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解决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塔里木河干流;防洪现状;存在的问题;防洪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引言:塔里木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周边,其流域地理位置低,排水不畅,加之其支流众多,在夏季冰雪消融大量水流快且多的进入河道,致使其同时进入汛期,干流接纳不及,排水不利,易造成洪涝灾害。再者,塔里木河流域周边多城镇,人口密集,极易发生汛情、受灾严重,所以,塔里木河干流的防洪工程格外重要。面对塔里木河日益严峻的防洪形式,沿流政府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防洪工程,但这些工程大多因灾害而建,不具有长久防洪的技术,再者这些工程技术不高,防洪能力有限,难以形成一整个防洪体系,难以解决塔里木河的长久防洪问题,因此,研究解决塔里木河的防洪工程措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塔里木河干流洪水灾害情况
(一)塔里木河的自然概况
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新疆南部,起源于天山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围绕整个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带,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是源流河,本身不产生地表径,其干流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部,起始于阿克苏河、叶尔羌河以及和田河交汇处,与源流关系密切,其地表水流域产生于山区消耗于平原区,径流流量不均,6月至9月的总流量占全年水流量的70%~80%,其中冰雪融化水入流及降雨是主要原因,该段时间为塔里木河洪涝灾害的高发期[1]。
(二)塔里木河的洪水灾害情况
塔里木河干流全长1321千米,上游长495千米,河道较顺直;中游长398千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下游长428千米,河床稳定顺直[2]。塔里木河多年来洪灾严重且频繁,主要发生在干流中游地区,其原因是塔里木河中游地区河道弯曲不利于泄洪,洪水泛滥时容易在弯道处冲出河道缺口,并且局部河床冲淤变化剧烈,泥沙沉积严重,导致河床不断上升,河道内水流容积大大减少,常出现洪水外溢造成灾情。
二、塔里木河干流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塔里木河干流的防洪工程现状
塔里木河的洪涝灾害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显现出其严重程度,从1956年至今,几乎每年其干流区域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洪涝灾害,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生命威胁和经济损失。对塔里木河的防洪工程我国政府也一直在不断建设,上世纪90年代,在塔里木河干流的中上游区域建了180.86千米的不连续简易堤防;在后来的不断建设中,现上游流域附近的沙雅县段有28.86千米的堤防和3.8千米的护岸工程,阿拉尔市处有3.975千米的护岸工程;中游流域现已由附近建厂的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及沿线政府筹资建立了152千米的防洪堤坝;由于下游流域没有洪涝的危险,所以只修建了部分河段的输流工程[3]。
(二)塔里木河干流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
塔里木河干流的洪涝灾害一直不断,主要是因为现有的防洪措施问题诸多,不足够来预防洪涝发生时的汛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河道无堤坝路线长,不能防御洪水,其次是由于现有的防洪工程的标准低,防洪范围小并且抗洪能力差,最后就是因为干流河道弯曲,泄洪不易且河岸植被过少,抓地吸水能力差,一旦水量过大过急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三、塔里木河干流防洪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防洪工程措施
为减少塔里木河的洪灾频率,解决其防洪问题,需要根据塔里木河的特点及防洪现状对塔里木河进行一定的防洪工程措施。防洪工程措施在布置上要按照“上游重控制,中游重险段,下游重生态”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防洪工程,并在考虑信息采集及通讯传输通畅的基础上在河道沿线合理布置堤防、护岸堤坝、丁坝和防基坝等防洪工程,才能在洪水来袭时更好的保护河坝不奔溃,保护沿岸的经济作物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非工程措施
1.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及防洪预报预警系统
为将塔里木河放生汛情时的灾害降到最低,在最好各路段的防洪工程措施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灾前灾后非工程措施,其一就是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及防洪预报预警系统。其要求根据塔里木河的实际实质情况,运用水文测设手段采集其水流的水文信息,尽其可能的找出洪灾规律,并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定数量的信息采集中心、情报分享中心和防洪预报预警系统,做到资源、情报共享,并能在洪灾发生的最短时间里将各种情报送到各级防汛指挥机构,以便其及时的做好防汛准备。
2.洪水调度方案及防洪避险方案
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的地域地形特征及发生汛情是的洪水流向等情况,实际考察制定出一套适合各个路段发生汛情时的调度方案及防洪避险方案,确保洪水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到周围村落内村民的安全转移和有效的经济财产抢救,将洪水所带来的灾害降到最小,为生活在该流域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3.洪水保险
估计塔里木河流域沿线的公民参与购买洪水灾害保险,参与保险的公民只有定期缴纳规定的保险费,就能在洪灾后得到一部分洪灾财产损失赔偿,有利于加快灾后重建和恢复速度,减少自身损失和国家对灾情的救济经费,减少灾情对当地公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结语:通过对塔里木河干流的自然概况的研究与现有防洪工程的分析,给出了以上对防洪有效的工程建设措施,通过合理的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洪预案,有助于全面提升塔里木河干流流域的防洪能力,能够有效减少洪水泛滥漫溢情况的发生,避免遭受大洪水可能带来的灾害,保护流域内生活公民及生产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个人生命安全,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提升为下游河道输水的能力,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哲,王军.塔里木河干流现状防洪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C].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2014.
