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质教育的时代

素质教育的时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第1篇

1 基本的素质教育内容

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与实践的能力是素质教育两大重点,素质教育本质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和谐全面的发展,在一些人的概念中,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办一些课外歌唱跳舞以及写画和练琴等活动,但这是错误的理解,素质指的是个体在有了先天赋予的天赋基础上,经由教育与环境熏陶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更稳定的身心组织的结构和要素以及质量水平,素质教育则指的是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个人的发展,目的是全面的对全体学习者基础素质提高,更注重人健全的个性形成过程,一个人数学的素质,是先天的基础加上后天的学习而拥有的数学观念和能力知识的总称,是稳定的一种心态,想要做好素质教育,一定要深入各方面,全面抓起,综合教育,另外虽然课外活动与文体活动等形式也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但应该明确,主要的素质教育渠道仍是学科对应的课堂教学。

2 数学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国民的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与实践的能力,塑造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和有文化的德智体美劳皆发展的全面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员和接班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必经的道路,旧的数学课体系中,对素质教育当中数学教育作用与地位的认识有局限性的思想,因其不能够突出作用,素质教育的推进受到了影响。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课堂教育于素质教育当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但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弊端,并且这些弊端不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某些数学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没有联想,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没有作用,限制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要证明和演算,我们还可以提供能够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题目来对学生思维品质进行培养,甚至可以尝试提供结论错误的题目,让学生来找错,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以此促进学生思维;有些较难的应用题目,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生活,但应用题是应该与实际结合的,这样还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容要体现数学的用处,教师教法要适当,就能够将学生不会学与怕学的现状向理想方向改进,国家想要富强,基础就是教育,经济在发展,社会进步也越来越快。

3 数学学科教育特点

数学教育是基础的学科之一,对比专业技术课,对就业与生产的影响不够明显,素质教育中学习数学,教育观点是得到精神、方式、思维与能力,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表现的教育功能有多样性、基础性和综合性,数学学科担负着对运算能力的培养,对逻辑思维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的重任,其有高度抽象、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等特点,要求能力较高,具有实用价值,蕴藏着训练思维和固有审美的价值,表现社会和经济的价值,有其他学科所不能够代替的重大作用,可见数学的教育有特殊的属性,也是必然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4 数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4.1 传统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思想转变

世界教育都以素质教育为朝向来发展,将思想观念转变,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都是数学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数学在学校中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对相关能力与技能学习,为个人终身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数学教育目的就是使学生对职业岗位与生活必需数学的基础知识加以掌握,对学生计算的技能与对计算工具使用的技能进行培养,使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空间的想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的思维能力都有所加强,帮助学生按部就班的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养成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加以提高,所以数学教学本身不仅是要对学生的教学素质加以培养,还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综合的素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办事、求职、创造。

4.2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学生才是主体,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其中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发展数学的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引起学生好奇心,怀疑和探究的渴望,但实际的教学当中,许多教师考虑到教学任务,常采用“满堂灌”方式,这种独角戏的教育方式,教师感觉疲倦,学生却无法消化,效果不理想,另外一些教师任务学生的基础不够好,没有较强的互动能力,启发式教育就只做到启而不发,这些思想和教育方式都没有正确全面的掌握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实践表明,搞好启发式的教学,最关键的就是依照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思维高度,对问题精心设计,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深入的思考,发现数学的结论,这样不仅学生能够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学会综合的分析和抽象的概括以及演绎归纳等思维方式,更好的发展数学的能力。

4.3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与培养

在数学的教学当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通常都是由兴趣引发的,因为学生对有兴趣的事物会不自知的将精力与时间投入,更容易获得成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大多数学生存在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不够强的特点,所以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较低,数学又是由数字和字幕以及图形符号等构成,使人很容易感受到枯燥,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有本能的畏惧心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只是单纯的讲授抽象和枯燥的数学知识给学生,应该改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实际与理论相结合,避开大量繁琐的数学推导,对概念加强关注,结合专业的实例进行数学的讲解,与实际结合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第2篇

一、文化素质内涵

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近年来我国不仅注重政治与经济体制建设,对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全面推动全社会走政治文化发展道路[1]。文化素质是现代社会文明积极倡导的思想理念,从思想精神方面鼓励社会群众参与社会活动。

