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少子化的概念

少子化的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少子化的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少子化的概念范文第1篇

“无缘社会”这个新名称,最近在日本媒体引起广泛讨论。所谓无缘,不光是没朋友的“无社缘”,还有不在少数的人与家庭关系疏离甚至崩坏(无血缘)、与家乡关系隔离断绝(无地缘)。活生生的例子是,每年“敬老日”之前,日本各地的公所会,当地超过100岁以上的老人有多少名,然后各位市长、村长纷纷拜访当地头号老寿星,赠送礼金或纪念品。2010年9月的“敬老日”却令全体日本人感到怪不好意思。因为7月底东京足立区发现了111岁老人家的木乃伊。他大约是3年前在家中去世的。死者的太太、孩子、孙子女都住在同一栋平房里,却没有请医生,也没有申报死亡,反而替他申请养老金,总共骗取了将近1000万日元。

令人惊讶的是,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日本全国发现了许多宗类似案件,有人把母亲的骨灰藏在背包里,有人把父亲的尸体埋在垃圾里,理由是没有能力办丧事,但偏偏没有忘记领取养老金。还有更多人,早就跟老人家失去了联系,他们在哪里、健在还是已经去世都不晓得,被政府官员追问时,只要没骗取养老金就觉得心中无愧,没什么不妥当似的。

当初,报纸的社论、电视上的评论员都摇头叹息:日本社会什么时候成了这样子?之后,大家冷静观察自己的周遭,却发觉:邻居、熟人、亲戚、甚至家中,确实有人多年不见了。他们究竟怎样了?我们为什么没有问个究竟?是因为觉得麻烦,所以宁愿视而不见吗?

日本老人与家人同住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七成降至现在的四成。日本2009年有3.2万人孤独死亡,不得不由公家办后事。其中1000名更是身份不明,无人认尸,登在公报上的信息只有性别、身高、遗物而已,无人知悉他们的姓名或出生地,呼吁亲人领取骨灰一般没有结果。在1000名死者当中,估计有一部分人在日本的某地还有居民登记,且由家属领取养老金。

目前日本不婚不生和单亲家庭的比例也逐年升高,有16%男性和7%女性终身未婚,估计到2030年,这比例将升高至1/3及1/4。自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终身雇用制瓦解,跳槽频繁,七成年轻人工作不到三年就换公司。而派遣员工五年来增长76%,员工与公司只剩短期契约关系。员工与同事和公司的关系,也趋向无缘化。

日本年轻人中还有“便当男”现象,上班为了省钱与健康,自己带便当,默默在位子上吃,很少跟同事互动。下班后只顾跟网友联系,显得比跟家人更亲,但每天在网络上聊天却从未谋面,人际关系变得轻易而浅薄。

此外,乡村人口不断往城市集中,造就日本总人口的27%,一共三3400万人口住在东京,成为全球第一大超级城市,地方只剩老人与小孩,乡镇没落,商圈消失,“故乡”的概念愈趋淡薄。

少子化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 概念教学 途径方法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研究电工基础、电机与拖动、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课程。概念多而且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是该课程的主要特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这些概念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就会使学生难以进行下一步知识的学习,就会为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造成很多障碍。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笔者在电工电子学概念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形象直观

概念是知识的核心、思维的基础,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则必须将抽象的概念作形象直观的解释,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关于直流电路的组成、符号、性质等一系列概念,初学者会感到很抽象空洞,难以理解,若学不好将直接影响全本书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可用水路与电路作类比并进行对应解释:水路中的水源、铺设的管道、水阀、用户,分别类似于电路中的电源、输电导线、开关、负载,然后简化出实物图,再演变成用符号代替实物画出电路图,这样就直观而自然地阐明了电路的组成,引导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二、通俗解释

通俗解释的首要环节是教师要吃透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反复琢磨,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例如,在讲授“PN结及其单向导电特性时,难点是PN结的形成,重点是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在处理教材时,笔者注重了PN结的宏观性质,简化了PN结的形成过程,轮廓性地讲述了“多子扩散运动”、“空间电荷区”、“少子漂移运动”,从而引出PN结正反向偏置时的导电特点。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基本讲清了难点,解除了疑点。教师只有讲准概念的宏观外部功能与微观的内在联系,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基本概念。

在概念教学时,要深入浅出,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特别是引用生活实例比喻往往显得贴切妥当,令人信服,收效甚好。为说明电磁感应中“感生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笔者就拿一个人学骑自行车作比喻,“不会骑时有车不敢骑,刚会骑时无车也想骑”。“有车”和“无车”是客观的存在,可用来比喻原磁能的增加或减小,“不敢骑”和“也想骑”是两种相反的心理,可用来比喻感生磁场的方向和原磁场的方向相反或相同,然后用“增反减同”四个字揭示楞次定律的实质内容。引用这类生活实例比喻,寓科学性于通俗性之中,降低了教学难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差别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是认识和辨别事物的重要方法。笔者在备课时常采用归纳比较或列表比较法。例如:对电阻的串并联电路,从电路形式、性质到应用,在本节小结时都采用了归纳比较法,从而明显地抓住了串并联电路的各种特点;在讲授“变压器与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这个内容时,则采用了列表比较法,表述了两种电气设备的结构特点、能量传递过程、空载和负载时的工作过程、基本参数和公式等,从而找出了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了这一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的理解。通过比较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找出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理想化实验

