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旅融合优势

农旅融合优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旅融合优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旅融合优势范文第1篇

品质休闲引客来

为促进茶旅一体化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贵阳中国旅行社全面响应贵州省委、省政府及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省茶办)号召,积极开发贵州特色茶旅文化旅游线路,从2014年4月12日茶旅首发团开始至今,参加茶旅线路的客人满意度达到95%以上。

2014年4月,贵阳中国旅行社在省茶办支持下正式推出“湄潭茶文化休闲两日游”线路, 5月推出“清镇休闲茶旅一日游”活动,在9月中旬茶叶采摘季节结束后推出“万亩茶海+湄潭温泉两日游”茶旅体验路线。同时不定期组织贵阳市及周边旅游者前往湄潭核桃坝芸香茶厂、清镇红枫山韵茶厂进行采茶、制茶、品茗休闲茶游活动,截至目前,参与茶旅特色旅游的人数接近2000人。

据贵阳中国旅行社工作人员姜雁介绍,在茶旅体验路线推广中,她们将一种新型的体验式休闲旅游融入到其中,让客人在旅行过程中更具有参与性、娱乐性、休闲性,“客人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走马观花,而且自己走进茶园参与采摘、制作,在整个茶叶产生的过程中全程参与,让游客更直观的了解茶、体会茶。通过制茶、品茶、了解茶文化给心灵带来一次新的旅行,给大家一种全新的感受。”

相关活动亮点纷呈

贵州是全国茶园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之一。独特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加工技术、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构成全省茶旅一体化的发展基础,各地纷纷推出茶旅融合的相关活动。

松桃县为保护自然环境、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紧紧围绕“茶景结合,茶旅一体”思路,大做茶产业文章,着力打造茶叶园区升级版,茶产业焕发出强劲的生机和活力。全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26家,带动5万余人从事茶叶生产。

农旅融合优势范文第2篇

1 播州区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播州区都市农业以“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带动型、融合型”农业为载体,立足资源和地域优势,凭借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不断进行农业科技创新,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攀升。

1.1 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播州区都市农业紧紧把住市场脉搏,以建设产业链长、综合效益高、市场需求旺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核心,一方面可以快速提升现代农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扩宽农产品市场的可开发空间。目前,播州区已发展经济作物种植超过73万亩,其中辣椒30万亩、商品蔬菜28万亩、经果15万亩。

1.2 现代都市农业实现初步融合

一是“以农促旅”、农旅文融合,播州区通过举办“旅发大会”、洪关乡“斗牛节”、泮水镇“蜜柚文化节”等旅游活动,不断宣传和推广境内乡村旅游业,2015年全区共接待游客67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亿元。二是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融合发展,全区立足猕猴桃、辣椒、大米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了“枫香黄金奇异果”、“贵三红”、“白果贡米”等品牌,农产品附加值得到显著提升,新型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三是农产业销售与电商有机融合,“乡亲淘”、“爱特购”等电商平台兴起,将本地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1.3 农村经营体制逐步完善

播州区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先进理念发展农业,用工业化思路建设农业,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用市场思路推广农业,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出了“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农户”、“三社融合”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激发了都市农业活力,农民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

1.4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播州区都市农业发展迅猛,2016年底共有农业龙头企业65家,农业企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的能力得到增强,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如播州区枫香九丰蔬菜园区,通过发展智能观光大棚旅游业,带动周围镇乡发展蔬菜种植1万亩,带动300余人就业,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万元。

2 播州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播州区目前还没有农产品交易市场,缺乏农产品信息权威机构。二是都市农业发展受到自然和市场两方面的双重制约,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生产环境下降,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城乡二元制结构制约因素依旧长期存在。三是农业集约化水平低,播州区地形破碎,土地分散,没有发展集约化农业的基础。四是都市农业依旧以乡镇为单位,现在的都市农业多为小型种养农业,农业生产规模较小。

