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品牌文化:纵深与延展
所有的白酒品牌都期待消费者认同自己的品牌文化,或高贵或典雅,或亲情或友情,来印证他们希望获得的品牌附加值。在博大精深的中国白酒消费文化中,林林总总的“文化概念”几乎被挖掘殆尽。就如同我们愿意消费A品牌,因“物以稀”而贵;愿意选择B品牌,因以朋友相聚为理由;愿意选择C品牌,因为向往唐朝……但类似的品牌文化背后,似乎总是缺少点儿什么。除了因为品牌文化纵深度不足,无法让品牌进一步施展拳脚之外,延展度不大,也是一个不小的缺陷。
事实上,文化所具有的大跨度特征,正使其与品牌管理的结合变得越来越广泛,但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品牌与其代表的文化相距甚远,有的竟然还能达到风马牛不相及的程度。
白酒品牌文化的纵深度与延展度,也许是品牌持久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化纵深中的“舍得”
选择“舍得”品牌作为例证,正是因为这个品牌身上与生俱来的深厚文化特征,以及可以挖掘到的纵深与延展。“舍得”不仅是一个品牌名称,还透射着某种企业与消费者共有的价值观念——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而这些观念,从远古延续到今天。
追溯孟子的“舍生而取义”,再演变为儒家“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的传统道德观;道家“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的人生观;佛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而“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在影响中国人传统观念最重要的“儒释道”三种思想体系中,“舍得”都至关重要。能够与消费人群深度沟通,是品牌文化成功的基础要素。
正如有的专业人士所说,在中国,没有哪家酒厂认为自己不重视白酒文化。每一家酒厂都愿意把自己的历史和身世精心包装,将窖池和祖传秘方奉为稀世珍宝。稀有、尊贵、高尚、成功、财富,就是品牌诉求。但这就足够么?
那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往往与消费者的关联度过小。你能否找到消费者认同的、存在于主流价值观的精神理念?能否挖掘到传统文化中留下来并且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文化元素?
“舍得”这个人生智慧,一直为人们所讨论和思考。当前,名为《有一种心态叫舍得》、《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等系列书籍被人们所热捧,印证了“舍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被保留和传承下来的精髓之一,是“活”在现实生活中,而不是故纸堆中。
所以,将“舍得”文化注入到白酒品牌,就是一种精妙结合:传承下来的精神文明,附着在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当中。舍得酒,实则为可纵深的白酒文化提供了绝佳的物质注脚。
品牌文化重要,产品文化来得更加重要。而事实上,“舍得”酒业也确实在为这个载体提供实实在在的精神与行为支持。“百斤好酒,仅得二斤舍得精华”,这是沱牌舍得酒业产品的舍与得;在全国开“生态酿酒”先河,在行业内长期提倡并实践“生态酿酒”,花费巨资打造中国首座生态酿酒工业园,将生态智慧融入美酒,得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这就是沱牌舍得酒业的“舍”与“得”。
“舍得”的跨界与延展
坐拥文化品牌资源的沱牌舍得酒业并没有止步于一个行业、一类文化传承,而是不断致力于将舍得文化演绎、传播、跨界,“舍得”不单纯是一种白酒文化,也不单纯是一种酒文化,更是一种可延展可超越的美与成熟。
2013年,沱牌舍得酒业尝试多种跨界营销,通过赞助成为天坛祭天祈福的唯一指定用酒,并在“2013中国国际城市合作论坛”中大放异彩,在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家记忆2013 · 致敬历史记录者”等多项活动中,担当重要的合作伙伴。无论是天坛祈福文化中的传统审美选择,还是国际城市文化交流中的合作,抑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向国家历史记录者的致敬,都与“舍得”具有极强的关联度。这也使得沱牌舍得酒业跨越传统白酒文化传播的藩篱,开始尝试用新的时尚语言来诠释与酒相关的文化。
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了时装设计上。
2013年,沱牌舍得酒业选择中国服装设计师最高荣誉“金鼎奖”获得者计文波先生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这位将兵马俑、武术、京剧三大国粹元素纳入时装设计的行业翘楚,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高度认可。这一次,计文波将“舍得”作为“2014春夏高级成衣会”服装设计主题,将“舍得”品牌的智慧与文化融入服装设计中,展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与全球时尚潮流的碰撞与融合,再次用线条、结构与剪裁构成的服装语言符号,向世界诠释中国的另一项国粹。
白酒与时装,如何在舍与得的哲学思想中相互融合、交相辉映呢?
“计文波先生设计的服装删繁就简,为服装做减法,在取舍之间去掉多余的结构,把极简的线条、廓形通过立体剪裁的形式表现,与中国文化艺术交融,用服装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不难看出,设计师将舍得智慧运用在了时装设计上,已经自成风格。
除了设计,专为纪念计文波征战米兰而打造的“舍得·灵感米兰”酒也透过新颖独特的包装展示着“舍得”智慧:上下色块分割、阴阳翻转的对比风格与舍得Logo交相呼应;瓶身加入了服装中的“拉链”元素,意味着一瓶美酒在等待开启。
“舍得·计文波北京时尚之旅”更是通过T台,打破了白酒与时尚的界限:圆形T台被设计成一个正在酿酒的工厂,18位银色裸模在“酒厂”里展示酿酒的过程。银色裸模、灯光、烟雾,碰撞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画面感。将酿酒工艺艺术化、时尚化,是中国传统酒文化与时尚的完美嫁接与融合,也是中国时尚界的一个创举。
【关键词】:白酒;包装;酒文化
一、酒俗在白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风俗。这些风俗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饮酒风俗就是其中之一,我国的饮酒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许多种饮酒习俗。中国白酒包装设计中酒文化的应用主要从酒俗文化来阐述,酒俗文化又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节日酒俗和民间酒俗。
1.节日酒俗在白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中有几个重大节日,都会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正月初一、三月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根据以往节日的饮酒习俗,为了传承这种文化,在白酒包装设计上可以对酒的品类进行细分,设计一套节日白酒套装,里面装有一年之中所有节日要引用的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酒,六个重要饮酒节日,设计六种功能性质的白酒。包装设计主要从文字、色彩、还有图案上区分开,版式相似,根据节日的性质来选择恰当的主色调,比如春节是比较欢乐的气氛,那就选用色调活泼点的、暖色系的。文字选用较为传统的书法字体,增添一些传统的艺术美,把这种传统文化展示给消费者,对于图案来说,就采用跟节日有关的,能很好的说明节日含义的,更加有说服力的图片作为包装上的图案。同时也能让大众更容易识别它们的功能。在酒的包装设计中融入节日酒俗的概念,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感。
2.民间酒俗在白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酒俗包括:祭祀饮酒、婚嫁饮酒、生育饮酒等,关于祭祀饮酒,夏商时期就用酒来祭祀天地、山川、神灵、先祖,这种祭祀饮酒之风迄今仍然盛行,但摈弃了封建迷信色彩,成为人们表达对死者、前辈、英雄、先烈的缅怀思念的方式。关于婚嫁饮酒,男女媒聘有定亲酒、认亲酒、嫁娶之日饮婚礼酒,人们习惯把婚礼叫“吃喜酒”。还有“女儿酒”、“接风酒”、“出门酒”等,这些都属于是“喜酒”。关于生育饮酒,中国过去有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生育饮酒祝贺自古相沿。早在春秋时期,越国就实行过用酒奖励生育的政策。此外,生日祝寿、送别、出征告捷、喜庆丰收祈福、谈判会盟、中举登第得官等都有饮酒的习俗。
关于祭祀饮酒,把这种风俗文化融入到白酒包装中,因为祭祀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所以在包装设计的色彩上就应该以冷色调为主,字体同样选择书法字体,凸显传统艺术美,图案选用一些代表神灵或者天地、山川具有象征意义的。关于喜酒的包装,根据其性质的属性,可以将喜酒的包装在色彩上当然是选择中国红,象征着喜庆;在文字上选用活泼、有情趣化、传统的字体,;在图案上选用龙凤元素,当然也少不了心心相印的符号;在排版上要求简洁、大方、重点突出。