一、本预案适应于全街道范围内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二、洪涝灾情发生后,街道办事处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做出如下反应:
(一)立即向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副指挥汇报洪涝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发展的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二)尽快提出水灾发生地的群众撤离的时间、地点、范围、路线,上报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有关副指挥,并密切监视洪涝灾情的发展趋势,不定时地洪涝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汛情公报;
(三)尽快将洪涝灾情通报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有关成员单位,各单位应按规定的职责,做好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
(四)开启一切通讯、传输、遥控遥测设备,千方百计保持与险情、灾情发生地和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街道党政办公室、各社区、各单位的通讯联系畅通,及时下达有关人力、物力及洪涝调度命令;
(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社区和单位进行抢险,进一步搜集更为详细的险情、灾情情况,及时向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和街道办事处报告险情、灾情情况。
三、洪涝灾情发生后,各社区和有关单位应立即按照既定的岗位职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保证与街道办事处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联络畅通。受灾情况和救灾进展情况要及时上报街道办事处和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
四、洪涝灾情发生后,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上级防指和街道办事处的指示,统一指挥全街道的洪涝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负责洪水通告,部署、协调、监督和检查办事处各部门、各社区、各有关单位的救灾工作;通报情况,调派力量抢险救灾;协调跨社区的救灾工作,解决救灾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指挥部下设机构及职责如下:
(一)防汛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向指挥部提出工作方案;检查指挥部各项决策的落实情况;全面了解综合水情、救灾情况;负责向城阳区政府报告水情和灾情;起草文稿;负责宣传报道的统一组织管理;协调解决有关部门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及通信联络工作。
(二)水情及洪涝调度组:街道党政办公室牵头,组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参加,街道党政办公室负责人任办公室组长,办公地点设在党政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街道防汛重大事件的协调工作,洪涝预报、警报、紧急警报、汛情公报和气象预报;负责蓄滞洪区的洪涝调度,采取蓄洪、分洪、滞洪措施;负责组织河道工程抢险的有关具体工作。
(三)灾情调查组:由街道经贸办牵头,组织经管统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招商部参加。街道经贸办负责人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经贸办,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对灾情进行快速调查、评估、统计上报。
(四)工程抢险组:由街道城建办牵头,市政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武装部、联通营销部、供电所、邮政支局参加。街道城建办副主任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城建办。主要职责是:负责对水利、交通、供电、通信、给排水等重点工程设施进行紧急抢修。
(五)物资调运组:由街道审计所牵头,组织税收代征处、社区居委会参加,街道审计所所长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审计所。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抢险救灾物资调拨和运输工作;管理援助物资的储运和分配。
(六)灾民生活安置组:由街道社会事务办牵头,组织园林环卫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安监办、食安办、动物防疫监督站、工商、教委参加。社会事务办副主任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社会事务办,其主要职责是:灾情消息;接受救灾物资;监督食品流通;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吃、穿、住问题;协助做好抢险、医治转移伤病员及人、畜尸体处理事宜。
(七)治安保卫组:由街道综治办牵头,组织城管中队、派出所、边防所、交警中队、交通管理所参加。综治办负责人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灾区的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管理,临时治安管理和交通管制通告;保卫党政领导机关等要害部门和重要器材物资;严厉打击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趁灾打劫等不法分子。
(八)医疗救护组:由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牵头,组织规划部、城阳二医部门、卫生监督与疾病防控工作站参加。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主任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医疗、防疫机构人员进入灾区;设立临时抢救中心,及时抢救医治伤员;做好灾区消毒和控制疫情工作;组织运转伤员;采购、储运、调配药品等。
(九)财务组:由街道财政所牵头。街道财政所所长任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财政所。其主要职责是:筹集和解决抗洪救灾经费;统一管理上级和外援救灾经费,负责向上级申请救灾经费;统一安排解决抢险救灾指挥部及所属办事机构的办公经费,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采购。
(十)宣传组:由宣传科牵头。组织科教文卫服务中心、工商联、科协参加,由宣传科责任人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宣传科。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向社会报道雨情、水情和灾情;宣传报道抗洪救灾中的先进事迹等。
各社区、各单位都要建立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组织指挥本社区、本单位的抢险救灾工作。
五、在抢险救灾中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遵循的原则:
(一)灾情一旦发生,各社区和各有关单位都要根据本预案和既定的部门岗位职责立即展开抢险救灾工作。街道抢险救灾指挥部及所属机构的各成员,要立即赶赴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各社区、各单位要全力以赴、协同合作、奋力抢险救灾。
(二)洪涝灾情发生后,首要职责是抢救受灾群众,保护国家财产和重要器材物资,就地、就近组织自救互救。
(三)洪涝灾情发生后,街道办事处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继续履行防汛调度指挥职责,为避免灾情的进一步扩大和引发新的洪涝灾害,在组织水利工程抢险、堵复决口的同时,继续做好洪涝调度,采取一切蓄洪、滞洪、分洪措施,调蓄错峰,必要时应牺牲局部,保全整体,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四)为确保抢险救灾工作指挥无误,要建立社区、单位、街道逐级上报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受灾范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以及铁路、公路、桥梁、电力通信等设施毁坏情况等。在通讯联系中断或遇有障碍时,要派人直接报告。
灾害救助中的救灾主体,与被救助的受灾对象相对,是对受灾对象实施救助的主动一方。如果要申请救助怎么写申请书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申请河南受灾补助申请书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申请河南受灾补助申请书范本尊敬的招商局领导:
20_年7月_日,无情的暴风雨引起的洪灾,摧毁了我家里无数物资。霎时间,只见家里东西往上漂浮。许多物品随洪水漂走。见此情况,我忙叫村里表兄把牛拉走,剩下一头怀胎3个多月的母猪和两头架子猪只能眼真真看着被淹没,还有十几只鸡也被冲走。然后我赶忙关门,全家只能在床上过夜,家人连吃的都没有,只能饿着肚子坐到第二天,正准备为父亲逝世百日烧包日子也没有得到尽孝。
在次日6点20分时须,水已经淹平了家里的床铺,我看见情况越来越严重,赶忙打电话给村支书申请救助,虽然村领导离我家不到一里路,可想到怕进水救不了烈火,我赶紧把年老的母亲、年幼的女儿、姐姐及妻子一一背着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那时门外的水位已淹到我的肚脐。到了9点许,村副主任到家对面的邻居家门前照了张相就走了,吕支书几次赶到我家询问观察灾情。
到了19日下午,我们给父亲烧百日包回来在邻居家准备吃饭时,村吕支书带领县招商局两位领导,冒着大雨,绕着危险的山路徒步到我家查看受灾情况,可由于水位还深,(连供饭都是在水里了,那是心理的感受是多么的凄凉)无法看到家里的情况。只能在安全处查看。领导的安慰,领导的关心,令我及家人感动不已。真是灾难无情人有情啊!
连续几天的强降雨,导致家里淹了四天五夜水才小消退平家里,家里的浮泥有5厘米左右,外面院坝都还有30厘米左右的水位,也打乱了家里的正常生活。但毕竟还是要生活,我就和家人及叫来两个亲戚帮忙把家里清理。
忙了一整天算是清理了,可看到家里的损失,自己觉得太心寒。家里受灾严重。其中:
电器: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机、一台冰柜、一台平车机、一台饮水机、两台洗衣机、粉碎机一台,电转两套、电磁炉两台、电饭煲两台、报废,预计造成经济损12000元左右。
牲口;母猪一头、鸡十几只无法挽回,架子猪两头受损。预计造成经济损6000元左右。
家具铺盖;沙发四个,茶几一个、电视柜一个、大组合柜一套,席梦思一张,小床四张,被柜两个,橱柜一套,棉被17床。毛毯39床等发霉腐烂,预计造成经济损18000元左右。
粮食;菜籽4300斤左右,谷子7000斤左右,玉米1500斤左右,豆芽黄豆两百斤等,预计造成经济损失9000元左右。
其它;80多个平方的0代天麻繁殖培育种种植绝收,造成经济损13000元左右,1400多个平方的地膜白菜种植绝收,造成经济损6000元左右,两套老木栅子发霉腐烂造成经济损5000元左右,四包尿素,一包复合肥融化,造成经济损610元左右,水稻受灾面积2.6亩,预计减产4成,预计造成经济损失1000元左右。玉米受灾面积6亩,预计减产8成,预计造成经济损失2600元左右,其他粮食预计造成经济损失500元左右。
以上灾情;已造成经济损失七万余元。
此次受灾我家在猫营镇最为严重,物资损失较多较大,由于地质环境因素,排水沟出现严重性人为破坏,每年的水灾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房屋安全结构受到严重性的损伤,墙面出现裂缝漏水,屋面出现炸裂漏水,瓦房木梁断裂几根,墙面出现偏移。需要重新维修,我无力及时解决。特写此报告,希望上级领导伸出援助之手,解决我的燃眉之急、救于为难之中。我及家人将感激不尽。
此致
敬礼!
