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态学 双语教学 多媒体课件

在生态学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实际要求和学生英语水平,进行了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张昊阐述了生态学教学目的与改革目标及存在问题等,提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是关键内容。[1]江勋源对双语教学课件的总体布局、屏幕文字安排、背景与版式的设计、声音与动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多种特殊效果的应用技巧。[2]阳树英认为选用合适的外文原版教材,制作全英文多媒体教学课件。[3]本文分析生态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对如何制作双语课件的问题作了探讨。

1.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选择

在生态学双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选择以多种教材基础,制作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图片丰富和信息含量高的课件。我们以原版教材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ollesMC,科学出版社,2001)、双语教材《生态学基础》(双语教材)(方萍等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和中文教材《基础生态学》(牛翠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为基础,[4]结合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资料整理和综合,形成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较为系统的授课课件。

2.课件设计的总体原则

双语教学以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又具备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大四学生为授课对象,采用了中英文对照为主的设计方式,同时做到句式简洁和词汇易懂。中英文对照方式可以兼顾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保证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领会教学的基本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授课内容。[5]

而且,根据学生实际基本情况,中英文对照课件中的英语使用量采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的方式,英语使用量内容由30%、50%增加到80%以上。第一阶段以中文为主,用英语标注重要词汇,如第一章授课前先列出个体(individual)、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等专业词汇。第二阶段使用中英文对照,易于理解的章节用英语讲解,而不易理解的章节则用中英文对照,如第三章《研究种群的目的/原因》(intention/cause for research):1.挽救濒临物种关键(the key to save endangered species),2.控制害虫、制定捕鱼狩猎计划的依据(the basis of controling pest and establishing plans for hunting and fishing),等等。第三阶段以英文为主,学生可以熟练运用英文回答和进行问题讨论。

3.课件设计的层次结构

课件的开始部分除了设有章节目录,以及重点和难点分析外,还列出本节课的生态学专业词汇,加深学生对专业术语的认识和记忆,帮助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娴熟的英语表达能力。[6]每节课程后设有小结,用英语作总结归纳,有利于学生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此外,还设计了思考题与课外阅读目录,在思考题中增加了讨论题的比例,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不同英文水平的学生能够互相带动;提出课外阅读材料的目录,学生可以增加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课件中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引入大量实例,介绍生态学相关的科技文献,讲解生态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与研究成果。有意识地向同学们介绍当今科学研究领域正在兴起或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科学的热情,让学生了解目前国际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7]。而且根据授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专题形式开展了“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土壤线虫群落的研究现状”、“我国主要的入侵植物种类及危害”等讲座,[8]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

4.课件设计与其他教学形式的结合

生态学双语教学课件的背景设计采用浅色背景黑色字,重点内容用彩色字标识,突出点。文字英文字体选择TimesNewRoman,最小字号为28号,标题行字号最小为32号。汉字字体选择隶书或黑体,最小字号为28号。此外,每页PPT的字数不要过多,做到条理清晰,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课件讲授中适当引入音频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如我们在“生物多样性”一节中引入了《奇异的深海生物》视频(片长5分54秒),增加了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好奇心。我们还利用超链接技术引入大量图片,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展示,增加了讲课的灵活性和信息量。如介绍“温度对生物影响”一节中,采用超链接技术引入《极地的动物和植物》图片;介绍“互利共生关系”时,引入“全球七大洋中从浅水到深海里,七组最具代表性的共生生物”大组彩色图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5.课件的评价和及时修正

在讲授课程时主讲教师给出联系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有利于课件改进。设计合理的双语教学课件评价统计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分估测,对课件进行及时的修正和改进,不断完善双语教学课件。

优秀的生态学网络课件的制作可以使学生能够随时上网查供多媒体课件、习题与课外阅读资料,增加生态学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目前,在生态学双语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需要加强网络课件制作这一内容,同时,要学习双语课件的制作技巧,提高双语教学能力,促进生态学教学改革和实践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昊,陈士超,李治国等.生态学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的探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

[2]江勋源.双语教学Powerpoint课件制作探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18,(6).

[3]阳树英,刘向华,何飞飞等.提高《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6).

[4]刘方明,张丽敏,张卫东.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2009,(1).

