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化教育资源的建议

优化教育资源的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优化教育资源的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优化教育资源的建议范文第1篇

摘要: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教育开发形式影响着幼儿教育质量。本文在分析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重要性基础上,剖析了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存在教育主体缺乏沟通影响家园互动效率,传统养育观念导致家长配合度低,教师专业能力影响家长资源开发,幼儿园缺乏长期开发规划等问题。最后,本文针对开发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增强沟通、制定合理的开发目标和计划、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增强幼儿园整体管理能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08-02

一、引言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工作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掌握的教育资源丰富多样,是幼儿教育阶段的宝贵财富。笔者将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定义为: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水平,幼儿园针对幼儿家长的行业技能、文化知识、个性特长、风俗习惯等进行综合整理与具体规划,把有效资源转化成可供幼儿学习的知识材料的过程。所以,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教学工作备受重视。笔者将逐步分析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挖掘其在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阶段的教育会为儿童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家长参与利于优化幼儿园管理。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会面临很多问题,家长总会有各种担忧。家园合作能够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能直接了解幼儿的在园状况,及时与教师沟通幼儿教育的相关问题,能够增加双方信任,保证幼儿园工作顺利开展。

2.家长资源是幼儿课程的源泉。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身心发展状况设定。家长从事各种类型的工作,社会地位和身份背景各不相同,掌握不同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幼儿园课程的设置提供各种素材。此外,家长更了解幼儿,可以向教师提供幼儿的详细情况,教师可根据幼儿特征设置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活动效率。

三、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主体缺乏有效沟通,家园互动效率较低。由于家园互动远低于理想水平,家长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如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主要是通过家长接送幼儿时进行简单沟通,或开家长会时进行粗略介绍,或在相关网站信息公告等。虽然沟通方式多样,但实际收效甚微。家长普遍缺乏专业的育儿知识,同时也不了解什么是家长资源,如何开发,开发结果与幼儿发展有何联系等。

2.传统养育观念深厚,家长配合度不高。幼儿家长虽多有较新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自身工作繁忙,将幼儿交于父母照看。祖父母对幼儿多溺爱,不能很好地约束幼儿。他们的育儿观念较传统,缺乏与年轻父母的育儿交流,且年事已高,参加幼儿园活动时行动不便,不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逐渐影响了家长的配合意愿。

3.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对家长资源开发把控欠缺。幼儿教师贯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始终,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即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性格喜好等,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保教过程中扬长避短,保障其健康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资源紧缺,致使准入门槛降低,他们学科背景复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整体把控能力。

4.缺乏长期规划,管理水平较低。幼儿园管理水平影响着家长资源开发。首先,幼儿园对开发的宣传不够。宣传不到位会使家长对教育资源的开发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家长准备不充分。其次,幼儿园对开发过程缺少整体规划,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最后,幼儿园没有合理的反馈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以便随时调整。

四、优化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增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提高家长的配合意愿。在开发家长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先了解家长的实际情况并整理分类,挑选适合幼儿发展的类型进行备案,将其作为潜在的开发对象;提前将开发所需材料准确全面地告知家长,给予准备时间;主动与家长沟通,询问其闲暇时间及配合意愿,赢得家长支持;认真询问并记录家长的合理建议,适时调整开发计划。为提高沟通效率,可采取家长会、电子信息平台、社区张贴通知等方式,确保家长能及时获得信息。

2.制定合理可行的开发目标和计划,保证开发的顺利实施。开发幼儿家长教育资源的主体是幼儿园。幼儿园首先要有明确的符合幼儿发展的开发目标,制定详细可行的开发计划。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做好宣传工作。尽量邀请到幼儿的父母参加,帮助幼儿和家长互动。其次,幼儿园要做好应急预案措施,为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开发的顺利进行。

3.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师的能力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水平。在教师选拔上要注重专业水平和实际能力,职后要开展针对性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能力水平。教师要做好自身的专业发展规划,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补充新知,促进自身发展。

4.提高幼儿园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园应多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与其他幼儿园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同时,要密切关注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缓解教师压力,帮助教师解决遇到的困难。幼儿园还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委托高校培养专业教师,或聘请高校专家召开家长座谈会;同时,可以接收高校毕业生到本园实习,缓解幼儿教师紧缺的压力。

五、结语

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正确合理的开发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汇聚家长、教师、幼儿园等多方面力量,才能保证其在幼儿园健康成长,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2001.

