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建筑 评价方法 碳排放指标 可持续性发展

1引言

当代,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和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口激增、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1]。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较大。低碳建筑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任务之一,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低碳建筑评估体系

低碳建筑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从建筑材料、设备到施工建造再到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采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生态材料等,通过合理的开发强度,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建筑低碳化[2]。低碳建筑的主要特征为舒适宜居、采光通风、节能减排。

2.1低碳建筑评估方法

低碳建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但从低碳经济是低能耗、轻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低碳建筑是在建材生产、进行施工、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筑。低碳建筑就是绿色建筑的概念延伸。其评估方法是建立在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分析基础上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清单列表法和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包括准则、评分指南以及等级标签三部分。从理论上说清单列表法是为业主、客户、设计人员、开发商、规划人员以及项目经理的使用而设计的。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则适合那些能提供深入解释或针对建筑某个部分计算的专业人员。因此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基于清单列表法形成了相应的低碳建筑评估认证体系。

2.2低碳建筑评估存在的问题

低碳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低碳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做到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低碳建筑发展和评估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尚未形成一套简单、宜操作、国际通用同时评估结果之间没有可比性,不能更加有力地促进国际低碳建筑事业的共同发展。

2)现有评估体系在指标权重的设立方面,尚未找到一套公认科学合理的办法,因而对各指标项目的整体相关性反映不足或存在偏差。

3)在各单项指标的 “评估标准” 及 “评估方法” 方面所做的基础研究工作不足。

以上问题期待通过更多的研究工作去解决 ,但不可否认的是 , 低碳建筑评估是一项关系到低碳建筑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3低碳建筑评估的实现

低碳建筑评估实质上是通过对人的碳排放,人通过使用建筑、消耗能源而排放二氧化碳而进行的。建筑只是人耗能的平台。对建筑碳排放的评价,要用强度指标,即建筑使用者人均碳排放指标。建筑的碳排放源有两个,即土地利用和能源利用。

在土地利用中,新开发的土地使大量原来作为碳汇的植被被破坏,原先能够作为碳中和的农田被占后不能复原;旧城改造的土地,大量拆除的旧建筑和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会产生碳排放。我国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强度达到204.6t CO2 当量 / hm2。但目前我国城市人均用地面积达到133m2/人,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人均2282.4 m2/人和发展中国家人均 83. 3 m2/人的水平 [3]。

在能源利用中,能源低碳化,即能源结构的低碳,需要在城市和社区层面解决。根据研究[4],消耗每t标准煤的碳排放系数K (当量CO2 )为:

K =α×3.765 +β×1.432 +γ×0.912 +δ×0.01

式中α,β,γ,δ分别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无碳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α+β+γ+δ =1。要降低 K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 降低煤炭、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2 ) 改善能源转换技术,降低碳排放;

3)适当增加天然气比例;

4)大大增加无碳可再生能源风、光、核、水规模化应用比例。

通过建筑利用中的人均碳排放指标和建筑设备用能过程碳减排效率来评价低碳建筑,充分考虑了土地利用、能源利用和建筑使用者等影响建筑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均碳排放指标越小越好,碳减排效率越大越好。

4结束语

总之,国际低碳建筑评估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完善的时期,目前已经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期待通过更多的研究工作去解决。不可否认的是,低碳建筑评估是一项关系到低碳建筑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和继续在这一领域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着,相信各国的实践经验能够对我国的相关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卫东,陆大道,张 雷,等.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Liu Weidong,Lu Dadao,Zhang Lei, et al.Framework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M]. Beijing:Commercial Press,2010.

[2]. 李启明,欧晓星. 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J]. 建筑经济,2010(2):41-43.Li Qiming,Ou Xiaoxing. Analysis of the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Buildings [J].Construction Economy,2010(2):41-43.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策略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由高排放、高消耗的粗放、高碳发展模式所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将对全球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起源于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1],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来降低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成本,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发展目标。从人与自然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的角度,低碳经济属于绿色经济的范畴。绿色经济是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环节,也包括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活动。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减少碳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具体途径。循环经济指的是生态经济大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形态,强调通过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物品的再利用以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将经济系统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控制在可承载的范围内。低碳经济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综上,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和指导思想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关注的领域、针对的问题、实现的路径有所侧重,低碳经济有着自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

2常德市经济发展现状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侧,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在兴产业、强实体的政策指引下,常德市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根据2019年《常德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额3394.2亿元,2019年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8年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产业投资占比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经济形势整体向好。但从产业结构构成来看,常德市实现低碳发展仍有较大的升级空间[2]。根据常德市2018年统计年鉴,2018年常德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348.0亿元、1285.4亿元、1760.8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0.25∶37.87∶51.88,虽然相比2015年的13.1∶45.7∶41.2而言,一、二产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有较大增加,但各产业内部构成依然不太合理,主要表现在:首先,就工业而言,常德市工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行业分散,创新研发不足,市场竞争能力偏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高,是主要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尽管第二产业的占比在逐年下降,但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一直在增加,其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总量也在增加。根据常德市石门县2018年上半年能源消耗与生产情况统计,1~6月,全县1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665960t标准煤,耗能千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单位有15家。原煤在全县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中比重较高。燃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污染多,增加了节能减排的控制难度;其次,目前常德市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碳排放量较高,金融、会展、大数据等新型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查询湖南省统计年鉴,相比2017年,常德市2018年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9%,能源消费总量增速3.6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上升3.66%,而2018年湖南省上述三项指标的数据分别为5.12%、2.26%和2.38%,常德市节能降耗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在环境质量方面,2018年常德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6d,同比增加21d,优良率82.5%,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7位,污染防控的压力依然较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常德市要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标,保持城市竞争力,必须以低碳经济的理念为指导,实施经济结构转型。

3常德市创建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选择

为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发展目标,不同的城市需根据各自的特点、状况选择适宜的低碳发展模式。从能源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的全过程角度来划分,低碳城市的发展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源头控制模式。在能源使用前,在输入阶段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煤、石油等传统高碳能源,通过改变能源投入结构来减少碳排放量。2)过程控制模式。在城市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努力提升各耗能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来控制碳排放量。3)输出控制模式。在能源使用的终端,对高碳能源消耗后的碳输出进行捕捉,促进碳汇增加。4)混合控制模式。在进行低碳控制时,将以上三种控制模式有机结合,从源头、控制、输出进行全方位综合控制。常德市位于洞庭湖西侧,具有环洞庭湖区域城市群的典型特征。作为中部发展城市,常德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煤炭、石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高,能源结构单一,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同时资源的消耗量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常德市要实现低碳发展,不能完全适用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或输出控制中的任一单独发展模式,而须合理、有效地将这三种模式进行综合,采用混合控制的低碳发展模式。

4常德市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基于混合控制的低碳发展模式,常德市发展低碳经济宜采用以下策略:111建材世界2020年第41卷第5期1)做好顶层设计,将国家低碳政策和常德市的发展特色、优势和潜力有机结合,制定相应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践行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碳源小于碳汇的目标。在进行城市空间规划时,应注重优化城市内部结构和合理控制用地规模,采取生态主导的紧凑型发展模式。在进行城市产业规划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以财政补贴和奖励的形式,引导、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控制能耗产业扩张,禁止发展高排放的产业,对能源使用率较低、高浪费、高排放等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严重、预期收益低的产业实施强制性退出,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3]。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从源头减少城市碳排放[4]。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或建立核电站,逐步关停市区范围内的火电站,同时推广生物能源的使用。在制造、交通等领域逐步降低煤炭、石油等传统资源的比重,加大新能源公交车、电动汽车的投入等。3)开发低碳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一方面,加大对地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发支持与投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另一方面,借鉴国际、国内其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构建低碳发展战略及改革举措。通过低碳技术的使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高碳能源消耗量,从而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4)构建高效碳汇体系,进行碳排放的有效吸收[5]。研究确定城市绿地合理布局结构,提升全市绿色通道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江河库塘水岸绿化率,通过公园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维绿化层次,增加城区人均绿地面积,借助碳中和的方式消耗城市中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5)倡导低碳消费。消费理念决定着消费需求,政府应积极培育低碳消费市场,转变公众的认识和消费选择,加强低碳产品的推广和政策扶持,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倡导低碳消费方式。

5结语

现在是常德市“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收官阶段,也是立足常德发展实际、科学提出“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重要阶段。发展低碳经济,落实节能减排,推动产业转型,是常德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低碳经济理论,从常德市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指出了常德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选择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常德市作为环洞庭湖区域城市,其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特点等反映了环洞庭湖区域城市群的典型特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文中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策略对环洞庭湖区域城市也同样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向鹏.国际低碳城市发展实践及启示[J].开发研究,2019(5):44-52.

