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机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

无机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

无机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范文第1篇

(1)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部分自动化控制

部分自动化控制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农业机械自动化方式,这种方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机械及装置的性能与生产作业的效率,在各类农资的节约利用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虽然这种自动化方式仍需要专门的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与一些辅助操作,但与传统农业机械相比,已经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负担。

(2)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无人自动操作

与前一种自动化应用方式相比,无人自动操作更好地实现了农业机械与装置的全自动化运行,对于一些相对操作简单但具有较大危险性,较高工作压力的重复性作业而言尤为适合。通过程序或无线电设备远程遥控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智能化温室的自动控制系统等都属于无人自动操作技术的范畴。

(3)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是近年来结合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软件控制技术而研发出来新型农业操作机械,农业机器人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具有自动检测与演算的功能,能够根据农业生产作业的具体条件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其自动控制的实现是依靠各类专门的计算机程序软件来完成的。

2现阶段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精准农业领域的技术相对不够成熟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已经在许多地区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尤其在小麦与水稻的种植区域,自动化农机设备的应用已相对较为普遍,但在精准农业领域的技术研究与经验总结方面却相对较为滞后,同时与精准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机设备与装置的研发也十分缓慢,无法满足精准农业生产的要求。

(2)自动化农机设备的价格普遍较高,且构造复杂,推广效果不理想

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及装置的推广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价格一直是影响推广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自动化农机设备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其价格也普遍偏高,对于县域农民的经济水平而言,购买自动化农机设备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虽然部分地区也有合资购买或租赁的形式,但在应用效率与推广程度上仍显不足。同时,为满足综合性能方面的要求,自动化农机设备的机械构造也相对较为复杂,当设备损坏或发生故障时,很难实现自己维修,即使找来专业人员维修,其过程也会相对较为复杂,此外,县域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相对不高,掌握复杂的自动化农机设备的应用能力相对有限,这也是导致自动化农业机械设备推广与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3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有效策略

(1)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

加强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广及应用,首先要从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着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需要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来支持,政府应该加强县域文化建设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方式,在广大农民中普及现代化生产与农业科技知识,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并通过对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与装置的操作方法的现场指导以及跟踪协助,帮助农民掌握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与装置的应用技术,从而提高县域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推动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2)不断完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机制

首先要完善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机制。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作业特点,研发推广与之相符合的经济适用、节本增效型的农业自动化机械,使区域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更加科学高效。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自动化发展与保障机制,帮助农民通过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增产增收,保障县域农业经济的效益,从而提升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推广效果。

(3)稳步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水平

无机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分析;应用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持,促进现代化农业的稳步前行。现代农业已经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的核心驱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业发展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依然是重要基础,而且还影响着社会稳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想要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就必须结合计算机的优势和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当中,积极把握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时代共同进步,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农业各个领域进行更新,对农业目前的经营模式改造升级。例如: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农业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包括土壤特性、光照强弱、湿度温度、灌溉方式、雨水天气、种植方法、收获方式和储存环境等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形成信息库,从而指导农业生产。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数据库等系统的支撑下,整合了各类农业资源,实现了数据采集、存贮和交流功能,可有效提升农业体系的运营效率。2020年,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之间,是承上启下极其重要的一年,所以更要在计算机技术和农业技术上下苦功夫,正是在这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快速融合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意义极其深远而重大[1]。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1.1国外农业生产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就得到了普及,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德国的农业主要是农场经营的模式,受其发达的制造业和土地环境的影响,机械化水平非常之高,该国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农业模拟应用、农业数据库开发等领域,极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2];韩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方面也非常成熟,韩国的农场主也非常重视计算机技术,目前该国已经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各个领域,构建了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

1.2国内农业生产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晚,导致农业信息化起步比较晚,发展不平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农业相关专家的辛苦努力,我国在农业数据库、专家系统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业信息化系统,利用这些系统将农业领域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环境治理、农业生产储存、农业灾害防治、农场管理等各方面[3]。1)在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准确、长时间记录当地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生长周期、灌溉水源、雨水天气、光照温度、天气湿度等农业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得到科学的农业生产规律,为实际农业生产把控方向,用科学方法发展农业,提升土地利用率,找到适合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之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2)在农业生产系统方面。农业生产系统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出一套综合的农业生产系统,对农业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农业生产系统可以为农民提供作物种植技术、收获技术、种子储存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的信息指导。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遥感技术等对生产环节的所有状态进行实时管理,包括作物生长情况、温度湿度情况、病虫害情况等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的掌控能力。3)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相关专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库,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文献数据库,其中包含了农业文献数据库、农业科技成果库等,为农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指导,农业技术推广随着数据库完善得到快速发展。4)在农业灾害防治方面。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一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产量,所以以前农民看天吃饭,如今算机技术可以在灾害、天气预测等方面为农业生产做出预警,农民可以根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提示,例如根据天气预报、台风预警等来调整生产的时间,以避开极端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仅仅只是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一些简单应用,相信信息技术对农业帮助是巨大的。5)在农场管理方面。通过计算机技术搭建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农场信息管理系统等,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的农业生产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早已深入到了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从种植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极大加速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相比仍有差距,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有很大上升空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4]

2.1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时间较短,农村地区计算机的普及率太低,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家庭还没有计算机和电信网络,这就导致了在农村地区想要实现农业信息化相当困难,难度非常大,无法将农业信息系统与农村农业生产相结合。目前,我国广袤农村的生产方式还是主要以户为单位,整体生产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2.2区域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东西部农业发展水平失衡,存在较大差距。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然而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低,农业生产依旧以家庭生产为主,无法进行区域化、合作化、规模化生产。这也导致农业技术的推广难度极大。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互联网等平台进行农产品的销售,但是应用程度低,销售量小,小而杂,无法形成产业链。