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时代意义

大学生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动力,青年大学生对社会长期规划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标志着时代青年主宰社会时期的正式到来。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文化素质教育转变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多方面的时代意义。

1、思想价值。哲学对思想价值作用给予了肯定,提出思想意识是指导人类实践的根本动力。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将直接影响其未来价值观念的形成趋势。文化素质是大学生个人发展需具备的思想理念,从思想文明方面改变了落后的社会观念,端正了大学生人生观念意识。例如,借助文化素质教育可转变学生对校园生活、社会就业等方面的看法,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

2、实践价值。新时期我国倡导培养各类专业型人才,借助人才资源储备以促进现代化建设改革,大学生作为时展的主力军团,其必须要具备综合性的文化素质条件。高校对大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政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例如,文化素质教育涉及到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各类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是文化素质实践价值的表现。

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制建设对策

我国正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以经济、政治事业发展为中心,协同科、教、文、卫等事业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当前改革建设的主要目标。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了新的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文化教育体制日趋形成。笔者认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建设对策包括:

1、知识创新机制。文化素质不只是学校教给你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指你所接受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你的语言或文字的表达体现出来、通过你的举手投足反映出来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2]。所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不一定有思想,高校必须强化专业知识教学体制改革,丰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力争做一名有文化、有理想、有目标的青年人才。

2、文化培养机制。历史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涵盖了我国多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例如,延安大学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后,学校以基地建设为平台,深入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活动,从红色经典艺术教育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保障制度完善等多个渠道推动经典艺术教育进程,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3、时代改革机制。大学生是社会时展的推动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也要具备时代性特点,这样才能发挥出素质教育的根本价值。高校创建素质教育体制需融入时代需求,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中国梦呈现出这个阶段大学生教育的时代特征。

4、思政教育体制。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文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倡导思想政治辅助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遵循了时代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3]。积极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了大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也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调整对象。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化素质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54-02

爱因斯坦曾说:“光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素质教育目标

我国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主要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教育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强调“能力本位”,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重专业教育、轻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中也许确实能够表现出很好的职业技能,但在社会交往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文化素质方面却往往表现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职场化、市场化、专业化、竞争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突出,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模式和竞争模式。新形势新特征下,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制定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要深刻认识到学校不是“制器”工具,而应该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也应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应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会“做事”又会“做人”,成为具有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2 合理设置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优化教学体系

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关系到文化素质教育目标的具体落实。学校教育的全部实践活动是以课程内容为轴心展开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需要以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为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文化素质教育内容进行改革,从整体上优化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一方面,合理设置教育内容,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增设部分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丰富文化素质教育的选修课,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学习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做好教材的编辑和遴选。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质量的教材对于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支柱性作用。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高职学生思想上和行为上均呈现出新特点、新问题。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状况,优化教学系统,切实保障文化素质教育的成效。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渗透,从而实现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高职院校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这个中心点,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突出职业性与技能性,使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3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教师。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人才结构单一、知识结构不完备、文史哲知识涉猎少、人文知识贫乏、文化素质欠缺”①的现状,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全面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杨叔子曾说过“教师多了解些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多了解些文艺知识,多提高些文化素养,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大有裨益的”。作为新时代的高职教师(包括专职教师、辅导员等)不仅承担着学生文化知识技能培训的任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第一,高职院校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加大教师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大力引进优秀的人才,增加新鲜的血液,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当高职院校教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并且能够将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那么,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也必然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提高。

第二,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应该将学生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打造独特的具有丰富性和生命力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推行辩论式、启发式以及讨论式等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摆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德、智、体、美等各项能力全面发展。

优秀的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全新的教学方法,必将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和品位的具体体现,对于加强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校园文化通过其强大的渗透力、震撼力和凝聚力,调节和激励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着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及自我完善,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高职院校从多方面做出努力。第一,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色,从校园的人文建筑、人文风景及校训、校徽等体现学校精神文化方面着手,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教育活动、文艺演出、演讲辩论比赛以及体育活动等,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学生的情感必将升华,心灵必将净化,意志必将增强,使得文化素质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推进校企文化的对接,挖掘资源与地方共建校外文化素质基地、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点决定其校园文化必须强调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将企业中的文化元素、企业管理文化等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来,让高职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企业文化,在工作前就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和更明确的方向。总之,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身特色,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打造具有自身鲜明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5 建立完善的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与保障体系

