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能源与低碳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能源 低碳经济 影响与发展

一、新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含义以及重要意义

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指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采用较高的附加值、较低的排放量、较低的污染度、较低的消耗量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它是相对于传统的高能耗、低产出、高排放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提出的。在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提高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降低国家总体碳排放量,就是所谓的低碳发展。这里所说的低碳经济并不是意味着碳排放量值为零。所以,在判定一个国家是否属于低碳经济,一般状况下都是从碳排放量、能耗以及经济产出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衡量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中,基本上是通过不断地投入资源来提高产量、增加财富、提高人们整体的生活水平,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把牺牲环境作为主要的代价。

所谓的新能源就是非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能源形式。这种能源在来源上基本上都具备着可再生性能和低污染的实用性本质。在现阶段的新能源的使用上,人们对于风力发电能源、太阳能光伏与光热能源、生物质能发电能源以及潮汐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收获,基本上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这些新能源与传统的不可在资源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新能源相对于传统的能源有以下几种特点:能量密度低、高度分散的性能,资源丰富、清洁干净、无损害性污染物排放等性能。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

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新能源与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起着共同发展的作用。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以及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提高相关的技术以应用于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率。这些能源不但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碳含量的排放要求,改变环境。也就是说,低碳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框架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可以促进高能效的科学技术、节约型的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实际应用,这在整体上提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二者都对提高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低碳经济概念下的新能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种类:第一种是包括风力发电、核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发电以及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板块。第二种是以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以及清洁煤利用板块等能源为主的节能减排板块。

二、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下有效地开发新能源的对策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新能源提高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社会的稳定,要加快构建一个安全、绿色、高效的新能源开发系统。

(一)要完善新能源开发的组织结构框架的稳定性,明确新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明确新资源的开发重点,优化新能源的组织结构,要把开发洁净技术以及替代能源作为低碳经济中的重点目标。首先,要把中国的新型资源开发作为主要的发展基地,把清洁型的低碳能源作为新能源的主要开发重点,保持石油的开采比例,提高对天然气能源的开发比例,全面控制能源的消费总量,运用一些多元化的辅助资源等措施来全面完善能源开发体系,建立一个稳定的能源储备应急计划。其次,制定一个传统资源的节能意识,对企业推行清洁型的高效技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减少企业对于煤炭能源的使用比例,不断推进新型能源结构的优化。最后,要提高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以及相关的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利用程度,不断地倡导水电、太阳能、风电以及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推进对核电以及水电站的建设系统的发展与重视。

(二)加快法制配套建设,提高对自主创新体系核心研发的投入与重视

在低碳经济体系中要想全面提高新型能源的发展,首先,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保障新型能源的发展规划以及发展转型等。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时候,要根据能源的主体之间的权益关系,结合相关的能源监督管理部门,理顺能源相关主体权益关系,完善相关的能源定价机制,在根本上有效提高能源的监督管理水平,全面促进能源的各种应用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与新型能源的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其次,要提高对能源研究发展技术的重视,提高相关的技术应用,发挥能源高科技术开发技术的带领作用。要支持和重视在新型能源中的科学技术的自我研发,加强对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以及核聚变能开发等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全面提高新型能源中减少碳含量的水平,逐步构建一个在全球低碳能源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的技术优势。

(三)开拓新能源消费市场,统筹能源产业布局

首先,在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我们要利用我国在政权管理体系以及市场规划中的本土优势,开拓一个全新的能源市场。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全面的使用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等清洁型能源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低碳新能源覆盖率,提高使用率,不断拓展新能源应用产业链市场。其次,要对新能源的开发研究进行政府的统筹规划,根据区域产业的发展布局,有效落实各种新型节能措施。政府部门要根据宏观的统筹来打造一个新型能源的产业布局。例如,政府部门统筹我国北方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管网系统以及南方的分散式采暖空调技术,西南部的水电以及天然气新能源的开发以及东中部地区的核电能源发展,提高对沿海地区的风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推广应用,促进内陆以及海上的风电能源开发等。同时也要提高国际合作,促进新能源的国际化发展。在现阶段的全球经济发展下,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不断提高国际合作,利用国外先进的新能源开发技术来提高国内技术整体研发创新水平,同时也要把国内的新能源开发技术推向世界,提高新能源的国家发展水平。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极其辽阔的。我们在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与新能源的应用上,要正确分析、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全面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新能源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新能源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增强多层次、全方位的新能源开发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促进新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为湖南省岳阳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 祝剑禾.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突破[J]. 2015(1):222-224.

