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

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泥;环境监管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环境污染,但是现在面临的污泥污染的严峻问题亟待解决。污泥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比如重金属、寄生虫、病毒细菌等,如果不加处理随意的进行排放会对土壤、水源进行再次的污染,降低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针对现存的污水厂污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许多研究者针对某些地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相关的描述,但是缺乏有力的相关措施和证据进行整改[1]。因此,通过分析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现状,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阐释对污泥处置的应对措施,争取实现污泥减少、无害化和节约资源,提高污水的处理水平。对于减少社会的投入,改善城镇的环境治理,促进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1.1设施处理能力不足

云南省2015年建成了14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45万吨,目前为检查无害化污泥处置厂,一般还是采用老方法,通过运输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方式来处置污泥,由于受天气、运输的影响,使得我省部分污泥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造成污泥处置的不规范。因此要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数量,能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对应。

1.2处置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我省的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现状不容乐观,填埋98以上%,堆肥等2%,但是其中的很多方式并不是真正的实现污泥的环保化的处理,对环境极易造成破坏。而且长期受“重水轻泥的影响”,使得对污泥的处理严重不足,长期违规的现象存在,更易造成二次污染[2]。

2污泥环境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规范的技术标准和责任主体难以落实

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稳定化是污泥处理的最终目标,根据现有的污泥处置的流程,将划分为污泥处理和处置的两个阶段。但是我省尚未建立起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的协调发展的技术。而且污水厂难以落实污泥处置的责任主体,难以承担责任。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标准,污水厂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在排出污泥,它作为污泥的产生单位,应该承担起治理污泥的责任,同时也是产生单位的责任。2010年,环保部下发《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57号)的文件,文件中对于污水厂的主体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即“强化污水处理厂主体责任”,并且要求污水处理厂对污泥的产生到处置的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管。但是,现实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很多都是事业单位,少数是企业制,事业单位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刚改革的企业制的单位因为运营机制的不健全、缺乏相关的污泥处理收费的相关体系,人力物力缺乏,从而导致主体责任的无法有效的落实。

2.2监管制度不够完善

根据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文件中强调的内容,都要求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泥的运输和接收单位要建立转运联单制度,但是相关制度只是对这个过程进行简单的说明,没有为现状污泥的处理和转运工作提高可行的管理依据。制度的不够完善会使得很多企业有机可乘,或者是忽视很多污泥处理的细节,会给污泥处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3]。所以,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的污泥监管制度,如增加公示制度、举报制度、不定时抽检制度、定期上报制度等,有效地落实污泥的处理工作。

2.3监管能力不足

现阶段下,由于设备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影响,对于污泥的重视程度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一些乡镇对污泥的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够将污泥的处理当做一件很有必要的工作进行。因为缺乏相应的监管技术,无法对污泥的处理进行全程的监督,各种不规范的处置方法都开始暴露,比如污泥的随处倾倒、焚烧、养殖、填埋等,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得不偿失。

2.4缺乏监管的方法

环保部门对污泥的监管因为有责任但是没有合适的方法陷入尴尬的境地。据现有的环保法律法规对其监管的现状显示,对造成污泥违规处置所造成的后果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使得很多污水处理厂为了自身的利益,钻法律空子进行违规转移和焚烧污泥,虽然环保局有明确的规定禁止这样的事情,但是屡禁不止,仍存在侥幸心理去做这样的事情。现有的处罚方式罚款、责令限期整改对于以很多以经济利益为主的企业缺乏威慑力,因为他们违规的代价远远小于成本,因而难以提高执法的有效性。因为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无法对企业进行停产整顿这样的出发,这也是造成很多企业违规的因素之一。

3污水处理厂污泥环境监管的有效对策

结合我省污水污泥的处理情况,本研究对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和运输单位、污泥接收单位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查阅相关的内容,通过深入的分析可以对污水处理厂污泥环境的监管提出有效的对策。

3.1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要求

(1)处置责任的处理。因为污水处理厂是污泥的主要产生者,它在进行污水处理的时候避免不了产生大量的污泥,因此,它对污泥在厂内的的处理处置的整个过程承担着污染的防治责任,并有责任对污泥的接收单位进行资质、能力、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监督,如果未经有关部分的批准,擅自将污泥提供给一些黑心企业,让黑心企业有机可乘的话,在这个过程中污水处理厂付有主要责任。如果将污泥进行养殖等农用的话,对环境和生活产生的短期和长期的的不良影响污水处理厂要负总责。(2)污泥预处理。污水处理厂必须按照国际和省市的相关的政策和条例,对场内的污泥进行符合要求的的污泥预处理,即通过污泥预处理,破碎污泥絮体和污泥细胞壁,释放大量的营养基质,加快整个的厌氧过程。先用的污泥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电磁场、生物处理和电辐射等,还要不断地对预处理技术进行改进,使未经预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不得进行处理[4]。

3.2污泥运输单位的环境监管要求

(1)运输的资质。污泥运输单位按照相关的政策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运输资质,不得委派给不合规定的企业和个人。(2)运输路线的选择。污泥运输原则上要选择陆路运输线,禁止采用运输含水量超过60%的污泥,容易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运输要避开居民区、风景区和名胜古迹等。(3)运输的过程。运输单位要对污泥的运输过程实施全程监管,严禁不良企业对污泥的随意处置、倾倒,途中发现有泄露、遗洒现象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3完善管理制度

(1)要严格遵守转移备案制度,备案表由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运输单位和污泥的接收单位等共同填写,并且经过有关的单位进行记录备案之后,才能进行合法转移;(2)要严格执行设立的转移备案制度,如果污水处理厂没有相应的转移单,污泥的运输和接收单位不得接收污泥。(3)要建立详细的污泥的管理台账,准确的记录污泥的产生、预处理、运输和接收等过程,定期的向有关部门汇报,有关部门也要不定时的抽检。(4)建立有效合理的公示制度,将污泥厂污泥的产量、性状、处理方式、最终产物和流向都进行详细的描述,接受大众的监督。

4结语

本研究以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环境监管的现状为主要的内容,对污水厂污泥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监管制度不全、缺乏有效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监管制度、处理处置责任、污泥预处理等几个方面的对策。但是就目前来看,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相比,对环境的危害更大,对其监管难度也很大,如何对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规范化处理和环境监管使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贤圣,王林.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初探[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663-665.

[2]黄文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环境监管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环境科技,2011,(5):67-69.

[3]卢滨,徐平,唐伟等.杭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对策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6,(6):22-24.

