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工生产;环保管理;能源问题

当前,能源问题已经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重视与关注。然而,在我国的能源利用过程中,实际情况并不理想,所以,必须要积极地寻找出节约能源并且环保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节能与减排的环保工作。在化工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实际的生产能够获取极高的利润与收益,但同时能耗也十分严重,污染程度也逐渐提高,由此可见,化工生产当中的节能环保方法对于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不断贯彻并落实化工生产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而加快环保工作开展的速度,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1 化工生产节能环保现状分析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大部分都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经过十年左右的高速发展,在90年代便出现了增长缓慢的发展状态。美国的环保产业,其投资的规模在国民生产总值当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2%~2.5%,但是我国环保产业投资规模在国民生产的总值当中却仅仅占据1.5%的比重。[1]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节能环保的产业始终处于发展时期,如果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必然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市场热点,而与节能环保相关的产品与行业也同样会得到国家支持。

目前阶段,我国已经强制性地实施了降低燃料的含硫量法律法规,并且要求民用与生产所用能源产品应经过相应的净化处理。然而,能源净化行业实际生产规模和自身技术水平发展同能源行业整体的发展之间具有较大差距,而且高端的产品与高科技的技术也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与此同时,化工生产行业所使用的设备与生产的产品也随时进行更新和换代。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源净化的行业也必然会向中高端市场方向发展。

2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环保问题

当下,化工生产过程中,节能环保工作的问题逐渐凸显:第一,我国大部分的化工企业节能与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即便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予以重视,并且出台了较多节能环保的政策和制度,然而,却未得到化工企业重视和认可。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化工企业,尤其私营企业的工作人员对于节能环保的政策了解甚少,导致工作人员自身环保意识落后,进而同我国实际制定的节能环保需求之间的差异较大。[2]第二,大部分的化工企业,其内部节能机构与技术工作人员严重匮乏。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化工企业并没有设立科学合理的节能环保部门,而且,节能技术的工作人员数量不多,进而严重制约了企业自身节能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部分企业对于节能项目的相关技术经济分析的研究并不深入,即便已经开展了节能环保的项目,但是,并未对其准确技术进行经济性的分析,所以,要想确保节能环保项目实现理想的效果具有极大的难度。第四,我国化工行业中,并未建立起节能技术支持系统,而且,在大多数的化工企业当中,就是因为生产产品的类型和其生产模式不同,最终使得不同化工企业在实际开展节能环保工作的时候也必然会采取不同的方法。由此可见,对不同节能环保问题的解决一定要具备健全的节能技术支持系统。但是,我国在此方面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有限,所以效果也并不理想,更需要不断地努力去完善此系统。

3 完善化工生产过程中环保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充分利用水资源,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在化工厂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较多的污水与废水,因此,废水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应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实现重复利用,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3]第一,重复利用间接冷却水资源。因为在进行化工生产的时候,需要使用的间接冷却水量较多。但是,间接冷却水中并不含有污染物,因此,要想实现重复利用具有较大的概率。所以,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建立起若干间接冷却水重复利用的相关装置,并回收再利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间接冷却水。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节省水资源使用的量,进而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第二,实现工艺废水的多级串联使用。这种水资源的利用方式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新鲜水资源使用的量,而且还能够降低废弃水的排放。化工生产中的废弃水与污染物,对其采取节能减排的处理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实现废弃水的重复利用。然而,针对化工生产用水来说,大部分都会使用闭路循环的方法,而并没有设置出针对废弃水排放的环节。而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废弃水产生的途径较多,其中有清洗地面所产生的废弃水,在日常生活中所排放的污水,还有蒸汽站污水与水质软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水等。将上述废弃水在污水处理站中进行处理以后,大部分都可以实现回收并且再利用。

3.2 有效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在化工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所需能源的种类较多,而且对于质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然而,在生产的时候,会出现吸热与散热的现象,因此,在实际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对产生的可燃气体进行散热处理,同时也可以将多余的热量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热量的重复利用,进而有效地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4]因为化工生产中,实际消耗能量大部分都是以低位热能的形式散发的,所以,要想有效地实现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就一定要加强低位电能利用的效率。具体的方法可以把精制甲醛时所产生的精馏塔废弃水排至水处理器当中,并对其进行处理,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与此同时,由于精馏塔的废弃水具有极高热量,所以,在冬季就可以利用其为居民提供热能量。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把化工生产中产出的废弃水应用在居民冬季取暖方面,这样不仅实现了多余热量的有效利用,而且还能够减轻冬季供暖的能量需求压力,所以,这是一箭双雕的方法。