许多抽象的概念是学生认识新的电工电子知识的“拦路虎”,为帮助学生过好“概念关”,我们应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渗透,以降低知识的难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例如,为帮助学生认识电场这种特殊形式的物质,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我们首先和学生一起复习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相关的物理概念,通过复习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密度、电阻等物理量都反应物质本身的属性,它们是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们都可以用两个可测量物理量来定义。当然,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电场的力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学生在静电实验观察中获得感性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设想:在点电荷的电场中的某点,放置一个检验电荷,考察不同电量的检验电荷Fq值是一个跟检验电荷电量无关的恒量,这就是描述电场的力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并且这种定义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任何一种电场。在教学中教师着重介绍这种方法的设计思想,这是一个在理想条件下(点电荷电场、检验电荷),通过人的头脑的科学思维过程进行的“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建立了一个新的规律,新的概念,也学到了理想化实验的方法。

少子化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工介入;空巢老人;孤独困境

一、空巢老人的概念

在我国空巢老人一般是是指60岁以上且不与儿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造成“空巢”的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子女离家出去求学或者直接在外地工作,因此老人独居在家中;二是可能是孤身的老人,一直没有子女,因此缺少照顾;三则是可能早年丧子,子女已经去世,导致老人到了晚年没有了子女成为了空巢老人。空巢老人还可以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老夫妇两人一起居住,彼此照顾,另一种则是只剩下一位老人独居。

二、城镇社区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主要特点

(一)面临孤独困境的老人数量上呈现普遍化大众化倾向

通过对黑龙江省某社区进行调研,在873名老人中,目前472位老人长期独居,约占整个老人群体60%以上。即便是在城镇,老人们虽然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可儿女长期不在身边,或者一年探望一次双亲的情况,使得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伦之乐是老人们最为看重的,许多老人表示,都希望自己在晚年时候能儿女满堂,其乐融融的围在他身边,这是从伦理上,老人一生的价值追求,这和西方相比是有不同的。

(二)少子老龄化加重空巢化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说,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800万人。吴玉韶说,伴随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也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已开始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新阶段。据介绍,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48.9%。在黑龙江省等东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滞后,家庭中儿女离家去外地的情况更为普遍,这种情况也更加严重。

(三)身体多病加重感情孤独化

身体疾病的出现会在老人身上转为心理疾病。老年人到了晚年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身体状况下滑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年人在身体机能不好的状况下能得到儿女们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会比其他的老年人更为健康。空巢老人孤独症状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再加之身体多病,老人顾影自怜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心态失衡等。疾病的加重使得本身就有的空巢老人孤独症雪上加霜,危机值得我们重视,所以,在社会工作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给老人身体状况方面的关注也是同时进行的,好的身体状况无疑会有利于老人心里问题的解决。

(四)错误观念引导下解决难度加大

对老人不利的观念以及由此而影响到老人的观念使得空巢老人的解决难度不断升级。当前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沿海城镇,部分老人们一到老年,自身的价值认同感和年轻时发生巨大反差,从而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老人无用,老人是累赘,老年人没有可以利用和交换的价值,外界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和不尊重也加重了空巢老人的精神负担,本来已经很难解决的空巢孤独问题雪上加霜。

(五)孤独困境出现的反复化和顽固化

孤独的心理状态一旦形成病灶,就会在人脑中形成应激反应,一旦进入孤独前兆,就会反复发作,习惯性心理出现问题,这在心理医学中是一个常见的难题。轻则会情绪消沉,烦躁不安,严重的话会使人陷入抑郁症,心理病变。

三、社工介入视角下有效环境城镇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策略与方法

(一)社工介入的角色定位

面对空巢老人的孤独困境,社工介入者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工作者和老人儿女的角色,之间应该是互相转换的,就要对老人既投入耐心真诚和感情,又辅以科学的方法,看似简单,却也是最考验工作者职业素养的一环。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是以利他主义为原则,以科学的方法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角色方面可以是直接角色和间接角色、在对空巢老人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多的就是直接角色和间接角色。直接服务于这些特别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在老人生活照料方面,是直接的照顾者。在医疗保健方面,是直接的关爱者和间接的照顾者。给他们提供医疗保健常识、健康指导、紧急救援监护等。在精神健康方面,是直接间接的支持角色。能给空巢老人在精神健康方面给与支持,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帮助老人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心理状态,遇到老人因为个人、社会、家庭等原因而心理产生压抑失落孤僻等心理问题时候,能及时给与帮助调节,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介入站在优势视角和危机视角的角度,利用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给与帮助和疏导,社会工作者在解决老人孤独困境的过程中,角色应该是根据老人的困境和需求而不断改变的,不是固定不变,在老人居家养老有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城镇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其实不是主要问题,而即使经济条件可观,老人们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孤独困境却是普遍存在的,经济富足可在一定程度上环节孤独的境况,但却不能根本改变,如果没有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进行帮助和调节引导,那么孤独的困境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不是我们研究者所想看到的。角色的定位要适时而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助人自助的本质。