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污水厂污泥;处置;资源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污水处理厂污泥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在进行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是一类危害性极大的固体废弃物。如果不加以彻底处理与控制,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一、我国污水厂污泥处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存在着重污水处理,轻污泥处理的问题,而且,污水处理厂往往是出于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只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泥的处理由于不在其处理范理内,往往视而不见,再加上,污泥处理的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且污泥的处理处置起步较晚,所以问题较多。除几个大型城市外,国内各城市的总体规划中缺少污泥处理处置内容,更无专项规划。

到目前为止,国内正在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仍然没有重视、正视污泥处理问题,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只是简单的对污泥进行浓缩处理,没有对污泥进行没有稳定化、无害化的处理,更没有最终的明确的处置的途径。

因此,国内的大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厂都没有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就将污泥外运,部分地区虽然有将污泥进行消化处理,但是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管理,而是随意的堆放在外面,任人随意取走,不知下落。而有的地区则将污泥进行干燥化处理后,打包做为用农业肥料,批量卖给农民作为农业肥料。既没有对里面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也没有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消毒,根本无法判断这些污泥制成的农业肥料对农作物的害处,而这些污染物通过大气、水、食物链等多种途径造成二次污染,危及人类健康。

二、污水厂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1、污泥农用比例过大,存在风险

我国污泥土地利用起步较早,随着污水处理事业飞速发展,2003年污泥年产量已达900多万吨(含水率80%),污泥农用的规模也逐步扩大。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污泥农用比例约44.8%,是主要的处理方式之一,污泥农用项目存在隐患和风险。而目前,我国关于污泥农用风险的研究体系尚不健全,对于污泥处置的风险研究主要涉及污泥土地施用对植物的影响、重金属从土壤到植物的迁移和重金属、氮、磷在土壤中的迁移,可用数据不充分,这些数据通常是基于短期(1-3年)的实验获得,而长期(10年以上)的田间实验数据较为缺乏。若用短期的实验数据预测长期的影响,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对于污泥土地施用后,周围相关暴露人群的消费资料,可用数据几乎为零。

2、污泥填埋环境问题比较多

2.1 消耗大量土地资源,不少很难找到新的填埋场;

2.2 产生大量渗沥液,由于含水率较高,污泥加剧了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污染,大部分和垃圾混合填埋的垃圾场存在拒收污泥的现象;

2.3 对填埋气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填埋场较少,填埋气体污染大气,并存在安全隐患。

调查还表明,建设规范的无害化污泥单独填埋场,投资并不如想象的节省。1座日处理垃圾1000t的污泥单独填埋场(20a使用期),需投资0.5-2亿元,每吨垃圾处理成本(含投资成本)达15-30元,而且对污泥填埋的后续环境管理与处理的成本还没有考虑在内。

3、污泥综合利用良莠不齐

污泥建材利用是污泥资源化方式的一种,其内容包含了利用污泥及其焚烧产物制造砖块、水泥、陶粒、玻璃、生化纤维板等。目前,污泥的建材利用已经被看作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污泥处置方式,并在日本以及欧美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相比较而言,我国在污泥建材利用发展方面有些落后,虽然在污泥制砖方面的研究确实不少,但缺乏实际的工程应用。总的来说,污泥建材利用在中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大多还处于研究及尝试的阶段,技术成熟和推广应用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三、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分析

1、污泥的卫生填埋

对污泥进行填埋处置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在专门的污泥填埋场进行填埋,其次就是可以将污泥同普通的生活垃圾在固体废弃物场进行填埋。卫生填埋原来是传统的堆放和填地,最终发展为现在的卫生填埋。该项污泥处置方法已经变得十分成熟和普遍,其处置的容积较大,成本较低,并且见效很快。

具体来说,就是首先将的污泥进行简单的灭菌,然后将其倾倒在低地、谷地或者是人工制造的平原。这种污泥的处置手段对于占地面积要求很大,同时还会在雨水的作用下,使污泥中的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进而污染地下水,同时由于会产生大量的沼气,还会有火灾或者是爆炸的危险。

2、污泥的焚烧处理

焚烧处理是目前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对污泥进行焚烧有两种方法,一是脱水后直接焚烧,二是脱水、干化以后再进行焚烧。采用焚烧的方法,其产生的剩余物质比较少,同时基本上无异味,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使污泥得到减量,同时不需要对污泥进行灭菌处理。污泥的燃烧灰还可以作为掺合剂用作建筑方面。

将污泥进行焚烧,还可以从其废气中获得剩余的能量,将其用来发电。我们也可以在脱水污泥中加入一些引燃剂或者是催化剂,这样就可以制成合成的燃料。这样的合成燃料用途很广,同时对于环境的影响较小。

3、污泥消化

在残留的污泥中,经过技术人员的分析,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碳、硫、氢、氧等元素,针对这一特点,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污泥消化的技术,对污泥进行处理。

污泥消化是指在人工控制下,通过微生物如酶、细菌等物质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使污泥中有机物质被逐渐的分解消化,这其中包括有氧消化和厌氧消化两种消化方式。

有氧消化法是将酶或者细菌注入污泥当中,再将这些污泥平摊在室外的处理池内,使其充分的与空气接触,最大程度的刺激酶或者是细菌的生物活性,再依靠他们的有氧代谢和微生物内源代谢,有效的稳定和分解消化污泥中的有机物质。有氧消化法的优点在于对污泥中的有机物质降解程度很高,易脱水,且产生的肥份很高,运行管理简单,但是运行费用却很高,而且由于微生物本身的活性有限,所以,能够消化污泥量比较少,降解程度随温度波动大。

而厌氧消化是当前污泥消化处理常用的消化方法,微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不断进行无氧代谢,分解消化污泥中的有机物,使其最终分解成一些无机物和气体,通过厌氧消化,污泥的体积会显著的减小,而污泥的质量也会变成黑色粒状结构,容易脱水,性质比较稳定。

4、污泥的土地利用

污泥进行农地的利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因为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以及其他一些营养元素,同时还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一些微量元素,将其施放于农田,可以很好的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进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将污泥进行农地利用是一种十分安全并且经济环保的处置方式。尽管污泥进行土地利用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污泥中含有很多的病原菌以及很多的重金属,这会对土地造成污染,因此,在进行农地利用之前,必须要对污泥进行无害化的处置。

