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茶叶知识常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茶汤 色差 感官 品质
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03-02
茶叶不仅含有诸多对身体有益的元素,其品饮更是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茶叶的色、香、味及其品是饮茶文化的关键词,其中茶汤的色泽能够给人以直观感官上的享受,而其本身也是饮茶和茶叶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茶叶分布广泛且品种多样,不同品种的茶叶的茶汤颜色各异。而同一品种的茶叶,茶汤也会因茶叶大小、制作手法、存放年限等原因而不同。茶汤的色差与其感官品质密切相关,直接影响茶叶的销售和饮用效果。
1 茶汤颜色的形成及变化
茶汤的颜色的形成主要是因所含元素本身颜色,或发生氧化、发酵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不同茶叶的茶汤会因茶叶品种、制作工艺等原因而不同。而泡好的茶叶也会因水质、时间、沏茶方法而不同。常见的绿茶茶汤中含有黄绿汤色的物质,绝大部份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物。组成茶多酚的有花黄素与花青素,大多能溶于热水的有色物质。花青素的种类很多,有黄色、有绿色,是绿色茶汤的重要部份。儿茶素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部分氧化,变成极易溶于热水的黄色物质,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加工过程中茶温度不够高,会使儿茶素进一步氧化,由黄变红褐色。一杯茶若放久了,颜色会加深;茶叶保存不良,冲泡出来的也会呈现深色,是因茶多酚氧化所引起的。
再如红茶,因红茶不经过高温杀青处理,茶多酚变化剧烈,尤其经过发酵以后(渥红),茶多酚大量氧化,颜色加深,变成红黄色、红褐色物质;主要有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统称为红茶色素,所以优质红茶的茶黄素与茶红素含量较多。此外,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冲泡后的茶汤呈黄红色。黑茶都是用粗老的鲜叶为原料,茶汤为棕红色。黄茶类茶汤色泽黄色,叶底黄色。白茶属于轻度发酵,茶多酚在未经氧化的条件下属无色,而稍有氧化就变成黄白色,因此白茶的汤色黄白而明亮。
从上可以看出,茶汤的颜色与茶叶的品种直接相关,同时也受茶叶加工方法的影响。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茶汤和变化规律。因此,茶汤的色差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必须建立在茶叶品种识别,茶叶加工工艺等的判断的基础上。此外,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也直接影响着茶叶的感官品质。
2 茶汤色差的消费偏好
消费者对茶汤的偏好差异较大,有的人喜欢清亮的绿茶、白茶,而有的人喜欢浓郁深色的乌龙茶、黑茶等。茶汤色差与茶味相配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茶品,因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得以满足。而对于行家或茶叶经营者而言,茶汤色差则直接反映出茶叶的品质,从感官看就能判断出茶叶的原料品质、存放、制作工艺等等情况。
2.1 消费者的茶汤色泽偏好
普通消费对于茶汤的偏好,完全依据个人的直观感受。大部分消费者都能接受绿茶、花茶等颜色较为透亮,香气较为清新的品类,而如铁观音、乌龙茶等味道浓郁、颜色较暗的品种,则受大众关注的规模稍微小一些。消费者对于茶汤颜色的偏好与年龄、性别及职业等有较强关联。如某些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限,且无闲余时间进行品茶,他们更喜欢颜色和口感能够持续很久的品种,铁观音及大叶绿茶是他们比较日常消费最多的。对于只能持续一两冲,且颜色较淡的品种,并不能引起这类人群在感官上的共鸣。而对于一些白领阶层,则更加喜欢颜色清淡,气味柔和的品种,如龙井、普洱等。
随着各种饮料的诞生,喝茶,品茶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如何识别茶汤更是只有少数人有兴趣去学习。许多新生代对于茶叶并没有强烈的感官认识,如他们对于大部分的绿茶不能很好地分辨,而只关注口感是否好。
2.2 以茶汤辨别茶的优劣
对于行家而言,茶汤的色差是茶叶品质的辨别重要标准。各类茶基本上都有其标准的茶汤颜色,大多数以透亮澄清其颜色突出者为上,红茶除外。如绿茶茶汤颜色碧绿,而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乌龙茶茶汤呈橙红色,具有熟果味的芳香。如果颜色昏暗、有青草味或涩味,甚至一泡后就淡然无味,则说明茶叶品质较差或已变质。当然,茶汤的颜色也会因为器具、水质而不同,因此在对茶汤的颜色进行鉴别时,需要认真筛选并清洁茶具。茶树在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因此使用偏酸性的水进行冲泡,可使茶叶的颜色表现地更加突出。而我们常用的金属容器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在用金属器具烧水冲泡时,会使得的茶汤颜色变暗发黑。
3 茶汤色差与感官品质的关系
茶汤的色差包括不同品种之间的颜色差异,也包括同品种茶叶中因不同原材料、制作工艺等呈现不同的颜色。茶汤的色差与感官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受消费者的偏好和认知、茶叶的品质、泡茶的器具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色差大小与感官品质之间的正向或负向的关系。因此,综上所述,茶汤色差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包括:茶汤色差与品种直接相关;消费者偏好决定其对茶汤色差的感官认同;茶汤色差反映茶叶品质:
3.1 茶汤色差与品种直接相关
茶汤的色差在不同茶叶品种间的差异较大,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茶汤色泽,因此没有优劣之分。因此,每一品种的茶都应保持其特有的茶汤颜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身的差异性。在同一品种茶叶中,茶汤颜色会因为季节、叶芽生长阶段、加工深度等的不同而不同。在对茶汤的感官品质进行鉴定时,必须以明确茶叶的生产加工过程为前提。而不能过于死板,否则会做出不科学的判断。
然而目前,在市场上,不良商家利用添加色素等等手段,人为改变茶汤的颜色,以冒充优质名茶。这不仅影响到正品的声誉,更是对消费者的权益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但是,经过人为处理的茶叶,在经过几次冲泡和品尝后,其本质会很快显现。因此通过观察茶汤及口味的变化,能够高效地识别出茶叶的品质。
3.2 茶汤色差反映茶叶品质
对于同一品种的茶叶而言,茶汤的色差能够直接反应茶叶的品质。以普洱茶为例,茶汤呈翠绿而微黄,清澈鲜艳,则表明鲜叶采制及时,杀青恰当,干燥迅速不受沤的优质晒青毛茶汤色,早春茶常见此汤色。随着生茶的不断陈化,汤色逐渐变为杏黄明亮。而当呈现黄汤时,即晒青毛茶汤色黄而无绿色,则表明晒青茶在加工时,杀青叶湿热“闷黄”或揉捻叶受沤变黄的表现,属不良茶品。
通过茶汤对茶叶进行品质鉴别,需要具备深厚的茶叶知识。对于广大群众而言,茶叶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在购买茶叶时仅仅凭借感觉,而不法商贩在销售的过程中,往往会利用优质的试用茶来让消费者辨别,真正的包装中却是经过处理的次品茶叶。因此,质检工商部门,应当建立起茶叶销售和追踪的信息管理体系,对于问题茶叶进行追根溯源,并禁止不法商贩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行业。只有消费者有信得过的品牌和检验,才敢放心大胆地喝茶。
3.3 消费者偏好决定其对茶汤色差的感官认同
茶的感官品质也是一个主观的感受,它取决于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同。首先,消费者必须对不同的茶叶有基本常识性的了解,如优质的绿茶、红茶的茶汤颜色一般是什么样子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如何变化。其次,消费者都有自己喜爱的茶叶品种,对茶汤的颜色也是一样。对于自身偏好的茶来说,其茶汤的感官品质也是最高的。因此,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讲,只有消费者具备辨别茶叶标准茶色的能力,才能客观反映茶的感官品质。
对于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而言,通过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普及茶叶知识,能够更好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例如,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其喜好的茶叶,赠送“品茶知识卡”,图文并茂地宣传其所买茶叶的特征,茶叶辨别方法,品茶技巧等等。特定消费者都有一定的茶叶偏好,并长期保持不变, 一旦消费者学会了识别自己喜爱的茶的方法,那么对于后续的销售而言,能够跟进一步与消费者进行品茶及茶文化层面的交流,增进消费粘性。