(二)社工介入的策略与方法

1.做好对老人孤独困境状况的研判与评估。

要通过表象来观察判断老人的孤独状况,还应通过其他的方面去仔细判别,或者发现老人潜在的孤独因素,从而及时纠正。一旦发生孤独的状况,便不易解决。老人由于和社工在年龄和生理各方面差异较大,不易透露出真实想法,那么孤独是需要看出来的吗,事实上,孤独需要透过眼神,观察家庭,及其个人生活状态,听其谈话等多种手段了解到的,在平时就要善于总结观察,再及时发现他们的困境的时候,就要合理开展工作了,对待已经各方面都符合的严重孤独者,就要重点工作,对于具有潜在因子的孤独者,应及时给予支持,化解掉。

2.掌握疏导老人情绪的技巧。

处于孤独困境中的空巢老人的情绪是十分不稳定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暴躁、冷漠、孤僻等不良情绪。面对老人们的不良情绪,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疏导。首先是要稳定情绪,继而控制,先抚平这些情绪的出现,一旦情绪恶劣,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极端现象出现,因此合理得处理危机能够及时缓解案主非常态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可能会造成危机的恶化并造成二次伤害。平息情绪,是有技巧的,转移注意力,就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技巧,

其次应该及时做思想工作。逐步把握谈话技巧,使得他能够认同社工在为他好,并且让他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先稳定住再说下一步,这就要社会工作者能经验丰富的,及时发现不稳定情绪的出现,继而在情绪发生的初期,就使得熄灭在萌芽状态中,避免情绪恶化,造成的难以挽救的结果。社工应当及时得对危机事件进行合理的解决,如果没有及时为空巢老人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而采取非理智的应对措施,就会引发许多后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3.要坚持个别化对待原则。

每个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对其他老人有效的工作方法,对另外老人不一定适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情况不同,在基本的科学规律的引导下,就要利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灵活运用和实事求是是一个可以协调的工作原则,这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个别化对待的过程中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遵守社会工作伦理的基础上,选择更为实际的方式进行工作对待。

4.运用优势视角等社工专业理论指导社工介入实践。

在社会工作理论方面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优势视角理论,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的重要理论,普及面和应用面是无比广泛的。优势也就是老人们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和有利条件。不但指代自身的优势,也包括周围身边的优势。优势视角的应用面广是有原因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实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即便是处在困境中的老人,由于他们深陷困境当中,遮挡了他们的视线,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把所有精力都注意到了困境上面,放大了困难,也就往往发现不到自己的优势资源,从而稍有别人的否定就极度否定自己,或者陷入痛苦的泥潭中。那么优势视角下的工作者其实就是要发现案主老人的优点,和优势条件,帮助他全面认清自己,帮助案主自己能够勇敢站起来,走出困境。该视角强调了一个人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和可以改变现状的潜力,其开发案主的潜能,这潜能也是未被案主发现的,从而提高其抗逆力,提升困境者的潜能,激发能力,实现超越自我的目的。

在利用专业老年人理论的时候,要根据这些成熟的理论贯穿到服务中去,例如社会交换论和社会连续理论在老年人服务中的运用,社会交换论强调要让老年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可以有值得交换的价值满足其精神需求。在社会连续理论中,最好让老年人继续从事其年轻时候的爱好和社会角色,保持角色的连续性,避免突然脱离其原有角色而产生的不适应性。那么在以下的对几位空巢老人案例中这些理论都有运用到,因为之所以社会工作能解决这些问题,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所决定的。

空巢老人社工介入是在空巢老人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服务方法应用于那些特殊状态的老人身上。具体而言,空巢老人的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门知识与技术于空巢老人,协助解决个人经济或精神的、家庭的等种种困扰,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系,使其身心健康,生活稳定,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取得良好晚年生活,加快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进展的步伐,更好地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所造成留下的后遗症,缓和家庭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应逐步明确工作重点、工作目的并逐步完善工作方法和技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危机的模式,从而更好得处理和解决空巢老人孤独困境事件,为老年人安度健康快乐的晚年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徐永祥,张明锁.社区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少子化的概念范文第4篇

