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管理如何优化

供应链管理如何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供应链管理如何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供应链管理如何优化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已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的运输、仓储、生产、配送/分销及零售等环节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即利用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将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智能化集成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敏捷化和集成化,以产品服务化的理念结合更加优化的供应链成员、更小的供给库规模和更快的反应速度满足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提高整条供应链的价值。

关键词:物联网 供应链管理 经济增长

物联网的定义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其最终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与网络连接起来,以便更加方便的识别和管理。物联网运作的基础是EPC编码,它是与现有EAN.UCC标识系统兼容,提供对物理对象惟一标识的一种编码。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通过在被运输物品出厂或出库之前贴上基于EPC编码制成的RFID 电子标签,在运输线上安装RFID接收转发装置,可以提高对物品生产、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监控水平。物联网的独特技术优势及发展前景,使得中、美等世界各国逐渐提高对其关注度,相关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也陆续开展对物联网的研究及实践工作。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激烈化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将实施供应链管理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一些著名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使人们更加坚信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物联网的出现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对每个物品跟踪监控的全新理念,将在根本上改变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研究物联网将如何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成为了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简称SCM)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概念是指在全球制造出现之后,企业经营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形势下提出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供应链管理得到了普遍应用。其具体环节如图1。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20%左右,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将订货到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0%~3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5%以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并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实施供应链管理诚然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好处,但不容忽视的是,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且动态、多变,涉及到众多目标不同的企业,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我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出现了若干问题。

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益最优的管理模式同单个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传统模式的矛盾。传统企业管理的立足点是单一企业,由于企业间信息缺乏交互性,导致在有业务关联的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具有排他性。这种供应链的分裂也导致了竞争关系的效力损失。

许多部门和企业未按照标准的字段、类型和长度建立商品信息数据库,从而影响了供应链成员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由于供应链缺乏足够的可视性,许多企业将本应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共享的信息,当作企业宝贵的信息资源加以保密,造成信息流的人为阻滞而中断,使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实时共享成为不可能。

由于供应链管理技术实施费用太大,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非标准化导致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之上的管理软件在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供应链管理技术并未得到有效的应用。

为了应对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供应链成员之间常常建立动态联盟。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作业计划。动态联盟的暂时性和非静态性,也导致无法建立稳定、统一的业绩标准,缺乏整体监控。

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成为很多企业家与学者追求的目标。

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分析

从供应链管理有效实施所依靠的两大载体(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中心)上不难发现,每一次信息化产业浪潮的出现都能给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带来契机。因此,物联网的出现也将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供部分解决方案,并且为其在企业中的进一步有效应用带来机遇。下文分别通过分析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几大环节的应用以论证其对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影响。

运输环节。在运输环节,通过对在途货物和车辆贴上EPC标签,在运输线上的检查点上安装RFID接收转发装置,使供应商和经销商能实时了解到货物所处的位置、状态及预计到达时间,还可以合理调度在途车辆,最大限度提高车辆利用率。

仓储环节。在仓储环节,基于EPC的实时盘点和智能货架技术可保证企业对其库存实现高效管理。通过对货物的智能化管理,还可以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使企业实时了解有关库存情况,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库存管理的准确性。

生产环节。在生产制造环节应用EPC技术,可以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在整个生产线上通过识别电子标签来实现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并且快速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地找出工位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从而减少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提高效率和效益。除此之外,EPC技术还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发出补货信息,使生产更加柔性化,同时也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追踪。

配送/分销环节。在配送环节,通过更新贴在商品上的EPC标签的信息,使管理员可以通过电脑实施精确的库存控制,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

零售环节。在零售环节,通过利用配有嵌入式扫描器的货架,可以有效地监控商品的流动情况,还能起到货物防盗的作用。当商品存货数量降到偏低水平时,还能实现适时补货,减少库存成本。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秤可以自动识别商品的类型,并按该商品来计量、计价和打印小票。在商场出口处,带有射频识别标签的商标由读写器将整车货物一次性扫描,并能从顾客的结算卡上自动扣除相应的金额。这些操作无需人工参与,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加快了结账流程,同时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以更快的反应速度满足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能否快速、及时的满足客户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普及,可以预见,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将可以利用物联网,增加供应链的可视性,提高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透明度,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达到在尽可能小的成本下,更加快速、及时的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的目的。