[2] 杜涛.低碳经济环境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J].地球,2013(8).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汽车产业;低碳化;新能源汽车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9-25 -02

一、引言

作为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中心城市,盐城市近年来的工业化水平显著提升,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360亿元,同比增长34.9%。机械装备、纺织、化工、汽车成为盐城市四大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市定报工业的78%以上。其中,汽车产业增长势头强劲,龙头企业东风悦达起亚公司产销汽车超43万台,比上年净增10万台,居全国乘用车销售第8位;实现销售453亿元,税收51亿元,分别增长39%和78.3%。可以说,盐城汽车工业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全市共有各类汽车配套生产企业27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3户,整车生产企业3家,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为一小(东风悦达起亚乘用车)、一大(中大客车)、一特(悦达特种专用车)、一新(新能源汽车),主要生产乘用车、客车、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已然成为江苏省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然而,在汽车产业成绩喜人的同时,传统燃油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所带来的高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面对建设汽车产业强市与减少碳排放的矛盾,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美好愿景下,发展汽车产业低碳化不仅是实现技术创新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盐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二、盐城市发展汽车产业低碳化的成效

在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同时,近年来盐城市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要目标,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在汽车产业低碳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除了加大小排量内燃机汽车的生产外,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尤其引人注目。盐城市在发展低碳汽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拥有683万亩的滩涂资源,为江苏全省之最,光能资源和风能资源取之不尽,带动了风电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全市风电装机87万千瓦、光伏装机200兆瓦,占全省50%左右,国内首台6兆瓦风机在盐城市下线,180兆瓦地面光伏电站开工建设。此外,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蕴藏量达800亿立方米,预计总储量达2000亿立方米,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陆上最大的油气田。这些都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盐城市在经济开发区建立了集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制造、研发、知识管理、产业链梳理整合、应用模式探索于一体的创新型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奥新、中大等22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落户园区,以东南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为首的9家研发机构也入驻园区,已有9款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工信部汽车公告目录,累计申报专利近百项。在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中,奥新汽车以研发和自造高效、节能、零排放、低噪音的电动汽车为己任,研发成功3大系列7个品种的纯电动车辆,产品小批量出口到新西兰、西班牙、德国和美国等国家。东风悦达起亚近年来除了主攻传统燃油车型外,已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研发,目前已改装成功1辆充电模式和4辆换电模式乘用车,环保理念电动车型Ray、汽油及电动混合动力车K5以及由东风悦达起亚自主设计的福瑞迪纯电动车都是汽车产业低碳化的成果。而致力于客车生产的中大集团充分把握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近年来中大投入了巨资突破了若干技术难题,它所研发的BE系列纯电动客车获得了20多项专利,占领了一定的国内外市场,取得了各项法律许可和公告目录,是唯一获得全系列纯电动客车进入北京示范运营机会的京外企业。它研发的中大YCK6180HC公交车、中大YCK6128HEC纯电动公交车、YCK6128HEV混合动力公交车以及YCK6105HCN城市天然气客车在盐城市BRT公交线路上服务于盐城市民,并得到了广泛肯定,为盐城市构建“双型”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盐城市推进汽车产业低碳化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的消费观念

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对于消费者的传统消费观念是一种挑战。中国人好面子、重排场的消费理念使得大排量高耗能的汽车销量一直居高不下,中国的汽车消费出现了奢侈性消费的迹象,目前中国轿车平均百公里耗油已经高于日本和欧洲。这种传统汽车消费观念有碍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是背道而驰的。在中国,低碳消费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很多人对低碳消费的理解都存在误区,有人认为低碳消费会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还有人把低碳消费视作纯粹的个人偏好。

(二)缺失的核心技术和人才

汽车产业低碳化的关键在于节能减排,而技术创新则是节能减排的核心。奥新、中大等企业通过和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攻克了一些技术难关,但是更倾向于整车项目。对于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还有待更多的关注,还有很多难题都亟待解决,例如,怎样才能在低温条件下实现电池超快充电;如何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成本;如何解决天然气汽车热效率低,不易储存、启动困难并易熄火等问题。只有掌握了核心零部件技术,摆脱依赖进口的状态,才能实现盐城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偏重于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却忽略了传统燃油车型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这显然是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仅如此,充足的高技术人才储备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石,目前相关技术人才匮乏已经成为盐城汽车产业低碳化的瓶颈。

(三)不完善的配套设施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本身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囊括了生产、销售、车辆维修和能源补给公用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虽然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却面临着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挑战,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更需要正视这个问题。如果充换电设施无法满足需求,消费者用车必然会受到限制,势必影响到汽车的销售。2011年盐城市在东环路建立了苏北首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并投入运营。而即便是技术相对成熟的天然气汽车,盐城市目前也仅有两家加气站与之配套,因为加气设施有限,燃气出租车排长队加气而造成的堵车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因此,随着汽车低碳化的发展,能源补给配套设施的建设必须引起关注,对于这个问题,汽车企业本身并不能完全掌控,这就需要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给予合作和支持。

四、推动盐城市汽车产业低碳化的建议

(一)大力倡导汽车绿色消费

首先,应当借助媒体力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低碳消费模式,让公众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摒弃与节能环保相背离的传统消费观念。通过举办“低碳知识竞赛”、“低碳出行”、“低碳汽车展览”等活动,带动全民参与汽车绿色消费的积极性。新能源汽车企业还可以定期开放组装生产和检测车间,使公众通过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的方式,真正了解它的安全和环保性能,提升购买信心。其次,低碳消费理念应当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到高校,都应当加大教育力度,牢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最后,政府要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在鼓励绿色出行和推动环保用车方面,应当身先士卒,推行政府节能采购,配套环保小排量公务用车,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系统普及新能源汽车。另外,政府除了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给予政策和税收优惠之外,还应当实行消费者购买补贴政策,目前新能源汽车由于研发成本较高,存在价格较高的问题,因此,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可以带动低碳汽车的消费。

