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流浪动物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流浪动物的认定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82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由此可见,我国侵权法上认定的流浪动物范围包括:遗弃、逃逸的动物。但这是否能准确定义流浪动物的范围呢?
对流浪动物的一般定义便是无人饲养、无人管制约束而在城市或农村游荡的动物。由于侵权法上动物致人损害包含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侵权责任法》第78条)和野生动物致人损害,流浪动物致人损害当与这两者相区别方有存在的意义。因,笔者认为,对侵权法上流浪动物致人损害中的"流浪动物"认定必须符合下列三个要件:其一,此动物必须无主或虽有主但公众并不知晓,若公众知晓某看似无家可归的动物实际上为某人所有,而只是暂时放松对其的管制,则不能认定此动物为流浪动物;其二,此动物必须处于无人管束的流浪状态;其三,此动物必须为可饲养的家畜或宠物,某些野生物种在人类社会不受管制的长期流浪(如一只长期居于闹市垃圾处理区的狐狸)不能被视为侵权法意义上的流浪动物,对其致人损害的案件当以野生动物致人损害处理。至于此流浪动物或是基于原所有人或占有人的意思被抛弃,或是因为自己逃逸、走失而无家可归则在所不问。
因此,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第82 条用"遗弃、逃逸的动物"作替代流浪动物,显然是不能完全涵盖流浪动物的范围。遗弃的动物仅指动物的原占有人基于放弃所有权或占有的意思而主动将其抛弃,逃逸的动物则仅指动物主动脱离原占有人的管制而逃逸,而该逃逸并不是动物的原占有人所希望的。而遗失的动物,既非遗弃也非逃逸,只因某些客观原因而变为自然"无主"状态,如可能在运输途中由于门没有栓好而丢失、走失或被盗走后脱离盗窃者的控制但无法回家。所以,流浪动物应当包括被遗弃、逃逸及遗失的家养宠物或家畜。
二、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主体
(一)《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责任承担主体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82 条,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主体当为原饲养人或管理人。饲养人是指享有对该动物的所有权,也即享有对该动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管理人则指虽不享有对该动物的所有权,但基于法律规定或者与饲养人之间的某种约定而对该动物享有占有和控制力的主体。[1]在一般情形下,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主体为饲养人或管理人,因为依据危险责任理论,饲养人或管理人实际控制且占有该动物,因此负有承担该动物致人损害的风险以及该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侵权责任法》将流浪动物限定为遗弃、逃逸的动物,认为原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合理管制自己所有的家养动物,而一旦家养动物因遗弃、逃逸处于自然状态时,就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潜在危险,由此造成的损害当由未能尽到合理管制义务的原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
然而,《侵权责任法》忽略了两个问题:其一,流浪动物的范围不仅仅包括遗弃、逃逸的动物,还应当包括因客观原因遗失的动物,若此时饲养人或管理人对动物的遗失并无过错,如动物被盗窃后遗失,一味要求原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似乎不合情理;其二,若家养动物变为流浪动物后又出现了新的喂养人,如公园内长期喂养流浪猫狗的爱心人士,其虽对外不承认自己为流浪动物的主人,但却因长期的喂养关系而取得了对流浪动物一定程度上的控制能力,此时这些临时的喂养者比原饲养人更能影响流浪动物,再要求原饲养人承担侵权责任反而与危险责任理论相悖,而喂养者是否能认定为流浪动物的管理人又因个案的不同而难以划定标准。
(二)对责任承担主体的一般性认定
如果将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全部认定为原饲养人或管理人,的确有失偏颇。因此,应当结合具体的情形确定责任承担主体。第一种情形,因原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过错而导致家养动物转变为流浪动物。第二种情形,原饲养人或管理人对家养动物转变为流浪动物并无过错。在此两种情形下又应当分别考虑是否存在新饲养人或管理人以及临时喂养人的情况。
1、因原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过错而导致家养动物转变为流浪动物
此种情形包含两种可能性:一是指饲养人或管理人主动抛弃家养动物,放弃对该动物的所有权和占有,尤其是疾病的动物;二是指家养动物主动逃逸,饲养人或管理人事先未能采取措施防止动物逃逸,事后亦未能在能力范围内及时找回逃逸的动物。对于前者,饲养人或管理人的此种抛弃是无效的,因为丧失控制与占有的动物处于危险状态,将会对公共利益和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于后者,饲养人或管理人未能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致使家养动物逃逸,也使公共利益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在此两种情形下原饲养人或管理人都应当是最终的责任承担者。但是原饲养人与管理人之间的责任又应如何分配?