2.3农民文化程度低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飞快,但相对而言,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计算机使用频率较低,懂得先进的信息技术产品人数较少,对于最新的信息产品和技术使用了解不足,这也成为了制约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之一。

2.4工业化水平不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才开始逐步发展,经过70多年的励精图治,工业化的水平越来越高,现如今已是工业大国,在世界工业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现代化程度还很低,这也成为了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原因之一。

2.5信息服务制度不完善,成本高昂

信息服务制度不完善,主要是由于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计算机的应用还未普及,尤其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更是程度较低。另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成本过于高昂,致使我国计算机普及有很大的限制,农村地区电信网络建设尚未完备。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计算机普及率较低,信息堵塞,计算机技术得不到应用。农业信息化的路还很长,不仅要建设完善的信息服务制度,还要培训农民知识。所以要真正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现代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1农业生产数据库的应用

人们在选择农业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分析出因地制宜、低成本、科学合理的生产方案。比如,以温室大棚无土栽培为例,技术人员使用数据库技术,将无土栽培需要的温度、湿度、水和营养液等指标数据录入计算机的农业系统,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给出理想方案。用户得到方案后也可以用计算机系统来对温室的各类指标进行自动控制,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

3.2在模拟试验中的应用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系统研究领域将它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了,计算机将农业模拟为一个系统,不再是简单的企业和工厂,当中包含一个以上的多个小型农业生产系统。在模拟试验的过程中,用定位系统来定义客体的位置、作用和相互关系,创建具体数学模型,再用计算机来相互转化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5]。

3.3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智慧农业是指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从而实现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订单农业是一种先下订单后生产的新型农业模式,解决了产品滞销等问题。两者的发展和兴起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促进了智慧农业和订单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在未来,计算机技术也是智慧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3.4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应用

农民如今仍然在农业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取决于农民的多年经验积累。要将计算机技术大范围运用于农业生产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能否将传统的农民转换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将计算机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的助力。因此,需要将传统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新型的现代化农民,首先就要对农民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计算机,了解计算机技术,学会使用一些在生产中可以成熟应用的技术。其次,以新型职业农民为基础,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促进生产的结构改革,为农村地区城镇化、农业信息化、农民富裕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在畜牧业利用计算机数据系统来计算分析畜牧养殖中喂养的饲料配比、生长过程、智能喂养等等,最终选择最优的畜牧养殖方案,以互联网技术辅助管理整个养殖过程,有效减少人工投入。推广信息化养殖,可以大幅提高畜牧养殖的效率,减少成本[6]。

3.6在预测气象中的应用

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气象信息的预测在农业现代化中极为重要,过去农民看天吃饭无可奈何,现在可以通过实时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来准确把握天气变化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模拟各类气温建设规模化的温室系统,用计算机来管理温室的数据,调整气温、湿度,达到理想的状态,不断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

3.7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综合性的技术,在信息的存储、交换、传播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当中,不仅可以推广农业机械技术,还能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拓宽农民的销售渠道,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最终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想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应该分析如今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现状,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人员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推广农业机械技术的同时及时为农户答疑解惑。此外,要利用各地的农业示范基地,做好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大力推进科技下乡、技术下乡、信息下乡等活动[7]。

4加快农业信息化的策略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都纷纷开始布局信息化,为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我国农业相关部门也为了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8]。

4.1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地域辽阔,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不仅建设难度大,而且资金投入巨大。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先摸清农业的基本情况,知道农民缺少什么,怎么做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制定相关的政策方案和资金方案,聘用相关人员来教会农民使用相关设备采集、保存和上传生产信息,构建信息化的数据平台。加大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农业发展,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4.2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农民不具备相应能力就无法推进农业信息化,只有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耕作、种植、收获、病虫害处理和储存技术,才能促进农业发展。所以只有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让农民具备农业信息化素质,才可以达到科学种植和增产增收效果。

4.3优化农业信息化管理

相关部门在农业信息化中要起到带头作用,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农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教会他们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发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部门可印刷耕作种植、灌溉施肥、收获储存的技术手册,免费提供给农民学习;制作技术视频,给农民观看并且现场演示;定期组织农民参加农业信息化生产技术发展的讨论交流会,让农民和技术人员互相交流,给农民带去最新的技术信息。此外,定期组织农民学习优秀的信息化管理案例,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

4.4加快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

要改变农业生产现状,相关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要加快种植、灌溉、收获和储存等技术的研究,将最新技术进行示范,示范成功后推广全国,发挥示范基地作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9]。

4.5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农业生产如果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将会加快农村地区发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并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所以加大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和农民的技能教育极为重要,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1)在乡镇基层建设基础设施,让农民遇到问题有人可问,不管是技术问题还是设备使用问题。2)分类建立各类农产品交易平台,线上线下平台双管齐下,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3)建立土壤等研究基地,检测农村土地污染,在发展农业时不能以污染土地为代价,保护农业生产环境。4)建立示范基地,用少数人的成功经验带动多数人,实现共同发展。

