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轻工业发展

轻工业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轻工业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轻工业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轻工业;市场占有率;产业结构;增加值率

“十二五”时期是吉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是加速总量扩张、深化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了解我省轻工业发展现状,深刻认识差距和不足,把握发展前景和机遇,对于发展壮大吉林经济,全面实现全省“十二五”经济发展各项既定任务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

(一)轻工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全省现有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2048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39.0%,2011年1~11月份,轻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35.4亿元,同比增长15.9%,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4.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4%。轻工业企业仅用占全省规上工业总量19.6%的资产额实现了规上工业总量当中28.8%的工业总产值、40.5%的出货值、27.4%的主营业务收入和24.4%的利润总额,带动就业人数占全省规上工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28.7%。

(二)轻工业发展速度持续高于重工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加大

“十一五”以来吉林省轻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到2011年的6年间,轻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维持在20%以上,领先重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2008年和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最大的两年,这两年全省轻工业企业克服困难,保持了高速增长,两年的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了27.0%和22.9%,比当年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11.0和8.2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11月底,轻工业在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经由2006年的23%提高至29%,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

(三)农产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在轻工业中比重最大

吉林省轻工业内部结构中由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和饮料制造、烟草制品业四个标准行业组成的农产品加工业占据最为突出地位。截至11月末,全省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204户,实现增加值888.5亿元,利润总额150.5亿元,从业人数19.1万人,占轻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58.8%、61.9%、60.7%和44.5%。农产品加工业是满足居民必需生活保障的供给行业,直接惠及农民、农村、农业,服务“三农”,对发展经济,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大重要轻工行业就是医药制造业,其企业个数、增加值、利润和从业人数在轻工业总量中的比重都仅次于农产品加工业,分别达到14.5%、17.9%、22.6%和25.7%。医药制造业具有准入制度严格、附加值较高、能耗较低等特点,是我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基础雄厚,增长迅速,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的企业。

(四)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所占比重较大

截至2011年11月末,全省2048户轻工业企业中,有小型企业1807户,占全部轻工业企业总数的88.2%,比重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所占比重高3.1个百分点。轻工业企业中有私营企业1749户,占全部轻工业企业总数的85.4%,比重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数量所占比重高7.6个百分点。轻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资产、负债、收入和利润占全部轻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4.9%、49.6%、64.0%和61.2%,轻工业企业中的私营企业具有相对较低的负债率,能够利用较少的资产创造出较高比例的收入和利润。

(五)吉林省轻工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东北其他省区

从2011全年经济指标来看,吉林省轻重工业比例结构已经很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比东北其他省区和天津市都要高一些。吉林省轻工业完成总产值在全部规上工业中的比重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比辽宁省高出8个百分点,但与沿海发达省份差距还较大,比广东低9.5个百分点。轻工业利润在全部工业当中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比黑龙江、内蒙和天津分别高出10.1、11.7和10.0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吉林省虽地处老工业基地中心,但是工业经济的重化程度要大大低于相邻省份,轻工业的发展基础和比例结构要优于其他东北省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多数行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偏低

2011年,吉林省轻工业在全国市场有较高占有率的只有三个行业,分别是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市场占有率为6.8%;医药制造业为5.4%;农副食品加工业为4.9%。家具、造纸、印刷三个行业刚刚达到1%,纺织、服装、皮革制造和文教用品制造四个行业占有率不足0.5%。占有率较高的三个行业都有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名牌产品的带动,如森工集团、修正药业、敖东集团和大成集团等,而缺少大企业集团带动的行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普遍很低。这些行业在我省虽然也发展较早,但是缺少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

(二)部分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费水平较高

2011年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99吨标准煤/万元,其中重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1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降低率为14.0%;轻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52吨标准煤/万元,同比降低率为8.3%,低于重工业降低率5.7个百分点。在轻工业各行业中,单位增加值能耗超过1吨标准煤/万元及以上的行业有两个,分别是造纸及纸制品业(1.21吨标准煤/万元)和饮料制造业(1.02吨标准煤/万元)。食品制造、烟草制造、纺织、皮革制品、家具和医药制造六个行业能耗同比呈上升趋势,同比分别是7.1%、9.6%、6.4%、14.2%、18.6%和5.2%。

(三)获利能力较弱

从2012年前11个月各项经济运行质量参考指标来看,吉林省轻工企业的整体的获利能力要弱于重工企业。1~11月份,全省轻工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比重工企业低1.04和0.86个百分点。轻工企业97.55%的产销率比重工业低1.04个百分点,轻工企业劳动生产率为352563元/人,比重工企业低10160元/人。轻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比重工业企业低12.17个百分点,表明轻工业企业的债务负担较小,经营风险较低。

三、前景和机遇

(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将拉动轻工产品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着力拉动内需,摆脱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一时期,国家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将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预期,特别是党的十明确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居民对收入的提高和未来生活的改善将更具信心,消费潜力势必会极大地得以释放。

