人类的五种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认为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在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更高级的需求,我们需要创造具有场所精神、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人性化公共空间。

1项目背景

随着东北的振兴以及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以重工业著名的铁西区的面貌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市区内的大部分工厂迁入位于沈阳西部开发区,在整个区域内不再有重工业的污染,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宜居空间,可以说如今的铁西区向着宜居的目标一步步的靠近。该项目的改造恰是在建设宜居铁西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

2项目分析

2.1 区位分析:

基地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北一东路与兴华北街的交会口出,西邻阳江街,北临光明苑小区。与铁西重型文化广场相对。占地约0.38公顷。随着城市格局与肌理的演变,用地的性质经历了城郊空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城市绿地的演变。

2.2现状条件分析:

基地有围墙包围,外部需要跨域进入内部,唯有紧邻的小区可直接进入,因此地块基本属于小区内部的绿地,外部城市使用较少;基地的地势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趋势,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中心最高点伫立着凉亭;地块分布着是蜿蜒的小道,主要由石板铺设,贯穿基地内部;绿化植物基本覆盖基地,主要丛生着杂草以及地被植物,少有灌木、乔木,乔木主要以行道树的形式存在;夜晚存在安全隐患,人的活动很少。

2.3 SWOT分析

2.3.1优势:

①交通联系便捷,可达性强;

②地处道路交叉口出,容易形成良好的城市街道景观效果。

2.3.2劣势:

①属于临近城市主干道的城市开放空间,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②城市公共绿地被划入小区内绿地,有围墙包围,破坏与城市空间的联系。

2.3.3机遇:虽然属于城市的废弃空间,

①是对城市失落空间的再开发,激发出填补那些空间阻隔的创造力;

②可以发掘城市空间中未被发掘的资源,具有成为城市积极空间的潜在价值;

③基地有一定的高低起伏,可以创造丰富的高差,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3对基地的改造

3.1满足各类使用人群的需求

场所理论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可以很好地指导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公共开放空间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公共空间与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加强多用途、多层次的绿化开放空间体系的建设,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爱好和收入的居民在不同时间的不同需求。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比如,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布局设计中,要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的行为心理特点,还要充分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落实在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坡道、盲文标识、专用公厕等细部设施的规划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游憩场所。

3.2创造绿化丰富的生态空间

植树、种草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空气湿度、防风减尘、吸纳有害气体、减弱噪声等作用;城市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减少地面又是排除热岛效应或温室效应的有力措施。绿色植物也是丰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要方法。城市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 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创造宜人、生态的绿色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此外,在植物绿化时,还可以当地的市树、市花为主要绿化植物,使市民产生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级的人类需求。

3.3加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

现代场所理论认为,场所是由具体的实在物质、形状、肌理、色彩构成的,这些元素共同构成环境的特色(C·诺伯格-舒尔茨,1976)。任何场所的营造都应该充分考虑所在城市的环境与功能联系。在城市环境中,不同地区、时代有着不同的界定街道、广场、园林、院落等基本城市元素边界的语言,正是这些语言的组织使不同的场所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品质。城市不同场所类型在城市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的组织下形成城市可识别的整体环境特色。

4结语

“失落空间,是令人不愉快、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的城市空间,对环境和使用者而言毫无益处。它们没有可以界定的边界,而且未以连续的方式去连接各个景观要素。现代城市、建筑,超时空的纯粹空间脱离了城市的环境、历史和文化背景,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丧失基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要重新建立这种人文品质,必须摒弃大尺度设计的空洞,重视具体的有特色的场所的营造。”

改造城市的失落空间就是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改善空间环境质量、增加文化内涵、加强与外界联系等方面改造城市的失落空间。使得居民在这些空间中从新找回归属感与认同感。人的情感与所处环境相互作用产生反应。人的记忆,感受与价值等情感因素与空间资源之间会产生情感意义上的互动,所以个人就会产生对场所的依附行为。人在城市空间中各自的行为与文化,建构自己空间的意义。这些景观区域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形象意义区。这样这些失落的城市空间将会从新称为具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5参考文献

[1] I. L.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3] 吕正化, 马青. 街道环境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景观设计swot分析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山地住宅;营销战略;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建设的时间、空间和布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选择自然环境优美、靠近都市的山地进行住宅建设,将成为城市住宅开发的一条重要出路。如今,山居已经不再仅是一种文人偏爱的文化,作为一种住宅发展的趋势,正引起国内专家学者和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视。本文基于对山地住宅的重视,在其营销战略与策略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做一些尝试性的研究。

1山地住宅的定义

山地住宅:我们一般定义为依山地而建,供人们居住的建筑物为山地住宅。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依山而居历史悠久,大量的山庄、别墅、书院、学舍、庵观、寺院等建筑,都蕴涵着深远的山居文化。这些建筑不仅依地而建,更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和诗情画意的融人。我国传统的古村落大多依山傍水,是山地住宅的典型。本文研究在现代房地产企业运作下的城市山地住宅项目,农村村民居住的山地住宅以及书院、学舍、庵观、寺院等建筑项目暂不在研究之列。

2我国山地住宅开发的可行性

1)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发展,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增大,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数量与规模不断的扩大,一系列的矛盾和环境问题集中在城市里表现出来,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紧张导致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希望能在城市近郊或城市外找到适合自己居住的地方。

2)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高收入阶层人群出现,他们已不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开始逃避城内不良生存环境,寻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人居环境和生活理念。

