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质环境治理

地质环境治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地质环境治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质环境治理范文第1篇

就煤矿区采煤塌陷形成的背景条件、发育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于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0引言

煤矿资源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其在开发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环境效益却也不容忽视。在煤矿资源开采过程之中,经常会诱发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并且会造成该开采区地质破坏、水土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给煤炭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相关研究人员对于采煤矿区塌陷地质形成的原因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采煤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策略。

1采煤塌陷区的主要灾害类型

1.1泥石流

在采煤塌陷区中经常存在着类似废渣与建筑垃圾等松散状的堆积物,导致在出现暴雨等恶劣天气时,会直接产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样不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直接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

1.2不稳定边坡

在采煤塌陷区中,因为工程井及采空塌陷的共同作用,会直接导致其周边存在众多边坡。而且这些边坡多是岩质边坡,坡体主要为泥岩与砂岩。在采煤塌陷区周边存在的边坡都非常陡峭,而且有较高程度的风化现象。这就导致边坡上裂缝的发育速度比较快,整体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差,因此在遇到暴雨天气或受到一些地质环境的影响后,也会直接导致该边坡出现局部崩滑现象,这样就会对当地地质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1.3滑坡

在采煤塌陷区中,还会因为挖掘原因而导致出现滑坡。一般情况下,滑坡有楔形体岩质滑坡、岩质滑坡与黄土滑坡这三种类型,并且稳定性较差。因此在采煤工况发生改变或出现暴雨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出现边坡滑动等一系列现象。

2采煤塌陷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思路

目前采煤塌陷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产物,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自然资源开采及运用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并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在矿区和谐及生态和谐的发展目标下,就需要相关煤矿企业充分加强对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并在此过程之中不断更新环境治理观念及治理思路,这样才能够使采煤塌陷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一般情况下,进行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思路有以下几种。

2.1开发旅游资源

在进行采煤塌陷区域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可以借助当地的历史条件,根据塌陷区所形成的大面积积水区域,打造生态旅游的湿地景观。借助在采煤塌陷区开发旅游资源的方式,为当地地质环境的治理提供一定程度的资金,并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机结合,借助于大力发展历史文化工程及湿地旅游城市的方式,能够实现旅游经济效益[2]。

2.2开发养殖业

在采煤塌陷区中通常会存在大量的积水区域,因此当地民众可以在一些积水相对较深的区域建立鱼塘。 充分运用当地的水资源进行鱼鸭等养殖作业。而在一些积水较浅的区域,还能够进行水产经济作物的种植,并可以建立一些生态蔬菜种植基地。运用这样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及地质条件,并能够在此过程中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2.3创建矿山地质公园

对于一些塌陷面积较小的区域,其地表的表现形式往往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当地政府可以充分借助这一特征,保留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塌陷场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矿山地质公园。

2.4植树造林

在煤矿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植树造林是一种常见的治理方式。在塌陷区域借助闲置的土地种植树木,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理环境及加固风沙的作用。但是一些塌陷区域水源较少时,可以运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有效解决干旱的煤矿塌陷区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

3案例分析

A地区是一煤炭矿业城市,随着煤矿资源过度开采,使得该地区的地质环境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并且形成了采煤塌陷区。在进行该地区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当地政府运用了植树造林、打造农业生态园区及建立矿山地质公园等综合治理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

3.1基本情况

该采煤塌陷区突出的地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的人居环境、工农业发展及城市发展规划,并且制约该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其具体情况如下:a)采煤塌陷区的地形地貌景观是“满目疮痍,萧条破败”,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b)采煤塌陷区因长期的煤矿开采工作,使当地的工业及民用建筑产生巨大的变形破坏,并且对周边居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使正常的生产生活难以继续;c)采煤沉陷区中有内地裂缝、高陡边坡及土壤侵蚀等诸多地质灾害,地下水位也处于不断下降的状况,土地及水资源也都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图1为该地区总貌。

3.2治理目标

根据当地政府规划,需要对该采煤塌陷区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并且需要达到“一带二区三湖四点”为特色的城市生态公园。在这一大的治理目标下,可以将该项目分为以下三个目标:a)重新利用该塌陷区的大面积土地资源,并彻底改变该地区的地形地貌;b)进一步消除当地的内地裂缝、地面塌陷及土壤侵蚀等地质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需要有效遏制该采煤塌陷区的水土流失;c)实现该采煤塌陷区的植被覆盖,从而达到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效果。

3.3治理任务

在进行该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点具体的治理思路:a)对于该采煤塌陷区的裂缝发育区进行地貌重塑,并需要进行裂缝整治及塌陷坑填埋,需要在此基础上将该塌陷区改造为坡度适合的地形,这样就能够为当地土壤重构及土地重新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b)对当地基岩塌陷区及松散层塌陷区的土壤进行工程覆土及施肥改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土壤性能,恢复当地的种植功能;c)需要在积水塌陷区修筑挡土墙,有效防止该积水坑受到新煤矸石的再次污染;d)在该塌陷区之中实施绿化管网滴灌工程,有效确保该项目实施的林木生产条件;e)需要结合多林种的绿化工程设计,建立一个多林种相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及结构合理的生态系统,这样就能够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3.4技术路线

在进行具体的治理工作前,首先需要对该采煤塌陷区已经治理的状况及待治理情况进行调研,收集该地区矿井开采资料,这样就可以在国内外相关地质环境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具体土地规划情况进行切实可行的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3.5具体治理措施

a)土地整理。对于一些沉陷坑需要运用煤矸石来进行填埋,并需要对当地的地裂缝运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艺填补,并需要对当地基岩塌陷区进行高挖低填的施工工艺,需要将整理之后的地形坡度保持在2°~15°;b)防护工程。在治理区内需要对边坡、常年的积水沉陷区及多年形成的工业垃圾堆进行防护处理。其中在进行边坡治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坡面清理、覆土夯实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且需要运用六棱砖进行护坡。在进行积水沉陷区处理时,需要根据该沉陷区的积水深度及面积等因素针对性地处理,并将其作为一个生态景观来进行施工。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该地区的安全性,还需要在该积水沉陷区周边修建低矮挡墙。对于生产垃圾则应当按照松散层垂直厚度1m进行处理后,并沿着矸石堆中的南侧修建1.5m的挡土墙,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为矸石堆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图2为该地区的区域积水图;c)绿化工程。因为长期的生态破坏,使得该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这就需要在平整之后的土地规划中采用林种混交等形式,来完成该治理区的绿化工作。

4结语

在进行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理清治理思路,并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理模式,能够在治理该地区地质环境的过程中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取得良好的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唐艳,钱卫明.探析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J].世界有色金属,2016(3):20.