(二)以更加优化的供应链成员缩小供给库规模

供应链成员的类型及数量是引发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直接原因。如何优化企业的供应链成员以降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成为很多企业思考的重点。通过利用物联网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共享和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作业计划,从而对供应链进行集成。物联网形势下供应链管理的高度优化还可以保证企业及时评估合作伙伴,并筛选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企业,与其建立统一的业绩标准,更好的管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对供应链进行整体监控。

(三)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使供应链管理高度敏捷化和信息化

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可以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生产活动进行整合,通过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实时了解生产状况,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发出补货信息,实现流水线均衡,使生产变得更加柔性化。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敏捷化和集成化可以使得企业存货水平,特别是供应链渠道中的存货水平不断降低,资产生产率不断提高。

(四)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智能化集成

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环节,需要环环紧扣,与产品生产有关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在物联网被充分利用到供应链管理中后,企业可以实现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通过在各个环节上实现对货物的智能化管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及追踪,保证企业能够提供尽可能高品质的产品。

(五)以产品服务化理念创建服务供应链

许多公司在完善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把精力集中到了加强资本投入以及采购、物流和生产等上游流程上,却忽视了客户满意度、需求模式的变化等下游流程。面对客户需求模式的变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在保证采购、物流和生产等上游流程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监控商品流动情况,及时读取客户需求的变化,实施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切实提高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物联网形势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将呈现出利用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将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智能化集成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敏捷化和集成化,以产品服务化的理念结合更加优化的供应链成员、更小的供给库规模和更快的反应速度满足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价值的发展趋势。

结论

虽然物联网离真正进入大规模实用阶段还有很长时间,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降低成本、制定产业标准、研发核心技术等等问题,但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已融入到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地影响。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应用的不断深入,物联网必将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预见,供应链管理即将迎来一个新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卫宏.物联网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价值链[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2.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5

3.孔洪亮.EPC与“物联网”―引发供应链革命的导火索[J].中国标准化,2005,04

4.李波,洪涛.供应链管理(SCM)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Welbourne Evan, Battle Leilani, Cole Garret, Gould Kayla, Rector Kyle, Raymer Samuel, Balazinska Magdalena, Borriello Gaetano. Build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using RFID: The RFID ecosystem experience [J].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2009(3)

6.Mulligan, Geof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ere now and coming soon[J].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2010(1)

7.Melnyk, Steven A, Lummus, Rhonda R,Vokurka, Robert J, Burns, Laird J,Sandor, Joe. Mapping the futur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delphi stud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09(16)

作者简介:

王辉(1988.10-),男,浙江省临海市人;在读学校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供应链管理如何优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正在不断发展,但是至今尚无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199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在进行“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时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认为绿色供应链是环境意识、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其目的是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和系统效益最优。后来,Min等人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的作用。Beeman将一些环境因素引入供应链模型,提出更广泛的供应链设计方式。Hock研究了供应链实际运作过程中如何保持生态平衡。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 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其目标是使得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仓储、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达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三重目标的统一。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深刻的内涵:首先,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令全球瞩目的问题,绿色供应联管理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其次,人类社会正在实施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企业的体现。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比较

1.研究的领域不同。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三部分:供应链管理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资源优化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这三部分内容的交叉和集成,而传统供应链管理很少涉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问题。

2.获得的效益不同。传统上,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势必以牺牲外部利益为代价,却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绿色供应链管理则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三个效益的统一。

3.传递的信息不同。传统供应链的信息传递非常普遍,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绿色供应链管理还增加了环境影响信息和资源保护信息的传递,并且将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流、物流、能量流有机的结合,系统的加以集成和优化。

4.管理的过程不同。绿色供应链管理经历设计、采购、制造、包装、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的整个闭合循环过程,它涵盖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过程。但是传统供应链管理则只是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一个单向过程,其过程可形象的称为从摇篮到坟墓。

5.追求的目标不同。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只包含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四个目标。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则包括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E(环境)和R(资源)这六个因子的目标。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1.共生进化论。人类社会与自然共生是任何经济系统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理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20世纪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供应链时代的到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令全球瞩目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焦点。这充分说明,人类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这种和谐的关系遭到破坏,则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产生一种全新模式取代旧有模式,导致内部或外部的直接或间接的改进,从而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2.闭合循环论。闭合循环论是指能量在绿色供应链内各子系统之间循环做功, 直到变成熵为止。熵是指最终被消耗的不能再做功的能量总和, 熵越大, 说明人类活动所消耗的该能量总和越大,说明其活动对环境的负影响越大。循环原理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对于绿色供应链内的各行为主体, 其活动同样要受到循环原理的约束: 任何经济活动或者社会活动均不可能使地球的总熵减少, 而只能加速或者延缓总熵的增加。但是,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充分的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因素,通过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使熵减少,或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3.外部效应论。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性。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收益,也给其它公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子孙后代节约了后续资源;不仅实现了当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外部经济性。