[2]叶楠.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481-482.

[3]周鹏飞,刘世光.低碳视角下南京市产业发展评估及路径研究[J].江西建材,2019(3):4-6,9.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荧幕之外的陈坤,多年来对公益事业充满热情,先后担任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心大使,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位“博爱大使”,中国文化艺术界慈善志愿者服务总团慈善宣传大使,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大使,广州亚运会“亚运绿色出行”大使等等。

他是《金粉世家》里的阔少金燕西,《云水谣》里的热血青年陈秋水,《画皮2》里的大将军霍心,《龙门飞甲》里的“西厂一枝花”雨化田,《让子弹飞》里的狗腿子胡万……陈坤的精致面庞和多元化气质,让他成为颇受观众喜爱的演员。荧幕之外的陈坤,多年来对公益事业充满热情,先后担任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心大使,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位“博爱大使”,中国文化艺术界慈善志愿者服务总团慈善宣传大使,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大使,广州亚运会“亚运绿色出行”大使等等。2011 年,陈坤还发起了“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呼吁人们走出去,带回正面的力量。这项公益活动以其积极而独特的理念得到广泛关注。

环保从出行开始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环保就从尽量少开车开始吧。”说起环保话题,陈坤说。2008 年奥运会前,陈坤参加了一次搜狐发起的“走向奥运——横穿北京不开车”环保活动。在35℃的高温下,从天坛东门出发到达鸟巢,其间经历了公交车、步行、自行车、地铁、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身体力行地宣传环保。

生活中,只要路途不是太远,陈坤会首先考虑骑单车出行或者步行,他认为这样对身体很好,也能减少一些碳排放;买车也会尽可能的优先选择环保节能的车型。关于行车,陈坤有自己的见解:“汽车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请大家不要忘记汽车给地球带来了负担,现在汽车企业的环保意识已经加强,通过生产过程减少了污染及碳排放。”

“绿色出行”系列活动是中国民促会绿色出行基金发起的公益低碳环保项目,2010 年,陈坤因其健康正面的公众形象、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受聘为“亚运绿色出行大使”。为此,颇有艺术天分的陈坤亲自设计了一款低碳公益卡,践行绿色出行理念。第一次为公交卡设计图案的他对此感觉很新鲜,而这种由公众人物设计公交卡片的公益创新,也使他成为中国第一位亲自设计公交卡片图案的艺人。

陈坤设计的这款低碳公益卡,整体以绿色为主,由公车、道路与地球三个关键意象组成,简单明了,预示着选择绿色出行的方式不但方便快捷、四通八达,同时还可以为地球培育出一棵棵茂盛的生命之树,对全人类都有着健康环保的积极意义。这张“迷你”版的羊城通卡限量发行10000 张,功能与普通羊城通卡完全一致,但不同的是,每张卡内含一吨二氧化碳指标,购卡者每购买一张广州亚运绿色出行羊城通低碳公益卡,将通过绿色出行基金购买1 吨碳指标,即为自己中和了一吨碳排放,真正做到了“绿色出行”。

作为绿色出行大使,陈坤以身作则地自掏腰包购买80 张交通卡,用来中和自己和家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产生的碳排放。陈坤说:“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我们全家每年消耗的碳大概需要50 张低碳公益卡的碳指标来中和,另外的部分我可以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能够明白到低碳减排的重要性。”此外,陈坤还表示“种树等方式都可以抵消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碳排放,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去选择不同的方式为低碳环保出一份力”。

卡片制成后,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10所高校纷纷展开“广州亚运绿色出行羊城通低碳公益卡义卖周”活动,在近10 万名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卡片刚一上市便很快被抢购一空。

改变生活方式

关于环保,陈坤希望每个人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这会让我们享受到一个好的生活,对我们未来,对我们的下一代都有好处”。

陈坤提倡的环保理念,是以“改变自己生活方式”来促进环保的“内部环保”理念。培养好的生活习惯,用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来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除了养成习惯外,有些方面也可以立竿见影,比如使用节水马桶、节电冰箱等,多用长效性环保的物件。

他说:“就我而言,环保很简单,就是要在平时养成不损害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比如家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要分类,纸张、金属、玻璃都可以卖掉,塑料袋越少用越好等。我平时无论上厕所还是洗澡也特别注意节水。上完厕所我会先问家里人还有没有要上的,然后一起冲水。洗澡打浴液时就一定要先把水关上。以前我的衣服基本上都是一天一洗,但我觉得太浪费了,现在不是很脏就不洗了。”

陈坤家里使用的都是环保建材,环保涂料、节水龙头等等。他有点自得地坦言:“我家里生活用品大多是环保型或可回收性的。”

在运动方面,陈坤也尽量避免那些有可能伤害环境的运动如高尔夫、滑雪( 人造滑雪场的滑雪),多年来一直坚持做瑜珈,他认为瑜珈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调整身心,健康减压。

陈坤说,在拍戏的时候,剧组越来越注重环境卫生,不破坏环境。两者如果有冲突矛盾,他会提醒自己尽量在拍戏的同时避免危害发生。除了在生活中注意环保,陈坤也非常关心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们。由陈坤捐款购买的制氧机,已陆续送达“大爱清尘”四川、湖南、陕西等工作区,发放给尘肺重症患者。至今,陈坤捐助的制氧机已发放数百台。

“千言万语不如身体力行,其实作为公众人物更多是用行动来倡导大家环保。环保不是一个人的事,明星呼吁大众,是想让更多的人为保护大家生存的环境出一份力。比如节水,我的朋友们可能会因为我使用节水龙头而去尝试,如果不说出来,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节水方式。”这么说着的陈坤,神情格外真诚。在许多情况下,明星的所作所为具有一定导向性,而用行动支持环保,则可以为大众起到带动作用。所以陈坤才会说出:“环保不是一人之事,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而我们只是一个开始。”

行走的力量

2011 年5 月,陈坤的公司“东申童画”推出大型心灵项目“行走的力量”,旨在号召人们通过最本能的行走,在行走中安静下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获取正面的内心能量,并将正能量传播给他人。陈坤希望用最简单和本能的方式,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理念,从而净化心灵。

陈坤认为, 与其在物质上资助别人, 不如在心灵上帮助他们:“一个心灵强大的人, 哪怕遇到再大的逆境都会闯过去。所以帮助一些人提高心灵, 更多地了解人生的意义, 这比单纯资助有意义得多。我觉得‘行走的力量’这项公益活动,最大的特色就是‘授人以渔’, 因为比起直接的帮助, 它带给你更多的是一种方式上的帮助。”活动的第一个目的地选在“世界屋脊”西藏。