3 发展播州区都市农业的建议和对策

3.1 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首先要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市场联结机制,调整农业结构,淘汰附加值低的农产业,培育和提升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其次要优化都市农业产业布局,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蔬菜、精品水果和旅游观光农业等。最后,播州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农业的落脚点还是需要流转土地,建设城市保供基地,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

3.2 扩展科技型农业规模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与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发展农业“产学研”体系,培育当地优势农产品,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二是大力推广农业“321工程”,发展林下经济、稻+工程、精品水果等,实行无土栽培、吊蔓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让科技创新与新型农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三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村地区可以加强“三沼”综合利用,对农村污染环境进行整治,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3.3 强化推广效益型农业

都市农业要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业附加值。播州区下一步要加大“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培育大型农业企业,创造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的标准化建设,保证农业生产效益。

3.4 着力建设带动型农业

播州区都市农业当前发展的最大短板在于没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所以,播州区应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要进行农业企业技改升级,重点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加强农业企业招商,引进优质农业企业带动;三是加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提高农民收入;四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三合镇“三社融合”试点工作。

农旅融合优势范文第3篇

2016年,农业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格局将基本形成;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将得到较快增长;休闲农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较大提升,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社会效益会明显提高。本市的政府机构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地域性发展,结合当地农业和旅游资源,大力宣传发展特色休闲农业,建立品牌效应,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当地休闲农业发展壮大。

2本地区特有农业资源

2.1南国梨资源

因为鞍山地区特有的地势和季风性气候,南国梨的主要产区就在本市,以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种植的南国梨最为正宗和著名。2005年被正式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鞍山南国梨栽培系统”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南国梨景观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以这样的客观环境为契机,宣传南国梨文化,打造南国梨品牌,发展相关休闲农业项目。每年的四五月份,都是南国梨的盛花期,这时,从好多外地来鞍山的游客都会享受到“赏梨花”、“尝南果”、“住农家”等多条农事休闲旅游线路,赋予休闲农业新内涵,实现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

2.2岫玉资源

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因盛产岫玉,有“中国玉都”之称,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购买玉石产品。2.3温泉资源汤岗子温泉位于鞍山市区南部,是中国四大温泉康复中心之一,历史悠久,其水中富含20多种矿物元素,对各种病症都有很好的理疗价值,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理疗。温泉院内也建造了许多动植物观赏园供游客观赏,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资源优势。除此之外,鞍山市这几年还陆续发展了渔掌门、佳宁等一大批以休闲农业为主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集吃、住、玩为一体,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开展各式农业观光项目,积极发展本地区的休闲农业进程。

3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客观的发展前景

截止2017年4月,鞍山市休闲农业资产总额已达到20.85亿元,年营业收入8.09亿元,年销售收入实现1.93亿元,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现代休闲农业,通过鼓励、支持农民在现代休闲农业产业链中就业,以本地自然资源和地理资源为基础,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促进本地休闲农业发展,使休闲农业成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增收的重要渠道,为本地区农业发展做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旅融合优势范文第4篇

一、村情基本情况

**村国土面积42.29平方公里,辖 5个村民组、5个自然寨,434户1947人,其中贫困户99户377人,目前已全部脱贫,居住布依族、汉族等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9%,经济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服务业(餐饮及便民店)、养牛、猪、禽和种植西瓜、芒果等经济作物为主,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100元,村集体经济189万元。

**村是全镇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区位优势十分突出,素有“望谟南大门”之称,是南盘江和北盘江相互交汇点,依托珠江黄金水道和区位优势,以“港”为核心,以临港产业为支撑,力争把以**港为代表的港口(码头)群建设成为集内陆现代港口,临港有旅游、产业、工业3个园区功能和滨水居住城市三位一体的综合经济开发试验区,建成石漠化治理、扶贫开发、生态移民与灾后重建相结合试验区,建成内陆山区对外开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区。

二、工作开展情况

**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围绕“两江门户、山地水乡”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思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青柠檬产业为产业基础,采取农旅结合模式,以观光、旅游、采摘为市场导向,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同步,休闲、文旅融合的现代特色村寨。