4.替代转换论。具体来看, 替代转换原理在绿色供应链运作中的含义是指,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各子系统层面的变量之间、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所具有的替代转换功能,即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环境系统之间的替代转化。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回收商以及环境之间进行着源源不断的替代转化,由此可见,绿色供应链运作存在制衡的机制,如果改变供应链某一子系统,就会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

供应链管理如何优化范文第3篇

21世纪是国际化和动态化的时代,伴随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由企业之间的竞争而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针对服装领域,用户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产品寿命周期日渐缩短,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如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运用供应链管理以提升我国服装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已成为服装企业管理者及实际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课题力求培养服装企业员工熟悉并自觉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进行服装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为今后的企业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特点是针对服装这个具体的行业,从管理视角出发,以供应链管理的运营和规划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服装行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与供应链运营管理和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供应链原理和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具体应用。

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作为研究方法,运用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A企业为例,对我国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具体来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了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掌握了本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动态,为本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以A企业为例,对我国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加强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供应链管理不善问题也在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中普遍地存在着。在分析我国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选取A企业为例,对于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意义重大。

供应链管理如何优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供应链;企业管理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供链的管理是种信息化、综合化、集成化的管理思想,供应链在现代的物流产业中直接促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生产与发展。因为,电力企业拥有独特的经营手段,使得供应链的系统能给物资提供有效地解决方法。本人通过对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以及以后的发展做出如下分析,希望能给我国电力企业供应链以后的发展提供建议。

一、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内涵

现如今,供应链已成为我国最为新型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受到了各界的重要关注。在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不只有物料的流动,还有资金与信息的流动。简单的说,整个供应链的流程包括采购、供应、再流向需求端(客户)物流。同时,这也是有计划的操作供应链的整体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等相关的各项活动,其中主要的重点就是达到需求端(客户)的要求,将需求端(客户)所需要的货物,将货物在准确的时间内,确保货物的数量要求,同时保证质量,一流的服务态度,直到交至需求端(客户),同时也将成本降到最低。

二、电力行业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主要是利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主要掌控,对主体的交易进行计划、组织、沟通、协调的形成一体化的管理过程,在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管理目标后就是建议的成本,和对需求端(客户)均衡的服务水平,将供应链中的优势进行整合,并将供应链的整体重新配置,促使供应链整体合力发挥其作用,将物资采购与其他业务进行统一管理。一直以来电力行业都属于由国家控制和垄断的公用事业,这是种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相关供应链的采购链方面最普通的电力企业采购链主要包括需求链、采购链、供给链、运输链、仓储链等多个链节,由于,链长节的原因导致了链节权归于不同的产业主体,在客观主义角度来讲,以上的链节之间增强了管理的难度与复杂性。

三、电力行业改革后供应链管理会产生的影响

1.垂直一体化垄断

在电力行业改革的过程中,主要的重点核心就是打破垄断机制,其中,很多家公司都被垄断了,由于被垄断的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致使环节的分解,因此,引来许多的参与者与竞争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也得到了调节。更合理的分配利润,使整个电力行业的运行利益最终得到有效提高的目的。由于,相关供应行业门槛的降低,因此,引来很多有关的参与者,以此打破了之前被垄断的局面,供应业务就变成了竞价的环节。

2.物资管理的影响

电力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中,多数零库存管理属于伪零库存类型。为了提升电力企业中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库存物资的运输成本以及存货量,经常会运用零库存管理理念,在电力企业的要求下将物资原料由供应商送到指定的地方,资金的流向方面应按照实际的消耗成本进行计算,物资供应商拥有路存的所有权,而电力企业拥有库存的管理权与决策权,在这种管理理念下,来及时地提供物资供应。但是,其中维持运营和财务费用主要由供应商持有,电力企业需要承担的将是消耗后计入企业财务成本费用中的一部分,用此类方式实现原材料库存管理的目的。