3)居住环境是一种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消费品,这样就使有较好自然环境条件的城市近郊山地成为稀缺的公共物品,某些居民愿意出更多的钱而居住在更理想的环境中,这是一种合理的消费行为。

4)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回归自然”人居理念驱动下,使房地产开发商依据这种消费心理会选择这种自然环境优美的区域进行开发来构建市场,这样促使位于城市内部及近郊自然环境优越的山地成为现代都市居住楼盘开发的首选。

5)我国大多数城市距山地较近的空间选址为山地住宅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必要的辅助条件。

3我国山地住宅市场营销与发展现状

1)我国山地住宅现阶段主要作为一个概念在积极推广,但是业界仍然有很多山地住宅的表现形式。如别墅、山地排屋等。山地住宅这种概念正在为人们所接受。

2)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居住观念的改变,城郊房产迅速发展,适合中高收入阶层购买的别墅、排屋更是遍地开花。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附近的山区开发建设了不少山地别墅式住宅,购房者多为城市中较高收入阶层成员,购房目的多为购置满足度假、休闲等需要的第二套住宅。

3)作为山地住宅项目,国内房地产企业重点停留在开发别墅等高级住宅项目上。很多项目都是超级豪华的别墅住宅。山地住宅巨大的市场总量正在逐渐为市场所激活。

4)山地住宅项目开发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不够清晰,营销策略也是停留在普通房地产项目的营销手段的组合,同时强调高容积率,对原有生态破坏严重。这与山地住宅作为住宅发展的趋势是相违背的。

4山地住宅的营销战略

4.1 SWOT分析

1)发展山地住宅,与平地住宅相比其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居住优势:①环境优美的山地住宅,能最好地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②山地住宅完全符合中国五千年来对住宅科学选址的居住总结;③山地住宅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④山地住宅的适应性广,可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作灵活调节,这便确定了自身发展的潜质。山地住宅有着丰富的绿色资源,其拥有的优势将是其他住宅远不能比拟的。绿色的山地住宅势必成为时代居住发展的趋势之一。

2)发展山地住宅,有其固有的劣势:①住宅的开发与环境的保护协调困难,景观设计有一定难度;②山上建筑的工程技术局限。

3)发展山地住宅,存在很多机会:①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山居文化。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所以依山而居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②事实上,在国内许多城市近郊荒山已成为开发热点。近郊山地开发的条件已经成熟;③汽车的普及以及道路的畅通,缩短了山地住宅与城市中心区的交通距离,为城市居民迁出城市中心地区、到城市周边的山地住宅居住创造了先决条件;④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遍使用,使居家办公成为可能,人们即使远离主城区,工作和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⑤科技的发展为山地住宅带来灾害防范、公共卫生等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山地、丘陵占三分之二,平地只有13%,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4)发展山地住宅必须注意潜在的威胁:①城市人们回归自然后,又想回归城市的心态难以把握。叶公好龙的本性又使现代人不能离开城市太远;②风水学是一把双刃剑,风水说甚至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

图1中不同的因素不同的组合就成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在现阶段的中国具体市场环境下山地住宅有其特有的目标市场。经济收入状况是住房购买中的决定性因素。而职业构成不同所带来的收入差异在社会区域形成中将会起重要作用,并由此导致购买住房档次的差异。

我国现行住房改革相关政策中,将商品房大致分为高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价出租房三种针对不同收入阶层所提供的选择。山地高级住宅区的开发正是上述机制在当前的城市住宅扩散中有很好的验证,考虑其特有的稀缺环境成本内部化所带来的经济成本的增加,导致其房价必然要高于普通住房,要求购房者必须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收入来源。

4.3目标市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选择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中产阶层”作为山地住宅的目标市场。在现代社会中“中产阶层”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细分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基本分属五大类型:

1)白领阶层。包括经理,外资企业白领雇员,国有和其他形式企业的中下层管理人员,特殊垄断行业(金融保险、电信等)的中下层管理人员和雇员。

2)中、小规模企业的商业精英阶层(企业家)是经济资本相对雄厚的群体。包括中、小型私营企业主,国有、合资等企业的承包经营者。

3)一定层次的政府官员(政治精英),行政职位大概是分属于局级、处级、科级。政治资本相对雄厚的群体。据中国社科院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官员已成为中产阶层。

4)专业人士(智力精英)。文化资本相对雄厚的群体。这部分群体涉及的领域很杂,包括教授、研究员等高级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大、中学教师,建筑师,律师,会计师,精算师,科技人才。

5)新型文化人。影视制作人、编辑、记者、专业撰稿人等。大都工作在朝阳型的文化产业,并能从资讯中接触到大量的消费品位、潮流等信息,被称之为提供符号产品与服务的新型小资者的文化媒介人。

4.4品牌战略

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呈现这样一些倾向:时尚消费、品牌消费、文化消费、品位消费、休闲消费与享受型消费。品牌是一个复合概念,它由品牌名称、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标志、品牌色彩、品牌包装以及商标等要素组成。如果用最简单的概括来表述:品牌就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结合,又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内心认同度。品牌战略的本质就是创造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山地住宅与平地住宅比较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差异,山地住宅实施品牌就是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的实现品牌文化、居住文化差异化。山地住宅如何在差异的基础之上实现更进一步的差异化,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选择绿色营销和文化营销来构建山地住宅的品牌。