陈坤带领演艺圈、媒体和在校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全程禁语,调整呼吸,关注内心。此次活动历经11 天,共徒步115 公里,途径色拉乌孜山、羊湖、甘丹寺、桑耶寺等地。2012 年1 月,他的文学处女作《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出版,几个月卖出30 万册,陈坤成了畅销书作家。

2012 年8 月,陈坤开始第二次“行走的力量”,起名“观? 心青海”,目的地是青海阿尼玛卿山,180 公里徒步行走。80 多名参与者在青海阿尼玛卿山进行了十天徒步之行,让体验了十天远离手机和电脑的“纯粹生活”,感悟了内心的力量,亦学会了成长和给予。在这十几天不洗澡不洗头不刷牙不洗脚的转山日子里,有感动、也不乏艰辛。

陈坤在队伍里不是明星,他是随时照顾队友的领队,队友退缩畏难时的心灵导师,也是宿营时烘托气氛的开心果,他管这些志愿者叫“小朋友”,志愿者叫他“坤叔”。他会惦记着队员过生日,记得煮一碗长寿面。那么多人的安危系于他一人之上,有时候他感觉身上责任重大,半夜睡不着觉,信佛的他就起来打坐。临行前陈坤曾说:“旅途中发脾气是难免的,如果我态度太过分,你们就扇我耳光。我死了也要担保你们的安全。”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碳源;碳汇;供、求模型;碳均衡;竞争市场;定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F7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5)05-0068-11

[作者简介]钟晓青(1962― ),男,湖南永顺人,博士、副教授,中山大学园林及生态经济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兼任广州市建工设计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景观设计院副院长、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研究;黄安琦(1991― ),女,广东中山人,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学和园林设计研究;徐永成(1984― ),男,湖北荆州人,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廖立维(1988― ),男,广东博罗人,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学与园林设计研究;邢晓静(1989― ),女, 内蒙古赤峰人,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学与园林设计研究(广州 51027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96AJB042)、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绿色空间研究”(20070401)、“低碳社区研究”(2010KB10)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经济边缘效应研究”(974083)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A Study on the Pricing Mechanism of Carbon Trading Based on the Market Clearing Principle

By: Zhong Xiaoqing,Huang Anqi,Xu Yongcheng,Liao Liwei & Xing Xiaojing

Abstract: By establishing China’s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supply and demand curve model and analyzing the stage elasticity of supply and demand, we’ve found that China is a typical carbon source country as its carbon absorption amount is far less than that of the rising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condition of a complete competition market, when the price is X while S=D, it is market clearing and there is a Pareto efficiency. In the monopoly condition of price discrimination, the forest owner with scarc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n make the pric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rices that the consumers (carbon source) are willing to offer. As the surplus left by the consumers belongs to the forest owner(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ducer has the maximum surplus and facilitates the overall increase of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This is also Pareto optimal. Therefore, to establish a carbon trading market with competitive market economy mode instead of “2C command” is the key to promote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new energy substitution and carbon neutral.

Key words: carbon source; carbon sequestration; supply and demand model; carbon balance; competition market; pricing mechanism

一、引言

从20纪70年代至今,世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与能源紧缺问题逐渐成为各个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①。对于促进节能减排、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全球各个国家都积极采取了诸多手段加以解决,比如: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道义劝说、社会舆论监督等②,其中经济手段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在实践工作中经济手段又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例如:罚款、环保补贴、制定并实施环境标准、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收费等,而其中,实施效果相对较好、能够较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运用得最为广泛且最有发展前途的,是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③。

2002年颁布《京都议定书》之后,国际社会关于碳排放权的交易便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所④,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借助于CDM(清洁发展机制)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碳市场中来。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⑤是通过森林资源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以抵消企业碳排放量的。在节能减排、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不仅要考虑到缩“源”的重要性,而且要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增“汇”带来的节能减排效应上。森林碳汇,作为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碳排放的一种新型节能减排路径,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⑥。

欧盟环境署的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超欧盟27国总和⑦。虽然中国没有被赋予强制性减排责任,但是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积极发展可持续循环经济的角度考虑,也应力争积极探索低碳减排路径,为我国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⑧。

碳排放权定价机制在碳排放权交易体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1月起,欧洲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成立,并开始进行交易。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碳排放权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方面,虽然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昆明、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先后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所,但是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定价机制。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2C(Command and Control,命令与控制)”模式的行政手段推行减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⑨。但是,以该模式为主导的行政减排方式,并不利于有效分配温室气体排放额度,而且节能减排的效率并不显著且对宏观经济可能造成硬伤。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市场交易是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方面同样可以运用市场机制。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已经从计划经济模式逐步转化为市场经济模式,这也为市场化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条件。从国际形势上看,利用市场手段实施减排已是大势所趋,各国都积极建设、发展有关市场,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碳排放权是一种具有负外部性的公共物品,由此产生的私人成本的降低及社会成本的升高并不能体现在市场机制作用决定的成本和价格中。碳排放权市场的建立,则赋予了碳排放权的商品属性,使其能够在外部市场上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交易。通过市场价格的杠杆功能,促使其外部成本内部化,增强企业节能减排的自主性。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碳排放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掌握了国内碳排放权定价的主动权之后,随着碳排放权市场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透明度的提高,碳交易货币化程度必然会逐渐增强,最终会使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高流动性的新型金融资产,成为投资者的投资交易对象,还能够取得节能减排、新能源替代以及碳中和的低碳经济效果,甚至能把山区林农的脱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相关问题一揽子解决。

二、研究思路及分析框架

“碳汇”: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对碳汇的定义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公共大气环境中予以清除所进行的全部过程、活动或者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①。延伸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中,碳汇则泛指“汇算和批准的排放指标或是额度”。

“碳源”: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对碳源的定义是指任何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占总能源使用的90%以上的份额,因而,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碳排放量的总量数据主要是指能源消耗中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而产生的碳排放量。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过程,主要是假定在完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碳源和碳汇作为需与求的双方,应该在各自的供需曲线上找到“出清”的交点,实现碳汇交易的帕累托最优或称为帕累托效率,可分三个步骤进行研究:

(一)碳汇及碳源(排放)对应的成交价格及供需弹性

碳汇的供给价格弹性,表示其作为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率受供给量变动率的影响程度。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供给价格弹性= (1)

对面板数据进行平均化处理,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将价格和森林碳汇供给量分别取平均值。随着价格的上升,森林碳汇供给量均值随之呈上升趋势,可以进一步理解或解释为:随着价格的升高,森林碳汇供给量的增量也逐渐增大。

价格变化对森林碳汇供给量变动的影响可以根据相邻两个时间段的供给价格弹性进行量化分析。根据计算公式(1)及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各个时间段的供给价格弹性:

Mi,j (2)

其中i,j为时间段序号。

碳汇的需求价格弹性,即表示其作为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率受需求量变动率的影响程度。具体的计算表达式如下所示:

价格弹性 (3)

随着时间的推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碳排放需求价格均值降低,同时碳排放量均值增加。相反,碳排放需求价格的减少,碳源的碳排放需求量增加,企业购买森林碳汇的需求量上升。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影响可以根据相邻两个时间段的价格需求弹性进行量化分析。

根据公式(3),得到各个时间段的碳汇的价格需求弹性,如公式(4)所示:

Ni, (4)

其中i,j为时间段序号。

(二)建立碳汇“供给”及“需求”数学模型

利用碳汇和碳源(排放)及相对应的面板数据,建立以碳汇及碳源为因变量,对应价格为自变量的“供给”及“需求”的数学模型:

y=a+bx

其中:

b=n・∑xy-∑x∑y/n・∑x?-(∑x)?

