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业工程概论

矿业工程概论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概算;马钢矿山;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矿山工程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以矿山资源为基础,工程技术学为核心的综合科学工程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矿山工程的宏观调控能力极强,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机械制造技术都能为节约矿山施工成本提供巨大的便利。

一、建筑工程概算

1、概算和预算之间的区别

编制施工图设计预算,设计者已经画出详细的施工详图,个别图上未表示出的,设计说明里交待了实施措施和处理办法,也就是编制施工图设计预算的每项费用都具备具体实物形象和尺寸,只要把握图纸内容,计算出来的数据都是实在的。而概算是概括性的计算,也是由初步设计文件内容的深度决定的。建设项目开始实施,而且缺少图纸和详细的说明书,概算是以规模产量或近似的空间需要展开的。概算者往往是勉强地依靠简单化的工艺流程图和建筑物的轮廓以及主要设施原理图进行工作。有时图上没有影子的东西他也必须考虑,就只得采用近似值估算了。因此,要求概算人员具有一定的设计、施工经验,能独立地进行某一单项工程或某专业或某结构的概算工作。凭经验,发挥想像力,科学地分析、判断。把图上没有的内容按工艺流程或工程结构和构造逐项推断列项,选择起决定作用的部位或部件进行计算。只要把握住70%至80%的主要工程的数量,次要工程项目可用测算对比的方法,以一定的百分数计算,加进概算数中。所以编制概算的人员、特别是负责总概算人员的素质和资历都要求较高。

2、工程概算分类

( 1)投资估算工程创建之初股资成本是不固定的,是围绕规划大概拟定的,所以如果没有可行性报告那么工程概算中的投资估算环节变成为了整个工程项目最原始的“财务体系”二它只会考虑工程主要框架的投入成本属于“粗计算”误差较大二(2)设计概算进入设计概算后工程的相关文献逐渐开始完善工程结构、面积、运营指标等数据基本确定艰据初步设计文件和图纸、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及其有关费用定额等便可计算出工程的具体编制额度,为投资计划拟定提供数据、资料支撑二(3)施工概算工程在建造过程中会遭受多种变量因素影响,即便起先进行了详细的工程概算、预算工作,得到了确切的数值但是归根结底作为“实际成本”施工预算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因为它可以归拢所有工程项目的“不确定”费用对工程进行更为详细、深层次的成本计算二(4)运营概算对于任何工程来讲,“运营”属于一种持续性投资,其收益能力最强,.I程进入运营状态之后,其作业计划的成本定额是相对固定的通过概算可以大体估测出来

二、工程概算在马钢矿山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针对马钢矿山工程的工程概算应用内容进行系统分析该矿山工程充分发挥了科技创

新的优势作用催生产业进一步拓宽发展其效益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具体内容如下

1、工程概算编制

一般情况下矿山工程会选择概算定额法、指标法来确定工程的设计、规划深度和要求因为矿产资源需要进行系统检测、评估所以在无概算定额数据信息支撑的环境下矿山资源的定额费用需要通过概算表格来统计、分析一方面进行特征描述详细记录矿山工程的合作单位、规模、结构、数量和资源单价等基本信息将上述项目罗列成既定表格并标明序列分号,工程概算值便可计算出来另一方面把分工程量、单价费用引入计算公式即能得出工程粗略概算值如矿山工程常用的设备(并塔、卷扬机、压风机、通风机)矿物资料人力资源等这些费用项目会形成一系列关联经济行为是矿山工程概算工作的定额指标

2、阶段设计

因为通过概算可以确定矿山工程的项目建设过程是否科学、有效,所以在确定与控制阶段,矿山企业通常会选择阶段设计的方式将每个阶段的工程概算数据集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说明价值的工程概算文件进一步分析、估算工程造价( 1)初步设计在项目决策阶段,矿山企业先对矿山地点、矿产资源、开采设备、人力资源等需求量进行评估一般,矿产工程的设计费不足工程造价的1%初步设计阶段依据矿山工程开采计划、产品加工工艺、技术装备情况的矿山工程其工程概算值的可靠度为75%}矿山企业在确定工程结构形式时通常会选择利用初步设计内容制定静态投资方案在既定的编制阶段初步设计内容不会产生较大改变,其利率、汇率、费率浮动小能控制筹措、供应资金的使用关系二(2)施工设计因为大部分矿山企业是按照施工任务划分生产计划的,所以这部分工程内容属于动态变化其投资限额的上、下限变动幅度很大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作业计划时,企业会采用内部定额考核、班组核算机制根据这两种机制操作获取丰富的依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去与初设计不同规实施工需面临诸多变量因素这些变量信息如果不进行统一计划、管理测很难与工程后续结算、决算信息相契合,求得矿山工程实际造价为此矿山工程特别设置了“建设费用”这个项目不日用信息系统将这些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下的数据信息设置在统一规划栏中施工单位通过观察各施工参量的变化情况,分阶段、分层级、分步骤的设计概算方案进行工程概算

三、工程概算的优化对策

本文针对马钢矿山工程开展了相对完善的工作计划,其执行效果很好,基本可以满足矿山企业、施工单位对于工程资源的应用依据需求但是从工程概算行使效果上看,矿山工程仍然面临诸多体制内容问题濡及时改进