(二)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

解决核心技术和人才缺失问题,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现阶段,盐城整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应当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开发,与此同时还应大力推进传统燃油车型节能及轻量化技术的研发。一方面,企业充分借助在盐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资源优势,主攻核心及关键技术难题,继续践行产学研合作之路;另一方面,企业应当积极参与汽车产业国际国内交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发展在欧洲最为成熟,因此,主动进行交流与合作,建设完善技术交流信息平台势在必行。在推进汽车产业低碳化的道路上,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技术创新所必须的研发投入,在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中提供信息支持和政策便利。进一步加大人才储备力度,大力培养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维修、销售人才,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等在盐高校除了与企业共同合作研发技术之外,还应当把培养创新型汽车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大力输送本土人才。此外,还应当积极引入国内外高端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薪酬。

(三)努力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是关系到新能源汽车能否顺利发展和普及的必备条件之一。针对目前充电站、加气站、电池租赁、检测维修体系的不完善,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相关能源供应商应当各司其职,加大配套设施的建设,切不可一味地追求数量和规模,盲目推进。对于企业而言,应当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提升电池更换、快速充电以及检测维修的技术水平,配套设施的技术提升才是最关键的地方。对于能源供应商而言,应当提早为新能源汽车需求服务做好积极准备,合理规划布点并突出重点。国家电网须加紧建设充电站网络体系,初期重点做好公交系统、商业密集地区、高速路沿线的充电设施规划,发挥良好的示范效应;新奥燃气则继续推进加气站设施的完善;另外,也可以在现有的加油站建设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挥兼职“充电”的作用。对于政府而言,一是要加大基础设施革新的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的投资,二是要积极制定与新能源汽车充电、加气设施等相关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配套设施的标准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媛媛,朱桂平.基于低碳经济的汽车产业发展路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1,(07):146-148.

[2]郭宗林,虞华,陈亚光,程鑫.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统计,2010(11):19-21.

[3]欧清玲.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汽车业转型发展研究[J].海峡科学,2010(11):49-51.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能源计量 低碳环保 节能减排

能源计量就是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煤气、热力、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等可以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的有用能源过程中,对用能单位用能过程进行数量、质量、性能参数、特征参数等的检测、度量、计算。能源计量覆盖到社会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小到电表、水表的计量,大到冶金、造船等。正确的能源计量数据有助于我们实现科学的能源管理,提高节能减排效果,促进低碳环保经济的发展。

1、能源计量为低碳环保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1、节能减排的前提

企业开展的节能管理、能源统计以及能源利用状况分析等工作都必须建立在获取准确能源计量数据基础上。没有这些计量数据,节能减排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能源计量是节能减排的前提条件。通过合理配备计量器具等,获取准确的计量数据,然后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实现节能减排。而为获取准确的计量数据,需按规定选用合格的计量器具并做好器具的使用管理工作。例如:某市鼓励135加耗标煤3000吨以上的企业严格推行计量能耗精细化管理,配备专职计量管理工程师,有效增强了员工的节能意识,在能源计量与节能巡查、适时监控的作用下,这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跑、冒、滴、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节能效果明显。

1.2、企业新能源开发的基础

在能源紧缺形势下,企业纷纷研究开发新能源,尤其是在低碳环保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规模发电已被认定为新能源开发的四大领域。而在新能源开发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需要从新能源规模化生产的流程、质量检验等角度确保其质量。在这些待解决问题上,扎实可靠的计量检测技术和管理体系是促进新能源开发以及生产的基础。因此,能源计量是新能源开发的基础,为新能源开发增加助力。

1.3、评价节能新技术效果的基础

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企业纷纷加大节能新技术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这是发展低碳环保经济的技术手段。能源计量能为这些新节能技术进行评价和测试,得出准确的量化结果。例如: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和清单编制工作,确定企业的排放源以及高能耗点,企业借助这些基础性数据明确节能减排的要点,如:引进技术和资金进行节能改造;建立节能和温室气体排放监控体系等。

1.4、开展碳交易的重要基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剧烈变化的发展,国际社会对气候危机的关注日益增强,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据了解,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我国部分地区低碳环保经济发展、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碳交易的基础就是核算能源消耗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准确的能源计量有助于我精准计算能源消耗量,进而判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第三方监测机制,通过发达的能源计量手段促进低碳环保经济的发展。所以说,能源计量是开展碳交易的重要基础,它在我国低碳环保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效果。例如:构建科学、实用的用能和碳排放活动水平数据监测以及管理体系,这些数据作为政府作出相关决策的依据,也给企业和相关技术机构工享。或者与国外技术机构合作,加强计量监测和分析,渗透计量技术,从源头上分析碳计量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恰当运用能源计量,促进低碳环保经济发展