[5]刘增文,高国雄.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提高.中国林业教育,2005,(3).

[6]曹春晖,刘宪斌,崔青曼.海洋生态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科教文汇,2008,(28).

[7]高宇,王晓,李俊清.生态学双语教学的研究.中国林业教育,2005,(2).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范文第2篇

作者简介:李秋华,男,(1977-),博士,副教授,从事环境生态学教学和科研.

【摘要】通过对全校公选课《环境生态学》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旨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提高公选课《环境生态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特点;实践能力

Characteristics and reform practical on the imcompulsory course"environmental ecology"

LI Qiuhua(Key Laboratory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f Mountainous Area an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Guizhou Provi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compulsory course"environmental ecology"are analyzed.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so on are explored according to curriculum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im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stimulate to innovate the ability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of the imcompulsory cours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cology; characteristic; practic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4-02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蓝藻水华与赤潮、重金属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相继出现,并呈恶化趋势,全球环境生态问题倍受关注,加强环境生态教育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为强化环境教育,很多高校开设了环境生态保护类全校公选课程,《环境生态学》为其中课程之一。《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伴随着环境生态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在选修课《环境生态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研究、探讨与总结。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全校公选课《环境生态学》教学中课程特点与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对近年来取得较好地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的探索的总结。

1 选修课《环境生态学》的特点

目前,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和生态学专业中的《环境生态学》的教材相对较少,主要有金峦主编的《环境生态学》和盛连喜主编的《环境生态学》等教材,但是在高等学校全校的公选课中,基本上没有教材,主要靠任课教师自己组织和收集资料改编的教材,教师的自主性较大,因此选修课《环境生态学》具有《环境生态学》学科具有地综合性强、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之外,还具有其特殊性:

第一,作为公选课《环境生态学》的课时比较少,仅36课时,该课程不可能向环境类专业学生一样,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知识点都详细的讲解。因此需要对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重点突破。

第二,作为公选课《环境生态学》的内容相对自由,可以根据专业课中的《环境生态学》内容选择性的讲解,同时涉及到环境生态方面的知识都可以作为讲授的内容,但是作为一门学科,还需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讲解内容,而且《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涉及面较广,强调的是一种宏观的思想和整体性、统一性的思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性,这些都给授课老师更大的挑战。

第三,作为公选课《环境生态学》更应该注重该学科的应用性,但是应用是建立在基础理论之上,因此需要权衡基础理论部分和应用部分的比例,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2选修课《环境生态学》学生特点

第一,《环境生态学》作为选修课,学生主要面向全校的学生,而且大部分是文科学生选择的较多,因为学校规定文科学生修一部分理工类的课程。从近几年的选修课的学生来看,专业涉及较广,几乎涵盖了全校的所有专业的学生,而以非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占多数。在每个80人或100人的专业班中,中文类、法律类、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经济学院的学生偏多。多专业的背景,缺乏环境类专业课系统知识,这成为该门选修课最大的特点,也给这门课程增加了难度。

第二,《环境生态学》作为选修课,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根据兴趣选择,所以选择该门课程的学生大多数是对该门课程有比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希望从该门课程了解到一些环境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学生是完成规定的学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给这门课程老师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3 教学实践的探索

只有充分掌握《环境生态学》课程的特点,同时了解学生学习《环境生态学》的心态,才能够真正的提高《环境生态学》教学质量,取得较好地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我们从教学内容上和教学手段上对《环境生态学》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3.1 教学内容上探索

3.1.1 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环境生态学》的内容其实包括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环境学方面的知识。学习《环境生态学》就是学会如何利用生态学知识解决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学生较好地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知识,需要授课老师结合专业特点精心组织教学材料,适当取舍和补充教学内容。建议授课教师选择一本难度和深度恰当、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容易理解的教材为基准,结合个人的实际科研工作组织材料编写环境生态学教学教材。这样既确保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能够掌握和了解环境生态学最新的动态和研究热点,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更能够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范文第3篇