(1)当饲养人和管理人为同一人时的责任承担
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饲养人不仅是动物的所有权人而且还是该动物的实际控制人,此时毫无疑问责任主体为该饲养人。第二种,饲养人雇佣第三人对该动物进行喂养和控制,在此种情形下虽然该动物处于受雇人的实际控制下,但当该流浪动物致人损害时仍应由饲养人承担。因为该受雇人对于受害人而言并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其只是占有辅助人。另外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第35 条的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所以此时也是由饲养人承担责任。
(2)当饲养人和管理人不是同一人时的责任承担
饲养人和管理人不为同一人,即饲养人和管理人是分离的,此时我们应当考察分离的具体原因来确定责任承担主体。首先,当饲养人和管理人之间形成租赁法律关系时,双方通过缔结合同形成租赁法律关系而转移了对该动物的实际控制权,此时的责任承担主体为承租人也即管理人。[2]其次,当饲养人和管理人之间形成借用法律关系时,动物处于借用人的实际控制下,所以责任承担主体为管理人。第三,当饲养人和管理人之间形成委托买卖法律关系时,双方的委托买卖法律关系等价有偿且此时动物处于受托方的实际控制下,所以责任承担主体为管理人。第四,当饲养人和管理人之间形成保管法律关系时,此时管理人通过保管法律关系取得了对该动物的实际控制权,但需要分两种情形:若为有偿保管,则责任承担者为管理人;若为无偿保管则管理人只有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才承担赔偿责任,其他情形则由饲养人承担。值得讨论的是,法律对饲养人和管理人承担责任的方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当饲养人和管理人不为同一人时,受害者有权向其中任意一人主张赔偿,其中一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最终的责任承担者追偿。
2、饲养人或管理人对家养动物变为流浪动物并无过错
(1)因侵权行为非法占有他人所有的动物,即侵权行为人以侵权行为如盗窃、抢夺等非法手段夺得他人的饲养动物。此时当动物致人伤害时,由于侵权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实际控制且占有动物,根据危险控制理论,应当由侵权行为人承担责任。而原饲养人对该动物的权利,并不因非法占有人承担该侵权责任而受到否定。
(2)家养动物主动逃逸,原饲养人或管理人已经在能力范围内实施了补救措施,但仍未能阻止家养动物变为流浪动物。此种情形下,原饲养人或管理人已经尽到了必要的寻找义务,只因客观原因而未找到。原饲养人或管理人既无法控制流浪动物,亦对动物逃逸不存在过错,不可能要求其承担动物侵权,可以适用一般动物致人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3],同时,基于公平原则,可以由原饲养人或管理人对受害者作适当的补偿。
3、流浪动物喂养人的责任承担
流浪动物的喂养人仅出于爱心喂养动物,与原饲养人之间并未形成无因管理的法律关系。喂养人只是出于爱心而对流浪动物进行了喂养,并没有想占有的意思也没有意图或者实际获得利益。当发生动物侵害时,不应当由喂养人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但由于喂养人的故意或过失导致动物侵权时,喂养人应当对动物侵权承担责任。如喂养人在人员聚集的地方喂养,使得流浪动物聚集并造成他人损害,此时喂养人的这种喂养行为对聚集在此处的人员形成了一定的危险性,理应负有临时的管理责任,所以在此种情况下喂养人应当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4]又如喂养人由于长期对流浪动物喂养,实际上对此动物已经有了控制能力,成为实际上的管理人,那此时便应认为其已经取得了动物实际管理人的地位,应当对损害承担责任。至于责任的大小应当视情形而定:若原饲养人或管理人或他人(如盗窃者)对流浪动物的成因存在过错,则其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三、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特殊责任主体
(一)安全保障义务人作为责任主体
当流浪动物在小区内伤害业主时,由于物业公司与业主签订有物业服务合同,物业公司对于业主的安全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是安全保障义务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7 条之规定,当流浪动物进入小区后,物业公司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其进入或者将其驱赶出小区,或者向有关流浪狗管理部门报告。如果物业公司未尽相关安全保障义务,对此动物侵害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5]此时,物业公司只是承担补充责任,最终的责任承担主体依然是原饲养人或管理人。
(二)流浪动物的管理部门作为责任主体
流浪动物在小区内伤害业主时,受害者可以请求物业管理公司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该动物侵害发生在物业公司的安全保障范围外,那么动物侵权责任该由谁来承担?流浪动物管理部门,作为不特定人群饲养动物的行政主管机关,是否需要为此承担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相关案件皆持否定意见,认为流浪动物管理部门仅负有行政法上的管理职责,并不对受害者所受的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是,笔者认为,虽然流浪动物管理部门对动物侵权不存在过错,也无法或者不能控制动物的行为,但流浪动物管理部门负有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免受流浪动物侵害的义务。因此,当发生相关动物侵权时,流浪动物管理部门可以给予相关补偿,最终的责任承担者依然是原饲养人或管理人。
(三)受害人作为责任主体
《侵权责任法》第78 条规定了动物侵权的免责事由,即损害是由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时,饲养人或管理人不承担或减轻承担责任,不承担或减轻承担的部分则由受害人承担。
(四)第三人作为责任主体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83 条之规定,如果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流浪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第三人承担责任,也可以要求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但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要求追偿。此时第三人是最终的责任承担者。
参考文献:
[1]钟垂红.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D].年西南政法大学,2011.