(二)沿海发达省份传统比较优势减弱

随着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各省份的快速崛起和国家政策的倾斜,沿海地区一直以来发展轻工业的有利条件如资本市场开放、融资渠道灵活、人力成本低廉这些比较优势正在快速减弱。现今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节能减排措施日趋严厉,以往粗放式的发展已难以适应轻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发展制约因素促使沿海地区工业生产基地正在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并且为环保节能,具有高附加值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先进装备轻工行业企业提供了空前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培育生产业

近十年来,工业生产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生产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发展良好的生产业不仅能够保持地区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更能够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应从适应新时期生产业发展的特点出发,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生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支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节能减排、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要继续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一步加大造纸、皮革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落实好“十二五”各项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约束作用,从工艺、技术、设备、生产能力等方面着手,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对不合乎条件的企业坚决采取经济、法律、政策手段予以淘汰。

(三)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要引导和支持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和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先进装备,对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安全、智能化的多功能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大力推进轻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应加大应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升级。推动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促进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姜春风.轻工业食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1).

轻工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竞争力产业结构创新规模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轻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分析,其结构性、技术性、素质性的矛盾依然存在,陕西省轻工业总体在全国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各轻工行业的比较优势也不明显。当前,大力发展具有劳动密集型、就业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的轻工业已经成为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因此努力提升陕西省轻工业的竞争力对于实现“轻工兴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抓住机遇,发挥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陕西省轻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缩短与东部沿海差距,迎头赶上的良好机遇。国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一个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为陕西省轻工业产品进入异地市场扫清了障碍。另外,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部地区已完成了应为发展本地经济而进行原始积累的任务。东部轻工业进一步发展,将受到成本和资源诸多限制。所以,东部地区的轻工业资本,必然要向西部转移。这成为陕西发展轻工业的一个大好机会。

在把握机遇的同时,陕西省提升轻工业竞争力还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原料资源丰富。陕西省具有发展轻工业所需的各种原料资源。农业资源中,以水果资源的优势十分突出,苹果、梨、枣、猕猴桃被称为陕西水果产品的“四大宝”。丰富的畜产品资源为肉类加工工业、罐头食品、乳品工业、裘皮及制革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雄厚的科研实力。陕西省是全国有名的科技大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林立,其中许多院校和科研机构都与轻工业与密切的关系,可以为陕西省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乳制品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中草药加工业、轻工机械及其包装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低廉的劳动力资源。陕西以农业人口为主,2004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1%。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必然游离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对于轻工业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来讲,低廉的劳动力必然会降低成本,使轻工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特色轻工”的大开放战略

提升轻工业竞争力,要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世界产业分工趋势和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实施“特色轻工”的大开放战略。这种大开放战略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所谓“请进来”,就是结合陕西省资源特色实际,主动接受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辐射,吸引区域外产业的相关资源,通过增量激活调整存量,最终促进本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所谓“走出去”,就是在发展区域经济中,不拘泥于区域狭隘的范围,利用本省资源,通过分析比较优势,主动将本区域特色产业分工链条的一部分放在区外更合适、更有优势的地区,从而更能发挥产业整体的优化。

三、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新轻工”

技术创新体系是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轻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撑保障。积极扶持和推动重点骨干企业加速建立技术中心,重点抓好企业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大力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加快利用并转化科技成果。增加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地投入,建立起以企业投入为主体,财政、金融、外资互动的技术创新机制。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力度,提高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和经营管理能力,使之在发展轻工业高新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提升轻工业竞争力的过程中,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轻工业,发展“新轻工”。所谓“新轻工”就是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的轻工行业进行改造,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升产品的档次,使其成为与环境协调性好的高附加值加工产业。

四、建立主题轻工业园区,发展规模经济

陕西省轻工企业的数量不是很多,但行业分布却相当广泛,共有22个行业144个门类,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产业集中度低、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是陕西省目前轻工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主题轻工业园区,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有一定关联度的企业集中在园区内,通过这些行业的集中发展,将其真正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同时,以点代面,通过产业的关联带动,延长产业链条,拉动陕西省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行业成长带来的经济效益扩散到其他经济领域,培养经济增长点,来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变化就是非国有制经济的飞速成长壮大,并以其特有的生机与活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增长空间。陕西省由于观念守旧,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工业结构中非国有经济成分发展缓慢,经济效率相对不足。形成了与东部地区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的重大差距,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增加轻工行业中的非国有经济成分,使之适应提升竞争力水平的要求。