景观生态学的课程特点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它将生态学中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研究与地理学中人地相互作用的研究融为一体,把区域和生态系统研究连接起来,运用地学和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探讨物质流、物种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转换,研究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景观生态学充分体现了当前环境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是认识和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城乡规划与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从目前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水平和研究现状来看,景观生态学课程具有整体观和宏观性强、交叉性和融合性强、实用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1.整体观和宏观性强景观生态学重点研究宏观尺度问题,更多通过分析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关系来研究景观的整体属性,在研究和解决宏观综合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景观水平上可以将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综合,以可持续的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为中心,探讨人地关系及人类活动方式的调整,研究可持续的、宜人的、生态安全的景观格局及其建设途径,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2]2.交叉性和融合性强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叉学科,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地理学、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的现有理论,兼有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规划管理科学等许多现代大学科群系的多功能特点,同时还与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地学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交叉性和融合性非常强,适宜于组织和协调跨学科、多专业的区域生态综合研究,[3]用以解决人们日益关注的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3.实用性和实践性强景观生态学强调多尺度上空间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以及斑块动态的观点,为解决实际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合理、更有效的概念构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4]同时,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关注现实问题,如优化景观效果、规范人类活动、改善生存环境等,使景观生态学成为解决当前诸多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环境等问题的重要手段。[5]

景观生态学的教学现状

景观生态学源于东欧而兴于西欧北美,如今在德国、英国、波兰、捷克、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校中均广泛设置了这门专业或课程,其教学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景观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德国比较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除了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还会以练习与分组辅导课、课题作业、研讨、实习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对景观生态问题的方法性认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6]英国的大学多将景观生态规划作为一门专业,在教学上通常根据不同的学年分为建筑相关课程、园艺学、土壤学、生态学等,最后一年会进行大型项目的实习和论文写作。美国大学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与讨论课相结合,同时开设大量的实践作业和练习,而且讨论成绩、实践成绩和考试成绩等都会计入到课程成绩的综合评定中。[7]我国的景观生态学课程最先在林业院校开设,主要讲授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资源保护等;随后许多高校的地理系、生态系、环境系、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及其相关专业都逐渐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课程。由于专业开设背景不一,再加上景观生态学的多学科性,使得景观生态学在各个专业中的定位非常模糊,许多院校都是在其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机械地加入景观生态学课程,使得该课程与同专业中的其他课程联系不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另外,由于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和教学资源有限,很多院校在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设置实践教学教学环节,而是单纯按照选定的教材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以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由于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景观生态学课程总学时(40个学时)全部安排为课堂理论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学习目前景观生态学中比较常用的野外定位观测、遥感技术和模型模拟等方法,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结合较少。由于选用的教材是周志翔教授针对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教学编写的,其教学内容和应用案例多是从林学专业角度谈的,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其他课程联系较少,而且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二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主要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尽管有助于提高讲课效率且使抽象的内容情景化,但是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范文第4篇

2021年的开学时间,不同的省份,甚至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由于特殊情况的影响,有的学校不同年级也是错峰返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云南大学开学时间最新安排,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1云南大学最新开学时间新生开学时间:9月9日

老生开学时间:9月11日

云南大学概括云南大学(YunnanUniversity),简称云大(YNU),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以部为主、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云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中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1958年,云南大学由中央高教部划归云南省管理。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999年,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云南大学。2017年成为中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

截止到2021年1月,学校有呈贡、东陆两校区,占地面积4363.64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82万册;设有研究生院、26个学院、14个研究机构、1个公共课教学部及1个附属医院,本科专业79个;有教职员工3023人,院士10人,全日制本科学生16816人,硕士研究生8159人,博士研究生1215人。

南大学重点学科专业重点学科名单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民族学、生态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

省级重点学科:

生态学、民族学、中国民族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国经济史、工商管理、植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数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关系、民族法学、有机化学、思想政治教育、遗传学、旅游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微生物学、化学、专门史、理论经济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艺学、公共管理、理论物理、气象学、系统分析与集成、生物学、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物理化学、民族文化学、政治学、金融学。

省院省校重点学科:

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物理化学、民族文化学、政治学、金融学。

重点专业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

环境科学、化学、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生态学、新闻学、网络工程、旅游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数理基础科学、信息安全、英语、民族学、金融学、材料物理、行政管理、法学、制药工程。