二、酒令在白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酒令增添了饮酒的“食外之趣”,一种好的酒令,不仅能够为广大酒友所接受,有相当广阔的流行区域。而且应该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在古代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则是文字令,通常是在具有较丰富文化知识的人士间流行,从古至今有很多酒令,比如:骰子令、猜拳、接龙令、击鼓传花等。
为了继续发展酒文化中的酒令,需要对酒令有所创新,在这个快节奏发展的社会,为了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可以将酒令以现代的设计风格融入到酒的包装设计中,作为包装设计中的一个附属品,继续创新和发展。让人们在轻松、娱乐的气氛中,了解、学习中国悠久的酒令文化。对含有酒文化的酒的产业也有很大的间接促销作用,一举两得。除了酒令扑克牌,还可以借用转盘行使酒令,叫做酒令转盘,还有酒令骰子、酒令卡片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酒令游戏,让这种酒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三、酒器在白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的酒瓶造型包装,形状各异,令人目不暇接。我们需要研究新的包装理念,要有新的设计构思,并且汲取丰富的艺术元素,做到“古为今用”,不断创新发展酒文化及包装艺术。创造的包装形式,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要特别引人注目,甚至使用后的空酒瓶也可以作为一种摆设,一种艺术品供人们欣赏和收藏。
以瓷或陶瓷作为酒的容器和包装物,让消费者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和品名,与传统透明的玻璃酒瓶相比,它显得质朴无华。这种形状的酒瓶造型包装,汲取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并融合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因为,商品的地方化,自身就明确地表明了商品的产地,作为内外销的一种包装,以其独特的包装形式,无疑提高了所包装产品的竞争力。由地方特色构成的民族化包装,还具有巧妙的防伪性能,其特殊性贯穿于商品的整个营销策略之中,在浩瀚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酒瓶的造型包装,如此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既传统又典雅,它传达了远古的一种文化信息,又提高了现代的酒文化的品位。
酒器的历史几乎像酒一样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的酒器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酒器的造型更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青铜器就以它精湛的工艺、种类的多样及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造型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尊贵与威严的象征。
实际上,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以及人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给人启发。将他人(古人或今人)的作品借用到包装设计中,通过模仿、概括等方法,加工、提炼构成自己设计作品的一部分,从而创作出具有新的审美意义的造型。设计师们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通过变形、打散、重组等处理手法来丰富传统造型的外观赋予它们新的形象。运用现代的包装工艺与技术,将这些酒器的创新性融入现代白酒包装,将大大拓宽白酒包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体现了中华酒文化优秀的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从而体现出强烈的文化亲和力。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吉祥图案大观[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2]陈览月.商品造型设计的抽象美与工艺美[J].包装世界,2000(4):6-7.
白酒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人的传承中,白酒有着特殊的地位。一部中华文明史,处处飘溢着浓郁的酒香。酒,一直是庆典、祭祀、表达尊崇、抒感的最好载体。
所以,酒文化是体验和情绪的文化;白酒文化,也就是潜意识里的体验感觉。
白酒的品牌文化用来做什么?是产品附加值还是市场推广的手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酒文化。白酒市场的竞争,因此又多了一个手段,那就是酒文化的竞争。这对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极具历史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白酒品牌意识的觉醒。中国白酒企业在经历资源竞争、广告竞争、促销竞争后,开始转向品牌竞争。
品牌文化有时体现在名称的差异性上:“道光廿五酒”把中国清朝历史借用到酒类品牌上,是一种大胆尝试;“今世缘”则把品牌定位在人间最珍贵的“缘”字上;其他诸如“黄鹤楼”、“故宫酒”等等,都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特征的表现手法。
品牌文化有时又体现在包装的差异性上:一些品牌借助中国传统陶文化、瓷文化创新,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的特征。“水井坊”是白酒品牌文化体现在包装上的经典之作:整体凸现历史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的独特韵味。
品牌文化往往借助广告宣传进一步放大其个性差异:五粮液在央视播放的“五粮液的故事”,茅台的“造物传奇”,水井坊的“中国白酒第一坊”等广告传播,其良好效果充分体现在市场营销上,从而使“茅五剑泸”高居白酒品牌金字塔的塔尖,占据绝对市场份额,品牌文化进一步放大,形成坚实的品牌屏障,从而让品牌彻底脱离低层次通路竞争、广告竞争、促销竞争。
文化是个财富,当你把消费者心目中沉淀的文化从潜意识中唤醒,形成共振,白酒品牌就能走进人心,经销商、消费者才会形成品牌忠诚,最终对你的产品买单。
酒文化的演变:伪文化、泛文化等
同时我们又看到,白酒文化近几年越演越邪门,成了许多白酒的“皇帝新衣”,停留在文化的表面上。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文化是伪文化,是对文化的曲解和玷污。
文化不是做出来,它是实实在在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硬做,就是泛文化,只会让白酒忸昵作态,反倒失去白酒业应有的本质和气慨。
许多企业对于文化的误解是:文化酒是一种在名称上具有文化品位、在创意开发上具有文化含量、在产品包装装潢上给人高雅的美感享受,并通过文化营销传播手段,进行市场推广的饮料。文化酒既包括物质形态又包括精神形态,是人类酿酒与饮酒的传统与精华。这种理解导致了白酒企业对文化的曲解,于是,文化成了争论谁家的历史更悠久、谁家的包装更古朴、谁家的广告更“文化”。
大家对酒文化既然是一头雾水,白酒的竞争,也就只能多在包装上下功夫了。瓷瓶、陶瓶、蒙砂瓶、水晶瓶、青花瓶、异形瓶等等,包装不断翻新,花样百出,就有了升降价格的理由。酒瓶里真正装的是什么,消费者只能听吆喝。
泛文化、伪文化,就如勾兑的水酒,香气浓浓,却又酒质似水。消费者毕竟有智慧,很快就发现:“酒是一样的,只是包装变了”。这种浅薄层次的文化诉求,成为整个行业的自杀行为。消费者在竞争中看到白酒文化了吗?看到的是现代造假文化。
酒文化“时尚化”的现实需求:传统白酒文化是否能大行其道?
白酒文化诉求要分清对象:传统消费者注重历史的认同感;而年轻消费者,他们看重的是精神的暗示性和启发性,更关注产品的感觉。现代消费越来越成为一种心理共振的形态,而不是回忆。
我们高喊建设白酒文化的时候,应该时刻清醒:我们每天都在创造历史、创造文化、创造时尚和潮流,而消费者的价值观、消费观也随着不断创新的文化、时尚和潮流而发展。新的历史、新的文化和新的时尚,更接近消费者,更易形成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建立白酒的品牌文化、营销文化,更有利于突显品牌个性,有利于消费者的识别和接受,从而形成与时俱进的白酒消费文化。
我们看到:在一个世纪前已跻身世界三大蒸馏酒之列的中国白酒,在白兰地风靡全球、威士忌尽享风流的时候,却面临着如何摆脱沦为“农民酒”的境地!
要找到原因,我们只能从分析白兰地、威士忌入手。为什么白兰地、威士忌也让我们喜欢?因为我们喜欢白兰地所表达的法兰西文化的时尚与浪漫,喜欢威士忌所传达的英国人特有的矜持和绅士情结。其实,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伏特加:这种纯酒精调成的高度烈性酒,如果从适应消费心理上讲,很难与我们的白酒相比,但它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却让人叹服,因为它紧紧与俄罗斯的民族精神和现实时尚相结合。
白酒的文化营销提倡了十几年,参与的品牌如过江之鲫,却为什么真正的成功者寥寥无几?或许原因就在于白酒文化未能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白酒时尚性的内涵
白酒和时尚有何关联?