科学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落实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对文化素质教育起着导向、监督、调节和激励的作用。高职院校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融合。

现代社会的高技能人才,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还应当具有高情商和良好的创新能力等素质。同样,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u价时,不能仅仅偏重于对学生课程和技能方面的评价,忽略学生的文化素质。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提高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设定更多的学分值,完善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将学生参加学校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纳入到考核体系,创新考核方式和方法,建立科学、合理、多元的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有效实施高职文化素质教育需要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文化素质教育管理体系。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学生弹性选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制度、设立文化素质教育专门机构,开设文化素质教育分管机构等,从不同层次保障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推进。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强政策方面的支持,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扭转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将高职教育做大做强做优,开创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谢丽.深化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34-36.

[2] 王文涛.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基本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15(6):73-79.

[3] 梁春峰.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2):21-24.

[4] 高彩霞.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素质教育是要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和劳动,学会审美和健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音乐素质教育是其中一个重点模块。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首先是培养人的。日本音乐学家铃木镇一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通过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这启发我们对音乐教育的认知。在我国长期的应考模式下,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意识逐渐被淡化,究竟通过怎样的音乐教学过程,能富有实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状态、价值意向,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笔者就此进行反思,认为实事求是地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开启音乐的亮点,发挥音乐最本真的作用与其他学科相得益彰,从而叩开音乐素质教育之门。

一、创新授课氛围、培养审美素质

1.提升学习兴趣

音乐是生活的写真,如何在现代的今天传唱出歌曲本身的韵味,导入歌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这把金钥匙打开音乐圣殿之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学唱《十送》时,因为历史背景比较久远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打开中间的时间阻塞,使单调的过程就丰富化,使时代的精神传承化。授课的场所可以在学校允许情况下颠覆传统课堂教学,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学唱要比在教室里面更为有灵感,利用环境变化季节更替演绎合适的歌曲,会让学生在亲历的环境中掌握歌曲、体会歌曲、更深层次的接触歌曲内涵,提高学习意识,使音乐美育的功能凸显出来。

2.提升审美素质

音乐文化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审美素质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审美之门不是自然敞开的,而需要一定的审美知识,审美知识不是一蹴而就具备的。它需要在教师这个领路人的指引下学习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精神,配合自身对音乐的感悟在音乐创作与演绎的过程中找到共鸣、释放情怀,从而领略到美感与精神的满足。

二、赋予教学时代性、发挥主观创造性

1.音乐教学具有时代元素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歌曲,流行音乐能否进入现行素质教育的课堂一直有所争议。我个人认为流行音乐因其贴近生活、直抒胸臆,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喜爱流行音乐也是正常现象。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回避流行音乐,我认为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课内外联系起来,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音乐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精神文化。让广大青少年在音乐的海洋中汲取时代精神,鼓舞心灵,是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创作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创造意识,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增强学生求异求新、敢于创造的意识和善于创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步伐的必行之路。每一段曲目都有一个故事,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对于音乐欣赏的结果是不同的。如果时常进行音乐创造性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乐感,而且会有益于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使脑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开发。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敢说出自己的品析,这种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是文化积淀的一部分。

三、结合学科知识、提高教师文化魅力

1.提高认知观念

音乐,传统的概念就是说学拉唱,而且目前我国的考试模式下不把音乐作为录用的参考,这一点差异于国外一些学校。音乐在初中教学中一直站在小学科的角落里黯然失色也是必然的。我反对抛开教学现实一味喊着素质教育,结果素质教育包裹里面的应试教育一点也没有得到改善,只是一个穿着皮鞋裹着脚的老太太,音乐课形同虚设浪费了教学成本。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其他主学科中也有音乐文化的测试。

2.展现教师音乐魅力

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为人师,其人格魅力或是文化魅力往往会让学生不知觉的喜欢上某一个学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音乐魅力如果能够在教师身上体现,发出光芒,那么对于学生求知也是一种榜样。