1)重视“生态”概念,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房地产企业的卖点正向“生态”、“健康”转变。这其实反映了消费者心理的变化——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人居环境“生态化”的根本即是对自然环境的关心,也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对山地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要尽可能的尊重、利用,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筑设计要树立整体观念,注重整体建筑风格的统一,充分考虑周围环境气氛,处理好单体建筑与环境及背景建筑群在风格、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和谐统一。绿化也是实现生态住区的重要途径,又是评价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品牌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文化品味是超越产品实体层的抽象观念形态,它构成了品牌的灵魂。人居精品不仅给消费者物质上的满足,而且更多地是带来文化色彩和精神享受,其魅力正是植根于消费者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和崇拜,而使品牌经久不衰的秘密是隐含在品牌之中的文化力.文化并不虚无,要真正将文化融人到社区环境中,融人到建筑作品中,融人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中,融人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成功地运用文化所特有的沟通能力,聚集具有类似文化素养的人群,通过项目的开发与之取得价值观方面的认同,建立起较为密切的关系,从而使该人群成为公司忠实的潜在消费群。

5山地住宅的营销策略(4P&4C)

4P 4c都是营销组合理论,4P即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4c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消费者获取满足的成本、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有效沟通。许多学者认为4P理论的思维基础偏重于企业,它比较适合产品供不应求或竞争不够激烈的市场环境。4c理论的思维基础偏重于消费者,它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4c理论并结合4P理论中的分析角度来探讨山地住宅的营销策略。

5.1产品与顾客

山地住宅项目不仅通过建筑要素为顾客提供核心利益,还通过环境要素、基础设施要素、人文要素、形象要素为顾客提供附加利益。在统一品牌运作下的山地住宅项目以绿色营销、文化营销为主要营销手段,坚持以顾客为中心,遵循自然改造自然。按照一定的规划原则和特有的产品设计原则倾心为“中产阶层”打造山地住宅精心之作。

1)山地住宅的规划原则。山地住宅的规划原则应是生态先行、景观先行。山地住宅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保护原生态及生态景观。山地的原生态及生态景观,大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有的还涉及水域生态系统。首先要求保护原生态系统,使地形、溪流、植被,鸟类与其他野生生物的活动路径及栖息地等都有其连续性。其次,好的土地规划要尽量地减少现存格局对各种“流”(气流、水流……)的干扰。

2)山地住宅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山地住宅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是应该做到景观先行、人工与自然和谐。“先造景观,后盖房子”。“中产阶级”物质生活水平比较高,他们对景观的要求已不是建筑单体中插入绿化,而是对成片规划的景观有着强烈的诉求。

3)山地住宅的建筑设计原则。建筑应是景观中景点的主题,故建筑纳入景观中。建筑设计要照顾其形体、色调、环境等要素(即处理好微尺度的景观),同时要注意住宅区的总体布局(即处理好小尺度到中尺度的景观)。住宅如果是联体,则需考虑风格统一的问题;住宅是各自独立、分散的,则可以林木和围墙隔离各座建筑,使其自成系统,其建筑风格可各异、各具特色。总而言之,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要同步进行,使其风格一致、协调。山地住宅的建筑设计要通过对地块山形地貌的理解,找到最有效的构思方案。如建筑沿等高线随山体布局,形成了收放自如、起伏跌宕的局面;再如根据不同坡向和地形高差及台基面积建造不同类型的建筑,使每幢建筑顺应山势,与坡地交错,这样一方面丰富了住宅的场所,同时也避免了对自然山体的破坏。坚决避免简单地把平地住宅搬到山上,楼型呆板,色彩单调,不能充分利用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使建筑与山体有机地融为一体;坚决避免片面追求容积率,在山上建造高密度的小区,使山景住宅的舒适度大打折扣。

5.2价格与成本

“中产阶层”有强烈的品牌情结。品牌竞争是高层次的竞争,增强企业形象的定价目标应该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相一致。因此山地住宅定价应该考虑品牌形象与品牌溢价、消费者物有所值的消费心理、与竞争者的差异化优势以及竞争者价格与企业成本。

5.3分销与便利

消费者的购房行为是一个程序相当复杂涉及面较广、跨度时间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投入的不仅是数额巨大的资金,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山地住宅项目的销售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售楼部。售楼部的设置一般有现场售楼处、市中心售楼处、集团公司总售楼处三种方式,山地住宅可根据具体情况单独使用或并用。售楼部是实现销售的重要战场,也是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必须重视现场形象的包装,使之符合公司的统一形象;必须增加对现场人员的培训,提高销售执行力度;必须加强与客户的沟通,真正把握客户的心理和需求;必须详细记录各种信息,定期分析整理,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现场售楼处便于客户现场参观考察,眼见为实,给客户非常直观的感觉;因为山地住宅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市中心售楼处很有必要,便于促进成交、便于为客户服务;集团公司总售楼处则把公司所有在售项目统一展示,整合营销资源,整体上给客户良好印象。

2)网络。选购房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慎之又慎,反复衡量比较的结果。“中产阶层”经常与网络打交道。选择网络销售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建设一个房地产企业网站,不过网络重点在于展示,让购房者能够在互联网上全面了解开发商背景和楼盘产品特色,增强购房者的信心,这对于房产开发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景观设计swot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观果植物;园林;观赏性;应用