(一)持续改造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围绕“村级组织、乡村治理、产业发展、补强公共设施”为主要建设内容,抓实抓细**村环境整治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及公路沿线综合整治工程,对闲杂乱地进行清理,配套种植青柠檬、三角梅、芒果等,为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目前已完成种植池300平方,种植池回填土800m3,36个种植池开挖及池基夯实和档土墙建设,青柠檬种植、三角梅等绿化1000㎡,累计完成120万元,完成形象工程60%。

(二)抓实产业兴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实实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青柠檬产业的丰富经验,立足本土、联结群众,合作规划开发“贵柠田园综合体”,倾力打造集青柠檬种植、旅游等融合发展农旅一体化产业,落实好贵柠田园综合体石漠化配套项目建设,创建“农业观光区、鱼家博览区、红色文化区、农耕体验区、生态养生区、民俗风情区”的六大主题功能园区,形成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经济型产业链,引领全镇乡村振兴工作走上新台阶。目前已完成4600亩青柠檬种植,配套的柠檬加工厂、道路设施、灌溉设施等已完成建设或启动建设。

(三)创新致富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富民产业。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围绕“两江门户、山地水乡”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思路,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和红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品牌。打造就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行模式,推进**村中志柠檬种植园石漠化治理项目建设,有效拓宽周边移民群众创收渠道和壮大村集体收入。石漠化治理项目目前产业路已完成路基硬化3公里,采摘步道已完成450米,累计完成141万元,形象工程的60%。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农旅融合优势范文第5篇

就荔波而言,这里生态良好,拥有“中国南方喀期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品牌,是全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先后荣获国家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际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山水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的地方、世界最美喀斯特森林等称号,更被誉为“地球绿宝石”。

所以,做好生态经济这篇文章,对于拥有生态优势的荔波来说,是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和必须途径。

为此,荔波将按照“两加一推”主基调和黔南州“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战略定位,以打造荔波旅游升级版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围绕旅游这一核心,抓好一产、二产、三产,围绕旅游功能需求,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文旅、体旅、工旅、农旅融合发展,力求把荔波旅游“做美、做优、做强、做亮”。力争到2025年,实现有2个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20个以上3A级景区,实现众星捧月、嫦娥散花的旅游大格局,努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实现“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要求。

坚守底线

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在发展农业方面,荔波将立足“农旅结合、安全食品”的思路,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推进荔波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万亩梅园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农耕文化示范园区等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哈密瓜、枇杷、蜜柚、血桃、青梅等精品水果及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争取到2020年打造几个规模十万亩、产值千万元的特色高效产业。

以打造“全国安全食品示范生产基地”为载体,发展一批无公害绿色放心的农产品,提高遗产地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龙头企业与农民和农业合作社有机结合,让农业发展市场化、商业化,千方百计加快农业精深加工,深度推进农旅结合的现代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农业物流、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农业的“接二连三”,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荔波将依托“高铁时代”到来的优势,凭借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在加快景区的纵深开发,抓好景区扩容及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借助品牌景区带动效应,谋划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新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

2015年,全县将重点打造开发108个古朴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民族村寨,真正把具备条件的村寨都做成旅游村寨,把全县能开发的美景都打造成景点,创造性构建新的旅游大格局。

所有旅游之外的三产都要围绕旅游要素来做,充分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升级打造《水韵樟江》《瑶之韵》民族风情演出和节庆民俗文化表演等一批寓教于乐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冲击力,促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索道、小火车等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康体水疗、野外拓展等一批高山康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品结构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复合发展转变;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智慧旅游网络平台建设;深化旅游综合体制改革,推行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制度,吸纳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旅游发展中来,打造荔波旅游升级版。

产城互动

做强做大“绿色GDP”