3.3 充分回收再利用资源

资源回收再利用指的就是将化工生产中所产生的废弃资源,经过有效的方式进行翻新或者是整修,并实现其再次利用,同时也能够把废弃资源中的一部分当作其他产品零件,实现对其的重复利用。在化工厂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如果部件的瑕疵不严重则可以进行重复利用,还可以进行包装并重复使用,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降低浪费。包装部件的时候,针对回收产品包装应进行集中性的管理,并对其进行统一的清理和消毒,而后将其当作产品外包装,实现包装的循环再利用。通过该方法能够降低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能够提高实际的经济效益,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减少了包装对于环境产生的污染。把已经无用的废弃物重新进行加工以后投入到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化工厂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更好地保护了环境。

3.4 降低动能消耗

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动力消耗,主要有电力消耗和蒸汽消耗。要想不断降低化工厂动能消耗,就需要采取能够调整电动机变频速度的方法与手段。然而,当前的化工厂中装置的实际负荷率并不高,所以,要想有效地节约能源使用量就必须要使用变频调速的方法。[5]实际进行操作的时候,需要实现装置之间的联合,对供热系统设施进行有效的优化,并在相对较大的范围之内实现冷热物流的合理匹配,确保能量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佳的状态。

3.5 积极研发绿色化工技术

所谓的绿色化工工艺,就是在生产的源头上实现绿色生产理念,并且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对废弃物进行重复的利用,保证资源合理的利用,使得生产的成本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减少,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进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不利影响。然而,绿色化工工艺研发属于十分艰巨与内容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以,需要随企业发展和进步而得到完善。我国大部分的化工企业并未意识到节能环保工作的重要作用,而且地方政府也未对节能环保项目予以一定的重视与关注,导致化工企业污染变本加厉,进而对环境的影响也十分严重。所以,一定要积极贯彻节能环保理念,并渗透到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使其通过多种节能环保的方式来降低能源消耗与污染,进而为社会和国家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做出巨大贡献。绿色化工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对经济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予以合理解决,并积极地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促进化工行业的进步,同时,这也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6 强化安全措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近年来,我国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逐渐提高,并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化工与煤炭产业当中,重大事故发生的概率更大。[6]事故发生不仅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损失,而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在化工厂进行安全治理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具体原则,并且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时刻谨记安全准则的内容,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营造安全并且稳定的工作环境,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化工厂还应该积极建立并健全标准规范,确保安全管理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且明确各部门间的安全责任,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具体规章制度。除此之外,化工厂还应该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装置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在短时间内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还应该定期开展安全勘察工作,对各个部门的安全整合措施进行严格监督并积极贯彻落实,避免出现漏洞。全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进而确保化工厂的运行更加安全与稳定。

3.7 全面培养能源管理专业人才

化工厂企业中的能源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一定要对党的方针与政策深入了解并掌握,熟悉能源管理科学知识。所以,企业一定要按照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安排,并通过企业培训与上级部门或者兄弟单位培训相互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能源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也可以派遣其到相关的院校接受培训。[7]众所周知,科技进步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对于能源的科学管理工作务必要提高重视程度。能源的节约是长期性的工作,并且环保性与效益性的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在研究工作中,一定要对不同形式与状态的载能工质在能量与质量方面上的差异予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具体的工艺和设备要求,实现系统功能的优化,并且深入挖掘出能源节约的潜力。

3.8 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与工作机构

要想实现化工生产中的能源管理,必然需要具备完整并且健全的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积极建立并健全责任制度,进而充分地发挥出管理机构自身作用。应将化工厂能源自进厂到使用的所有环节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权责统一。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积极地组建节能网,其中主要包括厂部、车间和班组,组织定额的活动,并积极开展骨干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也可以成立节煤或者是节水电的小组,积极地制定出完整的管理体制。

3.9 淘汰落后产能,不断促进装备的升级

因为化工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其生产的设备,先进的程度与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装备比较落后或者是服务的时限比较长,就很容易出现安全环保的隐患,最终使得生产的能耗提高,环保的风险也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先进的生产工艺与节能设备能够有效地实现化工企业的节能降耗,而且,先进工艺还能够实现工艺总用能的最优化,更好地提高装置实际操作的弹性,实现能量消耗的有效降低。在此基础上,装备的不断升级能够更好地规避既有设备的安全与环保风险,有效地降低环保治理的费用。

4 结 论

综上所述,化工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当中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多种多样,而且技术相对复杂,资源的路线比较广,环境保护的责任也很大,同时能源的消耗也是极大的。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而我国政府也不断增强了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因为化工行业的高产能与高能耗以及高污染的特点,所以,已经成为节能减排与环保的重点产业,需要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积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而确保环保管理工作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爽,王浩,周涛,等.浅谈化工生产装置大修安全环保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5(19):162.