六、面向市场,提高营销水平和拓展市场能力

轻工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工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也紧跟时代脚步,与时俱进。要想满足现代化生产需求,就必须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大量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以此促进工业走上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工业生产对机械自动化应用的现状并不乐观,所以,现代工业发展要想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就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改革,从而真正让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工业生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工业生产已经开始应用自动化技术,这促进工业生产实现了智能化、简单化、自动化,大大促进了工业生产效率,还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了人力资源。但是,正是由于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也导致我国有些工业生产过分依赖自动化技术,加上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此外,很多工业生产由于对自动化技术不热衷,生产中的机动化技术应用也较少,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应用也受到限制。所以,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及其发展动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工业生产中的不利因素,促进工业生产真正实现自动化。当然,自动化技术并非完善,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生产,所以,在关注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时候,也需要关注人工生产的发展,将人工生产和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不仅简化了生产的过程,加快了生产投入的变换及流动速度,同时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新的工艺和设备在工业生产中不断产生,促进工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而自动化技术如果能够与新的设备和工艺有机结合,也就说明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工业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不管是哪种工业生产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轻工业和重工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简单化生产,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这也是工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自动化技术在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轻工业生产涉及到的自动化技术相对于重工业来说比较简单,因而, 在轻工业生产中融入自动化技术也相对容易,所以,轻工业生产中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广泛。轻工业生产主要包括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消费品和手工制品。简单来讲,轻工业可以分担农业副产品和化工副产品生产。主要包括农业副产品深加工和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

2.自动化技术在重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重工业生产主要为人们提供物质基础,国家重工业生产规模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相对于轻工业生产来说,张工业设计到的生产技术更加复杂,生产内容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消费品和高档的物质生活环境。重工业生产主要应用于社会生产,用于日常生活的部分很少。重工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人工生产的错误。

三、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我国工业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分析能够得知,以往的工业生产发展主要以纯手工制品为主,而现代社会的工业生产发展再加入科学技术以后主要以机械化生产制品为主,相较于传统的工业生产发展,现代机械运作的工业生产发展,不仅生产效率更好,所获取的经济效益也更好,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工业生产中也融入了这项技术,从而促使工业生产实现了生产,控制,管理相结合,智能化、自动化、简单化。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其所具有的重要性也越发突显,对于工业生产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自动化技术在应用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仍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研究和改良,最终实现自动化技术全面取代手工生产。

总结

工业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节约人力物力,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同时,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使我国在全球经济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虽然现阶段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在工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一定会取得进步,带领中国工业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唐华国. 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 才智. 2011(23)

轻工业发展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针对现有文献在解释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原因方面的局限性。本文引入利益集团理论。从城市集团的利益刚性角度解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程仍然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明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根本原因所在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现有解释及其不足

1.1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论不容置疑。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制度安排偏差确实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历史原因:但必须看到,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调整产业发展战略的偏差。扩大对轻工业的投资比重,轻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从理论上说,轻工业的较快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现实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因此。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偏差无力解释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然滞后的原因。

12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论现有的户籍制度论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问题的解释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这种解释还只是停留在表层。并没有深入说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户籍制度能够如此顽固地坚持着。以至于持续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1.3农村劳动力素质约束论劳动力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样缺乏解释的是为什么农村教育始终落后于城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的根源又是什么?

1.4土地制度约束论现行土地制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单从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来解释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其解释力度不够

二、基于利益刚性角度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目前国内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问题的解释或着力于以上的一个方面。或综合以上符素进行分析,但其解释都有一定局限性笔者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恨本原在于城市集州的利益刚性

2.1利益集团的一般理论,所渭利益集州是指建立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之上。并试图参与政治过程,影响政府政策、立法、行政管理等活动,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团体,但它本身不以控制政府、掌握权力为目的。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益集团的存在及其日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已成为不容否认的事实城市利益集团的利益刚性就是在政治集团逐渐对压力集团有所反应的政治背景下形成的。:

轻工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业生产;机械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8-0027-02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要做到与时俱进,满足生产及发展需求,就必须与现代化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在工业生产中大量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以此促进工业生产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中对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现代工业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时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特点加以改善,从而真正让工业生产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1 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当前,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所占据的优势越发凸显,大部分工业已经开始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促使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简单化,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节省了人力资源。但是,正是由于自动化技术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导致我国部分工业生产商过分依赖自动化技术,加上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使得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仍无法彻底取代人工生产,另外,还有一部分工业生产商由于某些原因对于自动化技术并不是很热衷,在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极为稀少,这就使得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受到约束。所以,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工业生产中影响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因素,以此促进工业生产真正全面实现自动化。另外,由于自动化技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无法彻底取代人工生产,所以,在关注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的同时,也应提高对人工生产发展的关注,从而将自动化生产与人工生产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使工业生产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应用在工业生产中,使得工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而自动化技术正式新设备与新工业的结合体,这也就充分说明了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性。