四、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尤其是音乐这种美育学科的素质教育,途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进程,要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不能过分夸大音乐素质教育的超前作用,把音乐素质教育的任务全压在学校和教师肩上。从根本上说,现行素质教育实现有赖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有赖于全民的重视和参与。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充分考虑身处一线的学校所面临的境况,所担负的职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又要从严治学。当前尤其要处理好“减轻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让音乐素质教育真正开展起来,作为美育教化的功能清晰起来。

音乐是文化的传承,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音乐在开发大脑,培育道德标准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是精神的释放、是文化符号的一种凝结。李斯特曾说:“音乐是不假于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担负着一种重要的使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爱好,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音乐素质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这扇通往心灵与智慧的大门在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下,一定会发挥自身学科魅力配合教育改革,真正体现在教学中的价值,为音乐事业的发展谱写更为绚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廖卫芳.教育传媒研究. [M]广东: 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2]宋会兰. 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M]. 2009年第1期.

[3]吴跃跃. 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 [M] 湖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教师;第二职业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中国教育全面进入素质教育时代。高等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第二职业是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素质教育时代高校教师第二职业的动机和特点,探讨了第二职业对高校教师素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二、素质教育时代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1]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素质教育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社会里,中国高校的素质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如,在教育理念上具有创新性;在教育重心上注重实用性;在教育内容上注重整合性,等等。[2]中国高校的素质教育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欧阳小迅在《当代高校教师素质特征检视浅析》一文中指出:高校教师素质包含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素质、反思与创新素质、操守与行为素质。而素质教育时代对这三种素质的要求侧重点不同:其一,在知识与能力素质上,更加强调实践素质与能力。其二,在反思与创新素质上,更加强调创新精神。[3]其三,在操守与行为素质上,更加强调时代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高校教师如何才能达到素质教育时代要求呢?人们也在不断地探索高校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如,出国进修、产学研结合、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等等。然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阔的视野、时代精神等,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即,走出本校,走出象牙塔。因此,第二职业成为提升高校教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素质教育时代高校教师第二职业分析

教师第二职业热潮最早出现在九十年代。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在素质教育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里,第二职业,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

(一)高校教师第二职业的内涵

所谓第二职业,是指国家在职员工以获取经济收入为目的,在本质工作岗位以外经常从事的劳动。据此,高校教师的“第二职业”,就是教师从事的由学校分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本职岗位以外的有较固定的时间及收入的工作。诸如,教师从事校外兼课、咨询服务、翻译、经商、炒股等等。[4]

(二)素质教育时代高校教师第二职业的动机

与90年代相比,在当今素质教育时代,高校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动机发生了变化。

1.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竞争力。自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不断加大投入,高校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已今非昔比,他们不再为生计发愁。与90年代不同,在素质教育时代的今天,高校教师从事第二职业,不再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养家糊口,而是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获得高额的经济收入,充实自己的生活,扩大社会交往,丰富人生的阅历,提升自身素质。

2.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在90年代,由于社会开放程度不够,高校教师没有太多的施展才华和能力的空间与机遇。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与90年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而高校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在学校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多机会的情况下,他们就会走出自己的校园,抓住来自本校之外的机遇,从事第二职业,以期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平衡心态,抵消体制带来的负面影响90年代,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家对于教育的资金投入远不及现在的水平,高校教师从体质内获得的利益虽少,但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心态上都能保持平衡。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为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加大了投入,开辟了很多途径,如,出国进修、产学研课题研究项目等等。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而且也为教师带来了丰厚的名利收益。但是,由于国家资源的有限和体制上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从中受益。有些教师在专业上具有很高的水平,但由于社会背景不够,很有可能被排斥在体制之外。这种体制上的不公平,给部分教师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包括经济上的损失,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失落。因此,为了平衡心态,抵消体制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高校教师通过第二职业,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平和。

(三)素质教育时代高校教师第二职业的类型

高校教师第二职业的类型可按不同的标准来划分,本文主要按第二职业与教师本专业的相关性来划分。

1.专业延伸型。教师第二职业所从事的工作和专业与教师本职专业相一致,是教师直接利用现有的专业知识来开展业余工作,是量的扩大和面的延伸。[5]如,兼课、外语教师搞翻译、机电专业的教师搞机电科技开发、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开网店,等等。这类第二职业与教师本职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教师的本职工作和专业有一定积极影响。