4 结语
茶汤的色差存在于不同品种的茶叶之间,也存在于同种茶叶的不同产品之间。茶汤的色差是特定茶叶的特色,因此不能以色差来直接论定感官品质的好坏。同时,茶汤的感官品质是人的主观判断,反映的是个人对茶叶的偏好,因此感官品质必须与消费者的偏好紧密联系。此外,通过茶汤能够判断茶叶的品质,消费者必须对自己偏好的茶叶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进行所谓的品茶。同时也是作为一种防伪的方法,避免自己受到欺诈。
参考文献
[1]方元超等.茶汤色、香、味的变化机理及提高茶汤品质的方法[J].冷饮与速冻食品加工,2000(4).
[2]孙庆磊等.不同浸提方法对茶汤品质的影响[J].茶叶,2005(2).
通过本专业学科组会议交流学习、企业调研、本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商榷、在校学生咨询,以及毕业生的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做了调查,明确了此课程当前的主要培养方向。旨在扩大高等学校广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认知和文化鉴赏能力,为进行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精髓奠定基础;培养和促进学生未来在职场中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和个人文化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满足社会对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一)中华茶文化概论
本部分主要是系统地介绍茶的起源和发展史、中国茶叶的对外传播、世界茶区分布及茶叶分类、我国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历史与现状、茶具艺术鉴赏、茶的冲泡与品尝。借以此部分历史、经济、农业、美学等方面的系统介绍,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多角度认识。
(二)中国各式各民族茶俗例说
了解民族茶俗(汉族和少数民族茶俗),从而剖析中华民族大家庭与茶的源远流长历史渊源,以及获知民族茶文化发展的背景及在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课程讲授时,结合不同民族的饮茶时间,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的影响,来阐述最终形成的不同沏茶方法、饮茶方式和用茶目的等不同的民族饮茶习俗。将故事和风俗寓于学习中,让学生在掌握此部分内容和了解不同民族风土人情二者兼得。
(三)世界各国茶俗例说
茶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各国后,在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世界各国不同的茶俗,主要有亚洲国家茶俗、欧美国家茶俗、俄罗斯和东欧茶俗、非洲国家茶俗、大洋洲茶俗以及南美洲茶俗。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茶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后所形成的不同国家饮茶风俗。
(四)茶与政治、经济、宗教、文艺
从茶政与茶法、茶与宗教、茶与文学艺术三个方面,剖析茶与政治、经济、宗教、文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以茶叶为媒介,茶马古道为例,诠释经茶马古道的茶叶传播与外来文化交往、交融、整合与涵化,形成富有地方民族色彩,又具有鲜明的外来文化影响的文化特征;作为古代重要的贸易交通要道,加强了中国与国外的贸易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宗教文化交流。
(五)茶与健康
被称为国饮的茶,其保健功能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研究的领域更是大有增多。本部分主要包括我国历代医学关于茶的论述、现代医学论茶叶保健作用、茶的心理保健作用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茶叶保健功能的活性成分、并获知这些功能成分所对应的功能,了解中国国饮的健康魅力之所在;并知道如何正确饮茶和健康饮茶。
(六)茶宴、茶点和茶酒
介绍茶宴与茶肴,浆茶、粉茶和茶点心,茶酒与茶鸡尾酒的相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如何制作和评比这些制品。通过此章的学习,让学生扩宽了茶除了饮用以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更充分完美地利用茶叶,延长茶叶茶业链。
(七)茶文化大众窗口——茶馆
介绍不同形式茶馆(当前中国主要的宣扬茶文化为主的茶艺馆)的主要管理模式和内容,包括北京“五福”茶艺馆、上海“湖心亭”茶楼、西子湖畔茶馆、重庆中华茶艺山庄等茶艺馆。通过茶艺馆的设计、管理和内容介绍,以及组织参观校园周边的较具特色的茶艺培训公司、茶楼设计公司和地方茶艺馆,综合凝练学生对前六章内容的理解,并提升学生从设计学、美学和贸易管理学的角度综合认识茶文化。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根据《茶文化学》课程内容设计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茶文化与茶俗、茶与健康、含茶食品、茶艺馆。每个模块教学内容都相对独立,在教学中不同的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模块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课程内容的1-4部分除了正常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外,还带了茶叶、茶具现场展示,辅助加深茶叶分类、茶具欣赏等;展示不同的茶叶和不同的茶具匹配型号,以及其分别的冲泡方式和礼仪。
(二)新型茶叶产品和日常生活的健康常识介绍、吟诵结合茶叶冲泡,融艺术、生活所需于学习中。茶与健康部分的内容偏工科,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且降低掌握知识的难度,主要是先展示新型的含茶产品,再逐步导入这些产品中所主要运用的是茶的何种功能,从而引发学生主动了解茶的功能成分的积极性;在茶保健功能介绍时,增加了宋代、唐代的有茶叶保健功效解说的诗词,并采用吟诵的方式讲述,寓文学、艺术于茶健康知识学习中去。
(三)含茶食品展示与品尝、结合实际操作制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携带简单易做的含茶食品(抹茶饮料、抹茶蛋糕等)到理论知识的课堂上去,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些产品的制作,并真正地了解产品的特性,扩大学生对茶和茶文化的认识,增大茶与生活的贴切度。
(四)实际参观周边较具特色的茶艺培训公司和地方茶艺馆,并介绍学生到其有兴趣的茶艺馆实习。除了课堂上不同的中国特色茶艺馆介绍外,还联系近边的茶艺培训公司和地方茶艺馆,并带部分学生前往参观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茶艺馆的整个运营理念,懂得学习的重点部分;同时也让茶艺馆工作人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扩展其运营模式。
四、考核方式的改良
考核的方式从单一的期末统考,改为了平时作业、上课心得和项目完成考核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其分别占总成绩的20%、20%和60%。平时作业学生需手写交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直接复制信息的可能,增加其手写记忆的部分;并且还期待通过手写作业增加学生对茶文化的全心感受经历。上课心得可根据学生自己的感受,撰写内容可包括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信息、对茶文化的感受、茶食品制作的领悟、或是对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等等。在课程初期,提出一个可执行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项目,5-7个学生一组,自己确定项目任务、目标,并制定项目完成计划和实施方案,最后在课程结束时,交付审核并计分。
五、教学改革的反思
对于《茶文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反思。
(一)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掌握和创造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把自己从课堂的讲授和知识的灌输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不断地和社会接轨接触新的知识,并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样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