2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又主要能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轻工业生产,另一种是重工业生产。不论是轻工业生产还是重工业生产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在轻工业和重工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简单化生产,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这是轻、重工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自动化技术在轻工业生产和重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1 自动化技术在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轻工业生产中涉及到的科学技术相对于重工业生产来说要相对简单,因而,融入自动化技术也较为容易,所以自动化技术在轻工业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轻工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费用品以及手工制品。简单来说轻工业生产能够分农业副产品和化工副产品。其中对于农业副产品主要是进行深加工,例如稻谷、棉花、小麦、蔬菜等农作物,而化工副产品主要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例如牙膏、洗衣粉、香皂、洗发露等生活用品。

当前,我国从事轻工业生产的商家基本上都在生产中应用了自动化技术,告别了传统手工生产的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在轻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非常突出,通过与生产商家自身特点相结合,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大大节省了成本,进一步实现了生产商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轻工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对于轻工业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轻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所以,在轻工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通过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良好的发展。

2.2 自动化技术在重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重工业生产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的重工业发展规模及生产效率能够有效反映出该国的综合国力。相较于轻工业,重工业涉及到的技术更为复杂,重工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能源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为人们提供高档耐用的消费品和高档的物质生活环境。石油能源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而对石油能源进行开采利用就是重工业生产的重要体现。因而在石油能源开采利用中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开采利用的效率,还为石油开采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可靠地保障。重工业生产的产品多用于社会生产中,而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仅仅只占据很少一部分,例如交通工具、电力等。在重工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一体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还能大大降低人为失误情况出现的机率。

2.3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利与弊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遍,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商在工业生产中融入了自动化技术,不仅降低了生产能耗、节省了生产成本,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工业生产商带来了更好的效益。但是由于这样或那样原因的影响,使得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无法彻底取代人工生产,若是不重视这些问题,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必定对最终生产效果产生影响,使得自动化生产与手工生产做不到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工业生产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同时,应做到传统与科学有机结合,避免不平衡发展现象,这样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生产商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3 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我国工业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分析能够得知,以往的工业生产发展主要以纯手工制品为主,而现代社会的工业生产发展再加入科学技术以后主要以机械化生产制品为主,相较于传统的工业生产发展,现代机械运作的工业生产发展,不仅生产效率更好,所获取的经济效益也更好,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工业生产中也融入了这项技术,从而促使工业生产实现了生产,控制,管理相结合,智能化、自动化、简单化。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其所具有的重要性也越发突显,对于工业生产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自动化技术在应用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仍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研究和改良,最终实现自动化技术全面取代手工生产。

4 结语

总之,本文从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帮助工业生产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还有助于促进我国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红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

新技术新产品,2013,(5):20.

[2] 何大权.对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J].电子制

作,2013,(11):172.

[3 葛畅.浅析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

轻工业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产业结构;结构优化升级;广东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2-0109-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的框架设计与规划研究”(批准号:70800008);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动态性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协同性研究”(批准号:07JT091);广东省软件科学研究项目“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及其基本途径研究”(批准号:200813070800033)

[作者简介]麦强盛,暨南大学博士生,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

孙东川,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广东广州510632)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概念

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产业结构高度化、现代化,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

按照国际经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先由“一二三”模式(前工业社会,金字塔型),经过“二一三”模式(工业化初期,橄榄型)和“二三一”模式(工业化中期,橄榄型),转变为“三二一”模式(工业化后期,倒金字塔型)。这里的“一二三”是指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其他模式依此类推。

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有:一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一代主导产业群正在形成,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决定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二是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三是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竞争从产品竞争前移到研究开发能力乃至研究开发方向选择的竞争,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加大了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四是以兼并形式而出现的巨型企业与大量高技术中小企业同时并存。

二、广东省三次产业的发展

广东省的工业化进程,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要晚,由于科技进步的推动,为实施赶超战略和跳跃式发展创造了条件。因而,广东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并不是界线分明地按重工业化阶段,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阶段,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阶段这三个阶段来演进的,更多地表现为各个阶段的演进和过渡比发达国家经历的时间要短,而且,呈现出各阶段的产业并存共进的现象。

1978年至2007年,广东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85.85亿元增至30673.71亿元,年均增长17.95%。第一、二、三产业的GDP结构由1978年的29.8:46.6:23.6,转变为2007年的5.4:51.3:43.3。

经济总量的增长来自于三大产业的贡献,但是由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广东省经济总量的增加带来的贡献各不相同。广东省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不管是从总量上来说,还是从增长率上来说都落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尽管总量在增长,但其重要性却在下降,远远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期的增长水平。1978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29.8%,然后逐年下降,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比重飞速下降;2007年的比重为5.4%,这印证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特点。

第二产业从总量来说增长最快,而且比重很大,但变化不明显,这是因为广东省历来重视工业的发展。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广东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来料加工贸易业,承接了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第二产业有所下降,1978年的比重为46.6%,1990年降为39.5%,这是因为此时期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增速超过了第二产业。此后广东省出台了产业升级政策,客观上刺激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广东省“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都强调要大力发展工业支柱产业,实行新型工业化和适度重型化的政策,这就使第一产业迅速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飞速发展,2007年第二产业总产值为15938.2亿元,占GDP比重为51.3%,其中工业的比重为48.6%,贡献率为58.3%。