2.1、完善计量管理制度,推进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

为推进低碳环保经济的发展,全国各省市纷纷成立节能降耗计量服务队,监督指导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指导其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建立起计量器具档案台账,并定期检测器具,解决计量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能源计量水平。另外,还实行信息化能源计量管理,加强档案管理,扎实稳打的推进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相关部门利用“5・20世界计量日”、“全国质量月”等契机,开展种类多样的能源计量知识宣传活动――结合能源计量审查工作,进行能源计量法律法规培训活动;结合能源计量示范单位评选,推广先进的能源计量工作经验;结合低碳核查试点工作,全方位宣传低碳知识、低碳计量和碳核查的意义和作用等。通过多种宣传活动的开展,增强能源计量意识,形成良好的节能减排氛围,使能源计量基础工作得到夯实,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为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政府在引导企业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管理之余,还加强企业的计量数据管理,鼓励企业运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整理、统计、分析,充分发挥能源计量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例如:某钢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其能源计量信息网络系统,系统包含74台衡器、488个计量点,实现了进出企业的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水、电、气、煤、焦炭等能源的信息化、全过程监控计量管理,指导能源的科学管理,该系统在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中发挥显著作用。

2.2、加强能源计量执法监督,推进重点用能企业的计量管理

为落实《节约能源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用能企业能力计量的执法监督,每年进行一次集中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执法检查,督促企业加强计量管理,指导重点用能企业建立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推动计量的精细化管理,为新能源的开发、生产工艺改进、质量检测提供计量技术保证。某省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全省95%的重点用能企业均已通过计量检测体系的认证,共有专兼职计量工程师近两万人、计量管理标准3000多项。

3、结束语

发展低碳环保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为缓解能源紧缺现状、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环保经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能源计量工作为推动低碳环保经济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只得大力推进。

参考文献: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范文第4篇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1.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2008年,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76.7%,燃煤发电约占电力结构的80%。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费也主要以煤炭为主。2007 年,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重大多不到20%,而在我国能源消费中, 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5%。2008 年虽有所下降, 但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仍达到68.7%。据计算,每燃烧1 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因此,“高碳”的能源结构,导致我国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

2.经济发展的能源高消耗、高排放模式。我国产业结构的重型化格局仍在强化。与2005 年相比,2008 年, 我国第二产业占GDP 的比重由47.7%上升到48.6%。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高耗能工业的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高技术产业的比重还下降了2.1 个百分点。众多数字表明,我国的能源消费处于“高碳消耗”状态,加上我国的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数量的92%,表明经济增长方式是资源消耗型的。

3.新能源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 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占能源生产比重,由2005 年的7.7%, 提高到2008 年达到9%,新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8.9%。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占能源总量的比重仍较低,成本仍较高。同时,我国新能源的核心技术发展,受到发达国家的制约。

4.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先进科技的支撑,如甲烷的回收利用、氧化亚氮的分解、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清洁燃煤工艺、节能减排技术等。然而,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虽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并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管理机构的变化及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一些鼓励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性拨款和政策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三是企业的积极性不足。由于投入成本较高,而短期收益较低,导致企业不愿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

二、政策建议

1.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将发展低碳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我国虽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等发展新能源的法律法规,但缺乏一整套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长期战略规划。应尽快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把发展低碳经济提升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层次,纳入政府长期规划,制定出低碳经济的“国家方案”和行动路线图,与国家的“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相衔接,形成一个具有国家意志的可操作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同时,应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推动《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制定, 开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2.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从整个能源战略角度出发,统筹兼顾煤炭与其他能源的比例关系, 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中的煤炭比例,大力发展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低碳能源, 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逐步形成能源工业的均衡发展、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结构。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推进我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同时,在能源领域,优先发展工业节能、煤碳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等工作,实现我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我国“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加快低碳产业的发展,改变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主要依靠钢铁、煤炭、电力、化工、水泥等高碳产业的局面,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积极扶持低碳产业和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减轻传统产业的负面效应; 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提高市场准入标准, 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有效降低单位GDP 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发展;进一步减少和弱化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效应,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4.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改造传统高碳产业, 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技支撑。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 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 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优先开发新型、高效的低碳技术, 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协调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污染减排, 提高传统高碳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有效实现节能减排,降低GDP 的碳强度。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低碳 新能源 传统能源

资源短缺是全球所面临的共同话题,特别是对于传统能源而言,其非可再生性决定了能源总量将不断下降,但整体需求却逐年提升。与此同时,传统能源的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对自然生态构成了巨大威胁。新能源的出现,不但能改善能源短缺问题,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力支持。[1]

一、低碳背景下新能源繁荣的原因

(一)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新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聚变能等。[2]新能源的繁荣,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与创新,有利于保持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传统能源供应量压力大且总量相对有限,直接影响和限制了产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此,国家政府不断制定和出台鼓励和扶持政策,试图借助新能源以巩固能源市场,调整能源结构。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之下,大量国内企业开始投资新能源,光伏发电、氢能和风电并网等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巨大推动。[3]

(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新能源的繁荣,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生态污染问题。新能源除了具备极大发展潜力外,最为主要的特点在于绿色、清洁,较传统能源对环境的危害更低。[4]为促进可持续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落实,国家政府开始积极推广新能源,加强产业布局,缓解环境污染问题,以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更为理想的能源环境。