(三)茶室和茶具的建设除了软件上的更新,硬件上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必备的;茶室和茶具的更新建设,才能有效地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的不断前进,茶文化也出现更新,茶具也是不断地配合改进。譬如现有的红茶泡器则是新型退出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建设茶室和茶具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二、实践内容:该公司主营茶品,并且兼售烟酒,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中国是世界茶产量第一大国、茶出口第二大国。从国内来看,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从国际需求来看,中国茶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另外中国茶产业已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持,也得到投资者的关注,茶产业开始走向规模化、现代化、正规化,未来增长潜力很大。浙江、江苏、福建等产茶地区已经把茶产业作为重要的扶持产业,茶产业基地蓬勃兴起。制造茶的工艺技术开始从手工化向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过渡,制造企业也加强了茶品牌的建设。
我们分两个班倒一替一天倒,早班八点--晚六点,晚班十点--晚八点,我在首山分部主要负责销售,从点滴小事做起熟记产品报价对每一种茶叶的功效都能熟知。刚开始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是不能言喻,对烟酒茶一窍不懂的我,开始像模像样的对客人进行介绍,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张不开嘴不知怎么跟客人攀谈,但是强大的内动力推动着我,我想真诚的笑容也许是打动客人最好的方法,第二个问题就是‘站不住’,每天回家腿都疼、在柜台前也要将重心不断的更换觉得腿好像粗了,不过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并且我现在也深知挣钱打工的不易,以后花父母的没一分钱都应该仔细,把钱花在刀刃上。
三、实践结果:我在售茶的同时也学会了一些选购茶叶的常识,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区,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所以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种信念,我们加入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我以“善用专业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暑假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这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让我认识很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的。以前实践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社会实践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就像刚开始时我到饭店那样有一点胆怯,但后来是自信给了我勇气。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缺乏社会经验等种种原因往往使自己觉得自己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所以应该尝试着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有人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关键词】普洱茶;营销;品牌
一、引言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的文化营销事件让大多数消费者都知道了“普洱茶”三个字,但文化营销仅仅起到一个时尚引导的作用,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知还非常有限,甚至还停留在追随时尚潮流的阶段,迫切需要在现有的文化时尚的基础上,更多传播普洱茶的消费时尚,挖掘普洱茶的消费需求。
二、普洱茶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普洱茶市场缺乏监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2006
年~2007年前后,普洱茶市场异常火爆,受高额利润的驱使,一些不法经营者往往将自己的普洱茶冠以古树茶或乔木茶的名头,以求提高产品价格;以非原产地大叶种茶冒充原产地普洱茶,虽然外形相似但品质差别较大;将存储年代较短的普洱茶套上老陈茶的外衣,高价误导消费者等等,一时间假冒伪劣或虚假包装的普洱茶充斥市场,使得普洱茶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一些消费者满怀期望去消费普洱茶,但是却难以买到真正的普洱茶。市场的混乱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是巨大的,有些商家为了推销普洱茶,提供一些质量上乘的普洱茶让消费者免费品尝,但有部分消费者对其嗤之以鼻,不愿意品尝,由此可见前几年普洱茶过度的炒作给消费者留下了多么不好的印象。
2.商家过度宣传保健功效,难以培育客户忠诚。为吸引大量顾客购买,诸多经营者宣传时都声称普洱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这种宣传诱导下,很多消费者过度关注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对普洱茶的期望过高,可饮用以后发现其没有像宣传的那样效果明显,消费者的满意度下降,进而怀疑普洱茶的价值,故难以形成客户忠诚。其实普洱茶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需长期饮用才能显现它的保健效果。
3.消费者无法鉴别普洱茶卫生品质,消费信心缺乏。普洱茶作为一种饮品,它的内在品质主要由卫生品质、保健营养功能品质和风味品质三个方面构成。卫生品质是决定普洱茶能否食用,能否作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普洱茶经过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发酵以后,发生较大的变化,难以看见茶叶的原貌,尽管其消费欲望很强烈,但相当多的顾客对普洱茶的卫生品质不放心,主要是担心是否发生霉变,导致购买动机不足,因此需要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品牌保证其优良品质。产品的品牌日益成为影响消费者购物的因素中主要的一个方面,品牌己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产品的符号,而是体现了产品的内在价值。云南大多数普洱茶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把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来运营和保护,市场上部分普洱茶品牌混乱,很多都没有生产、储存和销售标准认证,使得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内生产普洱茶的厂家超过2000家,市场上较为知名的品牌却不过十几个,特别是信誉度很高的品牌更少。绝大多数消费者表示购买普洱茶要先开汤审评,再决定是否购买。
4.消费者普遍认为普洱茶价格较高,购买动机不足。但凡向新顾客提及普洱茶,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普洱茶价格比较贵”。其实,相对于其他茶叶,比如西湖龙井之类的名优茶,普洱茶的价格还是比较低的。大家之所以觉得“贵”,主要是2007年“泡沫”遗留下的阴影。2006年~2007年上半年,大量游资进入普洱茶市场进行商业炒作,普洱茶平均升值100%~200%,有的甚至升值超过10倍以上。2007年下半年以来,身价普遍缩水30%~50%;普洱茶产业一头扎进“冰河期”。普洱茶的价值也开始从被炒作转向被低估。此外,消费者没有考虑到普洱茶的冲泡次数。由于普洱茶的内含物极其丰富,相对于其他绿茶,普洱茶的冲泡次数是其5倍左右,因此,同样价值的茶叶,普洱茶的实际价格是比较便宜的。
三、普洱茶营销策略
1.加强监管,严把产品质量关。质量是普洱茶的生命线,离开质量,一切就无从谈起。企业要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低成本的产品,必须抓好企业的内部管理,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普洱茶相关生产企业应认真贯彻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和《云南普洱茶综合标准》,宣传《普洱市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产技术规程》等知识。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加强监管,明确不同种类的普洱茶市场准入门槛,使普洱茶生产流程走入正规化,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应建立茶叶专项权威鉴定机构与执法机构,实施长期有效的茶叶市场监管。