无机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范文第3篇

1国内外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发展概况

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是由农用航空技术发展而来的,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1架载人动力飞机,1918年,美国第1次用飞机喷洒农药灭虫,开创了农业航空的历史[3]。不久,前苏联、加拿大、德国和新西兰等国也开始使用飞机为农林服务。由于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是以航空技术为基础的,所以在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研究领域,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航空技术发达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1.1国外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发展概况日本是无人机飞防最成熟的国家,由于日本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农民每户平均耕地面积较小,种植规模较小,所以日本的施药装备以小型机动喷雾机和直升飞机航空喷雾设备为主。近几年来,具有作业效率高、单位面积施药液量小和农药飘移少等优点的无人驾驶超低空作业农用轻型直升飞机在日本发展迅猛。目前在田间作业的无人机有3000多架,飞手14000多人[5]。无人机的防治面积已经超过了有人驾驶农业直升飞机的防治面积[6]。日本雅马哈植保无人机有近30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改进,该产品成为全球行业的标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机型是YAMAHAMOTOR公司生产的R系列无人直升机,图1是YAMAHAR-MAX型无人喷药直升机。该机型可载30kg农药,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软硬件水平,系统集成度高,容错能力强,适应多种复杂环境下的作业需求;能实现人工控制和自主控制相互切换,并且具备较高的自主飞行能力。美国是世界上农业航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目前美国农业航空也正在走精准农业的道路[7]。在那些拥有无人机的农民家里一般都有专用电脑,无人机上安装各种摄像头和传感器,从电脑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农作物生长情况;另外无人机上加装有GPS接收器,在农田工作时就能接收到卫星定位信号,从而更准确地知道自己所在的坐标位置。图2是美国AUH型农用无人喷药直升机。该型无人直升机自身质量76kg,可负载20kg左右的农药进行喷洒作业,作业效率10hm2h。配备有GPS导航系统,并采用电子伺服系统和陀螺增稳系统,整个飞控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能实现精确喷洒。图3是美国GT-MAX型农用无人喷药直升机。该机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引进YAMAHAR系列无人直升机开发的GT-MAX系列农用无人直升机,其飞行控制系统配备三轴惯性加速度计、DGPS、航向磁力计、声纳和雷达高度计等传感器,其中飞行控制结构采用内外回路结构形式。该无人直升机能对周围环境状况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并且能在障碍物中间机动飞行,根据摄像头拍摄的信息独立选择飞行路线,检查随航系统工作中出现的故障。

1.2国内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发展概况我国的无人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后期投入无人驾驶飞机的研制,前期的无人机研究主要涉及军事领域,研制经费以国家投入为主。研制工作以西安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主导,其他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工厂)协作参与,相继研制成功了靶机、高空侦察机等无人机,在无人机相关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之后研究的方向才涉及农业领域。虽然我国的农用无人机技术发展较晚,但是随着投入研究力量的加大,近年来我国农用无人机的研究也步入了新的阶段。其中农业应用的小型无人植保飞机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目前国内生产无人植保飞机的厂家已经超过10家,并呈快速增长趋势。现有的农用无人植保机以农用小型无人直升机较多,而农用固定翼无人机研发的较少。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与总参谋部合作研发的天鹰-3小型农用无人喷药直升机,如图4所示。该机主旋翼直径3.2m,质量80kg左右,一次可携带20kg农药,续航能力达到1h,一次起降可以喷洒2.67hm2农田,作业效率5.33hm2h。该型农用无人直升机之前应用于军事领域,后来经改造应用于农业领域。无人机采用远距离遥控操作,喷洒时距离地面3~5m,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和实时性,能够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自主悬停和飞行。广西田园生化有限公司与中航工业618所共同研发的小型农用无人直升机,如图5所示,在四川崇州进行了农药喷洒演示。该型无人直升机由两块快速充电蓄电池供电,多组蓄电池轮换使用,确保长时间循环作业,飞行系统通过远程地面站操控,可按照预先设定的航线自主飞行,作业效率4hm2h,农药喷洒量4.5~7.5Lhm2。2010年,山东卫士植保机械有限公司与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国家机关和科研院所共同出资研发专业生产农用遥控式电动多旋翼飞行施药机械,借鉴飞云航空3旋翼、4旋翼、6旋翼等产品使用和开发经验及技术优势,开发出了针对农药喷洒为主要用途的10旋翼电动无人遥控植保机,如图6所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多旋翼直升机具有结构紧凑、稳定性高、易操作和载质量大等优点,该机载药量达18kg,作业效率4.67hm2h。昆明飞艇新艺模型有限公司研制的新艺XYZB-8型电动无人低空喷药直升机,如图7所示,该机载药量8kg,作业效率3.33hm2h左右,在实地试验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总参谋部第60研究所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农用无人喷药直升机在三亚市海棠湾进行了作业演示,收到不错的效果。该机能够自动记录飞行时间、地点和作业面积等数据,自身质量100kg,可载药物30kg。上述我国的农用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基本都是以地面操纵杆控制的形式,能自主飞行机型很少。虽然具备一定的完全自主喷洒功能,但是成本较高,机身载质量小,配备的传感器有限,飞行控制系统功能较少,抗扰动因素能力弱,容错能力也较差。我国农用无人喷洒直升机尚处于研发起步阶段,在无人机制造技术、飞行控制系统集成化程度、微小型传感器精度、人工控制与完全自主控制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机型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在药物的喷雾方式、智能化精准施药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研发出了不少机型,但离大规模投入实际应用仍有一段距离。