二、低碳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发展建议

(一)加行业立法

我国政府在加强政策鼓励和支持之外,应进一步加强行业立法工作,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新能源行业行为。[5]首先,政府应完善市场监管法律,加强对原材料市场的控制和监督,尽可能地控制和稳定原材料成本,减少市场波动,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其次,规范电公司与再生电力交易行为,落实电价竞标制度,保持高度透明和公正的交易环境,充分提高新能源开发商的信心。此外,政府应健全环境污染保护法规,对于过度污染的新能源企业予以严厉打击,确保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控制政策倾斜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政策审核,严格审查新能源企业资质,加强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销售能力的评估,对于技术创新企业和销售业绩较好的新能源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适当的资金奖励。而对于恶意套取国家政策资金的企业,应给予严厉惩罚,实现净化行业市场的目的。另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没有政府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举步维艰。新能源开发成本高,生产也不连续,其面临的经营和发展风险更大。对此,政府政策应保证足够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加大经营补贴和环保补贴,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加强行业管制

国内多数新能源企业,不但欠缺核心和自主技术,企业生产环境也相对简陋,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素质水平较低。对此,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管理,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的企业生产卫生标准、从业标准等,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和规范新能源企业的经营和生产行为,提升新能源企业的人员综合素质。

三、低碳背景下传统能源行业发展思考

(一)传统能源发展挑战

与新能源行业相比,传统能源行业的发展面临更多制约和限制因素。传统能源资源总量有限,能源供需矛盾已经越来越严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在内的传统能源近年来频频出现短缺的状况。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行,传统能源成为了重要的限制对象。最后,传统能源无论是在开采还是利用上,都受到了极大的约束,传统能源发展形势非常不利。

此外,传统能源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也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国内出现的雾霾天气,很大程度上与传统能源有关。传统能源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对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影响。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今天,传统能源环境可谓岌岌可危。

(二)传统能源发展策略

第一,加大生产技术创新和改革。传统能源企业应在扩大产能、解决供需平衡问题的同时,着重加强对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改革,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目前,国内传统能源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环境污染过重的问题。与发达国家能源企业相比,国内传统能源企业整体技术落后非常大。对此,必须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改革工作,加大研究经费的投入,积极探索节能环保的生产技术,促进传统能源企业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当然,政府方面也应该对传统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革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最后,相关企业还应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石化技术创新思路和方法,通过生产工艺和优化和改良,不断提升汽油等石化产品的应用效率及环保水平,丰富传统能源发展思路。

第二,优化和拓展企业产业结构。传统能源企业必须脱离原有的产业结构模式,加强对下游产业的开发和拓展,以高附加值的创新技术产业逐步替代传统高能耗、低效益产业,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以煤炭企业为例,长期以来,煤炭企业主要以煤炭基础开发为主要业务,煤炭产品质量较差,市场价格较低,造成煤炭企业经济利润非常有限,许多地区的煤炭企业入不敷出、债台高筑。对此,煤炭企业应在加强产能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同时,适当引入煤制油、煤制气等技术,对煤炭产品进行优化和改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大量技术攻关提升煤炭能耗水平,缓解煤炭燃烧对温室效应的不良影响。

第三,加强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联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未来的重要趋势和方向,传统能源产业应在加强自身技术创新和升级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加强与新能源产业的合作,通过联合发展的方式帮助企业渡过发展瓶颈期,增强自身的发展持续性。与新能源产业相比,传统能源企业自备较强的资源优势和资本优势。通过对当前市场发展现状的评估和研究,传统能源企业应选择优秀的新能源企业进行合作。传统能源企业还可借助新能源企业的技术资源实现对自身生产技术水平的革新,而传统能源企业则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产业的融合,也能够显著化解双方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共同为我国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对于石油能源企业来讲,应积极加强与新能源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与联合,由石油能源企业提供科研经费,新能源公司加强对氢燃料、太阳能、电能以及乙醇燃料等高性能能源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加快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为我国汽车等行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持。

此外,未来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和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应加大与新能源企业之家你的合作,通过了解客户群体的消费习惯,不断完善加油站内充换电站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举措,设置客户休息区;提供形式多样的充换电结算方式。同时,利用加油站网络,为新能源车企提供展示平台,提供新车销售、维修、保B等服务,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服务。

四、结语

面对基础薄弱的新能源产业,国家政府应在提供政策扶持和鼓励的同时,加强产业引导和管制,规范新能源产业的经营和发展秩序。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合理引导,保证科学的能源产业结构,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浙江湖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学.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传统能源行业战略选择浅析[J].石油商技,2012

(02):44-49.

[2] 马展雄.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传统能源行业的战略选择[J].科技与企业,2013(07):19-19.