我们知道,白酒是用来表达情感、表现品位、点缀生活的奢侈品,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研究消费者关心的热点事件,了解时尚的基础与方向,不断改进我们的企业战略和品牌战略,使之不断适应潮流,成为消费者的知心朋友。无论幸福、快乐、忧愁、郁闷,都可以向酒倾诉、与酒共享。当然,时尚性中还包含强烈的美学因素——只有美的东西,才能激发享受的欲望。
白酒产业若要激活,必须吸引年轻人加入,否则白酒消费总有一天会出现消费断层。白酒文化虽然悠久,但并不是每个产品都可以诉求“古文化”的,应该让白酒时尚起来,吸引最大的消费群体——年轻人,进而将增长有限的白酒市场蛋糕不断做大……
白酒文化怎样与时俱进——“时尚化”?
白酒成为时尚饮品,需要几方面突破:
1、色泽:在色泽上,要充分考虑什么颜色对年轻消费者具有诱惑力,同时还要考虑工艺的结合。为什么白酒就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为什么无色透明的就是最好的,为什么不能是七彩的?
2、酒精度:降度,吸引更多人来饮用。如能把白酒做成16度、30度左右,是否更便于普及?虽然白酒降度后会有些水味,相信通过现在发达的勾兑技术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3、包装:能否摆脱很“农”的传统包装样式,增加时尚的美感和艺术感?
4、口感:口感能否就不那么辛辣,不那么多味齐全,能否让它更容易下咽?除了传统口感,能否增加玫瑰香口感白酒、葡萄味口感白酒、果味白酒?
我们可以通过偷换概念或者增加产品的内涵及外延、调整口味及包装,来进入更多的渠道,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
总论:重塑白酒文化是趋势
权威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一共有1000多家,有的存活超过百年,甚至数百年,但截至目前这些老字号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只占总数的20%-30%,而且没有一家上榜世界500强。
如果按照生存现状评判的话,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下称京万红药业)显然属于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类。这家中药行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从乐家老铺传承而来,在市场大潮的摸爬滚打中锻炼自身的筋骨,探索如何使中医药走向世界,在缔造民族医药旗舰品牌的同时,造福世界人民。
传承――生存之基
在工业化时代,老字号企业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继承优势的、发扬精华的、强化特色的、改进劣势的,是摆在每家老字号企业和非物质遗产传承人面前的客观难题。对于京万红药业总经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文伟而言,在传承与创新的平衡间实现发展壮大并探索老字号企业的长寿基因,就成了新时期的使命与责任。
“始终不能忘记中药人的使命和责任,要用心经营老字号企业的文化、产品和人。”刘文伟介绍,京万红药业对产品传承方面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整理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公司也把产品的传承看做是企业长久存活的基因。截至目前,京万红药业已拥有七大剂型的100个品种,这些品种基本上都是我国传统的老药方,医学价值不可估量。
而另一方面,京万红药业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使得这些传统名方和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保护。
文化传承对于老字号的京万红药业而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接触过刘文伟的人都知道,“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和“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百年祖训在他眼里始终坚持如一。京万红药业还将制药理念和操守进一步延伸为“三不欺”的制药信念――不欺祖,谨遵遗训,以德立业;不欺人,以诚以敬,如事父母;不欺心,襟怀磊落,日月光明。这种企业文化历数百年而弥新,概源于京万红如今的掌舵者们对老祖宗留下遗产的重视和深刻理解。
刘文伟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不断强调,作为一家老字号制药企业,京万红药业始终坚信“质量赢得客户,诚信谋求发展”,坚持“做百姓买得起的良心药、放心药”,所用中药原料讲究真实地道,从选材、配料、检测到制作等诸多环节,都设定了严格的数据管理,制药工艺精益求精。
“除了传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基因和产品内涵之外,在不断开拓创新方面,我们京万红药业也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老字号在新时展的路径。”刘文伟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2009年12月,为重振药酒品牌、恢复历史地位,京万红药业凭借在传统药酒制作上的历史底蕴和深厚基础,将传统产业融入创意元素新思维,把企业药酒车间改造,建成了我国第一家融药酒生产与药酒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药酒博物馆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创建了中国药酒文化传承的基地。这个基地在2012年4月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创新――发展之道
在中华老字号企业之林,京万红药业应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战略实践者之一,在品牌保护和创新方面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刘文伟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截至目前,企业已在国内注册了44件商标,同时完成了“京万红”、“痹祺”商标全部适应类别的防御性注册。在国际市场上,京万红药业已相继在香港、美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澳门、埃及、新西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阿联酋、加拿大、以及马德里国际注册指定国家(欧盟、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越南)共46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京万红”商标的注册,基本实现了在全球主要市场范围内保护自己的商标和宣传自己的品牌。而且,京万红药业也非常注重驰著名商标的申报和保护,现已拥有“京万红”和“痹祺”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四个天津市著名商标。与此同时,作为中华老字号制药企业,京万红药业始终坚持围绕产品推动科研创新,截至2015年底,企业已拥有22项有效专利,其中发明专利9项,并拥有八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四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品牌的创新自然而然就带来了科研的同步创新,刘文伟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蓄电站。创意文化产生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带动企业快速发展。于是,京万红在2009年,就开始整合现代科研优势。一个突出的成就,就是京万红药业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中药外用药研发转化基地――天津市中药外用药技术工程中心。
刘文伟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处在“严冬”中的老字号,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取精华去糟粕。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存活下来并做到持续发展。对于如何让老字号长寿,刘文伟从产品、企业和员工三个层面为京万红开出了药方。在产品层面,提升技术部门对产品的设计水平,发挥质量部门对产品的“保护人”的作用与功能,以及产品要顺应市场需要与形势;在企业层面,未来京万红则要不断挖掘、整理和提升企业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通过整合资源、兼收并蓄地突出比较优势,在宣传和推广上更多地借助第三方渠道予以宣传。在员工层面,则是要弘扬专心专注、精益求精、坚守执着、勤劳奉献的“工匠精神”,为员工规划职业路径,推动员工用心诠释人生;同时提供有效的激励政策,体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打造“构建和谐,追求品质”,使其成为员工的共同价值观。
京万红药业的实践其实也代表了众多老字号在当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面前而进行的抉择。一方面,老字号要在挑战面前不断修炼内功,发力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国家也可以通过政策、服务、减税等方式鼓励老字号的发展和走出去,尽快建立自己的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这对于老字号的传承发展和重新崛起,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突围――聚力集智
在老字号京万红药业的实践中,刘文伟也深感传承和经营一家老字号企业的难度所在。跳出京万红药业来看老字号当前所面临的难题,刘文伟认为有一定的共性。虽然早在2008年国家14部委就联合出台了《关于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若干意见》,但摆在老字号面前的传承和创新之难,对于每个老字号的个中人士都有着深刻的感受。例如在品牌意识薄弱、管理体制机制落后、竞争优势不强、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方面,都是老字号继续发展的掣肘。
老字号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历史的独特性,无论是企业产品、产业形态,还是商业模式,都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关键词】土家族;酒文化;白酒;包谷酒;砸酒;祝酒辞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特色的泱泱大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正是中国饮食特色的体现。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要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自然条件、民族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因此也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虽然酒只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方面,但酒文化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种功能,能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时代价值。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更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点缀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更多的民族特性。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土家族人民自古好饮酒,有事必有酒,无酒不成席,世代传承着“家家会酿酒,敬老先敬酒,请客必有酒”的风俗。