[2]邹仰松.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主体辨析[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程啸.侵权责任法[M].法律出版社,2011:500.
[4]李帅.饲养动物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探析[J].行政与法,2011,(5).
“济南猫窝”是一个自发性质的关爱生命、公益救助小动物的圈子,也是济南极具影响力的流浪猫救助群体。从2003年开始,他们人决定先从网络上建一个论坛,呼吁人们爱护动物,特别是对那些可怜的流浪动物。“济南猫窝”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四个正规的猫窝QQ群,成员由原来的五六个人发展到了如今的三百多人,多是济南的市民,有工程师、教师、公司职员、义工等等。平时他们把一些流浪的小动物先收养起来,然后对它们进行精心地喂养,同时也呼吁社会对小动物要不离不弃。
“济南猫窝”的一位参与者说自己加入到“猫窝”已经有一年多了。刚开始她的家里养了一只宠物猫,但是有一段时间老是不爱吃东西于是她就想从网上查一查到底是什么原因,偶然发现了"济南猫窝"这个群就加入了进来。在圈里,她不仅了解了很多关于喂养宠物的相关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一种爱护动物的精神。这位参与者感慨地说:“以前只是喜欢自己的猫,现在我是爱天下猫了!对于那些流浪猫,我现在收养了两只,看着它们能健康地成长,我真是从心底里高兴!”
刘女士是“济南猫窝”的老成员了,对于动物刘女士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刘女士说:“我现在也退休了,没事的时候就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猫窝里我得到了很多的快乐。现在我楼下的地下室里就养了十几只流浪猫,刚开始的时候它们可可怜了,被丢弃在路边,身上脏得不行。但是它们实在是太可怜了,把它们领回家后我先帮它们清洗,然后再慢慢地喂养它们……”
什么是TNR
目前国际上最通行的流浪猫救助方法就是TNR(Trap-Neuter-Release,即抓捕―绝育―释放),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环境中流浪猫的数量。这种救助方式,也是民间救助者最常用的救助方法,TNR具体包括:
1.抓捕 对于亲近人的流浪猫可以给它一些食物,引诱它前来,逐渐接近后把它们抓到笼子里。如果是很有警惕性的流浪猫,一定不要强行抓捕,以免发生意外。可以联系动物救助组织,使用专用的诱捕笼将其抓获。
2.绝育 流浪猫在期常常会有异常的举动或叫声,因而扰民。绝育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唯一能有效控制流浪动物数量的方法。目前有些大中型城市已经有宠物医院可以免费为流浪猫进行绝育手术,如果有流浪猫需要绝育,可以先联系动物救助组织申请免费绝育名额。
一般会对已绝育的猫咪加以标记,标记的方法从以前剪去耳翼的侧面一部份(三角形),演变成现今的剪去一边耳尖的一小角。目前,标记与否及标记位置在国内仍没有一定的共识,但标记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不认识该猫咪的民众,在不靠近、不接触、不捕捉的情况下,远距离也可观察出它是否已经做过绝育,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捕捉及手术。
3.放归 在猫咪绝育后,把它们放回到社区内熟悉的环境中,定点喂食喂水。一般公猫在做完手术后当天就可以放归,母猫则需要几天的照顾。还可以联系动物救助组织,为年幼或者适合家庭生活的猫咪寻找领养家庭。
通过以上方法,流浪猫的生活质量能得到相对地改善,流浪猫的数量也会逐渐递减,其产生的社会问题(如流浪猫扰民、虐猫、食用猫肉等)也会逐渐减少。近年来在美欧有些TNR的团体,他们改称CNR(捕捉、结扎、放回原处,Catch-Neuter-Return,简称CNR),他们认为用捕捉比诱捕好听,放归原处也比释放更合适,这个称呼的改变使字面的意义更接近实际,也更为人道。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救助猫咪的过程中,并非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要考虑到对周围环境及其他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尽量做到不扰民、不破坏社区环境,有些事情须事先和居委会进行沟通,如安放猫窝、安放诱捕笼等,须先得到居委会的许可,否则一旦发生冲突,遭殃的往往是无辜的动物。另外一定要注意,对于那些无法给予它安定环境或家庭的猫咪,尽量不要特别亲近它,最好在较远处投食,毕竟对于那些仍然要在户外求生存的流浪猫来说,让它们保持一份对人类的戒心,会让它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如何接近受伤的猫咪?