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果树只是被认为其果实可以食用的一种经济作物。而现代虽然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果树产业也发展迅猛,但却始终只偏重于鲜食及果品加工,对果树的观赏价值重视不够。实际上,果树不仅有果可食,还有花可观、有叶可赏、有枝可鉴、有香可闻,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做为美化观赏的价值及意义远多于生产的价值。

观果植物在园林中的SWOT分析,就是对观果植物在园林中的优势、弱势、核心竞争力等进行分析,使之更容易体现出观果植物在园林中有着优越的观赏性、丰富的季相变化、对环境的抗逆性以及其对人们产生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食用价值。

1 观果植物的优势

1.1 观果植物的观赏性

观果植物的观赏性主要可以观花、品果、赏叶、看型、闻香等5大优势。观果植物的花除了拥有传统果树的花形花色外,还能对其形、色进行培育变种,使观果植物色彩千变万化,从而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如石榴花如火,梨花如雪等。

观果植物的果实观赏特性极其优越。其果形让人联想,如葡萄的果实则如珍珠般晶莹剔透等,特别是葡萄的变种美人指,形如美人手指,煞是好看;丰富多彩的果实颜色,也可以让人秀色可餐。

观果植物不但可以欣赏叶形,更可以观赏叶色。特别是随季节变化而变色的观果植物,如魔法师一般,更能体现大自然的季相景观,如石榴春天为黄色,夏天变绿色;银杏春天为嫩绿色,夏季变成浓绿色,秋季却再变换为金黄色。

枝形奇特的如桃,桃树皮呈黑色,枝形自然弯曲,尽显其苍老。因此,桃也被寓意为长寿之意[1]。有些观果植物更是具有花、叶、果、枝、型等多方面优越的观赏特性,如石榴、梨、桃等。

观果植物与传统景观树种最大的区别就是果香这一特性。果香的香味浓郁且能引人食欲,如清朝慈禧太后就非常喜欢摆果闻香,每年因满足个人的闻香嗜好所消耗的水果就不计其数。

1.2 观果植物的季相变化

在园林的应用中,最能体现季相变化的就是观果植物,它可以体现春花、夏叶、秋果、冬姿,使园林景观能够根据季节变化而变换不同的景观,此种现象就是观果植物的季相变化。现代观果植物园林的应用,除了要求能为人们带来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与食用价值之外,还要求能为人们带来最为自然的感受,也是唯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人生意义的风景[2-3]。

观果植物的季相变化从原理上说就是观果植物对于气候变化的一种反应。是观果植物为了适应大自然的一种表现。只要合理利用观果植物的形、色、花、果等观赏特性,巧妙的合理配置,使观果植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达到最佳观赏效果,就能成为园林景观中动态的美景,正如“梨云”,“海棠雨”等文人墨客的理想境界。

1.3 观果植物的抗逆性

在乡村庭院绿化及园林绿地中,观果植物的抗逆性尤为重要,因为观果植物一般有可以耐旱、耐瘠薄、少病虫害等一种或多种抗逆性,这样可以降低观果植物的管理成本,减少对人们生活及观赏的不利影响。下面举例说明几种观果植物(表1)。

1.4 观果植物的价值

在观果植物园林景观中,只有对观果植物的配置及应用合理运用,才能体现其观果植物的价值;即观果植物的经济、文化、生态及食用价值。

1.4.1 观果植物的经济价值。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果树种植与生产突飞猛进,成为农业经济的后起之秀,2003年全国果树总面积943.67hm2,总产量7551.5万t,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3大种植业,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解决“农村、农民和农村经济”的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8年到1998年间,具观光型的“都市农庄果园”面积平均增速达12%,其产值由开始的不到5000万美元迅速猛增至180亿美元。可以断言,观光果业作为我国果业经济新的内容,其经济发展潜力非常惊人,对传统果业向新型果业转型及丰富园林景观等具有重大意义。

据农业部《农业统计摘要》统计,1990~2002年全国花卉盆景生产面积由4万hm2扩大到33.44万hm2,其销售总额也由开始的12亿元迅速增至293.99亿元;盆栽植物(包括盆景)由1.6亿盆增加到15.8亿盆,花卉盆景出口额由1990年的2000多万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8283.7万美元[4-5]。

1.4.2 观果植物的文化价值。观果植物除了可以观光、赏叶、品果外,还有其特别的意义,即传说,很多观果植物的由来都有其美丽的故事,如桂圆,传说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病了,吃不下东西,皇帝遍寻名医无果,后来,有人推荐一种水果,杨贵妃吃下水果后,病立刻就好了,因此,皇帝便给此种水果取名叫桂圆,寓意为贵妃身体复原。由于郑和后,看到部下思乡心切,便摘了台湾水果给部下食用。因水果浓郁的芳香及甜美的口感,让郑和的部下爱上了台湾,所以,郑和便赐名水果为榴,寓意为留连忘返。

1.4.3 观果植物的生态价值。人们对园林景观不仅仅是要求园林绿地面积数量的增加,而且还要求园林景观绿地改善其生活居住及娱乐的环境。而这些要求就是观果植物的生态价值。

绿量,是生态园林建设及环境指标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指植物生长中其植株所占有的空间,也包括了绿色环,即有利于人们生存的一切要素[6]。所以生态效益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指标则体现于观果植物其植株所占有的空间面积的大小。改善园林景观的绿地植物配植以及空间构架,坚持观果植物为主导植物,再合理对乔灌草的层次进行布局,以提高园林景观的绿地空间使用率,用以增加园林景观的绿量,让园林景观绿地把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最大的体现出来。