5、污泥的能源利用

5.1 污泥低温制油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说在300℃-500℃,以及在高压缺氧或者是常压的情况下,借助污泥中铜金属的催化作用将蛋白质和脂肪类物质转化成碳氢化合物,最终会产生油、水以及非冷凝气体,这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技术。

5.2 污泥沼气利用

经过厌氧消化后的污泥可以产生出甲烷。在电脑的控制下,通过对容器里的厌氧环境进行调整,使自然中存在的微生物参与到有机物的发酵和降解,最后就实现了甲烷化。经过发酵后的产物主要是甲烷以及二氧化碳,并将其收集用于清洁燃料。用这种方法进行沼气制作,其资源化的程度较高,在产生沼气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料,该项技术对环保的影响较小。

城市污泥的厌氧处理已成为近几年主要研究方向,很多技术也在传统厌氧装置的基础上根据污泥的特性进行了改良,如“剩余污泥温度分级--生物分相厌氧消化系统”大大提高了厌氧消化效率,提高了产气率。且该技术在“宁海城北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不断完善我国污泥处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处理污泥的水平,加大对污泥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各种资源投入,为有效地开展污泥处理工作提供必备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污水运营;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污泥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1],在政策的推动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目前,相当部分的建制村已经建成了村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依据我国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的特点,大部分村庄污水体量较小,无法照搬城市模式,故采用集成度较高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终端处理后排放[2]。但从运营现状来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闲置、停运和损坏等情况[3]。众所周知,农村污水治理三分靠建设,七分靠运营[4],运营过程中能否实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治理设施能否持续运行等等,已成为农村污水治理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凤阳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实现“大美凤阳”建设目标,于2018年开展各乡镇及镇域内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项目实施范围包含府城镇、临淮镇、大庙镇、总铺镇、刘府镇、官塘镇、西泉镇、武店镇、殷涧镇、红心镇、板桥镇、大溪河镇、小溪河镇、枣巷镇、黄湾乡等15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设计、建设、改造,项目污水处理规模为10~1250t/d,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建设期为2年。2021年5月份我公司对凤阳县域内58个村镇污水处理站点运营现状进行摸排调查,分析了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其他农村污水处理站点运营提供借鉴,从而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凤阳县村镇污水处理站运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凤阳县村镇污水处理站运营现状

根据实地调研,凤阳县县域内各农村污水处理站点多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为格栅—调节池—A2O—二沉池—砂滤罐—消毒—排放,部分污水处理站利用人工湿地代替砂滤罐进行深度处理。考察期间,超过50%以上的站点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进水水量小,出水浑浊,部分站点甚至处于停运状态,设施设备锈蚀严重,无法启动。处理后未达标的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坑塘,不仅污水没有达标排放,同时还造成了坑塘的污染。目前,这些污水处理站的运营维护并未安排专业人员,而是由村委会安排的村民偶尔去运转设备,存在隐患。

1.2凤阳县村镇污水处理站运营存在的问题

(1)实际污水量与设计污水量不符调查的站点基本上都存在实际收集到的污水量较设计的小,从而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如果污水运行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污水中的活性污泥得不到生长,其活性下降,污水处理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依据调研可知原因如下:①管网收集系统不完善,大部分农户家无入户管,洗菜、洗澡用水无法流入主管网,除此之外,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加之财政资金有限,管网的覆盖度和铺设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②农户环保意识淡薄,他们习惯粗放型的生活方式,用过的生活废水直接外排或者用来浇菜、浇花等;③前期设计不合理,污水处理规模完全参考技术规范取值,没有实地考查当地的卫生器具配备和人员外出务工情况,人均日排水量和人口数选取过大,因此,设计污水规模多数偏大。(2)出水水质达不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本次调查范围内的农村大多采用一体化设备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该系统不能耐受冲击,农村污水水量波动较大,基本集中在早、中、晚三时段,同时,农村的排水体制大多为雨污合流制,使得进水负荷较低,不利于污水的生化反应。此外,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缺乏运行维护,大部分设备已经锈蚀损坏,无法正常启动,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这些原因均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降低,出水水质难以稳定达标,未达标的外排水污染附近的坑塘,形成连锁效应。(3)运营资金和人员得不到保障相比于城镇,农村污水处理起步较晚,关于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运营机制并不完善,其运营费用的来源、建设投资的回收途径、运营人员的确定等均缺乏成熟的规划[5]。目前这些污水处理站点的运营全部依赖于地方政府,但从运营效果来看,此路径并不理想。概括原因主要有:①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专业性较强,由于进水水质水量不稳定,其工艺不能一成不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变化做出一定的调整,如控制碳氮比、污泥体积指数、污泥回流比和气水比等;②农村污水处理运营费用得不到保障,现阶段农村污水处理站的运营主要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而农村污水处理站在前期建设上投入了过多的费用,忽略了运维的长期投入;并且农村污水处理站分布零散,设备保护成本相对较高。(4)污泥处置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随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污泥的产生量将会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国农村居住点较为分散和经济等原因,污泥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得不到保障。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剩余污泥通常不能及时进行清掏,导致污泥在池体中沉积固结,不仅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而且一旦池容满载,会使污水外溢,造成二次污染。除此之外,清掏出的污泥含水率高,如果直接泵吸出来后外运,不仅处理量大,且容易产生跑冒滴漏,造成沿途污染。

2农村污水处理站运营对策与建议

2.1污水收集系统建议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主要应用管网收集,这一方法对于农村来说资金投入较高,运营维护困难。大部分农村居住点相对分散,管网铺设工程量大。由于资金的限制,选用价格便宜的管材或降低管网覆盖度,容易导致管网出现破损,污水产生渗漏,不具有可持续性和适用性。因此,本次收集系统可依据农村现有的条件进行设计,将门前屋后的沟渠改造为明渠收集污水,既降低了造价,又便于后期运营维护。排水明渠应用较多的是混凝土硬质型和自然生态型。自然生态沟渠在污染物去除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水生植物根系的拦截、吸附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作用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沟渠不仅可降低污水中的氮磷含量,同时还能减缓水速,促进颗粒沉淀[6]。生态沟渠与其他工艺联用可大大提高处理效率。有研究者模拟了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结果表明,污水中COD、TN、NH4+-N处理后可达到一级A的标准,TP达到一级B标准[7]。生态沟渠的处理效果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沟渠断面形式、水生植物种类和沟渠内的填料品种。研究[8]发现,宽深比大的生态沟渠对污染物去除率高,这是因为宽深比越大,沟渠中越容易富集氧气,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率;不同的水生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存在差异,部分研究者研究发现美人蕉对氮的去除效果好,狐尾藻对磷的去除效果好,牛鞭草、狗牙根等具有发达的根状茎和匍匐茎的植物,对不溶性悬浮物质的过滤和沉淀效果最佳[9-10];并且生态沟渠还可以通过铺设填料以提高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11]。农村采用明渠代替管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但考虑到污水散发的气味问题,建议在农户出水侧的支渠采用混凝土明渠,加设盖板;远离农户的主沟渠可采用生态沟渠;对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为后面的深度处理提供良好的进水条件,增强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