当你在户外遇到一只受伤的猫咪时,想要给予它帮助,首先就是要接近它,检查它现在的状态,带它就医及时接受治疗。也可以描述给朋友或救助组织,向其求助。但应该如何正确有效接近它呢?
要想成功接近一只受伤的猫咪,必须时刻警惕猫咪的秘密武器――牙和爪子。一只猫咪在受伤的同时很可能也被吓坏了,特别是猫咪被你逼在死角中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这时,你更要十分谨慎、缓慢地接近受伤猫咪。它很有可能会因为恐惧而发起攻击,一定要注意观察猫咪的状态,包括眼神、姿态、声音、动作等,正确地理解可以帮助你用适当有效的方式接近它。
?第1步:最好先用一段时间来彼此熟悉,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带着食物或水去看它,跟它讲话。等它见到你不会立刻跑开的时候,再以缓慢的动作慢慢接近猫咪,用使它安心平静的声音或轻柔的话语来安抚它的心情。
?第2步:继续慢慢地靠近猫咪但并不接触它。
?第3步:保持距离俯下身,蹲下来面对猫咪,在继续与它轻柔讲话的同时观察猫咪的眼睛及身体语言。
A.如果此时猫咪瞪大双眼,耳朵后背,并从喉咙中发出低吼声或嘶嘶声,就不要试图抚摸或抓它。稍稍退后一点儿,继续用说话或喂食来熟悉彼此。
B.如果此时猫咪在发抖,身体蹲卧,蜷缩四肢,可以缓慢地尝试抚摸来安抚它的心情。首先从头连接背的部分开始,如果它允许你这样做,可以轻抓猫咪的头部和颈部其他的部分,再慢慢地抓挠耳朵,抚摸下颌,让猫咪感到舒适,逐渐平静安定下来。
?第4步:如果每次去看它,猫咪就会直接卧倒在你脚边,肚皮朝上让你抚摸,那么就可以考虑带它回家了。
带它回家VS找人领养?
德国人根据小孩模仿能力强、注重形象思维的特点,把爱护小动物作为对他们进行“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几年前,记者参观了柏林的一所幼儿园,里面设有一个小动物园,饲养了绵羊、鸡鸭及各种鱼类等。
幼儿园的孩子说,从进入幼儿园第一天起,老师就带着他们认识这些“朋友”,还要求他们天天观察小动物的变化,并轮流喂养它们,写出“饲养记录”。后来,记者了解到,办“小小动物园”是德国幼儿园和小学的特色。此外,德国有孩子的家庭几乎都养有小猫、小兔、小狗等小动物。一位校长对记者说,一个人小时候如果连动物都不知道爱护,长大了心地也不会善良。
德国孩子“善良教育”的第二课就是同情和帮助弱者。德国小学设有专门的“善良教育”课。在课上,孩子们要通过课文、录像等方式讨论什么是善良。老师还会带孩子去养老院、流浪汉居住点等实地考察。孩子们会分成一个个小组与老人们结对子,并定时与老人一起散步、用餐,以此引导孩子们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弱者。每到节日,老师还教育孩子给贫穷国家的孩子捐款或寄发礼物。
在家里,家长也从不溺爱孩子,让孩子从小关心家庭其他成员。有一次,记者一位朋友一家四口去旅行,在一个小店,女儿去买冰激凌,但只剩下一个,于是,一家人就每人一口地吃完。朋友后来对记者说,从小让孩子感受平等气氛,是家庭里培养孩子善良品质的必要一课。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盛行城镇,尤以犬、猫类居多,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素有养犬养猫的习惯,且多以放养为主,因此被动物咬伤人数逐年递增。除去导致人体软组织损伤、出血外,其最大的危害在于感染狂犬病。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传染病,一般主要在动物间传播。如果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把人咬伤、抓伤,人就会感染狂犬病毒,进而可能患上狂犬病。人感染狂犬病后,症状可表现为狂躁不安、极度恐惧,怕水、光、风、声响等,并逐渐出现流涎,咽喉肌痉挛、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病,病死率为100%。因此,一旦发生被犬、猫类动物咬伤后,预防狂犬病的感染,正确处理伤口尤为关键。
首先用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反复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min以上,边冲洗边挤压伤口,将血从伤口挤出,清除伤口碎烂组织,使用医用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然后尽快将伤者送至就近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以往主张伤口不包扎、不缝合,尽可能暴露,但会增加伤口感染机会,容易出现并发症,特别是遇到伤及大血管、面部重伤或伤口较大影响面容确需包扎缝合时,应积极予以清创缝合,局部浸润注射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中和渗入组织的病毒,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产生免疫保护抗体。同时应用破伤风抗毒血清也很必要,酌情使用抗生素,防止其他细菌感染。
预防犬类动物伤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季节性。犬、猫类动物伤人以6~9月最多,可能是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动物兴奋性高,暴露人群衣衫单薄,户外活动相对较多,易受伤害。因此与易激惹动物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刺激动物野性;2)人群性。一般以儿童及青少年伤者多见,此类人群喜好与动物玩耍,但认知判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弱而易受攻击。需加强未成年人对动物的认识,适当隔离防护,对家中养犬养猫或与犬猫接触机会较多的未成年人,可在其暴露前接种狂犬疫苗。在接种的有效期内,如感染狂犬病毒,可产生免疫记忆反应,迅速产生早期抗体,从而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3)归属性。伤人的犬类以流浪狗、无主狗多见,需要加大养犬的管理力度,规范养犬行为,及时定期给犬类动物打犬用狂犬疫苗,加强城镇行政执法,减少流浪狗数量,消除安全隐患。结合积极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被犬、猫等动物咬伤后,及时处理伤口,接种疫苗,必要时接种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同时全程接种后进行抗体检测,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谁是丁奶奶?