土家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整体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土家族丰富的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观赏性。
一、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
土家族的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土家族先民――巴人,创造了成熟的酿酒技术也形成了豪饮的性格特征。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也说:“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川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南朝盛宏之在《荆州记》中说:“南乡峡西八十里,有巴乡村,善酿酒,故俗称巴乡酒。”此外,《后汉书 南蛮传》记载,战国时秦昭襄王与巴人订立盟约:“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可见在当时一钟清酒的价值等同于一双黄龙,可想而知早在当时清酒就已誉满天下,连鼎鼎有名的秦昭王都对这清酒垂涎三尺,进一步反映出巴人酿酒技术的成熟与高超。可以说源远流长的酒历史和丰厚特别的酒习俗,构成了土家族独特的酒文化。
二、土家族独特的饮酒习俗
(一)以酒入饮
土家族继承了先民高超成熟的酿酒技术,并不断创新,使其酿酒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包谷酒、糯米酒、砸酒。
1. 包谷酒。土家族包谷酒,又名包谷老烧,主要的原材料为玉米,酿造出来的酒的度数非常之高,喝进嘴里,吞到肚子里,都有一种火烧火燎的感觉,包谷酒是土家人最喜欢的一种酒,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统饮品。
包谷酒是烈性烧酒。土家男人一般都爱喝苞谷烧。生产的艰辛困难,生活的沉重压抑,培养了土家汉子喝烈酒的习惯。如在《中国土家习俗》中记载的:“土家族汉子最喜欢喝包谷烧,有‘包谷烧,包谷烧,三碗不可少,十碗不为多,再来几大碗,好汉醉不倒。’的酒歌”。
2. 糯米酒。糯米酒又称“醪糟”、“甜酒”、“水酒”等,其历史非常悠久。甜酒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粳米,味道香甜。酿酒时先将糯米煮熟装入酒坛之中,待酿好之后连糟一起食用。甜酒一年四季都可食用,可冷可热,冬日甜酒煮汤圆或糍粑,暖身可口,味道极佳;炎炎夏日,甜酒用来当茶,让在田间劳作的土家族儿女,喝上一碗碗甜酒,顿时身心爽、驱散疲劳。
酿造甜酒可是说是土家妇女的拿手好戏。在酿制甜酒之时是非常讲究清洁卫生的,不仅所有的工具都要清洗干净,而且对糯米和粳米的淘洗也要非常仔细认真,直到搓洗得雪白为止。蒸糯米的火候也到掌握的恰到好处,因为糯米饭既不能蒸的太硬也不能太软,而要粒粒可数。然后让其发酵之后,才能品尝。传统的发酵时间一般要三五天才可以。
3. 咂酒。咂酒是土家人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酒。咂酒的历史很长,如乾隆四十年刻本《石柱厅志》载:“土风为民风之倡。……死亡不从凶而从吉,家家燕乐闹丧…...其尤可怪者,邀集男女会饮砸酒。遂贮糟,糟注水成酒,插竹筒糟中,轮吸之。”
咂酒的酿造过程是非常独特的,先将高粱、大麦、小米糯米等一起煮好并发酵好,再将材料贮藏在一个坛子里,要用泥土将坛口密封好,待一段时间之后,有的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高粱或大麦糟就会浸出晶莹透明的酒泉出来,这时就可以随时饮用,非常之方便。土家咂酒浓度低、味道确实甘甜爽口,耐人回味,饮用时用竹、麦、芦管吸吮,而且还可加热开水复咂,直至喝到没有酒味为止。
土家族喝咂酒可以调节社会关系,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得以加强,民族之间的关系得以融洽。
(二)以酒入礼
土家族喜酒,酒文化也深深的渗透到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之中,它与土家族的信仰、礼尚往来、风俗民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1. 酒与土家丧葬。土家族的丧葬习俗大部分都是相同的,但根据各地方的信仰观点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有各自的特点。现在一些土家族聚居地还流传着一种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丧葬习俗,俗称讨脚酒。就是在出灵的那一天,主人家们除了孝男孝女要随棺出行外,还需要再专门雇请两个人,每人手拿一张长条形的木板凳跟随在后。按照传统的习俗,出灵以后,抬丧的人就要变换各种方式,有时前进,有时后退,有时也会停下,尤其是在爬坡或越过陡险山路时,这种行为就会越来越多,出现的频率也大大提高。
特别是在前行的过程当中,如果抬棺的人不愿意前进了,也就表示他们累了没有力气需要停棺稍作休息,这是拿木板凳的人就要立即跟上前去,把手里的木板凳放在地上,抬棺木的人就会立即把棺木放在木板凳上。这个时候,跟随的主人家就要立即挑着酒桶上前去,拿小瓷碗,让抬棺木的人来舀酒喝。喝完酒后,抬棺木的人就会力气倍增,精神抖擞,吆喝一声又把棺木抬走了。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一路上至少也要三四次的休息,如果路途比较远的还需要休息更多的次数,直到安全抵达埋葬的坟地。
讨脚酒这一风俗习惯,是土家族古老文化的传承,它既诙谐又有趣,它不仅体现的是土家族丧葬祭祀的文化,也体现了酒对于土家人来说已经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之中了。讨脚酒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事象,它是土家族深厚文化的浓缩体现。
2. 酒与土家节令。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分子。每个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出于某种需要都约定俗成了形形的节日。一个民族的节令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民族精神,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民族个性。
土家族几乎每个月都有民族节日,而且每个节日都离不开酒。正月有春酒、二月有社酒、三月里有祭山酒、四月里有牛王酒、五月里有端阳酒、六月里有晒龙袍酒、七月里有祭祀祖先酒、八月里有中秋酒、九月里有重阳酒,可以说酒在土家族的节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酒与节令已是一种密不可分的程度。
就拿九月的重阳酒来说,传统的重阳节有小重阳九月九日,大重阳九月十九之分。在土家族的习俗里通常都是过大重阳。
土家族人在过重阳节时是非常注重酿酒的,而这种酒也是用糯米或者高粱拌着花酿制而成的,名曰“重阳酒”。清道光《长阳县志》记载:季秋九日,士人携酒登高,极游观之兴。人家造醪糟伏汁酒,其酒经年不艳,谓之重阳酒。”重阳时节,正值桂花开花,山寨上满是桂花飘香,馨香满野,这时土家人便会用长竿来打下桂花,用来与包谷相拌酿成浓度较高的烧酒,将酒倒入酒杯,香气扑鼻而来,名曰“堆花酒”。将酿制的酒放置一段时间,则这酒就会愈加醇香。
3. 酒与土家婚俗。在土家人结婚的时候经常可看到酒卓上一直都有喝酒的习俗。在贵州的岑巩石阡一带的土家族流行婚礼有“酒令宴”的风俗。而且无论如何,土家人都要把“酒令宴”办的及其的热闹。“酒令宴”是在新娘接到男家的第二天晚上。在吃夜宴时进行的,在这酒桌上喝酒也是极其讲究的,男方家还必须找来亲朋好友中懂礼节、有文化、有酒量的人来陪客。席间大家之间要相互敬酒,一般来说首先是婚礼的大总管要敬月老一杯,但如果席间还坐有老一辈的人,月老就要推辞一下,让大总管先敬酒给长辈,但有时长辈却退却让总管先敬酒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所以一轮下来因为主人的推辞、月老的退让、陪客的推谢,讲了一圈的客气话,有节有理,却谁也没有喝酒。到最后是大家各喝两杯,表示双喜临门,整个行酒宴热闹非凡。
“行酒宴”不仅仅是体现土家族酒文化的一种方式,也表现出来土家儿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三)以酒入歌
酒文化是土家族的一个显著特性,同时酒文化也深深影响到了土家族的民间文学,创造出了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祝酒辞,其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诙谐幽默,富有浓郁的土家气息,描绘出了土家儿女悠久绵长、神奇绚丽的生活画卷,展现出了土家儿女热情好客,率真淳朴的民族风范,讴歌了土家人民英勇坚强、团结友爱、坦荡豪爽、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深受到土家儿女的喜爱。
在祝酒辞中大多是描写了土家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都是土家人民对生活琐事的有感而发,大胆直言,通俗易懂,因此形成了一种清晰明快的艺术风格。例如朱赤的一首祝酒辞写到“稀客稀客远道来,没有什么好招待。心到神知就算数,只有好酒无好菜。俗话怪酒不怪菜,大家痛快和起来。杯杯淡酒高举起,喝个眉笑眼也开。”描写出了土家儿女直言直语,有话直说,热情好客,重情重义,真诚直率的性格特点。尤其是“ “怪酒不怪菜,大家痛快喝起来”。这场景的描写让祝酒辞形成了清晰明快的艺术风格。
其次,土家族的祝酒辞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内容大都是对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的描写,捕捉最鲜活的具体事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大多数祝酒辞都是出自普通百姓之口,但通过采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加以修饰和提炼,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升华,不同于一般的大白话,使其具有了艺术性。
三、土家族酒的文化的保护
土家族的酒文化记载和传承着土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着土家族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习俗,所以保护土家的饮食文化――酒文化,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保护土家族的酒文化就应充分尊重和了解土家族的饮食习惯和民族风俗,让土家酒文化持续保持具有传统特色的饮食特色。鼓励和教育本民族的青少年学习和保护传统文化,使他们充分认识和了解本民族的传统特色,更好的激发他们去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让他们能更积极更自觉的保护土家酒文化。
其次,注重保护酒文化渗透的文化意识。酒文化主要包括酒艺、酒德、酒俗、酒文艺在内的与酒有关的文化体系,是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辞令等艺术为一体,集历史、经济、思想、医学、旅游、食品、风俗民俗、神话传说、陶瓷工艺为一堂的文化现象。这本生就是一种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土家酒文化与这些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就能使二者都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让土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让跟多人了解认识土家酒文化和土家民俗文化。
四、结语