a=∑y-b・∑x/n

(三)在碳均衡(中和)理论上,建立市场出清的价格机制模型

从供给方面看,在建立碳排放贸易体系前,由于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参与CDM的企业所产生的减排量占国内总减排潜力的比例较小,图1左的Q*。但是随着国内对于减排问题越来越重视,参与CDM项目的企业将会逐渐增多,供给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一旦建立后,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减排中来,特别是之前不具备参与国际碳贸易的小型高耗能高污染量的企业将被纳入到国内的排放贸易体系之中。这样,在同一价格水平下,减排额度的供给量会大幅增加,供给曲线S移至S1(见图1右)。

从需求方面看,在建立碳排放体系前,承担减排义务的主要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附件I国家。中国目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任务,因此也没有对减排额度的需求,所有的需求均来自国外。因而需求曲线完全由国际政策或者国外的排放贸易体系所产生的需求量决定,是不可控制的外生变量;建立该体系后,必然会对国内企业的碳排放量有所限制,这样国内的企业对减排量也将产生需求。因而,需求方面在原来单纯的国际需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国内企业的需求,从而需求曲线D也移至D1(如图1右)。新的需求曲线D1的位置由国内排放贸易体系设定的减排上限决定。国内新增加的需求量(Q1-Q*),就是减排上限和现实排放量之间的差额,原来的国际需求加上由国内排放贸易体系新产生的国内需求之和决定了新的需求曲线D1的位置。由于国内排放体系设计上限的不同,D1的位置存在多种可能,因此国内的减排上限是设计该体系的一个重要变量。

图1左图表示了建立体系前后交易量和交易体格的变化。从交易量来看,在建立体系前,由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共同产生了一个交易价格P*和交易量Q*。从短期来看,供给方CDM产生的核准减排量(CERs)的具体额度是由联合国CDM执行委员会核准。从开始项目计划到真正产生核准减排量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且不可能随意增减,在短期内供给具有很大的刚性,因此交易量主要由核准的减排量决定。建立体系后,无论需求变化处于哪种状况,从图1左图中可以看到,参加交易的碳减排量Q1都会高于原来的减排量Q*。这就意味着国内产生了更多的减排额度,达到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最后,从交易价格来看,体系建立前,短期内供给量的变化较小,所以短期价格的形成主要由国外需求决定;体系建立后,如果需求的增加量大于供给的增加量,国内的碳减排量的价格P1就高于不建立国内贸易体系的价格P*。而如果需求的增加小于供给的增加,国内碳减排量的价格P1就会低于不存在国内贸易体系的价格P*。但是由于国内参与减排贸易可能仅需要本国监管机构的核准,而参与国际减排贸易则需要通过CDM项目的管道,历经从项目计划到最终产生的经核准的减排量等多个阶段,造成参与国内减排贸易和参与国际交易的减排额度的价格也会不同。所以,即使在建立国内排放贸易体系后,国内的价格P1低于价格P*时,在国外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参与国际贸易的减排额度的价格也不可能降低。

三、我国碳汇供给曲线研究

森林碳汇约占全球86%以上的植被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碳汇在调节全球碳均衡,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①。扩大“碳汇”量以减少二氧化碳向大气的排放,对促进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②。

(一)我国森林碳汇的供给总量及时间系列变化规律分析

我国自1973年开始进行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以来,每五年进行一次,比较精确地撑握了历年来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以及森林蓄积量等数据。我国计划2011年至2020年平均造林面积达到500万公顷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若达成造林目标,全国森林覆盖率将由2010年的20.36%上升到23%,因此,我国未来的森林碳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对森林碳汇的计算方法的研究比较多,由于受森林碳汇量计算方法选择的不同和实际数据搜集的差别等因素的影响,各学者估算出的森林碳汇量存在较大差异。比较常用的森林固碳量计算方法主要有:涡旋相关法、箱式法、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森林土壤碳测定法、蓄积量法、生物量法等等。本文拟采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我国历年森林碳汇量进行估算。根据方精云院士③对我国森林碳排放总量的估算结果,随后通过各个时间段内的森林蓄积量将森林碳排放总量与森林蓄积量数据进行回归,得到我国森林碳吸收总量与森林蓄积量的回归方程式:

Y=40.19X+625.94

其中:Y为全国森林碳汇总量(百万吨),X为全国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将国家资源清查的各个年份森林蓄积量数据单位换算至亿立方米,并代入上式中即可估算出每个年份中森林碳汇总量。我国1949―2011年的森林碳汇量为4331.43百万吨―5513.09百万吨。1949年我国森林碳汇供给总量为4331.43百万吨,两年时间下降至1951年的3847.13百万吨,并将该水平一直维持到1972年。1973年开始,又有新一轮的下降,且在1977―1983年出现森林碳排放总量的最低值3627.52百万吨。从1989年开始,森林碳汇供给总量开始逐年上涨,并且从2001年开始呈现逐年增速的趋势。

(二)我国森林碳汇供给实际增量及现实供给弹性问题

对于森林碳汇的供给者来说,其供给森林碳汇的价格应该大于或等于所花费的成本价。因此,本文选取基期(2009年)森林碳汇的供给成本价格,根据1949年―2011年各个年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选定基期森林碳汇的供给价格进行折算,近似得到各个年份森林碳汇供给价格下限,即森林碳汇供给价格。根据资料显示,我国2009年森林碳汇成交价格为4.35美元/吨,根据当期汇率折算为29.4元/吨。各个年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及经指数平滑后计算出的价格弹性如表1所示:

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弹性均为大于1的正值。由此可见,伴随着价格的上涨,供给量随之增加;同时,森林碳汇的供给价格弹性有递减的趋势,并且长期供给价格弹性趋近于1.0。长期供给弹性不足,可以进一步解释为:随着价格的上升,森林碳汇供给量的增量会随之减少,森林种植面积的有限性直接导致森林碳汇的长期供给量是有限的,长期森林碳汇供给呈现供给刚性。

通过提高森林碳汇供给量的价格,森林碳汇供给者在经济效益得到补偿的同时,由出售森林碳汇带来的经济利润也得到增长,可以促进森林碳汇供给者增加森林碳汇的供给量。

(三)我国森林碳汇供给曲线模型及理论分析

根据以上森林碳汇供给的实际指标曲线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价格与森林碳汇供给的函数图像中,供给价格弹性为切线斜率的倒数,因此可以求得供给曲线各个价格处的切线斜率。随着价格的升高,价格与森林碳汇供给量曲线在各个点处的切线斜率逐渐升高,因而可知需求曲线为凸向横轴的斜率逐渐增大的曲线。

将我国历年的森林碳汇供给量与碳汇供给价格的数据进行回归,并对所得系数值进行检验,得到我国森林碳汇理论供给方程如下:

将历年森林碳汇供给量与碳汇供给价格的数据选择不同的曲线模型进行回归,得到不同回归模型下的相关统计量值与参数估计值,汇总如表2。

决定系数R2作为拟合优度检验指标(R2大于零小于1),越接近于1,则所选择拟合的模型越好。比较不同回归模型下的R2值可知,二次方程下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最高。分析方差:F=5.326,P=0.003,所以自变量与因变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意义,以上二次方程回归模型下所得的森林碳汇供给曲线模型可以接受。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森林碳汇理论供给曲线的拟合图,见图2。其中,横轴为森林碳汇供给量,纵轴为价格:

由以上得出森林碳汇供给方程可以得出结论:随着森林碳汇供给价格的升高,森林碳汇供给量有所上升,并且随着价格的升高,供给弹性为正但是有所减小,森林碳汇供给量以递减的速度上升。可以看出,根据森林碳汇供给函数方程式得出的结论与前文中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