申请人:/shenqing/
__年__月__日
洪涝灾害治理措施水利工程措施是梧桐河流域中下游防洪除涝的根本措施。对于丘陵漫岗区要通过大量的修建水库、谷坊、塘坝、截流沟等水利工程,并结合田间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
拦蓄地表径流,达到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坡地洪水爆发,在保护了坡耕地的同时也保护了下游的农田,同时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变水害为水利。
将来将要建设的关门咀子水库就是一座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除涝、灌溉、水产的大型水库,它的建成将使下游的梧桐河堤防标准提高到20~50年一遇,再通过扩建加固鹤立河、石头河堤防,将使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田间工程措施主要在坡耕地里兴修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地埂等,以及调整垄向,等高作业,从而减缓坡度,截断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
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1、土壤与地质状况
当地的土层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渗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蓄水量多时,就很容易形成涝渍灾害。
2、地貌特征
当所处的地域存在低山丘陵区地表起伏、径流峰高流急、沟谷纵横等情况,就会较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3、气候原因
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常常因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造成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或受北上台风的影响而形成的长历时连续降水,在这过程期间极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4、人类活动的密集情况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一些地区因人类过分集中,人们为了生活而不惜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这些地区也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遇到洪水如何自救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
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同时尽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冲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门槛的缝隙,减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顶避水。房屋不够坚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树避难。离开房屋前,尽量带上一些食品和衣物。
关键词:济南市,防洪非工程措施
1.研究意义
济南是全国32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是我国少有的山水园林城市之一。但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济南市在防洪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工程措施来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然而,单靠城市防洪工程措施的建设不能解决城市防洪的问题。忽略了非工程措施的健全就导致了工程措施不能最有效的达到预期的防洪效果。因此,开展“济南城市防洪非工程措施的探讨”对于促进济南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实现城市防洪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济南市洪灾的形成原因
济南市城市洪灾的成因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化发展使城市水文特性发生了改变,对降雨、径流、洪水等水文要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剧了洪灾的影响;另一方面,自身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市政规划不尽合理、防洪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与城市防洪要求的不适应,以及人们防洪意识的淡薄等也是导致城区洪涝灾害的原因。
3.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内涵
防洪非工程措施是在防洪工程措施不足以解决洪涝灾害的背景下提出的。科技论文。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可以被视为防洪工程措施的一种补充。但是,从防洪减灾的策略思想来看,它是一类独立的防洪减灾策略思想,体现了人类尊重洪水规律,主动协调人与洪水关系的自然观和社会发展观。通俗地说,防洪工程措施着眼于“管水”,而防洪非工程措施着眼于“管人”。可见,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防洪策略思想,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的正确结合才能最有效地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因此,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内涵就是:通过约束人类自身行为,以改善人与洪水的关系,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目的的一种措施。具体说就是通过法令、政策、经济手段和防洪工程以外的其他技术手段,以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的措施,统称为防洪非工程措施。而这一系列的非工程措施构成了防洪非工程体系。
4.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建议
针对济南市的具体情况,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可从以下几类着手:
4.1建立和完善洪水信息采集传输、预报预警体系
把实测或利用雷达、遥感等手段收集到的水文、气象、降雨、洪水等数据,通过通讯系统传递到预报部门进行分析,作出洪水预报,提供具有一定预见期的洪水信息,必要时发出警报,以便提前为抗洪抢险和居民撤离提供信息,以减少洪灾损失。
4.2建立洪水调度与决策系统
将水文、气象、预警等部门的数据信息互联,形成大网络,通过网络采集有关雨情、水情、灾情,提取高水平的信息,通过对实时测报信息和预测、预报成果的集合分析,依照一定的调度规则,制订出防洪、排涝工程的调度方案。
4.3落实防洪组织机构
依法防洪。严格执行《防洪法》,按照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落实部门防汛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技术人员责任制。不断充实、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落实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重点部位落实防汛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不断加强防汛技术、法规学习,熟练掌握防汛基本知识,提高科学调度水平。
4.4制定防洪和抢险救灾预案
及时修订、完善、细化“防洪预案、抢险预案”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基础。科技论文。预案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可操作性,符合防洪实际,便于指挥和转移;二是要充分考虑险工险段等重点部位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防护方案;三是做好技术培训,确保抗洪抢险人员业务强、用的上、顶得住;四是要做好“应急渡汛方案”,做到随时发现险情,随时启动预案处理。
4.5洪泛区土地管理
洪泛区土地管理就是通过颁布一些法令条例,规范人们在洪泛区的开发行为,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实现洪泛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达到减轻洪涝灾害的目的。
4.6加强防汛队伍建设
人防就是指防洪的人员组织,是防洪成败的关键,是夺取防洪胜利的保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防汛队伍及人员,分类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专业队伍和群防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达到快速、灵活、机动、有效。
4.7强化物资筹备
按照制定的物资保障方案,做好防汛抢险物资的补充和储备工作,适时调整布点和数量。重点防洪工程、重点部位的防汛物资一定要足额储备到位。特别是做好应急抢险用料应对措施,必须做到足额、快速、随要、随到、随用,保证抢险应急。
4.8建立洪水保险机制
实施洪水保险,可以在时间与空间上分担特大洪灾的风险、增强社会总体承灾能力。科技论文。与其他自然灾害保险一样,具有社会互助救济性质。洪水保险本身并不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损失,而是以投保人普遍的相对均匀的支出来补偿少数受灾人的集中损失。
4.9宣传与群众自救
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思想,落实责任,加强防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洪水的危害性、周期性和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及安全避险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水患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参考文献
[1]刘国纬.论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定义与分类.水科学进展,2003,(1).
[2]济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济南城市防洪研究.2008,8.
[3]济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济南市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3,(10).
[4]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防汛抢险技术.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5]陈祥.城市防洪规划的几点思考.治淮,2007.