观果植物除了具有美化功能及经济效益以外,观果植物本身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与保护环境的作用。一般来说可以有增加湿度、调节气温、制造氧气、减噪、滞尘、抗污、杀菌和蓄水保土等作用。以垂丝海棠,无花果及天堂草日吸收CO2和释放O2为例(见表2),说明观果植物,特别是高大的观果植物,其产生的生态价值要比灌木及草坪大。据资科测算,每hm2观果植物每年可以产生12t氧气,吸收16t二氧化碳,可以吸收300kg二氧化硫。所以,观果植物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园林景观的结构骨架,观果植物的应用也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的景观表现效果。

观果植物可以提高环境空气湿度、维持空气间的碳氧平衡、改善人们的生态环境、缓解热岛效应,还具有其独特的作用:(1)不少观果植物枝繁叶茂,具有强大的降风减噪的作用,使强大的气流中携带的大粒粉尘下降落地或附着在枝叶上。(2)很多观果植物的枝叶表面有绒毛或可以分泌出带粘性的液体,可以滞留对人体有害的灰尘及粉尘,使其吸附在其枝叶表面;有些观果植物还能吸收有害及有毒气体,对空气的净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对净化臭氧有很大作用的银杏树;能较多的吸收一氧化硫的柑橘,能吸附二氧化硫及铅蒸汽的石榴;散发出特别的气味能杀死害虫、杀灭细菌的核桃树等。(3)观果植物其浓密的枝叶还能阻挡和吸收噪音。当噪音经过观果植物时,能被观果植物档住,尤其是枝叶的摆动,多层次的反射噪音直至消失,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能够安静、舒适[7]。

1.4.4 观果植物的食用价值。园林景观其目的在于观赏,但观赏并不仅仅只是视觉的享受,更是通过眼、耳、口、鼻等身体感官的一种综合享受。如果园林景观中没有亮丽的色彩、没有其它生物的嬉戏、没有醉人的花果之香,饥渴而以进食、疲惫而无以安坐,既使再美的园林景观也让人无心观赏。现代园林景观,不仅只是景观环境的优美,更要求有园林特色的饮食。而观果植物就是园林景观的主导。采摘、品尝果实,对厌倦城市喧嚣的游客所起的精神作用往往大于物质方面。

2 观果植物的弱势

观果植物虽然是园林景观应用的趋势,但观果植物的优势也往往成为其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恶意采摘、果实污染等。

2.1 恶意采摘、人为破坏

观果植物的果实除了观赏外,更可以食用。所以,在果实成熟的季节,个别市民及游客在行道树景观、公园景观中自采果实而损害观果植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观果植物做为城市景观时,果实仅仅只是提供观赏及吸引鸟类等其它生物以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满足动物的食用,而果实品质、口感则在其次。所以,发展观果植物,首先应大力宣传及保护观果植物。

2.2 果实造成的污染

在城市观果植物的应用中,因零散的栽植观果植物导致其管理不便,果实采收难,所以容易造成观果植物因果实成熟而脱落甚至腐烂,给城市路面及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影响了市容。

3 观果植物的核心竞争力

从观果植物品质来看,观果植物是由人们长期选育及繁育而来,所以,对于观果植物的品质、形态等特点优于生产果树,而从观赏树木来看,观果植物更优于传统观赏植物,因为观果植物的果实及果香,能体现大自然的丰收美及季相景观,更能使游人达到闻香、品果、赏花的多元境界。

3.1 优新

指果实形状新颖且口味鲜美。如榴莲,果皮黄色,肉质金黄,果香浓郁,闻之皆醉,万里飘香。因此被誉为“水果之王”。又如果实汁液如血的血橙,亮丽新颖。

3.2 艳美

花果皆美。如石榴,盛夏时节,满树红花犹如火烧一般,且花期较长,到秋季鲜红硕果如灯笼一般挂在树头。煞是好看。

3.3 珍稀

指观果植物的果实奇特,世间罕有。如山竹,形状和大小像一个柿子,近圆形,果皮红紫色。剖开果实可见到6~8瓣白色果肉,果肉柔软,甜酸可口,风味独特,是最美味的水果之一;椰子树干通直,很难攀爬,椰子果实通体浑圆,果皮异常坚硬;奇特的是椰果有三孔,一真两假,只有真孔才能轻易的打开,喝到椰水,十分罕见。

3.4 奇特

指花或果形状怪异独特。如形状似古代磨盘――磨盘柿;形状似文人雅士把玩的茶壶――茶壶枣;形似酒瓶――五九香梨;形似珍珠、玛瑙――葡萄;佛手――果实成熟期,它的形状犹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手中套手形……状如人手,惟妙惟肖。

4 观果植物应用中面临的威胁

观果植物虽然是园林景观中的优秀新型树种,但观果植物的发展仍面临着威胁。主要表现在观果植物移植易死亡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劣等。

4.1 城市生态环境恶劣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急剧的下降。导致观果植物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城市的水泥路面限制着观果植物树径的生长;而水泥路面下密布的水、电、污管网及生产生活废渣,更成为了制约观果植物生长的一大要素;且城市因为水泥的大面积铺设,使土壤存水蓄水功能降低,导致观果植物生长不易成功;而城市观果植物粗放的管理,也使观果植物生长容易死亡。