2.2污水处理工艺建议

目前,农村采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由于不耐冲击和运营困难等特点造成了该工艺处理效果并不理想[12],处理后未达标的污水直排入坑塘,又造成了二次污染。大部分农村的坑塘已经严重富营养化,有的甚至变成黑臭水体,失去了原有的养殖和灌溉的价值。考虑到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不稳定,经济水平较低,运营人员匮乏等现实问题,对于农村污水的处理建议采用低成本的生态处理工艺,可利用原有的废弃坑塘改造成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坑塘整治和污水处理的有效结合,从而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基于坑塘改造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单元:①过滤净化单元,该单元由两道与坑塘两岸固定连接的生态拦截吸附网膜组成,用于拦截入塘的漂浮物及生活污水中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并且污水流经生态拦截吸附网膜后在其表面还能形成一层“生物膜”,包括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原生动物等群落,在群落的共同作用下可降解水体中的部分污染物;②生物接触氧化单元,该单元由若干个均匀设置在坑塘水体中的弹性填料以及设置在弹性填料正下方的曝气装置组成,在有氧条件下,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使污水得到净化;③沉淀单元,该单元由两道连接坑塘两岸的土坝组成,第一道坝的高度为1.0~1.2m,第二道坝的高度比第一道低10cm,形成高度差,防止污水回流,依靠重力沉降将污泥和污水进行泥水沉淀分离,上清液溢流到生物净化塘单元;④生物净化塘单元,该单元通过人工构建生态系统,利用适宜坑塘内生长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提高水质,并且能够打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坑塘改造既实现了坑塘水体治理和污水治理的有机结合,节约了环境治理成本,而且施工简单,无其他占地问题,并通过恢复坑塘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了水质的长效达标。此外,该系统运营维护简单,耐受冲击负荷,景观效果良好。

2.3污泥处理处置建议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剩余污泥具有下列特点:①含水率高;②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③重金属含量少,但致病菌含量高。所以,对于农村污泥处理首要的是减量化、稳定化,考虑到农村污水处理规模小,站点较分散,故建议每个镇区至少配备一套污泥干化系统,对镇区范围内的各小型污水处理站点产生的污泥进行及时干化,便于后续污泥处置。除此之外,农村污泥的土地资源化前景广阔,将污泥最终回归到土地当中,既解决了污泥的处置去向,又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污泥的土地应用主要包括园林绿化、农田施用和改良土壤等。研究表明,污泥中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并且污泥中的有机物还可以改良土壤孔隙率、团粒稳定性等土壤结构,从而提高土壤的水分稳定性、吸附性和缓冲性等土壤化学性质,增加土壤的肥力[13]。日本学者早在2012年就研究了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发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剩余污泥有52%用于绿化和农田回用[14]。我国关于农村的污泥处理方式大部分也是用于农用,占比约为48.28%,但多是未经脱水的污泥直接施用,易带来二次污染问题[15]。

3结论

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污水;污泥;处理;资源化

1 前言

近年来,为加快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促进黑龙江省水资源优化、保护环境,黑龙江省已经建设了多家污水处理厂,以减少污水在城市内流向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文昌污水处理厂处理的主要是哈尔滨市马家河沿线的居民生活污水。本文以该厂为例,分析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的大量污泥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实地调查,研究黑龙江省污水处理厂污泥存储、处理技术等现实问题。

2 文昌污水处理厂工艺及流程

哈尔滨市文昌污水处理厂位于哈尔滨市太平区东大坝外,总规划占地面积58.5万平方米。文昌污水处理厂的一级处理工艺技术从法国得利公司引进,采用自然沉淀工艺。主要有粗格栅间、提升泵站、曝气沉砂间、初沉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等构筑物;二级处理工艺技术采用活性污泥法。主要有A/O池、二沉池、接触池、二次提升泵房、污泥浓缩脱水间、污水回用处理间等构筑物。文昌污水处理厂的产污环节主要在一期处理的曝气沉砂间、初沉池、二期处理工艺的A/O池 、二沉池、鼓风机房、污泥回流泵房、污泥浓缩脱水工段。

3 文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现状

目前,文昌污水处理厂由于设计缺陷、缺少污泥处理处置的建设和运行经费,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达不到污泥处置运行费用的要求,缺乏污泥处理处置建设和运行经验,缺少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污泥处置专项规划等原因,当前,文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之一。现状是大量污泥堆放在露天,散发大量的臭气,视觉污染极其严重,污泥未经处理随意堆放,经过雨水的侵蚀和渗漏作用,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而且,由于污泥大量采用填埋和弃置堆放方式,部分已造成生态环境的安全隐患、占用土地和填埋场运行困难等问题,已经成为文昌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主要难题。

4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法

4.1 污泥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包括林地、垦荒地、育苗、观赏植物、草皮、草地、公园、高速公路绿化带、高尔夫球场、土壤改良和盐碱地修复,以及采石场、漏天矿坑的固定及用于恢复植被等。被最广泛采用的利用方式主要为林绿地利用和土壤改良修复运用。

4.1.2 污泥填埋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时,每层压实后,应该采用粘土覆盖,厚度为20~30cm。覆盖土必须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处置 混合填埋用泥质》(CJ/T249-2007)中有关要求。污泥处理后的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处置 混合填埋用泥质》中的有关要求,可以作为垃圾填埋厂覆盖土。

4.1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方法

4.1.1 污泥厌氧消化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利用兼性菌和专性厌氧菌(甲烷菌)把污泥中的有机质转化为沼气和二氧化碳,并将产生的沼气,沼气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厌氧细菌的分解作用产生的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 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 1m3沼气燃烧发热量相当于1 kg 煤或是0.7 kg 汽油。

污泥厌氧消化可以稳定污泥的泥性,降低污泥含水率,提高污泥的脱水效率。厌氧消化后污泥在园林绿化、农业利用前,还应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厌氧消化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污泥中温厌氧消化、高负荷消化和两级消化等,各种形式的污泥厌氧消化已在全国大型污水处理厂规模化应用。