地质环境治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1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1.1矿区地质环境概述淮南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矿井9座,截止2004年9月累计产煤5.262亿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淮南矿区位于淮河两岸,地跨淮南市的五区一县和阜阳市的颖上县。矿区处于淮河冲积平原之上,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0~26m之间。区域内水系均属淮河流域。论文百事通天然河道流向一般沿区域地势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注入淮河。矿区内除淮河以外,主要河流有西淝河及其支流济河和港河、架河、泥河、黑河已经人工开挖的有高新河、永幸河、光辉河等。

矿区内淮河防洪与农田水利设施多,农田水系纵横交错,基本形成适宜农业耕作的水利网络。绝大多数耕地夏季种稻,冬季种小麦。

淮南煤田煤层赋存于淮河及其冲积平原之下,第四系松散层厚20~483.5m,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属水体下开采的矿区。

矿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分布不均,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水源充沛,补给条件较好,目前矿区利用地下水不致引起地面沉降。

矿区开发引起地表塌陷下沉,扰乱水系,损坏耕地、村庄、河道、提防及其它建筑物受到破坏。矿区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地面塌陷、固体堆积占地与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

1.2地表塌陷淮南矿业集团所属9座矿井、工业和生活居住等地面设施占地2624.2公顷(39363亩)。

9座矿井矿区总面积为301.12km2,截止2004年9月底开采塌陷面积达62.10km2,占矿区总面积20.59%。其中又有约17.7%为积水区,即积水累计总面积达10.97km2。积水范围随降雨量大小而变化。

随着煤矿开采的延深和规模扩大,塌陷范围逐渐扩大,据1997年以来的统计,1997年1月至2004年9月塌陷区增加了24.8km2,年增长率为5.15%。

开采塌陷区尚有15个村庄正在或有待搬迁。

开采塌陷区内,地形、地貌改变破坏了水系,影响河堤长度为15.1km,灌溉渠道5.9km,影响铁路线长度7.41km。

1.3固体堆积物

1.3.1煤矿开采,每年要排放大量的煤矸石,选煤厂也有相当的矸石排放,电厂排放粉煤灰。造成固体堆积物占地和环境污染。

据初步统计,目前现存矸石山(场)23处,占地63.9公顷(906亩),固体堆积物总量为1898万m3。

1.3.2淮河以南的矿区,煤层倾角较大,多煤层联合开采,全部煤层开采后下沉量大,一般在10m以上,最大下沉量达18m。塌陷盆地积水深浅不一,农民进行粗放式养鱼。可耕地的质量下降,造成农业减产减收。

淮河以北广大矿区,煤层倾角平缓,基本属单一煤层方式开采,回采后形成碟形塌陷区盆地,最大下沉量达4.5m,地下水埋深较浅。因此,盆地中间积水,积水范围大小受降雨量控制,变化比较大,盆地的边缘下沉量小呈缓坡地仍可耕种,但不宜种水稻,造成农业减产,盆地的边缘带与积水区之间,地面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基本上为弃耕绝收地带。论文百事通

1.4地质环境改变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4.1对大气的影响煤矿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瓦斯,瓦斯气是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瓦斯气向大气牌坊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空气造成污染。

1.4.2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和矸石堆积导致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业减产,造成农村搬迁。

1.4.3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矸石成山,导致市容脏乱差,影响市民生活,制约城市发展。

1.4.4对煤矿企业的影响为了减少村庄和城镇搬迁,降低生产成本,煤矿企业不得不改变开拓布置方式,甚至放弃准备煤量,影响了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约了企业自身发展。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2.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2.3注重效益、分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2.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3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设想

淮南矿区地处华东,是富饶的淮河平原,是我国重要产粮基地,土地十分珍贵。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地质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法规制约。因此,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的恢复引起了各级部门和煤炭企业的重视。塌陷区回填复垦是煤炭企业、地方政府和矿区农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不塌陷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不良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淮南矿业集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示范工程项目。

实施示范工程的指导思想: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变害为利,企业、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紧密合作,中和开发现代化生态企业,建设小康型农村。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是一个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

《环境保护法》、《土地法》和《矿产资源法》等国家法规,都要求矿山开采保护地质环境,实现治理恢复“占补平衡”的最终目标,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我们将吸收有关兄弟单位回填复垦试验的成功经验,结合淮南矿区的具体地质环境,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实施示范工程项目。主要项目有:谢李示范工程,塌陷区回填后作为城市绿化地、改善生态和小气候;张集示范工程,结合农村搬迁、小城镇建设、改变农业结构相结合,由单纯的种植,变为种植和水产养殖、农鱼产品加工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地质环境治理范文第3篇

自贡市长期盐卤开采留下的大量废弃卤井对城市地区的空气、水、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愈发严重。本文分析了当地盐卤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现状,包括含水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大气污染、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方面。并针对盐卤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建议,包括卤井治理、土地恢复治理、配套道路工程、水文观测及地形地貌景观监测等建议。旨在为后期自贡市盐卤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地质环境;自贡;地质环境破坏现状;治理建议

