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一、提高运用思维导图意识

思维导图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顺各知识点间的关联,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认识,而且可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架构,实现学习的系统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思维导图意识,为此,教师应注重以下内容:

首先,注重思维导图应用的合理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初中数学教学重点知识,认真分析与重点知识关联的其他知识点,并将思维导图板书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同时,依托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并适当的提问学生,检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情况,使学生能够对照自身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其次,注重思维导图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融入。初中数学知识点多而零碎,为此,无论是新课导入还是旧课回顾,教师应注重运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做好总结与反思。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时,应根据学生反馈效果,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反思,了解思维导图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补充遗漏的知识,使得思维导图更为完善,更好的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服务。

例如,在绘制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时,起初教师并未绘制角平分线性质这一知识点,但考虑到角平分线性质和全等三角形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尤其是一些题目中全等三角形判定时需应用到角平分线性质知识点,最终对之前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使得绘制的思维导图更为完善,最终得出如下思维导图:

二、注重应用的示范与引导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运用思维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优势明显,仅用简单的图形及文字,便可清楚的了解数学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降低了学生掌握难度,有效避免学生畏难情绪的出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而且还应教会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帮助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应通过正确的示范与引导,使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画法,使其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在给学生进行示范及引导时,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的画法及应注意事项,确保所画的思维导图能涵盖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为激发学生画思维导图的积极性,教师可鼓励不同小组、不同学生之间进行思维导图绘画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绘画思维导图的熟练程度,从而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完相似三角形知识后,教师示范与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如,询问学生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判定定理,如果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又有哪些判定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等相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绘制出如下的思维导图后,当学生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而更加专心的学习数学知识。

三、培养运用思维导图习惯

初中数学成绩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受学习习惯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知识点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使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关联,使学生拨云见日,抓住学习的重点。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习惯,使其更好的指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时,应注重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应用思维导图,而不是局限在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上,即,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编相关数学题目并尝试解答,从而对数学习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在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从思维导图进行延伸,并针对不同知识列举典型习题,使学生了解习题涉及的知识点,从而尽快找到解题思路。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74-01

初中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部分知识点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准确地理解,因此,把握好初中数学课堂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不仅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不断地努力,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作指导。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人生发展,对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笔者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因此在本文中,笔者拟就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地施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高效地进行学习,课堂45分钟得到充分的利用。想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因为只有在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技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课程安排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因此,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时间变得有限,能否抓好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能否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能。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学科,死记硬背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是以,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把握好数学学习的规律。初中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归纳总结,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还不成熟,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把握,因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地给学生提供指导,不仅要指导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积累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耐心的引导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逐步得到提高。

2、让学生的大脑和手都动起来,做到手脑并用

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实际上,想要学好数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手脑并用。这里所说的动手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算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说这样一句话:“眼高手低”,意思是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用眼睛看一道题的时候觉得自己会做,如果进行实际的运算却未必能够顺利地解出答案。因此,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仅仅依靠大脑去思考,还要注重实际的操作,要善于动手,提高实际的操作能力。

(2)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知识点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未必能够深入地理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相关的数学图形,减轻学生的理解负担。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还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每一学科的学习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思维能力,想要学好数学也必须要有数学思维能力。初中数学千变万化,可以通过很多题目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考查,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数学思维,不懂得灵活运用,那么势必在初中数学学习的道路上经受挫折。在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既要耐心地指导,还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去感悟数学的奥妙,进而不断地探究,最终喜欢上数学学习,建立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4、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旧的教育理念逐渐被摒弃,新的教育理念得以建立。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也有了改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占有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样的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是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而存在的,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很重要,而教学反思恰恰对此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教师只有在反思的过程中才能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进行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初中数学;衔接;实践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绩会大幅度下降,许多小学数学成绩很不错的学生有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因此我对新生入学后的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来搞好六、七年级课程的衔接。

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教材、同学、教师、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进入初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听说初中数学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负数、绝对值、数轴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教材的变化