四、电力企业中相关供应链管理的对策与有效措施

1.对组织结构设计的改进对策

现如今,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是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的生产是需要有相关组织保障的,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下,原有的供应链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供应链的管理需求。所以,需要按照计划将原有的供应链组织进行改革,升级原有的管理激励机制,确保供应链管理更好的实施与应用。将供应链管理建立新的流程,新组织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相比,其中也具有一定的区别,建立不同的供应链管理形态,促使改革后的供应链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其中主要的重点也在于所运用的措施。

2.引入与培养供应链的管理人才

因为各方面的不断影响下,相关的电力企业已经严重的缺少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供应链方面主要缺乏的人员部门有物流、采购、库存管理等多数有关生产方面的主要人才。建立供应链管理方面人才知识方面的培训,运营方面也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人才。在供应链中,物流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根据需求端(客户)的要求为基础,对货物、服务和相关的信息制定计划、执行与流程的控制。根据事物不同管理职责,供应链管理具体包括有主管、管理人员、流程优化、供应链分析等相关的专业人员。

五、结束语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改革,在未来的电力市场竞争中如何才能获得优势,如何确保电力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现如今,我国的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也有了在市场上竞争的能力,如果想要不断的升级与发展,就应当一直保持水平与能力的提高,现代的管理理念能够保证传统企业竞争力有效的提高,改革传统的保守思想,以市场要求为重点,为供应链的更好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达到需求端(客户)的要求标准,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更好的保障我国的发电企业供应链在市场上的稳定地位。

参考文献:

[1]赵柱文.基于电力企业物资供应的供应链管理整合[J].物流技术,2009,02:125-126+139.

[2]杨海贤,李新威.电力企业应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J].开放导报,2005,03:130-131.

[3]杨海贤,李新威.电力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J].广西电业,2005,03:43-45.

供应链管理如何优化范文第5篇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定能够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竞争优势,例如,它可以增强企业识别客户需求变化的能力,并提高对客户服务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优化链上节点企业的组合,强化响应市场的敏感度,创造竞争的时间优势与空间优势;有效消除重复、浪费与不确定性,降低库存,创造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强调与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充分发挥链上企业的专长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有如下作用特性。

提高客户满意度

    供应链管理是以客户满意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客户满意指标和客户满意度为主要工具而进行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它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水平、加强客户沟通和提供满意价格等途径,培育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赢。

加快响应速度

    传统管理是以生产企业为主的推动式管理,而供应链管理是以客户需求为主的拉动式管理,实行高效率的消费者反应(ECR)。一旦客户出现需求变化或者产生新的需求,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通过高度集成化的信息平台和快速的信息交换,增强对客户需求变化的响应,快速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大大缩短了客户需求与生产供应之间的时滞。同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竞争对手改变竞争策略或政策法令发生变更时,供应链企业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应对策略,避免各种风险损失。

降低库存成本

    传统管理是实行逐级库存制,以缓冲下游企业的不时之需,而供应链管理实行零库存制和准时制生产。企业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和共同计划预测与库存(CPFR)系统,一方面对市场需求规模和结构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防止库存规模过度或库存结构失衡 ;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库存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实现库存支持和存量最小化,从而减少了库存成本,加速了资金运动增值。

增强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化主要通过联结效应、联动效应、整合效应和综合效应来实现。

    联结效应   联结效应是通过信息网络将众多的市场主体相联结,建立新型的竞争协同关系,创造出既不同于规模经济又不同于范围经济的新经济效应,这种效应能带来低成本和乘数效应。

    联动效应   由于供应链是企业集群,集成了巨大的存量与流量资源,同时又是各企业核心能力的集合,大大增强了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和提高了行动一致性的响应速度。

    整合效应   供应链管理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优化了价值链,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客户价值,实现了供应链的价值整合。

    综合效应   供应链管理将企业内部专业化生产外部化,消除了专业流程之间的亚匹配和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匹配,通过供应链流程变革和企业业务重组,提高了供应链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

供应链管理的风险特性

    供应链管理虽然能够给供应链企业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与之相伴随的不确定性或风险。这种不确定性或风险根源于供应链本身并没有改变各节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立法人性质,即没有真正消除企业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它们之间通过签订契约形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协同关系或制度安排,而非完全一体化的融合关系。因此,任何供应链及其管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缺陷。