国家精品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普通生态学、人文科学概论、民族政治学、动物生物学、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旅游经济学、人类生态学、生态旅游、软件工程。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野外实践;多媒体教学;生态文明建设;参与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36-0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应用面广且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生态学研究对象广泛,包括从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到景观乃至全球等各个层次,涉及多个分支学科。同时生态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又形成了生理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交叉学科,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在人类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入侵以及有害污染物质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党的十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就是为了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在现阶段对生态学的研究、教学和科学普及过程中更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可以说,生态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以及农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影响了部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因此探讨生态学教学策略有利于更好地传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可以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生态环境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图教学

概念图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教授(Joseph D. Novak)等人提出,是用概念、连接以及表示概念间关系的连接词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主要包括节点、连线、连接词和层级结构等四个基本要素。将概念图引入到生态学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组织和构建知识框架,使知识概括化、网络化、显性化、可视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概念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和策略,可以建立章节间的内在联系。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经典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本科生态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出现的一系列概念,如: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学生往往不容易把它们的从属关系弄清楚。另外,理清错综复杂的种内关系(种内竞争、社会行为等)和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也是生态学教学的难点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构建概念图,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对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这样学生可以以概念图的形式学习概念之间的同异和内在联系,使得知识层次清晰、结构性强,达到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效果,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性。其次,利用概念图进行对比复习,利于区分易混淆的概念。生态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基本概念和定义,其中有不少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生境、栖息地、生态位、领域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图对几个概念进行对比,用线段或箭头连接各概念,并逐一分析线段两端概念之间的关系,明确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十分利于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概念图在生态学前沿领域研究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建立探究的思维模型,并通过探究过程形成新的科学认知图式。

二、互动式教学

顾名思义,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积极参与、互相感应、共同促进的双向沟通方式来进行授课。传统的教学法通常是教师单方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这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授课的激情和教学效果都受到影响。互动式教学可以转换师生角色,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恰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例如让学生参与授课,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消化和课件准备,再讲授给其他学生,最后由教师补充和评论。虽然学生只讲授几十分钟的课程,但整个过程他们需要到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深入地理解分析并严密组织语言,这样可以大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潜能。目前,我国面临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雾霾、水污染、土地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让学生选取身边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案例,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从成因、造成的后果以及解决方案等几个方面向大家详细讲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起到科普和宣传的作用。

另外,教师确定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也是互动式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各种知识、想法、观点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自由地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方式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在今后的授课中针对性更强,学生也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思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思路,使得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充实。

三、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方式也在逐步多元化,并对生态学教学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过去的黑板和投影等传统的教学形式正逐步被数字化的教材、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所取代。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使学生置身于音像和语音中进行直观学习,大大增强了他们对复杂生态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全方位地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注意力。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中生物对低温的适应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取美国“Discovery”纪录片中“北极曝光”的视频片段,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普通人在北极的极端低温下将会在十几分钟内死亡,然而北极熊却能够在冰面生活并在冰冷的海水中畅游。视频中用模拟图解的方式讲述了北极熊身体表面具有几十厘米厚的脂肪层和保暖的毛发,重点指出北极熊的毛不是白色而是透明色,这样更容易保持身体热量。在运动发热时,北极熊甚至需要在冰面上打滚来使身体降温。几分钟的短片可以大大活跃理论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们对知识点的印象十分深刻。诚然,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如信息量大、显示内容生动及节省板书时间等,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多媒体相对浅白的图片表现形式可能会对抽象思维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教师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进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野外实践教学

生态学作为当今发展最快、影响人类生活最广泛的自然科学,实践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生态过程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生物群落和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实地观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对象也通常是自然生态系统或野生动植物,因此野外实习是生态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现阶段我们的本科学生绝大部分是九零后,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都缺乏生活经历和生产实践经验,对生态学现象缺乏感性认识。生态学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将书本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方法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野外工作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可利用校园绿化或森林公园等场所设置实验,带领学生学习野外调查植物群落的方法,如测定乔木和灌木的高度、胸径和冠幅估算生物量,在草地上划定样方调查草本植物多度、盖度、频度等。野外实践教学也可以重点关注本地区和学生周边的生态问题,如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大气和水污染、生物入侵和极端气候等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生态学实验中,由于各种环境条件控制极其复杂,生物对环境反应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实验往往会出现差异性的结果。因此要让学生树立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衡量实验结果的意识,只要严格按照正确方法实验,最大可能消除仪器和人为误差的影响,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其实验结果就是可信的。在野外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之间互相协调互相帮助,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认识他人的长处和自身的不足,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五、参与科研项目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范文第6篇