在发展工业方面,荔波始终牢固“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抢抓“互联网+”、工业4.0、创客时代等机遇,坚持高位嫁接、高端切入理念谋划工业发展,突出“绿色化”,走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与旅游相生相融的绿色、低碳、环保新型工业化道路,谋划发展一批如绿色轻工、农特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电商大数据动漫产业、民族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意研发产业等工业项目,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支柱,做大“绿色GDP”。

同时,支持和培育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在每个乡镇创办一个以上返乡创业园进行孵化,县级层面重点打造电商大数据动漫产业、创意研发产业等,引导各类能人和返乡农民工到园区创业,围绕旅游服务产业,大力发展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加工等产业,弥补荔波工业短板,壮大县域经济总量。

在城镇化方面,按照“做精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的思路,科学优化和精心编制县城总体规划、老荔波旧城改造项目规划、月亮湖湿地公园规划、荔波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及四大主体民族建筑规划,将县城规划区拓展至朝阳高铁站,面积达27平方公里以上。

围绕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的定位,做足做好亲水文章,加快推进“老荔波”古街区旧城改造、樟江河景观化治理与旅游航道改造、三叠纪国际动漫乐园等项目建设,完善城镇交通网路、城市公交公厕等功能配套设施及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规范化、标准化的星级酒店、精品客栈和一批高档次的影视娱乐场所、购物中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

立足实情

让全域旅游战略落地生根

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不管是空间上的拓展,还是产业的融合发展,都需要全民的参与,荔波将从“空间拓展、产业融合、全民参与”三个维度深刻阐述和全面诠释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交通的支撑。荔波已正式启动了交通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陆空并进,内优外快”的立体旅游交通体系,为打造荔波全域旅游提供支撑。同时,加快推进贵南高铁建设,开启荔波“高铁旅游目的地”新时代,三都至荔波、荔波至榕江、荔波至南丹、荔波至环江“一纵一横”高速公路已纳入省、州“十三五规划”并提前实施建设。此外,陆续开通了荔波至贵阳、荔波至重庆、荔波至广州、荔波至长沙、荔波至海口等航班航线,形成高速、高铁、航空三位一体的外联大通道,加快打通各景区景点的联络线、断头线,形成全域旅游的大环线、小环线、网络线。

金融的支撑。加强与中信证券、华创证券、贵州兴黔财富公司、中国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实现投、融、建一体化发展,将荔波景区资源进行整体包装策划,加强银政企合作力度,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借助省州融资平台合作发行基金、债券等,巧借外力着力破解资金瓶颈,推动荔波旅游挂牌上市。

大项目的支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成功引进广州奇码科技、云南敏大集团等企业入驻投资兴业,并引入奇码电商、世界蜜月之都、三叠纪国际动漫乐园等一批大项目落户荔波。目前,云南敏大集团正深入推进对世界蜜月之都项目的研究,贵州三叠纪有限责任公司正推进三叠纪国际动漫乐园项目建设。今年9月,上海东方卫视与美国探索频道的《荒野求生》栏目联合在荔波拍摄《跟着贝尔去探险》,该节目是亚洲首档中外明星探险真人秀。届时贝尔・格里尔斯、韩雪等中外明星将齐聚荔波,助推荔波加快打造全球婚纱摄影基地和游客最向往地方的步伐。

人才的支撑。出台一系列引进人才、关心人才的政策,推出人才公寓让人才安居乐业,今后还将建设专家楼、人才房等,鼓励和引进更多人才到荔波就业创业,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农旅融合优势范文第6篇

玉屏自治县茶花泉景区作为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和100个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依托“中国油茶之乡”的品牌优势,以“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为引领,把山水田园风光和现代特色农业相结合,将景区建成集观光、休闲、体验、科普为一体的省级综合4A级景区。

“农”“旅”的有效结合,推进了景区升级增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生共赢,为玉屏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油茶品牌引领产业发展

玉屏是贵州传统的油茶产区之一,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称,全县现有油茶面积18.4万亩。依托良好的油茶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玉屏县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并将其作为茶花泉景区高效农业产业的主打品牌。