[2]杨丹.化工生产中的节能与环保措施探讨[J].化工管理,2014(5):206.

[3]余辛.化工生产的安全与环境保护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34):229-230.

[4]杨立群.浅谈化工生产中的节能科学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127.

[5]苏冬萍,张全风.浅谈化工生产中的节能环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3):112.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量管理;企业节能;能源计量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045-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以来,企业从生产各个环节都注重节能工作,在这众多的环节当中,计量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个科学的能源计量管理模式,才能得到准确的计量检测数据,进而探索合理的改进方案,进行技术改造,就能够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 充分认识计量管理对企业节能的重要性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肩负着标准化、计量、质量监督和特种设备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许多工作都与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计量是企业重要的技术基础,缺少科学的计量数据,节能和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计量数据不准或不真实,什么成本、经济效益都不可能真实。企业广泛使用计量检测数据为经营管理服务,将这些数据反馈到企业的产、供、销各方面。准确可靠的经营管理数据信息的获得,是靠计量工作实现的。只有计量数据的可靠,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及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才能真正实现“一切用数据说话”,达到提高企业管理及经济效益的目的。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不解决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或者企业领导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是不可能把企业节能工作搞好的。近年来,随着各地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不扎实,没有科学的能源计量管理模式,存在对国家能源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足或不适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队伍不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没有准确和必要的计量数据,无法对能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无法找到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没有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企业的能源消耗就是一本“糊涂账”,更谈不到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没有计量这把尺子可不行。

通过广泛的能源计量法规宣传和国家节能政策的宣传,要转变企业负责人对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不把计量数据作为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和成本核算依据的错误观点,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推动了企业计量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计量管理要融入到企业节能中去

2.1 完善各项能源管理制度

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要制定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理顺了工作流程,各项管理规范、顺畅。这些制度包括:用电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和奖惩制度。特别是定额管理制度在节约用能、合理用能、控制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通过在能源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安装的能源计量器具,使得各个环节上的能源是否按定额消耗就有了依据。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评比,确保奖惩结果在每月的绩效工资中予以兑现。

2.2 确定能源计量工作的范围

能源计量工作是企监实现能源科学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范围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负责制定能源计量网络图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划;

(2)协助企业能量平衡测试,为企业用能设备的改造和管理提供可靠数据;

(3)参加基建、技术改造措施有关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的审批;

(4)编制能源计量器具购置计划、安装和调试;

(5)对因计量不准而引起的能源经济纠纷进行技术仲裁;

(6)对能源计量器具的合理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2.3 构筑计量管理平台,为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

计量确认体系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有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五部分构成。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设备的规范、计量检测设备的配备及性能要求、储存与保管、量值溯源、记录、标记、环境条件、计量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并对应形成适宜程序文件。

2.4 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溯源、检定等管理工作

计量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量值溯源,出具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保障。为了保证使用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准确,计量管理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企业能源计量范围内的各种计量活动进行管理、监督。配备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建立企业能源量值传递系统。制定能源量值传递溯源图,明确规定标准器的名称、精确度、测量范围,器具的型号、数量,被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的名称、精确度、测量范围、数量、使用地点、检定周期等,使能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要达到100%。实行周期检定要求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受检率要达到100%;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才能投入运行。能源计量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要保证投入服役运转的计量器具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3 建立科学的能源计量管理模式

加强能源计量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急需的。一方面,要依据国家计量管理部门所提出的管理要求,从加强能源管理出发,结合企业管理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要依靠企业在管理中充分发挥自主作用,建立科学的能源计量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能源产、耗数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企业能源计量由计量机构统一管理,从计量监督、计量器具的配备和改造、量值传递到数据采集、计量认证及计量器具的拆装、维护均由计量部门负责。这种计量管理模式从理论上是可行的.可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公正性,可对能源计量的全过程实行集中监督、统一管理,使企业计量工作协调发展,但这种模式完全依赖于计量部门,缺乏监督认证。计量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能源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不利于企业对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督控制。