1前言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有近2000年的开采历史,1939年因盐设市,素有“千年盐都”之称。由于历史原因,整个自贡市老城区主体部分集中建设在岩盐、天然卤水、天然气富集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的自流井背斜轴部及其南翼陡急带。长期盐卤开采留下了大量的废弃老盐卤井主要分布于自贡市自流井区、大安区、贡井区的主要城市部分。因当时生产工艺技术不够完善,加之自流井构造断裂、裂隙发育,地下卤水及天然气容易沿废弃井筒上串进入浅部含水层甚至溢出地表,特别是近年来连续多次发现此类情况,对自贡城市地区的空气、水、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愈发严重。鉴于现状如此紧迫,故在自贡市盐卤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情况的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恢复治理意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后期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2研究区地质简况

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的南部,是多条河流交汇地带的丘陵区,该区河谷纵横、地表切割相对较强烈,形成四周高,中间城区相对较低的山间洼地地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个别高点,平均海拔在300~360m之间。从构造上来说,研究区主要位于自流井背斜,该背斜属川中褶曲带。其中北翼地层倾角较小,地质灾害分布少;南翼地层倾角较大,地质灾害密度增大,易形成滑坡、崩塌。同时,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高,使得深部卤气容易通过裂隙上窜到浅部地层或地表,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地表空气、土壤的污染。区内地层由新至老为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基岩为侏罗系、三叠系地层,岩性主要由紫红色泥岩、灰白色砂岩、灰黑色页岩夹薄煤层和灰色石灰岩等组成。

3研究区地质环境破坏现状

矿区地质环境现状主要包括矿区的含水层破坏现状、土地资源破坏现状、大气污染现状、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这四个方面。

3.1含水层破坏现状。

矿区内的盐卤井经过多年的开采,废弃井由于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封井,导致地下盐卤顺着废弃井井筒上窜入近地表的地层裂隙对井口附近地区的地下水和耕表土造成了污染,地下水矿化度增高、氯化物含量超标。如不尽快进行治理,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还在加剧,在很长时间内都将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

3.2土地资源破坏现状。

矿区内地下盐卤顺着废弃井井筒上窜入近地表的地层裂隙后,对井口附近地区的地下水造成了污染,还造成了地表土地的盐碱化,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卤水直接溢出地表、当地村民使用受到盐卤污染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灌溉、输卤过程中卤水的泄露等,都是造成周围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经初步统计,研究区内共有约5.9km2农田受到污染,涉及农户人口约6200人,如不进行土地恢复治理,该区域内土地资源破坏将进一步恶化,得不到相应的价值提升。

3.3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自贡市先后多次出现地下天然气溢出爆炸、燃烧的重大事故,这些现象均和废气井直接相关,说明废气卤气井对项目区内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了市区随时可爆的定时炸弹。由于矿区内尚有一定数量的老天然气井被附近居民使用,有的井口在户外,使用塑料管、铁管等连接井口输气道村民家中,有的井口甚至就在村民家中,使用和管理极不规范,存在中毒、火灾等严重安全隐患。同时,矿区发生卤气自溢泄露污染非常明显,如大安区大15井、自流井区天主教堂井附近都有居民投诉能闻到H2S的气味。故矿区内老井井口周围的空气污染现象还是客观存在的,其由于其局部富集的特点,直接影响到了老井井口周围局部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4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

矿区内对地形地貌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水污染引起的植被破坏对主要交通道路、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景观影响,受影响的林地面积约1.78km2。如不尽快治理将加剧原有地形地貌景观的坡坏,加剧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4研究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建议

4.1卤井治理。

鉴于研究区的卤井基本为无经济价值的废弃卤井,建议采用封孔或修治的处理方式。对于研究区内部分卤井由于成井时间太长,井口被掩埋或者被破坏,应采取长期监测等措施。同时在后期城市建设中发现废弃盐卤井必须先治理,再建设,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4.2土地恢复治理。

项目区土地恢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效益,将盐碱化污染的土地改良为耕地,将荒地改为经济林地,进而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依据项目区实际实施土地恢复工程,以沟渠、道路为骨架,按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沿等高线布置,形状呈长条形、环形或扇形。通过增厚土层,降缓坡度,回填客土结合。修建排水沟与蓄水池,因地制宜地采取蓄、引、排措施,变废为宝。

4.3配套道路工程。

修建便民道,田间道主要为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的。修建生产道,生产路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的。整治修建山平塘,主要采用水窖或单井供水模式;比较集中的村社,主要采用供水池集中供水模式。根据村民饮用水要求和供水池功能设置,供水池修建在位置较高,基础条件较好的位置,并配套设置取水口池、泵站、抽水管、变压器等设施。

4.4水文观测。

根据自贡地区水文地质特点,浅层地下水深度在15~100m,平均深度在55m。可在研究区内设置多个水文观测井,用于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和治理完成后观测地下水变化和污染情况,并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情况提供基础资料。

4.5地形地貌景观监测。

地质环境治理范文第4篇

一、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现状

景德镇市是依托高岭土资源发展起来的陶瓷工业城市,主要开采高岭土、陶岭土、石灰岩、砖瓦粘土和少量砂金以及煤矿,开采方式绝大部分为露天开采。矿山开采后,相继出现了土地及植被破坏、尾砂及(废)矸石堆放不当造成水土流失和崩滑流隐患、地下采空造成的地面变形或塌陷、矿山排水引起的水均衡破坏、水土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周边及下游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秩序。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历史欠账过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堪忧。尤其是矿山停采以后,矿山疏于管理,地质环境有日益恶化的趋势。

作为老矿业城市和资源枯竭性城市,景德镇矿山企业在我国具有代表性,在计划经济时期矿山企业以生产为主要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被忽视,而矿产资源开发的收益和税收都上缴到国家。随着大量老矿山和开采点关闭停产,日积月累造成的严重环境代价在当代凸显;现存矿山企业也难以独立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需要国家投资支持。

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通知》,该市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重点治理工程区。2004―2008年期间,景德镇市共有5个矿山7批次申请到中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扶助资金,总计金额2600万元(见表1)。