广东省第三产业改革开放30年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增速还一度超过了第二产业。进入新世纪后,第三产业的增长则保持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快速的增长,其年均增长率15.44%,2007年第三产业总产值为12989.28亿元,比重为43.3%。

广东省自2000年起至今,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以超过10%的高增长率飞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均有明显调整,比例由1978年的29.8:46.6:23.6调整到2007年的5.4:51.3:43.3,结构优化调整的趋势明显。但在第一产业迅速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迅速增长,而第三产业却相对提升缓慢。根据经济良性发展的要求,第三产业此重还很有必要更进一步提高,可以说,三次产业比重还不够协调,主要表现在资源承载力与社会发展度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制约。

放眼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广东省的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相比有很大差别。在日美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已经呈现明显的“倒三角”型,第三产业占居国民经济总值相当大的比重。美、德、法、日产业结构变迁的共同特点在于,均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即逐步形成“第三产业一第二产业一第一产业”的产业格局。可见,广东省的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需要积极扶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扩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广东省九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相一致,广东的产业结构水平也不断提升。主要表现为:一是支柱产业带动效应明显;二是重化趋势明显加快;三是高技术制造业创新能力增强;四是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九大支柱产业总产值逐年递增,2007年达到38879.0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0.37%。九大支柱产业在工业中的重要性非常显著,2000年以来其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其中,三大新兴产业的产业总产值最高,远远大于三大传统产业和三大潜力产业。三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在2000--2007年的七年中,由最初的5400.03亿元激增至2007年末的

26929.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7%。三大传统产业和三大潜力产业尽管总量小,但也得到快速发展。三大传统产业2007年末产值达到7632.5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8%;三大潜力产业2007年末产值达到4317.1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8%。此外,三大潜力产业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07年比2000年的产值增长了4.9倍,比2006年增长31.5%,相比其他支柱产业增速最快。

1.三大新兴产业高速性发展。2000-2007年间,新兴支柱产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电子信息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19.4%上升为2007年的24%。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比重相应从13%上升为15.4%。新兴支柱产业中石油及化学,是与原材料、能源密切相关的行业,特别是其中的石油加工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市场需求虽大,但由于其经营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进入的资金、技术门槛要求较高,且投资周期长,非一般民间资本所能及;加上受产能所限,增长相对缓于其他新兴支柱产业,投入、产出占全省比例均有所下降。

2.三大传统产业收缩性发展。2000年--2007年相对于其他快速发展的行业来说,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明显乏力。在2007年,三大传统产业的工业产值达到7632.54亿元,但是其占有的广东省工业总产值的份额却只有13.8%。从其在广东省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来看,基本上是处于下降趋势,从2000年最高的21.2%降到了2007年的13.8%,这就说明了传统产业对广东省工业总产值的贡献值有所降低。再从三大产业各自的发展情况来看,纺织服装产业在广东省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从2000年的9.8%下降到5.5%;食品饮料产业的比重相对稳定,但是比重也从2000年6.4%下降到4.3%;建筑材料产业差不多稳定在4%左右,是三大传统产业中唯一具有增长趋势的产业。

3.三大潜力产业稳定性发展。2000--2007年三大潜力产业产值,由2000年的7.1%增加到2007年的7.8%。三大潜力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属汽车产业,由2000年的2.5%增长到2007年的4.7%,增加了近一倍。然而,森工造纸产业和医药产业基本保持不变,前者维持在2%―4%的比重,后者前几年有2%的比重,后几年却只有1%的比重,2007年的比重更低,只有O.8%。总之,三太潜力产业中的汽车及摩托车发展态势良好,是支撑潜力产业发展的主力,森工造纸和医药生产规模相对有所收缩。

四、广东省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完成轻工业化后,必然开始重工业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以轻工业发展起步,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广东省外向型的轻工业发展模式相当成熟,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在外向型的轻工业模式下,主要是以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等加工贸易带动发展。近年来,广东省逐渐由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通过工业园区、临港型重工业项目等方式加快对重工业的发展。日本的本田、日产、丰田三大汽车厂都在广州有自己的生产厂,南海石化项目、石油储备库等石化工业发展迅速。广东重工业保持较好的发展速度,并且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越来越高。2002年以来,广东重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高于轻工业,并且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从2000年的O.88:1上升到2007年1.6:1。

在2003年之前,广东省的轻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的比例大于重工业,但是,广东省在“九五”计划期间为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实施了结构调整,在2000年开始初见成效。主要是通过实施“三个一批”的战略,即建立一批支柱产业,组建一批大企业集团和培育一批名牌产品,从而推动全省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确定了以九大支柱产业为基础、轻重兼有、适度重型化的产业结构格局。九大支柱产业中重工业占绝大部分,而且在这些产业中,重工业产业的产值也远大于轻工业的产业产值,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重工业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而轻工业所占比例不断降低。至2003年末,重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追上轻工业,并且继续扩大,到2007年末,重工业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1.59%,远远超过了轻工业,这样的发展状况使得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重工业化趋势明显,实现了广东省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的目标。