随着国企体制改革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笔者认为,企业对能源计量应建立由计量管理部门和能源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的管理模式。计量管理部门着重于计量器具的管理、选型配备,制定完善的周期检定定计划,做到检定记录齐全,数据准确,在用的能源计量器具均应有检定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前使用,以保证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能源管理部门负责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保养。能源计量数据采用“数出一门,多家认证”的管理方式,由能源管理部门采集的能源计量数据必须经工艺员复核、用户部门签字、计量部门认证后才能报表的三级管理模式。计量部门和用户部门在平时采取抽查认证方式监督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各部门分别建立完善的计量数据管理台帐。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应用性,通过数据汇总、统计分析,能耗检测,对量值进行管理,指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既能对能源管理部门、消耗部门和计量部门互相监督的作用;又能让两个部门共同配合、密切协作,使能源计量经常处于正常状态,满足能源统计的需要。在能源计量发生纠纷时,应由计量管理部门和能源管理部门共同协商裁决。

综上所述,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依靠科学的能源计量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计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促进节能降耗,才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万路.能源计量百问[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2]尉忠友.工业企业能源计量与管理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精准化生产管理;提质降耗减排;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3-0079-0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十二五”期间仍面临着十分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发展工业经济的强烈愿望与能源、环境制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建德市质监局综合质监服务功能,深入一线,服务企业、服务基层,通过在部分中小企业试点推行“建立测量体系,优化设备工艺,运用标准化手段,实现提质降耗(减排)增效目标”的精准化生产管理活动,在提质、降耗、减排、增效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企业欢迎,走出了一条帮助中小企业提质降耗、转型升级的新路,得到了政府社会赞誉,现在建德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

1 精准化生产管理的背景

1.1 地方发展空间的需求

建德市是能源消耗大市,年消耗标煤200万吨以上,工业用能缺口逐年加大,能耗限制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之一,影响了各乡镇、企业发展空间。2011年以来,我局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标准化方面的经验,试点先行推行行业能耗精准化管理,逐步形成生产企业精准化管理规范,走出了一条以“节能降耗助推产业转型提升、挖掘发展新空间”的新途径。目前,全市共有50家企业申报推行,实现生产能耗精准化管理的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平均下降8%,预计全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

1.2 企业质量提升、节能减排的需求

目前很多生产制造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方式由过去传统式管理发展而来,虽然不少企业导入了国际国内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等管理方法,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生产管理与生产实际之间缺少“数据”这一纽带,不能对生产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准确有效评估,使具体管理与生产控制相脱节,严重地造成“体系失效”。我们究其原因是企业对生产过程中技术、工艺、设备、原辅料、环境的控制多数靠经验办事,数据管理缺乏,无法形成理论依据,导致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分析时分析基础薄弱,产生的决策缺乏科学细致的依据,走弯路,低效率。简单地说,就是管理活动未达到“精、准”的要求。针对问题,我们以能源工作为切入点,将测量管理体系和能耗分析,进而推广到质量分析、成本分析、安全风险评估相结合,提出了“精准化生产管理”的理念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精准管理,企业易理解、易接受、易操作,取得成效较明显。

2 精准化生产管理的基本理念

精准化生产管理,就是以计量器具的配、管、用为基础,以测量系统的数据化、信息化、标准化为方法,综合运用质量、计量、标准化手段,寻求工艺、设备、管理技术进步及其最佳匹配,有效减低影响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水平,降低物耗、能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生产投入产出最优化目标。

在精准化生产管理工作中,所谓的“精”,是指控制“精”,检查筛选出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影响质量、能耗等的关键控制点全面,满足分析需要。标准“精”,过程管理要求细致、明确,防止出现管理漏洞。所谓的“准”,是数据“准”,对各控制点实行有效计量,为生产控制和管理分析提供准确的依据。考核“准”,严格管理,控制要求与数据相结合,保持优化成果。精准化生产管理是通过准确细化的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优化成果转化为生产工艺文件,用标准保持先进生产力,并为进一步改进提供分析基础。因此精准化生产管理为企业持续改进、提质降耗提供的切实可行之路。最终在能耗限额内达到的良好绩效。