土家族的酒文化已深深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土家族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酒了。对土家族酒文化的认识,不仅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土家族的历史,同时还了解到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和思维习惯,激励着土家儿女奋发图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土家族的酒文化也展现出了他们淳朴热情的个性特点和民风民俗,更哺育出来土家人民高尚的酒德品质。
悠久独特的土家酒文化、淳朴的土家儿女,在中国这个多民族的文化大国大地上描绘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团结和平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罗安源,田心桃,田荆贵,廖乔婧.土家人和土家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 [晋]常璩.华阳国志[M].上海:上海书店,1989.
[3] [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65.
[4] 彭瑛.咂酒――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J].酿酒科技, 2007(8).
一、优化学校教育资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从优化教育资源来看,地方文化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本土,体现本土特色,就要发挥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或是本地区非常突出的课程资源,课程要体现本地区特殊的人文色彩,对本土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化的开发,体现本土化。人是文化氛围中的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成长,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198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绍兴,从越王勾践建城算起,至今已走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历程,在古越大地上,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厚、宏博而高雅的城市文化遗存。绍兴城内的每一座古宅、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条历史街区都是一部“活”的历史,在这座“开放的博物馆”内,有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文化资源。笔者曾因势利导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中发掘研究价值大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研究的范围,从中确定既感兴趣又有价值的研究题材,指导学生开展了《绍兴酒文化研究》《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的研究》《绍剧“猴戏”研究》《绍兴书法艺术探究》等课题学习,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较好的案例。因此,传承地方文化,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二、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依托地方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它不仅可以扩展内容,更是可以改变以往空洞说教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研究过程,接受文化熏陶,化被动为主动,是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这样不但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转变了教师的课程观,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没有全新的课程设计理念,就没有地方课程的开发,但空有课程设计理念,缺乏课程开发能力的支撑,开发地方课程将寸步难行。原来的课程一统模式不仅造成了地方、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和陈旧,更导致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萎缩与丧失。因此,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早已成为当前开发地方课程最基础最紧迫的工作之一。地方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教师,地方课程能否顺利开发与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认识,有效组织的综合能力及与学校、社会、课程研究专家的合作能力,课程开发的经验积累、总结、反思等能力息息相关。行走在深化课改进程中的教师,必须树立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态度,积极自主地开发本地课程。地方课程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科研和课程开发能力的过程。地方课程开发要求教师遵循“观察—开发—实施—反思—再开发”的螺旋式上升规律。在不断地反思和再开发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课程的开发水平及专业能力。
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人才教育质量
一个地方的乡土文化承载着这个地区上千年的历史文明,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校外的各种文化现象与社会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觉汲取地方文化营养的意识与能力,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开启创造的思维之门。因此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担。“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真诚和关怀,一种作为社会成员对自身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依托地方历史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走向生活,体验历史情境,并构建对过去、现实以及自我的理解,最终加强民族的集体认同感与开放的世界意识。
笔者利用好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积极体验社会生活,通过采访、体验、建言等方式,了解、认识本地的社会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参与优秀文化的传承,提出对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创新的建议,让学生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多一份责任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讲述绍兴历史街区保护之后,《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研究》课题小组成员在分析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如:①必须将历史街区保护与深厚的文化传统的继承相结合;②鲁迅文化的继续挖掘与探索;③运用现代建筑高新技术尝试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多样化;④历史街区内的居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预防严重的工程事故或人为原因对古迹的损害;⑤文保单位应如何与有关部门合作,如何尽力争取得到社会各界支持;⑥加强青少年历史保护教育;⑦历史街区保护应讲求综合效益,保护手段要与时俱进;⑧借鉴杭州、苏州、温州历史街区保护的经验等。这些建议和设想,得到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肯定。因此,依托地方文化,开发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学校创建名牌特色校本课程,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
四、践行办学宗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是我省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校本的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所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就是学校中的教育共同体(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进行学校一级的“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资源开发。历史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需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背景来展开。
笔者根据《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和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基于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程度、文化精神面貌的反映程度等方面的考虑,依托绍兴地方文化开发了《绍兴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校本课程。笔者曾经以《近代绍兴革命志士对的贡献研究》《与绍兴旅游业》《与绍兴教育发展》《绍兴酒文化研究》《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的研究》《绍剧“猴戏”研究》《绍兴书法艺术探究》等为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基本文化素养为目的,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标,使教学更有特点,试图为学校实现“文理兼备,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造就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师,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的教育理念提供教育资源支持,从而达到使学校的发展更具特色的目的。
关键词:大梁山啤酒;文化;文化营销;文化引导
一、文化营销的内涵
文化营销,即利用文化力进行营销,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某种商品或服务附加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再通过宣传与这种文化内涵相一致的诸如时尚、流行、现代、品味的概念来达到营销商品的目的。文化营销要求顺应外部文化环境,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在特定的刺激下指导消费者在脑海中构成特殊意义。文化营销策略,是企业在文化营销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对文化进行挖掘、整合、转换,实现文化的持续增值,最终实现盈利。