4.1.2 污泥热干化处理

污泥热干化就是用热能将污泥烘干, 干化后的污泥呈粉末或颗粒状, 体积仅为原来的1/5~1/4。热干化高温杀菌很彻底, 并且可以改善污泥性能, 产品可作为肥料进行土地利用, 也可作替代能源, 还可以结合其他处理方法一起进行更经济的污泥处理。但是需要大量燃料, 运行费用较高。

(1) 污泥干化焚烧

传统的脱水泥饼直接焚烧处理, 因泥饼发热值太低, 需加入辅助燃料以维持过程的自持进行, 导致处理成本明显增加。与之相比, 如采用预干燥-焚烧处理技术, 在能量消耗及处理成本方面均有明显的优越性。

(2) 污泥干燥造粒

污泥造粒工艺之污泥在干燥后, 又进行破碎造粒处理。通过干燥造粒工艺, 并向污泥中添加必要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 将污泥加工成复合有机物。大大提高了污泥的肥效和经济价值, 是污泥处置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

4.1.3 污泥高温好氧堆肥发酵

高温好氧发酵是在污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膨松剂和调理剂(如秸秆、稻草、木块或生活垃圾等),通过好氧微生物群落在潮湿、有氧环境下对废物中的多种有机物吸收、氧化、分解,转化为腐殖质。好氧分解主要是利用嗜热细菌群,分解氧化有机物,达到稳定化的处理效果,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有机物生化降解的同时伴有热量产生,堆肥物料温度上升至55~65℃,致使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死亡。

5 解决文昌污水处理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有效途径

文昌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为293吨/天,含水率为80%。由表1污泥检测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属于典型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可观。

表1 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污泥检测结果

经高温好氧发酵处理后的产品可以资源化利用,且用途很广,可以植物造林、垃圾填埋场覆土、牲畜圈垫土、公路边坡绿化土等等,产品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得以循环回用于大自然。

6 结语

污泥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潜在资源,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污泥处理处置和利用的各种技术。一种有效的污泥处置方法,应当兼顾到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昌污水处理厂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尽量走资源化的道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避免形成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 师雄. 城市污泥处置方法概述[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129-132.

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厂;污泥;干化

1 电厂污泥干化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都至关重要,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繁荣,同时也造成了比以往更为严重的污染,其中包括污泥的污染。城市的生活污泥,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造纸厂、化工厂的工业污泥已经江河湖泊的自然污泥等等都严重地污染了环境,污泥的产量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日益的增长。

在我国,为了治理环境和能源的再利用,采取了更多的措施用来改善环境质量,用来满足城市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即使是发展了新的污水处理技术,来尽量减少产生污泥的产量,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污泥产量不断增加的趋势仍然是不可阻止的。

2污泥干化系统的发展现状

现今社会流行的污泥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烧和投海,但这些方法在二次污染、大气污染控制、投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结合产生的污泥量和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将污泥干燥然后掺烧最合理。针对干燥技术,现在流行的有热源有蒸汽、烟气和导热油。用烟气干燥污泥,关键是在选取位置和参数有很大难度,用烟气作为干燥介质,烟气中大量粉尘对管壁有很大冲刷力,而且由于炉膛负压,需要在配置抽风机将烟气抽送到管道,电耗很大,产生的废气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本文针对电厂脱硫和化学产生的污泥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处理污泥的经验,并结合电厂的实际情况,决定通过以蒸汽干燥的方式把污泥干化,然后再掺配到锅炉中燃烧,从而达到将污泥处理掉的目的,来降低污泥对环境的污染。

掺烧污泥要求含水率在30-40%,因此, 降低污泥含水率是解决污泥处理所遇到问题的关键。应用离心式脱水机可以将泥水脱水为含水率80%左右的污泥。 污泥的含水率不可能达到60% 以下,要达到对污泥的深度脱水,比较经济的方法是引入污泥干化技术。

将所用的污泥是经过机械脱水后,脱至含水率在80%左右,利用燃煤锅炉进行高温蒸汽进行干燥的系统研究以及设计,具体内容为:

1. 对污泥的特性、特点进行分析。

2. 对污泥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

3. 对污泥干化系统进行研究设计,针对污泥和污泥处理的特点制定出可行性设计并且编制出方案。

3 污泥废泥干化技术介绍

污泥处理问题一直也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伴随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泥的处理问题也越来越被大众关注。

3.1 干燥原理及过程

干燥通常指利用热能使物料中的湿份汽化,并将产生的蒸汽排除的过程。干燥的本质为被除去的湿份从固相转移到气相,固相为燥的物料,气相为干燥介质。

1. 污泥中水分存在形态

间隙水:a.处于污泥团块之间的水。

外部水:b.粘附水;c.吸附水;d.空隙虹吸水;e.虹吸水;f.毛细虹吸水。

内部水:g.细胞液,氢和作用水;h.内部虹吸水。

2. 污泥水分去除经历主要过程

蒸发过程:干燥过程的起始阶段,物料表面的水分汽化,水分从物料表面移入介质。即图中的自由水分蒸发阶段。

扩散过程:当物料表面水分被蒸发掉,形成物料表面的湿度低于物料内部湿度,此时,需要热量的推动力将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水分的扩散速度随着污泥颗粒的干燥度增加而不断降低。

3. 不同阶段去除的水分

自由水分:蒸发速率恒定时去除的水分。

间隙水分:蒸发速率第一次下降时期所去除的水分。通常指存在于泥饼颗粒间的毛细管中的水分。

表面水分:蒸发速率第二次下降时期所去除的水分。通常指吸附或黏附于固体表面的水分。

结合水分:在该干燥过程中不能被去除的水分。这部分水一般以化学力与固体颗粒相结合。

3.2典型污泥热干燥工艺技术

利用蒸汽干化污泥工艺技术:充分利用热电厂的蒸汽,在无需新增污染排放点的前提下使电厂污泥得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既能提高热电厂联合循环发电的热能利用率,又能得到具有等同褐煤热值的可再生能源和具有建材辅料等同特性的可替代资源,从而真正实现以废治废和循环经济的目标。

3.3污泥干燥技术要点及要求

设计或选择污泥干燥应重点考察污泥干燥系统:能耗、 安全性、环境友好、 灵活性 。

1. 能耗

热能的支出将占到一个标准干化系统运行成本的80%以上。因此,热能损耗的研究是对干化系统进行考评的重中之重。

2.安全性

对工艺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的要素包括:

①粉尘浓度,一般要求粉尘浓度

②工艺允许的最高含氧量(燃烧气氛的惰性 化),一般要求氧气含量

③温度(点燃能量),一般要求颗粒温度

④湿度(气体的湿度和物料的湿度对提高粉尘爆炸下限具有重要影响)。

3.环境友好

避免大量污染气体释放或/和臭气外逸,造成二次污染。

措施:

– 采用间接加热或/和闭路循环,将必须外排的废气量和气载污染物量降到最小;

– 控制干燥温度,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的挥发量;

– 对排出气体进行必要处理。

4.灵活性

① 污泥干燥产品要求:不同干燥产品对污泥最终含水率要求不同,污泥干燥设备要尽可能能够适应不同干燥含水率产品要求。

② 初始含水率要求:含水率因污泥来源不同、脱水机的运行情况等原因导致进料含水率出现波动。污泥干燥工艺应能适应进料含水率的变化。

4 总结

本文针对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电厂污泥的特点:含水率高、含硫份高、含铁量高、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由于污泥的发热量低从而不被工业所利用从而导致了它占地面积大以及环境污染严重。以前的处理方法是填埋、外运和建材化,但这些方法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污泥所产生的污染环境等问题,并且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热量,并且能够达到节约能源和环保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忠祥等,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M],2000..

[2] 蒋成爱等,城市污水污泥利用研究进展,农业环境与发展[M],1999.1.

[3] F.P.de Mello.Boiler Models for System Dynamic Performance Studies. IEEE Trans on Power Sytem.1991.

[4] 杨小文、杜英豪等,污泥热干化在美国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M],2002.Vol.18.

[5] 赵丽君等,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的进展,中国给水排水[M],2001. Vol.17.

[6] 朱南文、徐华伟,国外污泥干燥技术,给水排水[M],2002.Vol.28.No.1.

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6篇

1污泥的分类与性质

1.1污泥的含水率和固体含量

单位质量污泥所含水分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含水率,相应的固体物质在污泥中所含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含固量(%)。污泥的含水率一般都很高,而含固量很低。例如城市污水厂一般的初沉污泥含固量在2%~4%,而剩余活性污泥含固量在0.5%~0.8%,密度接近1g/cm3。一般来说,固体颗粒愈小,其所含有机物愈多,污泥的含水率愈高。污泥是一种混合物,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因此,污泥的密度随其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不同而变化,一般有机物的密度为1.0g/cm3,无机物的密度为2.5g/cm3。

1.2污泥的脱水性能

污泥的含水率一般都比较高,体积大,不利于污泥的贮存、输送、处置及利用,必须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如1m3含水率95%的生活污水污泥,其体积约1000L,若脱水后含水率降低10%,则其体积减少2/3;含水率降低30%,其体积减少6/7。但是不同性质的污泥脱水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应根据其脱水性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3污泥的理化性质

污泥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有机物(挥发性)和无机物(灰分)的含量、植物养分含量、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热值等。我国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为50%~70%,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如日本加药脱水污泥的平均有机物含量为75.4%。污泥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据日本分析,其元素组成为:C50.8%、H7.56%、N6.11%、S2.00%、O33.5%。可以用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性能和保肥能力。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污泥又含较多的氮、磷、钾等植物养分,可以作为肥料;污泥也有较高的热值,干燥后相当于褐煤,可以直接当燃料或发酵产生沼气作燃气使用等。

1.4污泥的安全性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废水区域治理的实施,污泥的成分愈来愈复杂,污泥最终处置前进行安全性试验和评价显得十分重要。污泥中含有大量细菌及各种寄生虫卵和病毒,容易造成传染病传播。肠道病原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并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感染个体排泄出的粪便中病毒多达1百万个/g。为防止处理过程中传染疾病,必须对污泥进行寄生虫卵检查。污泥中还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可从污泥中渗滤出来或挥发,污染水体和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污泥处理过程必须充分考虑无害化原则。

2污泥处理现状

污泥处理技术在我国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中,有污泥稳定处理设施的还不到25%,处理工艺和配套设备完善的不到10%。在为数不多的污泥消化池中能够正常运行的很少,有些根本没有运行。建筑工地上的污泥能有效处理的就更少了。多数污水厂及施工单位只是将污泥送往垃圾场填埋或直接暴露在旷野中,造成二次污染。据统计,填埋处理污泥是大多数污泥的最终处理方式,占到85%以上,这种处置方式不能对污泥综合利用,有一定的社会及环境问题,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而备受挑战。污泥处理是世界性的难题,其项目投资大,技术难度高,至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污泥处理工艺,也就无法形成国家的污泥处理处置规范。因此,研发一套完整的、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工艺,以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就成为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课题。污泥处理分为两个阶段。一般先对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等(厂内处理),将污泥含水率控制在80%左右,然后外运进行填埋、焚烧、堆肥、建材利用等处置。传统的污泥处理费用约占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20%~50%,费用昂贵。污泥的脱水处理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国内污泥机械脱水工艺和设备以带式压滤机和脱水离心机为主,只能将含水率97%以上的污泥脱水成80%左右。进一步提高污泥的脱水率是传统机械脱水技术的瓶颈。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点(:1)由于资金、技术、政策和土地等多方面原因,处理工作严重滞后,导致污泥严重“积压”;(2)处理设施和技术标准较低,不能满足现有需求;(3)过度依赖市场化机制下的企业,政府监管和保障力度不够,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能力不强。具体来说,污泥处理存在问题可以归纳为技术和管理两方面:(1)技术方面问题。如污泥处理中脱水效果不佳,造成填埋作业环境恶化;厌氧消化处理中产生砂砾堆积和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好氧发酵堆肥处置臭味大、占地面积大、重金属难去除;污泥热干化工艺高能耗和设备磨损问题等。(2)管理方面问题。国家已颁布了较完整的宏观政策,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陆续出台。然而,政府和企业往往单从经济角度出发,致使处理显现单一化的特征,处理的环境和社会效益不佳。在考虑引进新技术时,往往因其高投入、高运行成本而望而却步。同时,在管理环节上,存在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并造成连锁效应。例如,因考虑成本而使污泥资源化利用受阻;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将污泥处置与污水处理分开,污水处理费中并不包含污泥处置费,因而造成处理资金不足。