3 精准化生产管理的基本做法

3.1 建立测量体系,提供准确数据

完善计量器具配置,在能源控制、物耗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及开展影响量分析的地方配置计量器具。建立完整的测量体系,对计量器具和测量设备的配备、管理以及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进行规范化管理。依靠测量管理体系,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做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控制、数据管理”,以科学数据为依据,达到“精准化生产管理”的要求。精准化生产管理,对粗放式管理的企业尤为有效,对一些起步较好的企业,也能帮助企业梳理管理细节,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提升空间。建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是全国1008家重点耗能企业之一,能耗占生产成本63%以上,其新建企业时用于能源管理的计量器具已较齐全。2006年,建德市质监局在该企业开展精准化管理试点工作。一是通过细致的摸底排查,了解计量器具配备情况。我们按能源流向进行计量排查,发现存在能源统计未闭环,改变了企业原认为新建设备设计时已起点很高,不需要精准管理的看法。后进一步排查,还发现计量器具安装使用错误、与用能设备未建立对应关系等情况。通过摸底,一方面确定了影响产品质量和能耗关键点,了解到企业计量器具的配备现状,另一方面改变了企业计量仅为方便计算能耗的观念,建立了计量是分析能耗基础的思维方式。二是对现有计量器具的有效性进行普查分析。企业原来对计量器具检定的作用理解不足,开展检定是一种任务观,为应付法制管理要求而为,仅仅追求一纸证书而已,从未考虑检定结果与检测需求之间的关系。建德市的质监技术人员帮助企业从生产需求分析其计量要求,再从检定结果来验证计量结果是否与检测需求相匹配,并关注检测数据变化,适时选择调修,满足生产需求,让企业将计量器具真正有效利用起来。三是建立了数据分析系统。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班组与班组间比较、企业数据与集团先进水平比较,形成分析理念,对环境、设备、管理等各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如进出物料计量,不仅考虑了计量精度,缩小了包装误差控制限,还设置了检查,防止人员作弊。经改进的第二条生产线与第一条生产线相比,计量控制更多,与生产设备更匹配,在第一条生产线数据分析发现的问题,第二条生产线都得到了改进。现在的水泥熟料综合电耗由2006年的平均64.9度/吨降到53.6度/吨,下降17.4%;标准煤耗由2006年的115.1千克/吨降到104.6千克/吨,下降9.1%,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水泥余热发电量为45度/吨,比同行提高出4~5度。目前,建德海螺水泥可以当天统计出产品单位能耗,当天分析能耗波动原因,及时调整相关因素,使控制能耗的主动权掌握在海螺人的手里。

3.2 优化设备工艺,促进技术节能

生产设备、工艺是影响企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优化企业的设备工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是精准化生产管理的最终目标。建德市质监中心在试点工作中,把优化设备工艺作为企业实施精准化管理的“基本功”,指导帮助企业对现有设备、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大胆怀疑”,利用测量体系提供的全面、准确的计量(测量)数据,通过不同生产时期、不同设备、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影响量对产品质量、能耗的影响程度分析,进行“小心求证”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及时发现设备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力组织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高设备工艺技术水平,夯实精准化生产管理基础。杭州友邦香料有限公司在建德是一家中型化工企业,引进的是美国的生产工艺方法。通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进行工艺调整、试验,找到了最佳的生产工艺(参数),主导产品的批料反应时间由原来的38小时减少到26小时,产品的一次合格率也由80%提高到95%以上,延续多年的工艺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经过初步统计,友邦香料产品的单耗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一年可以节省1500吨左右的标煤,年节省资金200万元以上,在保持去年相同的产量前提下,可以降低燃煤导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22%左右。由于合格率提高,单位产品物耗下降5.4%,年可节约资金600万元以上,使企业当年生产反亏为赢。

3.3 完善标准体系,巩固管理成效

建德质监局在指导帮助企业以测量体系提供的准确数据和设备工艺优化为技术基础,建立精准化生产管理所必需的产品质量、设备工艺、生产管理和量化考核四大标准体系。通过测量体系实施,对原有的体系要求进一步细化,要求体系运行与检测数据、分析结果相结合,从而使生产过程管理要求,达到四方面的标准化。一是产品标准体系。以产品能够稳定达到的质量性能指标为基础制(修)订产品执行标准,既巩固了企业产品质量水平,也为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争取国家、行业标准主起草权,提供了技术基础。目前,建德化工行业、碳酸钙行业、五金工具行业、低压电器行业等一大批企业,已争取主起草国家、行业标准56个,在浙江省排名前列,极大地提升了建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了建德产业的发展。二是设备工艺标准体系。企业在设备工艺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主要设备的性能及安装、维护制定标准要求,主要产品的工艺(参数)指标,形成标准规范。既固化了企业现有技术水平,又为设备工艺(参数)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企业下一步改进发展提供分析基础。三是生产管理标准体系。企业把对生产管理的各项要求,如物耗(能耗)、废物排放、产品性能、设备工艺管理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现场管理等都纳入到管理标准体系,编写控制、操作要求,内容与数据分析结果紧密结合,做到细致,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生产管理由“粗放”向“精准”转化,完成产业的升级。四是量化考核标准体系。提炼生产过程、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控制点数字要求,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使被考核者目标明确,通过考核奖惩办法巩固现有成果,促进生产、管理持续改进。