[3] 王军,王朝全.新能源、传统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19):51-54.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效益;效率;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较高的能源利用率、清洁能源的普遍开发利用、国家实现绿色GDP及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就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后,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特别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承担着巨大责任。在这种条件下,中国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中国政府的承诺,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施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经近在眼前。

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实践,从国内和国外来看,都还是刚刚破题。这是一套完整巨大的发展体系,关系到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乃至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涉及面很广,内涵也很复杂。从目前来看,节能减排是切入点,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是关键点,真正的阶段性的目标则是创造以低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零碳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加快建设以低排放为特征的新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适时调整

一、

二、三产业的比例,逐步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新的社会经济生活的价值体系。

推行低碳经济不单单是政府的事情,不可能和个人无关,它需要政府和人民群众协调起来,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协同作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抢占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先机。

一、调整原有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兴产业

(一)优化原有能源结构

在我国目前生产的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要想调整不利的能源结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把发展水电作为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把核能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提高核电在中国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的比重;加快火力发电的技术进步,优化火电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适当发展以天然气、煤层气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并积极扶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二)吸引人才,全力创新,鼓励发展新能源

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发电成本要高于传统煤炭、石化能源,企业因此失去了开发新能源的动力。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才会激励一批批人才投身其中,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去攻克产业发展中的各项技术难题。吸引的大批人才也必将带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去实现一次次的革命性技术突破,使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生物柴油、地热利用等实现从单纯的概念设想到产业化运作的飞跃。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国家应该对再生能源发电新设备的投资进行补偿。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资金投入大、收益慢的特点,可以根据设备的功率和所使用的原料及技术性能来决定补偿幅度及年限。除了补偿外,政府还应对使用生物能源、混合能源和技术创新给予补贴。鼓励人们使用生物动力燃料,可以对生物动力燃料免征燃油税。可以对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源(如沼气)的家庭给予一定的补贴。调动人们使用新能源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大发展。

(三)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并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加快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已是必然选择。但是作为最大的能源矿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理应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的一个基本任务。

(四)提高工业能源效率

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八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在我国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非常大,应该想方设法在这些方面做足文章。

(五)发展低碳农业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贮存能量释放氧气;动物消耗饲料中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低碳农业”是大减排和被大减排的主要领域,其途径一是要促进高效利用二氧化碳和节约高碳原料(主要指化肥、农药、电、油等)的“低碳种植业”;二是要发展碳的循环利用(如厌氧青贮饲料、沼气、有机肥)的“低碳养殖业”,实现节能、减排、低污染。

二、在文化意识、政府管理和公共生活等方面大力倡导低碳经济

(一)培育全民低碳意识,倡导低碳消费文化

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向公众普及低碳生活知识,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个人也要改变生活方式和理念,摒弃陋习,注意节约,从点滴做起,形成低碳生活人人不可或缺的良好意识。

(二)制定低碳相关法规

政府要制定政策和法规,推进低碳制度创新、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加大对低碳生活推广和监督力度,同时制定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个人应该积极倡导并去努力实践低碳生活,做好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

(三)在居住等方面鼓励低碳生活

政府应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改善提高现有和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益。新建建筑要尽可能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排水等设计理念,对既有建筑的墙体、供热、耗电设备等进行系统节能改造。个人要简洁装修,购买环保建材、绿色家具、绿色照明以及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要养成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随手关灯、废弃物分类、节约用水、旧物交换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酒店、饭店、大型写字楼等场所减少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日用品等产品的使用。

(四)在交通方面大力倡导低碳出行

政府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和快速公交通行系统,在主要客流走廊上继续增辟公交专用道。积极推广新能源环保汽车,加快天然气加气站建设,扩大天然气汽车应用规模。个人要更多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少开车、选小排量车、实施泊车熄火等节油措施,全面积极动员起来打造低碳交通。

(五)推行“碳补偿”

碳补偿是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政府要推广“碳补偿”机制,让个人能够评估自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呼吁企业将评估碳足迹作为其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一环,引导个人和组织“擦掉碳足迹,进行碳补偿”;个人也应养成自觉补偿意识,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植树造林,为减少和吸纳二氧化碳尽一份力量。

三、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地球大多数的国家进行通力合作,相互沟通,学习低碳的技术,统一协调地开展低碳减排工作,才能让我们居住的地球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美国,在新能源研发和应用领域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它们有发展新能源的动力和需求,同时也掌握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新能源技术。我们要更多地利用国际科技力量,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从长远来讲,也要密切与发展中国家在研究、教育和创新方面的合作。利用中国的研究与创新力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解决气候、资源、健康、安全等全球性问题而努力。科研国际化战略将为中国搭建一个未来对外科技合作的平台,为我们的科研和创新在国际环境中加强协调和信息交流发挥作用。

总之,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其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的调整,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与扶植,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因此,各行各业都应当有所行动,各地区各部门也都要有所规划,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王巨禄.黑龙江志在领跑低碳经济[N].世界新闻报,2010-06-05.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范文第7篇

内容摘要:广西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措施主要表现为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财政预算政策、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绿色采购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政策措施协同欠缺、手段运用不充分、绿色采购无法落实等不足。因此,笔者认为需从提高政策措施协同性、丰富政策手段、加强政府绿色采购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低碳经济 公共财政 政策 广西