1.3无人机施药技术存在的不足

1.3.1载药量小载药量是检验无人机施药能力的主要指标,单次飞行的载药量小势必会影响施药的效率,从而增加作业成本。

1.3.2集成化、智能化程度偏低无人机的制造技术、微小型传感器精度和智能化精准施药等方面的技术都还不太成熟,即使是发达国家有些技术也只是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大面积广泛应用还有待时日。

1.3.3生产成本较高,耐用性有待检验较高的成本也是制约无人机施药技术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无人机施药技术是新兴技术,机器的耐用性还有待检验。

2我国无人机低空喷洒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力量的投入,我国无人机低空喷洒技术将呈现以下趋势。

2.1中小型旋翼为主,大型固定翼为辅中小型旋翼无人机虽然载药量小,作业效率没有大型固定翼无人机高,但是其体积小、质量小和成本低廉,并且具有垂直起降功能,无需专用起降场地、低空作业,不妨碍航空秩序,作业过程不需要报请航空管理部门备案,简化了手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虽然载药量大、喷洒效率高,但是成本昂贵,需要专用跑道,还需要报请航空管理部门备案,手续较为麻烦,适用于大型农场喷洒作业。

2.2精准施药技术的发展应用无人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分析农田植物的水分、营养状况,对农田病虫害进行初步估算,利用空间统计学分析空间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将遥感数据转换成处方图,制定变量施药方案,并对喷雾速度、流量和压力等进行控制,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快速准确测量烟田基本情况和无人机自身位置,结合路径优化算法确定无人机飞行轨迹,进而选择最优航迹实现精准喷药。

2.3喷雾方式的革新目前航空农药喷洒过程中,雾滴云团的形态参数不可控,只能是操作者根据气向变化的经验来控制喷洒方式。未来的喷洒技术应在目前设计的基础上,对风向风速以及外界环境对喷雾装置的耦合作用进行分析,建立雾滴云团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寻求雾滴云团在变量环境中的基础运动理论。利用化学凝胶,控制喷口尺寸、流速、形状等方法对雾滴云团进行控制,减少喷洒过程中农药在非靶标作物上的飘移量,最大程度地优化喷洒质量。

2.4高载质量、高效率是发展趋势目前旋翼无人机普遍存在的缺点就是载质量小,一般为30~40kg。随着土地流转和单位面积喷洒收入的提升,高载药量的无人机需求会逐步显现出来。高载质量、高效率的中小型无人机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3结束语

无机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机;农艺;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33-2

1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必要性

1.1 农机与农艺结合是农业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经济迅速腾飞,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农业的发展也在进行着同样的转变。自从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生产自主性和主动性都充分发挥发挥出来了。而跟随着市场的需求并且追求生产效益也就成为了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以这个目标为指导,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以前的那种单一的耕作模式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农业设施,经济作物,畜牧业,养殖业,以及果树园林这些优质并且有着高收益高效益的农业项目的迅速发展。

新的农业项目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在客观上也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提出了要求。农艺,顾名思义是一种工艺,是一种技术,具体说来就是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而农机则是指农机具及其应用技术,用在现在则是指农业的机械化器具及其的生产技术的使用。发展现代农业,既要靠技术,也要靠农机。农艺技术是基础和手段,这是自农业生产以来积累下来的操作技术。而农技的运用却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便是农机,农机农艺都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而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便是效益最大化。农机和农艺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运用木桶原理来说,这二者便是组成木桶的两块木板,二者需要相互依托,相互制约,无论那一块木板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农机与农艺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如果只顾一味地发展农机现代化,而忽略了与农艺技术的配合,就算农机现代化的水平再高,最后也会无法推广。而如果只顾一味地研究农艺技术,而忽略了以农机为载体,最后农业的生产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譬如,没有播种技术的推广,无论农机部门研制的播种机如何先进,功能如何强大,再好的播种机也不会被推广使用。反之,不管农艺技术如何先进,如果没有优质的播种机械为载体,淡淡依靠广大农民来人工播种,不仅播种的效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播种的效果还会因为无法做到播深一致且均匀等农艺要求而受到影响。由此,在新时期,农机农艺相结合始终是农机管理运用与科研的主线,讲究相互配合,合理分工,推动农业机械化不断往前发展。

1.2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已取得的成效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里,我国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许多农机化新技术都是在明确农艺技术效果指标基础上,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例如抛秧和化肥机械深施、机械化精量播种、秸秆粉碎还田等。这些都是从作物增产潜力的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对作物生长的各个客观环境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促进了旨在抢农时、争光热的华北三夏机械化耕种一条龙作业技术和吨粮田优质高效高产技术与配套系列机具的研制,这些都是在农机与农机相结合的理论指导下产生的硕果。

国内这些农机与农具相结合的成功实例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国外也有着许多二者相结合的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例如美国的大豆收获机械化宽幅割台与损失率高的矛盾就是通过培育高底荚位大豆品种而解决的。西红柿机械化收获使培育方型厚皮新品种取得突破。日本60年代从中国引进尚未过关的水稻插秧机,通过农学育秧解决了中国多年无法突破的机械手取苗伤苗的障碍点,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国外这些经验也表明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农机农艺相结合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2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措施

2.1 应有创新的思维,转变农机化发展的观念

要追求农业的迅速发展,首先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和认识。由于在我国的农机化研究人员中,依然存在着只重视农机的错误观念。人们常常认为农机是主要的,农业的发展首先要有好的农机来使用。事实上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促进农业发展。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在实践中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对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项研究还是一个跨学科的项目,不仅有基础的农业科学理论,还包含系统工程学、经济学等。它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研究对象也十分复杂。鉴于我国基础薄弱,各项指标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有经济学的头脑,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制定自己的计划。因此现在的科学研究,要充分考虑生产力能否转化为商品价值。