1、严格规范概算编制

矿山工程的大部分效益价值体现在资源利用上,所以无论是初期建设,还是后续产品加工工程概算工作一定要在编制规定的范围内,充分落实审核、监理工作不能只考虑静态投资,而忽视动态投资同时在每一个建设阶段施工单位都可以针对某一工程变量调整概算方案计划,修改错误导向性内容增设填充内容如果编制人员发现问题加定额差异、指标缺陷、费率大浮动变化厂定要在第一时间将问题反映给财务部门并联合监理部门完成“更正”工作

2、坚持结合拟建工程买际

预想和现实总归是有差距,这点在矿山工程的概算工作中也有体现因为工程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再加上众多人为操作,各环节难免会出现错位,一旦一个工作环节被打乱测整个概算工作的实效性会大大削弱所以在制定工程建设表时施工单位必须在各概算表中添加拟建工程相关信息,如费用概算表、单项工程概算表、单位工程概算表、工程量计算表、分年度投资汇总表、分年度资金流量汇总表等如此一来拟建工程便能深层次的影响每一个施工项目,把概算工作有效落实,使矿山工程的概算报表具有合法性、时效性特质,在适用范围内得到充分利用。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工程概算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对于矿山工程来讲,工程概算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能够为工程规划、施工、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务数据信息还能限定投资范围值挖掘预算文件并根据文件内容投计分阶段编制工程的结算方案因此工程概算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很大河以影响矿山企业的每一个项目投资环节。

参考文献

[1]吴星妹. 编制建设项目工程概算的重要性[J]. 江西建材,2013,06:330+329.

[2]刘建兵,彭桃发. 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J]. 矿业工程,2005,01:1-3.

[3]张菊. 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06:97-98+88.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评价;评价方法

1国内外煤矿安全评价概述

1.1国外煤矿安全评价发展和现状

安全评价的起源是来自保险行业,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安全评价也更多地出现在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包括的方法也从起初的爆炸指数法到后面出现更多的概率风险评测、评分法等。而目前在国外应用的最广泛的就是利用概率评价的方法,评测矿井生产系统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但在实际的评价中,因为外界各种复杂的因素,对于煤矿安全评价只能是进行模糊的评价,无法做到精确性。因此,缺乏一定的实用性。除了这种评价方法外,还存在着很多的评价方法,如波兰M.费利卫皮提出的以人-机为主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预测、日本的隧道安全评测等。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安全评价方面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安全评价的精准性带来很大的提升作用。

1.2国内煤矿安全评价发展和现状

国内煤矿安全评价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我国在安全评价理论、应用等方面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国内煤矿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学者对于这方面也更加的关注,从而促进煤矿安全评价的发展。例如王莉等人将联系熵的方法应用到煤矿安全评价中,对安全评价进行了明确的安全等级划分。除了这些方法外,国内还存在很多安全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为我国煤矿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胡鸿等人提出的基于产煤量危险值煤矿动态安全评价方法,对煤矿安全评价的定量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因此,我国在煤矿安全方面的研究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发展问题,特别是评价的主观性和实行动态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发展。

2煤矿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2.1定性评价

2.1.1预先风险分析法

预先风险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还没发生的风险进行一个预测和评价。通过这些分析知道煤矿发展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这些风险进行一个精准的数据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预先危险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在系统最初的安全检查,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根据流程的特点,寻找出系统单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通过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并加以修正和防范,从而实现对安全隐患有效控制。

2.1.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是指对煤矿的各种设施、结构等进行一个详细的检查,并对这一系列的检查列出一个详细的表格。通过这样一个详细的检查表格可以对煤矿产业中的地质条件、生产工艺、矿井设计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安全评价。安全检查表作为煤矿系统常用的一种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煤矿产业中的安全隐患,并做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相对于其他方法,这种可以有效做到广泛听取意见,明确整改责任,保证共同的防范和周密的分析。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检察人员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细致的检查。

2.1.3专家言论

所谓的专家言论评议是指集合相关专家对事物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进行一个详细的探讨,吸取大家的意见,从而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专家评价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专家评议具有简单、客观、专业等特点,并且这些言论评议是由众多经验丰富专家经过详细的探讨得到的,可以全面、综合的对煤矿安全进行评价。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其他方法没有的缺陷,如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没有足够的专家人员就无法实施。

2.1.4故障假设分析法

故障假设分析法是一种具有很强创造性的方法。检查者要应用这种方法,需要对整个系统工作流程很熟悉,通过假设的方法去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这种方法更多的是应用于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从原料进厂开始,直到整个生产过程的结束。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安全评价,促进煤矿产业健康的发展。

2.2定量评价

2.2.1神经网络法

神经网络法是将指数法和概率风险法两种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将这两种方法作为评价的主体,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数值模拟,同时建立特定的结构模型和数据库。在这一过程中,利用现在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的评价。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可以简化评价推理的过程,方便大家的操作。神经网络法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适应能力、映射能力等,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得安全过程的判断、推理成为一种可能。但是传统的神经网络法存在着泛化能力差的缺陷,使得在安全评价的过程中精准性不高,因此无法广泛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2.2.2概率法