四、我国碳源(碳汇需求)曲线研究

基于节能减排的角度及低碳经济转型的要求,“排碳必须付费”。也就是说,所排等量的碳源必须购买相同量的碳汇来抵消,换句话说,碳源也就是碳汇的等量市场需求。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碳为主导地位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能源结构。对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过度依赖,导致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在全部的碳排放主体中,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主导碳源。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碳排放量主要是以煤、石油、天热气三大主要能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一)我国碳排放量总量及时间系列变化

根据IPCC公布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并结合面板数据计算我国1961年至2011年的煤碳、石油、天然气的碳排放量:

Pn=Wn*Hs* (Ri*Ci)(5)

其中:Pn为某年的碳排放量,Wn为该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Hs为标准煤的热值(29.271MJ/Kg),Ri为该年消耗的三种能源中的i种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Ci为第i种能源的缺省碳含量。

根据我国每年煤、石油、天然气三大主要能源的年使用量,可计算出各自在能源消耗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计算结果表明:

1.从能耗总量上来看,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2.从各个种类能耗与总能耗的比例来看,煤的比例总体呈现逐年递减趋势,而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有所上升;

3.各个种类能源单独的碳排放量及碳排放总量,随时间的推移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我国1961年至2011年碳排放总量的变动范围是150550百万吨―2005143百万吨。现有的能源结构仍然是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能源结构,煤炭的消耗量仍然占主导地位。通过对各个时间段碳排放总量的分析可见,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或者提高能源利用率,但是与较快的碳排放量增长等现实问题相比,节能减排工作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我国碳排放量年度变化及价格弹性分析

根据上文提到的碳排放需求的价格需求弹性计算公式及相关面板数据计算,得到各个时间段的价格需求弹性,数据汇总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随着价格的下降,价格弹性有增大的趋势,碳源对碳排放权的需求是随着碳经济模式中的工业发展而无限增大的,价格弹性在-20.14至-93.76之间,且绝对值大于20,说明需求弹性非常大。

通过降低碳排放需求的价格,可以促进企业对碳排权需求的购买量,并利用市场机制的价格定价功能促使企业养成节能减排的自主性。

(三)我国碳源(排放)函数(碳汇需求)模型分析

将历年碳排放总量与我国历年碳源对碳排放权需求价格的数据进行回归,并对所得系数值进行检验,得到我国碳排放权需求理论供给方程如下:

P=2.828*10-11 2-7.90 +192.81

将历年碳排放(碳汇需求量)总量与我国历年碳汇需求价格的数据在不同的曲线模型下进行回归计算,得到不同回归模型下的相关统计量值与参数估计值,数据汇总如表4。

决定系数R2作为拟合优度检验指标,R2的取值范围为大于零小于1,其值越大且越接近于1时,说明所选择拟合的模型拟合效果越好。比较不同回归模型下的R2值,可知二次方程下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最高。再对方差进行分析:F=2.913,P=0.168,所以自变量与因变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意义。以上所得的二次方程回归模型下的我国碳源(排放)函数(碳汇需求)曲线模型可以接受。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我国碳源(排放)函数(碳汇需求)曲线的拟合图为图2,其中横轴为碳排放量,纵轴为价格。

根据以上得出的需求函数方程可以得出结论:随着价格的降低,需求量上升,需求弹性增大,需求变化量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五、市场出清原则下的碳交易定价机制架构

根据对森林碳汇时间序列供给总量变动趋势的研究,及对于供给价格弹性下森林碳汇供给量变动量研究,森林碳汇量均为逐年增长趋势,价格供给弹性为刚性供给;根据对碳排放总量时间序列变动趋势的分析,及对于价格弹性下对森林碳汇的需求量的变化分析,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递增的增幅,对森林碳汇的价格需求弹性变化幅度较大,充分表现为弹性需求。

因此,在短期市场机制下,碳源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没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对森林碳汇的需求仍为碳排放量,此时,仅仅依靠购买森林碳汇并不能完成节能减排和充分中和所排碳总量的目标,因而,企业会选择人工减排方式。从长期看,碳源会在购买森林碳汇之外积极寻求其他有效方式进行工业减排,如:采用新技术提高能源资源使用率、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等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量。

以下将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对我国碳源碳汇供需均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我国碳源、碳汇短期均衡、供求弹性及定价机制

从短期看,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为对森林碳汇的实际需求,根据历年森林碳汇供给价格与森林碳汇供给量数据进行回归,得到森林碳汇供给曲线函数式:

短期内,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能力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仍选择通过购买森林碳汇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所以,各个碳源对森林碳汇的需求量

联立以上两个方程求解,经过计算推导,Q没有合意解。

短期内,将森林碳汇短期供给曲线与森林碳汇短期需求曲线在同一“价格―供给量(需求量)”坐标系中作图,横轴为供给量(需求量),纵轴为价格,如图2所示。对图2进行分析可知:短期内,森林碳汇供给方与森林碳汇需求方(碳源)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定价机制,二者分别根据自己的卖方市场机制或买方市场机制自行定价。在现实中表现为森林碳汇的供给曲线与森林碳汇的需求曲线没有形成市场均衡,没有均衡的碳交易价格,不能达成均衡交易价格下的森林碳汇交易量。

同时,根据森林碳汇的绝对供给量与森林碳汇的绝对需求量,在任一价格下森林碳汇的供给量远远小于森林碳汇的需求量(即:碳源的碳排放总量),且森林碳汇的供给弹性小于森林碳汇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可以得出结论:短期内,碳汇供给曲线与碳汇需求曲线没有交点,碳源仅仅依靠市场对碳定价来购买森林碳汇降低碳排放是不可行的,应自主寻求更多手段达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另外,从历年森林碳汇供给的绝对量和历年碳排放总量的绝对量来看,碳排放总量自1961年的150550百万吨逐年上涨至2011年的2005143百万吨,而森林碳汇量的供给量自1961年的3847.13百万吨上升至2011年的5513.09百万吨,森林碳汇的供给量选选不足以中和掉每年的碳排放总量。

如果我们不是选择2C命令方式进行节能减排,而是选择完全竞争市场的方式的话,碳源与碳汇市场的竞争在市场过程当中是无处不在的。碳汇的卖方可能倾向于和其他卖方竞争,碳汇的买方(碳源)也可以倾向于和其他买方竞争,也可能出现碳汇的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博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若以上碳汇供应出现短缺情况,碳汇的买主(碳源)会互相竞争,或者出高价竞买,或者证明自己在定价更高的时候也愿意购买。卖碳汇的森林林权所有者当然愿意能卖多贵就卖多贵,或者急于卖给出价更高的人。相反地,在碳汇过剩的情况下,卖方相互竞争,争相吸引顾客,甩掉多余的额度。不是买方和卖方的竞争,而是卖方和卖方之间的竞争。竞争不是通过暴力或骚乱,而是通过降价。

因此,价格在短缺的时候倾向于上涨,在过剩的时候倾向于下跌,竞价的过程一直要进行到短缺或过剩才能得到缓解。在这个例子里,就是直到价格均衡为止。如果没有短缺,买方也就没有出高价的动机了;如果没有过剩,卖方也就没有降价的动机了。

(二)我国碳源、碳汇长期均衡、供求弹性及定价机制

从长期看,森林碳汇供给方与森林碳汇需求方(碳源)共同形成统一的森林碳汇交易市场,二者在自由交易市场的定价作用机制下,共同参与到森林碳汇的交易定价机制中去,就森林碳汇的交易价格形成统一定价。因此,从长期上看,在买方力量与卖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森林碳汇供给与森林碳汇需求能够达成均衡,在供需均衡时,森林碳汇定价为供需双方共同形成的均衡碳价,此时的森林碳汇交易量为均衡交易量。同时,碳源除了利用市场对碳定价机制购买森林碳汇来中和一部分碳排放量之外,还有充分的时间和能力采取措施进行直接减排,从根本上减少一部分碳排放量。此时,长期看碳源对森林碳汇的需求量要远远小于短期中对森林碳汇的需求量。在图2中,短期森林碳汇需求曲线表示为在相同价格下向左平移。