3利用污泥制砖

利用污泥制砖是污泥资源化利用中的一项技术。它充分利用污泥中有用成分,实现变废为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建立循环型经济,以消除污泥对环境潜在的危害,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同时减少黏土开采,缓解砖瓦工业与农业争土的矛盾。污泥应用于烧结制品——砖瓦,其原因在于其强度高、耐久性强、绿色环保、无放射性等性能。利用污泥制砖的一般工艺流程:污泥—浓缩—前处理—脱水—干燥—烧结—砖瓦成品。决定污泥处理和制砖工艺时,不仅要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权衡,还要对各种处理工艺进行探讨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定。浙江大学理学院翁焕新教授主持的省重点项目“污水处理中污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在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获得各种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利用污泥具有热质较高和轻质的特点,成功地开发出一种轻质砖。该轻质砖的放射性指标符合《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要求,砖的主要指标达到普通烧结砖的国家标准,具有高抗压强度、节省能耗10%、重量比同体积的普通砖轻,并节省黏土资源10%~15%等优点。台湾的一个研究小组经过试验发现,污泥可制成普通建筑用的“生态砖”。这种污泥生态砖是在黏土砖原料中加入10%的污泥,在900℃温度下烧制,可达到最佳效果。即使是污泥占30%的生态砖,这种加工过程仍可实现。这种方法不仅处理了污泥,还在烧制过程将有毒重金属都封存在污泥中,也杀死了所有有害细菌和有机物,而且这种砖完全没有异味。不久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马雯等人,以城市污泥为部分原料制备烧结砖,对不同烧成温度下、不同污泥掺量的烧结砖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可用于制备烧结砖,当污泥掺量≤12%、烧成温度为1100℃时,烧结砖的物理力学性能均符合烧结砖标准要求。烧成温度一定时,随污泥掺量增加,烧结砖密度减小,吸水率增加,抗压强度减小。污泥掺量一定时,随烧结温度提高,烧结砖密度增大,吸水率降低,抗压强度增大。研究结果还表明,烧成温度为1100℃、污泥掺量为12%时所制备的烧结砖,焙烧后重金属浸出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减少量最多的为Zn(96.30%),最少的为C(r20.14%),且所测重金属浸出浓度均远远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要求,说明含重金属的污泥制砖,对污泥中的重金属固化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政策

目前全国每年产生的污泥量大约为300万t,污泥的储存、处理处置及资源化过程中均可能危害环境,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有关政策。

1、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城市污水污泥处理技术

1.1.1污泥减量化污泥减量技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措施使污泥量降低的各种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化法。其中生化法减量技术应得到大力推广。1.1.2污泥浓缩污泥浓缩包括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带式浓缩机浓缩、转鼓机械浓缩等技术。污水处理厂含有除磷脱氮等深度处理工艺段生产的富磷污泥宜采用机械浓缩或采用重力浓缩后进行上清液除磷处理以免影响总体脱磷效果。1.1.3污泥脱水污泥经脱水后,其体积减至浓缩前的1/10,脱水前的1/5,大大降低了后续污泥处置的难度。目前国内新建的处理厂,绝大部分采用带式压滤脱水机,具有出泥含水率低且稳定、能耗少、管理不复杂等特点。1.1.4污泥堆肥。堆肥化,实质上是利用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进行好氧发酵的过程,使有机物转化为类腐殖质。堆肥的环境条件是适当的含水率、氧气、温度和碳氮比。污泥好氧高温堆肥的通气供氧方法常采用强制通风加定期翻堆来完成。

1.2城市污水污泥处置状况

1.2.1焚烧。焚烧法是最彻底的处理方法。近年来,焚烧法采用了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和先进的焚烧方法,满足了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要求。 1.2.2填埋。污泥填埋分为单独填埋和混合填埋,脱水污泥与城市垃圾混合填埋比较多,而在美国多数采用单独填埋。污泥能填埋主要考虑两个因素:污泥本身的土力学性质,填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由于垃圾和污泥分属环卫和市政两个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在管理体制上需进一步理顺。技术方面,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一般在57%以上,不能满足填埋场的要求,需要进行预处理后才能进入填埋场填埋。1.2.3土地利用。基于经济和环境的压力以及资源化考虑,污804生态环境泥土地利用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条重要的处理途径。同样在我国土地利用是适合国情及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生产性的处置方法,包括农用、森林、园艺、生活垃圾填埋覆盖土及废弃矿场土地改良等。1.2.4建材利用。有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排处理后的污泥含有机废物、重金属和一些有害微生物,可用于制造砖块、生态水泥、陶粒、填料等。污泥建材利用应考虑重金属津出率及放射性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1.3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存在着重废水处理,轻污泥处理处置的倾向,污泥的处理处置起步较晚,且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污泥处理技术设备落后;污泥处理管理、设计水平低;污泥处理处置投资低;污泥处理处置状况较为混乱;除几个大型城市外,国内各城市的总体规划中缺少污泥处理处置内容,更无专项规划。

2、产业发展政策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切实推进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化进程。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和价格机制,根据国家开放市政基础公用设施建设与运营的有关政策,鼓励外资与民企参与经营污泥处理处置过程,实现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的投资多元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的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

2.1技术政策

污泥处理处置应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地区差别实行分类指导,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选择处理处置方式。禁止污泥随意倾倒和无控制堆放。污泥处理处置应按照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原则,鼓励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尽可能利用过程中的能量和物质。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规划及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的要求,按照在污水处理的同时,必须对污泥进行最终处置的原则,做到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规模。

2.2产业政策

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政策及相关制度,要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瞄准国际发展动态,明确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把污泥处理处置产业的发展列入优先发展领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行业加以扶持,不断增加投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强化政策法规引导,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宏观调控体系。从宏观上,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政策导向,坚持政府服务、监督与市场化运作并举的方针,积极推动污泥处理处置产业的健康发展;微观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泥处理处置价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处置方式。鼓励污泥处理处置的投资、融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明确将污泥处理处置的运营费用列入污水排污收费范围,单独核算,切实保障处理经费的及时支付。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偏低,收取率不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污泥的经济价值,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的价格补偿机制。合理的污泥处理价格有助于:①确保污泥达标处理后对环境的零排放;②建立运营投资价格补偿机制;③鼓励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不断降低污泥处理运行成本;④降低污泥肥料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提高污泥肥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污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管理方面,政府在污泥产业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服务与监督,包括承诺、保障和协调三个方面。政府承诺涉及与特许项目有关的土地使用、相关基础设施的提供、防止不必要的重复性竞争项目建设及必要的补贴,但不承诺商业风险分担、固定投资回报率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事项。政府为项目的建设与稳定运营提供资金、建设用地、电价、税费等方面的保障,协调污水净化厂、运输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关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截至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1.22亿m3,城镇污水处理厂已达2600多座,“十二五”期间还将增加污水处理能力9000万m3,增建和在建城镇污水处理厂达1800多座,为污染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运伴随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以含水率80% 计,全国年污泥总产生量很快将突破3000万t。按照预测,到2020年污泥产量将突破年6000万t[1]。未经恰当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