园区按照“一轴、四区、一中心”布局,即以玉朱公路为园区主轴,打造油茶高效产业示范区,山茶属物种保育及油茶文化观赏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综合加工及物流区,以及集培训、农技推广、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玉屏虽是油茶之乡,但大部分油茶林已老化,茶油产量不高。为此,园区一方面加紧改造低产老油茶林,一方面大力新造油茶林。先后引进长林系列、湘林系列等优良油茶品种49个,完成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1.05万亩。

针对油茶生长周期长、见效慢的特性,园区探索出“一业为主、多业共生、长短结合、配套发展”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中国油茶之乡”这张名片,高标准建立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开展林下种植中药材和林下养殖,引进推广特色水产养殖,以短养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收益率,打造特色产品,构建“绿色、有机、生态、循环”的园区建设新格局。

观光农业点亮景区旅游

在今年国庆黄金周里,茶花泉景区旁边的农家乐店主姚茂仙忙得不可开交。

“每天客人都是满座,公路两旁小车都停不下。”姚茂仙难掩内心的喜悦。自从茶花泉景区开放后,游玩观赏的客人越来越多,景区附近的农家乐也日渐火爆,姚茂仙家每天的收入都在千元以上。

将茶花泉景区中的相关建设项目与油茶产业示范园区中的茶花园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等项目打捆整合,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可以增加油茶示范园区的旅游观赏价值。

景区选择一批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和奇花异果等观赏价值高的花卉苗木,对主干道、机耕道和旅游步道进行全面绿化、美化,实现一步一景、步步是景,四季有花、季季有果,使景区提档升级。

在旅游功能设施建设上,景区重点做好大门、道塘湿地景观、停车场、茶花园休闲观光厅等项目的规划、实施,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满足游客需求。

农旅融合优势范文第7篇

坛厂镇:农工旅融合 产城景共荣

晨雾缭绕,炊烟袅袅,宛若仙境。3月29日清晨,记者来到位于仁怀市坛厂镇枇杷村的“八卦迷阵・醉美乡村”景区,放眼望去,四面环山的枇杷村,安详、恬然地立于一片大坝之中,俨然一处“世外桃源”。

太阳很快爬过了山头,枇杷村拨开最后一缕晨雾。站在观景台向下俯瞰,各色植物勾勒出的八卦图案一览无余,与周边盛开的油菜花、红顶农舍互为映衬,美不胜收。

“景区以太极图为基本骨架,以红高粱和油菜花为主体,在尊重乡土乡村、保持原始地貌的基础上,种植81种常规花卉苗木,打造集现代农业观光、植物迷宫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农业观光园。”坛厂镇镇长何本利告诉记者,包括周边拓展区,以八卦迷阵为核心区的坛鲁农旅一体化园区,总占地2800亩,计划投资1.7亿元。

对于建设八卦图案的初衷,何本利表示,目的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带动村民发展配套服务产业致富。“以前我们镇主要是以工业为主,2012年以前有15家酒厂,大部分村民都在里面上班,但是2012年整个行业不景气以后,酒厂关闭到只剩7家了,很多村民都丢了工作。”

乡镇需要产业结构调整,村民需要找到新的就业渠道,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何本利介绍,虽然全镇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但吸纳和解决的就业农民已经超过500人。一些农家客栈、餐厅也开始投入使用。

63岁的陈华友是枇杷村的村民,去年10月,他率先响应镇里的号召,开出了八卦图景区的第一家餐馆,取名澳义堂旅游餐厅。

“现在基本上每个周末都要接待一百二三十人左右,每天都满座。”陈华友谈起餐厅的生意,乐得合不拢嘴。

陈华友开餐馆自己有想法, 餐厅二楼阳台正好可以欣赏到八卦图美景,游客可以一边吃农家饭,一边赏田园美景。同时他还把一楼的两间包房改成了KTV,游客用餐后还可以继续娱乐。