2.2 应当加强人才的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要运用科学技术带来经济效益,首先需要的便是人才。然而现在的农机课程设置还是以机为主,只有一门农学基础还与机械离得太远,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当改革农机化的相关教材。在教材中应当加入介绍生态学的知识,同时还应编撰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农学教材,培养农机农艺结合的人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重机轻化的现象。同时还应该学习国外的经验,要明白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并不是指简单的合并,而是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要在农机化专业中设立基础理论研究机构,对于农机化方面的研究还应调配专业人员,为我国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强大的理论依据,并促进其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3 要有分区规划的意识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各地环境条件不同,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也就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区规划,尤其是田间作业机械化更是复杂。因此首先要对各地的风土条件、作物种类、种植制度、栽培方法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并且要与农业机械化联系起来,要因地制宜,运用调查的数据,提出区域性的,可以进行定量指导的机械化作业体系。对此,各地农业科技人员已作了大量工作,并且还提出建议,应当全国进行统一规划,并分区进行补充完善总结各现有成果。要从传统的生产种植过程中单一的机械化思想中走出来,对全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种植进行宏观设计。种植不仅要扩展到产前产后农产品加工与销售,还应当树立大农业观念。所谓大农业观念便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机械化也要全面考虑,拓宽农业机械化领域和内容。总之,中国目前仍然以生产粮食作为种植业的主要部分,而在目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的机械化栽培方式为主体,不过展望未来,农林牧渔大农业观念必然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农业机械化研究应该深化与拓宽并重,同步发展。

2.4 选好农机农艺结合的突破口

农机农艺相结合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对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一些尝试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理论问题还值得去研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新的发展时期,很多新兴的产业和新的工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农机的新设计和新思路也在不断地更新,因此,对农艺与农机相结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农机化发展的切入点成为关键。首先,农业产业布局要全局眼光,于农机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有利于提高农机的通用性,减少一次性的成本投入。其次,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提高农机的设计的针对性。最后,要加强宣传培训,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2.5 要加强有关行业和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并进行推广,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一个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各行业和各部门进行积极的合作,要统一目标,确定农业技术路线,对于制定的科研课题的项目要共同承担,联合攻关。对于生产技术的规范也应当一起制定。此外,还应当建立一个好的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学术的交流,促进农机农艺更好的结合和运用。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有其必要的,因为它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其可行性,因为在国内外已经有着许多成效显着的实例。本文即从这两点出发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提出一点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弘.农艺与农机结合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石[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10).

[2] 王玉清,杨兴武.谈农机农艺相结合[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8,(2).

[3] 路玉彬.浅议农业机械化科技的几个特性[J].农机科技推广,2009,(09).

[4] 赵明晶.新时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5,(03).

无机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范文第5篇

1.1在无人驾驶拖拉机上的应用无人驾驶拖拉机是由固定操作站控制的无人驾驶农业机械。装在DBS系统后,拖拉机上的摄像机把传回的画面显示在监视器上,操作人员通过观看屏幕可对远处的拖拉机进行导航,拖拉机上的车载计算机存储一幅田间的数字化地图。通过DBS导航,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能够沿着直线和不规则的曲线自动行驶,完成各种任务,通过自动导航可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提高作业质量,对于夜间作业更具有优越性。同时节约燃料,减少化肥用量。

1.2在农业收割机与播种机上的应用GPS系统在装载联合收割机与播种机这种精确的生产方式,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使用多年,形成比较成熟的作业方法。我国现有的DBS技术完全可取代GPS。联合收割机收获农作物是利用DBS技术和产量传感器,获得农田作业区内,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的农作物产量分布,把这些数据经处理后可生成产量分图。利用农作物产量分布图,可控制收割速度、脱粒喂入量,已达到最佳的收割效果和最大的收割效率。根据分布图得出数据设计出的智能软件。在农田作业时可根据按需投入的原则,进行分布投入,确保在农田作业收获时,按科学方法作业。还能确保播种机、插秧机等农机实现高精度,与设定误差达到厘米计,这样使播种机播种均匀、精良播种、深浅一致,这种精确的播种技术既可节约大量种子,又能使作物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从而提高作物对营养如太阳能的利用率。

1.3在农业航空上的应用DBS在航空作业中时,通过SSM中不同区域(较小的面积单元)所需农药、肥料的用量进行变量喷洒,当飞机到达作业区域时,DBS能实现将作业区域的信息用图像传送到控制平面,达到作业位置精确定位与自动导航最终实现精确施药及喷洒精确对接。DBS与航空农业结合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延伸,其优势是可以省时省力不误农时,可完成地面机械无法完成的项目,节约种子、农药和化肥,降低成本。

1.4在农机管理上的应用在农业机械上安装DBS卫星导航接收机和发射机,农机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内自动传到中心站,监控中心实时全天候监控所有农机的位置、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发动与熄火状态,还能随时回放和记忆以前的轨迹、行程,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采样、分析可判断农机在哪个区域行程、往返的时间长,以此判定耗油量大、易磨损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建立加油站、维修站,不仅可以提高农机作业时的可靠性,还能便于配备DBS接收机的维护人员精确查找中途断油、损坏的农机。DBS系统装备农机还可以全天候、高精度地实现农机自动报警功能、锁车功能。农机可以像车辆一样执行超速报警、防盗报警,被监控所有农机超出监控中心的预设的速度报警值及超出或驶出指定的区域向监控中心响应出响应的报警。在农用飞机上,最基本的要求是确保农业飞机之间或与农作物间的安全距离。利用DBS系统的精确定位与测速优势,可实时确定农业飞机的瞬时位置,有效减小飞机间及与作物的安全距离,甚至在大雾天气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盲降,极大地提高飞行的安全和作业质量。