[2]周丹凤.幼儿教育中如何高效利用家长资源[J].学园,2014,(4).

[3]Beth Hatcher,Joyce Nuner,Jean Paulsel.Kingdergarten Readiness and Preschool:Teachers' and Parents' Beliefs Within and Across Programs[J].2012,(14).

[4]尹小敏.幼儿家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

[5]青格勒巴雅尔.试析幼儿教育中如何高效地利用家长资源[J].创新教育,2014,(36).

[6]阳湘玲.基于家校合作的家长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新教育,2016,(1).

[7]Michele Cadigan,Heather Quick,Karen Manship.Transitional Kindergarten in California:Early Outreach,Enrollment,and Parent Perspectives. [J].American institutes for research,2015,(3).

优化教育资源的建议范文第2篇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泰兴要实现争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仅需要一批创新型的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全市富民强市的进程。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现就如何整合资源,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这一课题,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一、资源分散浪费,严重制约了我市职教事业的协调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等技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1所,在校学生14000余人,专职教师664人,其中国家级重点职校2所,省级重点职校3所,省级示范专业5个。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当前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全市职业教育“先天不足,后天无力”,资源分散,水平低下,在“高中热、大学热”的夹缝中求生存,已经滞后于全市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1、管理体制不顺,无法聚集整体合力。我市的11所职校中,属于教育部门主管的只有2所,其余的属于建管、劳动、经贸、农业、农机、供销等部门办学。对于一些部门办的职校,由于教育部门不好管,主管部门管不好,一直游离于教育和主管部门的管理之外,学校和教师感到“爹不疼,娘不爱”,严重挫伤了办学积极性。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职校之[找材料到文秘站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间在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上步调不一,“各唱各的调”,各求各的生存道,难以形成合力。加之部分学校无序竞争,互相挖夺生源,不仅导致招生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下降,而且严重损害了职业学校的整体形象。

2、资金投入不足,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一方面,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全市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因素。除市职教中心、省职高等3所学校由市财政负担教师工资外,多数职校要靠自己“忙饭吃”。由于投入不足,部分职业学校办公经费不足,负债较重,基础建设薄弱,与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相距甚远,严重缺乏必要的先进的实训设施,技能培训纸上谈兵,与当前的市场需求根本不适应;专业教师紧缺,外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另一方面,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浪费现象十分突出。据调查,我市除2所职校设在农村外,其余9所均集中在城区,在学校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设施、实训设备等方面低水平重复投资,资源分散,闲置率较高。目前,全市有些职业学校中的实验实习基地、教学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有3家生源较少的职业学校,半数以上的教室空闲,有的已移作他用。与其同时,有些职校如职教中心校、建工学校等,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面临着教室、宿舍、设备设施严重不足的现实矛盾,职教资源迫切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

3、专业设置重复,与本地产业严重脱节。据调查,我市11所职业学校中,办机电专业的8家,办计算机专业的9家,办电子专业的10家。即使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专业设置也集中在二产,一产和三产的专业较少,尤其是对我市一二三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严重脱节。由于学校为生存而战,培养的学生大多送往苏南等地就业,留在本地就业的微乎其微。有的职校不具备相应师资和设施设备,毕业生质量无保证,学校规模日趋缩小,全市有3所职校的在校生在600人以下。同样,由于专业设置雷同,我市的5个省示范专业的招生不足,规模不够,影响了特色专业作用的发挥。

二、明确主攻方向,科学制定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规划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体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形成“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决定》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协调发展职教事业明确了主攻方向。自20__年以来,我市周边地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如苏南的无锡、常州,苏中的南通、江都,苏北的宿迁、连云港等地,通过资产置换、招商合资、撤并重组等方式实现了跨类型、跨行业、跨部门的资源整合,每市都有1至2所职教“航空母舰”,使职教事业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分以下五步整体规划,全面整合职教资源。

第一步,整合学校资源,组建职教集团。建议市政府进一步理顺职业 教育管理体制,明确教育部门为所有职业学校的主管部门。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的界限,组织对所有职业学校进行资产评估,实行撤并、重组。据调查,当前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全市组建一个松散型的职教集团。二是在学校自愿的基础上实行联合办学,资源共享。三是在省职高、职教中心校、建工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农业、工业、建筑三大股份制职教集团。我们认为,第三种方案符合泰兴实际,建议采用这个方案。