这让村民看到了新的致富希望。在陈华友的带动下,如今八卦图景区的周围已经有了7家农家乐和10余家乡村旅馆。

除了自主创业外,景区带来的卫生保洁、日常管理、劳务服务等项目预计可直接解决就业350人左右,目前已解决170人。“整个枇杷农旅园区在未来可带动周边10个村民组1000人以上农户从一产向三产转型,预计园区农户人均每年可增收360元。”何本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据了解,坛厂镇已经开始在景区周边村组开展厨师、服务员等涉旅技能培训,引导贫困户发展涉旅农产品,目前已经有贫困人口150余人接受了培训。

乡村旅游带动脱贫致富,一处“村民依恋、市民向往、游客痴迷”的全域新农村旅游目的地悄然活了起来。

鲁班镇:村民常依恋 游客亦痴迷

走进鲁班镇隆堡村,一幢幢黔北民居青山围绕,块块稻田阡陌纵横,清洁整洁的通村油路,宽广的文化广场上,不少村民相谈甚欢。

刚进村口,一栋民居上赫然印着“既有泥土芳香,又有时代芬芳”几个大字,正体现了鲁班镇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理念。

在隆堡村,每家每户都按照坡屋顶、小青瓦、穿料白墙的黔北民居风格,对住房进行了改造和美化,风情别样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

村民张成玉说:“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政府不但给扶持资金,还有贴息贷款,一下子就住上这么别致的新房子,心里敞亮多了。”

“好山好水能赚钱,乡村旅游不仅让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隆堡村第一书记陈洪告诉记者。

紧扣休闲体验、度假养生主题,鲁班镇正逐步丰富其“山水产品”,通过个性化、综合类的“全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全镇范围的农村人口脱贫致富。

如今隆堡村的村民们分享着乡村旅游带来的实惠。村里新建了全长4公里的养生步道,还有全长10公里、宽3米、绕隆堡景区一圈的万米自行步道;自天香湖内侧曲折而上,则是一条全长8公里的揽胜道。

在村里漫步,处处都是青石铺就的小道、塑材搭建的小桥。荷塘边160米木质廊亭倚水而建,古色古香。410米紫薇拱门将青石小道深深掩映,为荷塘增添几分神秘色彩。清晨或者午后,总能看见村民三三两两,悠悠漫步于廊亭小道间,好不自在。

陈洪告诉记者,隆堡村作为鲁班镇发展乡村旅游的排头兵,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完善,在好些方面甚至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如今的隆堡村已经实现了户户通路,每一户村民都可以开车到自己的家门口。而在旅发大会召开之际,这里还将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全村覆盖免费WIFI信号的村子。

鲁班镇党委书记陈晋朝表示,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旅游季节有旺有淡,但发展旅游带来的基础设施完备,却是切切实实送给老百姓的福祉。

2015年,鲁班镇共投资3679万元完成小康路硬化83条131.4公里;完成了隆堡村、生界村、同心村共16个村民组房屋风貌改造共480栋1510户,完成街道社区棚户区改造10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1户。

81年前的鲁班场战斗,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成就了鲁班的苦难辉煌。如今这片革命老区,却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中焕发新生,完成脱贫致富的华丽转身。

对于未来,陈晋朝表示,要持之以恒巩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其作为鲁班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转型增收的重要抓手。

五马镇:山水田一体 天地人和谐

记者来到仁怀市五马镇时,处处都是新农村呈现出的新气象、新面貌。

而就在几年之前,这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曾经五马镇靠着丰富的煤矿资源和造纸业一度十分繁荣,却也让生态环境被这些高耗能产业严重破坏。

2009年,仁怀市政府出台保护赤水河的相关政策,确定仁怀北部乡镇为白酒工业区,南部乡镇则关闭污染工厂,成立生态保护区。

政策出台后,地处仁怀南部的五马镇主动取缔近200户造纸户,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云岛水泥厂,整合关停11处在产煤矿。

如今7年过去,五马镇处处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竹,1.5万亩翠竹成为五马河沿岸最美的风景线。