广西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公共财政政策现状

(一)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财政预算政策

1.广西支持节能减排的财政预算政策。主要包括增加节能减排的财政支出、整合现有涉及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倾斜安排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创新财政补贴方式等政策手段。一是增加节能减排财政支出。自治区本级财政用于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2008年2.1亿,2009年达到3.5亿,增幅66.7%;二是整合有关专项资金向节能减排倾斜。广西整合自治区本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环保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生态广西建设引导资金、水资源费等各项资金,倾斜安排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节能减排资金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技改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建筑节能、二氧化硫减排、化学需氧量减排以及节能减排监测能力建设等;三是创新财政补贴方式。2008年,自治区财政厅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提出主要采取以奖代补,实行财政奖励资金量与节能减排量挂钩的方式。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的2.1亿元节能减排奖励资金与全区当年的节能减排目标挂钩,重点支持60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317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建设。对部分节能减排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或前期经费补助方式予以支持。

2.发展新能源的财政预算政策。《广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0年要实现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超过620亿元,建设全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省(区)。为支持新能源发展,广西自治区积极争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同时,积极出台扶持性优惠政策,增加政府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新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等关键技术,以及核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城市太阳能利用工程建设的支持等。具体财政支持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农村沼气建设财政投资和补助。2001-2006年,广西自治区财政安排用于沼气池建设的补助资金每年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4.7%。2006年广西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用于农村沼气池建设的补助资金达9800万元。2008年又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20万座沼气池;对非粮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木薯生产,依照国家有关原料基地补贴和示范基地补贴的规定每亩补贴180元。

(二)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

2010年,广西自治区地方税务局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下列税收优惠:对自治区级以上(含本级)主管部门确认为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在2010年底前,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国家鼓励类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为节能减排而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运用高新技术和环保技术、推广节能设备和产品等原因,导致自用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和自用土地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按照税收管理权限,经地方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酌情给予减免照顾。另外,为支持新能源发展,自治区积极向国家申请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以非粮作物木薯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自2008年3月1日起享受以下税收优惠:免征消费税,已征的消费税予以退还;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

(三)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2004年底,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成为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广西也出台了一系列政府绿色采购的地方政策,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内部制定了鼓励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的政策,从招标文件的制定以及评标环节对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分,鼓励采购人购买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为了规范节能产品采购,广西还实施了一系列地方节能标准,如《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范》、《路灯节能装置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

当前公共财政政策的成效与不足

(一)支持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效

广西自治区财政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发展,包括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淘汰“两高一次”落后产能、推进城乡建筑节能、鼓励高效节能产品使用、加快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方面。得益于上述财政政策与资金的支持,近年来广西发展低碳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节能减排方面,“十一五”前四年广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4%,完成“十一五”目标的89.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累计下降13%,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3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累计下降8.76%,完成“十一五”目标的72.1%,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打下了较好基础。2010年10月29日,广西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消息,2010年1-9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1%。全区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416户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为1.23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93%,累计节约能源116.89万吨标准煤。自治区财政2010年安排节能、清洁生产专项奖励资金9500万元,支持了全区实施重点工程的节能、清洁生产项目124项,这些项目和去年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广西自治区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3.93%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是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目前沼气池入户率已超过40%,为全国沼气池入户率最高的省区;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利用,全区规划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多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以上;核电开发也进入实施阶段。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已经投产。三是政府绿色采购方面,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2008年广西区本级节能产品采购占到同类产品采购比例的25%以上。而在2007年,广西区本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规模为770万,仅占到同类产品采购金额的13%,节能空调占同类产品采购金额比重仅为2%,只有5.4万元。

(二)与低碳经济有关的公共财政政策的不足

1.政策措施协同性欠缺。使公共财政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成效最大化的关键是最大化相关政策的协同作用,最小化相关政策的制约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经验欠缺,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从广西当前采取的一些支持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来看,各项政策措施相对孤立,措施间缺乏相应的协同促进能力,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发展低碳经济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导致政策措施结构断层和功能失衡,抑制了低碳经济政策整体功能的发挥,难以实现“1+1>2”的政策效果。

2.政策手段运用不充分。我国低碳政策工具主要以“命令-控制”类的行政手段为主,与发达国家以市场为主的政策工具有较大的区别。这也造成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对以市场为导向的财税政策运用较单一。广西同样也存在财政政策手段较单一的问题。譬如,对新能源的税收优惠形式过于单一,以减税和免税为主,没有将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应用于新能源税收优惠中。

3.政府绿色采购无法真正落实。虽然广西制订了一系列旨在增加对节能环保产品采购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绿色采购成本过高、采购人员绿色采购意识不到位,以及采购人员不能有效的获取环保产品的信息等原因,无法做到真正的绿色采购。

优化当前公共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提高公共财政政策措施协同性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争取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模式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具有经济形态的网络性和发展的互动性。因此,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也必须适应这种新经济模式的内在要求,要注意政策的纵向上下衔接、横向相互协调。