第二步,整合资产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在整合学校资源到位,成功组建职教龙头集团的基础上,对集团内各校的资产资源进行整合。如盘活撤并学校的土地、房产、设备等资产,扩大龙头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全市为单位,聚合力量,集中建设一至两个生产性的多专业的实训中心,对重点实训设备、试验设施进行集中投入,实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第三步,整合社会资源,实行联合办学。一方面,在组建三个职教集团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专业特色以及发展方向,有目的地吸收有关骨干企业为股东,参与学校管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建立校企紧密结合的伙伴关系,实行“无缝隙、零距离”的结合,由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基地、技术指导,形成学校、企业双主体的办学模式,共同投入,共享资源与成果。

第四步,整合师资资源,优化教师队伍。在以上三个整合到位后,职教集团要突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技能、重实践、重应用的特点,加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完善考核聘用制度,努力提高工资待遇,不断稳定专业教师队伍。要突破现行人事管理制度的约束,鼓励职业学校聘请行业、企业及社会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五步,整合专业资源,创新办学特色。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后,要充分发挥并放大全市5个省级示范专业的效应,实行相同专业和邻近专业的合并,推动特色专业的做大做强,逐步形成办学特色。紧密结合全市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快技能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五年制高职,不断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发挥政府职能,稳步推进全市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职业教育资源能不能整合,如何整合,政府的决策是关键。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造职业名校,做大、做强,做优我市职业教育,既是“十一五”时期我市职教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市实施人才兴市战略、达成“翻番、小康”目标、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发挥职能,早规划,早实施,才能早得益。

1、注重引导,营造氛围,着力提高对职教资源整合工作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引导的力度,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有利于职教资源整合的浓厚氛围。各级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主动推进职教资源整合。要引导和鼓励职业学校创新思维,勇于突破过于偏重适龄的学生、偏重单一的学历教育、偏重正规的学校形式、偏重固定的学制周期等传统思维定势,通过整合职教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量质并举,坚持市场化办学、企业化经营、多元化投资的方向,走出新形势下职业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新途径。

优化教育资源的建议范文第3篇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在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价和基础设施五个领域,提出21条建议指导教育技术应用,以确保所有年龄段的学生都能拥有个性化成长和成功的机会,进而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它描述了如何“利用公平、积极的技术应用,以及协作的领导力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建立适应教育模式变革的网络学习空间,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建立网络环境下开放学习模式,鼓励更多学校应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立跨校课程共享与学分认定制度。完善准入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支撑全民学习、终身教育。

到2020年,形成与我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建成智慧教育技术环境,形成智慧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全面发展智慧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供给、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等教学创新取得新突破,有效激发教育活力,促进教育结构的优化、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浙江教育的普及化、公平化、个性化、国际化和终身化。到2030年,实现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技术受益,获取人生的成功和发展,形成新的教育生态。

强化数据资源统筹管理、采集和共享,优化教育管理水平,强化应用能力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多元的在线教育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教育与互联网深入融合,培育“互联网+教育”新型发展形态。持续优化首都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环境。整合优化已有业务系统,建成贯通市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集政务公开、在线互动、资源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首都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和改进教育统计,建设教育大数据体系,强化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持续推进北京数字学校、数字化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继续整合中小学名校名师资源、电子教材及各类企业优质资源,进一步丰富完善市级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

优化教育资源的建议范文第4篇

国内对于专业认证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甚少,相关研究集中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教育教学资源利用两方面,其中对于专业认证的研究集中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注册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关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的关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与认证程序问题、《华盛顿协议》各签约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启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工程教育再造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对于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论文和专著,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如何在教育教学资源稀缺性的约束条件下有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地将教育教学资源在个人和团体中进行分配等问题。熊耕分析了美国教育认证制度的功能,认为认证制度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质量保障制度在高等教育内部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中具有多重功能。曲恒昌指出与评估制度相比,教育认证制度有着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优势,成为新的强化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更为有效的手段。毕家驹教授介绍和分析国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情况,提出了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基本设想。张彦通等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和重要性入手,介绍了英美等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我国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上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另外,张文雪等对美、德、日等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作了简要的介绍,并提出了从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出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生和师资为主体,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办学条件和管理机制为保障,构建一个科学合理、适应国情、向社会开放、与国际接轨、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上海教科院提出了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应加大境外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程度的观点。主张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但是以上海的中外合作办学为例,缺少推广意义。谭贞从研究教育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入手,构建其逻辑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引进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动因进行分析,并对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劣标准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出四种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引进模式。此外,孙清萍等论述了国外优质资源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引进资源的方式、方法。但是所有这些研究只强调了“引进什么”、“怎么引进”的问题,没有分析国外引进的资源与国内资源如何整合、融合的问题。庄莉提到了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但却没有对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内容、方式、方法展开系统的论述。