二、大梁山啤酒文化分析
宁波大梁山有限公司位于浙江宁海科技园区,成立于2002年5月。“精益求精,酿造美酒,面向世界,争创一流”,这是公司一贯的经营理念,公司以严谨的品质控制体系、科学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生产设备,酿出了优质的大梁山啤酒,获得了各项殊荣。公司主导产品大梁山啤酒畅销国内,远销澳大利亚、意大利、罗马尼亚、香港等地,为宁波市唯一的啤酒出口企业。
(一)质量文化。大梁山啤酒成立至今,对于产品品质有着超乎想象的追求。大梁山啤酒实行中德技术合作,采用国际先进工艺和德国菌种、优质大麦和世界优良酒花品种———美国亚基玛啤酒花以及经国家鉴定的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精酿而成,赋予了啤酒清雅的香气、愉快的淡苦味以及那细腻而洁白的泡沫。而且对于同类产品,采用严格标准保证产品浓度统一、商标统一、包装设计及瓶型统一等多个举措,全力打造核心产品线。大梁山啤酒曾四届蝉联省优产品,二届蝉联部优,1995年又获中国名牌,并选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宴用酒。1996年起大梁山啤酒经严格检测,连续7年被人民大会堂指定为国宴用酒。
(二)包装文化。大梁山啤酒产品的包装上独具大气,以绿色为底色,点缀着红色,传达着环保之意,且在瓶上印着醒目的标志着大梁山啤酒文化的商标,夺人眼球。大梁山啤酒这一包装特色既赋予产品环保绿色的核心价值理念,又向消费者传播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历史渊源、功能取向、价值理念、时尚观念、科技知识等,体现产品的与众不同。
(三)主副品牌文化。品牌具有标志性,消费者根据他们所认同产品的品牌传达的不同属性来区分不同的产品。由于市场具有极为复杂而细分的特征。大梁山啤酒整合旗下的产品,形成主副品牌共同发展,实现主品牌文化带动副品牌文化,副品牌文化促进主品牌文化的品牌策略。
(四)活动文化。大梁山啤酒节始建于2009年,活动放在每年的8月中旬,至今已举办八届。从举办第一届活动开始,大梁山啤酒企业就在为把这样一个活动节日打造成一个全民狂欢的城市盛宴而努力。可以说是有了大梁山啤酒,才有了大梁山啤酒节,正是有了大梁山啤酒节,大梁山啤酒才发展得越来越好,大梁山啤酒与大梁山啤酒节两者品牌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公关文化。大梁山啤酒在很早之前就开始赞助各种音乐、文化、体育赛事,将自身文化与这些活动文化间接的串联了起来。从而使大梁山啤酒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是具有承接作用的文化载品。通过一些公关活动,来引导消费者对品牌文化产生共鸣,加强消费者对大梁山啤酒品牌文化的认可度,使消费者在活动中感受大梁山啤酒的“精益求精,酿造美酒,面向世界,争创一流”的底蕴,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六)自身特色企业文化。大梁山啤酒以“做一流职工,出一流产品,创一流企业”为经营宗旨,坚持在制度层对所有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实行系统化的统一管理,形成统一的企业形象,便于统一的经营管理,并传递给员工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在文化中起约束作用和识别作用。
(七)城市特色标志文化。大梁山啤酒百年品牌传承,已经积淀了厚重的文化符号,而这个符号也已经深深地嵌入宁波这座城市风貌之中,成为宁波文化有的对外宣传元素。大梁山啤酒作为宁波本地啤酒,承载着宁波一代人的记忆,镌刻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说,啤酒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到宁波这座城市的发展中,融入每个宁波人的血液里。由此可见,宁波和大梁山啤酒是一脉相承的。
三、大梁山啤酒文化营销策略
(一)以创造为核心的产品文化营销策略
1、基于质量文化的转化策略。质量文化作为一种与现代工业文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其自身独特的文化优势,已经成为产品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质量既是产品效用功能的基础,也是产品整体形象的构成要素,质量的优劣实际上是特定产品文化的反映。对顾客来说,质量价值观是消费者对质量价值的认识,它决定着消费者的思维与行为,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同时,质量文化作为产品文化的核心部分,在产品定位上有着明确的作用,消费者通过对产品质量的认识,来判断企业的产品文化。
2、基于包装文化的全面提升策略。产品的包装主要在保证产品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巧妙组合颜色、线条、材料、形状等设计要素,传递某种人文、历史、价值、理念等信息体现产品独特的文化象征。成功的产品包装应集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为一体,具体反映人们在购买产品时的精神诉求。产品包装一是要以消费者为中心,贴近生活,把握生活的真谛,使产品充满人文关怀:二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新文化的创造,基于文化思考设计包装,把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到产品之中。
(二)基于创新为核心的品牌文化营销策略
1、基于主副品牌文化的多品牌营销策略。消费者需求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差异性,这就决定着企业要综合考虑不同消费者的购买力因素与文化因素,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制定合适的品牌文化营销策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大梁山啤酒也对旗下的品牌,进行了整合,形成了除啤酒主品牌“大梁山啤酒”外,又一批包括大梁山7°淡爽、7°精品本生啤酒、10°超爽大梁山、5°低醇啤酒、生啤、熟啤、扎啤等在内的高附加值副品牌啤酒。(图1、图2)2011~2015年即使在国内经济萎靡,给啤酒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由于啤酒行业不景气,大梁山啤酒主品牌产品甚至在2014年和2015年销量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情况,但是这个并没有绝对影响到一些创新的高附加值副品牌啤酒销量,它们仍保持增长趋势,抵减了一部分因主品牌产品销量下降而引起的营业收入锐减。现在的消费已经晋升成为文化消费。品牌啤酒百年的文化底蕴,经过市场的长期洗礼,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特定的定位和相对稳定的核心内涵,甚至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品牌文化,具有不可代替性。但是主品牌包含的文化并不适合所有产品,由于目标市场的不同,所针对的文化营销方式不同,衍生出多个副品牌,各自拥有各自的品牌文化,满足不同的文化消费需求。主副品牌产品市场明确,相互关联,做到市场占有密而不乱。在主副多品牌发展过程中,做到主品牌文化带动副品牌文化发展,副品牌文化促进主品牌文化发展,主副品牌共同提高。
2、基于活动文化的传播策略。2014大梁山啤酒狂欢节以“释放激情,绿色先行”为主题,吸引众多游客举杯相聚。音乐节期间人流量达到3万多人次,现场销售啤酒2,000桶(每桶10升),相当于40,000瓶啤酒,而24家参展的餐饮企业在啤酒节期间也赚足了人气、财气。本届音乐节引入环保概念,现场设立“五水共治”宣传展位,针对音乐节部分收益设立公益基金,号召市民共同维护活动现场的清洁卫生,全力打造一个清凉、清洁、清爽的啤酒音乐节。大梁山啤酒节作为一个与消费者互动的平台,可以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价值沟通,对消费者消费观念、消费行为进行引导,激活消费者心理和精神需要,以唤起对大梁山啤酒文化的感觉和体悟。利用文化的传播性,可以说,大梁山啤酒狂欢节是宁波向世界发出邀请的桥梁,更是大梁山啤酒走向世界的桥梁。作为节日盛典,大梁山啤酒狂欢节以特有的文化向来宾展示着宁波以及大梁山啤酒独特的魅力,在庆典中无形传播了大梁山啤酒优质佳酿的形象。
3、基于公关文化的差异化策略。今天,人们的消费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原先的以物质消费为主导的开始转化为以文化消费为主导,开始注重物质产品在使用功能以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文化消费实际上是个性化消费,追求的是性情的充分展开,个性的经典,这是一个由共性转为个性的,由个性达到极至,成为“酷”的时代。因为需要精神的体验与领悟,同时消费的也是充满个性化的内容,无个性化的东西总是容易被忽视。大梁山啤酒的公关策略较多,包括广告投入、赛事赞助、文化开发等。通过这些方式,大梁山啤酒就不单单是一种饮料,而是与有形的、有意义的事件联系起来的符号,这些符号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2008年大梁山啤酒与奥运结缘,正式成为“国家奥体中心”特供酒为例,大梁山啤酒在尊重体育市场文化差异的同时,努力寻找体育市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契合点,即激情文化。深入整合媒体资源,通过有效的公关宣传,并以激情文化个性来塑造品牌的深度差异化。同时,大梁山借助奥运向世人传递大梁山与奥运共同的精神:绿色与美丽,文化与传统。当有了文化消费主观认同性后,消费者购买大梁山啤酒,消费的并不是啤酒本身,而是为了获得大梁山啤酒代表的文化。
(三)以创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营销策略
1、基于自身特色企业文化的传递策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特定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价值观、社会关系中形成的该企业在社会群体中的一种现象。它代表了企业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大梁山啤酒有着优秀企业文化,通过有效的传递,将企业的理念价值观真正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去。企业自身优秀文化的建设,不仅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还可以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依赖感,更可以以文化的感召力影响社会。
2、基于城市特色标志文化的交融策略。作为一个以初创企业所在地大梁山为背景绘制并取名的企业,酒以山名,山以酒名,经过多年的发展,大梁山啤酒文化已经与宁波这座城市文化深深的融在一起。很多宁波80后、90后的一代年轻人对于大梁山啤酒都还保存着一个个美好的记忆:在儿时,父辈们喝的就是大梁山啤酒!每天傍晚,到小店为辛苦一天的父亲抱回一块五一瓶的大梁山就是一种快乐,而且那时候最喜欢看父亲抿着醇香的啤酒泡沫的嘴角,这些记忆将伴随着这座城市一起成长。在这座承接历史兼具开放的城市,民风纯朴的宁波人酿造出的饱含激情的啤酒,与宁波人特有的性格和城市的风格相映成辉。大梁山啤酒企业的成长和宁波城市的成长如影随形,相互吻合,很多消费者是通过大梁山啤酒知道了宁波,也有很多消费者通过宁波更好地了解了大梁山啤酒。宁波市民一直因为大梁山啤酒而感到骄傲,啤酒也为诞生在宁波而感到自豪。如今,大梁山啤酒形成了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啤酒文化,并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将啤酒文化深深地印在宁波这座城市中。与城市文化相融的大梁山啤酒文化,富含责任与大气,这种沉淀的文化将伴随企业走得越来越远。
作者:柯阳阳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武.文化营销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曹世潮.文化营销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麦志辉.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5.