关键字:景观生态学 城市建设

Abstract: landscape ecology is the study of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andscape dynamic change and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landscape beautification pattern, optimize the structur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subje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landscape ecology as a good idea to provide the landscape city ecological improve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fers the basic concepts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ity environment.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Ci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

1.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1.2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景观生态学是上世纪30年代末前苏联C.特罗尔所倡导的学术方向。这个倡议和往后的B. H.苏卡乔夫提出的生物地理群落学说, 促进了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结合, 使生态学和地理学的观点日趋接近融合[1]。在生态学与地理学结合后, 一方面生态系统的概念扩大到与地理环境成分的有机结合和功能联系, 另一方面解决综合地理学的问题越来越多地采取生态学的观点。景观学移植到西方, 由西方国家的生态学家发展为景观生态学[2,3]。

我国改革开放后, 部分自然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十分重视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 如景贵和等进行的景观生态分类和农业布局的地段设计研究[4],在景观生态分类基础上进行环境建设的景观生态设计研究[5],钟晓青等的广西北海火车站广场景观生态工程分析研究[6]等, 实际上都是景观生态学应用方向的研究。

2.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研究和应用

2.1城市生态景观研究的基本内容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廊道、嵌块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适于人聚居。关于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基本内容, 主要应侧重以下六个方面:

(1)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城市廊道、城市空间资源和城乡交接带的发展与演化。

(2)城市生态过程能源供应与消耗、水资源利用与循环、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城市人口的积聚与扩散、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是其主要研究内容。

(3)城市环境问题。

(4)城市生态建设包括绿化、美化、环境优化、清洁生产与文明消费。

(5)城市景观风貌城市特征形象(CIS) 与景观视觉识别(CVI) 、城市风貌与环境空间艺术、景观文化与景观美学。

(6)城市景观规划包括城市规模与环境容量、环境敏感区的保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绿色空间体系的构建以及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

2.2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简述

城市生态景观主要依靠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来实现。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从景观整体上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合理地规划景观空间结构, 使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 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 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适于人聚居[7]。城市景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自然实体的统一, 它兼有两种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属性, 因此,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除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的基础资料, 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工作外, 其规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环境敏感区的保护、生态绿地空间规划和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8]。

2.2.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总的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 加强城市景观功能,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有如下目标[9]:

(1)安全性: 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重大灾害如地震、火灾中, 作为疏散居民的场所, 从而保证广大市民免遭不幸, 这是社会目标。

(2)健康性: 有两种含义, 一是维护城市景观生态健康, 即维持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二是保证市民在生理上及精神上的健康。这既是生态目标, 又是社会目标, 同时也是经济目标。

(3)便利性: 经济有效地确保城市生活、游憩的方便, 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范围内, 游憩不用乘公车, 步行可方便地到达, 这是社会目标。

(4)舒适性: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 诱发人的创造精神以提高人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并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这既是社会目标, 又是生态目标。

3.景观生态学对城市景观建设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原理不仅具体的指导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为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城市景观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发生重大改变[10]。

(1)景观生态学的综合、整体等系统论思想有助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全局、整体意识的建立。景观设计的对象往往比较具体,尺度相对较小。景观生态学整体而系统地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能使设计者高瞻远瞩,使其设计界域提升到营造区域环境的高度,增加环境的生命力。

(2)可持续的城市景观不是盲目地堆砌自然元素,而是运用相关的系统知识,适度开发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的生态平衡。但环境设计师可以运用所掌握的生态知识,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达到影响景观生态功能的目的。如增设廊道、增加景观连接度等来加强景观中各要素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3)景观生态学原理提示人们要虚心向自然学习。自然不仅是可利用资源的宝库,也是解决所有设计问题的最好典范[11]。向自然学习美的形式,学习万物生长的规律。而最重要的,作为环境工作者,需要尊重自然,在设计中遵循自然的规律,做到生态设计,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努力。

4.结语与展望

当今世界的一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无一不与城市化、工业化有关。如何合理运用景观生态学在未来城市景观中实现原始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贯彻“适宜自然、保护自然”的宗旨, 从生态的角度进行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达到“天人合一”,将是未来城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重点。同时,如何合理的利用城市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索恰瓦著(李世玢译).地理系统学说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79 - 80.