1 早期药物流产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孕酮药物,同时具有抗糖皮质激素活性,而无孕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活性,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从而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妊娠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内源性的前列腺素释放,促使LH下降,黄体溶解,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胚胎坏死产生流产[1]。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和前列腺素联合应用是终止早期妊娠的有效方法,但不能取代手术。使用方法:首次剂量50 mg,随后每隔12 h口服25 mg,总剂量为150 mg的米非司酮,第3天早上服用600 μg米索前列醇。目前我国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停经时间规定在49 d内,且随妊娠天数的减少成功率增高[2]。

2 早期人工流产

对于孕10~14周的妇女进行人工流产钳刮术有一定难度,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术前口服,可使蜕膜绒毛退化和凋亡,子宫肌产生节律性收缩,使宫颈扩张,软化效果更好,而且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并大大减少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3,4]。另外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都有很好促宫颈成熟作用,故能保证顺利钳取胎盘及胎体。研究结果表明[5],钳刮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3 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国外学者[6]提出将米非司酮 ( 600 mg,口服) 和氨甲喋呤 ( 50 mg/m2,肌肉注射)联合治疗异位妊娠可降低单一应用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失败率。米非司酮因与孕激素有相似的结构,从而竞争孕激素受体,使患者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异位妊娠的胚胎组织得不到激素有效的支持故而“枯萎”。 氨甲喋呤作为抗代谢药,是叶酸拮抗剂、干扰DNA合成,滋养细胞对其敏感,应用于异位妊娠胚胎可停止发育。两者配伍治疗异位妊娠,其协同作用,是经济、简便、易于接受的方法。调查结果 [7]也表明采用氨甲喋呤配伍米非司酮口服保守杀胚治疗,可取得很好效果。适用于确诊异位妊娠、无内出血现象、包块直径≤4 cm、无急慢性器质性疾病,自愿要求保守治疗者。方法:取米非司酮150 mg(6片)空腹顿服,服后2 h进食,1次/d,连续3 d,共450 mg。氨甲喋呤于米非司酮给药第3天行深部同时注射,每侧25 mg加注射用水10 ml,只1次结束治疗。

4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是一种合成甾体类药物,它具有在受体水平抗孕酮的作用。临床上广泛用来抗早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用它来治疗一些对雌激素有依赖的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过多等[8~10],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最近有作者报道在体外RU486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11]。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endometrial hyperplasia, FH)是因为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缺乏孕激素对抗引起的,最近的研究表明,RU486在多个方面影响子宫内膜增生。RU486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在有孕酮的条件下,RU486是拮抗孕酮的。但在缺乏孕酮的条件下,RU486有微弱孕激素效应,可抑制雌激素促子宫内膜细胞分裂活性,导致内膜增生活动减弱,腺体发育不同步及间质致密化。RU486这种抗激素促子宫内膜增生效应的作用被称为非竞争抗雌激素作用[12]。RU486还通过拮抗孕酮作用调控子宫内膜的网络系统,从而影响内膜细胞生长。同时还作用于丘脑-垂体-卵巢轴,降低FSH和LH分泌,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加速卵泡衰退,使内膜受异常性激素影响,最终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过程[12,13]。研究结果表明,RU486能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改善月经症状,治疗效果满意[14]。

5 子宫肌瘤

近年来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各种疗法成为子宫肌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有效的孕激素拮抗剂,同时也具有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而被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15]。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可以减少子宫肌瘤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减少微血管密度。从而可以推论米非司酮可以通过抑制VEGF表达从而减少子宫肌瘤血供,抑制子宫肌瘤生长,较少临床症状[16]。术前米非司酮25 mg/d口服给药,是一种预防和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患者术前症状的有效用药方法,为临床医师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经量过多、淋漓出血等症状进行术前准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6 子宫肌腺病

细胞凋亡指细胞在基因的严格调控下的自我消亡的过程,是一种全新的概念。米非司酮可诱导在体内的子宫内膜组织凋亡,从而减轻盆腔疼痛,减小子宫体积达到临床治疗效果[17]。另结果表明[18]米非司酮使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肌层异位内膜组织凋亡指数增加,成功地为子宫腺肌病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同时也为子宫腺肌病患者提供了一条新治疗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王莉莉,奚其葵.国内外米非司酮的应用及探索.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2):72.

[2] David A. Grimes. Medcal abortion early pregnancy:A review ofthe evidence . ObstetGynecol,1997,89:790.

[3] Eric AS Stephen LF, Steven HE, et al.Low-dose mifepristone followed by vaginal at 48 hours for abortion up to 63 days, contraception, 2000, 61:41.

[4] 叶玲玲,姜雯,李海洋.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血的临床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3): 179.

[5] 宋玉娥,纪向红,孙聚萍,等.早期人工流产中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应用.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2):26.

[6] Perdu M,Camus E,Rozenberg P,et al.treating ectopic pregnanc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ifepristone and methotrexate:a phase Ⅱnonrandomized study.Am J Obstet Gynecol,1998,179(3 Pt 1):640-643.