五、广东省产业升级趋势

目前的世界产业格局是,整个全球经济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市场垂直分工,以越南、印度、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迅猛增长,市场前景广阔。广东很好地利用了改革开放的契机,率先发展起来。广东经济在全国各省份独领已经十余载,“广东制造”傲视群雄。

但是,当下的广东,碰到了30年前日本、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遭遇过的困难: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劳动力短缺问题突显,而可以替代广东的经济体正在后面追赶,前面却是已经占据了高端产业的工业化国家。广东要继续当好排头兵,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产业升级:向产业链的高端前进,掌控全球生产制造体系的前端如研发、设计;强化自主创新,变“广东制造”为“广东创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产业竞争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这是赶超高级经济体的必由之路。

1.产业继续向高级化、适度重型化方向发展。纵观广东经济发展历程,从轻工――家电、电子――汽车、石化,产业演进之路不断向高级化、适度重型化发展,升级路径十分清晰。根据九大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广东积极推进一批重要产业基地建设,抢抓国际重化工业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发展基础产业和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石化、钢铁、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重化产业集群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成为拉动广东经济快车继续领跑的一个新引擎。

2.强化产业自主创新。从全球的产业链来看,广东工业整体上被挤压在全球分工体系的产业链末端。在广东各类企业中,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不足10%,绝大部分依靠引进技术,或者缺乏自有核心技术。今后广东在引进新一轮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需加快引进产业、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努力把“广东制造”变为“广东创造”,这是广东保持平稳、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轻工业发展范文第7篇

从杂货铺到商场,时间长河淹没了大量历史细节,而从商场到超市货架恐怕是中国人感受最为明显的变化。而今类似的变化再度降临。

在互联网思维的带动下,B2C、B2B等形式的线上买卖运营正在逐步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维系已久的销售流程。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带给各行各业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轻工业涉及行业众多,其中不少企业和细分行业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企业或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同时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转型案例。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作为行业信息的集中者,应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帮助行业建立更加规范的电商平台?又该如何指导各行业合理有效的分配电商资源?

“高大上”的优势

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 报告称,在中国大陆,网上零售销售额从 2008年(1280 亿元人民币)到 2010 年(4760 亿元人民币)几乎翻了两番,2013年有 23% 的城镇人口在网上购物。该报告强调,到 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在中国大陆的总零售额的比例将从今年的 3.3%增长到 7.4%。而在众多线上成交的交易中,轻工业产品占据了较大比例。

郭永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作为行业的管理者,郭永新十分了解中国轻工业的发展脉络。他介绍,按照国民经济统计,我国轻工业主要在消费品序列中包括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酒,家电、家具等50多个分行业协会。轻工产值占国内整个工业产值的19.7%。同时,轻工业是典型的出口导向性行业,2013年全国轻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834.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5%。其中:出口总额5583.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99%;进口总额1251.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4%;轻工行业贸易顺差4332.2亿美元。轻工的整体贸易顺差额是全国贸易顺差总额的数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轻工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中小企业比重较高,在贸易产品流通,商贸方面比较活跃。虽然感觉上轻工行业是比较传统的,但实际上轻工业也拥有众多“高大上”的企业,例如格力、三元等国内外都具备一定实力的优势企业。

目前全国轻工业百强企业中,现代化企业众多,不但在国内制造业中拥有不俗的表现,甚至也拥有相应的国际地位。郭永新说:“轻工业行业中有不少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功底不俗,这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拥有不少生产管理系统的先进经验。近两年在电子商务应用、互联网技术应用中,也涌现出了不少领军企业。对于开展行业范围内的平台普及和推广具有典型优势。例如, 2013年‘双十一’期间,波司登羽绒服线上的销售额就达1个亿。轻工业是消费品行业,依靠的是贴近消费者。电子商务对于了解消费者喜好,定制等信息的获得非常有利。对于行业促进,调整行业战略来讲有极大的利好影响。”