但是,受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发展水平和认识程度的限制,我国对污泥的处理处置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污泥处理处置实际工程需要的冲击和国际诸多技术产品片面促销的局面,管理体系及技术支撑等领域已经呈现出混乱的趋势。而且,管理体系的欠缺、系统研究的缺乏和技术体系的紊乱等,已经给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造成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背景

据估算,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干重)大约为130万吨,而且年增长率大于10%,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几个城市与地区,污泥出路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如果城市污水全部得到处理,则将产生污泥量(干重)为840万吨,占我国总固体废弃物的3.2%[2]。

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主要方法中,污泥农用约占44.8%、陆地填埋约占31%、其它处置约占10.5%、没有处置约占13.7%,这些所谓的“处理”和“处置”基本上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估算的,严格来说以上数字将会有很大变化。据统计,我国用于污泥处理处置的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20~50%,可以看出,污泥处理处置处于严重滞后状态[3]。

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已经在大城市中显现出来。早期的污水处理厂,由于没有严格的污泥排放监管,普遍将污水和污泥处理单元剥离开来,为了追求简单的污水处理率,尽可能地简化、甚至忽略了污泥处理处置单元;有的还为了节省运行费用将已建成的污泥处理设施长期闲置,甚至将未做任何处理的湿污泥随意外运、简单填埋或堆放,致使许多大城市出现了污泥围城的现象并已开始向中小城市蔓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不安全的隐患。

二、污泥处置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污泥处理处置责任主体不明确。污泥处理处置责任主体不明确,是制约污泥处理处置管理体制得以理顺的关键因素。责任主体体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并非一个民事法人主体,而是事业单位,是为政府义务服务的附属实施机构,无法独立承担有关责任;二是污泥处理没有专门的经济支撑体系,一般城市污水收费尚不足以维系运行,污泥处理运行费更无着落,使得责任被旁置;三是过分强调“资源化”技术路线,误导了企业和政府把污泥处理处置作为有价值的资源,而非一种责任。

二是污泥监管严重缺位。由于政府忽视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的以及污泥排放的间歇性造成了监控的难度,与污水处理的监管相比,政府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监管更为困难。污泥处理处置的管理缺位还表现在缺少系统规划。国内各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尚未涉及到污泥处理处置内容,更无专项规划。目前仅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初步尝试了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的编制,但仅限于技术性规划。专项规划是污泥处理处置的指导性方针,它的缺乏必然使污泥的处理处置处于无序状态,给监控、管理带来混乱。

三是相关标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系统的、科学的污泥处理处置标准是监控污泥处理处置、选取合理技术路线和采取有效技术政策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与污泥处理处置相关的标准仅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三项。《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为 1984年制订颁布,距今已有20年,从未进行过修订。其中重金属指标需要重新研究,有机污染物指标明显不足,病原菌指标更是空白,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更起不到控制污染的作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是控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放的标准。其中多是原则性的文字,仅对脱水后污泥含水率有明确的要求(小于80%),而对有机污染物、病原菌并没有准确、完整的指标,对重金属更是没有任何的限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是最新的比较综合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污泥脱水、污泥稳定提出了控制指标,对农用污泥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提出了限值。但是,对于污泥稳定化指标缺乏测试手段相配合,从而实际上无法检验[4,5]。

三、解决污泥处置问题对策

从以上分析开看,现在对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的处置存在较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一靠产业政策。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政策及相关制度,要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瞄准国际发展动态,明确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把污泥处理处置产业的发展列入优先发展领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行业加以扶持,不断增加投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强化政策法规引导,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宏观调控体系。从宏观上,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政策导向,坚持政府服务、监督与市场化运作并举的方针,积极推动污泥处理处置产业的健康发展;微观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泥处理处置价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处置方式。

鼓励对污泥处理处置给与税、费优惠政策。建立有利于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发展的减免税、国债、贷款贴息、设备折旧等税收、财政措施,推动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对于污泥处理处置过程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及对外来技术消化吸收后生产的产品,在新产品、新技术投产后除享受法律、法规规定的减免税待遇外,还应该给予税前还贷的优惠条件。同时随着污水领域政企分离逐步到位、污水收费逐渐实施及技术路线逐步明确,应在政策上明确污泥处理处置的直接承担主体是污水处理企业,污水处理企业负有对本企业所产生污泥合理处理并最终达标处置的责任[6]。

二靠技术政策。污泥处理处置应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原则,按照地区差别实行分类指导,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选择处理处置方式。鼓励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尽可能利用过程中的能量和物质,禁止污泥随意倾倒和无控制堆放。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规划及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的要求,按照在污水处理的同时,必须对污泥进行最终处置的原则,做到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规模。污泥处理到最终处置是一系列工艺技术的组合系统,必须总体规划考虑,不能分离整个处理处置过程而强调某一局部单元工艺技术的效果。其组合系统应根据环境容量、污泥特性、处理处置规模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化组合确定。

三靠政府管理。政府在污泥产业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服务与监督,包括承诺、保障和协调三个方面。政府应该明确将污泥处理处置的运营费用列入污水排污收费范围,单独核算,切实保障处理经费的及时支付。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偏低,收取率不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污泥的经济价值,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的价格补偿机制。另外,政府可以承诺涉及与特许项目有关的土地使用、相关基础设施的提供、防止不必要的重复性竞争项目建设及必要的补贴,但不承诺商业风险分担、固定投资回报率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事项。政府为项目的建设与稳定运营提供资金、建设用地、电价、税费等方面的保障,协调污水净化厂、运输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关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7]。

总之,为了解决国内污泥处理处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污泥资源,必须大力发展污泥处理和利用的各种技术,以及建立与完善污泥处理相关的技术、产业政策、制定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戴晓虎.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思考[J].给水排水,2012,(2).

[2]杭世,刘旭东,梁鹏. 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04,(12).

[3]岑超平,张德见,韩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政策分析[J].科技中国,2007,(04)

[4]唐小辉,赵力.污泥处置国内外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03).

[5]王宏元.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分析[J]. 广州化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