2.坚持科学宣传,取信于民。由于诸多消费者还不具备普洱茶的基本常识,为了让顾客对普洱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对普洱茶品质的怀疑,企业应下大力气搞清普洱茶的健康机理,实事求是,科学制定宣传基调,以让人们认可的数据、事实,来阐述普洱茶的文化内涵与保健功能。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基本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以帮助顾客掌握产品信息,提倡理性消费,切忌夸大、不实甚至是神话普洱茶。宣传过火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一旦失去诚信将很难弥补,应该禁止并查处那些不实宣传,防止误导消费者。
3.塑造和保护品牌,维护消费者利益。与普洱茶悠久的历史相比,其品牌的塑造远远不够。在顾客缺乏产品知识发生购买障碍时,只有品牌传递给消费者准确且值得信赖的信息。如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一个固定的品牌形象,就谈不上品牌忠诚度,更不可能形成一个稳固的消费群体,企业的营销策略就会迷失方向,这对企业的发展将极为不利,因此,塑造品牌形象非常重要。企业要做好普洱茶质量认证工作,创立并保护自有品牌,塑造品牌的同时也要保护品牌,只有在不断进行品牌创新的同时,加强品牌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使企业在品牌创新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4.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努力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茶产业将随着高新技术成果的不断出现而迅速增长,企业需要不断地分析研究国内外市场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茶叶资源的经济价值,积极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在发展传统普洱茶的同时,积极发展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等新型茶饮料,大力开发茶药品、茶食品、茶多酚、茶色素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开发药用价值,积极向医疗、食品、日用化工领域拓展。
5.探索营销创新模式,推进普洱茶市场的繁荣。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让广大民众接受并喜爱普洱茶,就必须吸收一切先进的营销手段,并积极拥探索营销创新模式,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最终赢得胜利。将体验式营销发挥到极至的星巴克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体验营销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产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能够创造使消费者参与、值得回忆的活动。体验营销销售的不仅是产品与服务,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愉悦体验,消费者愿意花高出产品或服务本身价值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钱去购买的一种喜欢的感觉,目前正在兴起各种类型的普洱茶体验馆及会所就是普洱茶体验营销战略实施的例证。总之,营销创造需求,这是一个求新、求异、求变的时代,普洱茶产业呼唤创新,尤其是在营销领域。
参 考 文 献
[1]肖明超.亟待激发的普洱茶消费时尚[J].普洱.2007(2)
[2]苏潇,吴茵,薜玉.关于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5)
[3]吕才有,张娅玲等.普洱茶营销战略的PEST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产业活动主要是指中学地理涉及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等相关知识。从近年高考试题看,本专题内容为必考板块。表1为2011—2013年高考试题中涉及本专题考查的统计。
从表1的统计和分析看,本专题知识是高考必考点,具有以下特点。
分值比重高。近三年的试题统计看,无论是全国卷、省区卷,课标卷还是大纲卷,本专题分值基本在10~20分。从该较高的分值比重可以得出本专题是中学地理主干知识及高考的必考内容。
突出主干知识、能力考查,考查形式多样、注重与生活结合。从表1的考点统计看,始终围绕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产业生产、结构、特点、发展、布局、联系、转移、影响等主干知识进行命题立意;从考向分析看,命题者趋向于考查微观区位原理分析,如某具体农作物生长、生产、销售、加工;从考查要求看,凸显地理四项能力考查,注重地理学科思维能力考查;材料呈现形式多样,以图、表、文字或其组合的形式呈现;注重考查生活中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2013年四川卷中服装工业区位考查,就渗透了对考生服装原料生活常识的考查。
综上所述,抓好本专题复习就必须树立以基本概念为基础、原理规律为骨架、方法技巧为载体、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复习理念,立足学情,有针对性地复习,才能做到有效复习、高效备考。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本专题复习。
二、基本概念解读
概念是任何学科的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从概念学习开始,地理学科同样如此。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掌握概念须抓住内涵和外延这两个基本特征,如“自然资源直接来自自然界且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其内涵就是“直接来自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把握住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其外延:汽油不是自然资源,因为它非直接来自自然界;砾石不是自然资源,因它目前对人类无利用价值。内涵和外延呈反比关系,即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亦然。
1.农业的特点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获得产品的生产活动。农业的生产对象为植物或动物,一般依靠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也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农业区位选择实质是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
2.农业地域类型与农业类型区别
前者是具体地域农业生产模式,如季风水田农业;后者是指按不同标准对农业生产概括性分类,如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
3.农业区位条件与农业生产特点区别
前者是指影响和决定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因素,是外部的,如光照、热量条件对熟制、作物种类、产量质量的影响;后者是指农业生产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是本身的,如农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4.生态农业与立体农业区别
前者是在着重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前提下,获得较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农业模式;后者是指地势起伏较大的高海拔地区,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布局农、林、牧业生产,农业生产具有垂直变化、立体生产特点的农业模式(狭义),如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两者属于并立关系,有“交集”。
5.区位的含义
两层含义:一是指某地理事象的地理位置,二是指与其它因素的相互联系。例如,学校的区位既包含学校的地理位置,又包含学校与其它因素(地形、交通、环境条件、文化氛围等)的联系。
6.工业的含义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与农业相比,工业除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依赖不大,工业在区位选择上比农业灵活得多,也复杂得多。工业生产具有连续性(除某些农产品加工业),工业产品一般为商品,工业生产追求经济效益,考量投入和产出、成本和价格,使得工业区位选择不断变化。
7.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三者属于递进关系,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再形成工业地域。