概率法是以实际的事故发生率为基础进行的一种安全评价方法,该种方法有效分析了各种因素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这些确定整个系统出现的安全风险概率。同时将这些得到的概率进行一个详细的划分,分成若干的风险等,从而实现直观的风险评价。概率风险评价法因为本身的特点,主要适用于结构比较简单、清晰系统分析,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系统则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价。因此,该方法无法广泛应用于大型、复杂评估项目的原因所在。

2.2.3评分法

评分法是指对系统的一个具体项目进行评估,根据这个评价单元做出合适的评价分值范围,然后再对系统中的评价单元进行评分,通过详细的计算处理得到精确数值的一种方法。评分法在煤炭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可以弥补安全评价中的不足,如概率法无法大量使用的复杂型项目评估,就可以使用评分法进行安全评价。因此,评分方法在煤矿行业安全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评分法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如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敏感性,这也是评价模型对系统安全功能不重视等缘故造成的,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和发展。

3结论

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不仅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了煤炭产业健康良好的发展,需要对煤矿安全评价进行详细的研究,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做好煤矿安全生产不仅需要结合以前传统的经验和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评价定量、定性的分析,从而实现精准的煤炭安全评价,促进煤炭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隋国民.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现状分析[J].煤炭工程,2012,2:112-114.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3篇

1.前言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步前进,信息技术逐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不同领域;信息化与网络化己成为各个行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手段,在企业应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客观世界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要研究、认识、利用和改造它们,就必须进行概括与抽象(即理想化或模型化),以便揭示客观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并将其作为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模型是现实世界本质的反映或科学的抽象,反映事物的固有特性及其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关于数据和联系的逻辑组织的形式表达,以抽象的形式表述一个部门或系统的业务活动与信息流程。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需要把现实世界抽象到数字世界与信息世界。

2.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涉及的范围及其特征

煤矿的开发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从信息来源看,可将其分为内部数据源和外部信息源。内部数据源是指煤矿日常生产和销售活动有关的数据,主要包括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数据、采掘工程数据,以及安全与调度、设施与耗材、通风、运输等生产数据,还包括财务、劳动与人事、原材料消耗等运营数据;外部信息源是指国家政策、法规、上级单位指令、原材料市场、矿产品市场等信息。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主要针对煤矿这一特殊的空间系统,它的对象主体是煤层及其围岩等地质实体。从涉及的专业角度看,煤矿地质测量信息主要包括地质、测量、水文、资源量/储量、三量(开采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等。从信息的表现形式上看,可概括为两类,一类以图的形式纪录、分析和传递;另一类以文字资料、表格的形式纪录、分析与传递。煤矿地质测量信息除具有一般的空间性和海量性外,还有以下一些特征。首先是信息数据的隐蔽性。煤矿数据对地质实体的表达,是一个从隐式到显式的过程。例如:煤田的形成和分布主要是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的,通过重磁、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得地层(岩层和煤层)空间分布的数据;通过钻井、测井等方法可获得岩石物理特征以及煤层厚度、结构、空间位置等方面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地质条件进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行综合分析,即可确定煤矿(区)的范围、资源/储量等情况。其次是信息数据的时间序列。煤矿数据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从资源勘查、矿井开拓到生产,由于矿山实体的层次逐步细化,地质体客观现象、规律的准确程度逐步提高,数据量越来越大。在资源勘查阶段,主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探、物探获取数据。矿井开拓阶段,主要是补充钻探与测量资料、井筒资料及井下巷道实际揭露的数据。生产阶段主要通过各种岩巷(石门、上下山)、煤巷、井下物探和钻孔,以及相应的工程测量获得数据。第三是信息数据的关联性。煤矿地质实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例如煤层和围岩、两个相邻或不相邻地层、构造与煤矿瓦斯等都具有关联性。第四是信息数据的多源性。煤矿数据的多源性,主要表现在数据获取方式上的多样性,存在空间尺度上的差距。遥感、摄影测量可获取整个煤田、矿区的数据;勘查、地面测量及井下测量可得到矿区规划、矿井设计所需的数据;而各种井巷工程、井下物探可获得矿山日常生产数据。此外,同一地质特征可充当不同的角色,比如断层,可以是井田的边界,也可以是采区的边界。

从地理信息系统角度出发,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是矿区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要素的图形信息、属性信息、统计信息以及时空关系的总称。大体可分为基础信息、专题信息和综合信息:基础信息是矿区最基本的地理信息,包括各种井下和地面测量控制点、高程点、水系、地形、地貌、地物、地名以及某些属性信息等。mgis的基础信息具有空间性、统一性、精确性、基础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专题信息是指各种专业性信息,如采矿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包括地层结构、煤层储量与分布、井巷设施、采掘工作面、机电运输、瓦斯、水文等。mgis的专题信息具有专业性、统计性、空间定位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专题信息是基础信息的拓展,基础信息是专题信息的公共空间定位基础平台。