4.2 观果植物移植易死亡

在园林景观中,具有优越的观赏性的观果植物不是本身生长在园林中的,而是通过各地购买移植。而在观果植物移植的过程中,因工作人员移植技术不够或移植、转植过程中切断、挖断其主要根系而导致死亡是观果植物应用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对园林景观施工相关人员的培训,使观果植物在移植过程中的存活率增高。

5 结论

通过对观果植物在园林中的SWOT分析,充分说明了观果植物做为园林景观应用的一种新兴树种,有着比传统园林树种更多的优势及功能,其景观应用更适合于现代园林休闲、娱乐、采摘一体的需要。相信随着观果植物的发展,观果植物在园林景观中会拥有更多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彭方明,刘红.果树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农村科技,2010(2)

2 赵衡,薛威,徐静,杨娜.计算机园林效果图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J].中国园艺文摘,2013(6)

3 陈有民等.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 陈树国.观赏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

5 国花卉园艺编辑部.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花卉园艺,2002(20)

6 李保印,周秀梅,孙红岩.观果树种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河北

景观设计swot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字:统筹城乡;居住区;规划设计; 新特点;路径

引言

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二元化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我国城镇化有了长足发展,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化率已达43.9%,城镇化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居住区大量涌现。

一、统筹城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特点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居住区建设空前繁荣,但在繁荣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认真把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居民对象有变化,在城乡统筹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转化为城镇居民;二是规划模式有变化,中国特色城镇化是“离土又离乡”的乡村城市化和“离土不离乡”的城乡一体化,农民将分梯次转移,住房将分阶段置换,居住区将是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的规划模式;三是遵循的法律有变化,居住区规划设计除原来必须遵守的法律外,还要服从(城乡规划法》,维护城乡利益;四是互动性,居住区开发必须与城镇发展协调,与城镇功能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城乡良性互动,不能搞成孤岛式的居住区;五是多元化,居住区规划必须多元化,因为中国东中西部不一样,山区、平原不一样,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地域特色不一样,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方式不一样,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要超前;六是低成本,中国走低资源消耗、低污染、高技术为主导和人力资源合理分布、配置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走低成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道路,解决人口现状素质的劳动力转移;七是环境友好,居住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根据建筑与环境认知理论,规划必须考虑环境友好型发展,保护天然林地、草地与河湖。

二、统筹城乡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新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科学规划居住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符合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思路就是,在该背景下认真研究居住区所在城乡的区域地位和功能定位,根据区域的环境、资源人口及产业规模和承载力,科学合理地规划居住区的布局、规模和模式,设计功能健全的居住区,既服务城市居民,又兼顾农业农村农民;既满足高收入阶层,又关注弱势群体,共享城市资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三、统筹城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路径

统筹城乡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上述分析,这里提出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路径,见下图(1)

首先,调查居住区所在城乡发展定位。居住区规划受其所在城乡发展定位、特别是城镇规划的制约,所以要从完整意义上理解城乡统筹、理解居住区与所在城镇之间的关系,与所在城乡发展定位相适应。

其次,明确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必须强调与时俱进,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接受市场的选择与考验。一是动态规划理念: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防止简单扩大居住区的规模,不符合实际的超前规划,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建设和谐型居住区。二是符合城乡总体布局的个性化:尊重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现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规划多样型个性化的居住区,丰富和创造最佳的城市空间环境。三是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从物质功能主导转向人居环境全面关注,即居住区规划设计产生良好的为人服务的功能,有人情味,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关注和改善民生。四是生态和谐可持续:生态、和谐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创新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从形态规划向生态规划、从物质规划向社区规划的转变。五是保护资源:注重节约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注意节约和保护水土资源,建设节约型居住区。

第三,确定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根据居住区所在城乡发展定位和规划设计理念明确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一是实用,就是舒适、卫生、安全,打造高性能的住宅,建设生命周期长的住宅。二是美观,美观影响人的居住行为,居住行为创造丰富的居住建筑体验,美观要求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优化生活、学习、娱乐空间。三是经济,规划设计要符合实际经济条件,与当时当地的建设投资、经济、生活条件相适应,坚持“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少消耗资源,降低房屋造价。此外,规划设计要有循环经济的概念,一方面是减少废弃物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回收再利用,形成循环体系,实现降耗减排,降低房屋使用成本。四是和谐,规划设计关注城乡居民,建设城乡和谐共处的居住区。

第四,测评居住区内外环境。居住区规划设计依赖于内外环境。监测外部环境,主要是监测居住区地块所在区域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人口数量、城乡比例、历史传统等)、自然环境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完善程度。评估内部环境,主要是评估居住区地块规划要点、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地质情况、住宅供求现状、类似地块的价格、市场需求的数量、房型、市场对该地段房地产功能、档次的需求、地块的SWOT等。