首选,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量少而简单;而初中数学内容开始抽象,研究变量、字母的内容增多,不仅注重主要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

(三)课时的变化

在小学,由于量少简单,课时较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老师对重难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科目增多,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七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四)学法的变化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小学初中衔接所采取的一些实践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和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初中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学生讲明小学初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四是可以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摸清底细,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衔接,教师首选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另一方面,比较小学、初中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学初中知识的链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衔接工作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绝对值、数轴,对七年级新生来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小学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初中数学较小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死记硬套,这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具体措施有二: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小学初中良好衔接

重视运用情感,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我在初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更是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高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完善,证明实施这些措施后成效明显。我知道这些不足挂齿,只想抛砖引玉,赐教于大方!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有效性;数学思维;学习兴趣;学生个性;互动教学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探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探析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一、要立足于初中数学教材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教材选取的数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研析教材、吃透教材。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教材上的知识点、知识体系,就会在具体的习题操作中游刃有余,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学会并利用教材,教师一定要在每堂课前,依据教材内容,明晰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例如,在讲授“平移与旋转”的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掌握旋转的特征与平移的特征是课堂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如此易于学生掌握本堂课教材内容的大致脉络,有利于学生抓住课堂学习的要点,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二、注重用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思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受数学学科性质决定,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概念法、归纳总结法、推理法、比较法、图表法等都是常用的数学方法,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例如,在初中“平移与旋转”中,要让学生先从概念上把握什么叫平移,什么叫旋转?只要把握住了概念的实质与内涵,就会对各知识点加以区分,才会明晰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与不同。

同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总结。例如,在具体的“平移与旋转”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思考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地锻炼。

如此直观、形象地教学有利于学生系统化掌握数学知识,易于把握整个知识体系的结构。加深了学生对整个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此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会显著提升。

三、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为课堂教学创设学生熟知或感兴趣的情境,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先向学生展示缆车、火车、滑梯的运行方式;接着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风车、摩天轮的转动,学生通过观察这两组事物的不同,进而会比较出平移与旋转之间存在的不同。这种方式不仅会抓住学生的兴趣,而且更加形象化、深刻化,也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只有实现良好的师生活动,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才会成为一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同学,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获取学生的信任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

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发展的要求。如何实现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常变常新的课题,它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它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堂: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初中数学;渗透

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理解的学科,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我国的传统教育亟待改革,所以在教师们的积极探索下新的教学思想被提出。数形结合思想是将繁琐的理论通过图形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看到知识框架,使复杂的文字描述简单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一、数形结合的意义

数形结合是指将理论描述与图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通过图形理清知识脉络,并且通过文字描述进一步了解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通过这样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数形结合思想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和数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上形象的图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熏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分析能力,空间构图能力等综合能力,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复杂的文字和数字直观化,繁琐的计算明了化,所以数形结合非常符合初中数学教学。

二、数形结合的基本应用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应用上是有效的,但是在应用中仍需要注意一些基本操作方法,数学结合思想不能直接硬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而是要通过逐步的渗透,使学生逐渐接受,最后熟练运用。

(一)在数学概念上初步渗透

数学概念多数比较抽象,学生在阅读文字描述的概念时不容易理解,对概念理解模糊会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所以数形结合思想需要在数学概念上初步渗透,通过图形的直接表述,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比如,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学生在读这段文字时很难准确的理解对称轴的概念,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对称轴的意义。(如图2所示)MN即为对称轴,通过画图直接的将对称轴展现给学生,学生能够通过看图形迅速的领略对称轴的意义。