北京城闻名的后海旁边有个龙头井胡同,整条胡同都知道有这么个老太太,她这一辈子没结婚,自打1973年开始,就在收留着京城里面的流浪猫,她因她的猫成了“名人”,却也因为成了“名人”而不得不源源不断收养流浪猫狗。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千余只猫狗因为丁奶奶的善良而有一口饱饭,可以在这狭小简陋的两间平房里躲避驱赶和虐杀。风雨四十年,家人不理解丁奶奶,社会上对老人的举动褒贬不一,但小动物却确实离不开丁奶奶。
丁奶奶扛不住了
春光明媚的日子,走进丁奶奶家,院子里、房间里、床上、柜顶到处都是晒着太阳昏昏入睡的喵星人,地上则懒懒地趴着几只汪星人。微博上呼吁:“养猫名人丁奶奶扛不住了!”希望能给猫找领养,于是微博上的两位志愿摄影师@张瑞庆、@sonw冰刃拉着资深志愿者@五千米 一起来给猫拍照做信息记录。目前最大岁数的猫咪已经有28岁了,看着颤颤巍巍的样子就如同古稀老人,当然也有刚刚被遗弃在丁奶奶家门口的小奶猫,一脸呆萌地望着我们。
这两年来帮忙的志愿者少,大部分照顾猫狗的工作都落在老人和保姆两人身上,猫咪吃得更是一般,身材多半偏瘦,但幸好都很亲人,赖在我们的怀抱里舍不得离去。这里算不上猫猫狗狗的家,更不像一个耄耋老人安度晚年的家。
有只叫玻璃的小猫
玻璃是只特别特黏人的小猫,自始至终就趴在丁奶奶身上耍赖,按照丁奶奶的话,打都不挪窝,就喜欢赖着人。其实玻璃是个大小伙子,身材健硕,浑身有雪白的短毛,眼睛是淡淡的冰蓝色。它喜欢打呼噜,更喜欢撒娇,脾气和身材完全不符。其实玻璃的右眼略有问题,但是不影响它的视力,老人希望可以通过社会的力量,来帮助这些小猫找到温暖的家。
白猫“小红点”
养猫多的救助人如果在批量给猫咪进行免疫、驱虫时,都会通过给猫咪留记号来记录谁完成了,谁没完成。红色的是红药水点的、紫色的是紫药水点的、黄色的则是碘酒。也不知道这个小家伙怎么搞了一个红点,就跟小孩子眉间点了个红点一样。小猫很乖巧,默默地吃着剩馒头渣拌菜的“特制”猫粮,看着让人心酸。
和丁奶奶聊北京流浪猫起源
拍摄之余和丁奶奶闲聊起中国流浪猫的演变过程,老人四十多年投身流浪猫救助,看着流浪猫一点点多起来。
响应号召养猫
老人说,当年小平同志一句甭管黑猫白猫,能抓着耗子就是好猫的经典名言让很多人家都愿意”响应号召养一只猫。而那个时候,纯白色长毛白猫特别稀罕,蓝眼睛或者鸳鸯眼的都被人叫作“波斯猫”,一只价格高达200元。可惜任何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最先进入流浪大军的就是这些“波斯猫”。平房拆迁导致不少胡同里面的猫被遗弃。早年还不知道要给流浪猫实施TNR(抓捕――绝育――放归)的科学控制办法,猫越生越多,流浪猫也就越来越多。
一家养猫,家家蹭饭
胡同养猫多为散养或者半散养,半开放式的院子一开饭就有不少猫邻居来蹭饭。“一只猫能吃多少,来了就吃吧”,奶奶半开玩笑半无奈地说起胡同的猫都愿意来蹭饭的事情。走过路过的猫咪愿意来吃点东西,即使当时已经有很大的经济压力,丁奶奶也舍不得轰走它们。
暖暖,温暖你也温暖了我
暖暖的名字是我给起的,只因为看到这个小猫,心里就暖暖的。在刚见面的一小时里,暖暖一直在睡觉,脸冲着墙,晒着太阳,完全不被我们的拍摄工作所打扰。后来院子里面的猫只有暖暖没有拍照了,我轻轻转动暖暖沉睡的身子,让它稍微面冲摄影师的镜头,这才有了暖暖的照片。暖暖摸上去小骨架的身子没二两肉,但被毛被太阳晒得摸起来也暖暖的。待暖暖一觉醒来,开始跟着我们巡视小院。它喜欢趴在我的腿上让我给它挠下巴,眯着眼睛,享受这短暂的温存。
领养请看104页 本期领养刊登丁奶奶家的猫。
更多领养咨询联系:新浪微博@天堂乐队雷刚 @塑料树黄勇
有一首歌叫丁奶奶
丁奶奶住在北海后门龙头井街
轻风中飞过美丽的蝴蝶
仰望着天 茫然的脸
沉默的云彩只是飘浮延绵
冷漠的钢筋丛林藏着多少危险
蜷缩在角落的一边
不安的心 无助的眼
寒冷和饥饿在身体里蔓延
宽阔的天空下面何处才是家园
抚慰我安然地入眠
是谁把我抱进了这个院儿
有那么多哥们儿姐们儿在这里边儿
遛遛达达挺悠闲挺随便儿
好吃好喝天天的像过年儿
这种日子过得可真不赖
就是忙坏了可爱的丁奶奶
七十多的一位老太太 您在我心中是最美
丁奶奶住在北海后门龙头井街
轻风中飞过美丽的蝴蝶
我们就住在北海后门龙头井街
阳光下翩翩起舞的枝叶
丁奶奶住在北海后门龙头井街
天使的翅膀在风中摇曳
有争议的疗法