二、高等工程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等工程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较大,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专项经费,国内的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高等院校差距较大,如“985”、“211”层次的院校,东部地区的院校工程教育资源配置明显优越于其他层次、地区的高等院校,特别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省属院校和应用型院校的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张,工程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足,使得相应的工科学科(专业)发展迟缓。虽然高等工程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较大,但是在现有的工程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由于存在盲目、重复建设等因素,使得工程教育办学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益不高,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缺乏整体规划。并且存在相关的高等工程教育资源整合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上位文件精神,以及高等工程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准则。高等工程教育的投入主体和渠道相对比较单一,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得一部分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更新迟缓。虽然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高速的发展,但是高校很难向社会、市场筹措资金,依靠财政拨款和学校的学费有限的收入,加剧了高等工程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

三、高等工程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模式分析

1.高等工程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理论基础

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全新的领域,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高等工程教育资源整合要以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遵循教育与社会、与人发展关系的客观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客观规律,要遵循市场经济在高校高等工程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计划与市场两种配置方式的有结合,逐步发展成为以市场经济配置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模式。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整合要通过不断的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挖掘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潜力入手,在办学思想、校园文化、课程体系等软硬件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主导作用,盘活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2.高等工程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模式构建

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整合模式在满足专业认证体系要求的前提下,以工程教育主体为主,社会资源(市场)为主的资源整合模式。工程教育主体资源整合在软件、硬件设施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市场经济的辅助模式可以利用校际、社会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

(1)工程教育主体的资源整合模式

工程教育主体的资源整合模式,以学校现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从软件、硬件设施两个方面进行整合,软件方面:着重进行课程体系,实施“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加强工程技能培训,通过工程技能实训中心培训学生的工程技能;改革考试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硬件设施方面:实行开放式管理,将工程教育主体的硬件设施建设成平台管理、通过平台实现硬件设施教学资源的共享和集约化管理模式。改变工程教育主体的内部资源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改变资源配置重复、分散的局面。

(2)社会(市场)的资源整合模式

优化教育资源的建议范文第5篇

盐城工学院 224005

[摘要]本文首先对宁夏自治区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基础教育学基本知识和宁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

关键词 ]宁夏自治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创新

引言:教育资源配置就是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分配,包括教育资源在各个地区教育间、各个种类学校间的分配,它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所以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国家整体角度来看,教育资源配置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一、宁夏自治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宁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自治区很多地方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城乡之间的差距过大,所以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也产生了很多不均衡,详细来说主要包括:

(一)城乡之间不均衡

城乡不均衡是宁夏自治区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无论在教师配备和学校硬件设施方面,农村相对于城市都有很大差异,而农村初中教育也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瓶颈。由于宁夏自治区的很多乡村都是山区,所以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工作,导致教师资源不均衡,同时宁夏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在城乡之间的教育投资也不均衡,并且对农村投入太少,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一直是个大问题。

(二)校际之间不均衡

目前宁夏自治区很多地方也出现了“择校热”,很多家长和学生为了进入名校而愿意缴纳巨额的择校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教育资源分配的校际不均衡。比如在重点校和非重点校之间的投入差距过大,很多非重点校在投入资金获得方面很少;另外一方面,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投入差距也很大,宁夏很多私立学校并不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导致好的私立学校一直无法建成。很多私立学校在教师配备、硬件设施方面都不合格,几乎成为城市弱势群体子女的求学地方,严重影响社会公平。