这次全市防办主任会议是在我市正值主汛期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总结今年前一阶段防汛工作,正确分析当前防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防汛工作顺利开展。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当前汛情
当前我市的汛情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一是前期降雨偏多且局地强降雨频繁。进入6月份以来,我市降雨偏多。6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为*毫米,比历年同期多59.9%,比去年同期多31.8%;7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为*毫米,比历年同期多11%,比去年同期多2%。前期降雨不仅雨量偏多而且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大。6月8日*县*乡3小时降雨量达96毫米;6月20日,*县*乡1小时40分钟降雨64毫米;6月22日*市*乡3小时降雨量70毫米;6月24日*市*乡1小时降雨量达73毫米;7月31日*县*镇1小时30分钟降雨量66毫米,*镇1小时10分钟降雨量达91毫米;*县*镇1小时40分钟降雨量56毫米。二是主要江河和水库水位普遍上涨。受近期降雨因素影响,全市各大小江河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江*站8月*日水位为*米,比前一日上涨0.05米,比历年同期水位低0.90米,比警戒水位118.10米低3.67米;*河*站8月*日水位为*米,与前一日水位持平,比历年同期水位低0.47米,比警戒水位96米低3.18米;*河*站8月*日水位为95.31米,比前一日上涨0.30米,比历年同期水位低0.15米,比警戒水位98米低2.69米;*河*站8月4日水位为137.78米,比前一日上涨0.24米,比历年同期水位高1.59米,比警戒水位138.5米低0.72米。目前,大中型水库水位也普遍上涨。
8月*日,*水库超汛限水位0.94米,*水库超汛限水位0.08米,*水库超汛限水位0.79米。三是局地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受频繁发生的强降水影响,目前全市共有*、*、*、*等*个区、县(市)的*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11万人,倒塌房屋37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7万亩,成灾37万亩,绝收6万亩,减收粮食7万吨;损坏路基55公里、损坏输电线路0.5公里;损坏堤防8处1.17公里,损坏护岸2处,损坏灌溉设施30处,损坏塘坝55座,损坏机电井14座,损坏水闸1座。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其中水利工程设施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四是根据气象部门预测,8月份局地突发短时强降水天气偏多。据气象部门预测,8月份*江流域降水接近历年同期,*江流域降水偏多,且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出现集中降水时段,对*干流的汛情要密切关注;8月份我市降水虽接近历年同期,但受西太平洋台风影响,局地突发短时强降水天气偏多。加之前期降雨偏多,大部分地区土壤水分已经饱和,再遇强降雨,极易产生较大径流,中小河流和水库的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发生山洪、泥石流、低洼地带洪涝和城市内涝等灾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总的看,我市今年的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大江大河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仍然不能排除,局地强降雨引发中小河流洪泛、水库出险、山洪暴发、低洼地带洪涝和城市内涝等灾害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树立大局观念,认真履行职责,充分估计防汛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问题,对今年可能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保持高度警惕,从思想上、措施上全面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准备,做好部门、地区间的协调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防汛工作。
二、今年防汛抗洪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今年年初以来,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做好今年防汛工作的各项指示精神以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认真开展了各项防汛抗洪工作。加大了水毁工程修复力度,落实了各级防汛责任人,组织编制和审查了各项防汛预案,加大了河道清障工作力度,储备了必要的防汛物资,开展了防汛工作大检查,加快了防汛指挥系统建设。进入汛期后,我们针对每个降雨过程,都提前组织分析和会商,及时传达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通过文件通知、明传电报、防汛简报、气象水文信息平台、值班电话等方式对各区、县(市)提前进行警示和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认真落实省、市领导指示精神,及时部署防汛工作。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及时研究会商,下发通知,要求各级防汛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密监视雨情、水情和汛情;各级防汛行政责任人迅速上岗到位,做好各项防汛抗洪和救灾工作的准备;提醒各地加强城镇和村屯、居民点以及农田防洪除涝工作,做好山洪泥石流预防工作,落实好县、乡镇、村屯和居民点、作业区的自救自保机制和措施,设立观察哨,及时监测预报,加强预警,确保人员和重要财产的安全转移;要求各区、县(市)防汛指挥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所辖区域防汛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二是加强值班值宿,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和汛情。针对气象部门预报的每个降雨过程,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市水务局局长*及时组织市防办和气象、水文部门进行会商,跟踪分析雨情、水情和汛情,并随时通过电话与各地进行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各地防汛工作动态。同时加强了值班值宿工作,市防汛办于*月*日开始防汛值班,每班都安排业务人员值班,处级干部带班,局领导总带班。除此之外,为提高防汛值班业务信息、指令上传下达处理能力,每班都分别由主管局长和防汛办领导业务带班。
三是进一步加强了水库安全度汛工作。针对我市水库工程病险严重、行政领导干预汛期洪水调度、通讯设施落后、工程管理不善等问题,市防下发了《关于加强水库汛期调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市)要按照管理权限各负其责,全力加强水库安全度汛工作。督促超汛限水位的*、*和*等水库要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库汛期控制运用计划运行。四是派出防汛工作组深入到险工弱段和灾区指导抗洪抢险。市防先后派出工作组分别对出现险情的*塌岸和受灾严重的*等县(市)进行防汛检查和指导。五是各有关区、县(市)积极组织防汛抗洪和救灾工作。面对局地强降雨频繁出现的天气形势,各有关区、县(市)高度重视,按照市防要求,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和汛情,适时启动抗洪抢险救灾预案,及时组织群众转移,确保了人员生命安全。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231户810名群众被及时转移,未发生人员伤亡事件。
前一阶段,全市各地在防汛准备和安全度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按照防大汛抗大洪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防汛责任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从全市防汛责任制落实情况看,各区、县(市)乡(镇)直至村,都有防汛责任人,但有些责任人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主动,落实不到位,各项防汛准备不充分,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严重。经前一阶段上级防汛部门抽查发现,个别责任人手机长时间不通,找不到人。二是病险工程依然是当前防汛工作的主要隐患。尽管*年以来,国家和省、市大幅度增加了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进行了松花江干流应急度汛工程建设和城市堤防升级达标建设,总体防洪能力超过了*年汛前水平,但我市防洪工程标准普遍偏低、病险隐患多、总体防洪能力弱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主城区堤防标准只有*年一遇,*堤防中除*堤整治段为*年一遇外,其余堤段只有10-20年一遇。全市大部分中小河流堤防只有5-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有2/3河流没有设防。全市堤防主要险工弱段共有115处。
全市*座水库中,有70%为病险库,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病险工程通讯预警设施缺乏、抢险手段落后,在汛期高水位、大流量情况下容易出险,已成为当前防汛工作的主要隐患。同时,我市山区、半山区较多,山洪灾害威胁很大。全市受山洪、泥石流灾害威胁约有560个村屯、14.8多万人口。由于山洪的突发性、多发性以及侵害的不确定性,极易导致群死群伤。三是防洪预案编制质量不高,宣传和演练不够。通过前一阶段市防办对城市(镇)防洪预案和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审查,发现有的县(市)对防洪预案编制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按照国家编制大纲进行预案编制;有的县(市)防洪预案在内容上缺乏完整性,实施方案不具体,预警措施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按照审查意见,有关县(市)已经进行了重新编制、修改和完善。目前,城市(镇)防洪预案、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按照审批权限已经全部审批完成,但普遍存在宣传和演练不够的问题。四是防汛抢险物资物料准备不足。按照防大汛、抗大洪的要求,一些区、县(市)防汛抢险物资准备工作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特别是编织袋、无纺布、木材、铁线、水泵等重要防汛物资储备不足,对于某些不能正常使用的防汛物资也没有按照防汛物资管理规定及时报废核销。