8.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
与工业集聚相对,目的是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新建企业迁出老工业区。例如,鲁尔区把炼铁高炉建到荷兰沿海;二是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与组装企业之间相距较远,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零部件生产企业分布在许多地方,如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工业分散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地域之间人、物和信息流动。
9.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前者是指以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如鲁尔区。后者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工业部门仍以传统工业为主,但企业生产、规模、组织形式与新兴工业相似,如第三意大利;二是以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如硅谷。
10.交通运输的含义
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1.商业和商业中心
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的商业包括服务业。狭义的商业中心是指城市内主要从事商业活动的空间地段,广义的商业中心是指具有商业职能的城市。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12.商业网点的含义
一定的地域内由若干个商店组成商业网点。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组织形式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三、原理知识梳理
本专题是人文地理的“核心”,是人地关系的集中体现,是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因地因时制宜等学科思想的实践运用,贯穿了学科经典理论的应用。
1.农业区位原理
(1)杜能农业区位论。理想的均值平原中心的城市,只考虑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业生产方式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即著名的杜能圈。例如,城郊农业的变化是其具体体现。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图1)。
■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表2)。
■
(4) 我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表3)。
2.工业区位原理
(1) 韦伯工业区位论。其基本思想是最低生产成本费用吸引工业布局,理论核心是选择工业区位时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尤其要把运输费用降到最低程度,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运费指向论的工业区位三角为其代表。2005年全国卷、2006年四川卷曾考查过,因此复习时应引起重视。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图2)。
■
(3) 基于成本考虑的五种导向型工业(表4)。
■
(4)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图3)。
(5) 传统工业区(表5)。
(6) 新兴工业区(表6)。
(7)我国四大工业区比较(表7)。
3. 交通运输区位原理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比较(表8)。
(2)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布局的区位因素(表9)。
(3)交通运输点布局的区位因素(表10)。
(4)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表11)。
(5)交通运输线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图4)。
■
(6)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平原交通便利,交通线路密集,商业网点密度大;山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稀疏且方式单一,网点密度小。
(7)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图5)。
■
四、方法技巧归纳
1.区位分析一般方法
(1)掌握要素。位置要素:纬度、经度、海陆;自然要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灾害;社会经济要素:市场、科技、劳动力(数量、素质)、资源、交通、政策、地租、经济状况(水平、结构、基础、历史、发展速度)。
(2)明确要求。全面分析:既要抓有利条件,也应考虑不利条件;对比分析:既找出相同因素,也理出不同因素;优势分析:同类中最具优势的条件;主导因素分析:具有决定性的因素;限制性因素分析:不可或缺的因素。
(3)考虑变化。区位因素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一般处于发展变化中,如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在地域上扩展,生产技术的变化使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减弱,则市场的影响在加强。
(4)明确步骤。首先,解读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其次,审题,分析区位类型,看清区位要求;最后,检索思维模板,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解答。
2.宏观区位选择一般思路
宏观的区位选择,主要包括某地区农业、工业类型(地域类型)、交通方式等,首先,应抓住影响该类型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其次,结合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有利、不利条件,整体考虑,进行合理布局。
3.微观区位选择一般思路
(1)农作物区位选择。必须了解常见作物的生长习性(热量、光照、积温、生长期、地形、土壤等要求),选择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进行种植。农作物的区位选择考查是近年来的高频考点,复习时应高度重视。
(2)工业部门区位选择。根据该部门的生产要求(原燃料、市场、技术、交通、工业联系、工艺流程、劳动力、产品特点、水源、地形等),结合地区的实际进行布局。
(3)交通线、点区位选择。根据它们的自身特点、区位要求,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进行选择。
(4)商业中心区位选择。根据其布局原理,结合区域实际进行区位选择。
(5)综合性区位选择。先考虑各自的区位选择,再综合分析,结合实际布局。例如,城市与交通结合(交通枢纽),就应先考虑城市、交通各自的区位要求,再结合分析,进行选择。
4.产业模式图判别(表12)
五、诊断纠错笔记
例1:图6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
1.由图6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2.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参考答案】1.C 2.B
【错因分析】1题学生易错选B项,从图中的确可看出T0~T1阶段剩余劳动力在减少,人均工资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的确缓慢地提高了,于是判断该阶段该区域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工业企业类型增长快,得出B答案。学生犯了常见也是致命的错误:概念混淆和逻辑混乱。从材料信息可判断该阶段的确是工业化起步发展阶段,可以推导出工业规模扩大,企业数量或规模增加,但是无法判断企业类型的变化,更妄说类型最多,规模、数量不是类型。还有部分学生是审题习惯不良,漏看类型两关键字而导致错选。
【纠错行动】平时加强审题习惯的训练,做题时一定要把关键词句用笔圈划出来,避免无谓失分。强化对概念的掌握和辨析,才能避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可精编精选该类型试题,进行定时专项训练方式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图7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