(三)地域之间不均衡

宁夏自治区地域比较辽阔,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条件差距很大,导致政府在各个城市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投资方面也不均衡,特别是银川市与其他小城市相比差距更大。从各个城市的师生比例大小我们可以发现,只有银川市的师生比例符合国家标准,而其他城市的师生比例都不合格,并且有些城市的教师资源极度缺乏。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很多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教育理念的偏差。教育理念对教育目标有很大影响,进而会影响教育行为和教育结果。因此可以看出,教育理念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有着基础性作用,只有具备先进的理念才能实现教育的进步。但是从对宁夏自治区的调查可以发现,该地区的教育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在实现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方面存在疑问,在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方面也没有比较清晰的定位。因此,基础教育中功利主义盛行,很多人都以短期利益而不是长期利益来配置基础教育资源。

第二,政府职能和角色定位不太清晰。从对宁夏自治区部分城市的调研可以发现,很多地方政府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和“越位”现象,主要表现在:在教育经费投入中存在缺位的现象,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对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和私立学校投入相应的经费;在教育监管中存在缺位,很多地方教育乱收费,特别是一些名校出现了各种寻租和腐败行为,有些学校成为赚取利润的场所,这些现象都与政府在教育监管中的缺位有很大联系。

第三,基础教育资源供需也出现了比较突出的矛盾。因为宁夏自治区属于我国中西部,在经济上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愿意来到宁夏自治区工作,特别是不愿意到山区工作,导致宁夏自治区在教师资源上一直比较稀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在宁夏自治区更是缺少,而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希望自己进入名校,而宁夏自治区的大多数城市都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导致在供需上存在矛盾。

三、宁夏自治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创新的建议

(一)公平和效率兼顾的价值导向机制

公平就是做到客观的公正、合理,而效率就是实现资源的最佳分配。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公平就是保障社会成员能够平等的获得相应的机会,而效率就是在目前教育资源投入下获得最大限度地利益。基础教育是一项关系着社会稳定的民生工程,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特别是对宁夏自治区这样的经济差距比较大的省份更是如此,因此应该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保障正确的发展方向,兼顾公平和效率的价值导向,加大对贫困山区和革命老区的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工作,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等。

(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科学离不开政府、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参与,这样才能对政府行为有所监督和制约,解决政府的“越位”和“缺位”等现象。协同机制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第一,坚持政府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从宏观角度把握发展方向,同时也要将自己的职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做好基础教育宏观调控者。第二,实现教育资源配置信息共享,保证学校的各种行为不违反国家规定,让社会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过程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各个学校也要加强自身的校务公开和财务空开,加强与社会的合作。第三,搭建多种交流平台,比如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股利社会力量来投资办学,特别是股利社会力量到贫困山区办学,从而实现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从整体上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三)公共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资源开放式实现资源品牌效应的前提和保障,而资源共享也是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并存进共同利益实现的基础。公共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就是打破原来那种阻碍基础教育资源自由流动的壁垒,推动宁夏自治区范围内各种资源的互补,缩小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

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宁夏自治区整体教育水平比较落后,而实现资源开放就是为了学习和借鉴东部地区的经验,将那些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宁夏自治区的偏远山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文正.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与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优化教育资源的建议范文第6篇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显著区域差异由来已久。根据王善迈先生研究,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划分为四类:一类地区人均教育经费始终是三四类地区教育经费的2到3倍,二类地区的人均教育经费要高出三类地区的五分之二。[2]同时从全国整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去向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线和横贯东西的长江水系和陇海铁路一线的地区或城市中。形成有趣的侧“π”形状。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区域分布的状况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一、从我国经济区域发展水平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依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硬实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后盾。[3]相通,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决定了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

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首先要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应该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测算,2014年大陆百亿元GDP负担0.398所高校,亿元GDP和地方财政负担43.1名和194.7名大学生,每万人口和每千名从业人员分别负担199.8名和35.4名在校生。与以上数据对比,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和湖北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程度大,教育资源的数量与其经济发展程度不成比例,无论高校数还是在校生占全国比重、百亿元GDP负担的高校数、亿元GDP和地方财政收入负担的大学生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所担负的高等教育发展任务与地区经济实力、水平很不相称。

综上可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协调现象,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数量较少,而一些相对落后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数量却较多。

二、从我国人口区域分布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也受到人口区域分布状况影响,涉及每百万人口负担高校数、每万人口负担在校生数等指标。这些指标既体现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又体现高等教育支撑社会发展的程度。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D2014》数据2014年底我国每百万人口负担1.83所高校,每万人负担200.8个在校大学生,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人口分布不协调,部分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高校和在校生数超出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华南、华东、山东)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占有较高教育资源相一致。