另外,防汛备土备料普遍准备不够。五是水库汛期控制运用计划执行不严。汛期以来,全市大中型水库运行基本良好,但仍存在少数水库对上级批复的汛期控制运用计划执行不严,超汛限水位运行的问题。六是防汛值班制度执行的不好。一些区、县(市)防汛值班制度执行的不好,有的缺少领导带班、有的未安排技术人员值班、有的电话接听不及时、有的不会使用传真机;有的上传下达不及时,对上级下达的紧急通知等重要电文,只是传达到本局、本办领导为止,水务局或防汛办领导收到文件后也就此为止,没有立即传达给本区、县(市)政府主管或主要领导。七是灾情统计核实工作不够认真负责。个别防办的领导对灾情统计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没有设置专职洪涝灾情统计员,有的甚至到汛期临时指派人员进行这项工作,造成工作前后脱节,不系统。有的防办对灾情统计、核实工作不够认真负责,乡镇报多少就是多少,洪涝灾害损失普遍偏大。
三、下步工作措施
针对当前防汛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下步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强化各项防汛责任制。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以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对落实“五大班子”领导包堤、包库、包险工责任制,各级防办要当好行政领导的参谋,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一是要使行政首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国家防总已印发了《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各级防办要提醒行政首长认真学习,使其明确职责;二是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把责任贯穿于防汛准备、防汛检查、抢险、救灾直至恢复生产等各个环节,一包到底;三是要加强责任人抢险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熟悉工程现状,熟悉责任区的情况,掌握抢险方案,做到出险时不慌张,抢险时有章可循,人员转移时心中有数;四是要提醒各级防汛责任人深入实际对防汛工作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深入调查研究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五是要提醒各级防汛责任人在洪水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修复水毁工程,保持社会稳定。
(二)加快排除影响安全度汛的各类隐患。各区、县(市)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资金,争取在洪水到来之前完成水毁堤防、病险水库的修复。对来不及修复的,要进一步落实安全度汛预案,强化抢险应急措施,落实抢险队伍,备足备齐抢险物资物料。要按照江河堤防每公里备土2000立方米,重点堤段、险工弱段每公里备土4000立方米的要求,抓紧备足备齐抢险土方和物料,满足抗洪抢险需要。同时,要依法加大清障力度,按照“谁设障,谁清除,谁的管辖范围谁负责”的原则,抓紧完成清除任务。此外还要加强汛期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险情,确保安全度汛。
(三)加强防洪预案的宣传和演练。对各类防洪预案要进行广泛宣传,使干部群众都知道什么情况下该抢险,怎么抢险,什么情况下该撤,往哪撤,切实提高实战应变能力。同时,要加强防汛抢险、避险的演练。凡是有山洪灾害、低洼地带洪涝灾害等防御任务的区、县(市)都要组织山洪灾害、低洼地带洪涝灾害的避险演练,切实提高防洪预案的可操作性。
(四)密切关注*江干流汛情,严密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和内涝灾害。当前要密切关注*江干流汛情动态,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各项准备。同时,要严密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对中小河流要加强巡堤查险,险工弱段要抓紧备土备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敞口的堤段要抓紧组织人力堵复,确保安全度汛。对中小河流沿岸的城镇和村屯要予以高度重视,按照防洪预案切实落实抢险和避险的各项措施,一旦发生险情,立即启动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认真做好城镇内河防汛和排涝工作,抓紧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保证内河河道行洪畅通;要落实好入江口附近和沿河两岸危险棚户区人员转移和安置预案,确保人员安全。沿河排水泵站要提前做好机械设备检修工作,确保正常运行、及时排水。
*(五)高度重视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各有关区、县(市)要把水库安全度汛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水库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再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各有关区、县(市)要按照今年国家和省、市关于水库安全度汛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水库的安全度汛工作。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水库汛期防洪调度运用计划执行问题。水库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承担防洪与兴利的双重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洪任务越来越重,兴利要求也越来越高,有限的库容既要腾空迎汛,又要蓄水兴利,防洪与兴利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有些地方领导存在惜水心理,希望水库多拦蓄一些水以备今后使用。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防汛调度纪律不能违反。如果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就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今年云南彝良双龙水电站和陕西平利古仙洞水电站发生的防汛安全责任事故,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因此,要严肃防汛纪律,兴利调度必须服从防洪调度,必须严格执行批准的防洪调度运用计划,坚决杜绝擅自超汛限水位运行的事件发生。各级防办要及时掌握水库汛期防洪调度运用计划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违反防汛纪律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通报,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对于前一阶段超汛限水位运行的水库,有关县(市)要将水库超汛限情况和控制运用情况形成书面检查以防汛抗旱指挥部文件上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六)切实加强山洪和低洼地带洪涝灾害的防御工作。防御山洪和低洼地带洪涝灾害是我市今年防汛工作的重点。各区、县(市)要认真吸取沙兰镇“6.10”特大山洪灾害教训,对山洪和低洼地带洪涝灾害防御工作要高度重视,严密防范。要进一步加强预测预报,完善预警系统,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明确预警标准和“防、抢、撤”的范围、地点、方式,做到易发山洪地区村村有预案和预警设施,家家有一张防山洪“明白卡”。要进一步落实防御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的各项具体防范措施。要设立观察哨,进行24小时监测和预报,区、县(市)、乡、村、屯各级防汛责任人必须24小时开机,随时传递汛情,遇有紧急情况及时预警,各区、县(市)要落实专人组织群众做好转移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关键词】 GIS;城市洪涝;应用
0 前言
近几年,我国多城市夏季汛期持续遭遇暴雨侵袭,引发严重洪涝灾害。每次暴雨来袭,大城市屡成泽国,防洪和排涝问题已然成为近期困扰中国城市的新问题。以往一些防洪任务相对不重的城市也频繁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多年来防洪排涝已成了每年夏季城市应急的“必修课”,应对这个新的城市问题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大力帮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在资源与环境应用领域中发挥着技术先导的作用。本文简要论述了GIS技术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以期为应对城市洪涝灾害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1 GIS技术的功能及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这些数据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GIS系统依据地理对象的空间特征及属性特征,建立多种空间分析模型,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并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近年来GIS技术在城市汛期防洪及应对内涝问题上大量应用,并发挥了巨大优势。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能力结合其他领域的数据共享优势,可以迅速提供决策支持、动态模拟、统计分析、预测预报等服务。
2 GIS技术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