古往今来,狂犬病一直是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一旦出现症状,必死无疑。“狂犬病治不好,治好的不是狂犬病”。就目前而言,至少对于犬源性狂犬病来说,这句话的确是事实。原则上,狂犬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狂犬病的治疗对现代医学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类在治疗狂犬病方面曾作了大量尝试,但目前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狂犬病知识的缺乏是导致目前狂犬病病死率较高的原因,一些被狗咬伤的患者,只在伤口上敷些草药或者涂点消炎药,简单处理,往往抱有侥幸心理,最终导致悲剧发生。一旦被狗、猫等小动物咬伤后,或本身有开放性伤口被小动物舔舐,应严格按照要求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能大大减少发病的风险。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的最佳时间为咬伤后的24小时内。若未能在24小时内注射,7天之内注射仍有效。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于1885年研制出了狂犬病疫苗,如果患者迅速接种的话,狂犬病疫苗就能避免这种可怕结局的出现。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大部分狂犬病死亡案例,都是由于没有注意到咬伤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被患有狂犬病的猫狗咬伤后,一定接种疫苗,否则患者必死无疑,这铁一样的事实在2004年似乎出现了转机。
2004年,美国密尔沃基市威斯康星儿童医院接收了一例狂犬病晚期病例。15岁的吉斯一个月前被一只盘旋于教堂上方的蝙蝠咬伤,儿童传染病专家威洛比接诊时,吉斯正发着高烧,口吐白沫,意识模糊,并且全身不停地抽搐。此前,威洛比从未接触过一例狂犬病患者,负责任的他遍寻数量有限的医学文献,最终找到了一线曙光:有一项实验曾将大鼠麻醉,不知什么原因,竟让它们在狂犬病感染后痊愈了。狂犬病病毒会破坏脑干中神经细胞间正常的电信号与化学信号联络,让脑干失去调节心脏与肺的能力。威洛比推断,也许通过全身麻醉,使大脑停止运转,将为免疫系统争取到杀死病毒的时间;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心脏旁路机制和呼吸机维持患者的生命。
重重压力之下,疗法取得了成功。吉斯在病毒的侵袭中活了下来,不过遭受了一些脑部损伤,又花了两年时间重新学习说话、站立和行走。她2011年大学毕业,现在的工作是动物看护员和励志讲师。与此同时,威洛比继续修正他的治疗方案。不过就连他也承认,多数临床条件下,这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因为所需的人力物力太多了。
甚至有些研究者怀疑,密尔沃基疗法可能根本无效。这些反对者提出,至少一部分患者存活的真正秘密在于,咬伤他们的动物不是犬,这些动物传播的病毒要么数量很少,要么可以凭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掉。这套现名密尔沃基疗法的方案后来经过改迸,已经至少在39名未接种疫苗的狂犬病晚期患者身上实践,其中5人活了下来。稀少的治疗成功案例表明,尽管狂犬病威胁人类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科学家对其所知甚少。不过,随着证据逐渐积累,研究者现在认识到,感染狂犬病的危险有大有小,并非都会致命。包括犬、蝙蝠、狐狸、浣熊在内,很多动物携带着不同种类的狂犬病病毒。宿主为蝙蝠和狐狸的病种似乎致病性较弱,有些人的免疫系统有可能无需疫苗就可击退这些病毒。然而,犬携带的病毒致病性较强,不借助医学干预,很难战胜它们。现在,犬类仍是全世界最庞大、最危险的狂犬病病毒携带群体。即便有朝一日,医生能将针对晚期狂犬病的疗法改进得很完美,那也很可能操作复杂、成本高昂。多数公共卫生专家认为,控制狂犬病的最好方法,就是为最危险的宿主接种疫苗:包括所有家养犬和流浪犬,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菲律宾的一个兽医学项目已大大降低了人类死亡率,其他类似项目也在印度和坦桑尼亚开展。
从源头阻断