综合信息是在完善基础信息和专题信息的基础上,针对特殊应用提取、生成的综合性信息,包括矿区环境规划、矿区交通运输规划、矿区土地整治规划等。mgis的综合信息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空间分布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是基础信息、专题信息的拓展。

综上所述,从勘探到生产,随着煤矿基础数据信息的增加,对地质体控制程度、精度和认识程度越来越高。煤矿数据是海量数据,无论是地物、地貌等几何信息、拓扑信息和属性信息,煤矿系统的运作,还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对煤矿基础信息进行分类编码,有效地管理、利用煤矿基础数据,充分发挥其增值作用,是煤矿空间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3.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以抽象的形式表述一个部门或系统的业务活动与信息流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是有关数据和联系的逻辑组织之形式表达。选择与建立数据模型的目的,是希望用最佳的方式反映本部门的业务对象及信息流程,并为用户提供访问数据库的逻辑接口。数据模型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数据描述,它是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dbm)的。每一种数据模型都是以不同的数据抽象与表达能力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有不同的处理数据联系的方式。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涉及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可能的拓扑关系的组织和管理。它的数据量大,应用面广,数据模型相当复杂。因此,虽然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许多商业化软件,但gsi至今没有统一、完善的数据模型。一般从软件工程开发的基本过程(用户需求、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出发,将gsi数据模型按层次分为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模型。概念数据模型是关于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抽象概念集;逻辑数据模型表示概念数据模型中数据实体(或纪录)及其间关系;物理模型是数据抽象的最低层,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物理组织,空间存储方法和数据库总体存储结构等。煤矿地质测量信息分类与编码主要考虑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的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mining industry is the power sou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mining operations have a great improvement. However,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production of mining enterprises, mining safety management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firstly expounds the causes of safety accidents in mining work, and then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mining safety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ining work.

关键词:矿山采矿;安全管理;管理措施

Key words: mine mining;security management;management 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39-02

0 引言

因为大多数矿山作业地点的地理环境较为险峻,工程难度大,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安全隐患不仅对于矿山采矿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对采矿行业发展带来损失。因此采矿企业需要注重完善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条令,消除采矿作业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 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概述

安全管理是矿山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主要内容是展开安全相关的决策、计划、协调、控制等等活动,主要任务是提前发现分析并消除控制矿山生产中各种危险源,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规避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确保矿山生产安全、高效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目视是确保职工的安全,预防阿暖事故发生,保护国家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害。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为了全面贯彻这一生产方针,各级领导需要具备极强的安全自觉性和责任感,科学组织人员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此外广大职工还需要提升安全观念,将安全生产制度贯彻于作业的全过程,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综合设定安全目标、完善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教育、考核激励等等工作,进而激发矿山各级领导及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矿山灾害防治质量的提升是依据安全投入资金的增加、制定科学的安全措施、提升仪器机械可靠性来实现的。本质安全化的作业环境是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但是安全措施选取需要科学安全决策,所以需要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精准评价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安全管理是确保矿山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之一,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体现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管理工作高效便会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相反,安全事故频发,不仅致使生产效率的降低,打击职工生产积极性,还为企业带来大量经济损失,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安全事故预防,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 矿山采矿安全事故发生原因

2.1 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足够安全意识

现阶段我国矿山采矿工作人员大都为农民工,大都未受过高等教育,进而其专业技能、自身职业素养都相对较低,缺少对于采矿工作中安全概念、安全事故的科学认识。因此在其采矿工作中,会经常性的出现安全事故,而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此外,农民工因为其身份特点,工作不稳定,流动性较强,加之缺乏采矿专业技能的培训,致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同时,部分采矿企业法人安全意识欠缺,安全责任落实不够,相关奖惩制度流于形式,致使落实整改安全隐患的责任人找不到,企业法人抱着侥幸心理,较大安全隐患不重视,较小安全隐患不在意,进而致使安全事故发生。

2.2 安全设备落后

就目前采矿行业状况来讲,采矿企业大都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无论在物力、财力、人力上都缺乏足够的安全投入,而资金投入力度的不足是我国采矿机械设备仪器落后的主要原因。此外,有些中小型采矿企业的机械设备仪器单一,并且不配套,甚至某些危险系数很高的工作还是依靠人工完成,这就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虽然有些采矿企业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其仪器较为陈旧。还存在某些企业过分关注经济利益,对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缺乏应有的重视,为了缩减成本,不更新机械设备,老旧、功能不完善的设备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安全技术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不够

为了保障采矿行业安全、高效的生产,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准则。但是采矿企业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达到缩减企业开支的目的,采取敷衍的态度。同时,部分的地方政府为了GDP,对于违法、违规的采矿企业采取坐视不管的态度,监管工作形同虚设,这就形成采矿行业潜规则。长此以往,某些采矿艾叶在执行国家相关法规、条令、规范方面仅仅停留在形式,安全事故也就频发,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损失。