随着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国内已有部分城市将周边水域分布及本地区水文信息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组织、存储、处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水平。同时可以发现,对于与空间定位密切相关、层次性强、变化快、数据形式多样的各种信息仅以数据库技术来组织分析,而不对空间分布相关特性进行分析而形成的决策措施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因此,现代城市防洪排涝形势迫切需要凭借GIS技术的优势分析处理大量复杂的空间信息,以达到预报准确,决策科学,措施高效。
2.1 制作城市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是指将专题信息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完备的表示出来的地图。将GIS技术应用于专题地图的制作,可以大大提高制图的精度和效率,突出表现某一专题的大量信息,能有效避免传统地图制作的多种缺点。在专题地图制作过程中,GIS可以交替使用矢量处理和栅格处理技术,使制图快速精确。针对城市汛期防洪任务可以制作大比例尺雨量统计分布图、水库蓄水地表吸水能力分布图;针对排涝救灾相关任务可以制作城市排水设施工程图、街道地形地势三维模型图等。
详细建立多种专题地图并按层存储,通过不同的专题信息建立不同的图层,用户需要哪方面的信息便可以快速的将该图层在同一张地图中叠加观察,方便有效。同时通过遥感技术及导航定位技术等相关领域实现定期数据更新,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保证地图的实时性,为应对城市洪涝灾害提供完备的信息支撑。
2.2 暴雨致洪预报及涝情预测
汛期或短期强降雨来临之前,利用GIS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准确的地区面雨量参数,可为城市及周边流域的防汛抗洪、水库调度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可通过GIS空间拓扑分析对市区各分片区域蓄水渗水和地面硬化程度的统计数据建立区域模型,结合周边江河水库蓄水能力综合评价,即可对可能出现的内涝灾害作科学预测。其中暴雨面雨量的计算方法很多,包括逐步订正格点法、等雨量线法、泰森多边形法等。但利用GIS技术计算面雨量参数是一种较新的算法,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长江流域面雨量及中央气象台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当某一地区监控站密度越大,参考数据越多,计算所得面雨量精度越高,这刚好发挥了GIS技术的系统整合优势。通过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面雨量模拟预报模型,能够既好又快的处理分析雨水空间分布数据,可有效对暴雨致洪及城区内涝等级做出预测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防汛抗洪等方面的决策服务水平。
2.3 城市用地规划及排涝工程建设
城市内涝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及城市硬化程度的盲目提高。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用地适宜性分析及工程建设网络规划中效果十分理想。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分析功能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对城市用地规划作合理分配。从而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合理增加土地蓄水渗水能力。采用矢量图像和栅格图像的缓冲分析设置各节点周围公共绿地、水利网络的科学分布数据,再通过叠加分析求各地区的相交部分,从而建立起理想的城市用地规划模型。同时需要结合地下排水系统整体规划合理设计,对污水雨水两大排水系统加强重视投入。
发挥GIS技术的空间分析优势,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系统性和前瞻性,科学改造排水管网,建立城区排涝泵站,全面建设包括点(排涝泵站)、线(排水管、沟)、面(地面雨水调蓄设施)、地下(地下雨水调蓄设施)对策在内的全方位城市雨水调蓄工程体系。
2.4 救灾力量调度及路径优化
在应对城市洪涝灾害中,基于GIS的抢险救灾应急系统不仅为决策层提供信息服务,更可贵的是为救援力量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撑。当涝情发生时GIS技术可将全市的监控数据实时筛选,对积水的路段和居民区实现可视化显示,通过建立缓冲模型划出警戒等级,为及时疏导交通和居民提供依据。
与此同时,系统自动更新道路通过能力,利用数据库中的信息再综合分析评价救援力量与救援目标之间的道路堵塞因素、单双线因素、积水因素等,快速生成最优化开进路径。对包括武警官兵、排涝水泵、就生器材等在内的救援力量合理调度安排,实现快速反应、及时到达、高效救援的目标。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目前GIS技术在构建数字城市的应用中已逐步成熟,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但由于计算机技术本质上在逻辑推理和智能识别上的困难使大多应用均趋向于初步实现,将GIS技术运用在城市防洪排涝的大型工程中还不能完全代替人力发挥绝对的主导作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同时在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中受限与数据共享壁垒及更新困难,造成数据采集输入耗时耗力并且陈旧过时,对于实际运用十分不便。随着计算机智能的飞速发展及数据共享壁垒的终将消除,GIS技术在城市防洪排涝应用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4 结束语
GIS作为一门地理学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用于解决系统性的复杂问题十分理想。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前进的今天,预防并应对城市洪涝等灾害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刚性需求,将GIS技术在应用于城市防洪排涝中,大大提高了灾害预报的准确性,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及时高效应对城市洪涝灾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汤国安等.地理信息系统(第二版),2010.
[2] 谢声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演进综述.2011.05.
[3] 郝朝德.对城市水利的认识和思考.2001.03.
[4] 江大伟.我国城市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对策.2011.10.
[5] 赵德远.GIS技术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2011.
[6] 杨宇,杨宁.GIS技术在消防指挥中的应用.2003.10.
关键词:淮河流域 洪水灾害 漫堤行洪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27-03
一、问题的提出:淮河“漫堤”洪水灾害执牛耳耶?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位于东经111°55°~120°45°,北纬31°~36°,介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之间,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和皖山余脉、通扬运河及如皋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毗邻,北以黄河南堤和大汶河流域沂蒙山脉与黄河流域分界。干流东西长约700km,南北宽约400km;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5省、40市(地)、163个县(市)。淮河流域面积小,人口密集。流域面积27万km2,不足全国总面积的2.8%,而耕地面积近18288万亩却占了全国耕地面积的10%,耕地率是全国的4.5倍;人口约1.65亿人(2000年),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平均人口密度为615人/km2,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6倍,居各大流域人口之首{1}。
淮河流域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于北亚热带至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近代灾害科学研究表明,气候过渡带、中纬度过渡带、海陆相过渡带是地球上最容易引发灾害的地区,淮河流域重叠三种过渡带,各种天气系统相互交错又相互影响,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淮河流域的降水强度大、时间长;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差异较大。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南部与北部年平均雨量相差400~500mm;多雨年与少雨年的年降雨量相差5倍{2}。由于复杂的气候因素影响,造成本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再加上淮河流域三面山丘环绕,支流众多,整个河系呈扇形羽状不对称分布,每降暴雨,众多支流很快将广大地区内的地表水汇入淮河主干道,势必造成巨大压力。同时,又由于较大落差,中下游地势平缓,河道狭窄弯道多,洪水下泄十分缓慢,极易造成严重内涝。历史上黄河曾多次侵淮,――黄河泥沙淤积了干支流河道,改变了地形地貌,堵塞了入海口,从而更加重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决定了该地区防洪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3}。
由于黄河夺淮的祸根难于短期内彻底消除,加上不利的气候和地形因素,流域内洪涝灾害时有发生(见表1)。
可以看出,从1949年至2000年的52年中,淮河流域每年遭受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在2000万hm2以上的年份有26年,占统计年数的50%;年平均成灾面积在3000万hm2、4000万hm2、5000万hm2以上的年份分别为14年、10年和6年,分别占统计年数的26.9%、19.2%和11.5%;年成灾面积超过6000万hm2的有1954年、1956年、1963年和1991年,平均每13年出现一次。52年的年平均成灾面积达2379.5万亩,平均成灾率(成灾面积与同期耕地面积的比)超过12%。