[7] 刘美春,郑玉春.甲氨喋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2): 46.

[8] Ana AL,LM ICHAEL k, Arlene JM .egression of uterine leiomymata in response to the antiprogesterone RU 486.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3,76(2):513.

[9] L Michael K,Andre U,Ana AM,et al.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with theantiprogesterone mifepristone(RU486). Fertil,1996,65(1):23.

[10] 王建华.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1例疗效观察.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14(2):82.

[11] Scheider CC,Gibb RK,Taylor DD.Inhibition of endometrial cancer cell lines by mifepristone(RU486).J Soc Gynecol Investig,1998,5(6):334.

[12] Robbins A,Spits IM.Mifepristone:Clincal Pharmacology.Clin Obster Gynecol,1996,39:436.

[13] 李亚.(RU486)对子宫内膜增生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2001,28(1):34.

[14] 蒋洲梅,洪淡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临床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3,18(6):350.

[15] Oliver Sartor MD et al. Mifepristone:antineoplastic studies. Clin Obstet Gynecol, 1996,39(2):498.

[16] 孙艳,郭风婵,李英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45.

少子化的概念范文第5篇

作者:李维安 王世权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年9月

20世纪以来,受大学国际化、人才需求多元化、人口少子化以及大学财政困难等形势的影响,国外知名大学纷纷以“创设有利于大学发展的治理机制,建立现代大学治理制度”为目标进行了治理改革。在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跨越式发展之后,大学无论是规模上(包括资产规模和人员规模),还是学科建设水平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大学因行政力量膨胀而导致的“学术团体行政化”、“行政团体学术化”以及“学术评价的非学术化”为人们所诟病,所倡导的大学精神正在消失。

有鉴于此,自2010年以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并已纳入到改革的视野。尽管在实践中,出现了改革方面的有益探索,但上述种种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大学进一步发展与跻身世界一流目标的羁绊。现在看来,中国大学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治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创造有利于大学发展的治理机制,消除大学发展的体制,成了中国大学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与实践中对大学治理研究的迫切要求不相匹配的是,当前理论上关于大学治理问题的探究,即便是大学治理这一基本概念,仍莫衷一是。已有关于大学治理问题的研究,大都采取了一种“应然范式”,致使理论深度略显不足。同时,既有文献在研究过程中大多呈现出了多理论研究,少实证研究;教育学、行政学等角度研究多,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研究少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对实践规律的总结,直接导致缺乏对大学治理关键制约因素的提炼和整合,难以有效解释大学治理的深层动因与机理。深究其因,个中关键依然在于对大学治理的本原性质等诸多课题尚未理清,在大学治理要义与治理边界等关键理论层面缺乏突破,尚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滞后的状况难以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学治理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因而迫切需要对大学治理的理论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探索。

李维安教授和王世权副教授合作撰写的《大学治理》以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为导向,以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为手段,按照大学本质大学目标大学治理的逻辑思路,对大学治理的本原性质、治理要义与治理边界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德国、英国、日本以及美国等典型国家大学治理制度进行了比较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影响大学治理制度选择的制度背景因素,审视了大学治理制度的形成机理,认知了大学治理制度变迁中的驱动因素与约束条件,明晰了大学治理制度设计应遵循的正当性、互补性与价值创造性三个基本原理。

少子化的概念范文第6篇

 

一、台湾师资培育政策的发展

 

台湾师资培育政策是以健全与完备教师专业化历程的各种制度为方向,并且在因应少子化的社会下,师资培育在培育教师的数量上必须加以管控,致使台湾现今师资培育业已确认朝向精致特色师资培育的方向。此方向的定调来自于台湾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台湾于1979年制定“师范教育法”,取代原有的大学层级法规,即“师范学校规程”与“师范学院规程”等相关规定。当时仅有12所公立师范校院及政治大学教育系可以培育中小学师资,是为计划式培育[3]。1987年政治解严之后,许多民间团体或与社运团体对师范教育发出垄断之异议声首催生了1994年的“师资培育法”,形成一般综合大学也能培育师资,原师范体系面临与他校合并或扩充为综合大学,“师资培育法”成为一改台湾师资培育模式的转折点。

 

犹如英国与美国的师资培育改革轨迹,1994年台湾“师资培育法”取代“师范培育法”,以充裕师资来源为目标,采纳了多元培育师资的模式,期待在此模式下,多元竞争能够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师教学能力[]。台湾为因应“师资培育法”转变公费、计划式为自费、多元式的师资培育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掌控教师素质之措施,包括完善相关机构、完备三阶段师资培育制度、建立标准以及采用奖励等阶段性政策讨论与规划议题,以兼顾教师培育数量与素质。

 

在完善相关机构上,1995年政府规划教育报告书,包括制定大学校院教育学程师资及设立标准、强化教育研究功能、规划特约实习学校、建立教师资格检定制度、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等措施,强化培育师资过程的质量。因此,培育师资的相关机构,诸如大学校院、实习学校等,是以完备其功能为规划的重心。