4 精准化生产管理的三点体会

4.1 技术进步是实施精准化生产管理的核心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是为了发挥和推动好企业的技术进步。因此,建德质监局在指导企业管理时,始终把推进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放在首位,并帮助企业选择与其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管理技术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好的效果。精准化生产管理,把促进企业设备工艺的优化作为生产管理的核心内容,把计量测试、标准化技术和质量分析、质量控制技术等有效的管理技术引进到企业生产管理中来,通过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管理逐步达到“精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卓越绩效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才能在企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目前,建德质监局组织力量对化工、碳酸钙、水泥等行业的设备工艺和管理的共性问题与试点企业进行联合攻关,以点带行业提高指导服务的效果。

4.2 实施精准化生产管理需要政府各部门协调帮促

在精细化生产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始需要政府部门的帮扶,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方面的协同配合。为此,建德质监局成立由局长挂帅的局推行精准化生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局各相关部门,合力开展企业的帮促指导工作,在推行精准化生产管理工作中,建德质监局联合与经发、环保、科技、统计、能源计量协会等相关部门进行工作推进,邀请这些局的分管局长参加领导小组,从而有效整合了建德市的行政资源,有力地促进工作开展。经发局专门安排财政资金用于精准化生产管理工作奖励,环保局派出专家为企业指导环保技术服务,科技局帮助邀请外部专家进行科技研发。政府各部门的功能发挥协调通畅,精准化生产管理效果明显,得到市领导的称赞和肯定。市政府已将这一管理方式列入五年规划,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推开。

4.3 利用好本系统和外部专家库可为推广精准化生产管理起到点睛作用

企业是生产管理活动的主体,由于其忙于生产,往往看不见自身的不足,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推广精细化生产管理,一方面发挥计量技术机构在建立测量体系和实行有效计量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吸纳或储备一些锅炉、电机等技术专家、节能专家,在利用检测数据、分析工艺缺陷方面可以准确地把脉问诊并开出良方。建德质监局成立了指导企业设备工艺改进和节能技术指导帮扶小组,除本单位有几位企业信得过的专家外,通过各种渠道邀请了浙江大学能源研究所、中国计量学院以及本系统技术机构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推广期间,为企业开出了40余份“诊断书”,点出企业存在问题,为精准化生产管理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生产技术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参会嘉宾

王志乐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

关志华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

李晨晔索奥(中国)总裁、战略管理专家

主 持 人:冯宗智 《新智囊》主编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是控制市场、技术、品牌核心的采购商成为供应链的领导者。它们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已经建立了规模庞大、技术先进、成本优良的供应链网络。它们有能力在现有的供应链管理中嵌入社会责任的因素,从而改善自己的采购行为和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表现。

供应链责任要求主导企业调整策略,重塑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程序和采购策略。企业必须放弃原来过度追求低价采购和及时供应的方式,而适度为供应链责任让出空间,让供应商有能力、有时间改善社会责任行为。供应链责任是对主导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多重目标的融合要求企业有坚定的社会责任信念和出色的制度创新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相比,供应链责任更能体现社会责任运动的主旨。

“责任”视角下的供应链管理

冯宗智:我们今天谈的话题,我个人感觉多少有点超前,因为现在很多企业对责任的理解都还局限在企业内部,而我们已经把责任延伸到了供应链之上,这其实有很大的现实背景,比如,不久前发生的丰田“召回门”、富士康跳楼事件,其背后都能从供应链责任上找到原因。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企业在供应链上的责任,对此又要如何管理?

王志乐: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市场出现以后,跨国公司原来是在若干国家之间跨国经营,现在是全球的布局,整个价值链遍布全球,这是重要的一个战略转折。从过去跨国经营到未来全球经营,企业越来越专注于它的长项,把很多业务都外包了,外包大大延长了供应链,也使管理变得尤为复杂。跨国公司战略转型,就面临着一个挑战,能否管理好产业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整体,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要管理好这个企业系统,必须强调安全、绿色、节能、环保等。跨国公司更强调全球战略实施的同时要把全球的责任承担起来。这些全球的责任,是一个全面的责任。

现在,跨国公司或者是全球公司已不仅单方面强调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考量,正在从单一责任走向全面责任,从过去单一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这种责任,走向全面的、全球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把产业系统中价值做好,包括纵向的产业链、供应商、客户;横向的包括合作的企业。把整个系统做好、做完善。