第五,设计居住区规划模式。主要是根据地块内外环境情况来设计居住区规划模式。我国地域辽阔、地域之间千差万别,各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居住形式与风格,居住区规划应体现多元化。居住区规划应突破常用的小区单一模式,小区作为一种较成熟的居住方式不符合现代城市空间的开放性,所以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居住区规划要结合当地城乡统筹发展情况,创造富有地域特色、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符合群众审美情趣、有时代感的多元化的居住区新模式。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小城镇,邻里单元可能是恰当的形式;在经商气氛浓郁的南方城市,街坊式可能是合理的选择;在历史文化名城,以保护为基础、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的改造方案是适宜的;在特大城市的边缘地带,集生活、工作、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居住区是合适的,改良“居住区一小区一组团”传统组织模式为“居住社区一街坊”组织结构。鼓励规划混合型社区,促进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社会群体特别是城市人口、农村人口的和谐共处,共享城市资源。在紧邻工业集中区、开发区的村庄,可以规划设计底层为店面、上部为公寓的商业用房,除为村民解决居住外,还为村民提供了经营性收入的来源。尽管“中小户型高舒适度”,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规划模式,但没有哪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模式。

第六,确定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一是建筑类型:要根据居住区总体规划模式,综合考虑居住区技术经济条件,决定选择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还是别墅群建筑。二是建筑布局:受政府规划容积率和用地面积限制,要考虑人口规模、日照、通风、安静整洁、美观舒适等因素,基本形式有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等形式。三是建筑风格:有中式、欧式和自由组合式。四是户型设计:必须以适应当地城乡需求为前提,紧随城乡发展而变化,以“中小户型高舒适度”为主旋律,与时俱进,推出市场欢迎的套型。五是道路规划与配套公建:不仅要满足居住区内部的功能要求、而且要与城乡总体取得有机的联系,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要求商业、娱乐、教育、医疗并重,从城乡发展的角度来看,街区型居住区规划方法是使居住区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方式之一,居住区内配套公建也要为外界居民服务。六是绿化规划与建筑景观设计:要使公共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道路绿化以及建筑景观形成完整系统,实现居住区环境优美、满足使用和有生活情趣。

第七,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绩效评价。要建立评估体系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绩效进行评价,同时建立绩效反馈机制反馈规划设计绩效,便于改进提高。如规划设计中对“四节”的把握情况,是否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否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否广泛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等等。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可作为评估绩效的主要指标。

第八,不断完善与提高。根据绩效评价反馈情况,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完善与提高。可采用动态规划,对居住区进行渐进式设计完善。。

四、政策建议

景观设计swot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休闲农业;开发;策略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举足轻重的地位造就了我国积厚流光、内容丰富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成为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根基。农业文化遗产地较多地保留了传统农业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铁观音茶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从开始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当久远[1]。在农业部开展的遗产发掘工作中已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2]。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之下,休闲农业进入发展的新一阶段。为了使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更好的兼容发展,也为了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以及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在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休闲农业成为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之举。

1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挖掘

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以活态、复合性、可持续性、多功能性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其“突出的普遍价值”有自己的内涵,主要表现在生产价值、生态与环境价值、经济生计价值、社会与文化价值[3]。

1.1生产价值

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是天然的农业生态系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气候条件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光热水,雨热同期,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生物的生长需求从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中得到满足,为生物多样性形成各种丰富的物质资源,开发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非常适合铁观音的种植,使得铁观音成为当地茶叶生产的重要原料资源。

1.2生态与环境价值

就其生态价值来说,农业文化遗产是属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个大范围里的一个部分。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而且生物种类丰富、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持农业系统稳定、保护环境的多种生态功能。从而使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质量与环境条件优异,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为特色生态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优势。也使得统一协调发展的理念融入农业生产之中,从而维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1.3经济与生计价值

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当地民众以农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农业的发展保障了民众的生计,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再者,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独特的生物种类资源是其发展特色农业、区域农业的重要生物资源,加之先天优良的自然资源条件又为其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保障。人们还利用当地区域特色和的民俗风情,发展休闲农业和文化农业。这些举措都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比较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得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4社会与文化价值

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历史悠久,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在民俗民情,民间艺术,宗教礼仪,村规民约,社会团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村规民约和地方习俗也潜移默化地对当地民众起到了教化作用,达到了社会管理的目的。其次,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体现了安溪茶文化系统的传统农业知识技术体系及其辉煌的成就,对当代农业生产具有借鉴价值。此外,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

2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条件分析

2.1优势

2.1.1自然条件优势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依山傍海,西部的“内安溪”是其主要的产地。山峦叠翠,云雾朦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左右,无霜期长,为260~324d,相对湿度较高,年降水量在1800mm左右。全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宜人的自然环境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2.1.2社会历史优势安溪铁观音起源可追溯至唐代末年,在明清时期兴起,在当代开始繁盛。“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标签与其悠久的历史密切相关。铁观音在清雍正时期被发明并开始得到发展推广。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茶文化独特且历史悠久,有着浓重的闽南风情和艺术气息,民风淳朴,传递着“质朴、清雅、尚礼、和谐”的茶道精神。2.1.3旅游资源优势“国家级园林县城”,“龙凤名区”是人们对安溪的盛赞,全县的88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闻名。安溪境内温泉资源丰富,多达十多处,属于碳酸型温泉,呈弱碱性,水质好,具有很好的疗效,养生价值高。2.1.4茶产业优势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以茶为代表,茶产业系统成为当地浑然天成的农业系统。该地区有着广阔的茶树种植园区。茶叶产业繁盛,茶叶品种多,茶艺氛围浓重。可开发为具旅游、购物、品茶等一条龙服务的休闲农业。2.1.5侨乡优势“侨乡”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另一张“名片”,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地处泉州市,与沿海地区临近,大量的海外华侨资源成为其发展休闲农业的另一优势。开发后可充分利用侨乡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