 

在完备三阶段师资培育制度上,1999年政府举办“迈向教育新世纪”全台教育改革研讨会,以健全师资培育与教师进修制度为核心进行讨论,包括建立多元培育教育、改善师资培育机构体制、结合学术研究人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教师终身进修制度、加强回归教育提升师资素质、落实实习制度发挥导入功能,以掀起全台对于三阶段师资培育的讨论。台湾于2001年召开“教育改革之检讨与改进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也建议落实严格审查师资培育机构及建立有效淘汰评鉴机制、师范校院转型发展、建立合理而优质的课程、比较不同管道培育师资之优劣。另外,台湾于2002年颁发“教育改革行动方案”,以健全师资培育与教师进修制度为主,包括执行多元师资培育制度充实师资来源、健全师资培育机构组织与功能、落实教育实习制度及功能、建立教师终身进修制度等事项,同样连贯三阶段师资培育历程,以掌控师资培育质量与教师素质[6]1—2°。此时期以建构三阶段的师资培育体系为焦点。

 

精致特色师资培育于教育报告书中确立后,具体策略与制度规划具体出现在台湾2012年师资培育白皮书中。白皮书以培育具有“教育爱、专业力、执行力”的教师为指引,提出9项发展策略和28项行动方案,整体师资培育核心价值聚焦在“师道、责任、精致、永续”,期待以建立教师专业标准引导三阶段师资培育的落实。

 

检视台湾调整修正师资培育政策方向的脉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期是以健全培育机构功能为诉求,接着是以三阶段连贯的教师专业化历程为制度调整的重点,再以建立教师专业地位为目标,建立教师专业标准,以奖励与竞争概念发挥保优汰劣效果,至21世纪师资培育政策业已定调为精致特色师资培育,并随着师资培育白皮书的,确立了师资培育的走向与具体策略。

 

二、精致特色师资培育的理念

 

台湾师资培育政策的发展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尤其在全球化潮流下,台湾不仅面对国际师资培育发展的影响,也必须本身社会发展的问题,例如信息化、终身学习社会、高龄化与少子化、校园与家庭生态的转变等,同时也设置长远发展的政策愿景,将近20年的师资培育改革,业已朝向精致特色发展。“师道、责任、精致、永续”成为台湾精致特色师资培育政策的核心价值,每一位教师必须具有作为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将教育与学生学习视为自身的专业责任。政府的师资培育政策旨在为培育_位具有专业职能与心态的教师,规划其培育历程的各种制度与策略,具有细致与审慎的规划并且彼此链接成为一套系统,让三阶段连贯的师资培育历程具有制度化的永久发展之特质。基本上,精致特色师资培育政策具有下列理念:

 

(一)视教师专业化历程为整体Hirsch等人(1998)[9]分析美国师资培育改革和Ball(2003)[1°]剖析英国教师素质改革政策时,都提到师资培育政策规划的系统性特质,以获致连贯性、一致性、稳定性,避免为改革而改革、短利性而难以展现有成效的改革设计[11]。台湾师资培育政策的发展,也是将师资职前阶段、导入阶段、在职阶段的专业化历程视为整体。这种长期规划,让政策得以设计时间性的培育焦点,以培育及维持教师专业素质。

 

(二)以责任与合作为专业氛围

 

由于传统教师文化具有保守性、孤立性、现时性[14],容易让教师失落在每日例行的教学中,渐渐失去对教师专业责任的认同与承诺,使得促进教师形成合作的社群,有其重要性与价值性。无论是师资生或在职教师,都必须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讨论、反省并解决教学现场的问题,同时保障学生学习权益,不断参与各种教学创新与研究机会,使其能直接解决现场教学问题与学生学习问题,将专业发展视为身为教师的职责及身为专业教师必须履行之责任。除此之外,在师资培育的支持网络上,除师资培育之大学外,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中等以下各级学校都必须纳入共同合作培育师资之体系,建立师资培育与任用联盟,让学校教育需求能实时反馈到职前教育,为学校教育培育优质教师。

 

(三)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引导标准系指在共享的意义与价值下,提供进行适切且严谨的判断与决定之工具[12],但是标准同时也具有引导的意涵,引导教师朝向理想教师图像的目的迈进[13]。由于理想教师图像与标准同时具有引导与判断的功能,使得三阶段连贯的师资培育因此而获得方向性,有助于确立教师专业地位,并作为筛选教师素质的依据。

 

(四)以奖优汰劣为精进策略

 

优质教师的彰显,不仅能够鼓励教师成为优质教师,获得相对应的薪资与头衔,也能够肯定愿意付出而精进教学的教师;汰劣,则能刺激教师持续维持身为教师所需知能,同时也能让教学不力的教师离开教学。作为精进策略的奖优汰劣,讲求质量或素质的筛选,使得评量的运作,包括评量人员聘用、评量工具使用、评量标准设置、评量结果运用,亟须审慎地规划与设计。