基于对森林碳汇时间序列供给总量变动趋势的研究与基于供给价格弹性下森林碳汇供给量变动量原研究,森林碳汇量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价格供给弹性为刚性供给,森林碳汇供给量随着价格变动增量趋于稳定。因此为了便于研究,在长期与短期上,森林碳汇供给函数均采用相同的函数形式。

为了研究我国碳源、碳汇在长期的均衡状况,现假设在相同价格下,长期碳源对碳汇需求量为原需求的1%,并回归得到森林碳汇供给方程:

4

回归得到理论上的森林碳汇需求方程为:

联立以上两个方程,均衡条件下P、Q有解,求得:

在长期均衡下,森林碳汇的均衡交易量(即:碳源均衡碳排放量)为13413.8百万吨,碳均衡定价为138.26元/吨。

图3为森林碳汇长期供给与森林碳汇长期需求的长期均衡。在图中,森林碳汇供给曲线是在“图2森林碳汇供给函数的拟合曲线”的基础上做长期延迟回归得到的(在曲线拟合软件中可以作图得到)。因为碳排放总量的数值比森林碳汇供给量的数值大很多,因此在图2“碳源对碳汇理论需求曲线图”与图3“森林碳汇供给函数的拟合曲线”中横轴、纵轴的刻度值是不一样的。此时,理论上,森林碳汇供给与森林碳汇需求(碳源排放函数)存在一均衡。从图中获解联立方程可以得到均衡交易量为13400百万吨,均衡交易价格为138元。

森林碳汇供给缺乏价格弹性,碳源碳排放总量富有弹性。从短期看,在绝对量上,森林碳汇供给总量远远小于碳排放总量;在增量上,森林碳汇供给增量的增幅小于碳源碳排放增量的增幅。因此,仅仅靠市场的定价机制促使碳源购买森林碳汇并不能完成降低碳排放总量的目标。从长期看,通过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能等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使碳排放总量的绝对量下降,能够更好地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

假设碳交易市场为X元的成交价格时,全国市场的总碳汇供给量会出清。在大于X元的水平下,会有P数量的碳汇过剩;在小于X元的水平下,会有Q数量的碳汇短缺。

在自由市场中,森林碳汇的生产者可以随意定价,碳源排放者(碳汇消费者)也可以随意出价。但是,市场是由买方和卖方两方面组成的,卖方在价格较高的时候愿意增加碳汇产量(包括造林、抚育等增加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的措施),这时潜在的买主也可能减少预计的碳汇购买量(选择节能减排或新能源替代),对碳汇的需求量(购买)会降低。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都能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六、小结与讨论

市场出清的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市场均衡。在出清的市场上,没有定量配给,没有资源的闲置,也没有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因此,每一个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

但是,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当价格为X时,S=D,是市场出清情况,此时是帕累托最优,社会总效率最大。这时增加或减少产量必然减少社会总效率,要么减少生产者剩余,要么减少消费者剩余,总之会使一方受损。

在完全价格歧视的垄断条件下:这时林权所有者可根据每个碳汇消费者(碳源)愿意出的价格分别定价,消费者剩余全归林权所有者(碳汇)所有,碳汇生产者的剩余最大。这时也是帕累托最优,因为这时的社会总效益最大,可以全部用于提升森林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碳汇交易中均衡点不仅是供给与需求曲线交点,也可以达到碳汇的市场出清。由于碳汇属于公共物品,而碳源也属于政府掌控范围。如果政府坐在公正的裁判位置,并制定完全竞争市场的制度保证,则市场出清也是帕累托最优。如果政府偏袒其中的一方,则偏袒方就可能在形成的垄断条件下,根据MR=MC,使其利润最大化,虽然这时也是市场出清,但不是帕累托最优,因为整个社会有效率损失。如被偏袒碳汇方,则森林所有者凭借垄断价格取得超额利润,并不会用于继续增加碳汇的目的,使全社会碳汇资源时刻保持最优。如果偏袒碳源方,则会导致碳源产业不会在节能减排、新能源替代和购买碳汇等多方博弈中朝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

总之,可通过外部力量来分配效率,使双方的境况都有所改善,即帕累托改进。而政府采用2C模式下的市场出清不是帕累托最优。

目前我国整体的碳排放总量水平远远超过森林碳汇的实际消化能力,总体属于“碳源”国家。虽然我国中西部许多省份的碳汇大于碳源,但如果不能提升整体碳汇能力,就摆脱不了向国外购买碳汇的格局。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港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碳排放的重要单位,作为水运大省的浙江,构建高能效、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港口,绿色港口,必然会大大促进“低碳交通”的实现。

一、低碳港口

低碳港口是指依靠科技创新和国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大量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绿色、环保、经济的港口发展模式。

二、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现状

浙江省是海洋大省,港口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港口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竞争能力日益增强。沿海港口吞吐量由1995年的8853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139071.1万吨。浙江省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各类港口企业对低碳港口建设高度重视,各港口在低碳港口建设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强化节能减排组织领导

各港口企业分别建立了三级能源管理机构,一级为公司节能领导小组,二级为公司节能办公室,三级为厂队科室节能小组。

(二)加强节能减排制度建设

建立能源管理制度,编制年度节能计划并组织实施,实施节能指标考核制度,加强非生产用能管理制度,定期编写能源分析报告。

(三)积极应用节能减排技术

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实现港口节能减排的关键途径。各港口企业致力于通过技术攻关解决节能降耗和防污问题项目,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提高港口生产效率。实施并完成了如龙门吊油改电项目,试用港内LNG集卡,船舶岸电供电项目等多项节能技改项目。

(四)注重能耗统计及分析工作

各港口企业分别编制年度节能计划并组织实施,每月按时做好能耗数据的统计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定期编写主要能源消耗情况的分析报告并报上级有关主管部门。

(五)及时进行节能减排总结,并制订计划

各港口企业每年进行年中和年度的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和计划,主要根据节能减排相关数据统计和实际效果,结合公司现状以及各部门反馈意见对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规划出今后的工作方向和要点。

三、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消耗缺乏完整的数据统计

完整的能源消耗数据,既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预测能源使用,制订政策法规的依据:也是企业准确地定位自己的技术设备状态,发现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找出解决对策的依据:没有能源消耗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那么任何规划、决策都无法展开。但是目前浙江省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均没有辖区内能源消耗量的统计数据。

(二)能源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部分大型港口企业管理规范,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但有些中小型港口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没有设置能源管理机构,没有制订有关的能源管理制度。

(三)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低碳港口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而在港口营运中,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港口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其中以柴油、燃料油、汽油为主,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四、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根据上述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设途径,以推进浙江省低碳港口的建设。

(一)建设思路

在发展战略上,建设浙江低碳港口系统应当立足行业实际,实现统筹发展。基于浙江省港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港口营运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统筹国内与国际、国家与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和要求,结合国家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统筹当前与长远,合理地确定浙江省低碳港口发展的目标,持续地推进浙江省港口建设的低碳化进程。

在发展重点上,建设浙江低碳港口系统需要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和政府政策保障。积极发挥科学技术进步力量在低碳港口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积极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积极利用推广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促进观念、政策、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全面创新。

(二)建设重点

根据低碳港口的内涵,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浙江省港口发展现状,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重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一体化的港口基础设施系统

浙江低碳港口建设需要构建高度一体化的港口基础设施系统,使港口在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一部分,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衔接。从而提高港口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港口系统运行的综合能耗和碳排放。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应按照运输需求合理地进行配置,水运作为综合单耗最低的低碳运输方式,应得到充分发展。