2010―2012年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投入经费由中央财政申请治理工程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两部分组成,以中央财政治理资金为主,具体如图1所示。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与景德镇市部分矿山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座谈,发现该市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其治理的投融资环节中存在部分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面临的突出问题,景德镇具有典型代表性。

1、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历史遗留治理任务重

景德镇市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其高岭土资源已开采数百年,即使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部分矿山开采至今也已近尾声,遗留下的是老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问题。目前,在国家政策层面针对新建、在建矿山实行“谁开发,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政策,治理与审批挂钩,治理投入有保证金保障。但是,对于景德镇历史上大量矿山开发资源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来说,仅仅依靠政府税收来推动,远远不能满足这项耗时长、投资大的事业的资金需要,亟需建立健全针对市场引导的矿山地质环境投融资机制。

2、投资主体单一,多渠道主体投资参与度不高

1988年《土地复垦规定》出台前已经闭坑的矿山由于责任主体已经缺失,当时又无相应的治理资金账户,本部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人为政府;《土地复垦规定》出台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污染者。基于以上原因,我国现行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投资-管理模式;污染企业投资-管理模式;污染企业与政府共同投资-污染企业管理模式。

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投资资金和小部分地方配套资金,是典型的政府投资管理模式,即政府财政资金是投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和管理主体。这种情况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来源情况一致。根据2012年国土资源公报数据(见图2),我国投入矿山环境治理资金106.1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6.80亿元,地方财政投入35.43亿元。恢复治理矿山6112个,累计3.2万个;恢复治理面积10.18万公顷,累计62.52万公顷。

3、投融资渠道陈旧,资本市场筹资功能未显现

资源开发导致的地质环境治理的投入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性引导资金,更重要的是吸纳社会资金,用于恢复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投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基金、国债等。银行贷款是矿山企业环境治理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从事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项目有根据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给予择优扶持的规定。但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景德镇矿山企业主要是开采价值较低的高岭土的(问题最好能通过类似方式跟景德镇挂上钩)中小企业,其获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较难。

三、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模式的建议

虽然近年来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支出比例加大,但对大量历史存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和部分新产生的问题来说,国家财政投资的数量不能满足治理需要。为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矿产开发领域的生态文明,提出如下投融资建议。

1、加大财政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激励政策

(1)设立专项财政基金。对于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资金支持并且资金用于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有资质企业,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对于进行过资源开发,但是尚未治理(含历史遗留问题)对居民生活影响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财政基金应该予以支持;对于未改制,并且承担较大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缺乏保护和治理资金的,财政专项基金需支持。

(2)加大地方和中央政府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活化筹集财政性投入的方式,如财政信用方式,投资重点放在公益性较强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跨地区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基础学科研究上。

(3)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数额。结合本地财政实际状况,各级政府每年从预算内支出部分资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此外,在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的各项预算外资金中,统筹部分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4)增强财政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刚性约束力,加大企业不投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压力。

2、拓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融资渠道,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投融资模式并行

(1)设立资源开发企业参与地质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账户。资源开发企业应该是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体,参与资源开发的企业必须在银行建立单独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账户,预留企业从事资源开发不低于10%的利润用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2)发行矿山地质治理的专项国债、专项债券。利用国家信用和资源配置优势发行用于矿上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国债,使其成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长期、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对于治理后收益率较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国家政策适度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专项债券筹资。

(3)加强银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信贷融资力度。建立和完善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适当增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针对商业银行实行货币政策倾斜性,放宽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企业获取贷款的条件;政策性银行全力支持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项目和信贷融资,用低于社会的贷款利率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企业的积极性,存贷利差可由中央财政专项补贴。

地质环境治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开采沉陷;地质环境;治理;可持续;效益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mining surface subsidenc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further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ining area and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mining area, let the mining area in coal production,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reuse of reclaimed science aspects to a virtuous circle of the road and promot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mining subsidenc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ustainable; benefit

中图分类号:TD1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矿井概况

恒源煤电股份公司任楼煤矿是皖煤集团公司主力生产矿井之一,是以综采开采为主的现代化大型矿井之一,矿井位于安徽北部的临涣矿区,地处安徽省宿州市西南约30.0km的濉溪、蒙城两县的交界处,隶属濉溪县任集(任集现隶属濉溪县南坪镇)和蒙城县许疃镇。截至2009年底,任楼煤矿共有地质储量21443.0万吨,其中A+B级为12111.3万吨,为地质储量的56.5%;可采储量9758.7万吨,为地质储量的45.5%。

一、环境治理区概况

任楼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以恢复治理375.7亩(不含治理区外部分修建道路和沟渠)采煤沉陷地作为矿井的小型矿山公园,建成后将为周边居民提供一处休憩娱乐场所。该治理区位于任楼煤矿工业广场的西部,矿区专用铁路的北侧,紧邻矿区专用铁路,距离工业广场约1.0Km,南北方向宽约253.0~353.0m;东西方向长约804.0m,总面积250458.0m2,约375.7亩。

1、治理区开采情况

本次治理区位于任楼煤矿中二采区的上部,井下涉及区域为矿井中一采区和中二采区,其中中二采区为矿井即将报废采区。该项目治理区涉及区域范围内井下仅开采72、73和82三个煤层,其它各煤层不可采,其中72和73煤层在该区域大部分为合区开采。当前,该区域三个煤层除矿井工业广场、风井保护煤柱和中二采区上山煤柱未予开采外,其它区域煤层已基本回采完毕。72、73和82三个煤层平均采厚分别为2.60m、2.00m和2.55m,累计采厚为7.15m,开采时间为1997.1~2009.12,开采深度为-275.0~-578.2m,地表标高平均为+26.0m。