上述两个方面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及资源配置趋向存在显著不合理状态,有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负担重,高等教育资源占有量大,负担偏重,有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高等教育规模偏小不利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的满足。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布局主要考虑战备需要而忽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只强调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而缺乏必要的弹性。[4]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协调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的合理化,同时也消耗了我国的教育资源。

三、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途径,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

1、市场引导,注重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地区的教育资源的配置

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辅以计划配置,这样既有效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扩大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程度和力度,也避免了市场配置的盲目性等缺点,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了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储备人才,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发展。

我国必须注意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这些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建设者。这些地区在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问题上不仅要注意大力吸引区域外的人才等,还要注重培养人才,加大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担负起发展高等教育的责任,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2、吸纳更多社会资源投向教育行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等教育

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地区教育发展,需另辟途径增加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吸引社会力量投向高等教育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在我们国家把民办教育概括为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国家办学的单一模式,形成了政府办学和民间办学两种教育体制,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格局。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3、鼓励支持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性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成果,有利于发挥高校在利用教育资源、培养人才方面的积极性。

优化教育资源的建议范文第7篇

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笔者深入到江西省各城镇职业学校,对江西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困难进行了全面调查。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近年来江西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农村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水平等还不完全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问题

当前,江西省很多区(市)县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学校自身承担债务,财政转移支付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等实际情况,而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职业教育内容不符合城乡发展的需求

江西农村职业教育相当落后,几乎是空白,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形同虚设,加上由于学习费用高和应用方向不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江西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前,参加正规职业教育的人数极少,所谓的职业教育大多是打工期间的在岗教育,就业后的继续教育几乎是空白。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其它行业的教育经过资源结构的调整优化而得到充实和提高,而城乡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因其属弱势产业教育,发展规律又不适应市场化运作,在不同程度上被削弱、流失,甚至瘫痪。

调查中笔者发现,全省农村职业高中基本上处于“有校无生”的瘫痪状态。曾经鼎盛一时的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受到极大冲击,全省农村学校经各地调整,有的脱掉“农字帽”,有的升为高职学院,有的则被合并。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因招生困难而选择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律的调整无可厚非,但不应“一刀切”,盲目合并、削弱和脱离农业是令人堪忧的。例如,江西省各地市到现在为止连一所农业职业学院都没有,缺乏直接为城乡发展服务的途径,也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城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江西省农村税费改革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但因此也切断了以农业教育附加费、乡村教育统筹和集资为渠道的教育经费来源。

据有关专家分析预测,当前教育经费投入又一次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约100亿元。经费严重短缺,导致学校运转陷入种种困境。

有关资料表明,江西省抚州市的205个乡镇,在2000年8月底共拖欠农村教师工资7266.79万元。其中拖欠教师工资时间最长的乐安县,平均拖欠达10个月,不少乡镇拖欠达一年以上。

江西省农村教师的待遇,不管是比城镇的教师,还是比当地其他单位的职工都差。据笔者调查,每年每个农村教师平均从学校得到的各种奖励和工作补助最多不超过1500元。既要负担自己和父母的生活费,还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再加上要承担各种再进修、再培训的费用,这对一个刚参加工作、月工资只有600元左右的农村青年教师来说,经济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同时,由于大多数农村学校经费紧张,不能为教师参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而在该省的城镇,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月的工资和各种补贴能达到1500元左右,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待遇更高,有些人每月能达到2500元左右。

教育观念难脱陈旧

在教学中,许多城乡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还凭着“多练、多做、多考”的教学经验来开展教学工作,而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由于农村学校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在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等方面严重受限的情况下,应试教育的理念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学校氛围”。教师的动力来源于应试,自然在教育观念的提高上存在“真空状态”,明显制约了城乡教师教育观念的提高。

“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落实难

调查得知,目前,江西省仅有少部分县将农村教育经费与乡镇财政脱钩,实施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县统筹管理为主,大部分县仍将农村教育经费与乡镇财政挂钩,甚至有一部分县将教师工资下拨到乡镇财政,由乡镇财政拨到教师在银行的户头。这将导致“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随时都有可能恢复到“以乡为主”的时代,而且造成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缓慢,中小学教师合理配置困难。“以县为主”统管教师队伍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不少地方中小学校长归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任用和管理的关系尚未理顺,教育行政部门实际是管事管不了财,也管不了人。人、财与事的分离影响了教育事业的整体均衡发展,也阻碍了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江西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走出“精英教育”的误区,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