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甲图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错因分析】从今年阅卷反映来看,学生此题得分率不高,失分主要表现在第一点只答接近原料地,第二点只答交通便利,第三点只答接近消费市场或消费市场广阔,第四点只答劳动力成本低或劳动力廉价。失分原因是只记忆基本的答题模板,只答套话,没有结合材料所给的文字和地图信息进行提取、解读,再综合分析,然后组织因果明确、逻辑严密的答案。另外,学生的生活常识积累不足,不清楚服装工业的直接原料是纺织品,导致失分。
【纠错行动】区位分析类题目不能只是要求学生死记模板,背套话,正确的解题思路应该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区位原理,基本的分析方法、思维路径,结合材料所给信息,综合分析,组织指向清晰、因果明确、逻辑严密的答案。加强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针对性训练,提高归纳和演绎的思维能力,提高读图分析能力。注重与生活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和生活体验。
六、考前试题预测
生产费用最低的方案就是企业生产布局的最优方案。生产费用包括原材料取得费、生产加工费和产品销售费三部分,其中原料取得费和产品销售费受运费影响。
图8为某企业运输费与生产区位的关系图,图中RM为原料地,T为交通中转地,M为消费市场。读图,完成1~2题。
■
1.仅从运费对生产区位的影响来考虑,该企业应布局在:
A.RM B.M C.T D.RM与M中间任意一处
2.下列工业与上述企业布局相似的是:
A.鞍山钢铁工业 B.硅谷电子工业
C.三峡水电站 D.镇海石化工业
答案:1.C 2.D
解析:1题从题干要求只考虑运费,在图中找出总运费最低点即可。2题从图中信息得出该类型企业原料运费是水路较低,铁路较高,而产品运费相反。A项原料依靠铁路,B项原料依靠航空等高速方式,C项无关,D项原料依靠海运进口,产品通过铁路运往市场且运费特点与图中信息相符。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外来人口数量大,劳动力成本低
B.航空、铁路、公路构成便捷的交通网
C.市场需求量大,消费水平高
D.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水平较低
4.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主要意义是:
A.加快城市化速度,扩大城市范围
B.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
C.美化城市环境,减轻城市污染
D.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答案:3.C 4.D
解析:3题根据题干信息,都市农业是紧密依托都市,科技水平高、效益高的面向市场的现代农业,即可排除A、B、D选项。4题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都市农业可促进农业的结构升级,故选D。
5.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茶树喜欢温暖、潮湿、荫蔽、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环境。历代“本草”类医书在提及茶叶时均说它有止渴、提神、解困、消炎、解毒、消脂、降压、防止动脉硬化等功效。
材料二:武夷山区地处福建、江西、浙江三省结合部,区内沟谷纵横,雾日大致在100~250天/年,平均湿度可达80%,表层的土壤以红壤和黄红壤为主,PH值在5.1左右。
材料三:闽北地区产茶历史悠久,武夷岩茶是十大名茶之一。茶叶为闽北农业中的支柱产业,对于农民、城市居民都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政府大力打造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逐渐形成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产业。闽北武夷生态茶叶产业经济圈的构建进一步充实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容。
材料四:图9是清朝时期晋商将武夷山茶叶远销至俄罗斯的“万里茶路”示意图。
(1)分别说明图中南、北、中三段茶路采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主要原因。
(2)从俄罗斯当时的农业生产、膳食结构特点及茶叶的功效分析晋商将茶叶远销至俄罗斯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武夷山地区生产武夷岩茶的有利区位条件。
(4)简述构建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茶由野生发展到人工栽培,是在西汉时期。从晋代到南北朝,茶树的栽培沿江而下,到了唐代渐渐普及全国,形成天下尚茶的格局,著名的茶圣陆羽、学者卢仝都是唐代人。“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茶叶生产到了宋代得到空前发展,茶馆业也逐渐繁荣兴盛。“茶馆”一词的正式出现是在明末清初,明末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记载:“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至此,中国的茶馆已经日趋成熟。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定都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作为首都,京城文化有它自己的特色,因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北京的茶馆区域性不强,以大众茶馆为典型。北京的茶馆分几种类型,首先是大茶馆,茶的价格低廉,清代极为盛行,茶客以旗人居多,这里以喝茶为主,因人多而杂,便成为信息交流的中心,具有大众性。它的繁荣与北京特殊的城市地位有关,老百姓关心政治的同时又注重生活悠闲,茶馆里以服务性消费为主。其次是书茶馆,这里有艺人说书,客人要在茶资以外另付听书钱。然后是茶饭馆,这里可以喝茶也可以吃饭,但是提供的饭食非常简单,不像单纯的饭馆那么品种全面。茶馆不仅是饮茶品茗之地,也是茶客们获得常识与学问的场所,因为茶客品类复杂,学者、文人、官吏、商贩,形形,几乎可以把茶馆形容成活的图书馆。
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里的裕泰茶馆就是一家茶饭馆。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话剧《茶馆》,是他后期创作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剧本主要展现清末至民国将近50年间的茶馆变迁,不仅是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且重现了旧北京的茶馆习俗。热闹的茶馆除了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饭菜。玩鸟儿的、喝茶的、议事的、说媒的都喜欢到这里来。茶馆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地方,人们有事没事都可以来这里坐上半天。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老舍的《茶馆》已经成为历史,但茶却永远伴随着中国人,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像老舍一样的知识分子那里,茶馆已经成为了一种情怀。时至今日,茶馆不仅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同时也是颇受欢迎的社会公共生活空间。
1.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下列不是其优势条件的是( )A矿产丰富B劳动力丰富C环境优美D地价低2.企业把研发部门和总部留在北京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为政治中心B税收低C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多D用人成本低3.下列关于区域与其适合布局产业的搭配,正确的是( )A北京——制鞋厂B北京——钢铁厂C天津——汽车制造厂D河北——影视制作公司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2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儿茶素等成分,有明显降低血脂、预防心肌梗死、脑血管梗阻的作用。据此回答4~5题。4.下列是藏族人喜欢喝茶的主要原因是( )①藏族人食物以肉食为主,缺乏水果蔬菜,喝茶可以降低血脂 ②茶口味好 ③茶可以饱肚 ④茶叶能贮存很久,便于长距离运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如此奢爱茶叶的藏地却不生产茶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茶树的种植难度大B藏地是牧区,种植茶叶经济效益差C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宜茶树生长D当地市场狭小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3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6~7题。