2、治理区开采地表沉陷情况

受井下煤层开采影响及人工回填煤矸石和粉煤灰影响,本次治理区范围内地表最大下沉为7.19m。当前,治理区内有积水区、煤泥煤矸石电厂粉煤灰充填区和农田荒芜区,地形较复杂。积水区位于治理区的东部区域,积水面积共计约192464.7m2,约合288.7亩,区内水位标高约+23.5m,积水深度为3.5~5.5m,平均4.5m。煤泥煤矸石电厂粉煤灰充填区位于治理区的西部区域,面积约47132.9m2,约合70.7亩。该区地表高低起伏,凹凸不平,地表标高为+23.9~+27.8m。当前,部分生活垃圾被堆积在该粉煤灰储灰场的北半部区域,堆积面积约22234.5m2,约合33.4亩(不属于治理区范围),堆积厚度平均为0.5m;治理区内其它区域为农田荒芜区,占地约10866.6m2,约合16.3亩。农田荒芜区地势较为平坦,地表平均标高为+24.0m。

二、治理区治理内容

本次任楼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为:

1、回填、整理积水区边坡,恢复水体功能,并修建堤坝,形成人工湖,并发展养殖业;

2、治理区内矿区专用铁路路基加宽,并砌筑路堤边坡;

3、清理治理区内生活垃圾堆积区,推平、整治治理区内煤泥煤矸石电厂粉煤灰充填区域,回填覆土,植树种草,作为绿化用地,改善矿区周边生态环境;

4、回填复垦塌陷区边坡,修建休闲广场,以作为矿井周边居民休憩娱乐的建设用地;

5、进行治理区域周围道路回填与路面硬化;

6、对治理区周边及回填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最大限度地恢复矿区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三、治理区治理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治理区将作为任楼煤矿的小型矿山公园,将成为周边居民休憩娱乐用地,并兼顾渔业养殖。为满足不同用地需求,治理区内各区的恢复治理,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确保工程治理质量;

2、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的原则,使治理工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推广性;

3、土方二次搬运尽量少原则:治理工程由于涉及矸石回填、土方剥离和临时隔水围堰(砌筑护坡)等工程,本次设计时考虑了尽量使二次搬运的土方减少到最小;

4、便于施工原则:本次治理区占地375.7亩,施工作业面积较大,但如果设计考虑不周或施工组织设计不完善,施工质量和进度同样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施工成本费用。本次设计从便于施工的原则出发,将治理区划分成三个区及两个亚区进行施工作业,统筹考虑各分区的工程,从而使设计工艺流程有利于现场施工;

5、井上下相结合的原则:要根据井下工作面布局和推进情况,及时圈定地面开采沉陷区域,根据治理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早处理;

6、科学合理,近期规划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考虑矿井近期开采对地表沉陷的影响,又要结合矿井长远发展目标最终对地表沉陷的影响综合考虑,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杜绝重复治理和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四、效益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以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减灾效益。

1、环境效益

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的治理,不仅美化了矿区周边环境,治理恢复了部分受开采损坏的生态系统,改善和提高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化害为利,为矿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憩娱乐的场所,而且还处置利用了部分固体废弃物,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无效占地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美化了矿区生活环境,恢复了矿区的自然生态面貌,使矿区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因而,其环境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2、社会效益

通过本治理区的实施,可获得建设用地16.3亩(休闲广场占地),不仅能有效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减少占用耕地面积,能缓解该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而且还解决了部分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能使当地工、农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为本区工、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而,其社会效益显著。

3、经济效益

通过本治理区的实施,可治理采煤沉陷地375.7亩,其中可获得粗放养殖鱼塘面积为288.7亩。按鱼塘每年每亩纯收入1000元计算,则鱼塘每年可获纯收入为28.87万元。可见,其经济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4、减灾效益

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的治理,不仅减少了矿区采煤沉陷土地,而且减轻了因采煤沉陷而产生的地质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危害,改善了沉陷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五、两点建议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方针,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减灾效益,有利于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区生态环境建设。要及时认真地总结经验,以便推广和其他类似工程借鉴;

2、加强治理区治理后的综合利用、保护、管理和维护等后续工作。

六、结论

1、恒源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任楼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治理采煤沉陷地375.7亩,工程现已结束,总治理费用为664.49万元,其中一期工程理费用为411.87万元;二期工程理费用为252.62万元。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获得休闲广场建设用地15.9亩,粗放养殖鱼塘266.9亩,铺种草地58.7亩,修建水泥路10314.4m2;

地质环境治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地质公园 措施 施工方案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Tancheng Maling Mountain Provincial Geopark governance-building program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gram Geopark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的国家。随着近年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地质灾害方面的问题,大力加强在该方面的投入,一批严重威胁城镇、乡村和基础建设的重大隐患得到治理。而通过治理建设成为地质公园则是所有治理方法中比较受到推崇的方法之一。

一、工程概况

山东郯城马陵山省级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绵延于郯城县东部,西临临郯苍平原,东近黄海,南濒江浙。

马陵山地质公园划分为麦坡断裂景观区和司家恐龙足印化石景观区两个园区。地理坐标:东径118˚23′29″–118˚29′21″,北纬34˚31′35″–34˚42′54″,总面积25km2。

麦坡断裂景观区,范围:北自高峰头镇小麦城,南到红花乡孙塘,西起马陵山西麓,东至苏鲁省界;边界:北为小麦城村东田间小路,西自山脚线,东、南以苏鲁省界为边界;面积10km2。

司家恐龙足印化石景观区,范围:北自九道湾林场,南到马陵山景区管理委员会穆柯寨,西起马陵山西麓,东至沭河东岸及老虎崖;边界:北以县界为分界线,西自山脚线,东为沭河东岸线,南到归义–司家公路南100m;面积15km2。

工程内容:本次工作中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包括地质公园边界的围封工程以及前期采石坑的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二、工程目标

目标:满足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质量合格,并通过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三、 施工工序

根据治理方案设计结合该工程特点,该项目工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围封工程、采石坑治理、地质遗迹科普宣传工程。三项工程可以同时启动、合理安排、流水施工。

围封工程施工的基本顺序为:测量放线开挖基槽灰土垫层基础施工墙体垒砌墙顶施工。

采石坑治理施工的基本顺序为:坑底清理石渣清运浆砌石护坡。

地质遗迹科普宣传工程由科考步行桥、木栈道、石阶路三部分组成。三者可以同时施工。

四、组织保证措施

(1)为了充分利用施工空间和时间,应用流水段均衡施工流水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在绝对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施工空间,科学组织结构,机械操作业同人工施工的立体交叉作业。