分析1949―2000年不同时期年平均成灾率和年最大水灾成灾率,见图1和图2。从图中可见,1949―2000年中60年代的成灾率最高,达15.5%,其次为1949―1960年,为13.7%,70年代的成灾率最低,为8.9%。全流域成灾率最高的年份为1963年,达50.3%。流域内四省的水灾成灾率以安徽省最高,1949―2000年的平均成灾率达15.3%,其中60年代的成灾率达19.8%,1963年达80%;其次为江苏省,1949―2000年的平均成灾率达13.1%。由此可见,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仍很严重。
二、另辟蹊径:漫堤行洪保险是工程防洪措施局限性的要求
20世纪的防洪减灾是以控制洪水为主要目标进行的大规模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在长期的防洪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完全消除洪灾的防洪目标是不现实的,而只能把洪水风险削减到适当的水平。正是由于这些观念上的重大改变,导致了世界各国防洪对策的改变。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的转变成为许多国家防洪减灾战略转移的重要标志。其特点是综合运用工程、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建立防洪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密切结合的防御体系,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防洪非工程措施是指通过法令、政策、行政管理和经济手段及防洪工程措施以外的其他技术手段,尽可能减少洪水所造成的损失,如:洪泛区管理和洪水预警系统、洪水保险和救灾计划等{5}。防洪的非工程措施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广泛地实施,现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而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防洪体系中仍存在着差距,具体可以从表2中看出。
实践证明,无论从经济、财务的合理性分析,还是从技术上分析,单纯依靠工程措施来达到完全控制洪水灾害的目的是不现实的。淮河流域主要行蓄滞洪区共计有28处,总行蓄洪面积3903.6km2,区内有耕地343.4万hm2,人口165万{6},防洪安全难以单靠工程措施解决。据统计,从1950年到2000年,50年治淮资金总投入共计924亿元,其中河南省191亿元,安徽省149亿元,江苏省384亿元,山东省200亿元{7}。防洪工程的标准逐年提高,但洪水灾害损失并没有随之降低,反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规划计划专家的研究,防洪工程的投资效益并不是投资越多,效益越高。一般而言,防洪工程建设按5~20年一遇的标准,年平均效益增幅显著。按20~50年一遇的标准,则效益增幅减缓。大于50年一遇的标准,投资效益明显下降。相比之下,非工程措施在投资初期,增效并不十分显著,但随着投入的加大,减灾增效明显提高(见图3)。70年代之前,淮河流域的非工程措施由于投资少,效益很低。80年代后,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非工程措施的效益逐年提高。据经济学家和业务专家统计分析,非工程措施的产出比一般为1∶4,即投入1元,可产出4元的效益,有些非工程措施的产出比可高达1∶40,甚至更高{7}。
另外,单一的工程措施还会造成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这无疑将刺激一些地区的不合理开发,造成洪泛区和分蓄洪区的人口激增,经济无序发展,洪灾损失急剧上升。社会生态学家研究还表明,工程措施还会对社会、生态环境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8}。
国内外实践表明,把洪水保险和洪泛区管理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泛区的经济发展和降低洪灾损失,如果单纯限制洪泛区发展,实施起来阻力较大。因此,只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才能构成淮河流域完整的防洪体系,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洪效果。
近年来,我国已提出把非工程措施作为整个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法》对防汛、防洪和洪泛区开发所采取的相应管理措施作了规定。1998年1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规定:“编制防洪规划,应当遵循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及防汛抗旱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国务院1998年4月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提出:“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任务、总方针,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速减灾的工程和非工程建设,完善减灾运行机制,提高我国减灾工作整体水平,推行减灾事业的全面发展。”“建立灾害保险机制,鼓励企业、个人参加灾害保险,增强社会对灾害的承受能力”,“充分发挥保险对灾害损失的补偿作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国力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也是21世纪内解决淮河流域防洪安全最现实、最可行的措施。
三、淮河流域漫堤行洪保险分析:防洪体系的制度创新
自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以来,在财产保险中把洪水保险作为各种自然灾害保险中的一项,即在企业和家庭财产保险条款中规定:对洪水、海啸、冰凌、暴雨、泥石流、冰雹、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有赔偿责任。但由于洪灾往往涉及的范围大,投保户集中受灾,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巨大。
在1991年淮河流域特大水灾中,江苏省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3.53亿元,但保险赔款只有8.62亿元,尽管赔款只占到总损失的3.69%,却使江苏人保公司年度亏损6.8亿元,需用3~4年才能将其消化。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企财险洪水赔款占总赔款的比例已超过50%,不少地方保险公司的总准备金已出现赤字{9}。洪水灾害给保险经营带来了严重威胁。
由于对洪灾损失赔付不堪重负,1996年6月人民银行对洪水灾害保险作了一定的调整。批准将洪水、飓风、风暴潮灾害等巨灾责任从财产保险基本险中剔除,只在财产保险综合险中存在。这种洪水保险的主要特点是:(1)综合险的保险费率与具体地区的洪水风险不挂钩,没有根据洪水灾害本身特点同其它自然灾害区别对待,采用的是“一揽子”综合性条款,且其保险费率的制定是以火灾风险为基础的;(2)投保完全靠自愿;(3)只承担纯自然状态下的洪水保险,结果是把分蓄洪区的洪水保险问题排斥在外;(4)理赔主要靠社会风险原则下自身积累的资金,巨灾赔偿能力有限。
1.加强洪水保险的宣传,增强全流域对漫堤行洪保险的认识。目前,淮河流域经济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消费层次比较低,农业人口及无职业者占有较大比重,加之灾害频发,历来忍受,习以为常,人们的保险意识还比较淡薄。1991年流域内发生特大洪水以后,人们又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试点工作才得以继续。此外,把保险等同于救灾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保险体制还没有足够认识。正因如此,才导致了洪水保险第一阶段试点工作的中断。
因此,要广泛开展保险及漫堤行洪保险的宣传工作,提高流域内群众的洪水保险意识和对保险体制的认识。要使流域内从上到下都认识到防洪保险是现代文明社会防御洪水、防灾减灾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是社会大生产中防灾减灾社会化的一种客观要求。从而调动全流域社会成员积极参加防洪保险,支持国家的防洪减灾计划,这对于全流域防洪减灾、减少防洪的国家投入、投保单位受灾后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和保持社会稳定都有积极的意义。
2.确立漫堤行洪保险的政策性保险地位,建立淮河流域洪水保险管理局。建议由各财产保险公司、淮河流域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各级行政区财政、水利、民政等部门联合组成“淮河流域洪水保险管理局”,负责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洪水灾害保险的技术规划和洪水灾害保险基金管理,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作为代办主体,提供保险技术支持,主要是销售保单、灾后定损、理赔。具体操作可由中保集团分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出售洪水灾害保险,但不承担洪水灾害风险,而将出售的保单全部转交给洪水灾害保险管理机构,凭保单数量获取佣金。
淮河流域洪水保险管理局负责承担相应的洪灾风险,负责保险金的统一管理使用,独立核算,不以盈利为目的,实行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以备大灾。
3.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实行强制性漫堤行洪保险。在商业保险市场上,一项风险必须存在众多独立同分布的风险单位才能被视为可保风险。保险人可以通过将统计上相互独立的风险单位汇集起来分散风险,从而降低该集合中风险单位的平均风险。但是,洪水保险不符合这一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当发生大洪水时,洪灾区的所有投保人即所有风险单位都会因洪灾遭受损失,此时,这些风险单位就不再相互独立或相关的,在风险单位之间相互分散的效果就大大削弱。这对保险市场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保险公司产生重大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我国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根据分蓄洪区建设与管理的实际需要,必须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实行强制性洪水保险方式。