系统风险

    供应链管理的系统风险是指由供应链自身系统结构决定的、使供应链系统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供应链由于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构成的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系统特性和动力结构决定了供应链存在系统内耗和系统约束的可能性。1.系统内耗。由于供应链节点企业利益的非一致性或排他性,各节点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有限理性指导下往往难以顾及其他企业的利益,甚至以牺牲其他企业利益为代价而抢夺有限资源,结果造成系统资源虚耗或者内耗。2.系统约束。供应链具有明显的“木桶效应”,即供应链系统运行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系统中最弱的子系统。在缺乏指挥协调的情况下,各子系统在争夺资源中常常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一旦最弱的子系统缺乏资源无法维系供应链运行时,供应链系统将会分崩离析。

管理风险

    由于供应链不像企业集团通过股权纽带将各企业捆绑在一起,而是通过契约联结成的战略联盟关系,客观存在的利益差别导致强势企业对弱势企业的支配效力大大降低。这给供应链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具体有:1.“有限理性”的存在导致信息不对称,难以实现信息共享。2.企业自利动机与监督机制缺失驱使企业采取机会主义或不合作态度。3.“你对将来的选择仍然受困于过去的选择”造成节点企业的路径依赖,被“锁定”企业需要支付“可剥削性租金”。这都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较大的管理风险。

信息风险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运行有效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在具体的供应链操作中,却难以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各节点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相互封锁信息,形成“信息孤岛”。导致的结果是:1.上下游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存在“逆向选择”或败德行为。2.出现“牛鞭效应”(Bull Effect)或“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牛鞭效应是指当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只根据各自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非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在信息传递到供应链的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消费市场中客户的需求信息发生了扭曲,其偏差远远大于销售给买者的零售商。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供应链管理最根本的风险。产品只有实现从商品到价值的“惊险的一跃”之后才会转化为供应链利润,然后才在供应链企业间实现公平的利润分配。然而,集成在供应链上的企业由于分工程序不同,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反应各异,最终会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存在客户核心需求识别不准或反应速度放慢的可能性,从而使供应链产品难以或者根本就无法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策略

    针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特性和风险特性,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链体系和适时地优化供应链管理是保证供应链发挥作用的根本策略。供应链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消除企业间的利益差别与实现价值分配的合理化,而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关键在于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强化供应链的一体化,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减少供应链资源内耗,实现供应链升级。

构建供应链体系 实现业务流程重组

    在构建供应链体系时,往往以一个核心企业为中心,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通过契约或股权将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至最终客户联结成集成化的网链体系。在这个网链体系集合中,各企业严格按照关键业务内部化、非关键业务外部化原则实行业务重组。同时,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消除企业间的利益差别,实现资源共享与价值合理化分配,减弱供应链管理的系统风险和管理风险。在具体操作中,必须采用一系列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工具和方法,可以利用EUOBFE建模工具,建立企业间业务流程模型;利用Quest仿真工具,预测变革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正负效应;利用Service Blueprinting业务流程分析和设计工具,分析、协调与控制供应链业务流程;利用系统开发工具,使业务流程趋于自动化;利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和共同计划预测与库存(CPFR)工具,计划、调控与优化供应链库存。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力资源分析和设计工具,设计和配置业务重组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将实现由供应价值链确认、战略规划变革、组织文化变革、组织结构变革、物资管理变革、质量管理变革、生产计划变革、薪金制度变革等构成的企业业务流程变革重组。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实现供应链无缝连接

    建立供应链体系只是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而要真正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则需要进行供应链信息化建设,提升旨在强化信息共享的信息集成度。因为“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流与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信息科技的发展为供应链信息集成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企业可以利用COREA和WEB技术对结盟企业的供应链或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模块化封装从而实现结盟企业供应链系统的快速重组和供应链信息优化集成,利用分布对象技术和框架技术构建开放的和具有伸缩性的应用集成和运行环境,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企业内与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和应用协作,最后利用企业资源计划模型(BRP)通过建立在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计算机集成实现供应链信息连接与共享,降低供应链的信息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供应链资源。通过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实现供应链内部集成与外部集成以及内外部之间的无缝连接,这将为信息、价值等资源无障碍流动创造条件,同时也为企业采用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柔性管理等现代生产技术搭建了技术平台。

重构供应链 实现向虚拟供应链升级

供应链管理如何优化范文第6篇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供应链可以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优化,使企业能够用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大的利益,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即用最少的人力资源成本获得最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此帮助企业能够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同样的,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共富的目标。建立人力资源供应链需要建立合理、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需要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供应链 管理模式