(二)对典型例题的渗透

典型的例题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起主要作用,所以接下来教师要适当的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典型例题中,通过画图解题,学生能够更清楚的理解题意,并且避免繁琐的计算过程,所以画图解题法更适合。比如,不等式组x+4>3

x≤1

求解。学生在解这道题的时候会涉及到计算,而且结果不容易验证但通过画图就可以直观的看到答案,并且不容易出现错误

通过这个图形学生很清晰的看到答案, 再将图形翻译成文字-1

(三)整个知识框架的渗透

教学活动中,书本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学生了解了数形结合思想后,教师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法去总结整个章节或者知识点的框架。首先学生要通过对知识的复习进行文字整理,然后将文字翻译成图形,通过直观的图形形成知识网络储存在学生的头脑中,在需要应用的时候再转化成文字。比如:相交线与平行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这一章的内容,通过语言总结为: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平移等定理和性质。然后对比较重要的性质进行特殊标记,如平行公理、垂线性质等。这种语言总结看起来不直观,而且整个知识点过于分散,不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记忆。面对复杂的文字叙述和难以理解的语句意思,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而通过图形构建框架为:

图形的框架看起来更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而且不容易遗漏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间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联系,简单明了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初见成效,数形结合通过数字与图形的转换,使抽象的数学问题更具体化,学生可以通过图形更直观的理解定义,分析习题,总结知识框架。数形结合教学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空间构造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晔.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1):134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52-02

一、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一:交往互动式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交往互动式教学模式具体应用到对单元知识复习、对习题课以及教学活动课的过程中。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步骤是:对数学问题的呈现、在问题呈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回忆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课堂辩论、对辩论的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最后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交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这种模式以教学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中的同类项”教学课程为例:在讲解本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首先在课前拿出几袋硬币,让学生数一下袋子里一共有多少钱。当学生A在数硬币的时候,是把硬币从口袋中一个一个的拿出来,采用传统的加法进行累计相加。B学生数硬币的时候,把5角的单独拿出来,把2角的单独拿出来,把1元的单独拿出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算清理硬币的总数。对于两位同学数硬币的方式,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提问,问哪一种方式最快、并且准确度最高?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的回答是第二个同学的方式最为科学。在这样的背景下,然后引导到该节对同类项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去。

二、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二: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模式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应用愈加的广泛,已经充分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模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重点提倡使用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教材中的习题、解答,以及与科学相关的视频等资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超文本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使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对学生听课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模式一定要解决好两点问题:一是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展示、演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由于初中数学有一部分知识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凭教材或教师的讲解难以很好的消化吸收。借助多媒体模式,可以展示每一个推导步骤,使抽象的知识、概念更加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实施多媒体信息教学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二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收集相关资料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初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很大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借助于各种资源。同时,要按照新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新课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收集对教学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显得异常重要。

三、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三:探究与主体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探究与主体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探究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就在于:学生是初中数学课堂的主体和主人,坚持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课堂的主体,又是数学知识发展与创造的主体。实施探究与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充分利用数学教材,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发现新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实施探究与主体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在数学课堂上要设置相应的情境。数学教师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就要积极创设相应的情境;二是要善于观察情境,在情境设置的基础上形成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是针对学生本人提出的问题开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形成更加具有数学化、更加具有抽象化的问题;三是调动发散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研究。当前初中数学知识点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有着多种解题的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发散思维;四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记住相关的解题步骤,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鼓励学生善于触类旁通、灵活多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方面都对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交流、合作,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以往被动的、纯知识性的学习行为模式, 向主动地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转变, 建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按照交往互动式、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模式、探究与主体参与式的教学模式等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苑雯文. 新课改,新体验――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 新课程:教研版, 2012(9): 186-186

[2]李桂群.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2(21): 24-25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一、 造成初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1. 教材的原因

教材的变化。首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规计算,题型少而简单;而初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小学、初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小学降低的幅度大,而初中由于受中考的限制,教师并没有降低难度,从而造成了初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象。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加深难度。

2. 教法与学法的原因

小学时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学习,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3. 学生心理原因

对初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有的学生在入学前,就知道初中数学比较难学。确实,初中数学课程一开始是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有的同学从开始就处于无趣的被动学习之中,因为这些原因都严重影响了初一新生的数学的学习质量。