2014年,五马镇荣获“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荣誉称号。种种蜕变,正得益于五马镇发展“农旅一体化”的生动实践。

“筑巢引得凤来栖。”近年来,五马镇以良好生态优势加上区位优势,不断引进企业尝试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

港资企业东升农场入驻五马镇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成为从传统农业向高效益、高回报的现代观光农业转型范例。

步入东升农场,一座座温棚整齐排列,一条水泥硬化路贯穿而过,整个园区十分整洁,温棚里交错种植着白菜、辣椒等作物。该项目流转土地1500亩,其中绿色蔬菜种植900亩、有机蔬菜500亩、设施建设100亩,主要建设内容有钢架大棚、培训楼、蔬菜加工房、速冻房、产品展销区、学生农事体验区、菜艺楼、鱼池、养殖园等,总投资1.8亿元。

“观光已经占了农场收入相当的比重。现在整个农场为当地解决了400多人的就业,主要劳动力都来自于最近的龙里村、协农村和街道社区。”东升农场运营经理吴波向记者介绍道。

协农村村支书梅应远表示,因为公司享受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便利,而且村里还会给公司提供劳务支撑,所以每年公司利润都会拿一部分出来作为村集体资金,帮助解决空心村的问题。

2015年9月28日,仁怀市第二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五马镇举行,前来游玩的游客超过4万余人,餐饮业收入达60余万元。旅游业一夜之间的“井喷”,让五马镇尝到了由农业产业转型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甜头。

农旅融合优势范文第8篇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双层托管,全力推动农业倍增工程,积极引进康养类项目,为实现“四个先行县”目标定位、打造“一带四镇百村”农康旅发展示范带贡献平头力量。下面就平头镇2021年取得成绩及下一年的计划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下辖19个行政村,耕地总面积9.1万亩(其中路桥流转2.72万亩,栽植苗木及中药材1.89万亩,谷子0.83万亩)。今年玉米播种面积5.23万亩;薯类、小杂粮等作物约1.5万亩;各类蔬菜种植1.3万亩,其中大白菜、茴子白6000亩(含二茬白菜2000亩);林果类种植2千亩,以大结杏为主,另外平头村种植玉露香梨40亩、钙果100亩。全镇现存栏猪1.2万头,存栏鸡10.2万只,存栏羊6186只,存栏牛169只,驴40头。今年已出栏生猪15306头,肉鸡39150只,蛋鸡47895只,羊3828只,牛97头。农产品加工场一个,兴斌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酸菜生产,年产量900吨左右,年产值约120万元。

二、2021年农业倍增工程完成情况

2021年我镇推进6个农业倍增项目,并初显成效。

(一)土地流转托管方面

2021年我镇与山西路桥集团继续深度合作,今年共流转富韩村、南庄村土地5455.67亩,打造了山西路桥建设集团万亩谷子种植园区。

(二)农业调产方面

1、平头村绿发专业种植合作社,在沟北村界口小组托管土地300亩,运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种植大白菜及茴子白,被认定无公害农产品,提升了我镇、乃至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级次。

2、寿阳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有7个日光温室,主要生产西红柿(亩产1.3万斤)、黄瓜(亩产4万斤)、西葫芦(5万斤)等蔬菜,主要销往太原、榆次等市场,年产值65万元。

(三)林果类种植方面

1、百僧庄填沟造地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计划填沟造地626.6亩,投资0.98亿元,今年已完成填沟造地60亩,园区内种植玉米60亩、荞麦30亩;秋收后将栽植樱桃树、葡萄树、核桃树共85亩10400棵。

2、寿阳县森淼林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边坡地、撂荒地发展林果种植建成百亩"钙果种植园”,其中种植钙果5.6万株、杏树520棵、桃树200棵、李子树200棵,树下间种西瓜、南瓜、白菜等,实现林上林下经济带共生。全部挂果后,将发展以采摘为主导的农业观光旅游,为农户增收开拓新途径,为我镇农康旅发展添加新动能。