强制性漫堤行洪保险除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外,还必须辅以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强制性洪水保险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保护区(受益区的单位及个人)和投保户共同负担。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多种形式承担义务,如在分蓄洪区试行洪水保险时,可通过交纳防洪保安费体现;而在整个防洪区全面推行洪水保险时,则应交纳保险费。洪水保险在实施之初,要走低保额、低保费的路子,以鼓励更多的居民参加洪水保险,并从最低层次上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4.应进一步加强与漫堤行洪保险相关的各项基础工作。开展淮河流域防洪区尤其是行蓄洪区基本情况调查, 建立流域洪灾损失资料中心,编制流域洪水风险图,完成洪水风险的等级划分;同时,制定详细的《防洪涝预案》,明确各级洪水风险。根据洪水风险分布状况和标的状态,编制洪水保险费率,实行浮动洪水保险费率;在初始阶段先统一采用标准的费率,在实际运用中根据灾情轻重逐年调整。制订《洪水保险条例》和《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洪水保险办法》等,为开展淮河流域洪水保险提供技术和法律支持。
[本文为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极端气候条件下构建四省联动的淮河漫堤洪水保险研究》,课题号为AHSK07-08D13]
注释:
{1}{6}宁远,钱敏,王玉太.淮河流域水利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3)
{2}骆承政.淮河流域气候过渡带水旱灾害特点.21世纪治淮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39)
{3}淮河流域水利委员会.中国江河防洪丛书淮河卷.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3)
{4}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淮河流域片水旱灾害分析.2002(11-15)
{5}秦德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73-95
{7}程兴无,徐珉,申芳.防汛与气象信息的关系探讨――论防汛与非工程措施.21世纪治淮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83-86)
{8}李强.建立我国洪水保险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9(2)
{9}田莉,施应玲.洪灾促得动洪水保险吗.浙江金融,1999(4)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灾害经济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孙祁祥.保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程兴无,徐珉,申芳.防汛与气象信息的关系探讨――论防汛与非工程措施[C].21世纪治淮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程晓陶.论有中国特色的洪水保险管理[J].水利发展研究,2001(4)
5.程晓陶,苑希民.江西省洪水灾害保险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1999(2)
6.王本德,于义彬.洪水保险的理论分析与研究[J].水利科学进展,2004(1)
7.刘京生.对我国洪水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J].保险研究,1999(4)
8.宁远,钱敏,王玉太.淮河流域水利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9.中国水利学会.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与减灾措施咨询研究报告[R] .北京:中国水利学会,2003
10.周光武,史培军.洪水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与中国洪水风险管理模式初步探讨[J].自然灾害学报,1999(8)
11.王家先.对行蓄洪区防洪保险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4(3)
关键词:淮河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河南省桐柏县地处豫鄂边区、桐柏山腹地,全县地域面积1941km2,水土流失面积1300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1314km2,水土流失面积900km2.桐柏县属于淮河源头,大部分面积处于山丘区,水资源贫乏,洪涝灾害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条件恶化,有部分河道遭受污染。
桐柏县淮河流域区降水量丰富,平均为1100mm,但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70%,由于拦蓄能力有限,可利用量极少,大部分直接流失或渗入河道,形成地表径流。径流深平均为400mm,地表径流为5.2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4亿m3,水资源总量为5.6亿m3.
一、桐柏淮河流域区存在的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桐柏县淮河流域区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县域内淮河流域面积为1314km2,淮河流域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900km2,造成农田跑水、跑土、跑肥。据不完全统计,区内年流失土壤量为422万t,年土壤侵蚀平均厚度为4mm;切割、蚕食、淤积和埋压耕地,上游坡耕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导致弃耕撂荒;危害水利设施,山洪暴发时,常冲毁或淤积塘堰、水库及灌渠等水工建筑物。
2.生态环境恶化及水资源严重匮乏
桐柏县过去到处是“树木参天碧水绿,山村庄户林里头”的秀丽景色,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现在许多地方森林稀少,甚至成了光山秃岭,水源缺乏,气候干燥,旱涝灾害频繁,几乎是连年发生。过去基本不存在的农村饮水困难,现在却成了困扰山区发展的头等大事,广大城乡出现农村饮水危机。1999年春节,桐柏县城自来水水源干枯,自来水停止供水,全城出现水荒。
3.水环境条件恶化
桐柏县淮河流域区位于淮河上游,对于保持淮河中下游的良好水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内现有碱矿、金矿及县直、乡直等企业,对淮河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另外,地表水污染通过入渗等形式影响地下水,加之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地下水环境每下愈况。
4.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桐柏县为淮河发源地,龙潭河及西小河为淮河主要支流,两河流分别绕县城南部及北部包围县城,并在县城东北部汇合后入淮河干流。流域内山岭陡峭,峰峦起伏、险峻,地面坡降及河道比降很大。流域内无有效的蓄洪工程,每当汛期暴雨到来之际,山洪汇流时间短,洪峰流量大,洪水倾池而下,极易泛滥成灾,危及桐柏县城安全。每年经济损失约680万元。其中1989年6月、8月的两次洪灾,直接经济损失3300万元。
5.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现有水利工程拦蓄能力为1.9亿m3,用于灌溉的水量为1.7亿m3,有效灌溉面积为2.27万hm2,由于未采取节水灌溉措施,毛灌溉定额为每亩500m3,灌溉方式几乎全部是大水漫灌,一方面是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出现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水资源利用极不合理。
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
1.水资源保护措施
水土流失导致水源涵养能力减弱,自然水源减少,河流断流,水库蓄水能力下降,井泉枯竭,农村饮水困难,为此,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分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坚持乔木混交、乔灌草结合,积极发展果林,加强用材林、薪炭林和饲料林建设,封山育林育草。工程措施:建水平沟、鱼鳞沟、水平梯田、沟头防护、谷坊坝、淤地坝、拦沙坝等。
2.供水安全措施
为了保证乡村供水安全,保护供水水源,防止水源枯竭,必须进行全面的水土保持工作,确保农村饮水水质和水量;为了保证县城供水安全,需在西小河及龙潭河上修建水帘水库及龙潭河水库,并在县城建橡胶坝工程,龙潭河水库及橡胶坝工程已建成,规划中的龙潭河水库兴利库容为1035万m3,其主要作用是向县城供水。工程联合运用后,可满足县城需水要求。
3.水环境保护措施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环境换发展、先污染后治理是行不通的,必须果断地关停并转小型污染企业;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实施总量控制,严格排污管理。
4.防洪安全措施
桐柏县淮河干流防洪标准仅能达3年一遇,对于农村主要保护农田的防护区来讲,主要是水土保持措施。由于植被破坏而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而且会导致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等重力侵蚀。因此需大量植树植草,涵养水分。对于城市防洪,在流经县城的两条河上建水帘水库及龙潭河水库,两水库联合运用,县城防洪标准可提高到20年一遇。
规划中的龙潭河水库总库容为1453万m3,属中型水库,建在县城上游,距县城约3km.该水库的兴建基本上解决了县城的防洪隐患,经水库调洪,可将百年一遇设计洪水削减为不足20年一遇,千年一遇校核洪水削减为不足200年一遇,县城防洪标准明显提高。
5.节水灌溉措施
随着节水型农业的发展,传统水利逐步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水利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根据中央提出的“把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经对灌区进行灌溉制度优化,在现有拦蓄能力不增加的情况下,可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8万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2万hm2.推广节水灌溉方式,大力发展半固定式喷灌、滴灌、微喷灌及管道输水灌溉等节水型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