2.专业交叉型。这类第二职业的主要内容与教师本职工作和专业既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如,机电专业的老师从事融机电方面的科技开发与推广为一体的经商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应用机电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如,经济学、市场营销等。

3.专业偏离型。这种类型的第二职业与教师本职工作和专业没有实质的关联,完全属于另一个领域,偏离了本职工作和专业。如,机电专业的教师做茶叶买卖、医学专业的教师开网店卖首饰。这类第二职业对本职工作和专业的负面影响较大。

(四)素质教育时代高校教师第二职业的特点

1.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高校教师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与90年代相比,今天的高校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因此,现在的大学教师不会像90年代的教师那样去选择卖羊肉串这样技术含量低,专业性弱的第二职业,而是选择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第二职业,如,翻译,技术咨询、技术开发等等,这样更能彰显他们的地位、品味和特长。

2.高回报、高收益。正因为高校教师从事的第二职业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所以他们一般能得到较高的回报和收益。脑力劳动的成果一般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高校教师所从事的第二职业大多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其劳动成果必然会给社会带来较高的价值,因而,社会也会给他们相应较高的回报和收益。

3.高风险。有些教师会选择经商、开店作为第二职业,这些职业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较高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经济上的风险,也包括精神上的风险。因为一旦经营不利,不但会招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给失败者带来较大的精神上的打击。

四、第二职业对高校教师素质的影响

高校教师第二职业对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都有极大的影响。在素质教育时代,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重点讨论第二职业对高校教师素质的影响。我们在前文中指出高校教师素质包含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素质、反思与创新素质、操守与行为素质。人的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受外在和内在因素影响的。以下我们将分析第二职业对这三种素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一)有利影响

1.对知识与能力素质的有利影响

高校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素质包含5个层次:基本素质与能力、业务素质与能力、实践素质与能力,科研素质与能力、人文素质与能力。[3]高校教师第二职业中的职业延伸型和职业交叉型,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实践素质与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高校教师第二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特点,对教师科研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教师在从事第二职业时,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获得成就感,他们会更加自信,心态更加平和,不会因为受到体制排斥而感到失落,因此他们的人文素质与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2.对反思与创新素质的有利影响

第二职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与创新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教师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从事第二职业时,视野才会变得更加开阔,视角才会变得更加多元化,他们才会不断反思过去和传统,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尤其是职业交叉型,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因此,对教师的反思和创新素质有很大的提升。

3.对操守和行为素质的有利影响

素质教育时代,在操守与行为素质上,更加强调时代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与其他行业不同,高校的“产品”(大学生)质量是否合格在毕业时是无法真正检测出来的,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上往往没有压力,在本职工作上,职业操守(如,责任心等方面)做得不够。第二职业则不同:产品是否合格,是否能够创造价值,都有检验的标准。因此,从事第二职业的教师必须有更强的责任心,这会提升他们的操守和行为素质,特别是时代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

(二)不利影响

高校教师若不能正确处理本职工作和第二职业之间的关系,必然对教师自身素质产生不利影响。

1.对知识与能力素质的不利影响

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高校教师若过多关注第二职业,必然会分散他们在本职工作上的精力。特别是当教师从事专业分散型的第二职业时,由于精力的不足,教师无法专注于本专业的研究,对教师的科研素质与能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当教师从事高风险的第二职业,如经商、炒股,一旦失败,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心情,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对他们的人文素质与能力有负面影响。

2.对操守和行为素质的不利影响

高校教师第二职业往往具有高回报、高收益的特点。有些教师会随着第二职业带来的丰厚回报,而渐渐失去人生的正确方向,拜金主义开始主导自己的生活。有些教师甚至把第二职业当成主业,对本职工作不负责任,对学校、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在操守和行为素质上脱离了正常的轨道。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之一。高校教师第二职业是提升教师各项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二职业对教师素质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因此,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对第二职业要有客观的认识,不能一概否定或肯定它。学校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第二职业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限制,使第二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使之成为提升高校教师素质的正确途径。

作者:李冬莲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2]王铁.论中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33.