[2] Richard , Forman T T . Ecology of the landscape. Bioscience [J ].1983 , (10) : 535 - 539.

[3] Richard , Forman T T , Michel Godron. Landscape Ecology [M].New York : John Willey , 1988. 110 - 119.

[4] 景贵和.景观生态学•现代生态学透视[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5] 景贵和.自然地理学与环境建设[M].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5 - 7.

[6] 钟晓青,张宏达.北海车站广场景观生态设计与工程实施问题[J].热带地理, 1999 , 19 (4) : 3003051

[7] 黄志新,张建平.试论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9.

[8] 张晓锋,张玉清,林宏贵.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J].阿坝科技,2007,1.

[9] 石铁矛,李团胜.人居环境建设的城市景观生态方法―沈阳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规划师,1999,1(15) :41-46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态学;实践教学;人性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21-0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1]。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恢复与治理需求不断提升,人才的稀缺程度逐渐明显。我国在培养生态学专业人才的力度上尽管在逐步加强,但理论讲授重于野外实践的问题是各大高校在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通病,往往形成培养三四年的人才一进入实践工作则百无一用的尴尬局面。在此形势下,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开始探讨生态学教学改革问题,研究如何强化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措施,并提出了很多良策[2,5]。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成效并不显著,野外实践教学的窘境并没有得到改善。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诸多问题之所在,并提出应对策略。

1 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建设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过是在某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挂个牌子,有条件的也许能够有一片“自留山”进行一些简单的建设。但这些举措对于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而言实在是捉襟见肘。野外实践教学是生态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所在。一个功能完备、条件适合的教学基地将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实习氛围,提供坚实的野外实践教学物资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湖北民族学院在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上虽然拥有“鄂西林海”的广阔资源,但至今仍没有一个好的长期固定的实习基地。

1.2师资力量不足,管理水平难度大。作为一个传统学科,加之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升,理论上而言生态学不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但现实确是如此,湖北民族学院的生态学专业教师不过五六人,具有深厚造诣的也许就是独秀一枝,况且,能够将理论真正联系到实际开展好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求的是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实践操作,因此不能不意识到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

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不是一对一的辅导,而是在荒郊野外进行的群体性工作。这就把教师又推向了管理者的岗位,而且是一个专家型的管理者岗位。每次实习,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就算专业老师全体出动,也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管理之难可想而知。

1.3学生内需不足,主动意识不够。教学是一个学生和老师相呼应的过程,要改变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窘境,只靠学校和老师来改变显然是不行的,学生恰恰是关键。而现在的学生,整体上而言是浮躁的,组织纪律性散漫。加之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拈轻怕重,承受不了野外实践的辛苦,更没有足够的主动意识去配合老师的野外实践教学。也有人说,现在的学生是茫然的一代,不知道过去干了些什么,现在在干什么,将来要干什么。他们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可能只限于课程的过关,出于应付式的学习。并没有求知若渴的心态对待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加之上述提到的吃不了苦,可能最终对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态度不仅不是积极的,反而是反感的。这就必然致使教学质量下降,成效不显著。

1.4教学质量检验标准不科学。学校要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老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然有一套较为规范的评价体系。但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都是刚性的、指标性的检验。学校注重的也许只是出勤、课时、经费等,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局限于实验报告上的等级评定或分数量化。这就给应付式的教和学以温床,老师可以轻松过关,学生可以通过马而虎之的抄过关。

如上述分析,生态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如何以人性化的措施解决当前的一些困境,实现培养生态学专业实用人才的目的,提升生态学教学质量是关键。

2 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野外实践教学目标人性化改革。野外实践教学中科学研究的成分应该少一点,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知识去认识、解决、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在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时应当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准确、科学地运用生态学知识上,注重实践操作上的过关,体现出人性化。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掌握原理,应用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如果可行的话,可以考虑免除实习报告的写作。