[4]孙锦连.论基于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营销[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
[5]菲利普•科特勒.梅清豪译.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王方华,伏宝会,肖志兵.文化营销[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7]张先洪.企业产品文化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
关键词:哈辉“新雅乐”;国学传播;文化复兴;国学音乐化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229-04
从建国初期的“土洋之争”到20世纪的“国学热”,传统与现代从“针锋相对”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传统文化得以多样化的方式传承,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精髓。2010年8月7日哈辉《辟雍・新雅乐音乐会》世界巡回演唱会启动仪典在孔庙上演,开启了哈辉的新古典音乐艺术丝绸之路,同时也给传统文化开启了绚丽多彩的新篇章。
哈辉,中国古典音乐演唱家,新雅乐创始人,中国国学推广大使,组建了新雅乐府。2008年初春,哈辉个人艺术演唱风格正式由“民歌”转型为――“跨界古典”演唱风格,08年5月参加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演唱新雅乐歌曲《2008-礼》。同年受到以色列文化部与外交部的邀请,2010年10月在特拉维夫―古罗马遗址举办《弦诗・哈辉新雅乐演唱会》。哈辉在搜狐博客“哈辉新雅乐时代”中写道:“《关雎――后古典雅乐》可谓我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在这张新专辑上,我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创作热情,灵感与创新,一方面是为自己的艺术梦想,一方面是要通过我的音乐向大家再现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
一、哈辉“新雅乐”的艺术形式
哈辉“新雅乐”作品形式多样,犹如百花园里盛开的鲜花,绚丽多彩、争奇斗艳、数不胜数,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哈辉《辟雍・新雅乐音乐会》、古罗马《弦诗・哈辉新雅乐演唱会》、《关雎――后古典雅乐》专辑以及新雅乐单曲中列举了一些主要的艺术形式。
(一)诗、乐、舞
在古代,诗歌、音乐与舞蹈三者是结合为一体的。《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皆本于心。”《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在古代都是用来歌唱的。
哈辉的新专辑主打歌曲《关雎》就是选自《诗经・周南》的开篇,配以中国画的水墨意境,诗与歌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一幅唯美的画卷。《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多言了,先人们当时到底是怎样歌唱的,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哈辉演唱的这首《关雎》由作曲家林海赋予了古色古香却又新鲜清雅的释义,鲜活再现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周代社会风习及伦理道德认识。
(二)书法
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书法代表着古代的文化。舞蹈《墨香》中舞者象征着墨的颜色的黑色服饰,单臂水袖舞动着,以灵动的身形把水与墨的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背景有一老者的书法表演如游龙戏凤、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书法艺术和古琴时而苍劲有力时而清脆幽静的音乐声融为一体,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传导到每一人的心里。
(三)茶道
中国的茶文化有几千年历史。茶道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人云:“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今人将茶道归结为“廉、美、和、敬”,即“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歌曲《茶香》中哈辉在现代乐器技法与古韵古风混合的音乐声中表演了茶艺,歌唱虽与现代歌曲风格更为相近,但在其他表演者身着汉服,执宫廷礼仪的背景画面中,歌、乐、茶艺凝聚成茶道的灵魂“天人合一”,体现出传统文化中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
(四)吟诵
吟诵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亦称“吟咏”,是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之不足故有咏叹。通过吟诵,诗词文赋的内涵和韵味更能得以完全呈现,堪称传统文学之活态。因其逐渐消亡,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
李煜的《虞美人》在哈辉似唱非唱,顿挫起伏的吟诵声调中,配以古琴演奏家王鹏低沉又悲愤的音调表现了李后主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凄楚之情,对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虞美人》进行了最详尽最精炼的解读。
(五)古琴
古琴在古代称之为瑶琴、玉琴、七弦琴。号称乐器里的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有四千余年。因其与雅乐清音相伴,被视作是古代君子的修身之器。古琴的声音带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灿烂文明从古回荡至今。
古琴演奏家王鹏演奏的古琴曲《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篇》,其中《好鸥鸟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海上之人有子欧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意为:在那遥远的海岸上,有个很喜欢海鸥的人。他每天清晨都要来到海边,和海鸥一起游玩。海鸥成群结队地飞来,有时候竟有一百多只。后来,他的父亲对他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和你一起游玩,你乘机捉几只来,让我也玩玩。”第二天,他又照旧来到海上,一心想捉海鸥,然而海鸥都只在高空飞舞盘旋,却再不肯落下来了。
解释:“鸥鹭忘机”一词即来源于上述寓言的前半部。“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自甘恬谈,与世无争。“鸥鹭忘机”即指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王鹏精湛的演奏技艺让闻者能由心灵感受到乐曲的神韵,闻之有尘俗尽释、超然物外之感。
二、哈辉“新雅乐”的演唱技巧
国外的媒体形容哈辉的嗓音与演绎――“如在丝绸线上滚动的水露珍珠,圆润而轻灵,飘逸而醇香,音聚而带神聚,形散而神不散”。哈辉的唱腔淳厚质朴,跌宕有致,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被美国格莱美奖古典评委Josh先生称为中国独特的“吟弦腔”,堪称一绝。
(一)唱――“吟弦腔”
哈辉独特创新的唱腔“吟弦腔”,赋予了作品全新的艺术魅力。
“圆”:字正腔圆,原是戏曲唱念的基本原则方法,现代声乐的发展吸取了中国戏曲演唱的这一精髓,已成为歌唱艺术的重要原则了。字正是指字准、字真、字纯;腔圆指的是声音的圆润和腔调的婉转。哈辉的吐字清晰,咬而不死,咬而无痕,把“字正腔圆”这一原则在她的新雅乐作品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润”:哈辉新雅乐作品演唱中运用了许多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技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断音润腔法、装饰音润腔法、音色变化润腔法、声音造型润腔法、力度变化润腔法、节拍、节奏润腔法等。这些技巧被哈辉恰当地综合运用到了极致,对形成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韵味和艺术感染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糯”:哈辉的音色软糯,流畅舒展、婉转柔和。音色取决于情、气、腔,在哈辉的作品中,情感的表现丝丝入扣,拿捏得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气声的运用推波助澜,让情感与音乐浑然一体;在润腔的美化中赋予歌曲灵魂,让文化的精髓伴随着音乐“润物细无声”。
(二)演――“清雅传神”
哈辉的表演清新、儒雅、灵动、轻盈,似一幅水墨画,没有太多雕琢、奢华的痕迹,却如清泉,甜润入心。其风格凸显出了中国女性所特有的――柔美、含蓄、娴雅与古雅之魅力。哈辉演唱会上由著名服装设计师叶锦添设计的服装古朴典雅,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汉代服饰多样化地展现,结合汉代的礼仪融入表演,加上古典舞的造型和韵味,舞台画面与哈辉的演唱成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唯美到极致。
三、哈辉“新雅乐”的文化内涵