[3]欧阳小迅.当代高校教师素质特征检视浅析[J].才智,2014.11:176.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第6篇

一、构建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学管理体制的意义

建立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学管理体制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应不单单以书本知识为主,更多的应是注重人才的各方面的培养。如今的社会在各个方面都会有不同的人才需求,我国自古就有行行出状元、术业有专攻的说法,而如今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在各个方面有所体现。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们的教育体制不应再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基准,而应该在其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建立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学管理体制,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应试教育下,学生过多重视自己的理论课程,忽视其他非测试课程,以至于身心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学生注重于自己的考试成绩,学校则以应付考试来进行教育并管理学生,这种智育是片面、狭隘的。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告别传统应试教育的死板,使学生们在德、智、体、美等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建立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学管理体制,是德育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中学管理体制讲究德、智、体、美,其中,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取代应试教育的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的单一性,素质教育在中学管理体制当中更具有多样性。拥有好的思想品德,对于一个人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尤为重要,因而,建立全面素质教育的中学管理体制,对德育工作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是当代学生德育工作自身发展的重要需求。

二、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学管理体制构建方式

(一)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学管理体制的构建思路

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的优先发展,实现教育的重大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各方面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应在教育管理、教学管理、校园管理以及教师管理等四方面进行推广。不应使学生们的教育方式局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只注重学习成绩,忽视身边其他的教育及发展空间。

(二)构建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学管理体制的方法

如前所述,素质教育应在教育管理、教学管理、校园管理以及教师管理等四方面进行推广与改革。

1、教育管理

学校对于中学生可开设多门课程,不仅进行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多门文化课程的教学,还要有计划地开设例如计算机、体育选修课、生物实验等除去应试的课程。这样,不仅传授了学生们理论文化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之对上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开设学生们喜欢的课程,既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热情又能使学生家长及老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以后的发展做长足考虑。

2、教学管理

学校在开学期间为学生们提供汲取理论知识平台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们利用寒暑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的假期生活也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如冬季滑雪,夏季野外拓展等。学校可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开展例如绘画、唱歌、写作等多种教学活动,还可通过利用学生的各项技能进行比赛以提高学生们的爱好和成就感。

3、校园管理

素质教育下,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而学校的教学环境则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以及发展方向。学校的校园建设也会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开发有一定的帮助。搭建体育设施、开设学校英语角、建设校园学习园地(例如:凉亭)等,使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能够不再浪费时间而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并能促进开发自己兴趣爱好的事情。

4、教师管理

如果说学校是为学生们学习课程提供了有利平台,那么教师就是培养学生成长及走向成功的重要领路人。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授学生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识,用心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但是,传统教育下,教师通常由于压力只去传授学生们理论文化知识,忽略学生的兴趣培养,而在新型的素质教育下,不仅学生及学校需要改革,教师改革也头等重要。教师们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可自我提高,对除了原本授课知识的掌握以外,还可以融入到学生当中,促进与学生的感情,做到轻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与完善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学管理体制的途径

如前文所述,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完善需要在教育管理、教学管理、校园管理及教师管理等四方面进行改革。那么,通过什么途径对这四种教学管理进行改善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呢?首先,通过国家对素质教育进行计划与探讨。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进程多数是以分数为基准,过多重视理论课程,因而,国家应谨慎计划与研究,使在中学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善,在身心方面全面发展。其次,素质教育的推广,主张快乐学习。不仅要使学校教学管理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使教师了解到成绩固然重要,但为了学生们的身心发展,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 美术 素质 教育 联系

前言:美术教育对小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它能够有效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健全学生人格,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审美欣赏水平,实施美术教育无疑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教育中,将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必将对小学素质教育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小学美术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美术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充满趣味、人格的感性教育,通过兴趣的激发,使人的感性思维得到培养,从而促进人不断完善。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从中接触到、感受到美的存在,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意识,不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正因为美术教育其独特的特点,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促进人全方位的发展和素质能力的提升,美术教育能够较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人全面发展。一方面,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并不是依靠简单的说教便能取得预期成效的,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从思想上培养人的道德观念,从美中孕育德行,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知善恶、识美丑,提升思想境界。

2.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教育中身心获得健康成长。美术教育实践性强,对学生自身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在美术教育中,通常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去,体验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创作乐趣。与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相比,这种实践性的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理论型教学魔咒,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不断提升,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使学生身心保持健康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体现着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的具体表现

德、智、体、美的全面提升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美术教育在实施中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有着共性和紧密联系。