一、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模式理论基础和应用现状

1.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供应链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的管理从流程到困境,以及目标都有着极大的相似点:一是流程相似。从预测产品供求以及预测人才的供求状况;衡量如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选择更加快捷、方便的产品生产方式与如何帮助企业寻找最符合企业成本效益的方式来培养企业的员工等等方面来看,供应链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的管理具有一致性。第二,面临的困境相似。供应链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的管理都需要减少抑制企业向前迈进步伐的因素,缩短企业的作业流程,提高企业的预测准度,以此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第三,目标相似。供应链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的管理都十分关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将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合适的地方,以此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2.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应用。企业想要实现像供应链一样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目标,除了需要理论之外,企业必须还要掌握强大的技术手段。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都无法做到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向供应链一样将具有经验的员工配置到合理的工作岗位上。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比,新的系统必须要更加强大,以及人性化,只有这样人力资源部门才能够人尽其才,按照企业客户的要求,将有专长的员工分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按岗设人的目标。对于国内绝大部分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源供应链的概念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深入地了解人力资源供应链的深刻含义,因此也就没有将这人力资源供应链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中来。汤志建在2007年的文章中详细地阐述了惟达汽车公司运用人力资源供应链的情况,并看到了人力资源供应链运用的巨大前景,这个是为数不多的实例。

二、企业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设计

首先,企业内部的协调合作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供应链运作的基础。人力资源供应链的标准就是着眼于企业全局的优化,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业务部门,以及人力资源部门与员工之间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协调人力资源的配置向着最优的方向进行。此时的人力资源部门不仅仅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政策的制定者,同样的也是员工福利的保障者。其次,企业与人力资源供应服务商之间所建立的合作关系是人力资源供应链运作的核心,供应链运行的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形成合作关系,互通有无,互惠互利。

三、企业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主要研究环节

1.供应链供给研究。如果将人力资源看作是一件商品的话,那么人力资源供应链的供应商所选择的基本内容与供应链之间的管理并没有什么区别。现在笔者梳理一下供应链管理下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程序,其程序可以总结为:首先,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调研,对样品进行初步的评审;然后,到生产场地进行技术调研;之后,询问价格,讨论价格;接着,就开始签采购合同,并且建立档案;最后,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对结果进行反馈。

2.供应链分销管理。供应链管理之于分销管理就像是人力资源管理之于人才流动,即员工的培训、迁升以及个人的发展等等,这也是员工刚进入企业后如何尽快的适应企业,并为员工安排合理的工作岗位的过程。根据供应链分销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企业人力资源供应链条件下,人力资源分销系统的设计就紧紧地围绕着部门的需要、分销网络的目标以及评估分销方案等等方面进行。

3.供应链人才库管理。供应链管理下的重中之重就是库存的控制问题,企业想要缓解供需矛盾,尽可能地实现生产与销售的一致性,同时又持有一定的库存量。可是,库存太多的话,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所以,企业必须将库存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人才库。但是,人才库的管理却比库存管理难度大得多,人才库管理的难点不仅在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其最大的难题在于人才库中的人才有可能跳槽。

总而言之,企业人力资源供应链可以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优化,能够发挥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如何优化范文第7篇

库存控制是影响供应链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着供应链成本的高低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控制不再仅仅是某个单独企业如何降低库存水平的问题,更需要企业有全局观念,促使供应链整体绩效达到最优。只有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控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一、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的特点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不是简单的需求预测和补给,而是通过库存控制获得用户服务与利润的优化。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模式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消除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库存现象。供应链管理模式赋予库存控制以下四个方面的新特点:

1.供应链管理能够暴露出企业库存控制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和危机,加强库存控制程度

2.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社会库存量,减少库存控制成本

供应链的形成,要求对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作出优化,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促进产品快速流通,降低社会库存量,避免库存浪费和资金占用。

3.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从“库存实物控制”向“库存信息控制”的转变,实现信息化库存控制的目标

4.供应链管理确保了企业库存控制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库存得到了优化,整个供应链中多余,呆滞的库存降到了最低点,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可以迅速作出反应,调整产品或是改变策略,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控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宏观理论上说,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较之传统管理下的库存控制有诸多优势,但整个供应链毕竟是由多个单一企业所构成,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每个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存在差异,对自身企业获利程度存在担忧,甚至有些企业的独立目标与供应链的总体目标相悖等种种原因,导致在实际运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理论和方法时,也不免会暴露出许多现实问题。目前在实践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链”上各企业仍然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观念