6.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A①地——华北平原B②地——云贵高原C③地——塔里木盆地D④地——海南省7.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A热量不足;春小麦B水资源短缺;棉花C光照不足;水稻D降水少;甜菜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42015年1月16日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食化战略。马铃薯块茎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16~18℃,当温度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下图为我国马铃薯种植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马铃薯在华北平原种植的时期是( )A3月播种,5月收获B6月播种,8月收获C8月播种,10月收获D11月播种,次年2月收获9.西南混作区是一作、二作(代表熟制)的混合区,影响其混作的因素是( )A纬度B光照C地形D降水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5读我国某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回答10~11题。
10.图示反映该村( )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B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C医疗卫生水平高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11.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②加重就业负担 ③劳动力短缺 ④土地养老杯水车薪 ⑤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6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0 m,则图中甲地与乙地高差约为( )A200 mB250 mC230 mD300 m13.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间14时到达甲处,此时下列现象一定会发生的是( )A发现太阳位于乙地上空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正西漂流C看不到海边丙处游人D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14.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 )A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B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C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D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7正屋正脊是指主屋屋顶处的一条屋脊。下图示意海南岛东北部山地地区的某乡村正屋正脊线与等高线的关系,图中乙地为该区域点,等高距为20米。读图回答15~17题。
15.该区域的相对高差可能是( )A60米B70米C80米D110米16.海南岛乡村建筑不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坐北朝南的布局,受地形影响较大,一般背山面河。夏至日前后,站在甲处面朝正屋的房门口能看到( )A太阳从左前方山头处落下B太阳从正前方山头处落下C太阳从左前方山头出升起D太阳从正前方山头处升起17.该乡村建筑的排列是正屋沿等高线平行或与等高线有一定角度排列,这样排列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方便整个村落的通风散热B便于采光C地面较为平坦D缩小房屋间的相对高差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8下图为黄河花园口至利津河段年均排沙比(河段出口年均排沙量与河段入口年均来沙量之比)与花园口站年均来沙系数(河流含沙量与河流流量之比)关系图。据图完成18~19题。
18.为使花园口至利津河段不淤积,花园口站年均来沙系数应至少在( )A0.007以下B0.012以下C0.022以上D0.032以上19.该河段来水量增加,必定导致( )A河段含沙量减小B河段排沙比减小C花园口站来沙系数增大D利津站排沙量增大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9读下面四幅图,回答20~21题。
20.上面四幅图的比例尺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丙丁乙B乙甲丁丙C丙丁甲乙D乙丁甲丙21.若要绘制图示青岛崂山区的地形图,应选择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才能使图上内容最详细( )A1厘米代表50千米B1/250 000C1∶50 000D二百万分之一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0读经纬网图(下图),回答22~23题。
22.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A4 444千米B3 333千米C2 222千米D1 823千米23.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C一直向西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1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时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时)。据此回答24~25题。24.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25.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最接近的是( )A赤道B极点C北纬30°D北纬60°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某科研所对我国东北某省M区域的湿地环境进行了考察研究。科研人员在针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30年来该区域内7月平均降水总体趋势在减少,7月日平均气温在升高,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下面左图示意研究区域,右图示意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
26.据图简要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原因。(2分)27.推测30年前该地夏季较周边地区“冷湿”的主要原因。(4分)28.针对该区域环境的变化,科研人员将有可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4分)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禾木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村中居民大多为蒙古族和哈萨克族,习惯吃肉吃面却不习惯吃菜。每到冬季,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禾木的美景少不了木屋,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粘合,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近年来,随着外地游客的不断涌入,禾木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蔬菜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下图示意禾木地理位置(图A)与冬季的木屋(图B)。
29.禾木有“雪乡”之称,冬季平均积雪厚度为1.5米。试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30.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禾木村建造特色木屋做为民居的原因。(6分)31.有人主张在附近的草原开荒种植蔬菜,请评价当地种植蔬菜的条件。(4分)分值: 1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地质考察研究,倒淌河在13万年前流入黄河,而如今则注入青海湖。材料二 野生黑枸杞因含有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其价格昂贵,被称为名副其实的“软黄金”,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材料三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32.指出倒淌河流向变化对青海湖湖水盐度的影响,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成因。(4分)33.根据黑枸杞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生长习性。(4分)34.简述歌谣中描述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分值: 1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冰雹是一种强对流天气。中纬度内陆地区是冰雹多发地区,阿勒泰地区的北部为阿尔泰山,南部是准噶尔盆地,地势具有明显的阶梯状特点。