供应链的管理,过去强调的是按时、按量、按质,现在涉及到全面的全球责任。如果把这一部分抓起来,我觉得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路、新的标准,在整体上可以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李晨晔:目前在与中国企业探讨责任管理的时候,企业总是要问具体的执行、组织方面的问题。提到责任,从这20多年来的发展,其实有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只要不出这个边界,社会的法律和其他包括政府是没有办法的。其实这些不仅仅超越了责任,到底这个商业模式是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是不是真正的能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也是对过去20年关于责任的思考和责任实践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责任边界其实对于中国的企业,变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必须从产业链的角度去看它的责任。

20年前,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的一些品牌的服装企业在亚洲地区开设血汗工厂,然后被媒体曝光,很多大品牌的服装企业的老总们,被电视记者追得很难看,企业销售也受到影响。那时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些企业当时的辩白是说,那只是我的供应商,我跟他只是合同关系,我对他的这个劳动政策没有管理的责任,也没有管理的权利,但是实际上,无论是从社会的舆论还是从法律上来说,这个说法都不恰当,这个也是后来大家探讨责任边界问题的很重要的方向。

关志华:巴斯夫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讨论2010年的公司愿景是怎么一回事,我是从这个时候加强了思考。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我们大型公司,应承担怎样的一个责任?比如在地震的时候,很多公司认为这个社会责任就是直接捐赠。当然捐赠也是社会责任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所说作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不仅能够按照法律规定,投入最少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来完成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企业,第一个要考虑的,当然就是我们过去说的利益最大化。但是除这个之外首要考虑的就是员工,所以富士康的问题就出在这,如果你都没有好好地对待员工,怎么可能对社会有责任?第二个要考虑的是一个企业无论是服务,还是产品,都必须讲究责任。对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担保以及客户都要有责任,这个责任是超越自身的责任。第三个就是管理好整个的供应链。一味地压低供应商的价格模式并不是最有利的。所以整个供应链的责任,要考虑到商业模式的问题,以及帮助你的整条供应链,包括运输商、服务商、原材料的供应商等,还有一些下游重要的客户,这些管理好了后,还要考虑到对周边能够影响得到的社区,对整个地球都有责任。但是现在就慢慢发挥影响,第一影响就是,员工、客户、产品供应商,供应链。这些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都要考虑的,然后是企业周边的社区,就是对社会长期发展的一些教育考量,最后再考虑当自己作为某一个领域的领航者,公司的产品能帮助解决未来世界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这才是转型了。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做企业社会责任?以前是因为要减少风险,碰到什么事情后还是不错的一个公司,公司形象还好。这个最基本的责任实际上看到的是往未来的市场发展的方向。比如说我们是做化工的,就要从节能减排到低碳经济,怎么去节能减排?我们现在是把握到一些全球长期发展的趋势,包括城市化、全球化、能源管理、人口的老龄化。但是我们作为化工企业,怎样去投入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换句话说是怎样开发未来的一个市场。

所以从现在开始研发要考虑到我们未来发展的这些事情,从整个的社会责任,从最基本的延伸到我们附带的责任,以及对周边的影响,然后作一个长期发展未来市场的一个布局。从这样一个层次来推动一个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要建立我们本身的企业文化,然后要把企业文化与自己的员工、团队很好地组织起来,把这样的一个力量凝聚在一起。发挥它巨大的作用,这个是企业要做的事情。

责任管理要成为价值创造

冯宗智:供应链责任的最终目标是与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分享企业的成功、成果和经验,那么,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落脚到供应链管理,改变和完善参与企业的运营方式,形成一个供应链企业或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机制?

关志华: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碰到一些问题,都是以前没有经历的,这些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很复杂的,而且是有很多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够通过集中社会的力量,用社会的力量,去解决社会的问题,然后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比如,中国大部分的地区包括珠三角,发展到今天,是否还是应该继续用外来劳动力来发展这种经济模式?

王志乐: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上的社会责任也是如此,比如现在的企业不光是自身的这个企业,而且还要带动整条供应链、价值链以及产业企业改革。这个不是独善其身,这是要带动整个行业、整个产业系统的责任。所以这样一来,现在这种互利共赢是一个高度,哪一个企业首先进入这高度,它肯定要调整相应的模式。