平台化流通

郭永新长期深入轻工行业中,谙熟行业的运行规则。他透露,在传统的有形销售中,中间的流通费用非常高。例如,在某些行业中,产品的市场价是出厂价的3~6倍,大量的费用消耗在中间环节,无法做到让利于消费者。而电商平台的出现,让企业多了一种可以免去入店费用的渠道。例如国产品牌的洗涤用品进超市的费用要占到销售收入的25%,尽管商务部出台了相关政策一直在指导零供关系,但都是指导性意见,实质效果并不好。利用电商平台不但能够节省产品流通费用,还能够使更多企业有机会接触消费者,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例如,广东的一家彩泥企业虽然出口效益一直不错,利润却不高,且一直无法实现创新似的发展。对于电子商务也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没想到仅2013年一年的线上销售收入就达到1000万,不但赚回了流通费还使产品市场价格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观察中不难发现,轻工企业中不少具备实力的先行者早早就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而以行业组织为发起者的行业电商平台目前多半只具备行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以及提供相关的价格指数的功能。对此郭永新解释,即使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也存在很多个性化需求,很难实现完全的统一。各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不一样,总体上还没有达到行业电商平台的水平。行业协会等组织更应该充当鼓励者,提高行业自信心,为企业提供相关资讯的平台,目前较为不错的行业平台如中国皮革网等已经具备提供行业产品的供需信息、加盟等多项电商基本信息,为其他正在踟蹰于此的行业提供了不错的样板。

信息化带动融合

“轻工业整体具备优质的信息化水平和意识。”这是郭永新一直强调的观点。基于此,轻工业在行业信息化的整体趋势中屡有建树。

例如,中心结合技术服务提供商,根据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建设了平台――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已经投入使用。系统的功能是将统计局、海关等部门的数据放到系统里,利用BI的概念,将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展示,将各种图表半格式化文件都利用起来,成为国家工业分析领域的样板。郭永新说:“行业协会首先要说清楚行业,这套系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行业,通过分析,为行业提供更准确的指导性预测性意见。”此外,中心还拥有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产学研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具备产业运行分析、科技、专利等功能的服务项目。

“轻工业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信息情报提供支撑体系。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实现并购、产业转移,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都需要好的情报体系进行支撑。两化融合,决策信息化要先行。”郭永新感叹,中国轻工业在发展中因为信息不灵造成的战略失误比比皆是。例如某些行业转移至国外发展的过程中,就遭遇了如投资不到位,土地被收回,政局不稳等产业安全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根据预警系统事先预知的,遗憾的时当时没有人在做,给企业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从这方面来讲,行业组织的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但前景无限宽广。IT的各种技术手段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实业,IT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无论企业还是行业,面对信息化的潮流要敏感,要适应。行业组织要审时度势,做自己会做的,能做的,不可替代的,要先于企业提供决策上的指导,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

抓住发展的重大机遇

从互联网意识的启蒙到电子商务意识的逐步渗透,电商对于整个轻工行业的影响已经从潜移默化演化成了轰轰烈烈。在今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选出的百强企业时,就已经是根据综合发展评定出来的,其中“电商销售收入”这项指标尤为关键。

同时,在跨境电商(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子商务从进出口方向分为: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和进口跨境电子商务。从交易模式分为B2B跨境电子商务和B2C跨境电子商务。按照E贸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分为:一般跨境电子商务和E贸易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轻工业也拥有不错的表现。尽管如此,轻工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郭永新回忆,事实上在行业角度内,也谋划过类似百强商城的平台,希望利用中心第三方认证作用的公信力为行业提供服务,为中小企业减轻一些负担,而且事实证明这种形式也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但问题是,某一企业建设平台与在商城中拥有自己的门店还是不一样的。门店的选择与诸多相关要素密切相关,而线上平台则不然,不少企业意识不到位,还需要时间去培养。其他行业若要模仿成功者,还需要根据行业市场化程度,做相应的调整。

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业务与技术的脱节,严重阻碍了行业电商进度的提升。一方面,在以行业为导向的行业电商领域中,多是以企业需求为主的,具备行业属性,但竞争对手却并不会把自己的需求放上去实现满足。另一方面,在以技术为导向的行业电商中,技术占了先导,却缺乏对行业深刻的洞察力,无法串联产业链,诸多失败案列都归结于此。

轻工业发展范文第8篇

(一)**工业历史概况

从建国开始,**传统工业体系可分六大类涉及三十七个具体行业,主要工业产品涉及20余种,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六大类一是采掘、冶金工业;二是能源工业;三是建材工业;四是机械工业;五是食品工业;六是轻、化、纺织工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成熟,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推行,在大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传统工业体系基本坍塌,众多的工业生产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被淘汰、关闭、倒闭。其中一些工业生产企业依靠自身的竞争优势,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今天**发展新型工业化体系的基础和支撑,象**啤酒、**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和乳制品生产等企业,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力军。

从五十多年来的**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工业发展既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得失经验教训,也有执政能力和判断形势以及把握时机方面教训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二)**工业发展历史的启示评价

回顾历史,总结归纳**工业化发展中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今天发展新型工业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启示思考

**工业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里三个阶段。

一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期——92年党的十四大之前。这个时期,在计划经济的绝对主导下,构建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以轻纺、食品、煤炭电力、建材为主工业体系,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六大类涉及三十七个具体行业,企业达2000多家,产值达1.6亿元。主要特征是平均分配,充分就业,社会稳定,工业增长以资源大量投入、能源大量消耗为动力的增长点。