2.2劣势

2.2.1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开发仍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期初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此外,人们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也还不够深入,加之区域内的开发规划还不够清晰,地区内基础设施亟待完善。2.2.2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休闲农业开始风靡,各地的休闲农业产业纷纷建立。就安溪附近而言,永春和洛江的采摘果园,德化、惠安等地的森林公园。晋江、泉港等地的休闲渔村以及泉港,永春等地的休闲农庄、度假山庄等。由此看来,休闲农业市场虽未饱和,但竞争激烈。且安溪铁观音休闲农业文化遗产地以茶最为著名,茶叶市场品种多样,价格不一,鱼龙混杂,也是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中所要面临的问题。2.2.3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缺乏安溪县的休闲农业并无入围国家级、省级或者市级龙头企业名单。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是该地区休闲农业整体效益提高的主力军。

2.3机遇

2.3.1市场机遇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属于泉州市厦、漳、泉、闽南金三角地带,交通便捷,周围地区经济较发达。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追求温饱升华到追求精神,越来越注重对生活的享受,休闲、旅游在生活中开始变得普遍。2.3.2政策机遇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上倡导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客”热潮等一些政策的出台,以及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对闽茶地位的高度重视,给安溪铁观音农业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然政府的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2009年起,受到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的启发,安溪县政府也加大对茶庄园的建设力度。对休闲农业发展进行专门性的规划,并安排专用资金建设集文化文明、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2.3.3时代潮流农业文化遗产地申请的成功,以及休闲农业在农业发展中的一度走红,符合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趋势。在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休闲农业的道路符合了现今农业开发的时代潮流。2.3.4“互联网+”的时展趋势在网络信息无处不在的今天,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开发可利用“互联网+”的网络大平台,发挥电商和通讯的作用,更好地与市场沟通,与外界交流,传播本地的文化,推广产品与服务。

2.4挑战

2.4.1在共性中发展个性中国的茶叶历史悠久,适合茶叶生长的地区众多。就福建而言,就有多个品质与知名度齐聚的产茶圣地,如武夷的岩茶产地、永春的佛手产地等等。这些地方在茶文化,民俗风情,风光景观以及农业生产与发展方面都有其共性之处。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休闲农业开发要从与这些地区相同的境遇下,突出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即在共性中发展个性。2.4.2可持续发展观下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的挑战地区的开发与保护这两个问题总是相应而生的,一个地区的开发必然会牵动这个地区的整个自然环境,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休闲农业的同时应当注意对这片环境的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路径探讨

3.1立足并利用当地特色,推动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

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有着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养生、观光、休闲并具的茶庄园,形态独特的美丽梯田茶叶生产厂等娱乐休闲资源还有少有的温泉资源。要立足于当地特色,开发农业遗产地的休闲农业资源,建立观光农业园区,养生度假区,温泉疗养度假区等休闲农业园区[4]。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增强自身吸引力,有效地把传统农业资源与现代化的休闲农业结合起来。发展独树一帜的休闲农业,克服“开发路径依赖”,避免造成“同样的山同样的水”,“百村一貌”或者是农家乐模式一致,旅游产品雷同的尴尬庸俗现象。

3.2打造可亲身体验的休闲产业,拉近城乡隔阂

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开发旨在增加人们对农村的体验和了解。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以茶叶为主要特色,开发以茶文化为中心,兼具采茶、制茶、泡茶、品茶或者是亲手种一颗茶树为系列的休闲体验活动。也可将当地的温泉资源与茶叶结合,规划成“茶叶温泉”,在增加了茶叶效益的同时兼顾了时下人们倡导推崇的养生问题。打造具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休闲项目,让人们亲自体会农村与休闲带来的乐趣。使之忘情于自然的怀抱,尽情地陶醉于自然。

3.3建立品牌效应

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建设作为一个刚起步的产业,其社会知悉度较低,品牌效应不强。应通过报纸、APP、电视、网络等平台进行宣传。制定品牌战略,形成品牌效应,也增加使与之相关联的农业副产品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收益。

3.4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催生当代经济发展新形式

采用先进的通讯或网络技术融合农业与互联网。在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建立“互联网+休闲农业”的开发方案,提倡当地农户把相关的农业信息到网上。当地政府也可把当地休闲农业资源,旅游景点到网上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游玩。此外,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向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例如“去农庄”这款APP就是一款“互联网+休闲农业”的乡村旅游一站式预定平台,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生态休闲农业和纯天然绿色农副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方便了城市居民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和对天然农产品需求的同时,又拓宽了农村休闲产品和农产品的市场。

3.5拓宽资金来源,提供坚实支持

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建设。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吸收资金,可从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入手,或者通过股份合作,招商引资等途径吸引商界的投资。此外,还可将其承包给农户,实现个体经营的投入等。

3.6注入当地文化特色,更好地传承并发展文化

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开发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景观设计等,充分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文化,传承文化[5]。同时,在开发旅游景点的产品设计过程中,结合民风民俗,文化特色等,对休闲农业建设设计嵌入创造性,赋予新时代的文化因素。当然,在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的同时,还应立足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孙媛媛.泉台创意农业背景下安溪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2]杨绍品.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4,(6).

[3]韩贵锋.环境价值评估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D].陕西:西北大学,2001.

[4]洪启颖.乡村温泉度假村产品深度开发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以福州乡村温泉度假村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