科学规划城乡职业教育

由地方政府牵头,教育、农业、劳动就业、财政、科技、计划等部门参加,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职业教育发展领导机构。

建立县、乡、镇三教统筹管理体制,明确职责,顺畅运行。成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全省三教统筹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各类教育资源面向城乡社会开放的实施细则,统一调配全省教育资源,形成有序的教育资源开放机制。统筹制定普、职、成教工作计划,下达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教育培训任务和基础教育工作目标。

集中发展、做大做强城乡职业教育

城乡职业教育是投入高、专业化水平高的教育,必须走集约化道路。建议整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从全局范畴来规划职业教育的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把相同专业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做大做强。

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学校新机制

整合普、职、成教融通机制。城乡学校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参与乡村教育服务,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实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一体化办学,职教、成教专业教师打通使用,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职教质量和职业培训效果。探索普通中小学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新途径,安排部分中小学教师从事当地幼教、成教工作,整体提升乡村教育水平。

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县、乡、镇教育资源实行一体化整合,采取独立建校与中小学一个校址两块牌子相结合的形式建设镇村成人学校,以中心小学和乡镇所在地中学为中心,学校校舍、场地、设备、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辐射各完全小学和行政村,提高共享共用水平。

配置教学内容拓展机制。充分挖掘城乡地区教育资源,结合区域实际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比重,使学生接受具有城乡特点的教育内容。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城乡职业、创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满足不同地区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城乡学生升学、进城就业和回乡务农创业打下坚实的心理和能力基础,逐步实现农民职前职后教育相衔接。

整合建立城乡教师资源库

建议整合城乡职业教育的师资资源,广泛动员和利用社会力量,建立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师库,这样既可以降低城乡培训机构的办学成本,也可以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城乡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新教材,树立新理念,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办公、教学和科研。

扩大骨干教师队伍。采取各种措施,增加骨干教师数量。培养校、县、乡三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鼓励城镇骨干教师支援山区教育。在山区学校设立县级骨干教师岗位,通过津贴补助机制引导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山区任教,扩大山区学校骨干教师覆盖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的建议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西部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振兴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Problems of Western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Revelation of "Midwestern Higher Education Revitalization Plan"

HU Yulin[1], WANG Chengduan[2]

([1]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Leshan, Sichuan 614007;

[2]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Zigong, Sichuan 643000)

Abstract "Western higher education revitalization plan" brings a good opportunity to optimiz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western universities. Western universities should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discipline structure, improve the invest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mprov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education service to society and other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Key words western;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revitalization plan

0 引言

由于受到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区域布局不合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存在高校数量少、政府投入低、办学条件差、高层次人才队伍不足等问题。针对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西部高校的发展,如重点建设西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省部共建高校计划以及近期刚出台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①这些政策和措施给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通过调整学科结构、健全投入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增强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等措施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这是摆在西部地区各地方高校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西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资源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可以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教育资源。有形的教育资源包括学校的固定资产,如房屋建筑、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运动场所等公共设施以及教职工的工资奖金、科研基金、学生奖学金等经费来源,还包括师资队伍、重点学科、科研水平、教育科研信息、教育管理等因素。无形的教育资源包括高校的办学声誉和形象、高校的人才产出资源、高校的品牌和社会知名度以及与大学相联系的其他社会资源。

通过解读这个《振兴计划》,我们发现当前中西部高等教育现对于东部经济地区而言,尚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是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数量较少,学科专业布局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不尽合理,服务区地方的意识和能力有限,教育观念相对陈旧,教育改革力度不够深入,流于形式。西部地区高等资源受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则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重点高校、重点学科数量少。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主要表现在重点直属高校少、重点学科少、重点实验室少、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少、以及招生名额少等方面。二是政府财政投入不够。现在,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西部高等学校大都处于经济基础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各级财政经费投入远低于发达地区,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在教学仪器、图书资源、教学实验室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额,整体办学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高校扩招后,学费偏高,致使西部高校贫困生群体扩大,增加了居民尤其是农村家庭的负担,造成了严重的教育不公平。三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自然环境较差、财政水平低,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开发长期处于落后水平,高层次人才缺乏、师资队伍流失严重、引进人才极端困难、高校生师比普遍超标、专任教师和行政人员比例失调等,已经成为西部高等教育资源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四是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不高。西部高校在使用高等教育资源的时候,往往忽视资源的动态效果,很少考虑怎样使资源为更多的需求者服务,造成资源的使用效益不高,更加影响了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 西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的对策