李晨晔:我们讲责任的这个边界,实际上责任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误区,也是一个挑战性很大的误区,就是责任的价值,就是说我们一个企业负责任究竟是价值创造的过程,还是一个成本增加的过程。实际上我们中国有很多的企业,包括富士康这个案例有很多的报道和分析,具体注重看的都是这个方向,真正值得我们研究责任管理的几大方向,无论是员工、客户还是供应链,实际上都是价值创造的过程。这个其实是很多企业做责任管理的时候,更注重的地方。刚才大家谈到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巴斯夫就去看未来20年是什么样的情况,这是很多大企业特别是处于上游的这些企业,强迫自己去看未来15年、20年这个地球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会往哪个方向走,这个方向跟现在做的方向有怎样的关系?一旦你去看这些事以后,责任的价值创造的这个内涵就明显了。如果说一个企业被锁定在现在这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中,锁定在它这个商业模式的过程中,然后被更大的价值、逐渐的价值创造过程锁定,确实是有问题。每一个企业的老总和他最核心的团队,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就是要面对这种责任的边界是什么?

关志华:其实我们也在反思这些问题,也有一些相对应的措施。其实我们也尝试过,考虑到像杜邦这样子作为一个商业的模式,但是我们现在发现,当你在推动一个事情的时候,同时又有一个商业模式,是很难做成的。如果只有一个商业模式的话,那你就只能按照这个商业模式去做。同时你又再去推动其他的,这个边界很难定位。

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性思维,就是怎样把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因为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彼此都有关系,但就是怎样把这些东西能够做更好,让它更有影响力?那么每一个阶段的效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怎样把他们不断地优化、整合、结合外面的力量再推动,并找到志同道合的专家一起关注我们这个活动?我们希望这个战略不断优化。

李晨晔:无论是作为一个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如果要在挣钱和负责任之间选择一个的话,我觉得这个决策不难做,如果光想责任不想挣钱,那就不挣钱就是了,或者是光想挣钱,不想这个责任,那光挣钱就成。但作为一个企业责任管理的真正原则,就是要把事情做得又负责任又挣钱,这个才真是中国企业做责任管理的难点。

需要一个沟通界面

冯宗智:我们知道,从2006年开始,巴斯夫“1+3”企业社会责任团队联合其他一些大公司,率先倡议了“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项目是每个公司带动其供应链中三个业务合作伙伴,向他们传授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佳实践与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从而将企业社会责任原理和经验带给国内企业,现在回头来看,如何评价“1+3”这个项目的收获?

关志华:巴斯夫的“1+3”企业责任项目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案例,我们以这样的一个项目来带动供应链的管理,实现最终供应链管理得好,对我们的产品安全以及环保,以及对整个社会都会带动。我们为什么要管理供应链?因为我们化工产品只是某一部分,基本上没有一个产品是可以在终端市场买到的,所以作为中上游的我们,希望通过自己去管理、推动,然后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我们希望通过“1+3”社会责任项目,作为带动整个供应链的一个思维,背景就是希望我们不要忽略这个供应链上的社会责任。

王志乐:“1+3”这个项目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挑战到底是什么?

关志华:因为这是一个新的项目,它会有很多挑战,其中一个是我们内部怎样结合自己的资源来针对一个项目。而且这个项目,不在我们平常工作范围之内,但是它可能是包含各个不同的组合并配在一起,这个挑战,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发现在一个组织的架构里,无论你是怎样的组织架构,永远没有一个现有的组织架构能够为了未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我们都是用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生产线、用自己的那个地域分区,各种的举证来做一个组织架构。但是有一些新的项目,只是靠项目组来处理,在这个过程我们就会发现,怎样让我们这些公司的团队,能够结合自己本身的力量,发挥大团队精神。我们公司不同层次的人跟合作伙伴有这样的一个所谓跨中高层的沟通。

现在我们的文化交流,我们的理念交流,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它也会推动“1+3”。我们发现有很多都是要把公司资源进行跨部门的整合,这样资源整合后来针对一些未来问题。我们就发现很多未来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完全符合我们这个未来的战略,所以它本身也是一种挑战,那里面很多都是一些沟通上的问题,更是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王志乐:关于“1+3”,原来没有“1+3”合作的时候,你和供应商的联系与现在相比,主要差别在哪?现在做到“1+3”的,他们主要差别在哪?

关志华:我们现在做的“1+3”,我们认为自己的资源还是有限的。第一就是在中国工商理事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这个实施的平台,去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第二,我们自己已经做了两轮,策划两轮,第一轮是学习的过程,我们是跟业务的伙伴一起;第二轮我们加起来是18个,我们怎么只有18个客户供应商,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现在是可以有选择性的来参加。同时有着这样的1+3,我们其他的一些合作伙伴,他们会看到巴斯夫是跟以前不一样了。一种不同的商业模式的管理方法,我觉得这种观念与价值超过业务之间的一个盈利,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