3 加强矿山采矿安全管理措施

3.1 明确矿山采矿安全管理任务

现阶段,矿山采矿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执行政府部门相关法规、政策、方针,通过制定执行安全条令,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还需要对采矿作业客观规律的研究,科学制定高效的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创设良好的采矿作业环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此项安全管理措施标准如下: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全面贯彻实施;组织学习采矿安全生产的法令规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并指派专业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定制并执行安全计划,提升矿山仪器的机械化程度,完善采矿作业环境,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建立与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相关的档案库;调查、研究、统计、处理员工伤亡事故;定期展开安全教育会议,实施奖惩措施。

3.2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矿山采矿安全责任意识强化是保障矿山安全生成的第一步,在矿山采矿中,应当树立优质的安全责任意识,将安全责任落实至各个部门,甚至每个人身上。不管是上层的领导人员,还是处于生产一线的采矿工人,均需要对于采矿作业安全性承担相应责任。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责任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目标,注重安全责任意识的提高,明确安全责任的重要意义。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安全防范,还能够降低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安全事故的概率。

3.3 工作流程依据规范操作

各个工种安全操作规程。主要有设备仪器所遵循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正确、安全使用机电机械等等。对于不同工种,应当有着相应的操作流程规范,并且需要操作人员严格实施此规程;采掘工作规程。主要包括作业地点的地质情况、劳动组织、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以及安全技术举措等等,采掘作业规程是组织、指导采矿作业的管理文件,规范此规程有利于采矿作业的正常进行。如果在采矿作业期间相关状况出现改变,就需要及时完善作业规程,对于安全措施进行适当的补充。

3.4 技术培训及安全管理

查阅相关矿山事故分析报告书能够看出:矿山企业领导及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就会出现很多因为违规、不符合劳动规律、规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因此一定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对于矿山企业的安全成产是极为有效的,是确保安全生产及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核心。

加强矿山安全技术部门安全意识培养。可以通过培训加强职工安全意识,培训工作通常情况下由主管部门与劳动组织部门共同组织。通过科学的培训,矿山安全部门责任人、矿山技术工作人员会对矿山采矿技术安全操作流程以及政府部门的安全成产法规、条令、政策有着全面深入的理解,进而掌握矿山开采、安全管理等等理论知识和技能;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矿山采矿过程中会需要绞车司机、放炮工、信号工及焊接、起重、电气等等关键工种。这些特种工种有着危险系数大、不安全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在这些工种作业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会导致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为了确保矿山开采正常、安全的进行,就有必要对于上述特种工种的工作人员制定以下工作标准:①展开安全操作培训,只有通过考试,合格之后才能够上岗作业。对于已经从事特种工种的人员也需要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定期展开安全教育,沟通交流共享安全技术知识技能,总结矿山安全生产经验。②日常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生产的前提之一就是注重安全意识培养,矿山企业需要定期开展安全会议,全方位总结安全事故教训和经验,找出各个安全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法,对于违规、违章作业以及不符合操作规范的作业应当及时发现并整改,确保矿山安全、高效运行。③注重安全事故教学及典型经验教育,模范作用时很高效的教育素材,因此对于那些正面和反面的典型事例能够用作教材,正面教材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反面教材则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更加高效地对员工展开安全教育培训。通过真实经验、教训使得员工陈旧的生产观念得以转变,提升其技术管理水平,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3.5 认真贯彻安全检查工作

安全检查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安全检查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小采矿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更为高效地保障矿山采矿作业的正常进行。安全检查工作需要贯彻于采矿作业的全过程,所以,就需要展开科学、全面、仔细的检查,与此同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公布安全责任证明,确保工作人员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各个生产部门明确其岗位责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安全检查工作核心是通过检查工作起到防范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4 结束语

综上,矿山采矿井下作业空间很小,很难预见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作业环境极为恶劣,大多数安全生产管理因素不易被消除,因此安全生产问题在采矿作业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技术性安全既阻碍采矿行业的经济效率,还降安全检查主要的工作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各项法律条令以及安全标准执行的情况;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以及上级领导决定情况;作业场所的安全情况,例如空顶状况、井下巷道支护情况;设备、仪器及工作岗位上各种安全设施、防护装置等等是否配备;安全计划进度;预防自然灾害落实的状况;安全检查检测到问题整改的状况以及事故发生地点采取的防护措施等等。低企业生产利润。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于安全思想有着足够的重视,不断创新完善技术管理模式,进而保证采矿行业稳定、高效、安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东.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2):34-35.

[2]周信.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之我见[J].技术与市场,2014,(9):273-274.

[3]金瑞红.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7):1298.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 地质学 教学瓶颈 基础地质 应用地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5-0067-01

地质学作为采矿工程专业所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该专业地质学教学特点为:讲授学时少但涉及内容广,包括了地质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从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到矿床学、水文地质学、勘查地质学和矿山地质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有所涉及。

一、教学现状

1.国内形势

如前所述,采矿工程专业的地质学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了基础地质学到具体应用于矿山的地质知识。这样的知识体系甚至可以相当于地质类的专门人才所具备,不同之处在于对采矿工程专业要求注重理解和整体把握。

在80年代,采矿工程专业的地质类课程一般分为“地质学基础”(45~90学时)和“矿山地质学”(36~45学时)两门课,前者主要讲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地形地质图和矿床地质等基本知识;后者则讲授矿床学、水文地质、地质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等采矿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地质工作基本方法。笔者统计了国内已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主要高校近年来对地质类课程的教学安排(通过各高校主页资源),见表1。