(四)规模养殖方面

2021年我镇在平头村新建大型猪场1个,占地100亩,目前投资额310万元,新建猪舍2624平方米,化粪池170平方米,环保设施170平方米,蓄水池50平方米。投产后预计饲养生猪2000头,年出栏6000头。

三、2022年农业项目实施计划

2022年我镇将在双层托管上下功夫,打破镇域范围内

“0”托管的困境,将持续推进林果类、养殖类、农产品加工等农业倍增项目,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一)双层托管

1、在罕山片区推行双层托管。罕山片区包含罕山村、李家山村、郭家庄村,耕地总面积2943.82亩,其中承包地2578.87亩,非承包地364.95亩。沙质土壤、气温偏低,适宜种植马铃薯、谷子、荞麦等杂粮作物。2022年将依托寿阳县福顺林康养民宿项目,采用“合作社组织实行从种到收全程服务,对整村土地进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耕种、统一防治、统一收获,规定内土地作物的产出由农户所有,农户定期向合作社缴纳托管服务费及生产资料费用”的模式,实现土地双层托管,打造千亩杂粮园区。这样企业在打造小杂粮展示厅、农产品展示厅等室内展厅的基础上,拓展室外实地观摩区,丰富园区展览内容,增设农事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增加效益。

农户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解放劳动力,开拓务工等增收新途径;村集体也可以通过非承包地发包为村集体创收,改变非承包地发包难的被动局面。

2、依托龙栖村康养小镇项目,计划流转西雷公小组土地1480亩,种植向日葵、油菜花等景观类油料作物,打造“千亩花海”,开发商通过开展科普教育、农事体验、农业观光等休闲项目创收,村集体通过流转非承包地增加收入,农户通过流转土地获取一定的收益外,还可以在乡创业,发展餐饮、旅游服务等项目增加收入。

(二)蔬菜种植

1、继续扩大平头村绿发专业种植合作社土地托管面积至1000亩,总投资约250万元,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农科院”的产业发展模式,发挥露地蔬菜产品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等项目优势,辐射带动平头村、石河村及周边农户规模化种植白菜;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品标准化转型升级为品牌化。

2、百僧庄填沟造地项目扩规提质,2022年预计绿化12.6亩,主要种植玫瑰花、月季花等观赏类花卉;规划设计修建16个日光温室,进行栽植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蔬菜、有机蔬菜。

(三)林果类种植

2022年我镇将继续推进两个温室大棚项目,借助大企业。大集团的资源优势,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花卉、“南果北种”等新兴产业。

1、继续推进山西苗木培育基地温室产业园项目,位于黑水村,规划占地150亩,预计投资3600万元,主要研发花卉、苗木新品种,将打破北方地区经济、气候的局限性,打造北方交通花木基地。

2、继续推进龙栖村现代农业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智能化大棚100亩及拱棚50亩,将种植火龙果、无花果、草莓等优质水果,实现“南果北种”,目前,整体规划已完成,土地已平整,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四)规模化养殖

2022年我镇准备新建1个生态园区、一个养殖场、扩建3个养殖场,具体介绍如下:

1、继续推进神农集团生态养殖园区项目,该项目选址在百僧庄村牧场,占地约2448亩,投资额1.5亿元,建设养殖牛、羊等畜禽与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循环农业,目前正在与农业局沟通划转牧场。

2、猪队友养殖场一期进入投产,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包含3号猪舍1500平米,4号猪舍600平米,争取年出栏达到1万头。

3、寿康专业种养殖合作社,2022年计划租赁土地30亩进行扩建,新建育肥场5000平米,增加出栏育肥猪8000头左右。

4、科多种猪养殖有限公司,2022年将开始二期工程建设,预计投资3800万,占地30亩,建设面积12750平米,计划饲养1200头生产母猪,可提供仔猪1000余头,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5、山西彬江养殖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0万元,在潘沟村新建畜禽养殖及饲料加工为一体的企业,投产后预计年出栏5000头生猪。

(五)产业链拓展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