(2)早选定各专业队伍并对其实施严格的管理控制。各专业队伍进场前必须根据项目经理部总进度计划编制专业施工进度计划,各单位必须参加项目经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生产例会,把每天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协调的问题落实解决。如因专业队伍延误影响总进度关键日期,则要求其编制追赶计划并实施。

(3)严格工序施工质量,确保一次验收合格,杜绝返工,以一次成优的良好施工,获取工期的缩短。

(4)地质遗迹保护工程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社会经济联系复杂,可能有难以预见的因素而拖延工期,尤其在围封工程施工阶段。为保证工期在各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当然这些工作需要业主的密切配合和支持。

(5)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关键线路的潜力,各工序的穿插要紧凑,工序施工时间尽量压缩。石渣清运可随时插入,不占用主导工序时间,各工种之间建立联合验收制度,以确保施工间、时间充分利用、同时保证各专业良好配合,避免互相干扰和破坏,影响施工正常进行,造成工序时间的延长。

(6)为缩短工期,降低劳动强度,我们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基槽的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木栈道的材料采用轮胎式起重机吊运,步行桥的混凝土采用商品砼等。各专业配备专用中、小型施工机具。现场大型机械将配备挖掘机二台,砼输送泵一台,运输车四台,起重机一台。这些都是完成计划的有利保证。

(7)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从科技含量争取工期缩制。例如:采用砼泵送技术,掺加高性能砼外加剂,有效缩短技术间歇时间,满足施工工期要求等。

五、 主要施工方案

(一)施工段的划分

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3个各自相对独立的流水施工段。围封工程为一个施工段,采石坑治理为一个施工段,地质遗迹科普宣传工程为一个施工段。

(二)施工流程

为了贯彻空间占满、时间连续,均衡协调有节奏的原则,保证工期按照总控计划完成,围封工程、采石坑治理、步行桥、木栈道、石阶路等从时间和空间上交叉施工。

(三)主要施工方案

1、围封工程

在麦坡主园区西侧临近园区边界修建围墙,从园区中部生产路起向南修建1500m。

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基槽,地基基础采用人工或蛙式夯夯实,夯实平整后再铺设20cm的灰土垫层。垫层上面人工砌筑0.6m高的普通烧结砖基础(其中顶部的0.1m露出地表),烧结砖基础上面是1.8m高的围墙主体,顶部是0.3m高的围墙顶。施工方法参见围墙断面图,围墙建成后的效果参见围墙效果图。

2、采石坑治理

在麦坡园区南侧有一处早期遗留下来的采石坑,面积约24000m2,对该采石坑进行地质环境治理以及景观美化。对采石坑底面进行深挖、平整,使底部蓄水,对采石坑南侧一段长约60m、高约6m的不稳定斜坡进行护坡。

利用挖掘机对坑底平均下挖约2m,选择形状较规则、大小适中的石块对南侧不稳定斜坡进行景观护坡,用自卸式运输车将石渣清运到场地外后,对坑底及边坡进行适当平整,使其达到视觉美观。

不稳定斜坡采用M5.0混合砂浆砌乱毛石护坡,底截面宽1.5m,顶截面宽0.5,石材规格直径0.5―1m,大石块间隙中可用小石块填缝。墙体每隔20m设置一道伸缩缝。

共需清理土石方量约48000m3,场地平整面积约29100m2,需混合砂浆砌乱毛石约360m3。

3、科考步行桥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设计桥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体总跨度为42m,外饰面做法采用干挂或湿贴两种施工工艺,石材选用莒南县产出的与园区内地层年代一致、颜色一致的红色石材。桥面长42m,宽4m,拱圈跨径26米。

桥体施工前应对现场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探,由专业部门出具详细地勘报告,根据地勘报告情况确定桥梁基础做法、深度等详细数据,为节省造价,桥梁结构理论上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桥结构,桥拱造型为外饰面造型。桥体栏杆为成品市场栏杆,桥体相应位置预留卡槽,直接安装。

4 木栈道建设

在科考步行桥北侧以科考步行桥为起点,先向西横跨麦坡断裂地质遗迹,再沿丹霞地貌西侧向北,修建一条木栈道。规划木栈道修建到园区中部生产路,本次木栈道的长度1350m。

木栈道宽2m,栏杆高1.1m。基础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使用商砼浇筑基础。除基础外全部采用防腐木材,防腐等级A级。其中防腐木柱规格为200*200mm,梁100*200mm,面板为45mm厚,栏杆立柱为150*60mm,栏杆扶手为180*100mm。

5、石阶路修建

规划在园区中部生产路自木栈道终点起,沿丹霞地貌、麦坡断裂东侧向南修建一条石阶路,最终与木栈道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终点为科考步行桥北侧。本次修建石阶路1000m。

石阶路材质选用莒南县产出的红色石砖,石砖规格为650*350*200mm(长、宽、厚)或650*350*100mm(长、宽、厚)或480*350*200mm(长、宽、厚)。

铺设石阶路时,根据不同的地势情况、地表特征,选用不同规格石砖或者搭配使用,要求做到与环境协调、美观耐用。

地质环境治理范文第7篇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把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建设“山水苏州、人文”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我局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一手抓“保护”,一手抓“整治”,在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及地质遗迹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加快推进,初显成效

一是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度抓好全面禁采工作,到底全区累计关闭露采矿山60多家,关闭率达100%。在全面禁采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山生态环境。我区共有废弃矿山宕口150多个,破损山体面积近300万平方米。从开始,我区按照“沿湖、沿路、沿风景区的关闭矿山先行整治、分期分批推进”的整治工作思路,从试点着手,积极探索对关闭矿山整治的方式方法。至,全区共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整治项目50个,治理复绿山体面积191万平方米,工程投资2.1亿元。为改善关闭宕底及周边环境,按照苏政办发8号文件精神,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原矿废弃地整治复垦成为农用地。近四年来,我区投资4200万元,累计治理复垦土地7000多亩。