1.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的紧密联系。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与德育教学都属于素质教学范畴,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首先,道育在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都属于重要内容,美术创作和作品表现通常蕴含情感,是对时代背景和意义的真实写照,在美术作品中彰显社会正面题材和价值理念,与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和道德理念契合;另一方面,德育观念的培养和宣传需要借助美术教育载体加以宣传和弘扬,不仅使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拓展道德素质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2.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又一联系点在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智力的开发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据科学研究表明,美术教育对人体右脑的开发作用明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实现小学素质教育目标。

三、美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可行性建议

1.强化小学美术老师教学能力,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考评美术老师是否称职,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美术老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能仅以美术职称和头衔作为教师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毕竟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中学生接触的是最基本的美术知识点,其处于自身审美理念萌发的关键时期,老师基础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使美术教学生活化,而不是专业化,让美术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注重美术教学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制定科学教育方法,给学生提供发挥个性的理想空间,满足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2.小学美术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节奏,充分利用现代化美术教学设备,实现美术教育素质化教育目标。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美术老师应该积极接受现代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利用信息资源了解、学习美术知识。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美术老师要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认真设计美术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素材,勇于尝试并创新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理念和方针贯彻到美术教学过程中,探寻出二者间紧密结合点,共同推进小学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注重美术教育,探寻其与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点,利用美术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尤为必要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找准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契合点,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手段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实现小学美术教育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培养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参考资料: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

职业院校的教育侧重职业性,在教育模式上,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它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如果学生在工作以后,仅凭在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不能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的技术和理论,那么就会遭到社会的淘汰,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教给学生安身立命的职业技能,还要授予其在快速发展变革时代中与时俱进的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只有及时的获取学习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有的放矢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信息的获取与利用的能力是取决于信息素质的。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信息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丰富学习内容,发展个人专长,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实现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当前职业学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

(一)信息获取能力,指学生可以熟练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认知能力,是学生在获取信息以后,对信息的来源,真伪性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三)信息资源的学习能力。

(四)信息创造性使用的能力。

(五)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信息素质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的现状

目前的职业院校中,基本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一类的课程,这使得学生们的信息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同时也暴漏出了一些问题:(一)对信息素质教育不重视。只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没有意识到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二)学生信息认知能力较差。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学生信息的获取能力,而忽略了更为主要的信息认知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不能在纷繁无序的信息中筛选、鉴别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三)缺乏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指人们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也就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传递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可以使人们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和活动。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很多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的信息,比如暴力、、赌博等,那么如何让学生杜绝接受、传播类似的信息,规范自身信息道德行为,就需要对信息素质教育的进行改革。

三、对信息素质教育改进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教育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当前很多职业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只单纯的培养具有某项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还要灌输给他们紧随时展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因此提高教师对信息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让他们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信息素质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改进教材

当先的教材普遍只注重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一些更为重要的信息素质培养,导致了现在很多学生沉迷网游,在不良信息面前不能清醒识别,使得自己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教材中除了要教授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外,更要注重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制教育。并且要把信息道德教育和信息法制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重点讲解。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达到能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侵扰,善于甄别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培养合乎时代精神的信息伦理观念和信息道德观念。同时还要进行信息法律法规包括知识产权意识教育,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三)探索新的信息素质教育道路

目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应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作用,并且把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整合到实践课程中去。比如计算机课程中,我们教学生使用PS制作海报,我们可以在理论课程上把如何收集使用PS制作海报的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是直接把制作方法给学生。这样在实践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去收集信息制、鉴别、学习这些制作方法,最终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制作海报。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总之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把信息素质教育融合到基础课、专业课等学科当中去。

(四)加强图书馆建设,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硬件保证

信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校期间学生除了通过多媒体网络获取信息外,通过学校图书馆是另外一个主要途径。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课程进展情况,借阅不同程度的参考书,仔细阅读深入专研,利用图书馆的有关馆藏来解疑、印证、加深所学的知识,进而扩充新的课堂以外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一类的课程以外,更关键的是加强图书馆建设,很多职业学校的馆藏书籍陈旧,更新缓慢,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这也对学校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之,要使学生不仅成为成功的未来劳动者,还要使学生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就必须首先使之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1]吴华.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图书与档案,2010年21期