从广西当前公共财政政策情况来看,要提高政策协调性,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征企业排碳费。碳税是国外发展低碳经济重要的约束性财政政策手段,并取得良好效果。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征碳税,建议先开征企业排碳费,对高耗能企业征收排碳费,如高耗能企业能完成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则对其免征。王金南等的研究成果表明,征收碳税对GDP的影响有限,最高只有0.45%左右,同样,开征企业排碳费对GDP影响也是有限的。但对“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发展会形成制约,对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用较明显。二是完善低碳财政补贴结构,增加对居民低碳消费补贴。为促进低碳消费,国外对居民低碳消费补贴较普遍。广西应采取对居民低碳消费财政补贴的方式,来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可以对居民安装太阳能设备等低碳消费给予适度的地方财政直接补贴。三是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通过上述措施提高广西公共财政政策协调性,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用。

(二)丰富公共财政政策手段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预算政策手段,如预算拨款、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税收政策手段,碳税或类似税收、低碳税收优惠等;基金收费政策手段,如专项基金、排放费等。丰富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财政政策手段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设立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建议在整合各项与节能减排相关的资金项目的基础上,专门设置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项目,各级财政应当将其作为重点项目专门立项,并且要保证每年一定的增长速度。在具体预算安排过程中,应当将每年财政收入增量的一定比例用于该项目。该项目资金具体用于: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研发支出;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支出;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宣传与服务支出。支持核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应用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二是扩大低碳地方税收优惠。对从事低碳技术开发的企业,除享受自治区高科技企业所享受的全部税收减免优惠之外,还应允许这些企业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用于购置低碳设备的投资,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并对设备实行加速折旧,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低碳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另外,对低碳技术开发投资实行投资退税。对于节能服务产业,要落实2010年4月发改委等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中规定的税收扶持政策,暂免征收营业税、减免所得税。另外,还应将节能服务企业认定为高科技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建立自治区政府投资的碳金融公司,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加强政府绿色采购

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等绿色采购相关文件精神,提高采购人员环保意识;其次,要落实好优购政策、首购政策和订购政策,敦促采购人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应建全绿色采购标准,建立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统计体系,绿色采购清单,公开绿色采购信息等措施;第三,自治区应采取一些减税措施来降低“绿色产品”采购成本,各级政府应支持建立采购信息数据库,成立绿色采购网络组织,推动成立各地绿色采购团。

参考文献:

1.王金南等.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石油企业 ;管理创新 ;油气改革

1低碳经济促进石油企业的变革

中国已经宣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碳排放目标,而我国早在2006年的时候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CO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在2009年的时候更是占到全球排放量的24%。因此,我国想要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对于我国来说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石油企业既是国家的能源命脉,是高碳排放行业,也是实施国家低碳战略的重点行业。面对国际低碳经济的大环境,我国的石油石化行业必须进行低碳化。目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主要是由国有三大石油公司垄断,这样的产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三大石油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可以进行优势互补,为技术攻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石油企业伴随低碳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现能源产业发展多元化。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都属于“绿色能源”,新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如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裂变能等。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我国更应该抓住机遇,争取走在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前端,为进一步实现能源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占据有利形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会促进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规模化、一体化的生产方式,达到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效的效果。此外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低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低碳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石油石化企业带来生态效益,也同时为石油石化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石油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低碳经济追根究底是依赖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理念转变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低碳经济成为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新经济增长点的关键。对于中国石油企业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发展趋势。这要求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当前高排放、高污染的现状;低碳管理企业经营活动,提高管理效率;创新低碳技术,实现企业的低碳化生产;加强低碳文化建设,提高全员低碳理念;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全社会的低碳经济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中国石油企业需调整产业结构。中国石油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是油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形成以生产石油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增加消费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将促使中国石油企业发展清洁能源。这对于传统的石油生产商而言,未来发展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的石油生产转变成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并逐渐扩大清洁能源生产比例。天然气作为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其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远低于煤炭和石油,是中国石油企业产业调整的重点方向。此外,还应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业务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中国石油企业需低碳管理。

中国石油是典型的传统大型企业,其行政式的企业管理活动已无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石油未来要实现低碳管理,从集团总部管理到下属单位管理要始终坚持低碳方针。从管理职能、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等方面对管理活动进行改革,明确低碳发展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范围,对管理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实现低碳管理。发展低碳经济,中国石油企业要创新低碳技术。技术创新能力是石油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影响石油企业低碳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要素。现阶段,对于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的掌握,中国石油企业普遍表现较为薄弱,也缺乏形成一套完整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低碳技术研发、提高低碳技术水平、吸收国外先进低碳技术、完善低碳技术体系将成为低碳经济环境下中国石油企业的重点发展内容。发展低碳经济,中国石油企业需加强低碳文化建设。低碳文化崇尚生态平衡、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尽管中国石油企业积极推进和实施低碳发展,但全员低碳发展理念不够牢固,整体低碳文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低碳文化的建设需要自上而下的倡导和自下而上推动。从领导到员工,从总部到下属单位,要积极开展低碳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如培养工低碳理念、开展低碳文化活动、宣传节能减排等。

发展低碳经济,中国石油企业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石油行业,是促进和带动各行业经济发展的标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作为一国重要的经济组织中国石油企业将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对于自身而言,要严格执行国家环保要求,尽可能降低企业“三废”排放;加强能源效率的利用,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对于企业对外发展,应尽可能多开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活动,倡导低碳经济文化,带动地方低碳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军.石油企业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研究[J].价值工程,2011(1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