 

(五)以研究成果完善回馈修正系统

 

对于台湾而言,师资培育政策各项措施的形

 

成与成效考核,都仰赖研究与证据,除政策性研究外,培育师资具有研究与探究能力,也是教师响应学生学习以及落实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若能养成善用研究证据以解决问题之能力,且透过合作,在证据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决教育问题[15],将能形成一种研究回馈修正系统。

 

四、结语

少子化的概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老龄化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 自我养老

一、家庭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传统的家庭养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模式不仅对于家庭结构的稳定,而且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与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虽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家庭养老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老年人口比重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独生子女家庭也逐渐增多。这客观上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较之以往提前进入空巢家庭,必然承受较多的孤独与寂寞。预防和化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等风险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家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育率下降导致家庭养老资源减少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生育意愿的改变,使我国的生育率下降,育龄妇女的育龄人数由过去的5~6个降低到现在的1--2个。子女数量的减少,虽然减轻了家庭抚育子女的成本,但是,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进入老年的独生子女父母面临着新的养老难题,赡养成本提高,子女既要照顾父母,又要工作,对于“双独夫妇”更是如此,一对夫妇要照顾四个老人,面临着经济和时间的双重压力。

(二)死亡率下降和社会的进步推动老年人寿命延长

建国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和社会保健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均寿命延长。1999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1岁,正在向发达国家的水平(74岁)迈进。随着老人寿命的延长,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而子女的年龄也逐渐增大,一个独生子女家庭供养4个老人或两代老人,低龄老人赡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也将出现。

(三)家庭结构和伦理道德的改变

生育率的下降,使我国的家庭结构更加小型化和核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但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传统的伦理道德也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淡化。大量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小型的家庭结构中,尤其是对于80后和90后的子女,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比上一代更加优越,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和个性的解放,家庭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不像父辈们那么深刻,对于步入成年的独生子女,将承担起“养老抚幼”的重任,各地普遍存在着“重幼轻老”的现象,从而使家庭养老的功能进一步弱化。

三、建议

(一)以家庭为核心的居家养老模式的完善

目前,虽然冢庭乔老面临看一些挑战,但是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了家庭养老模式是不可能被抛弃的。

以家庭为核心的居家养老模式的完善需要做到:

1.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具有自身的优越性。虽然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断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养老负担,但是在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家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完善社区养老体系。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社区服务的一部分,社区养老具有经济、实惠、便利、周到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一个老人要到老年机构生活,一般一个月的费用约为400~1000元不等,而社区养老则可将长期费用变为临时性费用、即时性费用,变相对单一的服务为相对个性化服务。它既可以节约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成本,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家庭资源(住房、家具、耐用消费品和生活设施等),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所以,社区养老有助于减少子女的负担,老人不用离开居住的环境,就可以享受到满意的服务。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健全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虽然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已基本覆盖全部国有企业,部分集体企业及其他类型企业的职工,但是,个体和灵活就业的从业人员覆盖面却很小。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制。

2.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相对于城市,农村的养老保险机制还比较落后,在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前提下,继续完善新农村医疗保险,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探索新的养老保险形势,提倡农民储蓄养老,鼓励青壮年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养老储蓄,以保障晚年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乡镇部门也要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农村社会的养老工作和养老金的筹集、保值增值及统一使用等。

(三)自我养老能力的提高

自我养老也可以称之为自我保障,并不是要家庭和社会抛弃老年人,而是要老年人客观的看待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老年人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老年人口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通过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减少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数量,就能大大减轻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1.老年人心理上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融入社会,政府也要采取各种措施调动老年人自我保健、自我养老的积极性。现在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老年人提高健康水平,提高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如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倡导全民健身运动、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推进健康老龄化等。当然这些行动只有得到老年人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才能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

2.老年人是自我养老的根本,老年人的自立自助是积极养老的根本。老年人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学识和技能。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大多崇尚独立。老年人不仅要在健康方面早做准备,在经济方面也应做一些准备,除了储蓄和缴纳养老保险金外,也可适当进行一些投资理财活动,将积累个人财产作为自己老年期生活的主要来源。每个老年人都要努力实现终生健康、终生学习、终生参与的发展目标,为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少子化的概念范文第8篇

近日,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2016年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年会”上宣称,2016年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下降,近5年累计减少的数量约为2000万,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导致人工成本上升、产业转移和技术替代劳动成为未来的趋势。(11月22日《人民日报》)

@元獍子: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是人才!劳动力减少,使得我国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技术型转向成为必然。老龄化、少子化也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在劳动力缺口巨大的背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输入法234:增加劳动力供给,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对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问题,应采取促进教育公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等措施应对。