当医生们就密尔沃基疗法是否管用展开争辩时,公共卫生专家则一致认为,对付狂犬病最有效的办法是切断其源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世界每年5.5万的狂犬病死亡病例,几乎都是由家养犬和流浪犬造成的。受此影响最大的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尤其是孩子。当有人接触到狂犬病毒后,卫生机构会给予疫苗,以便阻止发病,这些疫苗每年会分发给1 500万人,而到达农村地区的疫苗十分有限。因此,阻击狂犬病最好的方法,是在犬类中阻断狂犬病的传播。单从经济角度讲,大规模的犬类免疫接种非常合理,针对犬类的疫苗不仅比人类注射剂要便宜,更比狂犬病患者的急救治疗便宜得多。
据估计,全世界的流浪犬有3.75亿条,尽管数字令人望而生畏,给犬接种的计划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盖茨基金会已经在菲律宾的保和岛开展了试点项目。2007年以前,那里每年约有10人死于狂犬病,而从2008年到现在,只有1人因为狂犬病死亡。
关键词:宠物犬;电子芯片;犬类管理;实名制;动物福利;流浪犬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养宠物犬已成为都市人的一种时尚。但伴随宠物犬数量的快速上升,犬只被盗、走失、遗弃现象,以及无节制繁殖导致城市流浪犬成群,宠物犬排泄物污染环境、犬吠扰民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恶犬伤人,以及狂犬病、包虫病等共患病严重威胁居民人身安全,使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1]。为彻底改善宠物犬丢失、遗弃、流浪,以及不文明养犬行为乃至违法监管难等窘境,通过给宠物犬皮下植入带有唯一识别码的电子芯片,进行“实名制”管理成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电子芯片简介
电子芯片是一种具有信息储存和处理能力的射频标签,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在动物管理中的应用。电子芯片已广泛应用于犬籍管理、珍稀动物保护、实验动物个体甄别(如树鼩)、动物育种(避免近亲繁殖)、能繁母猪保险、奶牛饲养信息化管理、野生动物或水产动物的保护和追踪等领域[2-4]。电子芯片是动物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可以一直被识别,不会丢失和改变。电子芯片形似米粒,长0.8~0.9cm,宽约0.3cm。内部由微电子芯片、芯片电容器和电子标签线圈组成;外部采用生物玻璃封装,具有无源(即不需要电源支持)、无毒无害、抗重力、抗游离、存储量大、穿透力强、读写距离远、读取速度快、使用寿命长(50年)、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5]。目前,国内传统犬籍管理和登记多采用颁发纸质证明或外挂犬牌等方式。这些方式存在携带不便、易丢失、信息不匹配、一证多用,以及饲养数难统计等缺陷。通过给宠物犬皮下植入带有唯一识别码、储存宠物信息、与犬终身相伴的电子芯片,结合应用软件数据系统,可实现对宠物犬的实名制和信息化管理。电子芯片内含一组阿拉伯数字,使用扫描仪可将号码显现出来[6]。该电子身份证可以记录宠物犬的谱系、出生年月、犬主信息(犬主姓名、住址、联系方式)、伤人扰民信息、健康状况、防疫及年检情况等。宠物犬植入电子芯片的部位是左侧耳后颈部皮下,植入时不需要麻醉及手术,经过培训的兽医可完成对犬只芯片的植入工作。
2电子芯片在犬类管理上的应用价值
2.1个体管理
对犬只个体而言,电子芯片使得犬只获得唯一、专属的电子身份证,起到身份识别的作用。意义在于:一是走失犬只寻回。对于植入过电子芯片的走失犬只,通过读写器识别,可知道犬主的信息和联系方式。二是仲裁作用。近年来,恶犬伤人事件不胜枚举,如遇犬主人抵赖,则可能出现维权难的问题,此时电子芯片可作为法院仲裁的依据。三是名贵犬种的资源开发。为名贵犬种植入电子芯片,对其血统、繁殖性能、训练成绩、参加竞赛和获奖情况进行记录,为犬只积累了评价资料,进而为该犬的繁殖种用、商用价值和工作犬选择奠定基础[1,7]。
2.2社会管理