表1 国内各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地质类课程开设情况

虽然以上各校对地质课程的安排各异,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将地质学糅合为一门综合课程,学时基本控制在50~60内,其学时基本与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如井巷工程、矿井通风安全等课程的课时量相当。这之中尤以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突出:总量大――地质类课程总课时达到150个;分类细――普通地质学、矿山地质、水文地质这样的组合既夯实了地质基本功,同时也突显了采矿工程专业对地质知识的应用。

2.实际教学中的瓶颈

笔者担任的采矿工程专业地质学教学任务,64学时的综合地质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大致归纳如下:

2.1学时紧凑。用一门课程阐述一个学科的工作思路,致使大部分内容都要精缩。结果就是知识的展开有限,对于学生的自学要求更高。

2.2效率不高。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行课必须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学时多的课程就意味着周学时量加大。地质学作为专业基础课通常安排在大一、大二学年,学生同时还要修读很多公共基础课,学习压力较大而无暇扩充地质知识。并且由于知识量大,教学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热情下降、后期出现畏难情绪。同时期末考试的复习量加大,导致大多数学生疲于应考,知识的消化吸收不到位。

二、对策思考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是广大同行都面临的困扰,从矿产资源类专业的地质学教材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徐九华等人主编的《地质学》教材至今已修编至第四版,针对性及应用性极强,适应采矿工程专业地质学学时少、内容多的趋势。

建议将采矿工程专业的地质理论教学分为两门课程:基础地质学和应用地质学。基础地质学涉及的是如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矿物、褶皱、断层、矿床等基础概念;应用地质学则是指具体应用到矿山工作中的勘察和水文地质研究等。两者之间有承接关系但交叉甚少,可以独立实施教学。如此一分为二,可以很好地解决前文提到的教学瓶颈。

基础地质占40学时,内容涉及: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矿物、常见地质构造、阅读地质图和矿床学概论。应用地质则包括:矿产资源勘查简介以及水文地质基础等应用性很强的矿山地质工作基本内容,占用24学时。将这两部分划分为独立课程,各自行课与考核。这样的课程设置避免了一门课程“大锅炒”容易导致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课余时间自我充电的效率。

三、结论

矿业类专业的地质学教学在整个专业课程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面临课时被压缩的大形势,但教材编撰者和一线教学工作人员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在紧凑的学时内为学生搭建一个矿业从业人员所必备的地质知识框架。

笔者借鉴国内开设有采矿工程专业的老牌重点高校和新兴矿业类学校对地质学的教学安排,结合自身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建议将该专业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划分为基础地质学和应用地质学两门课程。力求使学科体系明朗,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九华,谢玉玲,等.矿业类专业地质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C].“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10:118-121;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6篇

欧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行分析各国各级资源储量的可靠性,而我国也以地质统计学为基本理论,提出了根据优选煤田勘探基本网度,从而对储量进行分级的理论。通过运用曲面样条函数和蒙特卡洛模拟以及地质统计等方法的结合,分析出矿产质量以及储量的可靠性研究;同时,也对地质勘探中发生的风险性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矿产经济的可靠性研究

当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科学且通用的计算机程序对矿山项目的经济资源做评估。虽然我国在此方面的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但从其发展的速度来看,还是比较可观的。例如,我国现行的“偏差和法”就有比西方现今通用的蒙特卡罗模拟法更快捷的优势;我国还运用蒙特卡洛模拟和偏差合法的结合,具体研究出了露天矿的投资可靠性以及收益率等相关评估。

三、对于其他方面的可靠性研究

如以满足最小工作平盘宽度为基础,可用概率分析的方式,计算出露天矿相邻台作业的可靠度,以此可使各工作台阶的矿产回采量分配更为合理。此外,包括对于矿山供电工作的可靠性,矿业防水排水工作的可靠性等可靠性研究,都是预先掌控矿业工程系统可靠性的实际具体举措。总之,国内的矿业工程可靠性研究工作比国外的起步晚,但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甚至在某些研究的方面已经超过国外。从现今的成果来看,如露天矿业连续的工艺系统、矿井连续运输工作以及综合采矿工艺作业系统等的可靠性都有不错的发展现状,也可预见出在未来会有更好发展的势头。

四、矿业工程可靠性的未来发展展望

通过现今多年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矿业工程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矿业开发的实际需要,未来矿业工程可靠性发展趋势将分为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为对地质资源可靠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矿业工程的主要工作对象就是矿产资源,所以必须深化对主体的深化分析。将间断的系统可靠性研究连续起来,并放入综合工艺可靠性中,以免因链接断链的原因,进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发生变化。加大开展矿山工程可靠性研究的力度,即为在一定地质资源下和具备开采工艺设备以及程序的前提时,对开采工程能够达到的规模概率进行分析计算。在对工艺可靠性和技术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人为因素的重视,人为因素也是可靠性研究的一个环节,目前的可靠性分析研究对于这一点还需在未来有更好的加强。

五、结语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采矿系统工程,现状,展望

 