2.集约化的港口运输组织系统

浙江低碳港口系统在运输组织方面应采用集约化模式,使运输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运输系统的服务效率,从而降低单位运输服务的碳排放。

集约化的港口运输组织系统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通过海河联运、水铁联运等方式,构建多式联运的系统,实现高效组合:另一方面通过水运由单船运输转变为顶推船队模式等方式,改进现有组织模式,提高单位运输服务的产出效率。

3.节能型的港口运力装备系统

港口运输装备是港口营运的用能主体,包括装卸机械、港区内运输车辆等。低碳港口系统的运力装备系统应当由节能高效的装备构成,提高运输装卸环节的整体能效水平,降低碳排量。

4.多元化的港口低碳技术系统

全方位的港口低碳技术使用,是低碳港口建设中的创新力量所在,也是低碳港口发展中潜力最大的环节。

低碳港口系统的低碳技术主要包含低碳产品、低碳材料、低碳工艺、低碳操作及智能交通技术等。在技术开发方面,对于港口系统各领域的能源利用,研究其中各个用能环节的能源利用、转化模式,不断改进其原有用能技术,充分挖掘各环节的减排潜力,开发相应的低碳技术:在技术应用方面,根据技术的成熟度、适用性、成本效益等特性,采取适宜的推广措施,形成技术开发应用推广的有效机制。

5.清洁化的港口能源替代系统

能源消费结构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低碳港口系统的重要特征和低碳港口发展的终极目标。通过替代能源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港口各领域的能源利用方式的根本变化。

替代能源技术的进步与港口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将是长期发展的过程。目前可用于替代汽油、柴油等交通运输传统能源的能源品种主要包括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以及太阳能、地源能、海水源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港口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需要根据其阶段性特征选择适宜的替代能源技术组合。

6.规范化的港口政策制度系统

充分发挥政府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制定和实施推进港口低碳发展的相应政策,建立各项基础性制度,实现对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有效监管,是浙江省低碳港口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力量。

首先,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低碳发展总体战略、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基础设施及运输装备升级,引导低碳选择、投融资、节能减排产业及市场发展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应注重港口行业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三是考核、评价制度,用于分析评估低碳港口系统的建设水平。

(三)保障措施与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

浙江省各级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低碳港口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设立低碳港口发展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低碳港口管理的机构和专职人员,并加强低碳港口系统的规划、管理、资金、政策引导与扶持,制定出台有关低碳港口建设的相关实施意见、工作方案。

2.加大政策激励

各级港口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出台切实可行的激励及奖惩措施,如设立低碳专项基金,保障碳排放量统计、低碳标准研究、低碳规划等基础性工作及低碳技术研究等项目及时开展并顺利实施:积极实施资金补助政策和规费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大型化、专用化、社会化运力,提高车辆和船舶的安全、环保、低碳水平:加强行业调控和运输市场监管,建立有利于低碳的运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能源市场价格对运输节能的积极作用,引导运输经营者和个人节能低碳:各级主管部门和港口企业要建立低碳工作激励机制,认真做好低碳工作总结,对在低碳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奖励。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威胁的今天,我们正在没有选择地走向“低碳经济”。

目前,山东省低碳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较低。而鲁西北自2007年以来,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基础,在山东省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如何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发展有鲁西北特色的低碳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摆脱鲁西北经济发展水平在垒省落后的现状,有重要意义。

鲁西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鲁西北致力于建设“生态城市”,走科技先导、结构优化、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这一思路完全符合“低碳经济”的国际趋势和国家要求,鲁西北低碳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

(一)以太阳能为龙头,绿色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2005年德州市被中国太阳能学会等组织授予“中国太阳城”称号。鲁西北太阳能发展举世瞩目,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清洁能源研发、生产基地。现有太阳能利用相关企业近百家,固定资产总值近20亿元,年销售收入约50亿元。在开发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电、节能建筑技术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除太阳能外,鲁西北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现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10余家。其中,禹城通裕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1.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主轴,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循环经济圈”发展方兴未艾

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生态经济,是生态经济在产业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自2007年建设“生态市”以来,鲁西北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禹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禹城遵循工业生态学原理,引导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之间建立资源、废物、能量的相互转换关系,初步形成了“低消耗、高产出,低排放、高效益,大循环、可持续”的生态集约型工业模式。禹城通裕集团,不仅形成了废旧钢铁一重熔冶炼坯料一锻件一大型装备配件一废钢回收重熔的循环链条,而且建成山东省第一个生物质热电项目,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环境友好企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三)农村节能工作逐步推进

一是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加大。鼓励秸秆还田,发展秸秆饲料,2008年,鲁西北直接用作饲料的秸秆占秸秆总量的17.3%。同时大力推进秸秆气化工程,建设秸秆气化站15处,供应农户6462户。二是大力发展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建设用户沼气池34407个,供应农户72000户。

(四)城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进展顺利

近年来,鲁西北在公交车辆的改造与购置中注重清洁能源的使用。目前鲁西北城区公交车共有260辆,其中天然气公交车180辆,占总公交车辆的69%,大大减少了公交车辆外排尾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2009年9月,鲁西北机动车“先环检、后安检”措施正式实行,城区机动车尾气检测及治理得到严格执行。这对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鲁西北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鲁西北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从鲁西北的实际情况看,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鲁西北发展低碳经济必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缺少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政策机制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政策制度的创新和制定。鲁西北目前尚无低碳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缺少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政策机制。

(二)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鲁西北目前在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这些都将成为鲁西北低碳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三)能源需求加速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

鲁西北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需要一定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能源需求的加速增长与低碳排放之间的矛盾尖锐。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所占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鲁西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鲁西北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形势非常严峻,任务也十分艰巨。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效率提高难度较大

目前,鲁西北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由于当前部分行业仍存在一些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加之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关停并转,致使部分地区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时日。

(五)部分地方、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重视不够

一些地方不能正确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逃避社会责任,只是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造成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不能落到实处。

从鲁西北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

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面临问题不同,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也不同。如何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鲁西北的低碳发展道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鲁西北目前产业、能源结构不合理。但是,发展低碳经济,不能盲目寄希望于调整产业、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其自然规律,鲁西北目前正处在劳动力密集或资本密集的工业化阶段,工业肯定是主导。现阶段只能以资本密集型的投资为主体,这样才能有高增长、有资产的积累。当资产积累到一定阶段,产业结构的改变是必然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而且应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一些工作,但空间有限。调整能源结构同样也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第一,受资源禀赋的制约。中国的能源格局就是“富煤少油贫气”,没办法改变。第二,受资金、技术的制约。发展低碳经济所需的巨大投资从哪儿来?第三,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低碳产品目前价格相对较高,推广有一定难度。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在上海,火电的市场价格是一度电三毛钱,上海市政府推进绿色电力资源购买,鼓励大家买一块钱一度的风 电,结果没人买。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鲁西北的实际情况看,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谋求“急转弯”。要从鲁西北实际出发,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

(一)制定一个总体规划,为低碳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并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由政府超前规划大力推动。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和科学的制度安排,推动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鲁西北在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中要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进一步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将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逐步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中,如节约能源、防治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的政策措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从根本上和发展低碳经济是高度一致的。

(二)重视低碳经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从鲁西北实际出发,整合院校、企业资源,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鲁西北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节能减排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适合鲁西北的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

(三)设立碳基金,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四)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

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目前鲁西北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非常大。比如说电力方面,现阶段发展肯定离不开火电,那么就要上大压小,用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使单位度电的排放量降到最低。

要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实施限期治理、整改,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技术和产能。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五)构建“低碳经济试点区”,探导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