从政府管理层面来讲,犬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动物,对其管理不仅需要遵守《动物防疫法》,还牵涉到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疾病预防、扰民伤人等,关系到公共利益、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8]。通过对犬只植入电子芯片,根据需求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犬只个体甄别、饲养情况统计、行踪控制、狂犬病免疫、包虫病防控和犬类年检等方面的社会化管理,为解决城市宠物犬总量控制,犬粪污染环境,犬只被盗、丢失、流浪,共患病防控,恶犬伤人等一系列城市卫生、治安问题、民事纠纷,以及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方案和依据。
3犬籍管理芯片在国内外的普及情况
德国是一个被誉为“永远不会出现流浪犬”的国家。德国《养犬法》规定:犬主在饲养犬之前,必须参与理论测试,考取饲养执照;为宠物犬注射电子芯片;弃养宠物犬将面临最低2.5万欧元的巨额罚款[9]。意大利尽管城市生活空间狭小,但很多人喜欢养犬。2000年左右意大利政府颁布了一项新规,要求犬主人在饲养的犬皮下植入电子芯片,作为犬的身份标识;遗弃宠物犬者最高被处罚1万欧元,还可能面临1年监禁[10]。英国于2012年4月颁布了一项为犬植入电子芯片的法令,要求凡是在英国出生的犬都需在肩胛骨部位植入一块带有唯一识别码的微型芯片,以便进行动态管理和找寻肇事犬的主人。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日本,许多老年人选择宠物犬作为自己最忠实的朋友。日本早已将唯一认证的“ISO11785”电子芯片应用于犬只管理[1]。犬籍芯片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早在1999年,上海市率先将电子芯片应用于犬籍管理,随后北京、广州、郑州、扬州、苏州、威海、南昌、青岛、拉萨、马鞍山、千岛湖等城市也相继将犬籍管理芯片进行了推广应用。
4犬植入电子芯片存在的问题
4.1政府对犬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城市犬类管理的主管部门是公安部门。公安部门更重视把百姓的问题管好,往往把犬只管理问题后置。只有当发生犬排泄物严重影响市容环境、恶犬伤人、犬吠扰民投诉居高不下、流浪犬致人感染狂犬病时,才会将犬籍管理提上议事日程。
4.2收费高、轻管理和难处罚的养犬注册办证机
制与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养犬需求矛盾突出首先,许多施行电子芯片犬籍管理制度的城市通过高收费手段,提高居民养犬门槛,以达到限制养犬的目的,但现实情况是导致了大量“黑户犬”的出现。其次,政府部门对未办证犬只(不植入电子芯片)的管理和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导致居民对不植入电子芯片抱有侥幸心理。
4.3电子芯片导致植入部位感染,引发犬主担忧
犬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很多犬主将宠物犬作为自己的家庭成员。犬在植入电子芯片过程中极易导致犬感染事故的发生,从而引发犬主对电子芯片质量的担忧,对植入电子芯片的必要性持疑。
4.4宠物犬自身免疫问题
数据显示电子芯片植入犬皮下后绝大部分犬不会产生强烈的排异反应,但自身免疫有问题的犬可能会产生免疫反应,特别是老龄犬,植入电子芯片的副作用更明显。
5相关建议
5.1加强养犬的法律法规建设,引导市民文明养犬、依法养犬
我国多个城市新出台或新修订了养犬管理条例,明确了犬只管理的主管部门、多部门协作机制、养犬登记注册程序、犬只管理、法律责任及禁养犬名录。这些条例的出台较好地规范了市民的养犬行为。
5.2积极推广电子芯片,推动犬只饲养的“实名制”芯片是动物档案标识的一种。随着城市宠物
犬数量的快速上升,宠物犬监管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犬只植入电子芯片,实施犬类信息化管理成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5.3坚持轻“收费,重管理,严处罚”的养犬注册、办证机制
有效的犬籍管理需要公共财政的保障,更需要主管部门查处违法行为的监管措施,“以罚养律”能弘扬公平与公正,起到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
5.4加大兽医植入电子芯片的技术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