2.2野外实践教学筹备工作人性化改革。野外实践教学毕竟不同于课堂室内教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可控性,而大多高校都没有开设野外实践教学相关知识讲授的专业课程。当然,具体课程实习中,教师会有一些野外实践教学准备工作的叮嘱,但远远不足以应对野外实践的复杂环境。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教师对实习场地情况的现场查勘,提出具体的筹备工作内容。例如:穿着规范:鞋子应当规范为运动鞋、球鞋等便于行走、爬坡的鞋子,严禁穿高跟鞋、凉鞋;衣服应当规范为长筒裤、长袖衫等具有保护功能的衣服,严禁穿裙子、短裤、短袖衫等;帽子应当规范为草帽、帆布帽等遮盖能力强的帽子,严禁戴网帽、装饰帽等。饮食规范:饮用水由学生自备矿泉水、纯净水,严禁在实习场地引用坑塘水、山泉水;食物由学生自备面包、饼干等即食性食品。药用物品:应当要求学生自备一些防蚊虫的药品、防过敏的药品,最好是学校能够统一配备医药箱用于急救。

2.3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性化改革。野外实践教学也是要注重教学,并不是要标新立异地做出什么惊人之举,选择代表性的地域作为基地即可,并不一定要在荒芜的原始地带。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临近城区的林地建设一个规范的教学基地。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完全可以选择望城坡、铜盆水等林场结合一些地方资源加大教学基地建设。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配套住宿、饮食、医疗急救等设施设备,做一些防护、围栏等安防设施,让学生无顾虑地开展实习。当然,这可能涉及到一些硬件设施的投入,但笔者认为现在的高校都具备一定的投入能力。

2.4师资力量配套人性化改革。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基本要素。就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而言,如果单纯局限在生态学专业教师范围内,尚不能满足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当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师资力量的整合,跳出单纯的生态学专业教师框架。在实践教学的授课上以生态学专业教师为主,辅以树木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土壤学等专业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充实管理队伍。

野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是一项基础性、技能性和综合性的训练,是生态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将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步骤,尤其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以上,仅是个人对开展野外实践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探讨还将继续进行。

参考文献:

[1]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等.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艾训儒,姚兰,王柏泉.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102-104.

[3]王育鹏,张震,欧红梅,等.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38-139.

[4]秦钟,章家恩,赵本良,等.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1,(7):197-200.

[5]吴永波.农林院校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43-45.

[6]杨晓菁,顾延生,葛继稳.“普通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14-117.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学院校级重点教研项目:园林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讨(2012JY033);园林专业建设研究与探讨(2011JZD12);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0270);湖北民族学院招标项目(2011JZB01)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生态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50-02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社会对于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以商务英语为例,截止到2012年已有62家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中国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1]

目前我国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的针对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理论的指导,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造成专业发展的不科学、不平衡和资源浪费,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2]因此,当前我国急需一种普遍适用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商务外语人才培养。作为理论上的尝试,本文探讨用生态学理论指导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现实性和价值,研究建立“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生态化模式”的路径和方法。

二、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理论最初是用于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3]并逐渐被应用于教育问题研究。最初国外研究的重点是教育与环境的关系,后逐渐侧重于研究微观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因子生态学、宏观教育生态学。[4]教育生态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研究多以教育整体为对象,以教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研究界面。进入21世纪,随着生态思想的普及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关于高等教育的生态学研究显著增多,从教育的宏观研究,如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学校制度等到微观研究,如课堂教学、课程等都有涉及,研究的也比较深入。

然而国内外研究者都没有系统地应用生态学理论来研究商务人才培养问题。笔者认为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可用于指导商务外语人才培养。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说,人才培养就是从学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学生的发展,认识环境因子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的过程。用生态学研究人才培养,就是将生态学作为一种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生态的概念、理论、观点、原则和学科解释,从个体、群体、群落、生态系统多个层面,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规律、条件、途径和方法。[5]

三、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生态化模式的研究要素

(一)研究层次

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生态学视角下的研究可从四个层次开展,即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个体层次上,关注于环境因子对有机体的作用机理以及环境因子的变动所引起的有机体的变化;种群层次上,关注的是种群对于环境的反应;群落层次上,关注于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研究视角主要投射在环境变动与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之间的机制;生态系统层次上,关注的是生态系统内部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食物网和营养物的循环等。[6]当前研究者普遍将生态系统作为研究主体,从整体上探讨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其他三个层次具有同等的价值。由于商务外语人才培养工作涉及到宏观和微观各个方面的工作,因而研究必须要从这四个层次入手。