@走啊走啊:现在劳动力素质提高了,但是自身素质与技能产业结构演化升级要求不尽匹配,容易带来结构性失业风险,因此要重视培训和人力资本投资,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矛盾,各级政府部门不能缺位。

@向前进: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滑已是既定事实,从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均面临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老龄化的困境。劳动力下降是一个社会危机,确实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但也是转型发展的机会,只有积极探索合适的解决方案,才能从容应对缺口危机。

完善价补机制价然在路上

好消息!物价上涨,这些困难群众可以领到一笔价格临时补贴。近期,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公布了新版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原来价格临时补贴多是按季度发放,如今缩短为20个工作日,普遍降低了补贴启动条件,缩短了补贴发放时间。一些地区还适当扩大了保障对象范围,设立了补贴最低标准。(11月21日《法制日报》)

@青丝变自:物价上涨,无疑最为敏感、压力最大的是低收入人群。降低启动临界值、缩短启动时间等措施对价补机制进行完善,还是多地在国家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设立最低限额等,对低收入人群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

@山村老师:各地临时价格补贴对象普遍没有把流动人口尤其是低收入农民工包括在内。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77亿,这个庞大群体已经远离户籍所在地,自然领不到老家的价格补贴,虽然身在各个城市,但城市在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时,似乎把农民工忘在脑后。

@吉娃娃:降低补贴启动条件恐怕也需要不断完善,由于有的地方居民人均收入普遍较低,CPI启动临界值就应该降低。有的地方公共财力比较雄厚,有能力承受更多的价格补贴,临界值也可以降低。价补机制需要不断向合理化方向调整。

@行动让路思想:出台的政策再好,不被群众所熟知、利用就是政策的浪费。无论是帮扶政策,还是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政策,都需要走好最后一公里,否则,再好的政策一旦遭遇“肠梗阻”,就会沦为摆设,令公共服务“失准”“失效”。

让职称评定“称职”起来

评职称是大事,它与工资、福利待遇等密切挂钩。然而长期以来,各行业在职称评定工作中普遍存在“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不过,这种状况今后将得到扭转。近日,深改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实行多年的职称制度将迎来新的变革。(11月15日人民网)

点评:涉及亿万职工的改革红利,如何从纸面兑现为薪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职称评定上寄生的利益链太多太复杂,如同出租车改革一般,这阵痛怎么熬过去,仍在考验着制度设计的初心与智慧。

职称制度改革应从整体上采取“量体裁衣”的大动作,通过配套改革等全盘设计,搅动人才合理竞争和积极创新这一池春水。

把职称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和工资、晋升挂钩是可行的关键在于打破“一刀切”的僵化评价标准,让能力和业绩成为考评重点,形成一种更科学和人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才是职称考试改革的出路。

“上19珀寸闻”外延体现维护弱者情怀

江苏省人社厅近日下发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对“工伤”所指的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上下班途中包括哪些情形等争议性问题明确细化。意见指出,职工在上下班途中买菜、接送小孩,或到父母、子女和配偶的住所遭遇意外均算工伤。意见自2017年1月1日起全省统一执行。(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

点评:由于“工作时间”的概念不够明确,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纠纷。有的人在上下班途中遭遇车祸,会被以“不在单位范围”的理由,拒绝承担责任。

江苏省的新规定,最大亮点在于对“工作时间”的范围进行了细化,明确指出,在上下班途中接送孩子、买菜,到父母、子女、配偶住所看望,都属于“工作时间”。

江苏的新规定,给“上班时间”一个更明晰更细致的框定,似乎对用人单位过于苛刻,但它体现了司法向弱者倾斜的理念,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益尝试。

拔工作最让人担忧的是隐性歧视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2015年在北京等地多所高校的调查显示,比例高达86.6%的女大学生受到一种或多种招聘性别歧视,工科女大学生占80%以上。其中,有80.2%的女性认为,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招聘信息显示限男性或男性优先”“不给女性复试机会”“提高对女性的学历要求”等现象。(11月21日中国新闻网)

点评:二胎政策出来之后,女性就业隐性歧视凸显出来。假如年轻女性不能顺利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对她们来说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我国法律早已规定禁止就业性别歧视,却很难操作。就业性别歧视不属于政府劳动监察监控的范围,只能去法院打官司,而法律的粗线条规定和缺少案例作指导,法院审理起来很困难。

破解女性就业性别歧视,需要破解守法用人单位的利益损失问题。通过税收等方式给予企业补偿和优惠,从而减轻企业可能因雇佣女职工所产生的负担。

涉老“带薪休假”助推公民尽孝

北京将完善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方便子女在老年人术后康复、临终关怀等特殊时期直接照顾老人。同时,社区医院为老人提供的上门服务,符合条件部分将纳入医保报销。日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办公室、市民政局、市卫计委等部门召开会,对市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11月22日《京华时报》)

点评:出台涉老“带薪休假”新规,为子女尽孝尽责铺路搭桥,这一行政行为充满人性温情,溢出助推子女尽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