35.说出该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空间分布成因。(6分)36.简述冰雹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危害。(2分)15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特点:春夏多,秋冬少;(1分)随海拔升高,次数增加。(1分)原因:春夏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强烈;(2分)山区水汽较丰富,地形对气流抬升作用明显。(2分)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冰雹时间分布上为春夏多,秋冬少;空间分布上为随海拔增加而增多。原因可从降水特征上来分析,如春夏季对流强,山区地形雨等。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分布特征的描述,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解题思路
本题为看图描述类型题,即把图中看到的冰雹时空分布要描述全面,原因逐个进行分析。易错点
本题设问较为简单,回答时应注意答案要点清晰规范。15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造成人、畜伤亡;农作物受损减产;牧场等农业设施遭受破坏。(一点1分,答对两点得满分)解析
联系实际情况,冰雹灾害的主要受灾体为人畜和农作物、牧场等。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解题思路
关键词:托王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77-02
托王――托克托呼图鲁(1797-1868年),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蒙古族政治人物。如今蒙古国的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角度研究托王,取得了重大进展。1996年,蒙古国创建了具有民间性质的研究机构――托王研究社。它汇聚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文化、传媒、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十八种学科的角度进行联合攻关,力图复原这一历史人物的全貌。而我国对托王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代表人物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王风雷教授,他对托王教民致富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在《蒙古族全史》教育卷中,首次把托王发展蒙古族教育思想和创新精神展现给了大家,从此拉开了我国学者研究托王的序幕。
一、托王开始改革创新的历史社会背景
托王所处的那个年代,官府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在蒙古地区车臣汗部所属的中右旗(当时的托王担任中右旗的扎萨克),广大牧民承担着沉重的徭役赋税,连年的自然灾害犹如雪上加霜,使牧民更加贫困潦倒,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在1837年爆发了牧民斗争。
这次牧民斗争虽然被平息,但是使托王的执政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他认为,要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必须改变目前牧民生活的贫苦落后现状。因此托王对经济政治等各领域进行了改革。
二、托王的改革创新思想
(一)政治建设实践中的改革创新思想
托王作为剥削阶级的一员,不可能从根本上改革政治制度。但是,为了恢复经济、减轻牧民的赋役,他还是对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例如,托王剥夺了大喇嘛的政治权力,将车臣汗部中右旗分成四个苏如格,打破了以往“政教合一”的统治模式。而且他还减少了喇嘛的人数(一座庙的喇嘛人数不能超过30人)。据载,土谢图汗和车臣汗两部承担的赋役最沉重。对此有所意识的托王通过政治途径去改变赋役严重不均的情况(在道光年间车臣汗部所承担的徭役从15户增加到了70多户,但是经过托王的努力协调,又重新减少到15户)。托王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减轻牧民赋役的举措,对经济复苏和改善牧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经济建设实践中的改革创新思想
19世纪中期,连续几年,托王旗属的牧业生产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要尽快恢复畜牧生产,必须使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重大变革。但是,当时的清朝政府严禁各民族在蒙古地区开荒种地、经商、发展手工业,仅允许发展传统的游牧经济。在这样极其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托王为了恢复经济、提高牧民生活水平,瞒着清政府开始了以畜牧业为主、多种产业共存的改革发展道路。
为发展以畜牧经济为主的多种产业,托王鼓励广大牧民发展农业、狩猎、渔捞(鼓励人们食用贝尔湖的鱼类),收集野生植物(如野果子等)以降低使畜群减少的肉类消费。他又鼓励人们以当地的植物来代替茶叶(茶叶对牧民非常重要,但是全靠从汉商处购买,人们经常用牲畜来换取茶叶,非常昂贵),以减少生活开支。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牧民在增长六畜数量的同时不能破坏生态。托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对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理念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社会建设实践中的改革创新思想
托王,把自己的属民按其经济收入分成富人、中产阶层(是指蒙古族当中的小牧主或者有部分牛羊有生活保障的群体)和穷人三个层次,其中中产阶层人口最多。托王认为中产阶层能够承担大部分的赋役,而且他们的稳定与否也是维护社会稳定、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托王为了保障他们生活生产的稳定,并进一步提高其劳动效率,对他们进行了分工教育。例如:“男人应该在外面干放牧、捡牛粪等重体力活,女人应该在家里做缝补衣服等家务活。到了冬天,男人在外面放牧的时候,女人应该把牛棚整理好,除了这些还要教家里的子女学会如何放牧等知识。教育孩子又不能娇生惯养,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自己所需的生活必需品”。
目前,对中产阶层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领域日趋重视的问题。而当时的托王已经提到合理的社会结构以及中产阶层(中等收入者)对巩固统治地位、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并且把保障中产阶层的生活生产与勤俭持家精神相结合的思想早已超越了时空界限,成了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四)文化教育中体现的改革创新思想
托王把发展教育放在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首要地位。托王于道光九年(1828年)在中右旗创办了一所能容纳300名学生的学校,并自己撰写了教科书,为学校解决了教材问题。对教育投入如此大的成本,可以想象托王多么重视教育。他还为自己的属民搜集了关于游牧生活的常识,编印成书,加以散发。
当时,贫苦牧民们不堪重负,大多背井离乡,再加上这次牧民斗争使整个社会人心涣散、社会秩序动荡不安。有鉴于此,托王利用佛学理论对牧民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此来凝聚人心和稳定社会。他说:“人生在世应该遵守社会道德,并以事业为重;为了后代诵经祈祷,积德行善”。此外,托王还利用孔夫子的孝行说以及成吉思汗的必里克训言向蒙古群众实施道德教育。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来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这种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托王虽然是19世纪蒙古族王公贵族的一员。但是,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改革实践对稳定社会、恢复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规范人们的行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不愧是以改革创新思想与实践成为蒙古民族的传奇人物――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