虽然我们知道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取决于各个供应链上的节点的绩效,但是从客观上说,各个部门又都是各自独立的单元,都有各自独立的使命和经营目标。有些目标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干的,更有可能是冲突的。各自为政的行为必然导致供应链整体效率的低下。

2.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

当顾客下订单时,他们想确定什么时候能交货。在等待交货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对订单交货状态进行修改,特别是当交货被延迟以后。许多企业并没有及时而准确地把推迟的订单交货的修改数据提供给用户,其结果是用户的不满和良好愿望的损失。交货状态数据不及时、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传递系统的问题。这种数据传递的不及时,不准确,会导致客户满意度的下降,也会造成供应链中某些环节的企业为减少因这种状况的投诉过多,而不得不增加库存量。

3.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

在供应链中,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都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组织之间,要做到有效地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并没有很好地集成起来,当供应商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信息时,常常得到的是延迟的信息和不准确的信息。由于延迟引起误差和影响库存量的精确度,短期生产计划的实施也会遇到困难。

4.缺乏合作与协调性

在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中,组织障碍是库存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各方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运作效果。

5.产品的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

现代产品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层出不穷,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但是供应链库存的复杂性常常被忽视了。结果所有节省下来的成本都被供应链上的分销与库存成本给抵消了。同样,在引进新产品时,如果不进行供应链的规划,也会产生如运输时间过长,库存成本高等原因而无法获得成功。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国内外企业实践经验及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推出以下策略:

1.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

即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库存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是指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其基本设想是力图通过集成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库存控制职能,从而达到降低整体库存费用的目的。

VMI的主要思想是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补给策略和拥有库存控制权。在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下,允许上游组织对下游组织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和管理。VMI已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中。

2.联合库存管理策略

实践中,VMI管理模式给供应商带来了巨大压力。在VMI基础上又发展起来了一种新的库存管理策略,即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MI(Joint Managed Inventory)。

JMI是一种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JMI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关系。

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3.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

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 Replenishment),简称CPFR,它是建立在VMI和JMI的最佳分级实践基础上,同时抛弃了二者缺乏供应链集成等主要缺点,能同时降低分销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它应用一系列处理过程和技术模型,覆盖整个供应链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分销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4.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策略

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联邦式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是对供应链的局部优化控制,而要进行供应链的全局性优化与控制,则必须采用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策略。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是在单级库存控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多级库存控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非中心化(分布式)策略,另一种是中心化(集中式)策略。

(1)非中心化的库存控制策略。非中心化库存控制是把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分为三个成本归结中心,即制造成本中心,分销成本中心,零售商的成本中心,各中心根据自己的库存成本做出优化的控制策略。非中心化的库存控制要取得整体的供应链优化效果,需要增加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程度,使供应链的各个部门都共享统一的市场信息。非中心化多级库存控制策略能够使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做出快速决策,有利于发挥企业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和灵活机动性。非中心化的多级库存优化策略管理上比较简单,但是并不能保证产生整体的供应链优化。它需要企业之间的协调性比较好,如果协调性差,信息共享度低,有可能导致各自为政的局面。

(2)中心化库存控制。中心化控制是将控制中心放在核心企业上,由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系统的库存进行控制,协调上游与下游企业的库存活动。这样核心企业也就成了供应链上的数据中心(数据仓库),担负着数据的集成、协调功能。中心化库存优化控制的目标是使供应链上总的库存成本最低。用中心化策略,所有库存点的控制参数是同时决定的,考虑了各个库存点的相互关系,通过协调的办法获得库存的优化。但是中心化策略在管理上协调的难度较大,特别是供应链的层次比较多,即供应链的长度增加时,更增加了协调控制的难度。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迅速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逐渐打破库存控制中各自为政的局面,树立全局观念。根据企业所在供应链面临的库存控制实际问题,找到适合自身及供应链发展的管理策略,多种方法相结合,有的放矢,才能有效改善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提高其系统性和集成性,从而使各个企业在供应链中达到共赢目标。

参考文献:

[1]潘玲:基于供应链的企业库存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

[2]刁节文:供应链管理下的VMI与CPFR比较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6)

供应链管理如何优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医院物流和采购 财务整合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一)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将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中所涉及的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而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