二、 搞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夏令营等)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首先,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小学、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小、初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最后可以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 摸清学生学习基础,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摸清底细,规划教学。为了搞好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3. 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小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方程概念、基本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4. 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的学习与小学截然不同。小学强调算术方法和运算小技巧,缺少严密性训练和系统性的教学,而初中强调数学方法的传授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积累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会对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多种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使初一新生能更快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5.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要能做到每堂课都有方法指导与提高思维层次的训练,引导学生“见题必寻类,见点必索系”,做好方法归类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多向思维的机会。必须“相信学生,发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趣,让学生关注知识,乐于探索知识。

6.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入门学习;方法

高一是掌握好高中数学入门学习的关键时期,不少同学认为高中数学跟初中数学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主要还是数字之间的计算,殊不知高中数学包涵了函数、几何、概率、逻辑等,内容丰富、理论增强、难度加大,以前的学习方法往往不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高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又直接影响着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习。所以,这就要求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同学们掌握好高中数学入门学习的方法,那么有哪些入门学习方法呢?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初探。

要更好的掌握好高中数学入门学习的方法,首先应该清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别:一是高中数学语言抽象,初中数学通俗形象。如:高中数学中的映射、立体几何等概念难以理解;二是高中数学思维理性,初中数学机械定势。如:高中数学函数、概率的未知性要求极高的理性思维;三是高中数学内容增多,初中数学内容单一。这些都是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别,只有充分认识和接受这种差别后,同学们才能更好地掌握高中数学的入门学习方法。

一、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很多同学认为经过初升高的努力后,需要享受一段时间的休整,待到高二、高三开始学习也不迟,却不知高中数学的知识学习主要安排在前两年,第三年主要是复习阶段。且高中数学中最难、最重要的内容都安排在高一,如果高一没学好数学,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都很难学好,因此同学应该在已开始就做好学好高中数学的心理准备,当然在学习初期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理性思维模式难以转变,抽象想象能力难以形成、学习内容繁多难以承受等。同学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战胜种种困难,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逐一解决存在问题,把各种问题扼杀在摇篮,防止问题日积月累,只有拥有强大的心理准备,才能更好地抓好入学阶段的学习。同时,面对新环境,同学们还应该做好适应新老师、新教学模式的心理准备,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特点,并结合自身实际,改变自身学习态度和方式,努力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从心理上和行动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前提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它不仅能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对新课程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要注重质量,力争把教学内容弄懂,把握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勾画出自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带着疑惑去听课,在听课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把握,有效的解决疑惑,从而提高了听课效果。因此,课前预习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课堂认真听课

听课是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重要环节,是训练技能、开拓思维的关键阶段,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45分钟,不仅能更好的完成各项习题练习,也能节省再次学习的时间,减低精力的消耗。所以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听课、专心听课,一是要理清老师上课的思路,结合课前预习的情况,找准知识疑点和难点,重点听取预习中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认真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知识、如何解决疑难问题,重点思考老师的思维模式,解题的方式方法等,逐步形成自身的思维方式,养成理性思维习惯;二是要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同学的交流更能引起自身的共鸣,从同学的发言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并学习借鉴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等,加上老师的点拨,能更好的开阔自身思路,激发思考。

四、课后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阶段,通过复习学习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对基本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复习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法,关上书、笔记本等回忆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及方法等,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出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当然课后复习也包括通过习题练习来巩固知识,通过练习习题,有利于检查自身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是否完全掌握知识点,如果掌握不准,在练习习题的过程中会逐一体现出来,因此,要在准确把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当然,在练习习题过程中,同学们要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演算、验算的习惯,不要一开始就盲目乱闯,这对以后高中数学的学习有极大的影响,审题要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逐字逐句,仔细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解题要做到思路清晰,方法便捷,胸有成竹;演算要做到仔细认真,切忌粗心大意;验算要做到把握细节,耐心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