采矿系统工程为采矿工程学与系统工程学相结合的所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论文参考网。采矿系统工程是根据采矿工程内在规律和基本原理,以系统论和现代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采矿工程综合优化问题的采矿工程学科分支[1]。采矿工程是一门由来已久的古老技术,很多问题都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的解决,现场问题常常依赖经验判断,容易存在很大的主观差异性,借助采矿系统工程中的数字与计算技术,可以实现采矿技术问题的定量决策,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采矿工程涉及面较广,影响因素较多,如何从总体上合理把握,综合协调,也需要利用系统工程的相关知识来解决。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引入到采矿系统工程中,为我国的高效安全采矿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

1.采矿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目前,采矿系统工程中常用的基础理论学科及相关技术,主要如下:

1) 应用数学或计算数学分支。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及数值方法等。

2) 运筹学及其学科分支。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图论及网格分析,排队论及存储论等。

3) 现代应用数学的相关学科分支。如地质统计学,可靠性理论,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等。论文参考网。

4) 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的交叉学科分支。如系统模拟,系统动态学,人工智能学,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2.采矿系统工程发展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采矿系统工程得到长足发展,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分述如下:

2.1 矿山地质系统

在采矿系统工程中,主要使用数据库来存放地测数据,早期主要使用dBASE、FoxBase、Foxpro,近年来则主要使用Access、Oracle等软件。而在处理数据方面,则主要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常使用Excel以及各种数据库软件从总体上把握矿产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1) 矿产储量计算与地质作图

采矿系统工程广泛使用方块法,同时,为了满足矿山设计的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还常常使用为线框模型法来表达矿体,这种方法计算精度较高。然而如何由钻孔柱状图推出剖(平) 面图的地质作图问题,虽然专家学者使用了许多方法,但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另外,在三维实体模型表达矿体方面,国外的矿业设计软件都有这种功能。

2) 矿产资源评价

目前人们普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矿产资源,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各因素的权值 , 然后采用模糊评判、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近年来也有人探索用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行评判。至于矿物资产的评估,基本上以收益现值法为主。近年来,又引入探索期权估价法,案例估价等其它方法。

2.2 矿山规划与设计系统

1)地下开拓系统

对于煤矿开拓运输系统,常使用专家系统确定。或者从各项工程费用累积而成的数学模型中,使用解析法求极值,求解出最优开拓方案。同时,技术人员还常采用计算机模拟法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

2) 地下采矿方法

对于确定采矿方法,主要使用专家系统和模糊综合评判。对于煤矿此类特定层状矿床,采用解析法,而在具体布置采准巷道时,大多采用 CAD技术。鉴于地下工程是个空间概念,国外常采用三维立体图表示。

3) 采掘计划编制

人们主要使用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制定矿山采掘计划。论文参考网。另外还常使用计算机模拟予以辅助。如为了适应矿山环境的复杂多变,利用CAD技术编制采掘计划。

2.3 矿山生产工艺系统

1)开采工艺及设备选择

开采工艺及设备的选择主要是通过专家系统来确定,为了确保影响因素权值的正确确定,还可以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其他的选择方法还有解析法和计算机模拟等。

2) 开采工艺过程分析

主要是采用计算机模拟来研究开采工艺过程。近年来,现代控制理论也逐步引入到开采工过程分析过程中。

2.4 矿山管理系统

1)矿山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国内外许多矿山都建立了矿山管理信息系统,覆盖地测、设计、计划、设备、库存、营销、财会、人事等工作,内部各子系统用局域网相连,外部联系则通过Internet。

2)矿山生产过程监控

目前矿山还不能达到全过程自动控制,对于井下电机车的调度,主要是借用铁道运输的经验。对于井下一些重要却又危险的作业,主要采用工业电视来监控。对于少数大型的设备,都具有了自动控制的功能,但是距离自动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通风安全

主要是使用专家系统来确定通风系统,使用解析法来优化通风井巷断面,使用CAD技术来绘制通风网格图,利用因果关系预测、时间序列预测、卡尔曼滤波预测等方法进行事故预测,以及采用故障决策树等技术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概率等等。

3.采矿系统工程发展趋势

采矿系统工程是采矿工程与系统工程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既要遵循采矿工程的内在规律,又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目前情况下,采矿系统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1)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采矿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它的决策,如果只采用一种方法,效果难以理想,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并且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2)多项内容的综合分析决策。采矿系统工程在系统结构上关系比较复杂,再加上各个矿区条件的差异性,因此,在处理和解决某一决策时,需要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内容之间又容易相互影响,故今后将朝多项内容分析决策的方向发展。

3)计算机运算与可视化功能的密切配合。工程设计图是采矿工程的语言,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动画显示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在采矿系统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4)采矿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随着采矿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采矿工程的实践活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采矿实践的发展需要,兼收严格优化方法的优化功能与非严格优化方法的灵活使用性将会形成一种趋势。

5)严格优化技术正向实用要求逼近。在采矿系统工程的早期阶段,利用运筹学得出的采矿问题最优解常常偏离采矿的工艺技术要求。近年来,随着CAD 技术的出现,人们又将传统的设计方法转用计算机实现,却又忽视了优化的目标。今后,采矿系统工程将在人―机的交互方式下实现决策的优化,并尽可能提高作业的自动化程度。