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过程。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要求企业从上游的材料供应商、自身内部的生产流程到下游的仓库配送商、承运商直到零售商等物流环节的全过程整体规划,目的是使企业整体流程达到最优,而不是局部的优化而导致整体成本的增加。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

(二)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层面的管理,它影响和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度。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协调合作关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其关键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应用系统的观点,而不是单纯的节点企业资源的简单连接。相反它应该突破企业的界限束缚,把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涵盖整个物流过程,包括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而传统的物流体制是以“效率化”为支柱的。比如说传统的物流注重提高保管效率、装载效率、作业效率等,也就是说物流本身处在只满足于生产、采购、营销等活动结果所连带的派生位置。处于这种位置的物流是以企业内部其他活动的结果所连带的业务活动为前提的,所以说能够做到的也只是设法提高效率,仅限于满足自身企业需求就是传统物流的实际状况。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强调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不仅关注企业内部资源和竞争力,而且关注企业外部的资源和竞争力,强调在整个供应链上对资源和竞争力进行集成,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

二、医院的供应链管理

医院的供应链管理就是将医院内医疗物资物流的管理供应一体化式,也就是说将医疗物品的供应、库存、加工等流程集中管理或者外包管理的一种方法,和外包供应商建立一种战略合作的关系,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并借助他们专业的力量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的管理模式。相对于医院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供应商仅就负责将货物运送到医院库房,后续的入库、验收、领用、销售方面的各种流程管理都是由医院自身来完成,这就加重了医院在物流方面的管理压力和运营成本。而供应链管理则打破这种传统物流管理的模式,通过外包的形式将医院的物流管理转移给外包供应商,将本该在医院环节的入库、验收、领用管理委托外包供应商来管理,医院通过信息化系统控制消耗量来与外包供应商结算成本,从而降低自身的管理压力和运营成本,对于外包供应商来说,也可以通过这种与医院协作的关系,控制上游供应商,扩大销售额并提高行业影响度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另外,医院的采购是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会卖不如会买,已成为一种共识。一般来说,采购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医院成本的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物资采购实现对整个医院物资供应,有三个基本目标:适时适量、保证质量和费用最省。在供应链环境下,可以采用JIT的方法来实现上述的企业采购的三个目标。JIT是Just-In-Time的简称,意即准时化,是实现零库存的方法。JIT采购的目的就是要消除医院采购环节中的浪费,消除医用耗材和药品库存。实现医院的零库存管理,不仅取决于医院内部,而且取决于外包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的物资管理水平。只有当医院需要什么样的物资,外包供应商就能供给什么样的物资,什么时间要就能什么时间供应,需要多少就能供给多少时,医院的医用耗材和药品库存才能降到最低水平。在这个意义上,医院物资的采购和供应才具有真正的柔性。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医院采用JIT采购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库存,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并且还可以将供应商筛选和制定严格的采购计划等采购管理压力交给外包供应商承担。

三、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

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如何筹集、使用和分配资金,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而所谓的供应链则是指从材料转换为最终产品或服务,以及将它们传送给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料和服务供应商相互之间的一系列联系。在这一系列联系中,不仅包括物流、信息流,还包括资金流。在实际中,资金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把财务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要素,即在供应链管理中将资金流同信息流和物流进行整合,以降低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给库存水平、周期时间、作业流程和最终客户的服务水平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且整合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财务管理还能进一步挖掘成本缩减的潜力。因此,财务管理在整个供应链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就此而言,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会对医院的财务状况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医院管理者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材料的成本取决于供应商的财务安排,而物流成本则是内部供应链的设计和实施的结果。因此,通过财务衡量指标如资产回报率(净收益/总资产)来反映医院供应链管理的有效程度。库存占用的资金往往在医院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降低库存成本正是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减少了库存总投资相应地就会减少医院总资产,所以资产回报率也就提高了。另外,对于医院供应链管理来说,不能仅关注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的降低,还应考虑供应链资金流动所带来的成本缩减机会。库存成本包括持有成本、订货成本、缺货成本等。

因此,医院在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应考虑将财务管理整合进供应链管理。例如,考虑由外包供应商提供以下财务管理服务来降低财务成本:以电子形式提品发票以减少人工核对发票的时间,简化交易流程,并消除货品计价不准确而带来的支付阻碍,从而降低资金占用的财务成本;通过外包供应商实现财务服务与物流及信息流的无缝整合,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业务的协同和信息的共享,从而消除信息障碍和缺乏协调所带来的财务成本的增加。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