2DBS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DBS系统不仅在农机方面具有潜力,在精准农业中,用DBS生成图像,利用这些图像数据再配合精准农业,计算农田综合信息,查出土地的湿度、化学成分、排水沟位置,还能计算出最佳的种植方案及所需肥料、种子、农药的数量,还能应用在农业气象监测,提高天气预警业务水平,合理选择最佳种植时间,避免在农业上耽误农时。

无机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有机农业技术 无机农业技术 结合

[中图分类号] S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54-02

引言

随着我国大力推广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有机农业和现代无机农业间的结合,正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特别是在绿色农业逐步普及的背景下,对二者结合性的思考,就凸显出其重要意义。

一、基本概念

1.有机农业技术

有机农业技术是指以生物科学为根本,凭借农业内的各种生物同自然环境间产生的能源和物质的循环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技术体系。在实现过程中,主要以人或畜力为动力,对农作物进行品种上的选育改良,同时施以有机农肥;采取农林牧相结合的方式以及采用生物防治法对病虫害实现防治;高度重视间、复、套种,合理轮作和因土种植。有机农业技术体系由于对保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平衡,故其又被称之为生态农业。

2.无机农业技术

无机农业技术是指凭借工业生产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技术装备和生产资料,通过投入大量的化石能源,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技术体系。在生产过程中,无机农业主要利用多维素、生长刺激素、除草剂、农用药剂、化学肥料、工程设施、农业机械等来实现农业生产。因为无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利用化石能源的投入,故其又被称之为高能农业或石油农业。

二、有机农业技术与无机农业技术优缺点

有机农业技术与无机农业技术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不断阶段时间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结果,在其生产发展实践过程中,二者表现出了各自鲜明的优缺点。

1.有机农业技术的优缺点

从有机农业技术的特点来看,其对促进化石能源的节约和农业物质费用投资效益率等,益处都是很大的,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问题发生、促进生态环境保持平衡。但由于有机农业的发展需要多部门在小范围内进行配合,故在促进农业生产向社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此,有机农业技术对资金供应较为紧张、化石能源较为短缺、工业生产较为落后,但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较好、合理轮作限制性较小、农林牧的结核性较好的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优势地位是很明显的。

2.无机农业技术的优缺点

从无机农业的技术特点来看,其对于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土地的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同时,还能够极大促进当地农业产业朝着社会化和专业化方向迅速发展。但同时,无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和资金物质方面的投入,并且,还会使得土壤肥力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衰退,同时带来生态环境方面的损害,造成生态失衡现象的发生。为此,无机农业技术对化石能源供给较为充足、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业产业资金投入情况较好的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优势地位是很明显的。

三、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应把握的关键节点

我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将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发展,才能在充分依托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条件下,使农业发展取得最高的经济社会效益。在这一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两个关键性节点。

1.突出有机农业技术发展的主导性地位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比较弱、底子比较薄、农村地区的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很多农民的知识文化程度仍然比较低,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知识的认识程度仍参差不齐。短时间内,我国不少农村地区的首要任务仍然是迅速解决广大农民的温饱和增产增收问题。另外,我国气候地形条件多样复杂,在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迅速推广开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显然是不现实的。故现阶段我们在促进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机农业技术发展为主和无机农业技术发展为辅的发展方式,才能高度契合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才能最大程度的使农民在发展中收益。但同时,有条件的一些农村地区,政府应大力鼓励二者实现并重视发展格局,从而加快推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及早实现。

实践证明,很多落后农村地区在突出有机农业发展的主导性地位后,当地农业发展状况都呈现出向好局面,农民在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并配合无机农业技术后,普遍都倡导了甜头。据农技部门估算,如果将现今正大力推广的农作物良种普及工程落实到实处,再辅之以农肥的科学充分合理利用,当期农作物产量在短期内就可以迅速提高10%―20%;如果扎实做好农作物调整优化工程,大力推广合理轮作与因地种植,那么全国农村地区作物产量就可以提高约10%,这充分说明了突出有机农业技术主导地位的重要作用。

虽然无机农业技术的发展前景益处多多,但推广使用这一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工业行业也需要在优化自身工序、保证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等的条件下,为其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能源行业也需要为其发展提供重点倾斜,很显然,这些问题短时间都没有办法克服。并且,广大农业地区,特别是一些交通异常闭塞、环境异常艰苦的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壤有机质含量骤减,而这都需要采取有机农业技术实现对土壤、生态、水土等的回补。

为此,各级地方农业技术发展管理部门必须本着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发展态度,在着力做好有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适时采取必要的针对性的无机农业技术,这才是最为契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国情的必由之路。

2.把握好二者间的协调性发展

从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角度考量,在未来,实现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并重式发展,保持二者间发展的持续可协调,仍然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最高目标。