二是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区内完成了全面禁采深层地下水的任务,从而使得地面沉降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近几年,除了完成数十处滑坡、崩塌灾害点的治理外,还重点对金庭镇岭东湾地面塌陷等9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专项治理,区内大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已消除。

三是加大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及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太湖西山岛是江苏省内第一个国家地质公园,根据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布局和地质遗迹保护的要求,按照地貌形态、地质遗迹特点及景点分布,在四平方公里“功能核心区”内我们努力形成“二一四二”地质遗迹保护格局,即保持两个优势地质景区,打造一个地质旅游枢纽地位,完成四个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抓好两个后备景区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经区政府批准,由我局承建的投资额达1800万元、建筑面积为2800平方米的地质公园博物馆新馆也将于今年5月建成。

二、全面推进,突出重点

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的生态恢复和治理工程。工作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编制了《苏州市区矿山环境整治“十一五”规划》,用规划的形式将全区的矿山整治工作实行扎口管理,有序开展。通过编制规划,率先对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和绕城高速公路等主要沿线的采石宕口进行环境整治。我们按地理位置大体分为三大区域:一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两侧;二是主要风景名胜区;三是西山地质公园区。列出了五年整治工作的时间表,分期分批开展整治工作。

二是坚持由点到面。根据废弃矿山的自然环境特点,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我区确定了开发区内的旺山关闭宕口作为关闭矿山综合整治的试点。该工程主要采用“生物防护”技术,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专业公司承担施工,总投资600多万元,复绿面积8万多平方米。该项目被上级部门评为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列为国土资源部部级项目,受到了部、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我们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先后实施了张桥、天然居两个矿区边坡的整治复绿,治理面积13万平方米。

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我区把5个被列为部、省级的项目作为重点项目来实施,通过抓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我们重点开展了藏书花岗石料厂的山体整治工作,该工程分二期实施,整治面积16万平方米。,将木渎尧峰采石厂整治项目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首期项目和启动项目,总投资近800万元。这两个项目于7月顺利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的验收,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开展了金山浜矿区治理项目,总投资5800多万元。今年又将启动西山岛金龙建材矿整治项目,工程总投资4000多万元,该项目于被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列为重点治理项目,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矿山开采对太湖和西山景区的影响。

四是坚持防治结合。,我局委托专业部门对全区地质灾害隐患情况进行复查评估,重新确定了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新增3个点)作为群测群防点,在摸清现状的同时,及时向所在地政府和群众、单位发放“明白卡”。明确责任单位网络和群测群防网络,同时建议区、镇政府加大地质灾害治理的力度,实行区、镇两级政府负责制,以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三、不断推进,提升水平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区在矿山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遗迹保护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一定进展,全区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逐步走上轨道。

一是政府重视,财力保障。各级政府的重视是做好治理工作的前提。我区成立了由分管区长挂帅,国土、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参加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管理工作扎口在国土部门。坚持以区级投入为主,做到区镇联动,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运用现有扶持政策,筹措资金,形成了多渠道筹措整治资金的良性机制。为加强治理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区财政开设地质环境治理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目前,区财政已落实整治资金1.4亿元。

二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我们认真执行省厅《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在管理中逐步建立了四项制度,1、方案 设计、立项审批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整治项目施工方案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设计。《方案》经市以上部门组织审查后报区政府批准后才能实施。2、工程招投标和预、决算制度。承担项目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地质灾害防治和绿化施工等相关资质。3、监理和审计制度。施工期间的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实行旁站监理和跟踪审计。4、竣工联合验收制度。项目竣工由国土、监察、财政、审计联合从项目现场到施工资料进行验收,严把质量、技术、进度和资金关。

三是围绕核心,完善规划。地质遗迹群是地质公园的核心,也是整个地质旅游的核心。西山地质公园建设正处于一个起步和探索阶段,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原有总体规划已不能满足现在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年我们确定对《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目前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展开,所需的资金也已落实。

地质环境治理范文第8篇

[关键字]矿山地质环境 疏干漏斗 地面塌陷 帷幕注浆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222-2

0引言

凡口铅锌矿于1958年建矿,1968年正式投产,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年产金属(铅+锌)能力18×104t,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铅锌银矿产基地,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和信息工业原料基地,是广东经济效益最好的矿山企业,是中国有色金属对外窗口,素有“粤北明珠”之称。凡口铅锌矿是一个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隐伏岩溶矿山,矿体赋存于侵蚀基准面以下的泥盆系中统至石炭系下统碳酸岩中。矿床上部普遍覆盖着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岩溶含水层[1] [2]。突水、涌泥、淹井、地表塌陷、河水倒灌等灾害经常在矿山早期建设过程中,甚至阻碍了矿山基建进程。凡口铅锌矿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大型群孔抽水试验和大型坑道放水试验,最终确立了浅部截流疏干治水方案。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步建成并完善了浅部截流疏干系统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治水效果,基本消除地下水对采矿的威胁,保证了矿山开采的安全,但是,矿山疏排水在矿区及周边引起了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 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目前,凡口铅锌矿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一、矿坑疏排水引发的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问题,尤其是复塌问题严重;二、塌陷破坏了土地资源,损毁了耕地、严重破坏了矿区周围的基本农田;三、矿坑疏排水形成了一个降深达120m、半径约3000m、影响范围达7.75km2的疏干漏斗,对矿区周围的含水层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

40多年来,由于采矿疏干排水,矿区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发矿区范围内产生地面塌陷、开裂达2229处,波及范围达8km2,毁坏铁路4km,公路1.5km,矿部及附近部分农村建筑物拆迁近80000m2,损毁农田400000m2,毁坏塘池14处(227432m2)。少数区域复塌频率高,塌陷坑最大直径达44m,最大深度达30m。同时,塌陷造成矿区地面建(构)筑开裂、生产生活设施等破坏。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及成效