二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2002年党的**。这个时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法制化的过程,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减员增效,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工业从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传统工业体系坍塌,大量的企业破产关闭或改制为私企,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工业发展停止并略有倒退。比如1995年即“八五”末实现工业产值7903亿元,到2000年即“九五”末实现工业产值7899亿元,工业产值基本没有发生改变。

三是2002年党的**大——至今。这个时期是深刻落实党的**大报告关于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时期,尤其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时期。这个阶段,**党委和政府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抓住机遇,很好的把市场导向与国家产业政策想结合,初步建立起以煤炭石油、棉纺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体系,现有企业846家。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工业运行质量提高,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九五”末工业产值7899亿元,到2005年即“十五”末实现工业产值13亿元。工业发展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以人为本,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和环保理念等.

同时,**工业发展的历史,也为今天大力发展**特色新型工业化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思考。一是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一定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五种执政能力。即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路线确立了,关是领导干部。三是结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有**特色的工业发展体制和以及机制管理模式

二、**新型工业化现状分析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对新型工业化概念作了界定。理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需要与传统工业化的区别与联系角度去把握。从区别来看,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重蹈传统工业化覆辙,不能再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工业的高速发展;从联系的角度看,新型工业化不是全盘否定传统工业,传统工业仍然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新型工业就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巩固提高传统工业,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实施科技创新,构筑**新型工业化体系。

通过对两个材料的分析对比,可以得到结论:**工业经济在塔城五县二市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龙头带动作用的地位。

(三)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分析

**发展新型工业化既具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艰巨的挑战,理性分析**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对于规避劣势、发挥优势,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1、**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有利因素

(1)工业基础扎实。80年代就已构建以食品、轻纺、煤炭、电力、建材为主体的传统工业体系。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培育了部分专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积累了一些发展经验;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活力有所增强,企业产权改革基本完成,部分企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由于自身素质的逐渐提高和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有了一些如**啤酒、四棵树煤炭、屯河番茄、北方新科等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资源优势突出。**蕴藏有2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石油、黄金、铜矿、石墨、石灰岩、铅矿、镍矿储量丰富,工业价值极高,为**新型工业化走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3)区位优势显著。经济区位与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经济区位优势越强,经济发展越快。**具备发展新型工业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处于新疆天山北坡,在交通网络中处于圆心地位。从塔城地区看,**处于地区最南端,有奎赛高速公路、欧亚大陆桥从境内穿过,同时**又毗邻工业区独山子和商业城市奎屯。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区位优势逐渐增强。

(4)政策机遇难得。党的**大明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地区新型工业化会议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政策保证;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广泛运用,我市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加快外向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国内市场将持续扩大,为我市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不利因素

一是资本市场相对分散。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本、货币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过于分散,既无体系也没有规模,这就成为无法形成大型工业集团的“瓶颈”;二是工业结构矛盾相对突出。在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小,轻工业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原料型初级产品多。今年上半年,全市乡及乡以上重工业完成值1.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1%;轻工业完成值1.9亿元,同比下降16.6%,重工业快于轻工业,这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相对较低;三是联动机制不协调。即工业与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结合度偏低,因而工业的辐射拉动作用就无法发挥;四是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的中高级人才大都集中在卫生、教育、党政机关,而企业人力资源就相对匮乏,尤其是懂管理、能管理、会管理的工业经济人才更少。

三、**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整体看**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从产业结构比重看,第二产业刚超过第一产业;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轻工业比重过大;劳动力刚刚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必须大力实施工业项目,尤其是重点工业项目。有了工业项目,才能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工业项目要坚持选择好项目,重点开发、加重发展的原则,这是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对**来说,就是要做大做强石化、煤电、棉花、绿色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不断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优化升级工业结构,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改变,工业经济存量才能提高,从而最终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现有产业为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工业,构筑新的工业产业体系,这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对**来说,优化升级工业结构,重点是提高重工业的比重,提高重工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把**建设成北疆重要的能源基地和为石化生产服务的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棉纺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巩固推进轻工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等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科技对工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引领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工业的高新技术化,提高工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包括生产、设备、工艺、产品、环保等技术含量都有一个整体提高。工业一旦高新技术化,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提升。同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来说,一是要加大科研力度,加快研发和使用新技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权;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以工业为主体的投融资体系;三是要开展重点专项研究,在重要的领域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四是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目前,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是集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园,它在**的落户,为**科技创新构建了平台。一些企业如**北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近两年来已独立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四)推进招商引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持续动力

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统筹兼顾,而新型工业化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路子。因此招商引资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由传统的招商引资转换到选商选资的轨道上来,才能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对**来说,一是要打破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和所有制制约,把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投资趋势和**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二是要实现专业化招商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招商引资必须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三是要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制定招商引资的政策、制度,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四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主要在同区规划、同区管理制度和同区服务三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切实为新型工业化搭建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