6)新学科、新技术的应用继续发展。随着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理论迅速发展,它们也将逐渐与传统领域结合,使采矿系统工程得到新的发展。

7)矿用软件开发日益规范化、商品化。采矿系统工程的软件将会一步发展,市场和价格也会逐渐规范化,价格上也会更加便宜,使用也会更加普遍,对外国软件的使用上也会更加熟练。

8)跨学科的联合研究。跨学科的研究工作随着系统研究对象的扩展,已经成为目前阶段必然发展趋势。

4. 结语

虽然采矿系统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的急速增加,采矿工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再结合全球化的契机,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必将推动我国乃至全世界采矿系统工程学科发展的春天,为能源高效安全开采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煤炭科技名词.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 张幼蒂,王玉俊. 采矿系统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3] 邵登陆,岳宗洪. 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新趋势[J].中国矿业,2008,17(9):99-102

[4] 云庆夏,陈永锋,卢才武. 采矿系统工程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矿业,2004,13(2):1-6

[5] 刘建华,岳宗洪. 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与新趋势[J].现代矿业,2009,3(3):7-10

[6] 云庆夏,陈永锋. 我国采矿系统工程的技术进展[J].中国矿业,2000(9):40-43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矿山建设工程;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培养

一、引言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方向)是安徽理工大学最早开办的专业方向之一,迄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矿山建设领域人才。矿山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校的强势学科之一,1984年获批矿山建设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被遴选为原煤炭工业部重点学科,2001年以矿山建设工程学科为基础的岩土工程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重点学科,2010年招收岩土工程博士研究生。为适应人才培养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转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方向)培养方案需重新制订。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多年来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办学基础,对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探索。

二、培养目标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工程方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面向未来矿山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矿山建设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能胜任矿山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和教育等工作,具备从事交通、铁道、水利和市政等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三、培养模式

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采取“3+1”本科工程型培养模式,是指在大学本科4年中,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累计3年,累计1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由本专业教师(校内导师)和合作企业的工程师(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和培养,即实行双导师制,从而使学生紧密结合矿山建设工程实际,深入煤矿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整个建设工程环节中,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

四、课程模块设置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含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化学、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Basic程序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体育等课程,共计72个学分,1336个学时。公共选修课程模块: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但要求本科毕业时获得的公共选修课总学分不得少于6个学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测试技术、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基础工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数值计算方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土木工程建设法规等课程,共计53个学分,856个学时。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由学校指定,对于矿山建设工程专业,该课程模板包含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这2门课程,共计4个学分,64个学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含岩石力学、爆破工程、井巷特殊施工、矿山建设工程、地下建筑结构这5门课程,共计10个学分,160个学时。专业任选课程模块:由学生自行选择,但要求至少修满6个学分,对于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建议优选课程为开拓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隧道工程和矿井提升运输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块:包括工程地质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矿山建设工程课程设计、井巷特殊施工课程设计、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矿建工程施工与管理实训等课程,共43学分,均采用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形式。素质拓展模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根据学校所制定的明细素质拓展教育学分表,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要求学生修满4个学分。按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所培养的本科生,要求修读所有必修课程和参与所有实践环节,要求满足各类选修课程的基本规定和各类课程学分,总学分至少达到19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50学分,企业实践环节40学分,方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一)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

校企联合是卓越人才培养的新增教学环节,是培养矿山建设人才的新模式。土木工程(矿山建设)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完成,在企业学习、实践的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校企联合培养主要包括两大环节:实习与设计。实习主要包括本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践和毕业实习;设计主要包括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见表1所示。

(二)考核内容与方式

考核内容及权值分别为:创新能力(0.15)、工作态度(0.1)、团队协作精神(0.1)、专业实践成果及答辩(0.35)、实际操作能力(0.3)。考核方式采用专业实践汇报、书面总结(实习报告、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和答辩、素质的评价和综合能力等。根据考核内容的加权平均分将考核结果分成5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并列入学籍档案。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三)联合培养方案实现基础

安徽理工大学成立了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学校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国有煤矿企业均签有长期、稳定性的全面合作协议。上述各企业均有职工培训教室和宿舍等设施,每年合计能接纳100多名土木工程(矿山建设)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与设计工作(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建设专业每年招生学生平均人数为80人)。校企联合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教学经验丰富并有一定实际工程经历的专业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知识体系的高级技术职称专家担任。上述各企业的多名优秀正高级工程师已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能满足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校外指导教师的要求。学校可每年定期邀请校外导师来学校一起商讨和修订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共同做好现场教学、实习、设计以及实训等实践教学工作。

六、结语

我国目前设置有矿山建设工程专业的高校还不是很多,仅限于原煤炭部直属的几所高校。“卓越计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高度参与教学,而由于煤炭行业的高危性,使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系列困难,但相信在学校和企业深入合作教学的情况下,不断修订和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可确保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进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矿山建设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蔡海兵 荣传新 郑腾龙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计划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3]林健.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