一是为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强劲动力

归根结底,农业产业实现增产增收仍然离不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等投入。如果没有这些资源的持续性投入,仅仅依靠农业行业本身的发展潜力、资源,仅仅凭借农业自身的循环转化作用,是很难实现很好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的。特别是随着现代农技科技的普及,农业生产也大步向着商业化发展方向迈进。故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农产品,注定会持续不间断的被抽离出农业,如果再不予以“输血”,其发展前景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要想保持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后续活力,就必须依托无机农业技术的优势,持续不间断的为其补充各种物理和能量等方面的损失,从而夯实农业发展的“内功”,才能确保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是确保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率的显著提升

必须看到,有机农业技术的主要动力仍然还是人与牲畜。如果过多依靠这种发展模式而不加改变,大量农民就无法从中解脱出来,靠天吃饭的局面就不能迅速得以改观,同时,还会因饲养大量役畜而耗费了很好饲料。以上问题的存在,都会极大抑制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率的显著提升,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型升级。而破除这一困局的有效手段就是实现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的协调性发展。

三是要对无机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倾斜

在促进无机农业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担当起首要责任,除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足额财政资金支持之外,还要在政策制定、税收倾斜、人才培养、设施建设、技术推广等多方面有所作为,要将其纳入到国家农业远期发展规划目标的重中之重加以界定,使无机农业技术的发展吃下“定心丸”。同时,工业界也要对其发展持支持肯定态度,在创新自身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要为无机农业技术的普及提供各种物美价廉、污染较少的现代化农用生产资料,才能使广大农业用得起、用得好,才能使无机农业技术更为被农村地区所接受使用。

四、结语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我国农业发展技术是较为落后的、发展底蕴也是非常脆弱的、各地区的发展情况同样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实现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结合式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发展脚步、发展状况也必将无法是整齐划一的。经济发展较早的沿海开放地区,可能在短期内就可以实现发展目标;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和内陆地区等,很长时间都不能实现发展方向转型,也是不稀奇的。为此,我们必须为促进有机农业技术与无机农业技术的结合式发展,不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才能尽早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常艳波,张凤珍,徐海艳. 论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对我国农业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4.01

[2]黄慧英. 中国有机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6

[3]周娟枝. 现代农业发展趋向判别及其机制构建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5

[4]李长钦. 有机农业三种组织形式的比较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3

无机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应用

1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中的意义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机的性能、减少农业者劳动力。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中的现状是,操作者能够提前把操作的指令输进设置好的数字通讯单元模块中,一方面可以保证农业机械的生产智能化、精细化。而对于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已经实现农业生产控制局域网化,其中主要方法就是在农业生产中,把通用微型算机安装在农机中,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工作,进而可以完成农业机械的全面性控制。我国农业机械的局域网化实现还不是十分的完善,想要真正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局域网化对标准规范化、接口通用化还有大的提升空间[1]。

2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具体的应用

2.1无线通讯技术应用

将无线通讯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设备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机械设备生产效率,也可以对农业生产的安全性起到一定的保障的作用,最后可以为管理动态化以及实时性奠定基础。可以这样理解无线通讯技术,将计算机和机械设备连接,利用无线通讯的技术实现管理系统实时控制[2]。操作人员利用中心控制计算机下发指令,可以令管理人员对远程数据进行调度处理,快速的将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把信息处理的速率快速提升,这样对农业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以及合理的决策信息。

2.2农业机械中的电子装备应用

这一技术,主要是在农业机械中加入电子装备,使得农业机械具有监控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于农业机械中时,需要融入计算机控制终端(ECU),通过智能化的实施来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通信协议的设置与标准接口的设计来提高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3]。

2.3人机接口技术应用

传统农业机械操作,需要人来控制机械,进行操作,而人机接口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的技术是基于电子信息的发展,仪表盘被电子监视仪取代,实现智能化显示终端的设计,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显示。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中,要想充分发挥人机接口技术的完善应用,就要以人机互动为基础。

2.4农业机械电子信息的数据管理应用

对农业机械设备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时,可以使用农业机械数据统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该系统主要由3部分结构构成,包括业务数据服务层、业务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管理层[4]。利用该系统可以有效帮助农业机械设备数据信息统计,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电子信息管理的快速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电子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其对农业机械设备性能提升有了很大提升,可以为我国实现高质、高量、高效的农业提供前提。因此,把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设备上有着很重大的意义,可是对于现阶段,我们国家在农业机械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是很完善,必须强化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文章中也说到具体能够分为:无线通讯技术应用、农业机械中的电子装备应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农业机械中的电子装备、无线通讯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应用、农业电子信息的数据管理应用这些方面,同行业人员也要对这几方面进行努力,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乐伟.浅谈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7):178.

[2]李金科.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6,47(6):21+24.

[3]李先法.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164.

无机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范文第8篇

关键词:清洁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总结20年来“末端治理”的教训,正式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要内容。实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和利用清洁的技术,把污染控制由末端治理方法上升为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有效管理,通过采用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中水、土、气、生物污染综合防治、农产品供应链防治农业污染及科技成果集成创新等新途径,对进一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张掖市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全国五大蔬菜基地之一,全国最佳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带,地球最佳葡萄生产带,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一熟制地区先进行列,基本形成了区位优势显著、市场优势突出、竞争优势强劲、发展潜力巨大的制种、草畜、果蔬、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但从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建设方面看,张掖农业生产状况还处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农产品清洁生产上还存在明显差距,迫切需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上狠下功夫。本文作者提出了发展“清洁农业”的一些新思路,以期对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有指导作用。