(1)加强西部重点大学建设,打造优势学科群。据“振兴规划” ,结合中西部省份的具体情况,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能力的本地需求,研究出台并在该地区实施“十二五”规划,建立教学卓越,专注于多项功能,高水平的正规地方本科院校并加快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质量,并提高区域产业和产业服务能力发展,增加在该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示范性高水平大学,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该地区的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除了促进地方高校的建设,鼓励相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建的产业转移政策的决策机构,以协调和资助各种资源,深化高校改革和高校推广和建立体制机制,提高办学水平。重点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学科群,该学科群的专业特点和优势专业的战略性,应当集中于新兴产业和国防、海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石油和其他涉及民生的领域,提高行业的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科能力。与此同时,优化本科和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大力支持建立应用型和技能专业人才的相关专业,以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区域性人才相关的专业。

对于西部高校教师而言,要积极拓展来源。在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要求的基础上,严把入口关,促进优秀的兼职人员进入西部高校工作,支持从科研机构和产业界,选拔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西部高校可以探索和研究机构、产业界,合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雇用、租用更多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作兼职教师。鼓励和支持学校通过签订协议,以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西部学校致力于教学和研究,积极推进校际、国际之间的教师资源共享,公共课和部分专业课教师实行相互之间的互聘,积极挖掘社会剩余的人力资源,扩大西部高校教师的来源。

(2)完善政府财政监控与投入机制。根据“振兴规划” ,当地政府应加大对高校,使投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对于西部高等院校,中央要进一步完善预算划拨制度,提高筹资的标准和动态调整机制。中央政府继续在西部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给予奖励和支持。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坚持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以实现政府投入资金资产的规范、有效使用,确保资产资金的安全。与此同时,增加对西部地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资助力度。国家资助的奖学金名额和筹资,倾斜到西部的地方性院校。坚持不懈地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和代偿的办法,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偏远地区的困难地区工作。

(3)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师资结构。人才,是高等院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师资队伍建设则是高校发展的战略方针。 “振兴计划”当中,通过建立机制,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速度,强化质量,充分发挥高级别人才的主导和示范作用,大力加强高等院校教师在科学研究、教学实践方面的培养和培训。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于人力资源的配置与整合,高等院校要给予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强化。一流的师资队伍,创造一流的大学。西部各高校及其二级办学单位大学的管理,都要建立起人力资源开发相应规划,实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通过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并提高教学和科研的比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进一步优化高校队伍结构。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力加强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必须坚持。

(4)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高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应该开展协作,大力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这是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一种方法。按照《振兴计划》,西部各省区应通过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享。加大西部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技术的推进力度。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建立中西部高校校际之间的交流和优势互补,不断完善中西部高校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数字化的远端教学技术支撑,使用,评价服务体系,促进优质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快整合和共享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交流合作,也是一种提高利用教育资源的效率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振兴计划》提出了如下几个层次的交流合作:加强区域内外高校交流与合作,继续实施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展与周边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支持西部高校学生出国留学和回国创业发展;西部地方政府和部门积极引导留学人员回国,给他们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推动和促进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去西部地区工作,积极鼓励并引导他们在西部创业。进一步加强中西方的交流,努力为西部高校接收来华的外国留学生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中西部地区来华留学事业发展。关于改进这些服务,也就是大学社区服务的能力问题 “振兴规划”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服务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西部高校应该面向区域发展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完善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机制。同时,西部高校应积极推动成人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远程教育。

3 结语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出台给西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带来了实质性的启示,给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使西部的人民看到了教育公平的希望。西部各省区应抓紧新时期的新机遇,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案和措施,提高地方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宏愿。

本论文为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现状与配置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YJA63011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 http:///gzdt/2013-05/22/content_2408927.htm

[2] 梁辰,张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西部高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