(二)研究尺度

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总是围绕着学生这一特定的主体,生态因子的作用也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之上的。因此,不同的生态环境必然地就成为了人才培养的研究尺度。环境是学生主体之外的学校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全部要素总和。在环境要素中,对学生发展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要素,称之为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

1.人才培养生态环境

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生态环境是一个复合生态环境,它是指围绕生态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各种因素。[7]人才培养生态中学生是当然的生态主体,其他因素都纳入环境之中,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发展。

环境总是相对于一个主体而言的,站在不同主体的立场,环境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课堂环境、专业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为纵向尺度,探讨环境因子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

2.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就是其生态环境,其中对人才培养起作用的因素就是生态因子。按生态因子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社会因子、学校因子和家庭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们表现着共同的基本特征,遵循着统一的作用定律。生态因子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对人才培养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有的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因子就是主导因子。任何因子都可能成为主导因子,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主导因子会发生变化。生态因子不能相互替代,任何生态因子的缺失都会对生物产生致死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可以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而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如图书资料等教学条件是影响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但在条件缺乏的时候,教师的高水平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陷。在不同的阶段,作用于学生发展的生态因子或其强度是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8]

(三)研究对象

教学条件、教学资源、课程、师资、专业环境、规章制度等显性环境因子与校风教风学风、教育思想观念等隐性环境因子,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生态因子。其中,课程生态、师资生态、专业生态和管理生态是核心生态因子,也是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研究对象。

1.课程生态

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单元,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性质及其结构的合理性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9]因此课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元素。商务外语课程应建立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群、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群、跨文化交际课程群和人文素养课程群等四个课程种群。在商务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以“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与个人即课程”的生态观为指导,将个体生态、群体生态与教育环境有机结合,在摆脱局部生态效应的影响,变限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的基础之上,处理好商务知识与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文素养与专业素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等六对生态关系,建设和谐互助的课程群落关系,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课程体系生态模式,以培养出适应专业及相关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实现教育生态的平衡和良性循环提供保证。[10]

2.师资生态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共生关系。教师群体的结构和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既要将教师作为一个“生物种”来看待,又要将教师看作是一个种群,用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的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探讨教师个体和教师队伍的结构状态,分析教师迁移和群落演替规律。

3.专业生态

专业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而一个学校的专业体系就是专业种群的集合,具有群落的特征。因此,要从种群和群落的视角,来看待专业内部的竞争和专业群落的演化发展。专业生态位、专业规模与环境容纳量、专业内外的竞争及协同进化、专业群落结构与演替、专业多样性等。

4.管理生态

管理制度是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行为发生的依据,具有规范、导向、激励与约束作用,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教学过程和结果公正公平的保证。[10]管理者必须考虑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学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多层面、多角度探讨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规律性,为优化环境条件、调控环境资源、协调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内外关系、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和方法。

(四)研究方法

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需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应先以区域性研究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区域内商务外语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位,内外部生态系统和影响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如在黑龙江省,必须要根据经济区,即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的发展需求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商务外语人才,这样才能以区域经济为本,满足更宽广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四、结语

生态化模式下的商务外语人才培养,不仅要关注个体的发展,还要关注群体、群落的内在结构、作用和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发展及其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发展所处的生态环境的状态和演化;不仅要关注学生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关注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校内各种因子的影响,还要关注社会环境的作用。

为更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区域内高校可以共享、优化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专业强点互补化,课程资源共享化,教师资源流动化,科研项目联合化,就业信息互助化”的教育教学资源生态平台,节约资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将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无限的人才培养之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立非.商务英语跨学科研究新进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2] 薛金祥.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63-165.

[3] A.麦肯齐,A.S.鲍尔,S.R.弗迪著.生态学(中译本第二版)[M].孙儒泳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上海:华中科技大学,2010.

[6] 孙儒泳,李庆芬.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8]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 刘志鹏,别敦荣,等.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