1发展清洁农业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

“清洁农业”是清洁生产在整个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应用,不仅要求在田间实施清洁生产操作规程,还要求对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清洁操作,最终实现农产品的清洁化供给。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基础工作是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展开的,经过多年努力,成效显著。目前市场上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针对食品质量安全认定标准进行的分类。无公害农产品允许生产过程中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化学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它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比绿色食品标准要宽。绿色食品的标准范围从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到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有机食品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但是,单纯地追求使用有机肥,操作不当会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目前我国有机肥每单位养分所带的有害元素量普遍比化肥更多。另外,有机肥在产业化加工、商品化流通和跨区域施用过程中,会使存在于有机肥中的有害成分随之不断扩散,有害的病、虫、草源也会对作物、人体和畜禽构成危害。按照“清洁农业”的发展要求,在投入品上无论是人工合成还是天然有机的,都应注重质量要求,从源头上采用农产品产地环境中水、土、气、生立体交叉污染综合防治的思想,将“清洁农业”作为生产安全食品的先决条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在清洁产地环境和清洁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中对环境友好的供求关系调控,使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并通过科技集成创新产生一大批“清洁农业”领域的科技成果。

2技术集成创新是发展清洁农业的战略需求

“清洁农业”是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及措施的综合体系。需要采取集成创新的思路,构建有效的技术体系,以实现相互独立又互补的科技成果对接、聚合而产生的创新。长期以来,我国“清洁农业”领域的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把单项技术作为研发活动主要方式的现象,缺乏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有效衔接,致使科研开发活动的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所以要把集成创新作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促进“清洁农业”技术体系综合发展。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战略性重大科技需求,选择技术关连性较强的清洁农业项目,集中科技资源,促进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从农产品产地环境中的水、土、气、生立体交叉污染循环链接的控制入手,严格规定生产资料及废弃物的标准,形成清洁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农产品供应链末端消费者的需求导向,由现代农业供应链中龙头位置的超市控制农产品供应商及其直属农场和协作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形成对环境友好的新型农产品安全生产供求关系。以清洁农业技术的融合、集成、创新为主要抓手,带动一大批清洁农业项目,实现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集成现有农业科技资源,对现有技术、资金、市场和人才等要素进行大规模整合、优化,鼓励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大中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经济联合组织,按要素效应进行分配,夯实清洁农业集成创新的基础。密切关注国内外农业科技资源的最新动态,将各种渠道获得的创兴资源组织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通过创新资源的融合,使清洁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保持旺盛的活力。在技术迅速发展、用户需求变化多端的环境中,要完成复杂的资源密集新农业生产的任务,优化清洁农业生产的组织机制至关重要。清洁农业应以产业、技术或产品为平台,以计划、项目为主要组织形式,辅以相应的农业技术手段和经济管理手段支撑的集成创新,在较短时间内集成清洁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信息、知识、能力等创新资源,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创新突破。

3发展“清洁农业”的对策措施

3.1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质量

农业投入品中的有害成分是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源,主要通过施肥、用药、灌溉等导入到农业生产系统,最终危害农产品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质量。在施肥方面,注重使用无公害环保化肥、复合肥、有机肥,同时针对有机肥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严格执行有机肥产品质量的行业标准,并确立严格的产品登记和质量监测制度。大力发展和施用无污染的微生物肥料,以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化肥需要量、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在用药方面,了解药物成分的明确数据,科学指导施用。尽量控制施用污染环境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倡导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如由常规化学农药添加缓释剂加工而成的长效、缓释、控释农药,可控制、预防有害生物危害,又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灌溉方面,加强对污水灌溉的管理,严控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中排放的重金属、有毒害有机物及酸碱度等标准,保证农业灌溉用水的清洁度。

3.2切实执行农业生产操作规程

针对每一种投入品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根据土壤养分和作物需要,配方平衡施肥,在规定时间内施用规定的量。根据肥料的种类及理化性质,合理混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制定的规定要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并体现在合法的操作过程中,以减少浪费,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

3.3加强农产品生产场地环境建设

农产品场地水、土、气、生立体交叉污染是工农业快速发展的伴生产物,是由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因此在立体污染的防控技术上,既要审视以往技术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又要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以加强对农产品场地环境的建设工作。首先要避开地球化学污染的威胁,如某些地域地壳化学构成异常,有害重金属如铅、镉、汞、砷、氟等相对富集,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其次,生产场地内的建设项目要同时进行“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治理工作,并达到规定的“三废”无害化处理,防止对环境产生污染。通过的场地环境中大气、土壤、水体的定期检测,使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3.4加强科研、推广、生产之间的衔接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为“清洁农业”发展提供旺盛的技术保障。在农药品种方面,要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剧毒性农药,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开发,研究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在防治作物病虫害上的应用。在施用技术上,探索科学、合理、安全的农药施用技术。研究农药在农作物中的变化、残留规律,制定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标准,规定农作物安全收获期及农药在食品中的允许残留量。将先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建立在高效运行的平台上,使农业生产中的直接操作者,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掌握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从场地投入及环境水平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5注重体系建设与管理

良好的农业生产行为离不开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科学的管理。“清洁农业”涉及面广,大到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小到每个农户的意愿利益,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如土壤地力的清洁提升是一种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必须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因此,要加强政策的宣传落实,改变传统的市场观念和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应用水平。

3.6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清洁农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科技成果顺利流通,以推动清洁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同时,加强清洁农业基础科研与推广的资金保障体系建设,制定多元化的投资政策,在加大国家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采用适合的融资方式利用各种资金。强化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的财税支持,建立补贴、信贷制度,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协调好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科技创新体制。

3.7发挥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在清洁农业生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