哈辉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含义广泛,但无论是承载诸子百家思想精髓的文化典籍,还是包含了陶冶性情,颐养心性的琴、棋、书、画的显性文化元素,其根本是整个华夏民族生生不息,难以割裂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一)唐诗、宋词等经典名篇佳作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体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具有时代的烙印。唐宋时期因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词人,留下了宝贵的传世名篇佳作。新雅乐作品中很多取材自唐诗、宋词,如《山行》(唐 杜牧)、《春晓》(唐 孟浩然)、《蝶恋花》(宋 苏轼)、《青玉案 元夕》(宋 辛弃疾)、《相思》(唐 王维)、《鹊桥仙》(宋 秦观)、《一剪梅》(宋 李清照)等。在古代的形式、古代的内容上,哈辉和她的创作团队以现代的技法创作和演唱赋予唐诗、宋词以全新的面貌,使前人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一种全新的更适合的流传方式。
(二)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这九个字从古代沿用至今,教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行为准则。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做人做事的道理却是不会变的。
作为“新雅乐”的创立者,哈辉在她的音乐中充分体现了“礼”和“乐”的融汇,使“礼”的内容赋予“乐”的形式,以“乐”求“礼”,以“乐”载“道”,使听众在满足于感官愉悦的同时,又能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意蕴。“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而“礼”都是围绕着“德”展开的,是为了弘扬和表彰“德”而设计的。有德的人必然是最懂得爱人的,懂得珍视人的价值的,懂得尊重别人的。哈辉说,她要做的音乐就是一个人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
其代表作品有《2008-礼》、《孔子曰》、《女德》等。《2008-礼》这首作品曲调平和,柔缓而又庄重,通过“礼”“乐”的融合,充分展现了传统礼乐“敬、静、净、雅”的要旨,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同时成功地加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在5000多年文化背景的积淀下,新雅乐作为世界性的传播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以音乐的审美意象呈现给世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及魅力。
(三)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文化内涵、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哈辉新雅乐作品《茶香》通过茶艺与歌唱的结合以新颖的方式融汇中华民族茶文化与礼仪涵养予其中,是对茶文化更为雅致的解读。
(四)酒文化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为创作复兴中国酒文化 泸州老窖高端品牌“国窖1573”特邀哈辉“新雅乐”团队为其创作长达4分钟的电视宣传影片,讲述中国酒文化,著名作曲家吴璇,作词家郭晓晔再次联袂合作,创作了《与君饮》。哈辉作为首位国学推广大使,让国人品鉴美酒之余了解中国酒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立足哈辉的“新雅乐”作品,本文列举了几个方面,不足以概括全貌。哈辉的“新雅乐”作品以及其他国学复兴使者们不断创作的新作品将会给国学精髓更多更好的演绎。
四、中国国学传播的创新方式对文化复兴的现实意义
国学是中华民族辈辈累积、代代相延、时时创新的精神脉动,是在时间的淘洗和实践的磨砺中聚合凝练的智慧结晶,是闪烁在历史长河之中光耀子孙后代的灿烂星空,是中华民族之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心灵磁场、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
哈辉“新雅乐”这一国学传播的创新方式,以其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精神的创新给中国文化的复兴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国学音乐化、音乐乐教化,国学插上音乐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翅膀,飞向中华民族大众的心里。
(一)内容的创新赋予文化复兴时代的气息
现在我们所称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华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决不是简单的复古,不知继承、改造和扬弃的国学其生命力势必不能长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主要来自儒家思想,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修身、然后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哈辉“新雅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与时俱进,内容结合时代的需求更加详尽和提升。例如:她把她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理解展现为女子生活礼仪的《茶香》;把女子对丈夫忠贞思念之情化为《相思》与《长相知》;新雅乐的代表作《礼》打开了很多远在海外的游子之心;专为儿童创作的国学启蒙经典《声律启蒙》让每个孩子发现原来我们在说话和写作的时候,语言竟可以如此优美,同时让他们可以感受到中华古典音乐的古韵之美。从小培养他们诗一般的心灵。
(二)形式的创新开拓文化复兴广阔的道路
20世纪初兴起国学复兴热潮,各种各样的国学复兴形式在探索中开展,如国学培训班、国学进课堂、国学讲座、国学专题电视节目、国学知识竞赛等。哈辉作为首位国学推广大使,近些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国学音乐化,旨在“以礼修身,以乐化性”。以其多样的艺术形式给国学开创出更广阔的道路,如:书法、舞蹈、古琴、茶道、吟诵等。自哈辉“新雅乐”世界巡演开始以来,中国国学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各国人民对汉文化的学习与研究热情上升到空前的高度。国内的国学音乐化进展神速,国学吟诵活动和国学内容的音乐创作作品等精彩纷呈,通过音乐来演绎国学,让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三)精神的创新是文化复兴精髓的升华
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凝聚了数不尽的文化精髓。经数十朝,历几千代,中华文明所繁衍出来的传统文化,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支撑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在任何时展变化,必须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民族之魂,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也就淡化了民族特色。
作为中国国学推广大使,哈辉经常受邀参加国际间文化交流活动。她认为国内的文化作品与国外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民族个性的缺失。许多作品不是抄袭国外就是元素的简单重复堆砌,而真正可以为世人所称颂的作品一定是“思想性”和“形式美”和谐的统一。在哈辉的《相和歌―子衿》、《茶香》、《关雎》等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国学文化和艺术形式的融合,在听觉上感受到音乐的美,在视觉上感受到汉服的古典美及表演的形式美,在心灵上感受到文化精髓的美。为此哈辉表示,艺术家首先要打开思路,解放思想,立足国内的同时放眼世界,学习借鉴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尤其是要从文明的根基上吸取养分;其次大胆创新,但又不能失去自己的民族性,尤其是像中国这样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度,更应该从我们自身的文化中得到创新的灵感;最后艺术家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要时刻对未知的世界保持好奇心,创作的激情才不至于衰退。
五、结语
中国古典文化正在复活,沉睡的东西逐渐苏醒,文化复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国学使者“哈辉”们任重而道远,由哈辉引领开创的国学音乐化道路正在成为我国文化复兴道路中不断探索、发展创新的一项新尝试。在“新雅乐”的音乐传递过程中,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和为美”的精神理念,使听者达到人与自身的“和”,人与人之间的“和”,人与社会的“和”。故此,“新雅乐”所起到的是传承礼乐文化、复兴礼仪之邦精神的传承作用,让更多的中国人通过“新雅乐”,回归到民族的根性,回归到礼仪之邦“仁与礼”的精神起点上,凝聚华夏子孙之魂,促进民族和谐与统一。“哈辉”这样一些国学复兴的引路人,他们对民族文化复兴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不断孜孜以求地以振兴中华礼乐文化,弘扬中华核心价值观为己任,以自己深厚扎实的文化内涵与卓越的艺术技能让国学精髓世代传承,让我们的民族文化之花常开不败!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王次.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项阳.当传统遭遇现代[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