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之一是先行先试,对于一些重大的政策,先进行试验,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由点带面地推广开来。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深刻转型,低碳经济要取得成功,也应该先行先试。

鲁西北可以建设起若干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以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探索有鲁西北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低碳产业可以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行业先行试点,选择作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小企业;能源利用率

一、引言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2009)指出,由于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世界各国政府只有从现在到2014年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建立起可完整运行的低碳产业结构,才能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关爱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成为新世纪的主题,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迫在眉睫。主席在2007年9月的APEC会议和2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都强调中国将坚持走低碳经济道路,发展绿色经济,积极为世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大力促进经济转型与产业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国策,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势必要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因此,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走低碳道路是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GDP约占全国GDP的60%,提供了75%左右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中,中小企业责无旁贷,当然也面临诸多问题。

1.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占GDP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截止到2010年,我国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不到1.8%,与“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2%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从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结构看,外资企业对低碳经济反映敏捷,积极加大低碳经济相关的研发投资,外资企业在华投入的研发经费增多,并不能够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水平,其研发成果也不属于中国企业。从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来看,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只有24%用于新产品开发,用于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不到10%,对于新产品的研发更多精力放在短期项目,对于那些长期性、有市场前瞻性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则重视不够。这本身与中小企业大多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有直接关系,同时,又与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有着紧密的联系。

2.能源使用效率低

目前,我国能源使用效率仅为33.4%,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低10%左右,特别是能源消耗重点行业比如电力、钢铁、石化、交通和建筑等平均能耗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高20%-40%。因此,我国在2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要使中国的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进一步使碳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011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披露,按照十二五的规划: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这些节能减排的目标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严酷的挑战,由于技术和设备落后,能源浪费较大,今后将有一大批无法满足降耗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

3.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扶持不够

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一直向大型企业倾斜,因而在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等方面,中小企业面临诸多的不公平。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抓大放小”,对大型企业集团的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中小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就 很难得到政策上的帮助。目前,尽管国家取消了一些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歧视,中央也一直强调要把营造完全市场经济和确立平等市场主体地位作为促进中小企业走低碳之路的基本出发点,着力消除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但相对于外资企业所享受到的“超国民待遇”,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所享受到的种种政策扶持,规模上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在相关政策上同样处于绝对劣势。

4.中小企业缺乏低碳环保意识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淡薄,部分高级管理者对节能减排重要性认识不足,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片面追求企业利润增长,没有将资源短缺和牺牲环境的成本纳入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中。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普遍存在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人才匮乏、产品质量低等问题,加之缺乏科学严谨的管理模式,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技术落后与管理的无序往往导致能耗大,污染严重,加之缺乏合理配置资源能力和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恶性循环。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

1.大力加强中小企业低碳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产生出大量废液、C O2、固体废弃物,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探索符合环保要求的节能、低耗、少污染的生产方法,即绿色制造技术或低碳制造技术。这项技术,立足于尽量减少中小企业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产品制造与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在提高中小企业效益的同时增进社会责任。中小企业在创新低碳技术过程中,要依托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和软环境的优势,与之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和核心技术,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低碳产品。同时,我国中小企业还应达到I S 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

2.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化石能源在消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2,化石能源主要是指含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耗得越多,则碳排放量越高。目前,我国使用化石能源的比例将近90%,因此,必须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或其他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从而降低碳排放量。另一方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也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较大。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1999年在《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中指出,在创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庞大再造工程中,“首要工作乃是能源经济的变革”,并提出面对“地球温室化”的威胁,应当尽快从以石化燃料(石油、煤炭)为核心的经济,转变成为以太阳能、氢能源为核心的经济。2003年他又出版了《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明确提出地球气温的加快上升,要求将“碳排放减少一半”,这必定要“提高能源效率,同时要向可再生能源转换”,即“加速向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经济的转变”。

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鼓励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行业也可以借贷贴息;二是政府应加大财政倾斜投入力度,建立高效节能产品、环保产品推广的财政补贴机制,落实补贴资金,制订具体方案,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投入;三是制订税收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引入创投基金,促进低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今年科技部联合财政部、中国银监会等八部委共同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扩大低碳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规模,综合运用阶段参股、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低碳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促进低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4.倡导企业低碳文化

中小企业应积极倡导企业的低碳文化。一方面,通过建立低碳管理模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节水节电、节约纸张、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等,依靠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的低碳文化。鼓励企业员工少开一天车、少开一台电梯、少开一天空调、少开一天灯、少用一张纸,杜绝浪费能源现象;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低碳文化的建立,有利于展现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提升员工的低碳环保意识,有利于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预定目标。

四、结语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贡献,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着眼于低碳经济,紧紧围绕低碳经济制定中小企业发展策略。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中,要积极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提升经济效益。当然,政府也要在建立低碳扶持机制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广泛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3):18-23.

[2]郑翠华:低碳经济下中小企业发展的两难选择[J].企业导报,2010,(12):1-3.

[3]梁 琳 杨 坤 张 丁:中小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选择[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79-82.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化学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社会出现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生产、消费模式。以碳为主的能源物质在被人类利用之后,都变成了以CO2为主要物质的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蝴蝶效应。在多哈提出低碳经济理念之后,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倡导低碳模式经济。Lowcarbon是低碳的英文诠释,是指排放更少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而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的、环保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减少等,要求在利用能源时提高使用效率,且着重于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从碳到低碳是一个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它与我国的化学教育有着紧密的关联。绿色化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通过清洁能源、原子经济等内容的学习,可实现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对化学原理的转化,通过化学方法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弱化有害、有毒作用,强化其绿色作用,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绿色化学能够从源头、生产过程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减少并降低污染。因此,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贯彻“低碳经济”的观念,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化学教育中重视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化学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为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利用化学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学生能够从化学教育中了解化学物品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影响,且能够借助化学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开发并且利用化学资源。另外,化学教育中要强调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心,当学生在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利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问题。由此可知,我国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有了全新的诠释和要求,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对中学生进行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要选择真实的问题情境,突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主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教育与人性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在平时的化学教育中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观念

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思想,把绿色化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课本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绿色化学都有涉及,但仅是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之上。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如利用周末时间带学生到化学工业园进行参观、实践,亲身接触化学物质的转变和生产过程,形象地说明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影响力。介绍空气污染及防治,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及其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渗透、强化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例如教授温室效应及其危害与防治,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同时通过绿色化学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二)建立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意识

人教版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着重于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内涵、概念。例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述了酸雨、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的关联;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再生、使用替代产品、回收以及重复使用的工业化学内容。其中包含了许多低碳经济的理念,例如: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接触法制硫酸……这些绿色化学技术充分说明了低碳经济并不一定需要极高的成本,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自己,就能很好地应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为地球尽一份力量。

(三)从实验中体验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

绿色化学实验具有基本的5R原则,即reduce(减量)、recycling(回收)、reuse(循环使用)、rejection(拒绝使用)、regeneration(再生)。从化学试剂的选择、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化学反应结束后三废的处理等,充分体现了能源、化学试基础教育剂、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剂量等的低碳化等特点。这些具体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实现绿色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要避免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实验应在小烧杯或小试管中进行,在点滴板上观察。由于实验药品剂量的普遍减少,既节约了药品资源,又减少了化学污染,同时还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验内容、装置和方法。化学实验离不开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产物,部分实验产物具备毒性或者对环境、人体有害的特点,因此,实验中既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还要对实验的内容和仪器、方法进行改善,尽可能在密闭条件下或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3.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化学实验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真实的实验数据,往往要产生许多废弃物,而这些产物却没有较好地得到处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洗涤、吸收或转化,将有害产物回收利用。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绿色环保和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还能给学生及早灌输低碳经济的观念,将普通的化学实验最终提升为绿色化学实验。

(四)实践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