2.1治理措施

为有效解决地面塌陷问题、恢复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障矿区周边群众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证浅部矿体及东矿带矿体安全开采,多年来,矿山采取了有效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

根据矿区历年来塌陷的特点及塌陷统计资料,在综合分析塌陷分布范围、活动规律、塌陷成因的基础上将塌陷区分为三个区:塌陷高发区、塌陷低发区、塌陷趋于稳定区。

对于不同区域产生的塌陷,采用了不同的整治方法:对于非易塌区(即塌陷低发区和塌陷趋稳区)的塌陷,采用分层回填和回填固底的方法;对于易塌区(塌陷活跃区)的塌陷,为提高治理效果,降低塌陷的复活频率,先用简易注浆法、快速堵漏法处理溶洞底后进行回填;对于发生在凡口河、尾砂管和沟渠等塌陷高发区的塌陷,利用一般注浆法、孔内造浆注浆法、旋喷桩帷幕法和埋管回填注浆法等注浆技术进行比较彻底地治理[3][4]。

为了防止疏干漏斗中心南移、外扩而引起的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威胁到矿区南部董塘镇周约10000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凡口铅锌矿在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扶持下,根据壶天群含水层与下部矿体之间存在多层隔水层和相对隔水层,上下水力联系不密切,而矿区北部与西北部为砂页岩隔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矿山联合有关单位在矿区南部开展了浅部帷幕注浆堵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试验,多次组织国内水文、地质、工程注浆专家进行论证,先局部,边研究边施工,逐步全面铺开,至2012年为止,共投入资金9358.57万元,完成两个试验段和第三段及第四段帷幕注浆工程的施工,完成了1199m长的施工任务,约占整个帷幕段2480m(446+753+1281)长的1/2。

2.2取得的成效

经过前期的各项治理工作,取得以下成果:

2.2.1矿坑排水量减少,排水成本降低

在帷幕完成不到一半的情况下,井下-40m日排水量减少10000t以上。特别是出现了削峰现象。堵水率逐步提高。2010年最大洪峰涌水量38000t/d,最小涌水量8000t/d,2011年最大洪峰48000t/d(5月8日凡口地区史上最大降雨),最大洪峰和最小洪峰涌水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平均峰值减少10000t/d,2011年井下-40m排水量比项目实施前2007年减少500万t,年节约综合排水费600余万元。2008~2011年平均排水量比项目实施前1998~2007年平均排水量减少250万t。2010年帷幕实现堵水率为27%,至2011年堵水率上升至40%以上。

-40m排水量堵水率对比情况见表1。

2.2.2塌陷数量减少,塌陷治理成本降低

通过前期治理,塌陷区域、规模缩小,塌陷数量减少,从项目实施前年塌陷总数100~300个,至2010年、2011年塌陷个数在50~100个,减少率达50%以上。塌陷产生的频率、规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大幅减小,产生的区域也相对集中在帷幕外地下水流场变动带内,沿绕流方向自西向东呈带状分布。

避免了因地面塌陷对村民及村政设施的大规模破坏,有效保护了宝贵的耕地资源。大量的土地复垦复种,农业经济见效,生态效应逐步恢复。塌陷治理费用也从每年300余万元减少到100余万元。

2.2.3幕内外水位差增大,疏干漏斗逐步回缩

帷幕附近水位变动频繁,从幕内外主要观测孔的资料表明,幕外水位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多数上升达到12~50m不等;幕内水位略有下降,下降1~5m不等。 目前帷幕内外水位差最大达49m以上。已建帷幕外侧地下水位观测对比见表2。

虽然帷幕还在建设中,进水通道仅封堵一部分,地下水向未封堵地段绕流,但在矿区南部疏干漏斗大幅回缩,回缩直线距离最大达1000m。这表明,项目实施后,在已建帷幕地段,主径流带通道被封堵,地下水对矿坑充水的补给受了到一定限制,疏干漏斗逐步回缩。

2.2.4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经过治理每年井下废水抽排量减少300多万吨,减少了对土体的冲刷,减少了泥砂含量,泥砂含量由0.5~2%减少至0.05~0.5%,大大减少了矿坑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同时也大幅减少了抽排水电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2.2.5矿区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地企和谐共赢

矿山建立了6处地质生态环境恢复示范点,使破坏的农田土地得以复耕复种,矿区及周边生态得以逐渐恢复。注浆帷幕的实施使得塌陷数量不断减少,逐步减小了对周边村民生产生活不利影响,大大缓和了矿农矛盾。为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地企共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6探索了地质环境治理新技术

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探索发展了一些地质环境治理的关键技术。如:塌陷强弱区的划分、塌陷治理回填技术、空洞大裂隙封堵、动水注浆浆液流失控制和注浆新材料等新技术,为同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提供借鉴。

3存在问题及对策

虽然前期综合治理工程效果显著,但东部矿坑涌水通道没有封堵,矿坑浅部涌水量仍达8000~22000m3/d,地面塌陷每年仍有100多处发生,浅部矿体开采,矿坑疏水,将可能使疏干漏斗进一步扩大从而威胁到大、小贵地及董塘中学的安全。

为实现地质环境治理综合堵水率达到65~70%,从根本上防止、减少乃至杜绝地表岩溶塌陷发生,避免大、小贵地村及董塘中学的搬迁,保障采矿安全,延长矿山采矿服务年限。应全面完成帷幕工程的全部工作,形成一个封闭圈,完全隔断地下水涌入矿坑的通道,恢复封闭圈外地下水位。

4结语

本文根据凡口铅锌矿实地详细调查,分析了矿山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并对矿山采取的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及治理效果进行了总结,对于仍然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为矿山正常生产、周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延长矿山采矿服务年限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许跃初.凡口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J].中国矿山工程.2006,35(6): 8~9

[2] 郭宁宁,黎应书,祝新友等.广东凡口铅锌矿矿田构造地质特征及成矿[J].矿床地质.2010 (29):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